染料的种类

染料的种类
染料的种类

染料的种类

1、酸性染料,多适用于蛋白质纤维与尼龙纤维及真丝等。其特征是色泽鲜艳,但水洗牢度较差,干洗牢度优异,在天然死染色中使用比较广泛。

2、阳离子染料(碱性燃料),适用于腈纶、涤纶、锦纶与纤维素及蛋白质纤维。其特点是色泽鲜艳,很适合人造纤维,但用于天然纤维素与蛋白质织品的水洗与耐光色牢度很差。

3、直接染料,适合于纤维素纤维织品,水洗牢度比较差,耐光牢度不一,但经过改性的直接染料其水洗色牢度会得到很好的改善。

4、分散染料,适合于粘胶、腈纶、锦纶、涤纶等,水洗牢度不一,涤纶较好,粘胶较差。

5、偶氮燃料(纳夫妥染料),适合于纤维素织品,色泽鲜艳,较适合于艳丽的色泽。

6、活性染料,大多用于纤维素纤维织品,较少用于蛋白质。特点是色泽鲜艳、耐光,水洗、耐摩擦牢度较好。

7、硫化染料,适合于纤维素纤维织品,色泽灰暗,主要有藏青、黑色和棕色,耐光、耐水洗牢度极好,耐氯漂牢度差,长期存放织物会破坏纤维。

8、还原染料,适合纤维素纤维织品,耐光、水洗牢度很好,并且耐氯漂和其它氧化漂白。

9、涂料,适合于所有纤维,它不是一种染料,而是通过树脂机械的附着纤维,深色织物会变硬,但套色很准确,大部分耐光牢度好,水洗牢度良好,尤其是中、浅色。

鉴别面料的简易方法

在择衣时有效地鉴别面料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感观识别法:

感观法需要一定的经验,但也不难做到,只要平时逛商场时有意地去触摸各种面料,久而久之就会有收获。

从以下四个方面可将纤维粗略地分开

手感:很软的是丝、粘胶、锦纶。

重量:比丝轻的是锦纶、腈纶、丙纶;比丝重的是棉、麻、粘胶、富纤;与丝重量相似的是维纶、毛、醋纤、涤纶。

强度:用手拉伸至断,强度较弱的是贴胶、醋纤、毛;较强的是丝、棉、麻、合成纤维等;沾湿后强度明显下降的是蛋白质纤维、粘胶、铜氨纤维。

伸长充:用手拉伸时感觉伸长度较大的是毛、醋纤;较小的是棉、麻;适中的是丝、粘胶、富纤及大部分合成纤维。

通过手感法鉴别真丝和人造丝

真丝手感柔软、富有弹性,轻揉时有丝鸣声,有凉感;而人造丝的手感比较粗硬,并有湿冷感。

真丝光泽较柔和,亮丽而不刺眼;人造丝的光泽类似金属。

抓紧织物再放开,真丝的褶皱较人造丝少。

把水滴在织物上,用手揉搓人造丝易破,真丝则较牢固。

通过感观特点区别各种纤维

纤维名称手感特点

棉纤细柔软,弹性小,易起皱褶。

麻手感较粗硬,常有疵点。

丝有光泽,柔软轻薄,捏抓时有瑟瑟的声响,有凉感。

羊毛富有弹性,光泽柔和,手感温暖,不易起皱。

涤纶弹性好,光滑,强度大,硬挺,有凉感。

锦纶不易拉断,有弹性,光滑,质地轻,不如丝柔软。

维纶近似棉花,光泽发暗,不如棉柔软,回弹性不好,易皱。

腈纶保暖性好,强度大,比棉轻,有柔软蓬松感。

粘胶纤维比棉更柔软,表面光泽比棉强,但牢度欠佳。

二是标牌识别法:

感观法的局限在于较粗略,而且适用面不宽,对于合成纤维和混纺织物显得无能为力。对于一些信誉好的商场或内衣品牌,可以直接通过识别标识牌来分辨面料成分。这些标牌只有通过纺织品质量检测机构的检测才可以吊挂,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一般这种标牌上标注的有两个内容,一是纤维名称,二是纤维的含量(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织物分析

由于织物所采用的组织,色纱排列,纱线的原料及特数,纱线的密度,纱线的捻向和捻度以及纱线的结构和后整理方法等各不相同。因此形成的织物在外观上也就不一样。

为了生产,创新或仿造产品,就必须掌握织物组织结构和织物的上机技术条件等资料。为此就要对织物进行周到和细致地分析,以便获得正确地分析结果,为设计,改造或仿造织物提供资料。

为了能获得比较正确地分析结果,在分析前要计划分析的项目和他们的先后顺序。操作过程中要细致,并且要在满足分析的条件下尽量节省布样用料。

织物分析一般按下列顺序进行。

一、取样

分析织物时,资料的准确程度与取样的位置,样品面积大小有关,因而对取样的方法应有一定的规定。由于织物品种极多,彼此间差别又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样品的选择还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一)取样位置

织物下机后,在织物中因经纬纱张力的平衡作用,是幅宽和长度都略有变化。这种变化就造成织物边部和中部,以及织物两端的密度存在着差异。另外在染整过程中,织物的两端,边部和中部所产生的变化也各不相同,为了使测得的数据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一般规定:从整匹织物中取样时,样品到布边的距离不小于5cm,离两端的距离在棉织物上不小于1.5-3m;在毛织物上不小于3m;在丝织物上约3.5-5m。

此外,样品不应带有显著的疵点,并力求其处于原有的自然状态,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二)取样大小

取样面积大小,应随织物种类,组织结构而异。由于织物分析是消耗试验,应根据节约的精神,在保证分析资料正确的前提下,力求减小试样的大小。简单组织的织物试样可以取得小些,一般为15cm*15cm。组织循环较大的色织物可以取20cm*20cm。色循环大的织物(如床单)最少应取一个色纱循环所占的面积。对于大提花(如被面,地毯)因其经纬纱循环数很大,一般分析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组织结构即可。因此,一般取为20cm*20cm,或25cm*25cm。如样品尺寸小时,只要比5cm*5cm稍大即可分析。

二、确定织物的正反面

对布样进行分析工作时,首先应确定织物的正反面。

织物的正反面一般是根据其外观效应加以判断。下面列举一些常用的判断方法。

1.一般织物正面的花纹,色泽均比反面清晰美观。

2.具有条格外观的植物和配色模纹织物其正面花纹必然是清晰悦目的。

3.凸条及凹凸织物,正面紧密而细腻,具有条状或图案凸纹,而反面较粗糙,有较长的浮长

线。

4.起毛织物:单面起毛织物,其起毛绒一面为织物正面。双面起毛绒织物,则以绒毛光洁,整齐的一面为正面。

5.观察织物的布边:如布边光洁,整齐的一面为织物正面。

6.双层,多层及多重织物,如正反面的经纬密度不同时,则一般正面具有较大的密度或正面的原料较佳。

7.纱罗织物:纹路清晰绞经突出的一面为织物正面。

8.毛巾织物:以毛圈密度大的一面为正面。

多数织物其正反面有明显的区别,但也有不少织物的正反面极为近似,两面均可应用。因此对这类织物可不强求区别其正反面。

三、确定织物的经纬向

在决定了织物的正反面后,就需判断出在织物中那个方向是经纱,哪个方向是纬纱,这对分析织物密度,经纬纱特数和织物组织等项目来说,是先决条件。

区别织物经纬向的主要依据如下:

1.如被分析织物的样品是布边的,则与布边平行的纱线便是经纱,与布边垂直的则是纬纱。

2.含有浆份的是经纱,不含浆份的是纬纱。

3.一般织物密度大的一方为经纱,密低小的一方为纬纱。

4.筘痕明显之织物,则筘痕方向为织物的经向。

5.织物中若干纱线的一组是股线,而另一组是单纱时,则通常股线为经纱,单纱为纬纱。

6.若单纱织物的成纱捻向不同时,则Z捻纱为经向,S捻纱为纬向。

7.若织物成纱的捻度不同时,则捻度大的多数为经向,捻度小的为纬向。

8.如织物的经纬纱特数,捻向,捻向都差异不大,则纱线的条干均匀,光泽较好的为经纱

9.毛巾类织物,其起毛圈的纱线为经纱,不起毛圈的纱线为纬纱。

10.条子织物其条子方向通常是经向。

11.若织物有一个系统的纱线具有多种不同特数时,这个方向则为经向。

12.纱罗织物,有扭绞的纱线为经纱,无扭绞的纱线为纬纱。

13.在不同原料交织中,一般棉毛豁棉麻交织的织物,棉为经纱;毛丝交织物中,丝为经纱;毛丝棉交织物中,则丝,棉为经纱;天然丝与绢丝交织物中,天然丝为经纱;天然丝与人造丝交织物中,则天然丝为经纱。

由于织物用途极广。因而对织物原料和组织结构的要求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判断时,还要根据织物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四、测定织物的经纬纱密度

在织物单位长度中排列的经纬纱根数,称为织物的经,纬纱密度。

织物密度的计算单位以公制计,是指10cm内经纬纱排列的根数。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织物的外观,手感,厚度,强力,抗折性,透气性,耐磨性和保暖性能等物理机械指标,同时他也关系到产品的成本和生产效率的大小。

经,纬密度的测定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直接测数法

直接测数法是凭借照布镜或织物密度分析镜来完成。织物密度分析镜的刻度尺长度为5cm,在分析镜头下面,一块长条形玻璃片上刻有一条红线,在分析织物密度时,移动镜头,将玻璃片上红线和刻度尺上红线同时对准某两根纱线之间,以此为起点,边移动镜头边数纱线根数,直到5cm刻度线为此。输出之纱线根数乘以2,即为10cm织物的密度值。

在点数纱线根数时,要以两根纱线之间的中央为起点,若数到终点时,超过0.5根,而不足一根时,应按0.75根算;若不足0.5根时,则按0.25根算。织物密度一般应测得

3-4个数据,然后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二)间接测试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密度大的,纱线特数小的规则组织的织物。首先经过分析织物组织及其组织循环经纱数(组织循环纬纱数),然后乘以10cm中组织循环个数,所得的乘积即为经(纬)纱密度。

五、测定经纬纱缩率

经纬纱缩率是织物结构参数的一项内容。测定经纬纱缩率的目的是为了计算纱线的特数和织物用纱量等。由于纱线在形成织物后,经(纬)纱在织物中交错屈曲,因此织造时所用之纱线长度大于所形成织物的长度。因而我们把其差值与原长之比值称为缩率。以a(%)表示。

缩率=100%*(伸直长度-试样中长度)/伸直长度

经纬纱缩率的大小,是工艺设计的重要依据,他对纱线的用量,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织物的外观均有很大的影响。

影响缩率的因素很多,织物组织,经纬纱原料及特数,经纬纱密度及在织造过程中纱线的张力等的不同,都会引起缩率的变化。

分析织物时,测定缩率的方法,一般在试样边缘沿经(纬)向量取10cm的织物长度。并记上记号(试样小时,可量取5cm的长度),将边部的纱缨剪短(这样可以减少纱线从织物中拔出来时产生以外伸长),然后轻轻将经(纬)纱从试样中拔出,用手指压住纱线的一端,用另一只手轻轻的将纱线拉直(张力要恰当,不可有伸长现象)。用尺量出记号之间的经(纬)纱长度这样连续作出十个数后,取其平均值,带入上述公式中,即可求出经或纬纱的缩率值。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精确程度较差,测定纱线缩率的目的是为了计算纱线特数和织物用纱量等。在测定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拔出和拉直纱线时,不能使纱线发生退捻或加捻。对某些捻度较小或强力很差的纱线,应经量避免发生意外伸长。

2.分析刮绒和缩绒织物时,应先用剪刀或火柴除去表面的绒毛,然后再仔细的将纱线从织物中拔出。

3.粘胶纤维在潮湿状态下极易伸长,故在操作时避免手汗沾湿纱线。

六、测算经纬纱特数

纱线是用特数来表示其细度的。纱线特数是1000m的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数。计算公式如下: tex=1000G/L tex表示经或纬纱特数;G表示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g);L表示长度(m)。

纱线特数的测定一般有两种方法:

1.比较测定法:此方法是将纱线放在放大镜下,仔细的与已知特数的纱线进行比较,然后决定经纬纱的特数。此方法测定的准确程度与试验人员的经验有关。由于做法简单迅速,工厂的试验人员往往乐于采用。

2.称重法:在测定前必须先检验样品的经纱是否上浆,若经纱是上浆的,则应对式样进行退浆处理。

测定时从10cm*10cm织物中,取出10根经纱和10根纬纱,分别称其重量。测出织物的实际回潮率,在经纬纱缩率已知的条件下,经纬纱特数可用下式求出:

tex=G(1-a)(1+W~)/(1+W)

G表示10根经纱或纬纱实际重量;a表示经或纬纱缩率;W表示织物的实际回潮率;W~表示该种纱线的公定回潮率。

以下为各种纱线的公定回潮率(%):棉 8.5 ;粘胶 13 ;精梳毛纱 16 ;粗梳毛纱 15 ;晴纶 2 ;醋脂 7 ;绢丝 11 ;涤纶 0.4 ;锦纶 4.5 ;维纶 5 ;丙纶 0 ;

七、鉴定经纬纱原料

正确和合理的选配各类织物所用原料,对满足各项用途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布样的经纬纱原料要进行分析。主要有两个方面。

1.织物经纬纱原料的定性分析目的是分析织物纱线是什么原料组成,即分析织物是属纯纺织物、混纺织物,还是交织织物。鉴别纤维一般采用的步骤是先决定纤维的大类,属天然纤维素纤维,还是属天然蛋白质纤维或是化学纤维。再具体决定是哪一品种。常用的鉴别方法有手感目测法、燃烧法、显微镜法和化学溶解法等,其具体方法与纤维的鉴别方法相同。

2.混纺织物成分的定量分析这是对织物进行含量的分析,一般采用溶解法,它是选用适当的溶剂,使混纺织物中的一种纤维溶解,称取留下的纤维重量,从而也知道溶解纤维的重量,然后计算混合百分率。

具体方法同混纺纱线含量分析法。

八、概算织物重量

织物重量是指织物每平方米的无浆干重克数。他是织物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指标。他也是对织物进行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根据织物样品的大小及具体情况,可分两种试验方法。1.称重法用此方法测定织物重量时,要使用扭力天平,分析天平等工具。在测定织物每平方米的重量时,样品的面积一般取10x10(CITi2)。面积愈大,所得结果就愈正确。在称重前,将退浆的织物放在烘箱中烘干,至重量恒定,称其干重,则

G(g/m2)=gxl0000/(Lxb)

G--样品每平方米无浆干重(g/平方米);s--样品的无浆干重(g);L--样品长度(cm);b--样品宽度(cm)。

2.计算法在遇到样品面积很小、用称重法不够准确时,可以根据前面分析所得的经纬纱特数,经纬纱密度,经纬纱缩率进行计算,其公式如下:

G={10P,*Tex,/[(1-a,)*1000]+10P。*Tex。/[(1-a。)*1000]}*[1/(1+W')] =1/100*[P,*Tex,/(1-a,)+P。*Tex。/(1-a。)]*[1/(1+W')]

=1/[100*(1+W')]*[P,*Tex,/(1-a,)+P。*Tex。/(1-a。)]

G——样品每平方米无浆干重(s/平方米);

P,、P。——样品的经纬纱密度(根/lOcm);

a,、a。——样品的经纬纱缩率(%);

W'——样品的经,纬纱公定回潮率(%),

Tex,、Tex。--样品的经,纬纱特数。

九、分析织物的组织及色纱的配合

对布样做了以上各种测定后,最后应对经纬纱在织物中交织规律进行分析,以求得此种织物的组织结构。在此基础上再结合织物经纬纱所用原料、特数、密度等因素正确地确定织物的上机图。

在对织物的组织进行分析的工作中,我们常用的工具是照布镜、分析针、剪刀及颜色纸等。用颜色纸的目的是为在分析织物时有适当的背景衬托,少费眼力。在分析深色织物时,可用白色纸做衬托,而在分析浅色织物时,可用黑色纸做衬托。

由于织物种类繁多,加之原料、密度,纱特数等因素的不同,所以应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以使分析工作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用的织物组织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

1、拆纱分析法这种方法对初学者适用。此法应用于起绒织物、毛巾织物、纱罗织物、多层织物和纱特数低、密度大,组织复杂的织物。这种方法又可分为分组拆纱法与不分组拆纱法两种。

(1)分组拆纱法:对于复杂组织或色纱循环大的组织用分组拆纱法是精确可靠的,现将此法

介绍如下。

a.确定拆纱的系统:在分析织物时,首先应确定拆纱方向,目的是为看清楚经纬纱交织状态。因而宜将密度较大的纱线系统拆开,利用密度小的纱线系统的间隙,清楚地看出经纬纱交织规律。

b.确定织物的分析表面;究竟分析织物哪一面,一般以看清织物的组织为原则。如:若是经面或纬面组织的织物,以分析织物的反面比较方便,若是表面刮绒或缩绒织物,则分析时应先用剪刀或火焰除去织物表面的部分绒毛,然后进行组织分析。

c.纱缨的分组:在布样的一边先拆除若干根一个系统的纱线,使织物的另一个系统的纱线露出10mm的纱缨,然后将纱缨中的纱线每若干根分为一组,并将1、3、5……等奇数组的纱缨和2、4、6……等偶数组的纱缨,分别剪成两种不同的长度。这样,当被拆的纱线置于纱缨中时,就可以清楚的看出它与奇数组纱和偶数组纱的交织情况。

填绘组织所用的意匠纸若每一大格其纵横方向均为八个小格,正好与每组纱缨根数相等,则可把每一大格作为一组,亦分成奇、偶数组与纱缨所分奇偶数组对应,这样,被拆开的纱线在纱缨中的交织规律,就可以非常方便的记录在意匠纸的方格上。

(2)不分组拆纱法:当了解了分组拆纱法后,不分组拆纱法就容易了解了。首先选择好分析面,拆纱方向与分组拆纱相同,此法不需将纱缨分组,只需把拆纱轻轻拨入纱缨中,在意匠纸上把经纱与纬纱交织的规律记下即可。

2.局部分析法有的织物表面,局部有花纹,地布的组织很简单,此时只需要分别对花纹和地布的局面进行分析;然后根据花纹的经、纬纱根数和地布的组织循环数,就可求出一个花纹循环的经纬纱数,而不必一一画出每一个经,纬组织点,须注意地组织与起花组织起始点的统一问题。

3.直接观察法有经验的工艺员或织物设计人员,可采用直接观察法,依靠目力或利用照布镜,对织物进行直接的观察,将观察的经纬纱交织规律,逐次填入意匠纸的方格中。分析时可多填写几根经纬纱的交织状况,以便正确的找出织物的完全组织来。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主要是用来分析单层密度不大,纱特数较大的原组织织物和简单的小花纹组织织物。

在分析织物组织时,除要细致耐心外,还必须注意布样的组织与色纱的配列关系。对于白坯织物,在分析时不存在这问题。但是多数织物其风格效应,不光是由经纬交织规律来体现,往往是将组织与色纱配合而得到其外观效应。因而,在分析这类色纱与组织配合的织物(色织物)时,必须使组织循环和色纱排列循环配合起来,在织物的组织图上,要标注出色纱的颇色和循环规律。

在分析时大致有如下的几种情况:

1.当织物的组织循环纱线数等于色纱循环数时,只要画出组织图后,在经纱下方,纬纱左方,标注上色称和根数即可。

钻井液种类简介

钻井液种类简介 1、聚合物无固相钻井液体系 特点是不含土相,固含低、机械钻速快,用于提高上部地层机械钻速。处理剂以选择性絮凝处理机为主,常用PHP(0.05~0.15%)和K-PAM(0.05~0.3%)。 适用范围:1. 适合于地质情况熟悉的非高地层倾角(≤30°)无流体显示的非易塌构造或区块,主要用于表层的快速钻进。2. 适合于井漏严重、非易塌层位、无流体显示的各构造短时间的强钻。 2、聚合物钻井液体系 聚合物具有很强的包被抑制能力,可以防止粘土矿物进一步水化,防止钻井液性能变差,有利于携带钻屑,保持井壁稳定。 适用范围。 1. 非高地层倾角井的表层易水化分散的泥页岩井段,既有利于防塌,又能适当提高机械钻速。 2. 中深井井段出现恶性纵向裂缝漏失,而上部裸眼井段又易因清水浸泡出现垮塌情况下,作为井底清水强钻时覆盖易塌层的钻井液。 3. 适用于44 4.5mm井眼段大于200m,或311.2mm井眼段1000-2500m,地层倾角小于30度和无固相钻井液已不能适应的井段。 调整原则 随地层破碎程度增加,胶结性变差或裂缝发育,应在保持矿化度的前提下(防起泡)提高沥青类处理剂含量作封堵只用。易塌区块辅

以0.5~1.0%聚合醇或无渗透抑制剂,加强体系的防塌抑制性。 3、聚磺钻井液体系 聚磺钻井液体系具有如下特点:1. 利用KPAM、KPHP、PAC等高分子聚合物作为包被抑制剂,既能提高钻井液体系粘度,同时提供体系K+增强钻井液的抑制性。2. 加入分散型磺化系列处理剂提高钻井液体系的降滤失性能,如加入磺化沥青改善泥饼质量提高护壁能力。 3. 聚磺钻井液体系配制和转化方便。 适用范围 1. 高压力系数的易塌层钻进,能在防塌的基础上适当地提高机械钻速。 2.深井段高温、高密度条件下的易塌层钻进。 3. 适合于非特殊工艺的深井,有利于提高机械钻速,适合于川东地区所有区块。 钻井液现场配制与维护 1、检查井场钻井液材料质量检验单等有关资料,保证钻井液材料的质量。 2、配制钻井液前必须清洗钻井液罐。 3、若需要,必须处理配浆用水。 4、应按钻井液设计要求配制钻井液,并确保其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各种染料的种类鉴别方法

一染料的种类 1、酸性染料,多适用于蛋白质纤维与尼龙纤维及真丝等。其特征是色泽鲜艳,但水洗牢度较差,干洗牢度优异,在天然死染色中使用比较广泛。 2、阳离子染料(碱性燃料),适用于腈纶、涤纶、锦纶与纤维素及蛋白质纤维。其特点是色泽鲜艳,很适合人造纤维,但用于天然纤维素与蛋白质织品的水洗与耐光色牢度很差。 3、直接染料,适合于纤维素纤维织品,水洗牢度比较差,耐光牢度不一,但经过改性的直接染料其水洗色牢度会得到很好的改善。 4、分散染料,适合于粘胶、腈纶、锦纶、涤纶等,水洗牢度不一,涤纶较好,粘胶较差。 5、偶氮燃料(纳夫妥染料),适合于纤维素织品,色泽鲜艳,较适合于艳丽的色泽。 6、活性染料,大多用于纤维素纤维织品,较少用于蛋白质。特点是色泽鲜艳、耐光,水洗、耐摩擦牢度较好。 7、硫化染料,适合于纤维素纤维织品,色泽灰暗,主要有藏青、黑色和棕色,耐光、耐水洗牢度极好,耐氯漂牢度差,长期存放织物会破坏纤维。 8、还原染料,适合纤维素纤维织品,耐光、水洗牢度很好,并且耐氯漂和其它氧化漂白。 9、涂料,适合于所有纤维,它不是一种染料,而是通过树脂机械的附着纤维,深色织物会变硬,但套色很准确,大部分耐光牢度好,水洗牢度良好,尤其是中、浅色。 而鉴别面料的简易方法 在择衣时有效地鉴别面料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感观识别法: 感观法需要一定的经验,但也不难做到,只要平时逛商场时有意地去触摸各种面料,久而久之就会有收获。 从以下四个方面可将纤维粗略地分开 手感:很软的是丝、粘胶、锦纶。 重量:比丝轻的是锦纶、腈纶、丙纶;比丝重的是棉、麻、粘胶、富纤;与丝重量相似的是维纶、毛、醋纤、涤纶。 强度:用手拉伸至断,强度较弱的是贴胶、醋纤、毛;较强的是丝、棉、麻、合成纤维等;沾湿后强度明显下降的是蛋白质纤维、粘胶、铜氨纤维。 伸长充:用手拉伸时感觉伸长度较大的是毛、醋纤;较小的是棉、麻;适中的是丝、粘胶、富纤及大部分合成纤维。 通过手感法鉴别真丝和人造丝 真丝手感柔软、富有弹性,轻揉时有丝鸣声,有凉感;而人造丝的手感比较粗硬,并有湿冷感。 真丝光泽较柔和,亮丽而不刺眼;人造丝的光泽类似金属。 抓紧织物再放开,真丝的褶皱较人造丝少。 把水滴在织物上,用手揉搓人造丝易破,真丝则较牢固。 通过感观特点区别各种纤维 纤维名称手感特点 棉纤细柔软,弹性小,易起皱褶。

彩陶的特点和类型

彩陶是指绘有黑色、红色等装饰花纹的陶器,它以色彩与装饰取胜,故称“彩陶文化”。 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又称“仰韶文化”。 分布: ①在黄河中上游的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地的仰韶文化。②在黄河下游和淮河下游有大汶口、青莲冈文化。③在长江中下游有河姆渡和屈家岭文化。其中以黄河中上游最发达。 种类: 据彩陶时间及艺术特色不同,可分为半坡型、庙底沟、马家窑、半山型、马厂型等几大类。 ①半坡型: 发现于陕西西安市东郊半坡村,以陕西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四周发展,距今六七千年。 (1)器型: A.圆底盆、卷唇盆最常见, B.尖底瓶,瓶口成“葫芦”状。 C.菱形壶(又称“船型壶”),二头尖,中有网状纹样,二肩有耳。 (2)装饰纹: 以鱼纹、人面形纹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蛙纹、鸟纹及折线、三角纹、斜线纹、菱形纹、辫形纹等几何图案。半坡装饰花纹,一般均以直线组合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鱼图腾”有关的氏族徽号。鱼体分割、抽象、重组。早期为单体写实鱼纹晚期复体抽象几何鱼纹。 ②庙底沟型:

是在半坡型基础上发展而来,它的分布也以陕西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四周更广阔发展,东到河南西部及山西南部;西达甘肃及青海东部。 (1)造型: 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大瓮为主。 (2)装饰: 图案都画在陶器外表面,纹样以鸟纹居多,另有带状纹,垂弧纹,圆点纹,网格纹和羽状叶纹等,多以直线与曲线结合,形成曲边三角形。 ③xx型: 由庙底沟型演变发展而来,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的部分地区。 器型: 以壶、罐、盆为主,多为大口鼓腹型。 装饰纹: 绘彩部位多在陶器的口、颈、肩与上腹部位,纹样经几何形图案最多,动物和人物次之。几何纹中一类为斜线、竖线或平行线,一类为斜方格、棋盘格和网纹,还有一类是叶状纹样,另外三角、锯齿、流苏也很常见。 装饰特点: (1)满饰: 从口沿至底部,几乎都饰满花纹,显得丰满华美。 (2)内彩: 即内壁绘彩,也有内外xx的。 (3)点和螺旋纹:

钻井液

钻井液 钻井液工艺(90%的原题,可能考试中有选择,自己感觉吧。 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一、选择 1、高温对钻井液处理剂的影响是(高温降解、高温交联)。 2、用六速旋转粘度计测量静切力,用(3r/min)的速度。 3、盐水钻井液体系中除了必要的配浆土和盐以外,还需要加入(降粘剂、降滤失剂)。 4、测得某钻井液旋转计600r的读数为60,300r的读数为38,则该钻井液塑性粘度为(22)。 5、机械钻速增大或出现放空现象,并且钻井液中出现油气显示,钻屑中发现油砂或水砂,气测值升高,氯离子含量升高,这种现象一般表示为(井喷)。 6、钻井液密度、粘度、切力和含砂量都有升高,泵压忽高忽低,有时突然憋泵,这属于(井塌)。 7、不能防塌的钻井液是(分散型钻井液)。 8、如果旋流器的底流口调节到比平衡点的开口大,则(这种不合理调节成为湿底)。 9、对于一般地层,API滤失量要求(小于10ml),HTHP滤失量要求(小于20ml)。10、聚合物钻井液的携岩能力强,主要是因为这种钻井液的剪切稀释性(强),环空钻井液的粘度和切力(大)。11、进入除砂器的钻井液必须首先经过(振动筛)。12、旋流器的规格尺寸指(圆柱部分的内径)。13、钻井液清洁器的筛网通常使用(150)目。14、由于钻井液悬浮性能不好,其中所悬浮的钻屑或重晶石沉淀,埋住井底一段井眼,造成卡钻,称为(沉砂卡钻)。15、若沉砂卡钻发生后不能恢复循环,只能采取(倒扣套铣)。16、钻井液密度在钻井中的主要作用是(平衡地层压力)。17、化学除砂是通过加入化学(絮凝剂),将细小颗粒由小变大,再通过机械方法除砂。18、易塌地层钻进时,滤失量应(不大于5ml)。

眼睛的种类及其特点

1,标准眼: 又称杏眼,眼睛位于标准位置上,男性多见。特点是睑裂宽度适当,较丹凤眼宽,外眦角较顿圆,黑眼珠,眼白露出较多,显英俊俏丽。 2,丹凤眼: 属较美的一种眼睛,外眦角大于内眦角,外眦略高于内眦,睑裂细长内窄外宽,呈弧形展开。黑珠与眼白露出适中,眼脸皮肤较薄。富有东方情调,形态清秀可爱。无论男女均为标准美型眼之一。 3,吊眼: 也称上斜眼,外眦角高于内眦角。眼轴线向外上倾斜度过高,外眦角成上挑状。正面观看呈反“八”字形,显得灵敏机智,目光锐利,但有冷淡、严厉之感。4,细长眼: 又称长眼,睑裂细长,睑缘弧度小,黑珠及眼白露出相对较少。这种眼往往显得没神。

5,眯缝眼: 细长眼的长宽比例均缩小,就是眯缝眼。睑裂小窄短,内外眦角均小,黒珠眼白大部分被遮挡,眼球显小,显得温柔和气,但有畏光之感,缺乏大眼睛的神采和应有的魅力。 6,圆眼: 也称荔枝眼、大眼,睑裂较高宽,睑缘呈圆弧形,黒珠眼白露出较多,使眼睛显得圆大,给人一种目光明亮,有种过于机灵之感,但相对缺乏秀气。 7,突眼: 睑裂过于宽大,眼球向前方突出,黑珠全暴露,眼白暴露范围也多,若黒珠四周均有眼白暴露,则称“四白眼”。 8,小圆眼: 睑裂高宽度短小,但本身比例尚适度,睑缘呈小圆弧形。眼角少顿,黒珠眼白

露出少,眼球显小,整个眼形呈小圆形态,影响与整体脸型的协调,给人以机灵、执着印象,但缺乏神采与魅力。 9,深窝眼: 上睑凹陷不丰满,西方人多见,这种眼神显得整洁舒展,年轻时具有成熟感,中老年给人以疲劳感,过度显憔悴。 10,肿泡眼: 眼睑皮肤显肥厚,皮下脂肪臃肿、鼓突,使眉弓、鼻梁、眼窝之间的立体感减弱,外形不美观,给人不灵活、较迟钝、神态不佳的感觉。 11,近心眼: 内眦间距较窄,两眼过于靠近,五官称收拢态,立体感增强,显严肃紧张,过度有忧郁感。 鼻子 长鼻的人富有理性又具美感,不过,社交能力往往欠缺,也许是喜爱孤独的人。短鼻的人个性开朗,大而化之,缺点是容易受他人意见左右。

主要钻井液类型

我国各油田主要钻井液类型 一、无固相不分散聚合物钻井液 ●基本组成:聚丙烯酰胺或多元乙烯基共聚物类絮凝剂、无机盐等 ●特点:絮凝剂可有效地絮凝钻井过程所产生的岩屑。 ●典型配方: (1)水+ 0.1~0.3% PHP + 0.1~0.2% CaCl2或0.5~1% KCl (2)水+ 0.07~0.14% CPAM + 0.1~0.3% TDC-15(低分子量有机阳离子)+ 0.2% CaCl2 (3)水+ 0.1~0.3% FA-367 + 0.1~0.2% CaCl2或0.5~1% KCl ●适用范围:层理裂隙不发育、正常孔隙压力与弱地应力、中等分散砂岩与泥岩互层;已下技 术套管的低压、井壁稳定的储层等。 二、低固相聚合物钻井液 ●适用范围:用于钻进层理裂隙不发育的易膨胀、强分散或不易膨胀、强分散、软的砂岩与泥 岩互层;已下技术套管的低压储层等。 1、阴离子聚合物钻井液 ●基本组成:多元乙烯基共聚物类、水解聚丙烯腈、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等 ●特点:高分子量聚合物包被粘土或钻屑,并提供钻井液所需粘度、切力;中分子量和低分子 量聚合物用于控制滤失量并控制粘度、切力。 ●典型配方:膨润土浆+ 0.1~0.3% KPAM + 0.4~0.5% NPAN 2、阳离子聚合物钻井液 ●基本组成:高分子量与低分子量阳离子聚合物,以及淀粉等 ●特点:阳离子聚合物具有极强的稳定页岩的能力,即强吸附、强抑制性;配合使用淀粉类处 理剂调整滤失造壁性。 ●典型配方:膨润土浆+ 0.4% SP-2(阳离子聚合物)+ 0.4% CSW-1(低分子量有机阳离子)+ 1% 改性淀粉 3、两性离子聚合物钻井液 ●基本组成: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两性离子聚合物,有时配合加入阴离子聚合物 ●特点:利用聚合物中的阳离子基团增强体系的抑制性,同时大量的阴离子、非离子基团使体 系保持稳定。两性离子聚合物与各种处理剂具有很好的相容性。 ●典型配方:膨润土浆+ 0.1~0.3% FA-367 + 0.05~0.2 %XY-27 + 1~3% 磺化沥青类产品 三、聚磺钻井液 ●基本组成:高分子量聚合物(包括阴、阳、两性离子聚合物)、中分子量聚合物降滤失剂、 磺化酚醛树脂类产品和沥青类产品等。

纺织面料染料分类

染料知识 最近,各位业务大姐们一直在问染料的事情,下面我从我上学时的服装面料书上摘抄了关于染料的分类和性质,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被客户问住,我自己温习了一遍的确蛮有意义的,希望各位有时间能仔细阅读,不要辜负俺一个一个字敲上来的。 1. 直接染料 直接染料广泛应用于棉及粘胶纤维的染色。该类染料对纤维素纤维的直接性较高,可直接进行上染。直接染料价格便宜,染色工艺简单,色谱齐全,色泽鲜艳,缺点是染色的湿处理牢度不够理想,一般要通过固色剂处理加以改善,耐日晒牢度则随染料品种差异较大。目前直接染料在纤维素纤维的成衣染色中应用较多。也可用于蚕丝的染色。 2. 活性染料 活性染料又称反应性染料,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可与纤维素纤维上的羟基或蛋白质纤维上的氨基反应的基团(活性基团),与纤维分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由于共价键的键能较高,因此该类染料具有良好的耐水洗牢度。活性染料色谱齐全,色泽鲜艳,匀染性好,使用方便,因此成为目前纤维素纤维染色的一类最主要的染料。活性染料主要用于棉、麻、丝、毛等纤维的染色。 3. 还原染料(士林染料) 此类染料不溶于水,染色时需要加烧碱和还原剂(保险粉)先还原成可溶性的隐色体钠盐,才能上染纤维,然后经氧化将纤维上隐色体氧化成原来的不溶性染料,纤维上才显示出染料原来的色泽。该类染料具有优异的耐水洗及耐日晒牢度,但价格较贵,工艺繁琐,染色成本高,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靛蓝是还原染料一个特殊的品种,如传统的牛仔裤及云南的蜡染布即用此类染料,该染料牢度较差。 4. 硫化染料 该染料与还原染料相似,是一类不溶于水的染料,染色时在碱性条件下采用还原剂还原成可溶状态,才能对纤维素纤维进行上染,上染后也要经过氧化才能回复为原来的不溶性染料而固着在纤维上。该类染料染色成本低,具有良好的水洗牢度,黑色品种耐日晒牢度优良,目前纤维素纤维的黑色品种主要用硫化染料。硫化染料不耐氯漂,对纤维有脆损作用,所使用的还原剂硫化碱对环境污染较大。 5. 不溶性偶氮染料 该类染料是由偶合组分(色酚)和重氮组分(色基)的重氮盐在纤维上偶合生成一类不溶于水的偶氮染料。染料色泽浓艳,具有优良的耐水洗牢度,但耐摩擦牢度较差,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深色如大红颜色的染色。 6. 酸性染料 这类染料分子上均带有酸性基团,易溶于水。在酸性、弱碱性或中性条件下能够对蛋白质纤维和聚酰胺纤维染色的一类阴离子染料。该类染料色谱齐全,色泽鲜艳,工艺简便。酸性染料又分为强酸性浴、弱酸性浴和中酸性浴染色的酸性染料,前一种匀染性较好,但染色牢度较差;后两种匀染性差,但染色牢度较好。酸性染料主要用于羊毛、蚕丝、锦纶、皮革的染色。 7. 酸性媒染染料 此类染料染色前、染色过程中或上染到纤维上后必须加用媒染剂才能获得良好的染色牢度和预期的色泽,耐皂洗和耐日晒牢度较酸性染料好,只是颜色不如酸性染料鲜艳。主要用于羊毛或皮革的染色。 8. 酸性含媒染料 酸性含媒染料是一类含有媒染剂的络合金属离子的酸性染料,将染料分子与金属离子以2:1络合而制成的染料可在中性条件下进行染色,故又称中性染料。羊毛、锦纶等的染色牢度较好,但颜色不够鲜艳。 9. 阳离子染料(碱性染料) 阳离子染料是色素离子带有正电荷的一类染料,是在早先碱性染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腈纶出现后,发现可以用碱性染料染色,牢度较好,于是开发出了一类色泽鲜艳、牢度好、适合腈纶染色的碱性染料,成为腈纶染色的专用染料,这类染料成为阳离子染料。 10. 分散染料 属于非离子型染料,这类染料微溶于水,在水中以极细的颗粒存在,要靠分散剂将染料制成稳定的分散液后进行染色。主要用于涤纶和醋酯纤维的染色,也可用于染锦纶、维纶等染色。耐水洗及耐日晒牢度较好。

钻井液技术规范正文终审稿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钻井液技术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钻井液技术是钻井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钻探工程的成败和效益。为提高钻井液技术和管理水平,保障钻井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满足勘探开发需要,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主要内容包括:钻井液设计,现场作业,油气储层保护,钻井液循环、固控和除气设备,泡沫钻井流体,井下复杂的预防和处理,钻井液废弃物处理与环境保护,钻井液原材料和处理剂的质量控制与管理,钻井液资料管理等。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相关单位的钻井液技术管理。 第二章钻井液设计 第一节设计的主要依据和内容 第四条钻井液设计是钻井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 1.以钻井地质设计、钻井工程设计及其它相关资料为基础,依据有关技术规范、规定和标准进行钻井液设计。 2. 钻井液设计应在分析影响钻探作业安全、质量和效益等因素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钻井液技术措施。主要有:地层岩性、地层应力、地层岩石理化性能、地层流体、地层压力剖面(孔隙压力、坍塌压力与破裂压力)、地温梯度等信息;储层保护要求;

本区块或相邻区块已完成井的井下复杂情况和钻井液应用情况;地质目的和钻井工程对钻井液作业的要求;适用的钻井液新技术、新工艺;国家和施工地区有关环保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第五条钻井液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邻井复杂情况分析与本井复杂情况预测;分段钻井液类型及主要性能参数;分段钻井液基本配方、钻井液消耗量预测、配制与维护处理;储层保护对钻井液的要求;固控设备配置与使用要求;钻井液仪器、设备配置要求;分段钻井液材料计划及成本预测;井场应急材料和压井液储备要求;井下复杂情况的预防和处理;钻井液HSE管理要求。 第二节钻井液体系选择 第六条钻井液体系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满足地质目的和钻井工程需要;具有较好的储层保护效果;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低毒低腐蚀性。 第七条不同地层钻井液类型选择 1. 在表层钻进时,宜选用较高粘度和切力的钻井液。 2. 在砂泥岩地层钻进时,宜选用低固相或无固相聚合物钻井液;在易水化膨胀坍塌的泥页岩地层钻进时,宜选用钾盐聚合物等具有较强抑制性的钻井液。 3. 在地层破裂压力较低的易漏地层钻进时,宜选用充气、泡沫、水包油等密度较低的钻井液;在不含硫和二氧化碳的易漏地层钻进时,也可采用气体钻井。 4. 在大段含盐、膏地层钻进时,根据地层含盐量和井底温

染料分类

染料分类 染料是使纤维或其他基质染成鲜明而坚牢色泽的有机化和物作为染料除了具有鲜明的色泽外,还须能溶于水或借助于化学方法使之溶于水及制成分散液,在染色时舍染液而上染纤维,上染后具有一定的坚牢度,即在后加工或服用过程中保持不褪色。有一部分有色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不溶于水和一般有机溶剂,但也能上染纤维,他们往往借助于某些高分子物(粘合剂)将悬浮状态的颜料细小颗粒粘在纤维表面,这种有色物质称为颜料,颜料主要用于油漆、油墨、橡胶、塑料以及合成纤维原液着色。利用在纤维上经化学反应合成颜料的方法也可进行染色(酞箐染料)。 染料的特点: 1.有颜色 2.与水形成分散体系 3.上染纤维 4.有一定牢度 染料分类:(化学结构分类、应用分类) 一、化学结构分类: 1.偶氮结构(-N=N-) 2.蒽醌(A/Q)结构,分子中蒽醌结构: 3.靛系染料.如靛蓝,硫靛。 4.硫化染料,具有复杂的含硫结构。 5. 酞箐(PC)结构染料,分子中含有酞箐结构。 6.多甲川染料(箐系染料),在分子共轭体系中,含有(-C=C-)链段。 7.芳甲烷染料,包括二芳甲烷和三芳甲烷染料。 8.硝基和亚硝基染料,在染料中,硝基为共轭体系关键组成部分。 9.杂环染料,分子中含有杂环结构。 二、染料应用分类: 1.直接染料(direct dyes),染料分子多数为偶氮结构并含有磺酸基、羧酸基等水溶性基团,可溶于水,在水中以阴离子形式存在,一般染料对纤维素有亲和力,染料分子与纤维素分子之间以范德华力和氢键相结合,从而染着于纤维上。 2.酸性染料(acid dyes),是一类含磺酸基、羧酸基等极性基团的阴离子染料,通常以水溶性钠盐存在,在酸性染浴中,能与蛋白质纤维素分子中的氨基以离子键相结合而染着。结构上主要为偶氮和蒽醌所组成,亦有部分为三芳甲烷结构。

钻井液

简答题: 1、钻井液是如何让分类的?P2-3 答:钻井液按密度大小可分为非加重钻井液和加重钻井液;按其黏土水化作用的强弱可分为非抑制型钻井液和抑制型钻井液;按其固相含量的多少,将固相含量较低的叫做低固相钻井液,基本不含固相的叫做无固相钻井液;根据分散(流体)介质不同,分为水基钻井液、油基钻井液、气体型钻井流体和合成基钻井液四种类型。 2、主要钻井液类型有哪些? P3-5 答:主要钻井液类型有:(1)分散钻井液;(2)钙处理钻井液;(3)盐水钻井液和饱和盐水钻井液;(4)聚合物钻井液;(5)钾基聚合物钻井液;(6)油基钻井液;(7)气体型钻井流体;(8)合成基钻井液;(9)保护油气层的钻井液;(10)不侵入地层钻井液。 3、膨润土在钻井液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P31 答:膨润土在钻井液中的主要作用是增加粘度和切力、提高井眼净化能力;形成低渗透率的致密泥饼,降低滤失量;对于胶结不良的地层,可改善井眼的稳定性;防止井漏等。 4、常用配制钻井液的粘土有哪些?P31 答:钻井液常用粘土有膨润土、抗盐粘土(包括凹凸棒石粘土、海泡石粘土等)及有机膨润土。 5、钻井液的功用有哪些?P5 答:钻井液的功用:(1)携带和悬浮岩屑;(2)稳定井壁;(3)平衡地层压力和岩石侧压力;(4)冷却和润滑钻头;(5)传递水动力;(6)获取地下信息。 6、配制泥浆的膨润土的主要作用有哪些?P31 答:膨润土在钻井液中的主要作用是增加粘度和切力、提高井眼净化能力;形成低渗透率的致密泥饼,降低滤失量;对于胶结不良的地层,可改善井眼的稳定性;防止井漏等。 7、什么是压力激动? 答: 8、简述钻井液的循环过程. P5 答:钻井液的循环是通过钻井泵(俗称泥浆泵)来维持的。从钻井泵排出的高压钻井液经过地面高压管汇、立管、水龙带、水龙头、方钻杆、钻杆、钻铤到钻头,从钻头喷嘴喷出,然后再沿钻柱与井壁(或套管)形成的环形空间向上流动,返回地面后经排出管线、振动筛流入泥浆池,再经各种固控设备惊醒处理后返回水池,进入再次循环,这就是钻井液的循环过程和循环系统。

中国戏剧主要种类及特点

中国戏剧主要种类及特点 京剧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1、谭派。代表人物谭鑫培,专演老生。 2、余派。代表人物余叔岩,演老生,以唱腔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3、刘派。代表人物刘鸿声,演老生,以嗓音高亢著名。 4、杨派。代表人物杨小楼,演武生,讲究“武戏文唱”。 5、梅派。代表人物梅兰芳,“四大名旦”之一,擅演青衣、花旦、刀马旦各种角色。 6、程派,代表人物程砚秋,“四大名旦”之一,演青衣。他根据自己嗓音的特点,创造出一种幽怨婉转、若继若续的唱腔。 7、盖派。代表人物盖叫天,以短打武生为主,武戏文唱。 8、言派。代表人物言菊朋。 9、金派。代表人物金少山,演花脸。 10、麒派。代表人物周信芳(艺名麒麟童),演老生。 11、荀派。代表人物荀慧生,“四大名旦”之一,演花旦。 12、尚派。代表人物尚小云,“四大名旦”之一,主要演青衣。 13、马派。代表人物马连良,三十年代同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合称“四大须生”。 主要地方剧种及其代表人物 京剧:全国流行最广的剧种,有近二百年历史。

昆剧:也叫昆山腔、昆曲、昆腔。编演《十五贯》、《墙头马上》、《李慧娘》等剧目,得到新生。著名演员有俞振飞、华文漪、李淑君、张继青等。 越剧:流行于浙江、上海等地,约有五、六十年历史。《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等剧目流传很广。著名演员有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徐天红、金采凤等。 河北梆子:流行于河北省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的部分地区,清代乾隆年间由山西梆子传入河北逐渐演变而成。著名演员有韩俊卿、银达子、金宝环、张淑敏、裴艳玲、张惠云、赵鸣岐、周春山、齐花坦等。 评剧:流行于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和华北、东北各省。著名演员有小白玉霜、喜彩莲、新凤霞、魏荣元、席宝昆、李忆兰、马泰等。 豫剧: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流行于河南全省和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安徽、湖北的部分地区。著名演员有常香玉、陈素贞、崔兰田、马金凤、牛得草等。 秦腔:流行于西北各省。著名演员有刘毓中、刘箴俗。 晋剧:也叫中路梆子,流行于山西中部。主要演员有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冀美莲等。 川剧: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著名演员有张德成、贾培之、周慕莲、阳友鹤、陈书航等。 粤剧:流行于广东全省、广西部分地区以及东南亚华侨居住区。历代著名演员有李文茂、邝新华、马师曾、红线女等。 汉剧:也称汉调,流行于湖北及河南、陕西、湖南、广东、福建等省。著名演员有陈伯华、吴天保等。 黄梅戏:流行于安徽及江西,湖北部分地区,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著名女演员严凤英在唱腔和表演上有新的创造。 1、昆曲

染料的种类

染料的种类 1、酸性染料,多适用于蛋白质纤维与尼龙纤维及真丝等。其特征是色泽鲜艳,但水洗牢度较差,干洗牢度优异,在天然死染色中使用比较广泛。 2、阳离子染料(碱性燃料),适用于腈纶、涤纶、锦纶与纤维素及蛋白质纤维。其特点是色泽鲜艳,很适合人造纤维,但用于天然纤维素与蛋白质织品的水洗与耐光色牢度很差。 3、直接染料,适合于纤维素纤维织品,水洗牢度比较差,耐光牢度不一,但经过改性的直接染料其水洗色牢度会得到很好的改善。 4、分散染料,适合于粘胶、腈纶、锦纶、涤纶等,水洗牢度不一,涤纶较好,粘胶较差。 5、偶氮燃料(纳夫妥染料),适合于纤维素织品,色泽鲜艳,较适合于艳丽的色泽。 6、活性染料,大多用于纤维素纤维织品,较少用于蛋白质。特点是色泽鲜艳、耐光,水洗、耐摩擦牢度较好。 7、硫化染料,适合于纤维素纤维织品,色泽灰暗,主要有藏青、黑色和棕色,耐光、耐水洗牢度极好,耐氯漂牢度差,长期存放织物会破坏纤维。 8、还原染料,适合纤维素纤维织品,耐光、水洗牢度很好,并且耐氯漂和其它氧化漂白。 9、涂料,适合于所有纤维,它不是一种染料,而是通过树脂机械的

附着纤维,深色织物会变硬,但套色很准确,大部分耐光牢度好,水洗牢度良好,尤其是中、浅色。 染色的类型 纺织品的染色可以在任何阶段进行,可以在纤维、纱线、织物及成衣等不同阶段景进行染色。 1、散纤维染色在纺纱之前的纤维或散纤维的染色,装入大的染缸,在适当的温度进行染色。色纺纱大多采用散纤维染色的方法(也有不同纤维单染的效果),常用于粗纺毛织物。 2、毛条染色这也属于纤维成纱前的纤维染色,与散纤维染色的目的一样,是为了获得柔和的混色效果。毛条染色一般用于精梳毛纱与毛织物。 3、纱线染色织造前对纱线进行染色,一般用于色织物、毛衫等或直接使用纱线(缝纫线等)。纱线染色是染织的基础。常规纱线染色的方法有三种: ①绞纱染色——将松散的绞纱浸在特制的染缸中,这是一种成本最高的染色方法; ②筒子染色——筒子染色的纱线卷绕在一个有孔的筒子上,然后将许多的筒子装入染色缸,染液循环流动,蓬松效果与柔软程度不如绞纱染色。 ③经轴染色——是一种大规模卷装染色,梭织制造前要先制成经轴(整经),将整个经轴的纱线进行染色,如联合浆染机与经轴纱线束装染色。由于是经轴,所以多适用梭织染色使用。但随着经轴落筒

钻井液基本知识

钻井液基本知识 钻井液就是用于钻井的流体,在钻井中的功用:1、清洗井底,悬浮携带岩屑,保持井眼清洁。2、平衡地层压力,稳定井壁、防止井塌、井喷、井漏。3、传递水功率、以帮助钻头破碎岩石。4、为井下动力钻具传递动力,5、冷却钻头、钻具。6、利用钻井液进行地质、气测录井。钻井液常规性能对钻井工作有很大的影响。 一、钻井液密度 1、钻井液密度概念:单位体积钻井液的质量称为钻井液的密度,其单位就是克/厘米3(g/cm3)常用符号表示。现场一般用钻井液密度计测定钻井液的密度。 2、钻井液密度的计算公式 P=(P地×102)÷H+Pe P----钻井液密度g/cm3 式中: P地----地层压力MPa H-----井深m Pe-----附加密度、油层附加0、05—0、1气层附加0、07—0、15 由于起钻时可能产生抽吸或液面下降,另外,气体进入井内,也会引起液柱压力降低,因此钻井液密度要有附加值。 3、钻井液密度与钻井工作的关系:在钻井作业中,钻井液密度的作用就是通过钻井液柱对井底与井壁产生压力,以平衡地层中油、气压力与岩石侧压力、防止井喷、保护井壁,同时防止高压油气水侵入钻井液,以免破坏钻井液的性能引起井下复杂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钻井液密度,若钻井液密度过小,则不能平衡地层流体压力,与稳定井壁,可能引起井喷、井塌、卡钻等事故,若钻井液密度过大则压漏地层,并易损害油气层。钻井液对钻速有很大的影响,密度大液柱压力也大,钻速变慢,因钻井液柱压力与地层压力之间的正压差使岩屑的清除受到阻碍。造成重复破碎,降低钻头破碎岩石的效率,使钻速下降,通常在保证井下情况正常的前提下,为了提高钻速,应尽量使用低密度钻井液。 二、钻井液粘度 1、钻井液的粘度概念:钻井液粘度就是指钻井液流动时,固体棵粒之间,固体颗粒与液体分子之间, 以及液体分子之间内摩擦的总反映,钻井液粘度可用漏斗粘度计与旋转粘度计进行测定,由于测定的方 法不同,有不同的粘度值,现场常采用漏斗粘度计测量钻井液的粘度,单位就是秒。 2、钻井液与钻井工作关系,钻井液粘度的大小,对钻井液携带岩屑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钻

游戏的类型及其特点

1-2-1动作类游戏: 概念: 动作游戏主要依靠游戏者的反应能力和手眼配合能力,游戏的剧情不是这类游戏的重点。它偏重游戏的火爆场面,快速、激烈的游戏节奏,良好的操作感和强烈的震撼感。 玩家控制游戏人物用各种武器消灭敌人以过关的游戏,不追求故事情节,如熟悉的《超级玛里》、可爱的《星之卡比》、华丽的《波斯王子》等等。电脑上的动作游戏大多脱胎于早期的街机游戏和动作游戏如《魂斗罗》、《三国志》等,设计主旨是面向普通玩家,以纯粹的娱乐休闲为目的,一般有少部分简单的解谜成份,操作简单,易于上手,紧张刺激,属于"大众化"游戏,也是较受欢迎的游戏种类。 设计此类的要求: 1、这类游戏都是实时的,对图形的表现效果要求很高,既不能为追求过高的图形效果而丧失速度感,失去实时性,也不能简单的追求效果,对画面粗制滥造。解决办法是动作游戏有多种图形表现效果留给玩家,依据玩家的硬件性能来对游戏画面进行设置,也就是游戏中一般的Option或者Setting菜单。 2、这类游戏对音乐音效的要求也很高,配合游戏节奏的音乐能给游戏增色不少。 3、方便灵活的控制。 4、注意调节游戏的轻重缓急,考虑玩家的兴奋点。 设计动作类游戏需要思考的问题: 如果我们准备设计一款动作类型的游戏,我们首先要对下面的一些问题作出一个满意的答案,这样我们才不会在真正设计游戏时让我们的大脑处于一种过于混乱或思路过于开放的状态: λ我们所设计的动作类游戏玩家所操控的主角是采用什么方式向敌人进行攻击的? λ我们的游戏要采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是2D方式还是3D方式? 我们游戏中的元素采用什么样的渲染方式2D方式还是3D方式?λ λ如果我们设计的游戏是2D的表现形式,那么我们的游戏是将所有的游戏元素都一次性的展示在玩家的屏幕上,还是采用滚屏方式?如果我们采用滚屏的方式,如何进行屏幕的滚动,是向上还是向下或是向左还是向右?

新闻的种类及特点

新闻的种类及特点 一、新闻体裁的总特点 尽管新闻类型有多种,但它们都有共同的基本特点。主要是:“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简明性。新闻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及时;语言:简洁准确。 1、广义新闻和狭义新闻 狭义新闻专指“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种类较多,有动态消息、评论消息、社会新闻、文教新闻、国际新闻等。广义的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和兼有新闻、文学双重特征的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文学体裁的一种,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具有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的特征。 2、新闻体裁大体分三类: 1、新闻报道,有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公报、调查报告、专访等; 2、新闻评论,有社论、述评、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思想评论、理论文章等; 3、副刊体裁,有散文、杂文、小品、诗歌、小说、剧本、报告文学、回忆录、曲艺等; 详细说明如下: 消息:一般报道事实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最强。消息一般分为标题、导语、正文、背景和尾声五个部分。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实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以及修辞等表达方式,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人物、事件、工作经验和地方风情等。 新闻特写:是新闻体裁中富有表现力的重要体裁,以描写为主要手法,“再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一瞬间”的形象化报道,它抓住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某些重要场面,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两个片段,用描写手法给予集中的、突出的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们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使人们感受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新闻专访:是记者事先选定采访对象,对特定的人物、文体、事件和风物进行专题性现场访问之后所写的报道,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一种可读性很强的新闻体裁。 新闻评论:是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的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是新闻媒介中各种形式评论的总称。 所有这些与新闻有关的体裁,都是网络新闻资源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形式,它们从新闻写作的角度,共同建构了网络新闻资源的组织形式。体裁属于新闻资源内部形式的基础层次。各类新闻资源都有适应自身定位和表现内容需要的常用体裁,要从资源性质和体裁的固有联系出发,在把握体裁特点和及其表现功能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发挥多种体裁相互配合的互补效应,恰当调动、巧妙运用各种新闻体裁。 通讯和消息相比,不仅需要六个新闻要素齐全,还要报道新闻事实的情节、细节。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区别:内容上来说,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形式上说,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写作技巧上说,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风格上说,消息朴

染料的基础知识

染料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染料的基础知识 一、染料的概念(9181028) 染料是指一类能溶于水,对纤维有亲和力的有色物。 染料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 1、能溶于水; 2、对纤维具有亲和力; 3、具有颜色。 颜料 颜料是指一类不能溶于水,对纤维没有亲和力的有色物。 颜料可依靠黏合剂的作用机械地黏着于纤维上,故又称涂料。 2、染料的分类 (1)化学分类 按染料分子的化学结构中特征基团进行分类。 化学分类共分8类。 ①偶氮⑤硫化 ②蒽醌⑥甲川 ⑧杂环⑦三芳甲烷 ③靛类④酞菁 这一分类方法有利于掌握染料的结构特点及合成途径,适用于染料生产者。(2)应用分类 按染料的应用特点进行分类。 应用分类目前主要有11类。染料主要应用类别 棉用染料:1直接染料2活性3还原4可容性还原染料5硫化6不溶性偶氮染料毛用染料;酸性染料2酸性媒染染料3酸性含媒染料4分散染料5阳离子染料 分散染料-涤用染料阳离子染料:腈用染料 3、尾注 即对染料的性能加以说明。常用英文字母表示。 (1)说明染料的色光、用途等 B 表示带蓝光或青光; R 表示带红光;V 表示带紫光G 表示带绿光;Y 表示带黄光 L 表示耐光性好;D 表示适用于染色;或表示色泽稍暗; P 表示适用于印花或染纸。 (2)表示染料的浓度和力份等 浓度:conc-----------表示浓 H.C.-----------表示高浓 ex.conc------- 表示特浓 Double--------表示双倍浓 力份:

染料生产厂家以某一质量分数作为力份标准(力份视为100%),与其相比而确定的相对浓度。 染料力份是一个相对值,不是染料含量的绝对值,它是将 标准染料的力份定为100%,与标准染料在相同条件下染色,若染得色泽深浅相同时所需要的染料量为标准染料量的0.5 倍,则力份为200%,若是2倍,则力份是50%。 所以工厂对每批商品染料要加以检验,标定力份,如:50%、100%、200%等。 2、染料颜色的基本特征 定量描述物体的颜色----色的三要素 色调:较确切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区别颜色的深浅。(单色取决于最大吸收波长、混色取决于相对含量) 纯度:彩色和消色成分比例。区别颜色鲜艳度。 (单色光最高,白、灰、黑最低。) 亮度:有色物体反射光的强度。区别颜色的浓、淡。 (反射率高,亮度也高。) (二)影响染料颜色的因素 染料分子结构的影响 1、共轭双键的数目 2、共轭体系内的极性基团 3、分子的离子化 4、染料分子的共平面性 5、染料内络合物的生成 外界条件的影响 1、溶剂或介质 (极性、pH值) 2、染料浓度 3、温度 4、光照 1 、共轭双键的数目 共轭双键越长,共轭体系越大,则选择吸收的光线 波长也越长,产生深色效应. 染料浓度的影响 染料浓度越大,染料聚集度越大,染料分子中电子 的跃迁能越大,染料吸收光波的波长越短,染料颜 色越浅。 温度的影响 染液的温度影响染液中染料的聚集度,从而影响 染料的颜色 染液温度越高,染料聚集度越小,染料颜色越深。

钻井液工艺原理总复习题

《钻井液工艺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蒙脱石属于 C 层型粘土矿物。 A 1﹕1; B 1﹕2 ; C 2﹕1 ; D 2﹕2 2、伊利石晶层间作用力主要是 C 。 A 氢键力; B 色散力; C 静电力; D 诱导力 3、几种常见的粘土矿物中, B 的膨胀性最强。 A 高岭石; B 蒙脱石; C 伊利石; D 绿泥石 4、高岭石属于 A 层型粘土矿物。 A 1﹕1 ;B 1﹕2; C 2﹕1 ;D 2﹕2 5、粘土矿物的基本构造单元是 A 。 A 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 B 硅氧四面体片和铝氧八面体片; C硅氧八面体和铝氧四面体; D硅氧八面体和铝氧四面体。 6、调整钻井液密度是为了 B 。 A 悬浮和携带 B 平衡地层压力 C 润滑 D 降低钻井液粘度 7、钻井液按密度大小可分为 C 。 A 淡水钻井液和盐水钻井液 B 水基钻井液和油基钻井液 C 加重钻井液和非加重钻井液 D 分散性钻井液和抑制性钻井液 8、钻井液中固相的类型有 B 。 A 无机固相和有机固相 B 活性固相和惰性固相 C 可溶固相和不溶固相 D 粘土和加重剂 9、决定钻井液中粘土颗粒间静电斥力的是 B 。 A 表面电位 B 电动电位 C 表面电荷 D 电解质 10、两个溶胶粒子之间的吸引力本质上是 C 。 A 水化膜 B 双电层 C 范德华力 D 静电作用 11、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的概念适用于 C 型流体。 A 活塞流 B 紊流 C 层流 D 牛顿流体 12、钻井液具有剪切稀释的原因是 C 。 A 内摩擦降低 B 形成结构 C 破坏结构 D 粘度降低 13、动滤失发生在 C 。 A 井底 B 上部井段 C 钻井液循环过程中 D 高温条件下 14、目前常用的改善钻井液润滑性的方法是 A 。 A 合理使用润滑剂 B 降低密度 C 加入粘土浆 D 降低滤失量 15、钻井液流变性的调整主要是调整钻井液的 C 。

常见染料品种的染色机理

常见染料品种的染色机理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归纳总结,收集了几种常见的染料品种的性能,及其它们的染色机理.为染料化学的初学者提供了几种常见染料品种的染色机理. 关键字:酸性染料、中性染料、直接染料、活性染料、分散染料、染色机理 染料是一类有色的有机化合物,能使纺织品染成各种颜色.染料必须是能溶解或分散于水中,或者能用化学方法使之溶解,对纤维具有染着力,并具有使用要求的坚牢度.各种类别的染料,使丝织物染色或印花的原理各不相同,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的染料品种及其染色机理. 1、酸性染料 酸性染料都能溶解于水,因为这类染料最初需要在酸性染浴中进行染色,所以叫酸性染料。酸性染料能染毛、丝、锦纶等纤维,色泽鲜艳,色谱齐全。色牢度较好。在使用过程中,按染色性能和用酸的强弱,分为强酸性染料和弱酸性染料。用于蚕丝织物染色的主要是弱酸性染料。 1.1、强酸性染料的染色机理 强酸性染料染色时,染液的PH值必定小于蛋白质纤维的等电点①,此时染料和纤维是借助离子键而结合的。因为当染液的PH值小于蛋白质纤维的等电点时,蛋白质纤维带弱的正电荷,为了维持电中性,必须相当数量的阴离子。随氢离子进入纤维内部若加入醋酸调节染液的PH值,那么首先进入纤维内部的应该是较染料阴离子小得多 ①等电点:对于二性离子而言,如果改变二性离子溶液的PH值,二性离子在电场中既不向阴极移动,也不向阳极移动,及总电荷等于零(及不带电荷)。那么此状态称为等电状态,此时的PH值即为二性离子的等电点。

的醋酸根离子,但由于醋酸根离子对纤维没有亲和力,所以最后吸附在蛋白质纤维上的还是染料阴离子,整个过程反应可以用如下表达式表示: HAc→H++Ac- +H N—R—COO-②+H+→+H3N—R—COOH 3 +H N—R—COOH+ Ac-→Ac-?+H3N—R—COOH 3 Ac-?+H3N—R—COOH+DSO3-③→DSO3-?+H3N—R—COOH+Ac- 1.2、弱酸性染料的染色机理 弱酸性染料和强酸性燃料的染色条件不同。弱酸性染料由于分子结构较强酸性染料复杂,染料分子量大,所以就提高了染料分子和纤维之间的范德华引力,也相应的增加了染料与纤维之间的氢键数目,所以不必借助大量的离子键来完成燃料的上染。染液的PH值大都控制在4.5—7之间(蚕丝纤维的等电点以上),虽然在弱酸或中性条件下,也有一部分染料是通过离子键与纤维结合的,但是由于染液的PH值在丝素的等电点附近,或超过丝素等电点,故染浴中没有足够的氢离子足以使纤维带正电荷,这时纤维呈中性或者是使纤维带负电荷,在它们与染液的结合过程中,范德华力和氢键起到了重要作用。 2、中性染料 中性染料又称为2 :1金属络合染料,外观都是粉末,均可溶于水,染料分子量大,上色后金属与纤维素分子结合,各项坚牢度都较好,日晒与气候牢度更为良好。 ②+H3N—R—COO-表示蛋白质纤维分子。 ③DSO3-表示染料色素阴离子。

分散染料分类

分散染料的分类 1分散染料的分类通常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按化学结构来分,按化学结构,主要可以分为偶氮型、蒽醌型、杂环型三种,其中主要以偶氮型为主,偶氮型又分为单偶氮型和双偶氮型。 详细介绍见下表: 类别所占比例简单介绍及常见举例 单偶氮 占分散染 料的50%以上 分子量一般为350~500,制造工艺简单,成本相对较低,色谱齐全,匀染性优良,提升力高,色牢度因结构不同差异较大。浅、中、深色系列都有。 如分散蓝H-GL(C.I.disperse blue 79),分散红玉S-2GFL((C.I.disperse Red 167), 分散红玉SE-GL((C.I.disperse Red 73) 双偶氮 约占分散 染料的10% 色谱以中、深色为主,色谱以橙、黄、深蓝为主,制造工艺较复杂,成 本相对较高,,染色性能一般,色牢度一般。如分散黄 E-RGFL(C.I.disperse Yellow 23),分散橙SE-GL(C.I.disperse Orange 29) 蒽醌 约占分散 染料的25% 色光鲜艳,色谱主要有红、紫、蓝等,匀染性能良好,日晒牢度优良。 合成工艺路线较长,成本昂贵,染色性能优良,但一般提升力不佳,色牢度整体 上优良,结构不同,色牢度差异也较大。如分散红E-3B(C.I.disperse Red 60), 分散蓝2BLN(C.I.disperse Blue 56),分散翠兰S-GL(C.I.disperse Blue 60) 杂环 占分散染 料小于15% 色谱较全,色光较鲜艳,有些品种有荧光,发色强度高,制造工艺复杂,成本较高,染色性能良好,色牢度性能较佳。结构种类较多,分类比较繁杂, 近年来发展较快,以后会详细介绍。如分散黄E-3G(C.I.disperse Yellow 54), 分散红CBN(C.I.disperse Red 356) 另一种按应用性能分类,目前大部分是采用瑞士Sandoz(山德士)的Foron系列分散染料的分类方 法,其主要根据染料升华牢度来分,详细分类见下表: 染料分类(符号)特性高温型S 中温型SE 低温型E 染料分子大小大中小升华牢度高中中或低 匀染性较差中好热溶染色、固色温度200-220℃190-205 ℃180-1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