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园规划设计文本

人民公园规划设计文本
人民公园规划设计文本

目录

第一章基本概述

一.公园概述 (2)

二.自然地理条件 (2)

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 指导思想 (3)

二.规划原则 (3)

三.规划依据 (3)

第三章公园性质和环境容量

一.公园性质 (4)

二.环境容量 (4)

第四章规划构思及景区规划

一.规划布局与构思 (5)

二.景区规划及景点规划 (5)

第五章绿化规划

一.树种选择 (7)

二.规划原则 (7)

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

一.公园入口规划 (7)

二.公园道路骨架 (7)

三.停车场规划……………………………………………………8 第二部分图纸部分

1.规划总平面图

2.植物规划图

3.竖向分析图

4.交通分析图

5.景观视点分析图

6.功能分析图

铜梁县人民公园总体规划

说明书

第一章基本概况

一、公园概述

(一)、地理位置与规划范围

铜梁人民公园是位于铜梁县新城中部,东西最长839米,南北宽为291米,总规划面积24.4h m2。公园地形总体上讲,东高西低,用地范围内最高海拔282.40米,最低海拔264.88米;规划用地范围内土质较好,有利于植物景观的营造。

(二)、公园现状

铜梁人民公园交通便利,北面香滨路,南临迎宾路,西面景观大道,东面蜇龙路,广龙路将公园分成东西两块用地。周边地段为医院和住宅区。

公园西区地块已建有体育馆,并将拟建青少年科技中心楼,东区拟建政府办公大楼,园内将建成三大主建筑。

公园现有的用地上为农耕开垦良好的山头和汇水面开阔的水田。

二、自然地理条件

(一)地质地貌与土壤条件

公园地貌为浅丘地貌,由七个小山丘、四条冲沟和一块坡地组成,公园内最低海拔高程266.02米,最高海拔高程282.40米,最大相对高差16.38米。丘陵起伏不大,地势相对平坦。公园内有多处汇水面开阔的水田。山顶、山坡土质比较肥沃,肥力水平高,有碳酸盐反应,适宜各种植物生长。

(二)气候候特征

冷空气活动频繁,回暖早,但不稳定:初夏和秋季气温升降快,常有低温连阴雨出现;盛夏,气温高,多伏旱;冬季较暖,无霜期长,甚至全年无霜。风速小,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

1、温度:四季气温、地温变化不大。年平均温度为17.7°C,最高年为18. 6°C,最低年为17°C。最热月为7月、8月,最冷月为1月。极端最高温为39.9°C,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3.4°C以下。全年稳定通过0°C的年总积温为6482°C。

2、降雨: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11.6毫米,夜间降雨量高过74%,白天降雨量仅占26%弱。降雨量夏季最多,占年降雨量的51%,冬季最少,占年降雨量的5%,春季占降雨量的18%,秋季占降雨量的26%。

3、日照:公园日照条件差,年日照数为1282小时。各月日照时数最多为8月份,平均为219.4小时。12月日照时数最少,平均为39.8小时。从日照时数的年变化来看,3—9月都大于100小时,7—8月日照较为充足,都在200小时以上。从季节变化来看,以夏季最多,平均为646.2小时,占全年的52%;冬季最少,占全年的10%,春秋季分别占全年的25%和13%。

4、湿度:公园内雨量丰富,风速较小,故空气中水分含量较多,潮湿度大,多年相对湿度平均值为82%,各月平均值在76%—87%之间。如果高压控制公园上空时,连晴高温,少雨干旱天气增多,相对湿度则小于50%;当处于冷峰低压槽控制下低温连雨时,相对湿度增大,甚至达到100%。

5、风:公园境内风一般较小,静风居多,累年平均风速为1.4米/秒。风向

夏半年(4—10月)偏南风居多,冬半年(10月至次年3月)偏北风(西北风)为主,全年最大风向频率也以偏北风占的比例最大。大风多出现在7、8、9月,而以8月最多。境内大风分为两类,一是雷雨大风,出现在8月最多,占年28%;另一类是寒潮大风,3—5月出现最多,占31%。

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在铜梁县城市总规的前提下,以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为指导,理顺公园景观建设与城市居民的游赏、休闲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突出公园地域文化和景观特色。规划中以铜梁县的历史文化为依托,总体思想按建筑规划及以上基本思想-------俩轴,俩山,一区,九园的景观理念。创造富有浓厚文化底蕴、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户外休息空间;提高城市景观文化层次,促进公园、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全面进步。两轴分别是滨水的景观道路组成的轴线和中心文化广场的轴线。两山分别是位于两个安静休息区的清风山麓和柳韵山麓。一区是中心文化区,包括铜梁龙文化、人文景观。九园分别是位于安静休息区和自然生态区的紫竹苑、画舫廊及其围合部分、雅心阁、樱花道及平台围合部分、鱼趣平台及其围合部分、问蝶双亭及其围合部分、文墨斋、泉沁台。位于石文化广场的山石园。

二、规划原则

1、生态性原则:突出生态性规划理念,在规划与建设中强调顺应地形,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地形形态,随形造景。坚持植物造景为主,营造自然的植物群落结构和最大的生态绿量,创造人与绿地和谐共处的生态游憩环境。

2、文化性原则:文化是底蕴、是特色。发掘铜梁县的历史文化,对地方文化和乡土艺术进行提炼、概括,将传统的文化符号融于游息之中,体现公园文化特色;开拓有时代特色的活动项目,带动公园的发展。

3、特色性原则:围绕铜梁文化作文章,使公园成为城市市标的市政中心;人气旺盛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成为重庆、乃至西南地区最有特色的公园之一。

4、游人参与原则:公园内各景点的设计坚持“景点=文化性+经济效益”的设计理念,增强活动的趣味性、知识性,在愉悦的参与中游人可领略到博大精深的民族与地方文化、时代文化。

5、以人为本原则: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景观环境的可视性与实用性的结合,注重人的感受,不同的分区有不同的空间尺度。将公园造成一座可“息”,可“游”,可“赏”的休闲性综合公园。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91

4、《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1992

5、重庆市铜梁人民公园地形图

6、重庆市铜梁人民公园用地红线

第三章公园性质与环境容量

一、公园性质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铜梁历史景观为特色、人文景观为辅的区级综合性公园。

二、环境容量

公园环境容量按国家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计算游人容量,铜梁人民公园总的游览面积为24.4hm2,人均占有公园面积以60m2为宜,则:

公园规划瞬时环境容量4067人。如公园每天使用率为1.5次,公园每天舒适环境容量为6100人。

第四章规划构思及景区规划

一、规划布局与构思

根据现有的资源景观,注重与自然和生态结合,突出人工的植物群落,尽量做到保持原地形。突出水文化与石文化,构成公园优美舒适的游憩环境。规划上有多种项目,可以很大程度上满足游人的需求。提出俩轴,俩山,一区,九园的景观理念,提供游人接触自然,融入自然和享受自然环境的多种方式,构成公园的经营效益和总体特色。两轴分别是滨水的景观道路组成的轴线和中心文化广场的轴线。两山分别是位于两个安静休息区的清风山麓和柳韵山麓。一区是中心文化区,包括铜梁龙文化、人文景观。九园分别是位于安静休息区和自然生态区的紫竹苑、画舫长廊及其围合部分、雅心阁、樱花大道及平台围合部分、鱼趣平台及其围合部分、问蝶亭及其围合部分、文墨斋、泉沁台。位于石文化广场的山石园。因地制宜地布置景点,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只是局部改善自然环境。生态地设置游憩休闲项目。以多种方式变化加强游人对铜梁文化的印象,并在游憩过程中得到心灵的陶冶和享受。

二、景区规划及景点规划

(一)中心文化广场区

中心广场是整个铜梁县人民公园的平面竖向构图中心,所占地区是整个铜梁县人民公园相对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地势相对平坦。视野较其他几个区比较开阔。中心广场位于公园规划的其中一条主轴线上,北面环水,南面临山,具有引导自然景点的作用,使游人分散到各个景区。一面是儿童活动中心,离公园主入口比较近,方便游人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充分体现了铜梁的地方文化,设置了铜梁文化景墙,铜粱龙型花坛,地方历史景墙。景墙处理为环型,设置了台阶作为引导,对游人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可以深深感受到铜梁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

周围清风山麓和柳韵山麓的围合,清龙溪从广场中穿行而过。水流处理为暗合,中心处设置了一个喷泉,结合了自然环境,在喷泉两测引入水流设置了带状的叠水,富有层次感,使游人在行走中就能感受到龙文化的所在。山的厚重和水的灵动结合在一起,龙文化与地方历史文化结合在一起,给游人创造了一个“山水共氤氲,文脉永传承”的第一印象。

广场中心地势开阔给人以空旷的感觉,让人神情自然,舒畅愉快。

总体来说,中心广场展示的是整个铜梁县人民公园的主文化内容,它所展示的内

容相对于整个公园甚至是荣昌县来说都是比较完全的。

(二)安静休息区

此区一共有两个,分别位于中心文化广场的两侧。地势变化多,地形比较复杂,景观富于层次感。大部分以植物造景为主,辅以很少的服务设施。这两个区内多设置三级道路,游人可以在自然中行走漫步,享受自然风光。

清风山麓和柳韵山麓是安静休息区的主体部分。安静休息区内建筑设置均为古建,配合周围环境设置了一些连接功能的廊道作为过度,同时也可供游人休息。

整个休息区设计理念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因为临近医院,所以多设置与之相关的活动设施,比如休憩的廊道,亭子,茶室和棋牌室,游人漫步的小道。整个休闲区环境幽雅,提高了整个公园的舒适度。给人安静和舒适的享受。

1、紫竹苑

位于中心广场及安静休息区的清风山麓之间。地势相对其他几个区来说比较复杂。紫竹苑之中设置的古建为茶室和棋牌室,可以供老年人休闲活动。

顾名思义,紫竹苑周围设置竹林,植物多为竹类,也有其他观花类植物,中间有盘山小道环绕而上,是夏天休闲纳凉的好去处。老年人可以这里弈棋、品茗、聊天,可以陶冶身心,增加乐趣。

紫竹苑主体建筑面朝樱花大道和樱花大道的临水景观。游人从樱花大道可以直达紫竹苑。紫竹苑后有画舫长廊。体育区和儿童游乐区的游人也同样可以通过二级和三级道路到达紫竹苑。画舫长廊通过小路盘山而上可以到达,交通便利。

紫竹苑前设平台,是考虑到樱花大道位于紫竹苑前的缘故,这样可以更好的衔接两个景观,使布局有收有放,不至于没有过渡而显得太突然。

2、画舫长廊

位于清风山麓的山顶,有一个四角亭作为主景,四周用廊道连接起来,可以看得到儿童游乐区的大片草地,视野开阔,是清风山麓的主景之一。

游人可以通过三级道路到达画舫长廊。设置目的是供老年人晨练,跑步,游人休息的地方。廊道内有不同时期的画作,大多是古代的中国山水画,既作为装饰,也可以供游人在休憩的时候欣赏。既达到了休憩的目的,又陶冶了情操,得到美的享受。同样,画舫长廊内建筑也是采用古建形式,和紫竹苑的建筑风格相呼应。

3、雅心阁

雅心阁位于安静休闲区内,位于柳韵山麓之中,有两层,上层是休闲区,可以供游人休息,下层设置餐厅,在就餐时可以欣赏到临水的湖面的风景。

雅心阁两面环水,两面衔接到主景区的柳韵山麓上面。位于雅心阁的侧面设置了小型的垂钓平台,游人可以在休息的时候垂钓,增加了园区的趣味性。

4、鱼趣平台

鱼趣平台形状是圆形,有七个景观柱,景观柱上面设置鱼纹,与鱼趣平台的主题相呼应。位于柳韵山麓的一侧。临水而建,可以欣赏到整个湖面的风光,也可以欣赏到鱼类的游动。

鱼趣平台后有附属的景观塔,可以鸟瞰到三个山头的所有景观和整个公园的

大体布局。

5、文墨斋

文墨斋位于柳韵山麓。由四座古建连接而成。两座的内部展览书法和画作。可供游人欣赏书法。另外的两座可以供游人休憩品茗,谈天下棋。

为了和公园东北角的次入口连接,设置了平台,游人活动空间比较大。

6、问蝶亭

位于柳韵山麓的山顶。有三级道路盘旋而上。亭为六角亭,亭子周围设置了一个水池。池中有假山堆砌,和亭子呼应。

问蝶亭位于安静休息区。提供了一个休憩的安静场所。在山顶的亭子可以遥看到湖光山色。自然风光幽雅安静。

(三)儿童游乐区

儿童游乐区是一个公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既能满足功能上的需求,又能服务于游人,也使公园有一定的经济收益,这是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本景区设计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针对学龄前儿童设计的游乐设施,另一个是针对青年人和成年人设计的游乐设施。第一个场区的游乐设施有旋转木马,平衡木,秋千,沙坑,滑梯等,满足儿童的各种需求。第二个场区设计了过山车,摩天轮等大型的电控辅助性游乐设施。供成年人休闲娱乐。

儿童游乐区有大片草地,只有入口处设置了铺装,整个儿童游乐区高差微小,有高差的地方都是缓坡,方便儿童行走。为方便等候,设计了伞状的休闲桌系列。家长可以在伞状休闲桌休憩等候。

儿童游乐广场以“童趣”为主,以开发儿童的自我娱乐为目的,使儿童在娱乐的时候获得一定的自然和社会方面的启迪,寓教于乐。

(四)自然生态区

1、樱花大道

位于体育活动区和湖面之前。连接紫竹苑和公园的一个次入口。

为一级道路,体育活动区的车辆可以出入,与外部公路连接。樱花大道临水而设,有近水部分,也有原离水面的部分。

游人可以走小径欣赏到水面的风光。有亲水平台。

2、山石园

有道路盘山而上,石园是自然生态区的主要景区。道路盘旋而上,有台阶连接。道路两侧有供游人休憩的座椅,山顶有主景,由一组石头布置而成。道路旁间隔设置石头组成的不同景观。

3、泉沁台

形状似一叶扁洲。游人可以近距离欣赏到水面的自然风光。也可以遥看到山顶山石园的主景部分。

由次入口进入的游人可以在这里稍作停留。

(五)体育活动区

内设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场和网球场。有树阵和公园隔离。体育活动区是一个服务于周边居民的场所。体现“生命在于运动”的主题。

(六)园务管理区

设置在较为偏僻的地段。用树丛与公园环境隔离。

第五章绿地规划

一、植物选择:

1、常绿乔木:

阔叶乔木:香樟、桂花、含笑、广玉兰、女贞、木荷、小叶榕等

针叶树:雪松、塔柏

2、落叶乔木:

海棠、樱花、鸡爪槭、黄葛树等。

3、灌木:

山茶、茶梅、杜鹃、红叶李、金叶女贞、栀子、腊梅、火棘、海桐、毛叶丁香、含笑、南天竹、紫荆、冬青、小腊、红枫、珊瑚等

4、竹类:

楠竹、凤尾竹、佛肚竹、线竹

5、地被:

麦冬、铜锤草、扁竹根、蝴蝶兰、紫茉莉、细叶结缕草、金边吊兰、一串红、石竹等时令草花

6、水生:

荷花、睡莲

二、规划原则

1、景观性原则

注重植物景观的立面色彩和季相性动态景观的变化。强调基调树种的作用,大面积选用樱花和柳树。在成片的植被种植时,进行色叶木的协调与对比,以形成优美的景观林。

2、乡土树种、优势树种优先发展的原则

发挥和扩大公园内的优势树种乡土树种,优势树种有:香樟、小叶榕等。

第六章道路及交通规划

一、公园入口规划

按照公园用地特点、周边城市规划道路和城市居民的流向以及城市的发展,公园共设出入口六处,其中公园南北向中轴线为主要出入口,公园南面有两个次级出入口,一个进入到运动场,再连接到樱花大道,另一个进入到自然生态区。公园东北处有一个次级出入口。西南角有一个次级出入口。

二、公园道路骨架

按景区分区、游览与园务管理的要求,结合用地条件,将道路划分为三级

1、一级道路:主要是车行道,连接景区和出入口,规划宽度为7m。

2、二级道路:主要连接公园内主要景点之间的道路和景点内的主道路,规划宽

度为2m,尽可能形成环线道路,并随原地貌起伏而建道路、桥。

3、三级道路:景点内的游步小道,规划宽度1.2m,原则上不改变原地形、地貌,形成自然的道路。

三、停车场规划

根据公园的外围城市发展情况,公园共设两个停车场。

编号类别用地面积(hm)所占面积(%)

1 公园总面积24.60 100

2 水面面积 5.56 22.60

3 陆地面积19.0

4 77.40

其中:建筑占地0.11 0.45

道路广场 1.69 6.90

绿地与林地17.24 70.05

南宁五象岭总体规划文本

南宁市五象岭总体规划(2015-2025)文本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总体布局与发展战略 (3) 第一节性质和范围 (3) 第三节总体布局 (3) 第四节分区建设项目及景点规划 (4) 第三章生态文化建设 (4) 第一节规划原则 (4) 第二节生态文化建设重点和布局 (4) 第四章森林生态旅游与服务设施规划 (5) 第一节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5) 第二节游线组织规划 (5) 第五章容量估算及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5) 第一节游客容量控制 (5) 第二节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5) 第六章植被与森林景观规划 (6) 第一节规划原则 (6) 第二节植被规划 (6) 第三节森林景观规划 (6) 第四节风景林经营管理规划 (6) 第七章资源与环境保护规划 (7) 第一节规划原则 (7) 第二节保护分区及保护措施 (7) 第三节生态环境及生态资源保护 (8) 第四节森林植物和野生动物保护 (8) 第八章基础工程规划 (9) 第一节道路交通规划 (9) 第二节给、排水工程规划 (9) 第三节供电规划 (9) 第四节通信、网络、广播电视工程规划 (10) 第九章防灾及应急管理规划 (10) 第十章土地利用规划及居民点调控规划 (10) 第一节土地利用规划原则 (10) 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 (10) 第三节居民点调控规划 (11) 第十一章分期建设规划 (11) 第一节近期(2015~2016年)建设目标及重点建设工程 (11) 第二节中期(2017~2019年)建设目标及重点建设工程 (11) 第三节远期(2020~2025年)建设目标及重点建设工程 (11) 第四节实施保障措施 (12) 第十二章附则 (12)

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一、公园规划设计基础知识 (一)概念 综合性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城市提供了大面积的绿地,且具有丰富的户外游憩内容,适合各种年龄和职业的居民进行一日或半日以上的游赏活动。它是群众性的文化教育、娱乐、休息场所,并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社会生活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综合性公园的功能 1、政治文化方面 2、游乐休憩方面 3、科普教育方面 (三)综合性公园的类型 1、市级公园 2、区级公园 (四)面积和位置的确定 1、面积 面积不少于10hm2,10-50m2/人。 游人容量为服务范围的15%-20%;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全市性综合公园至少容纳10%的游人。 结合城市规模、性质、用地条件、气候、绿化状况、公园在城市中的位置及作用等因素来考虑。 2、位置: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来考虑。

方便居民使用利用不宜于工程建设及农业生产的地形 具有水面及河湖沿岸景色优美的地段 现有树木较多和有古树的地段 有历史遗址和名胜古迹的地方 公园规划应考虑近期和远期相结合(留有发展用地) (五)公园的游人容量 公园游人容量是指游览旺季高峰期时同时在公园内的游人数。 公园游人容量是确定内部各种设施数量或规模的依据,也是公园管理上控制游人量的依据,通过游人数量的控制,避免公园因超容量接纳游人,造成人身伤亡和园林设施损坏等事故,并为城市部门验证绿地系统规划的合理程度提供依据。 公园游人容量应按下式计算: C=A/Am 式中C——公园游人容量(人); A——公园总面积(㎡); Am——公园游人均占地面积(㎡/人)。 (六)项目及活动内容 1、活动内容 观赏游览、安静休息、文化娱乐、儿童活动、老年人活动、体育活动、政治文化和科普教育、服务设施、园务管理 2、设置因素 当地人们的习惯爱好

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笔记刘滨谊第三版

景观规划设计复习资料 概述 园林形态演变:圃:菜园——囿:圈地驯养家畜与打猎——园:浓缩取舍成园——林:培育成林 强调精神文化的现代景观设计 建筑与城市规划,偏重使用功能、技术规范和解决生存 城市规划最关心的是经济状况、人口情况等 景观设计:有意识的组织景色、景物,转换成平面与立面;意向在先布局在后,解决人类精神问题;(关心立意,与园林均可视为艺术品;但面向群体,而古代只为少数人享用) 现代景观设计所考虑的最基本三问题: ⑴意义、文化和精神的问题:转换成图像(形象) ⑵使用问题:开放空间,任何人都可以平等使用 ⑶环境问题:给人以优雅环境,为动物以栖息场所 广场:是古希腊民主精神制度产物,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中国传统中没有广场,只有线性带状的街。(景观设计出了广场,还有街头绿地、居住区等) 城市设计:即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又考虑单体建筑。景观:协调、控制、组织、布局开敞空间。 现代风景旅游区中景观规划设计人的行为 旅游度假区规划:以曲线为主;侧重水体、山体、植被及交通等; 城市度假区规划:以方格网为主; 景观中人的行为 人在景观中的三种基本活动: 必要性活动:为生存而必须的活动,不受环境品质影响 选择性活动:与环境质量关系密切; 社交性活动:与环境质量有较大关联

面向社交活动的景观场所强度:空间场地能容纳人的规模;场地的质地和质量;开敞度(开敞空间适合低强度交往)。 景观行为构成基本元素 景观行为格局基本元素 需求意向 容量(人数)强度组群(年龄、文化背景、性格等)文化 性质(内向聚焦和外向离散、静态与动态)动静 规模(占据空间与花费时间)环境 感受(好、中性、恶)欣赏 空间格局(活动放在何处)分布. 空间:三维空间数据构成。是通过生理感受限定 场所:三维空间数据构成,但限定不严密,有时没有顶面或地面,通过心理感受限定。 领域:三维空间数据构成,界定更为松散。基于精神的量度。 五官感受 视觉:静止直立,以向前及水平方向为主,范围上下45度角度、左右90度;行走,视线范围减小,前方偏下;需要对底面处理 嗅觉:2-3M; 听觉:7M,聊天距离;35M,演讲距离。 视觉、听觉、嗅觉等综合因素: 20-25M亲切,可以自由交流,空间尺度; 大于110M,场所感尺度,适合做广场; 390M,深远距离感,领域尺度。 心理文化距离:0-0.45M,亲昵距离; 0.45-1.3M私交或个人距离; 3-3.75M;社会距离(适于一般性谈话性); 3.75-8M公共距离;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目次 前言 (3) 1范围 (4) 2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术语与定义 (4) 4总则 (6) 5一般规定 (6) 5.1基础资料调查与现状分析 (6) 5.2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9) 5.3功能分区 (9) 5.4容量与人口 (10) 5.5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10) 5.6发展战略、主题定位和营销策划 (11) 6专项保护 (11) 6.1保护规划 (11) 6.2森林景观规划 (13) 6.3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13) 6.4森林生态旅游与服务设施规划 (14) 6.5基础工程规划 (16) 6.6土地利用规划 (18) 6.7社区发展规划 (19) 7分期建设规划 (19) 8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估 (20) 8.1投资估算 (20) 8.2效益评估 (20) 9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 (20) 9.1一般规定 (20) 9.2规划文本参考提纲及图纸 (20) 9.3附件 (20) 附录A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资源评价 (21) 附录B规范文本参考提纲及图纸目录 (2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同济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楚材、刘滨谊、吴章文、刘颂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一般规定、专项规划、分期建设规划、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估、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等。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省级和市(县)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005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GB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6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LYJ127-91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 GB/T1897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JGJ62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64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国家级森林公园 national forest park 国家级森林公园是指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生态良好,拥有全国性意义或特殊保护价值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具备一定规模和旅游发展条件,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自然区域。 3.2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master planning of forest park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主体功能要求与建设原则,对森林风景资源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在空间、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与布局,是指导森林公园建设、经营和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3.3 森林风景资源forest landscape resources

建筑设计方案文本

丽水市水阁中心小学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设计 一、工程概况 丽水市水阁中心小学校址位于丽水市经济开发区内,基地西距开发区中心大道30米,南距北三路112米,东临东一路。基地南北长约202米,东西宽约200米,总用地面积40047平方米,地块形状方整,地势平坦,是一块理想的建校用地。水阁中心小学规划建设36个班,可容纳1620名在校生。方案力求把水阁中心小学设计成环境优美、设备齐全、高档次、高品位的一流校园。 二、设计依据 1.《丽水市水阁中心小学设计方案招标邀请书》 2.《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3.《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4.《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浙江省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通知》 5.国家及地方政府颁布的相关规范、规定和标准。 三、校园总体规划布局 1、设计构思 本设计崇尚、尊重自然环境,力求创造生态校园,体现园林式校园的特点,以现代的手法、现代的构思和现代的材料来营造一个现代的绿色园林校园,营造出一种优异的校园环境。设计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对中国园林及院落式建筑布局的认知和审美——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视“自然”为人类生存的母体,精神的家园,同时赋予其时代的内容和表现方式。 ·引入周边山体自然景观,整体融入区域地景,形成天人合一的校园生态环境。 ·以绿色校园为构思骨架与灵魂,动静分离,疏密有致,相互渗透的功能分区。 ·层次分明的校园主次道路形成高效便捷的路网结构。 2、规划结构及功能分区 设计以主环路为骨架,相关功能区周边布置形成自由生动的规划结构:其主要构成为江南园林式及院落式的布局理念与手法,来对校园进行区块划分和功能定位。 整个校区分成四个大区块,其中东面临近东一路处设一个校前区,为学校入口广场。围绕校

森林公园建设设计初步方案

第一章概况 大山冲森林公园位于长沙县东部路口镇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东经′″—′″。交通便捷,距省会长沙市约公里,距路口集镇公里,紧邻省道线,公园土地总面积公顷,其中国有公顷,绿化覆盖率高达,森林覆盖率在以上。 公园内山体密集,山冲众多,群峰迭翠,古树参天,动植物种类繁多,溪水潺潺,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游人春可览莽莽花海,夏可乘林海清凉,秋可眺金果红叶,冬可赏玉琢冰雕,自然风景相当优美。同时张吴二姓人家山林权属之争的传奇故事,中国军队抗击日寇入侵时留下的战壕遗址,以及与公园相隔不到公里的东兴庵旺盛的香火等人文景观,更添公园魅力。 一、自然资源 (一)地形地貌有特色 公园山系为幕阜山余脉的西缘,主题公园最高峰为乔才坨,海拔米,最低处为秧田坝,海拔米,主题公园相对高差为米,园内相对高差不大,便于游人游览。地貌属高丘陵型,总地势为从东南向西北倾斜,形成一个东南—西北向长约公里,东北—西南向宽约公里的山体密集型狭长主山冲,另有十几条岔山冲与之相连,自 。 服务区、行政管理及员工生活区。 三、主要建设项目 依照森林公园建设原则,以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物为一体,大山冲森林公园将建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游览、休闲、度假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的活动场所,让游客与绿色同行,尽享大山冲森林公园野趣、乐趣、童趣、情趣。 主题公园占地面积公顷,森林覆盖率达,是大山冲森林公园核心区,它将成为游览观赏、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一)主题公园景点建设 ⒈修建一座观光台 在最高点乔才冲山顶(海拔米)建一座观光台,将其主题公园、山水风光尽收眼底,黎明观日出、傍晚看日落是森林公园点晴之笔。 ⒉依山伴水建一个鸟语林 大塘坡已有水中之林、成片的池杉独特树形,自成景观。在大塘坡上方建一个占地约公顷以上的鸟语林,可作观光鸟类、鸟类科普。大塘坡将呈现出一个水中有山、山中有水、山中有林、鸟语不休的如画美景。

(完整版)公园景观设计任务书

XXXX市文化公园委托设 计任务书 委托单位: 编制单位: 时间:2012年02 月24日

1 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 XXXX市得于蒙古语“XXXX”,即为“红山口”之意,历史上为重要的军事要塞,2004年撤盟设市,现辖一区一市四旗五县,总面积5.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7万人。中心城区现状建成区面积40.75平方公里,人口38万人。按照新一稿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规划期末(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120平方公里,人口达80万人。发展思路为继续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商贸兴市和依法治市方略,着力构筑“三个基地”(构筑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打造马铃薯之都;构筑化工原材料工业体系,打造化工原材料基地;构筑自治区重要的碳汇基地,打造风电之都)、打造“三个中心”(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性草原文化旅游度假中心),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科学发展、经济崛起、社会和谐,走富民强市、富民优先之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战略部署,为XXXX市打造“市文化娱乐休闲区”带来重大机遇。为了加快推动XXXX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凝聚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力;多渠道开展给基层送文化活动;深入实现文化品牌的塑造工程,打造一批体现区域特色的文化精品。XXXX市委、市政府决定抢抓国家支持内蒙古发展和北京对口帮扶的契机,在市文化公园内规划建设博物馆、大剧院、城市展馆、科技馆、会展中心等七个公共建筑,以完善市的文化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打造城市名片,推动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从而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修养,增强区域发展软实力。1.2项目名称 XXXX市文化公园 1.3地理及场地位置

一、景观规划方案设计成果要求

一、景观规划方案设计成果要求 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必须遵循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性规范,县城总体规划,符合本文件规定并达到景观工程修建性详细规划及方案设计深度。风貌、业态、灯光、水景观、河滩地绿化、岸坡、堤顶、挡墙、左右岸等设计应整体考虑,使整个滨江带形成统一完整的景观风格,绿地广场所表达的主题内容应充分体现当地特色。 提交的方案文本文件包括项目背景、现状分析、设计构思、功能分析、道路交通组织、配套建筑物与构筑物设计、绿化与开放空间设计、各种景观元素设计、夜间照明、分期建设、各类技术经济指标及投资估算等内容的说明与指引。 提交方案的图纸应包括并不限于下列资料:说明书、区位关系图、规划地段现状图、总平面布局图、功能分区、景观系统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图、重点建筑概念性示意、场地竖向设计、综合工程管网规划图、经济技术指标、表达规划设计意图的各类分析图、表达规划设计意图的工作模型或透视图、景观重要节点视线分析、种植分区规划、植被选样(表)、设计意向、建筑小品及配套设施(建筑物、构筑物)设计、主要断面设计若干、主要效果图若干(含公共配套设施意向)、其他图纸、资料。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含项目建议书)成果要求 1、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符合景观工程现行的标准、规范、规程、定额、规定等,投标人须列出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规划方案所涉及的标准、规范、规程、定额、规定等。 2、中标人应经过调查研究,通过方案比较和技术经济分析,推荐更为合理的方案,还应符合相关地区规划文件的有关要求。 3、项目报批时,中标人应按招标人要求完成相关审查、配合工作。 三、其他要求 1、资料提交 可研报告一式六份及电子光盘、景观规划方案提交彩色图板2套及A3规划说明图册4套及电子光盘。 2、任务完成时间的要求:在2016年6月30日前完成全部资料并通过审查(6月上旬完成景观规划方案初步审查)。 3、最终费用计算以批复审定的造价为计算依据,按比例计价;审定造价超出2.5亿元时,不增加费用。

一个完整、系统的景观方案设计

前些天,因为某公园报建景观设计文本的制作出现一些问题,我有了罗列以下"文本制作模板/范例"的念头。 我看过很多关于景观设计文本、建筑设计的文本,有的是大公司,有的是设计院的作品。但是文本内容中涵盖项目各分项图文的内容各不相同,是因为概念设计阶段比较简单而初设时又抛弃啦前面的部分?还是因为他们“因项目需要制宜”还是“因甲方口味制宜”的结果? 这里我不想讨论。 报建文本的制作应该完成一个什么样的设计工作量,和出图量,各个园林局想必都有规范。但是,如果要严谨的完成一个景观设计项目,要按部就班的进行每一个分项,那么我就要思考:一个完整、系统的景观方案设计必须涵盖那些工作?而一个完整文本的输出应该包含多少内容? 以下是我罗列的一份关于景观园林设计文本的目录,对“怎样逻辑的进行景观设计”和“一套完整景观设计文本应该包含的内容”作一个初探。及成为以后工作中的一个文本制作模板,也完善自己在景观设计过程中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封面(中英文项目名称;甲方名称,日期) 扉页(中英文项目名称;委托单位、设计单位;项目编号、日期;首席设计、方案设计、土建设计、植物水电设计等) 设计资质页(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资质**、工程设计**等)文本目录页 一. 项目概况 [文字为主,可加现场照片] 1.1 项目背景:(主要描述:位置、面积、地势、周边等,包含一些数据)1.2 场地概况:(环境概况:气候、季风、土质、水质等)(景观概况:地形地貌、植被,水系,建筑等) 二. 设计依据 [可添加一些规划局的城市规划图或分区规划图] (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城市和项目周边总体规划、相关设计规范、各设计控制指标等等) 三.设计原则 [文字为主] 四.设计指导思想 [文字为主] 五.设计目标 [一段话/一句口号;甲方的要求;城市的需要;使用者的心声] 六.前期基址分析 [对原始地形的分析,图文并茂] 6.1 区位分析(与城市分区、主干道、其他绿地系统以及发展规划的关系)(场地生态效益、绿地联动效应、交通沿线景观、未来发展规划分析)

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文本说明

禹宏·启城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 第一章建筑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数字化四线坐标及现状地形图 2、建设项目规划意见书和勘测红线图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2002版)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6、《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9、《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10、《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14、现行的《蚌埠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5、《建设项目日照分析技术管理规则(试行)》(2005版) 16、《建筑工程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 17、与本项目相关的国家、地方颁布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 二、项目概况

1、项目区位 本项目地块位于安徽省蚌埠市,东临中学西路,西接西外环路,南临健康路,北接禹王西路。交通十分便利,接近城西新城区中心,本小区和拟建的医院、第二中学,都在半径600米的距离之内。地理位置优越,随着相应市政配套的日益完善,本区域将成为蚌埠市未来又一高档商住圈。 2、用地性质及规模 项目地块规划为居住和商业用地,总用地面积约㎡,规划总建筑面积209983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万平方米。 3、地形地貌 地块用地呈长方形,当前为闲置用地,现状地块内有堆土,东西两边略有高差,总体地势南低北高。 4、规划要求 ■容积率 地块容积率要求≤ ■建筑密度 地块1建筑密度:26% (出让要求不大于26%) 地块2建筑密度:% 综合建筑密度: % ■住宅日照间距 住宅满足大寒日满窗日照有效时间不少于2小时。 ■绿地率 不小于35% ■退让间距 建筑物退让城市道路红线:道路切角视距退让按宽边并增加3~5米退让控制。 三、地块现状分析 ■周边环境综述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编者按:德清县塔山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余英溪丰桥港改造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和德清县人防中心文化中心规划设计方案,这三个项目县建设局已分别邀请杭州园林规划设计院、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规划设计,并召开了专家评审会进行论证,在充分完善的基础上,三个项目已上报县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及县委常委会议进行审议,会议原则同意,同时提出了调整完善意见,并要求广泛征求市民意见。为使这三个项目建设成为我县的精品工程和标志性景观与建筑,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现将三个规划方案进行刊登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将于9月1日-2日晚6:00-8:30在武康千秋广场对三个规划方案进行公开展示,欢迎广大市民提出宝贵意见。 联系电话:8063441 联系单位:县建设局规划科 城乡规划网:https://www.360docs.net/doc/911543526.html, 规划结构功能分区图

烟霞阁效果图 烟霞坞效果图

孟郊故里效果图 山林休息亭效果图 德清县塔山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一、规划范围 本次塔山森林公园规划的范围位于塔山与城市关系最为密切的西北角区块,东至烟霞坞,南至石溪坞,西侧以规划玉屏路为界,北隔舞阳街与德清县城已建成区域相对,规划总面积约为1.46平方公里。

二、规划结构、功能分区 规划结构可概括为:一心、两带、四片区。 一心:屹立山顶上的视觉中心——烟霞阁。 两带:与城市相接的两条公园边缘地带——自然风光带、公共活动带。 四片区:山坞中不同特征的四个功能区块——烟霞洞天、石溪竹韵、山村农趣、孟郊故里。 三、景点规划 1、烟霞洞天(位于烟霞坞内,是武康古八景之一,据传当时山坞内大树参天、雾气朦朦,进入其中别有洞天) 主要由入口广场、“烟霞洞天”石牌坊、滨水走廊和亲水平台、“梅庄”、“激水亭"、“挂云桥”、“藏春亭”、摩崖石刻、“木鱼岩”、中型度假酒店等组成。 2、石溪竹韵(位于石溪坞的上段,现状竹林茂密) 主干道穿行于竹海之中,途中少有开阔空地。为减少沿路大片竹林景观可能导致的单调感,结合地形设置了三处休憩场所。山坞最深处为林泉小居,一组竹制小屋掩映在竹林之中,竹居四周通过开挖蓄水成塘,形成石溪的源头。中间结合现有山林土屋及房前菜地、茶田规划一处竹海茶苑,尽享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意境。沿路而下,利用一片空地布置服务建筑,形成山林驿站。 3、山村农趣(位于石溪坞下段,现状为一自然村) 村内农居散布在竹林之中,形成了富有趣味的村落空间。规划对农居建筑进行整治,统一村落形象。结合山涧溪流的水系疏通,整理村落空间,强化现有特色,开辟公共活动场地,开展各种民俗活动、乡野游戏。同时利用村落周边的竹园和林中空地,开展参与性的农业劳

智慧公园初步规划方案

智慧公园初步规划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追求更多的参与和交往性活动,旅游活动将朝着大众化发展,家庭旅游成为当今旅游业总体趋势,旅游景区在节假日时,由于旅游人员流量大、车流量多,景区管理部门正在力求通过改善软硬件设施,不断融入科技产品来提升针对游人的服务质量,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率。在公园景区现实的应用需求推动下,数字化景区的建设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公园景区所关注。二、系统架构 采用国际先进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及物联网技术,以满足各种应用在网络平台上高效稳定地运行。在公园景区内构建先进的网络系统,可以完成公园管理的各种先进的无线应用,在这个基础上融合视频监控技术、无线语音技术、无线漫游技术和无线安全技术可以实现很多全新的应用。诸如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无线互联网接入系统、景区信息化查询系统、电子票务系统、移动警务系统、应急处理系统、VOIP语音、无线导游、游客定位系统等等。 设计思路: 通过对园区数字化建设,使园区成为一个贴近生活,便于管理,安全高效,节能环保,永续经营的智慧公园。 智慧公园主要建设内容:电子门票、园内消费、游园导览、安全保障、游客定位、资产管理,环境监测等。 通过旅游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PS定位)、高速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等支撑技术的应用,构建出智慧景区完善的管理系统,实现旅游产业升级。

1、电子门票:以RFID电子门票平台为基础,整合导览、导游、定位、车流和客流数据采集之间的关系,将采集的所有数据整合一起,通过统一的管理平台来实现各系统之间的联动。 2、园内消费:游客可以通过RFID电子钱包功能进行充值,在园区进行消费,其中主要存放持卡人的现金充值额等账目信息,与公园一卡通中心数据库保持同步,每笔消费均形成流水,计入总帐。 3、游园导览:通过LED大屏或者触摸屏实时了解园区商家优惠活动,为游客带来购物便利,也为园区经营带来增值服务,同时能通过LED大屏幕或指路牌的触摸屏实现位置感知、在线导航、在线投诉等,使园区管理更加规范法。 4、位置感知:通过RFID人员定位、实时统计园区活动人数,可以避免人员高峰期带来的拥挤,为园区管理制定更好的应急预案,防范于未然;同时通过手机或信息触摸屏查询人员位置,防止小孩的丢失。 5、安保在线:游客如遇紧急事件,可通过公园内的紧急按钮向园区安保人员求助,公园安保人员通过电子地图便可知道具体报警地点,同时通过园区视频监控系统与求助系统联动,为安保人员提供应急方案。 6、资产管理:通过定期对园区设备的巡检,了解园区资产情况,使园区设施能够做到更好的维护,生产统一的维护报表。 7、Wi—Fi热点覆盖:实现整个公园无线覆盖,游客可通过移动终端与外界进行沟通。 8、节能环保:通过环境监测,实时调节室内温湿度,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旅游环境;通过对整个园区用水用电进行数据采集,生成统计报表,为园区管理提供数据依据,制定更加完善的方案,减少水电的浪费。 创建新的业务模式:一方面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另一方面对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加强旅游景点对于人流车流的动态管理,提高景区管理水平。

森林公园设计说明

森林公园设计说明 这一项目是以苗圃改造为主地公园规划,设计目标锁定为保护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自我演替能力地生态系统,提供与自然生态过程相和谐地游览、休憩、教育、实践等活动地森林公园 景观面貌上采用保护性设计,即最大限度地参与自然,营造具有野趣地景观 这种景观空间为生物多样性地发展提供了良好地生存环境,从而带来了生趣 当人地活动介入到公园中,就产生了情趣 野趣,生趣,情趣可以和谐共存时,人和自然之间也就达成了某种默契,形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生生不息地生命地圈 这种设计理念体现在形态上就是出于对原有基地地尊重而形成地在原有肌理和脉络上进行新一轮地设计叠加 基地地现有特征,作为历史记忆地片段,保留了人类对这块地地开发痕迹 方格网状地道路及块状用地布局是苗圃地一大特征,石油加工厂反映了人们对这块地地破坏,原有防洪堤地保留反映了这块地地形成过程.这些反映基地变迁过程地特征,在这次规划中都予以适当地保留和利用 新一轮地设计基本保留原有方格网(水网,路网),改良形成新颖地游览车道,并在水陆交汇处形成标识广场,同时采用大胆地圆弧和斜线将原有肌理加以打破,形成现代感极强并个性鲜明地新设计骨架,其中最有代表型地就是直通江边地,在草地和林间穿越地800米钢木栈道(尽端有面江地通透观景塔)和栈道分支伸出地观景平台所行成地空中步行网络,以及限定核心区域(生态艺术展示区)地环形林荫大道生命圈 新与旧景观元素地穿插叠加,形成传统与现代意识在同一场所中地有趣对话,从而实现以改造为主,推陈出新地造园理想 本方案地定位是从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地高度着手,建设上海水上门户景观和集休闲观赏、科普教育、文化健身、生态保护等功能为一体地综合性郊野公园 运用国际最新地环保、生态理念,对原基地地植被情况进行了详尽地调查,注重对原有良好植被资源和滨江景观资源地保留、开发和利用 贯彻“自然、生态、野趣、保护、创新、发展”地主题,整体规划设计理念可概括为:景观和历史文化融为一体,体现地方精神和场地记忆,用园林地手法延续历史发展脉络,为上海创造一座独特地,有生态、景观和文化历史内涵地郊野森林公园 总体规划分成滨江景观区、森林湿地区、原生林地、观赏植物专类园、湿地鸟园、艺术果园、儿童园、农业景观区、木屋渡假区、公共服务区、草坪游憩区、运动休闲区、苗圃区等 道路交通规划以人为本、人车分流、以流畅地曲线,动线与水系交融穿插,形成网络状地风景路网 竖向规划强调自然地风貌群落及自然湿地景观,恢复和再建林地、沼泽、湿地、疏林、

宠物公园建设策划书

宠物公园建设策划书 一、项目背景 在经济活动日益自由化、国际化的情况下,宠物经济日益向全球每个角落渗透。随着经济的发展的中国的消费水平日益提高,标志着宠物市场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宠物市场涌现出的商机不可小觑,也正是看到了中国巨大的商机,国外一些著名企业将目光投降中国市场,国际著名宠物食品品牌如雀巢、宝路、伟嘉等,纷纷登陆中国市场。实力雄厚的跨国宠物公司为了争夺中国的市场投放了大量的广告,而且广告均富有创意和创新,由此提高了中国消费者对其认知度,更着力打造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同时挤占中国的市场份额,迅速占领中国市场,致力于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同中国本土迅速成长的品牌分食一杯羹。 全球饲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宠物市场前景靓丽,消费市场以每年百分之十七的速度递增。在这一良好的发展势态下,拥有百年管理经验和强势知名品牌两大利箭的美国宠物经济自然是不甘落后。同时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宠物行业发展迅速,并形成一定了规模,宠物经济获得的效益,已在国民生产总值上占有了一定比例。随着宠物市场的日趋走俏,一些宠物培育企业的效益也是连年倍增,形成了系列宠物的规模化养殖,宠物门类五花八门,大到孔雀,小到蚂蚁,如今都登堂入室成了人们喜爱的玩物,养殖宠物也给一些养殖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一个3亩迷你宠物公园也能轻松年利百万元。一些商人逐步离开所从事的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开矿业等产业,开始大规模上山下乡租地包山,做时代庄园主,宠物公园成为了现代庄园主休闲娱乐农业项目的首选。

二、项目选址 宠物公园选址在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东高路西侧规划用地内,属市区近郊,交通方便,环境较好,周边聚集各大功能区,带动和辐射作用较大。 三、项目布局 迷你宠物公园主要由仓鼠乐园、蚂蚁王国、动物竞技场、壁虎山、豚鼠特工园、蜥蜴林、松鼠岛、迷你兔乐园、小鸟天堂、蜘蛛王国、昆虫馆、虫疗中心、野味馆、宠物陵园等组成 四、项目投资 占地面积100亩,临时简易房6-10间,每品种投资大约3000左右,整体投资3-5万,配套生态项目效益成倍增加。 五、项目效益分析 宠物公园是一种新型农业产业项目,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农业项目,承办宠物公园可以在进行立项争取国家扶持资金。以宠物本身的影响力就可以带动种植、养殖、餐饮、旅游业的发展,投入少、收益大,年最保守收入500万元以上。 1、旅游:以宠物为主体,集养殖、观赏、娱乐为一体,按照类似项目的实践经验,证明一个不足10万人的城市仅门票收入就可达50万元以上。 2、养殖:宠物及各种经济动物养殖收入每年在30-50万元之间。以仓鼠为例一名员工业余可以养殖500对,一对仓鼠年产90只,成本5角,售价5元,仅仓鼠养殖收入就达22.5万元。 3、餐饮:如配套生态种养项目,专营有机食品及山珍野味、绿色蔬菜水果,自产自销成本底利润大,年餐饮收入也在30—50万元。 4、活动:如果与一些企业、报社、媒体合作举办一些宠物表演赛、动物竞技赛,收入更加可观。

景观设计方案

静安上城二期项目 园林景观设计任务书 武汉尚文地产公司 2016年12月 园林景观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概况 1、用地概述: 项目地处于武昌静安路,紧靠改造中得晒湖公园。地块南面紧邻雄楚大道BRT,东北侧紧邻湖北省畜牧局,南侧紧邻向阳村村民楼,西侧为静安上城一期居住区及5、5创意产业园停车区域。本项目闹中取静,利用优势资源,营造园林绿化与建筑空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得高品质景观环境。 2、现状地形地貌:小区地形平缓,现状高差无起伏。 3、周边环境及污染源:区域内无噪音源,对地块得噪音源主要就是雄楚大道所带来得交通噪音。 4、项目概述:项目地块为高端居住社区,由2栋100米高层、2栋超高层住宅及2层人防地下室组成。

5、基本技术指标 建筑用地面积:18647平方 总建筑面积(计容积率):71780平方 地下建筑面积:28953平方 绿地率:30 % 容积率:3、85 建筑密度: 11、65% 二、景观设计要求 1、总体景观设计要求 项目定位为中高档住宅区,建筑整体风格为新古典风格或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时突出以新古典、生态、富含建筑文化内涵为核心进行诠释,并综合考虑景观与建筑立面风格得协调、统一,结合建筑形态进行总体景观设计,通过层次丰富得园林景观,营造出与之相匹配得环境氛围:生态、自然、静谧、低调、精致。 ⑴景观设计应延续总图规划设计概念,充分利用建筑围合得庭院空间,布置景观与各类功能空间。凸显主景观带,合理有效利用小区四周地形现状,进行竖向设计;设计中应考虑少量水景;考虑设置一些面积小、空间丰富、精致宜人得景观环境节点(景观小品),但应合理控制硬质景观得设计总面积;结合总体设计风格考虑标识系统得设计。设置公共健身设施(如儿童活动区、老年活动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说明书0325

目录 第一章基本情况 (1) 1.1、公园区位 (1) 1.2、公园历史沿革 (1) 1.3、现状道路交通分析 (1) 1.4、现状居民点分析 (1) 1.5、现状土地利用分析 (1) 第二章生态环境及森林风景资源 (3) 2.1、地形地貌 (3) 2.2、水文特征 (3) 2.3、植被类型 (3) 2.4、野生动物 (3) 2.5、旅游资源情况 (3) 第三章森林公园发展条件分析 (4) 3.1、自身优势与劣势 (4) 3.2、发展机遇与挑战 (4) 第四章总则 (5) 4.1、规划原则 (5) 4.2、规划依据 (5) 4.3、相关规划协调 (5) 4.3.1、《城市总体规划》 (5) 4.3.2、《城市旅游总体规划》 (6) 4.3.3、《湖滨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6) 第五章总体布局与发展战略 (7) 5.1、森林公园范围 (7) 5.2、森林公园性质 (7) 5.3、森林公园主题特色 (7) 5.4、森林公园规划定位 (7) 5.5、森林公园规划目标 (7) 5.6、规划策略 (7) 5.7、规划结构 (8) 5.8、森林公园功能分区 (8) 5.9、分区建设项目及景点规划 (8) 5.9.1、森林生态游览区 (8) 5.9.2、森林旅游度假区 (9) 5.9.3、森林休闲体验区 (9) 第六章容量估算及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11) 6.1、游人容量测算 (11) 6.2、规模预测 (11) 6.3、客源市场定位 (11) 第七章植被与森林景观规划 (12) 7.1、现状植被分析 (12) 7.2、现状土壤基质条件分析 (12) 7.3、植物景观规划目标、策略、原则、定位 (13) 7.4、植物景观规划分区 (14) 7.5、植物景观规划 (14) 7.6、建成后整体效果 (17) 第八章资源与环境保护规划 (18) 8.1、生物资源保护措施 (18) 8.2、景观资源保护措施 (18) 8.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8) 8.4、环境卫生措施 (18) 第九章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19) 9.1、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19) 9.1.1、规划原则 (19) 9.1.2、旅游服务设施布局 (19) 9.1.3、住宿设施规划 (19) 9.1.4、其他服务设施规划 (19) 9.2、游览方式 (19) 9.3、游线组织规划 (19) 9.4解说标识系统规划 (20) 第十章道路交通规划 (21) 10.1、规划原则 (21) 10.2、道路交通规划 (21) 10.2.1、公园外部道路建设引导 (21) 10.2.2、公园内部道路规划 (21) 第十一章水系景观及竖向规划 (23)

方案设计文本内容

1 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2 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的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3 设计文件目录; 4 设计说明书; (1)BASE 设计依据—— A.依据性文件的名称和文号(如选址及环境评价报告、地形图、项目的可行性 研究报告、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立项报告的批文、设计任务书或协议书等) B.设计所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 C.设计基础资料,如气象、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地震、区域位置等 设计要求—— A.简述建设方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项目设计的要求,如对总平面布置、建筑 立面造型等。当城市规划对建筑高度有限制时,应说明建筑、构筑物的控制高度(包括最高和最低高度限值) B.委托设计的内容和范围,包括功能项目和设备设施的配套情况 C.工程规模(如总建筑面积、总投资、容纳人数等)和设计标准(包括工程等级、 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耐火等级、装修标准等)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及各分项建筑面积(还要分别列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建筑面积)、建筑基底总面积、绿地总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泊位数(分室内、外和地上、地下),以及主要建筑或核心建筑的层数、层高和总高度等项指标。根据不同的建筑功能,还应表述能反映工程规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住宅的套型、套数及每套的建筑面积、使用面积,旅馆建筑中的客房数和床位数,医院建筑中的门诊人次和病床数等指标。当工程项目(如城市居住区规划)另有相应的设计规范或标准时,技术经济指标还应按其规定执行。

(2)总平面设计说明 A.概述场地现状特点和周边环境情况,详尽阐述总体方案的构思意图和布局特点,以及在竖向设计、交通组织、景观绿化、环境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B. 关于一次规划、分期建设,以及原有建筑和古树名木保留、利用、改造(改建)方面的总体设想。 (3)建筑设计说明 建筑方案的设计构思和特点: A 建筑的平面和竖向构成,包括建筑群体和单体的空间处理、立面造型和环境营造、环境分析(如日照、通风、采光)等; B 建筑的功能布局和各种出入口、垂直交通运输设施(包括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的布置; C 建筑内部交通组织、防火设计和安全疏散设计; D 关于无障碍、节能和智能化设计方面的简要说明; E 在建筑声学、热工、建筑防护、电磁波屏蔽以及人防地下室等方面有特殊要求时,应作相应说明。 5 设计图纸。 注:投标方案按标书要求密封或隐盖编制单位和扉页。

2018年公园规划建设实施方案

2018年公园规划建设实施方案 黄河公园规划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六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沿黄半岛景观带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城市水态环境、文化品位,实现最佳宜居城市的奋斗目标。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黄河公园目标任务要求,以黄河生态为特色,重点突出黄河文化,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原有地形地貌、植物植被的基础上,宜林则林、宜水则水,把黄河公园打造成为一个集黄河旅游、生态观光、文化展示、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沿黄半岛景观带精品工程。 二、方法步骤 黄河公园规划建设的实施方法步是,整体规划、一次征地、分期建设,一期建设范围是东起茅津渡口,西至上村村东,南起北环路,北至黄河滩地318以上,总面积公顷。二期建设范围是东起上村村西,西至209国道,南起北环路,北至黄河滩地318以上,总面积公顷。通过三年时间将黄河公园建成沿黄半岛景观带精品工程。具体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18年10月至18年5月主要完成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征地拆迁。贯通公园东西、南北主要道路和绿化植物种植等建设。 1、18年10月完成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2、18年10月至11月完成公园征地拆迁、土地移交手续。 3、18年11月至18年5月完成公园绿化种植。 4、18年12月至18年5月完成公园主要道路、主出入口大门建设。 第二阶段:18年5月至10月主要完成公园一期园路、步道、广场铺装,景观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 1、18年5月至9月完成公园一期园区道路、登山步道、亭、廊、亲水平台、景观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 2、18年8月至11月完成公园二期主要道路、广场、观景台等土建工程。 3、18年11月至18年4月完成公园二期绿化植物种植。

人民公园规划设计文本

目录 第一章基本概述 一.公园概述 (2) 二.自然地理条件 (2) 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 指导思想 (3) 二.规划原则 (3) 三.规划依据 (3) 第三章公园性质和环境容量 一.公园性质 (4) 二.环境容量 (4) 第四章规划构思及景区规划 一.规划布局与构思 (5) 二.景区规划及景点规划 (5) 第五章绿化规划 一.树种选择 (7) 二.规划原则 (7) 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 一.公园入口规划 (7) 二.公园道路骨架 (7) 三.停车场规划……………………………………………………8 第二部分图纸部分 1.规划总平面图 2.植物规划图 3.竖向分析图 4.交通分析图 5.景观视点分析图 6.功能分析图

铜梁县人民公园总体规划 说明书 第一章基本概况 一、公园概述 (一)、地理位置与规划范围 铜梁人民公园是位于铜梁县新城中部,东西最长839米,南北宽为291米,总规划面积24.4h m2。公园地形总体上讲,东高西低,用地范围内最高海拔282.40米,最低海拔264.88米;规划用地范围内土质较好,有利于植物景观的营造。 (二)、公园现状 铜梁人民公园交通便利,北面香滨路,南临迎宾路,西面景观大道,东面蜇龙路,广龙路将公园分成东西两块用地。周边地段为医院和住宅区。 公园西区地块已建有体育馆,并将拟建青少年科技中心楼,东区拟建政府办公大楼,园内将建成三大主建筑。 公园现有的用地上为农耕开垦良好的山头和汇水面开阔的水田。 二、自然地理条件 (一)地质地貌与土壤条件 公园地貌为浅丘地貌,由七个小山丘、四条冲沟和一块坡地组成,公园内最低海拔高程266.02米,最高海拔高程282.40米,最大相对高差16.38米。丘陵起伏不大,地势相对平坦。公园内有多处汇水面开阔的水田。山顶、山坡土质比较肥沃,肥力水平高,有碳酸盐反应,适宜各种植物生长。 (二)气候候特征 冷空气活动频繁,回暖早,但不稳定:初夏和秋季气温升降快,常有低温连阴雨出现;盛夏,气温高,多伏旱;冬季较暖,无霜期长,甚至全年无霜。风速小,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 1、温度:四季气温、地温变化不大。年平均温度为17.7°C,最高年为18. 6°C,最低年为17°C。最热月为7月、8月,最冷月为1月。极端最高温为39.9°C,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3.4°C以下。全年稳定通过0°C的年总积温为6482°C。 2、降雨: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11.6毫米,夜间降雨量高过74%,白天降雨量仅占26%弱。降雨量夏季最多,占年降雨量的51%,冬季最少,占年降雨量的5%,春季占降雨量的18%,秋季占降雨量的26%。 3、日照:公园日照条件差,年日照数为1282小时。各月日照时数最多为8月份,平均为219.4小时。12月日照时数最少,平均为39.8小时。从日照时数的年变化来看,3—9月都大于100小时,7—8月日照较为充足,都在200小时以上。从季节变化来看,以夏季最多,平均为646.2小时,占全年的52%;冬季最少,占全年的10%,春秋季分别占全年的25%和13%。 4、湿度:公园内雨量丰富,风速较小,故空气中水分含量较多,潮湿度大,多年相对湿度平均值为82%,各月平均值在76%—87%之间。如果高压控制公园上空时,连晴高温,少雨干旱天气增多,相对湿度则小于50%;当处于冷峰低压槽控制下低温连雨时,相对湿度增大,甚至达到100%。 5、风:公园境内风一般较小,静风居多,累年平均风速为1.4米/秒。风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