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高层建筑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高层建筑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高层建筑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一.建筑设计方案要求

建筑设计在整个工程设计中起着主导和先行的作用,还应考虑建筑与结构,建筑与各种设备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协调,以及如何以更少的材料,劳动力,投资和时间来实现各种要求,使建筑物做到适用,经济,坚固,美观,这要求建筑师认真学习和贯彻建筑方针政策,正确学习掌握建筑标准,同时要具有广泛的科学技术知识。设计是在规划的前提下,根据任务书的要求综合考虑基地环境,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建筑经济及建筑艺术等问题。着重解决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与周围环境,与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等。创造出既符合科学性又具有艺术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建筑设计包括总体设计和个体设计两部分。

住宅建设应秉承着“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原则。保

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做到经济、合理、有

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并且要做到远离噪声、有害物质、

电磁辐射、和工程地质灾害、水文地质灾害等地方,且要

满足抗震要求。住宅应按套型设计,套内空间和设施应能

满足安全、卫生等生活起居的基本要求。住宅结构上在规

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必须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并且具有防

火功能,做到在突发紧急事件时居民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从

建筑中安全撤离。住宅应在有限的能力内进行节能设计。

住宅设计要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创造方便、舒适、优美的生活空间,在其满足近期使用要求的同时,兼顾今后改造的可能。积极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促进住宅多样化。住宅应满足人体健康所需的通风、日照、自然采光和隔声要求。并且要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的特殊使用要求,例如无障碍坡道。总的来说住宅设计是要以人为核心。

建筑设计在整个工程设计中起着主导和先行的作用,还应考虑建筑与结构,建筑与各种设备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协调,以及如何以更少的材料,劳动力,投资和时间来实现各种要求,使建筑物做到适用,经济,坚固,美观,这要求建筑师认真学习和贯彻建筑方针政策,正确学习掌握建筑标准,同时要具有广泛的科学技术知识。设计是在规划的前提下,根据任务书的要求综合考虑基地环境,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建筑经济及建筑艺术等问题。着重解决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与周围环境,与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等。创造出既符合科学性又具有艺术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建筑设计包括总体设计和个体设计两部

分。

二.局部小气候

城市设计考虑的其他问题还包括高层建筑物对城市街区及其周围小气候环境的影响。诸如在阳光照到

街面上的主要几个小时以内,高层建筑可能投下的阴

影(例如,投在一座重要的公共或私人花园上面的)。这

些阴影可能极大地改变着该区域的性质,影响着小气

候以及遮断视线。塔楼也可能在底部造成强力的下行

风和令人不适的旋风。在开始设计阶段进行风洞实验,

有助于在协作设计中避免这些不利后果。

三.建筑朝向

建筑朝向的被动设计与建筑的平面形态、基址上的位置及对太阳光路径的朝向和当地的风向有关。例如,根据热带地区的太阳路径,建筑形态应该是以东西向为轴线的矩形,以减少建筑开阔面的太阳辐射。这是因为获得热量最大的来源是通过窗户的太阳辐射。当然,热量获得随着时间和角度的不同而不同。建筑朝向的决定将影响后续的每个设计决策。每个建筑基址都有其特殊性,因此高层建筑的设计毫无例外也与基址相关。在决定如何使基址内的新建筑有利于环境时,必须考虑两个主要的基址因素:当地气候和基址内建筑的环境影响。当地气候的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建筑朝向可以通过热量和日光的形式无偿地利用太阳光;风的影响则可以通过遮阳带植物或渗透性墙体加以缓和。通过仔细研究基本微观气候条件,就可以确定最合适的基址和建筑外形,消除不适合的基址区域(如被污染的和过于遮避的区域);通过建筑形式、植被和遮避带最大限度地

开发基址剩余区域的潜能。

四.本次设计:

高层建筑分类:高层二类

耐火等级:一级

抗震设防要求:6度设防

主要结构选型: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建筑层数:地下一层,地上十八层

建筑高度:59.1米

1户型设计:单体平面设计方面结合总体规划理念,推出从一房一厅到三房一厅一卫均有的户型,以一梯两户一梯三户为主,平面设计上做到功能齐全,布局合理,采光通风良好,充分考虑人的生活起居需要等方面。

2细部设计:在室内安排了储藏空间;在卫生间内预留洗衣机位置;厨房门尽量靠近入户门,避免穿越客厅。结合景观,规划、降噪等因素,有条件的设小玄关,方便换鞋,整理衣冠,空间上应有过度。设入口大堂;大单元应放在景观好、朝向好的位置;主人房宽阔,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两房以上单元客厅应不小于3.8米,层高不低于2.9米;双阳台

设计,外挂空调考虑封闭式;地下人防工程为一层住户提供地下附属功能考虑设置。

一、每个户型应充分考虑四大基本功能空间,即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等。

其中,卧室之间不应穿越,并且要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主人卧室最使用面积为10m2;单人卧室最小使用面积为6m2,兼起居的卧室最小使面机为12m2)。

起居室(厅)内的门洞布置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的要求,尽量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厅)的门的数量。起居室(厅)内布置家具的墙直线长度应大于3m。起居室(厅)也要求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

厨房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并宜布置在近入口处。厨房应设置洗涤池、案台、炉灶及排油烟机等设施或预留位置,按炊事操作流程排列,操作面净长不应小于2.10m。单排布置设备的厨房净宽不应小于1.50m;双排布置设备的厨房两排厨具间净宽不应小于0.90 m。

每套住宅均应设卫生间,适用面积68 m2的住宅应设两个或两个以上卫生间。每套住宅至少应配三件卫生洁具,不同洁具组合的卫生间使用面积不应小于下列规定:

1 设便器、洗浴器(浴缸或喷淋)、洗面器三件卫生洁具的为3 m2;

2 设便器、洗浴器两件卫生洁具的为2.50 m2;

3 设便器、洗面器两件卫生洁具的为2m2;

4 单设便器的为1.10m2;

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和厨房的上层,可布置在本套内的卧室、起居室(厅)、和厨房的上层;并均应有防水,隔声和便于检修的措施。无前室的卫生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起居室(厅)或厨房。

本方案共有三个单元,均为一梯三户、厨房均为单面布置,厨房、卧室、起居室(厅)均有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卧室有双人卧室、有单人卧室,面积均满足规范要求。

五.层高或室内净高

本工程为18层的商住楼,规划限高为56米。规范规定:普通住宅层高宜为2.8 m。卧室、起居室(厅)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40 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0 m,且其面积不应大于室内使用面积的1/3。厨房、卫生间的净高不应低于2.20 m,并且其内部排水横管下表面与露面、地面净距不得低于1.90 m,且不得影响门窗开启。

根据规范的要求,本设计1-18层层高均为3m,地下室层高为3.3m,出屋面机房层层高为4.5m。

六、阳台

每套住宅均应设阳台或平台。阳台栏杆设计应防止儿童攀登,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 m,高层住宅的阳

台栏杆不低于1.10 m。

七、门窗

外墙窗台距地面、楼面的净高低于0.90 m时,应有防护设施,窗外有阳台或平台可不受限制。面临走廊或凹口的窗,应避免干扰视线,向走廊开启的窗不应妨碍交通。住宅户门应采用安全防卫门。

各部位门洞的最小尺寸应符合以下要求:

类别洞口宽度(m)洞口高度(m)

公共外门 1.20 2.00

户(套)门0.90 2.00

0.90 2.00

起居室(厅)

卧室门0.90 2.00

厨房门0.80 2.00

卫生间门0.70 2.00

阳台门(单扇)0.70 2.00

严寒地区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厅)应设通风换气设施,厨房、卫生间应设自然通风道。厨房排油烟机的排所管通过外墙直接排至室外时,应在室外排气口设置避风和防止污染环境的构件。当排烟机的排气管排至竖向通风道时,竖向通风道的断面应根据所担负的排气量计算确定,应采取支管无回

流、竖井无泄漏的措施。

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的厨房,除设置排气机械外,还应设置供房间全面排气的自然通风设施。无外窗的卫生间,应设置有防回流构造的排气通风道,并预留安装排气机械的位置和条件。厨房和卫生间的门,应在下部设有效截面积不小于0.02平方米的固定百叶,或距地面留出不小于30mm的缝隙。最热月平均室外气温高于和等于25摄氏度的地区,每套住宅内应预留安装空调设备的位置和条件。

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提供日照的条件,每套住宅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冬季日照。卧室、起居室(厅)、厨房设置外窗,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7.,单朝向住宅应采取通风措施。卧室、起居室(厅)、厨房设通风换气设施,厨房卫生间应设自然通风道。

八.建筑消防处理

本次住宅设计为民用建筑,高层建筑内应采用防火墙等划分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一类建筑为1000平方米,二类建筑为1500平方米,地下室为500平方米。根据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地上每个防火分区为1500 m2,即每一层为一个防火分区,每层设自动灭火系统,每层三个

单元,每单元一部消防电梯,一部疏散楼梯,满足消防要求。防火墙做到:

1.防火墙上不开设门,窗,洞口,必须开设时,设置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

2.防火墙不设在高层建筑的内转角处。设在转角附近时,内转角两侧墙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小于4.0米,当相临一侧装有固定的乙级防火门窗时,距离不受限制。

3.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0米,当水平距离小于2米时,设置固定的乙级防火门窗。

4.输送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严禁穿过防火墙。其它管道也尽量不穿过防火墙,必须穿过时,采用不燃烧材料将其周围的空隙填塞密实。

5.电梯井独立设置。井内严禁敷设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并不敷设与电梯无关的电缆,电线等。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垃圾道等竖向管道井,分别独立

设置。电缆井,管道井每隔2到3层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材料做防火分隔。

九.地下车库

本设计在小区中间的空地下有一地下车库,为微/小型车车库,建筑基地内地下车库的出人口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 地下车库出入口距基地道路的交叉路口或高架路的起坡点不应小于7.50m;b 地下车库出入口与道路垂直时,出人口与道路红线应保持不小于7.50m安全距离;c 地下车库出入口与道路平行时,应经不小于7.50m长的缓冲车道汇入基地道路。

根据规范,本设计选取坡道为直线坡道,坡度为15%。汽车库内当通车道纵向坡度大于10%时,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置缓坡。直线缓坡破段的水平距离不小于3.6米,缓坡坡度为坡道坡度的1/2,缓坡段的中点为坡道的原起点或止点。

微/小型车库,汽车间横向净距为0.6米,汽车与柱间净距为0.3米,由此得来,双车位两柱之间最小净距为5.4米,三车位两柱之间最小净距为7.2米。本地形位于哈尔滨,为北方,不可采用库外外直坡道式汽车库,并且,在出入地面的坡道端应设置与坡道同宽的节流水沟和耐轮压的金属沟盖及闭合的挡水槛。

结论

经过十周的努力,我终于完成了毕业设计和论文的工作。高层住宅是建筑设计中一项很普通也很重要的内容,它涉及的各方面的知识,包括建筑、结构、构造、力学等,要遵守各项规范和条例,更包含了很高的技术含量。本次设计的完成,对我将来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住宅很普通,几乎每个人都能对它提出一定的见解,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大二的课程设计中曾作过多层住宅,但高层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也将在未来的社会中被广泛应用,因此我选择了高层住宅。高层住宅的设计,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时结合各项规范和国家的有关规定,达到温馨、舒适的效果。环境设计是住宅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好的环境可以营造出良好的生活气氛,同时可以调节人的情绪,使人精力充沛,更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学习中。空间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要用小的空间创造出大的感觉,利用视觉的弱点打造空间的宽阔感觉。也可以说住宅是文化、科技、历史的相结合,通过住宅的形式可以体现

出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们的生活水平。

综上所诉,住宅设计对设计者的要求很高,是不可小看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以此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吕西林主编. 高层建筑结构[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7

2.黄存汉主编.建筑结构设计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

3.林晨主编.建筑设计资料集10[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5

4.傅学怡主编.实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2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选题列表1

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类: 1、泵体无夹具工艺设计论文 2、连接座课程设计 设计类: 1、斗式提升机的设计 2、建筑卷扬机的设计 3、船用挖掘机起升机构的设计 4、15KN船用柴油机绞车的设计 5、3T悬臂起重机的设计 6、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的设计 7、12T桥式起重机起升机构的设计 8、8T桥式起重机主起升机构的设计 9、SGB-620-40T型刮板输送机的设计 10、钢筋弯曲机的设计 11、单轨抓斗起重机设计 12、5T电动单梁桥式起重机的设计 13、矿用提升机构的设计 14、胶带式输送机的设计 15、数控龙门三枪H型钢自动火焰切割机 16、双梁起重机毕业设计

17、螺旋输送机的设计 18、船用锚机的设计(起重) 19、船用柴油机绞车的设计 20、机械手设计 21、电动(液压)锚机的设计(起重) 22、12.5T单卷筒绞缆车设计(起重) 23、柴油机绞车的设计(起重) 24、-WY型滚动轴承压装机设计 25、带式输送机 26、设计-“包装机对切部件”设计 27、数控回转工作台 28、无摩擦球阀设计 29、旋风除尘器设计 30、液压控制阀的理论研究与设计 31、起毛机主传动结构设计 32、球面蜗杆加工专用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设计 33、发动机余热发电系统设计 34、射流抛光实验装置中抛光槽系统的研制 35、基于MATLAB的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36、减速机设计 39、1.8T慢速卷扬机设计 40、愕式破碎机

PLC设计: 1、自动装卸料气动机械手PLC控制设计 2、自动售货机的PLC系统设计 3、机械手控制PLC设计 4、机舱环境检测系统设计(单片机) 5、乘客电梯的PLC控制 6、电梯的PLC控制 7、卧式双面钻孔机床PLC 8、自动钻床与机械手的配合运用PLC控制设计 9、污水处理系统的PLC设计 10、单片机: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11、基于UC3842开关电源的设计 12、PLC在X53K铣床改造中的应用 工艺夹具类: 1、中间泵壳工艺与两套工装夹具的设计 2、空气管工艺与两套工装夹具的设计 3、排气管工艺与两套工装夹具的设计 4、钻床立柱工艺与两套工装夹具的设计 5、涡轮箱工艺与两套工装夹具的设计 6、摇臂工艺与两套工装夹具的设计 7、前刹车调整臂外壳

高层住宅建筑的基础结构设计

高层住宅建筑的基础结构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建设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层住宅建筑越来越普遍,不仅缓解了城市的建设用地,还最大程度运用了空间,高层住宅建筑基础结构的设计是项比较复杂系统的工程,本文就高层住宅建筑的基础结构设计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基础结构;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nstruction economy,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mmon, not only to ease the city construction land, but also maximizing the space, the design of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infrastructure is a complex systems engineering, this articlethe basic structural design of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words: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frastructure; design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高层住宅建筑被建设,这种高层住宅建筑不仅有效缓解了城市用地面积,还最大化地运用了空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科技迅速发展,人们对高层住宅建筑要求越来越高,进行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时,对其合理性及经济性的把握是很重要的。 一、基础结构设计概述 1.高层住宅总体指标控制 在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时,要对地震及风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限值进行计算,从而判断其结构抗震是否符合要求,并对地震及风荷载作用之下建筑物底部的剪力及总弯矩进行判断,还有自振周期及结构振型曲线等均应进行计算判断,这些相关的总体指标能够对高层住宅建筑进行总体判别,当周期太短及刚度太大时,会造成地震效应增大,并导致不必要材料浪费,可刚度太小的话,结构变形就会增大,影响其使用性能。对结构布置扭转实施控制时,需要考虑偶然偏心对地震作用的影响,高层住宅建筑竖向构件最大层间位移及水平位移不能比该建筑楼层平均值1.2倍要大,对于顶层构件可暂不考虑。 2.高层住宅建筑中的基础结构设计 在基础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注意构件延性,可依据相关规范进行梁内恰当钢筋的配置,现在短肢剪力墙高层住宅为满足埋置深度要求,通常会设置地下室,其基础所采用的是桩筏基础,对桩给予合理选型,能够对整个高层住宅地下室设计经济性产生很大影响。在基础选型上可进行方案比较,并选出较为合理经

软件开发毕业设计范文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设计题目: 系别: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学生姓名: 2013年5月18日

摘要: 在21世纪的今天,手机几乎是每个人的必备品,特别是在高校的学生,不管是吃饭、睡觉、还是上课,手机总是不离手。而且手机更新换代更是日新月异,然后在现在的手机市场中android系统的智能机成为主流。 我们这款画画小软件正是在android系统的平台上进行运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画画只能在纸上的时代已经过去,这款android小画家画画软件,可以进行简单的简笔画操作、上色。既节约了增加了我们平时的乐趣,也节约了资源。该软件具有改变画图的形状、改变画笔的颜色、改变画刷的宽度、改变画画的风格、以及保存、清除等功能。经过测试,这是一款能为我们生活增加乐趣的软件。 关键字:手机;android;画画软件

目录 第一章引言..................................................... - 1 - 1.1发展情况................................................. - 1 - 1.2研究现状................................................. - 1 - 1.3研究前景展望............................................. - 1 - 1.4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2 - 第二章系统可行性分析........................................... - 3 - 2.1经济可行性分析........................................... - 3 - 2.2操作可行性分析........................................... - 3 - 2.3技术可行性分析........................................... - 3 - 2.3.1 eclipse概述....................................... - 3 - 2.3.2 ADT 概述........................................... - 4 - 2.3.3 android SDK概述................................... - 4 - 2.3.4 java概述.......................................... - 5 - 第三章需求分析................................................. - 6 - 3.1软件功能描述............................................. - 6 - 3.2系统功能分析............................................. - 7 - 3.3软件需求分析............................................. - 9 - 3.4软件概念结构设计......................................... - 9 - 第四章软件详细设计............................................ - 12 - 4.1软件设计原理............................................ - 12 - 4.2软件模块设计............................................ - 12 - 第五章软件测试................................................ - 30 - 总结...................................................... - 31 - 参考文献....................................................... - 32 - 致谢...................................................... - 33 -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规范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规范 一、基本规范 (一)毕业论文(设计)文本结构规范及装订顺序: 1.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2.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摘要、关键词(中英文) 3.毕业论文(设计)目录 4.毕业论文(设计)正文(理工类): (1)选题背景; (2)方案论证; (3)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 (4)结果分析; (5)结论或总结。 注:文科及其他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参照上述结构制定统一的正文结构规范。 5.致谢 6.附录 7.参考文献 (二)内容要求 1.任务书、题目、摘要、关键词、目录等项内容由指导教师把关。 2.论文文本每页右下角必须有页码,目录中必须标明页码。 3.毕业论文(设计)正文: 正文内容层次结构序数为:一、二、三、……;(一)(二)(三)……;1.2.3.……;(1)(2)(3)……。 (1)选题背景:说明本设计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2)方案论证: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阐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以及所采用方案的特点。 (3)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指作者对自己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要求

论理正确、论据确凿、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表达确切。 (4)结果分析: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和推论。 (5)结论或总结: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阐述本课题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和建议。 4.致谢:简述自己完成论文(设计)的体会,并对指导教师以及协助完成论文(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5.附录:包括与论文有关的图表、计算机程序、运行结果,主要设备、仪器仪表的性能指标和测试精度等。 6.参考文献:为了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出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中应按顺序在引用参考文献处的文字右上角用[]标明,[]中序号应与“参考文献”中序号一致,正文之后则应刊出参考文献,并列出只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最主要文献。 参考文献的著录,按著录/题名/出版事项顺序排列: 期刊——著者,题名,期刊名称,出版年,卷号(期号),起始页码。 书籍——著者,书名、版次(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 7.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采用计算机打印成文。 8.图纸要求: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圆弧连接光滑,尺寸标注规范,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提倡学生使用计算机绘图。 9.曲线图表要求:所有曲线、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准徒手画,必须按国家规定标准或工程要求采用计算机或手工绘制。 10.译文要求:内容必须与课题(或专业内容)有联系,并说明出处。 11.论文字数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字数文科0.8—1.2万(其中外语专业不少于3000个单词),理工科不少于1.5万字(含图表);外文翻译不少于1.5万印刷符号、外文参考资料阅读量不少于10万印刷符号。文科各专业的文献综述必须单独写,其字数应在2千汉字以上,要求与译文相同。 12.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用A4开纸打印,并使用学校统一制作的封面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中震设计概念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中震设计概念 发表时间:2016-06-27T14:51:54.5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5期作者:隆凡梅 [导读] 本文主要阐述了中中震设计的原理、设计方法及软件操作,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供参考。 摘要:对于普通建筑物的结构抗震设计,目前我国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地震力的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但是对于较重要的、超高的、超限的建筑物则需要进行中震和大震的抗震计算。本文主要阐述了中中震设计的原理、设计方法及软件操作,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震设计概念;地震影响系数;荷载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008年版)(下简称《抗规》)中对中震设计仅在总则中提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没有给出中震设计的设计要求和判断标准。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现行《抗规》存在几个问题: 1规范未对结构存在的薄弱构件进行分析并作出专门的设计规定,仅对框架类剪切型结构适用的薄弱层作了一些规定; 2在中震作用下,规范仅提出“中震可修”的概念设计要求,没有具体的抗震设计方法; 3“中震可修”的技术经济问题:可修的标准决定工程????造价、破坏损失、震后修复费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建筑物体型复杂,结构新颖,超高超限越来越多,因此要求对结构进行中震的设计也越来越多。 2 中震设计 2.1 为何要进行中震设计呢? 《抗规》条文说明1.0.1条指出,对大多数结构,可只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即小震下的弹性计算),而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实现“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设计要求,但前提是建筑物的体型常规、合理,经验上一般能满足大中震的抗震要求。反之对于一些体型很不好的甚至超限的建筑物,在大震下的结构反应和小震完全不同,不进行相应的中震和大震计算是没法保证结构安全的。 为达到各阶段抗震要求,须对于上述体型异常、刚度变化大、超高超限等类型建筑物进行中震抗震设计,其余类型建筑物建议可按中震抗震进行验算。 2.2 中震设计的基本概念 抗震设计要达到的目标是在不同频数和强度的地震时,要求建筑物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中震设计就是为了使建筑物满足该地区的基本设防烈度,即能够抵抗50年限期内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 中震设计和大震设计都可称为性能设计。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个新的重要发展,它的特点是使抗震设计从宏观性、规范指定的目标向具体量化的多重目标过渡,业主(设计者)可选择所需的性能目标,而不仅仅是按现行规范通过分项系数、内力调整系数、抗震构造措施等粗略、定性的手段来满足中震和大震的设防要求。针对本工程的结构特点,设定本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对超限结构而言,利用这些指标能更合理地判断整体结构在中震、大震作用下的性能表现,给超限设计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 2.3 中震设计的分类 中震设计就是结构在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75倍(αmax=0.23)取值下进行验算。目前工程界对于结构的中震设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中震弹性设计,第二种是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 首先明确一点,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所采用的设计方法与设防目的均不相同。中震弹性设计,设计中取消《抗规》要求的各项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保留材料、荷载等分项系数,对应地保留了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结构仍属于弹性阶段,属正常设计。中震不屈服设计,设计中除了地震内力不作调整,同时也取消了材料、荷载等分项系数,对应地不考虑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结构已经处于弹塑性阶段,属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是一种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由此可见,中震弹性设计接近于平常的小震弹性设计,而中震不屈服设计则与大震设计同属于基于性能的设计。 3 基本方法及应用 根据中震设计的分类,以下分别阐述中震弹性及中震不屈服的具体设计方法,介绍如何在satwe、etabs、midas等软件中实现中震设计。 3.1 中震不屈服设计 3.3.1 不同抗震烈度下的各级屈服控制 若场地安评报告提供实际的地震影响系数,则应取用所提供的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下相应的地震影响系数,屈服判别地震作用1、2 的地震影响系数可相应插值求得。 3.3.2 SAWTE计算:地震信息中抗震等级均为四级;αmax按表3取值;总信息中风荷载不参加计算;勾选地震信息中的按中震(或大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选项;其它设计参数的定义均同小震设计。 3.3.3 MIDAS/Gen计算:主菜单→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参数→定义抗震等级:四级;主菜单→荷载→反应谱分析数据→反应谱函数:定义中震反应谱,在相应的小震反应谱基础上输入放大系数β即可,β值按表3计算所得;总信息中风荷载不参加计算;主菜单→结果→荷载组合:将各项荷载组合中的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为1.0;主菜单→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参数→材料分项系数:将材料分项系数取为1.0;其它同小震。 3.3.4 ETABS计算:选项→首选项→混凝土框架设计→定义抗震设计等级:四级;定义→反应谱函数→Add Chinese 2002 Spectrum→定义中震反应谱,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取值,其余参数按《抗规》;静荷载工况中不定义风荷载作用;定义→荷载组合→各项荷载比例系数均取为荷载分项系数1.0x荷载组合系数φ;定义→材料属性→填写各材料的强度标准值其它同小震。 4 工程算例 4.1 示范算例 4.1.1 基本参数:二十二层框支剪力墙结构,三层楼面转换,无地下室,首、二层4.5米,标准层3.5米,总高79m。结构平面布置如图一所示。结构高宽比3.76,长宽比1.22;抗震参数,7 度,第一组,0.10g;场地II类;风荷载100年一遇为0.9kN/㎡。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资料

名词解释: 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建筑物。 2. 房屋高度:自室外地面至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3. 框架结构:由梁和柱为主要构件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4. 剪力墙结构:由剪力墙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5. 框架—剪力墙结构: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6. 转换结构构件:完成上部楼层到下部楼层的结构型式转变或上部楼层到下部楼层结构布置改变而设置的结构构件,包括转换梁、转换桁架、转换板等。 7. 结构转换层:不同功能的楼层需要不同的空间划分,因而上下层之间就需要结构形式和结构布置轴线的改变,这就需要在上下层之间设置一种结构楼层,以完成结构布置密集、墙柱较多的上层向结构布置较稀疏、墙术较少的下层转换,这种结构层就称为结构转换层。(或说转换结构构件所在的楼层) 8. 剪重比:楼层地震剪力系数,即某层地震剪力与该层以上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的比值。 9. 刚重比:结构的刚度和重力荷载之比。是影响重力 P效应的主要参数。 10. 抗推刚度(D):是使柱子产生单位水平位移所施加的水平力。 11. 结构刚度中心:各抗侧力结构刚度的中心。 12. 主轴:抗侧力结构在平面内为斜向布置时,设层间剪力通过刚度中心作用于某个方向,若结构产生的层间位移与层间剪力作用的方向一致,则这个方向称为主轴方向。 13. 剪切变形:下部层间变形(侧移)大,上部层间变形小,是由梁柱弯曲变形产生的。框架结构的变形特征是呈剪切型的。 14. 剪力滞后:在水平力作用下,框筒结构中除腹板框架抵抗倾复力矩外,翼缘框架主要是通过承受轴力抵抗倾复力矩,同时梁柱都有在翼缘框架平面内的弯矩和剪力。由于翼缘框架中横梁的弯曲和剪切变形,使翼缘框架中各柱轴力向中心逐渐递减,这种现象称为剪力滞后。 15. 延性结构:在中等地震作用下,允许结构某些部位进入屈服状态,形成塑性铰,这时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在这个阶段结构刚度降低,地震惯性力不会很大,但结构变形加大,结构是通过塑性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的。具有上述性能的结构,称为延性结构。 16. 弯矩二次分配法:就是将各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同时作分配和传递,第一次按梁柱线刚度分配固端弯矩,将分配弯矩传递一次(传递系数C=1/2),再作一次分配即结束。填空:1、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规定:把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建筑物 称为高层建筑,此处房屋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房屋主要屋 面的高度。2.高层建筑设计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安全适用,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 3.复杂高层结构包括带转换层的高层结构,带加强层的高 层结构,错层结构,多塔楼结构。 4.8度、9度抗震烈度 设计时,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和长悬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 作用。 5.高层建筑结构的竖向承重体系有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 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筒体结构体系,板柱 —剪力墙结构体系;水平向承重体系有现浇楼盖体系,叠 合楼盖体系,预制板楼盖体系,组合楼盖体系。 6.高层结构平面布置时,应使其平面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 心尽可能靠近,以减少扭转效应。 7.《高层建筑混凝土结 构技术规程》JGJ3-2002适用于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 度超过28m的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至9度抗震 设计的高层民用建筑结构。 9 三种常用的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体系是指框架结构、剪 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1.地基是指支承基础的土体,天然地基是指基础直接建造 在未经处理的天然土层上的地基。 2.当埋置深度小于基础底面宽度或小于5m,且可用普通开 挖基坑排水方法建造的基础,一般称为浅基础。 3,为了增强基础的整体性,常在垂直于条形基础的另一个 方向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拉梁,将条形基础联系起来。 4.基础的埋置深度一般不宜小于0.5m,且基础顶面应低于 设计地面100mm以上,以免基础外露。 5.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 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 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 1/18—1/20。 6.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 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至少2m。 7.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 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其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 8.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和后浇带 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 9.基床系数即地基在任一点发生单位沉降时,在该处单位 面积上所需施加压力值。 10.偏心受压基础的基底压应力应满足maxpaf2.1 、af 和2 min maxppp 的要求,同时还应防止基础转动过 大。 11.在比较均匀的地基上,上部结构刚度较好,荷载分布 较均匀,且条形基础梁的高度不小于1/6柱距时,地基反 力可按直线分布,条形基础梁的内力可按连续梁计算。当 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宜按弹性地基梁计算。 12.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在设计时,忽略地基梁扭转变形和 相邻节点集中荷载的影响,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和变形协调 条件,进行各类节点竖向荷载的分配计算。 13.在高层建筑中利用较深的基础做地下室,可充分利用 地下空间,也有基础补偿概念。如果每㎡基础面积上墙体 长度≮400mm,且墙体水平截面总面积不小于基础面积的 1/10,且基础高度不小于3m,就可形成箱形基础。 1.高层建筑结构主要承受竖向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等。 2.目前,我国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框架、框架—剪力墙结 构体系单位面积的重量(恒载与活荷载)大约为12~14kN /m2 ;剪力墙、筒体结构体系为14~16kN/m2 。 3.在框架设计中,一般将竖向活荷载按满载考虑,不再一 一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如果活荷载较大,可按满载布 置荷载所得的框架梁跨中弯矩乘以1.1~1.2的系数加以放 大,以考虑活荷载不利分布所产生的影响。 4.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按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可分为甲类 建筑、乙类建筑、丙类建筑等三类。 5.高层建筑应按不同情况分别采用相应的地震作用计算方 法:①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刚度与质量沿高 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建筑物,可采用底部剪力法;②高度超 过40m的高层建筑物一般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③刚 度与质量分布特别不均匀的建筑物、甲类建筑物等,宜采 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6.在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物重力荷载代表值为永久荷载 和有关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7.在地震区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要实现延性设计, 这一要求是通过抗震构造措施来实现的;对框架结构而言, 就是要实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和强锚固。 8.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平面布置时,平面宜 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 9.高层建筑结构通常要考虑承载力、侧移变形、稳定、倾 复等方面的验算 问答: 1.我国对高层建筑结构是如何定义的? 答: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02)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 于28m的建筑物称为高层建筑,此处房屋高度是指室 外地面到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2.高层建筑结构有何受力特点? 答:高层建筑受到较大的侧向力(水平风力或水平地 震力),在建筑结构底部竖向力也很大。在高层建筑 中,可以认为柱的轴向力与层数为线性关系,水平力 近似为倒三角形分布,在水平力作用卞,结构底部弯 矩与高度平方成正比,顶点侧移与高度四次方成正 比。上述弯矩和侧移值,往往成为控制因素。另外, 高层建筑各构件受力复杂,对截面承载力和配筋要求 较高。

写毕业论文(设计)的步骤

写毕业论文(设计)的步骤 完成一篇毕业论文,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一、选题 二、收集、占有资料 三、确立论点,拟定写作提纲 四、撰写初稿 五、修改定稿 一、如何选题 确立论文题目,就是确定研究的目标,研究的主攻方向。考生在选题时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论题要大小适中。题目不要太大,尽量"小题大做"。一般来说题目大小要适宜,或小点好驾驭,容易写得丰满。但也不要小到像本单位的工作总结,或意见建议书。论文要求深刻和严谨。所谓深刻就是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探讨。所谓严谨就是观点鲜明,论证有力,层次清晰,语言规范。有的学员怕题目小了,难以展开分析,几句话就说完,甚至连要求的字数也不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小题大做”,即从各种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开分析某一“小问题”,要多用些具体材料,图表、公式来证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既可以使论文充实、丰满、具有说服力,又可以解决字数不足问题。题目大小适当,才能在短时间内经过努力,可以圆满完成写作任务。 2、注意研究角度要有新意。进行科学研究,就是找问题,没有新问题就谈不上研究,更谈不到创新,论文也就没有写作的价值,因此,确定研究方向只有从新的角度去研究、研究以前没有人研究过的问题,或者是研究过探讨过但说法不一的问题去分析论证,才会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才会见出新意。 3、要知己知彼。在选题中,要了解本专业本领域中已有的科研成果,了解别人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还存在什么问题;是否有争论,争论的焦点是什么;那些方面的研究较薄弱,那些方面的研究尚待开拓等等。只有知己知彼才能避免重复和雷同。 二、根据论题,收集资料,拟定论文提纲 1.收集材料。题目确定之后,要在题目所涉及的领域广泛收集材料。材料一般分为两类,即理论材料和事实材料。理论材料可以到图书馆、资料室、理论性刊物、互联网上按分类目录查找。事实 材料,可从图书、报刊资料中,自己亲身接触到的,他人工作经验,工作中的统计资料、案例等 查找。有条件的可以亲自调查研究。收集材料要多积精选。选择材料的标准,最大限度的选择资 料,应为必要的;最小限度选择资料,应为充分的。收集材料时应注意,真实性(出处;二手资料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论文 1结构分析及设计分析 1.1分析三种重要的体系 1.1.1剪力墙体系 剪力墙结构是利用建筑的内、外墙做成剪力墙以承受垂直和水平荷载的结构体系。剪力墙的变形状态和受力特性同剪力墙的开洞情况联系密切,其中依据轧受力特性的不同,单片剪力墙可以分为特殊开洞墙和单肢墙。类型不同的剪力墙,对应的也会有不同的截面应力分布,所以,在对位移和内力进行计算时,也应该对不同的计算和设计方法进行使用,将平面有限元法应用到剪力墙的结构计算中。此种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完成计算,能够应用到各类剪力墙之间,然而,也有一定的弊端存在于这种方法中,其有着较多的自由度。所以,在具体的应用时,较为普遍地应用了开洞墙这一类型。 1.1.2筒体结构 筒体结构分为框架—核心筒、筒中筒等结构体系,其中框架—核心筒受力特点为框架主要承受竖向荷载,筒体主要承受水平荷载,变性特点类似于框架剪力墙,但抗侧刚度较大。依据不同的计算机模型处理手段,有三种类型的分析方法:主要为离散化方法、三维空间分析和连续化方法,其中三维空间方法的精确性会更高。 1.1.3框架—剪力墙体系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由若干个框架和剪力墙共同作为竖向承重结构的建筑结构体系。此种结构位移和内力等计算方法尽管种类较

多,然而,连梁连续化假定方法会经常被使用,在对位移协调条件进行计算时,应该按照框架水平位移和剪力墙转角进行设计,将外荷载和位移的关系用微分方程建立起来。然而,应该考虑需求和因素量会存在的差异,所以,也会有着不同形式的解答方式。 1.2具体的设计与分析 1.2.1合理地确定水平荷载 每一个建筑结构都应该一同承受风产生的水平荷载和垂直荷载,对于抵抗地震的能力也应该具备。高层建筑中,尽管结构设计会较大程度上受到竖向荷载的影响,然而,水平荷载却占据着重大的比重。随着不断增多的高层建筑层数,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水平荷载成为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首先,由于楼面使用荷载和楼房自重在竖构件中发挥的功能,对应水平荷载会将一定的倾覆作用施加到结构中,并且竖构件中就会出现高层建筑结构的作用力;其次,就高层建筑结构而言,地震作用和竖向荷载,也会跟着建筑结构的动力情况而出现较大的改变。 1.2.2合理地确定侧控 同低层建筑不同,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侧移已经成为 了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不断增加的楼层数量,结构侧移在水平荷载侧向变形下会逐渐增大。在高层建筑结构进行设计中,不但规定结构要有一定的强度,对于荷载作用带来的内力能够有效的予以承受,同时,还应该确保具备一定的抗侧刚度,确保在某一限度内控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出现的侧移情况。

毕业设计过程怎么写

毕业设计过程怎么写 【篇一:毕业设计步骤】 代做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的基本步骤 (2008-11-13 23:29:25) 标签:分类:毕业设计指导 毕业设计 毕业答辩 毕业论文 it 选择题目,收集资料,计划进度,前期准备,方案设计,详细设计,编码调试,结果验证,资料整理,撰写论文,答辩. 1.选择题目 可在参考课题中选择毕业设计题目,也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把握选题内容的质与量,确定该内容是否符合毕业设计的总体要求. 2.收集资料 搜集资料是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可以在图书馆,资料室查资料,可以 做实地调查,做实验等搜集资料,可以通过网络收集资料. 搜集资料越具体,越细致越好,应该把搜集资料的文献目录,主要内容 记录下来.做实验时,要对实验过程和中间数据做全面记录. 3.计划进度 大致时间安排为: (1)准备阶段(收集资料,文献阅读,必备知识,确定方案):一周到两周 (2)设计阶段(详细设计,编码调试,结果验证):七周到十一周 (3)编写论文(资料整理,撰写论文):一周 (4)答辩阶段(答辩准备,答辩):一周 具体时间安排以教学计划为准. 4.前期准备:了解所选课题的必备知识,要求和设计步骤.在熟悉课题,调研,收集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对设计课题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形成相应的文档. 5.方案设计:用较好的方法对系统的总体结构,数据结构,控制结构,接口,界面,系统的输入,输出 方式等方面进行设计并写出分析说明书.同时按系统的总体功能进行模块划分和模块设计,明确模块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6.详细设计:在总体方案的基础上采用较好的方法和工具对各个模块 进行详细设计. 7.编码调试 8.结果验证 9.资料整理 10.撰写论文 11.答辩:一般在15分钟左右,简明扼要地说明设计的目的和意义,设 计的基本内容,设计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毕业设计自我评价 一、毕业设计的一般步骤(参考)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毕业设计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系统 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和调试阶段。 1.系统分析阶段 ⑴熟悉课题:毕业设计任务下达后,学生首先应了解课题的名称, 课题的来源,课题的设计任务;所提供的原始数据,所要求的技术 指标等。学生要对整体的设计要求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⑵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围绕课题收集有关的资料,查阅有关的文 献及技术参数,收集有关的数据,并对用户的实际需求等进行调研,以能对所设计课题的功能和性能有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⑶可行性分析:学生在熟悉课题、调研、收集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对设计课题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形成相应的文档。 2.系统设计阶段 ⑴概要设计: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较好的方法就系统的总体 结构、数据结构、控制结构、接口、界面、系统的输入、输出方式 等方面进行设计并写出分析说明书。同时按系统的总体功能进行模 块划分和模块设计,以明确模块设计的任务和要求。承担同一课题 的学生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明确分工,每个学生均要承担一定的设计 工程量。 ⑵详细设计: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采用较好的方法和工具进一步确 定总体功能和各个模块功能的设计方案。 3.系统实施、调试阶段 ⑴程序编码或系统电路组合连接;这个阶段学生应根据课题的控制 结构图和各个模块的功能说明书按模块分别进行所承担模块的设计 任务,进行程序编码或具体电路的设计。并在计划指定的时间内完 成各个子模块的设计。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山东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工作管理条例(试行)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是高等学校实现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培养阶段。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是在大学期间学生毕业前的最后学习阶段,是学习深化和提高的重要过程;是学生运用已学过知识的一次全面总结和综合训练;是学生素质与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对学生的毕业及学位资格进行认证的重要依据;是衡量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因此,搞好比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加强对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和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条例。 本条例适用于全日制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全日制专科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亦可参照执行。 一、目的和要求 (一)目的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所撰写的学位论文,表明作者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取得的新成果和新见解,反映作者具有的科研能力和学识水平。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技术科学与工程技术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接受课题任务,进行实践的过程及取得的成果。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得到综合训练、转化和提高。 (二)要求 各院(部)要加强对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的领导。在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中,要认真贯穿“三个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教育与国民经济建设相结合。通过三个结合,实现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教学、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按照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重视学生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等综合运用能力的实际训练,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及教学管理工作水平。 搞好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的关键在于指导教师。各院(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按要求选配好指导教师,并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要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选题、指导、答辩、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检查,切实保证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质量。 除医学类部分专业(如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等专业)外,其余专业都要进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 二、进程安排

毕业设计思路范文

毕业设计思路范文 百家号作者:记忆里的歌 你认为现在众多大学生毕业论文中,真正有价值的论文占多少比例? 我觉得这个价值应该分两种,一种是对学生本身的价值,另一种是对社会的价值。 1.对学生本身的价值。 我觉得如果是对学生本身的话,绝大部分都是有价值的!为什么? 平常有很多人就说:现在的大学生论文完全是浪费时间,毫无意义,还不如把大学论文撤了换做时间去工作或者做另外的事。 我想说:毕业论文的价值不仅仅是你凑够了那两万字的能力,更多的是体现学生对整个大学学识的总结。在我的周边很多同学就说,其实大学四年时间太久了,前面学的东西都忘记了,要没有个毕业设计、毕业论文都想不起自己大学究竟学到了什么程度,虽说

毕业设计只用了一个学期来完成,但是感觉给自己带了来了非常多的东西,是非常有用的。 但有些同学就反驳了:不就是抄来抄去应付查重吗?很多课题百度一搜一大把! 我想说,即便是参考前人的设计或者论文,那也总比糊里糊涂过了四年好!即使论文或者设计里有很多是借鉴前人的东西,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去验证,去完整的理清一个东西,对自己整个大学生涯的总结有非常大的帮助! 所以,我觉得大学毕业论文对大学生本身有价值还是占了大多数。 2.对社会的价值。 按现状的毕业设计和论文来看,前面也说到,现在很多都是为了应付查重而写的表面论文,或者是借鉴前人的毕业设计,这些对社会的价值不太高,至少目前阶段看不出来。

你要让一个刚毕业的学生用创新的思路设计出一个东西,或者要他去写出一篇具有深意的对人类有贡献的论文,我觉得很难!现状大家都很明白,至少普通人是做不到的。 既然那些都做不到,那就没办法去谈做一份毕业设计、论文就能给社会带来价值。 所以我觉得,对社会有用的价值论文比例是极少的。 在实习中,做的是同一件事情,都与毕业设计有关。 只是你认为,在实习中,做毕业设计,时间不够,因为加班!如果按照这样的时间安排,挤时间做出来做毕业设计,最好的结果就是及格! 而导师认为你能够做出优秀的毕业设计,但是,需要回到学校,放弃实习! 你如果能够进入你实习的单位,在实习中完成是最理想的! 如果你进不了实习的单位,可以选择实习期满后离开,专心攻克毕业设计!

写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要求

写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要求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要求与成绩评 定 1.目的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独立完成课题的工作能力。 (2)对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知识的深度、运用理论结合实际去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运用水平、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考核。 2.要求 (1)要求一定要有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要求技术含量较高。 (2)设计或论文应该在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时限内完成。 (3)书面材料:框架及字数应符合规定

3.成绩评定 (1)一般采用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计分的方法。 (2)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成绩给予评定。 4.评分标准 (1)优秀: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能熟练地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 有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 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有较高技术含量。 立论正确,计算、分析、实验正确、严谨,结论合理,独立工作能力较强,科学作风严谨;毕业设计(论文)有一些独到之处,水平较高。 文字材料条理清楚、通顺,论述充分,符合技术用语要求,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图纸完备、整洁、正确。 答辩时,思路清晰,论点正确,回答问题基本概念清楚,对主要问题回答正确、深入。

(2)良好: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项 目;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 有一定的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 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 的论证,并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立论正 确,计算、分析、实验正确,结论合理; 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为,科学作风好; 设计〈论文〉有一定的水平。 文字材料条理清楚、通顺,论述正确,符合技术用语要求,书写工整。设计图纸完备、整洁、正确。 答辩时,思路清晰,论点基本正确,能正 确地回答主要问题。 (3)及格:在指导教师的具体帮助下,能按期 完成任务,独立工作能力较差且有一些小 的疏忽和遗漏;能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 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 解的论证,但技术含量不高。在运用理论 和专业知识中,没有大的原则性错误;论 点、论据基本成立,计算、分析、实验基 本正确。毕业设计(论文)基本符合要求。文字材料通顺,但叙述不够恰当和清晰;词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目录 一、超高层建筑与一般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差异 (2) 二、结构设计特点 (3) 2.1 重力荷载迅速增大 (3) 2.2 控制建筑物的水平位移成为主要矛盾 (4) 2.2.1 风作用效应加大 (4) 2.2.2 地震作用效应加大 (4) 2.3 P△效应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4) 2.4 竖向构件产生的缩短变形差对结构内力的影响增大 (5) 2.5 倾覆力矩增大。整体稳定性要求提高 (5) 2.6 防火、防灾的重要性凸现 (5) 2.7 建筑物的重要性等级提高 (6) 2.8 控制风振加速度符合人体舒适度要求 (6) 2.9 围护结构必须进行抗风设计 (6) 三、结构设计方法 (6) 3.1 减轻自重减小地震作用 (7) 3.2 降低风作用水平力 (7) 3.2.1减小迎风面积 (7) 3.2.2 降低风力形心 (7) 3.2.3 选用体型系数较小的建筑平面形状 (7) 3.3 减少振动。耗散输入能量 (7) 3.4加强抗震措施 (7) 3.4.1 选用规则结构使建筑物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 (8) 3.4.2 采用多个权威程序(如SATWE、TAT、SAP2000等)进行计算比较 (8) 3.4.3 进行小模型风洞试验,获取有关风载作用参数 (9) 3.4.4 采用智能化设计,提高结构的可控性 (9) 3.4.5 提高节点连接的可靠度 (9) 3.5超高建筑结构类型中的混合结构设计 (9) 3.5.1 混合结构的结构类型 (9) 3.5.2 型钢混凝土和圆钢管混凝土柱钢骨含钢率的控制 (10) 四、高层建筑结构方案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 (11) 4.1 抗震设防烈度是超高层结构体系选用首要考虑因素之一 (11) 4.2 超高层建筑方案,应受到结构方案的制约 (11) 4.3 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结构类型的选择 (12) 4.3.1 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 (12) 4.3.2 抗震性能目标的影响 (12) 4.3.3 采用合理的结构类型,应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 (13) 4.3.4 施工的合理性的影响 (14) 五、关于结构的抗侧刚度问题 (15) 六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基础设计 (16) 6.1 天然地基基础 (17) 6.2 桩基础设计 (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