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考勤管理系统数据库实现

java考勤管理系统数据库实现
java考勤管理系统数据库实现

4.2设计代码

Jav a源程序:

imp or t ja va.a wt.*;

imp or t ja va.a wt.ev en t.*;

imp or t ja va x.sw ing.*;

imp or t ja va.a wt.*;

imp or t ja va.s ql.*;

imp or t ja va.l an g.*;

imp or t ja va.u ti l.*;

imp or t ja va x.sw ing.t ab le.*;

imp or t ja va.m at h.*;

c la ss D B_LS i mpl em en ts A ct io nL ist en er{

JFr am e fr am e=ne w J Fr am e("欢迎进入L S工资管理系统");

JLa be l la be l=ne w J La be l("09网络2_54_李胜",JL ab el.CE NT ER);

JBu tt on b ut to n1=ne w JB ut to n("进入系统");

JBu tt on b ut to n2=ne w JB ut to n("退出系统");

Ima ge Ic on i m=ne w I ma ge Ic on("1.jp g");

JLa be l a1=n ew J Lab el(i m);

voi d Cr ea te(){

JPa ne l pc on te nt Pan e=(J Pa ne l)fr am e.g et Co nt en tP an e();

JPa ne l pc on te nt Pan e1=n ew J Pa ne l();

pco nt en tP an e.ad d(l ab el);

pco nt en tP an e.se tLa yo ut(n ew F lo wL ayo ut());

pco nt en tP an e.ad d(b ut to n1);

pco nt en tP an e.ad d(b ut to n2);

pco nt en tP an e.ad d(n ew L ab el(""));

pco nt en tP an e.ad d(a1);

pco nt en tP an e.se tBa ck gr ou nd(C ol or.gr ee n);

pco nt en tP an e.se tVi si bl e(tr ue);

but to n1.a dd Ac ti onL is te ne r(th is);

b ut to n2.ad dA ct io nL is te ner(t hi s);

fra me.s et De fa ul tCl os eO pe ra ti on(J Fra me.E XI T_ON_C LOS E);

fra me.p ac k();

fra me.s et Bo un ds(200,100,550,600);

fra me.s et Vi si bl e(t ru e);

}

pub li c st at ic v oid m ai n(St ri ng[] ar gs){

DB_LS d om e=ne w DB_LS();

dom e.Cr ea te();

}

p ub li c vo id ac ti on Pe rf or me d(A ct io nE ve nt e){

if(bu tt on1.eq ua ls(e.ge tS ou rc e())){

DL dl=n ew D L();

dl.cr ea te();

}

i f(bu tt on2.e qu al s(e.ge tS ou rce())){//退出

Sys te m.ex it(0);

}

}

}

c la ss D L im pl eme nt s Ac ti on Li st ene r{

JFr am e fr am e=ne w J Fr am e("职工/管理员登陆");

JLa be l la be l1=n ew JL ab el("用户名");

JLa be l la be l2=n ew JL ab el("密码");

JBu tt on l og on Bu tto n1=n ew J Bu tt on("管理员登录");

JBu tt on l og on Bu tto n2=n e w J Bu tt on("职工登录");

JBu tt on c an ce lB utt on=n ew J Bu tt on("退出");

JTe xt Fi el d t1=n ew JT ex tF ie ld(0);

JTe xt Fi el d t2=n ew JT ex tF ie ld(0);

Ima ge Ic on i m=ne w I ma ge Ic on("2.jp g");

JLa be l a2=n ew J Lab el(i m);

JTe xt Fi el d us er nam e=ne w JT ex tF ie ld(9);

JPa ss wo rd Fi el d pas sw or d=ne w JP as swo rd Fi el d(9);

voi d cr ea te(){

JPa ne l p=(J Pa ne l)f ra me.g et Co nt en tPa ne();

JPa ne l p1=n ew J Pan el();

p.s et La yo ut(n ew Fl ow La yo ut());

p.a dd(l ab el1);

p.s et Si ze(5,5);

p.s et Lo ca ti on(4,8);

p.a dd(u se rn am e);

p.s et Si ze(100,200);

p.s et Lo ca ti on(800,800);

p.a dd(l ab el2);

p.s et Si ze(50,20);

p.s et Lo ca ti on(40,80);

p.a dd(p as sw or d);

p.s et Si ze(100,20);

p.s et Lo ca ti on(80,120);

p.a dd(l og on Bu tt on1);

p.a dd(n ew J La be l(""));

p.a dd(l og on Bu tt on2);

p.a dd(n ew J La be l(""));

p.a dd(c an ce lB ut ton);

p.a dd(n ew J La be l(""));

p.a dd(a2);

p.a dd(t1);

p.a dd(t2);

p.s et Ba ck gr ou nd(Co lo r.bl ue);

p.s et Vi si bl e(tr ue);

log on Bu tt on1.ad dAc ti on Li st en er(t his);

log on Bu tt on2.ad dAc ti on Li st en er(t his);

c an ce lB utt on.a d

d Ac ti on Lis t

e ne r(th is);

f ra me.s etD ef au lt Cl os eO per at io n(JF ra me.E XIT_O N_CL OS E);

fra me.p ac k();

f ra me.s etB ou nd s(200,100,750,550);

f ra me.s etV is ib le(t ru e);

}

pub li c vo id a ct ion Pe rf or me d(Ac ti onE ve nt e){

if(lo go nB ut to n1.eq ua ls(e.g et So ur ce())&&(u se rn am e.g et Te xt().e qu al s("123")==t ru e)&&(pa s swo rd.g et Te xt().eq ua ls("123")==t rue)){

GZG LZ JM g z=ne w GZG LZ JM();

gz.cr ea te();

}

els e{JO pt io nP an e.s ho wM es sa ge Di al og(nu ll,"对不起,你输入的密码错误!");

};

if(lo go nB ut to n2.eq ua ls(e.g et So ur ce())&&(u se rn am e.g et Te xt().e qu al s(t1.ge tT ex t())== tru e)&&(p as sw or d.g et Te xt().e qu al s(t2.ge tT ex t())==t ru e)){

XK xk=n ew X K();

xk.cr ea te();

C on ne ct ion c on;

S ta te me nt sq l;

R es ul tS et rs;

V ec to r vec to r=ne w Ve ct or();

t ry {

Cla ss.f or Na me("sun.j db c.od bc.J db cOd bc Dr iv er");

} c at ch (Cl as sN otF ou nd Ex ce pt io n e1) {

Sys te m.ou t.pr in tln("" + e1);

}

try {

con = D ri ve rM an age r.ge tC on ne ct io n("jd bc:o db c:123", "", "");

sql = con.c re at eS ta te men t(Re su lt Se t.TY PE_SC RO LL_S EN SI TIV E,Re s u lt Se t.CO NCU R_RE AD_O NL Y);

sql.e xe cu te Qu er y("SE LE CT G no,mm F RO M Y W HE RE G no="+t1.g et Te xt()+"AN D mm="+t2.g et Te xt());

}ca tc h (S QL Ex ce pti on e1) {

Sys te m.ou t.pr in tln(e1);

}

}

if(ca nc el Bu tt on.eq ua ls(e.g et So ur ce())){

Sys te m.ex it(0);

}

}

}

c la ss G ZG LZ JM ex te n

d s JF ra m

e i mpl em en ts A ct io nLi st en er{

JFr am e f=ne w JF ram e("工资管理系统");

JBu tt on b1=ne w JBu tt on("津贴管理");

JBu tt on b2=ne w JBu tt on("总查询");

JBu tt on b3=ne w JBu tt on("工资管理");

JBu tt on b4=ne w JBu tt on("后勤管理");

JBu tt on b6=ne w JBu tt on("员工个人信息管理");

JBu tt on b5=ne w JBu tt on("返回");

Ima ge Ic on i m=ne w I ma ge Ic on("3.jp g");

JLa be l a3=n ew J Lab el(i m);

voi d cr ea te(){

JPa ne l p=(J Pa ne l)f.g et Co nt en tP an e();

J Pa ne l p1=ne w JP an el();

p.s et La you t(ne w Fl ow La you t());

p.a dd(b1);

p.a dd(n ew JL ab el(""));

p.a dd(b6);

p.a dd(n ew JL a b el(""));

p.a dd(b3);

p.a dd(n ew JL ab el(""));

p.a dd(b4);

p.a dd(n ew JL ab el(""));

p.a dd(b2);

p.a dd(n ew JL ab el(""));

p.a dd(b5);

p.a dd(a3);

p.s et Ba ckg ro un d(Co lo r.red);

p.s et Vi sib le(t ru e);

b1.ad dA cti on Li st en er(t his);

b2.ad dA cti on Li st en er(t his);

b3.ad dA cti on Li st en er(t his);

b4.ad dA cti on Li st en er(t his);

b5.ad dA cti on Li st en er(t his);

b6.ad dA cti on Li st en er(t his);

f.s et Bo und s(200,100,800,600);

f.s et Vi sib le(t ru e);

}

pub li c vo id a ct ion Pe rf or me d(Ac ti onE ve nt e){

if(b5.e qu al s(e.get So ur ce())){//返回

DL d=ne w DL();

f.d is po se();

}

if(b1.e qu al s(e.get So ur ce())){//津贴管理

JTG L jt=n ew J TG L();

jt.cr ea te();

}

if(b6.e qu al s(e.get So ur ce())){//员工个人信息管理YGG L yg=n ew Y GG L();

yg.cr ea te();

}

if(b2.e qu al s(e.get So ur ce())){//查询

XK xk=n ew X K();

xk.cr ea te();

}

if(b4.e qu al s(e.get So ur ce())){//后勤管理

KQG L kq=n ew K QG L();

kq.cr ea te();

}

if(b3.e qu al s(e.get So ur ce())){//工资管理

G ZG L gz=ne w GZ GL();

gz.cr ea te();

}

}

}

cla ss K QG L im pl eme nt s Ac ti on Li st ene r{

JFr am e f=ne w JF ram e("录入修改删除考勤信息");

JBu tt on b1=ne w JBu tt on("录入");

JBu tt on b2=ne w JBu tt on("修改");

JBu tt on b3=ne w JBu tt on("删除");

JBu tt on b4=ne w JBu tt on("查询所有");

JBu tt on b5=ne w JBu tt on("返回");

JTe xt Fi el d tf1=new J Te xt Fi el d(4);

J Te xt Fi eld t f2=n ew J Te xtF ie ld(4);

J Te xt Fi eld t f3=n ew J Te xtF ie ld(4);

J Te xt Fi eld t f4=n ew J Te xtF ie ld(4);

J Te xt Fi eld t f5=n ew J Te xtF ie ld(6);

J Bu tt on b6=n ew J Bu tt on("查询单人考勤");

Str in g[] cl ou m={"职工号","缺勤天数","缺勤类别","缺勤时间"};

Obj ec t[][] ro w=new Ob je ct[50][4];

JTa bl e ta bl e=ne w J Ta bl e(ro w,cl ou m);

J Sc ro ll Pan e sc ro ll pa ne=ne w JS cr ol lP an e(tab le);

J Sp li tP ane s pl it pa ne=n ew JS pl it Pa ne(J Sp lit Pa ne.V ER TI CA L_SPL IT);

v oi d cr ea te()

{

J Pa ne l p=(J Pa nel)f.g et Co nt en tP ane();

p.s et La yo ut(n ew Fl o w La yo ut());

//p.a dd(s cr ol lpa ne);

p.a dd(s pl it pa ne);

J Pa ne l p1=n ew JP an el();

p1.ad d(b1);

p1.ad d(b2);

p1.ad d(b3);

p1.ad d(b4);

p1.ad d(b6);

p1.ad d(b5);

J Pa ne l p2=n ew JP an el();

p2.se tB ac kg ro und(C ol or.r ed);

p2.ad d(sc ro ll pan e);

J Pa ne l p3=n ew JP an el();

p.s etL ay ou t(ne w Fl owL ay ou t());

p.a dd(ne w JL ab el(""));

p.a dd(n ew J Lab el("职工号"));

p.a dd(t f1);

p.a dd(n ew J Lab el("缺勤天数"));

p.a dd(t f2);

p.a dd(n ew J Lab el("缺勤类别"));

p.a dd(t f3);

p.a dd(n ew J Lab el(""));

p.a dd(n ew J Lab el("缺勤时间"));

p.a dd(t f4);

p.a dd(n ew J Lab el("在此处输入职工号点击查询删除"));

p.a dd(t f5);

s pl it pa ne.a dd(p1,s pl it pa ne.T OP);

s pl it pa ne.a dd(p2,s pl it pa ne.B OT TOM);

s pl it pa ne.s et Div id e r Lo ca ti on(50);

p.s et Ba ck gr ou nd(Co lo r.CY AN);

b1.ad dA ct io nL ist en er(t hi s);

b2.ad dA ct io nL ist en er(t hi s);

b3.ad dA ct io nL ist en er(t hi s);

b4.ad dA ct io nL ist en er(t hi s);

b5.ad dA ct io nL ist en er(t hi s);

b6.ad dA ct io nL ist en er(t hi s);

f.s et Bo un ds(200,100,500,600);

f.s et Re si za bl e(t ru e);//可以调整界面大小

f.s et Vi si bl e(tru e);

}

p ub li c voi d ac ti on Pe rf orm ed(A ct io nE ve nt e){

if(b1.e qu al s(e.get So ur ce())){ //添加

Con ne ct io n co n;

Sta te me nt s ql;

Res ul tS et r s;

try {

Cla ss.f or Na me("sun.j db c.od bc.J db cOd bc Dr iv er");

} c at ch (Cl as sN otF ou nd Ex ce pt io n e1) {

Sys te m.ou t.pr in tln("" + e1);

}

try {

c on = D riv er Ma na ge r.ge tCo nn ec ti on("j

d bc:od bc:123", "", "");

s ql = c on.cr ea te St at em ent();

S tr in g in se rt Str = "I NS ER T IN TO K V AL UE S"+"("+ "'" + tf1.ge tT ext() + "'" + "," + t f2.ge tT ex t()+"," + "'" +tf3.ge tT ext()+"'" + ","+t f4.ge tT ex t()+")";

s ql.e xe cut eU pd at e(in se rtS tr);

co n.cl os e();

} ca tc h (S QL Ex cep ti on e1) {

Sys te m.ou t.pr in tln(e1);

}

}

if(b2.e qu al s(e.get So ur ce())){//修改

Con ne ct io n co n;

Sta te me nt s ql;

Res ul tS et r s;

try {

Cla ss.f or Na me("sun.j db c.od bc.J db cOd bc Dr iv er");

} c at ch (Cl as sN otF ou nd Ex ce pt io n e1) {

Sys te m.ou t.pr in tln("" + e1);

}

try {

c on = D riv er Ma na ge r.ge tCo nn ec ti on("j

d bc:od bc:123", "", "");

s ql = c on.cr ea te St at em ent();

s ql.e xe cut eU pd at e("U PD ATE K SE T ts="+tf2.ge tT ex t()+"W HER E Kno="+t f1.g et Te xt()+"");

s ql.e xe cut eU pd at e("U PD ATE K SE T lb="+tf3.ge tT ex t()+"W HER E Kno="+t f1.g et Te xt()+"");

s ql.e xe cut eU pd at e("U PD ATE K SE T sj="+tf4.ge tT ex t()+"W HER E Kno="+t f1.g et Te xt()+"");

c on.c lo se();

} ca tc h (S QL Ex cep ti on e1) {

Sys te m.ou t.pr in tln(e1);

}

}

if(b3.e qu al s(e.get So ur ce())){//删除

Con ne ct io n co n;

Sta te me nt s ql;

Res ul tS et r s;

try {

Cla ss.f or Na me("sun.j db c.od bc.J db cOd bc Dr iv er");

} c at ch (Cl as sN otF ou nd Ex ce pt io n e1) {

Sys te m.ou t.pr in tln("" + e1);

}

try {

c on = D riv er Ma na ge r.ge tCo nn ec ti on("j

d bc:od bc:123", "", "");

s ql = con.c re at eS ta te men t(Re su lt Se t.TY PE_SC RO LL_S EN SI TIV E,Re su lt Se t.CO NCU R_RE AD_O NL Y);

s ql.e xe cut eU pd at e("D EL ETE F RO M K WH ER E Kno="+t f5.g et Te xt());

c on.c lo se();

} c at ch (S QL Ex ce pt io n e1) {

S ys te m.o ut.p ri nt ln(e1);

}

}

i f(b4.e qu al s(e.g et So ur ce())){//查询全部

C on ne ct io n c on;

S ta te me nt sq l;

R es ul tS et rs;

V ec to r ve cto r=ne w Ve ct or();

t ry {

Cla ss.f or Na me("sun.j db c.od bc.J db cOd bc Dr iv er");

} c at ch (Cl as sN otF ou nd Ex ce pt io n e1) {

Sys te m.ou t.pr in tln("" + e1);

}

try {

con = D ri ve rM an age r.ge tC on ne ct io n("jd bc:o db c:123", "sa", "");

sql = con.c re at eS ta te men t(Re su lt Se t.TY PE_SC RO LL_S EN SI TIV E,Re su lt Se t.CO NCU R_RE AD_O NL Y);

if(b4.e qu al s(e.get So ur ce())){

for(i nt i=0;i<50;i++)

f or(i nt j=0;j<4;j++)

t abl e.se tV al ue At("",i,j);

r s = s ql.e xe cu te Que ry("SE LE CT * F ROM K O RD ER B Y Kn o D ES C");

i nt k=-1;

w hi le(r s.ne xt()) {

++k;

Str in g Kn o = rs.ge tS tr in g(1);

Str in g ts = r s.get St ri ng(2);

St ri ng lb = r s.ge tS tr in g(3);

Str in g sj = r s.get St ri ng(4);

tab le.s et Va lu eA t(K no,k,0);

tab le.s et Va lu eA t(t s,k,1);

tab le.s et Va lu eA t(l b,k,2);

tab le.s et Va lu eA t(s j,k,3);

}

}

}ca tc h (S QL Ex ce pti on e1) {

Sys te m.ou t.pr in tln(e1);

}

}

if(b6.e qu al s(e.get So ur ce())){ //查询关键字

C on ne ct io n c on;

S ta te me nt sq l;

R es ul tS et rs;

V ec to r ve cto r=ne w Ve ct or();

t ry {

Cla ss.f or Na me("sun.j db c.od bc.J db cOd bc Dr iv er");

} c at ch (Cl as sN otF ou nd Ex ce pt io n e1) {

Sys te m.ou t.pr in tln("" + e1);

}

try {

con = D ri ve rM an age r.ge tC on ne ct io n("jd bc:o db c:123", "sa", "");

sql = con.c re at eS ta te men t(Re su lt Se t.TY PE_SC RO LL_S EN SI TIV E,Re su lt Se t.CO NCU R_RE AD_O NL Y);

i f(b6.e qu al s(e.g et So ur ce())){

fo r(in t i=0;i<50;i++)

for(i nt j=0;j<4;j++)

tab le.s et Va lu eA t("", i, j);

rs = s ql.e xe cu teQ ue ry("SE LE CT * F RO M K W HE RE Kno="+t f5.g et Te xt());

i nt k=-1;

wh il e (r s.ne xt()) {

++k;

S tr in g Kno = r s.ge tS tr ing(1);

Str in g ts = r s.get St ri ng(2);

S tr in g lb = r s.get St ri ng(3);

Str in g sj = r s.get St ri ng(4);

tab le.s et Va lu eA t(K no,k,0);

tab le.s et Va lu eA t(t s,k,1);

tab le.s et Va lu eA t(l b,k,2);

tab le.s et Va lu eA t(s j,k,3);

}

}

}ca tc h (S QL Ex ce pti on e1) {

Sys te m.ou t.pr in tln(e1);

}

}

if(b5.e qu al s(e.get So ur ce())){//返回

DL dl=n ew D L();

f.d is po se();

}

}

}

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职工考勤管理信息系统

...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 考勤管理系统 系部: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学生:罗学智 指导教师:利平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软件1201 完成时间:2014.5.20 目录 1 概述 (2) 1.1设计背景 (2) 1.2研究目的 (2) 1.3理论基础的分析 (3) 1.4预期结果和意义 (3) 2 需求分析 (3) 2.1功能需求 (3)

2.2数据流图 (4) 2.3功能模块图 (5) 2.4系统数据流程图 (5) 3 概念结构设计 (6) 3.1局部E-R图 (6) 3.2整体E-R图 (8) 4 逻辑结构设计 (9) 4.1关系模式 (9) 4.2数据关系图 (10) 5 物理结构设计 (10) 5.1存储记录结构设计 (10) 5.2创建索引 (13) 6 数据库实施 (14) 6.1建立数据库 (14) 6.2数据表的创建 (14) 6.3建立存储过程 (17) 6.4创建触发器 (18) 7文献......................................................................... (19) 8结论......................................................................... (22)

1 概述 1.1设计背景 随着企业人事管理的日趋复杂和企业人员的增多,企业的考勤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规的考勤管理是现代企业提高管理效益的重要保证,而传统的人工管理存在着效率低、不易统计、成本高和易出错等弊端,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将传统的人工考勤管理计算机化,建立一个高效率的、无差错的考勤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实现“公正考勤,高效薪资”,使企业的管理水平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企业考勤管理经过如下的业务流程: (1)员工基本信息管理,添加,删除,更改 (2)员工考勤管理,员工根据自己的班次在上下班时分别进行出勤操作,采用手动方式或者使用划卡机。由人事部门专门的人员管理出勤和退勤信息。 (3)一般在每个月月初进行考勤汇总,汇总信息包括工作日的出勤情况、请假天数、出差天数、休假天数和不同性质的加班记录等。 1.2研究目的 待开发的系统的名称为企业职工在线考勤系统; 我们以中小型企业的考勤管理业务为依托,结合科学管理的理论,设计并开发一个企业考勤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考勤管理解决方案,彻底实现无纸化作业。根据管理权限的不同,将界面分为一般职员、部门经理、系统管理员和最高管理者四个层次,系统目标如下: (1)提供简单、方便的操作。 (2)根据企业原来的考勤管理制度,为企业不同管理层次提供相应的功能。 (3)通过考勤管理无纸化的实现,使企业的考勤管理更加科学规。 (4)节省考勤管理的成本。

考勤管理系统详细说明

考 勤 管 理 系 统 说 明 书 个人整合:【闪石风暴】

2010-07-26 目录 第一章系统功能特性 (4) 第二章系统安装要求 (5) 2.1硬件要求: (5) 2.2运行环境 (5) 第三章软件的安装与卸载 (6) 3.1管理软件安装 (6) 3.2管理软件卸载 (8) 第四章软件操作流程介绍 (10) 4.1功能模块 (10) 4.2软件操作步骤 (10) 4.3 软件首次操作流程 (11) 4.3.1设置管理员 (11) 4.3.2建立人事档案 (11) 4.3.3获取指纹信息,注册姓名至考勤机 (12) 4.3.4【班次设置】: (12) 4.3.5【排班】: (13) 4.3.6备份数据库 (14) 4.3.7采集数据 (14) 4.3.8分析数据 (15) 4.3.9查看报表 (15) 第五章各模块详细介绍 (16) 5.1人事资料 (16) 5.1.1【公司信息】设置 (16) 5.1.2【部门信息】设置 (16) 5.1.3【员工信息】设置 (18) 5.1.4员工离职、复职管理 (22) 5.1.5【人事参数】设置 (23) 5.2考勤管理 (24) 5.2.1【班次定义】设置 (24) 5.2.2【上班规律】设置 (27)

5.2.3【员工排班】 (28) 5.2.4【排班总表】设置 (30) 5.2.5假日登记 (31) 5.2.6请假或外出登记 (32) 5.2.7手工补卡 (32) 5.2.8【计算规则】设置 (33) 5.3终端管理 (35) 5.3.1连接考勤机 (35) 5.3.2员工信息及指纹管理 (37) 5.3.3考勤机管理 (39) 5.3.4响铃设置 (40) 5.3.5下载考勤数据 (40) 5.4统计报表 (41) 5.5数据库管理 (41) 5.5.1备份数据库 (42) 5.5.2恢复数据库 (42) 5.5.3压缩数据库 (43) 5.6系统维护 (44) 5.6.1用户管理 (44) 5.6.2清除数据 (45)

数据库课程设计--职工考勤管理信息系统

目录 1 概述 (1) 1.1设计背景 (1) 1.2研究目的 (1) 1.3理论基础的分析 (2) 1.4预期结果和意义 (2) 2 需求分析 (2) 2.1功能需求 (2) 2.2数据流图 (3) 2.3功能模块图 (4) 2.4系统数据流程图 (4) 3 概念结构设计 (5) 3.1局部E-R图 (5) 3.2整体E-R图 (8) 4 逻辑结构设计 (9) 4.1关系模式 (9) 4.2数据关系图 (9) 5 物理结构设计 (10) 5.1存储记录结构设计 (10) 5.2创建索引 (12) 6 数据库实施 (13) 6.1建立数据库 (13) 6.2数据表的创建 (13) 6.3建立存储过程 (17) 6.4创建触发器 (18) 7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19) 8 结论 (20)

1 概述 1.1设计背景 随着企业人事管理的日趋复杂和企业人员的增多,企业的考勤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规范的考勤管理是现代企业提高管理效益的重要保证,而传统的人工管理存在着效率低、不易统计、成本高和易出错等弊端,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将传统的人工考勤管理计算机化,建立一个高效率的、无差错的考勤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实现“公正考勤,高效薪资”,使企业的管理水平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企业考勤管理经过如下的业务流程: (1)员工基本信息管理,添加,删除,更改 (2)员工考勤管理,员工根据自己的班次在上下班时分别进行出勤操作,采用手动方式或者使用划卡机。由人事部门专门的人员管理出勤和退勤信息。 (3)一般在每个月月初进行考勤汇总,汇总信息包括工作日的出勤情况、请假天数、出差天数、休假天数和不同性质的加班记录等。 1.2研究目的 待开发的系统的名称为企业职工在线考勤系统; 我们以中小型企业的考勤管理业务为依托,结合科学管理的理论,设计并开发一个企业考勤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考勤管理解决方案,彻底实现无纸化作业。根据管理权限的不同,将界面分为一般职员、部门经理、系统管理员和最高管理者四个层次,系统目标如下: (1)提供简单、方便的操作。 (2)根据企业原来的考勤管理制度,为企业不同管理层次提供相应的功能。 (3)通过考勤管理无纸化的实现,使企业的考勤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学生考勤系统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课程名称: 名:姓 学号: 级:班 指导老师:完成时间:月6年2016 学生考勤系统 问题描述:以班为单位,可以以日期为标识记录每个学生的考勤情况(正常、旷课、请假、迟到、. 早退)、可以查看某个学生的考勤情况、可以查看全班的考勤情况 0.5需求分析(标题,黑体,小四,段前段后行)1.(1)用户需求描述:

学生用户:学生对本系统的主要需求是在线请假以及查看学期内的上课出勤信息。 在线请假中,学生可以随时查看请假的进展情况。另外学生还可以修改本人的密码。 教师用户:任课老师对本系统的主要需求是查看班级信息,查看学生信息。并且在上课前进行点名,管理所教班级学生的上课出勤信息,查看学生上课出勤情况,对学生请假审请进行批准等。另外,教师还可以修改自己的密码。 (2)系统功能划分: 根据用户需求的描述,该考勤管理系统应该具备:在线请假模块,考勤管理模块这两大模块。 在线请假模块: 该模块主要操作用户是由学生,由学生登录并进行请假操作。可以选择请假开始时间,请假结束时间,请假的原因等,最后提交由教师和辅导员进行审核审批,审核通过后学生可以在请假记录里面实时查看请假通过情况。若教师或辅导员不允许该请假,学生可以在请假失败记录里面查看具体原因。 考勤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由教师登录并进行操作,自己操作界面中修改学生考勤。老师在上课时通过该模块可以对本课程考勤情况进行网上考勤,考勤结果会保存在后台,也可以通过选择导出为E表格,最后方便统计整个学期本课程所有学生的考勤情况。 2.总体设计 ; 功能结构图 : 图ER :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需求分析1 学生考勤管理系统要实现在线请假、随堂考勤两大子系统,需要了解学生用户、教 学生表:学生流水号、师用户两类用户的功能模块。然后,据此分析出数据需求。 请假表:请假开始时间、请学生学号、学生名字、性别、宿舍号、联系方式、密码。、ID假结

考勤管理系统软件需求说明书

考勤管理系统 软件需求说明书

目录 1.引言 (3) 1.1编写目的 (3) 1.2背景 (3) 1.3定义 (4) 1.4参考资料 (4) 2.任务概述 (4) 2.1目标 (4) 2.2用户的特点 (5) 2.2假定和约束 (5) 3.功能需求规定 (5) 3.1系统角色 (5) 3.2顶层用例图 (6) 3.3功能层次图 (8) 3.4系统功能需求列表 (11) 3.5 输入输出要求 (14) 3.5.1员工登录管理模块 (14) 3.5.2员工申请管理模块 (15) 3.5.3 信息查询模块 (17) 3.5.4 申请批复模块 (17) 3.5.5 基本信息录入模块 (18) 3.5.6 规则设定模块 (20) 3.5.7 员工权限分配模块 (21) 3.5.8 日志管理模块 (21) 3.5.9 考勤信息补录模块 (22) 3.5.10 报表管理模块 (23) 3.6对性能的要求 (24) 3.6.1时间特性要求 (24) 3.6.2灵活性 (24) 3.6.3数据管理能力 (25) 3.6.4故障处理要求 (25) 4.运行环境规定 (25) 4.1设备 (25) 4.2支持软件 (26) 4.3接口 (27) 4.4控制 (27) 5.人员培训 (27) 5.1培训目的 (27) 5.2培训方式 (27) 5.3培训分类 (28) 6.文档要求 (28)

需求规格说明书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考勤管理系统是针对某公司对该公司职工的考勤、查询、信息录入、核查、统计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应用软件。本说明书的主要目的是明确所要开发的软件应具有的功能、性能,使系统分析人员和软件设计人员能清楚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并在此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概要设计和完成后续设计与开发工作,为软件开发范围、业务处理规范提供依据,也是应用软件进行合同最终验收的依据。 本文档的读者对象: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师、项目开发人员、客户代表。1.2背景 开发项目名称:考勤管理系统; 项目任务提出者:某公司人力资源部; 项目开发者:软件工程第五小组全体成员; 用户:某公司全体员工; 本考勤管理系统是某电脑公司内部办公自动化方案中的一部分。

职工考勤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项目实训任务书 一、题目:职工考勤管理信息系统 二、目的与要求 1. 目的: 1)锻炼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数据库基础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开发能力 2. 基本要求 1)《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采用以“项目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小组根据选定的项目,按计划进度完成项目的分析与设计及实现任务。 2)每个班级分成两个大组,每组选出组长一名,负责考勤、作业的收集上交。 3)题目自定或采用附录中的参考题目,每人选择一个题目 4)数据库工具:Access 或者 SQLServer 5)程序开发工具可以根据所学自行选择,或者采用ACCESS实现开发 3. 创新要求 在基本要求达到后,可进行创新设计,如系统用户功能控制,对管理员级和一般级别的用户系统功能操作不同 三、信息描述 系统基本信息描述,如:职工、考勤等。 四、功能描述 系统功能基本要求 职工信息,包括职工编号、职工姓名、性别、年龄、职称等; 出勤记录信息,包括上班打卡时间,下班打卡时间,缺勤记录等; 出差信息,包括出差起始时间、结束时间、统计总共天数等; 请假信息,包括请假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统计请假天数等; 加班信息,包括加班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统计加班总时间。 五、解决方案 1.分析程序的功能要求,划分程序功能模块。 2.画出系统流程图。 3.重点是设计数据库(严格按照数据库设计步骤),完成系统功能。 4.完成项目实训报告书。 六、进度安排

七、撰写项目实训报告及总结 项目实训报告要求: 包括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编码(详细写出编程步骤)、测试的步骤和内容、项目总结、参考资料等,不符合以上要求者,则本次设计以不及格记。 八、参考资料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ACCESS数据库与程序设计》 《ACCESS项目案例导航》 数据库教研室 2014.05.20 图1 系统结构图 1.2.1 模块管理 (1)用户管理模块 增加一名系统使用用户,同时设置密码和权限,当此用户要更改密码时,可以在修改密码模块中进行。必须具有一定权限才能进行此项操作。而当某些职工离职或者因某中缘故,不能再使用考勤系统,可以将该用户删除。可以更改拥护权限,使其具有访问某些模块的权限或者剥夺其访问某些模块的权限。所有系统使用用户都可能在此修改密码,以保障系统安全。 (2)基本资料管理模块 设置的时间有上午上、下班时间,下午上、下班时间,这个模块与上下班时间表相对应,以方便考勤操作。增加和删除请假类型,修改请假类型内容,并将操作结果存在请假类型表内。增加和删除外出类型,修改外出类型内容,并将操作结果存在外出类型表内。增加、删除和修改员工基本资料。

中控ZKTime.考勤管理系统使用说明书

ZKTime5.0考勤管理系统使用说明 软件的快速使用流程 1、将在设备上登记好的用户的指纹或卡下载到软件中(连接设备-从设备下载人员数据) 2、在员工维护中将员工的姓名和其他资料修改后上传到设备中(连接设备一上传人员信息到设备) 3、给员工分部门(进入部门管理) 4、设置班次时间段(进入班次时间段维护) 5、设置班次(进入班次管理) 6、给员工排班(进入员工排班) 7、将设备上的考勤数据下载至软件中(连接设备-从设备下载记录数据) 8、查看考勤报表(进入考勤报表) 添加设备 软件要从设备中下载数据时,需要与设备建立通讯。因此首先将要连接的设备添加到系统中,输入相应的连接参数,连接机器后进行数据的上传与下载。 1.设备维护 在软件主界面上点击按钮设备维护或在“我的设备列表”区域单击鼠标右键选择设备维护,在这里对设备进行添加、删除、修改。 系统有2个默认设备通讯参数,一个是RS232/RS485式,一个是以太网式。某些特定 机器还具有USB通讯式(如XU500等),具体机型请参见相应的产品《用户指南》,使用法请查询本说明。 2.添加 单击此按钮,弹出如下图所示的新增设备窗口:

用户可在此窗口中设置该设备的相关信息。输入相应设备的连接参数,保存即可,在左边的设备列表中会 显示设备名称。 【删除】 如果设备已经不需要使用了,在左边的设备列表中单击要删除的机器名,再点击【 系统中删除该 设备。 【保存】 如果对选中的设备的连接参数修改之后,需点击【保存】按钮,来将信息保存下来。 3.连接设备 已添加到系统的设备都会显示在“我的设备列表”中,在要连接的设备上单击选中,再 点击连接设备按钮;或者在要连接的设备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出现的菜单中选择 连接设 备。 当系统开始连接设备时,在界面的右下的连接状态栏中会显示“正在连接设备,请稍候”,然后会给岀是 否连接成功的信息。 如果连接失败,请检查 1) 设备的连接参数是否与设备的菜单中的通讯参数相符。 2) 通讯线是否连接好。 删除】按钮,就可以从

出勤(考勤)管理系统(SQL数据库)_1401191946010126

出勤(考勤)管理系统(SQL数据库) 摘要 :由于社会在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被千千万万的行业所接收,出勤管理系统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对出勤管理系统的现状分析,考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网络和计算机的优势,使得出勤管理系统既能够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得到充公使用,又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并且使这一资源得到重复利用,由此设计出勤管理系统。 本系统应用B/S结构,MVC模式采用SSH框架技术编写。很好的利用网络,即使相隔千里,也可以随时为学校管理提供帮助。成为学生与老师、老师与领导中稳固的桥梁。也是网络运用中极为有益的一个方面。出勤管理系统很好的利用了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络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便捷、高效、灵活的信息查询平台。该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教室安排、课程安排、学生考勤、在线请假、教室维护、班级维护、密码修改、用户管理等功能。 网络的运用极为广泛,我们应该多多开发像出勤管理系这样方便教学管理的软件,促进网络时代的发展。 关键字:出勤管理;S2SH ;JSP 目录 摘要III Abstract IV 目录V 第1章前言7 1.1 国内外现状7 1.2 需求分析7 1.3 系统可行性分析8 1.3.1 技术可行性8 1.3.2 管理可行性9 第2章关键技术介绍10 2.1 关键性开发技术的介绍10 2.1.1 Struts2简介10 2.1.2 MVC模式介绍12 2.1.3 Model: 系统状态和商业逻辑JavaBeans 13 2.1.4 View: JSP页面和表示组件13 2.1.5 Controller: ActionServlet和ActionMapping 14 第3章面向对象设计15 3.1面向对象设计概述15 3.2系统设计思想和原则16 3.3系统模块划分16 第4章数据库设计18 4.1 数据库的设计原则18 4.2 数据字典19 4.2.1 用户信息表19 4.2.2 考勤信息表19

数据库考勤管理系统

考勤管理系统分析和设计 实验报告 专业:07软件工程 姓名: 学号:

综合教务系统分析和设计 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过程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建立合适的索引,提高查询速度;应用系统的模块设计;应用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数据库系统的实施和维护。 一)数据库需求分析 1.数据库需求分析 根据数据流程,可以列出以下管理系统所需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 ●出勤记录:记录号、员工、出入情况和出入时间。 ●月度考勤统计:记录号、员工、年月、累计正常工作时间、累计请假时间、累计加班时 间、累加出差时间、迟到次数、早退次数和矿工次数。 ●请假记录:记录号、员工、假期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和请假缘由。 ●加班记录:记录号、员工、加班时间长度和日期。 ●出差记录:记录号、员工、出差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和具体描述。 ●人员信息:员工号、密码、权限、部门和当前状态等。 ●部门设置:部门编号、名称等。 2.系统功能分析 ●上班时间的设定。上下班时间相对固定,可保存在客户端的设置文件中。 ●员工出入单位的情况记录。出入情况由考勤机来记录,但是需要设置人工添加的功能, 已被特殊情况的处理。 ●请假、加班和出差情况的记录。 ●每个月底进行整个月出勤 3.开发工具: 该综合教务系统的数据库采用Microsoft的Office Access 2003建表,前台应用程序采用Visual C++ 6.0来编写,提供Web界面方便学生从网上使用。 二)数据库的概念设计 1.系统的概念模型: 选课系统概念模型的ER图

上图是选课系统的概念模型的ER图,该系统涉及的实体集有: 员工实体集:具有属性员工号、员工密码、权限、姓名、所在部门。 出差记录实体集:具有属性记录编号、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具体描述。 出勤记录实体集:具有属性记录编号、出入时间、出入状态。 月度考勤统计实体集:具有属性记录编号、年月、累计工作时间、累计请假时间、累计加班时间、累积出差时间、迟到次数、早退次数、旷工次数。 请假记录实体集:具体属性记录编号、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原由。 加班记录实体集:具体属性记录编号、加班时间、日期。 一个出差记录可以有多个员工,一个员工只能有一个出差记录,所以员工和出差记录之间的联系为N:1的联系,员工与其他实体集之间都是N:1的联系。 2 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式 (1) 员工实体集可以转换为关系: 员工(员工号,员工密码,权限,姓名,所在部门) (2) 出差记录实体集可以转换为关系 出差记录(记录编号,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具体描述) (3) 出勤记录实体可以转换为关系 出勤记录(记录编号,出入时间,出入状态) (4) 月度考勤统计实体集可以转换为关系 月度考勤统计(记录编号,年月,累计工作时间,累计请假时间,累计加班时间,累积出差时间,迟到次数,早退次数,旷工次数) (5) 请假记录实体集可以转换为关系: 请假记录实体集(记录编号,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原由) (6) 加班记录实体集可以转化为关系: 加班记录实体集(记录编号,加班时间,日期) 3.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把关系模型转化为表结构:

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学生考勤系统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2016年6月

学生考勤系统 问题描述: 以班为单位,可以以日期为标识记录每个学生的考勤情况(正常、旷课、请假、迟到、早退)、可以查看某个学生的考勤情况、可以查看全班的考勤情况. 1.需求分析(标题,黑体,小四,段前段后0.5行) (1)用户需求描述: 学生用户:学生对本系统的主要需求是在线请假以及查看学期内的上课出勤信息。 在线请假中,学生可以随时查看请假的进展情况。另外学生还可以修改本人的密码。 教师用户:任课老师对本系统的主要需求是查看班级信息,查看学生信息。并且在上课前进行点名,管理所教班级学生的上课出勤信息,查看学生上课出勤情况,对学生请假审请进行批准等。另外,教师还可以修改自己的密码。 (2)系统功能划分: 根据用户需求的描述,该考勤管理系统应该具备:在线请假模块,考勤管理模块这两大模块。 在线请假模块: 该模块主要操作用户是由学生,由学生登录并进行请假操作。可以选择请假开始时间,请假结束时间,请假的原因等,最后提交由教师和辅导员进行审核审批,审核通过后学生可以在请假记录里面实时查看请假通过情况。若教师或辅导员不允许该请假,学生可以在请假失败记录里面查看具体原因。 考勤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由教师登录并进行操作,自己操作界面中修改学生考勤。老师在上课时通过该模块可以对本课程考勤情况进行网上考勤,考勤结果会保存在后台,也可以通过选择导出为E 表格,最后方便统计整个学期本课程所有学生的考勤情况。 2.总体设计 功能结构图;

ER图: 数据库设计: 1 数据库需求分析 学生考勤管理系统要实现在线请假、随堂考勤两大子系统,需要了解学生用户、教师用户两类用户的功能模块。然后,据此分析出数据需求。学生表:学生流水号、学生学号、学生名字、性别、宿舍号、联系方式、密码。请假表:请假开始时间、请假结束时间、请假原因、请假天数、审批时间。考勤表:考勤流水号、考勤的学生ID、考勤的课程ID、考勤时间、考勤课次、考勤结果。 3.主要功能的实现 (1)设计的思路: 根据用户需求的描述,该考勤管理系统应该具备:在线请假模块,考勤管理模块这三大模块。 在线请假模块: 该模块主要操作用户是由学生,由学生登录并进行请假操作。可以选择请假开始时间,请假结束时间,请假的原因等,最后提交由教师和辅导员进行审核审批,审核通过后学生可以在请假记录里面实时查看请假通过情况。若教师或辅导员不允许该请假,学生可以在请假失败记录里面查看具体原因。 考勤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由教师登录并进行操作,自己操作界面中修改学生考勤。老师在上课时通过该模块可以对本课程考勤情况进行网上考勤,考勤结果会保存在后台,也可以通过选择导出为E 表格,最后方便统计整个学期本课程所有学生的考勤情况。 用户信息修改模块:

考勤管理系统软件用户使用手册

考勤系统软件使用手册 系统操作 1.系统主窗口 正常开启考勤管理系统后会出现以下界面,如图1 图1系统主窗口 注:在本界面的左菜单栏中,单击带三角型细小活动拉条即可把左边的菜单隐藏,隐藏后再单击活动拉条即可恢复。 2.系统管理部分 2.1系统登录 操作流程:开启系统→系统登录→输入用户名→输入密码→确定 当启动系统时会弹出系统登录窗口,如图2.1-a。用户首先需要设置数据库服务器,用户输入服务器名称后点击设置按钮,系统会自动连接数据库,若能正常连接则在用户名的下拉框中将会出现数据库中已保存的登录用户名(第一次登录时系统会在数据库中自动注册一个用户名为“000001”,密码为“111111”的管理员),如图2.1-b所示。若不能连接数据库系统将会提示错误,如图2.1-c所示。若管理员忘记密码可在密码一栏输入“3266815”登录系统。管理员登录后可根据需要添加操作员,并能设置操作员的相关权限。

图2.1-a初始登录界面 图2.1-b选择服务器后的登录界面 图2.1-c连接错误提示 2.2 修改密码 操作流程:系统管理→修改密码→输入旧密码→输入新密码→确定 功能说明:本功能主要是修改当前所登录进入系统的管理员和操作员密码。进入修改密码界面后,先输入旧密码再输入两遍新密码,单击“确认”后可修改成功。如图2.2所示。

图2.2修改密码窗口 2.3操作员管理 操作流程:系统管理→操作员权限管理→添加→输入登录号→输入初始密码功能说明:本功能主要是对本系统的操作员进行管理。点击“操作员管理菜单”后进入界面如图2.3-a,进入界面后可以看到已添加的操作员列表,选中某一操作员后在右边的权限列表可以看到该操作员的权限。 单击“添加”按钮弹出添加新操作员的界面如图2.3-b,输入登录号、姓名和密码后“确定”便可添加成功,默认所添加的操作员具有所有权限,如要修改只需选中该操作员,在右边的“权限列表”选择相应的权限即可修改完毕。 单击“修改”按钮弹出修改新操作员基本信息的界面如图2.3-c,基本操作和添加操作员时是一样的。选中某一操作员,单击“清除密码”可以清除该操作员的密码,单击“删除”可把该操作员删除掉。 图2.3-a操作员权限管理窗口

考勤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考勤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设计优化的数据库逻辑模式和物理结构,并据此建立数据库以及应用环境,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和管理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包括信息管理要求和数据操作要求。 数据库的目标是为用户和各种应用系统提供一个信息基础设施和高效率的运行环境。数据库设计的一个特点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基础数据”。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如下: (1)需求分析 (2)概念结构设计 (3)数据库逻辑设计 (4)数据库物理设计 (5)数据库实施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一.数据库需求分析 设计这个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学生社团的管理规范化,以及对社团举办活动进行登记。 数据库的需求分析阶段是整个数据库设计过程中的基础,也是耗时就多,最困难的一步。需求分析的任务就是 通过详细调查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充分了解原系统工 作概况,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新

系统的功能。这个阶段的工作成果主要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数据项:每种具体数据的名称、意义、类型、取值范围以及与其他数据项之间的逻辑关系。 (2)数据集:若干数据项的有逻辑关联的集合,包括名称、意义和组成数据集的数据项。 (3)数据流:应用系统运行时,数据是怎么输入、处理和输出。 二.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局部e-r图设计 (1)学生信息表的e-r图 (2)刷卡表的e-r图 刷卡

(3)刷卡记录表的e-r图 全局e-r图如下:

三.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数据库逻辑设计主要是将概念结构设计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设计出 刷卡表结构如下: 学生信息表结构如下:

考勤机软件使用说明书

亚圣考勤机管理系统说明书 <一>系统简介 <二>考勤机使用介绍 <三>软件说明 1、操作入门 2、考勤机管理 3、人事管理 4、考勤设置 5、考勤统计 6、数据管理 7、系统

<一>系统简介 本系统主要由考勤终端和考勤软件两部分组成,考勤终端集成了发卡机、读写器和数据传输终端,可以脱离微机单独使用;其大容量、高可靠性的存储能力,足以应付人数众多的单位使用;高度集成、功能强大的考勤软件让原本枯燥、繁琐的考勤管理变得轻松、愉快。 1、YS—100APro考勤机主要功能: (1) 使用射频卡作为考勤卡,先进可靠。 (2)可存储24,000条考勤记录及2,500个员工档案,记录自动刷新。 (3) 存满报警功能。 (4) 非法卡报警功能。 (5) 数据清除功能。 (6) 数据恢复功能。 (7) 机器号设置功能。 (8) 自动时钟、走时精确。 (9) 大屏幕液晶显示。 (10) RS-232/485接口。 (11) 实时考勤功能。 2、YS—200A考勤机主要功能: (1)采用125KHZ感应卡作考勤卡,坚固耐用,读卡距离5-10cm。 (2)每次考勤只用0.6秒。 (3)存储50000条考勤记录。 (4)单机可允许5000名人员使用。 (5)实时考勤功能,考勤数据瞬间传至微机。 (6)FLASH—Memory存储器,数据无需电源保护,安全可靠。 (7)串口通讯,连接方便. 通讯采用MAX485和MAX232方式。单机和多机联网可自行切换。 (8)自动时钟,走时精确,无需电源。 (9)段码式汉字大屏幕液晶显示,考勤时可显示迟到\早退\进\出等信息。 (10)多机联网方便大型企业使用,远传采用485通讯方式,距离可达1.2公里。 (11)闹铃输出,最多每天可设30次闹铃时间。 (12)机器号自行设置。 (13)语音提示功能:采用专用语音芯片,考勤时根据考勤班次提示:迟到\早退\考勤正常\ 非法卡\库满考勤无效等情况,发卡时提示发卡成功等信息。 (14)电源:系统使用220V交流电,停电可选用(+12V直流)外置式后备电源。 (15)可以设定重复刷卡时间间隔,重复刷卡视为一次。 (16)考勤数据清空、恢复功能。 (17)任意考勤记录查询功能。 (18)库满报警功能。 (19)实时显示考勤存储数据量。 (20)实时判断考勤异常、正常情况。 (21)工号显示或卡号显示。 (22) 2、软件主要功能: (1) 适应任意上班方式,统计各种正常班、倒班工作时间和次数。 (2) 统计迟到、早退、缺勤、请假、进出等异常情况时间和次数。 (3) 统计班前、班后、休息日、节假日各种加班。 (4) 多班统计方便准确。 系统环境: Win95/98/2000/XP/sever2000操作系统。 <返回目录> <二>考勤机使用介绍 1、技术指标:

出勤(考勤)管理系统(SQL数据库)_1401191929384604

毕业设计家园004 2014年出勤(考勤)管理系统(SQL数据库)原创 摘要 :由于社会在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被千千万万的行业所接收,出勤管理系统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对出勤管理系统的现状分析,考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网络和计算机的优势,使得出勤管理系统既能够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得到充公使用,又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并且使这一资源得到重复利用,由此设计出勤管理系统。 本系统应用B/S结构,MVC模式采用SSH框架技术编写。很好的利用网络,即使相隔千里,也可以随时为学校管理提供帮助。成为学生与老师、老师与领导中稳固的桥梁。也是网络运用中极为有益的一个方面。出勤管理系统很好的利用了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络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便捷、高效、灵活的信息查询平台。该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教室安排、课程安排、学生考勤、在线请假、教室维护、班级维护、密码修改、用户管理等功能。 网络的运用极为广泛,我们应该多多开发像出勤管理系这样方便教学管理的软件,促进网络时代的发展。 关键字:出勤管理;S2SH ;JSP 目录 摘要III Abstract IV 目录V 第1章前言7 1.1 国内外现状7 1.2 需求分析7 1.3 系统可行性分析8 1.3.1 技术可行性8 1.3.2 管理可行性9 第2章关键技术介绍10 2.1 关键性开发技术的介绍10 2.1.1 Struts2简介10 2.1.2 MVC模式介绍12 2.1.3 Model: 系统状态和商业逻辑JavaBeans 13 2.1.4 View: JSP页面和表示组件13 2.1.5 Controller: ActionServlet和ActionMapping 14 第3章面向对象设计15 3.1面向对象设计概述15 3.2系统设计思想和原则16 3.3系统模块划分16 第4章数据库设计18

学生考勤管理系统(JAVA语言)

JAVA程序设计 学生考勤管理系统 课程名称:JAVA程序设计 设计题目:学生考勤管理系统(JAVA)指导老师:XXX 班级:数计X级X班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X 时间:2016年某月某日

编程工具:MyEclipse(盗版的) 编程电脑:DELL 操作系统:Windows 7(自己换的)显卡:NVIDIA 编程环境:JAVA语言 设计功能: ●查看学生信息 ●学生考勤 ●增加,删除,修改学生信息 实验代码: package manger; importjavax.swing.JDialog; importjavax.swing.JFrame; importjavax.swing.JOptionPane;

importjavax.swing.JPanel; importjava.awt.BorderLayout; importjava.awt.Dimension; importjava.awt.Toolkit; importjavax.swing.JDesktopPane; importjavax.swing.JButton; importjava.awt.Rectangle; importjava.sql.Connection; importjava.sql.DriverManager; importjava.sql.ResultSet; importjava.sql.Statement; importjavax.swing.JTextField; importjavax.swing.JLabel; public class AddForm { privateJFramejFrame = null; privateJPaneljContentPane = null; privateJDesktopPanejDesktopPane = null; privateJButtonjButtonOK = null; privateJButtonjButtonCancel = null; privateJTextFieldjTextName = null; privateJTextFieldjTextNum = null; privateJTextFieldjTextGrade = null;

中控考勤 系统操作说明书

中控考勤系统操作说明书 一、部门设置 1、点击系统界面左侧一栏【部门表】 2、在新界面选定【总公司】单击【新设部门】 3、在打开的对话框里面输入要设置的部门。点击确认 4、按照步骤2-3设置其他部门

二、员工入职录入 1、在系统界面上侧打开【人员维护】 2.在新打开对话框选定员工所在部门,点击【增加按钮】 3、在新打开页面输入员工信息,并记录该员工考勤号码 4、凭系统中刚输入的该员工考勤号码到其部门考勤机录入指纹即可。 三、排班设置 为了方便进行考勤数据统计分析,需要对员工上下班时间,打卡时间进行设置,也就是班次设置。因每个部门上班时间不同,需要进行早晚班三个班次设置。现以早班为例进行班次设置并进行人员排班。 1、首先进行上下班时间段设置,在考勤系统界面左下角单击【时间段维护】

2、在新打开界面输入时间段信息,输入完毕后,点击保存。 3、再次点击【增加】按钮进行设置下午早班,晚上早班,周三早班、周六早 班(因公司周三、周六晚班下班时间不同,所以稍微麻烦) 4、输入完成后,如下图: 5、按照1-3的步骤可进行晚班、正常班的时间段设置。然后进行班次管理 6、回至考勤系统界面,点击右下角【班次管理】 7、在新开界面,单击【新增班次】—【修改】输入班次信息—【保存】

8、点击下方【增加时间段】按钮 9、进行周一周二周四周五周天上午、下午、晚上时间段设置,去掉周三、周 六前面的√,选定上午早班、下午早班、晚上早班并点击【确认】。如图: 10、点击【增加时间段】添加周三时间段,去掉周一周二周四周五周六 周天前面的√,选定上午早班、下午早班、周三早班时间段,并点击【确认】

基于Java Web的高校学生考勤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11798109.html, 基于Java Web的高校学生考勤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作者:张圣筛陈家琪 来源:《软件导刊》2015年第12期 摘要:以Java语言和MySQL数据库为基础,利用传统的MVC模式设计了高校学生考勤管理系统,实现了学生请假、教师审核假条、教师在线点名以及在线下载出勤表等管理功能。 关键词:Java Web;考勤管理;MVC DOIDOI:10.11907/rjdk.1511059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5)012-0084-02 0 引言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群体特征也日益明显,例如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和差异性,大学生的维权意识也日益加强,管理趋势是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2]。目前, 高校学生上课考勤管理制度都是以任课教师点名来统计学生出勤情况,学生请假以传统的书 面形式向各自辅导员请假,请假超过一定时间,还要院系领导批准方能生效,效率很低。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了高校学生考勤管理系统,解决学生在线请假、教师在线审批假条、教师在线点名等需求。系统采用MYSQL数据库,该数据库体积小,容量大,解决了学生数据信息日益庞大的难题。系统采用JSP语言编写,JSP 页面可以包含在多种不同的应用体系结构或者模型中,可以用于由不同协议、组件和格式组成的联合体中。不论采用什么创建工具,开发人员都可以使用 JSP 页面来创建可移植的Web应用,在不同的Web应用服务器上运行。系统利用传统的MVC模式实现,使模块之间的耦合性降至最低,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1 系统架构 系统采用B/S架构,以Web网页的形式操作。 高校学生考勤管理系统按照客户需求和功能模块来设计系统界面,以满足系统需求,由MVC模式下的JSP、JavaBean和Servlet构成。其中,MVC设计模式很清楚地将程序员与设计者的角色划分开,其基础结构为:应用程序的数据模型(Model)、代码显示(View)以及程序控制逻辑(Control)。数据模型描述并处理应用程序数据,视图指的是用户接口,它反映的是模型数据并将它提交给用户。控制器是将视图上的行为(例如按下 Submit 按钮)映射到模型上的操作(例如,检索用户详细信息),其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

考勤系统需求说明书

考勤管理系统需求 1、需求目标: 1)对客户服务中心的全员考勤进行系统化管理,简化工作量,提高效率; 2)实现各部门员工的统一管理; 3)系统符合实际生产需求,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便。 2、适用范围: 该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普通员工、考勤管理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方便日常考勤的管理、故障处理与用户的控制。 3、产品功能: 1)组织机构管理,实现学校的机构设置、人员信息的维护管理; 考勤登记,实现上、下班登记,记录迟到、早退、旷课等考勤信息; 2)请假审批,实现学生请假的审批管理,支持分级、分权限的审批流程; 3)综合查询,实现对个人考勤的综合查询,实现对各班级整体考勤情 况查询; 4)考勤报表,为教务处提供每月考勤报表。 三、业务流程:

一、系统模块 该系统额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考勤管理模块 1、基本功能:提供学生登陆功能,在登陆后可以进行签到,签退修改密码等功 能 2、具体功能: 1.登陆: 2.签到:

找回密码 3. 签退: 2.请假管理模块 基本功能: 1、提供人员提交申请的功能,能对请假、出差提出申请。 2、提供确认提交申请功能,对申请信息进行确认,并提交给老师进行审批。

3、提供老师审批功能,根据不同的权限进行分级审批。 具体功能: 1. 申请请假 2. 老师审核 3.考勤查询模块 基本功能: 1、提供学生考勤信息查询的功能,学生登陆只可查询本人考勤信息 如果是老师,可以查询班级所有人的考勤情况; 如果是管理员,则可以查询学校所有人的考勤情况。 2、提供老师和管理员所有人查询的功能,根据输入的条件(ID,班级,时间等)进行查询。 具体功能: 1. 个人考勤信息查询

基于java学生考勤管理系统

基于java的学生考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摘要 学生考勤信息管理系统用于实现学校对在校学生的考勤信息的管理,是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学生考勤信息的手工登记查询,是一项非常繁重而枯燥的劳动。在计算机技师飞速发展的今天,应用数据库技术实现学生考勤信息统计的管理是行之有效的。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一个基于java的学生考勤信息管理系统,论述了一个基于java的B/S考勤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原理、设计思想及具体的实现过程,对部分架构及设计思想和设计过程作了详细阐述。系统具有师生个人信息管理、请假、增删师生信息等功能,信息管理模块、考勤管理模块和考勤系统模块。 本系统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部分。其一要求建立起的数据库具有完整性和一致性,并具有一定的数据安全性;其二要求程序界面友好、功能完备,通俗易懂。本次发采用HTML、JSP、JS、STRUCTS1、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等技术。本文着重讨论了用JSP技术和SQL Server 2005开发考勤管理系统时的数据库访问技术和动态网页制作技术,并给出了部分实现代码。 关键词:考勤信息管理系统;java ;B/S ;SQL server

Based on java & B/S Student Attendanc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Abstract Student Attendanc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s a typic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used for implementingthe schoolsto manage their studentsattendance information in school.Student attendance information manual registration query is a very heavy and tedious work.In today's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the application of database technology could be effective used on it.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and discusses a student attendanc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B/Sattendanc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based onjava, which include the design theory, design philosophy and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he system contains many functions like 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leave cases, additions and deletions. It also divided into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odule, attendance management module, attendance system module and so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system, 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database and front-e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In the one hand, it demands the database established with integrity and consistencyand a certain degree of data security. In the other hand, it should have the friendly program interface, fully functioning and easy to understand. This development uses HTML, JSP, JS, STRUCTS1, SQL Server 2000 database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using JSP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SQL Server 2000 Attendance Management System database access technology and dynamic web pages, and given part of the code. Key word: attendanc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java ;B/S ;SQL serv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