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的文学翻译对我国译学史的贡献

周作人的文学翻译对我国译学史的贡献
周作人的文学翻译对我国译学史的贡献

Vol.33No.10

Oct.2012

第33卷第10期2012年10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Soc.Sci)周作人先后学过英文、古英文、日文、古日文、希腊文、古希腊文、俄文、世界语和梵文。他一生共翻译和介绍了154位作家的326

种作品,分属22个国家。

周作人的翻译主要集中在希腊文学、日本文学以及俄国和欧洲近现代文学三个方面。希腊文学的翻译以古希腊文学作品为主,约有210万字;日本文学的翻译包括日本古典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日本近现代文学作品的翻译两部分,约有170万字;俄国及欧洲近现代文学作品的翻译有110万字左右。三类合计,周作人一生翻译的总量约为490万字,所涉国籍、作者之多,翻译总量之大都是现代翻译家中少有的。按钟叔河编辑的10卷本《周作人文类编》计算,周作人的创作共有620万字,从量化的角度考察,周作人的翻译和创作几乎是平分秋色的。1904年,还在南京学堂求学的周作人得到了一本伦敦纽恩斯公司发行的英文插画本《天方夜谭》,他很喜欢,便翻译了其中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改名为《侠女奴》发表,这是周作人翻译生涯的开端。1966年5月31日,《平家物语》第七卷脱稿后,周作人最终放下了译笔,他的翻译生涯前后历时六十余年,可以说文学翻译贯穿了他的一生。

在“开眼看世界”的初期,周作人的思想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因此他以介译他国作品为主;具备了自己稳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文学理想后,周作人进入了创作的旺盛期,却仍有欲言却文思不至、想说却不便说的时候,这时他便用翻译

“曲折地言说”;政治的原因,周作人晚年已“不便言说”,这时他再次进入了翻译的丰产期,翻译了大量日本、希腊的古典文学作品,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是我国现代文学翻译史上的先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周作人及其同时代的文学革命主将,立志变革陈旧的文言文,通过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吸收外国文学作品中的新思想、新词汇和精密的语法,以期创造新的文学语言,为新思想找到新的载体。周作人认识到第一代翻译家严复、林琴南翻译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自己的翻译理论,并进行了60余年的翻译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翻译风格。周作人凭借自己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对译入语国家文化的深入了解,以

优美的译笔沟通了中国读者与原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为我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周作人十分看重自己的翻译,认为翻译是他言说方式的一种,在《永日集》、《艺术与生活》等几部自编文集中,周作人将译文与自己所作的文章合编,且将译文置于了显要的位置,

《〈永日集〉序》里,周作人阐明了他这样做的用心:“有五篇是翻译。有人或要不赞成,以为翻译不该与自作的文章收在一起。这句话自然言之成理。但我有一种偏见,文字本是由我经手,意思则是我所喜欢的,要想而想不到,欲说而说不出的东西,固然并不想霸占,觉得未始不可借用。正如大家引用所佩服的古人成句一样,我便来整章整节地引用罢了。这些译文我可以声明一句,在这集内是最值得读

的文字,我现在只恨译得太少。”

引域外的火种,点燃自己的故土,照亮人们,周作人是想走一条“拿来主义”的路,借域外的思想、域外的文学,发展我国的新文学。翻译也是言说,有与写作互补的作用。“3.18”惨案发生后,周作人发表了武者小路实笃的剧本《婴儿屠杀中的一小事件》的译文,并在译者附记中说:“三月十八日执政府大屠杀后,我心中感到一种说不出的郁抑,想起这篇东西,觉得有些地方,颇能替我表出一点心情,……我译这篇的意思,与其说是介绍武者小路君的著作,还不如说

是我想请他替我说话。”

②周作人早期、中期的译文、译序乃至跋文,无不在言说他的思想,而且,周作人的翻译往往比他的创作更早、更微妙地反映他文学态度、

文学趣味的变化。1909年,周作人与鲁迅合译了《域外小说集》,介译“被侮辱被压迫的”文学,驱逐了文学的游戏性,1918年周作人发表了《论中国旧戏之应废》、《人的文学》,1919年又发表了《平民的文学》、《思想革命》等文章,这些文章中“驱逐文学的游戏性”的观点与10年前介译《域外小说集》时的思路是如出一辙的,可见翻译走在了创作的前面,翻译对周作人早期文学观念的形成起到了奠基的作用。1920年由北大出版部出版的译作《点滴》集中共收录了二十一篇小说,乃是周作人1918年1月至

周作人的文学翻译对我国译学史的贡献

于小植

(北京语言大学,北京

100083)

摘要:周作人的翻译生涯前后历时60余年,翻译总量巨大,在周作人眼里翻译是他言说方式的一种,而我们也可以透过翻译体察他文学态度、文学趣味的演变。他在“被侮辱被损害”的文学翻译、古希腊文学翻译、日本古典以及近现代文学翻译等诸方面均有开山之功,对我国文学翻译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周作人;翻译;言说方式;贡献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10-0138-02

基金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2WYC038);北京语言大学校级科研项目(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资助)(10JBT03)138--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__期末试题及答案

考试课程: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考核类型:A 卷 考试方式:闭卷出卷教师: XXX 考试专业:英语考试班级:英语xx班 I.Multiple choice (30 points, 1 point for each) select from the four choices of each item the one that best answers the question or completes the statement. 1._____,a typical example of old English poetry ,is regarded today as the national epic of the Anglo-Saxons. A.The Canterbury Tales B.The Ballad of Robin Hood C.The Song of Beowulf D.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inght 2._____is the most common foot in English poetry. A.The anapest B.The trochee C.The iamb D.The dactyl 3.The Renaissance is actually a movement stimulated by a series of historical events, 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such an event? A.The rediscovery of ancient Roman and Greek culture. B.England’s domestic rest C.New discovery in geography and astrology D.The religious reformation and the economic expansion 4._____is the most successful religious allegory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A.The Pilgrims Progress B.Grace Abounding to the Chief of Sinners C.The Life and Death of Mr.Badman D.The Holy War 5.Generally, the Renaissance refers to the period between the 14th and mid-17th centuries, its essence is _____. A.science B.philosophy C.arts D.humanism 6.“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Shakespeare, Sonnets18)What does“this”refer to ? A.Lover. B.Time. C.Summer. D.Poetry. 7.“O prince, O chief of my throned powers, /That led th’ embattled seraphim to war/Under thy conduct, and in dreadful deeds/Fearless, endangered Heaven’s perpetual king”In the third line of the above passage quoted from Milton’s Paradise Los t, the phrase“thy conduct”refers to _____conduct. A.God’s B.Satan’s C.Adam’s D.Eve’s

推荐外国文学名著最好译本(超值)

推荐外国文学名著最佳译著 读外国文学先看翻译,译者太重要了,所以冯骥才说翻译家是“金子做的桥”。好的译著,精妙地传达原著的风貌,让人阅读之后齿颊留香,而那些糟糕的翻译,读了让人味同嚼蜡,更可怕的是从此再也没有了阅读的兴趣和勇气。 鉴于此,推荐外国经典中那些权威的出色的译本就尤为必要。如果译者好,就不用太纠结出版社了,毕竟设计啊装帧啊都是外在的,最重要的是内容。(本人讨厌那些花里胡哨的封面设计,对朴素的雅致的风格最有好感。)如果不清楚翻译的好坏,那么个人觉得,人民文学的译本质量还是比较有保证的,上海译文的其次,译林的良莠不齐。其它出版社也有好的译作。当然在急功近利的市场化大环境下,这些优秀出版社的作品也不免有泥沙俱下的倾向。 一、古希腊文学至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希腊神话故事》:(德)施瓦布,刘超之、艾英翻译的比较盛行,杨武能译的也很好(流传至今的希腊神话版本五花八门,有的故事甚至自相矛盾,施瓦布的是目前最通行版本)。 2、《荷马史诗》(《伊利昂记》《奥德修记》):王焕生译的人文版和陈中梅译的上海译文版。王是专攻过古希腊语的,所以前者被称为经典,陈的译本则有一些争议,有人认为更符合现代阅读习惯,有人则认为翻译的不好。其它杨宪益的,还有罗念生的都不错。 3、(古希腊)索福克勒斯《俄底浦斯王》:罗念生译,看《罗念生全集·悲剧卷》就可以了,上海人民出版社。 4、(意大利)但丁《神曲》:田德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5、(意大利)薄伽丘《十日谈》:方平的、王科一的都很好。 6、(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杨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目前无人超越。 7、(英)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奥瑟罗》《麦克白》《李尔王》:这个就没有争议了,绝对是朱生豪的。卞之琳的也可以。 8、(法)莫里哀《伪君子》《吝啬鬼》:李健吾译。 9、(英)弥尔顿《失乐园》:朱维之译。 10、(德)歌德《浮士德》:钱春绮的上海译文,绿原的人民文学,还有郭沫若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个版本难找,董问樵译本,复旦大学出版社。《少年维特之烦恼》:杨武能译,安徽文艺出版社,这个译本最新,杨先生是德语文学翻译专家,他翻译了很多歌德的作品。 11、(法)卢梭《新爱洛依丝》:李平沤译。 12、(英)菲尔丁《汤姆·琼斯》:张谷若的最好,萧乾的也不错。 13、(法)雨果《悲惨世界》:李丹、方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没有任何争议。《巴黎圣母院》:陈敬容译,人民文学出版社,还有管震湖的译文版本。 14、(美)麦尔维尔《白鲸》:没有什么疑问,就只有一个最好的本子,曹庸翻译的,上海译文出版社。 15、(美)霍桑《红字》:姚乃强译的,还有上海译文苏福忠和人民文学胡允桓。 二、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1、(法)司汤达《红与黑》:罗玉君和郝运的译本都好。 2、(法)巴尔扎克《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傅雷译,绝对权威。

论周作人日本文学翻译的几个特点

论周作人日本文学翻译的几个特点/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文史论文语法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论周作人日本文学翻译的几个特点 摘要:本文拟从周作人翻译生涯中翻译的“兴趣”,翻译与研究,小品文创作以及文艺观来探讨其日本文学翻译的几个特点。关键词:兴趣;缺席;“抗战”翻译;学者化;“受命”翻译规矩正式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100-01 一、坚持“兴趣”翻译钱理群说,“对于周作人,他也许并不否认,甚至一定程度也在积极追求译书的效果,但他更多的是出于一己的兴趣,他是以兴之所至的态度来从事译作,不可能那么严肃认真,也只愿自然、自在地过着消闲的生活。不愿以任何外在的东西——哪怕是译书这样有价值的思想文化活动——来束缚自己。” 王向远说,《汉译古事记神代卷引言》中周作人说: “我们拿来当文艺看,也是颇有趣味的东西。……” “他(《古事记》)还有自己的人情味,他的笔致都有一种润泽,不是干枯粗厉的,这使我最觉得有趣味。” 二、注意与中国的相关文学现象进行比较王向远说,“周作人对于《浮世澡堂》,最看重的乃是其中的“滑稽趣味”。“……但这总可证明日本人有幽默趣味要比中国人为多了。”周作人又在《我的杂学·十六》中说:“中国在文学和生活上所缺少滑稽分子,不是健康的症候,或者这是伪道学所种下的病根欤。” 周作人在《现代日本小说选》中讲了他不选日本自然主义的理由,在给沈雁冰的一封信中指出:“专在人间看出兽性来的自然派,中国人看了容易受病。” “在现代中国周作人是最早提倡研究性科学、性心理学和性教育的人之一。他提倡对于性问题的健康的正常的态度,这本身就具有反封建的意义。因此,对森鸥外《性的生活》的翻译和发表,超出了文学本身的价值。”只是周作人在1938年译出时用的是英文VITASEXUALIS而非汉语标题,总也考虑了当时的国情,虽然是先进,也总不是“明目张胆”。三、周作人翻译与研究相结合的学者化翻译的特点也值得注意王向远说,“周作人写的许多文章都提到或整段的引用、翻译永井荷风的随笔,周作人自己的小品文,在题材、风格、趣味等方面,是受到了永井荷风的某些影响的。” “夏目漱石在他的《鸡冠花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 复习要点总结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第一册复习要点 1. Beowulf: national epic of the English people; Denmark story; alliteration, metaphors and understatements (此处可能会有填空,选择等小题) 2. Romance (名词解释) 3. “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 a famous roman about King Arthur’s story 4. Ballad(名词解释) 5. Character of Robin Hood 6. Geoffrey Chaucer: founder of English poetry; The Canterbury Tales (main contents; 124 stories planned, only 24 finished; written in Middle English; significance; form: heroic couplet) 7. Heroic couplet (名词解释)8. Renaissance(名词解释)9.Thomas More——Utopia 10. Sonnet(名词解释)11. Blank verse(名词解释)12. Edmund Spenser “The Faerie Queene” 13. Francis Bacon “essays” esp. “Of Studies”(推荐阅读,学习写正式语体的英文文章的好参照,本文用词正式优雅,多排比句和长句,语言造诣非常高,里面很多话都可以引用做格言警句,非常值得一读) 14. William Shakespeare四大悲剧比较重要,此外就是罗密欧与朱立叶了,这些剧的主题,背景,情节,人物形象都要熟悉,当然他最重要的是Hamlet这是肯定的。他的sonnet也很重要,最重要属sonnet18。(其戏剧中著名对白和几首有名的十四行诗可能会出选读) 15. John Milton 三大史诗非常重要,特别是Paradise Lost和Samson Agonistes。对于Paradise Lost需要知道它是blank verse写成的,故事情节来自Old Testament,另外要知道此书theme和Satan的形象。 16. John Bunyan——The Pilgrim’s Progress 17. Founder of the Metaphysical school——John Donne; features of the school: philosophical poems, complex rhythms and strange images. 18. Enlightenment(名词解释) 19. Neoclassicism(名词解释) 20. Richard Steele——“The Tatler” 21. Joseph Addison——“The Spectator”这个比上面那个要重要,注意这个报纸和我们今天的报纸不一样,它虚构了一系列的人物,以这些人物的口气来写报纸上刊登的散文,这一部分要仔细读。 22. Steel’s and Addison’s styles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23. Alexander Pope: “Essay on Criticism”, “Essay on Man”, “The Rape of Lock”, “The Dunciad”; his workmanship (features) and limitations 24. Jonathan Swift: “Gulliver’s Travels”此书非常重要,要知道具体内容,就是Gulliver游历过的四个地方的英文名称,和每个部分具体的讽刺对象; (我们主要讲了三个地方)“A Modest Proposal”比较重要,要注意作者用的irony 也就是反讽手法。 25. The rise and growth of the realistic novel is the most prominent achievement of 18th century English literature. 26. Daniel Defoe: “Robinson Crusoe”, “Moll Flanders”, 当然是Robinson Crusoe比较重要,剧情要清楚,Robinson Crusoe的形象和故事中蕴涵的早期黑奴的原形,以及殖民主义的萌芽。另外注意Defoe的style和feature,另外Defoe是forerunner of English realistic novel。 27. Samuel Richardson——“Pamela” (first epistolary novel), “Clarissa Harlowe”, “Sir Charles Grandison” 28. Henry Fielding: “Joseph Andrews”, “Jonathan Wild”, “Tom Jones”第一个和第三个比较重要,需要仔细看。他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作家,另外Fielding也被称为father of the English novel. 29. Laurence Sterne——“Tristram Shandy”项狄传 30. Richard Sheridan——“The School for Scandal” 31. Oliver Goldsmith——“The Traveller”(poem), “The Deserted V illage” (poem) (both two poems were written by heroic couplet), “The Vicar of Wakefield” (novel), “The Good-Natured Man” (comedy), “She stoops to Conquer” (comedy),

浅析科技翻译和文学翻译的差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118281663.html, 浅析科技翻译和文学翻译的差异 作者:刘秦明郭丽丽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55期 摘要:文学和科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不同。文学翻译注重文学性和艺术性,科技翻译注重科学性、客观性和抽象性。本文对文学翻译与科技翻译进行了实例分析,从修饰与否、模糊程度和逻辑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文学翻译和科技翻译的不同,指出了文学翻译和科技翻译在选词、句式、语法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文学翻译科技翻译修饰性模糊程度逻辑因素 一、引言 国内翻译界一般都认为科技翻译较文学翻译容易一些,诗歌翻译难度最大。因此,对科技翻译的重视不如对文学翻译的重视。张今把翻译作品分为应用文翻译、新闻报道翻译、科技作品翻译、社科作品翻译、文学评论翻译、散文翻译和诗歌翻译,指出:“当翻译的作品越富有文学性,其翻译难度就越困难。”他的观点主要是从翻译难易角度衡量不同类型文本的翻译。其实,科技翻译和文学翻译各有特点和难点,不能一概而论。它们在翻译方面具有许多区别。 二、科技翻译和文学翻译差异实例分析 (一)修饰性 文学翻译注重修饰,强调美学效果。比如下面这句英文“Until a bright moon lighted the road home,often after midnight.”这句话是我以前翻译的《简·奥斯汀传》里的写景描写,如果用科 技英语的语气,就成了“直到一轮明月照亮归家之路,经常是在半夜之后”。科技英语强调的是精确,无需修饰,不需要被文学的形象性影响。文学翻译强调美学色彩,所以这句话(同样的一句话,两种不同的翻译)就成了“直到明月照亮归途,这时往往已过夜半时分了”。文学翻译要选有美学色彩的词汇,而不是选择一系列精确无误的词汇。试看西奥多·萨沃里的文学选词 特点,我们会有深刻的体会。西奥多·萨沃里在《翻译艺术》中说:In this(the choosing of words)his(the translator’s)task is much harder than that of the original author.If the latter seeks a word with which to express a thought or describe an experience,he has available many words in his own language and can without much difficulty or delay choose the one that suits him best and pleases him most.The translator of the word thus chosen has to decode on the nearest equivalent,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probable thoughts of the author,the probable feelings of the author’s readers and of his own readers,and of the period in history in which the author lived. It follows then that at every pause the translator makes a choice;and from what has been said in our first chapter about the correspondence of words it follows that his choice is not between a number

2014-2015英国文学史及选读期末试题B

····································密························封························线································ 学生答题不得超过此线

····································密························封························线································ 学生答题不得超过此线

····································密························封························线································ 学生答题不得超过此线

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号姓名考试科目英美文学史及作品选读【(1)】B卷闭卷共 5 页 学生答题不得超过此线····································密························封························线································

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号姓名考试科目英美文学史及作品选读【(1)】B卷闭卷共 5 页 学生答题不得超过此线····································密························封························线································

我国的日本文学翻译

我国的日本文学翻译 中日两国的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日本文学脱胎于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给了日本文学丰富的营养。 而历史进入近代之后,中国的维新志士认识到自己的国家与西方列强的距离,为“师夷长以制夷”,开始大量翻译西方书籍,起初以翻译政治、自然科学为主,后来在梁启超的倡导之下,文学翻译也发展起来。在这一过程中,日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翻译日本文学,或者通过日语转译西方文学成为一种风潮。日本文学在中国的翻译,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掀开了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崭新一页。 分为三个时期:一、维新运动——五四之前;二、五四时期——新中国建立之前;三、新中国成立之后。 一、维新运动——五四之前 远在三四百年前,我国就开始翻译日本文学作品,中华书局1983年版的《日本考》一书的“歌谣”部分,刊载了日本短歌39首,为明代李言恭、郑杰编纂。但这样的翻译活动显然并不具有自觉的意义。 维新运动时期梁启超的翻译则有着极为鲜明的自觉意义。1898年翻译了东海散士(柴四郎)的小说《佳人奇遇》,该小说发表于1858年,主要表现的是争取祖国独立解放的情绪,强烈反对专制政治。之后,翻译小说之风大为盛行,评论小说的文章也纷纷问世。据记载,“当时翻译压倒了创作,影响了创作,翻译与创作的比例为二比一”。此外,他翻译的《经国美谈》也曾引领潮流一时。这也是篇政治小说,它叙述了古希腊的爱国历史故事,因为与国内的自由民权运动相配合,所以很受当时青年的欢迎。 要评价梁启超在近代文学史、翻译文学史上的功劳,可引当时吴趼人的话为证:“吾感夫饮冰子《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说出,提倡改良小说,不数年而吾国之新著新译之小说,几于万牛充万栋,犹复日出不已而未有穷期也”。因此,若论日本文学翻译在中国的近代历程,梁启超当为第一人。东海觉我(徐念慈)在1908年《小说林》第七辑上刊载的《丁未年(1907)小说界发行节目调查表》也值得一提。文中指出该年出版的日本小说有八种,这也应该算是日本文学翻译活动在近代的源头。 林纾、魏易合译的德富芦花的长篇小说《不如归》颇有影响,被称为“家庭小说”的代表。小说批判了歧视妇女的封建观念,也触及当时社会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因而受到中国读者的欢迎,短期内曾数次再版。 大量的翻译作品给死气沉沉的中国文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虽然这股风一开始吹进来时便夹杂着强烈的政治气息,但这并不妨碍翻译文学前进的脚步。它开拓了国人的眼界,也开拓了国人的思维,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打了一场漂亮的“准备战”。 二、五四时期——新中国建立之前 此时期的新文学最大的特色是大量吸收了外来文化,特别是日本文学的翻译和通过日语转译的欧美文学,这些作品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大大推动了新文学的发展。日本文学在中国的翻译进入了第一个高峰期。 这一时期日本文学翻译活动的繁荣状况大致体现为三个方面:(一)译作大量出现。厨川白村、武者小路实笃、秋田雨雀、芥川龙之介、有岛武郎、夏目漱石、谷崎润一 郎、佐藤春夫、菊池宽、小川未明、藏原惟人、小 泉八云、林房雄、本间久违、宫岛新三郎共15位 作家在20年代至30年代被翻译的作品达五种以 上。这其中又以厨川白村和武者小路实笃为最多。 与此同时,还有大量的日本作家的文学作品被翻译 介绍到中国。 (二)文学理论翻译繁荣。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鲁迅翻译的《苦闷的象征》(丰子恺也译过此书)、《出了象牙 塔之后》,仲云翻译的厨川白村的《文艺与性欲》、 《病的性欲与文学》,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的新村》、 《思想革命》,张娴翻译的《与谢野晶子论文集》, 谢六逸翻译的松村武雄的《文艺与性爱》等。这些 理论既作为中国的借鉴,也用以指导现实。 (三)众多中国作家参与翻译活动。新青年社、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和未名社是较具有代表性的文学社团。 这些文学社团的代表人物鲁迅、周作人、郁达夫等 均积极参与翻译,也熟谙日本文学,为日本文学在 中国的翻译开辟了坚实的阵地。除了翻译日本文 学,他们还通过日语转译俄国文学、欧美文学作品。周氏兄弟的翻译: 五四运动爆发后,鲁迅译介了大量的日本文学作品,其中包括剧作、小说和文艺理论。厨川白村、鹤见佑辅的理论翻译得最多。作品则有武者小路实笃的《一个青年的梦》,芥川龙之介的《鼻子》和《罗生门》,夏目漱石的《挂幅》和《克莱喀先生》,有岛武郎的《与幼小者》和《阿未的死》,菊池宽的《三浦右卫门的最后》和《复仇的话》等。 五四时期周作人翻译的日本文学亦包含小说、戏剧、文艺理论等不同形式的文学著作。在文艺理论方面,他除了翻译与谢野晶子的《贞操论》外,重点是翻译“白桦派”的理论。这其中主要以《思想革命》、《旧日的新村》、《新村的理想与实际》为代表。与这种文艺理论指导相适应,周作人大量译介了白桦派作家的作品。例如:志贺直哉的《到网走去》、《清兵卫与壶卢》,武者小路实笃的《一日里的一休和尚》、《某夫妇》、《婴儿屠杀中的小事件》、《武者小路实笃集》等。另外他还翻译了江马修的《小小的一个人》,国木田独步的《少年的悲哀》,石川啄木的《两条四痕》。他与鲁迅合译了《现代日本小说集》(内收国木田独步、夏目漱石、有岛武郎、武者小路实笃、志贺直哉、芥川龙之介等15位作家30篇作品)。 其他作家的翻译: 文学理论方面有:罗迪先译《近代文学十讲》(厨川白村),李达发译《日本文坛之现状》(宫岛新三),樊仲云译《文艺思潮论》(厨川白村),徐祖正译《爱与认识的出路——失了恋的人的道路》(仓田百三)。 文学作品方面有:夏丐尊译《女难》、《夫妇》(国木田独步)、《棉被》(山田花袋)、《秋》(芥川龙之介);田汉译《菊池宽剧选》、《海之勇敢者》、《屋上的狂人》(菊池宽)、《桃花源》(武者小路实笃);张资平译《不幸的男子》(武者小路实笃)、短篇小说集《别宴》(谷崎精二等)、《和解》(志贺直哉)、樊仲云译《桃色女郎》、《剧

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翻译思想

2006年6月安阳工学院学报 June .2006第3期(总第21期)Journal of Anyang I nstitute of Techno l o gy N o .3(Gen .No .21) *收稿日期:2006-03-16 作者简介:张道振(1977-),男,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文学翻译。 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翻译思想 张道振 (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州510520) 摘 要: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进步就是对 儿童 概念的发现,而对这一观念起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的就是周作人。五四时期,他对外国儿童文学的译介促进了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的滥觞。他提出的许多观点,譬如,译者应该有人类学的相关知识,翻译中应该调整作品的文体和句法特征以贴近儿童语言的思想,至今仍有鲜明的价值和意义。周作人翻译思想中的 儿童本位 观是中国现代文学翻译史上重要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周作人;儿童文学;翻译;思想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928(2006)03-0121-03 0 引言 周作人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杂文和散文作品,并写了很多文学评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他本人独自翻译也和别人共同翻译了大量的文艺作品。似乎已经有论者对周作人作为翻译家的一面进行了很多的论述,但是对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翻译的贡献却论述很少,不能说不是一种缺憾。早在五四运动时期,我国就开始了儿童文学翻译的介绍和翻译,周作人对儿童文学的译介却开了一代先河,促进了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的滥觞。1 周作人和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的滥觞 周作人(1885~1967),原名栅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缓,浙江绍兴人,著名的现代散文家和文学翻译家,鲁迅的二弟。周作人1901年考入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5年后东渡日本留学,1911年回国后在绍兴任中学英文教员,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 五四 时期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参加 新青年 的编辑工作,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 人的文学 、 平民文学 、 思想革命 等重要理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等工作。周作人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杂文和散文作品,并写了很多文学评论,其创作实践和理论主张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五四运动爆发的1919年是中国历史上发现 儿童本位 的一年,已经接受了卢梭 爱弥尔 中关于儿童本位的中国思想界,对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的滥觞提供了一种孳生的土壤,掀起了从晚清到五四时期持续20年之久的儿童文学译介活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就是对安徒生的译介,并由此开始了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以周作人为代表的文学家当时就成了儿童文学翻译的先驱者。 周作人早在1913年就在 叒社丛刊 上发表了研究安徒生的文章,后来由于鲁迅的推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918年,周作人在 新青年 第6卷第1号上发表 卖火柴的女儿 ,后来又翻译了 皇帝之新衣 ,被收入了群益书局在1920年重印的 域外小说集 中。周作人的译作活动推动了安徒生作品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周作人对安徒生童话的译介催生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对同时代的鲁迅、叶圣陶、郑振铎、赵景深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得安徒生以及他的作品成为家喻户晓的东西,也为后来的儿童文学创作提供了艺术的范本。正如郑振铎所说 使安徒生被中国人清楚认识的是周作人 (郑振铎1925)。根据他所整理的资料,到1925年8月,安徒生的童话至少有43种,68篇被译介过来。周作人对儿童文学的译介,带动了后来的一大批学者,譬如刘半农、孙毓修、郑振铎、赵景深、顾均正、沈泽民和周瘦鹃等人的翻译和研究,促发了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的滥觞。 2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译介活动 据胡从经先生的介绍,最早发现周作人登载儿童文学的刊物是与鲁迅有关的 同志研究社 的机关刊物 叒社丛刊 。在其1913年12月的创刊号 史传 专栏上,刊载了周作人所撰写的 丹麦诗人安兑尔然传 。安兑尔然即是当时作者翻译的现在安徒生的名字。作者在里面写道, 安兑尔然童话,欧土各国,传写殆遍,日本亦有二三译本,中国尚鲜有知之者,故为绍介其行业如此。 (胡从经1982:189)这是当时发现的有关安徒生通话的第一篇论述,文章介绍了安徒生的生平及其创作。据文中夹注可知,周作人当时参考了丹麦文艺批评家勃兰兑 121

(完整word版)吴伟仁--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名词解释

①Beowulf: The national heroic epic of the English people. It has over 3,000 lines. It describes the battles between the two monsters and Beowulf, who won the battle finally and dead for the fatal wound. The poem ends with the funeral of the hero. The most striking feature in its poetical form is the use if alliteration. Other features of it are the use of metaphors(暗喻) and of understatements(含蓄). ②Alliteration: In alliterative verse, certain accented(重音) words in a line begin with the same consonant sound(辅音). There are generally 4accents in a line, 3 of which show alliteration, as can be seen from the above quotation. ③Romance: The most prevailing(流行的) kind of literature in feudal England was the Romance. It was a long composition, sometimes in verse(诗篇), sometimes in prose(散文), describing the life and adventures of a noble hero, usually a knight, as riding forth to seek adventures, taking part in tournament(竞赛), or fighting for his lord in battle and the swearing of oaths. ④Epic: An epic is a lengthy narrative poem, ordinarily concerning a serious subject containing details of heroic deeds and events significantly to a culture or nation. The first epics are known as primacy, or original epics. ⑤Ballad: The most important department of English folk literature is the ballad which is a story told in song, usually in 4-line stanzas(诗节), with the second and fourth lines rhymed. The subjects of ballads are various in kind, as the struggle of young lovers against their feudal-minded families, the conflict between love and wealth, the cruelty of jealousy, the criticism of the civil war, and the matters and class struggle. The paramount(卓越的) important ballad is Robin Hood(《绿林好汉》). ⑥Geoffrey Chaucer杰弗里.乔叟: He was an English author, poet, philosopher and diplomat. He is the founder of English poetry. He obtained a good knowledge of Latin, French and Italian. His best remembered narrative is the Canterbury Tales(《坎特伯雷故事集》), which the Prologue(序言) supplies a miniature(缩影) of the English society of Chaucer’s time. That is why Chaucer has been called “the founder of English realism”. Chaucer affirms men and women’s right to pursue their happiness on earth and opposes(反对) the dogma of asceticism(禁欲主义) preached(鼓吹) by the church. As a forerunner of humanism, he praises man’s energy, intellect, quick wit and love of life. Chaucer’s contribution to English poetry lies chiefly in the fact that he introduced from France the rhymed stanza of various types, especially the rhymed couplet of 5 accents in iambic(抑扬格) meter(the “heroic couplet”) to English poetry, instead of the old Anglo-Saxon alliterative verse. ⑦【William Langland威廉.朗兰: Piers the Plowman《农夫皮尔斯》】

古典文学翻译

1.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 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文: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2.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 3.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认认真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庠序: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者顶着东西奔走在道路上了。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译文:“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贵族们)却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官府)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造成的。 5.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 之宠弟乎?” 译文:祭仲说道:“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不如早些处置共叔段,不让他的势力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难对付了。蔓延开的野草都除不掉,更何况是您习卜受宠的兄弟呢? 6.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译文:太叔修造城池,聚集百姓,修整铠甲和武器.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国都。武姜打算为他打开城门作内应。 7.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 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译文: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事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

翻译史及翻译文学阅读书单

翻译史及翻译文学阅读书单 参考书目 1.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五四]以前部分][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6。 (第一版)。 2.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12月(第二版)。3.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 4.陈玉刚。中国翻译文学史稿[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 5.王克非(编著)。翻译文化史论[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6.李文革。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月。7.罗新璋。翻译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8. 孟昭毅。李载道。(编)中国翻译文学史【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9. 郭延礼。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10.郭延礼。近代西学与中国文学[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8。 12. 王秉钦。中国翻译思想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13.谢天振。《译介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4. 谢天振。中西翻译简史[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14.王铁钧。中国佛典翻译史稿。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12。 15.梁启超,《佛学研究十八篇》,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1。 16.朱志瑜、朱晓农。中国佛籍议论选辑评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9。 17.蒋述卓,<<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 18.柳治徵。中国文化史[M]。上海三联书店,2007。 19.方华文。二十世纪中国翻译史[M]。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 20.孔慧怡。翻译·文学·文化[C]。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1.孔慧怡。亚洲翻译传统与现代动向[C]。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2.王宏志。翻译与创作-中国近代翻译小说概论[C]。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3. 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小说资料[Z]。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4.林煌天等。中国翻译词典[Z]。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25.邹振环。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一百种译作[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6。 26.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7.臧仲伦。中国翻译史话[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 28.(美国)Douglas Robinson.西方翻译理论:从希罗多德到尼采【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1月。 29.Lawrence Venuti.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Press,2004. 30. Jean Delisle. Translators through History[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5. 31.Mona Baker.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Press,2004. 32.张佩瑶。中国翻译话语英译选集(上册):从最早期到佛典翻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黑体为必读书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