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与网络(复习总结)

数据通信与网络(复习总结)
数据通信与网络(复习总结)

第一章:

1-1 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

1.4.3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

(1)单工通信:单工通信是指通信是单向进行的,就像是单行道。通信的双方中只有一个可以进行发送,另一个只能接收。广播、遥测、遥控等就是单工通信的例子。

(2)半双工通信:半双工通信是指通信的双方都能发送和接收,但是不能同时收发,必须轮流进行。当其中一方在发送时,另一方只能接收,反之亦然。如对讲机,问询、检索等。(3)全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是指通信的双方可同时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一般情况下,全双工通信的信道必须是双向信道。电话是全双工通信一个常见的例子,通话的双方可同时进行说和听。

1.5 多路复用

1. 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FDM)是一种按频率来划分信道的复用方式。

2. 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是一个数字化过程,它是一种以时间分片方式来实现在同一信道中传输多路信号的一种方法。

3. 码分复用

1.6.1 有效性指标

(1)码元传输速率(R B):R B=1/T(Baud)

(2)信息传输速率(R b):R b=R B log2M(bit/s)

(3)频带利用率:η=R B/B(Baud/Hz)

第二章:

工作波长和频率的换算公式为:

无线电波有5种传播方式:地表传播、对流层传播、电离层反射传播、视距传播和空间传播。

(1) 地表传播。在地表传播方式中,无线电波的传播通过大气的最底层进行,紧靠地球表面。信号由天线发出后,沿着地球表面传播,信号能量主要由地表吸收。

(2) 对流层传播。对流层传播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信号以直线方式由发送天线传到接收天线。这种方式要求发送和接收天线在视距范围内,由于受地球表面曲度和天线高度的影响,传输距离较近;第二种方式,通过对流层反射,使信号由发送天线传输到接收天线,这种方式传输距离较远,可达几百公里。

(3) 电离层反射传播。在高频波段,电离层可以对无线电波产生反射,从而实现电离层反射传播。这种传播方式可以以较低的能量传输更远的距离。

(4) 视距传播。微波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视距传播要求发送天线和接收天在视距范围之内。微波视距传播具有大容量和好的传播特性。如果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超出视距范围,接收信号质量会急剧下降。

(5) 空间传播。空间传播是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的视距传播,由于卫星是一个非常高的转发平台,因此极大地拓展了信号的传播范围。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公式:

香农公式:设带宽为B(Hz)的连续信道,输入信道的加性高斯白噪声n(t)的功率为N(W),信号s(t)的功率为S(W),则该信道的信道容量为

第三章:

3.1.1:差分波形: 3.2:

所谓码间串扰(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ISI )是由于系统传输总特性(包括收、发滤波器和信道的特性)不理想,导致前后码元的波形畸变、展宽、并使前面波形出现很长的拖尾,蔓延到当前码元的抽样时刻上,从而对当前码元的判决造成干扰。

)

()

/(1038

Hz f s m f c ?=

=λ[])

(lg 20lg 2044.324lg

20dB f d d

L fs ++==λ

π

3.5.1 眼图

眼图是利用实验手段通过示波器估计系统性能时观察到的一种图形。观察眼图的方法是:用一个示波器跨接在抽样判决器的输入端,然后调整示波器水平扫描周期,使其与接收码元的周期同步。此时可以从示波器显示的图形上,观察码间干扰和信道噪声等因素影响的情况,从而估计系统性能的优劣程度。因为在传输二进制信号波形时, 示波器显示的图形很像人的眼睛,故名“眼图”。

该图可以获得以下信息

(1)最佳抽样时刻是眼睛张开最大的时刻。

(2)定时误差灵敏度是眼图斜边的斜率。斜率越大,对位定时误差越敏感。

(3)抽样失真反映了抽样时刻上信号受噪声干扰的畸变程度。

(4)判决门限电平是图中央横轴位置。

(5)抽样时刻上,上下两阴影区的间隔距离之半为噪声容限,若噪声瞬时值超过它就可能发生错判。

(6)过零点失真,对于利用信号零交点的平均位置来提取定时信息的接收系统有很大影响。

第四章:

图4-2 二进制振幅键控信号时间波型:

图4-3 二进制振幅键控信号调制器原理框图:

图4-11 二进制移频键控信号的时间波形:

图4-23 2DPSK信号调制过程波形图

定义一种数字信息与Δφ之间的关系为

P96习题:例4-3:

表4-1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误码率公式一览表

第五章:图5-1 检错重发差错控制系统的组成

纠错编码理论的研究结果表明,最小码距d0与检、纠错能力之间满足下列关系。

若码组用于检测e个错误时,则最小码距:d0≥e+1

若码组用于纠正t个错误时,则最小码距:d0≥2t+1

若码组用于纠正t个错误,同时检测e个错误时,则最小码距:d0≥e+t+1

图5-9 二维奇偶监督码检错、纠错原理

第六章:

同步分类:载波同步;位同步;帧同步(群同步)

1.频域插入导频:插入原则:

(1) 导频是含有载波信息的单频信号,导频的频率应当是与载频有关的或者就是载频的

频率。

(2) 插入导频的位置与已调信号的频谱结构有关,通常在已调信号频谱中的零点插入导

频,且要求其附近的信号频谱分量尽量小,这样便于插入导频以及解调时易于滤出它,如图6-1所示。

(3) 导频的权值a应比较小,使其占用功率不大,以提高信号的功率利用率。

图6-3 时域插入导频法:【锁相环】

第七章

7.1.3 OSI模型各层的基本功能

1. 应用层(第7层) :应用层直接与用户和用户的应用程序进行通信。应用层提供的典型服务有:文件传送、电子邮件、远程计算机访问、分布式系统等。

2. 表示层(第6层) :表示层的主要功能是把应用层提供的信息变为能共同理解的形式。

3. 会话层(第5层) :会话层建立并保持用户进程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处理进程之间的对话,并且保证每次会话都会正常结束。

会话层的主要功能有:确认双方身份;确定工作方式(是全双工还是半双工);确认付费方;对传送的大文件设置断点(同步点);并提供检查断点重传机制等。

4.运输层(第4层) :运输层又称传输层,也称端到端层,它实现用户端到端或进程之间的信息控制和信息交换。

传输层的主要功能有:决定是否通过一条单独路径来传输所有的消息(是虚电路还是分组方式);在发送端将消息分解成带序号的分组,在接收端将分组正确重组为消息;负责将报文从源DTE的一个特定进程传递到目标DTE的一个特定进程;在信源进程到信宿进程的层次上进行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5. 网络层(第3层) :网络层又称通信子网层,负责将数据分组从源DTE尽力传输到目的DTE的过程。

网络层属于通信体系结构中的低层组,因此除了源DTE、宿DTE之外,中间的网络节点或网络设备也要参与对网络层的数据分组处理。

6. 数据链路层(第2层) :数据链路层是在物理层基础上建立的,用于建立和拆除数据链路连接,实现无差错传输的控制层。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是分组的封装成帧;相邻节点链路层的错误检测、流量控制;在数据同步通信中负责时序同步。

7. 物理层(第1层) :物理层包含那些在物理媒介上传输比特流必须的功能。

图7-2 层间数据单元关系

7.2 V.24 物理层接口标准

7.3 HDLC 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7.3.4 操作过程

HDLC的操作涉及了三个阶段。首先,双方中有一方要初始化数据链路,使得帧能够以有序的方式进行交换。在这个阶段中,双方需要就各种选项的使用达成一致。初始化之后,双方交换用户数据和控制信息,并且实施流量和差错控制。最后,双方中有一方要发出信号来中止操作。

【 1. 初始化;2. 数据传送;3. 拆链】

7.5 TCP/IP通信体系结构

TCP/IP的正式名称是TCP/IP互联网协议族,一般称为TCP/I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TCP/IP通信体系结构是开放的体系结构,多个不同厂家生产各种型号的计算机,它们运行着不同的操作系统,TCP/IP允计它们互相之间进行通信。使用TCP/IP也可以在任何相互连接的一系列网络之间进行通信。

IP协议的5种不同的网络类型:

1. A类网络地址;

2. B类网络地址 ;

3. C类网络地址 ;

4. D类网络地址 ;

5. E类网络地址

IPv4向Ipv6过渡的两种基本方式:双协议栈技术 ;隧道技术

IPv4:32位;IPv6:128位。

第八章:

8.1电路交换的两种技术:1.空分交换;2.时分交换;3.时分与空分复合交换。

图8-9 虚电路方式的分组交换:

图8-10 数据报方式的分组交换:

(2) 分组长度与交换机费用

图8-28 帧中继、X.25、OSI参考模型

ATM信元结构:信元长度为53个字节,前5个字节信元头是控制信息,后48个字节是信息字段。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重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重点 1 网络硬件与网络软件在网络系统中所起的作用。(第1章第1节) 网络硬件是组成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物质基础网络软件是实现网络功能不可缺少的软环境。 2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种类及其特点(第1章第3节) 1总线结构 2 环形结构 3星型结构 4 树形结构 5 网状结构 3 OSI模型的组成与作用,与TCP/IP协议之间的对应关系。(第1章第4节)(第2章第2节) 1 物理层 2 数据链路层 3网络层 4 传输层 5 会话层 6表示层 7 应用层 4 掌握网关的概念和工作要求、网际协议的功能、https://www.360docs.net/doc/9118832546.html,的含义。(第2章第2节) 5以太网的概念。(第3章第1节) 以太网这一术语用来表示与以太网规范一致的带碰撞检测载波真挺多路访问的局域网 6防火墙、自治系统AS、路由器的概念和工作原理。(第3章第2节) 静态交换、动态交换、虚拟专用网络的概念,VPN的功能。(第3章第3节) 虚电路(第4章第4节) 虚电路(Virtual Circuit)虚电路又称为虚连接或虚通道,是分组交换的两种传输方式中的一种。在通信和网络中,虚电路是由分组交换通信所提供的面向连接的通信服务。在两个节点或应用进程之间建立起一个逻辑上的连接或虚电路后,就可以在两个节点之间依次发送每一个分组,接受端收到分组的顺序必然与发送端的发送顺序一致,因此接受端无须负责在收集分组后重新进行排序。虚电路协议向高层协议隐藏了将数据分割成段,包或帧的过程。 远程登录(第5章第3节) 因特网上较早提供的服务。用户通过该命令使自己的计算机暂时成为远地计算机的终端,直接调用远地计算机的资源和服务。 FTP(第5章第4节)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是TCP/IP网络上两台计算机传送文件的协议,FTP是在TCP/IP 网络和INTERNET上最早使用的协议之一,它属于网络协议组的应用层。FTP客户机可以给服务器发出命令来下载文件,上载文件,创建或改变服务器上的目录。 网络打印的概念与共享打印的区别(第5章第10节)。 B/S(第6章第6节) B/S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是WEB兴起后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WEB浏览器是客户端最主要的应用软件。这种模式统一了客户端,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客户机上只要安装一个浏览器(Browser),如Netscape Navigator或Internet Explorer,服务器安装Oracle、Sybase、Informix 或SQL Server等数据库。浏览器通过Web Server 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

labview复习重点总结

Labview复习题 一、填空 1. 所有的LabVIEW 应用程序,即虚拟仪器(VI),它包括前面板、流程图以及图标/连结器三部分。 2. LabView有三种操作模板,分别是控件模板、函数模板和工具模板。 3. CIN节点需要调用*.lsb格式文件,这种文件可以通过Visual C++来生成。 4. 虚拟仪器设计中连线为虚线时表示数据类型不匹配出错,当RUN按钮显示为折断的箭头时,表示程序有错误发生。 5.在LabView中局部变量主要用于程序内部传递数据,全局变量主要用于程序之间传递数据。 6. 程序框图由端口、节点和连线组成的可执行代码。 7、数组是相同类型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数据元素的类型可以是任意的,可以创建数值数组、布尔数组、字符数组和簇数组。 8、数据采集系统由被测参数→传感器→信号调理→数据采集卡→计算机组成。 9、Labview支持文本文件,二进制文件,数据记录文件,波形文件,测试数据文件等格式的文件输入和输出。 10、数据采集卡性能指标有输入通道数,输出通道数,采集位数,采集速度等。 11、循环边框上的数据出口为一个小方块,称为移位寄存器,具有存贮数据功能,对FOR 循环而言第一次循环时布尔型数据出口值为false。 12、虚拟仪器在使用数据采集卡之前必须运行专用软件MAX进行配置,如设置通道名,输入输出类型,测量类型等。 13、LabVIEW概念是一种用图标代替文本行创建应用程序的图形化编程语言。 14、传统文本编程语言根据语句和指令的先后顺序决定程序执行顺序,而LabVIEW则采用数据流编程方式,程序框图中节点之间的数据流向决定了程序的执行顺序。它用图标表示函数,用连线表示数据流向。 15、LabVIEW程序为称为VI,扩展名默认为.vi。 16、程序框图是图形化源代码的集合,这种图形化的编程语言也称为G语言。

网络技术应用复习知识点汇总

网络技术应用复习知识点 一、因特网应用 因特网诞生于 1969 年初,前身是阿帕网,我国的四大骨干网: CERNET、CSTNET、Chinanet、ChinaGBN。 (一)因特网应用技术的基本使用方法: 1、因特网服务的基本类型:远程登录( Telnet )、文件传输(ftp)、信息浏览和检索、电子公告牌系统( BBS )、电子等。 2、因特网服务组织的类型、提供的服务与服务特点: ISP(因特网服务提供商):主要提供因特网的接入服务。 ICP(因特网容提供商):提供因特网信息检索、整理、加工等服务,如新浪、搜狐等。 ASP(因特网应用服务提供商):主要为企、事业单位进行信息化建设及开展电子商务提供各种基于因特网的应用服务。 3、因特网的应用领域:电子商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网上娱乐等。 4、因特网应用的发展趋势: 1 )网格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它利用网络将大型计算机和个人计算机设备集中在一起,使计算能力大幅提升。 2 )虚拟现实技术:伴随多媒体技术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新技术,它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供用户研究或训练。它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

3 )无线网络应用技术 (二)、搜索引擎的分类、原理及特点

因特网信息检索发展趋势:多媒体信息检索,专业垂直搜索引擎。(三)利用因特网获取信息 1、常见因特网信息交流工具(: 2、因特网交流的优势与局限性 二、网络技术基础 (一)网络的主要功能 1、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有三大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处理。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照覆盖围分:

电子商务复习总结

一.写出下列英文简称的全称或中文名称: CA 数字证书认证机构(Certificate Authority),也称为电子商务认证中心、电子商务认证授权机构,是负责发放和管理数字证书的权威机构,并作为电子商务交易中受信任的第三方,承担公钥体系中公钥的合法性检验的责任。 DNS 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因特网上作为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能够使用户更方便的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数串。通过主机名,最终得到该主机名对应的IP地址的过程叫做域名解析(或主机名解析)。DNS协议运行在UDP协议之上,使用端口号53。 Extranet 外联网,Extranet是一个使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使企业与其客户和其它企业相连来完成其共同目标的合作网络。Extranet可以作为公用的Internet和专用的Intranet之间的桥梁,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能被企业成员访问或与其它企业合作的企业Intranet的一部分。 FTP 文件传输协议,P 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是TCP/IP网络上两台计算机传送文件的协议,FTP 是在TCP/IP网络和INTERNET上最早使用的协议之一,它属于网络协议组的应用层。FTP 客户机可以给服务器发出命令来下载文件,上传文件,创建或改变服务器上的目录。 GIS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GPS 全球定位系统(英语:G lobal P ositioning S ystem,通常简称GPS),又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美国国防部研制和维护的中距离圆型轨道卫星导航系统。它可以为地球表面绝大部分地区(98%)提供准确的定位、测速和高精度的时间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可满足位于全球任何地方或近地空间的军事用户连续精确的确定三维位置、三维运动和时间的需要。该系统包括太空中的24颗GPS卫星;地面上1个主控站、3个数据注入站和5个监测站及作为用户端的GPS接收机。最少只需其中3颗卫星,就能迅速确定用户端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及海拔高度;所能收联接到的卫星数越多,解码出来的位置就越精确。 ICP 网络内容服务商英文全称为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 简写为ICP,即向广大用户综合提供互联网信息业务和增值业务的电信运营商。其必须具备的证书即为ICP证。 Intranet 称为企业内部网,或称内部网、内联网、内网,是一个使用与因特网同样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它通常建立在一个企业或组织的内部并为其成员提供信息的共享和交流等服务,例如万维网,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是Internet技术在企业内部的应用。它的核心技术是基于Web 的计算。Intranet的基本思想是:在内部网络上采用TCP/IP作为通信协议,利用Internet的Web模型作为标准信息平台,同时建立防火墙把内部网和Internet分开。当然Intranet并非一定要和Internet连接在一起,它完全可以自成一体作为一个独立的网络。 ISP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即向广大用户综合提供互联网接入业务、信息业务、和增值业务的电信运营商。

计算机网络技术考点个人总结

第一章概述 一、普遍传输技术:(1)广播式链接:广播网络(一对所有,机器选择接收)、多播网络(一对多,)(2)点到点链接:单播(点对点,一对一) 越小,地理位臵局部化的网络倾向于使用广播床书模式,而大的网络通常使用点到点的传输模式。 二、网络分类 按覆盖范围分: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广域网由通信子网连接起来的,通信线路和路由器(不包含主机)的集合构成了子网。 按传输媒介分:铜线、双绞线、光纤、无线链路 三、协议 概念:通信双方关于如何进行通信的一种约定,规定对等实体之间所交换的消息或者分组的格式和含义。 三要素:(1)语法用来规定信息格式; (2)语义用来说明通信双方应当怎么做; (3)定时关系详细说明事件的先后顺序。 接口:在每一对相邻层之间是接口,接口定义了下层向上层提供哪些原语操作和服务 服务:某一层向它上一层提供一组原语(操作),定义用户执行哪些操作,但不涉及如何实现。 实体:任何可以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在许多情况下,实体就是一个特定的软件模块。 网络体系结构:层和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定义计算机设备和其他设备如何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一个允许用户共享信息和资源的通信系统 四、面向连接与无连接的服务 面向连接的服务:为了使用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用户首先要建立一个连接,然后使用该链接,最后释放连接,传输数据保持原来的顺序。面向连接的服务是基于电话系统模型的。如:文件传输、报文序列和字流节(远程登录)、数字化的语音 面向无连接的服务:每一条报文都携带了完整的目标地址,每条报文都可以被系统独立的路由,首先发送的报文会先到达(不排除延迟)。基于邮政系统模型。如:不可靠的数据报(电子垃圾邮件)、有确认的数据报(挂号信)、请求—应答(数据库查询) 五、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物理层(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送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 网络层(控制子网运行过程) 传输层(提供可靠端到端的服务,透明的传送报文) 会话层(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管理数据交换) 表示层(所传递信息的语法和语义) 应用层(最高层,包含各种协议) TCP/IP参考模型:主机至网络层(相当于OSI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互联网层(相当于OSI的网络层) 传输层(相当于OSI的传输层) 应用层(相当于OSI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两模型的比较:OSI的核心:(1)服务;(2)接口;(3)协议 OSI的协议比TCP/IP有更好的隐蔽性,当技术发生变化的时候,OSI协议相对更加容易被替换为新的协议,且OSI更具通用性。协议一定会符合TCP/IP模型,但TCP/IP不适合任何其他的协议栈。OSI模型的网络层同时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但是传输层上只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TCP/IP的网络层上只有一种模式(即无连接通信),但是在传输层上同时支持两种通信模式。 缺点:

计算机网络复习总结(武汉大学)

第一章概述 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将地理位置不同、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 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分布式计算机系统是在分布式计算机操作系统支持下,进行并行计算和分布式数据 处理的计算机系统;各互联的计算机互相协调工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系统在计算机硬件连接、系统拓扑结构和通信控制 等方面基本一样,都具有通信和资源共享等功能。 ?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计算机是独立的,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中的计算机是相互联系、 协调、有分工的。 ?支持网络的是网络操作系统,支持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是分布式操作系统。 2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数据传输率:每秒传输的比特数 ?带宽:网络的最大数据传输率,是体现网络性能的一个指标 ?吞吐量:单位时间通过网络的数据量 ?时延:数据从源端到目的端所需要的时间。包括发送、传播、处理、排队时延 ?时延带宽积:通道所能容纳的比特数 ?往返时间:从源→目的→源的时延 ?利用率:被利用的时间。信道利用率、网络利用率 3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四个阶段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1)雏形阶段: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形成计算机网络的雏形; (2)网络阶段:在通信网络基础上,完成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研究,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美国国防部1969年开始发展的ARPAnet:用于军事目的,主要是为了在战争的环境下,保持通信的畅通,但结果颇为丰富,ARPAnet可以发电子邮件(E-mail)、文件传输(FTP)、远程登录(Telnet),成为了Internet的雏形。 ARPA网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对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贡献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完成了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 2.提出了资源子网、通信子网的两级网络结构的概念; 3.研究了报文分组交换的数据交换方法; 4.采用了层次结构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与协议体系。 主要贡献是公开了这些研究成果 (3)网络标准化阶段:在解决计算机连网与网络互连标准化问题的背景下,提出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与协议,促进了符合国际标准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第三阶段是加速体系结构与协议国际标准化的研究与应用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7年成立了专门机构,正式制订并颁布了“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ISO与CCITT等组织为该参考模型的各个层次制订了一系列的协议标准,组成了一个庞大的OSI基本协议集。 首先应用在ARPAnet的TCP/IP协议经过不断地改进与规范化,目前广泛应用在Internet上,

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备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 1、计算机的四特点:有信息处理的特性,有广泛适应的特性,有灵活选择的特性。有正确应用的特性。(此条不需要知道) 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 大型机阶段(1946年ENIAC、1958年103、1959年104机)、 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2005年5月1日联想完成了收购美国IBM公司的全球PC业务)、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 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1969年美国国防部运营,在1983年正式使用TCP/IP协议;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即全功能连接或正式连接;1993年WWW技术出现,网页浏览开始盛行。 3、计算机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模拟核爆炸、模拟经济运行模型、中长期天气预报)、事务处理(不涉及复杂的数学问题,但数据量大、实时性强)、过程控制(常使用微控制器芯片或者低档微处理芯片)、辅助工程(CAD,CAM,CAE,CAI,CAT)、人工智能、网络应用、多媒体应用。 4、计算机种类: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有大屏幕显示器)、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PDA等)。 服务器:按应用范围分类:入门、工作组、部门、企业级服务器;按处理器结构分:CISC、RISC、VLIW(即EPIC)服务器; 按机箱结构分:台式、机架式、机柜式、刀片式(支持热插拔,每个刀片是一个主板,可以运行独立操作系统); 工作站:按软硬件平台:基于RISC和UNIX-OS的专业工作站;基于Intel和Windows-OS 的PC工作站。 5、计算机的技术指标: (1)字长:8个二进制位是一个字节。(2)速度:MIPS: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M:百万;MFLOPS: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3)容量:字节Byte用B表示,1TB=1024GB(以210换算)≈103GB≈106MB≈109KB≈1012B。 (4)带宽(数据传输率) :1Gbps(10亿)=103Mbps(百万)=106Kbps(千)=109bps。(5)可靠性:用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来表示。(6)版本 6、微处理器简史:Intel8080(8位)→Intel8088(16位)→奔腾(32位)→安腾(64位)EPIC 7、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奔腾采用了精简指令RISC技术。 (1)超标量技术:通过内置多条流水线来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其实质是用空间换取时间;两条整数指令流水线,一条浮点指令流水线。 (2)超流水线技术: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机器在一个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多个操作,其实质是用时间换取空间。 奔腾采用每条流水线分为四级流水:指令预取,译码,执行和写回结果。(3)分支预测:分值目标缓存器动态的预测程序分支的转移情况。(4)双cache哈佛结构:指令与数据分开存储。 (5)固化常用指令。(6)增强的64位数据总线:内部总线是32位,与存储器之间的外部总线

网络与数据通信作业答案教学提纲

一、选择题 C 1. 下列哪项不属于电路交换结点的组成部分。 (A)数字交换机 (B)网络接口 (C)控制单元 (D)用户环路 C 2. 下列哪项不属于纵横交换机的局限性。 (A)交叉点的数量以相连站点数量的平方数上升 (B)一个交叉点的损坏使得在该交叉点上相交的线路所属的设备之间无法连接 (C)交叉点利用率很低 (D)金属交叉点采用半导体门电路,造价高。 B 3. 下列哪项不属于分组交换的优点。 (A)线路的效率较高 (B)以恒定的数据率进行交换 (C)网络中通信量拥挤时,分组仍可能被接收 (D)能够使用优先级 C 4. 下列哪项不属于数据报优点。 (A)省掉了呼叫建立过程 (B)如果网络的某一部分发生了拥塞,结点可以为数据报选择一条绕过拥塞区域的路由(C)一个结点出现故障,其后的分组可以找一条替换路由绕过该结点 (D)没有必要为在每个结点上为每个分组选择路由,分组在网络中传送速度更快 D 5. 下列哪项不属于分布式路由选择的特点。 (A)路由选择的判决可能是由各结点完成的 (B)每个结点可能从相邻(直接连接的)的结点上搜集到一些信息

(C)结点从它感兴趣的任何一条潜在路由上的所有结点中获取信息 (D)存在一个中心结点,它从所有结点上获取信息 B 6. 下列哪项不属于洪泛法路由选择的特点。 (A)在源点和终点之间所有可能的路由都被尝试过。 (B)发送到分组中,至少有一个副本是使用最小跳数路由到达终点。 (C)所有直接或间接地与源结点相连的结点全部都被访问到。 (D)网络中的通信量负荷不高。 B 7. 在结点和结点之间交换有关网络状态的信息,路由选择的判决随网络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该路由选择策略为 (A)固定式 (B)洪泛式 (C)随机式 (D)自适应式 A 8. 下列哪项不属于自适应路由选择的缺点。 (A)路由选择的判决复杂,增加了网络结点的处理负担 (B)交换信息多,交换频率快会增加网络负荷,导致性能下降。 (C)网络发送故障或者拥塞时,无法避免故障和拥塞区域。 (D)自适应策略可能反应得太快,导致阻塞产生振荡。 A 9. ARPANET中第三代路由选择算法的代价函数是以()而不是以时延为中心。 (A)时延 (B)利用率 (C)容量 (D)吞吐量

网络教育应用期末复习资料

网络教育: 网络教育是指以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网络和电信通信网络为介质,在以多媒体网络课程为核心的学习资源构建的网络教育环境中展开教学与学习活动进程的教育组织形式。 网络教育应用 是研究网络教育现象和规律以期对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过程提供全面指导的一门课程。它是网络技术、教学论、学习论相互交叉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涉及到计算机科学、通讯技术、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诸多的学科领域,体现出了明显的跨学科性。 网络教育应用是从属于教育技术学的,从其研究内容看网络教育应用是为了促进教学和学习而对网络教育资源和网络教育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网络的教育技术学本质属性 1.教学媒体观-网络是一个多人管理的混合型媒体 2.学习资源观-网络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支持教与学的资源库 3.认知工具观-网络属于外部认知工具 4.学习环境观-网络是一种潜在的学习环境 网络教育的学习理论基础 在网络教育应用学科形成的过程中,有两条线索清晰可见: 起推动作用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 起引导作用的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理论 认知灵活性理论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 1.认知灵活性理论重要指导建构主义思想的定义:“建构主义假设每一个学习者必须个别地、有选择地去建构自己的知识,每个学习者都有一个用来建构知识的‘工具箱’以便解决现实环境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而其他学习者或教师的角色是提供有关的环境、提出挑战及提供有关的支持以便能够帮助学习者进行知识的建构。 2.认知灵活性理论对知识领域的划分 认知灵活性理论是基于认知学习理论设计学习环境的一个概念模型,它的目的是促进复杂或非良构领域的高级知识的获取。 美国心理学家斯皮罗根据知识的复杂性,将知识划分为良构领域(Well-structured Domain)的知识和非良构领域(Ill-structured Domain)的知识。 良构领域的知识,是指有关某一主题的事实、概念、规则和原理,它们之间是以一定的层次结构组织在一起的。 非良构领域的知识则是将良构领域的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场景时而产生的,即有关概念应用的知识。非良构领域的知识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概念的复杂性二.实例的不规则性 3.认知灵活性的含义 认知灵活性理论继承了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即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以自己的方式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认知灵活性是指学习者通过多种方式同时建构自己的知识,以便在情景发生根本变化的时候能够做出适宜的反应。这个定义的含义是学习者在学习复杂和非良构领域的知识时,要通过多维表征的方式才能够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才能够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2017年9月三级网络技术知识考点 1.弹性分组环(RPR)中每一个节点都执行SRP公平算法,与FDDI一样使用双环结构。传统的FDDI环中,当源结点向目的结点成功发送一个数据帧之后,这个数据帧要由源结点从环中回收,而RPR环限制数据帧只在源结点与目的结点之间的光纤段上传输,当源结点成功发送一个数据帧之后,这个数据帧由目的结点从环中回收。 RPR采用自愈环设计思路,能在50ms时间内,隔离出现故障的结点和光纤段,提供SDH级的快速保护和恢复,同时不需要像SDH那样必须有专用的带宽,因此又进一步提高了环带宽的利用率。 RPR将沿顺时针传输的光纤环叫做外环,将沿逆时针传输的光纤环叫做内环。内环和外环都可以用统计复用的方法传输IP分组。 2.RAID是磁盘阵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磁盘存储容量但是不能提高容错能力。 3.目前宽带城域网保证服务质量QoS要求的技术主要有: 资源预留(RSVP)、区分服务(DiffServ)和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4.无源光纤网PON,按照ITU标准可分为两部分: 1、OC-3,155.520 Mbps 的对称业务。 2、上行OC-3,155.520 Mbps,下行OC-12,622.080 Mbps的不对称业务。 5.无线接入技术主要有:WLAN、WiMAX、WiFi、WMAN和Ad hoc等。 6.802.11标准的重点在于解决局域网范围的移动结点通信问题; 802.16标准的重点是解决建筑物之间的数据通信问题; 802.16a增加了非视距和对无线网格网结构的支持,用于固定结点接入。 7.光纤传输信号可通过很长的距离,无需中继。 Cable Modom使计算机发出的数据信号于电缆传输的射频信号实现相互之间的转换,并将信道分为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 ASDL提供的非对称宽带特性,上行速率64 kbps~640 kbps,下行速率500 kbps~ 7 Mbps。 802.11b定义了使用直序扩频技术,传输速率为1 Mbps、2 Mbps、5.5Mbps与11Mbps的无线局域网标准。 将传输速率提高到54 Mbps的是802.11a和802.119。 8.中继器工作在物理层。 9.水平布线子系统电缆长度应该在90米以内,信息插座应在内部做固定线连接。 10.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专门为利用有线电视网进行数据传输而设计。Cable Modem 把用户计算机与有线电视同轴电缆连接起来。 11.服务器总体性能不仅仅取决于CPU数量,而且与CPU主频、系统内存、网络速度等都有关系。 12. 所谓"带内"与"带外"网络管理是以传统的电信网络为基准的利用传统的电信网络进行网络管理称为"带内",利用IP网络及协议进行网络管理的则称为"带外",宽带城域网对汇聚层及其以上设备采取带外管理,对汇聚层以下采用带内管理。

新媒体概论复习 总结

第一章新媒体概论 1、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2、新媒体的技术依托:○1数字技术(新媒体的核心技术)○2计算机网络技术○3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阶段)。 3、新媒体的特征:○1数字化:最显着特征○2交互性:本质特征○3非线性传播:重要特征○4即时性与共享性打破时空界限○5个性化信息服务○6虚拟信息传播○7多媒体传播推动媒介融。 4、web1.0的概念:互联网“内容为王”的阶段称为Web1.0阶段,本质是聚合和搜索,用户主要通过互联网浏览器获取信息,依然是单向的传播模式。 5、web1.0的主要特征:○1web1.0基本采用的是技术创新主导模式○2web1.0的盈利都基于巨大的点击流量○3web1.0的发展出现了向综合门户合流现象○4 web1.0形成了主营与兼营结合的明晰产业结构○5web1.0不以html为言,动态网站已经广泛应用 6、web1.0与新媒体的发展:○1web1.0为新媒体提供了良好的受众平台 ○2web1.0为新媒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7、web2.0的概念:Web2.0 是相对Web1.0 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此阶段互动应用成为主流,Web2.0 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8、web2.0的主要特征:○1用户参与网站内容制造○2web2.0更加注重交互性○3符

合web标准的网站设计○4web2.0网站与web1.0没有绝对的界限○5web2.0的核心不是技术而在于指导思想。 第二章新兴媒体 (一)网络媒体 1、网络媒体的概念:网络媒体也称第四媒体,是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多媒体交互式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上,建立的提供各种新闻与信息服务的相对独立的站点。 2、网络媒体的构成: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网络视频网络广播网络报纸/杂志网络出版网络社区 SNS 电子邮件/即时通讯 RSS 博客播客维客网络游戏网络动画网络文学其他网络媒体形态 3、搜索引擎的概念:搜索引擎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从互联网上搜集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将用户检索相关的信息展示给用户的系统。 4、搜索引擎的组成:页面搜索器、索引数据库、检索程序、用户界面。 5、搜索引擎工作原理: 6、搜索引擎的分类: ○1目录式搜索引擎——(最早的一种搜索方式)搜索方式:人工、半自动代表:Yahoo,搜狐优点:搜索的站点面广量大,由人工编制的目录信息准确度高且导航质量高。缺点:低速,更新速度慢。 搜索 ○2全文搜索引擎——优点:搜索范围大,信息量多。缺点:会出现大量无用信息。代表:Google,百度。 ○3元搜索引擎——(元搜索引擎也称为搜索引擎的搜索引擎,没有自己的索引)

计算机网络知识汇总

计算机网络知识汇总(总16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计算机网络 1.TCP/IP的五层结构图: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2.请你详细地解释一下IP协议的定义,在哪个层上面主要有什么作用TCP与UDP呢 答:IP是Internet Protocol的简称,是网络层的主要协议,作用是提供不可靠、无连接的数据报传送。TCP是Transmi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的缩写,在运输层,TCP提供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字节流服务;UDP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的缩写,在运输层,UDP提供不可靠的传输数据服务。 3.请问交换机和路由器各自的实现原理是什么分别在哪个层次上面实现的 答:交换机属于OSI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设备。它根据MAC地址寻址,通过站表选择路由,站表的建立和维护由交换机自动进行。路由器属于OSI第三层即网络层设备,它根据IP地址进行寻址,通过路由表路由协议产生。交换机最大的好处是快速,路由器最大的好处是控制能力强。 4.交换和路由的区别是什么VLAN有什么特点 交换是指转发和过滤帧,是交换机的工作,它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而路由是指网络线路当中非直连的链路,它是路由器的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交换和路由的区别很多。首先,交换是不需要IP的,而路由需要,因为IP就是第三层的协议,第二层需要的是MAC地址;再有,第二层的技术和第三层不一样,第二层可以做VLAN、端口捆绑等,第三层可以做NAT、ACL、QOS 等。 VLAN是虚拟局域网的英文缩写,它是一个纯二层的技术,它的特点有三:控制广播,安全,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5.什么是SNMP协议它有什么特点SNMP协议需要专门的连接么 答: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r Protocol)即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它为网络管理系统提供了底层网络管理的框架。SNMP的特点是:SNMP易于实现;SNMP 协议是开放的免费产品;

网络教育应用复习

网络教育应用 1、什么是网络教育 目前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概念。(1)网络教育是一种手段;(2)网络教育是一种学习方式;(3)网络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4)网络教育是一种后现代教育;(5)综合观点:网络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教育理念,同时还是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即网络教育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工具所特有的跨时空沟通、互动,共享信息的开放、平等的无中心网状环境来发展学生个性,从而实现以学生个体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从网络教育过程和网络教育环境角度,网络教育是指以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网络和电信通信网络为介质,在以多媒体网络课程为核心的学习资源构建的网络教育环境中展开教学与学习活动进程的教育组织形式。 2、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终身教育、传统教育的区别 网络教育是远程教育的一种形式;与传统教育比,具有时空不限性。网络教育使终身教育成为一种可能。 3、网络教育发展现状 基础教育领域 “校校通”工程、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项目)、教师专业发展 高等教育领域 校园网建设、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精品课程建设(MIT的OpenCourseWare )、各种教学支持平台的应用 远程教育及培训领域 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企业E-learning 4、认识灵活性理论 是美国心理学家斯皮罗提出。知识划分为良构和非良构,认知灵活性理论是针对复杂的非良构领域中学习的本质问题提出来的。继承了构建主义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即学习使学习者者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以自己答方式主动构建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认识灵活性,学习者通过多种方式同时构建自己的知识,以便这情景发生根本变化时候能够做出适宜的反应。学习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乔纳森:初级知识学习、高级知识学习、专家知识学习。 5、教育环境 是基于网络这一虚拟空间创设的特殊的学习环境 一种特殊创设的虚拟空间 不仅仅是物质环境,还包含物质之外的其他要素(学习目标、人际关系等) 是一个动态概念,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步变化,并且受其影响 6、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环境的教学内容是什么 (1)以学习者学习活动为中心,围绕学习着的实际需求,创设符合学习者个性化特质的学习任务与活动,提供丰富的参与机会,引导学习过程(2)以充分的支撑性条件集,灵活的辅助和促进学习这的参与过程(3)通过恰当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帮助学习者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督促有效学习的发生。 7、网络教学环境的内容 8、支撑平台的功能构成 网络教学支持平台、网络学习支持平台、网络教学教务管理平台 9、支撑平台的类型 通用型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运输层知识点总结

运输层 运输层之间的通信是进程与进程之间的,通过端口的 一、运输层协议概述 1、从通信和信息处理的角度看,运输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通信服务,它属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 2、当网络的边缘部分中的两个主机使用网络的核心部分的功能进行端到端的通信时,只有位于网络边缘部分的主机的协议栈才有运输层,而网络核心部分中的路由器在转发分组时都只用到下三层的功能。 3、两个主机进行通信实际上就是两个主机中的应用进程互相通信。 4、运输层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复用和分用。通过端口实现。 5、网络层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 6、当运输层采用面向连接的TCP 协议时,尽管下面的网络是不可靠的(只提供尽最大努力服务),但这种逻辑通信信道就相当于一条全双工的可靠信道。当运输层采用无连接的UDP协议时,这种逻辑通信信道是一条不可靠信道。 7、两个对等运输实体在通信时传送的数据单位叫作运输协议数据单元TPDU 8、UDP 在传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先建立连接。虽然UDP 不提供可靠交付,但在某些情况下UDP 是一种最有效的工作方式;TCP 则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 9、运输层的UDP 用户数据报与网际层的IP数据报的区别:IP 数据报要经过互连网中许多路由器的存储转发,但UDP 用户数据报是在运输层的端到端抽象的逻辑信道中传送的。 10、硬件端口与软件端口的区别:在协议栈层间的抽象的协议端口是软件端口。路由器或交换机上的端口是硬件端口。硬件端口是不同硬件设备进行交互的接口,而软件端口是应用层的各种协议进程与运输实体进行层间交互的一种地址。 11、端口用一个16 位端口号进行标志。 12、端口号只具有本地意义,即端口号只是为了标志本计算机应用层中的各进程。在因特网中不同计算机的相同端口号是没有联系的。 13、端口的分类:熟知端口和登记端口号合称为服务器端使用的端口号 ?熟知端口,数值一般为0~1023。 ?登记端口号,数值为1024~49151,为没有熟知端口号的应用程序使用的。使用这个 范围的端口号必须在IANA 登记,以防止重复。 ?客户端口号或短暂端口号,数值为49152~65535,留给客户进程选择暂时使用。 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UDP只是在IP 的数据报服务之上增加了端口的功能和差错检测的功能。 2、UDP 的主要特点 ?UDP 是无连接的,即发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 ?UDP 使用尽最大努力交付,即不保证可靠交付,同时也不使用拥塞控制。 ?UDP 是面向报文的。 ?UDP 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 ?UDP 的首部开销小,只有8 个字节。 ?UDP没有拥塞控制,很适合多媒体通信的要求 3、发送方UDP 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IP 层。UDP 对应用层交下来的报文,既不合并,也不拆分,而是保留这些报文的边界。 4、UDP 的首部格式(每个部分各两个字节) 源端口(不需要回送时可填0),目的端口,长度(包括数据部分,最小为8字节),检验和

数据通信与网络答案04

CHAPTER 4 Digital Transmission Solutions to Odd-Numbered Review Questions and Exercises Review Questions 1.The three different techniques described in this chapter are line coding, block cod- ing, and scrambling. 3.The data rate defines the number of data elements (bits) sent in 1s. The unit is bits per second (bps). The signal rate is the number of signal elements sent in 1s. The unit is the baud. 5.When the voltage level in a digital signal is constant for a while, the spectrum cre- ates very low frequencies, called DC components, that present problems for a sys- tem that cannot pass low frequencies. 7.In this chapter, we introduced unipolar, polar, bipolar, multilevel, and multitran- sition coding. 9.Scrambling, as discussed in this chapter, is a technique that substitutes long zero- level pulses with a combination of other levels without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bits. 11.In parallel transmission we send data several bits at a time. In serial transmission we send data one bit at a time. Exercises 13.We use the formula s = c × N × (1/r) for each case. We let c = 1/2. a.r = 1 → s = (1/2) × (1 Mbps) × 1/1= 500kbaud b.r = 1/2 → s = (1/2) × (1 Mbps) × 1/(1/2) = 1 Mbaud c.r = 2 → s = (1/2) × (1 Mbps) × 1/2= 250 Kbaud d.r = 4/3 → s = (1/2) × (1 Mbps) × 1/(4/3) = 375 Kbaud 15.See Figure 4.1 Bandwidth is proportional to (3/8)N which is within the range in Table 4.1 (B = 0 to N) for the NRZ-L scheme. 17.See Figure 4.2.Bandwidth is proportional to (12.5 / 8)N which is within the range in Table 4.1 (B = N to B = 2N) for the Manchester scheme. 1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心得体会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心得体会: 1世纪是一个信息经济时代,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作为一名当代大 学生,所受的社会压力将比任何时候的大学生都要来得沉重,因此 在校期间,我们必须尽可能的利用好学习时间,尽可能地学习更多 的知识和能力,学会创新求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毕竟,不管将来是要从事什么样的相关行业,都需要掌握较为全面 的计算机知识,因为小到计算机的组装维修,大到服务器的维护与 测试,知道的更多更全面,那么对于自己以后找工作以及参加工作 帮助就越大。在知识经济时代,没有一个用人单位会傻到和知识作对,不是么? 基于这样对社会现状的认识,让我积极、认真地对于学习计算机课 程有了较为良好的心理基础。而我在第一次接触计算机就觉得很新鲜,觉得很奇妙,上网、玩游戏什么的操作都很是简单,但随着需 求的变化,自己对电脑接触的不断深入,对计算机的认识越来越深,特别是进到大学,专业要求进行电脑利用数据画图、学习了各种操 作并不简单的办公软件等等之类。 更令人恼火的是,当在制图、办公过程中,遇到一些电脑系统出错 导致文件成果丢失的令人恼火的突发问题时,我才深深地感受到自 己计算机知识是多么的欠缺,自己终归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对计 算机知识的掌握都是零散的,对这些突发问题只能束手无策。但大 一并没有相关计算机课程,更多的时候只能自学,在第一个学年结 束后,为了自己知识的充实,也为了响应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改革的 号召,我带着课程相关的两本教科书坐上了回家的火车,同时,也 开始了一段并不一昧玩乐的大学第一个暑假。

翻开主教材的第一节,我不禁有点傻眼,和我想象中的第一节不一样,它不是什么我们会、却不精通的软件的相关学习(受大一专业课教材的影响),而是在我的观念世界里地球人都能做到的----电脑开机,虽很意外可我还是认认真真的看了相关内容,也完成了实验要求。在做着这项在我看来在简单不过的电脑操作时,我想了很多以 前都不会想到的东西,简简单单一个开机键凝聚了多少代人的智慧!其实深思一下就能想到,在电脑发明的最开始的最开始,想要启动 电脑绝对不是像现在轻轻松松地按一个开机键就能做到的。那一个 简简单单的启动电脑的过程简化尚且如此,那其他由复杂而又浩瀚 如星海的程序代码及函数所构成的程序应用及电脑操作又将会是怎 样的神秘呢?我不禁对他们充满了好奇和探索之心。 其实对于计算机我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虽说经常使用,但其中好 多东西都还不懂,但经过多日的计算机自学,我对网络世界有了更 进一步的了解,可以说在学习中,我大饱眼福,大开眼界。学习中,我对网络知识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当然不仅是学会了如何下载各 种软件、如何运用它进行下载一些网上资料的技巧、如何搜索和浏 览信息、怎样打开IE浏览器、输入搜索引擎地址、输入关键词、进入网站、浏览相关网页、文字信息的保存等等大量实用的知识。还 学会了Word(文字处理)、excel(表格管理)、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frontpage(网页制作)、access(数据库管理)、outlook(邮件管理)、publisher(广告设计,新闻稿,海报制作)、infopath(表单管理,动态表单填写)等等办公软件的较为深入的应用。还借此学习契机,根据课程中的实验要求建立了自己以前没有的博客,拥有了自 己的电子邮箱。但这次学习更多的是让我更新了全新的观念和想法,充分认识到了现代教育教学媒体特性的重要性,懂得了一些计算机 工作原理,领悟到电脑是人人必会、事事必备的机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