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全面正确认识肿瘤

教你如何全面正确认识肿瘤
教你如何全面正确认识肿瘤

教你如何全面正确认识肿瘤

导语:目录第一章:如何正确认识肿瘤第二章: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并发症人们对于肿瘤的认识并不多,他们往往会疑惑肿瘤会演变成癌症吗?肿瘤是

目录

第一章:如何正确认识肿瘤

第二章: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并发症

人们对于肿瘤的认识并不多,他们往往会疑惑肿瘤会演变成癌症吗?肿瘤是怎样发生的呢?预防肿瘤的方法有哪些呢?我们只有全面的了解肿瘤才可以更好的防治。那么,下面就来学习小编为你盘点的,揭秘什么是肿瘤。

如何正确认识肿瘤

现实生活中,广大人民群众对肿瘤有许多疑问:肿瘤都是多性的吗?肿瘤是怎样发生的?肿瘤会遗传吗?肿瘤会传染吗?常见的致痛因素有哪些?我们能预防肿瘤吗?诊断肿瘤有哪些方法呢?确诊肿瘤后我们又有哪些方法应对呢?我们在下面的文章中将一一向大家阐述。

肿瘤是一类古老的疾病,早在2000~3000年前,国内外已有关于肿瘤的记载。在中国,远在西周就有“肿”这个字来形容肿瘤,但当时尚无法区分肿瘤良性与恶性的差别。至于西方医学,其科学基础创于古希腊。在公元前4世纪,有“西方医学之父”之称的希波克拉底依据他在临床观察所见,指出人体的肿瘤可以大致区分成“无害性”肿瘤和“危害性”肿瘤这两大类。在20世纪初,肿瘤在世界各国仍是比较罕见的疾病。但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社会老龄化,医疗诊断技术的发展,肿瘤这类疾病在医学领域内的地位愈来愈重,目前已成为多发病、常见病,为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一、二位,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其中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

肿瘤是细胞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可以分为良性、恶性及交界性肿瘤。良性肿瘤一般生长缓慢,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有明显的界限,常有完整的包膜,也不向外扩散侵入正常细织,不会发生转移,仅对周围组织产生挤压,通常预后较好,一般不会导致患者死亡。而恶性肿瘤生长迅速,呈浸润性生长并侵犯周围组织,瘤体质地一般较坚硬,多无包膜,常会发生血道和淋巴道的转移或者种植于胸腔、腹腔及盆腔等处,手术后常会复发。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和恶性肿瘤之间的肿瘤为交界性肿瘤。我们常说的癌其实是恶性肿瘤的一种,癌有社会生活中,是所有恶性肿瘤的俗称和总称,其实在医学上,指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约占恶帖肿瘤的90%。恶性肿瘤中除了癌还有一类就是肉瘤,它是来源于间叶组织/淋巴造血和神经组织等的恶性肿瘤,约占恶性肿瘤的10%。

肿瘤的发牛与发展是一个多因素作用、多因素参与、经过多个阶段才最终形成的极其复杂的生物学现象。在研究肿瘤发生的不同历史阶段,提出过不同的学说。到日前为止,被学术界肯定行沿用至今的有以下几种:

1、三阶段学说:该学说是在研究化学致癌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肿瘤发生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启动阶段、促进阶段和发展阶段。

2、两次突变学说:又称为克隆起源学说,该学说认为:遗传型肿瘤第一次突变发生于生殖细胞,第二次突变发生于体细胞。故遗传型肿瘤发病年龄早,肿瘤表现为多发性和双侧性;散发性肿瘤的两次突变均发生于体细胞,故肿瘤发生迟,多为单发或单侧性。

3、多阶段学说: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对肿瘤发生的认识发展到了新的阶段。人类肿瘤的发生具有多阶段性,是癌基因、抑癌基因和错配修复基因等多个细胞生长调控基囚异常共同作用的结果。

4、干细胞起源学说:近年研究证实,正常组织器官存在一定数量的干细胞,具有潜在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而正常组织干细胞与恶性肿瘤细胞有着极其相似的生长调控机制,肿瘤的发生与组织干细胞有着密切联系,并认为肿瘤细胞源于组织干细胞恶性转化。

肿瘤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遗传肿瘤综合征,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等。但大量临床资料证实:家中有癌症患者,后代不一定患癌。癌症不是遗传性疾病,但是遗传因素对癌症的发生确有一定的作用,研究发现,某些癌症的发生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如结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但肿瘤是肯定不会传染的,特别是很多人将肝癌与乙型肝炎,肺癌与肺炎、肺结核相提并论,认为肿瘤是会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体液、血液传播的。但实际上,与肿瘤患者共同生沾、共同进食是不会传染肿瘤的。

经研究发现,除了肿瘤具有一定的异常因素外,人类80%~90%以上的癌症与外部环境因素有关,即人类生活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致癌因素:

1、化学因素:焦煤油、染料、亚硝胺,苯类化合物等;

2、物理因素:电离辐射、放射线及紫外线照射,工业粉尘、异物等;

3、生物因素:病毒和真菌,如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EB病毒与鼻咽癌,人类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等的发生密切相关,黄曲霉毒素则是肝癌肯定的致癌物质;

4、遗传因素:某些癌症的发生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如结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

5、免疫因素:先天免疫缺陷疾病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癌症的发生率增加;

6、内分泌因素:如乳腺癌与妇科些恶性肿瘤的发生与激素的平衡失调有关;

7、生活因素:如抽烟、饮酒及喜食烟熏、油炸、腌制以及高脂肪饮食等;

8、心理因素:长期焦虑、抑郁、绝望等不良心理情绪也与癌症的发生有关。

我们知道了常见的致癌因素,在生活中可以进行预防吗?恶性肿瘤的预防是可能的!恶性肿瘤预防包括三级预防措施:

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

其目标是防止癌疗的发生,研究各种癌症病因和危险因素,针对化学、物理、生物等具体数癌、促癌因素和休内外致病条件,采取预防措施,并针对健康机体,采取加强环境保护、适宜饮食、适宜运动,以增进身心健康。了解科学的防癌知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绝对不吸烟,不饮酒或少饮酒;注意饮食结构,调整饮食习惯,坚持少食多餐、少烫多温、少硬多软、少盐多淡、少糖多鲤、少洒多茶(忌浓茶)、,少陈多鲜、少炸多炖,少熏多炒和忌烟酒、忌食害变食物、忌偏食、忌狼吞虎咽、忌暴食、忌食不洁瓜果等原则;加强劳动保护,防止致癌粉尘的吸入,尽可能避免与致癌物质接触;加强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这样患癌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少。

二级预防即“三早”预防。

其目标是防止初发疾病的发展,针对癌症症状出现以前的那些潜在或隐匿的疾患,采取“三早”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措施,以防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最重要、最容易做到的即是坚持定期体检。特别是杜宇肿瘤高危人群,更应该定期体检,我们常见的肿瘤高危人群有长期吸烟者是肺癌的高危人群,现在发现不仅是吸烟者,长期吸入二手烟的人群同样也是高危人群;长期吃烤、胯、薰、霉变食品是胃

癌、食管癌的高危因素;乙肝、丙肝、肝硬化的患者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家族中有癌症患者的人有家族倾向;癌症高发地区的人群也要定期随访,如广东是鼻咽癌的高发地区。

三级预防即临床预防或康复性预防。

其目标是防止病情恶化,防止残疾。采取多学科综合诊断和治疗,正确选择合理甚至最佳诊疗方案,以尽早扑灭癌症,尽力恢复功能,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有很多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失去了手术的机会,那我们除了定期体检,还有哪些信号,提醒我们有可能发生癌症呢?

身体任何部位如乳腺、颈部或腹部肿块,尤其是逐渐增大的,要排除乳腺癌,胃癌,肺癌等;

中年以上的妇女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或分泌物(俗称白带增多),就要汪意妇科肿瘤的相关检查,如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

进食时胸骨后闷胀、灼痛、异物感或进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难,要高度怀疑食管癌;

久冶不愈的干咳或痰中带血,要首先考虑肺癌;

长期消化不良、进行性食欲减退、消瘦、未找出明确原因者,要考虑是否有胃癌;

大便习惯改变,或有便血,可以进行肠镜检查排除肠癌;

鼻塞、鼻衄、单侧头痛或伴有复视,要排除鼻咽癌等头颈部肿瘤。

在诊断治肿瘤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临床诊断:

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核素显像、内镜检查及要验室检查;病理学诊断: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及分子标志,现在病理学诊断已经成为诊断肿瘤的金标准。完善以上检查我们主要的日的就是确定肿瘤的性质及范围。作为一名没有受过专业教育的患者,当发现自己出现异常信号时,首先要做的是到一家专科医院就诊,而不是听信偏方

或保健品的介绍,耽误了病情的诊断及治疗。

那么当我们确诊了恶性肿瘤后,又有哪此方法可以治疗呢?

不同部位的肿瘤,甚至同一部位的肿瘤,它们的生物学行为可以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充分了解每位患者的机体情况,肿瘤的病理类型及侵犯范围,从而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是我们达到较大幅度提高治愈率的前提。

常见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内科治疗(如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热疗等多种手段)、放射治疗及中医中药四大方法。而目前更加强调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可以保留机体以及受累器官的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目前外科治疗仍是恶性实体肿瘤的基本手段,是肿瘤局部治疗的最主要方法。放射治疗作为一种局部治疗手段,疗效确切、适应证广,目前已经成为肿瘤的一种基本治疗方法,肿瘤放疗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根治性放疗和姑息性放疗。根治性放疗是指通过放疗消灭放疗靶区的肿瘤细胞,如皮肤癌,鼻咽癌、乳腺癌、宫颈癌等;姑息性放疗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放射治疗来缓解由肿瘤引起的一些局部症状,如癌性疼痛、出血、肿瘤压迫或侵犯引起的梗阻症状等,减轻病人痛苦、改善生存质量并适当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最近几年肿瘤的放射治疗随着技术与设备的进步有很大发展,表现任放射物理学和放别生物学两个方面。

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建立、完善和广泛应用,使肿瘤的适形和调强放射治疗作为精确放射治疗的主要治疗模式获得广泛应用,Y-刀和射波刀(Cyberknife)治疗系统等立体定向放疗使放射治疗精确程度进一步提高,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在放别生物学领域,非常规分割放疗、放射化学修饰剂的临床应用、放疗与手术、化疗、热疗及与其他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使得治疗效果不断提高。介入治疗是指在影像设备引导下,采用特定的穿刺针、导管等器械进行的药物灌泣、血管栓塞

等治疗。动脉灌注化疗和动脉栓塞是肿瘤介入治疗的基本技术。动脉灌注化疗可厂泛应用于治疗血供丰富的各种买休肿瘤,如肺癌、肝胆肿瘤等;动脉栓塞配合灌注化疗是肝癌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也可用于术前减少术中出血及用于肿瘤破裂出咖的急诊治疗。

肿瘤的内科治疗方法较多,最常见的是化疗,肿瘤化疗是最常采用的药物抗肿瘤治疗,可以针对不同的肿瘤发挥根治肿瘤、延长生存时间及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目前已成为肿瘤常规治疗手段之一。近些年来,随着新抗癌药物的不断出现、支持治疗手段的提高及大剂量化疗的应用,化疗正在从姑息治疗向根治性治疗过渡,而且随着化疗药物研究,化疗的毒副作用也较以前明显降低。目前,已有不少恶性肿瘤可能过化学治疗痊愈,如恶性淋巴瘤、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滋养叶细胞瘤、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等能够通过化学治疗获得根治性疗效。另外近些年来肿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靶向治疗、肿瘤热疗及肿瘤的生物治疗也为肿瘤的内科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手段,为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了更多的方案。

中医中药作为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瑰宝,肿瘤中医药治疗在我国是最常采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早已被广大学者和患者所接受。中医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是由于人体正气内虚、邪毒积聚而成,因此中医药防治肿瘤多从扶正培本、解毒祛邪入手,通过扶助、调补人体气血阴阳,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体自身抗病能力,从而阻断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医药与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相结合,依照辨证论治整体调节,有益于防治肿瘤复发与转移、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并发症

许多肿瘤患者不是死于肿瘤本身,而是死于肿瘤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感染,有入统计恶性肿瘤死亡原因中感染占70%,而咯血、上

消化道出血、上腔静脉综合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临床也相当多见,肿瘤的许多并发症来势迅猛,病情险恶,加上放化疗后患者体质虚弱、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导致晚期肿瘤患者死亡。

1、“未病先防”预防肿瘤并发症

祖国传统医学十分强调“未病先防”的防病思想。早在《黄帝内经》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末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对于晚期肿瘤患者的并发症,预防比治疗更有意义,而且部分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如白血病患者、放化疗引起的血小板低下及骨髓抑制的患者,避免应用激素、解热镇痛剂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以防出血,给予益气荞养血、健脾补肾中药,可预防大出血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放、化疗患者易发生细菌及病毒性感染,目前大多数肿瘤科医生主张放、化疗的同时合并应用抗生素,但其能否防治感染尚有争议,若配合放、化疗及以相应的中药则明显减少了感染的发生率。无菌性炎症在鼻咽部、食管、肺及膀胱等处放疗时或放疗后经常发热,西药无特效药,如予清热解毒、生津润燥、活血化瘀的方药常可取得良好的作用。再如顺铂常引起肾功能衰竭,我科应用温阳利水中药,16年来未发生1例因应用顺铂而发生的肾功能衰竭患者。

2、及早发现肿瘤并发症先兆

现代医学为肿瘤并发症的检查提供微观定量的依据。认识了解肿瘤的发展趋势,定期检查相关指标,可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肿瘤并发症。然而肿瘤的许多并发症来势迅猛,数日前或当日检查未见异常,其并发症就可出现,所以仅仅依靠现代医学的手段是不够的。事实上,有些肿瘤并发症可先有其诸多外在表现,通过应用中医几千年的临床经验,观察外在的临床症状来认识可能要发生的并发症,是对西医诊断

学的补充和完善。临床常见晚期肿瘤尤其是胃癌、肝癌、食管癌出血前有时会出现阳热偏亢的情况,面色由原来的苍白变红润,语音低微变洪亮,食量骤增,喜进冷食,脉大、舌鲜红等,此时应警惕消化道大出血。肿瘤患者同时患糖尿病,进食少还口服降糖药,出现汗多、心悸、头晕、乏力等症,此为低血糖表现,要注意防止出现低血糖昏迷。放疗患者若若舌苔黄燥,急予清热解毒、生津润燥中药,以防放射副反应。

3、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并发症

晚期肿瘤患者体质弱,并发症重,一般难以治疗。随着近年来中西药结合工作的发展,对肿瘤并发症治疗取得一定成效,此优于单一的治疗方法。如肝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后,发热不退,单用抗生素效果不好,若配合清开灵或醒脑|静静脉滴注后一般5~7天热退。再如便血,诸多中西止血药物无效,用烧干蟾7天后便血可明显好转。晚期肿瘤DIC发展讯速,分期多为不明确,经常在短期内又要止血又要溶解血栓,出现用药矛盾,这时如能配合中药,双向调节,情况便可改观。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并发症,重在末病先防,防微杜渐;其次要认识了解肿瘤发展趋势、采用中西医诊断学的内容早期认识并发症的先兆,最大限度地减轻癌症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总结:我们要知道的是肿瘤的并发症也有很多,要采取全面的措施才能够预防和治疗肿瘤及其并发症。但是要注意的是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都要依据科学知识切忌盲目。(文章原载于《抗癌之窗》,刊号:2012年2月号,作者:华东、黄金昶,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风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肿瘤基础知识培训

第一部分:肿瘤的基本知识 一、概述 肿瘤是常见病,多发病,其中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一类疾病。我国最为常见和危害性最严重的肿瘤为肺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乳腺癌、鼻咽癌、宫颈癌和淋巴瘤、白血病。20世纪以来,尽管恶性肿瘤已成为人类致死的第1或第2位原因,但肿瘤学的进展已使肿瘤患者的1/3有根治希望。 二、肿瘤的概念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调控,导致单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因而得名。 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具有本质的区别。非肿瘤性增生为机体生存所需,所增生的组织能够分化成熟,并且能够恢复原来正常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且这种增生是具有一定限度的,一旦原因去除后就不再继续。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就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功能,并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肿瘤生长旺盛,并具有相对自主性。即使后来致瘤因素不存在时仍能持续生长。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机体的危害性的不同,一般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三、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1.肿瘤是由一个转化细胞不断增生繁衍形成的。 一个典型的恶性肿瘤的自然生长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一个细胞的恶性转化→转化细胞的克隆性增生→局部浸润→远处转移”。具有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特点,并且是恶性肿瘤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此过程中,恶性转化细胞的内在特点(如肿瘤的生长分数)和宿主对肿瘤细胞及其产物的反应(如肿瘤血管形成)共同影响肿瘤的生长和演进。 2.肿瘤的生长方式与扩散 (1)肿瘤的生长速度:各种肿瘤的生长速度有极大的差异,主要取决于肿瘤细胞的分化成熟程度。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恶性肿瘤生长较快,良性肿瘤恶变时生长速度突然加快。 (2)肿瘤的生长方式:肿瘤可以呈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和浸润性生长。 1)膨胀性生长:是大多数良性肿瘤所表现的生长方式,肿瘤生长缓慢,不侵袭周围组织,往往呈结节状,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对周围的器官、组织主要是挤压或阻塞的作用。一般均不明显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因为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手术容易摘除,摘除后不易复发。 2)外生性生长:发生在体表、体腔表面或管道器官(如消化道、泌尿生殖道)表面的肿瘤,常向表面生长,形成突起的乳头状、息肉状、菜花状的肿物,良性、恶性肿瘤都可呈外生性生长。但恶性肿瘤在外生性生长的同时,其基底部也呈浸润性生长,且外生性生长的恶性肿瘤由于生长迅速、血供不足,容易发生坏死脱落而形成底部高低不平、边缘隆起的恶性溃疡。 3)浸润性生长:为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由于肿瘤生长迅速,侵入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如树根之长入泥土,浸润并破坏周围组织,肿瘤往往没有包膜或包膜不完整,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明显。临床触诊时,肿瘤固定不活动,手术切除这种肿瘤时,为防止复发,切除范围应该比肉眼所见范围大,因为这些部位也可能有肿瘤细胞的浸润。 3.肿瘤的扩散 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具有浸润性生长的恶性肿瘤,不仅可以在原发部位生长、蔓延(直接蔓

高中生物-《细胞的癌变》教学设计

@ “细胞的癌变”一节教学设计 " 教师:李翠玲 单位:根河二中 !

[内容提要] “细胞的癌变”一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课程教材《分子与细胞》模块第六章第四节的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建立在前面各章的基础上。比如癌细胞的特点,联系到了细胞的增殖、形态、细胞的分子组成。其目的主要是教育学生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本节的思路是使学生在了解细胞的完整生命历程的同时,了解细胞的癌变是细胞的生命的历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由此导致机体的异常死亡.因此,它是社会热点问题,又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学习引起学生对此问题的关注,了解相关的知识,懂得如何预防癌症,正确对待癌症. [关键词] 细胞癌变 , 姓名:李翠玲 职务:教师 职称:中教一级 # 工作单位:内蒙古根河市第二中学 通讯地址:内蒙古根河市第二中学 邮编:022350 联系电话:

! “细胞的癌变”一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细胞的癌变”一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课程教材《分子与细胞》模块第六章第四节的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建立在前面各章的基础上。比如癌细胞的特点,联系到了细胞的增殖、形态、细胞的分子组成。与老教材相比,细胞的癌变在新教材中单独成节,内容有所扩展,更加贴近生活。其目的主要是教育学生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本节的思路是使学生在了解细胞的完整生命历程的同时,了解细胞的癌变是细胞的生命的历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由此导致机体的异常死亡.因此,它是社会热点问题,又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学习引起学生对此问题的关注,了解相关的知识,懂得如何预防癌症,正确对待癌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 (2) 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2、能力目标 通过课前搜集恶性肿瘤方面的资料,提高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学会分析比较、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癌症的致死率高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细胞癌变的关注,从而确立积极的生活态 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通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以 及从课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领会健康生活方式与癌症防治的关系,关注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和人类健 康问题,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点: 】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2、细胞癌变的原因,如何防治癌症。 解决方法:教材所阐述内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致癌因子和癌症的防治都比较直接,也浅显易懂,所以完全可以通过学生阅读教材整理出相关的知识要点,并以课件的形式呈现。而课本以外的很多内容学生也抱有很大的兴趣,而且互联网上有很多相关内容,因

肿瘤学概论复习题要点

【A1型题】 1.巴黎《抗癌宪章》颁布于哪年 A.1998年 B.2000年 C.2002年 D.2004年 E.2005年 (参考答案:B) 2.癌症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 A.依赖性减低 B.被动性下降 C.行为变得成熟 D.自尊心增强 E.无猜疑心 (参考答案:D) 3.关于营养不良正确的是: A.蛋白质和热量不足 B.表现为体重减轻 C.可伴其他营养物的缺乏 D.皮下脂肪减少 E.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E) 4.对中度以上营养不良患者每日应保证供应蛋白质的量为A.1.5g/kg B.2.5g/kg C.3.5g/kg D.4.5g/kg E.5g/kg (参考答案:A) 5.对丧失咀嚼、吞咽功能而消化功能完好 者最好采用哪种营养方式 A.静脉补充营养药 B.鼻饲 C.TPN液输注 D.口服营养药 E.胃肠减压+ TPN液输注 (参考答案:B) 6.TPN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A.静脉血栓形成 B.感染 C.气胸 D.腹泻

(参考答案:E) 7.中医中药在肿瘤康复中的作用是 A.效果同化疗 B.毒副作用大 C.多注重局部 D.强调治病救本 E.只固本无祛邪作用 (参考答案:D) 8.Ⅱa期乳腺癌应采取哪种综合治疗手段?A.改良根治术+放疗+化疗 B.改良根治术+化疗+放疗+化疗 C.新辅助化疗+保留乳房术+放疗+化疗D.新辅助化疗+改良根治术+放疗+化疗E.新辅助化疗+保留乳房术+化疗+雌激素治疗 (参考答案:C) 9.心理治疗常选用的药物是 A.安定 B.水合氯醛 C.冬眠一号 D.杜冷丁 E.白优解 (参考答案:E) 10.关于心理治疗正确的剂量是 A. 白优解:75mg/qd B. 美舒郁:50mg/qd C. 左洛夏:60mg/qd D. 白优解:50mg/qd E. 左洛夏:55 mg/qd (参考答案:B) 11.世界范围内女性肿瘤发病前三位的顺 序为 A.乳腺癌、肺癌、肝癌 B.肺癌、肝癌、乳腺癌 C.乳腺癌、宫颈癌、大肠癌 D.食管癌、宫颈癌、大肠癌 E.宫颈癌、乳腺癌、大肠癌 (参考答案:C) 12.癌症病人营养不良主要由哪种因素引起A.癌症本身带来的胃肠道消化及吸收障碍B.治疗带来得副作用所引起的 C.支持治疗不足 D.病人患病前体质弱

(完整版)《细胞的癌变》的教学设计

课题:《细胞的癌变》 备课札记 主备人:余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了解) (2)说出几种日常生活诱癌的例子。(了解) (3)说出至少一种癌细胞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了解) 2、能力目标: 通过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比较,学会比较分析,通过讨论癌症案例解析, 提高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讨论癌症如何防治和如何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确立积极的生活态 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不吸烟、不酗酒的良好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公 民道德观 【教学重点】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致癌因子。 【教学难点】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讲解法,提问法、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检查全班同学的导学案完成情况 二、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全球每年新增癌症病例和癌症死亡人数 三、自主学习, 1、癌细胞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2、细胞癌变的机理 3、致癌因子 4、癌细胞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四、合作探究, 1、癌细胞主要特征? 2、致癌因子和致癌机理? 五、展示点评, 1、癌细胞主要特征? (1)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2)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3)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

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备课札记2、致癌因子和致癌机理? (1).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 (2).化学致癌因子:无机物如石棉、砷化物、铬化物、镉化物等;有机物如 黄曲霉毒素、亚硝胺等。 (3).病毒致癌因子:如致癌病毒。 (4) 展示细胞癌变机理的投影片,引导学生分析细胞癌变的原因,引出原癌 基因、抑癌基因的概念。原癌基因:抑癌基因: 六、检测反馈, 详见课件、检测反馈试题 【课堂小结】 一、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癌细胞的表面也发生了变化。 二、细胞癌变的机理 三、致癌因子 1、物理致癌因子 2、化学致癌因子 3、病毒致癌因子 四、癌细胞的概念 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 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就是癌细胞。 五、癌细胞的预防 六、癌细胞的诊断和治疗 1、诊断:病理切片的显微观察,CT,核磁共振以及癌基因检测。 2治疗: (1)手术切除 (2)放射线疗法 (3)化学疗法 (4)免疫疗法 【作业布置】 课后习题,训练案。 【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 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 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 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各种化验单

各种化验单 1。血常规 一般看病最常做的就是3大常规,这也是住院病历里面必须的,特别是小孩子发烧感冒时,建议大家去医院要自己要求验,看看是不是病毒感染,这样可以避免医生滥用抗生素。 血常规化验现在一般取指尖血(过去取耳垂末梢血),内容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及血小板计数,均用英文字首缩写表示。 血红蛋白(HGB) 正常值为120-150g/L 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值为4×109/L-10×109/L 其中中性白细胞(NEUT%)正常时为0.5-0.7 淋巴细胞(LYM%) 正常时为0.2-0.4 嗜酸细胞(MXD%) 正常时为0-0.02 血小板(PLT ) 正常值为100×109/L-300×109/L HCT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正常值为82-92fL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值为340-360g/L 临床意义: 如果HGB值低于120g/L,就说明有贫血存在,应该进一步检查是什么性质的贫血,如果HGB值高于160g/L,可能是因为患有血红蛋白增高症或者血液被浓缩的缘故,WBC代表的白细胞是人体的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相当于国家的军队,共总数的增高(超过10×109/L)时,多表明有炎症、感染存在,此时病人多有发热症状,如果白细胞总数太高在(30-50)×109/L以上,病人是于少年儿童或年青人,伴有较严重的不能解释的贫血,请不要掉以轻心,应该进一步做骨髓穿刺检查,排除白血病的可能,白细胞总数低于4×109/L,可由接受放射线,病毒感染药物及化学物质中毒等引起。中性白细胞比例增高多意味着感染(特别是细菌感染)存在,淋巴细胞增高多见于慢性疾病及长期接受放射线照射,嗜酸性白细胞增高时,往往说明体内有过敏原存在引起的过敏,如寄生虫(蛔虫多见),过敏性炎症,过敏反应等。PLT减少时,可能会有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增高时,说明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GB)减低,即可诊为贫血。按红细胞体积大小可分为巨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和正细胞性贫血。MCV(红细胞平均体积)和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为主要分型依据。 2.尿常规 蛋白(PRO)正常为阴性 尿糖(GLU)正常阴性 红细胞(RBC)正常0-1/高倍 白细胞(LEU)正常0-5/高倍 尿酸盐结晶(NIT) 酮体(KET)正常阴性 尿胆元(UBG)定性:弱阳性定量1-4mg/24h 胆红质(BIL)正常阴性 尿潜血(ERY)正常阴性 比重(SG)正常1.018 临床意义: 泌尿系统感染时,LEU常为30~50个/高倍(正常值为阴性:neg)、PRO "+"(正常值为阴性:neg)。如同时伴有大量NIT,及ERY阳性(正常为neg)则提示为泌尿系统结石(继发);GLU "+~+++"要进一步做空腹血糖或糖耐量试验检查,确定是否有糖尿病存在。因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泌尿系统或其他部位感染。

肿瘤学概论》考试题目参考答案

《肿瘤学概论》考试题目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癌前病变:从正常组织到发生癌变的中间阶段称为癌前病变 2.直接致癌物:本身直接具有致癌作用,在体内不需要经过代谢活化即可致癌。 3.间接致癌物:大多数的致癌物不是其原型致癌(直接致癌物),而是需要在哺乳动物体内经过代谢激活后才有致癌作用,这些致癌物又称间接致癌物。 4.肿瘤的放射治疗:广义的放射治疗既包括放射治疗科的肿瘤放射治疗,也包括核医学科的内用同位素治疗;狭义的放射治疗一般仅指前者,即人们一般所称的肿瘤放射治疗。 5.肿瘤的姑息治疗:通过对患者疼痛等症状以及其他生理、心理和精神方面问题的早期诊断和正确评估,来缓解和处理患者痛苦的治疗措施。姑息治疗目的是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及家属面对与威胁生命疾病相关的各种问题 6.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针对可能导致细胞癌变的环节,如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因子及受体、抗肿瘤血管形成、自杀基因等,从分子水平来逆转这种恶性生物学行为,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甚至使其完全消退的一种全新的生物治疗模式。 7.肿瘤的免疫耐受:指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抗原性物质时所表现的一种异性的无应答状态。当肿瘤长期存在时,与未成熟或幼稚免疫活性细胞接触,就可能诱发机体对肿瘤抗原产生免疫耐受性。 8.无瘤原则:指应用各种措施防止手术操作过程中离散的癌细胞直接种植或播散。 9.三阶梯止痛法:是一种根据患者疼痛等级为治疗原则的止痛方法,一阶是指轻度疼痛给予非甾类抗炎药加减辅助止痛药,二阶中度疼痛给予弱阿片类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和辅助止痛药,三阶重度疼痛给予阿片类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和辅助止痛药。 10.根治术放射治疗:利用手术拨开正常组织和器官,对肿瘤进行单次大剂量冲击性放射杀伤。 问答题 1.细胞癌基因的分类 ?1、细胞外的生长因子 ?2、跨膜的生长因子受体 ?3、胞内信号传递体 ?4、核内转录因子 2.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 细胞脱离原发瘤群体、通过浸润在周围间质中生长、与局部毛细血管或淋巴管密切接触并穿透其管壁、被转运到达靶组织或靶器官、再逸出毛细血管或淋巴管壁并在间质中不断增生形成新的继发瘤。 3.肿瘤化疗的适应症 (1)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对化疗敏感,通过化疗可完全控制甚至根治,如白血病,多发行骨髓瘤,恶性淋巴癌等。 (2)化疗效果较好的某些实体瘤,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生殖细胞肿瘤,卵巢癌,小细胞肺癌等。 (3)实体瘤的手术切除和局部放疗后的辅助化疗或的手术前的辅助化疗,如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 (4)与放疗联合对部分肿瘤进行根治性治疗:头颈肿瘤:鼻咽癌、喉癌、口腔癌等;胸部肿瘤:食道癌、肺癌;腹盆部肿瘤:宫颈癌、直肠癌、肛管癌。 (5)实体瘤已有广泛或远处转移,不适应手术切除和放疗者;实体瘤手术切除或放疗后复发、播散着,可考虑姑息化疗。 (6)癌性体腔积液,包括胸腔,心包腔及腹腔采用腔内注射化疗药物;常可使积液控制或消失。 4.肿瘤化疗的副作用 ? 1.身体衰弱:患者可出现周身疲乏无力、精神萎靡、出虚汗、嗜睡等。 ? 2. 免疫功能下降:化疗药物可损害患者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缺陷或下降。免疫功能指标如E-玫瑰结试验、CH50、C3补体、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白介素II…

教学设计细胞的癌变

黑龙江省高中生物教研网教学设计
第四节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细胞的癌变
1.知识目标: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 2.能力目标:学会分析比较、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致癌因子。 2.难点: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三、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
1.课件 2.家族癌症发病情况调查表
四、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 1 课时 五、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设计思路: 由 目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首席
激趣导引
杀手”导入癌细胞,激发学生的探究兴 趣。
探讨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新课导读
研究致癌因子 细胞癌变的原因的分析
归纳导学
总结知识
反馈练习
探究导思
讨论癌症的预防和治疗
第1页

黑龙江省高中生物教研网教学设计
六、教学实施的程序: 教学实施的程序: 教学 内容 创 设情境 导入新 课 教师活动 导言: 我们学习细胞的生命历程使老师联想到人的寿命, 人类有没有食物链上的天敌?(学生:没有)却有威胁人类 生命健康的杀手——疾病。 出示材料 1,请学生推测在 2002 年我国人口死亡原因中 占第一位的是什么?个出材料观察并回答。 学 生 根据已有 的生活经 验先进行 推测 激发 学生对细 胞癌变的 关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死亡原因 癌 症
死亡率(/10 万人) 240.95 223.61 206.06 173.49 95.61 41.2 17.64 通过 对材料的 分 析 整 理,培养 学归纳总 结能力
脑血管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心脏病 损伤与中毒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学生:癌症。 教师:导入:癌是什么?癌是怎样产生的?下面我们就 来学习第四节 细胞的癌变 问:什么是癌? (学生:略。 )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归纳:癌症的发生是因为 细胞癌变。 出示材料 2 通 过 两种细胞 的对比初 步了解癌 细胞的特 点
第2页

肿瘤概论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第五章肿瘤概论 第一节肿瘤的概念 一、肿瘤的概念 肿瘤(tumor):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或凋亡不足而形成的新生物。肿瘤的生物学特征: ①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不能分化为正常的成熟细胞 ②生长旺盛具相对自主性,致瘤因素不存在亦能继续分裂增生,持续生长; ③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 二、肿瘤的特性 肿瘤的肉眼形态和组织结构 肉眼观 (1)外观:多种多样:结节状、囊状、息肉状、分叶状、菜花状、乳头状、蕈状、溃疡状、蟹足状、浸润肥厚状等; (2)大小:小的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原位癌),大的数千千克;

* 体表与大的体腔内常长得较大;密闭的腔道(颅腔、椎管内则一般较小)。 * 良性肿瘤常长得较大;恶性肿瘤短期可致不良后果,常不大。 (3)颜色(与组织起源、血供有关) 一般者切面呈灰白色或灰红色。 脂肪瘤:黄色;黑色素瘤:黑色;血管瘤:红色、暗红色等; 有时可根据颜色辨别组织来源。 (4)硬度(与种类、实质与间质的比例有关) 如:脂肪瘤较软,骨瘤较硬; 同为腺癌,实质较多的实性癌较软,如:髓样癌;间质较多的实性癌质较硬,如:硬癌。 (5)数目:多为单发,偶为多发 如为多发性,诊断时应写:某某多发性某某癌。 肿瘤的组织结构——实质与间质 (1)实质(肿瘤细胞)如:腺瘤的实质细胞是腺上皮,脂肪瘤的实质是脂肪细胞。 * 判断肿瘤的良、恶性依据实质的形态。 (2)间质:实质之间的纤维组织、血管、淋巴管,无特异性,起支持与营养的作用。 还可见淋巴细胞与巨嗜细胞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 肌成纤维细胞 * 实质:元凶;间质:帮凶; * 治疗新方案:栓塞间质动脉(介入治疗)实质细胞“饿死”。 肿瘤的异型性 异型性(atypia):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异型性。 异型性小则成熟度高,异型性大则成熟度低; 异型性大小是判断肿瘤良、恶性的主要形态学依据。

教你明白看懂肝功能检测化验单

教你明白看懂肝功能检测化验单 来源: zfgfz 作者:陈医生 临床上肝功能检查的主要项目包括:蛋白代谢检查、糖代谢检查、脂类检查、胆红素代谢检查、血清酶学检查等。 一、如何看血清酶学化验单 常见以下几种酶:谷丙转氨酶(英文简写为ALT或GPT)、谷草转氨酶(AST 或GOT)、碱性磷酸酶(英文简写为ALP)、γ-氨酰转肽酶(英文简写为γ-GT)、胆碱酯酶(英文简写为CHE)。它们的正常值一般在化验单上标示出来,如果采取的化验方法不同,各种酶的值也就不同。通常的参考值是: ALT<40U;AST<40U;ALP:30-133U;CHE:3278-13200U;γ-GT<40U 大多数脂肪肝病人的AST、ALT正常或仅有轻度升高。如果这两个值远远高出正常值,则应该怀疑病毒性肝炎或其它急性肝炎。ALT和AST存在于正常肝细胞中,当肝细胞损伤时即逸出细胞外进入血液中。因此血液中的ALT和AST 升高间接反应肝脏受损的程度。 二、如何看胆红素代谢化验单 常用的胆红素代谢化验项目有: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间接胆红素(IBil)三项。这些指标的正常数值为:血清总胆红素: 1.7l-17.1μmol/L;间接胆红素:0~6.81~mol/L;直接胆红寨:1.7-10.2μmol/L。 血清总胆红素的临床意义:①判断有无黄疸或黄疸的程度:TBil 17~ 34μmol/L为隐性黄疸,34~170pμmol/L为轻度黄疸,170~340μmol/L为中度黄疸,大于340μmol/L为高度黄疸;②判断黄疸的类型:TBii在340~510μmol/L 者多为阻塞性(完全梗阻)黄疸,不完全性梗阻多为170~265μmol/L,肝细胞性黄疸多为170~200μmol/L,溶血性黄疸很少超过85μmol/L;③结合血清胆红素分类判定黄疸类型:TBil和直接胆红素增高为溶血性黄疸。TBil和间接胆红素增高为阻塞性黄疸,TBil、间接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增高均为肝细胞性黄疸。 三、如何看血浆蛋白化验单 肝脏是机体蛋白代谢的主要器官。如白蛋白、脂蛋白、凝血因子和纤溶因子以及各种转运蛋白等均系肝细胞合成,当肝功能受损时这些蛋白质便减少;γ-球蛋白虽不是肝细胞合成,但肝脏功能受损时,如有炎症时,γ-球蛋白可增多。测定血清蛋白水平,可了解肝脏对蛋白质的代谢功能。 脂肪肝最常见的异常变化是血浆蛋白总量改变和白、球蛋白比值倒置,有些病人的α1,α2,β-球蛋白增加。脂肪肝治愈后,血浆蛋白恢复缓慢,常要经过3-6个月之后才恢复正常。肝功能化验单上蛋白检查主要有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

人教版细胞癌变教案课程

细胞癌变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细胞的癌变授课班级:10生科第三小组 教师:李欣欣授课时长:45min 教材:人教版/必修1设计者:李欣欣 一、学情分析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在学习“细胞的癌变”这一节之前,学习了细胞完整的生命历程——“细胞增殖”,“细胞分化”。本节内容和社会生活关系密切,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学生在理解癌细胞是正常分化的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时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理解癌细胞的特征及癌变机理时都存在困难。这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足够直观的展现生活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 二、教学内容分析 “细胞的癌变”是人教版必修1之中细胞与分子的内容。这一章的内容安排为,先介绍细胞完整的生命历程,然后让学生了解细胞生命历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细胞的癌变。本节内容承接前三节,同时细胞癌变是社会热点,也是生物学科的热点问题。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联系社会现状,注意理论和现实相结合。注意“教”与“学”联系。教学过程要体现“以人为本,全面教育”的教学理念。按照“感知—理解—应用”的认知过程,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去感知,体验,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药充当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2)说出引起细胞癌变的外因(致癌因子) 2.能力目标: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癌症预防的关系。 3.情感目标: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2)致癌因子 教学难点: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方法 主要选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探究。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5min) 大家都知道大自然是神奇的,万物相生相克,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的天敌,但是人类在地球上没有天敌,但却有威胁生命的敌人,那就是疾病!任何疾病都有可能夺走人的生命,据统计,有四类疾病居于首位,我们称之为“四大杀手”—心血管病、癌症、艾滋病和糖尿病。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组图片,缅怀一下我们所熟悉并喜欢的人—----着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着名导演、表演艺术家:文兴宇(大家爱看电视剧《家有儿女》中爷爷的扮演者);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最资深的男主播之一:罗京;影坛巨星、“百变天后”:梅艳芳;《红楼梦》我们所熟悉的林妹妹的扮演者:陈晓旭。也许是天妒英才,如蓝体字所标,这些让我们怀念的人都是被四大杀手之一---癌症夺走了生命。 我们再来看两张图表,“全球每年新增癌症病例”“我国癌症死亡人数”,(大家注意一下:两张图表的单位是万!) 之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对细胞完整生命历程的学习,大家知道:细胞是有一定寿命、形态和功能的。正常机体内的细胞有正在进行着分裂和分化的,比如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有一些不分裂,但执行着重要功能,比如人体的心肌细胞、神经细胞;还有一些正在衰老的凋亡的细胞,比如皮肤表层的表皮细胞。但是,有的细胞受到外界环境的某些刺激后,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会发生变化,这样的细胞就不再

免疫力与肿瘤

免疫力与肿瘤 免疫,医学上的概念是机体识别和清除微生物等外来抗原物质和自身变性物质的一系列保护反应,简单地说,就是人体抵抗疾病的一种能力。免疫力的强弱与癌症的发生、发展、治疗关系至为重要。当人体处于正常情况下,人体免疫功能会及时将这些物质清除掉,排出体外;而当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时,人体免疫力会随之下降。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几乎所有的慢性病都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也就是说,得了慢性病,就证明我们的免疫力遭到了破坏。 得了肿瘤首先应该意识到的是自己的免疫力下降了。接下来是寻找降低免疫力的原因。一旦全面、正确地找到了原因,加上正确行动,就离健康不远了。 那么,是谁"动"了我们的免疫力呢?因素是多方面的。这里所说的,是我们日常生活 当中的一些不正常的因素。这些不正常的因素,是人们在自觉或不自觉当中就形成的生活方式。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指出:"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自己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养不良 说起营养不良,会有好多人说,"开玩笑吧,你看看我们每天吃的喝的,怎么会营养不良呢"?真的,在物质极为丰富的今天,到处都是满肚肥肠的饥饿人群。因为我说的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合理三个方面。 在过去,在解放以前,我们的生活水平很低,生活物质极为贫乏。我们中国人面黄肌瘦,枯瘦如柴,被人称为"东亚病夫"。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水 平不断提高。人们再也不愿向祖辈父辈们那样面黄肌瘦、枯瘦如柴了,再也不能吃不好、吃不饱了,应该好好享受享受了,都希望自己白白胖胖,有一个"富态相"。以为这样才能 说明自己健康。其实,正是这种心态,给我们带来了灾难,使很多人由于不正确的饮食,不知不觉走向疾病。有人说,我们每天所吃的东西,有三分之一在维持你自己的生命,另外的三分之二是维持医生的生命。这句话透露出,我们吃的东西,大多数是对我们的健康不利的。因此,我们可以不关心吃的食物如何在身体内变成肌肉、骨骼、头发、血液等等,但是,我们必须关心我们应该吃什么。因为这些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和幸福。 人体需要的七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和水,前三项称为营养性营养素,后四项称为功能性营养素。身体对它们的需求,是有要求的,有比例的。应多少,就多少。不能相差太多。不能长时间进食过多或过少。这对我们的身体都是不利的,就会造成疾病。中国生物治疗网https://www.360docs.net/doc/911911552.html,杨教授特别指出,现在大多数人是营养性营养素进食过多,功能性营养素进食太少。由于这样,营养性营养素只能在体内堆积,不但不能被吸收利用,反而会形成毒素和垃圾,天长日久就降低了我们的免疫力,使得我们百病丛生。正所谓好东西放着也白搭,好心办坏事。所以我说到处都是满肚肥肠的饥饿人群。 免疫力与"敌人"之间的战斗是马拉松式的,因此,供给均衡完整、及时足量的战略物资,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必须把"及时、正确、足量的补充营养"放在极其重要的 位置上,时时刻刻提起重视。 二、精神因素 致癌的因素十分复杂,而精神因素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现代医学发现,癌症喜欢那些受到挫折后,长期处于精神压抑、焦虑、沮丧、苦闷、恐惧、悲哀等情绪紧张的人。专家介绍,在很多肿瘤病人身上有被称做"癌症性格"的致病因素,主要表现为:1、经常地自怜,惯于自我克制、压抑情绪,性格内向。2、缺乏自信心。对任何事情

高一年级生物上册必修一《细胞的癌变》教案

高一年级生物上册必修一《细胞的癌变》教案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②能够认识分辨一些常见的致癌因子 ③理解癌症是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 2.过程与方法 ①引导学生运用癌细胞的特征解释癌症的相关症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②通过引导学生对癌症相关资料进行查询、整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癌症防治的关系,懂得如何预防癌症,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对待癌症。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癌细胞的特征 ②致癌因子 2.教学难点 癌症是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 教学过程 【导入】第四节细胞的癌变

1.展示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乔布斯以及歌手姚贝娜的图片,指出两位名人皆是因患癌症逝世; 2.当今社会,癌症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古人谈虎色变,今人谈癌色变,癌症为何如此恐怖,而它又是因何而产生? 引出课题:细胞的癌变 【讲授】知识目标一:癌细胞的特征 展示资料1:海拉细胞系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癌细胞的特征1:在营养充分条件下,可以无限增殖——不死资料2:癌细胞相关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癌细胞的特征2: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变态 资料3:癌细胞转移相关资料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癌细胞的特征3: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可以扩散转移 探讨:1.从癌症的特征的角度思考,癌症病人为何会消瘦? 2.要治愈癌症,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时期? 【讲授】知识目标二:细胞癌变的直接原因——致癌因子 提问:生活中,不要过度暴露在紫外线的照射之下,我们强调少吃腌制食品,定期注射乙肝疫苗,这是为什么? PPT展示日常易诱发癌症的实例和图片,并引导学生按自然科学分类原则进行分类。 学生根据幻灯片的指示并联系实际生活碰到的致癌因子,进行分类归纳: 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致癌,如紫外线、X射线等。 化学致癌因子:无机物如石棉、砷化物、镉化物等;有机物如甲醛、煤焦油、苯等。

教你如何看懂宝宝血规化验单

教你如何看懂宝宝血规 化验单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一般医生给宝宝检查完身体后会开一张“血常规”化验单,当化验单回到医生后中时,医生看了看可能会说:“你的宝宝需要服用抗生素了。”有些妈妈会很奇怪,到底化验单上写了什么东西,医生会这么快判断出来呢?其实和宝宝有关的化验项目很多,不过都是以血、尿、便三大常规化验最为常用,小编今天就给妈妈们说一下化验单上都在说些什么。 一、看参考范围及特殊符号 掌握难度:★★☆☆☆ 如果宝宝出现了发烧、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身上有出血点等状况,宝宝就需要化验血常规了。一般来说,血常规是用来衡量血液变化的化验项目,它难免反映宝宝身体是否受到了感染,而且还能够简易判定感染的是病毒还是细菌。另外,它还可以说明宝宝的营养状况,看看宝宝有没有贫血。 如何查看:别看血常化验单里面有很多项,妈妈们只要能够看懂其中关键的四项就可以了,那就是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其他许多繁杂的项目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也很难专业,所以那些还是交给医生吧。 看血规化验单还有一个小窍门,就是哪项检验结果异常,哪项后面就会一个升降符号。如果是“↓”或“L”,提示结果低于正常,而如果是“↑”或“H”,说化验明结果高于正常。对于不同日龄、月龄和年龄段的宝宝而言,白细胞等项目的具体参考值还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对照参考范围也很重要。 二、看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 掌握难度:★★★☆☆ 血常规的化验单第一项就是红细胞计数的检查,我们知道红细胞的主要作用就是给全身的各组织器官输送氧气,并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完成这项功能的主要就是依靠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这就是血红蛋白(Hb)。 如何查看: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比例大致是相对固定的,但是在发生贫血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比值就会发生变化,如发生低色素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的降低就会十分明显,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比例就会升高。所以在看化验单时,一定要首先注意这两项的数值。 三、看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掌握难度:★★★☆☆ 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化验单中的白细胞计数(WBC)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而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由于各种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如果宝宝的病情不一样,也会引起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发生变化。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第4节《细胞的癌变》教案

第六章第4节细胞的癌变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学生明确细胞的癌变实际上是细胞的生命历程中出现的一种异常情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了解) (2)说出几种日常生活诱癌的例子。(了解) (3)说出至少一种癌细胞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了解) 2、能力目标: 通过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比较,学会比较分析,通过讨论癌症案例解析,提高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讨论癌症如何防治和如何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不吸烟、不酗酒的良好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公民道德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致癌因子。 2、教学难点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 四、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学习了有关癌症的知识,但没有深入到细胞癌变机理的水平。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原有知识基础,通过适当的手段,使新知识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在课前通过上网、查报纸杂志、看电视、去医院调查等途径收集与癌症有关的资料。教学课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当你拿到检验报告单

当你拿到检验报告单,在单子上都写有一个“参考值”。那么这个“参考值”到底意味着什么?检验结果一旦超过了“参考值”就等于健康出现问题了吗?鲍德国说,“参考值”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用于参考、指导判断的数值,它实际上是正常人群中绝大多数人的平均数值,参考值只是一个统计学上的概念。鲍德国举例说,像心跳,一个人的心跳每分钟60~100次是参考值范围,如果你体检时心跳是50次,就是不正常了,这就不对了,因为绝大多数人的心跳是每分钟60~100次,但少数人可以不在这个范围;还有血常规中的白细胞总数,参考值是4.0~10.0,意思就是说正常人群中绝大多数人每单位(×109/L)的白细胞总数是在4.0~10.0之间。少数人可以不在这个范围。不过,他们的检验结果数值虽然不在参考值的范围内,但却不代表他们的健康有异常。 化验结果是判断疾病的一方面 鲍德国说,化验结果低于或高于“参考值”不一定是病理状态或患了某种疾病。化验结果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不能单凭参考值就判断有没有疾病。比如你剧烈活动、发热、受寒或精神紧张会在尿中出现蛋白,并且大于蛋白尿的参考范围上限150毫克/24小时,但这种尿蛋白的出现是人体的正常现象,被称为生理性蛋白尿。如葡萄糖,就是血糖,参考范围是:3.89~6.11,稍高或者低一点没有关系,身体自身很快就会调节回来,如果葡萄糖偏低,食物吃下去,血糖很快就上来了;如果血糖偏高点,你少吃一点,血糖就降下来了。但如果葡萄糖低于2.00,出现了心跳很快,出大汗,甚至神志不清,这就是低血糖,如果低血糖反复发作,就要查一下胰腺有没有肿瘤。如果葡萄糖超过了7.00,那就是患有糖尿病了。 鲍德国说,一个病人有了化验结果,再结合症状、体征、其他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最终才会得出患有什么疾病的正确判断。因此,人们在拿到化验单时即使看到自己的检查结果不在“参考值”范围内也不必太紧张,而应请教医生,对自己的情况作出客观的评估。 化验单要看关键项目 拿到化验单,很多人会被名目繁多的项目搞糊涂,到底该看哪一项才好?鲍德国指出,化验单上有许多项目确实非常专业,其作用是帮助医生判断病人的病情,或者查找病因。至于普通人,很难也没必要把化验单完全看懂,拿到化验单后只要学会看最关键的项目就能掌握最重要的信息了。例如血常规化验单,人们关键要看的数值有四项: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这四个项目其中一项出现异常都应该引起重视。如以发热为例,医生会让病人做个血常规检查,目的就是为了分辨病人的发热是由细菌感染引起还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如果患者的白细胞高于参考值上限,表示可能是细菌性感染;但如果是低于参考值下限,则可能是病毒性感染。 而对于尿常规的化验单,鲍德国认为关键要看尿糖、尿蛋白、尿白细胞、镜检红细胞四项,这四项其中一项异常都有患病的可能,应该尽快请教医生或复查或进一步检查。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优秀教案(细胞的癌变)

第4节细胞的癌变 ●从容说课 第4节《细胞的癌变》,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活动建议是“搜集恶性肿瘤防治方面的资料”。因此本节安排了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致癌因子等内容。考虑到第3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已经让学生自己搜集与社会老龄化有关的问题的资料,本节不再安排资料搜集活动,而是改为“资料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 本节的“问题探讨”从学生熟悉的日光浴引入,让学生讨论晒太阳的利与弊,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臭氧层破坏会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多?”由此引入细胞癌变的学习。首先介绍什么是癌细胞;然后介绍癌细胞在形态、结构及增殖等方面与正常细胞的相异之处,即癌细胞的特征;再列举三类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并介绍致癌因子导致细胞癌变的原因,引入对“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的资料分析和讨论。 虽然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说到癌症,人们都不寒而栗。但是经过漫长的与癌症作斗争的探索之路,科学家已经找到了一些诊断和治疗癌症的方法,不少癌症患者通过治疗而康复。本节最后一段,以昂扬向上的语调,表达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最终帮助人类攻克癌症,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爱科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 本节知识与当今许多科技新进展热点问题都有紧密联系,因此能联系实际了解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就显得很重要。也会激发学生了解科学的积极性,也是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良好契机。因此,本节课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尤其重要。 本节内容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网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生命的运动性、体会内因和外因对生命进程的影响等哲学思想。 (2)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和人类的健康问题。 (3)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致癌因子。 3.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 ●教学难点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教具准备 1.收集有关癌症的资料及相关的图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手把手教你看懂宝宝感冒化验单

手把手教你看懂宝宝感冒化验单 宝宝一旦去医院,最常见的就是查体之后的抽血检查血常规了,这些辅满数字、又花花绿绿的检验单,却经常让妈妈们一头雾水。化验单上的那些数据能看出宝宝怎么样的身体情况?同样是感冒又怎么根据化验单来判断是病毒性感 冒还是细菌性感冒呢?血常规检查到底有没有必要?什么 时候做血常规化验比较准?检验结果的报告单上又能看出 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 Q:血常规检查到底有没有必要?A:要确诊一种疾病,在医学上往往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首先是病征符合这种疾病的表现,如果想确诊孩子感染,首先要看看孩子是否有感染的病征。其次就是要有检验的结果支持大夫的临床判断,比如化验结果或者其他一些影像学检查结果。所以说,单纯从化验结果或者临床表现上都不能确诊,必须将两者结合,才能最终确诊。一些家长怀疑在诊断的过程中是否有化验的必要,这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为了诊断的准确率还是应该进行一些常规的化验。另外还有一些家长单纯是通过化验单上的结果就判断孩子的疾病也是不对的,因为化验结果仅仅是一个参考,要判断一种疾病还是需要很丰富的临床经验。Q:什么时候做血常规化验比较准?A:取血检查白细胞及其细胞分类是确定感染原因的最为准确最为快速的方法。通常

急性高热主要由感染所致,但在发热的24小时内进行血液 检查不易判断感染的性质。有时,孩子刚发热几小时就查血,并不易察觉白细胞的增高。白细胞增高是人体对细菌侵犯的一种反应。那么,既然是“反应”自然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被察觉。这种“察觉”多指白细胞超过10×109/L(白细胞的正常值为4~10×109/L)。由于每个人白细胞的正常基线不同,只有当白细胞超过10×109/L才能达到共识的“察觉”水平。每个人的白细胞达到此水平的时间不同,所以感染后(一般指发热后)至少24小时检查白细胞对确定病毒或细菌感染 才有帮助。Q:在宝宝采血前应该注意哪些问题?A:一般在采血前应让孩子处于静止状态,避免有剧烈运动,比如跑跳等。激烈的运动后,应该静止15-20分钟再采血。另外在 天气比较寒冷的时候要注意保温,保证末梢的血液循环比较通畅,这样也有利于采血。Q:如果化验单上白细胞总数增多,是否就应该给孩子使用抗生素?A:仅凭借一个白细胞 数目不够准确,在检查白细胞数目时还要进行白细胞的分类。Q:化验单上有标注箭头的项目,都表示超标了吗?A:儿童的正常值不同于成人儿童是在不断地生长发育,每个阶段的正常值不同,有别于成人,而血常规化验单上,所有参考值都是成人标准参考值,所以,家长看来有很多指标不在参考值内。现医院化验单上均以成人正常值为标准,不少儿科医生也以此标准值去判断不同年龄患儿,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