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学第五版教学设计

妇产科护理学第五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

1.熟悉妇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常见妇科疾病的护理方法;

3.熟悉孕妇的护理措施;

4.掌握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

2.1 妇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女性生殖器官的解剖结构;

2.女性生殖器官的生理功能;

3.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2.2 常见妇科疾病的护理

1.阴道炎、宫颈炎的护理;

2.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妇科肿瘤疾病的护理;

3.乳腺疾病的护理。

2.3 孕妇的护理

1.孕期保健;

2.孕期常见疾病的护理;

3.孕期并发症的护理。

2.4 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

1.产前、产中、产后的护理;

2.剖宫产的护理;

3.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

三、教学方法

3.1 课堂讲授

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妇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常见妇科疾病的

护理方法。

3.2 讨论

设置小组和个人讨论环节,通过与同学讨论,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孕妇和产

妇的护理方法。

3.3 实践教学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方法,设置相关的实践环节,让

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

四、教学评估

4.1 作业

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布置相关的作业,例如病例分析、阅读课外书籍等。

4.2 期末考试

为了检验学生对妇产科护理的掌握程度,设置期末考试,涵盖本次教学的全部

内容。

五、教学工具

5.1 复印机

复印机可用于制作教学资料、试卷等。

5.2 PPT

PPT可用于制作课件、演示PPT等。

5.3 模拟器材

设置适合婴儿的模拟器材,用于教学实践环节。

六、教学评价

本次教学应当重视实践环节,在教学中注重互动与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汇聚全班的智慧,使得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 绪论妇产科学是专门研究妇女特有的生理和病理的一门学科,包括产科学和妇科学两大部分。 产科学是一门关系到妇女妊娠、分娩、产褥全过程,并对该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生理、心理、病理改变进行诊断、处理的医学科学,是一门协助新生命诞生的医学科学。 妇科学是一门研究妇女非妊娠期生殖系统的一切病理改变并对其进行诊断、处理的医学科学。 在我国,妇产科学还包括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不是孤立地控制生育、降低人口,而是密切与妇幼保健、妇女健康相结合。 产科学基础(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及生理)生理产科(妊娠生理、妊娠诊断、孕期监护及保健、正常分娩、正常产褥等)产科学病理产科(妊娠并发症、妊娠合并症、异常分娩、分娩并发症、异常产褥等)胎儿及早期新生儿学妇科学基础(妇女一生生理变化、月经生理、女性内分泌等)女性生殖器炎症妇科学女性生殖器肿瘤(各部位良性、恶性肿瘤等)月经失调(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闭经、痛经等)女性生殖器损伤(子宫脱垂、生殖道瘘等)、畸形不孕症避孕计划生育绝育优生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生理新生儿期: 1 / 3

胎儿娩出至生后 4 周[女性新生儿乳房发育,来月经] 幼年期: 生后 4 周至 12 岁左右 [10岁以后女性特征开始出现: 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 青春期: 月经初潮至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一般 13~18 岁[全身发育, 第一性征,第二性征,月经初潮] 一、妇女一生各时期及生理特 点)性成熟期(生育期): 18 岁开始,持续约 30 年[卵巢功能成熟并有性激素分泌,周期 性排卵] )更年期(围绝经期):可始于 40 岁,历时 10 年不等[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无卵泡发 育成熟及排卵;血管功能运动障碍,神经精神障碍] 老年期: 一般 60 岁以后[卵巢功能衰竭,生殖器官萎缩老化] 二、月经 及月经期临床表现月经: 随卵巢激素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月经初潮: 月经第一次来潮,多在 13~15 岁之间。 月经周期: 两次月经第 1 日的间隔时间,一般为 28~30 天。 提前或延后 3 日左右属于正常。 月经持续时间及月经量: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 一、教案背景 妇产科护理学是指对妇科疾病和产科病理的护理学科。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健康和生育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妇产科护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对于保障妇女的健康和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妇科疾病和产科病理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症状; 2. 掌握妇产科护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能够进行妇科疾病和产科病理的护理干预; 4. 提高对妇产科疾病和产科病理的护理风险评估和处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妇科疾病的基本知识 a. 妇科常见疾病的分类和主要症状; b. 妇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c. 妇科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 产科病理的基本知识 a. 常见的产科病理和其病因; b. 产科病理的临床表现和危害; c. 产科病理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3. 妇产科护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a. 妇产科疾病和产科病理护理的基本原则; b. 妇产科护理的基本技能:协助医生进行妇产科检查、引导和帮助产妇进行分娩、处理并发症等; c. 妇产科护理的安全与风险管理。 4. 妇产科疾病和产科病理的护理干预 a. 妇科疾病的护理干预:辅助治疗、药物管理和康复护理; b. 产科病理的护理干预:产后出血、破水、胎儿窘迫等的护理处理。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通过教材和幻灯片等教具,向学生传授妇科疾病和产科病理的基本知识; 2. 讨论和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技能演示和实践:教师进行护理技能演示,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和实际操作,提高护理技能; 4. 实地探访和参观:安排学生参观妇产科医疗机构,了解实际妇产科护理工作情况。 五、教学评估 1. 课堂测试: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妇产科护理学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估:对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和实际操作的评估,测试其护理技能; 3. 个人报告和小组讨论:要求学生撰写个人报告和参与小组讨论,评估其学习和应用能力; 4. 期末考试:对整个课程的知识进行综合性考核。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 教案标题:妇产科护理学教案 教案概述: 本教案旨在为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提供全面的教学指导和建议。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技能,以及应用于不同妇产科疾病和情况的护理措施。 教学目标: 1. 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妇产科护理学中常见疾病和情况的护理要点。 3. 能够应用妇产科护理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际操作和护理干预。 4. 发展妇产科护理学中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5. 培养对妇产科护理学的兴趣和职业素养。 教学内容和安排: 1. 妇产科护理学概述 - 妇产科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妇产科护理学的职责和作用 - 妇产科护理学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伦理 2. 妇科护理学 - 妇科解剖和生理学知识 - 常见妇科疾病的护理要点(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 妇科手术的护理管理 3. 产科护理学

- 孕产妇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 妊娠期护理和健康教育 - 产程和分娩的护理管理 - 产后护理和产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4. 新生儿护理学 - 新生儿生理特点和评估 - 新生儿常见疾病和护理要点(如黄疸、窒息等) - 新生儿喂养和健康教育 5. 妇产科护理实践技能 - 妇产科护理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 妇产科护理中的安全和卫生措施 - 妇产科护理中的急救和紧急处理 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1. 教学方法: -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 讨论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参与讨论和案例分析,加深对妇产科护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实践操作:提供实践操作机会,让学生通过模拟和实际操作培养妇产科护理技能。 -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 2. 教学资源:

妇产科护学教案课程名称妇产科护理学授课年级06级学时2授课老师

妇产科护学教案课程名称妇产科护理学授课年级 06级 学时 2 授课老师 课程名称妇产科护理学授课年级 06级学时 2 授课老师妇护课程小组理论/实验助教授课方式讲授授课章节第七章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1.掌握产力、产道、胎儿异常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目的 2.掌握过度焦虑与恐惧对母儿的影响与 3.掌握人际沟通技巧,及时发现产妇导致难产的心理因素要求 4.理解产力、产道胎儿异常对母儿的危害及处理原则 5.会用所学知识能在难产护理过程中全面分析四大因素 1.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5 分内容 2.产力异常 60 分与 3.产道异常 10 分时间 4.胎位及胎儿发育异常 10 分 安排 5. 小结及作业 5分 重点重点:1.子宫收缩乏力的临床表现、处理及护理措施 与 2.过度焦虑与恐惧的护理措施 难点难点:子宫收缩乏力的临床表现、处理、护理措施 授课内容辅助 手段 讲授 第一节产力异常提问 临床上把子宫收缩力异常分为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两类,每类又分协调讨讨论性子宫收缩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 (一)原因

1.子宫收缩乏力 (1)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2)子宫因素(3)精神因素(4)内分泌失调(5)药物影响 2.子宫收缩过强(1)急产软产道阻力小(2)催产素使用不当 (二)临床表现 1.子宫收缩乏力 (1)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表现为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力弱,宫腔压力低,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而不规则。当子宫收缩达极期时,子宫体不隆起而变 硬,用手指压宫底部肌壁仍可出现凹陷,产程延长或停滞。 (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表现为子宫收缩的极性倒置,宫缩不是起自两侧子宫角、宫缩的兴奋点来自子宫的一处或多处,节律不协调,宫缩时,宫底部不强,而是中段或下段强,宫 缩间歇期子宫壁不能完全松弛,表现为子宫收缩不协调,这种宫缩不能使宫口扩 张,先露下降,属无效宫缩。 (3)产程图曲线异常 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延长、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胎头下降延缓、胎头下降停滞。 2.子宫收缩过强 (1)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三)对母儿的影响

妇产科护理教案全的母婴护理@南华

科目:妇产科护理学 授课对象:护理本科 学年制:四年 授课章节:第二章第一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授课时数:2学时 授课内容 一、目的要求: 1. 描述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的组织结构及功能;叙述各临近器官及临床意义。 2. 叙述女性生殖系统主要血液供应及淋巴系统。 3. 复述骨盆的骨骼、关节、韧带和分界。 4. 描述骨盆底三层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二、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 1. 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的构造及其邻近器官。40min 2. 女性生殖器的血管、淋巴及神经。10min 3. 骨盆的构成与分界。25min 4. 骨盆底三层组织的结构和功能。15min 三、讲授重点: 1. 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的构造及其邻近器官。 2.骨盆的构成与分界。 四、讲授难点: 1. 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的构造及其邻近器官。 2. 女性生殖器的血管、淋巴及神经。 3.骨盆底三层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五、授课方法: 讲授、讨论 六、教具: 挂图、模型、幻灯 七、参考书: 妇产科(人卫第七版教材)、系统解剖学(人卫第七版教材)、妇产科护理学(成人大专院校教材)。5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科目:妇产科护理学 授课对象:护理本科 学年制:四年 授课章节:第二章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授课时数:2学时 授课内容 一、目的要求: 1. 叙述月经的临床表现。 2. 列举与月经期保健相关的护理问题。 3 执行月经期卫生保健指导。 4. 叙述卵巢分泌性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5. 叙述月经的周期性调节及各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 二、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 1.月经的临床表现及相关保健。30min

2. 月经周期的调节激素及其生理功能。25min 3. 月经的内分泌调节及其周期性变化。35min 三、讲授重点: 1. 月经周期的调节激素及其生理功能。 2 月经的内分泌调节及其周期性变化。 四、讲授难点: 1. 月经周期的调节激素及其生理功能。 2 月经的内分泌调节及其周期性变化。 五、授课方法: 讲授、讨论 六、教具: 挂图、幻灯 七、参考书: 妇产科(人卫第五版教材)、组织胚胎学(人卫第五版教材)、妇产科护理学(成人大专院校教材)、现代妇产科护理模式(周昌菊主编) 。 科目:妇产科护理学 授课对象:护理本科 学年制:四年 授课章节:第三章第一节妊娠生理第二节妊娠期母体变化 授课时数:2学时 授课内容 一、目的要求: 1. 叙述受精、着床的定义。 2. 描述胎儿附属物的构成和各自主要功能。 3. 描述不同月份胎儿的发育特征。 4. 识别妊娠期母体的主要生理及心理变化特征。 二、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 1. 受精卵的形成、输送、着床的过程。15min 2. 胎儿附属物的构成及其功能。15min 3. 不同月份的胎儿发育特征。15min 4. 妊娠期母体的生理变化及心理社会变化。45min 三、讲授重点: 1.胎儿附属物的构成及其功能。 2.妊娠期母体的生理变化及心理社会变化。 四、讲授难点: 1. 受精卵的形成、输送、着床的过程。 2. 胎儿附属物的构成及其功能。 3.妊娠期母体的生理变化及心理社会变化。 五、授课方法: 讲授、讨论 六、教具: 挂图、模型、幻灯 七、参考书: 妇产科(人卫第五版教材)、组织胚胎学(人卫第五版教材)、妇产科护理学(成人大专院校教材)、现代妇产科护理模式(周昌菊主编) 。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设计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自学〕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第一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Anatomy of the Female ReproductiveSystem) [教学目标]1.掌握外、内生殖器组成。2.掌握子宫的位置、形态、大小、分部和韧带与输卵管的分部。3.了解内生殖器功能与邻近器官位置和主要的血管、淋巴、神经。4.了解骨盆组成、分界和类型 5. 熟悉骨盆底组织。 [教学重点 2.骨盆[教学难点] 2.血管、淋巴、神经。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讨论 [教学用具] 多媒体、模型、挂图[教学程序]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2.讲授内容 第一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Anatomy of the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内、外生殖器官与其相关组织与邻近器官。骨盆为生殖器官的所在地,且与分娩有密切关系。 一、外生殖器〔pudendum,external genitalia〕 (一)阴阜〔mons Pubis〕隆起的脂肪垫〔女性第一性征〕 位置耻骨联合前面 青春期开始生长阴毛,分布呈尖端向下的三角形〔女性第二性征〕(二)大阴唇〔labium majus〕一对隆起的皮肤皱襞, 位置邻近两股内侧,起自阴阜,止于会阴。 前端:子宫圆韧带终点 后端:在会阴体前相融合,形成大阴唇的后连合。 外侧面:与皮肤一样,皮层内有皮脂腺和汗腺,青春期长出阴毛 内侧面:皮肤湿润似粘膜 皮下脂肪层富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局部受伤,出血易形成大阴唇血肿 未婚妇女: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遮盖阴道口与尿道外口。 经产妇大阴唇:两侧分开〔分娩〕; 绝经后:大阴唇呈萎缩状,阴毛稀少 (三)小阴唇〔labium minus〕一对薄皱襞,无毛,富含神经末梢,敏感 位置:大阴唇内侧。 前端:相互融合,再分为两叶包绕阴蒂, 前叶形成阴蒂包皮 后叶与对侧结合形成阴蒂系带 后端:与大阴唇后端相会合,在正中线形成横皱壁――阴唇系带 〔frenulum labium pudendal〕经产妇受分娩影响,不明显(四)阴蒂〔clitoris〕勃起性组织〔与男性阴茎海绵体相似〕 位置两小阴唇顶端的联合处 分三局部: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说课教案

2011年甘肃省卫生职业教育“人卫社杯”说课竞赛 说 课 方 案 课程名称:《妇产科护理学》 教案题目: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教师姓名:杨淑珍 工作单位: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联系电话:

1

教学程序用 时 教学设 计说明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环节一、创情激趣,导入新课 环节二:引导探究,突破难点 五 分 钟 十 分 钟 展示案例 并附以发 病过程图 片,会给 学生产生 强烈的视 觉冲击, 从而激发 学习兴 趣,由此 导入新 课。 通过引导 启发学生 的思维, 让学生一 步步分析 出病理变 化和临床 表现的因 果关系, 引导学生 将新旧知 识进行有 效的衔 接。激发 学生进一 步求知的 积极性和 主动性。 开始 初孕妇,35岁,孕33周,一周 前孕检时血压150/112mmHg,24H尿 蛋白定量5g,水肿(++),眼底A:V =1:2,视网膜水肿,主诉略感头晕、 眼花症状。医生要求其入院治疗,孕妇 认为仅是血压高不适,母亲和外婆血压 高从不住院治疗。今晨无诱因出现抽搐, 家人急送入院.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收 住。 学生互动得出: 1.会出现高血压、蛋白尿、 水肿。 2.脏器受损可出现脑出血、 心衰、肺水肿等。 3.子宫压迫引起下肢回流受 阻也可致水肿,故水肿程度 不能完全反映病情轻重。 教师引导、师生互动: 分析全身小动脉痉挛 可以导致哪些临床表 现,全身各脏器官受损 后会有哪些并发症? 通过多媒体图示,启发思维,突破难点 全身小动脉痉挛(考点) 外周血管R↑肾A痉挛肾小球滤过率↓ 高血压肾组织缺血、氧排钠↓ 通透性↑水肿 蛋白尿下肢回流↓ 妊娠子宫压迫 归纳总结 展示案例及 发病经过图 片,引出教 学内容、提 问。 带着问题 进入新课 学习。 2

《妇产科护理学》的课程标准

《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 学时:136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高专护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妇产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一门涉及范围广和整体性较强的课程,它以妇产科的系统理论为基础,是研究妇女在非妊娠期、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胎儿及新生儿的生理、病理变化,还包括心里、社会与优生优育等综合性内容。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妇产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运用护理程序事实整体护理。《妇产科护理》课程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依据医学学科设置的护理临床课程. (二)课程定位 《妇产科护理》课程在人体解剖与生理、护理人文课程、基本护理技术的基础上运用护理程序、专科护理技术对孕妇、产妇、胎儿、新生儿及其家庭实施针对个案特点的整体护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岗位技能,为将来从事妇产科护理或实施社区母婴保健工作打下基础。《妇产科护理》课程力求突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注重自己的特色,从正常到异常、从保健预防到疾病护理、从生理到心理及社会、从个体到家庭与群体,提倡实施个性化整体护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临床护理岗位所涵盖的工作任务的需要而设置,经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妇产科护理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和依据。课程设计主要按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采用工-学融合、院-校联动的深度递进式结构组合教学内容,并通过技能训练、案例分析、临床见习、模拟妇产科护理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实现实训、见习、实习要求与岗位技能一体化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妇产科护理的基本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课时:总学时136,理论学时46,校内实训学时10,临床见习学时8,顶岗实习学时72。 二、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学会关心、爱护、尊重病人,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妇产科护理教学活动,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与护理技能对母婴的健康问题、疾病问题提供服务。运用妇产科护理知识、专科护理技术,沟通技能对正常产程、异常产程、妇女五期正常生理过程、保健内容、计划生育、优生育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护理与健康指导。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会孕期营养指导,能执行产前保健措施。 ●能规范地进行孕期评估的方法了解胎儿生长发育。 ●能指导孕期如何避免不良因素对胎儿的损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