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实验备课笔记发

微生物学实验备课笔记发
微生物学实验备课笔记发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大小测定的方法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复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各部分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3、学习并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4、增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感性认识。

二、基本原理

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利用目镜和物镜两组透镜系统来放大成像,它们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物镜的性能最为关键,它直接影响着显微镜的分辨率。其中油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对微生物学最为重要。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需要在显微镜下,借助于特殊的测量工具—测微尺,包括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其中镜台测微尺并不直接用来测量细胞大小,而是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格的相对长度。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因显微镜的不同放大倍数而异,因此用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出该显微镜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格数,即可计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

三、实验器材及药品

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放线菌、曲霉等微生物染色标本;

香柏油,二甲苯,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显微镜,擦镜纸等。

四、操作步骤与方法

(一)显微镜的使用(参见P17)

1、观察前的准备(略)

2、显微观察

一般地,进行显微观察时应遵守从低倍镜到高倍镜再到油镜的观察程序,因为低倍镜视野相对大,易发现目标及确定检查的位置。

1)低倍镜观察

2)高倍镜观察

3)油镜观察

(二)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1、装目镜测微尺(由教师操作并演示)

2、校正目镜测微尺

1)放镜台测微尺将镜台测微尺刻度面朝上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

2)校正先用低倍镜观察,将镜台测微尺有刻度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调节焦距,当清晰地看到镜台测微的刻度后,转动目镜测微尺的刻度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利用移动器移动镜台测微尺,使两尺在某一区域内两线完全重合,然后数出两重合线之间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所占的格数。

用同样的方法换成高倍镜和油镜进行校正,分别测出在高倍镜和油镜下,两重合线之间两尺分别所占的格数。

3)计算根据下列公式可计算出在不同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

两重合线间镜台测微尺格数×10

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

两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格数

3、菌体大小测定

取下镜台测微尺,换上细菌染色制片,先用低倍镜和高倍镜找到标本后,换油镜测定金黄葡萄球菌的直径和大肠杆菌的宽度和长度各占目镜测微尺的格数,最后再乘上该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即为该菌的实际大小。

4、测量完毕取出目镜测微尺后,将接目镜放回镜筒,再将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分别用擦镜纸擦拭干净,放回盒内保存。

五、原始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

1、原始数据记录:包括微生物形态观察和微生物个体的大小测定两部分。

每位同学观察3种微生物染色标本,其中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染色标本必看,其它一种在青霉、曲霉、放线菌和酵母菌中任意选择。

每位同学均测定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2种染色标本中的微生物个体大小。

记录你所选择的哪3种微生物染色标本进行形态观察的和大小测定的。

2、数据处理:

1) 形态观察:要按从搜物镜→低倍镜→高倍镜→油镜的顺序画图描述(注意比例)观察到的微生物群体或个体形态。

2) 大小测定:

接目镜放大倍数:

六、思考题

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

用?

2、影响显微镜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

3、为什么要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或物镜时,必须用镜台测微尺重新对目镜测微

尺进行校正?

4、在不改变目镜和目镜测微尺,而改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来测定同一微生物的

大小时,其测定的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

实验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一、目的要求

1、明确血细胞计数的原理。

2、掌握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是将小量待测样品的悬浮液置于一种特别的具有确定面积和容积的载玻片上(又称计菌器),其优点是直观、快速、操作简单。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计菌器有:血细胞计数板、Peteroff-Hauser计菌器及Hawksley计菌器等。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方法。此法是将单细胞微生物的悬液或孢子悬液,注入血球计数板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的计数室中。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的,由于加盖盖玻片之后的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的容积是一定的(0.1mm3,万分之一毫升),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内的微生物总数目,包括死菌和活菌。

三、实验器材

1、菌种:酿酒酵母菌悬液

2、仪器或其他用具: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盖玻片,无菌毛细滴管。

四、操作步骤

1、菌悬液制备

以无菌生理盐水将酿酒酵母制成浓度适当的菌悬液。

2、镜检计数室

在加样前,先对计数板的计数室进行镜检。若有污物,则需清洗,吹干后才能进行计数。

3、加样品

将清洁干燥的血细胞计数板盖上盖玻片,再用无菌的毛细滴管将摇匀的酿酒酵母悬液由盖玻片边缘滴一小滴,让菌液沿缝隙靠毛细渗透作用进入计数室,一般计数室均能充满菌液。

取样时要小心摇匀菌液;加样时计数室不可有气泡产生。

4、显微镜计数

加样后静止5min,然后将血细胞计数板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找到计数室所在位置,然后换成高倍镜进行计数。

调节显微镜光线的强弱适当。一般地,在使用低倍物镜时,应尽量调弱光线,使视野变暗;使用高倍物镜时,再将光线调亮些,但也应尽量保证能看清视野中计数板上的纵、横格线。

在计数前若发现菌液太浓或太稀,则需重新调节稀释度后再计数,一般样品稀释度要求每小格内约有5~10个菌体为宜。每个计数室选5个中格(可选4个角和中央的一个中格)中的菌体进行计数。位于格线上的菌体一般只数上方和右边线上的。如

遇酵母出芽,芽体大小达到母细胞的一半时,即作为两个菌体计数。计数一个样品要从两个计数室中计得的平均数值来计算样品的含菌量。

5、清洗血细胞计数板

使用完毕后,将血细胞计数板在水龙头上用水冲洗干净,切勿用硬物洗刷,洗完后自行凉干或用吹风机吹干。镜检,观察每小格内是否有残留菌体后其他沉淀物。若不干净,则必须重复洗涤至干净为止。

五、原始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

1、原始数据记录:

每个班用同一浓度的酵母菌浓悬液,使用时由同学根据需要自行稀释,并确定稀释倍数B值。

每个同学计二个室(即1个计数板),每个室选4个角和中央的一个中格这5个中格中的菌体进行计数,读出每个中格的16个小格中的菌体数(5~10),并将原始数据记录下来。

2、数据处理:

将结果记录于下表中。A表示五个中方格中的总菌数;B表示菌液稀释倍数。

每组同学可将各自测定的实验结果并写在一个表格中,最后结果则为四个室的平均值。只需计算一次,不要分别计算二个室的平均值后再求平均值。

六、思考题

根据你的体会,说明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误差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应如何尽量减少误差,力求准确?

实验三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器皿的清洗、包装与干热灭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的器皿和工具的种类、要求和应用。

2、掌握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的玻璃器皿的清洗及包装方法。

3、了解干热灭菌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4、掌握干热灭菌的操作技术。

二、基本原理

微生物学实验所用的器皿,大多要进行消毒、灭菌和用来培养微生物,因此对其质量、洗涤和包装方法均有一定的要求。玻璃器皿的形状和包装方法要求能防止污染杂菌为准;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根据实验目的、器皿的种类、所盛的物品、洗涤剂的类别和沾污程度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清洗后的玻璃器皿、经包装后即可进行干热灭菌。

干热灭菌有火焰烧灼灭菌和热空气灭菌两种(P59)。火焰烧灼灭菌适用于载玻片、试管口、玻棒、接种工具和金属用具如镊子等的灭菌。通常所说的干热灭菌是在电烘箱内利用高温干燥空气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而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性与其本身的含水量有关,在菌体受热时,当环境和细胞内含水量越大,则蛋白质凝固变越快,反之反之。与湿热灭菌相比,干热灭菌所需温度高(160-170℃),时间长(1-2h).但干热灭菌温度不能超过180℃,否则,包器皿的纸或棉塞就会烧焦,甚至引起燃烧。此法适用于玻璃器皿如吸管和培养皿等的灭菌。培养基、橡胶制品、塑料制品、衣物等不能用干热灭菌。

三、实验器材

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的器皿、接种工具、电热鼓风干燥箱等

四、操作步骤

1、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的器皿简介(P2-6)

试管、吸管、培养皿、三角烧瓶、载玻片、盖玻片、双层瓶、滴瓶、接种工具等。

2、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的器皿清洗方法(P6)

1)新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P6);

2)使用过的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P6)。

3、空玻璃器皿的包装(P7-8)

1)培养皿的包装;

2)吸管的包装;

3)试管和三角烧瓶的包装

注意:做棉塞的方法(P53-54)

4、包装过的玻璃器皿的干热灭菌方法(P62-63)

装入待灭菌物品;升温;恒温;降温;开箱取物;无菌检查。

五、原始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

1、原始数据记录

领用了哪些玻璃器皿、清洗了哪些玻璃器皿、包装了哪些玻璃器皿。

2、数据处理

清洗效果、老师评价;包装效果、老师评价;干热灭菌条件及结果。

六、思考题(P63)

1、为什么在吸管的包装时要在其粗端吸管口塞上一小段棉花?

2、在干热灭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

3、为什么干热灭菌比湿热灭菌所需要的温度高,时间长?

实验四培养基的制备及高压蒸汽灭菌

一、实验目的

1、明确培养基配制原理

2、通过对基础培养基的配制,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了解高压蒸汽灭菌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4、学习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方法

二、基本原理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其配方为: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 5g,水1000ml,pH 7.4~7.6。其中牛肉膏为微生物提供碳源、能源、磷酸盐和维生素,蛋白胨主要提供氮源,而NaCl 提供无机盐。在配制固体培养基时还要加入一定量的琼脂作凝固剂。琼脂在常用浓度下96℃时溶化,一般实际应用时在沸水浴中或下面垫以石棉网煮沸溶化,以免琼脂烧焦。琼脂在40℃时凝固,通常不被微生物分解利用。

任何一种培养基,一经制成就应及时彻底灭菌,以备培养微生物使用,一般培养基的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汽。待水蒸气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汽不能逸出,灭菌锅内的压力增加,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三、实验器材

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1mol/L NaOH, 1mol/L HCl;

试管,三角烧瓶,烧杯,量筒,玻棒,天平,牛角匙,高压蒸汽灭菌锅,pH试纸(pH5.5~9.0)培养基分装器,棉花,纱布,棉绳,牛皮纸,报纸,记号笔,试管架,剪刀等。

四、操作步骤

1、称量

按培养基配方比例依次准确地称取牛肉膏、蛋白胨、NaCl放入烧杯中。牛肉膏常用玻棒挑取,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用热水溶化后倒入烧杯。蛋白胨很易吸潮,在称取时动作要迅速。称药品用的牛角匙不要混用,称完药品应及时盖紧瓶盖。

2、溶化

在上述烧杯中可先加入少于所需要的水量,用玻棒搅匀后在石棉网上加热溶解。将称好的琼脂放入已溶化的药品中,再加热溶化,且不断搅拌,以防琼脂糊底使烧杯破裂。最后补足水分到所需的总体积。

3、调pH值

在未调前,先用精密pH试纸测量培养基的原始pH值,如偏酸加适量NaOH,偏碱加适量HCl,直至达到要求。注意pH值不要调过头,以免回调而影响培养基内各离子的浓度。

4、分装

按要求可将配制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内或三角瓶内。

5、加塞

在试管口或三角烧瓶口塞上棉塞,以阻止外界微生物进入培养基内而造成污染,并保证有良好的通气性。

6、包扎

加塞后,将全部试管用麻绳捆扎好,再在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或二层报纸,以防止灭菌时冷凝水润湿棉塞,其外再用一道麻绳扎好。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配制日期。

7、灭菌

(1)加水:打开灭菌锅盖,取出内桶,再向外层锅内加入适量的水,使水位与三角搁架相平为宜。

(2)装入待灭菌物品:放回灭菌桶,并装入上述培养基,注意不要装得太紧,以免防碍蒸汽流通而影响灭菌效果。关闭灭菌锅盖,采用对角式均匀拧紧锅盖上的螺旋,使蒸汽锅密闭,勿使漏气。

(3)排气:打开排气口(放气阀)。用电加热,待水煮沸后排除锅内的冷空气,当有大量蒸汽排出时,维持5分钟,使锅内冷空气完全排净,关上排气阀。

(4)升压、保压和降压:关闭排所阀后,锅内压力开始上升。当压力升到所需压力(一般培养基和器皿灭菌控制在121℃20分钟)时,控制热源,维持压力到所需时间后,停止加热,待压力降至接近”0”时,打开排气阀排气。注意不能过急地排气,否则会由于锅内压力突然下降而造成锅内的培养基由于内外压力不平衡而冲出烧瓶口或试管口,和使棉塞沾染培养基而发生污染。

(5)无菌检查:将灭菌的培养基放入37℃的温室中培养24~48小时,经检查无菌生长,可保存备用。

五、原始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

1、原始数据记录

记录本实验配制培养基的名称、配方及数量。

记录各种不同物品所用的灭菌方法及灭菌条件(温度、压力等)。

2、数据处理

记录无菌检查结果。

六、思考题

1、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应具备哪些条件?为什么?

2、在配制培养基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3、培养基配制完后,为什么要及时灭菌?若不能及时灭菌,应如何处理?

4、高压蒸汽灭菌中为什么要把冷空气排净,为什么在灭菌后不能骤然快速降压?

实验五微生物的无菌接种技术及培养特征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微生物的几种接种技术。

2、学习掌握倒平板的方法。

3、建立无菌操作的概念,掌握无菌操作的基本环节。

4、了解不同的微生物在斜面上平板上的生长特征。

二、基本原理

将微生物的培养物或含有微生物的样品移植到培养基上的操作技术称为接种。接种是微生物实验及科学研究中的一项最基本的操作技术。无论微生物的分离、培养、纯化或鉴定经及有关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及生理研究都必须进行接种。接种的关键是要严格的进行无菌操作,如操作不慎引起污染,则实验结果就不可靠。影响下一步工作的进行。

微生物的培养特征是指微生物在固体、半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后所表现出的群体生长特征。不同的微生物有其固有的培养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作为不同种类微生物的鉴别特征之一,并能为识别纯培养是否被污染作为参考。了解它们的培养特征、掌握其生长规律对识别、控制和利用微生物具有重要价值。

固体培养基又分平板和斜面两种形式。在平板上主要观察菌落表面结构、形态及边缘状况(如P75图C)斜面上主要观察菌苔的形态。

三、实验器材

1、菌种和培养基

菌种: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平板培养物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已灭菌)

2、仪器或其他用具

酒精灯(芯)、火柴、标签纸、工业乙醇、无菌培养皿、接种环(针)、记号笔、微波炉或加热装置(电炉、石棉网和升降台)、生化培养箱。

四、操作步骤

1、写标签(P10)

任何一个实验,在动手操作前均需首先将器皿(培养皿或试管)用记号笔做上记号,写上班级、姓名、日期、样品类别及来源,字尽量小些。写在皿底的一边,不要写在当中,以免影响观察结果。

注意:培养皿的记号一般写在皿底上。如果写在皿盖上,同时观察两个以上培养皿的结果,打开皿盖时容易混淆。

2、倒平板(P70)

将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用微波炉或电炉加热融溶,混合均匀后分别倒平板,每位同学倒2皿。

倒平板的方法:右手持盛培养基的试管或三角瓶置火焰旁边用左手将试管赛或瓶赛轻轻地拨出,试管或瓶口保持对着火焰,然后用右手手撑边缘或小指夹住管(瓶)塞(若试管内或三角瓶内的培养基一次用完,管塞或瓶塞则不必夹在手中)。左手拿培养

皿并将皿盖在火焰附近打开一缝,迅速倒入培养基约15m L,加盖后轻轻摇动培养皿,使培养基均匀分布在培养皿底部,然后平置于桌面上,待凝固后即为平板。

3、接种

1)斜面接种法(参见P76)

2)平板接种法(参见P72)

A、点燃酒精灯。

B、挑菌落:右手持接种针柄,将接种环垂直放在火焰上灼烧灭菌后,用左手

将菌种平板培养基(简称菌种板)将皿盖在火焰附近打开一缝,以杀灭可能玷污的微生物。将灼烧的灭菌的接种针伸入菌种板内,先接触无菌苔生长的培养基上,待冷却后再从平板上刮取少许菌苔取出。

C、接种:

1)接种平板:左手迅速放下菌种板,在火焰附近迅速拿起待接种的新鲜平板培养基(简称接种板)。右手中接种环不能通过火焰,应在火焰旁迅速插入接种板。

用接种针在平板上自平板底部向上端轻轻地作“之”字划线:先在平板培养基的1/2的一边做第一次划线,再转动培养皿,在1/4的一边做第二次划线,再转动培养皿,在剩下的1/4的一边做第三次划线。(或每次作“平行”划线3或4条,再转动培养皿约70度,并将接种环上剩余物烧掉,待冷却后通过第一次划线部分做第二次平等划线,再用同样的方法通过第二次划线部分做第三次平等划线和通过第三次划线部分做第四次平等划线(见P73图6),此法在实际操作上不易把握,易出现接种不到微生物的可能,故推荐同学统一划“之”字形)

接种完毕,接种针应通过火焰抽出平板,并迅速盖上皿盖。再重新仔细灼烧接种针后,放回原处。将接种板放入培养箱中置于37 ℃培养24-48小时。

注意:①为了尽可能多地得到单个菌落,在挑菌落时一定要尽量少挑,同时在划线时要尽量划得长些、多些。

②每次转动培养皿时都要在火焰附近,且不要将接种针拿出培养皿外。

2)接种斜面:左手迅速放下菌种板,在火焰附近迅速拿起待接种的新鲜斜面培养基(简称接种管)并松开管帽或拔下棉塞,注意保持斜面向上并使管口略向下倾斜。右手中接种环不能通过火焰,应在火焰旁迅速插入接种管中。用环在斜面上自试管底部向上端轻轻地划一直线。接种完毕,接种环应通过火焰抽出管口,并迅速塞上棉塞(或盖上管帽)。再重新仔细灼烧接种环后,放回原处。将接种管放入试管架后置于37 ℃培养箱中培养。

注意:所划直线尽可能的直,切莫划几条线或蛇形,不要将培养基划破,也不要使接种环接触管壁或管口。

3)液体接种法(略讲,学生不做)

4)穿刺接种法(略讲,学生不做)

4、培养与观察

将上述已接种的平板和斜面放置于37℃培养箱内培养1-2d后取出对照P75细菌的培养特征图进行观察。

五、原始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

1、原始数据记录:

所接种的两种微生物: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平板培养物。

每位学生的接种要求:两种微生物各接种一皿。

2、数据处理:

六、思考题

1、用斜面检测微生物的培养特征接种时,为什么不要划多条线或蛇形,而只要划

一条直线?

2、接种环(针)接种前后灼烧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在接种前一定要将其冷却?如

何判断烧过的接种环已冷却?

3、试述如何在操作中贯彻无菌操作的原则?

实验六革兰氏染色法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并初步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2、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二、基本原理

革兰氏染色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是由这两类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不同决定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壁厚、类脂质量低,用乙醇脱色时细胞壁脱水,使肽聚糖层的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透性降低,从而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经脱色和复染后仍保留初染剂的蓝紫色。革兰氏阴性不同,由于细胞壁肽聚糖层较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脱色处理时,类脂质被乙醇溶解,细胞壁透性增大,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比较容易被洗脱,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上复染剂的红色。

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重要的鉴别特征,为保证染色结果的正确性,采用规范的染色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三、实验器材

1、菌种:大肠杆菌约24h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金黄色葡萄球菌约24h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

2、试剂:革兰氏染色液,95%的乙醇,灭菌蒸馏水(生理盐水)

3、仪器或其他用具

酒精灯(芯)、火柴、接种环(针)、圆头镊子、滴管、记号笔、载玻片、吸水纸、洗瓶、显微镜、香柏油、擦镜纸、小标签

四、操作步骤

1、制片

(1)涂片

取两片载玻片,各滴一小滴生理盐水于玻片中央,用接环以无菌操作分别从枯草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斜面上挑取少许菌苔于水滴中混匀并涂成薄膜。若用菌悬液涂片,可用接种环挑取2~3环直接涂于载玻片上。

要用活跃生长期的幼培养物作革兰氏染色;涂片不宜过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

(2)干燥

室温下自然干燥

(3)固定

涂面朝上,通过火焰2~3次。

此操作过程称热固定,其目的是使细胞质凝固,以固定细胞形态,病使之牢固附着在载玻片上。

热固定温度不宜过高(以玻片背面不烫手为宜),否则会改变甚至破坏细胞形态。

2、初染

滴加结晶紫(以刚好将菌膜覆盖为宜)染色1~2min,水洗。

3、媒染

用碘液冲去残水,并用碘液覆盖约1min,水洗。

4、脱色

用滤纸吸去玻片上的残水,将玻片倾斜,在白色背景下,用滴管流加95%的乙醇脱色,直至流出的乙醇无紫色时,立即水洗。

革兰氏染色结果是否正确,乙醇脱色是革兰氏染色操作的关键环节,脱色不足,阴性菌被误染成阳性菌,脱色过度,阳性菌被误染成阴性菌,脱色时间一般约20~30s。

5、复染

用番红液复染约2min,水洗

6、镜检

干燥后,用油镜观察。

菌体被染成蓝紫色的是革兰氏阳性菌,被染成红色的是革兰氏阴性菌。

7、混合涂片染色

按上述方法,在同一载玻片上,以大肠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或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菌作混合涂片、染色、镜检进行比较。

五、原始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

1、原始数据记录:

进行革兰氏染色的微生物菌种: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新鲜斜面培养物。

每组同学的染色要求:单一微生物染色和混合微生物染色各一片,在油镜下观察,绘图并记录微生物的形态和颜色。

2、数据处理:

根据所观察到的染色结果,说明两种微生物分别是何种革兰氏染色反应。

六、思考题

1、你认为哪些环节会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正确性?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2、你的染色结果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说明原因。

3、革兰氏染色时,初染前加碘液吗?乙醇脱色后复染之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应分别是什么颜色?

实验七用菌落计数法测水中细菌总数

一、目的要求

1、学习水样的采取方法和水样细菌总数测定的方法。

2、了解源水的平板菌落计数的原则。

二、基本原理

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样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平板菌落计数法虽然操作较繁,结果需要培养一段时间才能取得,而且测定结果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获得活菌的信息,所以广泛应用于生物制品检测,食品、饮料和水等的含菌指数或污染程度的检测)

本实验是用源水的平板菌落计数技术测定水中细菌总数。由于水中细菌种类繁多,它们对营养和其他生长条件的要求差别很大,不可能找到一种培养基在一种条件下,使水中所有的细菌均能生长繁殖,因此,以一定的培养基平板上生长出来的菌落,计算出来的水中细菌总数仅是一种近似值。目前一般是采用普通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三、实验器材

1、水源水(河水),灭菌蒸馏水,工业酒精。

2、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3、仪器或其他用具:酒精灯(芯)、火柴、灭菌的带玻璃塞的三角瓶,灭菌培养皿,灭菌吸管(10ml,1ml),灭菌试管、试管架、生化培养箱等。

四、操作步骤

1、水样的采取

水源为盐城工学院化工楼西侧河水,采取方法:应去距水面10~15cm 的深层水样,先将灭菌的带塞三角烧瓶瓶口向下浸入水中,然后翻转过来,除去玻璃塞,水即流入瓶中,盛满后,将瓶塞盖好,再从水中取出,最好立即检查,否则需放入冰箱中保存。

2、细菌总数测定

①写标签:每组同学取6套灭菌培养皿和4个灭菌试管分别写标签(试管为1组,分别编号为10-1,10-2,10-3,10-4,培养皿分2组,分别对应编号为10-2,10-3,10-4)

②水样的稀释与接种取4个灭菌试管,分别用10ml的灭菌吸管加入9ml灭菌水。用1号1ml灭菌吸管取1ml水样注入第一管9ml灭菌水内、摇匀,再用2号1ml 灭菌吸管自第一管取1ml至下一管灭菌水内,摇匀,并立即取1ml稀释水加入空的对应编号的灭菌培养皿中,每一稀释度做两个培养皿。如此稀释到第三管、第四管(稀释度分别到0.1、0.01、0.001、0.0001),并接种到对应编号的灭菌培养皿中,每一稀释度做两个培养皿。

稀释倍数看水样浑浊程度而定,以培养后平板的菌落数在30~300个之间的稀释度最为合适,若三个稀释度的菌数均多到无法计算或少到无法计算,则需继续稀释或减少稀释倍数。一般中等污秽水样,取0.1、0.01、0.001三个连续稀释度,污秽严重的取0.01、0.001、0.0001三个连续稀释度(根据试做实验,本实验取0.1、0.01、0.001这三个稀释度为宜)。

③向每个培养皿中各倾约15ml已溶化并冷却至45℃左右的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立即放在桌子上摇匀。

④凝固后倒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48h。

3、菌落计数方法

(1)先计算相同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若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苔生长时,则不应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苔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若片状菌苔的大小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的一半菌落分布又很均匀时,则可将此一半的菌落数乘2以代表全平板的菌落数,然后再计算该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

(2)首先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当只有一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符合此范围时,则以该平均菌落数乘其稀释倍数即为该水样的细菌总数。

(3)若有两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在30~300之间,则两者菌落总数之比值来决定。若其比值小于2,应采取两者的平均数;若大于2,则去其中较小的菌落总数。

(4)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则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

(5)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则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

(6)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300之间,则以最接近300或30的平

五、原始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

1、原始数据记录:

水样来源:

每组同学稀释用试管数和接种水样的培养皿数

六、思考题

1、要使平板菌落计数准确,需要掌握哪几个关键?为什么?

2、你所测的水源的污秽程度如何?

3、试比较平板菌落计数衍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的优缺点及应用。

实验八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

一、目标要求

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2、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细菌的区别。

二、基本原理

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大小通常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大多数酵母菌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有的分裂繁殖。本实验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和水一碘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有蓝色的氧化型变成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三、实验器材

1、菌种:酿酒酵母新鲜平板菌悬液、干酵母粉菌悬液

2、染料:0.1%吕式碱性美蓝染色液和0.05%吕式碱性美蓝染色液,革兰氏染色用碘液

3、其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小标签、吸水纸

四、操作步骤

1、美蓝浸片的观察

(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吕式碱性美蓝染色液,然后按无菌操作用接种环挑取少量酵母菌苔放在染液中,混合均匀。

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而影响观察。

(2)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

盖玻片不宜平着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3)将制片放置约3min后镜检,先用低倍镜然后用高倍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来区别死活细胞。

(4)染色约0.5h后再次进行观察,注意死细胞数量是否增加。

(5)用0.05%吕式碱性美蓝染色液重复上述操作。

2、水一碘液浸片的观察

在载玻片中央加一小滴革兰氏染色用碘液,然后在其上加3小滴水,取少许酵母菌苔放在水一碘液中混匀,盖上盖玻片后镜检。

五、原始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

1、原始数据记录:

绘图说明你所观察的酵母菌的形态,颜色和数量。

2、数据处理:

根据观察结果,说明不同染色时间和不同染液浓度对酵母菌死、活数量的变化。

六、思考题

1、吕式碱性美蓝染液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试分析其原因。

2、在显微镜下,酵母菌有哪些突出的特征区别与一般细菌?

土木工程材料知识点归纳版

1.弹性模量:用E表示。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内,应力和对应的应变的比值。反映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其值 越大,使材料发生一定弹性变形的应力也越大,即材料刚度越大,亦即在一定应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越小,抵抗变形能力越强 2.韧性:在冲击、振动荷载作用下,能吸收较大能量产生一定变形而不致破坏的性质。 3.耐水性:材料长期在饱和水作用下不被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表示方法——软化系数:材料在吸水 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与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之比K R = f b/f g 软化系数大于0.8的材料通常可以认为是耐水材料;对于经常位于水中或处于潮湿环境中的材料,软化系数不得低于0.85;对于受潮较轻或次要结构所用的材料,软化系数不宜小于0.75 4.导热性:传导热量的能力,表示方式——导热系数,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小,材料的绝热性能就越好。影响导热性 的因素:材料的表观密度越小,其孔隙率越大,导热系数越小,导热性越差。由于水与冰的导热系数较空气大,当材料受潮或受冻时会使导热系数急剧增大,导致材料保温隔热方式变差。所以隔热材料要注意防潮防冻。 5.建筑石膏的化学分子式:β-CaSO4˙?H2O 石膏水化硬化后的化学成分:CaSO4˙2H2O 6.高强石膏与建筑石膏相比水化速度慢,水化热低,需水量小,硬化体的强度高。这是由于高强石膏为α型半水石膏, 建筑石膏为β型半水石膏。β型半水石膏结晶较差,常为细小的纤维状或片状聚集体,内比表面积较大;α型半水石膏结晶完整,常是短柱状,晶粒较粗大,聚集体的内比表面积较小。 7.石灰的熟化,是生石灰与水作用生成熟石灰的过程。特点:石灰熟化时释放出大量热,体积增大1~2.5倍。应 用:石灰使用时,一般要变成石灰膏再使用。CaO+H2O Ca(OH)2+64kJ 8.陈伏:为消除过火石灰对工程的危害,将生石灰和水放在储灰池中存放15天以上,使过火灰充分熟化这个过程 叫沉伏。陈伏期间,石灰浆表面应保持一层水,隔绝空气,防止发生碳化。 9.石灰的凝结硬化过程:(1)干燥结晶硬化:石灰浆体在干燥的过程中,因游离水分逐渐蒸发或被砌体吸收,浆体 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过饱和而结晶析出,产生强度并具有胶结性(2)碳化硬化:氢化氧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有水分存在的条件下化合生成碳酸钙晶体,称为碳化。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少,碳化作用主要发生在石灰浆体与空气接触的表面上。表面上生成的CaCO3膜层将阻碍CO2的进一步渗入,同时也阻碍了内部水蒸气的蒸发,使氢氧化钙结晶作用也进行的缓慢。碳化硬化是一个由表及里,速度相当缓慢的过程。

小学语文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小学语文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综合性学习教学要则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如下特性: 1、语文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具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不是各学科的均衡的组合学习尽管注重综合,把自然、社会等多方面内容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但它首先应该姓“语”。不管学习活动涉及哪个应该放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上,而不应该放在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掌握上。 2、综合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一是表现为改变过去单一教语文学语文的做法,注重与其他课程的融合、语文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二是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技能训练的单一的方法同,利用各种资源,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和手段,包括运用科学探究、发现学习、资源学习以及多维合作、独立探究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学习;三是改变过去单一追求智育目标的做法,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特别注重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身心诸因素的和谐发展。 3、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各学科领域交融而成的知识环境、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综合性课题。它们构成了开放的综合性学习生态环境;语文综合性学习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时空开发,时间不以40分钟为限,空间组合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而定,家庭、社区、大自然都是学习空间。 4、体验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特别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体验,它以学生的

细胞生物学考研复习笔记

细胞生物学考研复习笔记 ------------翟中和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第四章细胞质膜与细胞表面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 第六章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内膜系统 第七章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 第八章细胞核(nucleus)与染色体(chromosome) 第九章核糖体(ribosome) 第十章细胞骨架(Cytoskeleton) 第十一章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第十二章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第十三章细胞衰老与凋亡

第一章绪论 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现状 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趋势与重点领域 细胞重大生命活动的相互关系 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细胞的发现 细胞学说的建立其意义 细胞学的经典时期 实验细胞学与细胞学的分支及其发展 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学术组织、学术刊物与教科书 细胞生物学 生命体是多层次、非线性、多侧面的复杂结构体系,而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有了细胞才有完整的生命活动。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 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 主要内容 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重要生命活动: 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 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 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细胞分化及其调控 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信息技术校本研修计划

信息技术校本研修计划 【篇一】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跟上幼教前进的步伐,我要不断地学习和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特制定个人研修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自我研修 1、主动参加骨干教师培训,不断反思总结,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2、主动参加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并做好示范引领作用。 3、阅读一些幼儿教育方面的书籍并撰写读书笔记。 4、认真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纲要》。 5、大练基本功,利用空余时间练习弹唱、绘画、舞蹈等专业技能。 二、示范引领,传帮带 为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本学期我与本班张老师结对,为尽快的共同成长,特制定如下计划: 1、在师德师风、业务素养方面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注重日常工作的引导,及时指出张老师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引导其及时改进。 3、听张老师的课,认真记录,按照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认真评课,及时指出张老师上课中的优缺点,对如何改进提出合理化建议。 4、指导张老师如何撰写教案、如何进行二次备课、如何撰写教学反思、观察记录和活动实录等。 5、指导张老师主动与父母沟通,并主动取得父母的支持与配合。 6、建议张老师多阅读一些幼教方面的书籍,在书籍中领略教育的真谛。 三、园本专题培训 1、对“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和“幼儿园体验式父母会”进行全员培训。 2、对“园本主题活动课程”进行专题研讨,其中包括主题的选择,主题内容的生成,主题活动设计等。

【篇二】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校和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营造好学习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大到校园的整体规划,小到图书馆、机房和教室的建设,都要考虑到信息环境的营造;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 其次,要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小环境,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在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陶冶心性,形成健康人格;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亲历与体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以及方案实施等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鼓励学生在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从教学方法方面入手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既有趣味又苦涩难学的学科,若是脱离实际讲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会觉得乏味,而且不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是关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可以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践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其次,可以吸收国内外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譬如,“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因此,要正确认识任务驱动中“任务”的特定含义,使用中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滥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 三、处理好教师、学生及教材的关系 首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以学生发展为本。现代社会的发展、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现代课堂教学要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训导、灌输,随意摆布的教学行为应彻底屏弃。要确认学生是一个有一定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会学"个体,是一个独立构建个体。我们既要重视他的情感过程,同时也要注意到学生的思维过程。 其次,信息技术发展飞快,新技术新应用更新非常快。教材中所提到的软件,市场上已有更新的版本;更好的软件能使某一应用更方便、实现更好效果。在使用教材时,我们的教师不可能每一个软件都能讲到,因此应教会学生逐类旁通。另一方面具有创造性的教师应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要针对学生的心

土木工程材料知识点整理(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土木工程材料复习整理 1.土木工程材料的定义 用于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所有材料的总称。 2.土木工程材料的分类 (一)按化学组成分类: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 (二)按材料在建筑物中的功能分类:承重材料、非承重材料、保温和隔热材料、吸声和隔声材料、防水材料、装饰材料等(三)按使用部位分类:结构材料、墙体材料、屋面材料、地面材料、饰面材料等 3.各级标准各自的部门代号列举 GB——国家标准 GBJ——建筑行业国家标准 JC——建材标准 JG——建工标准 JGJ——建工建材标准 DB——地方标准 QB——企业标准 ISO——国际标准 4.材料的组成是指材料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和相组成。 5.材料的结构 宏观结构:指用肉眼或放大镜能够分辨的粗大组织。其尺寸在10-3m级以上。 细观结构:指用光学显微镜所能观察到的材料结构。其尺寸在10-3-10-6m级。 微观结构:微观结构是指原子和分子层次上的结构。其尺寸在10-6

-10-10m 级。微观结构可以分为晶体、非晶体和胶体三种。 6.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密实度与孔隙率、填充率与空隙率的概念及计算 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质量密度) 密实体积:不含有孔隙和空隙的体积(V)。 g/cm3 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体积密度) 表观体积:含有孔隙但不含空隙的体积(V0)。(用排水法测得的扣除了材料内部开口孔隙的体积称为近视表观体积,也称视体积。 ㎏/m3或g/cm3 堆积密度: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容装密度) 堆积体积:含有孔隙和空隙的体积(V0’)。 ㎏/m3 密实度:密实度是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充实的程度。 v m = ρv o m = 0ρ' 00 v m ='ρ00100%100%V D V ρρ =??=%100101??-=W V V m m W ρ

小学语文教师业务学习笔记精编版

小学语文教师业务学习资料——综合性学习教学要则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如下特性: 1、语文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具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不是各学科的均衡的组合学习尽管注重综合,把自然、社会等多方面内容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但它首先应该姓“语”。 2、综合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一是表现为改变过去。单一教语文学语文的做法,注重与其他课程的融合、语文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二是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技能训练的单一的方法同,利用各种资源,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和手段,包括运用科学探究、发现学习、资源学习以及多维合作、独立探究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学习;三是改变过去单一追求智育目标的做法,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特别注重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身心诸因素的和谐发展。 3、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各学科领域交融而成的知识环境、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综合性课题。 4、体验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特别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体验,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它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在“做”中发一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生成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质特性是生成性。随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不断深入,新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进发,这是其生成性的集中表现。 6、现实性。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立足于现实中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问题,内容选择主要以社会综合性课题和学生的生活问题为基本出发点。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充分开发利用学生身边的本土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拓展学习空间。 听课目的与听课类型 听课的目的不同就决定了有不同的听课类型。一般领导者常见的听课类型有以下几种。 1、了解检查型听课:这种听课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校教学情况。首先了解教师执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情况,了解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改革情况,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身心状态等。这种听课带有“突然性”,是领导监督、督促教学的一种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这种类型听课可不预先通知,听课后也不一定要交换意见。另外,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问题,这种类型的听课,也可以采取蹲班跟踪听课。 2、指导帮助型听课:指导帮助型听课多数是对教学能力较差,新上岗的青年教师,或发现某些教师教学薄弱环节,领导去听课,尔后给以帮助指导,使这些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要进行指导,校长就应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和教学经验,这种指导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领导要同教师一起备课,研究教材、教法、设计教案,必要时还要指导试讲。每次听课后应及时交换意见,只要可能,应连续听一段时间,直至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不足有了明显的改进为止。 3、总结推广型听课:总结、推广、交流课堂教学经验是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推广性听课,目的是帮助有建树的老师总结推广他们的教学经验。这类听课,主要对象是教学有造诣的中、老年教师。总结推广经验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是单项的,一般说来,单项更容易搞得深一些。有的总结推广型的听课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需要几个反复探讨、总结的过程才能够完美。 4、实验研究型听课:这种听课的目的在于进行教改实验,实验的课题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由学校领导提出。也可以针对教师进行单项实验提高。实验研究这类听课对象一般应选择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骨干。要做充分准备,可由教师和领导共同讨论制定试教案,领导要抱商榷态度,同教师平等切磋讨论,然后老师试验,最后共同研究总结。 5、学习吸收型听课:对于领导来讲无论听哪一类课,都有一个向教师学习的过程。但这种类型听课主要指领导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听某一老师的课,从而来提高自己的欠缺,或学习某一教师的专长,听课的对象根据本人的需要与兴趣。听这类课的领导要放下架子,虚心学习,并要尽可能做到,课上听课,课下请教结合起来。 6、考核评比型听课:听这类课的目的是为了评定职称或评选优质课。听这咱课要按有关规定的条件,客观、公正、不还任何框框,结论力求准确。当然上述几种类型时报听课是相对而言,在实际听课过程中,一种听课活动,有时也能完成几项任务。如有时听课既是了解情况,同时也是指导帮助教师。 听课方式的选择 听课方式是指听课者所采用的具体听课形式与方法听课类型与听课方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同的听课目的,决定了不同的听课类型,不同的听课类型又决定了要采用不同的听课方式。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化学业务学习笔记 化学中信息技术在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中的应用 乾县一中许超超 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手段。既包括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的方法,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活动的特点,教学方法可分为讲解演示法、复现法、问题性讲述法、局部探索法和研究法等。根据学生思维形式的特点,教学方法可分为归纳法和演绎法。根据某教学阶段所要实现的基本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可分为获取知识的方法、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运用知识的方法、创造性活动的方法、巩固的方法和检查知识技能的方法等。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教学策略有许多不同的类型。瑞奇鲁斯将教学策略分为组织策略、传递策略、管理策略三类,这是针对传授型教学系统的。袁振国将教学策略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以及综合型。 教学方法是最为具体的、最具有操作性的,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做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但这并不能充分地说明教学方法就受制于教学策略。一种教学方法的成形和使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教师的教学策略的影响,但更多地受制于教学原则的指导、教学实践的检验。可以这么说,一种教学方法是在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下该使用何种教学方法,该如何来组合教学方法服务于教学目标,就涉及了教学策略的层面。 一、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如果你不能够站在这一趋势的前沿,至少跟上这一发展趋势,就会被社会所淘汰,成为一个落伍者。作为教师,如果不能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理论和方法,就会影响到你的教学效率,就会落后于学生,落后于时代,认真学习并掌握信息技术是新时代教师的使命之一。多年来化学教学中,一直坚持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效果远比不整合强。利用信息技术能极大地扩大教学容量,还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增强化学教学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自己动手展示个性才华等等。 二、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 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北京师大的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认识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应用到各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种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焦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他们的说法虽然不同,但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把计算机及网络作为学习的工具,把它作为教学的媒体,实现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从而培养具有创新型和实践型的能适应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建设者。我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培养协作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在信息社会中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土木工程材料知识点)

1、孔隙率及孔隙特征对材料的表观密度、强度、吸水性、抗渗性、抗冻性、导热性等性质有何影响? 对表观密度的影响:材料孔隙率大,在相同体积下,它的表观密度就小。而且材料的孔隙在自然状态下可能含水,随着含水量的不同,材料的质量和体积均会发生变化,则表观密度会发生变化。 对强度的影响:孔隙减小了材料承受荷载的有效面积,降低了材料的强度,且应力在孔隙处的分布会发生变化,如:孔隙处的应力集中。 对吸水性的影响:开口大孔,水容易进入但是难以充满;封闭分散的孔隙,水无法进入。当孔隙率大,且孔隙多为开口、细小、连通时,材料吸水多。 对抗渗性的影响:材料的孔隙率大且孔隙尺寸大,并连通开口时,材料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如果孔隙率小,孔隙封闭不连通,则材料不易被水渗透。 对抗冻性的影响:连通的孔隙多,孔隙容易被水充满时,抗冻性差。 对导热性的影响:如果材料内微小、封闭、均匀分布的孔隙多,则导热系数就小,导热性差,保温隔热性能就好。如果材料内孔隙较大,其内空气会发生对流,则导热系数就大,导热性好。 2、建筑钢材的品种与选用 建筑钢材的主要钢种 1)碳素结构钢:牌号的表示方法: Q 屈服点数值—质量等级代号脱氧程度代号Q235—BZ Q235——强度适中,有良好的承载性,又具有较好的塑性和韧性,可焊性和可加工性也较好,是钢结构常用的牌号,大量制作成钢筋、型钢和钢板用于建造房屋和桥梁等。Q235良好的塑性可保证钢结构在超载、冲击、焊接、温度应力等不利因素作用下的安全性,因而Q235能满足一般钢结构用钢的要求 Q235-A一般用于只承受静荷载作用的钢结构。含C0.14~0.22% Q235-B适用于承受动荷载焊接的普通钢结构,含C0.12~0.20% Q235-C适用于承受动荷载焊接的重要钢结构,含C≤0.18% Q235-D适用于低温环境使用的承受动荷载焊接的重要钢结构。含C≤0.17% 2)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牌号的表示方法:Q 屈服点数值质量等级代号 由于合金元素的强化作用,使低合金结构钢不但具有较高的强度,且具有较好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性。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广泛应用于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特别是大型结构、重型结构、大跨度结构、高层建筑、桥梁工程、承受动力荷载和冲击荷载的结构。 3、常用建筑钢材 1)低碳钢热轧圆盘条:强度较低,但塑性好,便于弯折成形,容易焊接。主要用做箍筋,以及作为冷加工的原料,也可作为中、小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钢筋。 2)钢筋混凝土用热轧钢筋:钢筋混凝土用热轧钢筋共分为四级钢筋,根据其表面状态分为光圆钢筋和带肋钢筋。I级钢筋为光圆钢筋,其余三级为带肋钢筋。I级钢筋不带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不好,其末端需做180?弯钩。 I级钢筋由碳素结构钢轧制,其余均由低合金钢轧制。I级钢筋的强度较低,但塑性及焊接性能很好,便于各种冷加工,因而广泛用作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筋及各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造筋。 HRB335级和HRB400级钢筋的强度较高,塑性和焊接性能也较好,故广泛用作大、中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钢筋。 HRB500级钢筋强度高,但塑性和可焊性较差,可用作预应力钢筋。

小学语文教师学习笔记

小学语文教师学习笔记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这种生命能否延续,取决于教师能否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与课文有机结合,用真情诠释课文内容,增强儿童对课文的感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显示出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涉及知识传授、情感交流、智慧培养和人格塑造的过程。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有几个经历: 首先,对文本进行深入研究。 新课程倡导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事实上,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首先要学习和理解课文,然后“在课文中来回走动”,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选择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课文理解不透彻,不理解写作意图,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的教学重点,甚至走相反的方向,就很难依靠课文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很少大声朗读,课本的内容在课堂上也不是很清楚。“它的模糊性使其显而易见,”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不可能达到高效率。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语言和文字中得到体现和实现。一旦语言离开了语言,“工具”就不能成为工具,“人类”没有任何依靠,只是空中的一座虚幻的城堡。虽然我教了八年汉语,但每次学习一篇新课文,我总是先通读一遍,用序号标出每一段自然段落,画出学生可能不懂的单词,并对这些单词的理解方

法做“预设”,或者查字典解释单词,或者通过比较同义词和反义词,或者结合对生活的实际理解,或者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它们。如果你想理解上下文,就把它放在一边。要通过查字典来理解单词,首先要查字典并写下意思。为了消除阅读障碍,我总是大声或默读几遍课文,发现一些难以把握的停顿或尴尬的句子。我及时给它们做了标记,在备课时把它们写在教案上,并在课堂上给予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时,我总是在教材上标出文章的结构分析,并在段落末尾的空白处写下每一段的意思。用于包含关键词和表达 在课堂上,正义总是写在一边作为参考。只有在清楚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我才开始写教案,而且几乎一口气写完。在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就教,但是我不能把教案留到课堂上。对于我们来说,很难有一个通用的标准来衡量一篇文章应该如何写,什么方法是最好的,什么形式是有效的。不同教师的个性并不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只有在此时此地最有效的过程中,教师可能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的工作”,但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和最重要的环节。 第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类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感觉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险家。在孩子们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尤其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力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处于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

1997-2016年武汉大学661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汇编

2017版武汉大学《661细胞生物学》全套考研资料 我们是布丁考研网武大考研团队,是在读学长。我们亲身经历过武大考研,录取后把自己当年考研时用过的资料重新整理,从本校的研招办拿到了最新的真题,同时新添加很多高参考价值的内部复习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希望能帮助大家成功考入武大。此外,我们还提供学长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服务,适合二战、在职、基础或本科不好的同学,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把握重点和考点。有任何考武大相关的疑问,也可以咨询我们,学长会提供免费的解答。更多信息,请关注布丁考研网。 以下为本科目的资料清单(有实物图及预览,货真价实): 2017版武汉大学《661细胞生物学》考研复习全书是武汉大学高分已录取的学长收集整理的,全国独家真实、可靠,是真正针对武汉大学考研的资料。我们将所有的资料全部WORD化,高清打印。真题编写了详细的答案解析,即使是小题也明确指出了考察的知识点,对于做题帮助更大。同时,我们在分析历年考研真题的基础上,针对武大考研,编写了详细的复习备考讲义,明确列出考研的重点、难点和考点,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把握重点,提升成绩。初试大家只需要准备我们的资料+教材+配套辅导书就足够了,不用再四处寻找其它资料。 全套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一、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内部信息汇总 “备考篇”主要汇总了考武汉大学生物专业必备的一些信息,主要包括:历年复试分数线,本专业报考难度及竞争情况分析,根据历年真题的考察范围而归纳的考试大纲,学长对于政治、英语等公共课及本专业课的复习策略等。掌握初试必备的信息,才可安心复习。 二、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注:后期真题及答案均免费更新,请在备注处留下邮箱,更新后会第一时间将电子档发给大家。 2015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4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3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2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1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0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9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8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7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6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5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4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3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2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1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程》读书笔记范文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程》读书笔记范文激情教学是以高亢的精神状态、真挚深沉的情感去吸纳和传播 知识,通过不同的交流方式,把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紧密有效地结合起来,完成教学的目标,使学生的智慧得以启迪,潜能得以挖掘。教师要上好课,必须要用激情感染学生。 教学包括方方面面,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要保持 一定的节奏,保证学生的学习思维张弛有度,实现教学的节奏与学生的练习的数量、习题的难度同步,教学进度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同步,教学的节奏与教学内容难易度的同步,教学的节奏与知识的要求同步。尤其是课堂讲授保持一定的节奏。讲授保持一定的节奏这一点非常重要。教师要保持与学生接受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样会让教师感动传授的知识是一种艺术。更重要的是,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又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如何掌握适当的教学节奏,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是一个教学艺术的领会过程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升华过程,是一个教学策略的落实过程。如:使教学节奏与任务难度或复杂程度相适应,尽量避免在不重要地方做过长时间的讲解,避免离题太远而做一些与教学主题无关的叙述,或花太多的时间在单个学生或少数学生身上。

真实的课堂应该是既有预设又有生成。预设与生成是矛盾的统 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只翅膀,缺一不可,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但一部分教学由于过分注重教师教学的作用,对课堂的空间估计不足,课堂教学往往是预设过度,挤占了生成的空间。从表面上看,这种教学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实质上教师的意志代替了学生的意志,教师的友善提示代替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的成功点拨代替了学生的活动体验。这种教学由于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过程体验和个性化解读,学生只能获得表层甚至虚假的知识,这种知识缺乏活力,不能转化为学生的智慧和品质。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站在初学者的角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还学生一个真实的课堂。 合作教学是教师与全班同学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开 展教学。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学习方式有很大的转变,这种转变需要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只有教师有合作 教学的意识,学生都能有合作学习的意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乐于接纳别人___,敢于对别人提出批评和建议。一个班的学生与一位教师关系比 较好,这个班级的这门学科成绩就特好;一个学生的某一个教研组团 队意识强、合作意识强、教师关系融洽,这个教研组的教学成绩就突出。所以,教师应注重师生间、生生间及教师之间的合作,发挥合作在教学中的作用。

土木工程材料知识点总结版

1.弹性模量:用E表示。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应力和对应的应变的比值。反映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其值越 大,使材料发生一定弹性变形的应力也越大,即材料刚度越大,亦即在一定应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越小,抵抗变形能力越强 2.韧性:在冲击、振动荷载作用下,能吸收较大能量产生一定变形而不致破坏的性质。 3.耐水性:材料长期在饱和水作用下不被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表示方法——软化系数:材料在吸水 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与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之比K R = f b/f g 软化系数大于0.8的材料通常可以认为是耐水材料;对于经常位于水中或处于潮湿环境中的材料,软化系数不得低于0.85;对于受潮较轻或次要结构所用的材料,软化系数不宜小于0.75 4.导热性:传导热量的能力,表示方式——导热系数,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小,材料的绝热性能就越好。影响导热性 的因素:材料的表观密度越小,其孔隙率越大,导热系数越小,导热性越差。由于水与冰的导热系数较空气大,当材料受潮或受冻时会使导热系数急剧增大,导致材料保温隔热方式变差。所以隔热材料要注意防潮防冻。 5.建筑石膏的化学分子式:β-CaSO4˙?H2O 石膏水化硬化后的化学成分:CaSO4˙2H2O 6.高强石膏与建筑石膏相比水化速度慢,水化热低,需水量小,硬化体的强度高。这是由于高强石膏为α型半水石膏, 建筑石膏为β型半水石膏。β型半水石膏结晶较差,常为细小的纤维状或片状聚集体,比表面积较大;α型半水石膏结晶完整,常是短柱状,晶粒较粗大,聚集体的比表面积较小。 7.石灰的熟化,是生石灰与水作用生成熟石灰的过程。特点:石灰熟化时释放出大量热,体积增大1~2.5倍。应 用:石灰使用时,一般要变成石灰膏再使用。CaO+H2O Ca(OH)2+64kJ 8.伏:为消除过火石灰对工程的危害,将生石灰和水放在储灰池中存放15天以上,使过火灰充分熟化这个过程叫 沉伏。伏期间,石灰浆表面应保持一层水,隔绝空气,防止发生碳化。 9.石灰的凝结硬化过程:(1)干燥结晶硬化:石灰浆体在干燥的过程中,因游离水分逐渐蒸发或被砌体吸收,浆体 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过饱和而结晶析出,产生强度并具有胶结性(2)碳化硬化:氢化氧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有水分存在的条件下化合生成碳酸钙晶体,称为碳化。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少,碳化作用主要发生在石灰浆体与空气接触的表面上。表面上生成的CaCO3膜层将阻碍CO2的进一步渗入,同时也阻碍了部水蒸气的蒸发,

小学语文教学讲座稿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讲座稿

小学语文教学讲座稿 陈家小学杨碧山 一、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对于教师而言,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于是,备好课自然而然成了上好课的前提。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参、教材。因为本人是2010年进的小学,对小学课程标准很生疏,于是,在备课之前,我找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认真研读它对每一学段教学的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教师用书及教材,了解每个单元的主题以及本单元在全册的位置,明确每组教材的编写目的,同时联系每单元的内容和训练重点,构思备课。为了能备好课,我努力做到细读课文,对课文内容了然于胸。课后的思考题我也仔细阅读,了解了每道题的设计意图。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法学法。我严格要求自己每一节课都这样备课,我发现有准备的“仗”打得更有意思,我也从中获得了自信。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备讲,备导。要想上课的效果好,教师的只言片语就都要精心推敲,所以从课前的导入语,课中的过渡语,到点拨学生回答的导语,再到课后的总结语,我都

进行了精心设计,力求为上课的重点服务,力求为引导学生服务。备问,问题的设计也要精心考虑,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凸显单元训练重点,要少而精,要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备作业,现在的作业要求有拓展有延伸,这样学生才会有所提高。所以,每次备课,我都要广泛查找资料,精心设计练习和作业,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达到训练、巩固、提高的目的。 3、备学生。学生是上课的主体,因此要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理解能力,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适时调控,恰当引导。我班的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力较差,主动提问的动力不足,抓重点句子理解的能力差,因此我在这些方面会特意做好引导的准备。 精心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所以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更认真的备好每一节课,努力地提高课堂质量,让学生们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二、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提问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引言,是激发学生觉悟的契机,是教学检测的手段。提问的质量制约着教学进程能否推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要运用好提问,应当注意这样几点: 1、提问要有计划性。一堂课要提问几个问题,对于所提问题的切入角度都要进行精心的构思。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教

细胞生物学 翟中和版 总结笔记第七章

Cell biology 细胞生物学 第七章真核细胞内膜系统、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细胞内被膜区分类:细胞质基质、细胞内膜系统、有膜包被的细胞器 第一节细胞质基质的含义和功能 一、细胞质基质的含义 (1)含义: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除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 主要含有: (1)与代谢有关的许多酶 (2)与维持细胞形态和物质运输有关的细胞质骨架结构

细胞质基质是一个高度有序的体系,细胞质骨架纤维贯穿在粘稠的蛋白质胶体中,多数的蛋白质直接或间接地与骨架结合,或与生物膜结合,从而完成特定的功能。细胞质基质主要是由微管、微丝和中间丝等相互联系形成的结构体系,蛋白质和其他分子以凝聚或暂时的凝聚状态存在,与周围溶液的分子处于动态平衡。 差速离心获得的胞质溶胶的组分和细胞质基质溶液成分很大不同。胞质溶胶中的多数蛋白质可能通过弱键结合在基质的骨架纤维上。 二、细胞质基质的功能 (1)蛋白质分选和转运 N端有信号序列的蛋白质合成之后转移到内质网上,通过膜泡运输的方式再转运到高尔基体。其他蛋白质的合成都在细胞质基质完成,并根据自身信号转运到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中,也有些蛋白驻留在细胞质基质中。

(2)锚定细胞质骨架 (3)蛋白的修饰、选择性降解 1 蛋白质的修饰 辅基、辅酶与蛋白的结合 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糖基化 N端甲基化(防止水解) 酰基化 2 控制蛋白质寿命 N端第一个氨基酸残基决定寿命 细胞质基质能够识别N端不稳定的氨基酸信号将其降解,依赖于泛素降解途径 3 降解变性和错误折叠的蛋白质 4 修复变性和错误折叠的蛋白

热休克蛋白的作用 第二节细胞内膜系统及其功能 细胞内膜系统是指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互关联、由膜包被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研究方法:电镜技术免疫标记和放射自显影离心技术和遗传突变体分析 一、内质网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内质网是由封闭的管状或扁平囊状膜系统及其包被的腔形成的互相沟通的三维网络结构。 (一)内质网的两种基本类型 糙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 糙面内质网:扁囊状整齐附着有大量核糖体 功能:合成分泌性蛋白和膜蛋白光面内质网:分支管状,小

信息技术教师读书笔记及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信息技术教师读书笔记及心得 篇一: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心得体会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曾贤鹏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很庆幸区教育部门为我们提供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得到名师传授的 教学经验和技术指点。从教以来,我接触教育技术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教学中总存在许多困惑, 利用这次培训正好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虽然学习很紧张只有六天的时间,但过得很充实,受 益非浅,让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 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这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大的不同之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对我们的教学思路进行了梳理,促使我们整 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

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 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老师的有效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 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这一堂堂授课虽然还略显生涩,但也雏形颇具,使我深受启发,并理清了自己的收获: 1、接受了教育技术这个新的专业术语。以前每每谈到教育技术能力就想到信息技术,其 实教育是一半科学一半艺术,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致力于以科学观来考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设计教学策略,力求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优化教学 过程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益。 2、深入领会了解了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前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重知识、轻能力;重 结果、轻过程;重技术、轻思想等。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体会到,要真正上好一堂课,课前 的思考、准备及课后评价、反思与课堂上的组织、教学等环节同等重要。 3、学习领会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在这里,我是作为一个学生的角色在课堂里感 受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对比自己的学生如插秧苗式的

土木工程材料笔记

土木工程材料(笔记) csl 2011.3

第一章. 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 结构:宏观,细观,微观(晶体、玻璃体、胶体)。 §1-1物理性质 一、基本性质:密度ρ 表观密度0ρ 堆积密度0 ρ' 孔隙率P 空隙率P ' 相关公式:)1(0ρ ρ-=P V 1 -0 2?=H k m m P ρ干饱 )1(0 0ρρ'- ='P 亲、憎水性——润湿角 吸水性——重量吸水率W m , 体积吸水率W v 二、与水有关性质 吸湿率——含水率 耐水性——软化系数:系数↑,耐水性↑ 抗渗性——渗透系数,抗渗等级 相关公式: 干 干 饱干 m m -m 2= = m m W O H m k 1 m -m 22P V V V W O H O H V =?= = ρ干饱干 0ρ?=m V W W 干饱00ρρ-=V W 三、孔隙对性能的影响:孔隙↑,强度↓,导热系数↓,热容↓,与抗冻无关 吸水率↑,透气透水性↑ 压拉弯剪 211mm N MPa = §1-2力学性质 比强度: 0ρf 轻质高强的指标 弹塑脆韧性 §1-3耐久性:耐水,抗渗,抗冻,耐候,其他 第二章.无机胶凝材料:气硬,水硬 §2-1气硬性 原料与生产: O H CaSO 245.0?α 高强:晶体粗大结实,比表面积小 O H CaS 245.00?β 建筑:(与上相反) 水化硬化:水化→CaSO 4. 0.5H 2O(晶体) 一、石膏 凝结硬化 凝结:初、终凝 硬化:快,加缓凝剂,微膨胀 指标:强度,细度,凝结时间 特性:强度低,孔隙率大,隔音保温,防火好 生产 欠火石灰(不能消解) 过火石灰,消解缓慢——陈伏 二、石灰 熟(消)化→Ca(OH)2 放热,体积↑ 硬化 干燥结晶,析出Ca(OH)2 碳化硬化→CaCO 3 慢,表为CaCO 3,内为Ca(OH)2 特性:可塑性,保水性好,强度低,易开裂,耐水性差,吸湿性强 生产-- 湿法,干法 三、水玻璃 模数:SiO 2与Na 2O 的分子比n 硬化→无定形硅酸,缓慢,加促硬剂(Na 2SiF 6 氟硅酸钠) 特性:粘结力强,强度高,耐热高,不耐碱、水、渗 四、比较 强度:水玻璃>石膏>石灰 硬化速度:石膏>石灰>水玻璃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