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及其意义

论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及其意义
论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及其意义

论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及其意义

【摘要】:亨利·列斐伏尔一生致力于日常生活的研究,被称为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大师。他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主要建立在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之上,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长期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消费受控制的官僚制社会”概念。另外,日常生活涉及到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对于我们国家的“新四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阐述了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产生的背景、前后期主要观点和研究意义。引言主要介绍了列斐伏尔的生平、作品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目的和意义。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产生的理论背景和时代背景。其中时代背景中交代了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转向的现实原因。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早期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首先给出了早期日常生活批判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了传统哲学对日常生活的遗忘、日常生活异化的哲学批判和“二重性”辩证法。第三章主要介绍了中后期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主要观点,重点阐述了“消费受控制的官僚制社会”概念、特点以及意义。在细致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日常生活异化的解决方法:总体性都市化革命。第四章主要总结了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创新之处。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与其他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进行比较,分析了该理论在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中的地位。【关键词】:日常生活异化消费批判理论总体性革命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565.59

【目录】:中文摘要8-9ABSTRACT9-11引言11-13第一章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产生的背景13-181.1社会背景13-141.1.1法西斯主义的兴起131.1.2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3-141.2理论背景14-181.2.1超现实主义14-151.2.2黑格尔绝对精神的异化15-161.2.3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及“总体人”理论16-18第二章早期日常生活批判理论18-242.1早期日常生活概念18-192.2传统哲学对日常生活的遗忘19-202.3日常生活的全面异化20-232.3.1日常生活全面异化的现象20-222.3.2日常生活神秘化的基本形式22-232.4日常生活“二重性”辩证法23-24第三章后期日常生活批判理论24-323.1后期日常生活概念24-253.2“消费受控制的官僚制社会”25-293.2.1“消费受控制的官僚社会”内涵263.2.2“消费受控制的官僚社会”特点26-293.3日常生活解放的总体性革命29-32第四章对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评析32-434.1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理论意义32-374.2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缺陷37-394.3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现实意义39-43结束语43-44参考文献44-46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6-47致谢47-48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48-50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康复训练之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第三章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定义 作业活动分析是对一项活动的基本组成成分以及患者能够完成该活动所应具备的功能水平的一个认识过程。 二、目的 ?为治疗师提供全面理解活动行为的方法,并通过提示、简化或适应.提供指导他人从事活动的知识基础; ?了解从事活动所需要的设备、用具和材料、花费、时间、空间及人员; ?使其得到判断为谁、何时、何地、在何种情况下使用的活动; ?提供以技巧能力及评分方式记录的个人情况资料,并为治疗提供参考意见。 ?通过适应和改造设备、环境及简化活动,来确定转换活动的方式,并以患者可接受的方式来决定从事活动的工具; ?在选择可满足特殊需要的活动时,练习解决问题的技能; ?提出工作、日常生活技能及游戏等活动行为范畴内的治疗目标.以便将活动用于不同的个体; ?使用统一的术语,描述、分析和记录作业治疗实践中使用的活动。 三、分类 作业活动分析 1、一般的分析包括基础项目;作业环境特性;作业工程特性;作业活动运动功能特性;感觉知觉认知特性;道具材料特性;作业活动结果特性

?基础项目(必要的道具、材料) ?作业环境特性 ?作业工程特性 ?作业活动运动机能特性 ?感觉知觉认知特性 ?道具材料特性 ?作业活动结果(作品)特性 2、限定分析 ?根据理论模式的分析:精神疗法的分析;认知疗法的分析;神经心理学的分析;生物力学的分析;感觉统合的分析 ?以治疗援助为目的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生活技能训练目的的分析;对人际关系改善目的的分析;就业援助目的的分析;利手交换目的的分析 ?其他限定的分析:工程分析;环境分析;动作分析;心理社会分析等 根据理论模式的分析 ?精神疗法的分析 ?认知疗法的分析 ?神经心理学的分析 ?生物力学的分析 ?感觉统合的分析 以治疗援助为目的分析 ?生活技能训练目的的分析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 马克思主义传统中历史最悠久、也是最为著名的理论流派之一是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是批判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分支,通常它被简称为批判理论。这一派的理论主张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在过去50年间,它已经逐渐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泉,传播占据了这一理论流派的中心位置,因此,它对大众传播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法兰克福学派是指与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有关的一群德国知识分子。该研究所成立于1923年,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它迁往纽约,附属于哥伦比亚大学,1949年又迁回德国。其主要成员包括麦克斯·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Adorno)、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等。虽然这些人从未加入过任何政党,但他们的理论最初是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指导下提出的。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学术性的,这些学者前后移民美国。他们的研究兴趣也逐渐转向大众传播,把媒体视为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一种压制性结构。 一“文化工业”理论 “文化工业”或者今天我们所说的“文化产业”,这一名词是由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在《启蒙辨证法》(1947年出版)中首次提出的,是用来取代“大众文化”的专门概念。其实,就“文化工业”的根本特征而言,最早出现在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和异化理论,这一理论开了文化工业批判的先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把政治、艺术和文学理解为“工业本身的一个特殊部门”,并明确指出,在异化范围内,“全部人的活动迄今都是劳动也就是工业,就是自身异化的活动。“这就第一次把人的“文化”同“工业”活动联系起来,第一次把精神生产同物质生产统一起来。马克思通过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界说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某些特征:非生产劳动是艺术家“天性的能动表现”,生产劳动则是被资本家雇佣,为增加资本的价值才完成。商品生产的逻辑日益渗透并控制了艺术生产,艺术家蜕变成为利润或剩余价值的雇佣生产者,艺术品也就变成了无个性标准化的商品。以上种种思想后来在法兰克福学派得到了发展,成为其批判理论的重要范畴——“文化工业”概念的萌芽。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马 克 思 文 论 作 业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学院:文学院 专业班级:B11汉语言文学四班 姓名:X X 学号:XXXXXXXXXXXXX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摘要: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由对当代西方社会问题的诊断而提出其交往行为理论。交往行为是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核心范畴,重建交往理性,实现社会合理化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目标。生活世界是构成宏观社会理论的基础,是交往行为理论的重要补充。尽管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带有一定的乌托邦倾向,但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迪性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交往理性生活世界 哈贝马斯生于杜塞尔多夫,曾先后在哥廷根大学、苏黎世大学、波恩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55年进入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所,同阿多诺一道工作。1961年任海德堡大学教授,1964~1971年在法兰克福大学教授,并协助阿多诺指导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1983年,哈贝马斯重返法兰克福大学,任哲学和社会学教授。由于思想庞杂而深刻,体系宏大而完备,哈贝马斯被公认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威尔比把他称作“当代的黑格尔”和“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在西方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当今世界上依旧十分活跃的著名思想家。他同法兰克福学派的关系十分微妙,一方名,他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传人,在学派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由于新的研究范式的探究和确立,他又一直同霍克海默、阿多诺等老一代法兰克福派的代表人物处于紧张的关系之中,甚至发生很大的分歧和冲突。站在新世纪的开端来审视上一个世纪的这一学术事件,我们应当明确一点:哈贝马斯的确修正、深化和丰富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如果没有他不断进行理论探究,法兰克福学派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就应当彻底画上一个句号。更为重要的是,不仅哈贝马斯的理论探究是对法兰克福学派的一种特殊贡献,他也是一位对当代世界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家。[1]

霍克海默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

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 霍克海默理论是什么?这个问题对当代科学来说似乎相当容易回答。对大多数研究者来说,理论是关于某个主题的命题总汇;这些命题之间紧密相联,有几个是基本命题,其他命题由基本命题推出。与派生命题相比,基本原理的数目越少,理论就越完善。理论的真正有效性取决于派生的命题是否符合实际。如果经验与理论相互矛盾,其中之一必须重新加以检查。不是科学家未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就是理论原理出了毛病。因此,就其与事实的关系而言,理论永远是一个假说。如果理论的缺陷在我们加工材料的过程中开始显现出来,我们就必须准备改变理论。理论是储备起来的知识,它采取一种有助于使它尽可能准确地描住事实的形式。彭加勒把科学比作一所必须不断扩充的图书馆,它通过提供新材料来扩大知识。数学物理学—一严格意义上的自然科学理论——整理目录;若无目录,我们就无法利用图书馆的富藏。“这就是数学物理学的作用。它必须指导概括,以便增加那种我刚刚称之为科学的产量的东西。”一切理论的一般目标都是成为一种不局限于特殊论题、包括一切可能对象的普遍系统的科学。从相同的基本前提推出特殊领域的原理的工作正在摧毁学科间的藩篱。为分析无生命的自然而制定的概念工具,同样也用于对有生命的自然的分类;而且,一旦掌握了那个工具的使用方法,即掌握了推导规则、符号和把推出的命题与可观察的事实进行比较的方法,任何人都能随时使用那个工具。不过,我们现在离这样一种理想状况还相当遥远。 大体说来,这就是关于“理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几乎受到公认的看法。它的起源恐怕与现代哲学的开端一致。笛卡尔科学方法的第三条准则是决心: 按照次序引导我的思想,以便\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逐步上升到对复杂的对象的认识,即便是那些彼此之间并没有自然的先后次序的对象,我也给它们设定一个次序。 应该把数学中通常进行的推演应用到一切科学部门。世界的次序要由演绎的思想锁链把握。 思想演绎推理的长链本身简单容易,几何学家使用它们,以便完成最困难的论证。它们使我想到,人类认识范围内的一切事物很可能是以同样的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而且,只要我们避免把并不如此联系的事物当作是真的,只要我们保持必要的次序以便从一个结论推出另一个结论,那么,世界上就不会有遥远得无法达到的东西,也不会有深奥得难以发现为东西。 逻辑学家要么把作为推论起点的最普遍的命题认作是经验的判断,认作是归纳(正如约翰·斯图亚特·密尔那样),认作是不证自明的洞见(象在理性主义者和现象主义学派那里一样);要么把它看作是任意的公设(象在现代公理方法那里一样):这取决于逻辑学家本人的一般哲学观点。在当代最先进的逻辑(胡赛尔的《逻辑研究》即是代表)里,理论被定义为“一个封闭的科学命题系统整体”。完备的理论是“一套系统地联结起来的命题,具有系统一致的推演形式。”科学是“某种命题总体…,它以一种或另一种方式从理论工作中产生出来。根据那些命题的系统次序,某个对象总体得到定义。”任何理论系统都必须满足的基

从批判理论到后批判理论(上)

从批判理论到后批判理论 ——对批判理论三期发展的批判性反思(上) 王凤才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 200433) [摘要] 在几十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经历了三期发展:第一期发展(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60年代末,以霍克海默、阿多尔诺、马尔库塞等人为代表)致力于批判理论构建与工业文明批判,可以视为“早期批判理论”;第二期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以前期哈贝马斯、A.施密特、弗里德堡等人为代表)致力于批判理论重建与现代性批判,可以视为“新批判理论”;第三期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以后期哈贝马斯、维尔默、奥菲、霍耐特等人为代表)完成了批判理论的“政治伦理转向”,可以视为“后批判理论”。概言之,“批判理论三期发展”意味着:从古典理性主义到感性浪漫主义再到理性现实主义;从激进乐观主义到激进悲观主义再到保守乐观主义;从欣赏、信奉到怀疑、批判再到超越、重建马克思主义;从文化主体哲学到语言交往哲学再到政治道德哲学(“政治伦理学”);从“早期批判理论”到“新批判理论”再到“后批判理论”。“后批判理论”标志着批判理论的最新发展阶段,体现着批判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它不再属于传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范畴,而是已经进入到与当代实践哲学主流话语对话的语境之中。 [关键词] 批判理论三期发展;早期批判理论;新批判理论;后批判理论;政治伦理转向 众所周知,法兰克福学派以批判理论闻名于世。所谓“批判理论”,从广义来讲,是指思人们对文明历史、社会现实进行批判性反思而形成的理论学说,不仅包括康德传统的纯粹理性批判,更包括马克思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从狭义来讲,是指法兰克福学派“以辩证哲学与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基础的”社会哲学理论。在几十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经历了三期发展,这就是从古典理性主义到感性浪漫主义再到理性现实主义;从激进乐观主义到激进悲观主义再到保守乐观主义;从欣赏、信奉到怀疑、批判再到超越、重建马克思主义;从文化主体哲学到语言交往哲学再到政治道德哲学(“政治伦理学”)。简言之,从“早期批判理论”到“新批判理论”再到“后批判理论”。 一、批判理论第一期发展:“早期批判理论” 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60年代末,以霍克海默、阿多尔诺、马尔库塞等人为代表的第一代批判理论家致力于批判理论构建与工业文明批判,这可以视为批判理论第一期发展(“早期批判理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确立社会哲学研究方向,确定批判理论基本纲领。格律恩堡(Carl Gr u?nberg)领导的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致力于社会主义史与工人运动史研究,对批判理论构建并没有实质性贡献,但他为社会研究所规定的超党派学术立场、跨学科研究方法,成为社会研究所的一 ————————————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8BKS045)、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8JJD710024)、复旦大学“985工程”三期整体推进人文学科研究重大项目(2011RWXKZD01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暨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国家创新基地研究员;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

PHYSICAL SELF-MAINTENANCE SCALE(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OR ADLs) 以下选项请选与患者最接近的最高功能状态的那一项 A.上厕所 1.上厕所完全能自我照顾,没有尿失禁1 2.上厕所需要提醒,或者擦屁股需要帮助,或很少(顶多每周一次)发生失禁0 3.睡眠中大便弄脏衣物或小便弄湿衣物,超过每周一次0 4.清醒时大便弄脏衣物或小便弄湿衣物,超过每周一次0 5.大便或小便失禁0 B.进食 1.用餐不需要帮助1 2.用餐时需要一点帮助和/或特别准备食物,或用餐后需要人帮助清洗0 3.用餐时需要一点帮助,不并且无法保持整洁0 4.每次用餐均需要较多的帮助0 5.不能自己进食还抗拒他人喂食0 C.穿衣 1.能穿衣,脱衣,自己从衣橱里选衣服1 2.穿衣、脱衣需要轻微帮助0 3.穿衣服和选择衣服需要中等的帮助0 4.完全不能自己穿衣并抗拒他人的帮助0 D.打扮(整洁度、头发、指甲、手、脸、衣着) 1.总是穿着很整洁,修饰很好,无需帮助1 2.准确地修饰自己,偶尔需要极小的帮助,例如,刮胡子0 3.在修饰上需要中等和规律的帮助或监督0 4.需要整体的修饰照顾,但能在接受他人的帮助后保持良好的修饰状态0 5.抗拒他人来修饰自己的所有努力0 E.步行 1.在运动场地或城区走动1 2.在住所附近或大概一个街区远的距离走动0 3.在___帮助下步行(请勾选一个)a()另一个人;b()扶手;c()拐杖;d()有轮子的助行架;e(),轮椅 1)__进出不需要帮助;2)__进出需要帮助;0 4.不需要扶持地坐在椅子或轮椅里,但没有帮助的话不能驱使自己前行0 5.超过一半的时间卧床不起0 F.洗澡 1.自己洗澡(盆浴或淋浴,用海绵擦洗的沐浴),不需要帮助1 2.自己洗澡,但进出澡盆需要帮助0 3.仅能洗脸和手,不能自己洗身体的其他部分0

幼儿日常生活活动试题(卷)

第九章幼儿园的日常生活、 劳动和节日娱乐活动 1、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 A.必要途径 B.必然方法 C.基本方式 D.重要手段 2、幼儿最初的美育是从()开始的 A.教学 B.日常生活 C.环境 D.游戏 3、()是保教结合最紧密的幼儿园课程形式,其中的每一项活动既是对幼儿的保育过程,又是施教的机会 A.游戏 B.日常生活活动 C.教学 D.课堂教学 4、一天中重要的往往被忽视的生活活动是 A.入园 B.睡眠 C.饮水 D.如厕 5、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有力途径是 A.睡眠 B.饮水 C.盥洗 D.如厕 6、活动时间短暂,形式灵活多样的活动是 A.游戏 B.教学 C.过度活动 D.散步

7、幼儿园日常生活的活动过程不具有()特点 A.复杂性 B.灵活性 C.重复性 D. 随机性 8、()是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掌握、熟悉行为规则的过程 A.日常生活活动 B.常规教育 C.游戏活动 D.教学活动 9、生活技能的练习是日常生活活动中的 A.手段 B.方法 C.重要环节 D.重要策略 10、幼儿的劳动满足与 A.创造社会价值 B.生活需要 C.劳动过程 D.游戏 11、幼儿早期劳动愿望是在()中产生的 A.游戏 B.学习 C.生活 D.教学活动 12、向幼儿进行爱劳动、尊重劳动者和劳动成果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游戏 B.组织幼儿参加劳动 C.练习 D.专门的劳动技术课 13、幼儿爱集体教育的主要途径是 A.树立榜样 B.教师的示作用 C.为具体服务的劳动 D.班会 14、幼儿自制玩具时,着重于自制玩具的运用性特点,幼儿要会玩自己制作的玩具,该班属于

霍克海默社会批判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论 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 摘要:霍克海默从批判传统理论入手,以对人的研究为落脚点,通过对独裁国家的分析和启蒙辩证法思想的论述,初步建构起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这一理论系统而深入地批判了实证主义、理性主义,开创了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跨学科研究和批判的先河。 关键词:霍克海默;传统理论;社会批判理论 一、批判理论与传统理论 传统理论的构建的方式以及传统理论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批判理论是完全不同的。传统理论也相信,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是一样的,都是具有因果联系的。我们既然可以用因果联系的方式来解释自然现

象,那么我们也可以用因果联系的逻辑工具来解释社会现象。“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比如经济的、社会的或心理的原因。历史科学的研究就是要系统地描述这里所存在的因果关系。”【1】传统理论所关心的是理论的内在逻辑,关心的是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理论的发展似乎仅仅是由于理论的内在逻辑矛盾引起的。“霍克海默认为,理论的发展是由历史因素决定的,是由新发现的事实来推动的。传统理论忽视了实践因素对理论的作用,特别是实践对理论的支配作用。他强调,理论不过是生产的一个环节,资产阶级的社会理论同样也只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一个环节。”【2】 批判理论和传统理论,是对社会历史方法论的不同理解。1937年,霍克海默在《关于反犹太主义的研究计划》上发表了《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疑问,这篇文章被看作是除了《启蒙辩证法》之外的批判理论的最重要的论文之一。在论文中,作者对由启蒙所开创的传统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这实际上也批判理论和传统理论社会历史研究中的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把文章看作是批判理论的诞生的标志。 二、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霍克海默的理论对法兰克福学派后来的理论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批判理论”一词最早由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霍克海默于1937年在《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一文中提出。批判理论的核心就是批判,霍克海默的主要兴趣在于对旧的理论进行批判,而不是去创立一个新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无论批判理

哈贝马斯

(魅力中国2010年4月(下)第83页) 浅析哈贝马斯的社会交往理论 常婧 (兰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730020) 【摘要】哈贝马斯是当代西方哲学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其思想深处满怀着对政治的无限热情和对世界格局的无限担忧。1981年《交往行动理论》发表,它代表了哈贝马斯学术生涯的一个高峰。在这本书里,哈贝马斯提出了他的交往行动理论。本文作者先对国内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做了一个简单的研究综述,然后从交往行为的缘由、概述及合理等分析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最后笔者为了更深刻的了解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将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做简单的辨析。 【关键字】哈贝马斯交往理论交往异化批判 研究综述 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是当代欧美哲学和社会理论领域中最富有原创性、体系性的思想家之一。尤其是他在20世纪80年代建构起来的交往行为理论,普遍被认定为能代表哈贝马斯个人学术成就的标志。他的交往行为理论,在对交往异化的批判、实现交往行为合理化及其途径探索等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他的《交往行为理论》一书问世以来,国内外研究他的交往理性理论

的著作及论文可谓层出不穷,铺天盖地。目前,国内研究成果主要有: 曹卫东在《交往理性与诗学话语》中认为,哈贝马斯在建构他的交往理性过程中,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话语体系,始终都在他的关怀视野之中。他根据哈贝马斯思想的发展轨迹,将其交往理性的建立大体分为了三个阶段—确立交往理性的活动空间、明确交往行为在生活世界中的功能及其把交往理性提高到文化现代性的高度加以阐释,最后对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作了文学化的解读1。 陈学明在他的《哈贝马斯的“晚期资本主义”论述评》一书中对哈贝马斯的晚期资本主义论进行评述,包括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论科学技术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功能及其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变革2。 章国锋著有《关于一个公正世界的“乌托邦”构想》,在此书中他认为,在这个形而上学批判盛行,经验主义、实证主义和科学万能主义甚嚣尘上,理性、真理、主体性等遭到颠覆和解构的时代,哈贝马斯依然执着地捍卫启蒙的理性,希望用他设计的,以“交往行为理论”为核心的一套方案来改善当今世界的现状,实现启蒙思想家的理想的做法十分值得尊敬3。 欧力同在《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中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交往行为”概念,是哈贝马斯理论的核心概念,哈贝马斯“批判理论”不仅摆脱了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猛烈批判和断然否定的态度,而且直接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相对立,企图全面

项目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偏瘫患者的床上活动训练

项目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任务二偏瘫患者的床上活动训练 1.偏瘫患者床上翻身 (1) 偏瘫患者向患侧翻身 1) 患者健手握住患手,并屈髋、屈膝,上肢伸肘上举大于90°。 2) 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摆动,当摆向患侧的同时,屈颈向患侧转动头部,利用摆动的惯 性转动躯干,完成肩胛带、骨盆的运动。 3) 健侧腿跨过患侧,完成向患侧翻身动作。 (2) 偏瘫患者向健侧翻身 1) 患者健手握住患手,上肢伸肘上举大于90°,健侧下肢屈曲,插入患侧腿下方。 2) 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来回摆动,上肢摆动的同时,屈颈向健侧转动头部,依靠躯干的 旋转,带动骨盆转向,同时利用健侧伸膝的力量带动患侧身体完成健侧的翻身动作。 (3) 偏瘫患者床上翻身注意事项 1) 偏瘫患者向患侧翻身时,患侧上肢应置于身体前方,稍外展,防止患侧肢体受压。 2) 治疗人员站在患者的患侧保护患者。 3) 偏瘫患者向健侧翻身首次不能完成时,治疗师可以协助完成屈髋屈膝及骨盆的转动。 4)偏瘫患者向健侧翻身时,尽量使患侧肩部前伸,患肢置于身体前方,防止患侧忽略导致患肩被牵拉脱位、疼痛。 2. 偏瘫患者床上卧位移动 (1) 偏瘫患者床上横向移动 1) 健侧下肢屈曲,插入患侧腿下方,健侧带动患侧下肢向健侧移动。 2) 健侧下肢从患侧抽出并屈髋、屈膝,抬起脊部移向健侧。 3) 以头部和臂部为支撑,将躯干移向健侧,完成整个活动过程。 (2) 偏瘫患者床上纵向移动 1) 健侧下肢屈髋屈膝,足平放于床面。 2) 以健足和肘部为支撑,抬起臀部向上移动身体,完成整个活动过程。

3. 桥式运动桥式运动训练是偏痛患者床上活动训练的难点,并对患者骨盆的控制、平衡稳定及以后的步态训练均有重要的意义。 (1)桥式运动的方法 1) 患者仰卧于床面,双下肢屈曲,双足平放在床面。 2) 双上肢伸展,双手交叉,健手握住患手,患侧拇指在上,双肩屈曲90° 3)依靠背部及双足的支撑,将臀部抬离床面,保持稳定,完成双桥训练。 (2)桥式运动的注意事项 1) 患者抬起臀部时尽可能伸髋。 2) 双足平放于床面,足跟不能离床。 3) 患者不能完成时,治疗师可以协助固定患侧的膝部和踝部,当臀部抬起时在膝部向足端加压。 4) 完成动作时双膝关节尽可能并拢,防止联带运动的出现,诱发痉挛。 4.偏瘫患者床上坐起 (1)偏瘫患者辅助坐起 1) 患者健足从膝关节下插到患侧腿下,将患手置于辅助者肩上,辅助者扶住患者的双肩- 2) 辅助者扶起患侧肩,同时患者用健侧肘支撑,抬起上身。 3) 然后患者将双下肢移至床下,伸展肘关节,支撑身体,坐起。 4) 调整姿势,保持坐位。 (2) 偏瘫患者独立从健侧坐起:这种活动方式患者较容易完成,并且较为安全,但是可以引起患者出现联带运动模式,也容易使患者忽略其患侧。 1) 按上述健侧翻身步骤先翻成健侧卧位。 2) 健手拉住患手于枕前,双腿交叉,用健侧腿将患侧下肢移至床边。 3) 健侧肘屈曲于体侧,前臂旋前,用肘及手撑起身体坐起。 4) 调整姿势,保持坐位。 (3) 偏瘫患者独立从患侧坐起 1) 按上述患侧翻身步骤先翻成患侧卧位。 2) 用健侧腿将患侧下肢移至床外。 3) 健手支撑于患侧床面,伸直健侧上肢,撑起身体从患侧坐起。 4) 调整姿势,保持坐位。

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分析及评述

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分析与评述 ——对《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一文的阅读思考 【摘要】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起于一篇重要论文《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在其中霍克海默探讨了传统理论的特征,并有目的地构建了一个与之相对立的新概念“批判理论”,作为对传统理论的超越和革命。传统理论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生产与再生产的一个环节,它在资产阶级革命初期的革命性质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丧失了。霍克海默从传统理论的内在和外在两方面分别对理论的构建方式和理论与社会实践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揭示出了传统理论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现状的本质。他在批判传统理论的过程中构建了自己的观点激进、具有革命意义的批判理论。本文侧重于霍克海默对传统理论的分析,兼顾其批判理论之主题,并综合评价其理论。 【关键字】霍克海默传统理论批判理论 【正文】 1923年2月3日,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成立。“其最初的理论规划是:总体地认识和理解从经济基础到制度的和观念的上层建筑,强调研究工作独立于任何政党与政治的考虑。1929年,主要创办者魏尔将研究所的研究规划调整为六大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政治经济学理论;计划经济问题;无产阶级地位;社会学;社会学说史和政党史。”[①]1930年,霍克海默出任第二任所长。1937年霍克海默撰写了重要的长篇论文《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提出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纲领,其重要性在多本西方现代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专著中被强调。法兰克福学派的立足点在兹,即“批判理论”,围绕着“批判理论”,霍克海默及其研究所同事展开了社会批判、文化批判、实践批判、理论批判等等全面而广泛的社会批判研究。 研究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最重要的文献便是《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他第一次使用“批判理论”的概念来表述自己的哲学世界观,并为之制定了详尽的纲领。因此,“研究法兰克福学派,必须从剖析这一篇论文入手。”[②]《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被认为是宣言性质的论文,“它清楚、全面、系统地说明了什么是社会批判理论,确定了其对象、性质、特征、方法和批判主体,而这一切又是通过勘定‘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的界限来完成的。”[③] 一、“自称为永恒的逻各斯”[④]——传统理论内部的分析及其局限 霍克海默在《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一文中首先分析了传统理论的概念内涵和自身发展进路。他说:“对大多数研究者来说,理论是关于某一主题的命题总汇,这些命题彼此紧密相联,其中似乎只有几个是基本命题,其余的则是可以从基本命题中派生出来的命题。……理论的真正有效性就在于派生命题是否符合实际。”[⑤]根据霍克海默文中的观点,如下几个关键概念值得关注: 概念一:

哈贝马斯的社会学理论

一、认识与兴趣 1、为什么要研究认识与兴趣 (1)哈贝马斯认为,原来理论和实践是紧密联系、相互结合的,理论本身就是实践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18世纪以后,随着历史哲学的不断发展,理论才专门从事历史规律的概括,理论才逐渐与实践相分离。 (2)现实本身又处于异化之中。这样,必须发挥理论的批判功能、反思功能,去批判、超越和反思现实。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必须要在认识论层面上反省理论自身,也就是开展认识的批判。 (3)从哲学史的角度看,对“认识的批判”一直构成了近代哲学的主题。培根、笛卡尔、莱布尼茨、斯宾诺莎以及康德、黑格尔等哲学都是对人类认识活动的反省,主题都在探讨“认识何以可能”问题。但是,这些思想家的视角都是错误的,都忽视了认识与兴趣的关系 2、兴趣是认识活动的起点 哈贝马斯认为,兴趣就是一种乐趣,表示着人具有明确的具体目标指向性,是一种有明确指向性或目的性的主观愿望,是对某种行为怀有乐观希望的积极心理状态。 (1)兴趣与经验过程直接联系,是一种非概念性的认识形式,它以“表象”把握目标并指引着人们的行动。 (2)兴趣产生于任的实践活动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 (3)兴趣与人的特定生存环境密切联系,并且表达着根据生存环境和生存需要产生的评价与选择。 3、兴趣的类型 在《认识与兴趣》这本书中,哈贝马斯首先对兴趣进行了分类。在他看来,兴趣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哈贝马斯 一、认识与兴趣 二、公共领域结构转型问题 三、交往行为理论 四、现代性

(1)原初的兴趣也叫基本的兴趣。这是在任何一个领域都发挥作用的兴趣,是人认识世界、参与实践的、尚未分化的原初兴趣。 (2)次级的兴趣:这是从基本的兴趣中分离出来的、指导人的认识活动的兴趣。哈贝马斯认为,次级的兴趣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技术的认识兴趣。它在“事物或现象”领域当中发挥作用,它通过“劳动”这个媒介形成的,它所关心的是用各种可操作化技术手段实现主体的对象化,也就是在生产领域中发挥作用的认识兴趣,它试图解决自然界的不可认识性以及不可理解性问题。 二是实践的认识兴趣。这是存在于“交往领域”中发挥作用的兴趣,借助于“语言”这个媒介形成的,它所关心的是人际之间的理解、沟通,其作用是为人们的交往行为规定方向,试图把人们从僵死的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起到人际沟通以及建立共同兴趣的作用。 三是解放的认识兴趣。这是以自我解放为目的的兴趣,通过“支配”这个媒介形成的。其作用是通过自我反思提高社会成员的自我意识能力,引导社会成员摆脱制度化的压制与控制,也就是人类追求自由的兴趣,从而实现人的解放。 二、公共领域结构转型问题 1、为什么提出公共领域结构转型问题 哈贝马斯认为,之所以会提出公共领域结构转型问题,是基于以下几个观点: (1)在哈贝马斯看来,公共领域在古代社会是界限明确、功能明确的,在古希腊城邦国家中,自由民组成了公共领域,个人拥有私人领域。 (2)当时,公共领域负责公共生活以及政治生活,他们在广场上集中讨论,而生产、经济活动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在私人领域里进行。也就是说,公共领域最初与经济活动是无关的。 (3)可是到了近代以后,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公共领域不断向私人领域渗透。这就产生了公共领域结构转型问题。 2、结构转型类型 (1)广场型的公共领域。这是古希腊的社会结构。哈贝马斯指出:“在高度发达的希腊城邦里,自由民所共有的公共领域和每个人所特有的私人领域之间泾渭分明。公共生活在广场进行,但不固定;公共领域既建立在对谈之上,又建立在共同行动之上。”因此,公共领域的原初形态具有下列特征: 一是公共领域同私人领域有明确的界限,公共领域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对话与交往,在话语沟通中发挥舆论的作用; 二是公共领域涉及的公共事务主要是政治生活、军事生活以及体育和武力竞技等;而生产劳动以及经济活动则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私人领域里的事情。 三是公共领域最初是与经济活动无关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实质上就是这些方面发生的变化。 (2)代表型公共领域。“这是古希腊广场型公共领域同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中间环节。它主要特点如下: 一是公私界限趋向模糊。哈贝马斯指出,封建领主所有权作为一切统治权的总和,集经济、政治和文化统治劝于一身,公共领域以及私人领域都被封建专制所控制着,私人因其经

霍克海默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12665459.html, 霍克海默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作者:张亚南 来源:《法制与社会》2020年第09期 关键词霍克海默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张亚南,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 中图分类号:B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 ; ; ; ; ; ; ;DOI:10.19387/https://www.360docs.net/doc/912665459.html,ki.1009-0592.2020.03.348 马克斯·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1895-1973),举世闻名的德国社会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及社会批判理论奠基者。霍克海默于1931年担任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第二任所长,连任三十年之久。虽然他不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但是他奠定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基调和发展方向,塑造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风格,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后世发展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批判在霍克海默学术研究生涯里占据重要地位,批判性也成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一个显著特征。 (一)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产生的现实背景 十九世纪末期直到二十世纪初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之后,资本主义渐渐完成了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转变。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正在争夺世界势力范围的新划分,此时资本主义也进入了一个动荡的时期。在此时期,德国法西斯主义上台。希特勒是德国纳粹政府的主要领导人,这是一个集权、高压的恐怖政权。德国纳粹政府抓住了人们一心想要脱离苦海,向往美好生活的心理,在德国宣扬虚假的大众文化和纳粹文化,打击和迫害一切拥有文化创造力的人才,控制人们的思想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德国纳粹政府还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搜捕和迫害犹太人的活动,霍克海默作为犹太人,且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被迫流亡海外。霍克海默辗转来到美国,他以为在这里能看到人们渴望获得的自由和解放。然而现实让他大失所望,美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通过经济和科学技术,创造虚假需求来控制着人们的思想,以求维护资产阶级的极权统治。 (二)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产生的理论背景 霍克海默受到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熏陶,且他使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得到了发扬。霍克海默循着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进一步思考得出,异化除了存在于劳动领域,意识形态等领域也存在异化。霍克海默认为,大众文化借助现代科技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中得以快且广的传播,逐渐使文化失去了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特性,沦为了资本主义阶级统治的工具。大众文化腐蚀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让人们沉浸在美好生活的虚幻中,成为“单向度的人”。

高等教育领域公平问题探讨的批判性反思_从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谈起

高等教育领域公平问题探讨的批判性反思 ———从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谈起 钟景迅 摘 要:本文应用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中的认识论和本体论,去反思和点评美英等西方学者和中国大陆学 者对高等教育公平研究的进展,并进而指出,除了在宏观分配层面揭示高等教育被殖民化的现实之外,美英等西方学者的研究已开始从更深层次的微观的关系层面揭示高等教育领域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这种旨在促进社会弱势群体的解放的研究是高等教育探讨公平问题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大陆相关研究有待加强和完善的地方。 关键词:高等教育;公平;哈贝马斯;批判性反思 2009年第5期 高教探索 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 收稿日期:2009-05-19 作者简介:钟景迅,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政策与行政学系博士资格候选人。 在高等教育领域,公平问题的探讨始终是教育社会学学者们最为关注的研究问题之一。在美英学界,许多学者对来自不同社会阶级、种族(民族)和性别的学生是否在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上存在着差异展开了艰苦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中国大陆,也有许多学者开展了同类研究。 公平问题的探讨事关一种批判思维的运用:在揭露、描述存在于高等教育领域的公平问题时,归纳和总结此种不公平现象的原因和症结是必不可少的,而在这种归纳和总结中最为关键的是,需要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公平问题展开深层次的彻底反思,即是要明晰和认清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已有的和应有的知识论和本体论的基础和假设,这也是相关研究无法回避和必须厘清的问题。在本文,笔者将运用目前在西方学界较有影响的德国著名学者哈贝马斯(J ürgen Habermas )的批判理论,去全面反思、评价高等教育领域有关公平问题的探讨。本文的一个主要思路是先总结英美学界相关研究的趋势和特点,继而指出中国大陆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寄希望这种对比能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目前国内的研究所存在的有待完善的地方。 一、从知识论到本体论———Habermas 的批判理论简介 J ürgen Habermas 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Frank -furtschool )第二代学者中的佼佼者,他的批判理论 和学说在西方学界有广泛的影响。Habermas 的批判 理论,首先源自于他对人类知识的分类。在《知识和人类的旨趣》一书中,Habermas 把人类过往的知识分成三类,即是实证分析科学(empirical-analyti - cal sciences )、历史诠释科学(historical-hermeneutic science )和批判社会科学(critical social science )。 在Habermas 看来,实证分析科学,即自然科学,所处理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假设认知现实是客观的,是可以通过人们的观察和实验而被认识的。这种科学所奉行的研究方法常常是依靠观察和实验,控制观察的初始条件,从而测量在这种条件下出现的操作成果。[1]历史诠释科学,也即人文科学,其研究对象不再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世界,而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而建构出来的社会现实,这种科学所要采取的方法就是要历史地去理解和呈现那些蕴含在历史文本(text )中的意义。 [2] 批判社会 科学,包括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这些研究主要是对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和对心理进行分析,此类科学的研究方法是通过深刻的自我反思使主体从被依附的对象中脱离出来,从而使得个人超越对现实的依赖。[3] 不同的知识其背后拥有的旨趣(interest )是不一样的,这也是Habermas 认识论的核心内容。 60··

批判理论的再兴——新一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家及其理论

批判理论的再兴——新一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家及其理论 当代世界的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研究,从来就没有,将来也不可能与马克思主义完全斩断联系。在当今西方,马克思主义依然在迅猛发展,成为近年来西方学术中最具活力的推动力量之一。 198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在我国得到了全面的译介。其译介和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80年代初到1990年代初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卢卡契、布洛赫,布莱希特、萨特、麦舍雷、戈德曼、安德森、伊格尔顿、弗洛姆、马尔库塞、阿尔都塞、本雅明、阿多诺、霍克海默得到了大量介绍和翻译,中国学术界对这些名字已耳熟能详。1990年代中期以来到近年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对詹姆逊、哈贝马斯等人的翻译研究和现代性、后现代理论的讨论探索。詹姆逊常来中国,其所思所想恰如风行水上,所到之处激起层

层涟漪;赛义德的东方主义和其后崛起的斯皮瓦克的理论创见则引发国内学人对后殖 民理论的持久的关注;威廉姆斯、斯图亚特.霍尔、理查德.霍加特和汤普森等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后来居上,连带引起国内对葛兰西“霸权”理论的“再”发现;而批判理论的几位不可遗漏的法国理论家鲍德里亚、福柯、布尔迪厄等曾经的或半截子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国内引起了跨学科研究的热情;哈贝马斯则独占鳌头,相关译事与研究均保持了持久的热度;德里达的《马克思的幽灵》所表现的对马克思主义的转向又引起学界惊 异的注视,特别是两位巨擘先后访问中国,引发了一轮新的思考与讨论。 与国内情形的低迷截然不同,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批判理论则在许多学校堂皇占 据经院的高位,风头一直强健。1980年代以来出版了大量的相关着作。如马丁?杰的《辨证的想象》以及沃尔夫?威格绍斯的《法兰克福学派》全面梳理了批判理论发展的历史线索。尤金.伦的《马克思主义与现代主义》,弗兰克.莫莱蒂的《被当作奇迹的符号》对

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及其思想特色

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及其思想特色 李 隽 ① (山西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6) 〔摘要〕 霍克海默从批判传统理论入手,以对人的研究为落脚点,通过对独裁国家的分析和 启蒙辩证法思想的论述,初步建构起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这一理论系统而深入地批判了实证主 义、理性主义,开创了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跨学科研究和批判的先河。 〔关键词〕 霍克海默,社会批判理论,启蒙辩证法 〔中图分类号〕B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05)06-0029-03 马克思逝世后,世界资本主义形势日新月异,马克思主义理论遭到了严重的曲解。社会发展的新情况要求思想家们做出新的思考和得出新的结论,卢卡奇、科尔施、霍克海默等人都以此为契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重新解释或解构,试图用自己的理论来标示现实。当卢卡奇、科尔施在理论上的努力由于种种原因而开始动摇时,重新焕发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任务就落到了霍克海默的身上。 20世纪20年代高潮迭起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以及急剧变化的社会形势把霍克海默推向了马克思主义。面对理论上的失误以及革命实践的反差,霍克海默带着解释过去的错误和准备未来的行动的双重希望,开始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在此基础上酝酿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 一、与传统理论决裂:社会批判理论的起点 霍克海默首次正式提出“批判理论”的知识形态,是《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一文。在这篇论文里,霍克海默正式把“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确定为两种不同的认识方式,在这一基础上,他不仅对“传统理论”作了批判性考察,而且力图对“批判理论”本身做出规范,为其制定理论纲领。因此,研究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必须从剖析这篇论文入手。霍克海默认为,“批判理论”就是同“传统理论”相对立的理论。这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传统理论把自己置于现存社会据以再生产自身的专门化劳动过程中,旨在帮助社会再生产过程,而批判理论则把自己放在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现行劳动分工的限制之外,使人意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他旨在推翻这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传统理论”实证主义地从固定不变的既定事实出发,得出同现存社会秩序相调和的“顺从主义”的结论,而“批判理论”则认为自己的主要目的是破坏一切既定性、事实性的东西,证明它们是不真实的,所以,它是作为一种否定的理论出现的。 霍克海默以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传统的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两者之间的对照为实例,来阐明“传统理论”同“批判理论”之间的区别。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传统的实证科学把资本主义的存在当作“自然的”东西接受下来,以便把它归结为供分析的事实,通过劝告资本家怎样更有效的发挥资本主义制度的作用去帮助资本家;反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却力求通过把资本主义彻底解剖为对异化劳动的剥削,而为用革命实践改变这种社会制度提供必需的理论知识,它认为,对于“事实”,不能当作“直接的所与”来理解,而必须按照其历史根源和关系来理解,必须历史地和辩证地来考察,就是说必须从对立的总体性的角度来理解事实。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传统的实证主义把社会科学的“事实”的存在理解为和谐的,把它的价值理解为永恒的。然而事实的真相是:当把“科学知识”的这个理想、模型应用于自然时,它有效的推进了我们的认识,即使是假设性的知识;反之,当把它应用到社会时,它却成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武器。因为在社会科学中,例如在政治经济学中,对“客观性”的强调就隐藏着经济范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物化形式这个事实。在表面上看来,经济制度似乎是按照供求“法则”生产“货物”和“服务”的机械,但是,遭到忽略的实质却是:这些经济范畴所描述的无非是对劳动力的剥削,以及异化的、非人化的社会关系罢了。 “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体现着两种不同的“认识方式”。这两种不同的认识方式也反映了两种不同的认识论基础。批判理论的认识论基础是一种人道主义。它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设想成对经济概念的否定,首先是对所谓公平、等价交换概念的否定。与现代的专门科学的操作不同,社会批判理论甚至对经济学的批判还是哲学性质的, ①〔收稿日期〕2005-08-21 〔作者简介〕李 隽(1977-),女,河北保定人,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助教、哲学硕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