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核医学复习知识点

影像核医学复习知识点
影像核医学复习知识点

影像核医学复习知识点

名词解释:

◆标准化摄取值(SUV)描述病灶放射性摄取量的指标。在18F-FDG PET 显像时,SUV 良恶性鉴别界限SUV>2.5考虑为恶性肿瘤。SUV介于 2.0-2.5之间为临界范围。SUV<2.0考虑为良性肿瘤

◆超级显像是指骨放射性显著的普遍的摄取增加。指肾影不明显,膀胱内放射性很少,骨影浓而清晰,软组织本底低,是弥漫性骨转移的一种表现,常见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前列腺癌骨转移,乳腺癌骨转移,少见于原发性甲亢,软骨病。

◆电子对生成当入射γ光子的能量>1.022MeV时,γ光子在原子核电场的作用下转化为一对正负电子,称为电子对生成

◆电子准直:PET中如果相对的两个探头同时探测到正电子湮没辐射所产生的两个r 光子,那么辐射事件一定发生在两个探测点之间的连线上。这种可利用湮没辐射和两个相对探头来确定辐射发生位置的方法称。

◆ECT(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指r照相机于计算机技术相结而进一步发展的核影像装置,它既继承了r照相机的功能又应用可计算机断层的原理。较r相继增加了断层现象的能力。是核素显像技术继扫描机和r照相机之后又一重大进步。

◆放射性核素:又称不稳定性核素,它能够自发地发生核内结构或能级的变化,同时可放出某种射线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素。

◆放射性药品是指用于临床诊断或者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制剂或其标记药品,属于特殊管理的药品,它之所以特殊就在于其含有的放射性核素能发出射出射线,它不像普通药品那样依其明显的药理作用达到有目的地调节人体生理功能之功效,而是利用其发射的粒子或射线来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放射性核纯度:是放射性药品中所要求的放射性核素其活度占样品放射性总活度的百分比。它是反应放射性药品中是否含有或有多少放射性核杂志的重要指标

◆放射化学纯度:是指放射性药品中所要求的化学形式的放射性占总放射性的百分比,是反映放射性化学杂质含量的重要指标

◆放射性活度:用来描述放射性物质衰变强弱的物理量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国际单位贝可(Bq)定义为每秒一次衰变。非许用单位是居里(Ci)1Ci=3.7*10-10Bq

◆分离现象:非甲状腺自身功能亢进疾病入亚急性甲状腺炎,由于大量甲状腺滤泡受到破坏,甲状腺急速释放入血循环,使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增高,但吸收131I率却降低(24小时吸收131I率常小于10%)出现吸收131I率与T3T4的分离现象即使在疾病恢复期摄131I率仍可正常或偏高

◆光电效应γ光子与原子的内壳层轨道电子发生作用时,把其全部能量交给电子,使其脱离原子而成为自由电子而γ光子被吸收,此过程称~

◆化学纯度是指放射性药品中所需化学形态的含量占所有化学形态总量的百分比也是反映放射性药品中某些非放射性化学成分(化学杂质)含量的指标与放射性无关

◆均匀性:是指有效视野内各部位对均匀分布的放射源响应的差异,唧各部位计数率的离散度,是ECT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性能参数。SPE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中的均匀性分为:固有均匀性,断系统均匀性和断层均匀性。在一般的平面显像中非均匀性误差应控制在3%--5%

◆康普顿-吴有训效应指γ光子与外层电子发生弹性碰撞,将其部分能量传递给电子,使其脱离原子而运动,此电子称为康普顿电子,γ光子本身能量减少,改变其运动方向而射出,称康普顿散射。主要发生在γ射线能量较大时,介质的密度越高,效应越明显

◆前哨淋巴结肿瘤淋巴引流区域中的第一站淋巴结,通常是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时最早出现的部位

◆韧致辐射粒子在介质中受到阻滞而极具减速时将部分能量转化为电磁辐射,即X 射线。它发生的几率与β粒子的能量及介质的原子序数呈正比

◆闪烁现象:某些肿瘤的骨转移灶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但骨显象却见放射性浓聚增加,但骨现象却见放射性浓聚增加再治疗一段时间后又会消退或改善的现象,是骨愈合和修复的表现

◆生物半排期(Tb)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经由各种途径从体内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物理半衰期(T1/2):放射性活度因衰变而减少至原来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为~

◆同位素:凡属于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同位置而中子数不同称为元素的同位素

◆炎症显像炎症实质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外源

性和内源性损伤因子均可引起机体细胞和组织各种各样的损伤性变化。同时机体的局部和全身也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反应以局限和消除损伤因子。清除和吸收坏死组织和细胞并通过实质和间质细胞的再生修复损伤,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物显示机体局部这种损伤及对损伤的复杂反应情况的方法称~

◆湮没辐射当β+粒子与物质作用能量耗尽时和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结合,正负电荷抵消。两个电子的静止质量转化为两个方向相反,能量各位0.511Mev的两个r光子这一过程称为。。 PET(正电子辐射断肠系统)的探测原理就是利用符合电路对湮没辐射事件发生2个方向互为相反的r光子进行空间定位

◆有效半衰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从体内排出和物理衰变两个因素作用。减少指原有放射性活度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影像核医学是一门研究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进行医学成像诊断疾病并探索其机理与相关理论的医学学科

◆肿瘤阴性显像:其利用显像剂能选择性聚集于体内特定脏器和组织实质细胞,肿瘤组织细胞丧失或降低了正常脏器组织细胞的功能,不能摄取或很少摄取显像剂,显像图上肿瘤部位显示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也称“冷区”属于非特异性检查方法,不如阳性敏感

◆肿瘤阳性显像实质利用显像剂能被肿瘤细胞摄取和聚集,正常组织细胞摄取很少或不摄取显像剂,显像图上肿瘤部位呈现异常放射性浓聚区也称“热区”二正常组织不显影或显影很淡,肿瘤阳性显像包括亲肿瘤显像、放射免疫显像及肿瘤代谢显像等。

简答题:

【常考标志事件】1896年henri becquerel 在铀盐中首次发现放射性核素。1898年居里夫人提取天然放射性核素钋和镭发现了r射线。1934年人工方法生产放射性核素。1937年找到143号元素Tc1947年7月14号美国政府宣布放射性核素可以进行临床应用。1957年Anger研制出r照相机1963年第一台SPECT 1965-钼锝发生器1997-PET

【原子核内的两种力】核内质子间的库仑斥力及质子与中子间的短程核力。

【r闪烁型探测器】绝大多数核医学仪器最基本的部位。组成:闪烁体、光电倍增管放大器-分析器-定标器系统。(闪烁体分为无机/有机闪烁体。NaI晶体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晶体闪烁体)

【r照相机中的准直器】位于晶体之前是探头中首先和γ射线相接触的部分。其孔径越小,分辨率越好、灵敏度越低;准直器越厚,分辨率越高、灵敏度越低。孔间壁越厚灵敏度越低。其类型:针孔型、平行孔型、扩散型和会聚型。

【ECT】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分为SPE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与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

【SPECT】均匀性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性能参数,非均匀性误差应控制在3%-5% 【PET采集到的计数类型】单个计数、真符合(PET真正需要测量的计数)、随机符合、散射符合。

【PET的采集方式】发射扫描和透射扫描,其中发射扫描中又分2D采集(有隔栅,灵敏度低、采集时间长)和3D采集(无隔栅、灵敏度高、节约采集时间)。透射扫描的主要目的是对发射扫描进行衰减校正

【放射性核素的示踪原理】同一性、可探测性

【核医学显像的实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放射性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图。而TCT实质:组织形态和密度差别。

【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活体内正常和病变组织的血流功能代谢等生理及病理生理过程。将放射性药品引入体内使之参与集体的正常或异常代谢过程,可选择性地聚集在特定的脏器组织或病变部位。借助和医学成像设备可在体外探测到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放射性浓度差并以一定模式成像,获得含有相应信息的核医学影像。1细胞选择性摄取①特需物质②特价物质③代谢产物和异物2.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3特异性结合4微血管栓塞5生物区通过和容积分布

【影像核医学的临床应用】①早期发现全身骨的原发及转移性肿瘤②异位甲状腺的诊断③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术前定位④先天性胆管闭锁的诊断及新生儿肝炎的鉴别⑤短暂脑缺血发作的诊断转归预测及疗效观察⑥原发性癫痫病灶的定位⑦测定总肾及分肾的GFR病肾,残留肾功能的判定⑧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⑨心肌缺血的治疗效果的评价⑩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

【核医学显象的类型】静态与动态、平面与断层、局部与全身、静息与负荷、阴性

与阳性、早期与延迟单光子与正电子。

【放射性核素的来源】核反应堆、核裂变产物、放射性核素发生器(99Mo-99Tcm发生器)和回旋加速器生产获得。

【核医学辐射的特点】1、对病人是内照射,对医务人员则是外照射2、由于放射性药物在体内特殊分布,病人的全身手照射的剂量小,个别组织受照射的剂量小,个别器官组织受照射剂量高。

【外照射的防护】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对β射线用低原子序数材料加铅层,对γ射线用高原子序数的防护材料)

【甲状腺静态显像】

显像剂及原理:99Tcm高锝酸盐(99TcmO4-)与碘同属一族,也能浓聚于甲状腺组织。故也可用于甲状腺显影,但99Tcm不参与甲状腺激素的有机合成。它主要反映甲状腺摄取或吸收功能。

异常图像:a形态异常:表现为甲状腺形态不怪责或不完整,边缘不光滑,先天性一叶缺如。可见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或先天性一叶缺如等。b大小异常:常表现为甲状腺体积增大,可见于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c位置异常:常见的甲状腺异位是胸骨后、舌根部、舌骨下及喉前、极少数可位于卵巢。d显像剂分布异常:浓聚-甲亢:疏松-甲低或亚急性甲状腺炎:放射性分布局部不均,如甲状腺“热温凉冷”结节等。

【甲状腺显像】临床应用:1、异位甲状腺及先天性甲减诊断2、甲状腺的结节和颈部肿块(冷、凉结节表明局部组织分化不良,无功能或功能低下,恶性几率较高尤其是单发的冷结节恶变几率最高,可达20%。凉结节恶变率10%,热结节鉴于功能自主性甲状腺瘤。温结节多见于良性甲状腺癌)3、甲亢鉴别4、甲状腺癌及转移灶判断5、甲状腺疾病的核素治疗及评价

【甲状旁腺显像】

显像原理及显像剂99Tcm-甲氧基异丁基腈(99Tcm-MIBI)既可被功能亢进的甲状旁腺组织摄取。但其从甲状腺清除的速率要快于从功能亢进的甲状旁腺清除速率,因此通过99Tcm-MIBI延迟显像,可以显示功能亢进的甲状旁腺影像2、201TI(201铊)与99Tcm-MIBI相同也可被甲状腺和功能亢进的甲状旁腺同时摄取。99TcmO4-只被甲状腺组织摄取而不被甲状旁腺摄取。因此应用计算机图像减影技术,将201TI或

99Tcm-MIBI的图像减去99TcmO4-的图像也可得到亢进的甲状旁腺的影像。

操作方法:201Tl-99Tc m O

4-双核素剪影法与99Tc m-MIBI-99Tc m O

4

-双显影剂剪影法。

临床意义:主要用于甲旁亢的病因诊断、甲旁腺腺瘤术前定位及术后随访

【131I摄取试验】原理: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其被奖状县社区的素的和数量以及在甲状腺内停留的时间与甲状腺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口服131I后理由其能发射γ光子的特点,用甲状腺功能测量仪在经前甲状腺部位进行测量可获得不同时间点的甲状腺摄131I率,由此判断甲状腺的功能状态。临床应用:非甲状腺自身功能亢进疾病如亚急性甲状腺炎,由于大量甲状腺滤泡受到破坏,甲状腺激素释放入学循环,使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但吸131I率却明显降低,出现两者结果“分离”现象。

【肾上腺皮质显像】

常用显像剂131I-6-碘代胆固醇(简称131I-6-IC)

原理:胆固醇是合成皮质激素的原料,其被肾上腺皮质细胞摄取的量和速度与皮质功能相关,静脉注射放射性标记的胆固醇,其与天然胆固醇生物化学二特性相似,也可被肾上腺皮质细胞摄取,并参与激素合成,因此利用显像仪可现实肾上腺皮质位置、大小、形态及功能状态。

【肾上腺髓质显像】

显像剂131I-MIBG原理:肾上腺髓质能合成和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其中去甲~还可被再摄取进入细胞浆中并储存胞囊内。显像剂类似去甲肾上腺素,注入体内后也能通过上述过程储存于相同胞囊内胆不会产生类似去甲~的药理作用,因此可显影。

应用:可用于良、恶性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131I-MIBG显像是一种对嗜铬细胞组织高度特异的功能显像。是特异定性、定位诊断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方法。

【骨显像】

显像剂: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

原理:99Tcm标记的磷(膦)酸盐静注后,通过与骨的主要无机盐成分羟基磷灰石晶体发生化学吸附、离子交换以及与骨组织中有机成分相结合而进入骨组织使骨显像。亲骨性放射性药物的聚集可反映局部骨代谢,与成骨和破骨的状态成比例。骨骼各部位聚集药物的多少主要与其血流灌注量、代谢活跃程度及交感神经状态有关。当

骨骼组织无机盐代谢更新旺盛、局部血流增加,成骨细胞活跃和新骨形成时可在显像图上呈现异常的浓集区,反之呈现稀疏区。

图像采集:1三时相骨显像法(血流、血池、延迟相再加一次24h静态骨显像为四时相显像)2局部骨现象3全身骨显像4断层骨显像。

异常图像:

[1]血流像①动脉灌注增强,表现为患侧面部大血管位置形态的改变,放射性异常聚集,多见于原发性骨肿瘤和急性骨髓炎②动脉灌注减少,表现为病变部位放射性稀疏,缺损,灌注时像的改变,见于骨血流完全中断,骨坏死,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肾梗塞

[2]血池相①局部的软组织或周围软组织放射性异常增高,鉴于恶性骨肿瘤,急性骨髓炎②骨局部得软组织放射性稀疏缺省通常表现为局部放射性分布欠均匀,放射性增高的同时伴放射性减低。有供血不足、血栓形成或坏死存在

[3]静态相骨显像图上出现与对侧或周围的正常放射性分布不同的局部或弥散性放射性浓集(热区)或减低(冷区)即为异常骨显像[4]骨外放射性聚集:可分为正常和异常的放射性聚集,常由各种因素所引起。

临床应用:①恶性:转移性骨肿瘤:最易发生骨转移的原发肿瘤有: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多数骨转移是通过脊椎静脉系统播散。骨转移瘤最多发生于脊椎(胸腰>颈)。原发恶性肿瘤病人骨显像中建有多发的异常放射性浓集区,骨转移可能性最大。单发性热区随访范围增大而X线检查为阴性则高度提示骨转移。②良性:a早期诊断急性骨髓炎,三相影像上都在骨病变区有较局限的放射性增高,有助于骨髓炎的早期诊断和鉴别。b骨无菌性坏死:三时相骨显像灵敏,在坏死早期即可出现血流相得动脉灌注减低,血池相静脉回流障碍,表现出患侧股骨头局部的毛细血管-血窦过度充盈(延迟相表现为病变部位放射性明显聚集)。C畸形性骨炎:好发于骨盆与四肢长骨,鼠面征。

【成骨肉瘤的骨显像特点】①好发于20岁左右的年轻人②典型的发病部位为长骨干骺端,以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较多见③骨显像显示病变部位高度放射性浓集,其内放射性分布不均,可见冷区、骨轮廓变形④骨肉瘤在骨显像图上放射性增高的范围要比实际病变范围稍大⑤骨膜骨肉瘤和骨旁骨肉瘤,多累及远端股骨、骨膜薄而透明,把肿瘤与骨皮质分开,在骨显像上呈现骨干外的放射性浓集,且多数靠近干骺

端。

【急性骨髓炎的骨显像特点】①骨髓炎较多见于小儿②最常发生于血流丰富的干骺端,很少累及邻近关节③骨髓炎在X线检查中呈阳性结果至少要在出现症状后7-10天,而骨显像在出现症状后1-7天内即可显示异常,故能在骨质破坏前进行治疗④局部骨显像在急性骨髓炎发病后24小时内因局部血流增加和代谢异常显示为放射性浓集⑤急性骨髓炎早期骨显像可呈放射性减少的冷区,随病变的进展,冷区可被热区取代,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骨显像图上可出现假阴性⑥炎症消退后,异常影像【脑血流灌注显像】

原理主要取决于显像剂的特征,理想的脑血流灌注显像剂可以通过正常的血-脑脊液屏障。具有脂溶性、电容性、分子量小的特点;在脑内的分布于局部脑血流(rCBF)成正比:一旦经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组织后,在酶作用下,发生水解,脱羧,失去电中性或构型转化等,不能反相通过血脑脊液屏障而在脑细胞内稳定滞留。一般分为SPECT和PET脑血流灌注。

显像剂:[1]SPECT:①99Tcm-ECD(双半胱乙酯)99Tcm-HMPAO ②123I-IMP(安非他明)③133Xe。[2]PET:15O-H2O脑组织摄取量与局部脑血流呈线性关系,是目前公认的进行rCBF定量测量的金标准。

【脑代谢显像四类】糖代谢、氧代谢、氨基酸代谢、胆碱与嘧啶代谢。

【脑受体显像四受体】多巴胺递质、多巴胺转运蛋白、多巴胺受体;γ氨基丁酸/苯二氮卓受体;生长抑素受体;乙酰胆碱受体

【脑血管病】TIA与脑梗死

【癫痫常用方法】脑血流或18F-FDG代谢显像。发作间期病灶低代谢,发作期病灶呈高代谢。

【早老性痴呆的诊断】双侧颞顶叶对称性血流灌注减低,可伴或不伴有轻度额叶灌注下降。

【帕金森病】多巴胺受体

【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剂】99Tcm-MIBI、201TI。

原理:99Tcm-MIBI是被心肌细胞摄取后可在心肌细胞滞留较长时间,无明显再分布现象,较适合断层显像;肝脏摄取较多一般不适合平面显像。201TI再分布机制是由于正常心肌组织与低灌注区域的存活心肌之间洗脱比率存在差异,首次通过分布相

的低灌注区域发生再摄取,延迟显像图上有再分布显像即可诊断心肌缺血SPECT影像分析①短轴断层图像,图像呈“Douhnut”形状②垂直长轴:图像呈反“C”字形状③水平长轴:图像呈倒“U”字形状

【心肌异常图像】1图像形态异常:心室腔扩大、左心室壁厚度改变2室放射性分布异常a不可逆性缺损b完全可逆性缺损c固定性缺损d反向在分布缺损e补丁型缺损

【常见伪影分析】:位移伪影、软组织衰减、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肥厚心肌代谢显像:①葡萄糖代谢现象:18F应用最广泛;②心肌氧代谢:11C-醋酸代谢③脂肪酸代谢:11C-棕榈酸

【心功能显像--研究方法】包括首次通过法和门电路平衡法。临床应用:冠心病早期诊断

【亲梗死灶显像】常用显像剂为99Tcm焦磷酸盐(99Tcm-PYP)

【负荷试验】类型1运动试验:运动平板或踏车试验2药物负荷试验:双嘧达莫、腺苷、多巴酚丁胺。

【核医学显象在冠心病中的应用】1冠心病的早期诊断;(1)用于可疑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急诊胸痛病人(2)用于传统方法不能明确诊断的AMI(3)用于慢性心肌缺血的诊断2.对冠心病缺血危险程度及预后评估3.评价心肌存活与冠脉再同术后疗效及预后4.指导溶栓治疗及时判断疗效5.冠脉再通术后再狭窄的诊断

【非特异性亲肿瘤显像】

67Ga显像原理作为显像剂的化学形式为枸橼酸镓,67Ga的生物特性在许多方面与3价铁离子相似,一般认为静脉注入67Ga后,血浆中至少有四种铁蛋白。即转铁/铁/乳铁/含铁蛋白可与之结合。但主要是与输铁蛋白结合成67Ga-输铁蛋白复合物。该复合物可与肿瘤细胞膜上输铁蛋白受体相作用而进入细胞内,分布于细胞浆的溶酶体中,其与部分以67Ga-铁蛋白形式存在。

异常影像分级:I级阴性(病灶放射性分布等于或低于周围正常组织或无放射性分布);II级阳性(高于正常组织);Ⅲ级强阳性(明显高于)

临床应用:肝癌—67Ga和99TC m-植酸钠联合显像对肝内占位病变的诊断有特殊价值。如胶体像出现“冷区”而67Ga显像原减低区出现填充(热区),如能排出肝脓肿,就可诊断为肝恶性肿瘤

【201Tl显像】临床应用:甲状旁腺肿瘤诊断首选。(使用99Tc m与之双核素减本底技术现象效果更好,准确度较高)

【肿瘤正电子显像剂】18F-FDG原理:作为葡萄糖的类似物,是临床最常用的显像剂,参与三羧酸循环。由于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具有高代谢特点,尤其是糖酵解作用明显增强,因此18F-FDG可在肿瘤细胞内大量积聚,经PET显像可显示相应的放射性分布。

【PET雌激素受体显像】可预测乳腺癌对雌激素的治疗效果,摄取高提示适合激素治疗

【67Ga炎症显像】

原理:作为显像剂的化学形式为枸橼酸镓,67Ga的生物特性在许多方面与3价铁离子相似,一般认为静注后与血浆中的转铁蛋白结合并随血液到达炎症病灶。67Ga在炎症并在积聚原因:①炎症灶血流关注增加,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使67Ga-转铁蛋白复合物进入炎症病灶②炎症灶内的细菌摄取67Ga③中性粒细胞在炎症灶内释放出大量与67Ga结合的乳铁蛋白,形成67Ga-乳铁蛋白复合物滞留于炎症灶。

临床应用:发热原因待查的患者、肺部弥漫性炎症;泌尿系统炎症;其他炎症(化脓性胆囊炎、脑炎、骨髓炎等可见67Ga集聚增加)

【标记白细胞显像】临床应用:寻找炎性病灶、骨髓炎、腹部感染、其他(泌尿系统感染、动脉修补移植物感染等)

【肝胆动态显像】

显像剂:IDA类(99TCm-EHIDA)与PAA类(99TCm-PMT)。这两种显像剂还可被肝癌细胞核肝腺瘤细胞所摄取和分泌,由于这类肿瘤组织中无胆管系统,不能将显像剂排出而滞留于肿瘤中,因此临床上常被用于肝细胞癌和肝腺瘤的诊断。原理:肝细胞生成胆汁并且能不断地将生成的胆汁分泌入胆管系统,当静脉注射可被肝细胞选择性摄取、分泌的肝胆显像剂时,显像剂随血流到达肝脏后迅速分布于肝组织中,继而经胆道系统排入肠道,此时应用现象一起可获得一系列影像。

临床应用:①新生儿胆道系统疾病诊断:有助于鉴别新生儿肝炎和胆道闭锁。前者显像表现肝实质显影差(后者清晰),延迟显像到24h或采用苯巴比妥试验肠道内可见有放射性出现(后者始终无放射性)②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早期显像,囊肿部位常显示圆形或椭圆形放射性缺损区;延迟显像时原缺损区内有显象剂填充;放射性浓

集区的常州向下,多数与正常胆总管走向一致;胆总管囊肿可持续3-6h甚至24h显影,脂肪餐后仍存在。

【肝血池显像】显像剂:“弹丸”式注射的99TCm-RBC。原理:生物区通过。临床应用:①肝血管瘤:“早出晚归”,肝血池结合肝胶体断层显像是目前诊断此病较为准确、特异的检查方法(肝胶体显像时肝血管瘤表现为放射性缺损区,与肝血池显像(浓集)联合应用可以确定其位置和性质)。②肝癌:快进快出

【肝胶体显像】最常用显像剂:99TCm-硫胶体(SC)与99TCm-植酸钠(Phy)

【消化道显像】显像剂:同上,再加上99TCm-RBC

【异位胃粘膜】(原理是选择摄取)显像剂99TcmO4-。用于Meckel憩室的诊断:胃显像的同时,食管和肠区,脐周围区显示位置固定的放射性浓聚。适宜儿童期该病的诊断。

【胃食管反流显像】对可疑胃食管反流的婴幼儿更为适宜,应首选该方法。

【唾液腺显像】显像剂99TcmO4-,20-30分钟腮腺和颌下腺显像最佳。

【肺灌注显像】显像剂:99Tc m-MAA,99Tc m-HAM。原理:经肘静脉注射粒径约为10~60μm的显像剂随肺A血流均匀地暂时栓塞嵌顿于肺毛细血管床内,其在肺毛细血管内的分布可反映费内动脉血流灌注状况。临床应用: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典型的肺灌注显像表现为多发肺段性显像剂分布减低或缺损区,而同期的肺通气显像和胸部X 线检查正常。

【肺通气显像】显像剂:133Xe、81Kr m、99Tc m-DTPA操作方法分吸入、平衡及清除三个时相进行采集。

【下肢深静脉显像】显像剂99Tcm-MAA

【肾动态显像】显像剂①99Tcm-DTPA(肾血流灌注最常用,属于肾小球滤过型)②99Tcm-MAG、99Tcm-EC③131I-OIH(②③均为肾小管分泌型)

【肾动态显像正常肾图曲线】①a段(显像剂出现段)-急剧上升,反应肾血流灌注②b 段(显像剂聚集段)逐渐上升斜行-反映肾皮质功能。③C段(显像剂排泄段)-主要于尿量和尿路通常程度相关。在尿路通常的情况也反映肾功能和肾血流量的情况。

【异常肾图曲线】①持续上升型②高水平延长线型③抛物线④低水平延长线型⑤低水平递降型⑥阶梯状下降型⑦单侧小肾图

【利尿介入实验】原理利用在利尿情况下肾图的不同改变来鉴别机械尿路梗阻与非

梗阻性尿路扩张。单纯肾盂输尿管扩张在肾图上表现为出现C段或原有C段下降增快,而机械性梗阻显像剂无法加速排出,在利尿肾图上表现为梗阻型曲线。

【巯甲丙脯酸试验】99Tcm-DAPA提高了单侧肾动脉狭窄的检出率,肾图可以作为单侧肾血管性高压的首选筛查方法。

【附睾显像】显像剂99TcmO4-急性睾丸扭转时血池像:睾丸处放射性稀疏缺损周围放射性增高浓聚,典型的呈“月晕征”急性睾丸附睾炎血池像患侧放射性明显增浓,无中心减低区。

骨髓显像】显像剂①99Tcm-放射性胶体硫胶体(99Tcm-SC)最常用②造血原料:52Fe ③抗粒细胞单抗:99Tcm标记的抗粒细胞单抗NCA-95抗体99Tcm-NCAA原理:在正常情况以及大多数病理情况下,细胞在骨髓腔内的分布是一致的,一次利用放射性胶体被骨髓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的机制,或利用放射性铁作为造血原料或应用能与粒细胞特异性结合的放射性标记抗粒细胞单抗显示骨髓造血功能。

【脾脏显像】显像剂为99Tcm-硫胶体或自身99Tcm-热变性红细胞。原理:①利用脾脏内网状内皮细胞具有吞噬放射性胶体颗粒的作用。脾脏功能正常时,胶体颗粒在脾脏内的浓集程度主要取决于胶体颗粒的直径大小,直径达的颗粒更易于浓集。②利用脾脏网状细胞具有拦截和破坏衰老或损伤的红细胞的功能,当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变性红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后,被脾脏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至脾血窦中,从而使脾脏显影,应用该法时肝脏骨髓仅轻微显影,脾脏显影清晰。

【淋巴显像】

显像剂:①胶体类99Tcm-植酸钠,99Tcm硫化锑②蛋白类:99Tcm-HAS③大分子聚合物:99Tcm-右旋糖酐(99Tcm-Dx)-最常用。原理:淋巴系统具有吞噬、输送和清除某些外来颗粒物质的功能,在组织间隙内注入放射性标记的大分子或胶体颗粒物质作为显像剂,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基底膜而主要通过淋巴管壁的通透性和内皮细胞的饮液作用迅速进入毛细淋巴管,随淋巴液在向心性淋巴管道系统引流,部分为引流淋巴结窦内皮细胞所摄取或被吞噬,部分随淋巴液继续向前引流至下一站淋巴结,最后归入体循环,被肝脾等网状内皮系统清除)

核医学重点归纳.(精选)

绪论 1定义: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 2核医学的内容出来显像外还有器官功能测定、体外分析法、放射性核素治疗 第一章 1、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化学性质相同,但其中子数可以不同,如131I和127I; 2、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且具有相同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同一元 素可有多种核素,如131I、127I、3H、99m Tc、99Tc分别为3种元素的5种核素; 3、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处于不同的核能状态原子,如99m Tc、99Tc 。 4、同位素: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处于相同位置,互 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 5、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称 为放射性核素 6、放射性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 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称为放射性衰变。 7、电子俘获:原子核俘获核外的轨道电子使核内一个质子转变成一个中子和放出一个中微子 的过程 8、放射性衰变基本规律 对于由大量原子组成的放射源,每个原子核都可能发生衰变,但不是所有原子在同一时刻都发生衰变,某一时刻仅有极少数原子发生衰变。放射性核素衰变是随机的、自发的按一定的速率进行,各种放射性核素都有自己特有的衰变速度。放射性核素原子随时间而呈指数规律减少,其表达式为: N=N e-λt 指数衰减规律: N = N e-λt N 0: (t = 0)时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 N: 经过t时间后未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原子核数目 λ: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常数大小只与原子核本身性质有关,与外界条件无关; 数值越大衰变越快 9、半衰期:放射性原子核数从N 0衰变到N 的1/2所需的时间 10、放射性活度(A) 定义: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1Bq=1次× S-1 1Ci=3.7×1010 Bq 1Ci=1000mCi 11、比放射性活度定义:单位质量或体积中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 单位: Bq/kg; Bq/m3; Bq/l 12、电离当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是和物质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静电作用,是电子脱离原子轨道 而发生电离 13、激发如果核外电子获得的能量不足以使其形成自由电子,只能有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 能量较高的轨道 14、散射带电粒子与物质的原子核碰撞而改变运动方向的过程 15、韧致辐射带电粒子受到物质原子核电场的影响,运动方向和速度都发生变化,能量减低, 多余的能量以x射线的形式辐射出来 16、湮灭辐射正电子衰变产生的正电子具有一定的动能,能在介质中运行一定得距离,当其 能量耗尽是可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结合,而转化为 17、光电效应光子同(整个)原子作用把自己的全部能量传递给原子,壳层中某一电子获得动 能克服原子束缚跑出来,成为自由电子,光子本身消失了。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临床能力考核内容和要求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临床能力考核内 容和要求 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申请人在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后,应从事本专业(放射医学、核医学、超声医学三者之一)临床工作三年以上,完成本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新进展。 一、影像医学 (一)理论知识 1、掌握 (1)影像医学的发展史及现状。 (2)影像医学诊断仪器的基本构成、部件名称、功能及成像原理。 (3)人体各系统影像学应用解剖,各种影像学象征与病理的关系。 (4)人体各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及CT诊断,鉴别诊断。 2、熟悉 (1)介入放射的原理,以及对常见、多发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理。 (2)造影剂副反应的处理和抢救治疗。 (3)相关临床医学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 1、了解 (1)放射防护知识、规则和要求。

(2)影像学新进展。 (二)临床技能 1、掌握 (1)X线造影与检查技术。 (2)检查技术。 (3)消化道检查技术。 (4)人体各系统急诊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诊断及鉴别诊断。 (5)造影剂副反应的处理与抢救技术。 2、熟悉X线投照技术。 二、核医学 (一)理论知识 1、掌握 (1)放射性核物理知识及各项成像原理。 (2)核医学各项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的原理,以及出现反应时的处理抢救方法。 (3)心、脑、肺、肝胆、肠胃、骨骼系等脏器的解剖和病理生理影像特征。 (4)各项核医学检查对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5)放射性核素治疗甲亢、甲癌、骨肿瘤的原理。 2、熟悉相关临床医学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 3、了解放射防护基本常识和防护规则与要求。 (二)临床技能

1、掌握 (1)放射性药物的标记、分装、测量、注射方法与技术。 (2)体外分析技术及质控。 (3)核医学仪器的操作,包括摆位、采集、图像处理和核素治疗的技术。 (4)核医学仪器的基本校正。 (5)独立正确分析各项核医学检查结果,书写报告。 2、熟悉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原则和规定。 三、超声医学 (一)理论知识 1、掌握 (1)超声医学的发展史及现状。 (2)超声影像医学成像原理以及相关物理基础知识。 (3)超声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各种影像学方法的优选及综合使用。 (4)人体解剖,尤其要求对局部解剖、断面解剖有深入了解。对全身正常声像图、常见病理超声征象的成像理论有正确认识。 (5)全身常见疾病的灰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6)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 (1)临床医学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考核试题库_川大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复习提纲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放射性核素 凡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和能量状态均相同的一类原子,称为一种核素。按其能量状态,分为稳定性核素和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指能自发的发生核内成分或能态的改变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素,同时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即能进行放射性核衰变的核素。 2、同位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化学元素的多种原子,在周期表上占有同一位置,其化学行为几乎相同,但原子质量或质量数不同,其质谱行为、放射性转变和物理性质不同。 3、天然放射性本底 天然放射性本底是指在辐射测量中,被测源之外的其它天然辐射源,包括宇宙射线和来自天然放射性核素如钾-40、碳-14、镭-226、钍-232及衰变产物等所产生的总辐射水平。 4、甲状腺冷结节 甲状腺结节与邻近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放射性减低或缺损,表明结节组织分化不良,无功能或功能低下,常见于甲状腺囊肿、钙化、纤维化、出血、甲状腺癌等,此类结节恶变率较高。 5、甲状腺热结节 甲状腺结节与邻近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放射性增高,表明结节组织功能亢进,常见于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 6、利尿肾图 应用利尿剂通过利尿作用得到的肾图称利尿肾图。有助于鉴别机械性尿路梗阻和非梗阻性尿路扩张,非梗阻性尿路扩张患者利尿肾图表现为C段曲线迅速下降,机械性梗阻患者利尿肾图与与常规肾图无显著变化。 7、三时相骨显像 显像仪置低能通用型准直器,成人静脉“弹丸式”注射99TC-MDP15-25mci,即刻开始显像采集,首先以1帧/1-3秒速度采集60s,获得动脉灌注像即“血流相”

然后以1帧/分或300-500k/帧采集1-5帧,获得血池相,2-6小时后采集静态显像,为“延迟相”,通常称为三时相骨显像。 8、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 9、交叉性小脑失联络 脑梗死时,梗死区同侧或对侧的局部脑组织呈现低血流灌注,而此类低血流灌注并非是由于脑的器质性病变所引起,而是一种血管神经反应。最常见到的是“交叉性小脑失联络”(CCD),即:运动皮质的脑卒中将干扰皮质脑桥小脑束的传导,引起病变对侧小脑半球的血流与放射性代谢的减低。 10、肺灌注显像 经肺静脉注射大于毛细血管直径的放射性颗粒后,这些颗粒与肺动脉血混合均匀并随机地一过性嵌顿在毛细血管或肺小动脉内,其在肺内的分布与局部血流量成正比,通过体外测定肺内放射性分布并进行肺显像即可反映局部肺血流灌注情况,故称肺灌注显像。 11、骨显像的“过度曝光征” 即超级骨显像,是显像剂异常浓聚的特殊表现,显像剂在中轴骨和附肢骨近端呈均匀,对称性异常浓聚,或广泛异常浓聚,组织本地很低,骨骼影像异常清晰,肾脏和膀胱影像常缺失,常见于以成骨为主的肿瘤广泛性骨转移,甲旁亢等患者,产生的机制可能为疾病引起的全身骨骼广泛性反应性成骨,引入体内的显像剂多为代谢旺盛的骨骼摄取,很少经泌尿系统排泄。 12、放射化学纯度 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放射性活度占该样品的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 放化纯度(%)=标记物的放射性活度/样品总的放射性活度x100% 13、肝血池显像中的过度填充 肝血池显像平衡相病变部位放射性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有时可近于心血池,这种现象称“过度填充”,常见于肝血管瘤,可显示放射性明显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血管瘤体影像。 14、放射免疫分析中的非特异结合率

核医学重点整理(仅供参考)

核医学考试: 题型:选择题(单选20*1,多选5*2) 名词解释5个*4 问答题4道+ 病例题1道共50分 所给重点混合分布在A,B卷;病例题重点仅此一道,AB卷相同,请重点背下来。 录音已存放至教室电脑,同时上传一份重点(仅供参考)。 所给重点价值80-85分,请自行把握。 注意:试卷答案以上课PPT内容为标准,其次参照课本内容。请认真对照录音复习课件。 选择题内容跟所给重点有关,或分布在所提及重点的相关章节。 放射免疫章节较不重要,可简要看看。 名词解释: 闪烁现象:骨转移癌患者在治疗中定期做全身骨显像时,少数患者在化疗或放疗后近期(2~3个月)内可见病灶显像剂浓集增加,似有恶化,但临床上却属改善,这种不匹配的现象称“闪烁现象”。 超级骨显像:指肾影不明显,全身骨影普遍异常增浓且清晰,软组织本底低,是弥漫性骨转移的一种表现,亦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软骨病。肾功能衰竭时肾影也不明显,但血液中存留多量99mTc-MDP致软组织明显而骨影不清晰。 放射性活度:是用来描述放射性物质衰变强弱的物理量,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国际单位是贝可(Bq),定义1Bq 等于每秒内发生一次核衰变,可写成1Bq=1s-1。常用单位是居里(Ci)。两者换算关系:1Ci=3.7x1010Bq 1 Bq=2.703X10-11Ci 传能线密度(LET):直接电离粒子在其单位长度径迹上消耗的平均能量,常用单位为KeV/um,其值取决于两个因素:1、粒子所载的能量高低和粒子在组织内的射程。高LET射线的电离能力强,能有效杀伤病变细胞;低LET的射线电离能力弱,不能有效杀伤病变细胞。 SUV(标准化摄取值):是描述病灶放射性摄取量的半定量分析指标,在18F-FDG PET 显像时,SUV对于鉴别病变良恶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SUV=(单位体积病变组织显像剂活度(Bq/ml)/显像剂注射剂量(Bq))x体重(g) 有效半减期及其计算公式:是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从体内排出和物理衰变两个因素作用,减少至原有放射性活度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T e=(T p xT b)/(T p+T b) 内放射治疗:是将非密封辐射源(放射性核素治疗药物)引入人体内病变的器官或组织,通过射线的辐射生物学效应破坏病变,达到治疗病变的目的,能用于治疗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病变。 韧致辐射:粒子在介质中受到阻滞而急剧减速时能将部分能量转化为电磁辐射,即X射线。它的发生概率与β-粒子的能量及介质的原子序数成正比。因此在防护上β-粒子的吸收体核屏蔽物应采用低密度材料,如有机玻璃、铝等。 湮没辐射:当β+粒子与物质作用能量耗尽时和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结合,正负电荷抵消,两个电子的静止质量转化为两个方向相反、能量各为0.511MeV的两个γ光子,这一过程称为湮没辐射或光化辐射。正电子发射CT的探测原理就是利用湮没辐射事件发生两个方向互为相反的γ光子,并通过符合电路对这一事件进行空间定位。 同质异能素书上P4 可逆性心肌缺血(本次未提及):在负荷影像存在缺损,而静息或者延迟显像又出现显像剂分布或充填,应用201TI显像时,这种随时间改善称为“再分布”,常提示心肌可逆性缺血。 问答题: 2、肾上腺髓质显像的正常及异常表现 正常影像:利用131I-MIBG显像时,正常人肾上腺髓质一般不显影。利用123I-MIBG显像时,常于注射后24小时肾上腺髓质对称显影,唾液腺、心肌显影尤其清晰,心肌显影程度也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呈负相关。

核医学试题和答案(备考必备)

影像核医学总论 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 1.核医学 6.阳性显像 2.临床核医学 7.单光子显像 3.放射性药物 8.分子影像学 4.放射化学纯度 9.放射性核素治疗 5.平面显像 10.放射性核素发生器 三、填空 1.核医学在内容上分为和两部分。 2.诊断核医学包括以和为主要内容的诊断法和以为主要内容的诊断法。 3.放射性药物包括放射性药物和放射性药物。 4.99Yc m核性能优良,为发射体,能量为,物理半衰期为。 5.临床应用的放射性核素可通过、、和获得。 6.核医学显像仪器主要包括、、和。 7.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能够选择性聚集在特定脏器、组织或受检病变部位中主要机制有:、、、、和等。 8.根据显像的部位、影像的采集及显示时间、方式、核射线的种类,放射性核素显像可分为:、、、、、、和。 9.放射性核素治疗具有、、、等优点,已成为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法方法。 10.放射性核素治疗常用的方法有:、 , 、等。 11.医学中常用的核素发生器有:和等。 12.分子影像能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人体的、、及变化,实现了在分子水平上对人体内部生理或病理过程进行无创、实时的,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选择题 (一)A型题 1.放射性核素治疗主要是利用哪种射线 A.α射线 B.γ射线 C.射线 D.X射线 E.正电子 2.放射性核素显像最主要利用哪种射线 A.α射线 B.γ射线 C.射线 D.X射线 E.俄歇电子 3.以下哪一项不是放射性核素显像的特点 A.较高特异性的功能显像 B.动态定量显示脏器、组织和病变的血流和功能信息 C.提供脏器病变的代谢信息 D.精确显示脏器、组织、病变和细微结构

核医学复习重点

核医学复习重点 填空: 1.核医学定义、内容 核医学是利用核素及其标记物进行临床诊断、疾病治疗以及生物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是核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医学的主要内容就是放射性核素分子水平的靶向显像诊断,放射性核素分子水平的靶向治疗,利用放射性核素靶向、灵敏特点进行医学研究。 2.放射性药物定义,99m Tc、131I及18F的特性(射线,能量,半衰期等) 放射性药物指含有放射性核素供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物。用于机体内进行医学诊断或治疗的含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或生物制剂。 3.SPECT,PET中文名称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 PET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4.显像类型 书本P24 5.放射性核素显像特点 P28 6.放射性核素发生器,物理半衰期,放射性活度及国际制、旧单位及换算。 放射核素发生器是从长半衰期的核素(称为母体)中分离短半衰期的核素(称为子体)的装置。常用的发生器有:Mo–Tc发生器、W–Re发生器、Sr–Rb发生器、Rb–Kr发生器 7.脑血流灌注显像临床应用 脑血管疾病: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癫痫;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氏病;

脑积水、脑脊液漏、脑脊液分流术后疗效观察;脑肿瘤脑功能研究、脑外伤、脑死亡、颅内感染等 8.甲状腺摄131I率检查适应症,禁忌症,诊断甲亢的重要指标。P74 9.甲状腺显像(冷、凉、温、热结节,甲状腺炎) P76 表8-3、P78 10.外照射的防护措施有那些? 时间、距离、设置屏蔽 P56 11.最常用的心室收缩功能参数及正常值,最常用的心室舒张功能参数? P102~103 12.目前评价心肌活力最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是( PET心肌代谢显像)。名词解释 1.放射性核素:原子核不稳定,它能自发放射出一种或几种核射线,由一种核素衰变为另一种核素者。 2.物理半衰期:放射性核素因物理衰变减少至原来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衰变的原子数量等于原子核衰变常数与其核数目之乘积。核医学中反映放射性强弱的常用物理量。国际单位:贝克勒尔(Bq)、旧单位是居里(Ci) 1居里(Ci)=3.7×1010贝可(Bq) 3.放射性核素发生器: 放射核素发生器是从长半衰期的核素(称为母体)中分离短半衰期的核素(称为子体)的装置。常用的发生器有:Mo–Tc发生器、W–Re 发生器、Sr–Rb发生器、Rb–Kr发生器 4.心肌可逆性缺损:负荷显像出现的灌注缺损于静息显像基本恢复,一般代表负荷诱发的心肌缺血 不可逆性缺损:又称固定性灌注缺损,是指静息和负荷显像比较,灌注缺损在部位、面积和程度上无变化 5.反向运动:又称矛盾运动,指心脏舒张时病变心肌向中心凹陷,收缩时向外膨出,与正常室壁运动方向相反,是诊断室壁瘤的特征影像。 6.超级影像:超级骨显像显像剂在全身骨骼分布呈均匀对称性异常浓聚,软组织分布很少,骨骼影像非常清晰,而肾影常缺失 7.热结节,冷结节,凉结节,温结节 P76

影像核医学参考试题

影像核医学参考试题(A)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放射性药物进行体内诊断和治疗的共同特点是: 较短 A. T 1/2 B.高选择性浓集在靶器官或组织 C. 能量较低 D.γ射线 E. 能量较高 2.不适合用于体内核素诊断的放射性药物是: 较短 A. T 1/2 B. 只发射γ射线 C. 能量较低 D. 高选择性浓集在靶器官或组织 E.发射β射线 3.既能进行心肌显像又能进行肿瘤和炎症显像的放射性核素是: A. 201Tl(铊); B. 99Tc m (锝) ; (碘); D. 67Ga(镓); (碘) 4.能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是: A. 111In(铟); B. 125I(碘); C. 131I(碘)

D. 3H(氢); E. 18F(氟); 5.治疗多发骨转移癌的放射性核素是: A.125I(碘); B.(钐); C. C. 18F(氟); D. D. 3H(氢); E. E. 123I(碘) 6.一般认为,核素骨显像较X线检查提前多久发现肿瘤骨转移(C) A. 0.5~1个月; B .2个月; C. 3~6个月; D. 7~9个月; E. 12个月 7.超级影像表现不正确的是: A. 全身骨骼显影普遍增强 B.肾脏显影清晰 C. 恶性肿瘤广泛弥漫骨转移 D. 可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E.组织学本底低 8.对暂时性脑缺血(TIA)的早期诊断,那种检查项目更灵敏: A. 脑CT检查 B. 脑MRI检查

C. 核素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 D. 脑多普勒B超检查 E.脑X线显像 9.癫痫患者发作期的脑血流灌注显像显示的放射性分布影像特点是: A. 普遍增强 B. 普遍减少 C. 局灶性增强 D. 局灶性减少 E.增强和减低并存 10.恶性脑肿瘤的脑代谢显像影像主要表现为: A. 普遍放射性增强 B. 普遍放射性减低 C. 局灶性放射性增强 D. 局灶性放射性减低 E. 增强和减低并存 11.哪项不是常用脑血流灌注显像剂99TC m-ECD和99TC m -HMPAO的特点(D) A. 电中性; B. 脂溶性; C. 小分子量; D. 不能通过完整的血脑屏障 E. 进入脑细胞的量与rCBF有关 12.若在肺灌注显像中出现形态较规则的放射性分布减低或缺损区,而在肺通气显像上 无异常表现(即两种中肺显像“不匹配”),多提示:

核医学试题库二

一.单选题(共150题,每题1分) 1.根据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的设置,核医学属于:( ) A.影像医学B.影像诊断医学C.放射医学D.影像医学与核医学E.以上均不对 2.肾上腺髓质显像剂为:( ) A.^131I-胆固醇B.^131I-MIBGC.^131I1-OIHD.^131I-NalE.^131I-TNT 3.甲状腺癌全切除术后,下列指标中可提示转移灶存在可能的是:( ) A.甲状腺结合球蛋白升高B.血TSH升高C.血T3、T4升高D.血CEA升高E.血甲状腺球蛋白升高 4.关于99mTc—MDP骨显像,显像剂被脏器或组织摄取的机理是:( ) A.化学吸附B.细胞吞噬C.通透弥散D.选择性浓聚E.选择性排泄 5.关于骨显像检查骨病变最主要的优点,下列选项中最正确的是:( ) A.特异性高B.准确性高C.灵敏度高D.假阳性率低E.假阴性率低 6.骨显像中异常放射性增高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仅见于骨肿瘤B.仅见于骨外伤C.仅见于骨炎症D.可见于骨肿瘤、炎症、外伤E.不见于骨肿瘤、炎症、外伤 7.下列选项不是骨显像对骨转移性病变诊断优点的是:( ) A.灵敏度高B.可显示全身骨病灶C.提供放射性核素治疗的依据D.特异性高E.属无创检查 8.肝血管瘤肝血池静态显像的典型表现为血管瘤病变处放射性较周围肝组织:( ) A.增高B.相似C.稍低D.减低E.明显减低 9.静脉注射肝胆显像剂后可被肝内何种细胞摄取:( ) A.肝巨噬细胞B.胆管细胞C.血管上皮细胞D.肝细胞E.转移性肝癌细胞

10.肝胶体显像剂静脉注射后由肝内何种细胞摄取或吞噬而显影:( ) A.肝细胞B.枯否(Kupffer)细胞C.胆管上皮细胞D.血管上皮细胞E.转移性肝癌细胞 11.急性活动性消化道出血,进行出血灶定位显像的显像剂最好用:( ) A.^99mTc-RBCB.^99mTc-硫胶体C.^99mTc-PMTD.^99mTc-EHIDAE.99mTcO4^- 12.131I治疗甲状腺疾病时,主要利用其发射的:( ) A.x射线B.a射线cC.β射线D.γ射线E.俄歇电子 13.门诊治疗时放射性活度应小于:( ) A.5mCiB.10mCiC.20mCiD.25mCiE.30mCi 14.下列药物中,一般不用于转移性骨肿瘤治疗的是:( ) A.^89SrCl2B.^153Sm-EDTMPC.^188Re-HEDPD.^186Re-HEDPE.^131I-IC 15.下列一般不能作为肿瘤显像剂的是:( ) A.^99mTc—MIBIB.^99mTc(v)一DMSAC.^67GaD.^99mTc一DTPAE.^99mTc—GH 16.关于FDG肿瘤显像下列做法不妥的是:( ) A.注射前后病人处于安静状态B.显像前排空小便有利于腹部显像C.禁食6h左右,检查前查血糖,如低于正常,适量补充葡萄糖,使血糖正常D.空腹血糖升高者必要时可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17.关于FDG肿瘤显像适应证,下列说法不全面的是:( ) A.准确提供肿瘤位置、大小B.良恶性病变的鉴别C.恶性肿瘤的分期D.肿瘤治疗后的疗效E.鉴别肿瘤复发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FDG与葡萄糖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B.^18FDG能够在己糖激酶作用下转化为6-磷酸 -^18FDGC.^18FDG的吸收与血糖水平无关D.^18FDG不被炎症病灶吸收

核医学重点总结

第一张绪论 核医学概念:利用放射性示踪技术探索生命现象、研究疾病机制和诊断疾病的学科;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及其制品进行内照射治疗和近距离治疗的学科。 第二章核医学物理基础、设备和辐射防护 衰变类型:α衰变(产生α粒子);β–衰变(产生βˉ粒子(电子));β+衰变(正电子衰变)与电子不同的是带有正电荷;电子俘获;γ衰变。韧致辐射带电粒子受到物质原子核电场的影响,运动方向和速度都发生变化,能量减低,多余的能量以x射线的形式辐射出来 电子俘获:质子从核外取得电子变为中子。由于外层电子与内层能量差,形成的新核素的不稳定常产生:特征性X射线-能量转化;俄歇电子:能量 使电子脱离轨道。 衰变规律:放射性核素原子数随时间以指数规律减少。指数衰减规律 e-λt N = N (t = 0)时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 N 0: N: 经过t时间后未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原子核数目 λ: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常数大小只与原子核本身性质有关,与外界条件无关; 数值越大衰变越快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电离作用、激发作用) 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 辐射防护目的: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 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总之是使一切具有正当理由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 非随机效应有阈值正相关; 随机效应无阈值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 基本原则:实践正当化;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制。外照射防护措施:1.时间2.距离3.屏蔽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对机体变化:按效应出现的对象,分为躯体效应(somatic effect)及遗传效应(genetic effect)。按效应出现的时间,分为近期效应(short-term effect)及远期效应( long-term effect)。按效应发生的规律,分为随机效应(stochastic effect)及非随机效应( non-stochastic effect)。 2、正电子显像常用标记核素 11C、13N、15O和18F 18F-FDG半衰期:110分钟 第四章放射性示踪与显像技术 放射性核素制备1.核反应堆制备。 2.医用回旋加速器制备。3.放射性核素发生器(长半衰期核素产生短半衰期核素)。应用最广的是99Mo(钼)66h-99mTc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考试大纲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考试大纲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I.考试范围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医学影像专业基础知识及各系统大体解剖、正常影像解剖和变异。掌握各种影像检查方法(X 线、DSA、CT、MRI、B 超、核医学)的特点、基本成像原理、适应证和禁忌证、图像质量控制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比剂的使用、毒副作用的表现及抢救原则。了解各种介入治疗方法的治疗原则、适应证和禁忌证。了解各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学改变、临床特点、实验室相关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治疗原则及相关临床学科知识,掌握并能综合应用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了解各系统少见疾病或疑难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II.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影像医学中最主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能运用它们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要求】主要测试考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对医学影像学领域中最主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2.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做出综合判断和评 论的正确程度3.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III.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 180 分钟(试卷满分为100 分)。三、题型分数比例 选择题A1 型选择题85 题约42.5% A2 型选择题40 题约20% B 型选择题50 题约25% X 型选择题25 题约12.5% IV.大纲内容 第一部分放射医学 一、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1. X 线成像(掌握) 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识记) 3.计算 机断层成像(CT)(掌握) 4.磁共振成像(MRI)(掌握) 二、呼吸系统 1.检查方法(掌握)? 2.正常影像解剖及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掌握) 3.肺部肿瘤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 4.肺部感染性疾病(肺炎、肺结核、肺脓肿等)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 5.气管和支气管疾病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 6.支气管及肺先天性病变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 7.胸部外伤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 8.肺间质性疾病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

(完整word版)核医学重点[1]

核医学:采用核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核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核素:质子数中子数相同,原子核处于相同能级状态的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 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核能状态不同的原子 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元素自发地释放放射线和能量,最终转化为其他稳定元素的过程 物理半衰期:表示原子核由于自身衰变从N0衰变到N0/2的时间,以1/2T表示,是恒定不变的。 生物半衰期Tb: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谢从体内排出一半所需要时间。 放射性活度:表示为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衰变数量 SPE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 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的原理:通过化学方式,将发射正电子的核素与生物学相关的特定分子连接而成的正电子放射性药物注入体内后,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参加相应生物活动,同时发出正电子射线,湮灭后形成的能量相同(511keV)方向相反的两个γ光子 放射性药物:含有放射性核素供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物 放射性药物的特点:具有放射性,具有特定的物理半衰期和有效期,计量单位和使用量,脱标及辐射自分解 光子量范围100~250keV最为理想,目前使用较多的放射性核素衰变方式是β-衰变组织内的射程在纳米水平,在这样短的射程内释放所有能量,其生物学特性接近于高LET射线,治疗用放射性药物的有效半衰期不能太短,也不宜过长,以数小时或数天比较理想 吸收剂量:单位质量被照射物质吸收任何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 确定性效应: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呈正相关,有明显的阈值,剂量未超过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 随机效应:研究的对象是群体,是辐射效应发生的几率与剂量相关的效应,不存在具体的阈值 辐射防护的原则:1.实践的正当化2.放射防护最优化3.个人剂量限值 外照射防护措施:1.时间2.距离3.设置屏蔽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方法特点:1.灵敏度高2.方法相对简便、准确性较好3.合乎生理条件 4.定性、定量与定位的相对研究相结合 5.缺点与局限性方法学原理:1.合成代谢:根据甲状腺内131I分布的影像可判断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大小以及甲状腺结节的功能状态2.细胞吞噬3.循环通路4.选择性浓聚5.选择性排泄6.通透弥散7.离子交换和化学吸附8.特异性结合 静态显像:当显像剂在脏器内或病变处的浓度到达高峰且处于较为稳定状态时进行的显像 动态显像:在显像剂引入体内后,迅速以设定的显像速度动态采集脏器的多帧连续影像或系列影像 局部显像:仅限于身体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显像 全身显像:利用放射性探测器沿体表做匀速移动,从头至足依序采集全身各部位的放射性,将它们合成为一幅完整的影像 平面显像:将放射性显像装置的放射性探测器置于体表的一定位置采集某脏器的放射性影像 断层显像:用可旋转的或环形的放射性探测装置在体表连续或间断采集多体位平面影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xzhmu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Medical Imaging and Nuclear Medicine (专业代码100207) Ⅰ. 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医药卫生高层次专门人才,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科学术学位培养目标如下: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具有高尚医德医风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医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2.了解和掌握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在导师指导下能进行科研设计,确立科研路线及分析方法、总结科研结果,并训练有一定的教学能力。 3.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国内外进展,在临床工作上,能掌握基本操作及常见病的诊断。 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 5.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和总体时间安排 学习年限为三年。 第一学期集中学习公共必修课、指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及选修课等,参加研究生学术例会。 第二至四学期开始临床培训,为期12个月。第一学期结束前开始作文献综述报告、开题报告及评议。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评议。 第五至六学期进行科学研究和答辩12个月。第二学期中期举行预答辩,6月初举行答辩。 研究生第二、三年级均不享受寒暑假,两年中休假日为40天,即每年20天,由研究生申请,导师安排。具体培养进程参照研究生学院颁发的《徐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进程表》。 三、研究方向 1.影像诊断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2.放射诊断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3.介入放射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4.超声诊断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5.临床核医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四、课程设置与要求 (一)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 包括公共必修课、指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及选修课(根据研究方向不同在导师指导下选择以下各类课程)。 备注: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未通过的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普通班),通过的研究生可根据自身需要选

核医学试题库

核医学试题库一 单选题(共150 题,每题 1 分) 1.根据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的设置,核医学属于:( ) A.影像医学B.影像诊断医学C.放射医学D.影像医学与核医学E.以上均不对 2.有关骨显像的适应证,下列情况中不属于这个范围的是:( ) A.不明原因的骨痛B.前列腺癌,PSA>10μg/L C.临床可疑骨折,X 线阴性 D.类风湿性关节炎非活动期E.代谢性骨病 3.骨肿瘤可出现放射性缺损区的疾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骨转移病B.Legg-perthes 病C.骨梗死D.骨髓炎E.Paget 病 4.下列选项不是骨显像对骨转移性病变诊断优点的是:( ) A.灵敏度高B.可显示全身骨病灶C.提供放射性核素治疗的依据D.特异性高E.属无创检查 5.骨显像用于原发性骨肿瘤主要是:( ) A.良恶性鉴别B.定性诊断C.排除炎症性骨病变 D.排除外伤性骨病变E.发现多发病灶和转移性病灶 6.下列哪种显像检查不能服用过氯酸钾:( ) A.肝胆动态显像B.胃肠道出血显像C.异位胃黏膜显像D.肝血池显像E.脾显像 7.异位胃黏膜显像其显像剂是:( ) A.99mTc-胶体B.99mTc-RBC C.99mTc-IDA D.99mTc-DTPA E.99mTcO4- 8.肝脏血管瘤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 ) A.肝动脉B.肝静脉C.肝小叶中央静脉D.门静脉E.肠系膜上静脉 9.消化道出血显像正确的说法是:( ) A.显像剂必须采用99mTc 标记的红细胞B.腹部异常放射浓聚位置固定无移动 C.消化道出血经常是间歇的,检查时需要多时相摄片D.本检查仅适用于成年人 E.出血部位局灶性浓聚并可移动 10.静脉注射肝胆显像剂后可被肝内何种细胞摄取:( ) A.肝巨噬细胞B.胆管细胞C.血管上皮细胞D.肝细胞E.转移性肝癌细胞 11.肝胶体显像剂静脉注射后由肝内何种细胞摄取或吞噬而显影:( ) A.肝细胞B.枯否(Kupffer) 细胞C.胆管上皮细胞D.血管上皮细胞E.转移性肝癌细胞12.关于消化道反流显像剂,错误的是:( ) A.锝标记植酸钠B.锝标记硫胶体C.锝标记D.TPAE.高锝酸盐 13.下列药物中,一般不用于转移性骨肿瘤治疗的是:( ) A.89SrCl2 B.153Sm-EDTMP C.188Re-HEDP D.186Re-HEDP E.131I-IC 14.下列选项为放射性核素治疗转移性骨肿瘤适应证的是:( ) A.细胞毒素治疗后 2 周B.WBC80g/L C.骨显像见多处放射性浓聚 D.X 线片未见骨折E.骨显像仅见溶骨性冷区 15.下列一般不能作为肿瘤显像剂的是:( ) A.99mTc-MIBIB.99mTc(v)-DMSAC.67GaD.99mTc-DTPAE.99mTc-GH 16.关于骨质疏松诊断方法,以下方法中最为准确和常用的是:( ) A.单光子骨密度测量法B.双能X 线骨密度测量法C.定量CT D.定量超声E.X 线摄片 17.由某些疾病或药物引起的骨质疏松属于:( )

核医学知识点整理

核医学整理 核医学显像 核医学的PET、SPECT显像侧重于显示功能、血流、代谢、受体、配体等的改变,能早期为临床、科研提供有用的信息。 1.通过放射性核素显像仪(如SPECT)对选择性聚集在或流经特定脏器或病变的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发 射出的具一定穿透力的射线进行探测后以一定的方式在体外成像,借以判断脏器或组织的形态、位置、大小、代谢及其功能变化,从而对疾病实现定位、定性、定量诊断的目的。 2.基本条件:用于示踪的放射性核素能够在靶组织或器官中与邻近组织之间形成放射性分布的差异。 3.用于显像的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通称为显像剂(imaging agent),显像剂在机体内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 显像的主要机制 4.诊断和治疗用(含正电子)体内放射性药品浓集原理 1)合成代谢 2)细胞吞噬 3)循环通路:血管、蛛网膜下腔或消化道,暂时性嵌顿。 4)选择性浓聚 5)选择性排泄 6)通透弥散 7)离子交换和化学吸附 8)被动扩散 9)生物转化 10)特异性结合 11)竞争性结合 12)途径和容积指示 5.核医学仪器的基本结构: 探头、前置放大器、主放大器、甄别器、定标电路、数字显示器 常用显像仪器:γ照相机、SPECT、PET等。 二、分为诊断用放射性药物(显像剂和示踪剂)和治疗用放射性药物。放射性药品指含有放射性核素供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品。

γ射线能量为:141KeV 三、SPECT显像方法: 1.每例检查均需使用显像剂 2.给药方式:iv,po,吸入,灌肠,皮下注射等 3.仪器:SPECT 4.给药后等待检查时间:即刻,20--30min, 1h, 2--3h 5.每次机器检查时间:1—20min 6.检查次数:1—10次 (一)显像的方式和种类 1、静态显像:当显像剂在脏器内和病变处的浓度处于稳定状态时进行的显像,可采集足够的放射性计数用以成像,影像清晰可靠,可详细观察脏器和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和放射性分布;脏器的整体功能和局部功能;计算出一些定量参数, 如局部脑血流量、局部葡萄糖代谢率(参数影像或称功能影像). 2、动态显像:显像剂引入体内后,迅速以设定的显像速度动态采集脏器多帧连续影像或系列影像,即电影显示;利用感兴趣区技术提取每帧影像中同一个感兴趣区域内的放射性计数,生成时间--放射性曲线。 3、局部显像:信息量大,图像清晰,临床最为常用。 4、全身显像:利用放射性探测器沿体表匀速移动,注射一次显像剂即可全身显像,常用于全身骨显像、探寻肿瘤或炎性病灶等。 5、平面显像:将放射性探测器置于体表一定位置,是脏器或组织某一方位在放射性探测器的投影即放射性叠加构成。 6、断层显像:用可旋转的或环形的探测器在体表连续或间断采集多体位平面影像数据,可检出较小的病变,并可进行较为精确的定量分析,研究脏器局部血流量和代谢率。 7、早期显像:显像剂注入人体后2h内,主要反映脏器血流灌注、血管床和早期功能状况。 8、延迟显像:显像剂注入人体2h后,或在常规显像时间之后延迟数小时至数十小时。一些病变细胞吸收功能差,早期显像血液本底较高,图像显示不清,延迟显像可降低本底,给病灶足够时间吸收显像剂。或由于显像剂被靶组织摄取缓慢,周围的非靶组织的清除也较慢,需足够时间让显像剂从非靶组织洗脱。 9、阳性显像/热区显像:显像剂主要被病变组织摄取,正常组织一般不摄取或摄取很少,病灶呈“热区”改变,如心肌梗死灶显像、亲肿瘤显像、放射性免疫显像等。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这种显像的敏感性较阴性显像为高。 10、阴性显像/冷区显像:显像剂主要被有功能的正常组织摄取,病变组织基本不摄取,病变呈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如心肌灌注显像、肝胶体显像、甲状腺显像等。 11、静息显像:受检者无生理刺激或药物干扰的安静状态下。 12、负荷显像/介入显像:在药物或生理性活动干预下,以增加脏器的功能或负荷,观察其应激能力,可判断脏器或组织的血流灌注储备功能,增加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间放射性分布的差异。 13、单光子显像:如γ照相机、SPECT,临床最常用。 14、正电子显像:如PET、符合线路SPECT。探测的是正电子产生湮没辐射时发出的一对能量相等、方向相反的光子。用于代谢、受体和神经递质显像。 【PET和SPECT比较】 ?PET使用正电子核素显像,多是组成人体的固有元素,半衰期超短,可以进行SPECT所不能进行的代谢显像,在短时间内多次显像,更真实、更直接反应机体生理、病理变化。灵敏度、分辨率高,能准确进行各种定量分析。 ?SPECT结构较简单,价格低,所用的放射性示踪剂半衰期相对较长,使用方便,放射性药物的来源较广,不需要配置加速器,容易推广普及。但空间分辨率不高。 ?PET只能进行正电子核素显像,中、低能核素显像只能用SPECT仪进行。 四、SPECT检查种类

2015考研南开大学医学院10510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考试科目及研究方向考研真题解析

1/15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912971626.html, 1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2015年天津地区15所高校考研辅导必备 天津分校地址南京路新天地大厦2007 专注考研专业课辅导8年天津地区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天津分校王老师与大家分享资料 育明教育,创始于2006年,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投资创办,并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博士和硕士加盟,是一个最具权威的全国范围内的考研考博辅导机构。更多详情可联系育明教育天津分校王老师。 2015考研南开大学医学院10510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考试科目及研究方向考研真题解析 105107影像医学 与核医学(专业学 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西医综合④--无专业硕士。不允许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强军计划和国防生报考。本专业只招收本科专业为临床医学专业的考生。医学院专业硕士(含各个专业学位)共招生 15名,不含在医学院计划录取的33人中。_01神经影像诊断 与磁共振应用 _02腹盆部疾病的 影像诊断

2/15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912971626.html, 2 人其实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习惯总是无孔不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可否认,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好习惯和坏习惯,正是这些好习惯,帮助我们开发出更多的与生俱来的潜能。站在考研的角度上,好的学习习惯是有共通之处的。在此王老师谈谈考研路上特别需要的那些好的学习习惯。1.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 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一样,复习计划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在复习计划里一定要明确一点:多长时间内,完成什么内容的复习。并且要尽量将这样的计划做细一些,最好细致到一周内(甚至一天内)完成什么内容的复习。这样详细的计划会让你的复习更有目标感,落实起来有据可依也会更好。此外,在制定复习计划时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薄弱科目,为薄弱科目的复习多安排些时间。总之,考研复习就像马拉松,以一定的步伐有节奏地坚持跑下去,才能取得好成绩。 2.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制定完复习计划之后,一定要严格执行,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复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复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复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复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复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的复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