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探讨

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探讨
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探讨

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

重点和难点内容探讨

王大力

台州市地理信息测绘中心台州市 318000

Email:daliwang@https://www.360docs.net/doc/913660520.html,

摘要:本文从一个宏观的视角,讨论了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本文认为,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不仅仅是个技术的问题,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内容。因此,本文讨论的对象是广义地理信息系统。同时,本文还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目的性的一种讨论,其隐含的前提是对具体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性/价比”的考虑。本文同时试图提出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办法,并进一步明确可以由谁来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字:地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地理信息系统规划共和地理信息系统

Abstract: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in GIS construction from a macro view point.As the view point of the writer,in the construction of GIS,there are not only technical issues,but also other things involved.So the pater discusses GIS in broad sense.Simultaneously,the paper is the discusion based on the purposefulness of GIS.Its reason implicit in it is the consideration to the cost/performance ratio of GIS construction.The paper also want to give some solutions to the points as well as who could take the duties.

Keywords:GIS,OA,GIS Planning,Republic GIS

0. 引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整体上,我国地理信息产业逐渐开始成熟起来——尽管它是起步阶段的成熟。“数字城市”在经过几年的酝酿、探索,已经逐渐开始从最初的城市建设和规划部门向其他部门扩展,并且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但是,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多不均衡的方面。这主要表现在数据建设与应用建设脱节或完全不加区分,数据共享机制缺乏技术保障,人力资源建设不足,投资和管理机制不健全,系统应用建设环节薄弱等。

地理信息具有很强的公共产品属性。地理信息系统如同交通运输系统一样,不能仅仅建设系统的某一部分。尽管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本身也构成系统,但是要使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有用”,就必须建设机场、道路及其各自的附属设施,并且建立严格有效的交通管理机制。飞机、汽车的制造,机场、道路及其附属设施以及相应交通管理机制的建设的目的,是什么?是运输。因此,我们是基于运输系统的运行来考虑交通系统的设计的。地理信息系统也是如此,目前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无论是系统开发单位,系统建设单位,还是系统应用单位,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有意无意地将地理信息系统狭义化了,只把地理信息系统一部分当作地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来建设。其导致的结果,往往是系统得不到

有效应用。管理学中有一种木桶理论,即由许多条木板拼成的木桶,它装水的多少,不取决于木桶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同样,地理信息系统发挥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最薄弱环节。

本文试图以政府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探讨建设地理信息系统需要做哪些事情,这些事情由谁来做。同时,试图基于笔者对现有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以及相关学科理论和基本社会现实的理解和认识,将这些“事情”分门别类,找出重点和难点,进而探讨“怎样做”的问题。

1. 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全部内容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由计算机硬软件、空间数据库、数据输入、输出、转换和通讯设备等组成的计算机系统,用来采集、量测、分析、存储、管理、显示、传播和应用与地理和空间分布有关的数据和信息。”(李德仁:论发展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基础建设,中国测绘,1996年第一期)。美国国家地理信息分析中心(NCGIA)给地理信息系统下的定义为:为了获取、存储、检索、分析和显示空间定位数据而建立的计算机化的数据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一般由四部分组成:(1)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机构和人;(2)描述地球表面空间分布事物的地理数据,包括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3)管理、分析空间数据的软件;(4)输入、存储、处理和输出地理数据的硬件。

给地理信息系统下一个“好的”定义是比较困难的。尽管上述定义一定会得到业界专家学者的认同,可是,如果我们比较一下“今天的”地理信息系统与“昨天的”地理信息系统,就会发现,虽然“今天的”地理信息系统与“昨天的”地理信息系统都符合地理信息系统的上述定义,但是它们已经有很大的不同。其不同不仅表现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方面,而且还表现在系统结构、数据组织和数据管理模式方面。而系统结构的变化还会对系统的使用模式产生巨大影响。这是一种进化,一种发展。但是,无论怎样进化,无论怎样发展,其影响都是在上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内部发生的;它也没有影响到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的内涵。因此,上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对地理信息系统组成部分的归纳,既是“基本的”,也是“完整的”或“全面的”。

我之所以特别引用了美国国家地理信息分析中心所归纳的地理信息系统的4个组成部分,是因为他们把“机构和人”放在了地理信息系统的4个组成部分的第一位,明确和突出强调了机构和人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位。而这在我们经常引用的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中并没有等到充分的表述。因此,不包含“机构和人”的定义可能会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给我们带来一定程度的误导。当然也可能是我们理解力不足,或者缺乏一定的理解基础。如很多人对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的理解就不全面。科学技术之所以是“第一生产力”,首先必须存在科学技术的载体:人——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否则,科学技术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前面说过,地理信息系统也被很多人狭义化了,犯的也是同样的毛病。很多地理信息系统的生产者和用户,都把关注点局限在纯粹技术部分。即管理、分析空间数据的软件及其二次开发、数据的处理入库和硬件建设。这是极不妥当的。因此,本文采用美国国家地理信息分析中心把地理信息系统归纳为4个组成部分的观点。

同时,本文还想补充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制度建设的要求是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带来的反作用。地理信息系统有其自身存在和运行规律,人们运用它时,要遵循其规律。这要有一定的制度保障。

2. 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用户注意力所集中的地方

下面我们围绕美国国家地理信息分析中心所归纳的地理信息系统的4个组成部分,对当前用户的关注重点,进行一些考察。

(1)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机构和人。机构包括系统维护机构和系统协调机构。人包括技术开发人员、系统管理人员、数据采编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使用人员和协调机构中的职能协调和技术协调工作人员。这里,用户所注意的往往是数据采编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很多情况下,技术开发工作被外推给软件提供商作为地理信息管理软件的二次开发;而真正的用户则把系统应用工作推给系统维护人员。因此,软件提供商也成了系统开发商或系统集成商;系统建设单位也成了系统使用单位;系统维护人员同时也成了系统应用人员。这种情况的出现,既是软件提供方的技术支持人员、建设单位系统维护人员(更主要的可能是用户需求提出人员)和应用人员三者之间知识不对接的结果,也是“建成”的系统不能有效运行的原因。

(2)描述地球表面空间分布事物的地理数据,包括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根据权威机构统计和业内学者和专家达成的共识,对人类有用的信息,约80%与地理空间有关。也就是说,我们平常所处理的信息,80%可以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中。但是具体用户关心的往往是数据是否满足“自己”应用的需要。即数据标准和内容以及数据结构往往被具体应用的需求所限制。结果往往产生数据共享障碍,或者出现重复采集数据的情况。

(3)管理、分析空间数据的软件。软件由专业软件开发商开发,功能在不断升级。所不同的是,软件结构趋于网络化、层次化,也更趋于大型化。管理数据的能力不断增强。这一部分用户所关心的是软件的稳定性、“客户化”和售后技术支持的问题。目前,这方面有个“客户化”程度加深的趋势。“客户化”程度加深在某种意义上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因为它弱化了系统建设单位和使用单位的技术进步动力,同时在某种程度上牺牲了原有平台的灵活性,功能会有所损失。

(4)输入、存储、处理和输出地理数据的硬件。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硬件环境已经成为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一项重要考虑因素。但用户所关心的,往往是“是否有”这些设备方面。即用户往往只关心硬件的最低需求。

总括起来说,上述四项内容,用户最关心和看重的,是地理信息系统能不能“运行”起来;而“运行”的基础,就是有没有数据和平台的稳定性以及应用系统开发得“怎样”。

3. 用户所关心的是对的吗?

毫无疑问,用户关心的是对的。

4. 用户所关心的是足的吗?

但是,毫无疑问,上述所列出的用户的关心是不足的。

为什么有些地理信息系统由软件提供商和开发商提交后,不能有效运行?而系统验收时却能够运行?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验收时是由软件开发商的技术开发人员来运行系统的,而系统交工后,运行系统的是自己人。这只能说明,自己人还不会操作这个系统。而包含在系统开发中开发商提供的所谓培训,其实往往停留在告诉一两个系统维护人员三五个基本命令的层次上。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很复杂的系统。特别是分布式的系统,不仅在数据维护和系统维护层面,而且在系统应用层面,都很复杂。拿文字系统相比,打字排版应该是比较容易的,

也很容易培训。但是写文章就难了。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际上是在地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界面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所提供的功能,进行空间分析、决策,然后写出“图示化的文章”——规划图、设计图、统计分析图等。这仅仅依靠“画图”的技术是不够的。所以,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的培训,要比培训“打字员”困难得多。而这一方面,往往最不被用户所重视,特别是在系统建设阶段。往往是系统运行时吃尽了苦头,应用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成了地理信息系统这个木桶上的最短的那块木板时,才开始认识到这一点。

除了人力资源外,用户关心不足的还有数据共享问题。数据共享其实是更高一个层次的需求。由于地理信息的公共产品属性,就像交通系统不需要为每一辆汽车修一条道路一样,地理信息系统不需要为每个系统建立一套数据。由于大多数情况下系统开发商只给“一个”用户开发系统,因此往往有意无意地回避数据共享和系统共享的问题。而这时用户往往也提不出相应的要求,至多把数据共享理解为“数据能不能从什么格式转为什么格式”的问题,而对系统共享则更少有什么概念。

更高层次的关心和指导往往不能到位,致使同一地区各个系统独立建设。每一栋大楼,每一条道路的建设,都需要规划审批。但是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却并没有规划审批部门,好像那纯粹就是建设单位自己的事,好像那项目的建设就不用花钱似的,好像那项目建成后就不会对“别人”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似的。由于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单位主体为政府部门,用户看似部门,实则是政府。正像每一个政府部门的人员编制和职能是由上级政府制定的一样,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部门的数据和系统也必须有相应的内容和职能上的规定。

数据及其接口标准,也是系统建设单位需要进一步重视的问题。有些建设单位对标准的理解有一定偏差。关于标准,有系统内部标准和系统外部标准之分。而无论内部标准还是外部标准,都是有关部门制定的,并不是自己制定的。而有的系统建设单位,往往把标准仅仅限于内部标准,而且把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仅仅当作“参考文献”,开发自己的“标准”。这会在不同程度上产生系统与上下左右系统数据接口障碍,特别是需要数据实时共享时。

制度建设也是要得到重视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在建设一个跨部门的系统时(政府级的地理信息系统,应该是一个跨部门的系统,它应该是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制度建设的内容应该包括:数据维护、系统维护、数据共享、业务管理等等。地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可能对现有部门内部以及部门之间的业务机制产生影响,业务机制应该随之变化。

5. 地理信息系统应该给用户提供什么?

如果你问用户需要什么样的软件,希望系统能给他做什么,用户可能提不出具体的需求,也可能不能对需求描述得很具体。但是,一旦你给他提供了什么,他却知道你给的东西的好坏。特别是在有了比较的情况下,他能知道哪个更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这就有了一个“供给推动需求”的问题。因为有些需求,是需要供给来“告诉”他的。因此,不提供任何建议而一味的询问用户需求什么,看似谦虚,看似认真,看似为用户着想,看似为了满足用户需要,实际上却是消极,却是回避。

还有一种开发者,表现出自己什么都懂,用户什么都不懂的样子,把自己的知识凌驾于用户的知识之上。这种开发者与用户沟通时,把系统所能提供的功能说得天花乱坠,不给用户一点说话的机会。一旦用户提出某种需求,又不等用户详细说明,就想当然认为用户需求的是什么什么,不能准确理解用户的意图。因此,最后的成果往往是“答非所问”。而所谓“完善”或“调整”,往往只能是在一个坏的系统上打补丁,使系统维护和升级困难。

上述两种情况的存在,自然与用户(建设单位)“不懂”有关。如果系统开发建设的完整需求能够由建设单位自己提出,或者系统开发建设本身就在系统需求自己的单位进行,情况一定不同。目前很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用户)单位,对地理空间数据的应用,实际上仅仅停留在地形图应用的水平。只有“个别人”才能想到和用到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所提供的“高级”应用。因此,对地理信息系统丰富内涵的充分理解,应该说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单位还相当缺乏。从这种意义上说,具体的用户实际上并不“需要”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地理信息系统是因为“上级要求”的结果。

这让我想起了十年前我参与的一个研究项目。在那个项目研究中,我发现了一种现象。即,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美国倾向于纵向分散和横向集中;而我国则倾向于纵向集中和横向分散。所谓纵向分散,就是软件系统开发独立,数据系统开发独立,应用系统开发独立。纵向集中则反之。而这些都是从开始的反面转化过来的。如我国地理信息产业起步阶段,软件独立开发。但一旦软件进入市场,则逐渐倾向于软件开发商和软件销售商向下位产业延伸。不但软件售后服务兢兢业业,而且连使用这种软件建立和开发系统,有的甚至数据加工也大包大揽起来。美国则从开始的集用户和开发者为一身,逐渐转化为各自独立。而所谓横向集中,就是无论哪类空间数据,都由一个委员会统一协调,集中组织生产和管理。而在我国,则不同部门各自生产和管理自己的数据。

基于这样的一个发现,笔者觉得,产生这样结果一定有其动机方面的原因。也就是开发地理信息系统的动机是什么?是“谁”产生了开发地理信息系统的念头?集中或分散的不同形式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它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的哪些方面构成影响?于是,笔者得出如下结论:我国的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完全是供给推动的需求,而美国的则是需求产生的供给。当然,地理信息系统并不是发源于美国而是加拿大。但是笔者认为,加拿大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对美国人来说是一种启发,对中国人来说则完全是一种“好东西”。美国人说,原来做这种事可以使用这种东西,我们也做这种东西。于是做了“这东西”后,还做“这种事”,只是工具不同。因为他们一直在做“这种事”。而中国人说,原来这东西可以做这种事,我们也做这东西。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做过“这种事”。所以即使做了“这东西”我们还是不做“这种事”。要想做“这种事”,只有上级“指示”(改变这种局面可能需要一个过程)。

因此,在建设地理信息系统时,规划设计中包括的内容,除了常规上我们能看到的部分,即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硬件配置和数据外,还必须提供机构和人员及其培训规划,数据采集及维护职责和机制的设计以及宏观整体数据结构的设计,投资机制和数据共享机制的设计,数据共享界面和接口设计。政府部门的地理信息系统,是政府地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因此,要建设好部门系统,必须在两个层面上进行规划。即政府层面和部门层面。实际上,作为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许多产业有所不同,其规划与设计是不能分离的。而且,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包含着设计。特别是系统架构方面、数据协调方面、资金投入方式等,都是地理信息系统规划的重要内容。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已经从单机和局域网模式,发展到广域网分布模式;已经从事务型系统,发展到业务型系统;已经从两层体系结构,发展到三层甚至四层体系结构。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不仅要为用户提供地理信息系统定义的功能,还应该应用最先进技术,降低整体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成本,提高系统应用和维护效率。

6. 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在此提出“共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对应于有人提出的“联邦数据库”概念倾向于系统的数据层面,“共和地理信息系统”更倾向于系统的应用层面。其大致含义是:如果说地理空间数据是对现实地理要素的位置和属性的映射,则地理信息系统的业务层就是对各种社会角色及其职能和他们的相互关系的映射。我国的国体是共和制。因此,建立共和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更好的映射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也能更好的拟合我国政府部门工作的业务流程,更容易地在业务层面运行系统。

从纯技术的角度讲,地理信息系统有到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数据层面的问题,二是应用层面的问题。这两个层面的问题,又都有各自的重点部分和难点部分。如果我们把每个层面的问题进一步分解,分成几个部分,则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就会更加清晰起来。数据层面的问题,有数据内容、标准及其协调关系;数据访问接口标准及其协调关系;数据操作权限及其协调关系。这里的重点在标准,难点在协调关系。无论是什么模式的数据库,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保障实时在线的跨部门业务系统得到有效运行。应用层面的问题,有事务处理能力;业务处理能力。事务处理能力往往集中在软件的客户化上,实际却是应用系统的具体人员的能力问题。因为软件无论被客户化到什么程度,都需要人来操作。而软件所没有的功能,是不能被客户化出来的。但业务处理能力往往不同,它是软件本身所不具备的。它需要利用计算机环境和系统软件相应接口,编写新的程序。这一部分应该是办公自动化的内容。这一部分在开发上具有一定难度,但在应用时操作简单。开发难度并不是表现在程序实现方面,而是表现在相关的接口调用以及调用权限配置,数据流转方式和机制设计。一句话,就是系统如何准确映射政府、政府部门及其他社会角色的职能和相互及内部的关系。

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技术内容之外的重要内容是人力资源建设。几年前,只要有一辆汽车,就必有一个专业司机。现在专业司机是越来越少了。原因何在?地理信息系统也一样。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不可能为每一个应用人员再配一个“专业操作员”。因此,人员培训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其实是第一重要的。人员培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所谓重点,是因为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很强的功能,而我们要把它应用起来,发挥其作用,这是我们的目的。没有人能够很熟练的操作是不行的。所谓难点,有两重含义。一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操作复杂,不如学开车那样容易。而且每一个相应工作岗位上的人员,其计算机基础技能有可能有很大的差别,接受能力不同。二是对于地理信息系统所能完成的任务,大部分我们常规上都不作——像前面谈到过的,我们很多单位对地理空间数据的应用,还停留在地形图应用的水平。因此,在理论上补上相应的“课程”,在实践上又能产生对地理信息系统许多功能的“需求”,是相当困难的。这也是建设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最大难点。如果我们买辆大汽车,我们却推着它走,我们就不如仍然使用我们的手推车。尽管大汽车“漂亮”,但手推车对道路的要求更低。我们不必花这许多钱。

在设计时,建立动态数据观念,从而实现系统的动态“生长”,是另一个难点。所谓数据更新,往往受控于“机械化”的思维模式。实际数据更新概念本身就是静态思维模式的产物。如果我们想想100年以后我们的系统中都有什么数据这样的问题,我们会怎样理解数据更新的问题呢?那时我们的空间规划和管理的很大一部分内容要考虑空间要素的历史变化。那时,数据的哪一部分是新的?哪一部分是旧的?以前采集的数据就是旧的吗?我们现在采集100年前的空间信息,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办得到?如果我们考虑了时间粒度的问

题,我们的数据结构应该怎样设计?我们的应用(数据“更新”和时间拓扑)应该怎样设计?当然,这个问题可能是个更难的问题,尽管它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因此,由于程序实现和数据结构设计的困难,一些开发集成商可能有意回避这类问题;或者采用很机械的办法来解决。这是可以理解的。

7. 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政府、用户和产业界各自的作用

我们既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内容进行了阐述,也找出了建设地理信息系统的重点和难点,还把这些重点和难点进行了分解和剖析,我们是否可以“对症下药”了?

首先,要在政府级,而不是政府部门级,加强对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领导和规范,同时制定包含有相应行政区级别的地理信息系统概念设计的地理信息产业规划。每个地理信息系统项目的设计立项,必须经由专家组论证通过,并经由地理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批。当然,专家们也要进一步“专家”;主管部门的相应工作人员,也要“差不多专家”。

加强政府各部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协调工作。各部门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应该是“有组织的”,而不应该仅仅理解为纯粹是部门自己单位的事。无论是系统上下位关系,还是横向并列关系,都应该协调。协调的内容有:数据内容、标准、物理分布、数据接口、共享原则和方式、维护责任等。如果目前还没有相应的协调机构,应该建立这样的机构。协调过程应该基于规划框架,至少应该基于一种设计性思考。协调过程,应该以先进技术作引导。对协调的结果,形成备忘文件。

上述大概是政府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主要工作内容。

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用户(这里的用户指的是具体建设单位和使用单位)需要做什么呢?

目前,用户是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用户提出项目,提出需求,还是出资单位。这里最不容易做的事是提出需求。用户可能不是很熟悉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特别是其技术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同时由于前面谈到的原因,即我们很多使用传统地理数据的单位并没有做过地理信息系统所能做的事。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大部分功能(它所能做的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技术上,都是目前我们所不熟悉的。这些功能反过来对数据有什么样的要求,对系统运行有什么样的要求,用户更不熟悉。那么,用户怎么办呢?用户主要可以为自己的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作两件事:一是把系统设计与系统开发分开,这样可以避免开发单位回避系统开发的难点。二是同时有计划的进行系统维护和系统应用人员培训。前一项中系统设计非常重要。因为它规定了系统的内涵。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设计的是一辆牛车,开发者很难制造出一辆汽车来。第二项中的人员培训的重要性前面已经论及,有理论和技术两个层面。理论层面可到相应学校进行进修,技术层面可通过开发商进行培训。

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产业界(我们在这里把产业界限定在系统提供商的范畴)应该做些什么呢?前面谈到过,发达国家的系统开发(不是平台开发),是在建设单位或用户单位内部进行的,而我们主要是由系统二次开发商或系统集成商来提供。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产业界与用户和用户社会进行深度交流。于是就产生了两方面的事情。一是产业界不能把自己仅仅局限于信息技术业,而是要横跨地理信应用学科。但这也有些过于难为产业界,因为要使产业界熟悉应用领域各行各业的情况,实在太难了。但是没办法。用户不知道自己的需求,你也不知道用户的需求,怎么做?。二是既然为用户提供了系统,就一定要为用户提供应用层面的技术培训。不能把培训仅仅局限于一个很浅的层面,即仅仅停留在程序维护、数

据装载、数据浏览和显示操作这样的层面。

目前,产业界在办公自动化系统集成方面应该有比较丰富的实践,因此应该发挥这一优势。产业界不应该把系统开发停留在已经完成的项目的水平上,新的项目要有新的技术含量,要不停的进步。具体地说,广域网分布业务型地理信息系统已经提上桌面,它是相关政府部门、用户社会和产业界所共同面临的挑战。

8. 结语

本文试图基于“系统”的思想,把政府地理信息系统置于地理信息产业的核心,讨论建设地理信息系统的各项内容,并试图找到建设地理信息系统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这些重点和难点问题,有的是技术方面的,有的是非技术方面的。但是,无论是哪个方面,本文所开出的“药方”都受限于作者对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的判断和理解,受限于作者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把握,也受限于作者的文字表述能力。

本文对地理信息产业的考察,也不全面,而是仅仅局限于(尽管这种局限是“隐式的”)城市政府级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还有许多方面没有涉及。如农业、水利、矿业、电力、通信等行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这些行业的地理信息系统,也是地理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数据层面,还是在应用层面,都可能与本文所讨论的地理信息系统存在着某种联系。在系统建设时,一样不能忽视。同时,本文也没有讨论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问题,而是把讨论置于现有平台之上进行的。

总之,既然有这许多限制和不足,错误和不当之处就一定在所难免。本文也是想给“许多人”看的,这些人的社会角色不同。当然,无论本文,还是本人,都不“权威”,所出的“药方”也可能只是一剂“偏方”,难登大雅。然而,如果本文能给读者带来在某种程度的启发或提醒,笔者也就相当欣慰了。希望专家学者指正。谢谢。

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探讨

作者:王大力

作者单位:台州市地理信息测绘中心,台州市,318000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913660520.html,/Conference_6275256.aspx

工程总体概述及项目特点 重点 难点分析

第一章工程总体概述及项目特点、重点、难点分析 第一节工程概况 1 工程基本情况 工程名称: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东航站区及第三跑道建设工程新建T3A航站楼、综合交通枢纽和ITC大楼消防工程二标段 工程地点:重庆江北国际机场 招标人: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招标代理单位:新华招标有限公司 2 项目概况 2.1 新建综合交通枢纽概况 新建综合交通枢纽:本建筑为多层建筑,地上部分耐火等级为贰级,地下室耐火等级为壹级。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包含停车楼及地面交通枢纽、城铁机场站、轨道10号线机场T3A航站楼站、轨道交通换乘大厅以及员工值班用房和食堂。其中停车楼及地面交通枢纽工程层数为地上三层地下两层(不包括城铁、地铁部分);城际铁路机场段全长约4.5公里,设T3航站楼站,共地下三层;轨道10号线机场段设T3航站楼站,为地下岛式车站,位于城铁T3航站楼站之上;轨道交通换乘大厅包含换乘大厅、换乘通道和设备用房。 2.2新建ITC大楼概况 新建ITC大楼设计耐火等级为壹级。大楼为机场的信息中心,总建筑面积为1.5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六层。 3 投标范围 按照招标文件及设计图纸的要求完成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新建综合交通枢纽和ITC大楼的消防工程,消防工程包括消火栓系统、消防喷淋系统、消防水炮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包括大空间报

警系统)、防火剩余电流动作报警系统(或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和集中控制型消防应急灯系统,所承担工程的深化设计、设备采购、包装、运输、保管、布线、安装、综合调试、配合调试、验收等施工内容。 4 工期 4.1总工期 计划开工日期:2015年1月20日 计划竣工日期:2015年12月31日 总工期:346日历天 4.2节点工期 吊顶和墙内主要管线敷设完成:2015年3月31日; 消防工程末端点位安装完成:2015年8月31日; 消防工程自身联动调试完毕具备接受消防检测单位验收条件:2015年10月31日; 消防工程专项验收且合格:2015年11月30日。 工期以及节点工期随整体工程进度实时调整。如若中标,我司将按照黄奇帆市长的最新指示:“东区扩建工程务必在2016年一季度完成竣工验收,2016年二季度投入使用”的总体要求,合理制定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东航站区及第三跑道建设工程新建T3A航站楼、综合交通枢纽和ITC大楼消防工程二标段工程的节点工期,按时、保质完成重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 [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构思]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构思] 〖摘要〗测绘工作是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一项基础性、前期性和公益性的工作。测绘技术的发展,给测绘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传统的测绘管理方法(包括行业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测绘资料管理及对外提供服务等)已不能满足现代技术发展的需要。本文就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及GIS技术建设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有关问题提出作者的初步见解。 关键词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1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GPS技术给传统的大地测量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使传统的航测技术产生了根本的变革。以GIS、GPS、RS为代表的3S的技术给测绘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家测绘局以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为起点,以推广3S技术应用为龙头,先后在四川、北京、黑龙江、陕西、湖北、广东、海南等地建立七个数字化测绘技术生产示范基地,并将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确定为测绘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归宿,1995年底,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正式成立,同时在原来技术工作的基础上,开始筹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广西地区的GIS技术应用属全国较早的省份之一,北海市规划局、北海市土地局、南宁市土地局、柳州市规划局等均已建立或正在建设自己的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系统,3S技术应用起步虽然较晚,但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进步很快。以广西测绘局为代表的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已基本形成生产规模,GPS应用技术已比较成熟,广西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其它专题GIS技术开发与应用正在起步,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将在今后几年的1:5万、1:1万地形图更新建库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项目重点与难点分析及合理化建议教学内容

项目重点与难点分析及合理化建议

项目重点与难点分析及合理化建议 项目重点与难点分析 一、施工安全管理的重点 对于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来进行规避和解决,而实施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则主要在于下述几点:首先,要以施工安全管理为途径来确保工程能够在安全的条件下有序开展,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其次,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能够提高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系数,保证工程工期;最后,通过强化安全管理意识,使作业人员能够遵守相关的工作标准和流程,降低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构建安全、优质的工作环境。 二、电力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难点 2.1安全意识薄弱 首先,很多电力施工工程并没有落实责任制,使得工人的安全意识降低。另外,很多企业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安全施工对于电力施工的重要性,认为施工质量才是关键。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电力施工的进度,还会给企业造成的一定经济损失。如果发生安全事故,还会给人们造成生命的威胁 2.2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且也没有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这就造成了施工现场存在很多安全隐患的问题。另外,近几年发生的众多电力施工安全事故,其事故原因多数是企业的安全设施不到位。所以企业应该从安全设施和安全制度两个方面强化电力施工的安全管理,以提高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 2.3监管不到位 现场监管是减少电力安全事故的重要途径。但是很多电力工程的施工现场并没有相应的监管人员和监管制度,使得企业制定的安全管理办法和安全措施无法落实。如施工人员因操作失误引发的安全事故、施工材料不合格引发的安全事故等等,这些事故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 三、电力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 3.1强化安全意识

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1.1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信息系统是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能力的系统。在计算机时代,信息系统部分或全部由计算机系统支持,并由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四大要素组成。智能化的系统还应包括知识。其系统的概念模型可由下图描述。根据工作侧重点的不同,信息系统分为事务处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两大类。 图1.1 信息系统概述模型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中已采用了地理信息系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全面考虑,无法形成各系统得联动,致使系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巨大潜力和威力,而且数据重复建设,造成人力和财力的浪费。因此建设二三维相结合智慧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以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必然会政府机构、各行各业和市民提供更加准确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 1.2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思想 地理信息系统依托系统特点,紧紧围绕智慧城市的业务流程,建立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语音系统平台、通信网络以及图象处理接口的综合信息系统,并综合GPS/GIS/GPRS应用、三维仿真技术、数据库管理等高新技术,采用集中管理、

分散控制的体系结构,建立一个准确、高效、全面、规范的地理信息系统,使数据管理与空间信息管理融为一体,多层次、多方位直观地显示相关数据、图形等信息,提供各种警务工作元素在空间的分布状况和实时运行状况,分析其内在联系,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调度,提高各业务部门的快速响应能力和协同处理能力,并利用辅助分析和决策功能,从宏观上提高警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 第一章关键技术 2.1GIS技术 2.1.1基本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英语名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缩写为GIS,它是一种能把图形管理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各种空间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信息处理与管理系统。 GIS提供的信息产品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和数据,而且还有一幅幅空间图形或图象。大到地球、国家、省市,小到村镇、街道乃至地面上的一个点位,GIS 都能以直观、方便、互动的可视化方式,实现数据信息的快速查询、计算、分析和辅助决策。GIS技术是构建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城市的核心技术。 2.1.2软件构成 主要由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网络软件等)、数据库软件(如Oracal、Sybase、SQL Server等)、GIS软件平台(如Arc/Info、MapInfo等)、应用软件(GIS 二次开发软件、GIS组件库等)组成。层次结构如图3.1所示:

项目管理的重点难点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 1.工程项目的实施是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业主或项目组织者通过招标将工程项目的实施发包给承包商,承包商组织一切施工工作,其中主要包括施工项目组织机构的建立;人、财、物的调配与使用;按施工图及合同规范实施工程项目,其工程经济目标完全通过成本控制来实现。在市场经济中,项目的成本控制不仅在整个项目管理中,而且在整个企业管理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注重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尤为重要,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 2.在传统计划经济时代,所有要素固定,对于一个项目来说,项目管理者是完成一个任务,完成一定产值,所有的要素都按国家规定的定额来做,根本不需要对管理的成本,财务和质量做一个仔细的预测。干活时只要依靠关系和“三拍”行为。所谓“三拍”即是工程项目决策时,项目管理者拍脑袋来决定;二是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拍胸保证完成任务;三是当工程干砸时,只能拍腿表示遗憾了。而当时主要还是靠行政命令来调节。现在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所有要素都在变。传统的思维固定,现在项目管理光听话不行,还要不断地坚持按合同办事,真可谓“能去贤巧之所不能,守中拙之所万不失,则人力尽而功名立”。意思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依靠一种客观的标准,不能依靠主观的判断。所以项目管理预测意识要建立,养成习惯。这将要求项目管理人才是一个复合型人才,不能单懂技术而不懂成本控制,要质量、进度、成本三者兼顾,按合同办事。懂法规、专技术、会管理、善经营,这样才能在项目管理时不断调整策略,有效地控制好质量、进度、成本三者关系,从而亦有效地促使甲方按合同办事,有效地促进甲方准时付款。市场的“双面效应”即市场的规范面和不规范面也给项目管理带来压力。 3.工程项目成本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最佳工期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实现目标利润最大化,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长期以来,多数施工企业未能充分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或者过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或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前者工程质量虽然有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理想,企业资本积累不足;后者利润指数可能很高,但因质量上不去,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既增加了成本支出,又对企业信誉造成不良影响。 4.工程项目的实施是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业主或项目组织者通过招标将工程项目的实施发包给承包商,承包商组织一切施工工作,其中主要包括施工项目组织的建立;人、财、物的调配与使用;按施工图及合同规范实施工程项目,其工程经济目标完全通过成本控制来实现。在市场经济中,项目的成本控制不仅在整个项目管理中,而且在整个企业管理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注重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尤为重要。 5.工期目标是工程项目管理三大主要目标之一,施工企业能否实现合同工期是取得信誉的重

最新林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解决方案

林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解决方案 导读:"数字林业"是人类以数字的形式再现的林业信息场,是信息化的林业。"数字林业"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综合运用GIS、遥感、遥测、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林业资源进行信息自动采..... "3S"技术在"数字林业"中重大意义 "数字林业"是人类以数字的形式再现的林业信息场,是信息化的林业。"数字林业"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综合运用GIS、遥感、遥测、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林业资源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它具有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优化决策支持和可视化表现等强大功能,为各级领导的宏观管理、指挥、调度、协调工作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用信息化技术改变传统的林业生产管理模式,从而全面实现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实现林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数字林业"的基础是首先实现森林资源信息的数字化、共享和管理。森林资源信息主要包括两大类信息,一类是森林资源档案,另一类是林相图。森林资源信息是“数字林业”信息化的基础,林业的重大应用系统如防火指挥、资源监测等都离不开森林资源信息的管理和查询、分析。基于3S技术实现森林资源信息的共享、交换、整合、调度与集成应用,是"数字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林业系统应用"3S"技术时机非常恰当。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3S已经走过了大投入的阶段,其能力已经得到巨大认可,技术上非常成熟,边际成本很低。GIS在林业有着深厚的基础和优势,而国家的数字林业和林业六大工程的实施,正是处在这样一个时刻,正如国家林业局的指示:"继续抓好六大工程监测,监测工作要上新水平;六大工程信息化要上新层次;林业跨越式发展要靠六大工程,而六大工程最终还是要靠科研,靠信息化、现代化"。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3S必须优先依托经济效益高的行业,完成3S需要的必要积累。现在,我国3S总产值已经达到,而为了达到综合的社会经济效益,农、林业等需要国家投入发展3S的部门,已经可以通过相对较小的投入得到非常高的效益了。 目前各种"3S"产品非常多,包括国外著名的的Arcinfo软件、Mapinfo软件等,在国内也有很多的优秀的产品如中地的Mapgis、超图的SuperMap、山海经纬公司的EzGis等。尤其是山海经纬公司的EzGis产品在林业领域有着非常深入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项目管理策划要点

项目策划要点 1、营销交底 项目中标后,公司市场开发部应以书面形式向公司相关部门进行营销情况交底,在项目管理交底时一并对项目部进行营销交底。 交底资料:项目招标、投标文件及交底说明。交底说明包括:项目工程概况、项目重难点、相关资源配备、商务经营关系、合同风险条款以及项目实施人员需哟啊注意的问题、投标过程情况、后期变更索赔方向、相关资料等。 投标过程情况:投标报价依据和投标报价情况。报价依据应说明所采用的招标资料(招标文件、招标文件答疑、补遗、招标设计图纸,工程量清单),定额,编制办法,工料机的编制价格等,投标报价情况主要说明不平衡报价项目。 2、施工调查 中标后3天内启动,摸清施工边界条件,对比投标期与施工期的条件变化对工期、成本、风险控制的影响。为项目策划提供依据。由公司生产管理部牵头并整理成文,公司相关部门和项目部参加,必要时可以邀请公司专家参与,一般5-7天完成。 3、项目管理策划 完成现场调查后7天内完成策划书编制,7-10天内完成上报和审批。公司总经理负责组织项目策划的评审。最终审批为集团公司或公司在建工程管理委员会。 项目管理策划书由生产管理部牵头,各部门依据项目管理策划编制责任矩阵分工,按照编制要点进行策划书编制。 项目管理策划要点: 项目概况:工程概况、工程量及子项目清单项目;项目名称、位置、各子项目(单位工程)的逻辑关系;工程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地质及水文条件;交通、水、电、通讯等施工条件;资源(劳、材、机)市场情况,建设、设计、监理、质量监督单位及地方政府情况;明确与各方的接口及职责分工。 管理目标:明确工期、质量、安全、环保、职业健康、责任成本、效益、商务、文明施工、建设单位信誉度目标等。 产品清单:主要分工程产品清单、组织产品清单、管理产品清单、社会产品清单。 管理责任矩阵:项目管理类别、组织结构及部门职责,以管理责任矩阵表示。 现金流分析及资金计划:1、根据项目总预算编制项目现金流测算,根据期间预算编制期间现金流预算。按月开展现金流预算执行情况分析。2、严格按照公司资金归集制度进行账户财务处理。

工程项目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

针对本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及其解决方案 本项目施工是本工程重点、难点,具体解决方案如下: 1、施工 (1)安装 ?所有铜电缆应在线槽或线管内布线;垂直电缆则可以直接置放在电缆托架上或线槽内。承包单位应为电缆槽箱及托架提供弯头和三通,并保证为整个电缆路线留有足够大的弯曲半径。须按照被批准的方法将所有电缆固定于槽箱和托架上。 ?承包单位有责任提供为了正确地完成安装工作所需的任何专用安装设备或工具。这将包括终接电缆设施、电缆测试和接线设施、通讯设施、电缆转盘的支撑架、或其它安装电缆所需的工具。 ?在没有合适垫具的情况下,承包单位不得卷动或贮存电缆转盘。 ?承包单位不应沿电力线路旁安装任何电缆,或与其它电气器具共享同一根线管、线槽或套管。 ?承包单位应保证在安装过程中的任何时间不使电缆超过最大允许的拉力。承包单位也应保证在安装过程中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不超过所指定的极限。如不遵守相应的导则,承包单位将被要求提供正确改正情况所需的添加材料与费用。 ?承包单位在安装任何设备或电子部件时应尽可能接近配线架,并考虑将来的发展以便于管理与服务。 ?承包单位在自己安装完毕的电缆管和入口洞处须用被批准的防火材料密封。 ?承包单位所安装的线管道,若长度超过30m或90”弯头超过2个,则一定要使用合适尺寸接线箱,但应符合国标。 ?承包单位应提供本合同所规定的所有电缆所需的终接工具、工具箱以及其它附件。 (2)电磁干扰的分离 Unrestricted

带有不同种类信号或不同电压的设备如集装在一个共享的容器内,应按供货商的有关要求,有效地与任何其它一类的设备屏蔽以避免电磁干扰。 (3)电缆的安排 根据图纸或规格说明书的要求提供一切必需的电缆插销、插座、接头耳等等,并按照电缆的种类与入口方向把它们固定于安装板和安装带上。 (4)电缆的终接 ?不要让已绝缘的导体触及未绝缘的有电部件或锐利的边缘。 ?每个终端只能连接一条电缆导体。在一个终端连接两条或更多导体将不会被接受。 (5)接地 ?承包单位应负责在所有新安装的电缆框架上提供一个被批准的接地点,并保证能正确地与任何现有设施连接。承包单位还须负责正确地将所有有关的电缆、包合体、柜、服务箱、和框架连接起来以保证接地的延续性。所有接地应由铜线或铜带组成,应由一个被批准的医疗大楼接地点供应,并应与主要的电气接地点连接。 ?应根据BS7671提供线路保护导体给所有门、盖板、等等。接地铜导体的最小断面积为2.5平方毫米。 (6)测试与投运 ?所有由承包单位安装的电缆设施在被接收以前应进行全面的连续运行测试。 所有的电缆缺点,包括在制造厂内所产生的,都应由承包单位改正。 ?承包单位应提供,测试设备、测试荷载、信号发生器及其它设备足以显示所安装的联接系统在现场安装完毕后能符合运行要求所需。 2、调试 (1)调试所需仪器如万用表、电工工具等均由承包商提供。 (2)调试前的准备工作 调试前检查电源是否连接无误,电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机柜设备安装合格, 检查控制设备箱与相关设备的型号,确保等同批准型号。 Unrestricted

地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警用地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1 理解警用GIS 2 警用GIS的应用 2.1警用基础数据的管理 2.1.1 实有人口管理 2.1.2 视频监控管理 2.1.3 设施管理 2.1.4 重点场所管理 2.2警务指挥调度应用 2.2.1 指挥中心接处警

2.2.2 GPS车辆监控 2.2.3 应急预案 2.2.4 救援路线分析 2.2.5 交通流量控制 2.2.6 移动警用GIS 2.3辅助决策分析 2.3.1 人口分布分析 2.3.2 警情分析 2.3.3 遥感影像应用 2.3.4 最优路径选择分析2.3.5 三维分析 2.3.6 飞行任务管理 3警用GIS解决方案

3.1警用GIS系统总体构架 3.1.1 系统构架图 3.1.2 软件平台体系构架 3.2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3.2.1 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分类3.2.2 基础地理数据库建库内容3.3警用GIS系统功能 3.3.1 警用GIS基础平台 3.3.1.1基础GIS管理服务平台3.3.1.2 GPS监控平台 3.3.1.3数据交换平台 3.3.2 警用GIS专业应用系统3.3.2.1 110指挥系统

3.3.2.2 119指挥系统 3.3.2.3 122指挥系统 3.3.2.4实有人口管理系统 3.3.2.5应急预案管理系统 3.3.2.6其他警用专业应用系统 3.3.2.7警用辅助决策系统 3.3.3 警用GIS与其他系统之间的接口和关联技术4软硬件配置 4.1软件配置 4.1.1 系统软件 4.1.2 数据库、中间件和系统开发软件 4.1.3 GIS软件 4.1.4 GIS建议配置方案

项目管理重点难点

1.项目是为提供某项独特产品、服务或成果所做的临时性努力。 2.项目的特点:临时性,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逐步完善。 3.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之中,以达到项目的要求。项目管理是通过应用和综合诸如启动、规划、实施、监控和收尾等项目管理过程来进行的。 4.管理是由提出问题、筹划、决策和执行等多个环节组成的过程,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有概念、开发、实施、和收尾四个阶段,从过程上二者并无太大的差别。 5.项目管理与一般管理的区别中自身的特点: (1)项目管理的主体是一个临时组建的专门机构。 (2)项目管理的课题是创造特定的产品,提供特定的服务或成果。 (3)项目管理属于活动,这种活动是具有时限性的,即有起点和终点。 (4)项目管理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 6.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的目标控制。项目管理的目标也被称为项目管理的约束条件,具体体现为: (1)时间目标及其控制: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避免延期。 (2)成本目标及其控制:项目在规定的成本范围内完成,避免超出预算。 (3)质量目标及其控制:项目成果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7.项目管理的三大目标:时间、成本、质量。 8.控制一个项目目标最主要的措施是组织措施。 9.项目生命周期是指项目从起点到终点的全过程,也称为项目流程,可以划分为概念阶段、开发阶段、实施阶段、收尾阶段。 10.建设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包括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 (1)概念阶段也叫项目的启动阶段,包括构思、定义、决策。可行性分析也叫一般机会研究,它是研究项目机会选择的最初阶段。 (2)开发阶段也叫规划阶段,包括计划和规划。项目管理规划的编制应当由项目经理负责。(3)实施阶段 (4)收尾阶段也叫项目的结束阶段。 11.以项目在个阶段的进展情况可以将项目生命周期划分为两个基本模式:S型和J型。 S型模式又叫凹模式、慢-快-慢模式,又叫传统模式。 J型模式又叫凸模式、慢-中-快模式,又叫现代模式。 12.目标管理以泰勒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方法。控制项目目标的主要措施包括组织措施、管理措施、经济措施和技术措施。 13.过程管理是针对目标管理的不足而提出的管理方法。为了进行有效的目标控制,必须做好两项重要的前提工作:一是目标规划和计划;而是目标控制的组织。 14.(简史)1969年,美国成立项目管理协会PMI。1984年,美国项目管理协会推出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和基于PMBOK的项目管理专业证书PMP两项标准。经过30多年来的不断发展,走过了第一代----传统的项目管理,第二代----全过程管理,第三代----组合管理,以及第四代----变化管理。 15.项目管理发展的特点: (1)项目管理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2)项目管理的学科地位得到肯定。 (3)项目管理的计算机应用迅速发展。 (4)项目管理被多学科介入。 (5)项目管理出现了全球化、多元化、专业

项目建设重点、难点处理和合理化建议方案

项目建设重点、难点处理和合理化建议方案 1、项目重点、难点分析 1.1为满足滑州市政府的要求,施工工期由项目合同约定,很可能低于国家定额工期,工期压力大;在工期要求较紧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网络及现代化管理技术,优化工程施工安排,组织多项目、多工种的平行及交叉作业,争取最优的工程进度是本工程施工的一个重点; 1.2科技馆内部为会议、展览和科技文化中心,会议厅周边为看台,内部为高大空间结构,大截面梁、柱及高架支模施工应作为重点进行控制。 1.3科技馆周边幕墙钢结构吊装,下部回填土也是施工中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1.4本工程施工中做好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避免扰民事件的发生,加强对周边安全防护的监控是施工中的一个重点; 1.5由于本项目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期紧,要求高,为保证工期、保证工程质量,劳动力、机械等资源的集中大量投入难度大; 1.6建筑物单层面积大,一次性投入量大,要科学组织,合理划分施工段,以降低工程成本。 1.7本工程为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梁、柱接头部位的模板支设、钢筋绑扎及砼浇筑一直是框架结构施工的难点。 1.8施工期间跨过春节、农忙和冬季、雨季施工,施工难度相应

加大。 2、对重点、难点的处理及保证措施 针对本工程的重难点施工,拟采取如下措施,以保证工程如期交付业主使用。 2.1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2.1.1 施工进度计划管理模式 本工程施工计划管理体系,采用网络计划、流动计划和四级计划等管理模式;所谓四级计划,是指: (1)一级计划 以施工总控制进度做指令性计划,此计划确定关键项目控制点,做为控制工期里程碑,任何单位(任何人)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予以变动。 (2)二级计划 月计划,以月为单位编制,应很详细、具体、分项、分部位、分工序编排,流水穿插顺序明确,此计划执行半月后,检查情况,再向后补充10天计划,计划期仍为一个月,如此连续又称旬流动计划。 (3)三级计划 即周计划,一般以形象进度形式表达,按两周流动。 (4)四级计划 由施工队针对现场情况,每日安排,每天下5点以协调会和碰头

项目重点与难点分析及合理化建议

项目重点与难点分析及合理化建议 项目重点与难点分析 一、施工安全管理的重点 对于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来进行规避与解决,而实施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则主要在于下述几点:首先,要以施工安全管理为途径来确保工程能够在安全的条件下有序开展,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其次,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能够提高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系数,保证工程工期;最后,通过强化安全管理意识,使作业人员能够遵守相关的工作标准与流程,降低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构建安全、优质的工作环境。 二、电力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难点 2、1安全意识薄弱 首先,很多电力施工工程并没有落实责任制,使得工人的安全意识降低。另外,很多企业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安全施工对于电力施工的重要性,认为施工质量才就是关键。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电力施工的进度,还会给企业造成的一定经济损失。如果发生安全事故,还会给人们造成生命的威胁 2、2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且也没有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这就造成了施工现场存在很多安全隐患的问题。另外,近几年发生的众多电力施工安全事故,其事故原因多数就是企业的安全设施不到位。所以企业应该从安全设施与安全制度两个方面强化电力施工的安全管理,以提高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 2、3监管不到位 现场监管就是减少电力安全事故的重要途径。但就是很多电力工程的施工现场并没有相应的监管人员与监管制度,使得企业制定的安全管理办法与安全措施无法落实。如施工人员因操作失误引发的安全事故、施工材料不合格引发的安全事故等等,这些事故其实都就是可以避免的。 三、电力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 3、1强化安全意识 电力施工的安全需要施工企业与施工工人的共同努力。企业应该重视把安全放在施工的第一位,这样才能保证电力工程的施工安全,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首先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重视电力施工的安全管理,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另外,还要落实相关责任制,使每一个区域的电力安全施工都有专人负责,这样能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如某电力企业的安全施工管理制度中明确提出,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主要就是由协助项目经理与技术负责人负责。其次,企业应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培训。 如某电力企业的培训措施就是在内部选拔一批技术过硬、有责任感的员工或资深的管理人员担任培训员,然后以国家法律法规、安全管理专业知识、企业规章制度为主要培训内容,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并且在该企业还规定,在新人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再进行安全生产三级教育。总之,强化安全责任意识的主要目的就是从思想认识上,提高企业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这样才就是促使工作人员认真、严格要求自己按照企业规章制度与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作业,切实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电力企业的经济损失。 3、2强化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强化安全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实践:一方面要积极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电力行业本身就就是高危行业,因而对于安全责任管理必须要进行强化,使之能够明确各自的责任,并且要将这种责任进行细化,使之能够在每个人身上得到落实。另一方面要努力构建完善的

重点难点分析及保证措施

重点难点分析及保证措施 本项目设计新颖、工期紧、工程质量要求高,与其它专业间交叉作业频繁,给工程的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本工程的重点、难点如下: 1、管理工作方面的重点、难点的施工控制措施 2、施工技术方面重点、难点的施工控制措施 2.1管理工作方面的重点、难点的施工控制措施 2.1.1工期难度分析 施工房间较多、施工项目复杂,工艺以及施工质量要求高,如何确保在最合理的时间内实现本工程的施工目标,保证工期将是本工程的施工难点,增加人力,分层分区施工是确何工期的最佳途径。每一分项目分成若干个班组流水作业,按工序作业是实现本工程工期的另一途径,整个施工路径通畅,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人力(包括足够的班组人力及材料采购人员),可实现本工程工期目标。 2.1.2工程协调重点的分析与对策 装修阶段是各工种、各分包单位、各配合单位交叉、配合最密切和频繁的时期。装修作业与机电安装、空调安装、给排水安装及业主的设备安装均存在大量的交叉作业。 1.2.1坚决服从总包的协调管理,严格按总包单位的管理要求及时报送形象施工进度等资料,对工程进行中可能发生的设计、质量、安全等问题及时与业主、监理、总包单位联系协调节器,力争主动、提前解决问题。 1.2.2落实与各其他施工单位在协调的时间、方位、大致问题,并提前提出谅解备忘录,制订配合、协调计划等。 1.2.3装修阶段,是整个项目的主要矛盾阶段,本阶段的施工应以装

饰工程施工为主导,机电安装、空调安装、弱电安装、土建收尾等施工配合,不管原属哪个单位、部门、都应在甲方、监理、总包单位的总体协调的支持下,服从装饰施工的总体安排,并应以装饰工程总体施工计划为主要依据,重新调整各自的施工计划。 1.2.4各分项工程隐蔽前,由总包单位牵头,各专业安装单位配合,对需隐蔽的分项工程部位联合复检,确保无误才进行封完闭,减少或杜绝因隐蔽工程问题引起的返工。 1.2.5必须严格认真进行图纸会审,对存在交叉作业的位置绘综合图纸,及时解决交叉作业问题,避免施工冲突。 1.2.6各层、各功能区公共区域是各系统管道密集区域,与各专业施工单位密切配合,科学合理安排管道走向,为保证装饰工程的质量和装饰效果,要求各工种、各分项单位协调配合,尤其在天花的标高,空调风口、灯孔定位问题上必须逐个层段、逐个部位进行协商。 2.1.3、材料品质的控制措施 1.对木材的控制 (1)饰面板严格按照最后确认的样板购买,达到面饰效果为准则,建议采用厂家定制的优质产品。 (2)各类夹板、大芯板以优质品为佳。 (3)木龙骨采用干燥、无变形、变曲的优质杉木。 (4)对于各类木线条、收口线、角线、腰饰线等我们将采取直接到厂家加工的措施。 (5)尽量加工尺寸较长的木线,装饰时减少拼接,如门框、窗框等部位,木线不能拼装,需按尺寸定长加工。 (6)对加工好后的木线、饰面板,立即进行打磨油漆、防尘等处理、然后用软性包装物打好包装运往工地,注意保护。

设计中的重点难点及关键技术问题的把握控制及相应措施

~ 设计中的重点、难点及关键技术问题的把握控制及相应措施 在本项目的设计重点问题的决策上,充分听取甲方意见,在规范许可范围内尽量满足甲方要求,做到:分析问题不主观、解决问题不拖延、修改方案不厌烦、承担责任不推诿。公司成立了专门针对本次项目的项目小组,在设计的重点问题中集合各个专业,会同甲方,施工方等进行磋商力求设计出高质高量的工程项目设计。 针对本项目的难点技术: 1)与甲方、施工方紧密配合,因地制宜分析、修改、补充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作为施工预先控制,现场人员将及时协助甲方、监理、施工单位,制定、审查施工方案,尤其在土方造型,苗木种植等难点和部位一定到场协助。而且,从保证质量的前提出发,尽量提供在类似工程中的有效经验,为加快施工进度提供技术服务。 2)施工期间与监理和施工单位搞好团结协作,在不违反国家规范,不降低工程标准,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积极采纳合理化建议,努力降低工程造价,配合各方做好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 3)不按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的,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甲方反馈,若遇影响工程的重大技术问题及时向甲方提交备忘录。 4)施工交底前,作好全部设计工作的完善和修改工作,并派出项目负责人、项目主管经理及各专业负责人参加交底。设计施工交底包括对施工图设计交底、加工及安装技术交底,负责将设计内容、设计意图、设计中技术要点向甲方和施工方作详尽介绍,并认真听取甲方及施工方对设计提出的问题,作好记录,并做出合理准确答复,形成纪要。 ! 5)变更设计 (a).施工阶段发生的变更设计及设计原则、工程规模、设计标准等较重大的设计变更,必须经过甲方、工程监理方、设计方、施工方四主方召开会议

项目工程施工要点难点分析对策

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装饰装修难点分析 1、现场情况不理想: 装进场,土建外装改造及设备安装的多暗埋管网安装同时施工,因此,会出现装多工序无法实施,影响正常工序的展开。2、工期紧 本工程为适应建设单位开业的需要,工期较紧,同时工期与其它设备、弱电工程几乎同完工,如确保工期,我司拟定了如下措施: 2.1 在进场前,由工程技术负责人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各专业工程师制定完善的施工双代号网络图、明确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成时间,并将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班组、各人。 2.2 我司将作好开工后各施工班组的思想工作,树立舍小家,为大家的观念,加班加点,为按时完成任务尽心尽力; 2.3 材料采购部门在进场初,就制定出开工所使用的材料计划并由专人负责逐项落实,公司财务部门将确保施工材料用款。 2.3 组织专人作好晚间施工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和已完成的成品、半成品保护工作。 3、交叉施工工种、单位多,工艺衔接复杂的问题 3.1 建议由建设单位牵头的施工现场每例会制度,及时协调工程进行中发生的实际问题; 3.2 对穿插施工项目建立施工作业面交验制度,杜绝推诿扯皮现象; 3.3 树立全局观念,在交叉施工作业发生冲突时,主动忍让,确保整体施工进度。

第一节工程实施难点、重点综述 污染问题:本工程施工噪音、施工粉尘直接影响到边环境;同时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污水。如正确控制污染源将自始至终是本工程实施过程的重点与难点。 交通问题:无论是本工程挖土阶段还是砼浇筑阶段,进出工地的运输车辆很多,很有可能造成交通堵塞,不仅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安全,同时更会使文明繁华的各界产生一系列负面效应。 工序间施工协调与成品、半成品保护:本工程工程量较大,涉及的工种、工序较多,而施工工期较短,极易导致工序混乱,而成品、半成品的保护更为困难。特别是在装饰施工阶段,多种工序交叉施工,工序界面处理非常繁杂。 第二节交通控制 积极取得政府部门的支持,与交通部门共同成立交通应急指挥联络系统,委托交警 部门加强警力在砼浇筑阶段维持车辆进出行驶的路段的交通秩序。日常作业计划须根据交通部门的交通计划制定。在基坑开挖期间,白天进行挖、翻运至堆

税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税务地理信息系统方案 2011年1月

税务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1需求分析 (1) 2项目介绍 (1) 3系统主要解决的问题 (2) 4系统设计 (3) 5功能设计 (4) 6系统特点 (11) 7结束语 (11)

税务地理信息系统方案1需求分析 税收工作点多面广,遍布城乡各地,其数据与地理空间信息关系密切,如税源空间分布、纳税人地理位置、税务机关行政分区及税务分片辖区等。在以往开发的数据库信息系统中,对空间信息缺乏规范的管理。计算机用户面对枯燥的数据难以有效地进行管理、分析,更不用说辅助决策了。GIS技术可以将数据库数据叠加在电子地图上,使电子地图与数据库中的数据建立关联,用户面对电子地图进行操作,具有直观、便捷、高效的优点。 2项目介绍 本系统以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多媒体、网络、数据库技术为支撑,通过与税务行业中现有信息管理系统结合,借助GIS独有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表达,实现地图与数据库的双向查询,并使地图上的对象(纳税人、税务分区)与数据库中的数据相关联,进一步得到要素分布和相关的各类专题,可以在数据可视化、思维可视化方面提供一种崭新的决策支持手段。对征收、稽查、税源分析、税源监控等方面进行可视化信息管理,把复杂繁多的税收业务变得清晰可视、生动直观。 税务征管中每一条记录都有其空间属性,如税源空间分布、纳税人地理位置、税务机关行政分区及税务分片辖区等都使税务与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现有税务部门数据大量集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地图定位、查询、区域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趋势预测和规划的能力,利用 第 1 页共11 页

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摘要:工程项目自始至终是以工期-质量-成本这条主线开展各项工作的。如何让项目朝着既定的目标良性发展以及让项目能最终获得成功至关重要。基于此,文章论述了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旨在避免或减少风险事故形成的机会,尽可能减少风险损失,保证工程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管理;质量控制;成本管理 一、工程项目管理的背景 1.围绕工期、质量、成本这条主线来看:合理的工期、合格的质量、最佳的成本(效益最大化原则)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是项目管理的纲。从字面意义来理解:工程重点,就是项目工作量最大、技术含量高、难度大、工期最长的项目。而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的项目就会有各种风险,所以对项目的风险管控是难点。 2.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21世纪知识经济、管理时代的来临,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国内工程施工企业都必将面对一个难题:工程项目管理者将如何管理才能在新经济的微利时代,立于不败之地。面对市场的“双面效应”给工程的项目管理带来压力,工程利润将进一步降低,暴利、超额利润的时代已不复存在。以工程施工项目为主业的企业已进入一个微利时代,这将要求项目管理者必须以合同为依据,管理为主线,加强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成本三大目标的控制,加强协调好甲乙双方等的公共关系。还将迫使工程项目管理要从粗放型管理转变为集约化管理。因此如何抓住工程项目的重点和控制好项目难点,是项目成败的关键。这是现时代迫切需要工程管理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3.管理就是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工程项目管理就是工程项目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项目管理九字诀是“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控制和协调是工程项目管理上的两个主要功能,它们是一个对立的统一体。只有做好工程上的各种协调工作才能更有效地对工程进行控制;只有严谨而制度化的控制,才能有和谐的协调。这两者是相互统一的。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特点正在于工程项目管理者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善于应用项目的约束条件,而又不超越这些条件的前提下,完成既定任务,达到预期的目标。否则时间不再来,条件不再有,项目管理即告失败。它具有一次性管理的特性,是一个项目生命过程,它不同于其它工业产品的批量性,不同于其它生产过程的重复性等。所以在整个工程项目管理运作过程中一旦出现差错,就难有纠错的机会,它具有不可逆转的特性,只有遗憾而已。故而项目管理在新时代就会向项目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优胜劣汰。一项工程最终管理能否成功,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既能在利己的同时,又更好地利国、利他,取得一种动态的平衡,达到双赢的目的。关键在于项目施工现场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和质量管理的深度如何。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 1.工程项目的实施是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业主或项目组织者通过招标将工程项目的实施发包给承包商,承包商组织一切施工工作,其中主要包括施工项目组织机构的建立;人、财、物的调配与使用;按施工图及合同规范实施工程项目,其工程经济目标完全通过成本控制来实现。在市场经济中,项目的成本控制不仅在整个项目管理中,而且在整个企业管理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注重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尤为重要,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 2.在传统计划经济时代,所有要素固定,对于一个项目来说,项目管理者是完成一个任务,

税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ver1

税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ver1

税务地理信息系统方案 2011年1月

税务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1需求分析 (1) 2项目介绍 (1) 3系统主要解决的问题 (2) 4系统设计 (3) 5功能设计 (4) 6系统特点 (11) 7结束语 (11)

税务地理信息系统方案1需求分析 税收工作点多面广,遍布城乡各地,其数据与地理空间信息关系密切,如税源空间分布、纳税人地理位置、税务机关行政分区及税务分片辖区等。在以往开发的数据库信息系统中,对空间信息缺乏规范的管理。计算机用户面对枯燥的数据难以有效地进行管理、分析,更不用说辅助决策了。GIS技术可以将数据库数据叠加在电子地图上,使电子地图与数据库中的数据建立关联,用户面对电子地图进行操作,具有直观、便捷、高效的优点。 2项目介绍 本系统以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多媒体、网络、数据库技术为支撑,通过与税务行业中现有信息管理系统结合,借助GIS独有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表达,实现地图与数据库的双向查询,并使地图上的对象(纳税人、税务分区)与数据库中的数据相关联,进一步得到要素分布和相关的各类专题,可以在数据可视化、思维可视化方面提供一种崭新的决策支持手段。对征收、稽查、税源分析、税源监控等方面进行可视化信息管理,把复杂繁多的税收业务变得清晰可视、生动直观。 税务征管中每一条记录都有其空间属性,如税源空间分布、纳税人地理位置、税务机关行政分区及税务分片辖区等都使税务与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现有税务部门数据大量集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地图定位、查询、区域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趋势预测和规划的能力,利用 第 1 页共11 页

工程特点难点与项目管理重点

工程特点、难点与项目管理重点 本工程施工特点、难点:施工场地狭小,工期要求紧,交叉作业较多,工程质量要求高,台风雷雨季节施工工期较长。 1 施工场地狭小 针对本工程场地狭小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场地有效布置及综合利用。整个施工场地仅有不足1000平方米可用于安装临时堆场和组合场,这远远不能满足本工程的需求。为此我们利用后施工区域(反应塔和除尘器)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后搭建临时组合场的方法。另外,反应塔和除尘器距离焚烧炉吊装区域很近,可以极大加快二次转运的进程。采用这种布置措施,既解决了场地小的难题,又加快了施工进度。 2 工期要求紧 从计划的正式进场到1号和2号焚烧炉投垃圾试运行仅1年时间,在此之前必须完成所有大件设备的吊装,工期相当紧张,而且还会受到节假日的影响。对此我们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开展劳动竞赛活动等激励措施,同时在条件许可时随时做好两班倒甚至三班倒的工作安排;另外,做好各项目之间施工工序和交叉点的协调也是保证工期的有效措施。 3 交叉作业较多 本工程电厂总体设计比较紧凑,施工空间有限,交叉作业相对较多。协调好施工工序衔接是解决交叉作业最好的应对措施,协调的观点是影响关键线路的先施工,影响重要设备的先施工。本工程交叉影响最严重的是锅炉吊装与垃圾池、渣池施工,另外就是主厂房钢结构屋架施工与整个焚烧炉跨和烟气处理跨设备的组合吊装。垃圾池施工进度影响焚烧炉给料斗等设备吊装,渣池施工进度影响余热炉尾部钢架和受热面吊装,因此前期土建部分在焚烧炉跨和烟气处理跨设备基础施工完成后,要加快垃圾池和渣池施工进度。主厂房钢结构屋架的完工影响到1号和2号焚烧炉垃圾的试运行,因此施工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