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商圈分类

厦门商圈分类

(完整版)北京市写字楼商圈划分及研究

北京市写字楼商圈划分及研究 “写字楼商圈”的概念 “写字楼商圈”与“商务区”为一个概念。虽然“商圈”这个概念在学术上专指在商业上以商场或商业区为中心,向四周扩展的被认为会到此购买商品的顾客的居住范围(TradingArea)。但是在业内用“商圈”这个名称来指代“商务区”(BusinessDistrict)这个概念几乎是约定俗成的做法。 一个写字楼商圈的主要特征,首先当然应该是地理上的集聚性,然而这个集聚性除了要求地理位置的相邻以外,还应该要求其他的一些属性,比如商务交流的方便性;其次是商务行业机构的数量和密度足够大;第三就是区域内部的商务资源对区域内商务主体的商务活动具有内敛性,即对该商务资源的接近能有效节 省这些商务活动的交易费用或有效提高它们的交易效率;第四是要有完整的产业链条支撑。 “写字楼商圈”划分的标准 商务行业机构的数量与密度 严格来说,商务行业机构的数量与密度应该用集聚区内进行商务活动的企业规模和密度来反映,但是对企业的调查和统计比较困难,而研究表明:一个区域内企业的规模和密度是与该区域的写字楼规模与密度呈正相关的(假定所有企业都需租用或购买写字楼进行办公且其规模越大所需写字楼面积也越大)。所以我们采用集聚区内的写字楼规模(个数及总建筑面积)及密度来反映这个标准。 商务配套设施的档次及数量 商务配套设施包括酒店、商场、银行、会展中心、停车场、体育运动场馆、公寓、餐饮、各种生活娱乐设施等,种类繁多且不同商务类型商圈对这些配套设施的要求各不相同,既难于统一划定标准也难于进行调查统计。故我们在此采用定性的方法,将各写字楼集聚区的商务配套设施档次及数量分为高标准、完善、一般、匮乏四个档次进行分析。 区域内部的商务资源 商务资源的状况是确定一个写字楼集区能否构成一个独立写字楼商圈的关键因素,因为促使商务活动集聚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交通便捷性、办公条件优越性(商务配套完善、写字楼硬件条件好、租金低廉等)等,

中国公路与城市道路分级标准

中国公路与城市道路分级标准 根据道路的不同功能,中国的车行道路一般分为公路与城市道路。城市总体规划区以内的以车辆通行为主的道路为城市道路,城市总体规划区以外的道路为公路。 一、公路的分级标准: (一)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 1、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四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5000~55000辆; 六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45000~80000辆; 八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60000~100000辆。 2、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四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15000~30000辆; 六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5000~55000辆。 3、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5000~15000辆。 4、三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双车道三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000~6000辆。 5、四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 双车道四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000辆以下。 单车道四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400辆以下。

(二)各级公路设计交通量的预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速公路和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20年预测;具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以及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15年预测;四级公路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设计交通量预测的起算年应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计划通车年。 3、设计交通量的预测应充分考虑走廊带范围内远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运输体系的影响。 (三)公路等级选用的基本原则: 1、公路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公路功能、路网规划、交通量,并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远期发展等,经论证后确定。 2、一条公路,可分段选用不同的公路等级或同一公路等级不同的设计速度、路基宽度,但不同公路等级、设计速度、路基宽度间的衔接应协调,过渡应顺适。 3、预测的设计交通量介于一级公路与高速公路之间时,拟建公路为干线公路,宜选用高速公路;拟建公路为集散公路,宜选用一级公路。 4、干线公路宜选用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 二、城市道路的分级标准: (一)道路分类:城市道路的功能是综合性的,为发挥其不同的功能,保证城市中生产、生活正常进行,交通运输经济合理,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 1、快速路:完全为交通功能服务,是解决城市长距离快速交通主要道路。快速路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2、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的城市道路。是城市道路的主骨架。 3、次干路:是城市区域性的交通干道,为区域交通集散服务,兼有服务功能,配合主干路组成道路网,起到广泛连接城市各部分与集散交通的作用。 4、支路:为联系各居住小区的道路,解决地区交通,直接与两侧建筑物出入口相连接相接,以服务功能为主。

漳州商业商圈市调报告

第一部分:漳州简介----------------------------------------------------------------P02-P03 第二部分:项目所在地商业环境分析-------------------------------------------P03-P17 第三部分:同业市调部分--------------------------------------------------------P17-P21 第四部分:市调问卷分析部分---------------------------------------------------P22-P31 第五部分:项目现状、优劣及机会分析---------------------------------------P31-P33 第六部分:总结----- ----- ----- ----- ----- ----- ---------------------------------- P33-P34

第一部分:漳州简介 1、地理位置 漳州市地处东经117°-118°、北纬23.8°-25°之间,福建省最南端,东濒台湾海峡与台湾省隔海相望,东北与泉州和厦门接壤,西北与龙岩相接,西南与广东的潮州毗邻。处于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的漳州是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福建省著名侨乡和台胞主要祖居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风景旅游城市、海西重要的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素有福建的“西双版纳、”“海滨邹鲁”、“中国水仙花之乡”美誉。 全市土地面积1.26万平方千米(其中漳州市城区面积1140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辖两个市辖区(芗城区,龙文区)、1个县级市(龙海市)、8个县(漳浦县,平和县,东山县,长泰县,华安县,诏安县,云霄县,南靖县);漳州是著名的侨乡和台湾祖居地,旅居海外的华侨、港澳同胞有70万人,现有常住人口为498万,市区常住人口2010年为61万。 2、交通条件 漳州,海西建设的核心位置,是台、厦、汕等地区的集合中心和重要区域经济中心,地理交通位置优越,是南部沿海地区的交通枢纽,随着城市发展圈得结合、交通建设、产业链接、投资等众多利好元素的推动,漳州城市一体化的进程正在逐步加快。按“一城一港、两轴四片”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厦深高速铁路、厦漳跨海大桥、福厦漳高速四车道扩八车道、 福广高速等工程的 开工建设以及厦门 启动第二飞机场的 选址计划,将大大提 高漳州城区与各乡 镇的交通枢纽功能, 建成四通八达的交 通网,也将助推漳州 中心城区规划建成 面积将从100扩大到 30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规模将达到220万,推动漳州从滨江城市向滨海城市发展。

城市综合体的分类

城市综合体的分类 " 对城市综合体的分类,首先先认识其表现形式。 1、城市综合体表现形式 1)城市形态的表现,在城市中心区域为了降低综合商务成本形成城市综合体 2)经济形态的表现,随着城市区域的开发与旧城的改造规模的不断增大,规划了办公、居住、商业设施等多种功能,形成互为价值链的关系,集群式的、高使用率的都市综合体3)建筑形态的表现,建筑设计多以街区特点水平分布的复合建筑群 2、分类 1)按地段分: A 城市CBD中心的城市综合体,如北京万达广场。 B 交通枢纽型城市综合体,如北京国瑞城。 C城市副中心城市综合体,城市副中心,是城市经济新增长点。如上海五角场、重庆南坪商圈、无锡滨湖区、沈阳铁西城市副中心等。 D城郊结合部城市综合体,如世茂;蝶湖湾。 由于很多的大城市市区已经没有能够找出占地5万平方米以上的地块,因此很多城市综合体最大的选址可能是在城郊结合部。 2)按性能分: A 商务综合体,是指没有住宅的纯综合体; B 生活综合体,不仅有住宅而且比例较大超过30%; C 单一综合体;一种按功能说不但没有住宅甚至没有公寓等居住型的净综合体;另一种按建筑形态说可能只有一栋超高层建筑,但却也集合了三种以上的功能产品。 D (泛)综合体集群:一个以上的综合体复合体或商圈 E 城市综合体五大核心模式 3)按品味分: 1)高端奢侈型综合体,指都心型尤其是一线城市为特征的五星级酒店、五A级写字楼和奢侈品和国际一线品牌为主的高端商业中心的聚合综合体。 2)中档生活型城市综合体。酒店三星以下,商业以大卖场主力店为主和写字楼体量较小的的一线城市区域商业中心和二、三线城市的综合体。 3、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城市副中心区与城市综合体的关系 1)CBD概念 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其概念最早产生于1923年的美国,当时定义为“商业会聚之处”。随后,CBD的内容不断发展丰富,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枢。一般

商业街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商业街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商业街的定义、特点及分类提要:区商业街。与中央商业街相比较,还存在地区性的商业街,即分布在各个居民住宅区、主干线公路边、医院、娱乐场所、机关、团体 更多精品制度 商业街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什么是商业街?商业街就是由众多商店、餐饮店、服务店共同组成,按一定结构比例规律排列的商业繁华街道,是城市商业的缩影和精华,是一种多功能、多业种、多业态的商业集合体。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功能全。现代商业街至少应具有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体育、文化、旅游、金融、电信、会展、医疗、服务、修理、交通等15项功能和50~60个业种,现代商业街要力争做到”没有买不到的商品,没有办不成的事”,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各种需求。2.品种多。现代商业街是商品品种的荟萃,如北京西单、王府井和上海南京路,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商业街,不仅要做到”买全国、卖全国”,而且要有比较齐全的国际品牌,既是中国品牌的窗口,又是国际名牌的展台,把民族化与国际化有机地结合起来。3.分工细。分工细、专业化程度高,是现代商业街的重要特色,现代消费已从社会消费、家庭消费向个性化消费转变,要求经营专业化、品种细分化,商业街除了少数几个具有各自特色的百货店以外,其余都由专门店、专业店组成。4.环境美。商业街的购物环境优雅、整洁、明亮、舒适、协调、有序,是一种精神陶冶、美的展现和享受,突出体现购物、休闲、交往和旅游等基本功能。5.服务优。服务优是商业街的优势和特点,除了每一个企业塑造、培育和维护自己的服务品牌,推进特色经营外,要突出商业街服务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公用性,提高整体素质、维护整体形象、塑造整体品牌。 综观现在各种商业街,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1.中央商业街。中央商业街一词是大都市商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西方国家比较早的采用了这种提法,如美国纽约的曼哈顿、日本东京的银座等均被冠之中央商业街的称号,但中央商业街的内涵究竟是什么,至今没有明确的、权威的界定。可以说,一个真正的中央商业街必须是这个城市的商务功能核心。从一般意义上讲,作为中央商业街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商业特别发达。这里所说的”商业”不能作狭义的理解,而是泛指一个具有综合性功能的区域。它不仅涵盖了一般的零售业和服务业,并且包括金融、贸易、信息、展览、娱乐业、房地产、写字楼及配套的商业文化、市政、交通服务等设施,是一个大商业的概念。第二,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像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香港的中环、纽约的曼哈顿第七大道等都在区域经济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其社会知名度要明显高于其它地区的商业中心。第三,中央商业街的功能要辐射整个城市而不是仅在某一地区某一范围内发挥作用。换句话说,中央商业街应是一座城市的开放窗口,它是整个城市经济和商业发展的中枢,是南来北往的客流集散地,特别是搞商务活动的人都必须要前往的地方。第四,中央商业街应位于城市的黄金地段。地价和土地的利用率最高,交通极为便利,人流、车流量最大,建筑物高度集中,有现代化的市政、信息环境、对国际跨国公司有巨大的吸引力。 2.地区商业街。与中央商业街相比较,还存在地区性的商业街,即分布在各个居民住宅区、主干线公路边、医院、娱乐场所、机关、团体、企事业所在地的商业繁华街道。二者有明显的主从区别,概念不能相互混淆。相对中央商业街而言,地区商业街的主要特征是:第一,地区商业街的总体规模小,它以零售业为主,是简单的商业组合,其功能比较单一。比如,超市、百货公司、仓储商店等,其活动范围局限在有限的商圈内。第二,地区商业街是一种社区化消费场所,不是辐射整个城市的行为。 3.特色商业街。商业特色街即是在商品结构、经营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具有一定专业特色的商业街。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专业店铺经营为特色。以经营某一大类商品为主,

城市道路等级划分

城市划分标准道路指供各种车辆(无轨)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道路包含众多种类,性质功能等均有不同,因此无法用一个唯一标准对所有道路进行等级划分,为此各国现行做法一般都是先划分道路种类,后针对各类道路的技术标准划分等级。城市道路等级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 我国按照道路使用特点,可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和乡村道路。除对公路和城市道路有准确的等级划分标准外,对林区道路、厂矿道路和乡村道路一般不再划分等级。城市道路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具有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我国目前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其中快速路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中设置,是用中央分隔带将上、下行车辆分开,供汽车专用的快速干路,主要联系市区各主要地区、市区和主要的近郊区、卫星城镇、联系主要的对外出路,负担城市主要客、货运交通,有较高车速和大的通行能力。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联系城市的主要工业区、住宅区、港口、机场和车站等额货运中心,承担着城市主要交通任务的交通干道。主干路沿线两侧不宜修建过多的行人和车辆入口,否则会降低车速。次干路为市区内普通的交通干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起联系各部分和集散作用,分担主干路的交通负荷。次干路兼有服务功能,允许两侧布置吸引人流的公共建筑,并应设停车场。支路是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为解决局部地区的交通而设置,以服务功能为主。部分主要支路可设公共交通线路或自行车专用道,支路上不宜有过境交通。 城市道路等级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各级红线宽度控制:快速路不小于40米,主干道30—40米,次干道25—40米,支路12—25米。 ⑴快速路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机动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又称汽车专用道。快速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60-80km/h。 ⑵主干路连接城市各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60km/h。 ⑶次干路承担主干路与各分区间的交通集散作用,兼有服务功能。次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

10种商业业态分类和基本要求

10种商业业态分类和基本要求 作者:平沙秋雁出自:沧浪之水浏览/评论:152/0 日期:2009年11月6日 09:58 1、超市要求选址在城区中心、居民区,商圈目标顾客为经营服务辐射半径0.5km,目标顾客以居民为主,营业面积应在300㎡以上,商品经营结构为以销售食品、生鲜食品、日用品为主,经营方式为采取自选销售方式,出入口分设,统一结算。 2、便利店要求选址在城区中心、居民区、交通要道,以及车站、医院、学校、娱乐场所、办公楼等公共活动区,商圈目标顾客为目标顾客以居民、单身、年轻人为主,营业面积应在50㎡左右,商品经营结构为以销售食品、小百货为主,有即时消费性、小容量、应急性等特点,经营方式为以开架自选为主,统一结算。 3、大型综合超市要求选址在城市中心区、城郊结合部、交通要道、大型居住区附近,商圈目标顾客为经营服务辐射半径3km以上,目标顾客以居民、流动顾客为主,营业面积应在3000㎡以上,商品经营结构为大众化衣、食、用品齐全,满足一次性购全,注重本企业品牌开发,经营方式为采取自选销售方式,出入口分设,统一结算。 4、仓储商店要求选址在城乡结合部的交通要道,商圈目标顾客为经营服务辐射半径5km以上,目标顾客以中小零售店、餐饮店、集团购买和流动顾客为主,营业面积应在5000㎡左右,商品经营结构为以销售大众化衣、食、用品为主,自有品牌占相当部分,实行低价批量销售,经营方式为采取会员制,自选销售方式,出入口分设,统一结算。 5、专业店要求选址在城区中心、专业街以及百货店、购物中心内,商圈目标顾客为目标顾客以有目的地选择某类商品的顾客为主,营业面积根据商品特点而定,商品经营结

关于泉州商圈

关于泉州核心商圈 香港铜锣湾、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深圳华强北、福州东街口,代表着这些城市最繁华、最具影响力的商业中心。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商业中心。商业中心既是本地居民引以为豪的“城市名片”,又是外地游客到当地必逛的购物天堂。那么,泉州的核心商圈在哪里? 随着泉州经济的不断发展,泉州的商业业态已经满足不了泉州消费者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泉州本土缺乏高档商场,之所以这样,主要原因是泉州现在的商业地产开发仍处于原始的阶段。泉州的商业地产开发大多以一排排沿街的单店为主,这样的商业地产项目显然不适合经营高档次大型商场(见本报“金三角·买房人”《泉州商业地产亟待升级》、《商业地产如何匹配大卖场》系列报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泉州商业业态往更高的层次提升。 记者就泉州商业地产开发与业界进行交流,不少业内人士谈到,实际上,泉州不仅仅在商业地产的开发上落后于城市的发展,在泉州核心商圈的打造上,也同样存在诸多的不足。 大多数经济发达城市都有自己的核心商圈,就目前泉州的涂门街商圈以及丰泽商城商圈而言,显然还不足以称得上是泉州的核心商圈。业内人士分析,作为经济总量排名福建省前列的城市,泉州应该要有一个能够彰显自身城市实力的核心商圈。 但是,从发展的眼光来看,业内人士认为,老城区受交通、建筑等现有格局的制约,不大可能发展成为泉州的核心商圈,而以丰泽广场为辐射点的丰泽街与田安路交叉路口,最具备成为泉州核心商圈的先天条件。 泉州还没“东街口” 核心商圈应包罗万象 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算得上城市的核心商圈?从它的地位来看,核心商圈将是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是这个城市的一个代名词。不论是本地老百姓还是外地游客,想在这个城市休闲、购物,第一个想到的地方,就是它。 精诚房产金小辉谈到,作为城市的核心商圈,从地理位置来看,应该处于城市的繁华地段,而经营的业态必须包罗万象,吃、喝、玩、乐,什么样的消费都有。比如福州的“东街口”,就拿服装而言,从中档到高档,在这个商圈都能找到;KTV、酒吧等娱乐场所这里都有,如果想看电影,附近也聚集了多家的电影院;从当地的特色小吃到高档中西餐,在这个地方也能很方便地找到。 名作全程营销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曾鹭谈到,作为核心商圈,应该满足多元

商圈的含义及如何划分

商圈的含义及如何划分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什么叫商圈怎样划分商圈 通俗定义:多个相邻商业体(包括商铺、酒店、写字楼等)组成的区域工作定义:商业服务所能够覆盖的地域 商圈,未必是个圆圈,交通是商圈地域划分的首要因素 是指商店以其所在地点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吸引顾客的辐射范围,简单地说,也就是来店顾客所居住的区域范围。无论大商场还是小商店,它们的销售总是有一定的地理范围。这个地理范围就是以商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至可能来店购买的消费者所居住的地点。 零售商店的销售活动范围通常都有一定的地理界限,也即有相对稳定的商圈。不同的商店由于所在地区、经营规模、经营方式、经营品种、经营条件的不同,使得商圈规模、商圈形态存在很大差别。同样一个零售商店在不同的经营时期受到不同的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其商圈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商圈规模时大时小。 对于零售企业,商圈是指来商家的顾客的居住范围,或商家能够吸引顾客的范围。根据来店顾客的比率,商圈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主要商业圈、次要商业圈和边缘商业圈。 主要商业圈:也称第一商圈,是指最接近商店的区域。在主要商圈内,消费者去商店购物最为方便,一般情况下,百货商店65%左右的顾客来自主要商圈。在主商圈内,顾客在人口中的密度较高,每个顾客的平均购货额也最高,这一商圈很少与其他类型商店的商圈发生重叠,否则就易出现过度竞争。一般来说,小型商店的核心商圈在公里之内,顾客步行来店在10分钟以内;大型商场的核心商圈在5公里以内,无论使用何种交通工具来店,不超过20分钟。 次要商业圈:也称第二商圈,是指位于主要商圈外围的次要区域。在这一区域内,顾客较为分散,但消费者来店购买商品也较为方便,在次要商圈内聚集着百货商店25%左右的顾客。一般来说,小型商店的次要商圈在公里之内,顾客步行来店在20分钟以内;大型商场的次要商圈在8公里以内,无论使用何种交通工具来店,平均不超过40分钟。

路面等级与分类

(三)路面等级与分类 1.路面等级 路面等级按面层材料的组成、结构强度、路面所能承担的交通任务与使用的品质划分为高级路面、次高级路面、中级路面与低级路面等四个等级。 2.路面类型 (1)路面基层的类型。按照现行规范,基层(包括底基层)可分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与粒料类。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有: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土、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及综合稳定土;粒料类分级配型与嵌锁型,前者有级配碎石(砾石),后者有填隙碎石等。 ①水泥稳定土基层。在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中,掺人足量的水泥与水,经拌与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养生后,当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时,称为水泥稳定土。可适用于各种交通类别的基层与底基层,但水泥土不应用作高级沥青路面的基层,只能作底基层。在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的水泥混凝土面板下,水泥土也不应用作基层。 ②石灰稳定土基层。在粉碎或原来松散的土中掺入足量的石灰与水,经拌与、压实及养生得到的混合料,当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时,称为石灰稳定土。适用于各级公路路面的底基层,可作二级与二级以下的公路的基层,但不应用作高级路面的基层。 ③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基层。一定数量的石灰与粉煤灰或石灰与煤渣与其她集料相配合,加入适量的水,经拌与、压实及养生后得到的混合料,当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时,称为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简称石灰工业废渣。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与底基层,但其中的二灰土不应用作高级沥青路面及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上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层。 ④级配碎(砾)石基层。由各种大小不同粒径碎(砾)石组成的混合料,当其颗粒组成符合技术规范的密实级配的要求时,称其为级配碎(砾)石。级配碎石可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与底基层,可用作较薄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的中间层。级配砾石可用于二级与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及各级公路的底基层。 ⑤填隙碎石基层。用单一尺寸的粗碎石作主骨料,形成嵌锁作用,用石屑填满碎石间的空隙,增加密实度与稳定性,这种结构称为填隙碎石。可用于各级公路的底基层与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 (2)路面面层类型。根据路面的力学特性,可把路面分为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与其她类型路面。

相关城市的行政区域及商圈

苏州:相城区、吴中区、苏州工业园区、高新区、吴江区、姑苏区、昆山市、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 苏州的商业格局主要包括:观前商圈、石路商圈、南门商圈、高新区商圈、万达广场商圈(靠近火车站)、工业园区商圈(湖东与湖西CBD)。 苏州的交通主干线:人民路、干将路、东环路、 无锡:梁溪区、滨湖区、惠山区、锡山区、新吴区、江阴市、宜兴市 无锡的商务格局主要包括:崇安寺商圈、太湖广场商圈、欧风街商圈、站前商圈、西门商圈、南禅寺商圈、河埒口商圈、南长商圈、中桥商圈等。 无锡的商业街区主要包括:中山路、人民路、健康路等。 成都: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新都区、温江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崇州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 成都的商务格局主要包括:CBD中心商圈、盐市口商圈、荷花池商圈、金府商圈、羊西商圈等。天府广场、春熙路、荷花池、磨子桥、太升路、武侯祠、杜甫草堂 成都的居住社区主要包括:建设路社区、玉林社区、双楠社区、沙湾社区、金沙社区等。 深圳: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盐田区、宝安区、龙岗区、光明新区、龙华新区、坪山新区、大鹏新区 深圳的商务格局主要包括:华强北商圈、东门商圈、市民中心CBD商圈、人民南商圈、笋岗商圈、南油商圈、宝安中心区商圈,益田大型社区、梅林大型社区以及红树林、香蜜湖、华侨城等豪华居住区。 深圳的交通主干线:深南大道、滨河大道、北环大道、南海大道、红荔路、笋岗

路、皇岗路、华富路、华强路、彩田路、新洲路、香蜜湖路等道路是深圳交通网中最主要的干线。 上海: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虹口区、杨浦区、宝山区、闵行区、嘉定区、浦东新区、松江区、金山区、青浦区、奉贤区 上海的商务格局主要包括:陆家嘴、徐家汇、人民广场中心区、虹桥、南京西路静安寺、五角场新江湾城等商圈。 上海的商业街区主要分布在:陆家嘴、淮海中路、徐家汇、人民广场、南京东路步行街、南京西路、五角场新江湾城。 广州: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南沙区、番禺区、从化区、增城区 广州的商务格局主要包括:环市东商圈、天河北商圈、江湾商圈、琶洲会展商圈、珠江新城CBD区;以及荔湾、工业大道、敦和、天河北等大型居住社区。 广州的商业街区主要分布在:北京路、上下九路、天河城、江南西路、东山口、广州硅谷、芳村批销中心、站前批销中心等。 西安: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高陵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 西安的商务格局主要包括:钟楼核心商圈、小寨商圈、火车站商圈、文艺路商圈、土门商圈,以及高校聚集区、新兴居住社区等。 西安的交通主干线: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以及二环路是西安交通网中最主要的干线。 杭州: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

厦门8大商圈租金空置率存量增量大调查丨赢商大数据

厦门8大商圈租金空置率存量增量大调查丨赢商大数据 “ 截至2017年上半年,厦门购物中心平均空置率为8.1%;购物中心首层平均租金为546.8元/㎡/月。 ■商业地产云智库原创/ 熊舒苗012017年厦门商业整体 情况据赢商大数据中心监测,2016-2017年,厦门购物中心迎来“入市小高峰”,厦门世茂Emall、厦门建发湾悦城、厦门金域华府万科里、厦门天虹君尚购物中心等陆续亮相。 截至2017年9月,厦门购物中心存量达240万㎡。截至2017年上半年,厦门购物中心平均空置率为8.1%;购物中心首层平均租金为546.8元/㎡/月。注:本文各项【购物中心统计数据】,均以商业面积≥3万㎡购物中心为统计标准;引用文中数据请注明来源于赢商大数据中心厦门经济发展概况2016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54元,位居全国第8位数据显示,2016年厦门全市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784.25亿元,位列全国第52位、福建第3位;从人均GDP来看,厦门以98038元位居福建第1位;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83.46亿元。 经济发展带动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其中,2016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6254元,跻身全国前十,排名第8位,仅次于北上广深及杭州、宁波、南京。2017年前3季度,

厦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837元,同比增长7.8%。购物中心存量&增量厦门购物中心总存量为240万㎡,2017年迎来入市小高峰厦门商业物业市场早期以百货为主导,2001年全市首个购物中心“厦门SM城市广场”开业;2011年出现增长高峰;随后3-4年新开业购物中心数量显著减少,2012-2015年新增购物中心商业面积仅49万㎡。 受城市规划、自贸区优惠政策、人口向岛外迁移、岛内东部提升等多重因素影响,2016-2017年市场逐步“回暖”,迎来厦门世茂Emall、厦门建发湾悦城等多个优质购物中心入市。据赢商大数据中心监测,截至2017年9月,厦门全市购物中心累计总存量为240万㎡;预计到年底,厦门全市总存量有望突破258万㎡,全年新增供应量将达38万㎡,达到6 年来的供应最高峰;2018-2020年,预计新增供应量为87万㎡。购物中心首层租金2017年上半年为546.8元/㎡/月据赢商大数据中心监测,2014年至2017年上半年,厦门优质购物中心首层平均租金在546-580元/㎡/月之间波动,变化幅度较小。 2017年上半年,厦门全市购物中心首层平均租金约为546.8元/㎡/月,较2016年有所下降,主要由于新开业购物中心在招商品牌表现上低于项目定位。购物中心空置率2017上半年为8.1%,但呈现下降趋势据赢商大数据中心监测,2017上半年,厦门全市购物中心平均空置率为8.1%,处于较高水

莆田各商圈介绍

莆田各商圈分析 一、莆田地图 二、莆田市区商业发展简述 莆田商业的发展源于2000年后文献路步行街的规划和成形。时至今日,形成300多万莆田人习惯消费的唯一繁华商圈,即文献路步行街! 以及周边的梅园路、大唐广场,金鼎广场和正荣时代广场、万达广场,以及正在筹划中的正荣财富中心、新光城市广场、联创国际广场、海西汽车商贸城等。 莆田市民的消费力急速上涨,并出现零散的高端消费品市场。 莆田市区商业主要集中于市区胜利路与文献路交汇的商圈,以新街口为中心,周边辐射2公里,商业相对繁华。 新街口辐射1公里范围内商圈:文献广场、大唐广场三信金鼎购物广场、泰然商场 新街口辐射2公里范围内商圈:正荣时代广场、名店女人街 新街口辐射3公里范围内商圈:万达广场、联创国际广场、新光城市广场、正荣

财富中心。 目前,通过莆田周边具备代表性的几家百货的销售数据显示,福州大洋百货的30%业绩由莆田人创造,厦门信达免税商场的VIP 客户中,30%为莆田人,充分证实了莆田人购买力强,但是从目前莆田市的消费商圈、布局、消费氛围看,远未满足莆田人的需求。 三、莆田市区第一商圈——文献路商圈调查 文献路位于莆田市传统的市中心位置,是莆田市最为繁华和集中的商业街区,文献路以文献路步行街为中心,商业向东西方向辐射和扩散,文献路步行路则是一条较为综合的商业一条街,文献西主要以服饰店、饰品店、餐饮为主,文献东主营通讯电子类产品。其中文献路步行街东起北大路口,西至新街口,全长609米,主街面宽28米左右. 根据统计文献路店面383家,其中文献东路42,文献步行街152家,文献西路189家,文献路商店经营方式以品牌散店为主,主要经营服装、餐饮、休闲娱乐等,但缺少具有很强凝聚力的高档百货。百货商场仅有以经营中低档商品为主的国货精品购物广场和比较小的百货两家,整个商圈缺乏品牌大卖场的拉动效应和辐射力,同时也缺乏兼备娱乐休闲、品牌荟萃的超大型综合性购物中心。 其中文献步行街商铺以品牌店为主,这里几乎集中了莆田市所有的服饰和鞋 类品牌,因此文献路步行街是名副其实的品牌购物一条街,体现了他在莆田商圈的霸主地位。 文献路商铺档次以中档为主,形象低档的商家也占有不少比例,形象很好的 胜 利 北路胜利 南 路 学园中路 文献西路 梅园西路 莆田文献步行街 大唐广场 金鼎广场 文献东路 沃尔玛 家乐福 地一大道 原莆田市步行街

市场调研报告(中山路商圈)

中山路商圈市场调研明细 一、商圈介绍 中山路商圈位于厦门岛西南部,以中山路为主干,沿街向南北辐射出多条支路,只要分支有太平路、局口街、大同路、镇邦路、海后路、水仙路,其向外延伸出来的商业老街有安定路、升平路、思明东西路及大同路等。局口女人街、大中路、镇邦路等支路的经营业态都已经逐步形成特色商品专业街。中山路商圈是厦门乃至整个闽南金三角最具商业价值的商圈之一,除与生俱来的区位优势,还有独特的人文积淀。商圈内的中山路目前厦门全市唯一一条国家级“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并且被誉为中华十大名街之一。 ◆商业辐射:外来旅游者、老城区居民等。 ◆功能描述:休闲、旅游、购物。 ◆商业规模:共35万平,铜锣湾广场6万平、南中大地广场5万平,其他商场老虎城、 中华城、香港时代广场等及沿街店面24万平。 ◆业态分布:有来雅百货、巴黎春天、铜锣湾百货、华联超市、永乐思文等主力店, 以及分布服饰、小吃、首饰等大量骑楼店面业态。 ◆价格表现:销售价格2-10万元每平,一层沿街主流价格5-8万元每平,租金400-800 元每平每月。 ◆商业意义:独特的骑楼建筑风格,百年商业、人文积淀,在探索中前进。

中山路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变迁起落,早期中山路有着适合于不同层次客户的商品。各大药店、酒店、书房等都是中山路的组成部分。80年代中期,个体经营大规模进入中山路。80年代末90年代初,第一百货、华联商厦等大型企业相继成立,担起中山路的大梁,中山路越来越繁华。随着厦门经济的发展,火车站、富山商业区、SM商业城。禾祥西商业街的崛起,超市规模日益扩大,导致以中山路旧城区为核心的商业街区在厦门地位逐年下降。老城区人口大量向东部新区转移。中山路商圈一度出现经济衰退的状况。但随着政府新策的实施,步行街改造计划,塑造文化氛围。中山路现在的定位与以前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已经从初级的购物商业街变身成为一条集旅游、购物、休闲为一体的具有文化内涵的商业街,整体人气得到一定提升。但现阶段的中山路依然存在商业的不和谐,具不完全统计百货业占商业总量的75%,服装营业面积占经营面积的48.4%,其营业额总量占总额的68.9%,作为百年老街经营商品特色不明显,经营档次参差不齐,空间拥挤,购物环境不佳。 二商圈内各大零售业 1.商圈内各大零售业基本状况 中山路商圈内主要零售业有:来雅(中山店、思明店)、巴黎春天百货、华联百货、富山诚达购物广场、名汇广场、国美电器等,各卖场经营状况如下:

商业街的定义特点及分类精

商业街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当你携同你的家人、朋友到商业街去逛一逛时,你不仅仅可以满足自己的多方面购物需求,还可以亲自体验商品,与商品真正切切的接触;与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相互交流;感受商业街那浓浓的商业气氛。另外商业街适应了现代家庭“一站购齐”(one stopping)的消费心理,又因汇集了众多层次的专卖店与各种服务项目,而有比较灵活的市场反应能力,可以提供全面服务,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生活需求,成为消费者购物、娱乐一体化的场所,符合我国未来的消费发展趋势。 一、商业街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什么是商业街?商业街就是由众多商店、餐饮店、服务店共同组成,按一定结构比例规律排列的商业繁华街道,是城市商业的缩影和精华,是一种多功能、多业种、多业态的商业集合体。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功能全。现代商业街至少应具有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体育、文化、旅游、金融、电信、会展、医疗、服务、修理、交通等15项功能和50~60个业种,现代商业街要力争做到“没有买不到的商品,没有办不成的事”,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各种需求。2.品种多。现代商业街是商品品种的荟萃,如北京西单、王府井和上海南京路,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商业街,不仅要做到“买全国、卖全国”,而且要有比较齐全的国际品牌,既是中国品牌的窗口,又是国际名牌的展台,把民族化与国际化有机地结合起来。3.分工细。分工细、专业化程度高,是现代商业街的重要特色,现代消费已从社会消费、家庭消费向个性化消费转变,要求经营专业化、品种细分化,商业街除了少数几个具有各自特色的百货店以外,其余都由专门店、专业店组成。4.环境美。商业街的购物环境优雅、整洁、明亮、舒适、协调、有序,是一种精神陶冶、美的展现和享受,突出体现购物、休闲、交往和旅游等基本功能。5.服务优。服务优是商业街的优势和特点,除了每一个企业塑造、培育和维护自己的服务品牌,推进特色经营外,要突出商业街服务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公用性,提高整体素质、维护整体形象、塑造整体品牌。 综观现在各种商业街,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1.中央商业街。中央商业街一词是大都市商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西方国家比较早的采用了这种提法,如美国纽约的曼哈顿、日本东京的银座等均被冠之中央商业街的称号,但中央商业街的内涵究竟是什么,至今没有明确的、权威的界定。可以说,一个真正的中央商业街必须是这个城市的商务功能核心。从一般意义上讲,作为中央商业街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商业特别发达。这里所说的“商业”不能作狭义的理解,而是泛指一个具有综合性功能的区域。它不仅涵盖了一般的零售业和服务业,并且包括金融、贸易、信息、展览、娱乐业、房地产、写字楼及配套的商业文化、市政、交通服务等设施,是一个大商业的概念。第二,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像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香港的中环、纽约的曼哈顿第七大道等都在区域经济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其社会知名度要明显高于其它地区的商业中心。第三,中央商业街的功能要辐射整个城市而不是仅在某一地区某一范围内发挥作用。换句话说,中央商业街应是一座城市的开放窗口,它是整个城市经济和商业发展的中枢,是南来北往的客流集散地,特别是搞商务活动的人都必须要前往的地方。第四,中央商业街应位于城市的黄金地段。地价和土地的利用率最高,交通极为便利,人流、车流量最大,建筑物高度集中,有现代化的市政、信息环境、对国际跨国公司有巨大的吸引力。 2.地区商业街。与中央商业街相比较,还存在地区性的商业街,即分布在各个居民住宅区、主干线公路边、医院、娱乐场所、机关、团体、企事业所在地的商业繁华街道。二者有明显的主从区别,概念不能相互混淆。相对中央商业街而言,地区商业街的主要特征是:第一,地区商业街的总体规模小,它以零售业为主,是简单的商业组合,其功能比较单一。比如,超市、百货公司、仓储商店等,其活动范围局限在有限的商圈内。第二,地区商业街是一种社区化消费场所,不是辐射整个城市的行为。 3.特色商业街。商业特色街即是在商品结构、经营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具有一定专业特色的商业街。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专业店铺经营为特色。以经营某一大类商品为主,商品结构和服务体现规格品种齐全、专业性的特点,如文化街、电子一条街等。二是具有特定经营定位。经营的商品可以不是一类,但经营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务可以满足特定目标消费群体的需要,如老年用品、女人用品、学生用品等。在我国现阶段,特色街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很多地方都形成了各种具有特色的商业街,如北京的隆福寺商业旅游文化街、华龙街餐饮娱乐一条街等。这些特色街,或汇集名人故居、酒吧餐馆,以观光休闲美食见长;或荟萃世界名品,以展示流行提高生活品味为特色。幽静的小路,婆娑的树影,摇曳的灯光,舒适的环境,专、特、精的经营方向,现代与传统交相呼应,散发出浓郁的城市型文化休闲气息。 二、商业街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

城市道路等级分类

一、道路的组成及等级划分: (一)道路可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 1、公路的组成:线形组成、结构组成(路基、路面、桥涵、排水系统、隧道、防护工程、特殊构造物、交通服务设施) 2、城市道路组成 3、道路工程的主体是路线、路基(包括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等)和路面三大部分。 (二)道路等级的划分: 1、公路的等级划分:高速公路、一、二、三、四级5个等级。 2、城市道路的等级划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二、路基 1、定义: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 2、分类: 填方路基(路堤):填土路基、填石路基、砌石路基、护肩路基、护脚路基 挖方路基(路堑):土质挖方路基、石质挖方路基 半挖半填路基 3、组成:路肩、边坡、排水设施、挡土墙。 4、对路基的要求: 1)有足够的强度:在车辆荷载、路面及路基自重作用下,变形不超过允许值。 2)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在行车及自然因素作用下,不发生滑坡、塌陷等。 3)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在水温变化时,路基强度变化小,不产生翻浆。 三、路面 (一)结构组成: 路层:是直接与行车及大气接触的表面层,应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良好的温度 稳定性、耐磨、抗滑、平整和不透水。 基层:承受面层传来的垂直荷载并扩散至垫层和路基中。 垫层:在基层和土基之间的结构层,起隔水、防冻及扩散传力作用。 (二)度与路面排水 (三)路面的等级与分类 1、路面等级:高级路面、次高级路面、中级路面和低级路面。 2、路面类型: (1)路面基层的类型:按照现行规范,基层(包括底基层)可分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和粒料类。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有: 1)水泥稳定土基层:不应用作高级沥青路面的基层,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面板下 2)石灰稳定土基层:适用于各级公路路面的底基层,可作二级以下的公路的基层,但不应用作高级路面的基层。

(完整word版)城市道路分类分级

城市道路分类分级 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以下四类: 1、快速路(又称汽车专用道):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前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中、小城市不设快速道)。 2、主干路(全市性干道):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以交通功能为主。自行交通量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的进出口。一般红线宽度为30~45m。 3、次干路(区级干道):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性交通路线,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一般红线宽度为25~40m。 4、支路(街坊道路):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一般红线宽度为12~25m左右。 城市道路的分级: 除上列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Ⅰ、Ⅱ、Ⅲ级,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Ⅰ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居住区道路分级 根据功能要求和居住区规模的大小,居住区级道路一般可分为三级或四级。居住区道路是解决居住区的内外联系。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9米,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部的联系,车行道宽度一般为7米,红线宽度12~14米;居住组团级道路是居住区内的支路,用以解决住宅组群的内外联系,车行道宽度一般为4~6米;通向各户或各单元门前的小路,一般宽度为3米。此外,在居住区内还可能有专供步行的林荫步道。 北京目前车道宽度为3.75米,这个宽度是按照当时大挂车的宽度设计的,现在一般小汽车的宽度都在两米之内,而国外一般的车道只有2.5米宽。深圳为3.5米。 行车道宽度 国家对公路每条机动车道的宽度是有标准的,三级以上多车道公路每条机动车道宽度为3米。中央隔离带无统一标准,因地制宜,单纯的水泥制中央隔离带宽度为一米(中央隔离带两侧白实线之间的距离),如果是中央绿化隔离带,宽度就难说了,有的“形象工程”路可以做到几十米宽。城镇间的公路一般不设人行道(一般穿越城市段才设),城市干道必须设置人行道,城市干道人行道按实际人流量计算,一般最少3米宽,宽的可以达到15-20米。*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一般为4个车道,必要时车道数可按双数增加。 * 二级公路,平原、微丘区慢行车很少或将慢行车分开的路段,行车道宽度为7米,并设路缘线;有一定混合交通的路段,行车道宽度一般为9米;混合交通量大,并且将慢行道分开又有困难时,其行车道宽度可加宽到12米,并划线分快、慢行道。 * 四级公路,平原、微丘区的行车道宽度,当交通量较大时,可采用6.0米。 以一条红线26米的一级公路来讲,一般是这样:双向六车道18米,中央隔离带1米,两侧路肩各1.5米共3米,剩下的两侧各2米为排水沟等配套设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