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课后习题

第一讲 随堂练习:
1、语文教育学从______年钦定京师大学堂设立师范馆开设的“教育学”中有“各科教授法”开始,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语文教育学时期。
答案1、1902(1903)、国文教授法、国文教学法、语文教材教法、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论。

2、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三大经验是(1) ___ (2) ____ (3) ____三大问题是 (1)______(2)______(3)_____四大弊端是(1) _____ (2) ______ (3) ______ (4)_______
2、(1)识字教学,(2)文章教学,(3)读写实践;(1) 科举的附庸,(2)识字加读写古文,(3)记诵和模仿;(1)脱离语言实际,(2)脱离应用实际,(3)忽视文学教育,(4)忽视知识教育。


第二讲 随堂练习:

(1)《三字经》是谁编写的__王应麟
周兴嗣 王应麟 刘英庄 叶圣陶

(4)语文名称的确立,国家是接受哪位教育家的建议:__叶圣陶
徐特立 叶圣陶 张志公 吕叔湘

(5)《千字文》是谁编写的:_周兴嗣
刘英庄 王应麟 周兴嗣 昆体良

(6)“五经”是指:_《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8)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四大弊端:脱离语言实际、脱离应用实际、忽视文学教育、忽视知识教育


 2、“三、百、千”中“三”是指________,相传编者是______代的________ ;“百”指________,“千”指________,相传编者为________。它们是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蒙学教科书。
《三字经》、宋代、王应麟;《百家姓》;《千字文》、南朝梁周兴嗣。

3、古代的《四书》、《五经》由____代的______编辑整理,成为明清科举教育影响最大的教科书。《四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代、朱熹;《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4、论现代文进入语文教学的背景和意义,历史、现状和改革方向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在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的背景下,现代文进入语文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脱离、语文学习与实际运用脱离的现象。经过了用文言文教学方法教现代文、主要教思想内容、主要教写作方法、主要教文学作品等发展阶段。现在存在着教学方式模式化和放任自流的倾向。改革方向是加强基本功教学,加强生活化和个性化 。

第三讲随堂
(5)关于“语文”这个学科名称的确定,是由谁确定的:_______叶圣陶___
徐特立 张志公 叶圣陶 夏丏尊

(8)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__导向作用、推进作用、控制作用、评价作用、管理作用

(9)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突出的新的教育思想:__________

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第五

讲随堂练习:






(3)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原则:1、语文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原则 2、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 3、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各种语文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



(4)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2、语文课程目标设计的内容①识字与写字②阅读③写作④口语交际⑤综合学习。


第七讲 随堂练习:

(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阅读兴趣需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阅读的目标和意义 2、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3、追求阅读教学的审美境界


2、阅读能力构成的要素有(1)作者生平(2)写作缘起(3)时代背景(4)社会影响。

第八讲随堂练习:

(10)写作教学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是:教师引导,学生定向;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学生参与;交流评改,互相沟通

第九讲随堂练习:

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点是整体性、自主性、开放性

4、综合性学习目标具有的特点是什么? (一)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知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在综合性活动中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三)让学生体验成功。(四)强调过程和方法。(五)教学评价的重点是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第十讲随堂练习:

(7)语文教学中培养和训练想象力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__
:语言描述、设置场景、设置悬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