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二万吨干红葡萄酒生产工艺设计毕业设计(含外文翻译)

年产二万吨干红葡萄酒生产工艺设计毕业设计(含外文翻译)
年产二万吨干红葡萄酒生产工艺设计毕业设计(含外文翻译)

江西理工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年产二万吨干红葡萄酒生产工艺设计

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生物工程

班级: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许宝泉职称:副教授

题目:年产2万吨干红葡萄酒酿造工艺设计

专题题目(若无专题则不填):

原始依据(包括设计(论文)的工作基础、研究条件、技术背景、应用环境等):对于干红葡萄酒的酿造,我国虽然已有较为完整的发酵工艺,目前主要是以新鲜葡萄破碎后混合经酵母菌酒精发酵而成。

该设计需要建立在一定文献资料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一些葡萄酒厂的生产工艺以及设备,配合导师的指导,自己设计红葡萄酒的酿造工艺及生产设备。

通过市场和环境前景的分析,以用于今后工厂的大规模生产。

利用文献中作者所描述的生产工艺流程,找出红葡萄酒酿造的最适条件,发酵时间短、成本低,并可在今后将该工艺应用工厂大规模生产,使生产出的干红葡萄酒口味纯净、优雅,且酒体完整。

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设计(研究)内容、主要指标与技术参数,并根据课题性质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1.设计内容

(1)市场前景的分析。根据干红葡萄酒的营养价值,成本估算和消费者的喜爱程度分析干红葡萄酒在我国进行产业化生产的可行性。

(2)工厂的选址和规模。要根据原料品种和来源选择工厂的地址,在对干红葡萄酒工艺设计中装置使用的数量来估算工厂的规模。

(3)物料守恒和计算。根据年产量计算原料的用量和废物的排放量。

(4)装置的选取。根据一般酒厂生产葡萄酒的设备,根据流程选取葡萄酒的加工设备,主要有葡萄除梗破碎机、果汁压榨机、高精度过滤机、速冷机、灌酒机、发酵罐、贮酒罐等。

(5)工艺的设计。将原料设计红葡萄分选去梗→破碎→将果汁与皮核共发酵→收集自流汁与压榨汁,再次发酵,最终酿制成干红葡萄酒

(6)环境保护分析。工厂必须有废水、废气处理系统,并经常检查、维修、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废水、废气的排放应符合《工业三废排放标准》的规定。(7)画出设计图。

2.主要指标及参数:

3.对学生提出的具体要求

通过设计了解干红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以及酿造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日程安排:

3.5~3.15 查阅资料,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和任务书。

3.16~5.10 根据资料内容,进行毕业设计。

5.11~5.21 论文整理及装帧。

5.21~

6.4 准备论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和书目:

[1]林亲录,单杨,秦丹,等.葡萄酒中多酚类化合物研究进展[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1,

(1):30-32.

[2]DahlR,Henriksen J M,Harving H. Red wine asthma:a controlled chlalenge study[J].Jour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1986.78(6):1126-1129.

[3]张莉,王华,李华.发酵前热浸渍工艺对干红葡萄酒质量的影响.食品科学.2006.

[4]严斌、陈晓杰.低温浸渍法干红葡萄酒酿造工艺初探.中国酿造.2006(8):31-33.

[5]冀剑霜,张美玲,钱伟斌.葡萄原料对干红葡萄酒品质及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中国酿造.2010(11):149-152.

[6]侯保玉.中国葡萄酒发展方向展望.山西食品工业.1998(1):7-9.

[7]张岱,齐中波.浅论葡萄原料基地建立的必要性.天津农业科学.2000.3.

[8]张艳芳.谈葡萄酒酿造的几项基本原则.酿酒.2004.5(31).

[9]陈光,廉英杰. 赤霞珠干红葡萄洒酵工艺.新疆农业科技.2009(5).

[10]田雅丽,马永明,王焕香.陈酿型千红葡萄洒生产工艺研究.葡萄酿酒.

[11]于清琴,王咏梅,许军等.葡萄酒生产过程中乳酸菌的控制[J].酿酒工艺:50-51.

[12] 高畅,高树贤,张艳芳.葡萄酒发酵罐综述[J].

[13]王敏.二氧化碳的利用与开发.甘肃化工.专论与综述:149-152.

[14]王凯军,郑元景,徐冬利.水解一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处理城市污水[J].环境工程,1987(5):4—6.

[15]刘军,李进,曲键.葡萄皮渣的综合利用.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16]王艳,路正清.葡萄皮渣的综合利用[J].青研综述,2008.3.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年产2万吨干红葡萄酒酿造工艺设计

本课题来源及研究现状:

课题来源:

干红葡萄酒是指葡萄酒酿造后,酿酒原料(葡萄汁)中的糖分完全转化成酒精,残糖量小于或等于4.0g/L的红葡萄酒。葡萄酒中含有各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适量饮用有助于身体的健康。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葡萄酒消费者对葡萄酒的了解加深了,干红葡萄酒因此得到了更多的消费者的青睐。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通过改善干红葡萄酒的生产过程,尝试提高其产量,降低其成本,以促进我国红干葡萄酒产业的发展。

研究现状:

红葡萄酒在我国是属于外来的酒类,在早期被称之为洋酒。中国是酒文化古国,酿酒记录可追溯至夏商,几千年来,已有大量的酿酒技术流传到现在,构成了宝贵的酒文化。如今,中国生产的白酒既继承了原有的优点,又不断研发新的生产工艺,创造出更加独特的的风味,被世人所称赞;而红酒酿造还处于发展阶段,但其产量仍然增长迅速。

干红葡萄酒酒体呈现宝石红或棕红色,气味芳香纯正,具有爽怡的口味和新鲜悦人的果香味,因其酿造工艺或原料环境的不同,尤其是保存年份的不同,使其口感各异。红酒虽然不是日常的必需品,但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科学研究表明,红酒中的某些酚类化合物,特别是儿茶素和原花色素,对人体的健康有积极作用[1,2]。

目前我国的对于干红葡萄酒的研究,主要是对葡萄原料的筛选及针对其生产工艺和不同方法的研究,通过对生产工艺过程的不同控制方法,生产出风味独特的干红葡萄酒。如张莉的发酵前热浸渍工艺对干红葡萄酒质量的影响[3],严斌的低温浸渍法干红葡萄酒酿造工艺初探[4]等分别介绍不同环境处理对干红葡萄酒品质的影响。通过对它们的学习并进行改进,以获得最佳的方式进行葡萄酒的生产。

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

通过一定文献资料作为参考,找出红葡萄酒酿造的合适条件,设计工厂化生产干红葡萄酒和工艺流程,筛选其所需的设备,以达到干红葡萄酒的产业化生产。

本课题通过分析红葡萄酒的市场前景,厂房的选址和规模,查阅文献资料掌握干红葡萄酒酿造各工艺步骤及所需条件,分析其中优缺点,结合生产成本最终确定干红葡萄酒酿造最适条件和工艺,设计原料红葡萄分选去梗→破碎→将果汁与皮核共发酵→收集自流汁与压榨汁,再次发酵,最终酿制成干红葡萄酒的过程,最后分析其排放废水状况,通过电脑CAD 画图完成干红葡萄酒的工艺设计图。

设计(论文)提纲及进度安排:

1.设计提纲

(1)市场前景的分析。根据干红葡萄酒的营养价值,成本估算和消费者的喜爱程度分析干红葡萄酒在我国进行产业化生产的可行性。

(2)工厂的选址和规模。要根据原料品种和来源选择工厂的地址,最重要的是要处理污染源。在对干红葡萄酒工艺设计中装置使用的数量来估算工厂的规模。(3)物料守恒和计算。采用物料恒算法,根据年产量计算原料的用量和废物的排放量。

(4)装置的选取。根据一般酒厂生产葡萄酒的设备,根据流程选取破碎压榨机,速冷机,高精度过滤机,发酵罐,灌装生产线等。

(5)工艺的设计。将原料红葡萄分选去梗→压榨→将果汁与皮核共发酵→ 后发酵→过滤澄清→贮存→灌装生产,最终酿制成干红葡萄酒成品。

(6)环境保护分析。工厂必须有废水、废气处理系统,并经常检查、维修、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废水、废气的排放应符合《工业三废排放标准》的规定。(7)画出设计图。

2.进度安排

3.5~3.15 查阅资料,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和任务书。

3.16~5.10 根据资料内容,进行毕业设计。

5.11~5.21 论文整理及装帧。

5.21~

6.4 准备论文答辩。

参考文献:

[1]林亲录,单杨,秦丹,等.葡萄酒中多酚类化合物研究进展[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1,

(1):30-32.

[2]DahlR,Henriksen J M,Harving H. Red wine asthma:a controlled chlalenge study[J].Jour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1986.78(6):1126-1129.

[3]张莉,王华,李华.发酵前热浸渍工艺对干红葡萄酒质量的影响.食品科学.2006.

[4]严斌、陈晓杰.低温浸渍法干红葡萄酒酿造工艺初探.中国酿造.2006(8):31-33.

[5]冀剑霜,张美玲,钱伟斌.葡萄原料对干红葡萄酒品质及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中国酿造.2010(11):149-152.

[6]侯保玉.中国葡萄酒发展方向展望.山西食品工业.1998(1):7-9.

[7]张岱,齐中波.浅论葡萄原料基地建立的必要性.天津农业科学.2000.3.

[8]张艳芳.谈葡萄酒酿造的几项基本原则.酿酒.2004.5(31).

[9]陈光,廉英杰. 赤霞珠干红葡萄洒酵工艺.新疆农业科技.2009(5).

[10]田雅丽,马永明,王焕香.陈酿型千红葡萄洒生产工艺研究.葡萄酿酒.

[11]于清琴,王咏梅,许军等.葡萄酒生产过程中乳酸菌的控制[J].酿酒工艺:50-51.

[12] 高畅,高树贤,张艳芳.葡萄酒发酵罐综述[J].

[13]王敏.二氧化碳的利用与开发.甘肃化工.专论与综述:149-152.

[14]王凯军,郑元景,徐冬利.水解一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处理城市污水[J].环境工程,1987(5):4—6.

[15]刘军,李进,曲键.葡萄皮渣的综合利用.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16]王艳,路正清.葡萄皮渣的综合利用[J].青研综述,2008.3.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摘要

干红葡萄酒是指酿酒原料中的糖分完全转化成酒精,残糖量小于或等于

4.0g/L的红葡萄酒。纯正的干红葡萄酒呈天然红宝石色,具有新鲜悦人的果香味。葡萄酒中含有各种氨基酸、酚类和单宁等物质,适量饮用有助于身体的健康。我国目前葡萄酒行业虽有着巨大的进步,但相对国际上的发达国家仍显落后。原料、工艺及设备的差异,使得国产葡萄酒竞争力较弱。

好的原料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想要酿造好的葡萄酒,最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原料的质量。其次是设备和生产工艺。本文介绍了干红葡萄酒完整的生产工艺过程,讨论了工艺流程中的一些质量控制问题及解决办法,对其可行性也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干红葡萄酒;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可行性

ABSTRACT

Dry red wine is full of sugar in the wine raw materials into ethanol, residual sugar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4.0g / L of red wine.Pure red wine has a natural ruby color,with fresh and pleasant fruit flavor.wine contains a variety of amino acids, phenols and tannins and other substances, moderate drinking helps the body's health.Although China's wine industry now has a huge improvement, but remained relatively lagging behind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Raw materials,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differences, making homemade wine less competitive.

Good raw material is half the battle.You want good quality wines, the most important point is depends on the quality of raw materials.Followed by equipment and production technology.This paper introduces a complete dry red wine production process, discussed the process of quality control problems and some solutions ,also analyzed the feasibility.

Key words:dry red wine; production technology; quality control; feasibility

以葡萄酒命名。国内葡萄酒生产厂家大都以生产家葡萄酒为主。

(2)山葡萄酒:以野生葡萄为原料酿成的葡萄酒。产品以山葡萄酒或葡萄酒命名。例如,通天酒业生产的通天山葡萄酒就是以野生葡萄为原料酿制而成的。1.1.3成分

红酒的成分相当复杂,它是经自然发酵酿造出来的果酒,它含有最多的是葡萄果汁,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次是经葡萄里面的糖份自然发酵而成的酒精,一般在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三,剩余的物质超过1000种,比较重要的有300多种。红酒其他重要的成分如酒酸,果性,矿物质和单宁酸等。虽然这些物质所占的比例不高,却是酒质优劣的决定性因素。质优味美的红酒,是因为它们能呈现一种组织结构的平衡,使人在味觉上有无穷的享受。葡萄酒不仅是水和酒精的溶液,它有丰富的内涵:

A.80%的水。这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纯水,是由葡萄树直接从土壤中汲取的。

B. 9.5-15%的乙醇,即主要的酒精。经由糖份发酵后所得,它略甜,而且给葡萄酒以芳醇的味道。

C.酸。有些来自于葡萄,如酒石酸、苹果酸和柠檬酸;有些是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生成的,如乳酸和醋酸。这些主要的酸,在酒的酸性风味和均衡味道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D.酚类化合物。每公升1到5克,它们主要是自然红色素以及单宁,这些物质决定红酒的颜色和结构。

E.每公升0.2到5克的糖份。不同类型的酒含糖份多少不同。

F.芳香物质(每公升数百毫克),它们是挥发性的,种类很多。

G.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C,B1,B2,B12,PP)。它们影响着葡萄酒的营养价值。

所以,适量饮用葡萄酒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可以保护血管,防止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

1.1.4国家标准

干白葡萄酒国家标准(GB/T 15037-94)分为感官要求与理化指标。

表1-2 理化指标

1.1.5发展现状

葡萄酒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全世界的葡萄栽培面积约l 000多万公顶,葡萄酒平均年产量达3 000多万吨,平均年消费葡萄酒2 800多万吨(0IV,1989)。葡萄酒的生产和与之配套的其它活动,为全世界3 7D0多万人提供了生活条件。中国在传统上是以白酒消费为主的国家。五、六十年代,在河南、北京、山东、陕西等地先后建立了几家葡萄酒厂,但由于历史的和自然灾害等原因.我国葡萄酒事业的发展仍然迟迟不前八十年代后.我国的葡萄酒行业进人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年代。l988年我国的葡萄酒产量达30.80万吨。但随后逐年下降,l991年降至24.2万吨,1994年l8万吨、1995年17.4万吨。尽管葡萄酒总体产量有所下降。但全汁葡萄酒却逐年上升。并且有许多白酒厂比如山东秦池厂、齐民思酒厂、四川五粮液酒厂、安徽古井贡酒厂等纷纷转产葡萄酒。不难预测,中国的葡萄酒事业将会蒸蒸日上!

1.2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我国的葡萄酒行业起步较晚,而且因为生产成本较高,葡萄酒发酵时间长,生产工艺等问题影响干红葡萄酒的发展。我国生产干红葡萄酒的厂家主要分布在北方一带,使得南方的普通消费者因增加了运输成本,显得价格太贵无法接受。因此通过设计和优化干红葡萄酒的生产工艺,使生产干红葡萄酒的成本下降,让大部分消费者都能接受。这将会开拓我葡萄酒的市场,使我国葡萄酒的产业化生产不停地发展。

葡萄酒的酿造,离不开葡萄原料和厂址,酿酒设备及酿造葡萄酒的工艺技术。酿造好的葡萄酒,首先要有好的葡萄原料,其次要有符合工艺要求的酿酒设

备,第三要有科学合理的工艺技术。原料和设备是硬件,工艺技术是软件。在硬件规定的前提下,产品质量的差异就只能取决于酿造葡萄酒的工艺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控制。设计完工艺及设备,我们还需要对其市场前景进行分析,成本估算,污染物排放的分析,这样才能研究葡萄酒产业化推广的可行性。

1.3 市场前景

1.3.1 红葡萄酒的功效

第一是延缓衰老:人体跟金属一样,在大自然中会逐渐"氧化"。人体氧化的罪魁祸首不是氧气,而是氧自由基,是一种细胞核外含不成对电子的活性基团。这种不成对的电子很易引起化学反应,损害DNA(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等重要生物分子,进而影响细胞膜转运过程,使各组织、器的功能受损,促进机体老化。红葡萄酒中含有较多的抗氧化剂,如酚化物、鞣酸、黄酮类物质、维生素C、维生素E、微量元素硒、锌、锰等,能消除或对抗氧自由基,所以具有抗老防病的作用。

第二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红葡萄酒能使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HDL)升高,而HDL的作用是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所以能有效的降低血胆固醇,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不仅如此,红葡萄酒中的多酚物质,还能抑制血小板的凝集,防止血栓形成。虽然白酒也有抗血小板凝集作用,但几个小时之后会出现"反跳",使血小板凝集比饮酒前更加亢进,而红葡萄酒则无此反跳现象。在饮用18个小时之后仍能持续的抑制血小板凝集。

第三是预防癌症:葡萄皮中含有的白藜芦醇[5],抗癌性能在数百种人类常食的植物中最好。可以防止正常细胞癌变,并能抑制癌细胞的扩散。在各种葡萄酒中,红葡萄酒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最高。因为白藜芦醇可使癌细胞丧失活动能力,所以红葡萄酒是预防癌症的佳品。

第四是美容养颜作用:自古以来,红葡萄酒作为美容养颜的佳品,倍受人们喜爱。有人说,法国女子皮肤细腻、润泽而富于弹性,与经常饮用红葡萄酒有关。红葡萄酒能防衰抗老,使皮肤少生皱纹。除饮用外,还有不少人喜欢将红葡萄酒外搽于面部及体表,因为低浓度的果酸有抗皱洁肤的作用。虽然,饮用红葡萄酒的好处非常多,然而也有量的限制。专家认为,饮用红葡萄酒,按酒精含量12%计算,每天不宜超过250毫升,否则会危害健康。

1.3.2 市场前景

1996年l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窒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一文中提到:中国目前酒类柯成中耗粮过多的烈性白酒比重过大,每年耗粮约2 000多万吨,中国政府将采取措旋。减少高度白酒的生产,降低白酒在酒类中的比重。酿酒业的发展,要实现由高度酒向低度酒,低档酒向高档酒,蒸馏酒向发酵酒,白酒向果酒等四

毕业设计外文翻译资料

外文出处: 《Exploiting Software How to Break Code》By Greg Hoglund, Gary McGraw Publisher : Addison Wesley Pub Date : February 17, 2004 ISBN : 0-201-78695-8 译文标题: JDBC接口技术 译文: JDBC是一种可用于执行SQL语句的JavaAPI(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应用程序设计接口)。它由一些Java语言编写的类和界面组成。JDBC为数据库应用开发人员、数据库前台工具开发人员提供了一种标准的应用程序设计接口,使开发人员可以用纯Java语言编写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程序。 一、ODBC到JDBC的发展历程 说到JDBC,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另一个十分熟悉的字眼“ODBC”。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呢?如果有,那么它们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ODBC是OpenDatabaseConnectivity的英文简写。它是一种用来在相关或不相关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中存取数据的,用C语言实现的,标准应用程序数据接口。通过ODBCAPI,应用程序可以存取保存在多种不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中的数据,而不论每个DBMS使用了何种数据存储格式和编程接口。 1.ODBC的结构模型 ODBC的结构包括四个主要部分:应用程序接口、驱动器管理器、数据库驱动器和数据源。应用程序接口:屏蔽不同的ODBC数据库驱动器之间函数调用的差别,为用户提供统一的SQL编程接口。 驱动器管理器:为应用程序装载数据库驱动器。 数据库驱动器:实现ODBC的函数调用,提供对特定数据源的SQL请求。如果需要,数据库驱动器将修改应用程序的请求,使得请求符合相关的DBMS所支持的文法。 数据源:由用户想要存取的数据以及与它相关的操作系统、DBMS和用于访问DBMS的网络平台组成。 虽然ODBC驱动器管理器的主要目的是加载数据库驱动器,以便ODBC函数调用,但是数据库驱动器本身也执行ODBC函数调用,并与数据库相互配合。因此当应用系统发出调用与数据源进行连接时,数据库驱动器能管理通信协议。当建立起与数据源的连接时,数据库驱动器便能处理应用系统向DBMS发出的请求,对分析或发自数据源的设计进行必要的翻译,并将结果返回给应用系统。 2.JDBC的诞生 自从Java语言于1995年5月正式公布以来,Java风靡全球。出现大量的用java语言编写的程序,其中也包括数据库应用程序。由于没有一个Java语言的API,编程人员不得不在Java程序中加入C语言的ODBC函数调用。这就使很多Java的优秀特性无法充分发挥,比如平台无关性、面向对象特性等。随着越来越多的编程人员对Java语言的日益喜爱,越来越多的公司在Java程序开发上投入的精力日益增加,对java语言接口的访问数据库的API 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也由于ODBC的有其不足之处,比如它并不容易使用,没有面向对象的特性等等,SUN公司决定开发一Java语言为接口的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接口。在JDK1.x 版本中,JDBC只是一个可选部件,到了JDK1.1公布时,SQL类包(也就是JDBCAPI)

毕业设计外文翻译附原文

外文翻译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刘链柱 班级机制111 学号1110101102 指导教师葛友华

外文资料名称: Desig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vacuum cleaners using cyclone technology 外文资料出处:Korean J. Chem. Eng., 23(6), (用外文写) 925-930 (2006) 附件: 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 2.外文原文

应用旋风技术真空吸尘器的设计和性能介绍 吉尔泰金,洪城铱昌,宰瑾李, 刘链柱译 摘要:旋风型分离器技术用于真空吸尘器 - 轴向进流旋风和切向进气道流旋风有效地收集粉尘和降低压力降已被实验研究。优化设计等因素作为集尘效率,压降,并切成尺寸被粒度对应于分级收集的50%的效率进行了研究。颗粒切成大小降低入口面积,体直径,减小涡取景器直径的旋风。切向入口的双流量气旋具有良好的性能考虑的350毫米汞柱的低压降和为1.5μm的质量中位直径在1米3的流量的截止尺寸。一使用切向入口的双流量旋风吸尘器示出了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用于收集在家庭中产生的粉尘。 摘要及关键词:吸尘器; 粉尘; 旋风分离器 引言 我们这个时代的很大一部分都花在了房子,工作场所,或其他建筑,因此,室内空间应该是既舒适情绪和卫生。但室内空气中含有超过室外空气因气密性的二次污染物,毒物,食品气味。这是通过使用产生在建筑中的新材料和设备。真空吸尘器为代表的家电去除有害物质从地板到地毯所用的商用真空吸尘器房子由纸过滤,预过滤器和排气过滤器通过洁净的空气排放到大气中。虽然真空吸尘器是方便在使用中,吸入压力下降说唱空转成比例地清洗的时间,以及纸过滤器也应定期更换,由于压力下降,气味和细菌通过纸过滤器内的残留粉尘。 图1示出了大气气溶胶的粒度分布通常是双峰形,在粗颗粒(>2.0微米)模式为主要的外部来源,如风吹尘,海盐喷雾,火山,从工厂直接排放和车辆废气排放,以及那些在细颗粒模式包括燃烧或光化学反应。表1显示模式,典型的大气航空的直径和质量浓度溶胶被许多研究者测量。精细模式在0.18?0.36 在5.7到25微米尺寸范围微米尺寸范围。质量浓度为2?205微克,可直接在大气气溶胶和 3.85至36.3μg/m3柴油气溶胶。

软件开发概念和设计方法大学毕业论文外文文献翻译及原文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资料中文题目:软件开发概念和设计方法文献、资料英文题目: 文献、资料来源: 文献、资料发表(出版)日期: 院(部):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翻译日期: 2017.02.14

外文资料原文 Software Development Concepts and Design Methodologies During the 1960s, ma inframes and higher level programming languages were applied to man y problems including human resource s yste ms,reservation s yste ms, and manufacturing s yste ms. Computers and software were seen as the cure all for man y bu siness issues were some times applied blindly. S yste ms sometimes failed to solve the problem for which the y were designed for man y reasons including: ?Inability to sufficiently understand complex problems ?Not sufficiently taking into account end-u ser needs, the organizational environ ment, and performance tradeoffs ?Inability to accurately estimate development time and operational costs ?Lack of framework for consistent and regular customer communications At this time, the concept of structured programming, top-down design, stepwise refinement,and modularity e merged. Structured programming is still the most dominant approach to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is still evo lving. These failures led to the concept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based upon the idea that an engineering-like discipl ine could be applied to software design and develop ment. Software design is a process where the software designer applies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to produce a conceptual model that de scribes and defines a solution to a problem. In the beginning, this des ign process has not been well structured and the model does not alwa ys accurately represent the problem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However,design methodologies have been evolving to accommo date changes in technolog y coupled with our increased understanding of development processes. Whereas early desig n methods addressed specific aspects of the

毕业设计外文翻译

毕业设计(论文) 外文翻译 题目西安市水源工程中的 水电站设计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班级 学生 指导教师 2016年

研究钢弧形闸门的动态稳定性 牛志国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中国南京,邮编210098 nzg_197901@https://www.360docs.net/doc/913898934.html,,niuzhiguo@https://www.360docs.net/doc/913898934.html, 李同春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中国南京,邮编210098 ltchhu@https://www.360docs.net/doc/913898934.html, 摘要 由于钢弧形闸门的结构特征和弹力,调查对参数共振的弧形闸门的臂一直是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弧形弧形闸门的动力稳定性。在这个论文中,简化空间框架作为分析模型,根据弹性体薄壁结构的扰动方程和梁单元模型和薄壁结构的梁单元模型,动态不稳定区域的弧形闸门可以通过有限元的方法,应用有限元的方法计算动态不稳定性的主要区域的弧形弧形闸门工作。此外,结合物理和数值模型,对识别新方法的参数共振钢弧形闸门提出了调查,本文不仅是重要的改进弧形闸门的参数振动的计算方法,但也为进一步研究弧形弧形闸门结构的动态稳定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简介 低举升力,没有门槽,好流型,和操作方便等优点,使钢弧形闸门已经广泛应用于水工建筑物。弧形闸门的结构特点是液压完全作用于弧形闸门,通过门叶和主大梁,所以弧形闸门臂是主要的组件确保弧形闸门安全操作。如果周期性轴向载荷作用于手臂,手臂的不稳定是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调查指出:在弧形闸门的20次事故中,除了极特殊的破坏情况下,弧形闸门的破坏的原因是弧形闸门臂的不稳定;此外,明显的动态作用下发生破坏。例如:张山闸,位于中国的江苏省,包括36个弧形闸门。当一个弧形闸门打开放水时,门被破坏了,而其他弧形闸门则关闭,受到静态静水压力仍然是一样的,很明显,一个动态的加载是造成的弧形闸门破坏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弧形闸门臂的动态不稳定是造成弧形闸门(特别是低水头的弧形闸门)破坏的主要原是毫无疑问。

本科毕业设计方案外文翻译范本

I / 11 本科毕业设计外文翻译 <2018届) 论文题目基于WEB 的J2EE 的信息系统的方法研究 作者姓名[单击此处输入姓名] 指导教师[单击此处输入姓名] 学科(专业 > 所在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提交日期[时间 ]

基于WEB的J2EE的信息系统的方法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基于工程的Java开发框架背后的概念,并介绍它如何用于IT 工程开发。因为有许多相同设计和开发工作在不同的方式下重复,而且并不总是符合最佳实践,所以许多开发框架建立了。我们已经定义了共同关注的问题和应用模式,代表有效解决办法的工具。开发框架提供:<1)从用户界面到数据集成的应用程序开发堆栈;<2)一个架构,基本环境及他们的相关技术,这些技术用来使用其他一些框架。架构定义了一个开发方法,其目的是协助客户开发工程。 关键词:J2EE 框架WEB开发 一、引言 软件工具包用来进行复杂的空间动态系统的非线性分析越来越多地使用基于Web的网络平台,以实现他们的用户界面,科学分析,分布仿真结果和科学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对于许多应用系统基于Web访问的非线性分析模拟软件成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密集技术变革[1]提供了比过去更多的自由选择机会[2]。因此,WEB平台的合理选择和发展对整个地区的非线性分析及其众多的应用程序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现阶段的WEB发展的特点是出现了大量的开源框架。框架将Web开发提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使基本功能的重复使用成为可能和从而提高了开发的生产力。 在某些情况下,开源框架没有提供常见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出于这个原因,开发在开源框架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工程发展框架。本文旨在描述是一个基于Java的框架,该框架利用了开源框架并有助于开发基于Web的应用。通过分析现有的开源框架,本文提出了新的架构,基本环境及他们用来提高和利用其他一些框架的相关技术。架构定义了自己开发方法,其目的是协助客户开发和事例工程。 应用程序设计应该关注在工程中的重复利用。即使有独特的功能要求,也

毕业设计外文翻译格式实例.

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资料翻译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 姓名:赵海潮 学号:09L0504133 外文出处:Applied Acoustics, 2010(71):701~707 附件: 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2.外文原文。

附件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 基于一维CFD模型下汽车排气消声器的实验研究与预测Takeshi Yasuda, Chaoqun Wua, Noritoshi Nakagawa, Kazuteru Nagamura 摘要目前,利用实验和数值分析法对商用汽车消声器在宽开口喉部加速状态下的排气噪声进行了研究。在加热工况下发动机转速从1000转/分钟加速到6000转/分钟需要30秒。假定其排气消声器的瞬时声学特性符合一维计算流体力学模型。为了验证模拟仿真的结果,我们在符合日本工业标准(JIS D 1616)的消声室内测量了排气消声器的瞬态声学特性,结果发现在二阶发动机转速频率下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非常吻合。但在发动机高阶转速下(从5000到6000转每分钟的四阶转速,从4200到6000转每分钟的六阶转速这样的高转速范围内),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出现了较大差异。根据结果分析,差异的产生是由于在模拟仿真中忽略了流动噪声的影响。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研究者在一维计算流体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具有可靠准确度的简化模型,相对标准化模型而言该模型能节省超过90%的执行时间。 关键字消声器排气噪声优化设计瞬态声学性能 1 引言 汽车排气消声器广泛用于减小汽车发动机及汽车其他主要部位产生的噪声。一般而言,消声器的设计应该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能够衰减高频噪声,这是消声器的最基本要求。排气消声器应该有特定的消声频率范围,尤其是低频率范围,因为我们都知道大部分的噪声被限制在发动机的转动频率和它的前几阶范围内。(2)最小背压,背压代表施加在发动机排气消声器上额外的静压力。最小背压应该保持在最低限度内,因为大的背压会降低容积效率和提高耗油量。对消声器而言,这两个重要的设计要求往往是互相冲突的。对于给定的消声器,利用实验的方法,根据距离尾管500毫米且与尾管轴向成45°处声压等级相近的排气噪声来评估其噪声衰减性能,利用压力传感器可以很容易地检测背压。 近几十年来,在预测排气噪声方面广泛应用的方法有:传递矩阵法、有限元法、边界元法和计算流体力学法。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传递矩阵法(也叫四端网络法)。该方

本科毕业设计外文翻译

Section 3 Design philosophy, design method and earth pressures 3.1 Design philosophy 3.1.1 General The design of earth retaining structures requires consider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ground and the structure. It requires the performance of two sets of calculations: 1)a set of equilibrium calculations to determine the overall proportions and the geometry of the structure necessary to achieve equilibrium under the relevant earth pressures and forces; 2)structural design calculations to determine the size and properties of thestructural sections necessary to resist the bending moments and shear forces determined from the equilibrium calculations. Both sets of calc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for specific design situations (see 3.2.2)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limit state design. The selected design situations should be sufficiently Severe and varied so as to encompass all reasonable conditions which can be foreseen during the period of construction and the life of the retaining wall. 3.1.2 Limit state design This code of practice adopts the philosophy of limit state design. This philosophy does not impose upon the designer any special requirements as to the manner in which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the retaining wall may be achieved, whether by overall factors of safety, or partial factors of safety, or by other measures. Limit states (see 1.3.13) are classified into: a) ultimate limit states (see 3.1.3); b) 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s (see 3.1.4). Typical ultimate limit states are depicted in figure 3. Rupture states which are reached before collapse occurs are, for simplicity, also classified and

毕业设计外文翻译

毕业设计(论文) 外文文献翻译 题目:A new constructing auxiliary function method for global optimization 学院: 专业名称: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4年2月14日

一个新的辅助函数的构造方法的全局优化 Jiang-She Zhang,Yong-Jun Wang https://www.360docs.net/doc/913898934.html,/10.1016/j.mcm.2007.08.007 非线性函数优化问题中具有许多局部极小,在他们的搜索空间中的应用,如工程设计,分子生物学是广泛的,和神经网络训练.虽然现有的传统的方法,如最速下降方法,牛顿法,拟牛顿方法,信赖域方法,共轭梯度法,收敛迅速,可以找到解决方案,为高精度的连续可微函数,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初始点和最终的全局解的质量很难保证.在全局优化中存在的困难阻碍了许多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全局优化通常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计算任务的研究. 一般来说,设计一个全局优化算法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困难:一是如何确定所得到的最小是全球性的(当时全球最小的是事先不知道),和其他的是,如何从中获得一个更好的最小跳.对第一个问题,一个停止规则称为贝叶斯终止条件已被报道.许多最近提出的算法的目标是在处理第二个问题.一般来说,这些方法可以被类?主要分两大类,即:(一)确定的方法,及(ii)的随机方法.随机的方法是基于生物或统计物理学,它跳到当地的最低使用基于概率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遗传算法(GA),模拟退火法(SA)和粒子群优化算法(PSO).虽然这些方法有其用途,它们往往收敛速度慢和寻找更高精度的解决方案是耗费时间.他们更容易实现和解决组合优化问题.然而,确定性方法如填充函数法,盾构法,等,收敛迅速,具有较高的精度,通常可以找到一个解决方案.这些方法往往依赖于修改目标函数的函数“少”或“低”局部极小,比原来的目标函数,并设计算法来减少该?ED功能逃离局部极小更好的发现. 引用确定性算法中,扩散方程法,有效能量的方法,和积分变换方法近似的原始目标函数的粗结构由一组平滑函数的极小的“少”.这些方法通过修改目标函数的原始目标函数的积分.这样的集成是实现太贵,和辅助功能的最终解决必须追溯到

模具毕业设计外文翻译

冷冲模具使用寿命的影响及对策 冲压模具概述 冲压模具--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冲压模具的形式很多,一般可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分类: 1.根据工艺性质分类 (1)冲裁模沿封闭或敞开的轮廓线使材料产生分离的模具。如落料模、冲孔模、切断模、切口模、切边模、剖切模等。 (2)弯曲模使板料毛坯或其他坯料沿着直线(弯曲线)产生弯曲变形,从而获得一定角度和形状的工件的模具。 (3)拉深模是把板料毛坯制成开口空心件,或使空心件进一步改变形状和尺寸的模具。 (4)成形模是将毛坯或半成品工件按图凸、凹模的形状直接复制成形,而材料本身仅产生局部塑性变形的模具。如胀形模、缩口模、扩口模、起伏成形模、翻边模、整形模等。 2.根据工序组合程度分类 (1)单工序模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只完成一道冲压工序的模具。 (2)复合模只有一个工位,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同一工位上同时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冲压工序的模具。 (3)级进模(也称连续模)在毛坯的送进方向上,具有两个或更多的工位,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不同的工位上逐次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冲压工序的模具。 冲冷冲模全称为冷冲压模具。 冷冲压模具是一种应用于模具行业冷冲压模具及其配件所需高性能结构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高性能陶瓷模具及其配件材料由氧化锆、氧化钇粉中加铝、镨元素构成,制备工艺是将氧化锆溶液、氧化钇溶液、氧化镨溶液、氧化铝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配成母液,滴入碳酸氢铵,采用共沉淀方法合成模具及其配件陶瓷材料所需的原材料,反应生成的沉淀经滤水、干燥,煅烧得到高性能陶瓷模具及其配件材料超微粉,再经过成型、烧结、精加工,便得到高性能陶瓷模具及其配件材料。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制成的冷冲压模具及其配件使用寿命长,在冲压过程中未出现模具及其配件与冲压件产生粘结现象,冲压件表面光滑、无毛刺,完全可以替代传统高速钢、钨钢材料。 冷冲模具主要零件 冷冲模具是冲压加工的主要工艺装备,冲压制件就是靠上、下模具的相对运动来完成的。加工时由于上、下模具之间不断地分合,如果操作工人的手指不断进入或停留在模具闭合区,便会对其人身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毕业设计外文翻译

毕业设计外文资料翻译 设计题目: 译文题目: 太阳能蒸笼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正文:外文资料译文附件:外文资料原文

太阳能蒸笼 罗达.斯坦塔食品和营养学助理 许多不同的系统介绍了太阳能炊具。不同的设计有不同的优势。它也表明太阳能灶还处于初级阶段,将有希望有个美好的未来,不仅有助于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而且在做一件重要的事,服务许多人的生命。

大部份太阳能炊具有某种形式的反光罩的集中太阳的能量。太阳轮使用不反光但集中太阳能通过创造蒸汽从相对较大的收集器区域,并将其用于一个较小的烹饪区。随着太阳能轮使用蒸汽作为传热媒介,它是一种间接的烹饪系统。这允许一个分裂的烹饪系统,其热太阳能集热器可以放置在某个距离(如在屋顶上)除了烹饪的地方(例如在厨房里)。厨师正在不接触阳光的并且可以用蒸汽,无论高低都方便,可接受的区域。 这使它成为一个非常方便的炊具为大量的食物。使用简单叠加可以蒸煮几样菜,可以煮熟的同时进行。那热气腾腾的过程是非常相似与传统蒸煮过程,应该容易得到各种文化的认可。 太阳所产生的蒸汽也可以被用来热量大的罐炖肉或汤通过引导蒸汽直接进入了液体在它凝聚和释放的热凝。这就引起我做一个温柔的风潮的食品烤干。 在其设计技术,利用太阳船的有效性标准疏散管太阳能集热器可降低成本。 配料系统 可以看出从素描以上基本的想法是很简单的。太阳能收集器里装满了水。因为它具有极高的效率和良好的保温玻璃管的撤离开始沸腾的水会暴露在阳光下时。蒸汽会被引导到蒸笼以灵活的、蒸汽抗性软管。 连续系统

最后更复杂的,因为它必须确信,玻璃管永远不会变干的。一滴滴喂料系统集成式换热器提供了一条连续的淡水来代替水流失为蒸汽。这也防止了重建的盐和污染的太阳能集热器。因为这个系统包含了大量的沸腾的水在玻璃管,它具有使绝对肯定,没有压力,建立该体系。 成本 为了保持成本低,Sun2Steam正在出售一转换工具包可以很容易地安装在一个标准的低成本太阳能集热器。此套将直接来自澳大利亚,而太阳能收集器可直接来源于一个低成本的供应商。 一个太阳能集热器和20管直径和57mm 1.8米长,在中国是可以买到的大约200美元。转换组件包括500万绝缘软管取决于汇率蒸汽将大约200美元。成本增加25%,装船的税负导致的总费用为500美元左右的太阳能船没有安装费用和培训。 这使得轮船进入上部成本支架太阳能炊具。然而所有的材料都要持久和完整的炊具应该很容易超过了一生的10年。炉子可以很容易地帮助准备食物为10人。这使人均成本的太阳能减少至约五十美元。 也有一些额外的好处。太阳轮能生产大约5升的高质量的蒸馏水一天所产生的凝汽。一个可选的转换器将允许生产超过100升的安全、pasteurised饮水每天。报告描述太阳能蒸笼在这里可以找到: 大多数高海拔的烹饪和烘烤的指示不推荐补偿,直到你到达约6000英尺的海拔高度。居住在该地区,并且现在我住在怀俄明,是正确的,我们的高度范围你真正开始注重细微的差别,所以我已经学会补偿烤时和烹饪。 水沸腾时会出现在较低的温度在这里——这是由于减少了空气压力。你不会真正注意到什么大的差异在4000英尺,甚至在6000英尺,唯一的真正的区别是面带最微小的更久一点做饭,和糙米试你的耐心一点超过正常(以接近一个小时做饭,而不是通常的40分钟)。糖果还可以要求较长的沸腾时期达到各种球类或裂缝阶段。最引人注目的差异在这个高度是烤面包。蛋糕是一个倾向于看起来更温柔,更容易摔跤在中间。面包做一些有趣的事情。 蛋糕混合料通常会表明你应该添加额外的勺面粉加入混合,如果你是在高海拔超过5-6000呎。你可能需要补偿甚至更多,如果你是比那更高一些。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译文)

编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 (译文) 系(部):机电工程系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学生姓名:李汉显 学号:1153100506 指导教师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姓名:陈志 职称:讲师 2015年5 月28日

无损检测技术在检测石油管道时的可靠性 卡瓦略·库切答(a);雷贝洛(b);米纳拉辛苏扎·苏哲(b); 湖奈保尔·苏格瑞勒(c);萨拉?迪基·苏亚雷斯(d) a、华盛顿苏亚雷斯马路大学科学技术中心,1321;巴西福塔雷萨行政长官,埃德森奎罗兹临时选举委员会:60,811 - 905 b、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临时选举委员会:21941 - 972 c、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土木工程系 d、巴西里约热内卢大学城临时选举委员会:21949 - 900 文章内容 文章背景:2006年11月9日收到 2008年5月21日修改后的表格 2008年5月27日认可 关键词:无损检测;可靠性;超声检测;X线摄影 摘要 这项工作的目的是评估无损检测技术(NDT)在检查石油工业中的管道焊缝的可靠性。X射线,手动和全自动的超声波都利用了脉冲回波和光线干涉原理。三个层面的缺陷分析为:缺乏渗透(LP),缺乏融合(LF)和削弱(UC)。这些测试是对含焊缝缺陷已被人为地确定为标本的管道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全自动超声波检测缺陷与手动超声波、X光测试相比更具有优越性。此外,人工神经网络已被用于探测缺陷和缺陷的自动分类。 1简介 在长距离的流体(包括石油和天然气)传输过程中,管道运输时最安全最经济的方法。由于这一点和管道的效率,他们已用了几十年。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如腐蚀,疲劳,甚至侵蚀所增加泄漏的危险,甚至破裂,这些都是现在应该考虑的关键问题。还应该指出,许多管道铺设在接近道路,铁路,水路甚至在城市或在其下方。因此,必须有方法监测,评价和肯定管道的完整性,减少泄漏的风险,从而避免环境破坏和人群危害。多年来,无损检测在石油管道的状态检测中显示了其高效性。 无损检测技术正被研究的越来越深,同时已经作为评估工程结构、工程系统使用寿命的方法。这项研究特别注意了石油工业可能发生的设备故障导致严重后果,比如环境污染和人员伤亡。然而,一般认为应考虑采取最适当的参数来选择无损技术,剩下的就是它的使用可靠性,其中一个检测与确定缺陷大小的评估检测概率曲线(POD)是最具代表性的。 对于管道检测的两种技术超声波和X线检查比传统方法更具有出色的效率和易于

毕业设计外文翻译-中文版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科技文献译文 译文题目(外文题目)学院(系)Socket网络编程的设计与实现A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ctive Network Socket Programming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专学业 号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071895 学生姓名李杰林 日期2012年5月27日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摘要:编程节点和活跃网络的概念将可编程性引入到通信网络中,并且代码和数据可以在发送过程中进行修改。最近,多个研究小组已经设计和实现了自己的设计平台。每个设计都有其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但是在不同平台之间都存在着互操作性问题。因此,我们引入一个类似网络socket编程的概念。我们建立一组针对应用程序进行编程的简单接口,这组被称为活跃网络Socket编程(ANSP)的接口,将在所有执行环境下工作。因此,ANSP 提供一个类似于“一次性编写,无限制运行”的开放编程模型,它可以工作在所有的可执行环境下。它解决了活跃网络中的异构性,当应用程序需要访问异构网络内的所有地区,在临界点部署特殊服务或监视整个网络的性能时显得相当重要。我们的方案是在现有的环境中,所有应用程序可以很容易地安装上一个薄薄的透明层而不是引入一个新的平台。 关键词:活跃网络;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活跃网络socket编程

1 导言 1990年,为了在互联网上引入新的网络协议,克拉克和藤农豪斯[1]提出了一种新的设 计框架。自公布这一标志性文件,活跃网络设计框架[2,3,10]已经慢慢在20世纪90 年代末成形。活跃网络允许程序代码和数据可以同时在互联网上提供积极的网络范式,此外,他们可以在传送到目的地的过程中得到执行和修改。ABone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骨干网络,开 始进行活跃网络实验。除执行平台的不成熟,商业上活跃网络在互联网上的部署也成为主要障碍。例如,一个供应商可能不乐意让网络路由器运行一些可能影响其预期路由性能的未知程序,。因此,作为替代提出了允许活跃网络在互联网上运作的概念,如欧洲研究课题组提出的应用层活跃网络(ALAN)项目[4]。 在ALAN项目中,活跃服务器系统位于网络的不同地址,并且这些应用程序都可以运行在活跃系统的网络应用层上。另一个潜在的方法是网络服务提供商提供更优质的活跃网络服务类。这个服务类应该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质量(QOS),并允许路由器对计算机的访问。通过这种方法,网络服务提供商可以创建一个新的收入来源。 对活跃网络的研究已取得稳步进展。由于活跃网络在互联网上推出了可编程性,相应 地应建立供应用程序工作的可执行平台。这些操作系统平台执行环境(EES),其中一些已 被创建,例如,活跃信号协议(ASP)[12]和活跃网络传输系统(ANTS)[11]。因此,不 同的应用程序可以实现对活跃网络概念的测试。 在这些EES 环境下,已经开展了一系列验证活跃网络概念的实验,例如,移动网络[5],网页代理[6],多播路由器[7]。活跃网络引进了很多在网络上兼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方案。几个研究小组已经提出了各种可通过路由器进行网络计算的可执行环境。他们的成果和现有基础设施的潜在好处正在被评估[8,9]。不幸的是,他们很少关心互操作性问题,活跃网络由多个执行环境组成,例如,在ABone 中存在三个EES,专为一个EES编写的应用程序不能在其他平台上运行。这就出现了一种资源划分为不同运行环境的问题。此外,总是有一些关键的网络应用需要跨环境运行,如信息收集和关键点部署监测网络的服务。 在本文中,被称为活跃网络Socket编程(ANSP)的框架模型,可以在所有EES下运行。它提供了以下主要目标: ??通过单一编程接口编写应用程序。 由于ANSP提供的编程接口,使得EES的设计与ANSP 独立。这使得未来执行环境的发展和提高更加透明。

大学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翻译模板

模型预测油田水中溶解的碳酸钙含量: 压力和温度的影响 XXX 译 摘要:油田中水垢沉积会对储层造成伤害、堵塞地层孔道、表面以及注入设备。碳酸钙是水中最常见的结垢化合物之一,储层产生的盐水会使压力和温度降低,储层压力降低会使CaCO3的溶解度降低,进而提高体系中碳酸钙的饱和速率,而温度下降会产生相反的结果。因此温度和压力一起作用的结果可能增加或减小CaCO3溶解度,用体系温度的变化来指定其压力的变化。因此,在石油生产系统中精确的预测方法的应用备受关注。目前的研究重点是运用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预测模型来估计油田水中溶解碳酸钙浓度的大小。用超优化参数(r和C2)的遗传算法(GA)嵌入到LSSVM模型,这种方法可简单准确的预测油田卤水中溶解碳酸钙浓度的最小量。 1.引言 随着油田卤水压力和温度变化,气体可能会从储层到地表的运动,导致某些固体沉淀。为了保持注水井压力平衡并将油运移到生产井,有时需要将卤水注入到储层中,因此,过量的盐垢可以沉积在储层或井眼内。对于大部分油田结垢多会发生在此过程中。 碳酸钙沉积通常是一个自发的过程,沉积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从水相逸出,导致油气层的压力下降,该过程会除去了水中的碳酸,直到方解石溶解完全。在恒定二氧化碳分压下,方解石的溶解性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1-4]。根据公式(1),碳酸钙沉积垢来自碳酸钙沉淀: Ca2+ + CO32-→ CaCO3↓ 下面的公式为碳酸的电离式[5–7]: CO2 + H2O → H2CO3 H2CO3→ H+ + HCO3- HCO3-→ H+ + CO32- 若要形成碳酸氢根离子和氢离子,碳酸要电离,因为碳酸的第一电离常数远大于它的第二电离常数,从碳酸第一电离离子化的氢离子与水中自由的碳酸根离子结合。此外,碳酸钙沉淀的方程式可以说明[8–10]:

毕业设计 外文翻译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资料翻译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级:电子信息工程D电子091 学生姓名:环洲书院学号:510920138 指导教师:韩晓春(高级实验师) 2008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外文出处: MultiMedia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附件: 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 2.外文原文 指导教师评语: 签名: 年月日

图像采集技术与AVR单片机 摘要 图像采集系统在各种数字图像应用系统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本文中,我们开发了一种基于AVR单片机的紧凑的图像采集与处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利用AVR单片机ATmega16与低功耗、高性能的数据处理主控制单元。首先,它完成了CMOS光通过I2C接口接收的相机模块C3088初始化。然后,它被用来从LCD 上实时显示C3088和获取图像的采集状态。最后,利用单片机串行通信接口发送数据到电脑,在经过数据处理显示图像。硬件电路和软件系统的设计。 关键词:图像采集,单片机,AVR串行通信,视频监控 一、简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技术与经济,要求更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所倡导的组织和个人对防盗措施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个有效的安全保护手段,在视频监控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共安全等,已经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1-4]。目前,视频监督和控制已经进入所有域名,我们几乎每天可以看到它的应用。图像采集系统在各种数字图像应用系统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AVR单片机是基于可编程GSI和计算机技术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5-9]。它的快速数据采集和处理功能以及各种功能模块集成在芯片中在各种场合提供丰富便捷的应用程序。比较CCD、CMOS图像传感器可以将时间序列处理成电路,前端放大器的图像信号和数字部分为一个芯片,因此它的发展是高度强调由行业一向性。目前,随着技术的发展,噪声的CMOS图像传感器已经有效地改善,并且解决能力明显增强。CMOS图像传感器由于其低廉的价格,图像质量,高整合度和相对较少的电力消耗将被广泛应用在视频采集领域。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开发实施的图像数据采集系统是基于AVR单片机的。程序驱动摄影机C3088[10]通过单片机ATmega16获取原始图像数据,通过I2C接口的初始化摄像头协议,并实现数据传输,。该电路具有许多优点如结构简单,方便转移和低CPU占用,它可以降低系统的总成本。 二、系统结构 它以数字化和自动化的水准在传统光学采集系统中安装电气部分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单元的原则包括快速数据运算速度,丰富的外围接口和低功耗。根据这些原则,我们采用AVR单片机与高性能的设计,它可以结合获取的信息数据采集仪在CMOS图像传感器前端显示,其结构示意图见图1。该系统采用单片机作为

本科毕业设计外文翻译(原文)

Real-time interactive optical micromanipulation of a mixture of high- and low-index particles Peter John Rodrigo, Vincent Ricardo Daria and Jesper Glückstad Optics and Plasma Research Department, Ris? National Laboratory, DK-4000 Roskilde, Denmark jesper.gluckstad@risoe.dk http://www.risoe.dk/ofd/competence/ppo.htm Abstract: We demonstrate real-time interactive optical micromanipulation of a colloidal mixture consisting of particles with both lower (n L < n0) and higher (n H > n0) refractive indices than that of the suspending medium (n0). Spherical high- and low-index particles are trapped in the transverse plane by an array of confining optical potentials created by trapping beams with top-hat and annular cross-sectional intensity profiles, respectively. The applied method offers extensive reconfigurability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ndividual geometry of the optical traps. We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 this unique feature by simultaneously trapping and independently manipulating various sizes of spherical soda lime micro- shells (n L≈ 1.2) and polystyrene micro-beads (n H = 1.57) suspended in water (n0 = 1.33). ?2004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OCIS codes: (140.7010) Trapping, (170.4520) Optical confinement and manipulation and (230.6120)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References and links 1. A. Ashkin, “Optical trapping and manipulation of neutral particles using laser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4, 4853-4860 (1997). 2. K. Svoboda and S. M. Block, “Biological applications of optical forces,” Annu. Rev. Biophys. Biomol. Struct. 23, 247-285 (1994). 3. D. G. Grier, “A revolution in optical manipulation,” Nature 424, 810-816 (2003). 4. M. P. MacDonald, G. C. Spalding and K. Dholakia, “Microfluidic sorting in an optical lattice,” Nature 426, 421-424 (2003). 5. J. Glückstad, “Microfluidics: Sorting particles with light,” Nature Materials 3, 9-10 (2004). 6. A. Ashkin, “Acceleration and trapping of particles by radiation-pressure,”Phys. Rev. Lett. 24, 156-159 (1970). 7. A. Ashkin, J. M. Dziedzic, J. E. Bjorkholm and S. Chu, “Observation of a single-beam gradient force optical trap for dielectric particles,” Opt. Lett. 11, 288-290 (1986). 8. K. Sasaki, M. Koshioka, H. Misawa, N. Kitamura, and H. Masuhara, “Optical trapping of a metal particle and a water droplet by a scanning laser beam,” Appl. Phys. Lett. 60, 807-809 (1992). 9. K. T. Gahagan and G. A. Swartzlander, “Trapping of low-index microparticles in an optical vortex,” J. Opt. Soc. Am. B 15, 524-533 (1998). 10. K. T. Gahagan and G. A. Swartzlander, “Simultaneous trapping of low-index and high-index microparticles observed with an optical-vortex trap,” J. Opt. Soc. Am. B 16, 533 (1999). 11. M. P. MacDonald, L. Paterson, W. Sibbett, K. Dholakia, P. Bryant, “Trapping and manipulation of low-index particles in a two-dimensional interferometric optical trap,” Opt. Lett. 26, 863-865 (2001). 12. R. L. Eriksen, V. R. Daria and J. Glückstad, “Fully dynamic multiple-beam optical tweezers,” Opt. Express 10, 597-602 (2002), https://www.360docs.net/doc/913898934.html,/abstract.cfm?URI=OPEX-10-14-597. 13. P. J. Rodrigo, R. L. Eriksen, V. R. Daria and J. Glückstad, “Interactive light-driven and parallel manipulation of inhomogeneous particles,” Opt. Express 10, 1550-1556 (2002), https://www.360docs.net/doc/913898934.html,/abstract.cfm?URI=OPEX-10-26-1550. 14. V. Daria, P. J. Rodrigo and J. Glückstad, “Dynamic array of dark optical traps,” Appl. Phys. Lett. 84, 323-325 (2004). 15. J. Glückstad and P. C. Mogensen, “Optimal phase contrast in common-path interferometry,” Appl. Opt. 40, 268-282 (2001). 16. S. Maruo, K. Ikuta and H. Korogi, “Submicron manipulation tools driven by light in a liquid,” Appl. Phys. Lett. 82, 133-135 (2003). #3781 - $15.00 US Received 4 February 2004; revised 29 March 2004; accepted 29 March 2004 (C) 2004 OSA 5 April 2004 / Vol. 12, No. 7 / OPTICS EXPRESS 14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