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的眼动方法述评

阅读中的眼动方法述评
阅读中的眼动方法述评

2020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2.文意理解、词语含义及赏析

专题一记叙文阅读 考点“1对1”讲练 考点3 文意理解考点4词语含义及赏析 考点针对练 五、(2019郑州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阅读下文,完成1~4题。(共14分) 独木桥 ①上学途中,我们必须经过一座独木桥。 ②叫它桥,其实它只是两根并排的木头架在小河上,没有桥栏杆,也没有扶手。 ③哥哥从桥上走过去,身轻如燕。心情好的时候,他会快速地走几个来回,然后再去上学。有一次,他走到桥中间,从书包里取出一根绳子,在狭窄的桥上跳起绳来,居然还跳了一个“双摇”。 ④但过这样的桥对我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 ⑤我只要一踏上这座桥,就会觉得身子不由自主地晃动。如果我不蹲下来,一定会摇晃几下就掉进河里了——虽然是条小河,桥也不高,但我还是感到恐惧。 ⑥小河倒映着天空,那些白云,都在水里缓慢移动,我感觉独木桥也在移动。上下都是浩瀚的天空,我就像是在空中飘浮的一片羽毛,怎么能不怕啊? ⑦我不得不求助于哥哥,让他牵着我的手往前走。但是,他把我引到独木桥中间,有时候会故意松开手,等我摇晃几下,眼看要掉下去了,他才再次将我拉住。 ⑧这座独木桥上来来往往的人并不少。有一天,河对面有人看到哥哥拉着我上了桥,他竟也走到了桥上。我拉着哥哥的手,一步步往前挪,不知道和对面走过来的人相遇会发生什么。这么窄的两根木头,一个人走过去已经不是容易的事,而对面过来一个人,要在桥的中间交身而过,完全是不可思议的事。 ⑨“退回去!”我听到对面过来的人凶狠地说。 10哥哥显然是要和他较劲,他对那边走过来的人说,“你退回去!是我们先○ 走上来的!”

?但是那个人并不愿意后退。 ?“那大家就一起掉进河里好了!”听到哥哥这么说,我真的感到绝望。 ?但有什么办法呢?我只有听天由命了。 ?当哥哥和对面过来的人快贴到一起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哥哥使劲顶了一下对方,他一定是想把那个人顶到河里去。 ?而那个人,也在用力顶哥哥。这个我感觉到了,因为哥哥的身体重重地向后退了一下,差点把我撞下去。 ?没想到的是,他们两个彼此又一顶,竟然奇迹般地交换了位置。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形:哥哥到了那一边,而对面过来的人,却出现在了我和哥哥之间,我所面临的,就是要和这个人交身而过。 ?天哪,没了哥哥的搀扶,我连在独木桥上站稳的能力都没有。而要和这个凶狠无理的人交会,我不掉下河去才怪呢! ?感觉世界末日已经来临!我蹲下身子,没出息地哭了起来。 ?我蹲在桥面上,一边哭,一边闭上眼睛。我不敢看周围,不敢看对面的人,更不敢往河里看。我等待着那个人将我一顶,我就会像一块石头那样,笨重地掉下去,发出很响的声音。 ○21我蹲着,两只手死死地抓住那两根粗笨的木头。我希望那人顶撞我的时候,我的手能抓紧木头,不至于被他拱进河里。这一刻,失去了哥哥的保护,我的手焕发出了神奇的力量,就像钢铁的爪子,手指几乎抠进了木头里。 ○22结果是那个人轻盈地一跳,就从我的背上跳了过去。他就像学校里大家玩跳山羊一样,双手在我背上轻轻一按,两腿一分,就过去了。 ○23我这才睁开眼睛,看到了对岸的哥哥,他正悠闲地坐在地上吃鸡蛋。 ○24“过来拉我呀!”我带着哭腔让哥哥过来。 ○25他一边嚼着鸡蛋,一边若无其事地说:“你自己走过来吧!” ○26我颤颤地说:“我不敢。” ○27哥哥说:“有什么不敢的,你刚才都没有掉下去,现在一个人轻轻松松地走,没几步了嘛!” 28我终于壮起胆,慢慢站直了身子,尽量不看桥下的水。我看着前方,调整○ 自己的重心,迈开腿走了起来。 29我成功了,我发现一个人在独木桥上走,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不怕,○

儿童阅读眼动研究统计分析

儿童阅读眼动研究统计分析 阅读眼动研究文献分布时间能在一定水准上呈现阅读眼动研究的发展 脉络。统计结果(表1)发现,我国“三大教育”领域阅读眼动研究文献在时间分布方面有以下特点:第一,数量少。在CNKI的“三大教育”学科领域,以“眼动”+“阅读”为主题词检索,仅获得有效文献28篇,与相同领域主题词是“阅读”的28219条文献记录相比较,其总 量非常少。其中,检索结果,1986年前有效文献为0篇。1986年以来,年平均有效文献仅有1.1篇。文献篇目最多的年份是2009年,只有6篇。2011年次之,有5篇。第二,出现晚。“三大教育”领域阅读眼 动研究第一篇文献资料出现年份为1986年。而中文阅读眼动研究可以 追溯到1925年,国外对阅读的眼动研究则始于1879年2。第三,增长趋势明显。从表1可以看出2000年以前国内“三大教育”领域对阅读 眼动研究比较稀少,而2000至2009年十年间出现了19篇有效文献,2010至2011年,两年时间就出现了7篇有效文献。相对而言,近十年的文献数量呈上升的态势。“文献来源”既可以作为主要阵地,用来 展示阅读眼动研究的成果,便于同行对研究成果进行搜集,也可折射 阅读眼动研究是否进入“三大教育”前沿,成为一线教师熟悉的科研 方法。统计结果表明:在28篇阅读眼动研究有效文献中,公开发表的 论文有12篇,分别发表在11种公开期刊上,除《天津师范大学(社 会科学版)》上发表2篇外,其他期刊均只收录有1篇,这10个刊物 按刊出阅读眼动研究文献时间先后为《心理科学》、《教育教学论坛》、《教育科学研究》、《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天津 市教科院学报》、《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心理发 展与教育》、《淮南师范学院学报》、《心理学探新》及《心理科学 通讯》。其中,进入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类2000–2011年 版中文核心期刊的论文仅有1篇,刊于2001年07月的《教育科学研究》①。除去以上文献,另外16篇源于博士、硕士论文库及会议的文献,分别为博士论文3篇、硕士论文12篇以及会议文献1篇②。其中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3篇,硕士论文2篇。其他为辽宁师范大

如何品析记叙文中关键词语和重点语句

如何品析记叙文中关键词语和重点语句 综观近几年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中。品析文中关键词语和重点语句应该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记叙文中的关键词语,是指那些有助于揭示文章中心思想、包含着深刻思想意义的词语。 重点语句主要包括: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引用的句子等等。 1、对关键词语和重点语句含义的分析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结合特定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例如:理解《藤野先生》中的“标致”一词的含义,首先必须知道该语境表达的是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然后才能对“标致”作出准确理解。是反语,表示讽刺。 二要注意词语的感色彩,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例如:理解《我的老师》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一词的表达效果,首先必须明确“狡猾”本是贬义词,“诡计多端”的意思,为什么要用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呢?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则知这是贬义词褒用,用以形容儿童天真顽皮的神态,从侧面表现了蔡老师对孩子的爱。 三要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如《故乡》中“我只觉得我四周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苦闷。”句中的“高墙”是比喻的说法,这里既包含着作者对故乡的失望,也包含着和故乡人们的隔膜,而造成这种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而这正是作者苦闷所在,也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主题所在。 四要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写作的背景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如《故乡》最后一句:“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弄清此句的深层含意必须了解该文的写作背景。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中国本该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然而,辛亥革命后的十年,封建礼教仍然禁锢着人们的思想,百姓还面临着饥荒、兵、匪的威胁,农村经济几近破产,人民生活痛苦不堪,中国的希望在哪里,这一切引起了作者的深思。据此可知,地上的路实指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道路,作者坚信只要去奋斗追求,希望最终定能实现。 生动、形象是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揣摩记叙文的语言除了要注意上述问题外,还要从其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写作特点、人物的性格特征等方面去分析、体味。 2、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可从两个方面分析: 从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总领全文、总结上文;设伏笔、作铺垫、前后照应、推动情节发展等等。 从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 3、几种照应句的表达作用。 ①开头与结尾的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主旨鲜明,能更好地抒发情感,渲染气氛。 ②正文与标题的照应。揭示或强调标题含义,突出文章中心。 ③行文中的前后照应。制造悬念,使情节发展具有吸引力和戏剧性,结构更加完整。 4、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①、开篇点题;②、总领全文;③、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5、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 ①、篇末点题;②、总结全文,深化中心;③、首尾呼应; ④、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⑤、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

眼动研究概论

(2)动机与态度的研究 在相同情境下,记录被试的眼动信息,可以探测到被试对信息的选择取向,从而研究不同个体在相同情境下的动机与态度取向。 (5)消费心理学的研究 利用眼动研究可以精细地研究不同产品、产品包装、产品陈列方式等引起消费者的关注程度,以及广告设计策略等。 (9)病理心理学的研究 不难假设,面对同样的视觉图景,具有病理心理特征的观察者,与正常状态下的观察者相比,必然具有不同的眼动模式。所以,可以采用眼动技术进行病理心理学的研究和制订更为可靠的病理心理筛选的眼动标准。 CNET使用眼动追踪技术测验了32个网络使用者对于网站上广告的尺寸、位置和类型的反应,考察了他们的首次注视点、注视时间并让被试选出喜爱的广告,结果发现,人们喜欢摩天大楼图片广告胜过旗帜广告、大广告胜过小广告、生动的互动性的广告胜过静态的广告,因此说更大更生动的广告效果更好。不过SandraMarshall认为网络读者习惯于避开网上的旗帜广告,即使这些广告越来越大,越来越生动。(眼动技术在广告研究中的应用) 我们通过追踪眼动,可以评估人类的心理和行为,得到人类内心潜在意识的客观结果。从眼动追踪中我们能得到消费者对产品包装或产品货架摆放的第一注视点、注视点的分布、注视时间、注视的顺序等,从而可以对消费者行为进行深入的了解。(眼动理论在儿童食品包装图形中的运用) 因此,由实验中的注视时间、注视点次数和平均瞳孔面积数据可知,无时间限制条件下,在浏览观看课件的过程中,图像比表格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彩色大图像比黑白小图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精简的文本在左上区域比右上区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与此同时,在有时间限制的条件下,同位于右侧的黑白表格比彩色表格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在有无时间限制的条件下,其他特征的表格之间都不存在明显差异。(基于眼动研究的多媒体课件组织与管理) 通过以上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本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 3寸生活照比1寸标准照更能吸引人的注意; (2)照片在左上位置比右上位置更能吸引人的注意; (3)在时间压力的条件下,

中文阅读中信息提取时间眼动的研究(最终)

天津师范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中文阅读中信息提取时间的眼动研究 学院:教育学院 学生姓名:李佳桐 学号:04503029 专业:应用心理学 年级:2004级 完成日期:2008年5月10日 指导教师:闫国利

中文阅读中信息提取时间的眼动研究 摘要:本研究采用消失文本范式来研究中文阅读中需要多长时间提取足够信息进行正常阅读。研究共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二是在实验一的结果上进行进一步精确的研究。两个实验均采用单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自变量为消失文本的延迟时间。因变量为句子的平均注视时间、平均眼跳距离、平均注视次数、总注视时间和阅读速度。结果发现:读者在中文阅读中一次注视最初的75ms即可获得足够的信息进行正常阅读。 关键词:消失文本双字词信息提取眼动中文阅读 Eye Movement Study on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Time in Chinese Reading Abstract : Disappearing text paradigm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how early in a fixation reader were able to obtain sufficient information from the text to read. Two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this study. Both the two experiments were a one factor within-subjects design.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was how long the fixated word was visible before it disappeared.The dependent variables were average fixation duration, average saccade length, average fixation count, total fixation duration and reading spee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most of the information necessary for reading can be acquired within the initial 75ms during a fixation in Chinese reading. Key words: disappearing text; two-character words;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eye movements; Chinese reading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之句子赏析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 之句子赏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赏析某个词语或者句子在表达上的妙处(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 1、明确用法(修辞、动作、语言、叠词、拟声词、大词小用贬义褒用、褒义贬用等) 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或突出强调了(a物体的特点、状态 b 人物的形象或状态) 3、表达了或表现了(结合作者情感和主旨) 一、从修辞的角度入手。 1、修辞手法 + 内容 + 感情: 答题模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 (1)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作用:将A比作B,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事物的……特征,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2)拟人:将……人格化,赋予……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或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夸张:突出某某事物的……特征,加强了……感情。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强调突出人或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要表达的感情。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反复:增强语气,加强节奏感,强调突出……的内容、感情。 (6)对偶:对仗工整,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7)设问:设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 (8)反问:加强语气,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增加文章情感的表达。 3、例子: 简要分析朱自清《春》里优美句子的表达效果: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词窗口条件下老年阅读者信息提取过程的眼动研究

文章编号:100124918(2009)0420063267 中图分类号:B84211 文献标识码:A 词窗口条件下老年阅读者信息提取过程的眼动研究 3 吴 捷1  刘志方2  胡晏雯 2 (11天津师范大学老年心理研究所,天津 300074;21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 300074) 摘 要:本研究以眼动仪为工具,通过消失文本范式考察老年阅读者从视觉刺激中提取语义信息的必要呈现时间。实验一发现,老年阅读者阅读消失文本的视觉刺激必要呈现时间在120ms 以后。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将消失时间设置为120ms 、140ms 、160ms 、180ms 和200ms 。研究结果发现,老年阅读者阅读消失文本的必要延迟时间是200ms ,结果支持眼动控制理论中认知控制模型。关键词:消失文本;眼动;老年人阅读;信息提取 3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07JAX LX 012),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Z D200731).通讯作者:吴捷,天津师范大学老年心理研究所副所长.E 2mail :wujie @https://www.360docs.net/doc/914881083.html, 1 引言 人们在注视过程中获取新信息,而这一过程主要依赖于加工系统以及待建构文本意义的心理表征 [1]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种理论模型对阅读过程中的眼动控制进行了解释,它们分别是:最小控制模型、视觉控制模型以及认知控制模型。随着研究的深入,前两种理论模型逐步显示出各自的缺陷。认知控制模型以E 2Z 和SWIFT 模型[2] 为代表,并且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的支持。E 2Z 读者模型和SWIFT 模型是解释阅读过程中的眼动活动的两个最著名的模型。这些模型认为,阅读过程中,眼睛注视的长短和眼跳活动是由诸如词频、句子的合理性和词的预测性等与人的认知活动相关的因素决定的。消失文本正是在支持认知控制模型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研究范式 [3,4] 。 国外学者使用消失文本范式发现大学生在最初的50~60毫秒即可获得正常阅读所需要的信息 [1] 。 闫国利等人[5] 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以词为单位的消失文本范式,探讨了影响中文阅读眼动模式的控制因素,结果发现当读者所注视的双字词在80ms 后消失不会影响其正常阅读。但是,目前,还没有人对老年人在消失文本的阅读进行研究。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由于感觉功能、加工速度、工作记忆等资源的缺乏,所以表现出在多种认知功能衰退。申继亮等人研究发现,在认知老化过程中存在“感觉功能 -加工速度-工作记忆”的层级关系 [6] 。Salthouse 和Park [7] 等也发现,工作记忆的大部分年龄差异都可以由加工速度来解释。归纳以往研究的结果,可以发现认知功能的衰退有着强大的生物性基础 [8] , 感觉功能最先随年龄增长衰退,继而加工速度衰退,最后是工作记忆的衰退。本论文的研究假设是,眼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被试的认知操作特征。因为老年人认知老化现象的存在,所以在老年人的 的眼动特征上会反映出来。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获得足够的信息进行正常阅读。 2 实验一 211 被试 被试为12名年龄在54到68之间的退休老年人,其中男性6名,女性6名。他们年龄为5815±4107岁,受教育年限为15108±1108年,其中接受过 高中或中专教育的有1人,接受过大专教育的7人,大本教育的4人。被试的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实验结束后可获得一定数量的报酬。212 实验材料 为避免句子本身的因素对被试的眼动行为造成 影响,请20名小学三年级学生对句子的难度进行5点评定,分值越高,难度越大。结果选取了分值在1~2的句子作为实验句,其平均值为1138(1代表非常简单,5代表非常难)。实验的正式材料为66个句子,平均每个实验条件下11个句子。每个句子均 3 6

记叙文阅读·词语品析学案

记叙文阅读·词语品析·学案 常州市正衡中学周涵 2007-3-29 一、案例分析 (一)对下列加点词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A同学:这里是反语,实际意思是“极丑陋”的。 B同学:漂亮,好看 C同学: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清国留学生”们。 2、你的摇篮放在爸爸的书房里,你成了这间大屋子的主人。从此爸爸不读书,只读.你。——《你是爸爸最得意的作品》 ()A同学:“读”这个词是指这位父亲不再看书,而是只研究女儿,陪伴女儿。 B同学:“读”是指父亲一直看着女儿,表达了父亲对女儿无限喜爱。 C同学:父亲“读”女儿,也就是“端详、观察、陪伴、了解、欣赏”女儿。 发现的小窍门: (二)、对下列加点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是哪一项? 3、木棉是亚热带和热带常见的花树,从岭南一直燃烧 ..到马来和印度。 ——《春来半岛》 () A同学:这里指木棉开的花像火焰一样,如同在燃烧。 B同学:灵活运用“燃烧”一词形象地展现了木棉花红比烈焰,漫山遍野盛开的情景,突出了木棉花的红和多。 C同学:“燃烧”一词形象生动,活灵活现,富有表现力。 4、范进包了两锭银子,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

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A同学:从“攒”、“舒”、“缩”、“揣”这几个动词可以看出,胡屠户是在假意推辞,其实见财心喜。 B同学:这几个动词将胡屠户见财心喜假意推让的动作描绘得细致入微,极好地讽刺了胡屠户虚伪无耻的嘴脸。 C同学:这些动词表现了胡屠户趋炎附势的性格特征。 5、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A同学:形象地表现了现实的故乡一片荒凉、沉重、窒息,毫无生气。 B同学:“横”字表现了荒村的破败,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下日趋破产的旧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 C同学:“横”字是说这些荒村横七竖八,毫无规律,表现了当时社会的混乱不堪。 发现的小窍门: 二、归纳总结 三、实践活动 月光下的探访 ①今夜风轻露白,月明星稀,宇宙清澈,月光下的南山显得格外端庄妩媚。斜坡上若有白瀑流泻,那是月辉在茂密的青草上汇聚摇曳,安静,又似乎有声有色,斜斜着涌动不已,其实却一动未动,这是层出不穷的天上雪啊! ②我爬上斜坡,来到南山顶,是一片平地,青草、野花、荆棘、石头都

记叙文阅读 词语品析

记叙文阅读·词语品析·简案 常州市正衡中学周涵 2007-3-29 第一版块: 1、导入: 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经常会为文章中的一个好词所震惊,甚至拍案叫绝。有的同学能够说出词语好在哪里,但有的同学只是知其好,而不知其好在哪里。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中对这方面有明确的要求“能用精读的方法,综合理解阅读材料,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阅读文学作品,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ppt)所以,这一节课,我们的任务就是学习如何品析记叙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ppt) 第二版块 1、在大家的学案上有一些选择题,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的答案来发现解题的窍门。 就由老师先来作个示范吧。题目是: 哪位同学对“溶解”一词含义的理解是准确的? (ppt)(请同学朗读) 政治是与我绝缘的,我也决不会溶解在政治里。——《陈毅市长》节选 A同学:一种物质均匀地分散与另一物质中的过程,叫做溶解。 B同学:“溶解”表现了齐仰之满脑子都是化学。 C同学:参与。 教师分析:这三位同学的回答哪个准确呢?对,是C同学的回答。比较一下,A同学回答的是“溶解”这次词的本义,在化学课上是个十分准确的回答,却没有结合这篇文章的具体语境。而B同学呢?他的回答是从词语的作用入手了。只有C同学的答案是最准确的,我们可以用替换法,“参与”这个词替换“溶解”,原文的意思就一目了然了。所以,我们在理解词语含义时,一定要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考虑,还可以采用替换法检查是否符合文意。 2、学生讨论交流 (1)下面,就请大家独立完成学案上的题目。(学生活动) (2)接下来我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来发现解题的窍门。(小组讨论内容见学案)(一)对下列加点词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1、( A )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 ..极了。——《藤野先生》A同学:这里是反语,实际意思是“极丑陋”的。(从修辞的作用反推词语含义)B同学:漂亮,好看(停留在本义) C同学: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清国留学生”们。(从作用角度来谈) 2、( C ) 你的摇篮放在爸爸的书房里,你成了这间大屋子的主人。从此爸爸不读书,只读.你。

眼动技术在阅读研究中的应用_吴迪

眼动技术在阅读研究中的应用   吴 迪 舒 华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北京 100875)  摘 要 眼动技术在英文阅读研究中被广泛的应用,可以探测阅读活动中的即时加工过程。在中文阅读研究中,眼动技术的应用还刚刚起步。文章讨论了眼动技术在阅读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眼脑距离问题、知觉广度问题、阅读研究中眼动分析指标的选择问题等,希望能对没有进行过眼动基础问题研究的中文阅读研究有一定启发。? 关键词眼动技术,眼脑距离,知觉广度,阅读 分类号B841.4 1 前 言  每天,我们从外部世界获得的信息中有90%以上来自眼睛。心理学家很早就开始通过直接观察眼球运动直接对心理过程进行研究。例如,在本世纪20年代国外就有人在没有任何仪器的情况下,使用肉眼观察眼动来研究广告心理学[1]。现在通常用照相技术和眼动仪对眼动进行分析研究[2]。心理学家认为眼球运动是视觉过程的直接反应,并且反映了多种人类认知活动,受到多种认知因素的影响,如眼球的运动与注意、预期、记忆、推理、阅读等认知活动都有密切的关系。 有关阅读中眼动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法国学者Lamare和Jaral 以及Heuy 的工作[2]。此后,人们试图通过研究眼动中注视点的顺序和眼跳动来了解阅读背后的知觉过程。近20多年,由于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和眼动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开始尝试把眼动作为人阅读过程的指示器。眼动记录是一种比较自然、干扰较小的过程,与心理学中其它研究方法相比,有其特殊的优越性,因而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变得异常活跃[2]。然而,由于阅读过程的复杂性,眼动记录能在何种程度上反映阅读过程中的认知活动呢?研究者已对这个问题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对于眼球运动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这些探索的结果还主要是来自西方心理学家工作。 2 眼动技术在阅读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经过多年的研究,人们发现了眼球运动和认知活动有基本对应关系。任务难度越大,认知因素就越多地参与、塑造并决定了低水平、反射性的眼球运动行为。如E.Kowler对预期追踪是源于习惯性行为还是源于认知预期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没有线索”的实验中被试倾向于按上次刺激运动的方向反应,这更多是一种习惯性活动,而在有认知线索的情况下,认知线索对预期眼球跟踪产生了明显的影响[3]。眼动与知觉和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是过去15年间眼动研究的中心问题[2]。随着研究方法的进步,研究者也发现认知因 收稿日期:2001-01-18

记叙文阅读语言赏析以及理解词语

记叙文阅读技巧以及答题格式 3语言赏析题解题方法 方法技巧 1.考点题型 (1)对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2)谈一谈相关语句的表达效果。 (3)对相关语句进行批注。 (4)结合句中加点的词语进行赏析。 (5)对相关句子,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细节描写等角度进行赏析。 2.答题技巧 (1)从修辞方面入手一般先指出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的具体内容分析该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2)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入手 ①动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②叠词:运用××(叠词),起到了加深语意的作用,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③ 拟声词:运用××(拟声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情态美,流露出……的情感。 (3)从句子的表现手法入手 常用的表现手法:衬托、象征、对比、前后照应、渲染、伏

笔、铺垫、情景交融等。 (4)从句子的表达方式入手是记叙,就分析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是议论,就分析其蕴含的哲理(一般较少涉及);是抒情,就分析其抒发的感情;是描写,就分析其创设的意境等。 (5)从句子的句式特点入手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缓;疑问句制造悬念;设问句提醒读者注意;反问句加强语气;感叹句抒情强烈;排比句层层深入,气势磅礴。品味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6)从句子所蕴含的哲理入手如果句子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那就可以从启迪的角度品味。 3.答题格式 (1)这是个……的句子,……(作用)表达了……。(2)运用××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3)运用××的表达方式,点明(写出、抒发或交代)了……。4理解词语含义或句子含意题解题方法 方法技巧 1.考点题型 (1)结合具体语境,说一说加点词语的含义。 (2)结合上下文,说一说画线句子的含意。

阅读理解过程的眼动研究_范琳

阅读理解过程的眼动研究 范 琳1 刘振前2 (1.中国海洋大学外语学院,山东青岛 266071;2.山东大学外语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摘 要:眼动能够反应阅读活动中即时认知加工过程,通过对眼动的实时测量,可以获得读者在相对比较自然的阅读条件下,对文章信息加工的眼动数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阅读过程的内部认知机制。本文对国外近几十年来眼动阅读研究的一些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评价,以期为国内学者进行此类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阅读;眼动;认知加工;知觉广度 Abstract:Eye movement behavior in reading can reflect on O line cognitive process.Through the on O line measure of eye movement,data of the read -er .s eye movem ent in processing i n formati on i n the text under relatively natural reading condition can be obtained,and thus help to reveal the internal cognitive mechanisms in reading.The present paper is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f eye movement in reading duri ng the last several decades,and it is hoped that this can offer insights for researchers i n China in this area. Key Words:reading;eye movement;cognitive process;percepti on span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7)04-0035-06 1.引言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而通过眼动分析法,可较深入地考察阅读过程的认知特点,准确把握语言理解的即时(on O li n e)认知过程。以眼动为指标考察阅读过程,是心理语言学和阅读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阅读活动中认知加工与眼动行为关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眼动的基本参数和基本特征上。上世纪70年代以后,眼动记录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使阅读过程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心理学家开始重视眼动与知觉、认知之间的关系,开始利用眼动参数来描写认知加工的过程。随着阅读眼动研究的发展,更新的眼动技术,如眼动随动显示(eye movement contingent displ ay)技术,得到应用。在更新的眼动技术基础上,研究者们进一步扩大了阅读研究的范围,不再受眼动基本参数的局限,开始研究旁视野区域的信息,以进一步了解阅读者会从旁视野区域获取何种信息及其对中央窝区域注视词的注视时间产生何种影响。与传统方法相比,眼动法最大的优点是,它极大限度地使读者的自然阅读过程顺畅进行而不受干扰,从而保证了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生态效度(ecological validity)。眼动数据可以告诉我们眼睛正在注视的内容,并进而推测大脑正在加工的内容。研究者可以通过分析所获得的眼动数据,深入了解阅读过程,解决阅读过程的若干理论问题。勿庸置疑,以眼动研究为切入点来研究阅读规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国外十分注重用眼动分析法来研究阅读过程。国内也有了一些对学习者中文阅读过程认知特点的眼动研究,但关于第二语言阅读过程的眼动特征研究,应该说,还基本上属于空白。本文对近期西方关于阅读的眼动研究进行了回顾,主要阐述阅读过程的眼动模式、阅读中的眼动与知觉加工、阅读中的眼动控制以及主要的眼动控制模型。我们对这些方面的眼动研究进行了总 结和评价,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另外,还对我国眼动研究(主要是中文阅读过程的眼动特征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第二语言学习者阅读过程眼动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国外关于阅读的眼动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希望这能够为还没有进行眼动基础问题研究的汉语为母语的第二语言阅读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2.阅读过程的眼动模式 眼动可以反映视觉信息的选择模式,对揭示认知加工的心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阅读研究的过程中,心理学家们找到了不同的眼动参数来反映即时的认知加工。阅读过程中的主要眼动模式有:注视(fi xation)、眼跳(saccade)、回视(regressive eye movement)、回扫(return sw eep)。 2.1注视 注视是指将中央窝对准某一物体的时间超过100毫秒,在此期间,被注视的物体得到充分的加工,在中央窝形成清晰的图像。阅读中,读者主要是在注视期间获得信息的。对熟练的读者来讲,平均每次注视时间为200~250毫秒(Rayner,1978)。但是,个体差异较大。不仅如此,同一读者,在不同时间或者阅读不同的文本时,注视持续时间都有很大差异。就某一阅读者而言,阅读一段文章时其注视持续时间在100~500毫秒之间(Rayner,1978)。读者通常对功能词的注视时间比形容词短。影响注视时间的因素包括词频、词的长度以及词的可预测性等。(Rayner,1998;参见Tow nsend &Bever,2001) 2.2眼跳 眼跳是指人们在阅读时眼睛持续的运动(见图1)。它是一种快速的眼运动,其速度一般为每秒500度。眼跳一旦开始,就不能改变运动方向,直到这次眼跳结束为止。眼跳在阅读中占去10%的阅读作者简介:范琳(1965-),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研究;刘振前(1964-),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 向: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收稿日期:2006-12-01 2007年第4期总第217期外语与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s and T heir T eaching 2007,l 4 Serial l 217

中考记叙文阅读:词语理解与赏析

中考记叙文阅读:词语理解与赏析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2分) 纸上留香 包利民 ①记得多年前,在舅舅家的墙上看到一幅字画,四个篆体大字“梅馨入梦”,虽然当时尚是冬天,我们那里也没有梅花,却依然从四个字间感受到了一种若有若无的香气。那不是墨香,而是少年的心中第一次生发出来的意境和想象,从此那四个字便印在了我的心上。 ②读初中时,有一阵子很盛行一种带有香气的信纸。那时我们常常写信,或是给远方的亲友,或是在杂志上看到的作者,而且那些好看且带有香味的信纸, 被折叠成不同形状,蕴含着不同的意思。那时也曾收到过这样的信,展读之际, 淡香盈然,伴着字里行间的温暖,心儿便无比的宁静和欣喜。 ③现在想来,那是纯真年代最朴素的一种香味,却是遥远得不可追溯。回忆那些书来信往的时光,即使是最简单的信纸最简短的问候,也在生命中氤氲着无尽的香气,淡雅悠长,一如那些如月澄澈的年华。那些写满思念与思绪的信,就 像我们的青春一样,一去不回。在这个通讯没有距离的年代,我们失去了等候的味道,也失去了在小窗前在阳光下,捧读远方来信的芬芳心境。 ④后来读书渐多,知道了唐代女诗人薛涛,也知道了她发明的“薛涛笺”。那是一种深红色的纸,可写信,亦可题诗。又叫“浣花笺”,就像李贺诗中说,“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词咏玉钩”,想来就让人神飞无限。我觉得,薛涛制 于浣花溪畔百花潭边的红笺,虽美在其色,更重要的,是其所蕴清馨,未题字句 而先成意境,所以历来为人所钟爱。 ⑤高中时有一阵子疯狂迷恋上书法,因为当时有个老师是书法家,给我们看过他的不少获奖作品,毛笔字各体皆佳,一下子镌进心里。当时有几个伙伴一起练,找来许多旧报纸,闲时便写,乐此不疲。那时满室充盈着墨香,还有我们欢 快的笑声。随着学业的加重,书法渐渐地远去。闲来写上几笔,却是无由的烦躁。那么多年过去,有时想起曾经泼墨挥毫的岁月,便有着一种沧桑感,我知道,我 不可能再有那么单纯而无忧的心境。也许,在走过的成长之路上,除了悠悠的墨香,什么也没有留下。有一天,在网上看到当年一起练书法的同学的博文,她却 是迥然的心境,她写道:岁月和心情都远去,可是,我却没有辜负当年的那些旧 报纸。 ⑥没有辜负当年的旧报纸,是啊,那些纸上,曾写下我们多少青春的梦想, 留下我们多少稚嫩的情愫,一如初开的花儿,清香满溢。那些香气,那些梦想, 那些时光,只有曾经的旧报纸知道。 ⑦有一次在一家旧书店买回一箱子书,翻看时才发现,其中竟混有一个古老

【陕西专版】2017届中考语文考点突破(12)记叙文阅读(词句段的理解与品析)及答案

考点跟踪突破12记叙文阅读(词句段的理解与品析) 一、(2016·杭州改编)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导学号:76392040) 多彩陶碗 [新加坡]尤今 ①莫斯塔尔有个古色古香的老桥区,区内有条街,五光十色,风情万种。 ②这天,明艳的阳光泼洒在身上,像金色的香槟酒。我和女儿,怀着满满的欢喜,慢慢逛,细细看。丝绸、铜雕、银器、木雕,都是精品。逛着逛着,女儿突然驻足,炯炯的目光里,有一见钟情的狂热。 ③那家店铺,琳琅满目地摆着多彩陶碗。 ④每一只碗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设计,像是一幅幅圆圆的卷放着的抽象画,五彩斑斓。 ⑤我在碗里听到了音乐,我在碗里看到了故事;我和女儿,一起落入了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神秘王国里。 ⑥女儿痴痴地看,然后,说:“我要买。”那语调,有着不容反对的坚毅,有着不容劝说的固执。 ⑦旅居伦敦的她,喜欢烹饪,常常在周末邀约好友到家里共进晚餐。她认为使用这种充满了艺术美的大 碗小碗盛放食物,食物也会溢满梦幻的味道。 ⑧店主是个好脾气的中年女子,她把多彩陶碗一个一个小心翼翼地摆放在地上,让我们挑选。我们母女 轻声细气地讨论着,生怕嗓音一大,会把那些精致的陶碗震裂。每一只碗都极富魅力地展现着自己的风格,或冷隽或柔婉,或朴拙或雅丽,或端庄或奔放;每一只沉默的碗,都在无声地叙述着一个古老的传说。把这 样的碗带回家,满屋喧喧嚣嚣的,都是听之不尽的故事。环肥燕瘦,各有千秋。此刻,取舍竟是如此困难。 我们拿起又放下,放下再拿起,如此反反复复,几经折腾,终于选定了。 ⑨大碗、中碗、小碗,各挑了八个。 ⑩沉甸甸的多彩陶碗,非常坠手。我提醒女儿:“这些碗,不能托运啊,只能手提。”她露出了“赴汤蹈火也心甘”的表情,说道:“没问题,我别的东西不买,就买这个。”又问:“妈妈,您为什么不买呀?”我微笑不语。旅行经年,我早已过了看见奇珍异物就买的人生阶段了。一切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看过了,便算是拥有了。 ?女儿将多彩陶碗一层一层地用报纸包了,千山万水一路上呵护备至地提着返回伦敦,那种如履薄冰的

(完整版)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之赏析句子的角度技巧

记叙文阅读之赏析句子的角度 从哪些角度赏析句子? 一、了解所要赏析的句子特点和类型 1.从表达方式角度看,分为描写类和议论抒情类句子: ⑴描写类,指描写景物(自然景观,含植物)、人物或动物的句子:例1:旭日初照,阳光如花朵一般在河面盛开。(09年宁波卷第16题) 例2: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样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09年兰州卷第16题) 例3:它(指“猫”)如饿虎捕羊似的,拱着背,弯着两只前爪,尾巴竖得高高的,两只金黄的眼睛盯住斑鸠,它的胡子利箭似的动弹着。(09长春卷第19题) 简析:例1是个描写景物类句子,例2是个描写人物类的句子,例3是个描写动物类的句子。 ⑵议论抒情类,一般多是揭示主旨的句子: 例:为什么志士仁人都本能地要到你身边来一览姿容!为什么作家和歌者都虔诚地要到你身边来聆听涛吼!为什么你能够被众口一致地尊为我们伟大民族的不朽魂魄!(08年陕西卷第15题) 简析:这个例子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启发读者来思考黄河精神的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揭示主旨。 2.从语言表达角度看,分为运用修辞、句式特殊的句子及一般句子:⑴运用修辞句: 例:它(指“火光”)向大海的黑暗心脏处延伸,仿佛在召唤着迷航的人回家。(09沈阳卷第16题) 简析: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使表达生动。常见的修辞还有:比拟(拟人、拟物)、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3、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 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分析:腊梅象征人生,北风让人联想到恶劣的环境.默默地吐着芬芳不会因外界的变化而变化,是全篇画龙点睛之笔.思考此问题应在人生启迪上多想一想. 答案:作者高度赞美了腊梅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也不论人们是否留恋,都一如既往,展示自己的“风韵和清香”,实现着自身的价值,作者写腊梅的同时,也在写我们的人生. 4、结构方面的作用 一段话往往包含几层意思,各层意思之间如果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某些词语或句子就起到此方面的作用.常见的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等. 例句在结构上有呼应上文的作用,腊梅不畏恶劣环境和默默奉献的精神,正是与上文中“那么你必须坚韧,必须顽强,必须敢于用赤裸裸的躯体去抗衡暴风雪”,“你必须具备牺牲精神,必须毫无怨言地奉献出你的心血和生命的结晶.”,“你必须忍受寂寞,必须习惯于长久地被人们淡忘冷落.”,“我们开花,决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献媚,只是为了向世界展现我们的风骨和气节,展现我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相照应. 5、分析句式特点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等. ⑵句式特殊句: 例: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09年南昌卷第18题) 简析:此句句式比较特殊,属于短句。常见的特殊句式另有:长句(或长短句 结合)、整句与散句(或整散结合)、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等。⑶一般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