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 应 急 预 案

烧伤 应 急 预 案
烧伤 应 急 预 案

烧伤应急预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烧伤应急预案

为预防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发生,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应急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安全主管)负责应急情况总指挥

副组长:(安全员)负责应急措施决策

成员:(安全员)负责组织人员现场抢救工作

(安全员)负责现场应急救中心120

(安全员)负责协助现场抢救

(安全员)负责协助现场抢救

二、烧伤应急措施:

1.热力烧伤:尽快脱去着火或浸有沸液的衣物,用冷水浇泼,或跳入附近的水池内。然后将烧伤的肢体用冷水浸泡,可减轻损伤和疼痛。

2.化学烧伤:

a)酸烧伤:常见的是硫酸、硝酸和盐酸烧伤。立即用清水反复冲

洗以去除酸液,时间约半小时。

b)碱烧伤:常见的强碱烧伤为苛性碱、氨、石灰和电石等引起的

烧伤,烧伤时能引起烧伤面扩大加深并引起剧痛。应立即用大量清水长时间反复冲洗。生石灰烧伤时,应先将石灰粉擦净后,再冲洗。

c)电烧伤:触电而引起人体局部损伤称为电烧伤。电烧伤的严重

程度取决于电流的强度、电压与触电时间的长短等。电烧伤的特点是人体表现烧伤范围较小而深部组织破坏较大。抢救时首先要迅速使伤员脱离电源,然后按一般烧伤处理,但必须随后到医院治疗,以便早期切除已坏死的肌肉,防止引起感染而发生病变。

三、烧伤现场自救注意事项:

1、救火人应注意自我防护,使用灭火器救火时应站在上风位置,以防因烈火、浓烟熏烤而受到伤害。

2、烧伤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要贪恋财物。

3、必须穿越浓烟逃走时,应尽量用浸湿的衣物披裹身体,用湿毛巾或湿布捂住口鼻,或贴近地面爬行。

4、身上着火时,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5、大火封门无法逃生时,可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缝,泼水降温,呼救待援。

四、烧伤人员现场救治

在出事现场,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使伤员尽快与致伤因素脱离接触,以免继续伤害深层组织。

1、伤员身上燃烧着的衣服一时难以脱下时,可让伤员躺在地上滚动,或用水洒扑灭火焰。切勿奔跑或用手拍打,以免助长火势,防止手的烧伤。如附近有河沟或水池,可让伤员跳入水中。如为肢体烧伤则可把肢体直接浸入冷水中灭火。

2、用清洁包布覆盖伤面做简单包扎,避免刨面污染。自己不要

随便把水痘弄破,更不要在刨面上涂任何有刺激性的液体或不清洁的粉和油剂。因为这样既不能减轻疼痛,相反增加了感染机会,并为进一步刨面处理增加了困难。

3、伤员口渴时可给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

4、经现场处理后的伤员要迅速转送医院救治,转送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呼吸、脉搏、血压等的变化。

五、烧伤应急器材及救灾物资配备

灭火器、灭火消防栓、急救药箱、其他救护用品。

六、事故发生后应在12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烧伤患者_成人_的营养支持指南

?专家论坛? 烧伤患者(成人)的营养支持指南 韩春茂 烧伤是一种创伤,也是研究创伤应激和营养代谢的典型模型,随着烧伤面积和深度的增加,机体的代谢反应和能量消耗也会增加,而创面的修复往往需要更多的营养供给。因此,营养(代谢)支持已经成为烧伤患者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点已达成共识。 一、证据来源 烧伤是外科和创伤的范畴,国外一级数据主要来源于Medline数据库中有关烧伤和营养支持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相关的指南有:①Specificguidelinesfordisease-adults.AmericanSocietyforParenteralandEn-teralNutrition-ProfessionalAssociation.2002Jan-Feb.36pages.NGC:002859;②Practicemanagementguidelinesfornutritionalsupportofthetraumapatient.EasternAssociationfortheSurgeryofTrauma-ProfessionalAssocia-tion.2001.112pages.NGC:002187;③AmericanGastroenterologicalAssociationmedicalpositionstatement:par-enteralnutrition.AmericanGastroenterologicalAssociationInstitute-MedicalSpecialtySociety.2001May18.4pages.NGC:002282;④Administrationofspecializednutritionsupport.AmericanSocietyforParenteralandEnteralNutrition-ProfessionalAssociation.2002Jan-Feb.4pages.NGC:002853。而二级数据中并未查到有关烧伤营养支持的指南方案。国内的证据则主要来源于大量的文献和较权威的专著。 二、烧伤营养支持适应证、方案和监测 创伤病人营养支持实用处理指南(practicemanagementguidelinesfornutritionalsupportofthetraumapa-tient)指出:烧伤面积超过20% ̄30%的病人,可以用任何现有的公式来估计患者的基本能量需求(Ⅱ),但查阅不到该指南推荐的原始论文。同时指出,Curreri公式(25kcal/kg+40kcal/TBSA)用于估计烧伤病人的能量需求会高出25% ̄50%,而Harris-Benedict公式又会低估25% ̄50%[1]。在国内,第三军医大学提供的公式[烧伤成人能量摄入kcal/d=(1000×BSA)+(25×TBSA)],较接近静态能量消耗值(restingenergyexpenditure,REE),有一定临床指导价值[2]。一些专家普遍认为重度烧伤[按1970年上海全国烧伤会议分类,烧伤总面积在31% ̄50%或III度烧伤面积在11% ̄20%;或总面积不足31%,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全身情况严重或有休克者;有复合伤或合并伤(如严重创伤、化学中毒等);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应该给予规范的营养评估,以决定是否进行营养支持。对于重度以上的烧伤患者应该给予营养支持[3]。另外,指南(specificguidelinesfordisease-adults)认为II度或III度烧伤病人可能有营养风险(nutritionrisk),应该给予营养筛查以确定是否需要正规的营养评估和营养治疗计划(Ⅱ),但同样查阅不到该指南推荐的原始论文。由于烧伤创面不断变化,因此应每周1 ̄2次采用间接测热法测定病人的热能需量来决定热能需量[4]。专家意见一致认为接受营养支持的烧伤病人,应定期测体重和每日出入量。每日或定期酌情测定血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电解质、血尿渗透压、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以及尿素氮、肌酐、转氨酶的水平。应用氮平衡、热能计算公式和(或)间接测热法,参照上述指标进行热卡和蛋白质供应量的监测。 三、主要营养素 烧伤创面修复需要蛋白质,所以需要高蛋白的营养液。至于特殊营养素,由于谷氨酰胺在严重烧伤患者血浆中含量明显下降,应用肠内或肠外途径均可能有益[5,6]。在监测、控制好血糖水平的条件下伤后1 ̄2周起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是安全的,可以促进创面愈合,并且并不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7,8]。烧伤早期短肽制剂的应用更有利于肠内营养的实施[9],添加合生元的肠内营养有利于重度烧伤内毒素血症的改善[10]。 四、营养支持的时机和途径 需要营养支持的病人应优先选择肠内营养。创伤病人营养支持实用处理指南指出对于中重度烧伤的病人,应尽可能早地开始肠内营养,入院后尽可能早用管饲。但是,最近Wasiak等[11]通过对临床肠内营养情况 作者单位:313000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烧伤创面护理

烧伤创面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受伤原因、时间、性质、疼痛程度、心理状态等。 2、评估烧伤面积、深度、部位、渗出液的气味、量及性质、有关污染、感染等。 3、严重烧伤患者应观察生命体征。 4、肢体包扎或肢体环形焦痂患者应观察肢体远端血供情况,如皮肤温度及颜色,动脉搏动, 肿胀等。 二、操作要点 1、病室环境清洁,温湿度适宜,实施暴露疗法是室温保持在28~32°,相对湿度50%~60%。 床单位每日用消毒液擦拭。 2、遵医嘱给予止痛剂,抗生素及补液,观察用药反应。 3、抬高患肢,观察患肢末梢皮肤颜色、温度、动脉搏动、肿胀、感觉上等情况。 4、术前应剔除烧伤创面周围的毛发,大面积烧伤患者,应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定时翻身。 5、术后观察切、削痂及取,植皮部位敷料渗出情况,有渗出、异味及时更换。 6、出现高热、寒战,创面出现脓性分泌物、坏死、臭味等,及时报告医生。 7、特殊部位烧伤的护理 (1)呼吸道烧伤: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必要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充分湿化气道,观察有无喉头水肿的表现,保持呼吸道通畅。 (2)眼部烧伤:化学烧伤者早期反复彻底冲洗眼部,一般选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分泌物较多者,及时用无菌棉签清楚分泌物,白天用眼药水滴眼,晚间用眼药膏涂在眼部,眼睑闭合不全者,用无菌油纱布覆盖以保护眼球。 (3)耳部烧伤: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及时清理分泌物,在外耳道入口处放置无菌干棉球,定时更换:耳周部位烧伤用无菌纱布铺垫。 (4)鼻烧伤:保持鼻腔清洁,湿润,通畅,及时清理分泌物及痂皮,防止鼻腔干燥出血。(5)口腔烧伤:保持空腔清洁,早期用湿棉签湿润口腔黏膜,拭去脱落的黏膜组织。能进食着进食后应保持口腔创面清洁。 (6)会阴部烧伤:采用湿润暴露疗法,剃净阴毛清创后,留置尿管,每日会阴擦洗,及时清理创面分泌物,女性患者有油纱布隔开阴唇,男性患者兜起阴囊,排便是避免污染创面,便后冲洗消毒创面后再涂药。 (7)指烧伤:指与指之间有油纱布分开包扎,观察甲床的颜色、温度、敷料包扎松紧,注意抬高患肢促进循环,减少疼痛。 8、维持关节功能位,制定并实施个体化健康训练计划。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创面愈合,治疗过程。 2、告知患者避免对瘢痕性创面的机械性刺激。 3、指导患者进行患肢功能锻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注意事项 1、使用吸水性,透气性敷料包扎且松紧度适宜。 2、烦躁或意识障碍的患者,适当约束肢体。 3、注意变化体位,避免创面长时间受压。 4、半暴露疗法应尽量避免敷料移动,暴露创面不宜覆盖敷料或被单。

烧伤换药方法

烧伤换药方法体会 换药前注意事项(创面处理原则): 1)要在纠正休克(包括低容量性休克及痛性休克)的情况下才处理创面;尤其大面积烧伤及小儿、老年体弱患者烧伤,最好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保暖及准备抢救设备后才进行清创或换药;估计创面处理引起剧烈疼痛,成人可在度冷丁、强痛定、曲马多等镇痛下进行,小儿可在水合氯醛、冬非合剂(渡过休克期后才可应用)、苯巴比妥、安定等镇静下进行,渗出期镇静、镇痛药物主张静脉用药。 2)尽可能减轻创面刺激,保护间生态组织。避免大洗大刷。大面积烧伤或小儿创面用清水轻轻擦洗创面,再用生长因子、低刺激性消毒剂喷创面。 烧伤局部组织的病理变化,按局部损伤程度的不同层次,将其划分为类似同心园状的三个区带,即:(1).中心为凝固坏死带;(2).周围为毛细血管淤滞带。(3).外围为充血带。其中淤滞带代表部分组织损伤,属“间生态”状态。保护间生态组织可减少创面面积及减少换药工作量,提高效率。 如何保护间生态组织或减少对间生态组织的损伤,主要方法有: a尽早实施冷疗:及时冷疗降低患部温度可减少约50%损伤,一般在伤后半小时内或患者主诉有明显患部烧灼感时实施有效。 方法:用大量冷水冲洗或浸泡烧伤部位,约15—30分钟或直到伤部不再灼热。勿使用冰块或冰水,以免使烧伤部位更糟。 b创面喷冷生长因子 c清创小技巧:疱皮去顶保留周边疱皮、撕疱皮时镊子由外周向中心拉扯、水疱中央去顶星状打开致周边,次日撕除或剪刀剪除。创面小水泡(直径小于1cm)保留,大水泡低位引流,或水疱去顶引流,皱缩滑脱的泡皮剪除。 3)清创时尽量做到无菌操作或相对无菌操作。 4)小面积采用彻底清创法,大面积主张简单清创。 5)掌握包扎疗法与暴露疗法的适应征 包扎疗法:适应肢体与部分躯干部位的新鲜浅度烧伤创面及无层流净化环境下创面。包扎可保护创面减少污染,渗出期加压包扎可减少早期血浆渗出;适压包扎可使创面与敷料、外用药保持贴服,接触良好,更好地发挥药效。 暴露疗法:由于创面暴露,局部凉爽干燥,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且可抑制焦痂液化与糜烂。尤其是一些污染较重的已发生感染的创面(包扎后可能导致创面渗液引流不畅,创面温度、湿度增高,细菌大量繁殖,严重可致烧伤创面脓毒血症及烧伤败血症)。适应颜面,会阴部等不宜包扎的部位与其它各部位(耳廓)的

眼碱烧伤的护理查房

眼碱烧伤病人的护理 一、护士长讲明查房目的 二、责任护士汇报病例 1、基本资料 ●基本情况胡娟,女,37岁,汉族,务农; ●家族史无家族遗传病史; ●既往史平素体健无外伤,无手术史; ●主诉右眼碱烧伤后眼疼、视物模糊20个小时; ●现病史患者于2012年09月15日11时入院,20小时前碱水进入右眼内,感眼疼、畏光、 流泪伴视物模糊,立即给予大量清水冲洗,后至当地县医院给予维生素C结膜下注射,症状无明显好转,门诊以“右眼角膜碱烧伤”收入院。 2、辅助检查 ●体格检查T 36.3 ℃,P 81次/分,R 20次/分,Bp 138/89mmHg,颜面部皮肤烧伤、表 皮溃烂,可见渗液; ●实验室检查未做心电图、胸片,未抽血; ●专科检查视力:右眼眼前指数,左眼:1.0,右眼睑肿胀,球结膜充血,角膜灰白色浑 浊,角膜水肿,隐约见瞳孔3mm,光反应迟钝,左眼前节正常。 3、诊疗方案 ●完善各项相关检查。 ●全身及局部应用维生素C降低损害,局部应用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 ●局部应用贝复舒、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营养角膜。 ●对症支持治疗。 4、病情恢复情况 ●视力入院时右眼眼前指数,目前视力0.12. 5、护理评估 ●生活习惯患者长期重体力劳动,卫生习惯良好 ●家庭支持家人对住院很支持,其妻子全程照顾 ●经济状况患者主要经济来源是务农,没有固定经济来源 ●心理状况患者担忧右眼视力恢复不好、预后差影响工作生活 ●生理状况神智清楚,四肢健全,精神、食欲、睡眠尚可,大部分时间卧床休息 三、参加护士发言: 张XX护士: 1病理知识 概述 ●凡因化学性物质引起的眼部损伤均称为化学性眼外伤。 ●影响因素:化学物质的性质、浓度、温度、剂量、作用方式、渗透力、压力、接触时间

重度烧伤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指导意见

重度烧伤患者的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导意见 烧伤总面积超过30%或者Ⅲo烧伤面积超过10%为重度烧伤,总面积超过50%或者Ⅲo烧伤面积超过20%为特重度烧伤。烧伤分为休克期、感染期和修复期。感染是重度烧伤患者严重的临床挑战,休克期合并感染的机会较少,少数延迟复苏的患者,可早期发生爆发性感染。烧伤后2-3天进入感染期,而且一直持续到创面完全修复。文献报道,死于严重烧伤的患者中70%以上是感染导致的。因此,控制感染是重症烧伤患者治疗的难题和挑战,有效控制感染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一、感染来源 创面是烧伤患者最常见的感染来源。 由于血管导管常经过创面穿刺置入,或者经创面周围皮肤穿刺置入,血管导管也易发生感染。 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患者,以及气管切开、返流误吸、长期卧床,易发生肺部感染。 由于烧伤患者肠道粘膜屏障破坏,有可能发生肠道菌群易位。 长期留置导尿管亦可能成为感染来源,但很少引起严重感染。 二、常见病原微生物

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等。随着抗菌药物的逐步使用,耐药细菌株增加。 真菌:念珠菌、曲霉菌、毛霉。临床合并真菌感染并不常见。 三、感染的诊断 (一)创面感染: 创面脓性分泌物、创缘红肿、焦痂提前溶解或出现虫咬样变化、痂下积脓、生物敷料或异体皮下积脓、创面出现灰暗或黑色坏死斑。 (二)烧伤合并脓毒症: 在证实有明确感染存在(主要依据:存在局部感染灶、病理组织学变化和微生物阳性培养证据)的基础上,符合以下标准中的3项: 1、高热,体温>39℃。 2、体温过低,体温<℃。 3、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率>130次/分 4、持续呼吸窘迫。未行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频率>25次/分;行机械通气

烧伤创面处理题库6-2-10

烧伤创面处理题库6- 2-10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性,53岁,夏季开水烫伤右腿前侧为7%浅Ⅱ°和深Ⅱ° 烫伤后10天,创面干痛,内敷料未换,每天下午畏寒、寒战,发热达39℃,胃纳差,无腹胀、腹泻、咳嗽等情况。首先应做的检查是 A.A.尿常规 B.B.创面情况 C.C.床旁X线摄片 D.D.血常规 E.E.血培养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性,53岁,夏季开水烫伤右腿前侧为7%浅Ⅱ°和深Ⅱ° 尿常规阴性,创缘红肿,内敷料下干燥未见明显脓液,胸片阴性,白细胞数较高,血培养待3天报告。目前适当的处理是 A.A.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烧伤创面暂时不予处理 B.B.揭除全部内敷料,用1%SD-AG冷霜外敷包扎 C.C.中药外敷包扎 D.D.吲哚美辛消炎痛塞肛降温 E.E.冰袋降温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性,53岁,夏季开水烫伤右腿前侧为7%浅Ⅱ°和深Ⅱ° 如果该患者发热39℃达3天以上,且白细胞计数为14×1OL,舌质绛红、干而无津,血培养阴性。高度怀疑为 A.A.菌血症 B.B.败血症 C.C.脓毒症 D.D.脓毒性休克 E.E.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天津11选5 https://www.360docs.net/doc/915390256.html,)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性,53岁,夏季开水烫伤右腿前侧为7%浅Ⅱ°和深Ⅱ° 若该患者经治疗,体温、血常规恢复正常,全身情况较好,伤后20天时,右小腿仍有2%创面未愈,为肉芽创面。最好选择以下哪项治疗方法 A.A.创面外用抗生素+凡士林纱布包扎 B.B.中药外敷包扎 C.C.创面经术前处理后行白体皮片移植术 D.D.异体皮覆盖换药 E.E.异种皮覆盖换药

含银敷料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

含银敷料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09-30T16:16:19.377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作者:李燕文[导读] 在治疗烧伤时,使用含银敷料可以有效降低炎症水平,改善和加快创面愈合情况,与常规换药处理相比,效果更佳,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研究烧伤患者应用含银敷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烧伤患者4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2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0.5%碘伏换药,观察组采用含银敷料,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第7、12、17天后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7天后,观察组血浆炎症因子IL-6和TNF-α质量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烧伤患者应用含银敷料,效果显著,可有效加快创面愈合,降低炎症水平。 关键词:烧伤;含银敷料;临床效果 烧伤一般指的是热力,包括热液(油、汤、水等)、高温气体、蒸汽、火焰、固体(钢水、钢锭等)或者制热金属等引起的皮肤、黏膜、皮肤下组织或者粘膜下组织等损伤[1]。对其的治疗,传统的常规换药,虽然临床效果比较明确,但是却具有皮肤容易粘连、医护人员工作量大等缺点。近些年对烧伤患者的治疗多采用含银敷料来替代常规的换药处理进行治疗,以达到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2]。本文作者以2016年2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44例烧伤患者为对象开展了研究,现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烧伤患者44例,有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龄1~75岁,平均年龄(44.78±10.45)岁。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2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0.5%碘伏换药,观察组采用含银敷料。两组患者的资料对比后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清理创面和去除腐皮处理,同时使用营养支持和消炎镇痛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0.5%碘伏换药,然后使用医用纱布进行包扎,每天换药1次。观察组采用含银敷料,首先用0.5%碘伏擦洗创面外周皮肤,0.9%Ns冲洗创面,再照创面形状栽剪含银敷料,注意边缘处需要超过创面2~3cm,然后用棉垫和医用纱布进行包扎固定,其换药频率与对照组相同。 1.3观察指标 1.3.1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和愈合率。分别在治疗前以及治疗第7、12、17天后对两组患者的创面进行拍照,计算两组患者创面的愈合率(治疗前创面面积总和与未治愈创面面积的差值占治疗前创面面积总和的百分比),由2位专业医师依照四分法单独进行计算并取平均值。同时,要记录两组患者创面的愈合时间,愈合标准:创面上皮在95%及以上。 1.3.2两组患者血浆炎症因子的质量浓度。分别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第7天采集两组患者5ml的静脉血,然后用离心机将血样离心5分钟(转数为5000r/分钟),分离上清液取得血浆,并将血浆储存在零下80℃的环境中,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血浆中炎症因子的白细胞介素6(简称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简称TNF-α)的质量浓度进行检测,整个测定过程必须严格按照试剂盒的说明进行。 1.4数据处理 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和愈合率。观察组患者治疗第7、12、17天后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和愈合率()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38例重度烧伤病人的护理

38例重度烧伤病人的护理 摘要】对38例重度烧伤住院病人采取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护理 ,休克期监护,心理护理,保护性隔离措施,感染期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加强创面护理 ;早期进行有效的功能炼 ;给予合理营养支持,除 3例病人因高龄、经济困难 ,家属主动放弃治疗,1例死亡 ,2例转院,1例好转,31例均治愈出院。认为积极有效的护理是提高烧伤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烧伤营养支持休克感染护理 重度烧伤临床比较常见,病情危重,病人常出现不同程度的休克。护理不到位 ,救治不当或处理不及时 ,休克期渡过不平稳等可给后续治疗带来难度 ,使治愈率下降。良好的护理烧伤治疗中不仅能减轻病人的痛苦、缩短疗程 ,同时对预防并发症、提高治愈率起重要的作用。现将我科 2010年—2011年11月收治的Ⅱ度、Ⅲ度烧伤面积大于 30 %或伴有吸入性损伤 (中度 )的 38例重度烧伤病人的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2011年11月共收治Ⅱ度、Ⅲ度烧伤面积大于 30%或伴有吸入性损伤 (中度 )的,重度烧伤病人38例 ,其中男31例,女7例;年龄7个月至80岁;水蒸气烫伤1例,化学烧伤3例,热液烫伤 10例 ,炮竹炸伤24例。 1.2 结果通过精心护理,除3例病人因高龄、经济困难,家属主动放弃治疗,1例因为炮竹炸伤95%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死亡,2例 (1例为电烧伤、电休克,1例为合并中度吸入性损伤) 转院,1例 (一氧化碳中毒 ,烧伤面积为40%)好转外,其余 31例均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休克期观察与护理病人入院后迅速建立可靠的静脉输液通路 ,采集血标本送检 ,配血浆待用。成人一次性鼻导管吸氧 (2L/min~3L/min) ,小儿采取面罩吸氧 (3L/min)。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观察末梢循环、烦渴症状有无改变 ,重症病人进行24h心电监测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为了保证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 ,病人入院时常规给予股静脉或锁骨静脉穿刺并留置深静脉导管妥善固定 ,快速、匀速补充24h所需液量。伤后第1个24h,晶体、胶体溶液总量的一半在伤后8h内快速输入,其余液量在第2、第3个8h内均匀输入体内。而日生理需要量则应在24h 内均匀输入。伤后第2个24h内的输液量如无特殊变化要均匀输入。晶体溶液、胶体溶液、基础液量要分配合理 ,不能集中在一段时间内输入某一类液体导致水中毒或电解质紊乱。尿量是观察纠正休克的重要指标。留置导尿管 ,准确记录每小时出入量 ,观察尿的颜色、量,尿量控制在成人50mL/h~80mL/h,小儿及老人尽量控制在1mL/ (kg?h) ,可根据休克状和尿量调节输液的速度和种类。酸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在全球呈逐年上升趋势。酸相关疾病临床表现为呕血及黑便 ,一般出血在伤后 1周左右发生 ,部分病人出血早期可有顽固性呃逆如病人出现烦躁不安、脉搏加速、血压下降 ,伴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降低或顽固性呃逆 ,提示有出血的可能[1]。此病重在预防 ,要遵医嘱合理应用H2受体阻断剂或 H-Na泵抑制剂。同时早期进行饮食指导,不能经口进食者要鼻饲或十二指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 2.2创面护理早期创面处理的好坏是烧伤治疗成败的关键。 早期在补液的同时要及时行创面处理 ,减少毒性物质的吸收 ,加强保护性隔离措施 ,预防感染。早期躯干烧伤病人尽可能行包扎治疗,2d~3d后外用磺胺嘧啶银

烧伤创面操作流程

烧伤创面操作评价标准

烧伤创面操作流程 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放置有序 ↓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合作程度 ↓ 携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病人,说明目的,取得合作 ↓ 关闭门窗,调节室温、屏风遮挡病人,移开床旁桌椅,松开床尾盖被 ↓ 抬高患肢,观察患肢末梢皮肤温度、颜色、动脉搏动、肿胀、感觉等情况 ↓ .剃除烧伤创面周围的毛发,大面积烧伤患者,应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定时翻身,更换渗透 的烧伤棉垫 ↓ 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及时清理分泌物,在外耳道入口处放置无菌干棉球,定时更换;耳周部位烧伤用无菌纱布铺垫。保持口腔清洁,早期湿棉签湿润口腔黏膜,拭去脱落的黏膜组织。 能进流食进食后应保持口腔创面清 ↓ .眼部分泌物较多者,及时用无菌棉签清除分泌物,白天用眼药水滴眼,晚间用眼药膏涂在眼部;眼睑闭合不全者,用无菌油纱布覆盖以保护眼球 ↓ 会阴部烧伤行暴露疗法,剃净阴毛清创后,留置尿管,每日会阴擦洗;及时清理创面分泌物;女性患者用油纱布隔开阴唇,男性患者兜起阴囊;排便时避免污染创面,便后冲洗消毒创面 后再涂药 ↓ 指(趾)烧伤:指(趾)与指(趾)之间用油纱布分开包扎,观察甲床的颜色、温度、敷料 包扎松紧,注意抬高患肢促进循环减少疼痛 ↓ 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 ↓ 物品分类放置,洗手 终末处置:体温表用1:99 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水冲净晾干备用。 目的:保持烧伤创面局部清洁,避免创面受压加深感染,促进创面愈合,预防疤痕增生。注意事项: 1.使用吸水性、透气性敷料进行包扎且松紧度适宜。 2.烦躁或意识障碍的患者,适当约束肢体。 3.注意变换体位,避免创面长时间受压。 4. 半暴露疗法应尽量避免敷料移动,暴露创面不宜覆盖敷料或被单

烧伤患者的护理

烧伤患者的护理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第二节烧伤患者的护理 烧伤:是指由物理或化学因素,主要包括热力、激光、电流、放射线及强酸、强碱等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一种损伤。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热烧伤、电烧伤、辐射烧伤、化学烧伤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分期:急性体液渗出期、感染期、修复期(包括创面修复和功能修复) (四)面积和深度判断 1 烧伤面积的判断:新九分法,手掌法 成人头颈部体表面积为9%(1个九);双上肢为18%(2个九);(含会阴1%)为27%(胸腹前侧13%,背部13%)(3个九);双下肢(含臀部)为46%(5个九+1);共为11′9%+1%=100 儿童头颈部体表面积为9+(12-年龄)双下肢(含臀部)为46-(12-年龄)头颈面333(9%*1); 手臂肱567(9%*2); 躯干会阴27(9%*3); 臀为5足为7, 小腿大腿13,21(9%*5+1%) 2 烧伤深度的判断三度四分法 Ⅰ度烧伤:仅伤及表皮,局部呈现红肿,又称红斑性烧伤。有疼痛和烧灼感,皮温稍增高。3~5d好转痊愈,脱屑而不留瘢痕。 Ⅱ度烧伤:深达真皮,局部出现水疱,又称水疱性烧伤。 浅Ⅱ度:仅伤及表皮生发层及真皮乳头层。因渗出较多,水疱较饱满,破裂后创面渗液明显,创底肿胀发红,有剧痛和感觉过敏,皮温增高。若无感染等并发症,约2周可愈,愈后不留瘢痕。短期内可有色素沉着,皮肤功能良好。 深Ⅱ度:伤及真皮层,尚残留皮肤附件。因变质的表层组织稍厚,水疱较小或较扁等,感觉稍迟钝,皮温也可稍低。去表皮后创面呈浅红或红白相间,或可见网状栓塞血管,表面渗液少,但底部肿胀明显。若无感染等并发症,3~4周可愈,愈后留有瘢痕(注意:从深Ⅱ度开始留瘢痕!),但基本保存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皮肤功能。 Ⅲ度烧伤:伤及皮肤全层,甚至可深达皮下、肌肉、骨骼等。皮肤坏死,脱水后可形成焦痂,故又称焦痂性烧伤。创面无水疱,蜡白或焦黄,或可见树枝状栓塞血管,触之如皮革,甚至已炭化。感觉消失,皮温低。自然愈合甚缓慢,需待焦痂脱落,肉芽生长而后形成瘢痕。不仅丧失皮肤功能,而且常成畸形。

年产30万帖烧伤敷料车间工艺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年产30万贴烧伤敷料车间工艺设计 姓名刘苗 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学号 20132073 指导教师高光辉 长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2017年 3月27 日

摘要 传统烧伤敷料吸液量不够大,需要厚厚包扎并经常更换,敷料在吸液后易干燥,并与伤口发生粘连而造成二次创伤,又不便使用等缺点,所以逐渐被其它敷料代替。水凝胶是一种含有大量水分的亲水性的网状高分子溶胀体 ,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表面光滑 ,生物相容性好 ,所以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水凝胶敷料能与不平整的创面紧密帖合但不粘连 ,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本设计对水凝胶烧伤敷料的生产进行了工艺设计。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配方的选取、物料衡算、车间工艺设计、生产设备的选取、生产车间的设计等。并对涉及的聚合方法进行了介绍,对公用系统进行了简单说明。除此之外,在本设计中绘制了工艺流程图、车间布置图以及主要设备图。 关键词:水凝胶烧伤敷料合成高分子合成敷料理想敷料

Abstract Traditional burns dressing is not large enough, need thick dressing and frequent replacement, dressing in the liquid after the easy to dry, and the wound adhesion caused by secondary trauma, and inconvenience to use and other shortcomings, so gradually replaced by other dressings. Hydrogel is a hydrophilic high-molecular polymer swelling body containing a lot of water. It has good water absorption, smooth surface and good biocompatibility. Therefore, it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and applied i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Hydrogel dressings can be closely tied with uneven creatures but not sticky, reducing the chance of bacterial growth. This design has been craf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hydrogel burn dressings. The design content includes: the selection of recipe, material accounting, workshop process design, production equipment selection, production workshop desig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olymerization method is introduced, and the common system is briefly described. In addition to this design in the design of the process flow chart, the layout of the workshop and the main equipment map. Keywords: Hydrogels;Burn dressings;Synthetic polymer;Synthetic dressings; Ideal dressing.

烧伤病人的护理

第七章烧伤病人的护理 一、选择题CABAA CBCBC 1、重度烧伤后,体液渗出速度达到高峰是在伤后 A. 6小时 B. 7小时 C. 8小时 D. 9小时 2、烧伤病人输液时,判断有效循环血量的最简便的观察指标是 A. 尿量 B. 血压 C. 脉搏 D. 呼吸 3、某男性患者双小腿以下烧伤,估计其烧伤面积为 A. 12% B. 20% C. 25% D. 30% 4.刘某,女性,25岁,被浓硫酸化学烧伤后,首选的急救处理是 A.大量清水冲洗B.应用中和剂C.涂抹消毒液D.及时清创 5.男性,46岁,不慎被大火烧伤,烧伤面积为32%,深度为深Ⅱ。,经补液扩容治疗后,血压90/75mmHg,表示 A.血容量不足B.血容量严重不足C.血管过度收缩D.心源性休克 6.赵某,男性,40岁。大面积烧伤后发生了创面脓毒血症。防治其全身性感染的关键措 施是 A.及时补充有效循环血量B.及时、足量使用有效抗生素C.正确处理创面D.维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女性,42岁,体重60kg,烧伤后3h送至医院。右上肢水肿明显.剧烈疼痛,有较大水疱;双下肢(不包括臀部)无水疱,皮肤焦黄色,触之不痛,如皮革样。 7.该患者的烧伤深度为 A.右上肢深Ⅱ。烧伤,双下肢Ⅲ。烧伤B.右上肢浅Ⅱ。烧伤,双下肢Ⅲ。烧伤C.右上肢浅Ⅱ。烧伤,双下肢深Ⅱ。烧伤D.右上肢Ⅲ。烧伤,双下肢深Ⅱ。烧伤 8.大面积烧伤急救,病人口渴应给予 A.热开水B.糖开水C.淡盐水D.纯净水 9.某病人被开水烫伤手背部,局部大水疱,疱壁薄,剧痛,其烧伤深度为 A.I度B.浅II度C.深II度D.III度 10. 病儿,男性3岁。头面颈部烧伤,烧伤面积为 A.10%B.15%C.18%D.19% 二、多选题 1.下列各项属于重度烧伤的是(ABCDE) A.烧伤总面积>30% B. III度烧伤面积>10% C.全身情况较重或已有休克 D.合并颅脑、胸、腹、四肢等复合伤 E.伴有中、重度吸入性肺炎 2.刘某,男性,36岁。大面积烧伤合并呼吸道烧伤7h,现神志淡漠,面色苍白,皮肤湿冷,P 110/min,BP60/40mmHg,尿量10ml/h。该患者护理诊断包括(ABCD) A.皮肤完整性受损B.有感染的危险C.有窒息的危险D.体液不足E.知识缺乏 3.重度烧伤病理改变的特点包括(ABCE) A.大量体液渗出 B.低血容量 C.血管通透性降低 D.高血容量 E.严重感染 4.重度烧伤后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是(AB) A.创面脓毒症 B.脓毒症 C.败血症 D.心源性休克 E.呼吸衰竭 5. 电烧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ABCDE) A.电压 B.电流的强度和性质 C.接触部位的电阻 D.接触时间的长短 E.电流在体内经路 三、名词解释 严重烧伤:指烧伤总面积>30% 或III度烧伤面积>10%;或II度、III度烧伤面积虽不达上述

重度烧伤病人的营养支持

重度烧伤病人的营养支持 发表时间:2010-12-03T10:20:51.8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2期供稿作者:李少峰[导读] 众所周知,严重烧伤病人的营养支持自始自终是烧伤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李少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烧伤科福建福安 355000)【中图分类号】R4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2-0103-03 【摘要】统计和分析了200例重度烧伤病人的营养供给情况和供能、供血量、氮平衡、血清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总数、白细胞、IgG 的动态变化。认为重度烧伤病人的供能以2×BEE,供氮以2.5g%/kg/d蛋白质为宜。营养评价靠单项指标可靠性不大,应以各项临床实验室检查的动态变化趋势,结合病人的总体状况和创面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营养供给途径以肠道营养(EN)为主,静脉营养(PN)作为补充。重度尤其特重度烧伤病人实施TPN应谨慎。【关键词】重度烧伤营养支持营养评价众所周知,严重烧伤病人的营养支持自始自终是烧伤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过去烧伤营养支持主要靠中心静脉营养,容易带来“置管”、“代谢”、“感染”等方面的并发症。近几年来,多数学者不主张中心静脉营养。因为通过静脉输液远远不能满足病人摄取营养的要求,为评价营养支持在严重烧伤病人治疗中的作用,我们随机抽样200例严重烧伤病人进行比较分析。 1 临床资料 1.1病例的抽样条件⑴成人烧伤面积浅II°>30%TBSA,或III°>10%TBSA;⑵按住院顺序随机抽样,隔一抽一;⑶随机抽样从1994年以来200例严重烧伤病人,男121例,女79例,年龄最小者12岁,最大者72岁,平均38岁。烧伤面积31~49%TBSA119例,50~79%TBSA71例,>80%TBSA10例。饮食(包括要素膳)与静脉高营养或与周围静脉营养合用。开始时间为伤后4~5天,平均应用时间为24.5天。 1.2营养量的统计是根据进食记录和医嘱整理,营养包括饮食、周围静脉、中心静脉和要素膳等。分别计算每天的热卡、入氮、出氮及氮平衡。见表1。 1.3加强营养摄入,减少输血量。见表2。 1.4血清蛋白普遍低下,球蛋白变化不大。见表3。 1.5免疫功能方面白细胞、淋巴细胞总数无显著变化,IgG除第1周外,都在正常范围,且呈上升趋势。见表4。 1.6体重利用电子体重计或普通的体重计每周测1次体重,各组体重都呈不同趋势的下降,从表5可以看出:创面愈合时间和体重的变化有一定的相互关联。

新型功能性敷料在烧伤创面处理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15390256.html, 新型功能性敷料在烧伤创面处理中的应用 作者:张雪庆 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2期 摘要:随着湿性愈合理论理念的推广和应用,各种各样的新型敷料逐渐应用于烧伤创面的处理中。新型敷料具有缓解疼痛、吸收创面渗液、防止新生组织、防止细菌感染、缩短治疗时间、成本低等优点。新型敷料在临床上虽然存在单价较高的缺点,但从伤口愈合全过程和患者的舒适度以及经济学成本方面综合考虑,新型敷料仍不矢为临床治疗创面愈合的较为理想的选择。 关键词:烧伤创面;新型敷料;纳米银;泡沫敷料;藻酸盐 水凝胶;油纱;供皮区;创面愈合 人体皮肤有两方面的屏障作用,一方面是保护机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免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另一方面是防止组织内的各种营养物质,电解质和水分丧失。烧伤后引起的局部或全身的损害均与皮肤屏障作用的破坏与丧失有关。如:新陈代谢加剧、体温下降、水分过度散失、蛋白质的大量丢失及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失调[1]。近年来各种各样的新型敷料进入伤口与创面 治疗领域,也逐渐应用于烧伤创面的处理中。新型功能敷料具有一系列的特殊功能,如为伤口提供一层物理屏障,控制伤口产生渗出物,从潮湿伤口上吸收脓血,为干燥的伤口提供水分;不与创面粘连,在伤口愈合后容易从伤口上剥离;具有填充作用、脱痂作用、止血作用;减少或去除瘢痕的形成;调节伤口周边金属离子的含量;加速伤口的愈合等。目前临床上对于烧伤创面常用的新型敷料有如下几种: 1 纳米银离子抗菌敷料 纳米银离子抗菌敷料在烧伤创面中主要适用于浅Ⅱ度及深Ⅱ度烧伤。医学界早在19世纪初就发现了银离子的抗菌性。Acticoat[2]于1998年推出银离子敷料,该敷料的吸收量是它自身重量的20倍,同时可以使伤口有一个湿润的环境。由于纳米银烧伤敷料是应用纳米技术将纯天然的银离子经过精细方法加工制成,产品颗粒在100nm以内,90%的颗粒在25nm左右,能均匀的覆盖在医用脱脂纱布上,性能稳定,以抗菌消炎为主。银是一种白色重金属,其机制是银离子与细菌病原体的DNA碱基结合,使DNA不能复制,银离子与细菌病原体蛋白质结 合,形成银蛋白,可使细菌失活[3];纳米银敷料接触伤口后,迅速并持久地释放纳米银粒 子,快速有效地杀灭侵入伤口的细菌、真菌及其他病原体,使感染得到控制。纳米银敷料是网状纤维结构,因而更有利于创面渗出和引流,纳米颗粒具有较强的皮肤渗透性,可产生热效应,改善局部微循环,能促进组织细胞生长,加速创面愈合与肉芽组织形成[4]。同时,纳米 银离子敷料还具有止痛作用,这可能与银离子阻断疼痛的传导及减少致痛物质的释放有关。浅Ⅱ度及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处理和护理原则是:①减轻疼痛;②控制烧伤创面细菌移生和创面感

烧伤感染创面处理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烧伤整形科贾赤宇 写在课前的话 感染不仅侵蚀组织阻碍创面愈合,而且可导致脓毒血症和其他并发症,必须认真处理以消除致病菌、促进组织新生。 一旦皮肤损伤,发生感染后,创面有不同程度的渗出及脓性分泌物,感染严重时还可有组织坏死。感染后的坏死组织逐渐发生液化、溶解,最终以脓液的形式排出。 感染创面的坏死组织下藏匿着大量细菌,坏死组织成为细菌的培养基。细菌在坏死组织中及深部大量繁殖,如不清除,不利于感染的控制。 因此,感染创面需定期进行“换药”,即清除创面的脓性分泌物,切除失去生机的坏死组织,以利细胞生长、形成健康的肉芽、组织形成、上皮细胞生长、覆盖创面直至创面愈合。如:烧伤后创面感染,就需定时更换包扎敷料。 创面感染可来自:伤员自身皮肤或创面残留的毛囊汗腺中存留的病菌;伤员的口、鼻、呼吸道、肠道的病菌;周围环境的污染,包括接触性污染,床垫、被服、敷料、器械、工作人员等。 创面感染接触是主要的细菌来源之一,因而对创面要注意严格的无菌操作,使接触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尤其是在烧伤后最初的2周内,在创面尚未干燥结痂,创基的肉芽组织屏障尚未形成前,更应加强创面隔离措施。 烧伤创面感染常见的菌种为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杆菌等,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现已很少发现,而真菌、病毒感染脓逐渐增多。 侵袭性感染除使感染扩散至创面深层及四周组织外,且可能导致严重的全身性感染,成为败血症或广泛的创面脓毒症,但目前对创面感染是否向周围侵袭尚缺乏确切的临床指标。 创周蜂窝组织炎明显;创面潮湿,色泽暗晦,有出血点,创缘无上皮生长,严重者,创面发黑,有出血坏死斑;皮片生长不良,甚至已存活皮片又有腐蚀现象。 肉芽组织暗晦,也可有破坏的“虫蛀”现象;若焦痂未脱落,焦痂可发黑、凹陷,但外观也可无异常,必要时应行焦痂开窗探查;痂下菌量计数有一定参考意义,每克组织菌量超过10万时,应予注意,但菌量只能反映细菌情况,还应结合临床表现予以全面考虑。 示例1:(下图) 某烧伤患者创面,可以看到创面表面有大量的坏死组织未脱落,脓性分泌物多,而且创面恶臭。

烧伤的分期及护理常规

烧伤的分期及护理常规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虽然致伤原因多样,如热液、蒸汽、高温气体、火焰、电能、化学物质等,烧伤的病程经过大约分四期。 一、体液渗出期(休克期) 一般为伤后48-72小时,一方面由于烧伤热导致体液渗出而出现了皮肤水肿,另一方面机体由于体液减少而影响内脏的正常功能,如不及时采取救治将会危及您的生命。因此,须做到: 1.保持安静平卧,勿乱动乱叫。 2.口渴是机体对疾病的正常反应,在一定时间和程度上会持续存在。根据您的病情需要,护理人员会对您采取一定时间(一般为48小时内)的禁食水/少量进食水,望配合。 3.如有其它不适如疼痛不能忍受、寒冷、呼吸困难等,可示意或告诉护理人员。 二、感染期 从烧伤一开始直到创面封闭的一段时间。由于烧伤破坏了皮肤的正常防御功能,大量创面坏死组织适于细菌繁殖发生感染。此时您可能会有发热、寒战、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自觉症状,此期对您是一个危险而关键的时期,护理人员会对您采取一些必需的治疗措施,包括:

1.隔离措施-因创面暴露是烧伤治疗的主要手段,而暴露的创面又易发生感染,感染既可来自您自身创面又可来自外界环境,因而须一方面对您的创面注意无菌操作,另一方面要对您采取必需的隔离,如实行无人陪伴,控制探视次数等。 2.换药-换药是一直伴随着您的整个病程,尤其是在这个阶段更频繁,创面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中溶(脱)痂时创面会出现臭味、流脓等,这是一个自然的病重过程,请不要过于紧张,换药时即使操作很轻,都可能会疼痛,希望您尽量忍耐。 3.手术-手术是烧伤皮肤不能自行修复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治疗手段,这通过切除已破坏的皮肤组织,覆以自体或异体皮,这样既可以杜绝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也可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手、足等功能部位的功能。 4.全身或局部浸浴-可以比较彻底地清除创面脓毒及坏死组织,减少局部细菌含量控制感染,促进循环,改善功能。 5.营养支持-烧伤具有消耗大,代谢高的特点,故需加强营养支持。除静脉补充外,更需要您积极努力的配合,采取正确有效的膳食。 三、创面修复期 浅Ⅱ°创面一般在10-14天内愈合,不留疤,但有色素沉着数月至数年后可自行消失。较浅的深Ⅱ°无感染也可2-3周愈合,但有疤痕遗留。深Ⅱ°及Ⅲ°均需植皮才可修复,且有疤痕遗留。在此期您做到:

烧伤创面外用人工皮肤的研究与临床应用_魏刚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第12卷第19期 2008–05–06出版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May 6, 2008 Vol.12, No.19 ISSN 1673-8225 CN 21-1539/R CODEN: ZLKHAH 3725 Department of Plastic Surgery and Burns, Tangshan Workers Hospital,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Hebei Province, China Wei Gang-qiang★, Master, Department of Plastic Surgery and Burns, Tangshan Workers Hospital,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Hebei Province, China xmt0901@https://www.360docs.net/doc/915390256.html, Received:2008-04-04 Accepted:2008-05-14 河北医科大学附 属唐山工人医院 集团烧伤整形医 院整形外科,河北 省唐山市063000 魏刚强★,男,1973年生,山东 省梁山县,汉族,2005年毕业于河 北医科大学研究 生学院,硕士,研 究方向为大面积 烧伤超早期切痂 的临床研究,大面 积烧伤患者外用 生物敷料的研究。 xmt0901@sina. com 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225 (2008)19-03725-04 收稿日期:2008-04-04 修回日期:2008-05-14 (54200805140006/LYL· Y) 烧伤创面外用人工皮肤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魏刚强,孙少艾,徐刚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skin in the treatment of burn wound Wei Gang-qiang, Sun Shao-ai, Xu Gang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rtificial skin for external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burn wound at recent years. Skin is the important organ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al stability in vivo, resist the outside invasion, evacuate moisture and regulate body temperature, as well as one component of immunity system. Subsequent to the burn injury, various damages of the organism may be related to the loss of skin barrier. Epidermal substitutes comprise the epidermal cells growing on the degradable matrix or polymer film; While dermal substitutes are shaped as a matrix with active bacterium or without cells, and they can induce the migr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fibroblasts, together with the secret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Full skin substitutes include both epidermal ones and dermal ones. With the progress on the biomedicines and the materials, the research regarding artificial skin also develops. However, it is still a key problem to construct an ideal artificial skin, which contains vessels and innervation, skin accessory structure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normal skin. Wei GQ, Sun SA, Xu G.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skin in the treatment of burn wound.Zhongguo Zuzhi Gongcheng Yanjiu yu Linchuang Kangfu 2008;12(19):3725-3728 [https://www.360docs.net/doc/915390256.html,/zglckf/ejournal/upfiles/08-19/19k-3725(ps).pdf]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各种用于烧伤创面外用人工皮肤的临床应用特点进行讨论。皮肤是保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环境入侵,排泄水分、调节体温的重要器官,同时也是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皮肤烧伤后机体发生的各种损害均与丧失皮肤屏障有关。表皮替代物由生长在可降解基质或聚合物膜片上的表皮细胞组成;真皮替代物是含有活细菌或不含细胞成分的基质结构,用来诱导成纤维细胞的迁移、增殖和分泌细胞外基质;而全皮替代物包含以上两种成分,既有表皮结构,又有真皮结构。随着医学生物学和材料学的发展,人工皮肤产品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构建含血管与神经支配,并具有皮肤附属结构及正常皮肤生理功能的理想人工皮肤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烧伤;人工皮肤;敷料;组织工程;人工复合皮肤 魏刚强,孙少艾,徐刚.烧伤创面外用人工皮肤的研究与临床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19):3725-3728 [https://www.360docs.net/doc/915390256.html,/zglckf/ejournal/upfiles/08-19/19k-3725(ps).pdf] 0 引言 皮肤具有抵御外界微生物入侵、排泄、防止水份蒸发、调节体温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人工皮肤已被广泛用于皮肤病、皮肤溃疡、烧伤、外伤、手术后皮肤缺损及其他方面,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烧伤后机体发生的各种损害均与丧失皮肤屏障有关。烧伤后常由于缺乏可移植的自体皮片而使创面修复困难,严重影响了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及外观,严重时可导致死亡。烧伤后若有一种性能优良的创面覆盖物极其重要。此时,敷料起到保护创面、防止体液和蛋白质流失、防止细菌侵入引起炎症的作用,并对增殖细胞提供支撑。 1 问题的提出 1.1 人工皮肤材料的来源人工皮肤生物材料主要有合成高分子材料、生物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三种。 1.2 烧伤创面外用理想人工皮肤应具备的特点烧伤创面外用的理想人工皮肤应具备:①经济、 易获得、体外可保持较长时间。②耐用且可随时 得到,具有柔韧性和一定的机械强度。③有防细 菌侵入及水份丢失的屏障功能。④移植后能随创 面生长,但不会过度增生。⑤安全、不携带病毒。 2 问题的讨论 2.1 人工皮肤生物材料的特征 2.1.1 合成高分子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1]临 床常用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合成纤维织物,大 多采用尼龙、聚酯、聚丙烯等合成纤维织成丝绒 状表面以利于人体组织的长入和固定,同时织物 的基底层涂布硅橡胶或聚氨基酸。聚氨基酸涂层 具有优异的透湿性,特别是氧化聚蛋氨酸具有优 异的组织相容性而无抗原性。 另一种是聚乙烯醇、聚氨酯、硅橡胶、聚乙 烯、聚四氟乙烯多孔膜性能优异。它与创面密合 性良好,有效地防止细菌侵入引起的感染,具有 良好的透气性、吸湿性,创面黏敷柔软,利于创 面的生长愈合。 2.1.2 生物高分子材料生物高分子材料临床 常用的有两类[2]。一类是同种异体或异种组织, 学术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