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抗癫痫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分析论文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抗癫痫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分析论文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抗癫痫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分析论文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抗癫痫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摘要】目的:本研究将对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抗癫痫药所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100例重症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51例患者使用了抗癫痫药物,对其存在不良反应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研究的51例使用过抗癫痫药物的患者中,有24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率为47.06%。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药品主要有苯巴比妥、奥卡西平、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的临床症状主要有低血钠症、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皮疹等,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在对重症癫痫患者给药的过程中,临床医生必须对药物的风险/效益比进行充分考虑,尽量选择副作用小、疗效明显的药品以此来降低患者在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

【关键词】神经内科;抗癫痫药;重症监护病房;药品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49-01

癫痫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它是由神经系统激发所形成的,癫痫状态持续是神经内科中的主要危急重症之一,必须要对其及时的进行药物治疗。对癫痫发作进行及时有效地控制对于患者的转归以及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将对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抗癫痫药所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发表时间:2014-08-13T14:44:11.4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8期供稿作者:陈黛琪 [导读] 脑血管病患者为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且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泌尿系统道较常见,侵袭性操作等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几率。陈黛琪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湖北武汉 430030) 【摘要】目的:了解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感染部位、易感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与控制措施,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分析总结NICU的特点及易感因素,对近期445例NICU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医院感染患者原发疾病及感染部位的分布。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在调查的445例NICU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有者86例,感染率为19.33%;原发病为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感染现象较其他疾病引起的感染常见所占比例最高,其中以脑出血患者的感染最常见,的其感染构成比为52.33%,其次是为脑梗塞的患者;86例医院感染的患者中,有39例为呼吸道系统感染,28例为泌尿系统感染。年龄高龄、侵袭性操作及长时间留置导尿、深静脉置管时间对感染的影响较大增加医院感染几率。结论:在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脑血管病患者为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且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泌尿系统道较常见,侵袭性操作等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几率。 【关键词】医院感染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8-0009-02 医院感染(hospital infection)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的而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务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一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以及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的重要工作。随着现代医学飞速发展,医疗设备与诊疗技术不断更新,加之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使得医院感染日趋严重, 目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是神经科危重患者监护与救治的区域,同时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域[1-3]。为明确我院NICU医院感染的发病及分布情况,以有效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现将我院NICU近1年收治的445例NICU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对我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的期间445例NICU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分析。住院患者的病种包括脑出血、脑梗塞、SAH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等,。445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例数有为86例。 1.2 诊断方法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4],对445例患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进行诊断。调查结果按病种和感染部位进行归纳分类,并对各种易感因素导致的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患者原发疾病的分布 NICU住院的445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有86例,感染率为19.33%;其中脑血管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所占比例最高,211例脑出血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5例,感染率为21.33%,占所有感染病例的52.33%;其次为脑梗塞患者,感染率为19.77%,占所有感染病例的19.77%;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感染者有9例,感染率为17.78%,占所有感染病例的9.3%。 2.2 患者感染部位的分布 为明确感染分布情况,分析引起感染的因素,我们对感染的86例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感染的患者中,中呼吸道感染者有39例发生呼吸系统感染,占所有感染患者的45.35%;泌尿系统感染者有28例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占所有感染患者的感染病例的32.56%;其他感染见于血液、胃肠道、皮肤软组织感染(褥疮)等部位。 3 讨论 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影响生活质量。随着对疾病的认识逐步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这些因素都推动了神经内科的发展,目前国内各级医院都在陆续开展神经内科诊疗工作、提高神经内科的诊疗水平。而NICU作为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脑血管疾病是神经内科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NICU收治的患者病种多数为脑出血、大面积脑梗塞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重症颅内感染者,患者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呼吸循环异常以及严重的肢体瘫痪症状。患者的疾病状况危重病情导致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留置导尿、深静脉置管等侵入性操作成为必要几率增加。有研究证实表明侵入性操作会导致医院感染增多[5,6],尤其特别是呼吸道、和泌尿道等感染。除外侵入性操作除此之外,患者长期卧床导致的坠积性肺炎等会加重势必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几率[7]。为明确我院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对医院感染造成的影响,本研究还对445例病人患者的易感因素及相应感染率做了如下调查进行了分组比较统计,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住院天数、侵入性操作及留置导尿、深静脉置管的时间长短对医院感染发生率有显著影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应做到以下几点:1.医院感染的直接对象包括患者和医护人员,因此在加强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掌握医院感染的发病原因的同时,也应该在患者间积极展开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和教育;2.重视消毒隔离。加强病房管理,坚持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注意空气流通,保持室内清洁和空气新鲜;3.根据引起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 采取针对性防治。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已成为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8,9]。医院感染的发生在增加患者和医院的经济负担的同时,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同时医院感染严重制约着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也是产生医疗纠纷的焦点之一[10]。因此,控制医院感染、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者及医务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王东浩,王伟,王勇强,等.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细菌感染临床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2):151-153. [2]周立新,李轶男,温伟标,等.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耐药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6):708-709. [3]傅应云,何正强,吴伟元,等.呼吸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90-59

重症监护病房(完整版)

1世界ICU的发展简史 ICU始于对呼吸衰竭的集中治疗和护理。1952年夏,丹麦哥本哈根脊灰流行,造成延髓性呼吸麻痹,多死于呼吸衰竭。病人被集中,通过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畅通并进行肺部人工通气,使死亡率显著下降。治疗效果的改善,使有关医生认识到加强监护和治疗的重要性。50年代初,英国建立呼吸重症监护治疗病房(RICU) 。美国1961年麻省总医院RICU一年就治疗400例病人。50年代,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成功为现代ICU的建立提供了客观需要。 2ICU的分类 综合性ICU (general ICU)、专科ICU: SICU外科ICU(surgical ICU); CCU,冠心病 ICU(coronary heart disease care unit); RCU,呼吸系统疾病ICU(respiratory disease care unit);ECU,急诊ICU(emergency care unit) ;PICU,儿科ICU(pediatric ICU) ;心肺重症监护治疗病房(CPICU);心脏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CSICU);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NSICU);危重肾病重症监护治疗病房(UICU) ;婴幼儿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ICU)。 3ICU的设置及仪器设备 500张床以下的综合性医院应设综合性ICU:ICU床位占总床位的1%~2%,发达国家达5-10%;一个ICU8-12张床;每张床占地不小于20平米,以25平米为宜;床位间隔大于1.5cm。床头留60cm 空隙,病床配有脚轮及制动装置。每张床的天花板上设有天轨,其上有可以自由移动的吊液装置及围帐。温度24±1.5℃,相对湿度50%-60%。 4中心ICU病房 4.1ICU设备 监测设备:多功能生命体征监测仪、呼吸功能监测仪、心脏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脉搏血氧饱和度仪、血气分析仪、心电图机。监护仪器按系统或器官功能参数分门排列,左列显示功能参数,右列为治疗参数。治疗设备:呼吸机、除颤器、输液泵、注射泵、起搏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器、血液净化仪、麻醉机、中心供氧、中心吸引装置、体外膜式肺氧合(ECMO)装。 5ICU人员结构及护士要求 5.1ICU主任;ICU主治医师1-2名;ICU住院医师2-4名;ICU医生与病人之比为1-2:1;ICU护士长1-2名;ICU护士与床位为3-4:1,ICU护士与病人为2-3:l。 5.2ICU护士要求:具有多学科医疗护理及急救基础知识、掌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掌握各种监护仪的使用、管理、监测参数及图像分析。

ICU危重患者抢救配合与护理管理

ICU危重患者抢救配合与护理管理 ICU患者病情危重.复杂,随时可能突发病情变化,需要我们护士随时处于应急状态,抢救过程中,抢救成败将关系到患者的生与死,这就需要我们护士不断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护理质量水平以及医护,护士之间紧密配合,才能解决抢救顺序中存在的矛盾,缩短抢救时间,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1.抢救人员的素质水平:当患者突发病情变化需要抢救时, 首先护士应保持镇静.严肃.认真,积极而有序的工作态度, 分秒必争,全力以赴,做到妥善.快速.有效,做到思想. 组织.药品.器械.技术五落实。 2.紧急处理:护士在医生到达之前,应根据不同病情变化立 即采取应急的救治措施:如吸氧.吸痰.测量生命征.建立静 脉通道.行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 3.抢救人员规范合理的组织分工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科 内制定急危重患者抢救流程预案,并对全科护士进行培 训,要求熟练掌握,保证患者在最快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 并在各班内形成抢救小组,设立2到3名人员,至少有1 名高年资护士,以抢救小组的模式实施抢救,当患者突发 病情变化或患者送到ICU病房需要抢救时,抢救人员即 按流程规定站位,护士A站在头位,负责呼吸道管理, 进行高流量吸氧,吸痰和协助医生进行气管插管,连接呼 吸机管路并调好参数备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抢救过程

全程负责指导护理组的工作,并与医生沟通,使医护人员工作配合默契。护士B站在患者一侧负责循环系统的管理,安置床边监护仪为患者监测生命征,迅速建立起大静脉通道或协助医生建立中心静脉置管,遵医嘱采血,配血,准确执行抢救医嘱并利用抢救间歇期记录,抢救各项措施,药物及实施时间和患者病情变化护士C负责维护好抢救环境,保护好患者隐私,安排好ICU病房中其他监护患者和对外联系如请其他科室会诊.通知辅助科室进行各项检查如心电图.B超.X线等等及领血和领药等。 4.保证抢救仪器设备药品的应急备用状态:ICU医疗设备先 进.数量多.用药复杂,患者的情况危急,要求各个环节紧密衔接.争分夺秒,保证仪器设备药品的完好率达到100%。我们不难发现抢救过程中出现备用电源充电不及时.备用药品不足.床旁缺简易呼吸器等现象。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我们应用“五常法”对抢救设备.药物及用物进行管理,物品.药品标识明确,归类放置,并有专人管理,做到日,周,月管理的有机结合。通过日常工作中的“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实现人,物,场所在时间和空间的优化组合,使抢救设备仪器.药品的管理系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以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及抢救成功率,确保医疗.护理的安全。 5.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综合应急能力和抢救水平:A.每季度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管理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管理 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发展,医疗水平也日益提高,为了适应现代神经外科的发展要求,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建立和发展越来越为医院管理者所重视。NICU是危重病人进行集中治疗抢救的场所,其特点是病人病情重、昏迷病人多、病情变化快、治疗复杂、生活自理能力差、应用多种监护和抢救仪器设备、需要对病人进行严密的监护,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本院NICU病床18张,床位使用率达100%,在护理工作中,以病人为中心、以整体护理为框架的程序化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NICU的管理,经过实践与发展,形成了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业务能力较强的护理队伍,建立了能为病人提供全程优质服务的NICU。 1完善NICU设施 (1)病房环境设计合理NICU收治的都是危重病人,病情复杂多变,因此,对危重病人必须施行严密监护,同时对病房环境要求较高。 (2) NICU需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无闲杂人员流动的清静环境,以及独立的配药、治疗、处置室,同时应具备良好的清洁、消毒条件,最好能有空气净化装置[1]。 (3)病房结构与布局设计合理病房结构与布局不仅要考虑到病人的治疗,也应考虑到工作人员工作方便,NICU内要配备空调,室温维持在22~24℃,湿度55%~65%,每张床位单元所占的面积不应小于7m2,以保证有充分的空间给医护人员监护与治疗用[1]。 (4)监护仪器及抢救的器材能够妥善安置,室内的监护仪等应采用悬挂的方法,每个床头部位应有独立的电源插座。监护床应一轧四轮制动,便于医护人员抢救和推送。 (5) NICU仪器与设备齐全NICU常用仪器与设备有:多功能生命体征监测仪、呼吸功能监测设备、血氧饱和度监测仪以及心电图机、输液泵、注射泵、呼吸机、颅内压监护仪、心电除颤器、中心供氧和吸引装置以及急救车、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深静脉置管包、生活护理用品、药品、一次性无菌物品等。 (6)应能保证病人所有治疗、护理及抢救均可在病房内进行。 2 NICU护士的培训 本科有护士47人,平均年龄25.3岁,中级职称7人,其中:本科学历35人,占82%;大专学历9人,占18%。每年收治危、急、重、手术后病人达900余例。由于病人病情危重,护理任务重,技术标准要求高,所以NICU护士培训非常重要。 (1)进入NICU的护士必须具有较强的专科理论知识,熟练的护理技术操作技能,较强的工作责任心,良好的服务态度,而且能临危不乱,反应敏捷。(2)护士定期培训,坚持每月护理查房,把护理查房变成一次学习机会; (3)每周一次业务学习,由年轻护士主讲,提高业务水平; (4)每周一请科主任或医生讲课1次。 (5)要求掌握神经外科常见病的观察和护理、抢救处理;

神经内科实习护士总结5篇

神经内科实习护士总结5篇 神经内科实习护士总结(1) 怀揣着些许的激动与不安,今天终于成为一名实习护士了。在老师的分配与领导下走进了南华附一医院的第三住院部神经内科,我的代教老师伍老师是以为非常友好和蔼的一个人。 刚开始我很迷茫,看着老师穿梭在治疗室与病房之间,我就深深的感觉到了护士肩上的职责了。这时老师视乎看出什么似的,忙跟我说不用急,今天第一天进临床难免会觉得生疏,没关系的,你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整个的流程是怎样的,先别急。然后我就这样跟着老师一上午,到了下午老师终于让我做一些简单的操作了,给病人测量生命体征、换药、发药、配药。虽然我的动作很生疏极其的不熟练,可是至少自己动过手亲身的体会过。在这期间,虽然累点,但是却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也让我明白了“沟通”在护理操作中是多么的重要。 刚进病房,肯定不免遭到病人的排斥和嫌弃。但是只要你勤快点多去病房走动走动,多关系关系他们的病情,肯定会博得他们的认可的,走进病房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要做到“胆大心细,”勤快的帮老师做事情,善于提问才能使带教老师喜欢你,认为你是一个好问的好学生,这样老师才会毫无保留的将知识传授给你。还有善于给病人做健康宣教,这样会拉近你与患者之间的距离,那样我们之间才会相互配合默契。

早上一到科室老师就对我说我换了一个带教老师,现在我去重症监护病房报到,当时听到心里真的有种恐惧感,开始的时候我们什么都不懂,更不敢轻易动手。总是跟在带教老师的后面仔细观察,不放过老师的每一个操作细节,认真的做着笔记,虽然如此还是有很多不懂的地方,让我有种挫败感,在老师面前觉得自己是那么的渺校一开始遇到不懂的我都不敢开口问,只是机械的在尽量记录下老师们每一步是怎么做的。越是怕出错,越是不敢动手。 就这样迷迷糊糊的进入了重症监护病房。带教老师看出我的苦闷,主动找我谈话,我很感激她对我的启发,越是不做,越是不会,来实习就是有必要提升基本操作的',如果都会了也就不用实习了。听了这一席话语,我茅塞顿开,我开始试着去做一些简单的操作,带教老师每看到我的进步就鼓励我,让我信心倍增,从工作中感受到了快乐,不管多苦多累心里都是舒服的,很有意义。 今早当我换好衣服走进病房时,我看到的是,所有病人身上都插满了管子,躺在床上呼呼大睡,我觉得他们都挺可怜的,让我不禁感慨“世界上除了生死,其他的都是小事。”带教老师一来就叫我给一位六十多岁的爷爷插尿管。我惊到了,这个护理操作对我来说还真有点难度,然后我硬着头皮往下插,却因为我动作有点慢挨了老师的批。重症监护室每隔一小时就要给病人做一次生命体征监测,还需定时测血糖和病人二十四小时的出入量。

成立重症监护病房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关于成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可行性报告为了加快科室发展,为了争取市级重点专科,我科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建议成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现将成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如下: 一、内三科目前发展现状 我们内三科是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专业发展方向的综合内科。科室开设病床67张,现有医护人员20名,其中副主任医院2名、主治医师2名、医师3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5名、护士6名。其中多参数中央监护系统1套,shangrila520呼吸机1台,简易肺功能检测仪1台,降温仪1台,输液泵1台,多功能心电监护仪6台,动态血压监测仪2台,心电图机1台,血糖仪1台。科室主要诊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等疾病。全年收治住院病人2100多人次,总收入约240多万元。 自内三科成立以来,在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技术力量不断壮大,患者治愈率逐年提高,各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目前也面临一些制约科室发展的“瓶颈”问题,最突出的是诊疗呼吸系统疾病先进仪器设备比较匮乏。在我科收治的病人中,危重病人占40%左右。其中,慢阻肺合并呼衰及心衰占10%,冠心病合并心衰约占6%,癌症晚期病人占5.5%,消化道出血占5%,糖尿病合并严重并发症占3.5%,脑出血及严重脑梗死占3%,急慢性肝衰竭占3%,其他类:如:重症胆管疾病、主动脉夹层瘤、食物中毒、CO中毒等约占4%。由于诊疗手段欠缺,有一部分急危重症患者转往上级医疗机构,这样,既增加了患者额外负担,也影响了医院及科室效益。另外,我科目前只有2个抢救室、4张病床,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危重病人治疗与护理需要,对患者医疗护理安全也带来了隐患。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 一、概述 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发展,医疗水平也日益提高,为了适应现代神经外科的发展要求,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NICU )的建立和发展越来越为医院管理者所重视。 NICU 是危重病人进行集中治疗抢救的场所,其特点是病人病情重,昏迷病人多,病情变化快,治疗复杂,生活自理能力差,应用多种监护和抢救仪器设备,需要进行床旁的严密监护。 重症监护室(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 , 又称重症加强监护治疗病房,是集中救治急性危重患者的单位。它集中了一些具有抢救危重患者经验的专业团队,利用先进的监测和治疗仪器设备,对危重患者进行连续与动态的监测与治疗,以力求及时地阻断和逆转危重患者的进展,为治疗原发病提供机会。 神经疾病重症患者的护理是指对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危重患者进行连续的床边病情观察,密切监测重要器官的功能,及时实施有效的治疗,为患者实施高技术的护理服务,以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减轻残疾。 专科 ICU 应建立在本专科病房内,与其它相应的科室如:化验室、血库、手术室、急诊室、造影室、放射科、电梯等临近。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分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和神经内科监护病房。它既具有 ICU 的特点,又具有神经疾病的专业特点,隶属于神经内、外科。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的收治标准有其特色 , 如神经外科手术后的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者,如多脏器功能衰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待手术治疗的危重患者;脑部引流或需颅内压监测的患者;亚低温治疗的患者以及呼吸机支持的患者均属于其收治范围。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在各大医院的配置有所不同。其合理实用的基本配置是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基本条件。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设置包括硬件和人员设置两部分。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修订版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附59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 509-2016) Regul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e 2016-12-27发布 2017-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 本标准起草人:王力红、吴安华、安友仲、李卫光、赵霞、张京利、李六亿、杜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 unit,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建筑布局与必要设施及管理要求、人员管理、医院感染的监测、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手卫生要求、环境清洁消毒方法与要求、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要求、便器的清洗与消毒要求、空气消毒方法与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依据有关规定设置的ICU。 传染病医院ICU及儿科和新生儿ICU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可结合专业特点,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神经内科学习心得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间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轮科完毕。在短短的三个月中,在护士长悉心安排下。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耐心教导中,我学到了平时工作中从未遇到的宝贵经验和临床操作,病房整洁、护士勤快、团结协作、护理服务到位,使我受益匪浅。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是医院的一个特殊场所,在这里体现了“三个集中”——危重病人集中,有救治经验的医护人员集中和现代化监测的治疗仪器集中……作为拯救危重病人的“中转站”。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以期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设有中心监护站,直接观察所有监护的病床。 来到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我学习了如何使用中心监护仪、心电图机、除颤仪、起搏器、输液泵、微量注射器等仪器。每床配备完善的功能设备,提供电、氧气、压缩空气和负压吸引等医疗器械。每张监护病床装配电源插座。每床配备床旁监护系统,进行心电、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基本生命体征监护。我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护理诸如脑血管意外,脑出血,脑梗塞,癫痫,脑干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重症患者。面对这些重症患者,医生护士在紧急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的抢救患者的生命。其实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工作是需要具备很多条件.护士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

熟练掌握重症护理基本理论和技能,经过专科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上岗。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护士从早上接班开始,就要针对患者逐个进行翻身、口护、尿护等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患者,九成以上都无法自主活动。每两个小时翻身一次,每次都要将患者抬到舒适的位置,摆好体位。遇到发烧,皮肤不好的患者还要加翻,即每一个小时翻一次身。重症监护室的病人随时面临生命危险,护士更是像上紧发条的钟一样不停的忙碌。每天要给病人做雾化、口腔护理、尿道口护理防止病人感染。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是半开放的。每天下午有半个小时探视时间,可是我们理解病人家属的感受。但家属无法理解我们的规章制度。每次探视病人,我们要苦口婆心的解释不允许多人进入,并且不要大声喧哗的原因。其实我们是为了让患者尽早的康复。患者的缺乏抵抗力。要是出现感染、发烧等,会致使病情加重。护理工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输液打针发药等单纯的护理工作,而是越来越注重为病人提供360度优质护理服务。 邹曦老师教我如何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护理,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用心关心和体贴他们。同时加以心理辅导,使患者情绪稳定,缓解压力,使病情尽快得到控制。做好日常生活护理,更要护理临床工作细致入微。护士每班次交接班时,都要对手术、卧床无法翻身病危患者、需特殊护理的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 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NIC〉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使颅脑损伤处理由专家和医生主观经验发展到以科学的监护指标为指导原则以适应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多、病情变化快的特点,使危重病人在监护室内通过临床检查监护、床边仪器监护以及特殊设备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瞬息变化的病情,从而降低死亡和伤残率。 一、临床检查监护 (一)意识人的意识状态包括觉醒状态和意识内容二个组成部分,觉醒状态乃生理过程,即与睡眠呈周期性交替的清醒状态属皮层下激活系统的功能; 而意识内容系指人的昕觉、思维、记忆、情感、意识活动等心理过程(精神活动)以及通过言语、听觉、视觉、技巧性运动及复杂反应与外界环境保持联系的机敏力,属大脑皮层功能。 意识丧失既有觉醒状态丧失又有意识内容丧失,昏迷是觉醒状态、意识内容及躯体运动完全丧失的一种极严重的意识障碍。单纯大脑皮层弥漫性损害时,言意识内容丧失而觉醒存在; 若觉醒调节系统特别是脑干中脑被盖、桥脑上缘被盖部的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受损时,才会觉醒不能,由于大脑半球失去了脑干激活系统作用而处于极度抑制状态,意识内容也完全丧失,所以昏迷的发生必然来自大脑两半球或脑干损害或抑制。故意识是判断颅内病变严重程度及其预后重要指标,根据意识障碍水平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意识模糊对外界反应能力降低,但尚未完全丧失,可有淡漠、迟钝、嗜睡、语言错乱、定向障碍(不能辨别时间、地点、人物)、躁动、谵语和遗尿等,但呼之能应或呼之能睁眼。 2、浅昏迷对语言完全无反应,对痛觉尚敏感,对疼痛刺激有防御反应或有回避或仅表现皱眉。 3、昏迷痛觉反应迟饨,随意动作已完全丧失,可有鼻鼾声、尿潴留,瞳孔对光反应与角膜反射存在。 4、深昏边对疼痛刺激反应完全丧失,双瞳散大,光反应与角膜反射消失,可有生命体征紊乱。 观察意识变化不应只区别昏迷,还应该注意是否有淡漠、嗜睡、躁动或浅昏迷,这些情况的加重即应看作意识恶化,不一定非要到达昏迷才认为意识恶化。 病人出现躁动不安,需先排除颅外因素: 尿潴留、呼吸道梗阻、休克、体位不适。昏谜-清醒-再昏迷是颅内血肿典型表现,中间清醒期取决于脑损伤严重程度和颅内血肿形成快慢和大小。 昏迷按照Plum和Posner定义为“一种不能唤醒的精神性无反应状态”患者闭眼、睡眠觉醒周期丧失,通常是短暂的,可发展为植物状态。持续植物状态患者脑干功能存在,但半球功能丧失或损害;脑死亡是所有脑干功能不可逆丧失,几小时或几天后心跳停止。 (二[Glasgow昏迷分级及脑干反射 1974年Teasdale和Jennett认为过去只用昏迷程度来判断颅脑损伤伤情不够全面,因而提出用GCS来判断伤情轻重,GCS是以睁眼、言语和运动三种反应15项检查结果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重症监护病房(ICU)建设标准 一、基本要求 三级医院以及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必须设立危重病医学科,危重病医学科属于临床二级学科,必须是独立的医疗单元。ICU病房作为本学科的临床基地,必须配备受过专门训练的、专职的医护人员,掌握危重病医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危重病人。 二、床位设置 ICU的总床位数量,占医院总床位数的2-5%,每个ICU医疗单元以6-12张病床为宜。 三、人员配备 ICU医师的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1:1以上。ICU日常工作中可有部分轮科、进修医师,但危重病医学专科医师必须占60%以上。ICU专科护士的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2.5:1以上。 四、病房建设标准 (一)ICU应设置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 (二)ICU每床的用房面积为12~16M2;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面

积为18~25 M2。 (三)ICU的基本用房包括医师办公室、护士工作站,治疗室、配药室、仪器室、更衣室、清洁室、污物处理室、值班室、盥洗室等。有条件的ICU可配置其他用房,包括实验室、示教室、家属接待室、营养准备室等。 (四)ICU应该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安装足够的感应式洗手设施。有条件者最好装配气流方向从上到下的空气净化系统,能独立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可配备负压病房1-2间。 (五)ICU要有合理的医疗流向,包括人流、物流,以最大限度降低各种干扰和交叉感染。 (六)ICU病房的功能设计必须考虑可改造性。 (七)ICU病房建筑装饰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的总原则。

ICU 病人危重程度评分系统

ICU评分系统 一、APACHEⅡ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系统 二、GCS评分(Glasgow昏迷评分) 三、谵妄评估量表(CAM—ICU) 四、Murray肺损伤评分 五、SOFA评分 六、急性胰腺炎RANSON评分 七、急性肾损伤KDIGO分级 一、APACHE II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II评分) A、急性生理学评分(APS):如下表所示 B.年龄评分: 年龄≤4445-54 55-64 65-74 ≥75 评分0 2 35 6 C、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如果患者有严重得器官系统功能不全病史或免疫抑制,应如下评分: ①非手术或急诊手术后患者—5分; ②择期术后患者—2分。 定义:器官功能不全与免疫功能抑制状态必须在此次入院前即有明显表现,并符合下列标准: ●肝脏:活检证实肝硬变,明确得门脉高压,既往由门脉高压造成得上消化道出血;或既 往发生过肝脏功能衰竭/肝性脑病/昏迷。 ●心血管系统: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第四级。 ●呼吸系统:慢性限制性、阻塞性或血管性疾病导致得严重活动受限,如不能上楼或从事 家务劳动;或明确得慢性缺氧、高碳酸血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肺动脉高压(〉40mmHg),或呼吸机依赖。 ●肾脏:接受长期透析治疗。

●免疫功能抑制:患者接受得治疗能抑制对感染得耐受性,如免疫抑制治疗、化疗、放疗、 长期或最近大剂量类固醇治疗,或患有足以抑制对感染耐受性得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AIDS。 APACHE II评分总分=A+B+C 意义:APACHE II评分越高,病情越严重,预测住院死亡率越高、

二、GCS评分(Glasgow昏迷评 分) GCS评分= ①+②+③ 气管插管/切开患者GCS评分=①+③+ETT 意义:GCS评分越低,昏迷程度越重,致残率与死亡率越高。 三、谵妄评估量表(CAM-ICU) ICU意识紊乱评估法(CAM-ICU)就是一种有效与可靠地得谵妄监测工具、 第一步,评估镇静状态(Richmond 躁动镇静量表, RA SS) 如RASS得分-3~+4,进行下一步评估

重症监护室中神经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重症监护室中神经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目的观察并探讨常规护理及优质护理在重症监护室中神经内科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室中神经内科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常规护理优质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患者人数相同各56例,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与比较。 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21%、80.14%,两组结果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方法在重症监护室中神经内科中应用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在提升患者满意度的同时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提升了护患关系,降低了医疗纠纷发生率,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神经内科;重症监护;临床护理措施;护理满意度 神经内科患者数量呈现出日趋上升的形势,医院重症监护室是医疗诊治的重要场所,主要是对急性重症病患及多系统功能衰竭病患进行治疗[1]。对重症患者具体病情给予全面综合性的分析,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促进患者病情的迅速恢复具有极为积极的临床作用,当前优质护理成为临床上应用广泛且高效的护理方式,以患者为中心展开护理工作,能够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的同时,实现治疗效果的提升[2]。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室中神经内科患者112例,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优质护理、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与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室中神经内科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常规护理优质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患者人数相同各56例,其中女性患者54例,男性患者58例,年龄在28~76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58.31±10.2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的临床诊断标准,本研究得到患者、家属的许可及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病情监护、生命体征监测、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具体措施如下。首先,护理流程的合理调整。按照神经内科的基本特征合理调整护理工作计划与流程,确保护理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工作范围与职责。第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疏导患者内心的不良心理情绪,提升患者治愈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第三,人性化护理。加强病房环境的改善与优化,对室内物品给予定期清理,保

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压疮评估及防范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15634802.html, 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压疮评估及防范措施 作者:龚敏如赖开兰陈少霞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3期 【关键词】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压疮的发生率。方法:对不同的重症患者进行针对性的预防。结果:通过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对不同的重症患者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了重症监护室患者压疮的发生,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结论: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从加强基础护理、皮肤保护、营养支持及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可以减少患者压疮的发生。 【关键词】压疮;重症监护室;评估;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253-01 压疮(Press Ulcer)是卧床和老年患者的一个灾难性合并症,以复杂、难以愈合的慢性伤口为临床特征。压疮一直是全球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特别是在重症监护室,压疮是一个常见的、花费很高的健康问题,持续地影响着患者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和医疗费用。压疮的发生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延长了疾病康复时间,严重者甚至引起继发性感染、败血症等,进而危及患者生命[1]。据统计,ICU诊治的患者中并发压疮的发病率为4%~51%[2] 。我院重症监护室对患者进行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 1.1 Braden评分表凡是入住ICU的患者,均使用Braden评分表评估压疮发生的危险性。在接受病人时,接收护士与转科护士之间做好病情、皮肤的交接。Braden评分﹤12分者,须与家属沟通说明危险程度和将要实施的预防计划,并要报告护士长,且在24小时内上报伤口护理小组。 1.2 皮肤的评估皮肤的评估内容包括皮肤的完整性、颜色、弹性、温度、感觉等。观察有无发红、破溃,有无水肿及紫绀,皮温有无降低,皮肤感觉有无减退等。 1.3 病情的评估评估病人的年龄、营养状况、移动能力、原发病、既往史、并发症等。评估病人是否肥胖、水肿或消瘦;评估患者精神状况,对疾病本身是否了解;评估患者是否有大小便失禁等。 2.压疮的预防

重症监护病房与普通病房间的患者交接管理

重症监护病房与普通病房间的患者交接管理 武汉亚洲心脏病院(430022)华曼丽邵丹胡柳 摘要:目的提高危重患者由重症监护病房(CCU)转入普通病房或由普通病房转入CCU时的工作效率、交接质量以及保证护理记录的完整性。方法跟据心脏病专科医院的性质,自行设计了危重患者的转科登记表及护士接患者的“一备三接”流程,并已实施近1年。结果交接问题减少,交接效率提高,危重护理记录单更加完整、全面,使患者得到连续有效的护理。结论交接管理能提高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 关键词危重患者交接安全护理管理 临床护理交接班的规范性和认真程度直接影响着护理服务和质量,也是避免和可能产生护理纠纷的原因之一[1]。“交接口”是当前医院质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2]。我院是一所大型的心脏病专科医院,每天会有大量经过CCU的重症监护与治疗后,病情相对平稳的危重患者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接受后续治疗,或因病情变化、危重而转入CCU继续治疗的患者。2006年10月,我们根据心脏病病情变化快、程度重等特点,并结合我院ISO9000工作要求中的CCU患者转出流程、病房接转入患者的流程,自行制定了CCU转科患者登记表及转入患者的流程----“一备三接”制。并对此进行了追踪督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2006年10月至2007年7月,转科患者共452例。内科保守治疗患者65例,介入术后患者387例,其中男性213例,女性174例,年龄(62.2±13.2)岁。 2做法 在患者确定要转入病房时,先由其主班护士电话通知病区,告知患者一般情况:目前病情以及需准备的物品,由管床护士负责填写转科患者登记表(表1)。相应病房主班护士接到电话后,通知管床护士进行“一备”。在患者转出前由转床护士再次电话通知病区,护送患者到病区后,交接双方护士严格按“三接”流程进行认真交接,确认无误后在转科患者登记表上签名。此表由病区保存,并定期接受各级护士长检查并分析存在的问题。 2.1 备物品 2.1.1 床单位准备:备暂空床,病患服,酌情铺中单、气垫床。必要时直接对换病床。 2.1.2 仪器准备:根据电话所给信息准备相应仪器如监护仪、血压计、听诊器、吸氧装置、微量泵等相关仪器并处于备用状态。 2.2 接病人 2.2.1 协助患者安全转床,搬运时注意输液管、泵注管、氧气管通畅;注意保暖,如为介入术后患者,搬运时按压好伤口处的砂袋并使用约束带固定于床栏上。 2.2.2 妥善固定各种管道:输液管道、泵注管、氧管及尿管等。 2.2.3 交接泵走药物:泵对泵进行更换、理顺管道、查看三通方向、泵标识、泵注管、电源线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医院里ICU、MICU、EICU、NICU、NCU、CCU、RCU的意思

医院里ICU、MICU、EICU、NICU、NCU、CCU、RCU的意思 医院里ICU、MICU、EICU、NICU、NCU、CCU、RCU的意思 ICU是英文Intensive Care Unit 的缩写,意为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ICU在世界上有30多年的历史了,现已成为医院中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心。ICU的监护水平如何,设备是否先进,已成为衡量一个医院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的 ICU起步较晚,开始于80年代初期,但发展很快,目前国内三甲医院均设有ICU,大部分的县级医院也已经设置等级较低的ICU病房。ICU又分为综合性 重症监护病房(GICU)和ICU专科。综合性ICU主要包括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EICU)等。ICU专科主要包括烧伤重症监护病房(BICU)、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肾病重症监护病房(U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产科重症监护病房(OICU)、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麻醉重症监护病房(AICU)、移植重症监护病房(TICU)等。部分高等级大医院还会对综合性ICU,甚至ICU专科监 护病房继续细分,如心血管重症监护还会分为:冠心病重症监护治疗病房(CCU)、心肺重症监护病房(CPICU)、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SICU)、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等等,以便于深度和精准监护. 心脏ICU(CCU),外科ICU(SICU),神经外科ICU(NICU),新生儿ICU(NICU),儿科ICU(PICU),内科 ICU(MICU),心脏外科ICU(CSICU),EICU(急诊ICU),CCU(冠心病ICU),RICU(呼吸ICU),N ICU(神经科 ICU),KICU(肾病ICU) 1 / 1

ICU-病人收治标准

ICU-病人收治标准

ICU病房收治标准 ICU是收治各种危重病症患者的临床部门。其主要任务是对患者进行呼吸、循环等全身重要器官病理生理过程的监护和救治。虽然收治对象病情危重,常表现为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神志等生命体征不稳定,但经过ICU综合救治后有希望恢复。 1、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不全,经过ICU的严密监护和加强治疗短期内可能得到康复的患者。 2、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经过ICU严密的监护和随时有效治疗可能减少死亡风险的患者。 3、在慢性器官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经过ICU的严密监护和治疗可能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患者。 4、传染病、精神病患者不属于ICU收治范围。 为了规范危急重症病人的抢救、手术后病人的麻醉恢复,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ICU收治病人范围及相关规定》,自2011年4月1日起执行。 ICU收治范围: 非手术科室系统: 一、心搏骤停: 各种原因导致心跳呼吸骤停及心肺脑复苏后。 收入指征:心跳、呼吸骤停需行心肺脑复苏或复苏后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神志等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监护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意识障碍、脓毒血症、低血压、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二、休克 收入指征: 1.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较原收缩压降低30%以上,并伴有下列四项中的二项:①意识障碍;②皮肤湿冷;③尿量减少,24h尿量<400ml或<17ml/h;④代谢性酸中毒。 2.各类休克,经扩容及初步治疗后,生命体征仍不平稳。 三、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急性肺栓塞、急性支气管哮喘合并呼衰、哮喘持续状态、慢支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ARDS、格林巴利需呼吸机支持。 收入指征:

重症监护ICU室护理常规

重症监护ICU室护理常规 第一节 ICU一般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简称ICU,是为危重病人做好基础护理,抢救生命,以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协助病人渡过危及生命的不稳定状态,预防各种并发症,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的场所。 ICU护理常规是: 1、护士每日要了解自己所负责病人的情况,分工明确,互相协作。 2、所有病人都要做好护理记录,并及时准确地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 3、所有病人都要坚持24小时心电监测,以动态地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每小时测量病人的心率、T、P、R、Bp、SPO2并记录。对新转入或新入院的病人要测量并记录进病房时生命体征。 4、重病人置入Folley,s尿管,保留尿管并长期开放,记录每小时尿量,每日计算24小时出入平衡。 5、做好病人晨晚间护理,每日更换床单,保持床单位整洁。晚间护理时为病人温水泡脚一次。 6、危重病人要使用防压疮气垫床,每2小时为病人翻身叩背1次,使病人卧位舒适,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的发生。 7、护理要做到病人全身无异味,无血、痰、便、胶布迹。 8、所有护理表格字迹要清晰,描写要确切,记录及时。 9、保持各个导管、输液管及引流管通畅。 10、当病人应用一种以上泵入药物时,静脉输液应每小时均匀输入,必要时应使用输液泵。 11、凡使用药物必须遵医嘱,不允许执行口头医嘱(紧急抢救时除外)。所有药物在使用时都必须三查八对,血管活性药物及特殊药物的剂量和浓度要精确计算,必须经过第2人核对。 12、交接班要严肃、认真、无误,除了写好交班记录,每班必须在床头交接班。 13、护士要熟悉各监护仪器及抢救仪器的使用,并了解报警原因。 14、凡有S-G导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持续床旁血液滤过等特殊监护及治疗时要按各护理常规。 第二节中心静脉插管护理 中心静脉插管可以保证抢救时药物及时输入病人体内,同时获得准确的中心静脉压值,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