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案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课程教案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课程教案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课程教案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精品课程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教学目的]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战略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

[学习重点]

1、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2、党为什么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就是发展先进文化。

无论是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改革时期,党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始终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点: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文化。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吸纳百川的开放性。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方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根本任务。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整体。

第二,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的“双百”方针;不断推进文化创新,使文化贴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旅文化传统,利用、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规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明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具有重大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内容。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认识当代中国和时代发展的强大理论指南。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是统一的,是当代中国各个阶级、阶层的共识,也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发展道路。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展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道德层面的表现。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

第三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思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理想信念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是一种推动和鼓舞人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建设主要包括理想建设和道德建设。

二、发展教育和科学

第一,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一个民族发展和振兴的最根本的事业。

第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

第三,文化的繁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第四,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增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第五,要大力发展卫生体育事业。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能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体制的创新,提出要变革旧的思想文化体制,建立起新的思想文化体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第一,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第二,坚持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的统一和协调发展。

第三,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基本内涵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基本内涵: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健康向上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文明。 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方针。 二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是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四是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升华夏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五是要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没有创新就不会有发展。 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代表中国共产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强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同时更鲜明地指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就是说,发展不仅仅是为了GDP数位的攀升,不仅仅是为了综合国力的增强,更是为了“民生”福祉。发展的高速度,不能以牺牲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为代价。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为了造福人民大众。可见,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其实质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从本质上讲是以人为目的的,是以人类的彻底解放为目标的。马克思主义把促进每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所谓以为人本,说到底就是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在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普遍把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尺度、一种原则、一种要求,作为维护人的利益的一种需要、一种追求、一种目的。这种理念思想内涵深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以人为本具有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所谓认识论,是指关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的学说。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就是历史的剧作者和剧中人。”换言之,世界是人的世界,社会是人的社会。我们认识社会,要从人出发来观察;我们认识实践,要从人出发来研究。忽视了这一点,就会舍本求末,难以形成正确的认识。所谓方法论,是指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的一切发展,离开人就无从谈起;社会的一切进步,离开人都无法实现。我们办任何事情,都要首先考虑人的因素,想方设法发挥人的能动性,挖掘人的创造力,调动人的积极性。以人为本既回答了为了谁的问题,又回答了依靠谁的问题。为了谁的问题,是关乎执政党立党之本的问题;依靠谁的问题,是关乎执政党力量之源的问题。审视天下大势,纵观古往今来,没有哪一个政党的命运不是由人民来主宰的,没有哪一个民族的伟业不是由人民来推动的。我们党历来重视人、关心人,把人民作为自己的皇天后土,把人民作为自己的衣食父母。我们党的历史证明,什么时候重视人、关心人,前进的道路上就有强大的力量;什么时候忽视人的思想、忽视人的利益和需要,党的事业就要遭受挫折。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是执政规律中最根本的规律。 以人为本既回答了价值观的问题,又回答了政绩观的问题。以人为本关注的正是人的价值,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现实的、适时的需要作为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就要让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生活过得更加殷实;就要深切关注人的发展状况和人的价值,把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与人的发展的合理性统一起来,坚持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整体推进中向更高层次的社会主义文明迈进。所谓政绩观,就是对政绩所持的态度,包括为谁创政绩、怎样创政绩、如何评价政绩等等。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政绩观,就是要在尊重人的利益和权力的前提下,创造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政绩,创造“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绩。

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青海国泰盐湖开发有限公 司 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青海国泰盐湖开发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二月编制 目录

前言 企业文化自上世纪8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教授泰伦斯·迪尔和麦肯锡咨询公司顾问艾伦·肯尼迪导入以来,迅速成为世界性企业管理过程中共同研讨的对象,并迅速成长为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管理方法。但因各企业自身的差异性,企业文化建设很大程度上不能形成完全一致的内外文化,各大中小企业不停止地对其自身进行研究和深化后,形成了企业间不可复制的企业文化。成功的企业文化不断地指引着企业的发展和建设,最终壮大了企业。与此同时,一些非适用性的企业文化建设也严重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甚至最后在悄无声息中死去。 企业文化建设是理性改良和感性突破的结合,是一种平衡。企业文化建设本质上是价值观的革命,但实践中却需要理性的改良,一步步耐心地牵引。企业文化建设本质上拒绝浮躁,但实践中也需要感性的突破,用绚丽的表相点燃起所有人的激情。所谓理性改良,意味着要通过各种制度安排和组织建设,搭建员工事业平台。所谓感性突破,意味着应该通过或激动或温暖人心的各种活动,高速进入一种文化的氛围。感性呼唤,理性给予,建立起对文化的信心,从而完成自我的革新,两者缺一不可。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场长期的运动,也是组织最深邃的变革。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价值观的统一,整个文化建设的实施过程,是组织成员自我反省、自我超越的过程,是对自身思想深处价值观的检讨过程,是对自身习惯性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反思、改进过程。人是倾向于维持均衡状态的,文化的变革与演进需要外界压力提供强大的动力,使组织及其成员的变革的动力大于自身惯性的阻力。有智慧和毅力的组织终将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投一报万,是最辛劳但也是最伟大的自我投资。 行胜于言!思想的跳跃是为了行动的飞跃。文化只有和行动统一起来才有意义,文化理念的落地生根远远重于其表述形式。一个组织的文化之所以伟大,不在于这个组织提出了多少漂亮的口号,而在于这个组织是否长期坚持了一些基本的价值观,把他们渗透到整个组织当中,形成组织成员共同的心理契约,从而自然而然地规范成员的言行。只有行动,国泰盐湖的文化建设才能落到实处;只有行动,国泰盐湖的企业文化才会焕发勃勃生机;只有行动,国泰盐湖的企业文化才有永恒的生命力!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2011-11-07 08:16:44来源: 光明网(北京)有0人参与手机看新闻转发到微博(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这个论断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了两者的辩证关系,集中突出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范畴,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精髓是体现事物本质的、最重要的精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它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题内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当代中国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 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已熔铸于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和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 第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道德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倡导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国民判断行为好坏、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行为准则。它既有先进性导向,又有广泛性要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和规范,有利于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道德风尚和先进文化。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的精神旗帜,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是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的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规范等方面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向、性质、目的、任务、内容、动力、要求和标准,从而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建筑法规》课程教案解析

《建筑法规》课程教案 一、建设法规概论 1.工程法律关系构成的三要素及其内容 (1)主体,a. 国家机关:权利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行政机关――a)国务院、 b)各级人民政府、 c)国家各主管部门; b. 社会组织:投资建设方, 勘察、设计、施工单位, 监理、审计、招投标代理等单位, 银行; c. 个人。 (2)客体,土木工程的对象,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务, 表现在――a)财(建设资金、货币)、 b)物(建筑物、材料、设备、机械)、 c)行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活动)、 d)非物质财富(方案、专利等)。 (3)内容,建设权利、建设义务的具体表现。 2.工程建设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终止 (1)法律关系的产生: 是指法律关系的主体之间形成了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如主体A与主体B签订了合同,主体双方就产生了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此时受法律规范调控的法律关系即告产生)。 (2)法律关系的变更: 1) 主体变更(主体变,相应权利义务也不变,也称为合同转让)。 2) 客体变更,是指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发生化(范围变更、性质变更)。 3) 法律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变更,必然导致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即内容的变更。 (3)法律关系的终止: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不复存在,彼此丧失了约束力,包括, 1) 自然终止(法律关系所规范的权利义务顺利履行); 2) 协议终止(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协商解除某类工程建设法律关系规范的权利义务); 3) 违约终止(法律关系主体一方违约,或发生不可抗力,致使某类法律关系规范的权利 不能实现)。 3.工程建设的法律行为 (1)法律事实: 是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按是否包含当事人的意志为依据分为两类, 1) 事件(指不以当事人意志为转移而产生的自然现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设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案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部门思政教研部任课教师 授课题目第八章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授课 时间长度 20 分钟 所用教材2013高等教育出版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授课对象高职一年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准确理解并掌握文化强国的含义、我国文化现状,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性;重点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具体途径,即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使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觉树立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勇敢担当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任。 教学重点文化强国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具体途径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和案例教学法为主,同时通过提问和讨论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 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课件展示为主,充分利用音频、视频、图片、图表、文字等多种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注重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2分) 【视频】:《复兴之路》 先观看一段视频,中华民族具有悠久而灿烂的文化,传 承5000年积淀的深厚文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 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和谐文化的根本,支撑起 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这段影视资料作为文化的一种形态, 振奋人心,带来强大的精神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推动。 党的十七大将“文化建设”,并列于“经济建设”、“政 治建设”和“社会建设”。十七届六中全会,勾勒出了文化 建设的宏伟蓝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我们主要学习两个问题:一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意 义,二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视频:《复兴之路》、 创设情境。导入新 课,引起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16分钟) 一、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 (一)近代中国道路 中华民族具有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涵养了泱泱大国。但是到了近代中国却急剧衰败,这是为什么? 师生互动: 师:近代中国却急剧衰败,为什么? 生:由于思想保守、文化落后导致经济衰落。 师:19世纪40年代以后更是被人欺辱,任人宰割。直

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青海国泰盐湖开发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青海国泰盐湖开发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二月编制

目录 前言 (1) 一、理念篇 (2) (一)基本建设思路:大家的文化大家建 (2) (二)指导思想:把“科学发展观”和“公司发展战略”作为两大指导思想 (2) (三)建设实施方针:循序渐进、引导适应、开放融合 (3) (四)建设实施的原则:“以人为本、讲求实效、重在领导、系统运作”. 3二、规划篇 (5) (一)企业文化的四个方面 (5) (二)企业文化的具体构成 (5)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6) (四)企业文化实施需知的四个理解 (8) (五)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的步骤 (10) 三、落地篇 (12) (一)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的组织与推动 (12) (二)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的载体与形式 (12) (三)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落地的三步曲 (12) (四)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要点 (13) (五)企业文化建设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4) (六)借助PDCA循环,动态改进文化工作 (15) 四、总结 (16)

前言 企业文化自上世纪8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教授泰伦斯·迪尔和麦肯锡咨询公司顾问艾伦·肯尼迪导入以来,迅速成为世界性企业管理过程中共同研讨的对象,并迅速成长为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管理方法。但因各企业自身的差异性,企业文化建设很大程度上不能形成完全一致的内外文化,各大中小企业不停止地对其自身进行研究和深化后,形成了企业间不可复制的企业文化。成功的企业文化不断地指引着企业的发展和建设,最终壮大了企业。与此同时,一些非适用性的企业文化建设也严重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甚至最后在悄无声息中死去。 企业文化建设是理性改良和感性突破的结合,是一种平衡。企业文化建设本质上是价值观的革命,但实践中却需要理性的改良,一步步耐心地牵引。企业文化建设本质上拒绝浮躁,但实践中也需要感性的突破,用绚丽的表相点燃起所有人的激情。所谓理性改良,意味着要通过各种制度安排和组织建设,搭建员工事业平台。所谓感性突破,意味着应该通过或激动或温暖人心的各种活动,高速进入一种文化的氛围。感性呼唤,理性给予,建立起对文化的信心,从而完成自我的革新,两者缺一不可。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场长期的运动,也是组织最深邃的变革。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价值观的统一,整个文化建设的实施过程,是组织成员自我反省、自我超越的过程,是对自身思想深处价值观的检讨过程,是对自身习惯性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反思、改进过程。人是倾向于维持均衡状态的,文化的变革与演进需要外界压力提供强大的动力,使组织及其成员的变革的动力大于自身惯性的阻力。有智慧和毅力的组织终将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投一报万,是最辛劳但也是最伟大的自我投资。 行胜于言!思想的跳跃是为了行动的飞跃。文化只有和行动统一起来才有意义,文化理念的落地生根远远重于其表述形式。一个组织的文化之所以伟大,不在于这个组织提出了多少漂亮的口号,而在于这个组织是否长期坚持了一些基本的价值观,把他们渗透到整个组织当中,形成组织成员共同的心理契约,从而自然而然地规范成员的言行。只有行动,国泰盐湖的文化建设才能落到实处;只有行动,国泰盐湖的企业文化才会焕发勃勃生机;只有行动,国泰盐湖的企业文化才有永恒的生命力!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党的十六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路。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建设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党的十七大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要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其引导性和主导性作用,使中华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感召力,更加多姿多彩。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部署“文化兴国”战略 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将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按照公开议程,此次会议将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问题。 一、关于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的基本考虑 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重点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并作出决定,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 第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二五”时期奋斗目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需要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 第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需要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 第四,切实解决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 总之,中央政治局认为,深入研究我国文化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关于《决定》总体框架和布局 在确定总体框架和布局时,我们注意把握以下3个方面。 第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外延非常宽泛,可以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也可以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 第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抓紧推进当前紧迫的工作,又要对长期战略目标作出谋划。 第三,文化改革发展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问题,既要注重从理论上阐明文化

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主题:人类历史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任命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升华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党的十六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路。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正文: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励的复杂局面,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怎样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谐文化,这是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先进文化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它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决定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能力和兴衰。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极端重要性。 其次,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引起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展开了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但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吸取世界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关于文化建设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的深刻揭示,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了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 再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

《建设工程法律法规》教案

第1讲建设工程法律制度 课程名称建筑法规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学目的 与要求 了解建筑工程法律制度,了解建造师的基本情况。 教学设计(方法、教具、手段、内容) 一、概述; 二、建造师的执业要求; 三、建造师的基本条件; 四、建造师的职业范围。 重点难点 及 解决方法课外作业参考资料

课后总结 任课教师贾宪涛2011年3 月16 日教研室主任年月日 第一讲建设工程法律制度 一、概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建筑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离不开规范有效的法律环境。工程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过程,实际是在一定的法律环境下,围绕着如何履行建设工程合同(以施工合同为主)的一系列行为的总和。建造师作为工程项目管理团队的核心,必须具备较高水平的合同管理能力,熟悉建设领域的法律法规,这是确保工程项目管理目标依法、依约实现的必然要求,也是承包商保护其合法权益的客观需要。更为紧迫的是,我国加入WTO后,中国建筑承包商不仅要继续面对国内的激烈竞争,还将面临来自跨国承包商巨头在更高层面上的竞争。而前者与后者的差距更多地体现在合同管理水平和法律意识方面,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缩小这种差距,那么中国承包商无疑将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下风,甚至被淘汰出局。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本次《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把“建设工程合同与合同管理”、“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纳入到要求建造师应当掌握的知识体系中。 “建设工程法律制度”设置于综合考试科目“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中,共有知识点22个,其中要求掌握的有14条,熟悉的有4条,了解的有4条。

在学习大纲这部分内容时,要求学员通过学习形成两个知识体系:第一,要求一级建造师充分掌握我国建设工程合同的主要内容及合同管理的基本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的合同知识体系;第二,要求一级建造师充分掌握我国建设领域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的法律知识体系。这两个知识体系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合同始终依存于一定的法律环境,而法律则通过合同调整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建立合同和法律这两大知识体系,是提高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合同管理水平和法律意识,进而实现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实现质的飞跃的必然要求。 二、建造师的执业要求 (1)建造师执业前提 建造师经注册后,方有资格以建造师名义担任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项目经理及从事其他施工活动的管理,取得建造师执业资格,未经注册的,不得以建造师名义从事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工作。 (2)建造师执业基本要求 建造师在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管理的各项规定,恪守职业道德。 (3)建造师执业分类 建造师执业划分为14个专业:房屋建筑工程、公路工程、铁路工程、民航机场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电力工程、矿山工程、冶炼工程、石油化工工程、市政公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优质教案(1)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课时] [授课时间] [课标要求] 4.13列举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事例,说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解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例如,“五个一工程”等奖项;“希望工程”等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①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②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理解:①结合史实,理解近代中国关于先进文化求索历史结论 ②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③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永不退色的旗帜 分析:运用相关知识,,说明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能力目标:①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②澄清指导思想多元化的错误,提高比较鉴别能力 ③感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升华道德境界,增强参与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对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本纲领的认识,坚定政治方向和政治信念,自觉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重点、难点]: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第八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生活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透过纷纭复杂的文化现象,我们一定要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那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我们第三九课要解决的问题。 一、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板书) 中国文化曾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但在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经济、政治、文化都落后了。如何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是几代中国人的求索。 第一目“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 教师提出问题:在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观点:(学生看课本)一是全盘西化论,二是文化复古主义,请同学用我们学过的知道评析。 学生思考回答: “全盘西化”论 这种观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犯了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我们应该以博大的胸怀,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使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作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文化复古主义 这种观点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犯了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错误。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在实践中加以发展和创新。 教师总结:

企业文化建设具体实施方案

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一个企业文明程度的反映,也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生产力的源泉。 公司创立二十多年来,积淀了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但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机遇、新的挑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把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树立“用文化管企业”、“以文化兴企业”的理念,要对原有文化进行整合和创新,营造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积极推进文化强企战略,努力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的改革发展,提高企业的创新力、形象力和核心竞争力,营造“企业有生气、产品有名气、领导有正气、职工有士气”的发展环境。为把公司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能源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提供不竭动力,根据国资委《关于推进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集团公司2005年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公司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队伍素质,完成公司战略发展规划所设计的目标要求,探索出一条符合企业实际的中国式企业文化建设之路,同时考虑到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进程,我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总体思路为:主攻精神文化,规范制度文化,推进行为文化,提升物质文化。主攻精神文化,主要是通过全员性企业文化审计,挖掘和弘扬企业精神内涵,形成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理念,塑造企业“灵魂”。 规范制度文化,主要是建立规范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加大制度文化建设力度,使之导入科学化管理轨道,从而有效规范企业管理行为,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推进行为文化,主要是大力推进“6S”行为管理标准,抓好员工的行为养成规范,建立并完善《员工行为规范》,并抓好推进落实,提炼和倡导“XX作风”。提升物质文化,主要是制定公司《物质文化建设标准分册》(CI手册),做好环境刷新和视觉识别系统开发工作,运用物质形象建设手段,营造企业整体文化氛围,提升企业整体形象。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律,构建符合时代需要、符合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符合企业个性化需要的文化体系,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强大的力量源泉。 三、建设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就是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企业最重要资源。企业文化模式必须以人为中心,充分反映人的思想文化意识,通过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发挥首创精神,企业才能有生命力,企业文化才能健康发展。一方面,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文化,它需要强调对人的管理,并把强调“人”的重要性有机地融合到追求公司的目标中去。另一方面,企业员工不仅是企业的主体,而且还是企业的主人,企业要通过尊重人、理解人来凝聚人心,企业文化要通过激发人的热情,开发人的潜能,来极大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更有凝聚力。在企业文化建塑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企业领导倡导与员工积极参与的关系。必须做到每一个环节都有员工参与,每一项政策出台必须得到广大员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始终不渝地面向广大人民群众。这是由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决定的,也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要求。文化建设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的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充分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满足人民不同层次的、多方面的、丰富的、健康的精神需要,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我们的文化必须充分表现我们人民的优秀品质,赞美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胜利。我们的文学家、艺术家应当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着力塑造社会主义的新人,要塑造社会主义建设的创业者,表现他们那种有革命理想和科学态度、有高尚情操和创造能力、有宽阔眼界和求实精神的崭新面貌。我们的文学家和艺术家要深入生活,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中吸取思想营养,使其创作获得真正的艺术生命。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不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双百”方针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要努力创造一种勇于探讨和创新的气氛,增进不同学术和艺术观点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借鉴。“双百”方针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正确方针。科学的进步、理论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和艺术的创新,都必须长期坚持“双百”方针。要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既反映时代精神,又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第三,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利用、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继承和发扬我国各民族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成果。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发扬民族文化,不仅是指古代文化,而且重点是发扬近代以来,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发扬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在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使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无论是其内容还是形式,既要体现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又要充满着鲜活的时代气息,并以民族的形式、科学的内容和大众的方向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力量。只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创造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同样也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坚持洋为中用,博采众长,积极吸收、借鉴和利用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把它熔铸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同时,还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科目考试大纲.doc

2007年2、3月本科教学工作回顾 ◆2007年2月28日,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会议”视频会议召开,学校领导和各学院分管本科教学的副院长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吴启迪副部长主持,周济部长就如何贯彻落实教育部1号文件和2号文件精神做了重要讲话。会后刘经南校长就如何打造国际一流本科教育和学校本科教育发展问题做了重要讲话。曾国安副院长代表学院参加了本次会议。 ◆2007年3月2日下午,学校在行政大楼第一会议室召开了本学期本科教学工作会议,教务部吴平部长就教学检查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本学期本科教学工作主要任务做了重要讲话。李文鑫副校长就“武汉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卓越工程实施方案”的提出背景、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等做了全面的介绍,并要求各学院根据学校“卓越工程”精神和实施方案制定出学院本科教育发展规划。刘经南校长做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卓越工程”是学校本年度最重要的工作,强调要认清形势,寻找差距,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实现教育创新,要打造国际一流的本科教育。学院曾国安副院长参加了本次会议。 ◆2007年3月4日,学院本科生教学管理办公室组织工作人员全天办理本科学生报到注册工作,3月5日与学生工作办公室核对名单,并把尚未到校和注册的学生名单上报教务部。根据学院安排,2003级学生将于4月份报到,其他各年级学生除个别人员外都按时到校,体现了学院学子新学期良好的精神风貌。 ◆2007年3月5日上午10时,学院副院长曾国安教授、本科教学管理办公室主任上官海兰、副主任王艳等深入课堂,对开学第一天我院各班级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及时向各系进行了通报。 ◆2007年3 月上旬,大学生英语竞赛的报名工作完成。我院学子踊跃参与,共有369 人报名参加竞赛。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十课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案

第十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面积修改) 考点一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认识——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2)作用: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培育文明风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考点二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1.理清——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1)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 (3)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4)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10.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为什么)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1)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政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2、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怎么办)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 10.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一、为什么? 1)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2)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有前途,民族有希望。

如何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如何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总体思路方向: 综合公司自身情况和一些文档资料,总结出企业文化可以概括上分为四大板块: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所谓精神文化,就是塑造企业“灵魂”,挖掘和弘扬企业精神内涵,形成一整套能让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和理念; 制度文化:就是建立规范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科学有效的考核体制,加强制度化建设水平,将企业发展导入科学的管理轨道,从而提高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行为文化:就是大力推进行为管理标准,使员工的行为养成规范,编制并完善《员工手册》,并抓好推进落实,提倡具有特色的“德高作风”; 物质文化:推行CIS(企业识别系统)战略,运用物质形象建设的手段,来营造企业整体文化氛围,提升企业整体形象。 那我们工作的入手点可以从这四大板块来开始。 具体措施(可安排每年一次,文化月活动,这个月宣传栏宣传,各种标语,征文,培训活动、邮件通告等等): (1)贯彻宣传企业理念,使企业的宗旨、愿景、战略、人才观、经营理念、行为准则和行动口号深入人心并为广大员工所接受、认同,树立企业精神为核心的理念,提高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 (2)制订并完善《员工手册》,下发并组织全体员工深入学习并贯彻,使得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实施责任追究和分责管理,严肃制度,加大考核,提升管理水平,让制度成为文化的载体,使员工在思想上逐渐完成从“要我遵守”到“我要遵守”的升华,在行动上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跨越。(以后新员工培训可以专门安排学习《员工手册》和各种制度,让《员工手册》里的规章给员工留下深刻印象,员工在公司一切活动都遵循员工手册,都是有章可循的。要明确,新员工培训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新员工加入伊始是灌输企业文化最好的时机。) (3)整体推进企业视觉识别系统,在办公区悬挂企业理念宣传标牌;在办公区设立带企业名称的铭牌;办公用品、形象宣传品、会议及接待用品、印发的文件材料、电子邮件、信封、会议桌牌、标语、包括平时喝水的一次性纸杯等均要带有企业标志。(公司办公区的宣传标语是有的,企业logo和标志性颜色等以后也可以普遍的增加一些) (4)抓好企业宣传栏、员工活动中心、企业报栏、阅览室等文化载体的建设,形成浓厚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这方面公司已经在做。)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

《文化生活》学案 第九课第一框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预习提示,自主探究】 1、学习目标 识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结合史实,理解近代中国关于先进文化求索的历史结论。理解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运用相关知识,说明必须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学习重难点 澄清指导思想多元化的错误,自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自主探究]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这一重要论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灵魂,和谐文化的建设必须由先进文化引领和主导,我们要正确地处理和把握繁荣先进文化与建设和谐文化的关系,紧紧地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紧紧地抓住繁荣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龙头。 (1)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2)如何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在和谐文化建设中,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二、【点拨拓展,课内探究】 1.肩负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使命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高举旗帜,科学发展 三、【课内练习,诊断效果】 1.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是() A.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B.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C.中国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的出现 D.“五四”运动的爆发 2.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离不开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求把握文化发展的方向,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个面向”是() ①面向世界②面向未来③面向现代化④面向社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必须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②必须坚决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 ③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④能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4.指导思想,从来是判别文化性质和方向的主要标志,我们所要建设的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的文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那么,我国的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由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所决定的。() A.基本国情 B.社会主义性质 C.生产力水平 D.人们的思想觉悟 5.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①是立党立国之本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③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④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