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启示

哲学启示

哲学启示

这两三年内,我感觉到对我生活影响最大的有两样东西。一是对哲学的涉足,其二是对工作所引起的真正实践。前者是一种知识的补充,而这种知识又是一种比较抽象的定义和解释,感觉不到有什么具体的东西,只是让我渐渐感觉到了一些事物的概念。后者是一种实践性的东西,也是一种实在的体验。这不得不让我明白,仅仅知道什么是没有太大的用,知识应该要在实践中去感受和体验。

知识到底是来自与经验还是先知,这是哲学的思考范畴,我没有去深刻去研究这其中的玄妙。我只是不断的被困惑为什么知识一定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判定的效果。在岸上学游泳是永远学不会的,还教孩子骑自行车不能只能给它说道理。后来想到,想要知识的概念能在客观世界中能有所做作用,我们必须还是要将知识的范畴回放到客观的大环境中运行。

我们肉眼接触到的世界都是物质现象的表象,从一开始就已经行成了一种概念而投射到感觉中,从而不断的感觉积累就行成了所谓的经验,也是后来所说的知识。但是如果我们开始怀疑,我们一开始看到的现象就是一种假象,那么我们的经验又该怎么看待了,这种事情在生活中日常发现。中世纪的人一直认同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在不同的时间着地。可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从此推翻了亚里斯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从而看来,一切凭借感觉的经验未必能够达到认识的全面性。经验也只能是过去一种技巧的积累.,它只能是悉事物的一种过程的参考,不能精确的把它跟事物的真相相等同。

哲学是所有学科的根基,以前物理学和天文学都是哲学的范畴,以及后来的心理学都是心灵哲学的分支。不过,没有想到哲学跟诗歌一样都会受到歧视。这只能说,人只能重视事物的外表而绝对忽略现象的本质,这也正是我们时常忧虑和迷茫的根基所在。我们个人的经验时常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而哲学却是让我们怎么发现事物的关系和本质。

哲学本身的价值也并非绝对让我们去找到事物问题的答案,因为答案也往往是相对的,也可以说知识概念也只有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下成立。比如牛顿定律只是宏观世界的概念,但在微观世界,爱因斯坦有绝对的力稳之处,我一般把它看成是“合适的知识”或者“暂时的经验”.因此哲学没有教导我们去及时的寻找事物合适的答案,而是教导人去不断的寻索和尝试,这会丰富人的想象力,也会个人不会轻易接受这种教条试的判定。因此个人心灵会变得更加伟大起来,这也使我们不仅仅是顾及自我的存在,而确实是把宇宙和自我统一起来.

如果不这样人有该怎样了。罗素说过“哲学的价值大部分须在它的极其确定性之中去追求。没有哲学色彩的人一生总免不了受束缚于种种偏见,由常识、由他那个时代或民族的习见、由末经深思熟虑而滋长的自信等等所形成的偏见。对于这样的人,世界是固定的、有穷的、一目了然的;普通的客体引不起他的疑问,可能发生的未知事物他会傲慢地否定。”

人容易受欲望所支配,也容易受情绪所控制.为躲避这些不经意的忧伤和苦恼,个人需要深刻认识自我和这个外在客观的支配体!哲学不是空洞的,如果个人始终都强调外在的实用性和效果,那么对这个世界一知半解和自我意见的束缚和偏见对生活也是危险的。

2006年12月16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