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通识课全球变化生态学-古松南开大学

尔雅通识课全球变化生态学-古松南开大学
尔雅通识课全球变化生态学-古松南开大学

全球变化生态学古松南开大学

课程主要内容概述

1、到目前为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

A、百分之四

B、千分之四

C、万分之四

D、十万分之四

正确答案:C

2、对全球生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圈层主要有()个。

A、2

B、3

C、4

D、5

正确答案:D

3、生态学主要研究()之间的关系。

A、生物和资源

B、人类和资源

C、生物和环境

D、人类和环境

正确答案:C

4、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

正确答案:×

5、全球变化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

正确答案:√

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

1、从狭义上来讲,全球变化主要是指()的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全景的变化。

A、土壤

B、生物

C、水体

D、大气

正确答案:D

2、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魏格纳。

A、法国人

B、英国人

C、美国人

D、德国人

正确答案:D

3、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正确答案:A

4、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开始将地球作为整体性的内容作为研究。()

正确答案:×

5、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正确答案:×

地球气体成分的变化

1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二氮

C、甲烷

D、氩气

正确答案:D

2、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

A、9月13日

B、9月14日

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网课答案通识

1 到目前为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 A、百分之四 B、千分之四 C、万分之四 D、十万分之四 正确答案:C 2 对全球生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圈层主要有()个。 A、2 B、3 C、4 D、5 正确答案:D 3 生态学主要研究()之间的关系。 A、生物和资源

B、人类和资源 C、生物和环境 D、人类和环境 正确答案:C 4 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 正确答案:× 5 全球变化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 正确答案:√ 1.2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 1 从狭义上来讲,全球变化主要是指()的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全景的变化。 A、土壤 B、生物 C、水体 D、大气

正确答案:D 2 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魏格纳。 A、法国人 B、英国人 C、美国人 D、德国人 正确答案:D 3 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正确答案:A 4

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开始将地球作为整体性的内容作为研究。() 正确答案:× 5 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 正确答案:× 地球气体成分的变化 1 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二氮 C、甲烷 D、氩气 正确答案:D 2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 A、9月13日

B、9月14日 C、9月15日 D、9月16日 正确答案:D 3 臭氧层的问题最早提出于()。 A、1840年 B、1912年 C、1974年 D、1993年 正确答案:C 4 所谓的臭氧层空洞其实是臭氧层变薄,而非真正的消失。() 正确答案:√ 5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海洋的释放。()正确答案:×

《全球变化生态学》期末考试答案

《全球变化生态学》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分) 1()是生态系统的初级能量,这种能量的积累过程称为第一性生产或初级生产。(1.0分)1.0 分A、 元素循环积累的能量 B、 太阳辐射积累的能量 C、 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 D、 蒸腾作用积累的能量 我的答案:C 2当光合能力超过库对光合产物的利用能力时,碳水化合物会积累在()中。(1.0分)1.0 分A、 枝干 B、 根部 C、 叶片 D、 土壤 我的答案:C 3从理论上来讲,海水蒸发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进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可能抵消一部分温室效应。(1.0分)1.0 分 A、 湿度 B、 惰性气体 C、 云量 D、 太阳辐射的反射 我的答案:C 4海洋和港湾生境里的生物入侵的形式不包括()。(1.0分)1.0 分 A、 压舱水 B、 水产、渔业和饵料物种及其相伴随的物种的引进 C、 运河的淤积 D、 由观赏性种类养殖业或放养增殖所致的物种释放 我的答案:C

5根据Penman分类系统,理论上最有确定可能蒸散的方法应涉及到的主要因素不包括()。(1.0分)1.0 分 A、 辐射平衡 B、 空气温度 C、 湿度 D、 土壤 我的答案:D 6 区别气候变化与天气变化的主要标准是()。 (1.0分)1.0 分 A、 时间长度 B、 变化强度 C、 影响范围 D、 造成后果 我的答案:A 7农业释放的主要温室气体是()。(1.0分)1.0 分 A、 二氧化硫和臭氧 B、 二氧化硫和氧化亚氮 C、 甲烷和臭氧 D、 甲烷和氧化亚氮 我的答案:D 8 大气圈在化学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的作用不包括()。 (1.0分)1.0分 A、 大气化学组成的变化反映了地球生命的进化历史 B、 大气化学组成的变化反映和记录着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C、 大气混合得相当不均匀和缓慢,它的成分变化能被用作指示全球尺度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变化的指标 D、

尔雅通识课课后作业答案_(国学智慧)

《论语》与君子修为作业 选择题 1、对于人类来讲,合乎正道实际上是合乎了什么?人类发展的规 律 2、首先摒弃了鬼神观念,开创了人文理性时代的是?孔子 3、《春秋》是根据哪国历史改编的?鲁国 4、不属于周朝的文献是?《大学》 5、“尚贤”思想的提出本身就带有人人平等的意味,它是用来打破 什么的?贵族专制 6、谁第一次用道德来区分君子与小人?孔子 7、孔子出生于哪一年?公元前551年 8、按照儒家文化的理解我们的“本性”是什么?要有善念 9、一个国家哪个阶级的人越多,这个国家就越安定?中产阶级 10、我们大部分的人没有能够成为能治国的人,原因是什么?我们不去做,不愿意改变自己 11、先让国家富强,再让老百姓富裕,这是哪个学派的观点?法家 12、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学与其说是技巧不如说是什么?心性 13、《中庸》讲的道是什么?儒家之道 14、孟子将“民本”的思想发展到了什么?民主 15、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制度其实从政治体制内部来讲应该是什么?贵族共和 16、不属于曹胜高老师的作品的是?《唐朝简史》

17、谁把教育从上层阶级特有扩展到平民百姓之中?孔子 18、古时对天的看法都有哪些?自然之天,主宰之天,道德之天 19、孔子去世于哪一年?公元前479年 判断题 1、“仁”是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体现出来的。是 2、周朝的文献典籍在鲁国得到了较好的保存。是 3、经济系数越大,那么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就安定。否 4、“道”作为社会评价标准是孔子所提出的。是 5、孔子主张先让国家富强,再让百姓富裕。否 6、曹胜高老师任亚洲文明研究院教授。是 7、仁政其实是和后来的德政,王道是一样的思想。是 8、俗话说半本《论语》治天下,讲的就是论语的教化作用。是 9、周朝是中华文明第一个文明总结时代。是 10、道家的道是站在人的角度来看人的,儒家的道是站在天地的角度来看人的。否 《诗经》与文学之源(四)作业 选择题 1、季札观乐记录的是季札出使哪个国家?鲁国 2、礼的第一个功能起源于哪里?民俗的分配关系 3、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努力进取,很大程度上他是在为谁工作?自己 4、真正意义上记载下《诗经》的时间是在?鲁襄公29年

全球变化生态学复习资料

1.学习《全球变化生态学》这门课程的目的是?A、拓宽知识面B、增强环保意识C、全球变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2.全球气候变化目前最明显的特征是全球气候变暖?√ 3.到目前为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C、万分之四 4. 5.生态学主要研究()之间的关系。C、生物和环境 6.对全球生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圈层主要有()个。D、5 7.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 8.“地球系统科学”在什么时间被提出?D、20世纪80年代 9.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A、20世纪60年代 10.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魏格纳。D、德国人 11.从狭义上来讲,全球变化主要是指()的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全景的变化。D、大气 12.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开始将地球作为整体性的内容作为研究。()× 13.20世纪后几十年全球变化研究发展的趋势之一是走向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合作?√ 14.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 15.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D、氩气 16.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D、9月16日 17.臭氧层的问题最早提出于()C、1974年 18.所谓的臭氧层空洞其实是臭氧层变薄,而非真正的消失。()√ 19.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海洋的释放。()× 20.“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哪年决定的?C、1995年 21.全球每年约有()平方公里耕地变为沙漠。C、50000-70000 22.在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现阶段只查明了约()二氧化碳的去向。()B、三分之二 23.中国人工林固定的二氧化碳占森林总固定量的()。D、80% 24.土地荒漠化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

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满分答案

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满分答案 1.1课程主要内容概述 1 到目前为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C)。 A、 百分之四 B、 千分之四 C、 万分之四 D、 十万分之四 2 对全球生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圈层主要有(D)个。 A、2 B、3 C、4 D、5 3 生态学主要研究(C)之间的关系。 A、生物和资源 B、人类和资源 C、生物和环境 D、人类和环境 4 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错误) 5 全球变化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正确) 1.2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 1 从狭义上来讲,全球变化主要是指(D)的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全景的变化。A、 土壤 B、 生物 C、

水体 D、 大气 2 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D)魏格纳。 A、法国人 B、英国人 C、美国人 D、德国人 3 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A)。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4 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开始将地球作为整体性的内容作为研究。(错误)5 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错误) 地球气体成分的变化 1 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D)。 A、 二氧化碳 B、 一氧化二氮 C、 甲烷 D、 氩气 2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D)。 A、9月13日 B、9月14日 C、9月15日 D、9月16日 3

臭氧层的问题最早提出于(C)。 A、1840年 B、1912年 C、1974年 D、1993年 4 所谓的臭氧层空洞其实是臭氧层变薄,而非真正的消失。(正确) 5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海洋的释放。(错误) 温室效应与土地退化 1 全球每年约有(C)平方公里耕地变为沙漠。 A、 5000-7000 B、 7000-9000 C、 50000-70000 D、 70000-90000 2 在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现阶段只查明了约()二氧化碳的去向。(B) A、三分之一 B、三分之二 C、六分之一 D、六分之五 3 中国人工林固定的二氧化碳占森林总固定量的(D)。 A、20% B、40% C、60% D、80% 4 土地荒漠化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正确) 5 区分扬尘和沙尘暴的标准是看能见度是否大于2公里。(错误) 水污染、植被破坏与物种灭绝 1

就业指导(雷五明)尔雅通识课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 分) 1 下列关于“家- 职平衡”叙述正确的是?()( 1.0 分) 1.0 分 A、 从事一项工作,如果能得到家人支持或注重处理好生活、工作的关系更有利于成功 B、 从事一项工作,如果不能得到家人支持就不能成功 C、 从事一项工作,就要放弃生活 D、 从事一项工作,能不能得到家人支持或注重处理好生活、工作的关系并不重要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 下列关于避免过于谨慎描述不正确的是?()( 1.0 分) 1.0 分 A、 动机适度 B、 谨慎不等于不敢尝试 C、 利用大满贯疗法 D、 不敢尝试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关于档案投递正确的说法是什么?()( 1.0 分) 1.0 分 A、 毕业生自带 B、 用人单位自取 C、 不是所有用人单位都可以接收档案 D、 有政府部门可以接收毕业生档案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以下不属于面试中的职业规划类问题的是()。( 1.0 分)1.0 分 A、 进入我们单位你准备干几年? B、 如有其他的工作机会,你怎样看待? C、 假如你被录用,你准备怎样开展工作? D、 你为什么来到本公司应聘?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

大公司的优点不包括()。( 1.0 分) 1.0 分 A、 培训机会多 B、 管理制度完善 C、 有规范的企业文化 D、 强调独立作业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面试之前需要做好的物质准备不包括哪一个?()( 1.0 分)1.0 分 A、 相关证件 B、 纸笔 C、 照片 D、 红包 E、 公文包或文件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尔雅通识课全球变化生态学-古松南开大学

全球变化生态学 古松南开大学 1.1课程主要内容概述 1、到目前为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 A、百分之四 B、千分之四 C、万分之四 D、十万分之四 正确答案:C 2、对全球生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圈层主要有()个。 A、2 B、3 C、4 D、5 正确答案:D 3、生态学主要研究()之间的关系。 A、生物和资源 B、人类和资源 C、生物和环境 D、人类和环境 正确答案:C 4、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 正确答案:× 5、全球变化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 正确答案:√ 1.2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 1、从狭义上来讲,全球变化主要是指()的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全景的变化。 A、土壤 B、生物 C、水体 D、大气 正确答案:D 2、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魏格纳。 A、法国人 B、英国人 C、美国人 D、德国人 正确答案:D 3、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正确答案:A 4、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开始将地球作为整体性的内容作为研究。()正确答案:× 5、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 正确答案:× 1.3地球气体成分的变化 1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二氮 C、甲烷 D、氩气 正确答案:D 2、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 A、9月13日 B、9月14日 C、9月15日 D、9月16日 正确答案:D 3、臭氧层的问题最早提出于()。 A、1840年 B、1912年 C、1974年 D、1993年 正确答案:C 4、所谓的臭氧层空洞其实是臭氧层变薄,而非真正的消失。() 正确答案:√ 5、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海洋的释放。() 正确答案:× 1.4温室效应与土地退化 1、全球每年约有()平方公里耕地变为沙漠。 A、5000-7000 B、7000-9000 C、50000-70000 D、70000-90000 正确答案:C 2、在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现阶段只查明了约()二氧化碳的去向。() A、三分之一 B、三分之二 C、六分之一

尔雅通识课《国学智慧》作业考试答案

尔雅通识课《国学智慧》作业考试答案 一、孔子在文化上的承上启下 1《论语》是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 正确答案:V 2《春秋》是根据()历史改编的。 正确答案:A 鲁国 3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传统,导致只有贵族可以读书。() 正确答案:X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D 孔子把商朝最重要的典籍做了整理 5孔子用()区分君子与小人。 正确答案:B 道德 二、《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1孟子从不以财产和地位区分君子与小人。() 正确答案:X 2《论语》中,“君子”一词出现107 次,“小人”一词出现107次。()正确答案:X 3在儒家典籍里()的关系处于核心地位。 正确答案:C 人与人 4孔子最提倡以()来区分君子与小人。 正确答案:A 格局 5信奉鬼神较少的典籍是()。 正确答案:D 《论语》 6孙中山革命提出的口号“大同社会”是由儒家思想提升出来的。()

正确答案:V 三、君子的内涵 1儒家思想认为君子的道德底线是“仁”。() 正确答案:V 2孔子说“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说的是人到了一定年纪听天由命,不用学习的意思。() 正确答案:X 3要想成为君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D 自弃 4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君子?下面不包括哪些? 正确答案:C 要吃亏 5论语中有句“父母唯其疾之忧”是对()的解释。 正确答案:C 孝 四、君子之道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对()的描述。 正确答案:B 仁 2墨家的爱是无差别的,而儒家的爱是有差别分先后顺序的。() 正确答案:V 3孔子认为所有人认为是好人的人就是好人。() 正确答案:X 4“德不孤必有邻”是谁说的? 正确答案:C 孔子 5“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解释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D 做事不用认真 五、广义《春秋》与狭义《春秋》 1《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12 个国君,242 年的历史大事纲要。()正确答案:V

南开19春学期(1709、1803、1809、1903)《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在线作业

(单选题)1: 关于遥感资料和陆地生态学定量模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数字化数据与计算机相结合,改进了模型的质量和可信度 B: 可以用来验证模型预测的结果 C: 卫星遥感数据提供了最可靠、最有效的资料来源 D: 定量模拟主要是模拟全球各种植被类型的水分、养分和CO2循环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多元统计基础上的生态系统重建首先利用Olson的生态系统数据库和5个主要的气候因子,将整个欧洲划分为()个自然生态系统。 A: 8 B: 14 C: 23 D: 39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与外界只有能量而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是()。 A: 孤立系统 B: 封闭系统 C: 开放系统 D: 群体系统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一般来说,对树木年轮生长情况影响最大的是()。 A: 温度 B: 湿度 C: 空气成分 D: 污染物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现阶段可用于全球变化的观测记录大约有()。 A: 十多年 B: 五十多年 C: 一百多年 D: 三百多年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传统预测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模型假定()。 A: 生物与环境相互独立 B: 生物与环境处于不平衡状态 C: 生物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 D: 生物与环境平衡态不断变化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火山喷发释放出的物质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阻止太阳辐射的是()。 A: 水蒸气 B: 二氧化硫 C: 二氧化碳 D: 火山灰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下列数据中,碳量最高的是()。 A: 森林凋落物量总量 B: 森林的总净增量 C: 草本植被的总固碳量 D: 草本植被的生物量 正确答案:

全球变化生态学问题详解

1.1课程主要容概述已完成成绩:75.0分1【单选题】对全球生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圈层主要有()个。 A、2 B、3 C、4 D、5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2【单选题】生态学主要研究()之间的关系。 A、生物和资源 B、人类和资源 C、生物和环境 D、人类和环境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3【判断题】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我的答案:√得分:0.0分4【判断题】全球变化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2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海底扩学说提出于()。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2【单选题】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格纳。 A、法国人 B、英国人 C、美国人 D、德国人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3【判断题】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开始将地球作为整体性的容作为研究。()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3地球气体成分的变化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 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 二氧化碳 B、 一氧化二氮 C、 甲烷 D、 氩气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2【单选题】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 A、9月13日 B、9月14日 C、9月15日 D、9月16日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3【单选题】臭氧层的问题最早提出于()。 A、1840年 B、1912年 C、1974年 D、1993年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4【判断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海洋的释放。()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4温室效应与土地退化已完成成绩:75.0分1【单选题】中国人工林固定的二氧化碳占森林总固定量的()。 A、20% B、40% C、60% D、80%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2【单选题】 全球每年约有()平方公里耕地变为沙漠。 A、 5000-7000 B、 7000-9000 C、 50000-70000 D、 70000-90000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3【单选题】在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现阶段只查明了约()二氧化碳的去向。() A、三分之一 B、三分之二 C、六分之一 D、六分之五 我的答案:A得分:0.0分——正确答案:B 4【判断题】土地荒漠化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满分答案

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满分1.1 课程主要内容概述 答案1 到目前为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C)。 A、 百分之四 B、 千分之四 C、 万分之四 D、 十万分之四 2 对全球生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圈层主要有(D )个。 A、2 B、3 C、4 D、5 3 生态学主要研究(C)之间的关系。 A、生物和资源 B、人类和资源 C、生物和环境 D、人类和环境 4 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错误) 5 全球变化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正确) 1.2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 1 从狭义上来讲,全球变化主要是指(D)的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全景的变化。 A、 土壤 B、 生物 C、

水体 D、 大气 2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D )魏格纳。 A、法国人 B、英国人 C、美国人 D、德国人 3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A)。 A、20 世纪60 年代 B、20 世纪50 年代 C、20 世纪40 年代 D 、20 世纪30 年代 4 20 世纪70 年代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开始将地球作为整体性的内容作为研究。5 错误)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错误)地球气体成分 的变化 1 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D)。 A、 二氧化碳 B、 一氧化二氮 C、 甲烷 D、 氩气 2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D )。 A、9 月13 日 B、9 月14 日 C、9 月15 日 D 、9 月16 日 3

臭氧层的问题最早提出于( C )。 A 、 1840年 B 、 1912年 C 、 1974年 D 、 1993年 4 所谓的臭氧层空洞其实是臭氧层变薄,而非真正的消失。 5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海洋的释放。 温室效应与土地退化 1 全球每年约有(C )平方公里耕地变为沙漠。 A 、 5000-7000 B 、 7000-9000 C 、 50000-70000 D 、 70000-90000 2 在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现阶段只查明了约()二氧化碳的去向。 A 、 三分之一 B 、 三分之二 C 、 六分之一 D 、六分之五 3 中国人工林固定的二氧化碳占森林总固定量的( D )。 A 、 20% B 、 40% C 、 60% D 、 80% 4 土地荒漠化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 (正确) 5 区分扬尘和沙尘暴的标准是看能见度是否大于 2 公里。(错误) 水污染、植被破坏 与物种灭绝 1 正确) (错误) B )

全球变化生态学

1. 到目前为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万分之四)。 2.生态学主要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3.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x) 4.全球变化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 5.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20世纪 60年代)。 6.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德国人)魏格纳。 7.从狭义上来讲,全球变化主要是指(大气)的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全景的变化。 8.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x) 9.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氩气)。 10.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9月16日)。 11.所谓的臭氧层空洞其实是臭氧层变薄,而非真正的消失。(√) 12.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海洋的释放。(x) 13.全球每年约有(50000-70000)平方公里耕地变为沙漠。 14.中国人工林固定的二氧化碳占森林总固定量的(80%)。 15.土地荒漠化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 16.区分扬尘和沙尘暴的标准是看能见度是否大于2公里。(x) 17.下列地区中不属于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区的是(南美洲北部)。 18.陆地上的水资源占地球总水资源的( 2.8%)。 19.20世纪末处于灭绝边缘的哺乳动物超过了400种。(√) 20.物种灭绝是人类诞生以后才开始的。(x) 21.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已上升了(10-20厘米)。 22.地球人口从50亿增长到60亿用了(12)年时间。 23.垃圾已经无孔不入,在太空轨道上已经有超过7000个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废物碎块 在高速运动。(√)

24.我国正在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预计2020年再生能源占到一次性能源的15%左右。 (√) 25.与外界只有能量而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是(封闭系统)。 26.生物圈的厚度大约为(30000米)。 27.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开放系统)。 28.地表系统指地球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的范围,包括高空但不包括内部。(x) 29.盖亚假说主要强调的是(生物对环境的调节作用)。 30.土壤来源于(岩石)。 31.生物地球化学观点认为地球表层大多数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实质上是由生物参与的生 物地球化学循环。(√)。 32.盖亚假说中的盖亚一次来源于古希腊神话。(√) 33.据测算,从7亿年以前到现在地球上动植物累计重量约为地球的(1000)倍。 34.地球上的物质运动主要包括两大能源驱动力,分别为(太阳辐射能及地球内部热核反应产生 的能量)。 35.地球内部能量主要是以热能和机械能的形式突然释放出来的。(对) 36.地球表层几乎所有的物质都是非生物来源的。(x) 37.现阶段可用于全球变化的观测记录大约有(一百多年)。 38.人类对地球环境产生大量影响以前,地球二氧化碳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火山喷发) 39.。所谓的全球变化其实包括自然自身引起的变化和人类引起的变化两类。(对) 40.狭义理解的全球变化主要是指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对) 41.下列不属于全球变化的社会影响的是(气候与降水量相互关系的影响)。 42.决定全球变化研究的成败的是(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43.在时间坐标上环境演变的基本表现形式中,平稳序列指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值保持在同 一水平上。(x) 44.全球环境变化的表现形式包括时间上和空间上两个维度。(对)

全球变化生态学期末考试包括答案.docx

-WORD格式 -- 试题 - 范文范例 -- 指导案例 《全球变化生态学》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50 ,共 50.0 分) 1()是生态系统的初级能量,这种能量的积累过程称为第一性生产或初级生( 1.0产。分)1.0 分 A、 元素循环积累的能量 B、 太阳辐射积累的能量 C、 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 D、 蒸腾作用积累的能量 我的答案: C 2 当光合能力超过库对光合产物的利用能力时,碳水化合物会积累在()中。( 1.0 分)1.0 分 A、 枝干 B、 根部 C、 叶片 D、 土壤 我的答案:C 3 从理论上来讲,海水蒸发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进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 辐射,可能抵消一部分温室效应。( 1.0分) 1.0分 A、 湿度 B、 惰性气体 C、 云量

D、 太阳辐射的反射 我的答案:C 4 海洋和港湾生境里的生物入侵的形式不包括。(1.0分)() 1.0 分 A、 压舱水 B、 水产、渔业和饵料物种及其相伴随的物种的引进 C、 运河的淤积 D、 由观赏性种类养殖业或放养增殖所致的物种释放 --专业文档 -- 可编辑 -- 指导学习 -

-WORD格式 -- 试题 - 范文范例 -- 指导案例 我的答案:C 5 根据 Penman 分类系统,理论上最有确定可能蒸散的方法应涉及到的主要因素不包括()。(1.0 分) 1.0 分 A、 辐射平衡 B、 空气温度 C、 湿度 D、 土壤 我的答案:D 6 区别气候变化与天气变化的主要标准是()。 (1.0 分) 1.0 分 A、 时间长度 B、 变化强度 C、 影响范围 D、 造成后果 我的答案:A 7 农业释放的主要温室气体是()。(1.0分)1.0分 A、 二氧化硫和臭氧 B、 二氧化硫和氧化亚氮 C、 甲烷和臭氧 D、 甲烷和氧化亚氮

[南开大学]20秋学期《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在线作业参考资料

[南开大学]20秋学期《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 (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1.初级生产是指绿色植物固定并转化(),生产有机物质的过程。 [A题].太阳能 [B题].水分 [C题].养分 [D题].二氧化碳 难点分析:此题难度中等,完成本学期课程后,回答上述题目 [参考答案是]:A 2.随着冰期的结束,全新世气候开始转暖,约在()前进入最暖的时期,国际上称为全新世大暖期。 [A题].3.2万年 [B题].1.8万年 [C题].9千年 [D题].1千年 难点分析:此题难度中等,完成本学期课程后,回答上述题目 [参考答案是]:C 3.传统预测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模型假定()。 [A题].生物与环境相互独立 [B题].生物与环境处于不平衡状态 [C题].生物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 [D题].生物与环境平衡态不断变化 难点分析:此题难度中等,完成本学期课程后,回答上述题目 [参考答案是]:C 4.人类对地球环境产生大量影响以前,地球二氧化碳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A题].板块运动 [B题].海洋变化 [C题].火山喷发 [D题].水汽输送 难点分析:此题难度中等,完成本学期课程后,回答上述题目 [参考答案是]:C 5.不考虑人类活动的作用(包括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生产等),仅考虑与生物圈有关的自然因素,生态系统的净生产量取决于()。 [A题].光合同化量 [B题].光合同化量、植被呼吸量 [C题].光合同化量、植被呼吸量、土壤呼吸量 [D题].光合同化量、植被呼吸量、土壤呼吸量、生态循环量 难点分析:此题难度中等,完成本学期课程后,回答上述题目

尔雅通识课作业答案

尔雅通识课作业答案 写尔雅通识课作业答案,以下是管理资料下载网带来写给老师的自荐信范文,希望本篇文章能够为您的工作提供一定便利,范文全文如下: 1,《五帝本纪》中五帝的文献材料贴合于哪一段?A,新石器文化晚期 2,《汉书》里边记载大臣给皇帝上书,说帝王最大的事情是什么?B,承天之序3,下面哪个遗址的发现救活了《尧典》这个文献?D,陶寺 4,四方的概念加一个中方的概念,即羲和在中间待着,这是一个历法体系,叫什么?A,五方历法体系 5,远古时代,在中国这样一个这么大的广大地域上是怎么把大家凝聚起来的?C,宗教 6,上古时期的族群凝聚靠的是什么来吸附?B,它自身的文明 7,什么时期有了12个贤臣?D,舜 8,小族归于一个强大的族群,给人当儿子,这在摩尔根的《古代社会》里面叫做什么?B,收族 9,“同姓不婚”遵循的是哪个族群的习俗?B,周人 10,随着家天下到来的时候,尧舜时期的那种服凑奔向文明的哪种方式徒然就中断了,变成了什么?C,杀伐征服11,关于分封制说法不正确的是?A,周武王分封 12,周公建议在哪里建立精神首都?B,洛阳 13,本视频中提到把殷商人分散了,下面哪个没有殷商人?D,楚 14,古代有一个观念,灭你的国家但不灭的你的香烟后代,是因为那个时代的人相信什么?D,闹崇鬼 15,分封制在精神上造就了一个结果就是什么?C,忠 16,分封体制下的君民关系是什么?A,君民同体关系 17,分封制在西周造成了极好的效果,到了以后朝代却不行了,是因为西周时有什么?D,众多的异族 18,周人用什么手段联合异族?B,通婚 19,本视频说看到()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华夏意识成为显形的存在?C,齐恒公尊王攘夷 20,分封制最大的功劳是什么?B,统一文化 21,关于礼乐文明说法不正确的是?C,商人创制 22,中华文化的什么对于中国民族大融合很有利?A,开明性

全球变化生态学考试资料

全球化 ?促进了产品、服务、劳动力、金融、资源及环境生产要素等的流动 ?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影响程度,加深了全球环境变化 全球变化 ?全球变化( Global change):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系统的变化?全球气候变化(Global Climatic change):地质历史时期或仪器观测的气候记录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Global Warming ):指全球的平均气温逐渐升高的现象。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 1988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署(UNEP)共同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组织全世界3000多的科学家开展全球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活动。IPCC分别于1990年、1995年、2001和2007年完成了四次全球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990年12月,第45届联大决定制订《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1年2月正式启动谈判。 经过历时一年多共5轮谈判,1992年5月9日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994年3月21日生效。 《公约》谈判中各利益集团 欧盟(欧盟成立前称为西北欧国家或欧共体国家) ―伞形集团‖(由美、日、加、澳、俄等国家组成) ―77 国集团加中国‖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 1997年12月11日,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议定书是气候公约第4条―承诺‖的一项补充,规定了发达国家在2008年至2012年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 巴厘岛路线图” 《京都议定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于2007年12月3日到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 本次会议就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的实施, 在未来两年谈判中制定有关安排而奠定政治基础。 巴厘路线图的三项决定 ?旨在加《公约》规定的义务的执行, 即― 巴厘行动计划‖ ?《京都议定书》下发达国家第二承诺期谈判特设工作组---关于未来谈判的时间表?《京都议定书》第九条下关于对议定书的审查。 《巴厘行动计划》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即减缓、适应、技术和资金, 也被形象地称为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四个― 轮子‖ 。其中, 减缓又包括发达国家的减排承诺与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行动。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 ?2009年12月7日至12月19日经过13天艰难谈判达成一项具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来自世界192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学术团体和企业界的近4万名代表,包括119位国家首脑出席了此次大会,这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即将到期的背景下,国际社会需要重新安排温室气体减排,就2012到2020年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达成新的协议,为今后人类社会应

南开20学期《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在线作业答案

南开20学期《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在线作业答案 1 80年代后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科学研究和资源普查的行为的特点不包括() A 大尺度遥感广泛应用,促进了宏观生态学的发展 B 遥感技术的分散化 C 实用化与商业化 D 国际合作与信息资源的共享 答案:B 2 与外界只有能量而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是()。 A 孤立系统 B 封闭系统 C 开放系统 D 群体系统 答案:B 3 下列归一化植被指数种,植被状况最好的是()。 A -1 B 0 C 1 D 2 答案:C 4 在干热地区,气候变暖会导致湖泊水平面()。 A 维持不变 B 上升 C 下降 D 不确定 答案:C 5 关于海洋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绝大对数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适应的温度范围更小 B 绝大多数水生生物体温的维持依靠代谢所获取能量 C 绝大多数水生生物是变温生物 D 绝大对数水生生物缺乏体温调节机制 答案:B 6 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 A 20世纪60年代 B 20世纪50年代 C 20世纪40年代 D 20世纪30年代 答案:A 7 近十年来,世界大部分国家主要采用(),便于全球进行比较。

A NDVI B AVHRR C GLIS D IGBP-DIS 答案:A 8 一般来说,外来物种指的是()。 A 入侵微生物 B 入侵植物 C 入侵动物 D 以上都正确 答案:D 9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产生的效应可能使陆地植被的净第一生产力()。 A 增加 B 减少 C 产生较大波动 D 年差异变化减小 答案:A 10 我国大概有()的秸秆用作燃料。 A 10%-20% B 30%-40% C 50%-60% D 70%-80% 答案:C 11 研究我国元素循环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黑箱模式是指()。 A 以整个系统为对象,对系统内部诸多过程则进行调查和概算,而对整个复合生态系统的元素输入和输出不加 研究或稍加研究 B 以整个系统为对象,对整个复合生态系统的元素输入和输出进行调查和概算,而对系统内部诸多过程则不加 研究或稍加研究 C 选择典型的生态子系统,对系统内部诸多过程则进行调查和概算,而对整个复合生态系统的元素输入和输出 不加研究或稍加研究 D 选择典型的生态子系统,对整个复合生态系统的元素输入和输出进行调查和概算,而对系统内部诸多过程则 不加研究或稍加研究 答案:B 12 陆地水中,占总水量比例最大的是()。 A 湖泊

全球变化生态学复习资料

1.学习《全球变化生态学》这门课程的目的是?变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A、拓宽知识面 B、增强环保意识 C、全球2?全球气候变化目前最明显的特征是全球气候变暖?" 3?到目前为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C、万分之四 4. 5?生态学主要研究()之间的关系。C、生物和环境 6?对全球生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圈层主要有()个。D、5 7?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X 8?“地球系统科学”在什么时间被提出?D、20世纪80年代 9?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A、20世纪60年代 10. 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魏格纳。D、德国人 11. 从狭义上来讲,全球变化主要是指()的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全景的变化。D、大气 12.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开始将地球作为整体性的内容作为研究°()X 13?20世纪后几十年全球变化研究发展的趋势之一是走向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合作?V 14?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X 15.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D、氩气 16?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D、9月16日 17?臭氧层的问题最早提出于()C、1974年 18. 所谓的臭氧层空洞其实是臭氧层变薄,而非真正的消失。()2 19.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海洋的释放°()x 20?“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哪年决定的?C、1995年 21. 全球每年约有()平方公里耕地变为沙漠。 C 50000-70000 22. 在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现阶段只查明了约()二氧化碳的去向。()B三分之23?中国人工林固定的二氧化碳占森林总固定量的()。D、80%

全球变化生态学答案

1.1课程主要内容概述已完成成绩:75.0分1【单选题】对全球生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圈层主要有()个。 A、2 B、3 C、4 D、5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2【单选题】生态学主要研究()之间的关系。 A、生物和资源 B、人类和资源 C、生物和环境 D、人类和环境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3【判断题】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我的答案:√得分:0.0分4【判断题】全球变化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2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2【单选题】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魏格纳。 A、法国人 B、英国人 C、美国人 D、德国人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3【判断题】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开始将地球作为整体性的内容作为研究。()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3地球气体成分的变化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 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 二氧化碳 B、 一氧化二氮 C、 甲烷 D、 氩气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2【单选题】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 A、9月13日 B、9月14日 C、9月15日 D、9月16日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3【单选题】臭氧层的问题最早提出于()。 A、1840年 B、1912年 C、1974年 D、1993年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4【判断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海洋的释放。()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4温室效应与土地退化已完成成绩:75.0分1【单选题】中国人工林固定的二氧化碳占森林总固定量的()。 A、20% B、40% C、60% D、80%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2【单选题】 全球每年约有()平方公里耕地变为沙漠。 A、 5000-7000 B、 7000-9000 C、 50000-70000 D、 70000-90000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3【单选题】在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现阶段只查明了约()二氧化碳的去向。() A、三分之一 B、三分之二 C、六分之一 D、六分之五 我的答案:A得分:0.0分——正确答案:B 4【判断题】土地荒漠化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中国书法史尔雅通识课习题答案

1 书法定义的要点不包括()。 ?A、书写工具 ?B、表现对象 ?C、表现方法 ?D、书写人群 我的答案:D 2 日本的文字有平假名和片假名,他们是中国古代()的转写。?A、楷书 ?B、草书 ?C、行书 ?D、隶书 我的答案:B 3 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汉字文化圈。() ?A、韩国 ?B、日本 ?C、阿富汗 ?D、新加坡 我的答案:C 4 从广义上讲,书法就是书写文字的方法。() 我的答案:√ 5 一个概念内涵丰富了,外延也会随之扩大。() 我的答案:X 1

仰韶文化代表的是()早期的考古学文化。?A、山东地区 ?B、黄河中下游 ?C、黄河中上游地区 ?D、长江流域地区 我的答案: 2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采用的文字是()。 ?A、小篆 ?B、甲骨文 ?C、金文 ?D、汉隶 我的答案:A 3 书法艺术的自觉时期大约可以划在()时期。?A、唐朝 ?B、西周 ?C、明朝 ?D、魏晋 我的答案:D 4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我的答案:√ 5 书法的历史就是文字的历史。() 我的答案:× 1 奚仲发明了()。 ?A、稼

?B、邢 ?C、书 ?D、车 我的答案:D 2 埃及最古老的文字是()。 ?A、楔形字 ?B、表形字 ?C、圣书字 ?D、汉字 我的答案: 3 下列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错误的是()。?A、结绳记事说 ?B、瓷器符号说 ?C、源于图画说 ?D、其余八卦说 我的答案: 4 《诗经》是十三经之首。() 我的答案:X 5 后稷是西周人的祖先。() 我的答案:√ 1 以下属于南宋著名学者郑桥的作品是()。?A、《题临安邸》 ?B、《过零丁洋》 ?C、《满江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