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命轴承的润滑与密封

长寿命轴承的润滑与密封
长寿命轴承的润滑与密封

长寿命轴承的润滑与密封

为了保证轴承的长寿命,选用油润滑法比选用脂润滑法来得可靠,只要油品选择恰当,经过很好过滤,供油适量,定期检验并及时更换,要点是保证膜糙比λ入大于1和尽可能接近4,便可达到目标。

脂润滑一般有油膜不均匀和贫油现象,润滑性能比油欠稳定,同时必须要求脂本身的寿命长,而一般润滑脂的寿命比大多数情况下滚动轴承的疲劳寿命低得多。国外某些品种的长寿命润滑脂,只要薄薄一层均匀地附着于轴承的滚动表面,可在例如镗床主轴等部件中工作10年以上而保持卓越的润滑性能,这样的润滑脂国内也在研制。

在不适于采用油润滑的场合,宜采用品质好的脂,选择适当的加脂量和换脂周期。由于脂寿命的离散性较大,换脂周期应经严密监控并长期积累实际经验后加以确定。在较好的环境条件下,采用合适的密封,优质脂也能维持很长时间的润滑作用,只要轴承寿命要求不是太长,也可能一次填脂而此后不需补充加脂,但对此情况要审慎从事。

密封可以防止润滑剂流失和污物进入轴承,从而保持轴承的润滑作用和洁净程度而有利于达到长寿命,但是也要考虑密封结构的简繁、费用、密封的有效程度和有效期,根据环境条件和要求的轴承的寿命来合理加以选择,同时要注意到密封件使用恰当,可带来极大好处;密封件使用不当,则效果不大。例如接触式密封的密封件在高速下发热并较快磨损而失去密封作用,磨损生成物又污染轴承;非接触式密封在密封件两侧有压力差(气压或油压)时,防尘或尽封油效果就会变差。

在润滑剂中适当添加极压剂、抗磨剂等也能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伪劣轴承的危害

由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不健全,以及很多消费者不懂得鉴别轴承的优劣,或者受低价格的引诱,使小厂家轴承和假冒伪劣轴承充斥着市场。据统计,当前市场上小厂家轴承及伪劣轴承的占有率超过六成,有些地区的占有率甚至超过80%。但伪劣轴承因其先天的质量缺陷和较低的精密度而具有很大的危害,从而给用户带来巨大的损失。

1、由于原材料的限制,伪劣轴承的硬度达不到国家要求。在使用中会出现变形等情况,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损害机器的其他部件。尤其是一些高温轴承和高速轴承,轴承的硬度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

2、由于小厂家和地下工厂的蘸火技术的限制,伪劣轴承的缸瓦蘸火受热温度不均匀,从而使影响轴承的精密度,出现变形等情况。

3、其巨大的技术限制直接影响这些轴承的精密度,使这一问题成为无法克服的硬伤,而精密度的差距不仅直接损害机器的部件,还使轴承装卸成为比较烦琐的事情,甚至出现可装不用,可用不可卸的情况,直接损害机器、耽误工时。

4、一些小厂家和非法加工厂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钢材、玛钢、碳钢等原材料,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工艺,这些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甚至直接使机器设备报废。

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消费者除了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外,还要学会鉴别、选择正品轴承,从而避免对设备造成无法修复的损害。

辨别轴承质量的方法

1、外包装是否明晰

一般情况下,正厂品牌都有自己专门的设计人员对外包装进行设计,并且安排生产条件过关的工厂进行制作生产,因此包装无论从线条到色块都非常清晰,毫不含糊。

2、钢印字是否清晰

在轴承体上会印有品牌字样、标号等。字体非常小,但是正厂出品大都使用钢印技术,而且在未经过热处理之前就进行压字,因此字体虽然小,但是凹得深,非常清晰。而仿冒产品的字体非但模糊,由于印字技术粗糙,字体浮于表面,有些甚至轻易地就可以用手抹去。

3、是否有杂响

左手握住轴承体内套,右手拨动外套使其旋转,听其是否有杂响。由于大部分仿冒产品的生产条件落后,完全手工作坊式操作,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掺进沙子一类的杂质,藏在轴承体内,所以在旋转的时候会发出杂响。这是和严格执行生产标准、并且用机器操作的正厂品牌之间最大的不同。

4、表面是否有浑浊的油迹

这在购买进口轴承时应该特别注意。由于国内目前的防锈技术还不是特别到家,所以对轴承体进行防锈处理时很容易留下厚厚的油迹,拿在手上粘粘稠稠,而国外原装进口的轴承上几乎看不到防锈油的痕迹,倒是特别细心的行家说进口轴承闻起来有一种味道,肯定是下了防锈油,只是看不到而已。

5、倒角是否均匀

所谓轴承的倒角,也就是横面与竖面的交接处,仿冒的轴承由于生产技术的限制,在这些边边角角的部位处理得不尽人意。

滚动轴承安装与使用常见问题(1)

1、对安装表面和安装场所有要求吗?

如果轴承内有铁屑、毛刺、灰尘等异物进入,将使轴承在运转时产生噪声与振动,甚至会损伤滚道和滚动体。所以,在安装轴承前,您必须确保安装表面和安装环境的清洁。

2、轴承安装前必须清洗吗?

轴承表面涂有防锈油,您必须用清洁的汽油或煤油仔细清洗,再涂上干净优质或高速高温的润滑油脂方可安装使用。清洁度对轴承寿命和振动噪声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我们要特别提醒您的是:全封闭轴承不须清洗加油。

3、如何选择润滑脂?

润滑对轴承的运转及寿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这里向您简要介绍选择润滑脂的一般原则。润滑脂由基础油、增稠剂及添加剂制成,不同种类和同一种类不同牌号的润滑脂性能相差很大,允许的旋转极限不同,在选择时务必注意。润滑脂的性能主要由基础油决定。一般低粘度的基础油适用于低温、高速;高粘度的适用于高温、高负荷。增稠剂也关系着润滑性能,增稠剂的耐水性决定润滑脂的耐水性。原则上,牌子不同的润滑脂不能混合,而且,即使是同种增稠剂的润滑脂,也会因添加剂不同相互带来坏影响。

4、在润滑轴承时,油脂涂的越多越好吗?

润滑轴承时,油脂涂的越多越好,这是一个常见的错误概念。轴承和轴承室内过多的油脂将造成油脂的过度搅拌,从而产生极高的温度。

用好滚动轴承的要点

滚动轴承是一种精密的机械支承元件,轴承用户深切希望装在主机上的轴承能够在预定的使用期内不致损坏并保持其动态性能,但客观事实有时并非尽如人意,突发的轴承失效事故会给用户造成重大损失。通过大量的滚动轴承失效分析研究表明,轴承短寿或过早的丧失精度,有的是由于材料缺陷或制造不当所致,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没有严格按照轴承使用要求进行安装、维护,或者是轴承选型不当或实际载荷超过轴承本身的额定载荷等原因

造成轴承的非正常损坏,例如,轴承零件的疲劳剥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润滑油中混有杂质引起的。可见,要想实现滚动轴承具有更长的寿命和精度保持期,除要求轴承制造厂家提高产品质量外,轴承用户也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使用轴承,否则,再好的轴承也会在恶劣的随意的使用条件下夭折。

润滑脂的基本组成

润滑脂主要是由稠化剂、基础油、添加剂三部分组成。一般润滑脂中稠化剂含量约为10%-20%,基础油含量约为75%-90%,添加剂及填料的含量在5%以下。

l、基础油

基础油是润滑脂分散体系中的分散介质,它对润滑脂的性能有较大影响。一般润滑脂多采用中等粘度及高粘度的石油润滑油作为基础油,也有一些为适应在苛刻条件下工作的机械润滑及密封的需要,采用合成涧滑油作为基础油,如酯类油、硅油、聚泣-烯烃油等。2、稠化剂

稠化剂是润滑脂的重要组分,稠化剂分散在基础油中并形成润滑脂的结构骨架,使基础油被吸附和固定在结构骨架中。润滑脂的抗水性及耐热性主要由稠化剂所决定。用于制备润滑脂的稠化剂有两大类。皂基稠化剂(即脂肪酸金属盐)和非皂基稠化剂(烃类、无机类和有机类)。

皂基稠化剂分为单皂基(如钙基脂)、混合皂基(如钙钠基脂)、复合皂基(如复合钙基脂)三种。90%的润滑脂是用皂基稠化剂制成的。

3、添加剂与填料

一类添加剂是润滑脂所待有的,叫胶溶剂,它使油皂结合更加稳定如甘油与水等。钙基润滑脂中一旦失去水,其结构就完全被破坏,不能成脂,如甘油在钠基润滑脂中可以调节脂的稠度。另一类添加剂和润滑油中的一样,如抗氧、抗磨和防锈剂等,但用量一般较润滑油中为多。有时,为了提高润滑脂抵抗流关和增强润滑的能力,常添加一些石墨、二硫化钥和碳黑等作为填料。

主要过流部件有吸水室、叶轮和压水室。吸水室位于叶轮的进水口前面,起到把液体引向叶轮的作用;压水室主要有螺旋形压水室(蜗壳式)、导叶和空间导叶三种形式;叶轮是泵的最重要的工作元件,是过流部件的心脏,叶轮由盖板和中间的叶片组成。

离心泵工作前,先将泵内充满液体,然后启动离心泵,叶轮快速转动,叶轮的叶片驱使液体转动,液体转动时依靠惯性向叶轮外缘流去,同时叶轮从吸入室吸进液体,在这一过程中,叶轮中的液体绕流叶片,在绕流运动中液体作用一升力于叶片,反过来叶片以一个与此升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作用于液体,这个力对液体做功,使液体得到能量而流出叶轮,这时液体的动能与压能均增大。

离心泵依靠旋转叶轮对液体的作用把原动机的机械能传递给液体。由于离心泵的作用液体从叶轮进口流向出口的过程中,其速度能和压力能都得到增加,被叶轮排出的液体经过压出室,大部分速度能转换成压力能,然后沿排出管路输送出去,这时,叶轮进口处因液体的排出而形成真空或低压,吸水池中的液体在液面压力(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叶轮的进口,于是,旋转着的叶轮就连续不断地吸入和排出液体。

泵的分类

泵通常按工作原理分容积式泵、动力式泵和其他类型泵,如射流泵、水锤泵、电磁泵、气体升液泵。泵除按工作原理分类外,还可按其他方法分类和命名。例如,按驱动方法可分为电动泵和水轮泵等;

按结构可分为单级泵和多级泵;按用途可分为锅炉给水泵和计量泵等;

按输送液体的性质可分为水泵、油泵和泥浆泵等。

五、泵的工作原理

容积式泵是依靠工作元件在泵缸内作往复或回转运动,使工作容积交替地增大和缩小,以实现液体的吸入和排出。工作元件作往复运动的容积式泵称为往复泵,作回转运动的称为回转泵。前者的吸入和排出过程在同一泵缸内交替进行,并由吸入阀和排出阀加以控制;后者则是通过齿轮、螺杆、叶形转子或滑片等工作元件的旋转作用,迫使液体从吸入侧转移到排出侧。

容积式泵在一定转速或往复次数下的流量是一定的,几乎不随压力而改变;往复泵的流量和压力有较大脉动,需要采取相应的消减脉动措施;回转泵一般无脉动或只有小的脉动;具有自吸能力,泵启动后即能抽除管路中的空气吸入液体;启动泵时必须将排出管路阀门完全打开;往复泵适用于高压力和小流量;回转泵适用于中小流量和较高压力;往复泵适宜输送清洁的液体或气液混合物。总的来说,容积泵的效率高于动力式泵。动力式泵靠快速旋转的叶轮对液体的作用力,将机械能传递给液体,使其动能和压力能增加,

然后再通过泵缸,将大部分动能转换为压力能而实现输送。动力式泵又称叶轮式泵或叶片式泵。离心泵是最常见的动力式泵。

动力式泵在一定转速下产生的扬程有一限定值,扬程随流量而改变;工作稳定,输送连续,流量和压力无脉动;一般无自吸能力,需要将泵先灌满液体或将管路抽成真空后才能开始工作;适用性能范围广;适宜输送粘度很小的清洁液体,特殊设计的泵可输送泥浆、污水等或水输固体物。动力式泵主要用于给水、排水、灌溉、流程液体输送、电站蓄能、液压传动和船舶喷射推进等。

其他类型的泵是指以另外的方式传递能量的一类泵。例如射流泵是依靠高速喷射出的工作流体,将需要输送的流体吸入泵内,并通过两种流体混合进行动量交换来传递能量;水锤泵是利用流动中的水被突然制动时产生的能量,使其中的一部分水压升到一定高度;电磁泵是使通电的液态金属在电磁力作用下,产生流动而实现输送;气体升液泵通过导管将压缩空气或其他压缩气体送至液体的最底层处,使之形成较液体轻的气液混合流体,再借管外液体的压力将混合流体压升上来。

六、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泵的性能参数主要有流量和扬程,此外还有轴功率、转速和必需汽蚀裕量。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泵出口输出的液体量,一般采用体积流量;

扬程是单位重量输送液体从泵入口至出口的能量增量,对于容积式泵,能量增量主要体现在压力能增加上,所以通常以压力增量代替扬程来表示。

泵的效率不是一个独立性能参数,它可以由别的性能参数例如流量、扬程和轴功率按公式计算求得。反之,已知流量、扬程和效率,也可求出轴功率。

泵的各个性能参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依赖变化关系,可以通过对泵进行试验,分别测得和算出参数值,并画成曲线来表示,这些曲线称为泵的特性曲线。每一台泵都有特定的特性曲线,由泵制造厂提供。通常在工厂给出的特性曲线上还标明推荐使用的性能区段,称为该泵的工作范围。

泵的实际工作点由泵的曲线与泵的装置特性曲线的交点来确定。选择和使用泵,应使泵的工作点落在工作范围内,以保证运转经济性和安全。此外,同一台泵输送粘度不同的液体时,其特性曲线也会改变。通常,泵制造厂所给的特性曲线大多是指输送清洁冷水时的特性曲线。对于动力式泵,随着液体粘度增大,扬程和效率降低,轴功率增大,所以工业上有时将粘度大的液体加热使粘性变小,以提高输送效率。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发布者:上海君泽泵业有限公司发布时间:2007年9月28日

Audo look6.0下载1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叶轮安装在泵壳2内,并紧固在泵轴3上,泵轴由电机直接带动。泵壳中央有一液体吸入4与吸入管5连接。液体经底阀6和吸入管进入泵内。泵壳上的液体排出口8与排出管9连接。

在泵启动前,泵壳内灌满被输送的液体;启动后,启动后,叶轮由轴带动高速转动,叶片间的液体也必须随着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从叶轮中心被抛向外缘并获得能量,以高速离开叶轮外缘进入蜗形泵壳。在蜗壳中,液体由于流道的逐渐扩大而减速,又将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最后以较高的压力流

入排出管道,送至需要场所。液体由叶轮中心流向外缘时,在叶轮中心形成了一定的真空,由于贮槽液面上方的压力大于泵入口处的压力,液体便被连续压入叶轮中。可见,只要叶轮不断地转动,液体便会不断地被吸入和排出。

2 气缚现象

当泵壳内存有空气,因空气的密度比液体的密度小得多而产生较小的离心力。从而,贮槽液面上方与泵吸入口处之压力差不足以将贮槽内液体压入泵内,

即离心泵无自吸能力,使离心泵不能输送液体,此种现象称为“气缚现象”。

为了使泵内充满液体,通常在吸入管底部安装一带滤网的底阀,该底阀为止逆阀,滤网的作用是防止固体物质进入泵内损坏叶轮或防碍泵的正常操作。

二、离心泵的主要部件

主要部件有叶轮、泵壳和轴封装置。

1 叶轮

叶轮的作用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直接传给液体,以增加液体的静压能和

动能(主要增加静压能)。

叶轮一般有6~12片后弯叶片。

叶轮有开式、半闭式和闭式三种,如图2-2所示。

开式叶轮在叶片两侧无盖板,制造简单、清洗方便,适用于输送含有较大量悬浮物的物料,效率较低,输送的液体压力不高;半闭式叶轮在吸入口一侧无盖板,而在另一侧有盖板,适用于输送易沉淀或含有颗粒的物料,效率也较低;闭式叶轮在叶轮在叶片两侧有前后盖板,效率高,适用于输送不含杂质的清洁液体。一般的离心泵叶轮多为此类。

叶轮有单吸和双吸两种吸液方式。

2 泵壳

作用是将叶轮封闭在一定的空间,以便由叶轮的作用吸入和压出液体。泵壳多做成蜗壳形,故又称蜗壳。由于流道截面积逐渐扩大,故从叶轮四周甩出的高速液体逐渐降低流速,使部分动能有效地转换为静压能。泵壳不仅汇集由叶轮甩出的液体,同时又是一个能量转换装置。

3 轴封装置

作用是防止泵壳内液体沿轴漏出或外界空气漏入泵壳内。

常用轴封装置有填料密封和机械密封两种。

填料一般用浸油或涂有石墨的石棉绳。机械密封主要的是靠装在轴上的动环与固定在泵壳上的静环之间端面作相对运动而达到密封的目的。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

字体大小:大| 中| 小2007-01-24 09:27 - 阅读:1341 - 评论:0

一、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1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叶轮安装在泵壳2内,并紧固在泵轴3上,泵轴由电机直接带动。泵壳中央有一液体吸入4与吸入管5连接。液体经底阀6和吸入管进入泵内。泵壳上的液体排出口8与排出管9连接。

在泵启动前,泵壳内灌满被输送的液体;启动后,启动后,叶轮由轴带动高速转动,叶片间的液体也必须随着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从叶轮中心被抛向外缘并获得能量,以高速离开叶轮外缘进入蜗形泵壳。在蜗壳中,液体由于流道的逐渐扩大而减速,又将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最后以较高的压力流入排出管道,送至需要场所。液体由叶轮中心流向外缘时,在叶轮中心形成了一定的真空,由于贮槽液面上方的压力大于泵入口处的压力,液体便被连续压入叶轮中。可见,只要叶轮不断地转动,液体便会不断地被吸入和排出。

2 气缚现象

当泵壳内存有空气,因空气的密度比液体的密度小得多而产生较小的离心力。从而,贮槽液面上方与泵吸入口处之压力差不足以将贮槽内液体压入泵内,即离心泵无自吸能力,使离心泵不能输送液体,此种现象称为“气缚现象”。

为了使泵内充满液体,通常在吸入管底部安装一带滤网的底阀,该底阀为止逆阀,滤网的作用是防止固体物质进入泵内损坏叶轮或防碍泵的正常操作。

二、离心泵的主要部件

主要部件有叶轮、泵壳和轴封装置。

1 叶轮

叶轮的作用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直接传给液体,以增加液体的静压能和动能(主要增加静压能)。

叶轮一般有6~12片后弯叶片。

叶轮有开式、半闭式和闭式三种。

开式叶轮在叶片两侧无盖板,制造简单、清洗方便,适用于输送含有较大量悬浮物的物料,效率较低,输送的液体压力不高;半闭式叶轮在吸入口一侧无盖板,而在另一侧有盖板,适用于输送易沉淀或含有颗粒的物料,效率也较低;闭式叶轮在叶轮在叶片两侧有前后盖板,效率高,适用于输送不含杂质的清洁液体。一般的离心泵叶轮多为此类。

叶轮有单吸和双吸两种吸液方式。

2 泵壳

作用是将叶轮封闭在一定的空间,以便由叶轮的作用吸入和压出液体。泵壳多做成蜗壳形,故又称蜗壳。由于流道截面积逐渐扩大,故从叶轮四周甩出的高速液体逐渐降低流速,使部分动能有效地转换为静压能。泵壳不仅汇集由叶轮甩出的液体,同时又是一个能量转换装置。

3 轴封装置

作用是防止泵壳内液体沿轴漏出或外界空气漏入泵壳内。

常用轴封装置有填料密封和机械密封两种。

填料一般用浸油或涂有石墨的石棉绳。机械密封主要的是靠装在轴上的动环与固定在泵壳上的静环之间端面作相对运动而达到密封的目的。

(答案版)流体润滑与密封复习思考题解析

流体润滑与密封复习思考题 第1章:概述 1.(P3.5)过程装置发生泄漏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4.1&2)什么是泄漏,泄漏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是“零”泄漏,它的实际是什么,工程 有没有必要全部要求“零”泄漏,为什么? 3.(P 4.4)什么是“逸出”,国际对逸出做了哪些求? 4.(P4.5)防止泄漏和逸出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P4.6)密封方式与分类有哪些? 6.(P5)什么是磨擦、磨损、润滑,它们的关系是什么? 第2.1章垫片密封 1.(P7)对垫片密封来说,密封流体泄漏的方式有界面泄露、渗透泄露、吹出泄露, 防止泄漏的措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8)垫片密封的密封机理是什么,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3.(P8)法兰连接设计的一般考虑是什么,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4.(P9)法兰分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绘出其基本图形.法兰密封面有哪些形式,各有什 么特点? 5.(P9)法兰密封的粗糙度对垫片密封系统有什么影响,应如何选择法兰密封的粗糙度. 6.(P9)法兰的标准大体分成哪两类,法兰选择的因素有哪些,应如何进行选择法兰类型? 7.(P11)垫片的基本结构由密封元件、内增强层、表面层d 、抗粘结处 理、外环、内环组成。 8.(P11)垫片的基本类型有非金属垫片、半金属垫片、金属垫片。 9.(P12)垫片的力学性能有哪些,各是什么,对垫片密封系统有何影响. 10.(P13)高温对垫片的密封性能有何影响? 11.(P14)垫片的应力包括哪些?各是什么?设计垫片时如何考虑这些垫片应力. 12.(P15)垫片材料的选择要考虑的因素有易挥发有机物的逸出要求、介质、 温度、压力、法兰密封面粗糙度、其他考虑。 13.(P15)垫片尺寸的选择要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4.(P15)垫片密封系统的螺栓载荷的计算主要方法有哪些?各是什么? 15.(P16)PVRC垫片设计方法有哪些新特点,其计算步骤是什么? 16.(P21)高压容器密封结构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型结构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P23)高压管道密封结构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型结构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P24)超高压容器密封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主要考虑哪些方面,典型结构 有哪些. 19.(P21)自紧密封的工作原理?列举出至少3种自紧密封结构。 第2.2章胶密封 1.(P30)不停车堵漏注意事项有哪些? 2.(P30)不停车堵漏密封剂分哪几类,其基本要求是什么,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减速器的润滑和密封

第六章 减速器的润滑和密封 6.1 减速器的润滑 减速器中齿轮、蜗轮、蜗杆等传动件以及轴承在工作时都需要良好的润滑。 6.1.1润滑方式的选择 1.少数低速(v<0.5m /s)小型减速器采用脂润滑外,绝大多数减速器的齿轮都采用油润滑。对于齿轮圆周速度v ≤12m /s 的齿轮传动可采用浸油润滑。即将齿轮浸入油中,当齿轮回转时粘在其上的油液被带到啮合区进行润滑,同时油池的油被甩上箱壁,有助散热。为避免浸油润滑的搅油功耗太大及保证轮齿啮合区的充分润滑,传动件浸入油中的深度不宜太深或太浅,一般浸油深度以浸油齿轮的一个齿高为适度,速度高的还可浅些(约为0.7倍齿高左右),但不应少于lOmm ;锥齿轮则应将整个齿宽(至少是半个齿宽)浸入油中。对于多级传动,为使各级传动的大齿轮都能浸入油中,低速级大齿轮浸油深度可允许大一些,当其圆周速度v =0.8~12m /s 时,可达1/6齿轮分度圆半径;当v<0.5~0.8m /s 时,可达l/6~l /3的分度圆半径。如果为使高速级的大齿轮浸油深度约为一齿高而导致低速级大齿轮的浸油深度超过上述范围时,可采取下列措施:低速级大齿轮浸油深度仍约为一个齿高,可将高速级齿轮采用带油轮蘸油润滑,带油轮常用塑料制成,宽度约为其啮合齿轮宽度的1/3~1/2,浸油深度约为0.7个齿高,但不小于1Omm ;也可把油池按高低速级隔开以及减速器箱体剖分面与底座倾斜。 蜗杆圆周速度v≤10m/s 的蜗杆减速器可以采用浸油润滑。当蜗杆下置时,油面高度约为浸入蜗杆螺纹的牙高,但一般不应超过支承蜗杆的滚动轴承的最低滚珠中心,以免增加功耗。但如果因满足后者而使蜗杆未能浸入油中(或浸油深度不足)时,则可在蜗杆轴两侧分别装上溅油轮,使其浸入油中,旋转时将右甩到蜗杆端面上,而后流入啮合区进行润滑。当蜗杆在上时,蜗轮浸入油中,其浸入深度以一个齿高(或超过齿高不多)为宜。 2.当齿轮圆周速度v>12m/s 或蜗杆圆周速度v>10m/s 时,则不宜采用浸油润滑,因为粘在齿轮上的油会被离心力甩出而送不到啮合区,而且搅动太甚会使油温升高、油起泡和氧化等降低润滑性能。此时宜用喷油润滑,即利用油泵(压力约0.05~0.3MPa)借助管子将润滑不高但工作条件相当繁重的重型减速器中和需要大量润滑油进行冷却的减速器中。由于喷油润滑需要专门的管路、滤油器、冷却及油量调节装置,因而费用较贵。对蜗杆减速器,当蜗杆圆周速度p≤4~5m /s 时,建议蜗杆置于下方(下置式);当v>5m /s 时,建议蜗杆置于上方(上置式)。 6.1.2润滑油粘度的选择 齿轮减速器的润滑油粘度可按高速级齿轮的圆周速度v 选取:v≤2.5m /s 可选用中极压齿轮油N320;v>2.5m /s 或循环润滑可选用中极压齿轮油N220。若工作环境温度低于0°C,使用润滑油须先加热到0°C 以上。 蜗杆减速器的润滑油粘度可按滑动速度s v 选择:s m v s /2 可选用N680极压油;s v >2m/s 可选用N220极压油.蜗杆上置的,粘度应增大30%。 6.1.3轴承的润滑

电机轴承型号大全

世界各地轴承代号的辅助记号、前后缀代号说明(汇集) 世界各地轴承代号的辅助记号、前后缀代号说明(汇集) 轴承前后置代码查询 SKF公司 (1)内部设计 ACD——接触角为25度。 B——接触角为40度。 CC——接触角为12度。 CD——接触角为15度。 BE——接触角为40度的BE型轴承,钢球加大,以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保持架。 双列角接触球轴承 A——外径小于等于90毫米轴承的标准设计,没有装球缺口,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保持架。 E——轴承一侧有装球口,可装较多钢球,因此具有较高的径向及轴向承载能力。 调心滚子轴承 CAC,ECAC,CA,ECA——这些设计用于大尺寸的轴承,滚子呈对称型。 CC,C,EC——这类轴承滚子呈对称型,内圈无挡边。 E——是SKF公司采用最新标准设计。E型轴承外圈带有油槽及三个油孔,则后置代号中须加W,以示区别。 圆柱滚子轴承 B——轴承采用表面经处理的滚子(满装滚子轴承)。 B4——轴承套圈表面及滚子表面均经处理(满装滚子轴承)。 EC——轴承内部几何形状经改进,有较高的承载能力,挡边和滚子端面具有良好的接触和润滑条件,能承受较高的轴向载荷。 (2)外部设计 CA,CB,CC——通用配对型单列角接触球轴承,可任意(串联,面对面或背靠背)配对安装。背靠背或面对面排列时,轴向安装前内部间隙与正常值比:小(CA),正常(CB),较大(CC)。 -2F——外球面球轴承两侧带甩尘挡圈。 -2FF——外球面球轴承两侧带组合甩尘挡圈。 G——通用配对单列角接触球轴承。面对面或背靠背排列时,轴承内有一定的安装前预载荷。 GA——面对面,背靠背排列时,轴承内有较轻的预载荷。 GB——面对面,背靠背排列时,轴承内有中等预载荷。 GC——面对面,背靠背排列时,轴承内有较重的预载荷。 K——圆锥孔,锥度1:12。 K30——圆锥孔,锥度1:30。 -LS——轴承一面具有接触式密封,内圈无密封凹槽。 -2LS——轴承两面具有LS密封。 N——轴承外圈上有止动槽。 NR——轴承外圈上有止动槽并有止动环。 N2——外圈倒角上有两个直径方向上相对的槽口。 PP——轴承(支承滚轮轴承,凸轮随动轴承)两面具有接触式密封。 RS——轴承(滚针轴承)一面具有合成橡胶或聚氨基甲酸酯接触式密封。 -RS1——轴承一面具有衬钢板合成橡胶接触式密封。 -2RS1——轴承两面具有RS1密封。

机械的润滑与密封教案

【引入】 机械中的可动零、部件,在压力下接触而作相对运动时,其接触表面间就会产生摩擦,造成能量损耗和机械磨损,影响机械运动精度和使用寿命。因此,在机械设计中,考虑降低摩擦,减轻磨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其措施之一就是采用润滑。 【教学内容】 教学项目十三机械的润滑与密封 13.1润滑的作用和润滑技术 一、润滑的作用主要是: (1)减少摩擦,减轻磨损加入润滑剂后,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层油膜,可防止金属直接接触,从而大大减少摩擦磨损和机械功率的损耗。 (2)降温冷却摩擦表面经润滑后其摩擦因数大为降低,使摩擦发热量减少;当采用液体润滑剂循环润滑时,润滑油流过摩擦表面带走部分摩擦热量,起散热降温作用,保证运动副的温度不会升得过高。 (3)清洗作用润滑油流过摩擦表面时,能够带走磨损落下的金属磨屑和污物。 (4)防止腐蚀润滑剂中都含有防腐、防锈添加剂,吸附于零件表面的油膜,可避免或减少由腐蚀引起的损坏。 (5)缓冲减振作用润滑剂都有在金属表面附着的能力,且本身的剪切阻力小,所以在运动副表面受到冲击载荷时,具有吸振的能力。 (6)密封作用润滑脂具有自封作用,一方面可以防止润滑剂流失,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水分和杂质的侵入。

润滑技术包括正确地选用润滑剂、采用合理的润滑方式并保持润滑剂的质量等。 润滑剂及其选用 生产中常用的润滑剂包括润滑油、润滑脂、固体润滑剂、气体润滑剂及添加剂等几大类。其中矿物油和皂基润滑脂性能稳定、成本低,应用最广。固体润滑剂如石墨、二硫化钼等耐高温、高压能力强,常用在高压、低速、高温处或不允许有油、脂污染的场合,也可以作为润滑油或润滑脂的添加剂使用。气体润滑剂包括空气、氢气及一些惰性气体,其摩擦因数很小,在轻载高速时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当一般润滑剂不能满足某些特殊要求时,往往有针对性地加入适量的添加剂来改善润滑剂的粘度、油性、抗氧化、抗锈、抗泡沫等性能。 1.润滑油 润滑油的特点是:流动性好,内摩擦因数小,冷却作用较好,可用于高速机械,更换润滑油时可不拆开机器。但它容易从箱体内流出,故常需采用结构比较复杂的密封装置,且需经常加油。 常用润滑油主要分为矿物润滑油、合成润滑油和动植物润滑油三类。矿物润滑油主要是石油制品,具有规格品种多、稳定性好、防腐蚀性强、来源充足且价格较低等特点,因而应用广泛。主要有机械油、齿轮油、汽轮机油、机床专用油等。合成润滑油具有独特的使用性能,主要用于特殊条件下,如高温、低温、防燃以及需要与橡胶、塑料接触的场合。动植物油产量有限,且易变质,故只用于有特殊要求的设备或用作添加剂。 润滑油的性能指标有:粘度、油性、闪点、凝点和倾点。粘度是润滑油最重要的物理性能指标。它反映了液体内部产生相对运动

常用轧辊轴承的配置形式

1)调心滚子轴承,晚期轧机轴承在轧机上的配置型式与如今不同,事先重要采用两套调心滚子轴承并列装置于同一辊颈上。这种配置型式根本满足了事先的消费要求,轧制速率可达600rpm。但随着速率的进步,其缺陷越发突出:轴承寿命短、耗费量大、成品精度低、辊颈磨损严重、轧辊轴向窜动大等。 2)四列+ 止推轴承,圆柱滚子轴承内径与辊颈采用紧配合,接受径向力,具有负荷容量大、极限转速高、精度高、内外圈可别离且能够互换、加工轻易、消费本钱昂贵、装置装配方便等长处;止推轴承接受轴向力,详细构造型式可按照轧机的特点去选用。重载低速时,配以推力滚子轴承,以较小的轴向游隙来接受推力负荷。当轧制速率高时,配以角接触球轴承,不只极限转速高,并且任务时轴向游隙可严厉控制。使轧辊失掉严密的轴向引导,并可接受普通的轴向负荷力。这种轴承配置型式不只具有轴承寿命长,牢靠度高,并且具有轧制成品精度高、易控制等诸多长处,因此目前使用最为普遍,多用于线材轧机、板材轧机、箔材轧机、双支撑辊轧机冷轧机和热轧机等的支撑辊。 3)四列圆锥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既可接受径向力,又可接受轴向力,无须配置止推轴承,因而主机显得愈加紧凑。圆锥滚子轴承内径与辊颈采用松配合,装置和装配十分方便,但有时会因松配合而引发滑动蠕变,因而内径常加工有螺旋油槽。这种配置型式目前使用依然是比拟广的,如四辊热轧机和冷轧机的任务辊、开坯机、钢梁轧机等场所的轧辊。 轴承的配合 1.轴承配合选择 (1)圆柱形内孔的轴承 选择轴承的配合应思索的几个重要要素如下: ①负荷的类型 按照作用于轴承上的负荷,对套圈旋转状况,可将套圈所接受的负荷分为固定负荷、回转负荷和摆动负荷三种。 a.固定负荷 分解的径向负荷由套圈滚道部分区域所接受,并对应传递至轴或外壳配合外表的对应部分区域风。这种负荷称为固定负荷。 固定负荷的特点是分解的径向负荷量与套圈绝对运动。接受固定负荷的套圈普通可选用较松的配合。 b.回转负荷 作用于轴承套圈上的分解径向负荷向量沿着滚道圆周方向旋转,顺次由滚道的各个部位所接受,并对应地传递至轴外壳孔外表的各个部位。这种负荷称为回转负荷,又称循环负荷。回转负荷的特点是分解径向负荷向量与套圈绝对旋转。接受回转负荷的套圈与轴或外壳孔应选用过滤或过盈配合。若采用间隙配合装置,彼此之间会出现打滑景象,从而会招致接触面摩损、摩擦发热,使温度急剧降低,轴承很快损坏。想合过盈量的大小根据运转状况而定,以轴承在负荷作用下任务时,不致引发套圈在轴或外壳孔内的配合外表上显示“匍匐”景象为准绳。 C.摆动负荷 作用于轴承套圈上的分解径向负荷向量在套圈滚道的一定区域内绝对摆动,为滚道一定区域所接受,并相地传递至轴或外壳孔外表的一定区域,或作用于轴承上的负荷是冲击负荷、震动负荷,其负荷方向或数值常常变化者,这种负荷称为摆动负荷,又称不是方向负荷。 轴承接受摆动负荷时,特殊是在接受重负荷时,内外圈均应采用过盈配合。内圈摆动旋转时,通常内圈采用回转负荷时的配合。但是,有时外圈必需在外壳外内可以轴承向游动或其负荷

设备润滑与密封管理

设备润滑与密封管理 QG/SWG ZB 06-2001 前言 为减少机件磨损、腐蚀,降低备件消耗,规范设备润滑与密封管理,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对原设备润滑与密封管理规定的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理顺了设备润滑与密封全过程管理流程,新增了管理流程图。 ——增加了润滑新油(脂)品选择的程序。 ——强调了密封检查的重要性以及检查方式。 本标准记录表式,按QG/SWG JC 06-2001记录控制程序进行管理。主要记录表式:设备密封、泄漏统计表装环-装备-报表12;管道密封、泄漏统计表装环-装备-报表13;润滑油脂耗用统计表;装环-装备-报表14。 本标准由ERP推进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起草和归口管理部门:装备环保部。 本标准部门主要起草人:寿洁民 本标准部门审核人:章程 本标准会审人:王炳坤柳启章 本标准批准人:张海滨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为:—QG/SWG ZB 01-6-1997。 QG/SWG ZB 06-2001 设备润滑与密封管理规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润滑设备及油脂的采购检验以及润滑“五定”、密封、油品报废等内容要求。 2 术语和定义 2.1 动密封 凡机械、动力设备和管道部件有相对运动的密封。

2.2 静密封 凡机械、动力设备和管道部件不产生相对运动的密封。 3 职责 3.1 装备环保部负责设备润滑与密封技术和制度管理。 3.2 采购部负责公司润滑油脂与设备的采购。 3.3 供应公司负责润滑油脂和设备的保管和发放及计划。 3.4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设备润滑与密封技术和制度的日常管理。 4 管理业务流程(见下页图) 5 管理内容与方法 5.1 设备润滑与密封标准选用 5.1.1 润滑材料的标准采用国家和冶金行业颁布标准。特种润滑材料尚无国标和其他标准的,以省市级鉴定和企业标准为检验标准。 5.1.2 装备环保部负责润滑“五定”工作,即定人、定点、定质、定量、定期。制定“五定”卡片、润滑图表,组织试验和推广润滑与密封新技术,作好润滑油脂和润滑设备的更新换代工作。 5.1.3 润滑油品技术由装备环保部把关,采购由采购部把关,油品分析检验由精密点检进行。 5.1.4 精密点检站油化验室负责公司的油品检验分析,并提供试验报告及结论给各部门及装备环保部。 5.1.5 装备环保部督促、指导各部门进行润滑油脂的定期化验工作,协助采购部和供应公司做好油脂质量检验工作。 5.1.6 采购的润滑材料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和使用。润滑材料保管要保持清洁,严防灰尘、杂物和水分进入。 5.2 油品供应管理 1 QG/SWG ZB 06-2001 设备润滑与密封管理流程图

润滑与密封

润滑与密封 一、传动零件的润滑 1.齿轮传动润滑 υ≤12m/s ,采用浸油润滑,齿轮齿顶到油池底面距离不应小于(30—50)mm ,大齿轮浸油应超过1个全齿高,采用全损耗系统用油L-AN32。 2.滚动轴承的润滑 轴承内径圆周速度v<2m/s ,脂润滑,选用滚动轴承脂ZGN69-2 二、减速器密封 1、机座、机盖厚度、凸缘厚度 ,由于采用铸造,计算值若大于8mm ,按实际值圆整,若计算出小于8mm ,厚度可取8mm 。 2、为保证机盖与机座连接处密封,联接凸缘应有足够的宽度,联接表面应精创, 其表面粗糙度为?3 .6。凸缘联接螺栓间距,一般150—200mm ,均匀布置 。 3、由于凸缘式轴承端盖易于调整轴向游隙,轴承两端采用凸缘式端盖。由于采用脂润滑,轴端采用间隙密封。 4、由于1、2、3轴与轴承接触处的线速度s m v 10<,所以采用毡圈密封。 箱体结构的设计 1、减速器的箱体采用铸造(HT200)制成,采用剖分式结构为了保证齿轮配合质 量,大端盖分机体采用67 is H 配合. 2、机体有足够的刚度,在机体为加肋,外轮廓为长方形,增强了轴承座刚度 3、机体结构有良好的工艺性。铸件壁厚为10,圆角半径为R=3。机体外型简单,拔模方便. 4、对附件设计 A 视孔盖和窥视孔 在机盖顶部开有窥视孔,能看到 传动零件齿合区的位置,并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能伸入进行操作,窥视孔有盖板,机体上开窥视孔与凸缘一块,有便于机械加工出支承盖板的表面并用垫片加强密封,盖板用铸铁制成,用M6紧固 B 油螺塞: 放油孔位于油池最底处,并安排在减速器不与其他部件靠近的一侧,以便放油,放油孔用螺塞堵住,因此油孔处的机体外壁应凸起一块,由机械加工成螺塞头部的支承面,并加封油圈加以密封。 C 油标: 油标位在便于观察减速器油面及油面稳定之处。油标安置的部位不能太低,以防油进入油标座孔而溢出。 D 通气孔: 由于减速器运转时,机体内温度升高,气压增大,为便于排气,在机盖顶部的窥视孔改上安装通气器,以便达到体内为压力平衡.

轴承配置及轴承选用.

黑龙江科技大学王龙 轴承配置不仅包括滚动轴承,而且包括同轴承有关的部件,如轴和轴承座。润滑剂也是轴承配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润滑剂要防磨损防腐蚀,这样轴承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此外,密封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密封件的性能对润滑剂的清洁至关重要。保持清洁对轴承的使用寿命有深远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润滑剂和密封件已成为SKF业务一部分的原因所在。 为了设计滚动轴承配置,需要 –选择合适的轴承种类并 –决定适当的轴承尺寸, 但这还不够。还要考虑其它几个方面: –例如轴承配置中其它部件的适当形式和设计、 –正确的配合和轴承的内部游隙或预载荷、 –固定装置、 –适当的密封件、 –润滑剂的种类和剂量,以及 –安装和拆除方法等。 每个单独的决定都会影响到轴承配置的性能、可靠性和经济性。 所需工作量取决于是否具备类似的轴承选配经验。遇上缺乏经验、有特殊要求、或需要对轴承配置的成本及任何其它随后的外形给予特殊考虑时,就需要做更多工作,例如更精确的计算和/或测试。 在综合技术介绍之后的章节,轴承配置的设计人员会看到按照一般要求的顺序而提供的必要基本信息。显而易见,不可能将每一种可以想到的轴承应用所需要的所有信息都包括在内。基于这个理由,我们会在多处提到全面的SKF应用工程服务,该服务包括正确选择轴承以及如何进行完整的轴承配置计算等技术支持。对于轴承配置的技术要求越高、在特定应用中使用轴承的经验越有限,就越应该利用这一服务。 在综合技术章节中所包括的信息通常适用于普通滚动轴承,或至少适用于一组轴承。如果只需要某种特定轴承的确切信息,可在相应的分类表格章节之前的有关文字中找到。 应注意,在产品表中出现的载荷和速度数值以及疲劳载荷极限值都是四舍五入后的近似值。 轴承材料

轴承装配指南

在开始安装前,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1.确保环境清洁。确认轴颈尺寸和形状精度。 2.核查支承面的表面粗糙度R a≤ 12.5 μm。平面性(平面度)公差应当达到IT7。 3.对于装在紧定套上的轴承来说,确定轴承座相对于轴上紧定套的位置。对于必须从侧 面再润滑的轴承(所有自调心球轴承和CARB轴承)来说,轴承座盖上的油嘴应始终背向紧定套上的锁紧螺母。在轴承座安装在轴端的场合,应当在端盖一侧供应油脂。由于顶盖只在一个方向上安装固定,因此必确保将底座正确定位。 4.将轴承座定位在支撑表面上。安装连接螺栓但不拧紧(图1)。 5.在轴承座底座的每个槽内嵌入半个密封件。用油脂填充两个内部密封唇间的空间(图 2)。如果轴承座要用在轴端,在一侧嵌入端盖,而不是半个密封件。

6.将轴承安装在轴上——直接装在阶梯轴上或使用紧定套。用油脂完全填满轴承(图3)。 剩余的建议油脂量应放入轴承两侧的轴承座底座内(表)。

7.将带轴承的轴安装在轴承座底座内(图4)。

8.对于固定端轴承配置和CARB轴承配置,要在轴承两侧放置一个定位环(图4)。 9.仔细对中轴承座底座。位于轴承座底座侧面和端面中间的垂直标识便于对中轴承座底 座。然后轻轻拧紧连接螺栓(图5)。 10.密封件的剩余一半应该嵌入轴承座顶盖中的密封槽内,两个内部密封唇间的空间应用油 脂填充(图6)。

11.核查顶盖和底座,看是否具有相同的标示。将顶盖安装在底座上(图7),并将顶盖螺 栓拧紧至表中规定的扭矩。

12.将联接螺栓完全拧紧在轴承座底座内(图7)。建议的锁紧扭矩,参见表。 初次润滑和再润滑所需油脂数量 在大部分应用中,安装(初次填充)SNL轴承座时填充的油脂量足够用到下一次例行检查。 在某些工作条件下,可能需要频繁再润滑。表中提供首次填充及再润滑所用油脂量的指导值。首 次填充量会占据轴承座内自由空间的40%。

SKF轴承选型说明

.9SKF单列深沟球轴承常用后缀 CN:普通组径向游隙;通常仅用于与以下字母组合来表示较窄或偏移的游隙范围H:缩窄的游隙范围,相当于原来游隙范围的上半部分L:缩窄的游隙范围,相当于原来游隙范围的下半部分P:偏移的游隙范围,相当于原来游隙范围的上半部分和下一组游隙范围的下半部分的组成以上字母同时适用于与以下的游隙组别组合成对应的意义:C2、C3、C4、和C5,例如C2 C2:径向游隙小于普通组C3:径向游隙大于普通组C4:径向游隙大于C3 C5:径向游隙大于C4 2.10SKF轴承型号结构及相关参数说明 (1)内部设计 ACD——接触角为25度。 B——接触角为40度。 CC——接触角为12度。 CD——接触角为15度。 BE——接触角为40度的BE型轴承,钢球加大,以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保持架。 双列角接触球轴承 A——外径小于等于90毫米轴承的标准设计,没有装球缺口,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保持架。 E——轴承一侧有装球口,可装较多钢球,因此具有较高的径向及轴向承载能力。 调心滚子轴承 CAC,ECAC,CA,ECA——这些设计用于大尺寸的轴承,滚子呈对称型。 CC,C,EC——这类轴承滚子呈对称型,内圈无挡边。 E——是SKF公司采用最新标准设计。E型轴承外圈带有油槽及三个油孔,则后置代号中须加W,以示区别。 圆柱滚子轴承 B——轴承采用表面经处理的滚子(满装滚子轴承)。

B4——轴承套圈表面及滚子表面均经处理(满装滚子轴承)。 EC——轴承内部几何形状经改进,有较高的承载能力,挡边和滚子端面具有良好的接触和润滑条件,能承受较高的轴向载荷。 SKF(2)外部设计 CA,CB,CC——通用配对型单列角接触球轴承,可任意(串联,面对面或背靠背)配对安装。背靠背或面对面排列时,轴向安装前内部间隙与正常值比:小(CA),正常(CB),较大(CC)。 -2F——外球面球轴承两侧带甩尘挡圈。 -2FF——外球面球轴承两侧带组合甩尘挡圈。 G——通用配对单列角接触球轴承。面对面或背靠背排列时,轴承内有一定的安装前预载荷。 GA——面对面,背靠背排列时,轴承内有较轻的预载荷。 GB——面对面,背靠背排列时,轴承内有中等预载荷。 GC——面对面,背靠背排列时,轴承内有较重的预载荷。 K——圆锥孔,锥度1:12。 K30——圆锥孔,锥度1:30。 -LS——轴承一面具有接触式密封,内圈无密封凹槽。 -2LS——轴承两面具有LS密封。 N——轴承外圈上有止动槽。 NR——轴承外圈上有止动槽并有止动环。 N2——外圈倒角上有两个直径方向上相对的槽口。

机械润滑与密封

机械润滑与密封 一、润滑 1、摩擦:摩擦现象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摩擦会使机器效率降低,温度升高,表面磨损。过大磨损会使机器丧失精度,产生振动和噪音,缩短寿命。 世界上使用的能源大约有1/3-1/2 消耗于摩擦。如果能够尽力减少无用的摩擦消耗,便可大量节省能源。 2、润滑的作用和润滑技术 机械中的可动零、部件,在压力下接触而作相对运动时,其接触表面间就会产生摩擦,造成能量损耗和机械磨损,影响机械运动精度和使用寿命。因此,在机械设计中,考虑降低摩擦,减轻磨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其措施之一就是采用润滑。 3、润滑的作用: (1)减少摩擦,减轻磨损加入润滑剂后,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层油膜,可防止金属直接接触,从而大大减少摩擦磨损和机械功率的损耗。 (2)降温冷却摩擦表面经润滑后其摩擦因数大为降低,使摩擦发热量减少;当采用液体润滑剂循环润滑时,润滑油流过摩擦表面带走部分摩擦热量,起散热降温作用,保证运动副的温度不会升得过高。 (3)清洗作用润滑油流过摩擦表面时,能够带走磨损落下的金属磨屑和污物。 (4)防止腐蚀润滑剂中都含有防腐、防锈添加剂,吸附于零件表面的油膜,可避免或减少由腐蚀引起的损坏。 (5)缓冲减振作用润滑剂都有在金属表面附着的能力,且本身的剪切阻力小,所以在运动副表面受到冲击载荷时,具有吸振的能力。 (6)密封作用润滑脂具有自封作用,一方面可以防止润滑剂流失,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水分和杂质的侵入。 润滑技术包括正确地选用润滑剂、采用合理的润滑方式并保持润滑剂的质量等。 二、润滑剂及其选用 生产中常用的润滑剂包括润滑油、润滑脂、固体润滑剂、气体润滑剂及添加剂等几大类。其中矿物油和皂基润滑脂性能稳定、成本低,应用最广。固体润滑剂如石墨、二硫化钼等耐高温、高压能力强,常用在高压、低速、高温处或不允许有油、脂污染的场合,也可以作为润滑油或润滑脂的添加剂使用。气体润滑剂包括空气、氢气及一些惰性气体,其摩擦因数很小,在轻载高速时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当一般润滑剂不能满足某些特殊要求时,往往有针对性地加入适量的添加剂来改善润滑剂的粘度、油性、抗氧化、抗锈、抗泡沫等性能。

如何选择轴承

如何选好轴承 轴承选定概要 滚动轴承的种类、类型及尺寸多种多样的。为使机械装置发挥出预期的性能,选择最适宜的轴承是至关重要的。 为选定轴承,需要分析诸多要因,从各个角度进行研究、评价有关选择轴承的程序,并无特殊规格,但一般顺序如下: (1)掌握机械装置和轴承的使用条件等 (2)明确对轴承的要求 (3)选定轴承的类型 (4)选定轴承配置方式 (5)选定轴承尺寸 (6)选定轴承规格 (7)选定轴承的安装方法 轴承的使用条件与环境条件 正确把握轴承在机械装置的使用部位及使用条件与环境条件是选择适宜轴承的前提。为之,需要取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数据和资料: (1)机械装置的功能与结构 (2)轴承的使用部位 (3)轴承负荷(大小、方向) (4)旋转速度 (5)振动、冲击 (6)轴承温度(周围温度、温升) (7)周围气氛(腐蚀性,清洁性,润滑性) 轴承配置方式的选择

通常,轴是以两个轴承在径向和轴向进行支撑的,此时,将一侧的轴承称为固定侧轴承,它承受径向和轴向两种负荷,起固定轴与轴承箱之间的相对轴向位移的作用。将另一侧称之为自由侧,仅承受径向负荷,轴向可以相对移动,以此解决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轴的伸缩部题和安装轴承的间隔误差。 对于固定侧轴承,需选择可用滚动面在轴向移动(如圆柱滚子轴承)或以装配面移动(如向心球轴承)的轴承。在比较短的轴上,固定侧与自由侧无甚别的情况下,使用只单向固定轴向移动的轴承(如向心推力球轴承)。 轴承类型的选定 选择轴承类型时,全面掌握轴承的使用条件是至关重要的。下表列出了主要的分析项目: 分析项目选择方法 1)轴承的安装空间能容纳于轴承安装空间内的轴承型由于设计轴系时注重轴的刚性和强度,因此一般先确定轴径,即轴承内径。但滚动轴承有多种尺寸系列和类型,应从中选择最为合适的轴承类型。 2)负荷轴承负荷的大小、方向和性质[轴承的负荷能力用基本额定负荷表示,其数值载于轴承尺寸表] 轴承负荷富于变化,如负荷的大小、是否只有径向负荷、轴向负荷是单向还是双向、振动或冲击的程度等等。在考虑了些因素后,再来选择最为合适的轴承类型。一般来说,相同内径的轴承的径向负荷能力按下列顺序递增:深沟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调心滚子轴承 3)转速能适应机械转速的轴承类型[轴承转速的界限值基准用极限转速表示,其数值载于轴承尺寸表] 轴承的极限转速不仅取于轴承类型还限于轴承尺寸、保持架型式、精度等级、负荷条件和润滑方式等,因此,选择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下列轴承大多用于高速旋转:深沟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 4)旋转精度具有所需旋转精度的轴承类型[轴承的尺寸精度和旋转精度已由GB按轴承类型标准化了] 机床主轴、燃汽轮机和控制机器分别要求高旋转精度、高转速和低摩擦,这时应该使用5级精度以上的轴承。一般使用下列轴承:深沟球轴承、接触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 5)刚性能满足机械轴系所需刚性的轴承类型[轴承承受负荷时,滚动体与滚道的接触部分会产生弹性变形。

自润滑轴承装-配-图

自润滑轴承装配图 安装注意事项: 1. 装配前应确保轴套、座孔表面无异物,座孔表面应尽可能光洁以免在装配时划伤。 2. 装配时可在轴套外表面适当涂上润滑油,帮助轴套较方便地安装,但不易过多以免在重载或往复运动时轴套会脱离出来。 3. 装配时应采用芯轴慢慢压入(建议使用油压机),禁止直接敲打轴套以免发生变形。 4. 座孔设计时如需采用易变形材料或座孔壁厚较薄时,请予以说明,以免压装时使座孔变形。 5. 为了使装配更简单且不会破坏耐磨层,轴的端面必须有倒角圆滑过度,轴的材质建议为轴承钢表面淬火处理 HRC45 ,表面粗糙度为 Rz2-3,表面也可镀硬铬。 6. 装配时有可能的话,请在轴表面涂上油脂以缩短轴套走合期。 轴套检验方式:

1. 外径:采用环规通(GO)与止(NO GO)方式,环规通端为外径最大尺寸,环规止端为外径最小尺寸。 2. 内径:将轴套压入基准孔( H7 中间值公差)用圆柱塞规检验轴套,塞规的通端为轴套内孔最小尺寸,塞规的止端为轴套内孔最大尺寸。一般卷制类轴套内孔的精度等级为 H9 。 3. 环规、塞规尺寸按 DIN1494 第一部分。 相关文章推荐: 1. 无油润滑轴承在铝锭铸造机的应用(文章来源:中国金属加工网) 2. 无油轴承带动模具行业革命(文章来源:中国建材网) 3. 自润滑轴承将会成为轴承行业主导产品(文章来源:中国轴承网) 4. 浅释缝机“固体润滑”(文章来源:中国纺织服装网) 5. 免维护系列滑动轴承、复合轴承、自润滑轴承、无油轴承的应用实例 安装注意事项: 1. 装配前应确保轴套、座孔表面无异物,座孔表面应尽可能光洁以免在装配时划伤。 2. 装配时可在轴套外表面适当涂上润滑油,帮助轴套较方便地安装,但不易过多以免在重载或往复运动时轴套会脱离出来。 3. 装配时应采用芯轴慢慢压入(建议使用油压机),禁止直接敲打轴套以免发生变形。 4. 座孔设计时如需采用易变形材料或座孔壁厚较薄时,请予以说明,以免压装时使座孔变形。 5. 为了使装配更简单且不会破坏耐磨层,轴的端面必须有倒角圆滑过度,轴的材质建议为轴承钢表面淬火处理 HRC45 ,表面粗糙度为 Rz2-3,表面也可镀硬铬。 6. 装配时有可能的话,请在轴表面涂上油脂以缩短轴套走合期。 轴套检验方式: 1. 外径:采用环规通(GO)与止(NO GO)方式,环规通端为外径最大尺寸,环规止端为外径最小尺寸。 2. 内径:将轴套压入基准孔( H7 中间值公差)用圆柱塞规检验轴套,塞规的通端为轴套内孔最小尺寸,塞规的止端为轴套内孔最大尺寸。一般卷制类轴套内孔的精度等级为 H9 。 3. 环规、塞规尺寸按 DIN1494 第一部分。 公差配合的推荐与配合公差的推荐值 发布时间:2010-11-23 09:49:01 公差配合的推荐 滚动轴承内径和外径的公差均是国际标准化。

长寿命轴承的润滑与密封

长寿命轴承的润滑与密封 为了保证轴承的长寿命,选用油润滑法比选用脂润滑法来得可靠,只要油品选择恰当,经过很好过滤,供油适量,定期检验并及时更换,要点是保证膜糙比λ入大于1和尽可能接近4,便可达到目标。 脂润滑一般有油膜不均匀和贫油现象,润滑性能比油欠稳定,同时必须要求脂本身的寿命长,而一般润滑脂的寿命比大多数情况下滚动轴承的疲劳寿命低得多。国外某些品种的长寿命润滑脂,只要薄薄一层均匀地附着于轴承的滚动表面,可在例如镗床主轴等部件中工作10年以上而保持卓越的润滑性能,这样的润滑脂国内也在研制。 在不适于采用油润滑的场合,宜采用品质好的脂,选择适当的加脂量和换脂周期。由于脂寿命的离散性较大,换脂周期应经严密监控并长期积累实际经验后加以确定。在较好的环境条件下,采用合适的密封,优质脂也能维持很长时间的润滑作用,只要轴承寿命要求不是太长,也可能一次填脂而此后不需补充加脂,但对此情况要审慎从事。 密封可以防止润滑剂流失和污物进入轴承,从而保持轴承的润滑作用和洁净程度而有利于达到长寿命,但是也要考虑密封结构的简繁、费用、密封的有效程度和有效期,根据环境条件和要求的轴承的寿命来合理加以选择,同时要注意到密封件使用恰当,可带来极大好处;密封件使用不当,则效果不大。例如接触式密封的密封件在高速下发热并较快磨损而失去密封作用,磨损生成物又污染轴承;非接触式密封在密封件两侧有压力差(气压或油压)时,防尘或尽封油效果就会变差。 在润滑剂中适当添加极压剂、抗磨剂等也能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伪劣轴承的危害 由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不健全,以及很多消费者不懂得鉴别轴承的优劣,或者受低价格的引诱,使小厂家轴承和假冒伪劣轴承充斥着市场。据统计,当前市场上小厂家轴承及伪劣轴承的占有率超过六成,有些地区的占有率甚至超过80%。但伪劣轴承因其先天的质量缺陷和较低的精密度而具有很大的危害,从而给用户带来巨大的损失。 1、由于原材料的限制,伪劣轴承的硬度达不到国家要求。在使用中会出现变形等情况,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损害机器的其他部件。尤其是一些高温轴承和高速轴承,轴承的硬度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

轴承技术参数

内径代号:一般情况下轴承内径用轴承内径代号(基本代号的后两位数)×5=内径(mm),例:轴承6204的内径是04×5=20mm 。 常见特殊情况: ㈠当轴承内径小于20mm 轴承内径尺寸为(mm) 10 12 15 17 对应内径代号为 00 01 02 03 ㈡当轴承内径小于10mm,直接用基本代号的最后一位表示轴承内径尺寸;例:轴承608Z,用基本代号‘608’的最后一位8作内径尺寸,轴承608Z的内径为8mm。以此类推627的内径为7mm,634的内径为4mm。㈢轴承的内径不是5的倍数或者大于等于500mm,内径代号用斜杠‘/’隔开。另一种情况:有部分滚针轴承旧代号内径代号直接用‘/’隔开。这几种情况‘/’后边的几位数值为轴承内径尺寸。见下表示例:轴承型号 619/1.5 62/22 60/500 3519/1120 7943/25 内径尺寸(mm) 1.5 22 500 1120 25 以上是几种轴承内径常见的表示方法,国际上有些公司的代号都不尽相同;要以实际情况为准。具体要参考各种资料和各厂家样本。 尺寸系列代号:用于表达相同内径但外径和宽度不同的轴承,见图。 直径代号↑ ↑ 宽度代号 外径系列代号:特轻(0,1),轻(2),中(3),重(4) 宽度系列代号:一般正常宽度为“0”,通常不标注。但对圆锥滚子轴承(7类)和调心滚子轴承(3类)等类型不能省略“0” 6010为轻薄系列,应用于轻载荷、高转速;6210是轻型系列,轻型负荷转速最合理,是应用面最广的类型;6310是中重型系列;6410是重系列,用于重载低速。中型和中重型应用最广,如各类机械传动部件、中小型电动机、流水线传送带、摩托车等等各种机械设备几乎都有用到这两种类型。 类型代号:应记住常用的轴承代号:3,5,6,7,N五类,对应老代号为7,8,0,6,2类。. 公差等级代号见表: 向心轴承和角接触球轴承分五级见下表(高→低) 新等级代号 P2 P4 P5 P6 P0 旧等级代号 B C D E G 圆锥滚子轴承分四级见下表(高→低) 新等级代号 P4 P5 P6x P0 旧等级代号 C D Ex G(E) 推力球轴承分四级见下表(高→低) 代号方法示例:例①63086--深沟球轴承,3--中系列,08--内径d=40mm,公差等级“O”级、游隙组为“0”组都不标注;例②N105/P5N--圆柱滚子轴承,1--特轻系列,05--内径d=20mm,公差等级为5

机械装置的润滑与密封训练题

机械装置的润滑与密封训练题 一、选择题 1.毡圈密封的密封原件为毡圈,其截面为()。 A. 梯形 B. 正方形 C. 矩形 D. 圆形 2.图所示密封称为()。 A. 毡圈密封 B. 无骨架唇形密封圈密封 C. 有骨架唇形密封圈密封 D. 机械密封 3.与润滑油相比较,下列()不是润滑脂的应用优点。 A. 使用温度范围广 B. 承载能力大 C. 适用高温高速的场合 D. 使用维护简单 4.粘度大的润滑油适用于()工作情况。 A. 低速重载 B. 高速轻载 C. 工作温度低 D. 工作性能及安装精度要求高 5.下列()宜采用低粘度的润滑油。 A. 高温低速重载 B. 变载变速经常正反转 C. 摩擦表面较粗糙 D. 压力循环润滑 6.滚动轴承采用脂润滑时,润滑脂的充填量为()。 A. 充填满轴承的空隙 B. 充填轴承空隙的4/5以上 C. 充填轴承空隙的3/4以上 D. 充填量不超过轴承空隙的1/3~1/2 7.机床主轴箱通常采用()方法润滑。 A. 飞溅润滑 B. 滴油润滑 C. 油环润滑 D. 压力循环润滑 8.轴端密封如下:①毡圈密封②唇形密封圈密封③机械密封④缝隙沟槽密封⑤曲路(迷宫)密封。其中属于接触式密封。正确答案是()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⑤ D. ①②④⑤

9.( )属于非接触式密封型式。 A.毛毡圈B.皮碗式C.迷宫式D.机械 10.选用滚动轴承润滑方式的主要依据是()。 A.轴承大小B.承载大小C.轴颈圆周速度D.dn值 11.下列属于闭式齿轮传动的润滑方式的是()。①飞溅润滑②滴油润滑③浸有润滑④压力润滑⑤油雾润滑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12.下列属于润滑油的作用的是()。①减摩②冷却③防腐④减振⑤密封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13.广泛应用于大型、重载、高速、精密等重要场合的油润滑方式是()。 A. 飞溅润滑 B. 滴油润滑 C. 浸油润滑 D. 压力循环润滑 二、判断题 1.防腐性、密封性要求越高,表面粗糙度数值应越大。() 2.毛毡圈密封属于非接触式密封。( ) 3.润滑油的粘度越大,承载能力越强。() 4.油蒸发性越大,其闪点越高。() 5.速度高时宜选用粘度低的润滑油。() 6.润滑脂的锥入度越大,润滑脂越稠,承载能力越高。() 7.在dn值较高时,滚动轴承宜采用油润滑,较低时采用脂润滑。() 8.密封的作用是阻止液体、气体工作介质、润滑剂泄漏,防止灰尘、水分进入润滑部位。()

减速器的润滑和密封

第六章减速器的润滑和密封 6.1 减速器的润滑 减速器中齿轮、蜗轮、蜗杆等传动件以及轴承在工作时都需要良好的润滑。 6.1.1 润滑方式的选择 1. 少数低速(v< 0.5m / s)小型减速器采用脂润滑外,绝大多数减速器的齿轮都采用油润滑。对于齿轮圆周速度v W 12mTs的齿轮传动可采用浸油润滑。即将齿轮浸入油中,当齿轮回转时粘在其上的油液被带到啮合区进行润滑,同时油池的油被甩上箱壁,有助散热。为避免浸油润滑的搅油功耗太大及保证轮齿啮合区的充分润滑,传动件浸入油中的深度不宜太深或太浅,一般浸油深度以浸油齿轮的一个齿高为适度,速度高的还可浅些(约为 0.7倍齿高左右),但不应少于10mm;锥齿轮则应将整个齿宽(至少是半个齿宽)浸入油中。对于多级传动,为使各级传动的大齿轮都能浸入油中,低速级大齿轮浸油深度可允许大一些,当其圆周速度v= 0.8~ 12m/s时,可达1/6齿轮分度圆半径;当v< 0.5~ 0. 8m/s时,可达1/6?1/3的分度圆半径。如果为使高速级的大齿轮浸油深度约为一齿高而导致低速级大齿轮的浸油深度超过上述范围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低速级大齿轮浸油深度仍约为一个齿高,可将高速级齿轮采用带油轮蘸油润滑,带油轮常用塑料制成,宽度约为其啮合齿轮宽度的1/3~1/2,浸油深 度约为 0.7个齿高,但不小于10mm;也可把油池按高低速级隔开以及减速器箱体剖分面与底座倾斜。 蜗杆圆周速度V W I0mrs的蜗杆减速器可以采用浸油润滑。当蜗杆下置时,油面高度约为浸入蜗杆螺纹的牙高,但一般不应超过支承蜗杆的滚动轴承的最低滚珠中

心,以免增加功耗。但如果因满足后者而使蜗杆未能浸入油中(或浸油深度不足)时,则可在蜗杆轴两侧分别装上溅油轮,使其浸入油中,旋转时将右甩到蜗杆端面上,而后流入啮合区进行润滑。当蜗杆在上时,蜗轮浸入油中,其浸入深度以一个齿高(或超过齿高不多)为宜。 2?当齿轮圆周速度v>12m/s或蜗杆圆周速度v>10m/s时,则不宜采用浸油润滑,因为粘在齿轮上的油会被离心力甩出而送不到啮合区,而且搅动太甚会使油温升高、油起泡和氧化等降低润滑性能。此时宜用喷油润滑,即利用油泵(压力约 0.05~ 0.3MPa)借助管子将润滑不高但工作条件相当繁重的重型减速器中和需要大量润滑油进行冷却的减速器中。由于喷油润滑需要专门的管路、滤油器、冷却及油量调节装置,因而费用较贵。对蜗杆减速器,当蜗杆圆周速度p<4 5m/s 时,建议蜗杆置于下方(下置式);当v>5m/s时,建议蜗杆置于上方(上置式)。 6.1.2润滑油粘度的选择 齿轮减速器的润滑油粘度可按高速级齿轮的圆周速度v选取: V < 2. 5m/s可选用中极压齿轮油N320; v> 2. 5m/s或循环润滑可选用中极压齿轮油N220。若工作环境温度低于0 °,使用润滑油须先加热到o°c以上。 蜗杆减速器的润滑油粘度可按滑动速度V s 选择:vs 2m/s 可选用N680极压油;v s>2m/s可选用N220极压油.蜗杆上置的,粘度应增大30%。 6.1.3 轴承的润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