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的地名类型

长沙的地名类型
长沙的地名类型

长沙地名

1.地名

1.1地名的涵义:

地名是个体地域的指称,是一种信息载体,具有反映当地历史、地理特征现象的功能。地名的功能。

1.2地名功能

1.2.1指位功能:指示该地名所涵盖的地理实体位置和区域;

1.2.2社会功能:为人类的社会生产、生活服务的信息功能;

1.2.3文化显示功能:地名是最基本的文化因子,显示着当地的文化;

1.2.4思想传播功能:地名作为历史遗存在流传中也自然传播着起名者的思想;

2长沙地名

2.1“长沙”由来

“长沙”一称有文字记载己有两千多年,《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有“长沙,楚之粟也“;它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流行最广的是星象说,古人按星宿分野,与轮宿“长沙星”对应的这片地方就叫长沙,故长沙又有“星城”之别称。另外还有一种沙土之说认为:长沙之名始于洪荒之世,沙土之地即为长沙。

2.2长沙地名类型

长沙地名十分丰富。据不完全统计,现今长沙地名有2117个,其地名命名末字主要有街、巷、路、里、大道。它们占了总数的60%,其余比较常用的如园、村、坪、桥、井、

长沙街名压尾共76个字,可编成四字韵文19句,分列如下:“道路街巷,湖井渡塘,里径墅庄,池堤沟湾。殿桐魔,台局庙观,牌坑镇站,岭坎坡岗。村桥田山,园圃堆仓,咀口背杆,楼坪壁墙。洲门留香,雷靴边祥,岸城桐场。林侧套峰,厅子岔宫,头址板冲,尾亭港垅。”

长沙地名由于街名内容丰富,遂又出现了一批有趣的街名联。如《地名赋》中有一种谐音联:“黑糜峰,峰上载枫,风吹枫动峰不动;白沙路,路边栖鸳,露降鸳寒路亦寒。”另一种是纯用街名组合的:“金线吊灯笼,老照四方八角;玉带缠如意,连升一步三台。”街名联也有组织非常工巧的:“东牌楼,西牌楼,红牌楼,木牌楼,东西红木四牌楼,楼前走马;南正街,北正街,县正街,府正街,南北县府都正街,街上登龙。”

天心阁、水陆洲还有两副谐音顶针巧对:“天心阁,阁停鸽,鸽飞阁未飞;水陆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另一联为:“天心阁,阁外天,天宽地阔;水陆洲,洲前水,水涨船高。”用同音字结合,用动静形容,还蕴藏哲理,让读联人去体会。后联则用回文组织,上下衔接,别饶趣味。

长沙地名虽多,但以命名缘由为依据大致也可分为地理环境地名、历史人文地名、风土人情地名及其他四大类,每一大类又可以划分为几小类,每类多则有上百个地名,少的也有

几十个。具体见下表:

注:在此表分类中,有小部分重叠计入

2.2.1地理环境地名

长沙地理环境复杂,多山多水多坪,因而还被称为“山水洲城”。而这些地理环境在影响城市形态及街道布局的同时,也反映在地名的命取上面。长沙人民在取地名很有效利用了地理环境的特征。

2.2.1.1山岭地名:

即以山、岭、坡、冲、垅等字作为通名。这是长沙“三面云山一面河”自然环境的反映,“(长沙)多高山峻岭,西境山川岳麓,惟西北隅络以伪水。”长沙曾属丘陵地带,但长沙山岭地名目前多为“名存实亡”现象,许多地方山岭早己被夷为平地。

2.2.1.2水文地名:

长沙襟江带湖,河道纵横,水井遍布,这是长沙多水文的基础。水文地名可分三类:一是江河地名,市区主要街道浏阳河路、湘江大道、潇湘大道都因路沿有关系河湖而名。二是湖塘地名,天心区的南湖路,新河路、西湖路、咸嘉湖路、仰天湖路等皆因如此;三是井泉地名;

2.2.1.3方位地名:

方位地名有两种:一是以某一地点或机构为摹准,来确定四周街巷方位,这一类地名在近代长沙较普遍,如贡院西街、贡院东街、府前街、府后街、府东街;西长街、东长街等都是其例。二是以该地所临山、水为参照物命名,表明二者之间方位关系。如岳麓南路、岳麓北路就是以岳麓山为参照系。

2.2.1.4处所地名

以街巷所处地理位置来命名的地名,这类地名在长沙为数也多。如楚湘、碧湘街等因路临近马楚时期的楚王碧湘宫遂袭其名。“三王街、三兴街、三泰街”三街在一直线上,原均为明吉王府地名。因此三王街为明吉王府等历代王都的具体位置故名。它们多能反映长沙城市的历史状况。

2.2.1.5坝闸、津渡地名:

长沙市内多坝、闸、埠、渡,在其附近就出现了一批以坝闸、埠渡命名的街巷。如新河坝,古代原有新河坝,巷以坝名;长沙地名中以“津”命名的地方一般指渡口,如北津城,也有直接以“渡口”命名的,如朱张渡。东湖迹渡、成功堤、北津城、三汉矶等设名皆因于此。

2.2.2历史人文地名

长沙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地名命取也颇多地受到历史人文的影响,并表达出长沙不同阶段的历史人文信息。

2.2.2.1城垣地名

20世纪20一30年代长沙城垣先后拆除,但城毁名存,如南门口、学宫门、大西门、小西门、小吴门、经武门、福星门、太平门、兴汉门、潮宗街、通泰街、湘春街、浏城桥等至今仍是长沙的交通和活动中心。还有一批地名是以城墙上的桥及其便河命名,如刘城桥、培元桥、一步两搭桥、文星桥、司马桥、登仁桥、大椿桥、沙湖桥、落蓬桥、便河边等,它们勾画出了长沙历代古城池的版图与变迁。

2.2.2.2官署、军营地名:

长沙历代以来为湖南的政治、文化中心,官署、军营众多,许多街巷地名源出于此。如巡道巷、都正街、游击坪、县正街、学宫街是长沙古代公署、衙门、学宫所在地。府正街、府后街、臬后街附近是中央官署所在地,有关经济军事机构方面地名则较分散,如盐道坪、粮道街、营盘街、银盆岭、校场坪、协操坪、先锋厅。

2.2.2.3寺观祠地名:

长沙自古以来佛道诸教兴盛不绝,寺观祠庵遍布,给长沙城街巷地名以深刻的影响。以寺庙名街巷的如开福寺路、玉泉街、铁佛东街、千佛林、斗姥阁、太乙寺、吕祖巷等等均是其例。以观名街巷的如雷祖殿、玉皇坪、火宫殿、轩辕殿等等;以祠名街巷的当推局关祠、青山祠等。

2.2.2.4纪念地名

长沙历代以来名人辈出,其中还有一种纪念著名人物的,如太傅里、定王台、马王堆、药王街、左文襄祠、中山路、黄兴路、蔡愕路等,这些地名让我们追寻着一个个历史名人的故事。

2.2.2.5民间传说地名

民间传说大多代表着老百姓的好恶、理想和价值观念,是广大劳动人民精神寄托和追求的实录,因而体现于地名中便有了很大的稳定性。长沙地名中也有一批地名源自于美丽的传说,如落星田、化龙池、金线街、落星田、灵官渡、平地一声雷、回龙山、落刀嘴、鱼占鱼套、宝塔山等,一个地名就是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

2.2.2.6历史事件地名:

长沙有不少地名记载了传说中的故事。长沙县捞刀河从东往西流入湘江,相传河名与三国时关羽南下战长沙有关。落刀嘴、捞刀河、铜官镇、云母寺、半边山、勒马山、吊马界、箭头冲等一系列地名,相传也与关羽南下长沙与黄忠会战有关。

2.2.2.7行市地名

长沙清末以来一直是湖南的经济中心。工商业的繁荣也给长沙地名带来深刻的烙印。如“市”有赛头市、南岳市、暮云市、谋湾市等,坊有翟锦坊、鸡狗坊、安业坊、等。潮宗街的米市巷南宋开始就是米市所在;南正街的珠宝巷是清朝时富商所开的珠宝铺;以手工作坊命名的如烟墨巷、香铺巷、线铺巷、书铺巷、衣铺巷、钟表巷、扇子巷、鞋铺巷、铁铺巷、铜铺巷、草药铺巷、油铺街、织机街、灯笼街、玉和园、豆豉园等。

2.2.3风土人情地名

风土人情是一个地方长期以来形成的群体所共有的风俗、礼节、习惯等。它的影响既明显地体现在当时人民的生活上、也在历史中延续甚至加强,因而其对地名命名的影响有时比历史文化还要明显。

2.2.

3.1吉祥地名:

古时人们希望避凶就吉,往往选用吉利的字眼来名街巷。位于开福区的吉祥巷是著名的居住区,取万户吉祥之意而名。位于开福区的兴隆巷,是因为古代多富商巨贾聚居,希望生意兴隆,故称兴隆。天心区的连升街,地近贡院,取“连连上升”之义。地名中常见“安、泰、定、平、宁”等字眼儿都寄托了当地居民的良好愿望,即祈盼社会安定,世间太平。2.2.3.2谐音地名

在长沙的街巷地名有两种不同谐音街巷:一是同音传讹,二是原有地名不吉或不雅观的,有意识地同音雅化,如位于芙蓉区的肇嘉坪为赵家坪的雅化;乐嘉巷为乐家巷的雅化;咸嘉湖路为韩家湖的雅化;位于芙蓉区的识字岭也为石子岭的雅化;位于天心区的师敬湾为司禁湾的雅化等等此些皆为雅化而来的。

2.2.

3.3道德观念地名:

在封建社会,儒家的政治思想占统治地位,古代官员为地方取名时,使用反映其道德观念或政治思想的词语,如地名中以安、宁、昌、兴、太平、忠、孝、仁、义、信、福、永、和等,如孝顺坊、德雅村、仁美园、仁兴园、里仁巷、敦仁里、成仁街、益仁巷、忠信园、尚德街、永庆街、福庆街等,长沙地名与此相关的地名有46个,占总数的8%。

2.2.

3.4姓氏地名:

古时汉民族宗族观念强,同一姓氏的人民往往聚居在一起,因而以姓氏命名的也很多。如位于开福区的史家巷、唐家巷即分别旧为史姓、唐姓聚居之地,还有如候家塘、杨家塘、傅家洲、孙家坡、魏家坡、左家垅、赵家坪、毛家桥、伍家井、彭家井、苏家巷、古家巷、纽家巷等。

2.2.4其他地名

2.2.4.1数字地名

数字表示某种地物的数量,数词序列:一元里、二府坪、三泰街、四端里、五里牌、六堆子、七条巷、八角亭、九仪里、十间头。或一路吉祥、二仓里、三角塘、四家井、五堆子、六铺街、七里庙、八条巷、九尾冲、十字横街,还可接上百花村、千佛林、万词巷等。此类地名长沙有42个,占总数的7.8%。

2.2.4.2村寨里弄地名:

在长沙地名中通名以村、里结尾的有32个,如向韶村、望岳村、解放四村、桂花村、又一村;里:桐荫里、衡清里、裕敏里、谦吉里、协和里:、锡庆里、堂皇里等,这是长沙农村地名建制的一种沿袭。

2.2.4.3景观地名

这一类地名在长沙城虽不多,却反映出长沙曾经风景优美,很有特色,如位于湘江中的

橘子洲头因橘洲浮碧于湘江之中,因洲上盛产橘子而名。万春池又名四方塘,水面宽阔,南有更衣亭,北有梳妆楼,曾为长沙一处名胜。朱家花园、西园、储英园、息机园、梅园、水月林、莱根香、芋香巷、柑子园、白果园、樟树园、荷花池等等都是以古景观得名。

2.2.4.4移用地名

即移用外地县市地名来命名长沙街巷。借用省外地名的在长沙只有数例,位于开福区的邵阳坪旧时为邵阳商业帮会的驻地而名;位于天心区的钟山里、江宁里分别为今南京的代称,此两地都曾是南京人聚居场所,故名。同时长沙还有一些地名也可以表明古、近代时期的移民历史足迹,如位于芙蓉区的燕山街,“相传有河北燕山府人徙居此地,故名。”

2.2.4.5特征地名

某些街巷有其地理上、建筑上、功能上的鲜明特征,与一般街巷有明显区别,这些特征往往就成为该街巷的地名,如犁头街因街道地形似犁头而得名。”犁头街、箭头冲、明月山、丁字湾、猴子石等因外部形象而得名。再如磨盘湾、草墙湾因其道路特征遂名。

2.3长沙地名的特点

2.3.1.直观性

长沙地名多为人们对当地地形地貌具有代表性的动植物以及最早定居者姓氏命名的地名,具有鲜明的可感性和可见性,生动具体,这是长沙地名的一大特点。长沙地名中以地形地貌命名的223个,占笔者统计总数的40%,这些地名涵义一幕了然,直接反映了长沙古近代地理概况。

2.3.2.区域性

地名作为具体地方的指称,常常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域特征,长沙地名也是如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自然地理名称方面,长沙地区的通名与山水有关,具有明显南方色彩。其次,受文化渊源、经济发展的影响,长沙地名与商业有关多以市命名,与宗教建筑多以寺命名这体现了江南地方特色。

2.3.3.稳定性

长沙现今地名中,拥有千年以上历史的地名有谬园、马王街、碧湘街、明月池、天策府等,五百年以上的有皇殿坪、东牌楼、西牌楼、红牌楼、司门口、八角亭、走马楼、藩城堤、三王街、三兴街、三泰街、凤凰台、梅园等等,这些地名一直沿用至今。这又显示了长沙地名稳定性的一面。

2.3.4.时代性

地名的时代色彩是社会历史发展变化在地名中的投影。在封建社会,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忠、孝、仁、义”既是伦理概念,又是政治概念,反映在长沙地名中有忠信园、孝友里、居仁里、成仁街、仁美园、里仁园等。民国时期,三民主义盛行,资产阶级意识也逐渐反映到新命名的地名中,如民主街、复兴街等。新中国建立后,长沙又出现了不少具有新时代气息的地名,譬如解放路、民主路、大庆路、农工路等。改革开放以后,“路”变成了通名,如蔡愕路、解放路、人民路等。

3长沙地名的文化内涵

地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长沙地名像别的地名一样,堪称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揭示着长沙当地居民的心理素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重视方位的心理

中国自古以来注重方位对称和布局严整。长沙街道名称中普遍使用方位词,如古城长沙以城中的府治为中心,四面的四条大街分别叫东长街、西长街、南正街、北正街等,并以此

四条大街为主干。贡院西街、贡院东街则是因路沿清朝时期的衙门贡院东、西两侧而名。这样的街道名街道显示出严整的方位感,也表现出长沙市民重视方位的文化心理。

3.2重宗族的心理

长沙历史上把宗族看成是社会构成的重要支柱,人们的宗族观念很强,往往同族同姓的人家聚居在一起形成一条街巷,诸如伍家岭、袁家岭、晏家塘、侯家塘、左家塘、左家垅、彭家井、洪家巷等。长沙地区以姓氏命名的比例在20%至30%之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把姓看作宗族的标志,想与江山同在,流传千古的心理。

3.3追求安定的心理

历史上的长沙战乱不断,再加上自然灾害频发,社会上普遍产生一种祈求天下太平的愿望,这种心态也放映在地名中。《长沙市地名录》所收地名中有以“太平”、“永安”、“永宁”等类似词语作为首字的地名。

3.4追求吉祥、幸福的心理

长沙人民自古以来就追求吉祥、幸福的生活,并把语言符号当作幸福、健康、长寿、兴旺发达的象征。在长沙地名中人们广泛使用“吉”、“寿”、“康”、“福”、“禄”、“昌”等字眼儿达80余个,寄寓良好的心愿。这类地名在长沙市随处可见,比如一路吉祥、寿后街、长康路、福源巷、如意街、福庆街、福胜街、广福里、福星门、福寿桥、丰裕街、清泰祠等。

3.5以“双”为美的审美心理

中国人崇尚对称和谐,把成双成对的现象看作是美的。受这种心理的支配,人们用词时也喜欢成双成对的格式,如长沙古代有一条街名巴巴街。还有一些成对的方位地名,如东牌楼和西牌楼;东长街和西长街;南正街和北正街;左局街和右局巷等。

3.6崇尚雅美贬斥俗恶的心理

汉民族常用语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把原来俗陋不雅的地名改得比较文雅。如位于芙蓉区的肇嘉坪为赵家坪的雅化,咸嘉湖路为韩家湖的雅化,识字岭也为石子岭的雅化。长沙也有将不吉地名改成寓意吉祥地名的。

3.7“直观”、“动感”的思维方式

直观是汉民族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使得直观化的地名在长沙相当普遍,如鹅羊山、猿啸山、白鹤山、明月山、沿江山、尖山、石柱峰、踏月桥等。地名还通过广泛使用颜色词给人以视觉上的直观感受。“青石(井)白沙(井)红墙巷,黄泥(坑)蓝粉(墙)赤岗冲。”长沙地名中也有是因声音得名的,如铜官镇、涧塘村、听橘园、水风井等;

3.8地名与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是人们精神活动的产物,其影响深远。而龙凤是华夏民族图腾,“龙”与“凤”在长沙地名中也有体现,如龙头尖、龙头庵、龙井、龙泉神井、凤凰山、凤凰台等。

总结:长沙地名是长沙专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浓缩了长沙人民对其居住环境的认知和分类,而且还蕴涵了长沙社会的大量人文景观和长沙与其他经济文化交往的历史信息。说它是长沙文化的一面镜子是不容置疑的。

地名普查分类范围

地名普查分类范围

地名普查分类范围

山口、关隘1341 山口关隘有地名意义的山口、关隘 山谷、谷地1342 山谷谷地有地名意义的山谷、谷地 山坡1343 山坡有地名意义的山坡 山峰1344 山峰有地名意义的山峰 山1345 山有地名意义的山 山体(山脉、山 系) 1346 山体有地名意义的山体 湿地(沼泽)1351 湿地沼泽有地名意义的湿地(沼泽) 草原1353 草原有地名意义的草原 森林1354 森林有地名意义的森林 洞穴1391 洞穴有地名意义或有开发价值的洞穴天生桥1392 天生桥有地名意义的天生桥 台地1393 台地有地名意义的台地 行政区域省行政区域212 行政区域 经合法程序审批的行政区划单位市行政区域213 县行政区域214 乡行政区域215 习惯界线 群众自治组织村委会2161 群众自治组织 所有经县级人民政府审批的群众自治组织所有村民小 组、居民小组 社区、居委会2162 村民小组2163 居民小组2164 非行政区矿区2171 矿区 经省级国土部门审批的矿区,相当于科级及科级以上 的矿区

域农、林、牧、 渔区 2172 农林牧渔区相当于科级及科级以上的农、林、牧、渔区工业区、开发 区 2173 工业区开发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工业区、开发区边贸区、口岸2174 边贸区口岸所有边贸区、口岸 地片2176 地片区片一般代指某个区域。尊重群众习惯,由县级普查办明确普查范围 区片2177 指以某地为中心的一个范围。尊重群众习惯,由县级普查办明确普查范围 居民点城镇居民点221 居民点 包括居民小区、社区网格或常住户在50户以上的居民 聚集区 农村居民点222 包括自然村或常住户在20户以上的村民聚集区 工矿点223 矿区内的居民点 农、林、牧场 点 224 农、林、牧场区内的居民点 交通运输设施锚地2311 锚地县级以上航运部门管理的锚地 河港、湖港2313 河港湖港县级以上航运部门管理的河港、湖港 船闸、升船机 站 2314 船闸升船机站所有船闸、升船机站 渡口2315 渡口年客运量大于1万人或年货运量大于5万吨的渡口公路2321 公路有名称的所有公路

地名管理办法(草案)

西宁市地名管理办法(草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为了加强地名管理,实现地名标准化、规范化,促进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市行政区域内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地名的标准化处理、地名标志的设置和地名档案的管理等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地名解释)本办法所称地名包括: (一)自然村、集镇、路、街、巷等名称; (二)门牌号、建筑物; (三)山、河、湖、泉、峡、沟、滩、草场、林地等名称; (四)工业区、开发区、林场、牧场、矿山等名称; (五)公园、广场、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纪念地、历史文化保护区等公共场所、文化设施名称; (六)居民地(小区、花园、城、苑等)名称; (七)道路、桥梁、隧道、立交桥、水库、堤坝、灌渠等水利、市政设施名称; (八)其他具有地名意义的名称。 第四条(管理原则)地名管理应当坚持征求群众意见、尊重当地历史和现状、保持地名相对稳定的原则。

第五条(主管部门)市民政部门是本市地名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名管理工作。 县(区)民政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地名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名管理工作。 规划、建设、公安等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地名管理工作。 第六条(主管部门职责)市、县(区)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地名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编制地名工作规划; (三)负责地名命名、更名、注销的审核、承办以及推行地名标准化、规范化等工作; (四)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标准地名的使用; (五)负责地名标志的设计、制作、设置和管理; (六)收集、整理地名资料,管理地名档案,提供地名咨询服务; (七)编辑出版地名资料和地名工具图书; (八)依照本办法监督查处地名违法行为。 第二章地名的申报和许可 第七条(地名许可管理)地名的命名、更名应当按照规定

长沙简史

作为地名,长沙最早记录在西周时期,距今约3000年。作为城市,长沙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约2400年。长沙从诞生到现在一直未改变城址,是中国历史上保持城址不变最长时间的城市之一。长沙位于国务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列。据长沙博物馆介绍,距今7000多年的长沙南托大唐遗址,出土了大量研究价值极高的石器、陶器,成为湘中地区同大溪新石器文化相近的代表。 石器时代:距今约15—20万年以前,长沙有人类的活动,经过15—20万年的发展,长沙进入新石器时代;约前5000年,长沙先民开始过定居生活,形成了村落,进入母系社会;约前3000年,长沙新石器时代进入屈家岭文化阶段;约前2500年,长沙新石器时代进入龙山文化阶段,这时有了原始农业,渔猎仍是人们谋生的重要手段,原始制陶业、石器加工技术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并产生原始纺织和玉器加工技术。 传说时代:传说炎帝和黄帝都曾来过长沙。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曾“披山通道,南至于江,登熊湘”。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最终也葬在长沙茶乡(现株洲炎陵)之尾。 夏商周时期:长沙,夏属三苗之地;到商、周时代,长沙属“扬越”(又叫“荆蛮”),史称“扬越之地”,作为古越人(古长沙越人为扬越的的一支)到这时创造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越文化,以拍印的几何纹饰硬陶即印纹硬陶是其最有代表性的特征。 古越文化与中原文化:商、周时期中原文化的传入,长沙进入青铜器时代。1938年宁乡县出士的著名的四羊方尊,是商、周青铜器中珍品。 荆楚文化与中原文化:东周以后,进入春秋时代,春秋末期,楚国(荆楚)的势力进入长沙。长沙地区进入了铁器时代,长沙也由此进入了封建社会。长沙(湖南)作为楚地和楚国军事重镇的时间长达800多年。

商河县地名研究

商河县 地名语词文化内涵 一、“商河县”语源简析 ?商河县?一词属于汉语政区地名,其标准读音为?Shāngh é Xiàn?。它所指代的县级行政区域(地名实体),位于山东省北部偏西。地处北纬37°06'~37°32',东经116°58'~117°26'。东邻惠民县、阳信县,西接临邑县,南连济阳县,北靠乐陵县。面积1162平方公里。人口59.8万。县人民政府驻地许商街道办事处,在省会济南北方向90公里处。为济南市辖县。 商河,始为河流名称,见于《水经》,迄今2000多年。据载,商河源于杨墟县东(今禹城、齐河两县大部),迳平昌县(今临邑县德平镇)故城南、乐陵县(今城东南大顾家村)故城南、初乡县(今商河县沙河乡)故城南,又东迳富平县(今惠民县东部的桑落墅)故城北,分二水注于海。因为是一条河流,故在南北 朝后期(公元540年前后),?商?字加了水旁成为?河?。但到了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因多年沙淤,逐渐干涸,改道南行,先后被讹传为马颊河、笃马河,最后终因多沙而被称之为沙河。二十世纪末省市县投巨资对沙河进行疏浚,是全市最大的调水蓄水工

程,干涸多年的古商河又绿水常流,杨柳垂岸,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既是林果水产养殖基地,也是人们垂钓游玩的娱乐休闲场所,堪称济南北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在河流域臵河县,是时河 县同名并存。唐《元和郡县图志》载:?河,县北一十五里。汉成帝鸿嘉四年,河水泛溢为害,河堤都尉许商凿此河通海,故以‘商’字为名?。但在河沙塞改名之后,河县犹在,故??字又去掉水旁,复为商河旧名,沿用至今。《太平寰宇记》、《齐乘》及明、清、民国《商河县志》均有记载。 商河因许商开凿而得名,商河县因臵于商河之阳而得名。许商这位古代良吏,关系着商河县的由来与发展,早在明清及民国时期,人们就以?名宦?载入史册,祀于名宦祠。进入二十一世纪,富裕了的商河人民更加缅怀这位古代先贤,于2005年春,由商河县民间文化研究会倡议,全县各界与旅居外地的仁人志士踊跃捐款70多万元,为许商塑铜象一尊,矗立在新建广场,寄托着59万商河人的思念,映示出商河的悠久历史和沧桑多变,从而鼓舞人们正视困难,励精图治,更启迪和激励全县领导干部为民兴利除害、廉洁勤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二、商河县政区沿革简况 《元和郡县图志》载:?河县本汉县,属平原郡,东汉省。隋开皇十六年臵河县,属沧州,贞观元年属德州,十七年改属棣州?。时为一个不足千户的六等县。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

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

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 来源:区划地名司时间: 2006-05-08 16:36 GB/T 18521—20012002年4月1日实施 1 本标准规定了地名类别的划分规则与地名类别代码的编制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地名信息系统和相关信息系统中地名信息的处理与交换。 2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6931—1999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英语 GB/T 2659—2000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3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地名geographical names 人们对各个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GB/T 176931—1999,定义21]32地名信息information of geographical names反映地名及其属性的文字、数字、图像、声音等的总称。 33标准地名standard geographical names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书写,并经过官方认可的地名全称。 34地名简称shortened forms of geographical names经过官方认可或约定俗成的地名的简单称谓。 35地名别名alias of geographical names某一地理实体的标准地名及其简称以外的其他现行名称。

36现今地名under using geographical names目前正在使用的地名。 37历史地名former geographical names过去曾经使用过、目前已不再使用的地名。 4 41选择地名最基本、最稳定的属性为分类依据,保证分类体系的稳定性。42以地名学、地理学的学科分类为基础,尽可能采用相关国际、国家、行业分类标准,充分吸收新的科研成果,体现分类体系的科学性、继承性、兼容性。43在体现科学性的前提下,按地名及相关行业对地名分类的习惯,以及不同类别地名的数量和使用频率,在具体分类时作适当调整,提高分类体系的实用性、通俗性。 44在同一层面使用统一的分类方法,保证分类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 5 51地名类别的划分综合采用面分类法和线分类法。在总体上采用面分类法将地名分为自然地理实体地名和人文地理实体地名两类,各个“面”内采用面分 52按照地名所指代地理实体的空间位置、地名所指代地理实体的地理属性、地名的使用时间、地名的表示方式4项指标作为地名类别划分的标准。 53按照地名所指代地理实体的空间位置将地名分为大洲或国际公有领域、国家(地区)2层。 54按照地名所指代地理实体的地理属性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小类4层。地名地理属性类别结构见表2。 541门类按照地名所指代地理实体的基本属性分为自然地理实体和人文地理实体两类。 542大类根据门类的科学构成和实际管理的需要来划分。其中自然地理实体门类分为海域,水系,陆地地形;人文地理实体门类分为行政区域及其他区域,居民点,具有地名意义的交通运输设施,具有地名意义的水利、电力、电信设施,具有地名意义的纪念地、旅游胜地和名胜古迹,具有地名意义的单位,具有地名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 543中类根据大类的科学构成要素和相互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实际应用的需

地名标志管理试行办法

民政部全国地名标志设置管理工作办公室 民地标〔2006〕1号 关于印发《地名标志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地名办公室: 全国城市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完成后,根据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总体部署,从2005年开始,民政部在全国部署开展了县乡镇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地名标志管理问题逐渐凸现出来。为进一步加强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的管理,以维护地名标志作为国家法定标志物的严肃性,民政部全国地名标志设置管理工作办公室根据《地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地名标志管理办法》,请各地参照执行。 附:《地名标志管理试行办法》 二00六年十二月七日

地名标志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地名标志的设置和管理,根据《地名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名标志,是指为社会公众使用所设立标示地理实体名称的标志,包括 (一)行政区域名称标志。 (二)居民地、街(路、巷)名称标志。 (三)门(楼)编码名称标志。 (四)山、河、湖、岛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标志。 (五)具有地名意义的建筑物和台、站、港、场名称标志。 (六)其他起导向作用的辅助地名标志。 第三条国家对地名标志实行分级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地名标志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名标志的设置和管理。 地名标志产品由民政部门监制。 第四条地名标志是社会公益设施。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认真做好地名标志设置和管理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各界交流交往服务。 第五条地名标志是国家法定标志物,各级民政部门应加强宣传,增强公民依法保护地名标志的意识。 第六条地名标志设置的具体方案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制定。 第七条门(楼)编码可采用序数编码或量化编码(也称距离编码)进行。 采用序数编码的,从街(路、巷)起点起,每户一号,按照左单右双的原则编号。

长沙市地名管理办法文档2篇

长沙市地名管理办法文档2篇Document of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for place names o f Changsha City 编订:JinTai College

长沙市地名管理办法文档2篇 前言:办法是有关机关或部门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法规、规定,就某一方面的工作或问题提出具体做法和要求的文件。本文档 根据办法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 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 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长沙市地名管理办法全文文档 2、篇章2:地名的含义是什么 地名是人们赋予的,而不是本身自有或天然的,这种赋 予从历史发展看,经历了从当地少数人使用到逐渐为众人所知直至被社会大众广泛使用,从赋予语言到文字再到数字代码,从约定俗称到标准化、法定化。下文是长沙市地名管理办法,欢迎阅读! 篇章1:长沙市地名管理办法全文文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地名管理,实现地名标准化、规范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需要,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地名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地名,是指用作标示方位、地域范 围的地理实体名称,包括: (一)山、河、湖、岛、泉、洞、洲、湿地、水道、滩涂、地形区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 (二)区县(市)、乡镇、街道等行政区划名称; (三)村、社区、矿区、农林牧渔场等名称; (四)小区、大厦、大楼、公寓、商厦、别墅等住宅区、建筑物名称; (五)公路、港口、车站、机场、水库、闸坝、电站等 专业设施名称; (六)城市道路(含桥梁、隧道)等市政交通设施名称; (七)广场、公园、纪念地、游览地、风景名胜、文物 古迹、自然保护区、公共文化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设施名称;

地名与流域文化研究论文

地名与流域文化研究论文 1研究区概况 汾河中游位于山西中部,东为太行山脉,西为吕梁山脉,东南为太岳 山脉,中间夹太原盆地,汾河贯穿而过。汾河中游地处传统农牧分界 线交错地带,是华夏各族杂居融合之所。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以 一种开放的胸怀,孕育了包容兼蓄的流域文化。这个点在地名上也有 反映,例如,芮城这个地名,《通鉴宋纪》胡三省注:“芮芮,即蠕蠕,魏呼柔然为蠕蠕”,芮城因北魏时柔然(茹茹)族集居此地而得名。 2.1数据来源 沧海桑田,历史在发展,时间在变,空间在变,随着时间和空间而变 化的地名更是复杂万端,所有的地名都将成为“历史地名”。但是, 县级和村级地名的变化具有历史文化的传承性,千百年来,其数量、 名称、辖区范围基本保持稳定。本文以1998年《山西省行政区划 与自然村标准地名手册》的地名为基本数据,统计出汾河中游包括太 原市的市区(尖草坪、万柏林、杏花岭、迎泽、小店、晋源)、清徐、阳曲,晋中市的榆次、寿阳、祁县、太谷、平遥、介休,吕梁市的交城、文水、汾阳、孝义等18个县(市、区)的村级(含自然村)地 名5140个。 将数理统计与地图(采用1∶250000地形图)空间分析方法相 结合,对汾河中游流域的村级地名,按照地形、地貌与地质、动物、 植物、水文与气候、姓氏与人物、方位与对称、军事、经济与交通、 图腾与宗教、方言、意愿、数字等实行分类,分析各类型地名与流域 自然和人文因素之间的关系,找寻其内在的规律。 3地名中透视的流域文化特征分析 地名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之一,是人类在理解、改造世界的社会 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有学者称之为“山水文化”。本文认为用

“流域文化”可能更为贴切,因为流域包括大气、水、地形、地貌、 岩石矿物、土壤、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山、水仅仅其中的一部分。流域是人、动物、植物等各种生物的生存空间,是人与自然在空间和 时间上耦合最为显著的地理单元。 3.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宗教信仰文化与地名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宗教信仰都是人类在理解、改造客观世界和自 我的过程中产生的客观和主观反映。如东汉思想家王充提出:“天地 合气,万物自生”即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而宗教信仰则认为万物皆 有灵,表现为对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密切相关的食物、祖先、生死、 社会群体的祈求敬拜,如对天、地、日、月、山、河、植物、动物、 图腾、祖先和英雄崇拜等。地名的产生与流域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文化内涵孕育其中。 3.1.1流域地形、地貌与地质 古代人类的活动受限于流域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和地质对乡村聚落 的影响十分明显,对地名的形成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汾河中游流域 的地貌单元属于黄土高原,有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等18种地貌 形态,类型齐全。所以,汾河中游的地名与地形、地貌和地质的关系 非常紧密,表达地势高低的词汇丰富,共有40个之多,涉及地名2 385个,占所有地名的46.4%,居首位。使用频率超过50次 的有沟、头、山、岭、坡、石、坪、垴、峪、口(咀、嘴)、底、窊(洼、凹)等,尤以“沟”最多。可见,人类居住地的最佳选择是地 势较高,较为平坦,离水源比较近的地方。而腰、峡、壑等比较危险 的地带,人类一般不会将其选作居住之所,所以在地名中出现的频率 很低。这些地名的变迁与根据考古发掘资料研究的结果相符,汾河中 游已发掘的190处新、旧石器遗址,无一例外都处于汾河及其支流 的台地上或山前丘陵地带,地势较高,所处的海拔高度在1000 m~1300m左右。夏商周时期,发掘的193处人类遗存,分布 高度逐渐下降到海拔900m~1000m左右。反映出人类文明从

地名管理条例

无锡市地名管理条例 无锡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1号《无锡市地名管理条例》已由无锡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10年2月24日制定,经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10年3月26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10年6月1日起施行。 2010年3月26日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地名管理,发挥地名公共服务功能,适应城乡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地名的命名、更名、销名、使用、标志设置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地名,是指用作标示方位、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名称,范围包括: (一)山、湖、江、河、湾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 (二)行政区划名称和建制村、社区等区域名称; (三)园区和农、林、茶场等经济区域名称; (四)居民区、集镇、自然村等居民地名称; (五)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广场等市政设施名称; (六)公路、轨道、车站、港口、水库、闸坝等交通、水利专业设施名称; (七)大厦、大楼和具有商务功能的城、中心、广场等大型建筑物(群)名称; (八)幢号、门号、室号等门牌号; (九)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纪念地、公园、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文化体育设施名称; (十)其他具有地名意义的名称。 第四条地名管理坚持尊重历史和现状、维护地名相对稳定、确保地名规范使用的原则。 第五条市、县级市人民政府地名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地名管理工作。 市、县级市、区民政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的地名主管部门,按照权限划分负责地名管理工作。 发展和改革、公安、建设、规划、市政、房管等有关部门和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地名管理工作。 第六条市、县级市地名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城乡规划,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沿革、人文背景和城乡建设现状、特点,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和调整本行政区域地名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章地名命名规定与规范 第七条地名命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符合城乡规划、地名规划要求,反映当地人文背景、自然地理特征; (二)符合社会道德风尚; (三)一地一名、名实相符,一般不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际”、“世界”等词语,避免使用相似、相近和易混淆的地名;

电子版课题研究:中国古地名研究

中国古地名研究 学年度2015——2016 学校:潮州市南春中学 班级:高二(16)班 组长:卢逸佳 组员:王君华、李婉琪 莫依妮、黄梓婉 指导老师:文晔 一、课题背景 (2)上网搜索资料、翻阅相关文献 我国就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得国家,不仅目前所使用得地名居于世界之首,曾使用得地名之多更就是难以比拟。我国俱目前使用之大小地名大部分有悠久历史渊源,而经过数千年得历史更迭后地名作古换今,文献记载混淆各地,使得研究颇带艰涩. 二、研究目得 为了了解古地名文化与城乡文明得关系内涵。通过调查了解人们对古地名得认识程度,广大网友对古地名得恢复等意见进行分析,根据相关人士、网站等提供得参考意见,希望凭借我们微弱力量引起社会更大层面得关注与思考,同时锻炼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相互协作等多方面得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研究过程、方法 (一)选择课题 确定小组研究得内容:中国古地名研究 (二)制定课题计划: 1、开展活动会,熟悉计划格式,展开讨论 2、用2-3周得时间进行文献查找,获得客观得知识表述及意见。 3、用1-2周得时间对各地区进行调查,从而获得事实资料。 4、记录相关内容,在指导老师得指导与审核下完成初稿。 (三)撰写论文

四、研究成果 摘要:自古以来,中国得地名浩如烟海。地名学这一学问在漫长得历史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古地名得典故,古今地名对照折射出人文得内涵.认真探究古地名得历程,对比,总结经验与教训就是非常必要得。本文从古地名得各方面出发及如何正确对待古地名、如何在地名文化上更富有内涵地发展等方面进行理性思考,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古地名、人文、发展、现代文明 引言 中国从先秦起,就有研究地名得传统,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地名就是人类用以联系、交换与对话赋予不同地域得称谓,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就是一种语言文字表现.总体讲,地名在体现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得同时,也指示着历史上得重大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民族迁徙、宗教信仰等状况,所以地名对理解历史文化现象、了解历史文化特征、体会历史文化活动、感悟历史文化内涵具有十分珍贵得价值。 (一)古地名得导入 地名文化,就是一个国家、民族得文化标志与文化符号,通俗地讲就就是这个国家、民族得照牌;它就是这个国家民族精神得体现;它深沉地蕴涵着这个国家、民族得心理、气质、品格、神韵;它给人们以国家得认同感、民族得认同感、文化得认同感。每个国家都有属于特色得地名文化,中国得古地名体现了中国悠久得历史文化积淀。 1、出现得契机 在久远得传说里,《山海经》算就是地名得集合,有四海八荒得概况等。可见地名在原始社会就开始出现。由于当时黄河流域得统治需要,尧舜禹分别对当时得部落作了规划,《汉书·地理志》所云:“昔在黄帝…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尧遭洪水,怀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任土作贡。”这就就是传说中得州服制。 从《禹贡》《职方》等记载地理得书籍中可以瞧出,中国得地域划分在逐渐变化且越分越细,不仅加强土地得归属性而且建立了一个类似于地方管理得机制雏形。但我们同时也瞧出由于开疆拓土,时间久远与传说附会,前面列举出得三部书籍包括后来得《吕氏春秋》都将“九州”误作为夏商周得行政区域划分。这也反映了早期社会对地名定义域得混乱. 2、命名得重要涵义 地名作为中华文化得衍生品,保留着中华历史文化得某些基因密码。改朝换代都不免附带上各种制度变更,而地名得涵义在某个程度上讲也就是上层建筑得具体化。古地名体现

地名管理条例

地名管理条例 (1986-1-23)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地名的管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际交往的需要,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地名,包括:自然地理实体名称,行政区划名称,居民地名称,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等名称。 第三条地名管理应当从我国地名的历史和现状出发,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必须命名和更名时,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原则和审批权限报经批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决定。 第四条地名的命名应遵循下列规定: (一)有利于人民团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尊重当地群众的愿望,与有关各方协商一致。 (二)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禁止用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 (三)全国范围内的县、市以上名称,一个县、市内的乡、镇名称,一个城镇内的街道名称,一个乡内的村庄名称,不应重名,并避免同音。 (四)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等名称,一般应与当地地名统一。 (五)避免使用生僻字。 第五条地名的更名应遵循下列规定: (一)凡有损我国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带有民族歧视性质和妨碍民族团结的,带有侮辱劳动人民性质和极端庸俗的,以及其它违背国家方针、政策的地名,必须更名。

(二)不符合本条例第四条第三、四、五款规定的地名,在征得有关方面和当地群众同意后,予以更名。 (三)一地多名、一名多写的,应当确定一个统一的名称和用字。 (四)不明显属于上述范围的、可改可不改的和当地群众不同意改的地名,不要更改。 第六条地名命名、更名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如下: (一)行政区划名称的命名、更名,按照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办理。 (二)国内外著名的或涉及两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的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意见,报国务院审批。 (三)边境地区涉及国界线走向和海上涉及岛屿归属界线以及载入边界条约和议定书中的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和居民地名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意见,报国务院审批。

壮语地名及其研究_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之一

壮语地名及其研究 ———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之一 覃凤余 【摘 要】壮语地名是用壮族人的思维方式命名、体现壮族文化内涵的地名。守土性、混合性、壮汉对应复杂性是壮语地名的特点。通名和专名是壮语地名词汇系统的重要内容。对壮语地名的研究,有民 族学、人类学、农业史、语言学诸多方面的意义。 【关键词】壮语地名;语言文化 【作 者】覃凤余,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H2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05)04-0109-012 A study on the geographical names of Zhuang language A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research on the geographical names of Zhuang language I Q in Fengyu Abstract:The geographical names of Zhuang language are named according to the thinking pattem of Zhuang People.They represent the Zhuang minority’s culture connotation.There are3characteristice in the geographical names of Zhuang language:conservatism,hybrid,complexity in the correspondence be2 tween Zhuang and Han.Both the general names and the proper names are the important parts of the Zhuang geograpnical names system.There are a great deal of importance to ethnology,anthropology,agri2 cultural history,and linguistics in this research. K ey w ords:The geographical names of Zhuang language language culture 一、壮语地名的内涵 学术界对“壮语地名”这一术语的使用,大致有几种: (一)或明确提出壮语地名的定义,或归纳壮语地名的特点,或提出判断壮语地名的标准。张声震《广西壮语地名选集》明确提出壮语地名的定义,即“壮语地名是用壮语命名的地名”①。徐松石先生总结出“壮音地名”的几个特点:第一,这些壮音不能望文会义,因为他们含有壮语的意义。第二,这些地名在原始的形式上,多半是两字的。三字地名很少。第三,壮人喜用齐头式地名,与北方齐尾式地名不同。第四,壮人喜用倒装地名。第五,壮族地名具有分类密集的现象②。韦达《壮语地名的文化色彩》提出壮语地名是“用壮族人民的语言来命名的地名”,判定的标准是:第一,用壮族自创的土俗字

长沙村庄规划标准

长沙市2007年度 村镇规划成果整合及信息系统创建 工作说明 长沙市勘测设计研究院 长沙市城乡规划编制中心 2007 年9 月

2007年村镇规划成果整合及信息系统创建工作 情况说明 2006年,在市规划局的组织领导下,长沙市共完成了200多个村庄(社区)、40个乡镇的规划编制。随后完成了对上述村镇的规划成果整合入库,现已进入了信息查询系统。 2007年,按照年初计划,全市又将有35个镇(乡)、214个村(社区)完成规划编制,而进入成果整合环节。在此之前,我们还是借此机会、结合上一轮整合工作中所发现的问题,谈谈对本次整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认识整合工作的必要性 1、是村镇规划查询系统创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查询系统的基础信息数据主要来源于本次整合,数据入库的质量决定着系统信息的准确与否。通过上一轮成果整合与目前对系统的使用情况来看,要真正发挥规划成果在今后的作用,发挥系统的分析统计功能,它首先要求我们设计单位要认真设计、标准化制图,其次要求我们整合单位必须高度认识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确保数据录入的准确。 2、是由基本的“一村一图”或“一镇一图”到“全市一张图”管理目标的重要步骤。 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市域村镇规划与信息全覆盖,既能方便存档管理,也能实现对资料的有效调用,所以说“全市一张图”管理是一个规划编制与成果整合的持续,是城市规划管理向乡村规划管理的延伸,这也是村镇规划整合及其信息查询系统创建的共同目标。 二、了解整合工作的主要内容 整合的主要内容,也是我们广大设计单位所要提交的成果资料,主要分为小城镇规划整合与村庄规划成果整合两个方面的内容。 1、小城镇规划整合 小城镇规划整合以镇区规划为重点,要求所有文档均提交入库,主要标准化资料为以下的“五图+文字”: (1)文字资料(下画线部分文件必为“doc”格式),如:基础资料、规划文本、说明书、会议纪要等。 (2)现状与规划的主要图纸(下画线部分文件必为“dwg”格式),如: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公共设施规划图(管线规划图与社会服务设施规划图)。

地名标志管理规定

地名标志管理规定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地名标志管理规定如下第一条为规范地名标志的设置和管理,根据《地名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名标志,是指为社会公众使用所设立标示地理实体名称的标志,包括 (一)行政区域名称标志。 (二)居民地、街(路、巷)名称标志。 (三)门(楼)编码名称标志。 (四)山、河、湖、岛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标志。 (五)具有地名意义的建筑物和台、站、港、场名称标志。 (六)其他起导向作用的辅助地名标志。 第三条国家对地名标志实行分级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地名标志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名标志的设置和管理。 地名标志产品由民政部门监制。 第四条地名标志是社会公益设施。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认真做好地名标志设置和管理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各界交流交往服务。 第五条地名标志是国家法定标志物,各级民政部门应加强宣传,增强公民依法保护地名标志的意识。 第六条地名标志设置的具体方案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制定。 第七条门(楼)编码可采用序数编码或量化编码(也称距离编码)进行。 采用序数编码的,从街(路、巷)起点起,每户一号,按照左单右双的原则编号。 采用量化编码的,以街(路、巷)起点到门户中心线距离量算,每2米为一个号,按照左单右双的原则编号。 第八条地名标志设置一般应与城乡建设同步,做到统一规划,布局合理,位置明显,导向准确,坚固耐用,美观协调。

第九条地名标志设置的基本原则: (一)行政区域名称标志应设在位于主要交通道路的行政区域界线上。 (二)居民地名称标志应设在居民地的主要出、入口处。 (三)街(路、巷)名称标志应设在街(路、巷、胡同、里弄)的起止点、交叉口处。起止点之间设置地名标志的数量要适度、合理。 (四)楼、门编码名称标志应设在该建筑物面向主要交通通道的明显位置。 (五)山、河、湖、岛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标志,应设在所处的主要交通道路旁或该自然地理实体显著位置。 (六)具有地名意义的建筑物名称标志,设在该建筑物面向主要交通道路的明显位置。 (七)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名称标志,设在该台、站、港、场面向主要交通道路的明显位置。 (八)其他具有导向作用的辅助地名标志,要按照方便、实用、清晰的原则设置。 第十条地名标志上的地名,必须使用标准名称和规范汉字,不得使用繁体字、异体字、自造字和简化字。地名标志的汉字书写使用等线体。 第十一条少数民族语地名的译写,以国家公布的《少数民族语地名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法》作为统一规范。用少数民族文字书写地名,应执行国家规定的规范写法。 第十二条地名标志上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以国家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作为统一规范和国际标准,按国务院民政、语言文字部门制定的拼写规则执行。禁止用外文和“威妥玛式”等旧式拼法拼写中国地名。 第十三条地名标志的材质、规格、形式,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附设的图形文字,不得影响地名标志的使用功能。 第十四条地名标志的采购根据地方政府招标的有关规定进行。参与竞标的企业,应当提供其产品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授权的专门检测地名标牌产品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第十五条国家对地名标志设置管理工作实行定期检查制度。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对所辖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的地名标志设置、管理工作

长沙名胜古迹对联

长沙名胜古迹对联 长沙名胜古迹对联 曲阜 长沙 上下联分为鲁、湘地名 鸡丝火 鸦片烟 相传为曾任国名党国府主席、行政院长等要职的谭延阎所对长沙赋鵩 太白骑鲸 沈葆桢挽福建福州杨仲愈 天高地迥 心旷神怡 叶圣陶题湖北长沙天心阁

紫微栖凤 碧波潜龙 长沙:韩葑题开福寺,在湘春街外 精孔孟国学 腾墨海龙蛇 一亭雄楚望 百里见潇湘 吴恭亨题长沙望湘亭 |中华励誌網|恭祝您年年如意春,岁岁平安节| 长沙名胜古迹对联 其味非羊能易 此间有鸡更佳 田汉题长沙李合盛牛肉店 世界是我们的 做事要大家来

毛泽东题湖北长沙第一师范附小礼堂 八角亭高栖喜鹊 四方塘阔集天鹅 嵌八角亭、四方塘、喜鹊桥、天鹅塘四处湖 百甓勤劳博茅土 八州都督剩松楸 湘潭陶侃衣冠墓,在湖南湘潭市沿江西路湘 百万工农齐踊跃 六亿神州尽舜尧 郭沫若题毛泽东诗词 长沙不久留才子 宣室求贤访逐臣 长沙:杨瀚题贾谊故居,在长沙福胜街三条 |中华励誌網|恭祝您年年如意春,岁岁平安节| 长沙名胜古迹对联

常德德山山有德 长沙沙水水无沙 长沙:白沙古井,在长沙天心阁下的白沙街大翼垂天九万里 长松拔地五千年 ——长沙岳麓山亭 翻经留作将来眼 问法能空现在身 湖南长沙麓山寺(观音殿) 匪盗项藏水道巷 京腔刘改清香留 这副湖北长沙地名联是在说明街名形成原传经纶满腹佞臣妒 忧郁长沙湘水怜 钟华一先生题贾谊

句里乾坤随指顾 斗南钟鼓闹清秋 长沙:张栻题城南书院 客来能解相如渴 火候闲评坡老诗 [民国]谭延岂撰长沙‘天然居’茶馆 |中华励誌網|恭祝您年年如意春,岁岁平安节| 长沙名胜古迹对联 六月天兵征腐恶 无限风光在险峰 郭沫若集毛泽东诗词 男子须顶天立地 古人懔后乐先忧 长沙鱼塘街天乐居联 青石白沙红墙巷

兴化地名研究

论文题目:兴化地名文化研究 课程名称:汉语汉字与中华文明的产生、传承与发展学生姓名:马超 学号:121242028 所在学院:匡亚明学院 学科专业:理科强化班 指导教师:陈立中 完成时间:2013/5/22

兴化地名文化研究 121242028 匡院马超 关键字: 江苏兴化地名研究指示符号文化载体 摘要: 本文将以地名为切入点,多方面、多角度地探讨笔者的家乡——江苏省兴化市地名文化内涵,为进一步弘扬家乡地域文化提供一份重要的文化线索和文化资源。 引言: 地名是一种综合性的、复杂的特殊文化现象,它具有多重含义和属性。从地理文化角度看,地名是地方的指称,它的命名常反映当地当时的某些自然或人文地理特征;从社会历史文化角度看,地名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化的活化石,它的命名、演变始终都受到历史发展的影响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从民族文化角度看,地名又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民俗心态的典型反映,是民族文化的璀璨结晶。因此,通过地名研究不仅可以领略某地域的自然景观,而且还可以窥探该地域的历史、民族文化景观,从而深层次地挖掘和了解某一区域文化的内涵,即地名文化笔者将从经济模式、人文气息、历史典故以及语言特色等方面剖析兴化地名中所蕴含的文化规律和文化价值。

目录: 一、江苏省兴化市情况小览 1.地理概况 2.经济建设 3.文化风俗 二、历史上的“兴化” 1.春秋战国 2.秦汉晋 3.隋唐 4.宋元 5.建国后 三、兴化市内乡镇及景点的地名研究 1.名胜古迹 (1)阳山 (2)龙舌春云 (3)得胜湖 2.乡镇区所 (1)戴窑镇 3.街道牌坊 (1)状元坊 (2)金东门 四、总结

古今地名对照表

古今地名对照表 二画 七星关——①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上,传为诸葛亮祭旗处。②即望星关,今四川茂汶西南。七盘关——在今四川广元东北与陕西宁强间的七盘岭上。 七闽——指今福建。古指今福建和浙南少数民族地区。 八闽——宋分福建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故后以八闽为福建的别称。 八公山——今安徽淮南市西。 八百媳妇——在今缅甸掸邦东部。 九江——①今九江市。②明清府名,治德化(今九扛)。⑧秦汉郡。秦治寿春(今寿县),辖今豫皖淮南、鄂东一部分及江西省。汉辖今安徽淮南巢湖以北地区。魏为淮南郡。 九原——秦郡,治九原(今包头西),辖后套及伊克昭盟北部地。秦末为匈奴所占。 三畫 三川——秦郡,韩始置,秦治雒阳(今洛阳市东北),辖今河南省黄河以南的伊、洛水流域等地。汉改河南郡。 三户——①古楚地,今河南淅川西北。②古渡口,今河北磁县西南古漳水上。 三关——宋与契丹分界的三关指淤口关(今河北霸县东)、益津关(今霸县)、瓦桥关(今雄县),一说无淤口关,为草桥关(今高阳东)。 三元里——在广州市北。 三受降城——唐景龙二年(708年)张仁愿筑,均在河套的黄河北岸,西受降城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狼山口南,中受降城在今包头西,东受降城在今托克托南。 三佛齐——即室利佛逝国,7—13世纪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古国。 于阗——西域古国,在今新疆和田一带。唐军镇名,在今和田西南。 土木堡——在今河北怀来东。 下邳——①古县名。秦在今江苏睢宁西北。金移睢宁西北古邳镇。明废。②古郡名。东汉置国,南朝宋改郡,治下邳,辖苏、皖北部各一部分。 下相——古县名,今江苏宿迁西南,北齐废。 下蔡——今安徽风台。春秋时名州来。秦置县,明废。 下港——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部万丹一带的古国。十六世纪时国势很盛。 大宁卫——明初置,治今内蒙古宁城西,辖今河北长城以北、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南地。旋改北平行都司。永乐仍称大宁卫,移治保定。 大名府——五代后汉置,治今河北大名东。明移今大名。 大兴城——隋于汉长安城东南筑新城,名大兴城,在今西安城及城东、城南、城西一带。即唐长安城。 大都——元世祖在金中都城东北筑新城,北至今北京德胜门、安定门外土城旧址,南至东西长安街,东西界即今内城原城墙。 大梁——古魏都,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当时黄河离城很远,今开封以北的封丘、延津、原阳等县均在南岸。 大仪镇——今江苏仪征东北,韩世忠破金兵处。 大非川一一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平原,一说为今青海湖以西的布哈河。唐薛仁贵等在此为吐蕃所败。 大金川——大金川即大渡河上游,在川西北。清土司治所在今四川金川。改土归流后属美诺厅。1936年置靖化县,1953年改大金县,1960年改金川县。 大沫崮——山名,今山东费县西南。 大泽乡—一今安徽宿县东南刘村集。

研究性学习报告:云南地名研究

云 南 地 名 研 究 班级:高二3班 刘蕊 指导老师:杨昆

一、课题题目:云南地名的研究 二、学科领域:地理 三、指导老师:杨昆 四、课题的背景及目的和意义:地名研究源远流长。中国古籍中不仅记载了大量地名,而且对许多地名的读音、含义、位置、沿革以及命名规律都有阐述。如东汉初班固撰写的《汉书·地理志》载有各类地名4000多处,并对部分地名的命名原由和名称演变作了说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地名两万处左右,有语源解释的达2300多处。 不过,地名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十九世纪后期首先在西方发展起来,并出版地名学著作,建立地名研究机构。如1872年瑞士埃格利的《地名学》,1903年奥地利纳格尔的《地名学》;1890年成立的美国地名委员会,1902年成立的瑞典地名委员会,1919年成立的英国地名常设委员会等。早期的地名和地名学著作,都着重于地名的记述和语源考证。 二十世纪初以后,逐步转入综合研究地名的阶段。吉耶龙于1902~1910年出版《法兰西语言地图集》,图集显示了语言的地域分布规律,以及语言与地理之间的制约关系,促进了地名研究向地理学方向的发展。 1926年,法国多扎的《地名起源和发展》,提出用文化地理学的方法来探讨地名的年代层序,认为古代文化,诸如经济发展、战争、民族迁徙等,常在地名中有所反映,通过一定区域内地名的历史特征,可以划分地名的年代层序。 中国自50年代末开始研究地名标准化,并从整体上研究地名的产生、发展和分布规律。1977年成立中国地名委员会,1980~1985年开展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出版的著作有曾世英的《中国地名拼写法的研究》、褚亚平主编的《地名学论稿》等。 研究内容有3个基本方面。①语言方面。地名由语词构成,从词汇学、词源学、语法学、语音学、语义学、文字学的角度,对地名进行语词分析,研究地名的语源、语音、含义、字形及其演变,有助于地名的正名、正字和正音工作。依据保留在地名中的古语成分,可以推论古语特征。对地名中方言词汇的研究,可以帮助确定方言的分布界限和词义。语言的民族性使地名研究为探索民族分布、迁徙、心理、习俗、信仰等提供资料。在科学的语言分析基础上,做好不同国家和民族地名的译写规范化工作。②地理方面。地名是特定地理实体的指称,地名不仅代表命名对象的空间位置,指明它的类型,而且还常常反映当地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特征。对古地名的位置进行考证,以及利用地名推测当地在历史时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对研究区域开发历史和地理演变(如海岸、河道、湖泊、植被、经济等),都是地名学研究在地理方面的课题。在研究聚落起源方面,地名资料更有价值。对地方性地名通名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当地的特殊地理景观。③历史方面。地名是时代的产物,又具有相对稳定性,因而能保留较多的历史信息。通过研究地名可以说明许多历史问题,对研究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都有帮助。 地名学主要采用综合研究法,但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不同,可侧重采取不同的方法。如研究地名语源、语音和含义,重点采用语言分析法;研究地名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多采用历史比较法;研究地名现象的数量关系,多采用统计法;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