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

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
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

一、基本原理: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这是一种回顾性的,由结果探索病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的方法。最早的病例对照研究见于1843年Guy向伦敦统计学会所做的分析职业暴露和肺结核发生关系的报告。最早的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见于Louis的著作。符合现代病例对照研究概念的研究首推Lane Claypon报告的生殖因素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

暴露(exposure) 是指研究对象曾经接触过某些因素,或具备某些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这些因素、特征或状态即为暴露因素。暴露因素也叫研究变量(variable)。

二、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1、病例与对照不匹配:在设计所规定的病例和对照人群中,分别抽取一定量的研究对象,一般对照数目应等于或多于病例人数。此外没有其它任何限制与规定。2、病例与对照匹配:匹配或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匹配分为:A:频数匹配(frequency matching)。匹配的因素所占的比例,在对照组与在病例组一致。如病例组中男女各半,则对照组中也如此。B:个体匹配(individual matching):指以病例和对照的个体为单位进行匹配。1﹕1匹配又称配对(pair matching),1﹕2、1﹕3、……1﹕R匹配时,称为匹配。配比的目的,首先在于提高研究效率。其次在于控制混杂因素。所以匹配的特征或变量必须是已知的混杂因子,或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为混杂因子。

把不必要的项目列入匹配,企图使病例与对照尽量一致,就可能徒然丢失信息,增加工作难度,结果反而降低了研究效率。这种情况称为配比过度(over-matching)。匹配的变量应当一致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变量的性质、实际可能与必要性。如果匹配的因素与暴露有联系,则会低估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匹配和匹配后按匹配因素进行分层分析,是控制匹配因素的混杂作用的必要途径。

病例对照研究的衍生类型:1、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在对一个事先确定好的队列进行随访观察的基础上,再应用病例对照研究(主要是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思路进行研究分析。(1)方法:①确定某一人群作为研究队列;②收集队列内每个成员的相关信息和生物标本;③随访一段预定的时间;④确定随访期内发生的所研究疾病的全部病例组成;⑤用危险集抽样为每个病例抽取一定数量的对照组成对照组;⑥抽取已收集好的两组成员的相关信息和生物标本做必要的化验;⑦做统计分析计算率和OR;⑧获得研究结果并做出结论。(2)类型:前瞻性和回顾性两类。①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prospective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在研究开始时根据一定的条件选择某一人群作为队列,然后前瞻性地随访一定的时间确定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时间特点为从现在到将来。②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retrospective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根据研究开始之前的一段特定时间的情况选择某一人群作为研究队列,根据现在的情况确定病例组和对照组,时间上特点为从过去到现在。2.病例-队列研究(case-cohort study):又称病例参比式研究(case-base reference study),(1)基本原理:队列研究开始时,在队列中按一定比例随机抽样选出一个有代表性的样本作为对照组,观察结束时,队列中出现的所研究疾病的全部病例作为病例组,与上述随机对照组进行比较。与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①对照是随机选取,不与病例进行配比。②随机对照组中的成员如发生被研究的疾病,既作为对照,又同时作为病例。③可以同时研究几种疾病,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病例组,但对照组都是同一组随机样本。3、单纯病例研究:(case only study)为Piegorseh于1994年首先提出,也称病例病例研究,或病例系列研究(case series study)。4、病例交叉研究:1991年美国Maclure提出的,基本思想就是比较相同研究对象在急性事件发生前一段时间的暴露情况与未发生事件的某段时间内的暴露情况。如果暴露与少见的事件(或疾病)有关,那么刚好在事件发生前一段时间内的暴露频率应该高于更早时间内的暴露频率。例如,据报道某种药物可以引发猝死,如果该报道正确,则应该可以观察到服用此药物后一段时间内猝死增多,或者说在猝死前几天或几周内应有服药增多的报道。

5.病例-时间-对照设计:1995年Suissa提出的。基本思想:采用传统病例对照研究时,疾病严重程度造成的混杂往往不能完全控制。这是因为一般情况下,疾病的严重程度没有精确的测量方法,无法肯定疾病严重程度在病例和对照两组间分布一致。

三、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一般步骤:1.提出假设2.制定研究计划3.收集资料4.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5.总结并提出研究报告。具体实施如下:

(一)提出假设:根据所了解的疾病分布特点和已知的相关因素,广泛查阅文献基础上,提出病因假设。

(二)明确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对照形式。1、如果为广泛地探索疾病的危险因子,可以采用不匹配或频数匹配。2、根据提供研究用的病例的数量。若研究的是罕见病,或能得到的符合规定的病例数很少时,选择个体匹配方法。3、能否以较小的样本获得较高的检验效率。如1﹕R(或1﹕M)的匹配方法,R值不宜超过4。

(三) 病例与对照的基本来源。有两个,1、医院的现患病人、医院、门诊的病案,及出院记录,称为以医院为基础的;2、社区、社区的监测资料或普查、抽查的人群资料,称为以社区为基础的。

1.病例的选择(1)疾病有明确统一、宽严适度的诊断标准。(2)对病例其它特征的规定:如性别、年龄、民族等。控制非研究因素增强可比性。在选择病例时有新发病例、现患病例与死亡病例三种。(3)保证使病例达到有关规定的标准:如要求通过某一级医院或实验室的诊断,或病人必须经过某项检查等。

2.对照的选择:对照来源主要有:(1)同一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例;(2)病例的邻居或所在同一居委会的健康人或非该病病人;(3)社会团体人群中的非该病病例或健康人;(4)社区人口中的非病例或健康人群;(5)病例的配偶、亲戚、同事等。对照应当来自于产生病例的人群,能代表产生病例的人群。在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常常不能识别源人群。此时,总人群的随机样本不一定与源人群的随机样本一致。当使用医院病例时,改进对照系列的一个方法是将对照限制为那些与暴露没有联系迹象的病人。

选择对照时必须考虑对照的代表性,对照与病例的可比性,以及可能出现的选择偏倚等。对照的选择应遵循四个目的:①排除选择偏倚;②缩小信息偏倚;③缩小不清楚或不能很好测量的变量引起的残余混杂(准确测量的混杂因素在分析阶段可以控制);④符合真实性要求和逻辑限制的前提下使统计学把握度达到最大。

(四)样本含量的估计:⒈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1)研究因素在对照组中的暴露率P0;(2)预期的该因素引起的相对危险度RR或暴露的比值比OR;(3)希望达到的检验显著性水平,即假设检验第I类错误的概率α;(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β为统计学假设检验第Ⅱ类错误的概率。⒉估计方法需注意:A、所估计的样本含量并非绝对精确的数值,因为样本含量的估计是有条件的,而这些条件并非是一成不变的。B、应当纠正样本量越大越好的错误看法。样本量过大,常会影响调查工作的质量,增加负担、费用。C、病例组和对照组样本含量相等时效率最高。

(五)获取研究因素的信息:1.变量的选定:取决于研究的目的或具体的目标。与目的有关的变量不但绝不可少(如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中,有关调查对象吸烟或不吸烟的信息),而且应当尽量细致和深入(如还应调查吸烟持续的时间、每日吸烟量、烟的种类等)以获得较多的信息。2.变量的规定:每项变量都尽可能地采取国际或国内统一的标准。3.变量的测量:定性的指标可通过询问而获得是与否,经常、偶尔等信息。通过询问、仪器或实验室检查可获得定量的资料。

(六)资料的收集:主要靠询问调查对象填写问卷收集信息资料。有时需辅以查阅档案,采样化验,实地查看或从有关方面咨询获得。无论什么方法,都应实行质量控制。

五、实施病例对照研究应注意的问题:1、主要假设的说明、研究目的是否清楚、简明而且可以检验?

2、疾病与暴露变量的定义是否清楚明确?

3、病例与对照的来源,病例的诊断方法,病例与对照的诊断程序是否一致?是新发病例还是现患病例?病例和对照的排除标准?

4、抽样的技术方法与样本大小的估计明确否?病例与对照是否匹配及匹配变量是哪些?

5、调查表是否完全?是否足够详尽?是否能够收集到需要的数据?

6、调查表经过试用否?其真实性与可靠性是否经过评估?

7、调查员、质控员、编码员等的工作手册是否编好?是否需专门培训?

8、组织机构、人员、设备、经费是否已落实?方法试剂是否符合标准?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是否经过考核?

9、资料数据的整理、统计处理方法及分析内容明确否?如何控制或调整混杂及其他偏倚?结论的真实性如何?

六、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资料的整理:1.原始资料的核查修正、验收、归档2.原始资料的分组、归纳,或编码输入计算机。

(二)数据的分析

1.描述性统计(1)描述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描述研究对象人数及各种特征的构成,例如性别、年龄、职业分布等。(2)均衡性检验:为检验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某些基本特征是否相似。

2.统计性推断 病例对照研究中表示疾病与暴露之间联系强度的指标为比值比(odds ratio ,又译比数比、优势比、交叉乘积

比,简写 OR)。所谓比值(odds)

值在0~∞之间,而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组发病率之比,或发病的概率之比。但是病例对照研究不能计算发病率,所以病例对照研究中只能计算

OR 。OR 的含义与相对危险度相同,指暴露组的疾病危险性为非暴露组的多少倍。OR>1说明疾病的危险度因暴露而增加,暴露与疾病之间为“正”关联;OR<1说明疾病的危险度因暴露而减少,暴露与疾病之间为“负”关联。但是,在不同患病率和不同发病率的情况下,OR 与RR 是有差别的。疾病率小于5%时,OR 是RR 的极好近似值。无论以暴露比值和非暴露比值计算,或是以有病比值和无病比值计算,比值比的结果都是一样的,OR 恒等于ad/bc 。

(1)不匹配不分层的资料分析 这是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的基本形式。 1) 每个暴露因素可整理成表5-5的四格表形式

表5-5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暴露或特征

疾 病

合 计

病例

对照 有 a b a+b=n 1 无 c d c+d=n 0 合计

a+c=m 1

b+d=m 0

a+b+c+d=t 例如一项关于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塞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如表5-6:

表5-6 口服避孕药(OC)与心肌梗塞(MI)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病例 对照 合计 服OC 未服OC 39 114 24 154 63 268 合计

153

178

331

2)利用χ2(卡方)检验,检验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的暴露率有无统计学的显著差异。 χ2=(ad-bc)2 n /(a+b)(c+d)(a+c)(b+d)=7.70 χ2

0.01(1)=6.63,

本例χ2=7.70>6.63,

则p<0.01

结论为不能拒绝无效假设,即两组暴露率有统计学很显著差异。 3) 计算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强度OR 。 OR=ad/bc =2.204) Woolf 氏logit 近似法:

d

c b a OR Z /1/1/1/1ln +++=

如Z >1.96,p<0.05; Z >2.58, p <0.01; Z >3.08, p <0.001。本例,Z =0.7885/0.2874=2.74>2.58, p <0.01。理论上该检验应当与χ2检验的结论(即是否有统计学的显著意义)一致。

5) OR 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 C.I.) 前面计算的OR 值是关联程度的一个点估计值,即用一次研究(样本人群)所计算出来的一次OR 值。考虑到抽样误差,可按一定的概率(称为可信度)来估计总体OR 的范围,即OR 的可信区间,其上下限的值为可信限。Woolf 自然对数转换法是建立在OR 方差的基础上。OR 自然对数的方差为:Var(lnOR)=1/a+1/b+1/c+1/d =0.0826。求上述值反自然对数exp (1.3218,

0.2252)=3.75, 1.25

即OR 95% C.I.=1.25~3.75

(2)不匹配分层资料分析

分层分析是把人群根据某特征分为不同层次(流行病学统计学的术语称为“层”),如按性别可分为男女,按年龄可分为20-39岁40-59岁及60岁及以上等,然后分别分析各层中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借以分层的因素是可能的混杂因素,通过分层可以调整这些因素的干扰。

1) 分层资料的整理

表5-7 病例对照研究分层资料整理表

暴露特征 i 层的发病情况

合计 病例 对照 有 无 a i c i b i d i n 1i n 0i 合计

m 1i

m 0i

t i

以表5-4的数据为例,考虑到年龄与口服避孕药有关,也与MI 有关,可能是个混杂因素。故可按年龄分层,分为<40岁和≥40岁两层,如下表 按年龄分层的结果

<40岁 ≥40岁 服OC 未服OC 合计 服OC 未服OC 合计 病例 对照 21(a 1) 17(c 1) 26(b 1) 59(d 1) 47(m 11) 76(m 01) 18(a 2) 7(c 2) 88(b 2) 95(d 2) 106(m 12) 102(m 02) 合计

38(n 11)

85(n 01)

123(n 1)

25(n 12)

183(n 02)

208(n 2)

OR 1=2.80 OR 2=2.78 2) 计算各层的OR

OR 1=(26×76)/(59×47)=2.80 OR 2=(18×95)/(7×88)=2.78 两层的OR i 均较不分层时OR 大。

进一步分析在非暴露组年龄与MI 的关联,见表年龄与MI 的关联

<40岁

≥40岁

MI 对照

26 59

88 95

OR=0.48,χ2=7.27,说明年龄与MI 有联系(小年龄有保护)。 再分析对照组中年龄与口服避孕药的关联,见表年龄与OC 的关联

2252

.0~3218.12874.096.12.2ln )(ln 96.1ln ..%95=?±=±=OR Var OR I C LnOR 84

.3~26.12.2..%95)

7.796

.11()

96.11(2===±±χOR

I C OR

<40岁≥40岁

OC 对照17

59

7

95

OR=3.91,χ2=8.89,说明年龄与口服避孕药也有联系。年龄也不是OC与MI联系的中间环节,故可以认为年龄是研究OC与MI关系时的混杂因素。这种情况下可以用分层分析方法控制年龄的混杂作用。

3) 计算总的OR值用Mantel-Haenszel提出的公式:OR MH=∑(a i d i/t i)/ ∑(b i c i/t i)4) 计算总的卡方值亦用Mantel-Haenszel提出的公式:= [∑a i-∑E(a i)]2/∑V(a i)

(3)分级暴露资料的分析:如能获得某暴露不同暴露水平的资料,可用来分析疾病和暴露的剂量反应关系,以增加因果关系推断的依据。

1) 将资料整理归纳成列联表为整理方便,该整理表中的a0与b0分别相当于前面四格表中的c与d。

表5-11 病例对照研究分级资料整理表

暴露分级

01234……合计

病例对照a0(=c)

b0(=d)

a1

b1

a2

b2

a3

b3

a4

b4

……

……

m1

m0

合计n0n1n2n3n4……t 2)做χ2(卡方)检验1956年Doll和Hill发表的男性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数据见表5-12。

表5-12 男性每日吸烟的支数与肺癌的关系

每日吸烟支数

01-5-15-合计

病例对照合计

2(c)

27(d)

33(a1)

55(b1)

250(a2

)

293(b2

)

364(a3

)

274(b3

)

649(m

1

)

649(m

)

29(n0)88(n1)543(n2

)

638(n3

)

1298(t

)

OR 1.0 8.10 11.52 17.93

χ2=43.15,自由度ν=3,p<0.001

3)计算各分级的OR值通常以不暴露或最低水平的暴露为参照。本例以不吸烟为参照,其余各级OR 值分别为8.10,11.52和17.93,随着吸烟量的增加而递增,呈现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还可用Χ2趋势检验来检验是否确实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4)匹配资料的分析成组资料的分析同非匹配资料。本节主要介绍1∶1配对资料的分析。

1) 将资料整理成四格表

表5-13 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对照

病例

对子数有暴露史无暴露史

有暴露史 无暴露史 对子数

a c

b d a+b c+d A+c

b+d

t

以1976年Mack 等报告的在洛杉矶所做的外源性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为例。

表5-14 外源性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配比资料

对照 病例

对子数 有暴露史 无暴露史 有暴露史 无暴露史 对子数

27(a) 29(c) 3(b) 4(d) 30(a+b) 33(c+d) 56(a+c)

7(b+d)

63(t)

(Mack ,1975) 2) Χ2(卡方)检验 用McNemar 公式计算 Χ2=(b-c)2/(b+c) (5.13)

此公式适用于较大样本,对子数较少时用McNemar 校正公式:

Χ2=(│b-c │-1)2/(b+c) (5.14) 本例Χ2=(│b-c │-1)2/(b+c)=19.53,p<0.005 3) 计算OR OR=c/b ( t ≠0) (5.15) 本例OR=c/b =9.67 4) 计算OR 的95% 可信区间仍用Miettinen 公式。

5) OR U ,OR L = =(2.31, 40.41) 即OR 的95%可信区间的下限为2.31,上限为40.01。

(5)归因分值 归因分值(attributable fraction , AF) 也叫病因分值(etiologic fraction , EF)、归因危险百分比[attributable risk proportion (或percent),ARP]。

暴露人群的归因分值记为AF e , AF e =(I e -I u )/ I e =(OR-1)/OR (5.16)

式中I e 为暴露组发病率,I u 为非暴露组发病率。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一般不能获得发病率,只能获得OR 。AF e 指暴露人群内某种疾病的发病中,由该暴露引起的发病占全部发病的比例。也即假如消除该暴露,暴露组发病降低的比例。人群归因分值记为AF P , AF P =(I p -I u )/ I p =P e (OR-1)/ 1+P e (OR-1) (5.17)

式中I p 为总人群发病率,I u 非暴露组发病率P e 为人群的暴露率(或以对照组的暴露代替)。AF P 反映暴露对人群发病的影响,表示该暴露引起的发病占全部发病的比例。也即假如消除该暴露后发病降低的比例。

归因分值是具有公共卫生意义的指标,它同时还代表人群中随机抽取一个病例可能因该暴露引起的概率。

(三)病例对照研究的功效

研究功效(power)也叫做把握度,可以解释为拒绝无效假设的能力,即当无效假设不成立时,该假设被拒绝的概率。以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功效估计为例。 例:假定人群中暴露于所研究的危险因素的比例P 0=0.30,统计学双侧检验的显著性水平α=0.05,病例与对照各50例。计算该研究有多大的功效发现RR =2。首先计算Z 值

(式13.19)

功效=1-β=P (Z ≤Z β)(P 为概率),计算出Zβ之后,根据标准正态分布查出小于Zβ时的概率,P 1与计算样本量时相同。

)/96.11(2

χ±OR

()

α

βZ q

p P P n Z --=

2014615

.0)

12(3.012

3.0)1(1001=-?+?=-+=

RR P RR P p

本例:n =50,P 0=0.30,α=0.05(双侧检验),Z α=1.96, RR =2

=(P 0+P 1)/2=(0.3+0.4615)/2=0.3808

查正态分布表,当 =-0.30时,β=0.62,功效=P =1-β=38%

结论:如果该研究选用50个病例和50个对照,在给定的条件下,该研究能检出OR 显著地不等于1的概率为38%,如果OR 确实≤2,则该研究成功的希望不大。一般认为一项研究的检验效率应在75%以上。

七、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及其防止

(一)选择偏倚(selection bias):由于选入的研究对象与未选入的研究对象在某些特征上存在差异而引起的误差。常发生于设计阶段。⒈入院率偏倚(admission rate bias) 也叫Berkson 偏倚。当利用医院病人作为病例和对照时,由于对照是医院的某一部分病人,而不是全体目标人群的一个随机样本,又由于病例只是该医院或某些医院的特定病例,因为病人对医院及医院对病人双方都有选择性,所以作为病例组的病例也不是全体病人的随机样本,所以难免产生偏倚,特别是因为各种疾病的入院率不同导致病例组与对照组某些特征上的系统差异。尽量采用随机选择研究对象,在多个医院选择对象等方法以减少偏倚程度。2、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prevalence-incidence bias) 又称奈曼偏倚(Neyman bias)。调查对象选自现患病例,可能得到很多信息可能只与存活有关,而未必与该病发病有关,从而高估某些暴露因素病因作用。另一种情况,某病的幸存者改变了生活习惯,从而降低了某个危险因素的水平,明确规定纳入标准为新发病例,或有可能做队列研究,同时将暴露程度、暴露时间和暴露结局联系起来做结论可减少偏倚程度。3、出征侯偏倚(detection signal bias) 也称暴露偏倚(unmasking bias)。病人常因某些与致病无关的症状而就医,从而提高了早期病例的检出率,致使过高地估计了暴露程度,而产生的系统误差。如果延长收集病例的时间,使其超过由早期向中、晚期发生的时间,则检出病例中暴露者的比例会趋于正常。⒋时间效应偏倚(time effect bias)慢性疾病,从开始暴露于危险因素到出现病变往往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那些暴露后即将发生病变的人,已发生早期病变而不能检出的人,或在调查中已有病变但因缺乏早期检测手段而被错误地认为是非病例的人,都可能被选入对照组,由此产生的误差。在调查中尽量采用敏感的疾病早期检查技术,开展观察期充分长的纵向调查。

(二)信息偏倚(information bias):又称观察偏倚(observation bias)或测量偏倚(measurement bias),是在收集整理信息过程中由于测量暴露与结局的方法有缺陷造成的系统误差。⒈回忆偏倚(recall bias)由于被调查者记忆失真或不完整造成结论的系统误差。选择不易为人们所忘记的重要指标做调查,并重视问卷的提问方式和调查技术,将有助于减少回忆偏倚。⒉调查偏倚(investigation bias) :可能来自于调查对象及调查者双方。病例与对照的调查环境与条件不同,或者调查技术、调查质量不高或差错以及仪器设备的问题等均可产生调查偏倚。采用客观指征、合适的人选参加调查、调查技术培训、复查等方法做好质量控制,检查条件尽量一致、检查仪器应精良、严格掌握试剂的要求等均可望减少偏倚。

(三)混杂偏倚(confounding bias):当研究某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关联时,由于某个既与疾病有制约关系,又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有联系的外来因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所研究的暴露因素与疾病的联系。这种现象或影响叫混杂(confounding)或混杂偏倚(confounding bias),该外来因素叫混杂因素(confounding factor)。防止办法:在设计时利用限制的方法,配比的方法;资料分析阶段采用分层分析或多因素分析模型处理。

八、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

(一)优点:⒈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有时往往是罕见病病因研究的唯一选择,因为病例对照研究不需要太多的研究对象,此时队列研究常常不实际。2.虽有更多的机会发生偏倚和错误的推论,但是相对更省力、省钱、省时间,并且较易于组织实施。3.该方法不仅应用于病因的探讨,而且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例如疫苗免疫学效果的考核及爆发调查等。4、可以同时研究多个因素与疾病的联系,适宜于探索性病因研究。

(二)局限性:⒈不适于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因为需要很大的样本量。⒉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偏倚。⒊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常难以判断。⒋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

p

30

.0297.096.16192

.03808.02)3.04615.0(502-≈-=-??-?=z β

z

β

第六章 病例对照研究

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一)单项选择题 (1)病例对照研究的研究对象为 A.暴露组和非暴露组 B.试验组和非试验组 C.患病组和非患该病组 D.干预组与对照组 E.试验组与对照组 (2)下列哪项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A.耗时、费力 B.可以直接计算相对危险度 C.可计算暴露率 D.选择患有与研究疾病相关疾病的人群作为对照 E.由“因”推“果” (3)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是指 A.病例组的样本数等于对照组的样本数 B.限制病例和对照组的选择,使两者的某些特征相一致的方法 C.限制病例和对照组的,使两者的研究因素一致的方法 D.限制病例和对照组时,使两者的所有特征相一致的方法 E.病例组的研究因素的数量与对照组完全一致 (4)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为了增加研究的效率常用1:M匹配,但M的取值一般不超过A.2B.3C.4D.5E.6 (5)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若从医院的其他病人中选择对照,则 A.有很好的代表性 B.选择偏倚较小 C.易于操作 D.可能有较高的无应答率 E.结果外推性较好 (6)病例对照研究中,下列哪组病例最佳 A.死亡病例 B.现患病例 C.死亡病例和现患病例 D.新发病例 E.死亡病例和新发病例 (7)病例对照研究中,使用新发病例的主要优点是 A.需要的样本量较小 B.患病情况容易控制 C.病例好募集 D.对象容易配合 E.减少回忆偏倚 (8)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的资料包括 A.一般情况、疾病情况、暴露史 B.一般情况、疾病情况、随访情况

确的结论为 A.病例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B.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 C.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 D.对照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小于病例组 E.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 (14)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为了增加研究的效率常用1:M匹配,但M的取值一般不超过A.2 B.3 C.4 D.5 E.6 (15)在500名病例与500名对照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有400名病例和100名对照有暴露史,OR值应为 A.18 B.16 C.20 D.10 E.无法计算 (16)一项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共63对。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且均有雌激素暴露史者27对,两组且均无暴露史者4对,暴露组有暴露史而对照组无暴露史者29对,其余为对照有暴露而病例组无暴露者。OR为 A.10.67 B.9.67 C.2.24 D.1.24 E.4.47 (17)在设计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时,确定配对条件的主要原则是 A.对所研究疾病有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 B.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直接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区别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的区别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2)成组配比对照:对照组与病例组在配比因素所占的比例相同。 3)个体配比对照,病例和对照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配比。按照研究因素以外的外部因素进行1:1、1:2、1:3…、1:R配比选择对照。 队列研究: 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群作为对 照 2、外对照:需在人群之外去寻找对照组 3、总人口对照:即以所研究地区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对照组的数 据。 样本含量的估计: 病例对照研究: 决定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参数: 1.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P0) 2.预期暴露于该研究因素造成的相对危险度(RR)的近似值或比值比(OR); 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 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队列研究: 1、对照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0; 2、估计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1; 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 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资料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OR= ad/bc 暴露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 OR>1时: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增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叫做“正关联”; OR<1: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减少,叫做“负关联”,暴露因素对疾病有保护作用; OR=1:表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 队列研究: 1、相对危险度:RR 表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2、归因危险度:AR 表示暴露因素的存在使暴露人群发病率增加或减少的部分。 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是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4、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而PAR%是指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的百分比。 5、标化比:研究人群中观察死亡数比标准人口预期死亡数 偏倚:

流行病学试题 6.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名词解释 1.病例对照研究 2.匹配 3.入院率偏倚 4.匹配过度 5.分层分析 6.OR 选择题 1.在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如果对照组中选人过多的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可能会A.高估RR值 B.高估OR值 C.低估RR值 D.低估OR值 E.对结果影响不大 2.假如某因素与某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的OR值为0.3(P<0.01),最可能的解释是A.该因素与该病无关联 B.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保护因素 C.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致病因素 D.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致病因素,但作用不大 E.该因素不是该病的致病因素 3.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是 A.不适于研究发病率低的疾病 B.选择合适的病例与对照困难 C.不能判定某因素与疾病的可能因果关系 D.很难避免某些偏倚的发生 E.不适于对一种疾病的多种病因进行同时研究 4.选择100例新诊断的结肠癌病例与200例需做整形手术的病人进行饮酒史的比较,探讨饮酒与结肠癌的关系,这样的研究设计属 A.病例对照研究 B.队列研究 C.临床试验 D.现况调查 E.筛检试验 5.在估计病例对照研究的样本含量时,不需要下列哪项参数? A.对照组暴露率 B.OR值 C.α值 D.值 E.x2值 6.在探索年轻女性阴道腺癌发病危险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匹配的条件应包括A.患者母亲年龄 B.患者母亲孕期阴道出血史 C.患者母亲孕期照射过X线

D.患者母亲孕期用药情况 E.阴道腺癌患者的出生时间 7.以下哪项不属于控制病例对照研究混杂偏倚的措施? A.采用匹配方式选择对照 B.使调查员不知道研究的假设 C.选择对照组时尽量使其年龄、性别的构成与病例组保持一致 D.分层分析法计算OR值 E.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8.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设计是为了控制哪种偏倚? A.选择偏倚 B.错分偏倚 C.回忆偏倚 D.失访偏倚 E.混杂偏倚 9.病例对照研究的性质是 A.回顾性研究 B.前瞻性研究 C.横断面研究 D.描述性研究 E.干预性研究 10.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吸烟与许多疾病有关,但与肺癌的联系中,只与肺癌中的鳞状腺癌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这种情况属于 A.虚假的联系 B.间接的联系 C.联系的普遍性 D.联系的特异性 E.剂量反应关系 11.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与对照选择的基本原则是 A.病例组应是医院中确诊的所研究疾病的病例 B.病例组应是具有危险因素暴露史者 C.对照组应是不患其他疾病的健康人 D.对照组应是无危险因素暴露史者 E.病例与对照均不考虑是否有危险因素暴露史 12.以下哪项不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特点? A.是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的 B.研究对象是按有无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分成病例组和对照组 C.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常常是通过研究对象的回忆获得的 D.该研究可通过两组间发病率的比值计算OR值 E.从因果关系的角度看,该研究属于“由果推因”的研究方法 13.以医院为基础的吸烟与冠心病的病例对照研究中,错误做法是 A.可在多个医院选择病例 B.可在病例同一科室中选择对照 C.可在社区人群中选择对照 D.性别、年龄常起混杂作用,可作为匹配条件 E.对于饮酒与喝茶所起的作用,可做分层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在病因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献最早记载的病例对照研究是WA Guy于1843年发表在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第6期的一篇报告,他研究职业性体力活动强度与肺结核的关系。1844年Guy的老师PCA Louis首先叙述了病例对照研究最早的概念。1926年Lane-Claypon 所做的生殖经历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是第一次十分类似现代概念的病例对照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病例对照研究的理论、方法的研究及应用空前地发展。如Schreck和LenowiTy(1947)关于包皮环切及性卫生与阴茎癌、Doll和Hill(1950)对吸烟与肺癌、Stewart 等(1958)对孕期腹部照射X线与儿童白血病、Weicker等(1963)对反应停(Thalidomide)与先天畸形、Herbst(1970)对孕妇使用己烯雌酚与其女儿阴道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都是成功的范例。20世纪中叶以来,Cornfield提出的相对危险度、比值比分析,Woolf和Miettinen的可信限计算法,Mantel和Haensyel的分层分析方法,以及Cox模型、Logistic 回归模型等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病例对照研究,推动了病因研究和疾病防治工作进程。 第一节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定义 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开始时选择一定数量患某种疾病的人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一定数量未患该种疾病的人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过去或最近研究因素暴露情况,包括有无暴露、暴露的质和量,然后比较两组研究因素暴露的程度有无差异。假如病例组某研究因素的暴露比例或暴露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则可认为该研究因素与某种疾病之间存在着联系。 病例对照研究中的所谓病例可以是某疾病的患者,或某病原体的感染者,或具有某特征事件的人。对照可以是未患该疾病的其他病人,或健康人。 研究因素(interest factors)又称为暴露因素(exposure factors)。凡接触过某种研究因素或具备某种特征,都可以称为暴露,如接触过某种物理因素或化学物质,吃过某食品,如服过某药物,具备性别、年龄、身高、肤色、职业、文化、宗教信仰等某种特征,或处于何种疾病状态或行为等。病例对照研究中涉及的暴露因素不一定都是危险因素(risk factors),也可能是属于保护因素(protective factors)。 基本设计型的病例对照研究是从研究的疾病(或某特征事件)病例出发,收集过去的暴露因素,从时间顺序上看是回顾性的,因此又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类似的英文名词尚有case-reference study、case-compared study,但以case-control study最常用。 二、特点 从结构模式可以看出有以下特点: (一)属观察性研究 对两组客观地收集暴露因素,收集的暴露因素是自然存在的,不是研究者人为控制的,没有干预因素,故而属观察性研究。 (二)设立对照组 必须设立对照组,目的是为病例组提供一个作比较用的危险因素的暴露率。 (三)从果到因追溯调查 研究开始时是已知结果,即掌握了患某病或未患该病的对象,从他们追溯与疾病有关的原因,其调查方向是回顾性的和纵向性的,因此,这种研究方法可以阐明研究因素与疾病先后时间顺序,同时得出结果的速度较快。 (四)一般不能确定因果联系 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暴露因素的方法是依据对象回忆或查阅有关记录,不是按从“因”到“果”前瞻观察其发展过程,因此,发现的“联系”一般不能确定是因果联系。但如果多次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存在“联系的一致性”,则有助于因果假设的验证。 基本设计型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构模式如图6-1。 回顾性收集暴露情况 暴露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完整版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病例对照研究定义:亦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study);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队列研究定义:指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组,追踪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是前瞻性研究。区别:1.疾病发生后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疾病发生后,队列研究疾病发生前2.分组情况;病例对照研究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队列研究按暴露与否分成病例和对照3.暴露是由研究对象从现在对过去的回顾;4.结果是否已经发生;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已经发生,由果推因.队列研究否,由因推果5.研究类型;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又称非匹配病例对照,按与病例组可比的原则,根据样本的大小,选择一定数量的对照,数量不需成严格的比例关系,但对照的数量等于或多于病例。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或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队列研究的类型:1、前瞻性队列研究2、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工作从现在开始,但研究对象是过去某个时间进入队列。3、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目的:病例对照研究:利用病例对照研究获得的明确病因线索,进一步进行队列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从而证实病因假设。队列研究:根据一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然后验证假设是否科学、正确。对照的选择:病例对照研究:(1)对照的规定:必须是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2)对照的形式: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

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作业答案

案例一 1 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的、由结果探索病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的方法,是在某种程度上检验病因假说的一种研究方法。 2 基本原理:以当前已经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一组病人座位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的但具有可比性的一组个体作为对照组,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研究对象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从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假说的目的。 3 ○1病例与对照不匹配○2病例与对照匹配:频数匹配、个体匹配○3衍生类型: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病例队列研究;病例交叉设计;病例时间对照设计;病例病例研究 4 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检验病因假说 案例二(续1) 1 ○1研究对象可及性好○2研究对象更易合作○3比较容易从医疗记 1

录和生物标本收集暴露信息 2 病例与对照的基本来源有两个:一个来源是医院的现患病人或医院和门诊的病案及出院记录记载的既往病人,称以医院为基础的;另一个是社区、社区的监测资料或普查、抽查的人群资料,称以社区为基础的。 实际工作中的对照来源主要有:○1同一个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例○2病例的邻居或所在同一居委会、住宅区内的健康人或非该病病人○3社会团体人群中的非该病病人或健康人○4社区人口中的非该病病人或健康人○5病例的配偶、同胞、亲戚、同学或同事等。案例二(续2) 1 不能代表患有肺癌的全部人群,只能代表源人群。 2 可以代表产生病例的人群的的暴露水平。 3 前者会使结果增大偏倚,后者会减少偏倚 案例三 1 增加可比性,减少偏倚 2 192.86 21.25 9.07 3 吸烟患肺癌的概率比不吸烟患肺癌的概率大9倍 4 0.11 0.80 1.09 1.87 1

【流行病学教案】5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

第五章教案 课程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Case Control Study) 授课时间周次课次学时 4 教学大纲要求(教学目的)掌握内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的概念、目的、特点及应用。 熟悉内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的原理及在病因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内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优缺点、偏性的种类及控制。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重点 1、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原理及其方法 2、病例对照研究的统计分析 难点 病例与对照的选择,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 教学方法双语教学,启发式教学:讲授法和提问法结合 案例教学:己烯雌酚与阴道腺癌关系研究案例;经典Doll和Hill吸烟与肺癌关系研究案例 教具多媒体演示 新内容 新知识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病例队列研究、病例交叉研究、病例时间对照研究 思想教育内容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思维力和鉴别力; 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严谨求学态度。 双语内容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ies) 匹配(matching)匹配过头(over matching)比值比(odds ratio)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nested case control study)病例队列设计(case-cohort study) 单纯病例研究(case-case study) 病历交叉研究(case-crossover study) 病例时间对照设计(case time control study) 要求自学内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参考资料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2007 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2002 《Clinical Epidemiology》,Fletcher, Fletcher, Wagner, Williams and Wilkins,Baltimore Maryland,1982; 《Epidemiology》Third edition, Gordis L. Elsevier Saunders, Philadelphia, PA,2004; 《Epidemiology in medical practice》Fifth edition, Barker DJP, Cooper, Cyrus. Churchill Livingstone (London), 1998 复习题或要点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病例对照四格表整理资料和配对资料的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在病因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献最早记载的病例对照研究是WA Guy于1843年发表在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第6期的一篇报告,他研究职业性体力活动强度与肺结核的关系。1844年Guy的老师PCA Louis首先叙述了病例对照研究最早的概念。1926年Lane-Claypon 所做的生殖经历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是第一次十分类似现代概念的病例对照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病例对照研究的理论、方法的研究及应用空前地发展。如Schreck和LenowiTy(1947)关于包皮环切及性卫生与阴茎癌、Doll和Hill(1950)对吸烟与肺癌、Stewart 等(1958)对孕期腹部照射X线与儿童白血病、Weicker等(1963)对反应停(Thalidomide)与先天畸形、Herbst(1970)对孕妇使用己烯雌酚与其女儿阴道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都是成功的范例。20世纪中叶以来,Cornfield提出的相对危险度、比值比分析,Woolf和Miettinen的可信限计算法,Mantel和Haensyel的分层分析方法,以及Cox模型、Logistic 回归模型等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病例对照研究,推动了病因研究和疾病防治工作进程。 第一节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定义 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开始时选择一定数量患某种疾病的人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一定数量未患该种疾病的人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过去或最近研究因素暴露情况,包括有无暴露、暴露的质和量,然后比较两组研究因素暴露的程度有无差异。假如病例组某研究因素的暴露比例或暴露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则可认为该研究因素与某种疾病之间存在着联系。 病例对照研究中的所谓病例可以是某疾病的患者,或某病原体的感染者,或具有某特征事件的人。对照可以是未患该疾病的其他病人,或健康人。 研究因素(interest factors)又称为暴露因素(exposure factors)。凡接触过某种研究因素或具备某种特征,都可以称为暴露,如接触过某种物理因素或化学物质,吃过某食品,如服过某药物,具备性别、年龄、身高、肤色、职业、文化、宗教信仰等某种特征,或处于何种疾病状态或行为等。病例对照研究中涉及的暴露因素不一定都是危险因素(risk factors),也可能是属于保护因素(protective factors)。 基本设计型的病例对照研究是从研究的疾病(或某特征事件)病例出发,收集过去的暴露因素,从时间顺序上看是回顾性的,因此又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类似的英文名词尚有case-reference study、case-compared study,但以case-control study最常用。 二、特点 从结构模式可以看出有以下特点: (一)属观察性研究 对两组客观地收集暴露因素,收集的暴露因素是自然存在的,不是研究者人为控制的,没有干预因素,故而属观察性研究。 (二)设立对照组 必须设立对照组,目的是为病例组提供一个作比较用的危险因素的暴露率。 (三)从果到因追溯调查 研究开始时是已知结果,即掌握了患某病或未患该病的对象,从他们追溯与疾病有关的原因,其调查方向是回顾性的和纵向性的,因此,这种研究方法可以阐明研究因素与疾病先后时间顺序,同时得出结果的速度较快。 (四)一般不能确定因果联系 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暴露因素的方法是依据对象回忆或查阅有关记录,不是按从“因”到“果”前瞻观察其发展过程,因此,发现的“联系”一般不能确定是因果联系。但如果多次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存在“联系的一致性”,则有助于因果假设的验证。 基本设计型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构模式如图6-1。 回顾性收集暴露情况

病例对照总结研究资料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 一、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择病例和选择对照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匹配与匹配过头的概念。 熟悉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OR值及其可信区间的计算; 分层分析的方法;暴露者归因分值与人群归因分值。 了解病例对照研究容易发生的偏倚有哪些;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优缺点。 二、教学大纲精要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case reference study,)是分析流行病学 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类型之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这是一种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 2.病例对照研究的四大要素是:人群、对照、病例和暴露。在病例对照研究中 明确产生病例的人群,和从这一人群中正确地挑选对照,并正确地收集暴露资料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精髓。 3.研究的病例并无必要代表某种疾病的全部病例,也不需要有一个某疾病的病 人的随机样本。一个病例除了代表他自己之外,不必代表任何人,关键是如何选择对照。对照必须代表产生这些病例的人群,即代表那些潜在的病例。也就是说,如果他患了该病的话,他就有可能被诊断,而且被包括在研究的病例中。因此,一方面对照不必代表所有未患研究疾病的病人,同样也不必代表所有所谓总体人群;另一方面,病例也不必代表患有该种疾病的全部病人,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可以限制病人仅为男性或女性,仅为老年或青年,仅为严重病例或轻微病例,仅为某地病例等等。 4.选择病例的另一个原则是,只要该病例符合病例的定义,就应当收入病例组,

病例对照研究实习

实习病例一对照研究 ——吸烟与肺癌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病倒一对照研究的概念和结构模式,设计特点。 2.熟悉非配对资料和配对资料的分析方法。 二、预习提要 1.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构模式,设计要点。 2.非配比资料分析(两组暴露比的差异显著性检验,计算比值比估计相对危险度)。3.配对资料的分析及比值比计算。 4.病例一对照研究的常见偏倚。 三、实习内容 近几十年来,世界上有不少国家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增长,有些工业发达的国家肺癌的死亡率增长更高。 问题1:有人认为这种增加不一定是真的增加,而是老年人口增加或诊断技术标准有所改进所致,你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你能完全摒除这种可能性吗? 许多学者针对肺癌死亡率升高的原因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认为与吸烟、吸入污染的空气以及职业性因子有关。 问题2:请考虑如何区分以上因素对肺癌的作用。 作者针对上述问题,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研究了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现将其方法、设计及结果综述如下。 (一)调查研究方法: 首先选定病例组,病人要诊断明确有代表性,要设立相应对照组。在病例与对照组中用同样的方法回顾有无暴露于某因素,以及暴露的程度,然后进行统计处理,以提供可疑病因与疾病联系的线索,从结果探索可能的病因。 1. 选定病人,作者在20家医院选了确诊肺癌的病人。 问题3:请考虑这样做的意义。在病人入院时即通知派专职调查员前往访视病人,并进行调查。 2. 选择对照,选择同时入同一医院的,非肺癌病人作为对照。 问题4:请考虑此项工作的必要性。 对照者的年龄应与病人在相同的年龄组内(上下在5岁之内),性别与肺癌患者相同。一个病人配一个对照。注意不将病因可能相同的疾病作为对照,作者还选择胃癌、肠癌、肝癌等病人作为对照。 问题5:请考虑这样做的意义。 3. 确定研究的病因,拟定调查表:在确定吸烟与肺癌关系时,可能因吸烟习惯有改变而发生困难,如吸烟少的可以变成重度吸烟者,而重度吸烟者又可以减少吸烟或戒烟后可再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 一、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择病例和选择对照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匹配与匹配过头的概念。 熟悉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OR值及其可信区间的计算;分层分析的方法;暴露者归因分值与人群归因分值。 了解病例对照研究容易发生的偏倚有哪些;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优缺点。 二、教学大纲精要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case reference study,)是分析流行病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类型之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这是一种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 2.病例对照研究的四大要素是:人群、对照、病例和暴露。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明确产生病例的人群,和从这一人群中正确地挑选对照,并正确地收集暴露资料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精髓。 3.研究的病例并无必要代表某种疾病的全部病例,也不需要有一个某疾病的病人的随机样本。一个病例除了代表他自己之外,不必代表任何人,关键是如何选择对照。对照必须代表产生这些病例的人群,即代表那些潜在的病例。也就是说,如果他患了该病的话,他就有可能被诊断,而且被包括在研究的病例中。因此,一方面对照不必代表所有未患研究疾病的病人,同样也不必代表所有所谓总体人群;另一方面,病例也不必代表患有该种疾病的全部病人,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可以限制病人仅为男性或女性,仅为老年或青年,仅为严重病例或轻微病例,仅为某地病例等等。 4.选择病例的另一个原则是,只要该病例符合病例的定义,就应当收入病例组,而不应受其暴露状态的影响,否则将产生选择偏倚。

实验4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案例一 人们在英国和威尔士的死亡登记中发现,由肺癌导致的死亡例数显著增多。如,1922-1947年间死亡数从612例上升到9287例,增长了15倍。45岁及以上男性肺癌死亡率,从1940-1944年,仅5年的时间与1921-1930年相比,肺癌的死亡率就增加了6倍,女性肺癌死亡率增加了3倍,且呈上升趋势。除英国和威尔士外,世界上其他国家如瑞士、丹麦、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土耳其和日本等也出现了相同的现象。此现象引起了世界上很多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并开始研究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当时提出的能够导致肺癌发病率增高的原因主要有两种:①汽车尾气的排放、焦油路表面的灰尘及煤气厂和工厂中煤的燃烧而导致的大气污染;②吸烟。 吸烟与肺癌的关系是依据医务工作人员的临床观察而得出的,即在临床诊疗中发现的肺癌患者有很多人吸烟,为搞清楚肺癌高发的真正原因,研究者们于1930年到1960年间,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其中包括Richard Doll和英国的Austin Bradford Hill进行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患肺癌者与非肺癌者 在吸烟习惯方面或其他如大气污染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1

问题: 1. 何谓病例对照研究? 2.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病例对照研究有哪些类型? 4.病例对照研究的作用是什么? 案例二(续1) Doll和Hill 在1984年4月至1952年2月间,在伦敦及附近医院的住院患者中,选择被确诊为肺癌的新发病例作为病例组,并选择与病例同性别,年龄±5岁,且尽量选择与病例在同一家医院或同期住院的非肺癌病人作为对照组。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患者,使用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家庭住址、家庭取暖方式、呼吸系统病史、吸烟习惯,鉴于其他的目的,还包括饮食习惯和腹泻药的使用等。 问题: 1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区别

(1)对照的规定: 必须是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2)对照的形式: 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2)成组配比对照:对照组与病例组在配比因素所占的比例相同。 3)个体配比对照,病例和对照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配比。按照研究因素以外的外部因素进行1:1、1:2、1:3…、1:R配比选择对照。 队列研究: 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群作为对 照 2、外对照:需在人群之外去寻找对照组 3、总人口对照:即以所研究地区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对照组的数 据。 样本含量的估计: 病例对照研究: 决定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参数: 1.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P0) 2.预期暴露于该研究因素造成的相对危险度(RR)的近似值或比值比(OR); 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 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队列研究: 1、对照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0; 2、估计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1; 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 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资料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OR= ad/bc 暴露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 OR>1时: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增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叫做“正关联”; OR<1: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减少,叫做“负关联”,暴露因素对疾病有保护作用; OR=1:表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 队列研究: 1、相对危险度:RR 表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2、归因危险度:AR

表示暴露因素的存在使暴露人群发病率增加或减少的部分。 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是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4、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而PAR%是指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的百分比。 5、标化比:研究人群中观察死亡数比标准人口预期死亡数 偏倚: 病例对照研究最大的偏倚是回忆性偏倚 队列研究最大的偏倚是失访偏倚。

第二十四章病例对照研究答案

第二十四章病例对照研究答案: 一、单选题: 1.E 2.E 3.E 4.E 5.C 6.B 7.C 8.A 9.E 10.E 11.E 12.C 13.C 14.D 15.C 16.B 17.B 18.D 19.D 20.B 21.D 22.A 23.E 24.E 25.B 26.E 27.A 28.D 29.E 30.D 31.B 32.D 33.B 34.C 35.A 36.B 37.D 38.A 39.B 40.E 41.D 42.B 二、名词解释: 1.病例对照研究指选择一组患研究疾病的病人与一组无此病的对照,调查其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状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2.匹配每个病例选择一个或几个对照,使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如年龄、性别等)方面与其相配的病例相同或基本相同。匹配可提高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并能控制某些混杂因素。 3.入院率偏倚当选择医院的病人作为病例或对照时,由于病例只是该医院的特定病例,对照是该医院的某一部分患其他疾病的病人,可能因种种原因具有不同疾病的人入院率有所不同,因此而产生的偏倚。 4.匹配过度就是将一些被研究因素或者因果链的中间变量,或者将一些不必匹配的因素作为匹配因素,而造成得不出研究结果(如将被研究因素作为匹配因素),或者真实的结果被歪曲(如将与被研究因素密切相关的中间变量作为匹配因素),或浪费工作量(如将不必匹配因素作匹配)。 5.分层分析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和资料分析时,为了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和检测效应修饰作用,可根据某特征把研究对象分成几个亚组(层),例如按年龄段分层,或按吸烟与否分层研究大气污染和肺癌的关系等。 6.OR 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可反映暴露者患某种疾病的危险性是无暴露者危险性的倍数。是表达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的重要指标。 7.回忆偏倚由于调查对象对过去的事件或经历回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同而造成的系统误差。例如病人因曾经受疾病的折磨,故能较准确地回忆过去的暴露

病例对照(自答答案)

病例对照研究 案例1 问题1 问题2 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问题3 病例对照研究;P70 问题4 P70-71 问题5 1)病例来源于伦敦及其附近20所医院诊断为肺癌的病人,原则是病例有代表性、诊断明确。2)对照来源于这些医院中的其他肿瘤病人,原则是1.候选对象必须来自于产生病例的总体,即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就能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2.必须是经过相同的诊断方法确认不患所研究的疾病,且不处于亚临床期或潜伏期的人。 问题6 选用住院的肺癌病人作为调查对象代表性不是很好。容易发生选择偏倚,但可节省费用,容易获得,合作好,信息完整准确。病例的选取以社区来源为优,代表性较强,但实施难度大。问题7 1)考虑如上配对条件是为了使病例组和对照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排除年龄、性别、民族、职业、经济生活条件、社会阶层等因素的干扰。 2)进行匹配时应注意:欲作为病因探索的因素不可匹配,且不能“匹配过头” 问题8 问题9 问题10 问题11

问题11. 1)表2.5 OR=9.08 Miettinen氏95%CI (4.73,17.42)Woolf氏95%CI (4.14,19.92)2)表2.6 OR=8.71 Miettinen氏95%CI (4.50,16.86) 问题12 问题13 表明每日吸烟支数与肺癌发病之间存在极为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随着每日吸烟支数的增加,OR值亦逐渐增大,显示出剂量反应关系,更增强了吸烟与肺癌之间因果联系的说服力。 问题14 吸烟与肺癌有关,是个危险因素 问题15 还可进一步做队列研究,以判断因果关系。 案例2 问题1 1)X2=5.84 OR=1.68 Miettinen氏95%CI (1.10,2.57)Woolf氏95%CI (1.10,2.58)2)意义:说明口服避孕药与女性心肌梗死有关,是个危险因素 案例3 问题1 病例对照研究 问题2 X2=65.94 OR=8.73 Miettinen氏95%CI (5.17,14.72)Woolf氏95%CI (2.73,27.89) 意义:说明使用动静脉插管与医院内菌血症有关,是危险因素 案例4 问题1 现况调查 问题2 ?选择该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儿科病房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住院癫痫患儿中诊断出发生了医院感染者。 问题3 应该考虑年龄、性别、民族、经济生活条件等。 从该三甲医院儿科病房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住院癫痫患儿中非医院感染者进行随机选择。 问题4 P75 公式得,样本含量为200 问题5 因素可能有:住院时间、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鼻饲、介入性诊疗、活动受限 问题6 P83

第5章.病例对照研究(王建华)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分析流行病学方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类型之一。近年来,在经典的病例对照研究基础上又衍生出若干种新的方法,克服了经典方法本身的一些缺陷,大大丰富和发展了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和内涵,成为现代流行病学方法学进展的重要部分。病例对照研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病因学研究中,不失为一个得心应手的工具。 第一节基本原理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研究对象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从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这是一种回顾性的、由结果探索病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的方法,是在某种程度上检验病因假说的一种研究方法(图5-1)。 图5-1 病例对照研究示意图 最早的病例对照研究见于1843年Guy向伦敦统计学会所做的报告,该报告分析了职业暴露与肺结核发生的关系。最早的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见于Louis的著作(1844)。但是符合现代病例对照研究概念的研究首推Lane Claypon(1926)报告的生殖因素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二次世界大战后,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的应用大大增加,比较著名的有Schreck和Lenowitz(1947)的包皮环切和性卫生与阴茎癌的关系;Hartwell(1947)对于输血与肝炎关系的研究;Doll和Hill(1950)关于吸烟与肺癌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日臻完善,应用日益普遍。其中,孕妇服用反应停(thalidomide)与婴儿短肢畸形、母亲吸烟与先天性畸形、早产儿吸入高浓度氧与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症、经期使用月经棉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小剂量电离辐射与白血病、以及母亲早孕期服用雌激素与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一、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择病例和选择对照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匹配与匹配过头的概念。 熟悉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OR值及其可信区间的计算;分层分析的方法;暴露者归因分值与人群归因分值。 了解病例对照研究容易发生的偏倚有哪些;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优缺点。 二、教学大纲精要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study,casereferencestudy,)是分析流行病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类型之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这是一种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 2.病例对照研究的四大要素是:人群、对照、病例和暴露。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明确产生病例的人群,和从这一人群中正确地挑选对照,并正确地收集暴露资料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精髓。 3.研究的病例并无必要代表某种疾病的全部病例,也不需要有一个某疾病的病人的随机样本。一个病例除了代表他自己之外,不必代表任何人,关键是如何选择对照。对照必须代表产生这些病例的人群,即代表那些潜在的病例。也就是说,如果他患了该病的话,他就有可能被诊断,而且被包括在研究的病例中。因此,一方面对照不必代表所有未患研究疾病的病人,同样也不必代表所有所谓总体人群;另一方面,病例也不必代表患有该种疾病的全部病人,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可以限制病人仅为男性或女性,仅为老年或青年,仅为严重病例或轻微病例,仅为某地病例等等。

05章病例对照研究讲稿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6学时) 讲稿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的内容。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一样,均属于分析性研究,是流行病学方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类型之一。近些年来,在病例对照研究的基础上还衍生出一些新方法,弥补了经典方法的缺陷,丰富和发展了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和内涵,成为现代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学进展的重要部分。因此,病例对照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在病因学研究中,是一个得心应手的工具。 首先,我们看一下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病例对照研究的衍生研究类型、分层资料和等级的分析方法; (2)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原理、用途、实施过程、不分层次资料的分析 方法,相对危险度、病因分值,常见偏倚的来源及控制。 第一节基本原理 a) 以确诊患某种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 体作为对照; b) 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危险因素暴露史; c) 测量并比较两组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该因素与疾病之间是 否存在统计学关联。 那么病例对照研究相对队列研究有哪些特点呢? (1)回顾性 (2)由果及因的研究 (3)观察法 (4)一般不能验证病因 为了使大家更好的理解病例对照研究,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它的研究简史: 例:1843年Guy向统计学会报告-最早病例对照研究 分析职业暴露与肺结核发生的关系 例:1844年Louis的著作 最早出现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 例:1926年Lane Claypon 报告 生殖因素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 例:1947年Schreck和Lenowitz

包皮环切和性卫生与阴茎癌的关系 例:1947年Hartwell 输血与肝炎关系的研究 例:1950年Doll和Hill 吸烟与肺癌的研究 例:20世纪60年代以来: ● 孕妇服用沙利度胺(thalidomide,反应停)与婴儿短肢畸形 ● 母亲吸烟与先天性畸形 ● 早产儿吸入高浓度氧与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症 ● 经期使用月经棉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 小剂量电离辐射与白血病 ● 母亲早孕期服用雌激素与少女阴道腺癌等之间的关系 以上这些都是运用病例对照研究的经典范例,通过这些实例,我们不难看出,病例对照研究的应用范围之广,已成为使用最高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之一。 第二节研究类型 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我们总结有以下几种 (1)病例与对照不匹配 (2)病例与对照匹配 (3)衍生的研究类型 1. 病例与对照不匹配 1 从设计所规定病例和对照人群中,分别抽取一定量的研究对象 2 对照组人数≥病例组人数 3 对照组应能代表产生病例的人群 2. 病例与对照匹配 (1)匹配/配比(matching) ● 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 ● 目的: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2)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