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起源于生活,、

设计起源于生活,、
设计起源于生活,、

设计起源于生活,也主导着人们的生活。只是当某类设计成为一种主流审美取向时,这种设计就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形态,从而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艺术设计更是如此,它不仅促进了生态、功能、精神环境的提升,同时还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经济、文化与科技水平。而创意是创新的开始,创新始于创意,其根源则来自对生活的热爱。回顾人类发展的历程可知:没有创意就没有人类的诞生,没有创意就没有人类的一切,没有创意就没有人类的未来,正是这样我们才说创意成就人类的未来(图---1)。尤其是在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我们从环境艺术设计的视觉来研究其概念设计的特征与方法,无疑对其创意设计及其创作实践具有重要的推动,并对成就和创造人类未来富有创意与个性的环境空间具有研究意义及探索价值。

图---1. 创造就是突破旧的事物,创建新的事物,而没有创意就没有创造,没有人类的诞生,没有创意就没有人类的一切,没有创意就没有人类的未来,正是这样我们才说创意成就人类的未来。

1.设计创意与概念设计

所谓创意就是创立一个新主意。其属性有两个:即新颖性与初始性。凡是创立的东西都是新颖的,都是对前人成就的突破,为此它具有新颖性与明显的初始性。而创意是新颖性与初始性的统一,缺少一个属性就不是创意。创意是一种思维活动,它虽然

不是实践活动,但却引起并指导着人们的实践活动。

所谓概念则是指人对能代表某种事物或发展过程的特点及意义所形成的思维结论。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而设计创意则是设计者针对设计所产生的诸多感性思维进行归纳与精炼所产生的思维总结,其内容包括设计师对将要进行设计的方案做出的周密调查与策划,分析出客户的具体要求及方案意图,以及整个方案的目的意图,地域特征,文化内涵等,以及设计师由此通过各自独有的思维素质产生的一连串设计想法,并在诸多想法与构思的基础上提炼出来最为准确的设计概念。概念设计即是利用设计创意并以其为主线贯穿全部设计过程的设计方法。概念设计是完整而全面的设计过程,它通过设计创意将设计者繁复的感性和瞬间思维上升到统一的理性思维从而完成整个设计。

为此,我们说如果概念设计是一篇文章,那么设计创意则是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概念设计围绕设计创意而展开,设计创意则联系着概念设计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见,概念设计需要全面的思维能力,概念设计的中心在于设计创意,设计创意的提出与运用是否准确,完善决定了概念设计意义与价值的实现与完善。

2.环境艺术概念设计探索的意义

环境意识是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的必然产物,环境艺术概念的提出和传播,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时期,虽有其不同的理解,然而它首先是基于对艺术的某种社会属性,以及艺术与广泛

的社群利益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的表述。因此,环境艺术显然不是对艺术表现的载体(物质性媒介种类)或艺术语言之形式特征及风格的某种界说,而是指向艺术表现的社会和文化价值倾向,抑或艺术面对社会所服务的对象及其特性。尤其是现代环境艺术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及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欧美各国、日本、韩国、台湾地区,以及20世纪80年代中期环境艺术在中国大陆崛起的主要原因和条件,均是由于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工业化达到一定的高度,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达到了较高程度的发达、稳定和国际化,特别是大众文化及社会福利事业达到了各自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环境艺术在整体社会环境(物质与文化环境)发展的客观需求下显出了它深刻而丰富的当代文化语义和社会内涵⑴。

概念设计作为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最接近设计本质的环节之一,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在各个层面组织的环境艺术设计竞赛中让许多才华横溢的设计师脱颖而出,而且在一系列重大工程设计项目的设计竞标中展现出人类面向未来的创造力与开拓精神。诸如国际建筑师协会每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举办的建筑专业学生国际设计竞赛、世界规划师大会举办的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国际设计竞赛,以及各类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展示设计、家具概念设计竞赛等。而在重大工程设计竞赛中,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国际设计竞赛中,丹麦建筑师伍重的方案在32个国家233个作品中脱颖而出并获奖,其建筑造

型的既像在风浪中鼓帆前进的巨型帆船,又像漂浮在悉尼港湾海面上的洁白贝壳,则被誉为“揭开了现代建筑的新篇章”,建成后的悉尼歌剧院更是被公认为20世纪世界最美丽的建筑物之一(图---2)。而1982年3月美国华人女建筑设计师林璎参加美国建筑家学会组织的美国越战纪念碑设计竞赛,在1421个应征方案中成为首选方案,并最终获得批准建造(图---3)。

图---2. 漂浮在悉尼港湾海面上的悉尼歌剧院

图---3.美国越战纪念碑设计

国内近年来对概念设计也比较重视,不同类型的概念设计竞赛可说是此起彼伏,异常热闹,从环境艺术设计方面来看,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一年一度的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中的方

案类,“新人杯”全国青年学生室内设计竞赛及中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学年奖,以及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委员会两年举办一届的“为中国而设计” 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等,均成为展现环境艺术最新设计概念、发现新人的重大赛事。在重大工程设计领域,2008年北京奥运会重点建设项目“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国际竞标(图---4),2010年上

海世博会园区总体概念规划与重要展馆建筑概念设计方案国际竞标(图---5),以及将于2007年底建成的中国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方案国际竞标(图---6),中国中央电视台建筑设计方案国际竞标(图---7)等,均可看到概念设计在其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与艺术魅力。

图---4.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图---5.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总体概念规划方案

图---6.中国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方案

图---7.中国中央电视台建筑设计方案

也正是基于概念设计的特殊作用与现实意义,在2001年“第二届上海国际建筑设计展”上,上海市建委有关人士透漏,为了控制社会总成本的增加,有效的保护设计成果的知识产权,限制恶性竞争,上海市在设计招标的管理上,将实行国际通行“概念

设计”投标,至此这一管理办法已经进入实质性的审批阶段。只是环境艺术概念设计从理论层面可见到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虽然在各类竞赛中以“概念设计”为名的活动层出不穷,但如何使概念设计名符其实,如何通过概念设计将设计师的设计创意展现出来,直至为我们明天与未来的生活服务,显然是一个设计的持续发展与文化建设层面应该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对其进行理论探索也有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3.环境艺术概念设计的创作要素

环境艺术概念设计中的创作要素主要包括空间、造型、艺术、技术、材料、环境与文化要素等层面的内容,具体如下所述:

3.1环境艺术概念设计创作中的空间要素

所谓空间是指“空虚能容受之处”。然而既谓空虚,必能容受,既欲容受,便需设计。只是空间形态不同于平面、肌理、立体等实体形态,有其特殊的形成、操作和组织规律(图---8)。

图---8.环境艺术概念设计创作中的空间要素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老子有一段话: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其用意就在于强调建筑对于人类来说,具有使用价值的不是围成空间的实体的壳,而是空间本身。这段话的含义是深刻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明确地指出“空间”是建筑的本质,是建筑的生

命。这里所说的建筑,是包括环境艺术设计在内的广义建筑学。

显然,环境艺术设计属于空间艺术的研究范畴。空间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主体,也是其概念设计研究的重点。只是环境艺术设计创作中的空间要素,并不只限于形成空间结构部分的长、宽和高的总和,而是空的部分本身,即人们生活和活动的空间。空间感包括城市、街道、广场和花园等。凡是经过人为去限定一个空的部分,就可以有效地算作空间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不在于限制开阔空间的那些实体屏障的本身,而是在于表现空间是如何通过这种阻隔过程而被组织成有意义的构图形式,我们不应把注意力仅仅放在构成这种空间的界面上,而应把握空间整体的感觉方面。而环境艺术概念设计创作中对空间要素的探索,主要表现在对空间的物质属性、空间的精神属性与空间的文化属性等方面空间要素的概念设计。

3.2环境艺术概念设计创作中的造型要素

环境艺术概念设计创作中的造型要素是指构成形体的基本知觉元素。包括形态、色彩、材质与光影等部分的内容(图---9)。

图---9.环境艺术概念设计创作中的造型要素

1.形态,

2.色彩,

3.材质,

4.光影。

其中:

形态是造型要素的基础,它是指城市及建筑内外环境空间中形态要素的表现形式,其概念设计可从构成形态的要素点、线、面、体等方面及平面、立体、空间形态等方面提出设计的构思创意;如小沙里宁设计的纽约肯尼迪机场TWA候机楼,就选择了酷似一只振翅欲飞的大鸟的建筑造型,更重要的是由于结构的因素产生一种全新的空间形象。它集象形特质、应力形态与功能性于一体,充分实现了形式、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设计概念。

色彩也是造型要素之一,由于色彩具有先于形态识别的特点,其概念设计可从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等方面及对比、调和,以及物理、生理、心理、地域、文化等方面来提出设计的构思创意;如意大利水

城威尼斯的城市及建筑环境色彩,即展现出绚丽多姿的异国风情的设计概念。

材质是指材料和质感的结合,也是造型要素之一。其概念设计可从材质表面的可视属性,即色彩、纹理、光滑度、透明度、反射率、折射率、发光度等以及物理、化学等方面来提出设计的构思创意;如由意大利建筑师皮亚诺和英国建筑师罗杰斯共同设计建造的法国蓬皮杜国家艺术中心,建筑师有意將结构和设备作为建筑物的装饰, 其钢结构梁、柱、桁架、拉杆及管线全部暴露在外,其建筑的材料和质感在空间中展露无疑,体现了高技派的设计概念。

光影是指光和影的结合,两者是从不分开的,只是光在明处,影而在暗处而己。其概念设计可从光影的造型、色彩、空间等方面来提出设计的构思创意;如颇负盛名的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一直用现代主义的国际式语汇来表达特定的民族感受、美学意识和文化背景,在其作品中光影的利用即达到一个极高的境地。

3.3环境艺术概念设计创作中的艺术要素

现代环境艺术的发展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艺术作为与环境艺术共生的一个有机的侧面,在环境艺术历史上大大的向前推进了一步。如何理解现代艺术和环境艺术概念设计创作的关系呢?引用澳大利亚著名环境艺术设计师理查德?古德温(Richard Gocdwin)的话“艺术是设计的源泉,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应具有艺术家一样的思维,其创作过程也同样需要艺术家式的敏锐和激变,从自身的角度来说,我们更需要用艺术的眼光来审视现存的设计,但是设计和艺术之间的确存在着矛盾,并且持续不断此消彼长。即需要我从纯粹的艺术行为,转移到相对实际相对商业化的环境设计领域去。当然,我认为这是能够通过寻找到一个比较妥善的方法来加以解决的,比如用以将艺术的手段和思维方式转变为商业性创作所用的概念”由此可见艺术要素对与环境艺术概念设计的价值上不可忽视的。

从环境艺术概念设计创作来看,对其产生影响的艺术形式主要包括大地艺术、陈设艺术,以及音乐艺术、电影艺术等相关艺术观念对其设计创作概念的形成产生的推动作用。

3.4环境艺术概念设计创作中的技术要素

环境艺术概念设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环境艺术概念设计要借助技术的手段才能实现。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作用环境艺术,如运用植物栽培新技术可以使花卉反季节开放,借助科技遥感预测景观,用电脑模拟人们的景观审美,利用智能灯光技术丰富环境的视觉效果,这些必然会改变人们固有的工作与思维方式,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工作效率,使设计师形成更为广阔的概念设计创作视野。诸如太阳能技术、节能技术、生态技术、虚拟技术、信息技术、数码技术与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均为环境艺术设计创作中技术创新概念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环境艺术概念设计中的创作要素还包括材料、环境与文化要素等层面的内容,对其展开研究与探索,对明晰创作中概念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的。

4.环境艺术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

环境艺术概念设计的原则重在展现其概念设计的独创性、连动性、多向性、想象性与突变性,它们是环境艺术概念设计与具体工程设计相异且最为基本的原则⑵,具体如下所述:

4.1独创性原则

环境艺术概念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能用常规、传统的方式解决的问题。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至少以前在思维者头脑中不存在的、新颖的、独特的思维。这就是它的独创

性。独创性要求人们敢于对司空见惯或“完美无缺”的事物提出怀疑,敢于向传统的陈规旧习挑战,敢于否定自己思想上的“框框”, 从新的角度分析问题、认识问题。

4.2 连动性原则

环境艺术概念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又是一种连动思维,它引导人们由已知探索未知,开拓思路。连动思维表现为纵向、横向和逆向连动。纵向连动针对某现象或问题进行纵深思考,探询其本质而得到新的启发。横向连动则通过某一现象联想到特点与它相似或相关的事物,从而得到该现象的新应用。逆向连动则是针对现象、问题或解法,分析其相反的方面,从顺推到逆推,从另一角度探索新的途径。

4.3 多向性原则

环境艺术概念设计要求向多个方向发展,寻求新的思路。可以从一点向多个方向扩散;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思考、解决。

4.4 想象性原则

环境艺术概念设计要求设计者善于想象,善于结合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在头脑里形成新的形象,善于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只有善于想象,才有可能跳出现有事实的圈子,才有可能创新。

4.5 突变性原则

环境艺术概念设计中的直觉思维、灵感思维是在设计创造中出现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它往往表现为思维逻辑的中断,出现思想的飞跃,突然闪现出一种新设想、新观念,使对问题的思考突破原有的框架,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5.环境艺术概念设计的形式表达

环境艺术概念设计的形式表达是其设计师必须掌握的重要表现语言,我们知道进行任何一项环境艺术设计,最初设计阶段需要从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着手,即准确地把握项目的中心问题,系统化地展开思路,以唤起适宜的形式。一般的说环境艺术设计工程有三种目的:满足机能、创造效益和表现有利的艺术形式。由此目的产生意图⑶。而环境艺术概念设计的形式表达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5.1 图纸表达

图示表达在环境艺术概念设计中起着核心作用,它是指运用图解的方法进行的设计思维表达。主要包括概念设计草图与设计正图两类,同时辅以相关的文字说明或其他附件等。这种表达设计成果(阶段性或最终性)的环境艺术概念设计图纸,作为设计思维活动在某一阶段的静态成果,以其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体现设计图解的科学技术特征,其重要性如同文件一样,可以作为交流、审查、决策、施工等下一阶段工作的依据,体现了设计者的工作进展、环境艺术实施过程及各种决策活动。

提起草图,大多数设计师将其视为表达设计思维最直接有效和激动人心的手段。对设计师而言,设计是在草图中成长起来的(图---10)。美国设计师R.富兰克林(James R Franklin )曾这样描述草图的作用,“一面反复绘画草图,同时用一种几乎像佛教禅宗的方式用直觉去领悟用手刚刚画出来的草图中的现实境界。对于我来说,这就是在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从踏勘基地、分析环境、收集资料开始,形式各异的设计草图便随之出现。这时草图有纪录性的、分析性的,也有对随之而来的感受、联想的勾画。草图可以最大限度地快速捕捉设计灵感,表达各种构思创意,是概念设计中反映思维冲动,赋予设计对象以外观和形式的重要表现手段。并且设计构思草图还成为概念设计中创造性思维的真实记录,体现了设计灵感和创意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同时还与各类环境艺术设计图纸一起构成了全面表达设计思维活动形成和完善的系列“文件”。

图---10. 环境艺术概念设计的图纸表达

5.2模型表达

在环境艺术概念设计中,将设计成果制成实体模型的表达方法,一则可以促进设计进程的研讨,使模型成为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表达设计思维的方式。并能成为表达设计思维、推敲设计方案、丰富环境艺术设计的有效手段。二则将三维空间用实体模

型完整地表现出来,可供向业主和甲方展示未来建成后的形象,并能用于与非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帮助设计者深入推敲复杂的视觉造型关系,从而具有双重功效(图---11)。

图---11. 环境艺术概念设计的模型表达

在设计过程中,不同的设计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类型的模型表达方式:具体而言有场地模型、概念模型、工作模型(或称研究模型)和表现模型等类型的区别。而在环境艺术概念设计过程中模型起到了一种“助推剂”的作用,在表达设计思维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工具促进设计思考的深化,设计师利用各种各样的模型使构思形象化,表达了设计中的三维空间关系,激发了自身的创造力,使许多抽象的、难以想象的问题在发展中得到了较好的解答。

5.3 计算机辅助技术

在环境艺术概念设计中,计算机辅助技术已经给环境艺术设计表达带来巨大的变革,并在设计思维的表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图---12)。

图---12. 环境艺术概念设计的计算机辅助技术表达

在概念设计创作中,计算机巨大的信息存储和检索功能,通过互联网给设计者带来的巨大信息来源,使设计者可以在信息数据库中快速地查询有效的信息,输入全面而有价值的信息资料来促进思考。计算机在分析设计条件、通过建模模拟环境等方面也为设计思考提供了便利。在创造性的构思阶段,计算机可以帮助设计将其构想概念化、形象化,并通过其三维概念模型来研究设计要素,通过模型生成可多视觉评判的图形及各类复杂空间的投影图、剖视图等。此外计算机三维模型和渲染以及数码技术巨大的表现力,还可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反映其环境艺术设计创意及概念设计成果(图---13)。

图---13. 环境艺术概念设计的创意及其竞赛获获成果

而在概念设计过程中根据思维发展的需要,灵活采用并综合多种表达方式,成为当前设计解决设计问题的主要方法从环境艺术概念设计在现代工程设计中创新作用和实际应用价值可知,概念设计是以创新为根本,以实验为基础,以未来需求为导向的创意设计过程,其环境艺术设计创作中的概念设计作品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应在可实现、可操作的基础上,大胆设想,努力实现其创意设计的追求目标,并把城市规划、建筑艺术、经济指标、材料工程、文化艺术、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引入环境艺术设计创作中的概念设计之中,直至将概念设

计转化为具有操作性的设计理念和创意设计成果,以对其环境艺术概念设计创作实践能够产生具有前瞻性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并促进环境艺术概念设计创作的繁荣(图---14)。

举例说明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设计与艺术有什么关系? 姓名:晋伟学号:2011210357 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刚进大学时,第一次听到老师问我们:什么是设计?什么是艺术?有什么关系?带着迷惑,一年马上就要过去了,如今,虽然我还是不能很好的回答,但是每个人总有每个人的总结与理解。以下便是我一年来对艺术与设计的一些了解与认识。 一、什么是设计? 设计(Design)主要指设想、规划、计划、构思等,设计的含义是非常宽泛的,而且设计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朗文英汉双解词典》中,对Design有这样的解释:作为动词有设计、绘制、计划、谋划、预定的意思;作为名词有计划、设计图、图样、图案、图样设计、美术工艺品的设计、装饰图案的含义。《实用英汉词典》对英语Design一词的解释是作为动词有设计、立意和计划的含义;作为名词有计划、草图、图案、风格和心中的计划等意思。将使用与美观结合起来,赋予物品物质和精神功能的双重作用,是人类设计活动的一个基本特点。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活动,它包含于一切人造物的形成过程之中。总之,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可以说,设计时一种特殊的艺术,设计的创造过程是遵循使用化求美法则的艺术创造过程。

二、艺术是什么? 关于艺术,希腊语作teche,拉丁语作ars,都有技能和技巧的意思。在古代,艺术不仅和美与道德有关,同时还和实用有关。中国古代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日本也将香道、茶道、歌舞、乐曲称为游艺。在西方,艺术的美学观是渐渐出现的。绘画、雕刻和建筑早期并不包括在自由学科(Liberal Arts)之中,西方古代至中世纪并没有一个缪斯专门分管他们。由于近代西方愈来愈强调艺术与美的关系,终于形成了所谓美的艺术(Fine Arts)的概念,以别于应用艺术。人类早期的设计与艺术活动是融为一体的,只是随着社会分工的愈来愈细,各行业的专业性越来越强,才使得艺术从实际的技术中分离出来,而艺术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三、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记得上学期构成老师说:“艺术更感性而设计更理性。设计注重形式与功能,而艺术更多的注重审美。”这是一个艺术教育者对于设计与艺术的一个理解,当然后来也在网上看见了一些理解,便把它做如下总结。 ( 一、)古代艺术与设计之间的关系 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人类早期的设计与艺术活动是融为一体的、是同源的,都是造物文化的分合离散所致,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亲密而不可置疑的,设计最初的意义是指素描、绘画,“设计”这一概念本身就是从美术与建筑实践中引申出来的,犹如西方美术史之父瓦萨里在全面讨论设计这一概念时所说:设计是三项艺术如建筑、

设计来源于生活

设计来源于生活 晏禹城乡规划1402班14418200210 有一位设计大师说过一句话"设计源于生活",我想这句话是非常有哲理性的,意义非常大且深.仔细想想那些优秀的作品,那件不是源自于作者对生活细心观察和体会.所以只有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 从上这个课以来,没有那一节课不是听见老师说设计是来源于生活,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是创意,都可以拿来设计。所以就有了我们上课时候的那些例子:左梦计划,将带有中国包装的酒可以销售到全世界,将中国特色的元素融入到小小的酒瓶包装里,不是个简单事,你得思考,你得设计,所以到最后从生活中来源的灵感融入到了设计中,并且获得了成功,无疑不是件让人兴奋的事。 其实,惯性思维是每个设计师经常犯的错误,我们必须面对它,别无选择,它给我们带来了经验与效率,也给我们带来了麻烦;它使我们创作能力下降,思维惰性,这两点是设计师最大的敌人,比如在设计一个收录机产品包装时,我们一般会用一些科技、宇宙、声波等元素去表现,没办法更深层次思考,如果我们用休闲家居生活图文作辅助元素,肯定又另有一番风格,不但体现产品的功能性又能传达增添生活情趣的优点。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别"穿新鞋走老路",不断地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多观察体会生活吸收一些新新时尚元素,才能在新的设计形势下,信手拈来,胸有成竹,肚里有墨,不至于思维"断电"。 从我的幻灯片来说起,我做的是椅子的别样设计。从它的各种造型,各种创意,无一不是全来源于生活。蛋椅,将一个椭圆形的模具从中间剖开,中间挖空,成为了一个新式的椅子,但它的扶手,造型,无不给人一种安全,舒适的感觉。当然,不止这一个,生活中到处充满着设计,也充满着人对于生活的无尽发掘。 很庆幸通过人们的发现,发现了仿生学。于是,各种仿生设计应运而生:潜水服,根据鱼设计的潜水艇,根据鸟而设计飞机。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仿生学造船,以木桨仿鳍。相传早在大禹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观察鱼在水中用尾巴的摇摆而游动、转弯,他们就在船尾上架置木桨。通过反复的观察、模仿和实践,逐渐改成橹和舵,增加了船的动力,掌握了使船转弯的手段。这样,即使在波涛滚滚的江河中,人们也能让船只航行自如。鸟儿展翅可在空中自由飞翔。据《韩非子》记载鲁班用竹木作鸟“成而飞之,三日不下”。然而人们更希望仿制鸟儿的双翅使自己也飞翔在空中。早在四百多年前,意大利人利奥那多·达·芬奇和他的助手对鸟类进行仔细的解剖,研究鸟的身体结构并认真观察鸟类的飞行。设计和制造了一架扑翼机,这是世界上第一架人造飞行器。当然,这些都

设计,让生活方式更美好

设计,让生活方式更美好 设计是被人所消费的,所以尤其应当关注设计与人的关系。在强调设计以人为本的过程中,我们应当认识到仅仅是满足消费者使用要求的设计是不够的,我们应当探索让设计来引导人的生活,让设计来完善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于通过设计来发掘人们潜意识里对生活的要求。在设计发展的历史上,无数的经典设计都是如此。 当代的设计已经在更深入地强调设计以人为本。但是,究竟应当怎么样以人为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我认为,好的设计,不应当是纯粹地去迎合人们的生活,或者说,不应当以此作为最终的归宿、最高的追求;而应当在更高的层面上来引导人们的生活,来协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甚至于挖掘人们潜意识里所向往但又不懂怎么表达出来的 生活方式。这样的设计才应当是我们最需要的设计。 必要性:设计应当协助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 消费者对于设计的认识,往往是通过设计过的作品的潜移默化的教育,现在更多成为他们的本能感觉;而对设计的认识,单靠本能是不够的,因此设计有逐步庸俗化的倾向。 例如大家买房子之后自己动手装修,也就是消费者自己主导设计。由于审美水平、设计水平的局限,往往导致整个

住宅设计的水平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滑向极端庸俗化的地步。不以人为本、不照顾消费者的要求一定行不通,但完全讨好和迎合消费者来进行设计,最终对消费者本身来说也没有什么好处,反而妨碍了良好的生活方式的形成。 消费者对于设计的要求,其本质就是对于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的追求。但是消费者不是设计师,他们对于生活方式的认识也就停留在了“追求”这一层面上了。也就是说,虽然潜意识里存在着对于更好的生活方式的向往,但消费者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这种向往和追求,更不要说通过什么样的设计才能满足这些追求了。 因此,我们的设计应当能够更加深入进去,也就是深入挖掘消费者潜意识里所向往的生活方式,进而帮助他们表达,帮助他们实现。诚然,这需要对消费者进行长期的、深入的研究,需要深入到消费者的生活中去,但是这应当是设计最终的诉求。 格罗披乌斯在迪斯尼乐园竣工后,要求工人把四周的空地上都种上草,任人去踩。在迪斯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坪上被踩出了许多小径,有宽有窄,优雅自然。第二年,格罗皮乌斯就让工人沿着人们踩出的路,铺就了通向迪斯尼乐园的道路。1971年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这个经典的设计完全可以帮助我们来理解以人为本:设

艺术设计与生活之关系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17122530.html, 艺术设计与生活之关系研究 作者:李洋 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3年第12期 摘要:艺术设计影响着生活,生活也影响着设计;艺术设计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通过五个方面对艺术设计与生活的关系进行研究。 关键词:艺术设计;生活;关系;研究 设计艺术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一种主观能动行为,是将人类社会发展积累的科学技术、人文历史及审美情趣相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改造人类生活环境的造物活动。它作为影响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与人类文明、文化呈共生关系,并不断地改变人们的生活。设计即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物资文化浸润文化气息的设计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艺术素材来自生活,生活素材需要艺术家筛选,再创造,这个升华的过程就是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名匠装饰把设计作为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以设计为核心进行精细施工,以设计为核心提供全程服务,以设计创造价值,以设计赢得客户,以设计引领市场。通过品牌价值、原创设计、创新工艺、绿色环保、节能智能等平台创造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附加值。 一、设计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艺术是生活的提炼、加工和再创造。艺术家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内容,运用到艺术中去,反过来又充实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新的享受。作为艺术的表现方法,绝不是生搬硬套生活、或者重复生活,而是有取舍地提取生活中的精华。在这个提取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的时代不同、内容的不同、环境不同、感受也不相同等等,所以产生的作品也不相同,正是这些不同,才能满足不同人的需要。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审视、品味作品,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设计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例子:艺术就是生活的浓缩与提炼,它有时会把一些生活中的东西做的更纯粹,更极致。它是美的,纯粹的,带着创作者的个人倾向,必定是展现,提取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就这一点说,比起日常的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是高了。或许不是很准确,但举个例子,文学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就使得作品与现实有了差异,更强烈,更震撼,等等。 二、艺术来源于生活,并使用与生活 从古人开始,仔细观察生活,创造生活。把美好的东西用艺术设计的方式保留、呈现,如:新石器时代的船形彩陶壶和人面鱼纹彩陶盆。它们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加以创造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实了平凡的物质世界。目前市场上五花八门的各种品牌的手机,除了

新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优秀教学设计《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新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优秀教学设计《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教学内容: 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 教学方法:启示法、演示法、观察法。 教具:图片、教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过京剧吗?京剧里的动作与我们生活中的动作一样吗?美吗?有艺术性吗?这些动作是不是从我们生活中来的了?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这说明艺术创造和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就是说生活中的所有点滴小事或者发生过的事是艺术素材的

提供者和原形。今天来学习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二、欣赏国画作品《虾》(齐白石)。 1、齐白石简介: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成就。他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形神兼备。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2、齐白石画的虾与真虾有什么不同? 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而生动。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虾是充满生命力的,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 齐白石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更在于寓于形象之中充溢的诗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诱导、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爱。 3、他画的虾表现力什么样的美感? 写神的美,墨色的美。 三、油画《夜咖啡馆》(梵高)。 梵高笔下的《夜咖啡馆》与咖啡馆的实景明显不同,想想画家为什么要强调对夜空和地面的艺术表现。背光的建筑为什么被画家描绘成蓝紫色调?作品的色彩表达与真实的

日常生活中的设计学

生活中的设计学 以老年人药品包装设计初探为例现如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老年人瓶装药品包装的开启难,取药不方便,对老龄患者消费群体造成了很多不便,瓶签的说明也不能对老年人起到解说作用,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存在着隐患。应此,现代瓶装药品包装设计应充分从老年人出发,使药品包装更适用于老年人,更好的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现在很多瓶装药品包装设计并不适合于老年人,老年人药品包装的最大的三个问题:①难打开:老年患者往往需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把瓶盖打开,甚至对急性病患者产生生命危险。②难取出:由于很多老年人手会颤抖,导致在取药时不能准确的取出药的数量,在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是再把多余取出的放进瓶子里,容易产生间接污染。③使用说明识识别性差: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视力慢慢退化,标签说明书中的字体太小、颜色太暗会影响老年人的正常服药。 所以设计师在设计老年人瓶装药品包装时应该用简单易懂的使用方式设计去除药品使用中不必要的复杂性,不论患者的经验、知识、语言能力、集中力等因素,皆容易操作。老龄患者感觉迟钝,记忆衰退,逻辑思维能力降低,同时肢体活动度降低,肌肉力量减弱,耐力减少。因此瓶装药品包装既有效地体现药品的性能和功效,同时要很好地引导他们合理使用并能保护其免受伤害。所以需要关注瓶装药品的使用方式如何满足老龄患者方便使用。

现在市面上瓶装药品的瓶盖为旋转式塑料盖,瓶口太大导致取药数量不确定性,使老年人服药期间产生了很多的障碍,增加了服药的复杂性,因此在老年人瓶装药品包装的再设计上,易取出、易打开是设计的首要目的。设计师在为老年人设计药瓶包装时可以设计其它开启方式让它更有利于老年人个特殊的群体,如:将瓶装药品包装开启的操作由原来螺旋式瓶盖改为在瓶盖内部设置弹簧按钮,使得开启方式自动一体化,使老龄患者用简单的姿势操作,并尽量使用单手进行操作,减少重复的动作,保证有效性;瓶口的大小的设计应该小于普通药瓶口的大小,避免药品多量取出造成不必要的污染。药品说明的设计应以有序、规整、精炼的图画形式反馈给使用老年人。在设计药品的标签说明书时,瓶签说明书上的字体,基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要使用大字体,使老年人看起来一目了然。特别是关于剂量的数字一定是大数字,在色彩的应加强文字颜色和标签底色的对比关系,的这样有助于老年人识别。 当前,我国对药品包装越来越重视,但是对老年人这一群体的相关设计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隐患,设计师应根据老龄化社会的特点及老龄患者生理和心理需求,通过对药品包装的视觉因素、开启方式、使用方式等方面设计,引导老龄患者安全使用药品,同时提高药品对他们的情感关怀和心理安慰治疗,以达到设计的最终目的。

日常生活中的数学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21世纪的数学教学的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数学学习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背景出发,让他们在口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而进入六年级后,学生突然感觉数学越來越难了,也越來越枯燥,为了让学生能体会高中数学的重要性,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就设计这个课题。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多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形成善于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语言、知识袋、思想方法去描述、理解、思考和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的心理倾向性。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生活,使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3、课题介绍 本课题通过''生活-一数学一-生活"的实践过程,将现行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反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的结合起來,既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乂让学生知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更有兴趣來学习数学这一学科,也能在生活中思考一些数学知识。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知识与技能 1.1学生能喜欢数学 1.2数学是有用的。 1.3会在生活中使用数学 2过程与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指导学生调查生活中的数学应用。 2.2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成长 2.3多使用网络资源:从网络找到材料使用

美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及美国的生活方式

美国现代设计的发展与美国的生活方式 ※社会时期的背景 二战后世界各国的经济都遭到极大破坏,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西方各国才开始渡过了最为艰难的战后重建时期,逐步进入了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所描述的丰裕社会。美国设计最辉煌的时期是在两次大战期间,他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是:1、出现了独立的设计事务所。2、美国大众文化对于设计风格的影响。二战后出生的“战后婴儿”从家庭消费力、对传统价值的淡漠感、对新事物的喜爱等方面都不同于父辈们,为了适应这代人的消费需求和文化需求,就需要新的设计和文化形式的出现。另外丰裕社会于50年代末期开始成熟,妇女的经济独立成为一不可忽视的潜在消费力量。这些新因素的出现决定了单一垄断风格将不复存在,针对不同目标市场的不同风格,设计开始出现在风格上的折衷主义方式,也越来越重视短期消费需求。60年代消费主义发展到一个新高度,成为西方消费的主要方式与行为。 第一次世界大战刺激了美国生产能力的巨大发展,这种发展在1918年之后转变成为一种消费高潮。从一开始,美国的设计运动就充满了实用主义的气息,在美国竞争激烈的商业市场上,设计遵循的实则是“形式追随市场”。虽然缺乏了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的学究味,也缺乏理想、充满试验的设计运动和设计集团。但市场机制本身具有惊人的供求关系调节功能,为了符合市场需求,企业不得不提供不同的产品、包装,利用各种广告来促进销售,这种背景使美国的设计比欧洲更加具体、范围也更加宽泛。 并且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开始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现代设计风格,流线型和随后出现的有机造型成为这种风格的主要特征。 美国职业设计师的出现背景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工业设计作为一种正式的职业出现并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尽管第一代职业设计师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和社会阅历,但他们都是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跻身于设计界的,他们的工作使工业设计真正与大工业生产结合起来。 如果说德国人对于设计的最大贡献是建立了现代设计的理论和教育体系,进行了大量试验,把社会利益当成是设计教育和设计本身目的。那么,美国对于世界设计的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发展了工业设计,并且把工业设计职业化。 沃尔特·提革(Walter D.Teague,1883—1960)。是美国最早的工业设计师之一。

浅谈艺术设计与生活的关系

设计与生活碰撞,艺术与趣味交融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吴莎极2010312040 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和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对于艺术来说,生活如同大河的流水,对于生活来说,艺术就是水流翻滚的波浪,艺术的源头是生活,生活就是艺术的母体。生活给了艺术生命与力量,所以,艺术也是生活的反映。 在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发展和蔓延,信息传播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以更大的传输量,高速的传输方式,更广泛的受众面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现代设计概念中丰富的信息,在全球化浪潮的作用下充斥着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全球化进程是不可逆转的,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过程,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积极巨大的意义,同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现代设计必须共同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共同面对人类文明宝库中地域文化的丧失,面对多元人类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现代设计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二十一世纪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现代设计在推动现代人类文明的过程中担负重任,更要举起人类文明的旗帜,站在全球化的高度认识和发展现代设计。 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整个人类的精神世界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科学技术的产生与运用,种种现代观念的迅猛增长,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剧变。艺术感受性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这样就无可避免的为现代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许多可能性。艺术的诞生与存在,是不能不依赖于它所生长,指涉与服务的社会的。艺术作品要进入的外部世界,是艺术家及其作品寓示的社会话语力量的种种特点铸造的。当后现代主义音乐家约翰.凯奇静寂无声的“演奏”钢琴曲《四分三十秒》时,当法国达达派艺术家杜尚将一个溺器放在展厅而称其为一个艺术品的时候,当几近全裸的男女演员在纽约的中央公园演出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时,当先锋派美术家在美术馆里贩卖对虾或旁若无人地洗起脚时。他们相对于传统艺术来讲,很难将其视作种种“世界观”的表现,尽管它们毫无共同的特质,当人们难以把握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创作中对传统艺术

艺术设计与生活

艺术设计与生活 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和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艺术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作用于生活。对于艺术来说,生活如同大河的流水,对于生活来说,艺术就是水流翻滚的波浪。艺术的源头是生活,生活就是艺术的来源。艺术设计与生活密不可分,以至于我们难以将它们分离。小到一个杯子、一粒纽扣,大到家具、房屋住所,行如汽车、飞机、轮船等等,人们在享用的的同时,也有追求审美享受的精神需求。艺术设计是人类社会一定的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完美结合,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它贯穿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我们无时不在运用艺术设计的技巧,发挥设计的潜能。 艺术设计与人类生活的密切相关,从艺术设计以最原始形态诞生起就已经决定了。从原始人类的石器、陶器、青铜器,以及后来的银器、木器等等器物,从古至今的服装首饰,古今的建筑,设计艺术伴随了人类的整个历史。如今,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实用性艺术形式,已经覆盖了当代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人们的衣、食、住、行,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有人说艺术设计是“将生活艺术化,将艺术生活化”。 首先,艺术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著名设计师陈幼林说过:“生活是很丰富的,并且每天都在变,设计是来源于生活的,生活中蕴含着很多营养和灵感。一个人如果离开生活离开这个社会,那么设计肯定是无源之水,没有什么灵感可言。所以只有非常热爱生活,并且用自己全部的触角去感受生活,这样才能更好的得到创意灵感。”艺术设计受时代观念、审美观念和社会需要影响,它来自生活。收集大量与事实相符的素材是构成创造思维的基础。生活信息的层出不穷对于艺术设计来说,影响很大,它能开拓人的思路,启发人的设计思维。艺术设计创意离开了生活,就会变得狭窄了。因为生活是创新的基础,大量信息的存储是进行艺术设计的源泉。设计者都是在体验生活中,积累了生活经验,从生活中寻找的了素材。许多设计者的灵感都是来源于生活。如约翰·乌特松设计悉尼歌剧院的灵感来源就是切开了的橘子瓣;奥运火炬的设计灵感则是来自于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等等。他们的设计灵感都是源自生活,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最永恒的设计作品总是来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懂得从人类的生活和精神需求出发,体现设计对生活和人文的那份体贴与关怀。生活也是检验艺术设计的筛网。艺术设计不仅从生活中来,还要回到生活中去。优秀的设计会被生活所容纳所接受,会变得流行起来;而没有创意的设计自然会被淘汰。因此,艺术设计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人心。 其次,艺术设计也能反映生活,艺术设计中处处可以看到生活的痕迹。艺术反映了生活有着多元化、民族性、时代性等一些特点。以反映了民族性为例,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传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艺术创作,不可能完全脱离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生活,凭借各地域不同民族的艺术品,我们便能对一个国家民族的艺术,即是情感艺术作出评价。在现代艺术中,以中国的盘扣艺术与花结艺术为例。盘扣与花结是中国传统服饰艺术中的组成结构之一,经历了几千年文化与历史的洗礼,已经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盘扣的形成,是中国服饰审美特征的一个突出表现。中国服饰重意韵,重内涵,重主题,重简约之中的服饰趣味等特征都在一个小小的盘扣中得到了充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教案设计

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教材: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 课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课型:欣赏课 班级:七一班 一、教材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欣赏评述"课的要求是学生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欣赏评述"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解释、判断的教学活动。评述更着眼于对美术作品理解、评价的表达。 目前,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生活的朴素的理解。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尤其是对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了。学习此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即"",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美术作品作为人的意识的物化形态,是美术家能动的反

映社会存在的结果,它作用于社会。 美术作品的创作分再现性和表现性的两类。再现性的艺术是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形象逼真写实。艺术家通过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形象,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以栩栩如生而称道。表现性绘画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主要在于表达作者个人的主观精神,即思想、情感或审美理想等。画面的艺术形象予以夸张、变形的处理,或予以荒诞的组合等,从而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表现性艺术中的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中,画面中所表现的艺术形象虽然与生活中的原型有很大差距,但仍是源于生活的,如果没有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会有绘画情感表达的形式感悟。因而它不仅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二、教学思路: 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是现实主义油画的经典之作。学生都称赞这幅画画的好,但好在哪里,画面的艺术处理如何高于生活的,只要将"生活中的原型"与作品加以对照,再运用提供的相关艺术处理技巧的资料加以分析,学生就可以领会。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现象和案例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现象和案例经济学原理 一、决策中的经济学原理 原理一、机会选择 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而言,满足人类欲望需要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也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资源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必然导致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处于无限的选择之中。人们为了得到自己喜爱的事物,必然在众多食物中权衡取舍。选择是一个得到一样事物同时必须放弃另一样事物的过程,这样的选择就产生了机会成本。被放弃的事物的价值就是得到事物的机会成本。选择要决定用既定的资源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经济学家称为资源配置问题,而资源的有限性被经济学家称为稀缺性。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做出选择。 作为例子,我们考虑我们买水果时的机会选择,现在有三种水果提供给我们,一种是苹果,一种是西瓜,还有一种是香蕉并且它们的价格都是一样的,而且只能一次买一样水果。那么如果我买了苹果那也就意味着我就要放弃选择买西瓜和香蕉的机会。同样的如果我选择买西瓜就要放弃买苹果和香蕉的机会,如果买香蕉就要放弃买西瓜和苹果的机会。 还有一个经典例子就是面包和大炮的事例。在战争年代这个决策是关乎国家兴旺的抉择。当时俄罗斯较多比例的选择了大炮,因此它的军事工业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从而有了较强的军事实力用来对抗美国。另一方面,由于它较少的选择了面包,它的轻工业和食品业发展十分落后,很难满足人民生活供给。这是一个机会选择的经典案例,在需要捍卫祖国安定的情况下就要较多的选择大炮,而在和平年代就要较大的选择面包,以取得更快的经济发展。 认识到人们面临不同目标中的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作出什么决策。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他们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 原理二、用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来衡量机会成本 在我们做出选择的同时机会成本就已经产生了,机会成本的代销可以用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来衡量。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由参观淞博美术画社而想到的 内容提要:本文以参观淞博美术画社小写意画——麦子的感想为导索,由此引发一系列联想,先是自己的漫画《工厂的烟囱》,源于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体验,受现实生活场景的震撼与惊悚。再是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宋代《清明上河图》,进而又联想到姐妹艺术电影——《龙须沟》《本命年》;音乐二胡《二泉映月》流行歌《寂寞沙洲冷》;以及文学中鲁迅的《阿Q》,唐诗《江雪》,外国画家《女贵族莫洛卓娃》集立体主义、现实、超现实主义熔于一炉的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最后以齐白石的《虾》源于其长期对虾的生活习性,形态的观察,进一步阐述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做结束。 关键词:小写意、四条屏、惊悚、借景抒情、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感性、理性、意象、并列展开式 正文 一走进淞博美术画社,里面古朴的艺术根雕桌椅,磨砂紫茶壶、茶杯,以及色彩斑斓的国画花鸟山水,用大小写意表现的各种珍奇异兽……艺术之气扑面而来,我留恋往返了许久,其中尤其一组“四条屏”,用四种植物表现的“春、夏、秋、冬”中的“一条屏”——描绘的夏的代表象征物——“麦子”深深的吸引了我。麦子是我们平常人司空见惯的,可在这里艺术作者却于常人熟视无睹的“麦子”中发现美、表现美。 作者对麦粒的表现,着实费了一番心思,对麦粒的精心排列与组合,每个麦粒于统一形态之中却又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对麦叶的概括与虚实穿插处理,对麦秆的艺术夸张与拉长,以及用色用墨的匠心独运,用线的轻淡、虚实、明暗、焦湿之变化,整幅画面清新、整洁、平静、俊秀、挺拔,这绝对是摄影所不能取代的,比起那些脏、乱、怪的所谓艺术,这才是真正的艺术。 这说明作者只有对现实生活中“麦子”的深刻观察与体验,再加上较高的绘画技能才能画出如此之杰作,从而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再是我画的一幅漫画——《工厂的烟囱》,画的是一组工厂的烟囱正在喷着浓浓的黑烟,一股股黑烟蜿蜒扭曲着升腾,最后演变成一个个面目狰狞,圆睁着铜铃般大眼,张着血盆大口,龇着獠牙的妖魔,张牙舞爪的迎面扑来……这幅画源于我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是晚上我下了晚自习,正当走出校门时,突然间抬头看到校对过工厂的烟囱正喷着黑压压的浓烟,如妖魔般蜿蜒扭曲着升腾,使我为之惊异与震撼,给我一种惊悚,从而创作了这幅漫画。由此我还进一步联想到汽车、摩托车排出的尾气(内含硫化氢等致癌有害气体)他们如一个个隐形的蓝色妖魔悄悄得不知不觉得啃食着人类……由此我可以画一系列漫画叫《烟囱系列》。 陈丹青就读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时的毕业创作《西藏组画》源于他在西藏的生活体验。作品采用了极为朴素的写实主义手法,描绘了毫无戏剧性或文学主题性的普通生活场景,作品的清新与质朴在中国美术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当然,作者更多地借用了西欧古典绘画的技巧而不是苏式的绘画技巧。随后在中国各美术院校的毕业创作中,我们都能见到贴近我们生活的普通人和平凡的生活场景;院校的艺术创作开始走向了艺术的本真,即视觉语言上来了,对作品的阐释,还

生活与艺术设计的完美融合

生活与艺术设计的完美融合 摘要:艺术的设计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生活方式核心部分。在当前也逐步成为人们生活消遣主要的方式。艺术的设计源于具体的事物,而事物是从哪得来的呢,艺术化的生活来源于生活,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是生活更加具有品味。基于此,本文将生活与艺术的融合,使得设计更加具有美感。 关键词:艺术设计生活结合 艺术的设计源于生活,只有从生活中才能找到设计的灵感。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生活在地球中的每一个人都与生活中大千事物打交道。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生活中的真谛,在人事以及社会中的主要方面对生活重新进行定义,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生活。将不同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过程与方法重新进行定义,使其在某种方面能够逐步形成一种崭新的艺术设计形式,而艺术设计的灵感即是源于此。 一.主体性生活方式与艺术设计 主体性生活方式是科学领域的主要方面,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一个社会特征综合,它所满足的是社会的需要,在生活要素构成方面,将当前新颖的生活方式与艺术设计的主要形式结合在一起,但是生命活动的主体未曾发生改变,同时也将家庭生活的群体与社会联合在一起,使总体的社会群体方式发生了转变,成为了社会的主要方式。艺术设计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在价值观念方面,他们是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而也正是艺术设计的重要主题影响因素,在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方面将有所突破,同时生活中的艺术设计理念融入新的具体社会行为,在风格性特征方面,要注重具体的行为方式,以艺术设计的主要理念与生活传统相互结合,这样就会使艺术的设计所得到的作品能够完整的表达出来。生活方式应当与艺术设计进行完美的结合,只有将艺术设计的主要方式用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表现,这样使得事物在设计方面更加具有表现力。设计是人的主体意志的重要体现,通常以客观实物为主,在科学性的生产实践方面,是不以具体的人意志为转移,由于认识来源于实践,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念分析,艺术性创作时所有意志中的重要体现,将设计创作中的具体流程变为可视化的流程,使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认识到设计的重要性。 二、生活中“产品消费”与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贯穿于人们的衣食住行,当前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艺术设计家对设计理念逐步与人们的消费水平结合在一起,而在实际的文化素养中,将所用的,所看的,所制作的事物添加至人们的意志中。并将其中的环境需要,转化为一个新型条件下环境标准,这样有利于具体的形式流程。让人们从可视化的流程转化为具体化的流程,由此可以建立起一种新的信息平台,当前,一些西方学者对消费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作为重要的手段,有学者曾经指出,意识中的地位群体往往会给其他的地位群体带来一种新的购买方式,而艺术设计针对的对象是消费者,而对于一些名牌产品在风格中做出转换。由此,在产品品质方面做出较大

研究论文:艺术设计与日常生活

113856 艺术理论论文 艺术设计与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是费瑟斯通等学者对后现代日常生活景观的一种理论分析或描述。日常生活何以审美呈现?本文试图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对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作一解析。 一、生活与日常生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从衣食住行到更高一级的生活态度统统属于生活俄罗斯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诗意地提出:“美是生活”的命题,他所谓的生活有两层所指:一是指任何一种生活,“因为活着到底比不活好”;二是人所愿意过的、喜欢的生活,即“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以至“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日常生活”作为当代人文学科的重要概念,实质上蕴涵着诸多层面上的学术探索和意指,而且其生发有其历史性。对于人文学界的“日常生活”研究而言,设计创设

的物品体系、符号体系乃至影像世界,成了哲学新生、变革的平台和实践认识的起点。设计以日常生活的艺术为终点,而人文学界则以此为起点,一个着眼于日常生活的艺术化塑造,一个着眼于其审美显现的解析,在设计学的视野下,构成了一个实践―理论模式。 二、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自英国学者费瑟斯通于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命题,学界对该命题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争论几乎没有停止过。一方面,艺术和审美进入日常生活,被日常生活化,另一方面,日常生活向艺术逆向转化。贴近生活实践的艺术能更好地改善人类生活质量,设计是使日常生活审美化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工具、沟通产品功能性与审美性的桥梁,但也要谨防功利性目标导致审美取向低俗化。 三、艺术设计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实现 要警惕审美低俗化,保持审美艺术设计是为人服务的,涉及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是设计者将艺术的形式美结合社会状况、文化背景、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科技水平。市场竞争、特殊要求等因素,设计出既有

设计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层理解

——走近上海融天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创办人之一,设计总监杨晓金波 走进融天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我的视线紧紧的被极具特色的设计风格深深的吸引住了,设计师从容的将东方文化的精华和国际流行元素混合成一种全新的艺术语汇。离开绚丽繁华的表象,以极具平衡感的线条、天然的材质以及含蓄暗雅的色彩来为中国式的设计做出了最新的诠释。 杨晓金波,融天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总经理,从事设计行业已有八年之久,一直把设计工作当作自己的最大乐趣来做。在设计的路程上虽然伴随着辛酸和泪水,但得到更多的是幸福和快乐。这份幸福来源于他可以为客户创造生活的美丽,可以把客户心中想要的东西表达和实现,可以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展现在设计作品中,可以为别人创造对生活的那份憧憬。当别人看到他的作品后露出开心的笑容时,他所有的苦和累都烟消云散了。据他自己介绍,他的名字杨晓金波就含盖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它代表了一种平衡。 杨晓金波秉着对民族文化、美学以及人文的理解,所以其有着与众不同的设计思维,笔者抓住与他面对面的机会,与读者共享其设计精髓。 问:能谈谈您的设计风格吗? 答:在对待空间的态度上,我们始终崇尚理性、秩序、讲究空间功能的逻辑关系和空间时间上的对话,追求尺度比例和造型关系处于一种不易察觉的视觉微妙之中,并通过空间关系与材质细部来控制空间的秩序感,在有限的建筑条件下,努力构成空间的理性纪律和相互和谐的关系。从这点意义上讲,我们对空间好坏所持的态度是一种理性的。空间是一个设计成功的起点,因此,空间的特性成为室内设计的最初切入点。对室内光线和自然空气的掌控比装饰设计更具自由度和决定性,把室内设计称为第二次设计,就是这个道理。 若空间的理性秩序是设计是第一元素,那么时代的表现语境则成了紧随其后的第二主题,既风格的选择。设计风格的另一观念,既强调多形式要素间浑然一体的整体感,追求和谐、有趣、共生的设计理念,注重设计风格的当代性与地域回忆相融合的手法,使现实创造和时光记忆共同成一种空间的诗意美。 设计风格观点之三,设计方案对整体工程造价的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设计是造价控制的源头和基础,其次才是工程的严格管理。工程造价的高低并不代表设计品质的高低,对那些无度挥霍材料的设计,非但不能提升设计效果,反而给人没品位、艳俗之感。这在许多星际酒店装饰中屡见不鲜。要避免这种局面,关键在于对材质的认识、对材质之间相互构成关系的认识。同是一块石材,一片玻璃,对不同的设计环境与组合中所投射出的材料性质会大相径庭,所表现出来的感觉亦是千差万别。 问:在设计中,您持有一个什么样的设计理念? 答:作为一个设计师没有一个特殊的理念,设计师应该做的可能不是说具体的理念以及想法和风格,在我看来我没有具体的理念,我没有太多的风格,只是根据客户的需要以及个人对于民族文化、美学的理解以及人文的理解,最深层次的还是对生活的理解,那么我设计的同时还要去考虑所要达到的目标:客户对他的房屋装修成什么样感兴趣。他对于理念,比如说古典格、现代风格或新古典风格没有很多的概念,就拿很多客户多会说我要欧式风格其实他的空间条件却不能承载专业中的风格要求,但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愿望构思一个古典加现代更适合现代居住条件的风格给他,所以风格在我看来没有具体的说法。设计师就是要把客户的思想境界的东西给他提升出来,再加一些可以实现的元素,相互融合,通过空间与功能,通过功能与艺术,通过艺术与技术,通过技术与经济,通过经济与时代的相互的各种条件的融合之后而成为一个个性的家。我们所谓的个性、风格以及个性的设计理念,他所具备的是人文的发展以及个人对生活的理解。 问:平时以什么样的方式吸引客户?怎样根据客户的兴趣、爱好与设计师的理念更好的结合?

建筑设计理念源于生活服务大众

建筑设计理念源于生活服务大众 普利兹克建筑奖之所以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主要是因为这一奖项要求参加评选的作品一定是原创作品。目前,中国建筑师设计的建筑最缺的就是原创性。建筑的原创性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一位优秀的建筑师一定是一个思路开阔、善于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人。作为建筑师,要想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原创性,就要在平时充分体验生活,真正从生活中寻找创作元素,而不是把自己看到的东西简单地拼凑在一起。 经典建筑一定是原创建筑,这不仅需要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建筑师的天分,还需要实施过程中的团队合作。他说:“一个设计方案出台后,若想将其完全实施,需要投资方、业主、设计方、施工方等多方面达成一致。建筑师若想使自己设计的建筑完全实现设计意图,就需要一个高素质的团队与其配合。但在很多时候,施工方、业主不能完全接受和实施建筑师的设计方案,导致中国的建筑建成后无法实现建筑师的设计意图。” 要体现建筑的原创性,新材料的运用和人性化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位好的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一定会运用适合这座建筑的材料。这就要求建筑师对材料的运用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要对高新科技产品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能否恰到好处地选择和运用新材料取决于建筑师自身的修养和创新能力。在法国卢浮宫进行扩建时,贝聿铭选择用玻璃材质建造卢浮宫院内的金字塔造型建筑,将建筑的结构形式与材料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正是因为他有着极高的建筑艺术修养,所以材料选择的很成功。 “人性化的设计也是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目前,中国的建筑师非常关注建筑的外观和形式,往往忽视了使用者的感受和需求。以地铁换乘通道的设计为例,我国内地的地铁换乘通道在设计时往往没有充分考虑乘客的需求,设计很不科学,要走很长一段路才能换乘其他线路。而在我国香港和欧美一些国家,地铁换乘通道设计得非常人性化,香港的地铁换乘通道还设有盲人通道。同时,在换乘通道和地铁出口处,还有专门的通道与大型购物中心或超市相连,满足了人们下班或出行时的购物需求。” 中国建筑师虽然距离普利兹克建筑奖还有一定的距离,但这个距离是可以通过建筑师的努力逐步缩短的。目前,中国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应该朝着原创性的方向努力,而不是单纯地照搬西方的建筑形式。中国的青年建筑师要担负起责任,只有具有中国本土元素的建筑才是属于这个时代的建筑。他相信,中国的建筑师只要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思考,不断挖掘我国的文化内涵,学习世界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普利兹克建筑奖距离我们一定不会太远。也许只要10年,中国建筑师就能拿到这一奖项了。

设计是生活方式的设计

设计是生活方式的设计 ——一部“器具的进化史” “设计是生活方式的设计”出自20世纪意大利设计师索特萨斯. 这句话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产品设计中形成点心的使用方式或这种新的产品导致人的使用方式的改变,使用方式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二是设计本身赋予产品以符号性和象征价值,使产品的消费成为一种象征价值的消费.在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设计的足迹. 生活的内容在设计中体现, 设计又为生活所用,物质与精神正融合在一起. 所以设计既是美感, 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次,我想单从“器具”的方面来谈谈我对“设计是生活方式的设计”的理解. 在字典里,各种器具的名称其数量多达三万种,刀、叉、匙、筷子、大头针文件夹、书笺、钉书机、纽扣、拉链、锤子、斧头、水瓶、罐头、易拉罐等等。各种日常器具的发明、设计、演化、进步,犹如文明发展的缩影。器具的演进表明了人类心理、经济、政治、社会甚至流行性、环保等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创造力在演变中不断展现。 下面我将分别从中国农具的演变与西方国家餐具的发展来展开我的论述. 中国农具的演变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由于当时的生产水平相对低下,他 们使用的工具是一种叫做耒耜东西.而这只是种翻土的农具. 在奴隶社会时期,商周时期使用的农具绝大部分是木头、兽骨、蚌贝所制的农具. 仅有极少量的青铜农具.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当时的生产不断发展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牛耕技 术,因此为了迎合与适应耕作,出现了一批铁制工具.例如:三尺耙、镰、锄等. 随 着时间的迁移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西汉时,人们不再单单只靠人力来耕作, 他们 发明了犁壁、耦犁等农具,靠畜力和人力(即牛耕)一 起来完成. 然而到了唐代,发明了曲辕犁,它的出现标志着 中国传统步犁的定型.与之前的农具相比较, 曲辕犁 的设计从功能性分析,它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 能自 由控制耕地的深浅.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土地的利 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从经济性分析,它更经济使用, 适合普通老百姓的购买.用材价格也较低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