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军用导航技术

现代军用导航技术
现代军用导航技术

现代军用导航技术

作者: 东北一只虎发布日期: 2005-11-11 查看数: 2694 出自: https://www.360docs.net/doc/917607284.html,

[复制链接]

精确制导武器给人的印象是精确打

击所需的末制导技术。但是,实际的中远程制导武器(如防区外打击武器)在到达最后攻击处的巡航或滑翔阶段中,需要由导航系统按照一定的预定轨迹修正运动姿态,以保证导弹或制导炸弹在飞行末段进入末制导

导引头的有效制导区域,否则就会因目标丢失造成脱靶。此外,由于战场空间的拓展,导航技术在多种军事装备中广泛应用,甚至拓展到单兵系统。现代战争迫切要求武器系统装备精密导航设备,提供准确的导航信息,来提高武器的战斗性能。

一、卫星导航技术

卫星导航技术是指利用卫星导航定位

系统提供位置、速度及时间等信息来完成对各种目标的定位、导航、监测和管理。它综合了传统天文导航定位和地面无线电导航

定位的优点,相当于设置在太空的一个无线电导航台,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用户确定其所在的地理经纬度和海拔高度。

目前成功应用的卫星导航系统有

1.美国的GPS、

2.俄罗斯的GLONASS和

3.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

4.欧洲正在实施"伽利略"计划,预计将于2008年投入使用。

1. GPS导航系统

GPS、GLONASS和"伽利略"均为全球导航系统。它们工作原理类似,均是利用同时接收到4颗以上导航卫星的导航信号,计算出导航信息。GPS是由美国国防部运作的军民两用系统,直接目的是为了满足军事需要。该系统已经广泛地应用在美军的各种武器

平台上,扩展为精确制导武器中复合制导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手段。GPS系统提供需授权的P码(可加密为Y码)精密定位服务(PPS)和C/A码标准定位服务(SPS)。目前,P码

提供的运动目标在空间的位置精度可达5m,测速精度优于0.1m/s,计时精度可达20ns。GPS已成为美军实施远程精确打击的"法宝",在多次军事冲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增强GPS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美军近年来对GPS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改变军用接收机

对C/A码的依赖直接获取P(Y)码;发射新型GPS卫星,将军用和民用码分离,增加新的民用频率,播发新的军用M码并加大其发射功率;利用战场上空的无人机创造伪GPS

星座,增强抗干扰性等。

2. 北斗导航系统

我国建成的"北斗一号"区域性卫星导

航定位系统,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为国防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保障。该系统具有3颗卫星星座(两颗工作卫星、一颗备份星),采用主动双向测距的询问-应答式进行工作。用户向卫星发送定位请求信号,由地面中心控制系统解算出三维定位数据。四川成都国星通信公司生产的基于北斗双星定位导航

系统的单兵战术接收机、车载与船载用户接收机、海上救生用户机以及指挥用户机等,

体积上均已经接近GPS/GLONASS同类系统的水平。其中单兵战术接收机为手持式,仅重500g,定位精度在有标校地区可达20m。液晶彩色屏幕显示,具有地图缩放、漫游、属性查询、路径分析等功能。具备通信功能,可提供服务区任意两点间的数字报文通信。整个装置结构紧凑,可在-20~+50℃的条件下工作。

目前的北斗导航系统无法满足在复杂

作战情况下的需要,因此我国的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正处于积极规划之中。研究机构可以借鉴国外卫星导航系统的先进技术,积极开展导航星座方案及其各项关键技术的分

析论证和攻关研究,以加速我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步伐。我国还入股参与了欧盟的"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通过技术合作,我国的研究人员将进一步掌握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建立起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

二、惯性敏感器技术

惯性导航系统(INS,以下简称惯导)是一种不依赖于外部信息、也不向外部辐射

能量的自主式导航系统。其工作环境不仅包括空中、地面,还可以在水下。惯导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以牛顿力学定律为基础,通过测量载体在惯性参考系的加速度,将它对时间进行积分,且把它变换到导航坐标系中,就能够得到在导航坐标系中的速度、偏航角和位置等信息。但惯导有固定的漂移率,这样会造成物体运动的误差,因此射程远的武器通常会采用指令、GPS等对惯导进行定时修正,以获取持续准确的位置参数。惯导系统目前已经发展出挠性惯导、光纤惯导、激光惯导、微固态惯性仪表等多种方式。陀螺仪由传统的绕线陀螺发展到静电陀螺、激光陀螺、光纤陀螺、微机械陀螺等。激光陀螺测量动态范围宽,线性度好,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在高精度的应用领域中一直占据着主导位置。由于科技进步,成本较低的光纤陀螺(FOG)和微机械陀螺(MEMS)精度越来越高,是未来陀螺技术发展的方向。

我国的惯导技术近年来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液浮陀螺平台惯性导航系统、动力

调谐陀螺四轴平台系统已相继应用于长征

系列运载火箭。其他各类小型化捷联惯导、光纤陀螺惯导、激光陀螺惯导以及匹配GPS 修正的惯导装置等也已经大量应用于战术

制导武器、飞机、舰艇、运载火箭、宇宙飞船等。如漂移率0.01°~0.02°/h 的新型激光陀螺捷联系统在新型战机上试飞,漂移率0.05°/h 以下的光纤陀螺、捷联惯导在舰艇、潜艇上的应用,以及小型化挠性捷联惯导在各类导弹制导武器上的应用,都极大的改善了我军装备的性能。

三、组合导航技术

组合导航就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导航设备组合起来的导航系统。作为常用导航手段的惯性导航、多普勒导航、卫星定位导航等单一设备,已不能满足现代电子战条件下的作战使用要求。因此,目前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多设备组合、冗余设计、多功能的组合导航系统。组合后的导航系统中,各分系统互为补充,信息综合利用,从而扩大了使用范围,提高了导航精度。组合导航系统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和余度导航能力,增加

了导航系统的可靠性。此外,组合导航系统还可以降低对导航系统的精度要求,缩减成本。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为组合导航奠定了物质基础,而新的数字滤波技术如卡尔曼滤波理论与技术,则提供了有力的处理工具。

组合导航的方式很多,

全球定位系统/惯性导航系统(GPS/INS),

全球定位系统/多普勒导航系统(GPS/DNS),

以惯导为主、GPS和地形辅助参考导航(TRN)为辅的组合导航系统(INS/GPS/TRN),

组合卫星定位系统(GPS/GLONASS),

卫星导航/天文导航(GPS/CNS)等等。

我国应结合现有技术水平,逐渐淡化对GPS 导航的依赖,研制出适合国情的组合导航系统。其中地形辅助导航和天文导航分系统有着很广的应用前景。

四、地形辅助导航技术

地形辅助导航是一种在低空飞行器中

广泛应用的导航技术。欧洲的巡航导弹(如英法联合研制的"风暴影子")为了摆脱受制于美国GPS的局面,大多优先采用惯性导航加地形辅助导航技术,而把GPS导航作为备选技术。地形辅助导航系统属于自备式导航系统,具有较高的导航定位精度(优于100m)、较好的隐蔽性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可以昼夜全天候工作。它能提高攻击武器的攻击能力及生存能力,是低空飞机、巡航导弹重要的导航工具。地形辅助导航利用地形参考导航(TRN)作为辅助去修正基本导航系统(如惯性或多普勒导航)误差,提高导航定位精度。地形参考导航根据飞行体下方地形来决定自身的位置。计算机将雷达高度表测出的静空高度与气压高度表测出的海拔高度相比较,得出飞行路线下方一系列点的海拔高度,然后把这些数据与预先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数字地形高程数据(DTED)相比较,来确定飞行体的位置。在水面或平坦地形上空缺少地形高度信息时,需要采用图像导航方法(利用景物匹配相关或地形特性匹配技术)帮助实现可靠的定位精度。

地形辅助导航综述

地形辅助导航,是指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利用预先储存的飞行路线中某些地区的特征数据,与实际飞行过程中测量到的相关数据进行不断比较来实施导航修正的一种方法。其核心是将地形分成多个小网格,将其主要特征,如平均标高等输入计算机,构成一个数字化地图。

由于地形辅助导航系统实质是由惯性导航系统、无线电高度表和数字地图构成的组合导航系统,所以影响地形辅助导航的精度因素有以下几种:

一是飞行器的高度测量精度;

二是惯性导航系统的误差;

三是数字地图的精度;

四是地形匹配区的特性;

五是地形匹配的算法精度。

地形辅助导航系统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中发挥了良好的实战应用效果,达到了精确打击目标的目的,其导航精度可达到十几米的定位精度。这正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

地形辅助导航的实际计算方法有扩展Kalman滤波方法、关

联算子方法和点群滤波方法。

3.2地形辅助导航的关键技术

地形辅助导航系统被誉为第四代导航系统.其关键技术除了

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外.还依赖于数字地图的匹配技术、存储技术、地形随机化技术以及地形匹配的有效算法等,本小节只介绍数字

地图的匹配技术、存储技术和地形随机化技术。地形匹配的有效

算法即几种实用的地形辅助导航算法将在3.3节进行介绍。

五、天文导航技术

天文导航是根据天体在天球上的精确

坐标和地球的运动规律来测量天体相对于

载体的准确坐标,通过相应的数学模型解算出载体位置、航向或姿态的导航方法。我国的天文学及天文导航理论研究有着悠久的

历史,军用导航技术中重点发展天文导航可以扬长避短。如果敌方首先通过电子攻击使我方的电子导航、无线电导航设备失去作用,那么天文导航就格外重要了。天文导航技术建立在恒星参考系基础之上,不需要地面设备,利用天体辐射能(星光、射电及红外辐射),隐蔽性好,不受人工与自然电磁波干

扰,测量误差也不随时间而积累,对于远距离、长时间飞行(航行)的平台是一种较好的导航手段。天文导航系统也为自备式导航,其使用范围广、设备简单、造价低、工作可靠,不受别人制约,便于推广应用并建成独立自主的导航体制。电荷耦合器件(CCD)

和全息透镜与微处理器的迅速发展,以及多种导航手段的有机组合,必将有力地促进天文导航的精度、自动化、昼夜与全天候导航四个方面的不断提高。

军用导航技术在现代高技术战争

的背景下,其地位日益突出。导航系统作为武器装备的必备组件,可进一步发挥武器的作战性能。发展高精度、低成本、抗干扰能力强的导航系统是未来军用导航系统发展

的趋势。鉴于目前我国导航技术还存在一定差距,我国应在充分利用GPS等成熟导航技术的前提下,加大对北斗导航系统的完善,研制出高效的地形辅助导航、天文导航系统,冲破技术垄断,把我们的国防建立在独立自主、安全可靠的基础之上。

现代导航信息系统期末考试试题A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GIS: 2.INS: 3.GPS: 4.IEC: 5.IBS: 6.EPIRB: 7.GMDSS: 8.NMEA: 9.MMSI:ITU: 10.ITU: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GPS卫星导航系统分为距离型、多普勒型和距离多普勒混合型系指按分类。 A.工作方式 B.工作原理 C.测量的导航定位参量 D.用户获得的导航定位数据 2、罗兰C是一种导航系统。 A.近程 B.中程 C.远程 D.全球 3、通常GPS卫星导航仪启动时,输入的GMT误差为 min以内。 A.10 B.15 C.30 D.60 4、GPS卫星导航仪冷启动时,操作者输入的时间误差不超过。 A.60min B.30min C.15min D.14min 5、在GPS卫星导航仪启动时,所输入的世界时误差不大于。 A.3min B.60min C.10min D.15min 6、GPS卫星导航仪在进行热启动时不需。 A.考虑船位变化 B.考虑停机时间 C.初始化操作 D.收集历书 7、单频、单通道、CA码、时序型GPS卫星导航仪启动后首先进入工作方式,然后进入工 作方式。 A.数据收集;导航 B.导航;数据收集 C.定位;计算 D.计算;定位 8、在使用:MX5400GPS卫星导航仪时,若船位变化不大于100n mile,且该机已收集历书,则可以进 行。 A.重新设置启动 B.正常启动 C.冷启动 D.热启动 9 GPS卫星导航仪在时,需要初始化输入。 A.日常启动 B.紧急启动 C.热启动 D.冷启动 10、根据DGPS卫星导航系统的作用距离及定位精度分析,可以看出DGPS卫星导航仪主要为船舶在 提供定位和导航。 A.江河、湖泊 B.狭窄水道、港口及近海 C.远洋 D.A+B 11、AIS船台设备动态信息的更新率为。 A.每10min B.每30min C.根据请求每6s D.取决于航速和航向的变化 12、AIS船台设备的工作模式与岸台的工作模式相同,有三种工作模式,其中缺省工作模式为。并可根据管理机构的需要在其他工作模式间切换。 A.自主工作模式 B.指定工作模式 C.轮询工作方式 D.自主工作模式或指定工作模式或轮询工作方式 13、在AIS系统中,VHF收发机在发射信号时,发射信息。 A.使用87B国际专用频道 B.使用88B国际专用频道 C.交替使用87B、88B两个VHF国际专用频道交替 D.同时使用87B、88B两个VHF国际专用频道 14、在AIS系统中,某一不能直接访问到UTC的站点,将自己的同步状态设置为,用GPS导航仪来产生UTC时间。 A.UCT间接 B.UTC直接 C.与基站同步(直接或间接) D.与标识数最高的移动电台同步 15、船载AIS设备中,能够提供航向信息的设备是。 A.雷达(ARPA) B.GPS导航仪 C.VHF D.陀螺罗经 16、AIS每帧电文被划分为编号为0~2249的2250个时隙,每个时隙约。 A.1 min B.26.67 ms C.2250 ms D.256 ms 17、下列AIS船台设备显示的目标可显示CPA和TCPA信息的是。 A.睡眠目标 B.活动目标 C.已选目标 D.A + B + C 18、为了防止干扰和转换频道时造成通信损失,每个AIS站均在频道上进行收发AIS信息。 A.87B B.88B C.87B或者88B或者DSC D.87B和88B两个 19、在AIS岸台系统中,当通信双方超出VHF的覆盖范围时,。 A.AIS目标仍然能识别 B.视具体情况,AIS目标有时能识别,有时不能识别 C.网络系统仍进行信息排队处理,直至通信双方进入VHF的覆盖范围时为止

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

1 绪论 随着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计算机的强大解算和控制功能代替机电稳定系统成为可能。于是,一种新型惯导系统--捷联惯导系统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尤其在1969年,捷联惯导系统作为"阿波罗"-13号登月飞船的应急备份装置,在其服务舱发生爆炸时将飞船成功地引导到返回地球的轨道上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成为捷联式惯导系统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捷联式惯性导航(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捷联(strap-down)的英语原义是“捆绑”的意思。因此捷联式惯性导航也就是将惯性测量元件(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直接装在飞行器、舰艇、导弹等需要诸如姿态、速度、航向等导航信息的主体上,用计算机把测量信号变换为导航参数的一种导航技术。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创造了条件。惯性导航系统是利用惯性敏感器、基准方向及最初的位置信息来确定运载体的方位、位置和速度的自主式航位推算导航系统。在工作时不依赖外界信息,也不向外界辐射能量,不易受到干扰破坏。它完全是依靠载体自身设备独立自主地进行导航,它与外界不发生任何光、声、磁、电的联系,从而实现了与外界条件隔绝的假想的“封闭”空间内实现精确导航。所以它具有隐蔽性好,工作不受气象条件和人为的外界干扰等一系列的优点,这些优点使得惯性导航在航天、航空、航海和测量上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1] 1.1 捷联惯导系统工作原理及特点 惯导系统主要分为平台式惯导系统和捷联式惯导系统两大类。惯导系统(INS)是一种不依赖于任何外部信息、也不向外部辐射能量的自主式导航系统,具有隐蔽性好,可在空中、地面、水下等各种复杂环境下工作的特点。 捷联惯导系统(SINS)是在平台式惯导系统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是一种无框架系统,由三个速率陀螺、三个线加速度计和微型计算机组成。平台式惯导系统和捷联式惯导系统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有实体的物理平台,陀螺和加速度计置于陀螺稳定的平台上,该平台跟踪导航坐标系,以实现速度和位置解算,姿态数据直接取自于平台的环架;后者的陀螺和加速度计直接固连在载体上作

位置服务的现状与发展

易观国际分析师闫小佳:位置服务的现状与发展 首先给大家表示一下歉意,这两天感冒了嗓子不太好。首先我代表易观智库欢迎大家来到L BS+SNS+GAME的专题论坛。LBS这个概念可大可小,广义我们可以理解为地理信息产业,狭义上的LBS一般都认为是签到类的应用软件。我今天演讲内容围绕整个LBS产业现状和发展与大家一起分享,今天主题就是位置服务现状与发展。 首先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整个LBS产业的现状,大家可以看这张图,中国现代意义上位置服务产业伴随着中国的互联网化和移动互联网化的进程而逐步发展,两个标志性时间点,1995年5月当时的图行天下和城市通在中国南北两地先后开通互联网地图服务网站。第二个具有几点意义就是2003年5月,当时中国联通基于CDMA网络与日本和韩国几乎同步开通了定位之星系统。所以我们易观国际将这两个发展方向解读为中国互联网化的LBS进程和中国移动互联网化的LBS进程。按照国家中国地理信息局最新统计数据,2006年当年全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产值为260亿元,截止到十一五期末,也就是去年产值已经突破1000亿,规划到2015年,整个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突破2000亿元,2002-2015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年均增长率达到70%以上,增长幅度相对互联网发展速度还是移动互联网发展速度而言都是相当可观的进程。 用户需求推动着市场需求,大家可以看这张图的左上角,易观国际2011年中国智能手机主要手机功能统计调研结果以地图导航为代表位置服务业务使用频次在所有手机应用中高居第七位,这个统计主要是以地图导航刚性需求为主,LBS业务和周边大环境融合,位置服务业务将不断融入更多娱乐化、生活化和社交化的用户需求。目前三个比较活跃的细分市场包括手机地图、手机导航和手机签到服务,三个细分市场累计用户数突破一亿,相对于中国整个9亿手机用户市场来讲位置服务的业务渗透率仅仅有10%多,所以说潜力非常大。 这张图是目前整个位置服务产业链布局,我们将位置服务简单分为六个层面,地层是定位系统和定位芯片,第二层是地图层面,第三是终端层面,包括手机、车载、PND和互联网。第四是网络层面,说有基于LBS网络接入系统的网络都在这里包含,3G、2G、WIFI、CMMB 等等,第五层面也就是我们目前来讲竞争最激烈层面,应用层面,左上角包括具体应用市场领域,包括地图、导航、签到、定位、行业等等。延伸层面包括SNS、游戏、营销、团购等等。整个LBS产业有两个大的发展趋势,一是产品覆盖范围越来越大,应用模式逐步创新。

汽车导航系统

汽车导航系统 即车载GPS导航系统,其内置的GPS天线会接收到来自环绕地球的24颗GPS卫星中的至少3颗所传递的数据信息,结合储存在车载导航仪内的电子地图,通过GPS卫星信号确定的位置坐标与此相匹配,进行确定汽车在电子地图中的准确位置,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定位功能。在定位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多功能显视器,提供最佳行车路线,前方路况以及最近的加油站、饭店、旅馆等信息。假如不幸GPS信号中断,你因此而迷了路,也不用担心,GPS已记录了你的行车路线,你还可以按原路返回。当然,这些功能都离不开已经事先编制好的使用地区的地图软件。 如何选购 1.地图设计要人性 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GPS导航仪的“灵魂”包括两个方面——软件引擎和地图数据,这两者是导航仪能否把你带到目的地的关键所在。电子导航地图是GPS导航仪赖以工作的另一个重要组件,电子导航地图的正确与否就直接决定了车主能否更快捷、更轻松地到达目的地。在当前的市场上,不论是国产还是完全进口,车载GPS产品内置的地图无非都是国内仅有的几个图商的资源,质量也是参差不齐。一般来说,正规品牌的GPS导航仪都会提供一年的免费更新,或者按次数计算,支持2次左右的免费更新服务。而在此之后更新地图就需要缴纳一定费用,一般来说GPS图商的地图更新维持在半年一次的水平,也有一些厂商每三个月更新一次数据,更新一次的费用在两百元左右。 2.搜星定位要快捷 作为导航产品,消费者最关心的当属它的收星能力,即信号接收能力。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车载GPS大多数都会采用SiRFStarIII第三代芯片,这类芯片的优势是在有遮挡和天气情况恶劣的情况下可以捕捉和跟踪信号、减轻高楼林立带来的的信号干扰。此外,芯片的好坏还直接关系到计算路径时快捷准确的好坏。去同一个目的地,芯片的不同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路线,而我们需要的是最佳路线。购买大品牌的产品不仅本身质量有保证,同时也可以享受一定年限的免费升级服务。选品牌其实也是在选售后,对于GPS导航产品来说,后续的服务问题更为重要,因为地图是在实时更新的。不同的厂商,获取地图数据的来源不同,免费的更新方式也有多种多样。购买时做好了解,可以避免使用后一些不避免的麻烦。此外,开机速度和反应速度都是重要参数,由于开车时要时刻注意安全并且汽车在高速行进中,因此速度快可以提升车辆导航的精确度,同时也可以节约使用者的操作时间,省时更省心。 3.导航要注重实用性

卫星导航技术论文

论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导航技术是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微电子学、光学、力学以及数学等多学科的高技术,是实现飞行器特别是航天器飞行任务的关键技术,也是武器精确制导的核心技术,这对于提高航空器、航天器以及武器装备的机动性、反应速度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海、陆、空、天等现代高技术武器及武器平台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按照定位导航的方式可分成:卫星定位导航、自主式导航、组合导航以及无源导航。而此文着重介绍的是卫星定位导航这一技术。 在人类早期物质生产活动中,人类的活动范围内总存在森林、草原,人们总是随着自然环境的兴衰而漂泊不定,根本不需要什么明确的定位。但是,随设社会的发展,到了农业时代,在人们开发农田,兴修水利等相应活动中就逐渐产生了测绘定位的需求,可以说在这时,导航定位就在慢慢酝酿之中。等到了工业时代,人类的活动遍及全球,而一些工程比如航海、航空、洲际交通工程,通信工程,矿产资源勘探工程,地球生态及环境变迁的研究,就需要精确地定位。这些需求促使导航定位技术的发展,并把这项技术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它的手段也从光学机械过渡到光电子精密机械仪器的时代。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科技是不断进步的,20世纪末,出现了电子计算器技术、半导体技术、激光技术、航天科学技术,它们的出现,把人类带到了电子信息时代和航天探索时代。当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后,人类便发现卫星可以作为一个已知的空间信号源,为人类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源,开展测距、定位、导航研究搭建了一个世界共享的技术平台。 卫星导航看似涉及了多方面学科的知识,实际原理并不算复杂。卫星导航按测量导航参数的几何定位原理分为测角、时间测距、多普勒测速和组合法等系统(测角法和组合法因精度较低等原因没有实际应用)。多普勒测速定位是指用户定位设备根据从导航卫星上接收到的信号频率与卫星上发送的信号频率之间的多普勒频移测得多普勒频移曲线,根据这个曲线和卫星轨道参数即可算出用户的位置。而时间测距导航定位的方法是用户接收设备精确测量由系统中不在同一平面的4颗卫星(为保证结果唯一,4颗卫星不能在同一平面)发来信号的传播时间,然后完成一组包括4个方程式的模型数学运算,就可算出用户位置的三维坐标以及用户钟与系统时间的误差。卫星导航系统的组成也不算复杂,只有导航卫星、地面台站和用户定位设备三个部分。导航卫星是卫星导航系统的空间部分,由多颗导航卫星构成空间导航网。地面台站则是用来跟踪、测量和预报卫星轨道并对卫星上设备工作进行控制管理,通常包括跟踪站、遥测站、计算中心、注入站及时间统一系统等部分。跟踪站用于跟踪和测量卫星的位置坐标。遥测站接收卫星发来的遥测数据,以供地面监视和分析卫星上设备的工作情况。计算中心根据这些信息计算卫星的轨道,预报下一段时间内的轨道参数,确定需要传输给卫星的导航信息,并由注入站向卫星发送。剩下的用户定位设备通常由接收机、定时器、数据预处理器、计算机和显示器等组成。它接收卫星发来的微弱信号,从中解调并译出卫星轨道参数和定时信息等,同时测出导航参数(距离、距离差和距离变化率等),再由计算机算出用户的位置坐标(二维坐标或三维坐标)和速度矢量分量。用户通过这个设备即可得到卫星导航的帮助。 说到卫星导航,就不得不提到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系统的前身为美军研制的一种子午仪卫星定位系统(Transit),1958年研制,64年正式投入使用。尽管TRANSIT在导航技术的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它存在观测时间长、定位速度慢(2个小时才有一次卫星通过,一个点的定位需要观测2天),不能满足连续实时三维导航的要求,尤其不能满足飞机、导弹等高速动态目标的精密导航要求。于是在六十

(完整版)基于VC++的电子导航系统_毕业设计

基于VC++的电子导航系统 摘要 地理信息系统(GIS)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发展至今,已经逐渐成为一门成熟的技术,其在交通、旅游、环境等诸多领域的应用使地理信息系统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本设计以VC++为开发平台,以MapX控件为图形平台,以MSComm 控件为通信平台,设计具有电子导航的基本功能(如地图的放大缩小、全图、漫游等)、自定义工具测量折线距离、图层控制、最优路径分析、GPS 导航等功能的GIS应用软件。 本文介绍了电子导航系统设计的背景及设计中需要用到的MapX控件、VC++、MSComm控件,分析了GIS开发三种实现方式,提出系统设计方案:集成二次开发。在集成二次开发的基础上,首先实现了地图的导入、地图放大缩小及图层控制等电子导航的基本功能,其次以测量折线距离为例实现了自定义工具的功能,再次介绍了最优路径分析,最后实现GPS导航功能。 关键词:电子导航;GIS开发;VC++;MapX控件;最优路径

Electronic Navigation Systems Based On VC++ Abstrac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1960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ransportation, tourism, environment and many other fields of application GIS accepted by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users for the people working and living as a powerful tool. The design used VC + + as a development platform, MapX control as a graphics platform, MSComm control as a communications platform.It Basic functions(zoom control,the whole map,Roaming, for example), Calculating the distance, Layer Control, Analysis of the optimal path and GPS Navigation Features. This article of electronic navigation systems background, MapX control,VC++ and MSComm control. It three ways and proposed system design:Secondary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First of all, It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basis of secondary. Second, it example to measure the distance, and then it . Key words: Electronic navigation; GIS Development;VC++; MapX control; Optimal path

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

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 摘要: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进力量,是建设国家信息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的关键性系统技术平台。以GPS为代表的卫星导航定位(GNSS)应用产业已逐步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国家对卫星导航定位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十五”计划发展纲要确定卫星导航定位为国家高技术工程的12个专项之一,国家发改委在2002年实施了卫星导航产业化专项,以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和其他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广泛应用为推动力的我国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正进入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文介绍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现状以及分析其原理,并分析了全球卫星导航的发展应用。 关键词: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高新技术 Abstract: the satellite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system i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hold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the informationiz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promote the strength,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 is the important infrastructure, is directly related to national secur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key system technology platform.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with GPS satellite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GNSS) application industry has gradually become a global new high technology industry. National satellite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more attention of the tenth five-year plan to determine the progra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atellite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for 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project of one of the 12 special,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in 2002,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satellite navigation special to 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test system and other positioning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for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driving force of China’s satellite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industry, entering the critical period of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global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and analyzes the principle, and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global satellite navigation. Keywords: satellite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system;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按照定位导航的方式可分成:卫星定位导航、自主式导航、组合导航以及无源导航。 1、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介绍 世界上现有卫星导航系统有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以及欧洲

电子海图导航系统

船舶电子海图综合 导航系统 大连海大航运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 大连海大航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海大航科”)是大连海事大学与深圳沃金实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2000万元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一批教授、博士、硕士等高素质人才,主要从事交通航运领域的信息技术产品开发和信息技术服务。 海大航科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电子海图应用平台为基础,致力于为交通航运领域的企事业单位提供优质的信息技术产品和完善的服务。 海大航科位于大连市高新园区七贤岭学子街2号,是大连市高新技术园区创业中心的重点孵化企业。 海大航科自主开发的系统产品有:船舶电子海图/江图综合导航系统(符合IHO S-57、S-52标准)、港口/船舶引航系统、船舶动态监控系统、机务管理信息系统(含PMS)、船舶运输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航道测绘管理信息系统、搜救与溢油应急系统、船舶通讯软件等。

系统简介 “EAR 意尔?导航系统”是一套船用导航系统,它以国际标准(IHO-S57、S-52)的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为核心,集成了GPS、AIS、雷达/ARPA、电罗经、计程仪、测深仪、自动舵、Inmarsat-C、Inmarsat-B、 CDMA/GSM/GPRS等多种导航通讯设备,能够综合处理海上地理信息、本船航行状态信息、多种目标船动态信息、雷达图像信息、航行环境信息、具有完善的船舶导航、进出港引航、避碰辅助和航行管理功能,有助于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和提高营运效率。

遵循标准 本系统符合下列标准: IMO Resolution A.817(19)(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性能标准)IHO S-52(ECDIS海图内容及显示性能规范,第3版) IHO S-57(数字化水道测量数据传输标准,第3版) ITU-RM.1165(用于ECDIS更新的数字数据传输) IMO Resolution A.197(22)(船载AIS操作运行指南) IEC 61162(海上导航及通信设备与系统-数字接口) Q/DMT.001-2003(电子海图导航系统企业标准)

北京市推进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实施计划方案_新

北京市推进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2—2015年) 2012-11-23 13:41:02 根据《北京市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智慧北京行动纲要》和《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加快推进本市北斗应用产业化进程,建成国际领先的导航与位置服务综合应用示范城市,结合北京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高度谋划布局,紧抓军民融合发展的重大契机,面向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坚持创新驱动、加强统筹协调、突出要素聚集、积极先行先试、加快成果惠民,充分发挥北斗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尖兵作用,打造自主创新的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集群,促进和引领本市产业转型升级,为北京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做出贡献。 (二)发展原则 创新引领,兼容并举。加强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采用以北斗为核心的兼容技术路线,带动软件、硬件和位置信息服务融合发展,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聚焦两头,协同推进。围绕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链关键环节,“抓两头带中间”,即优先发展核心芯片和应用服务,带动元器件、终端、基础软件、导航地图、运营平台等环节的发展。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加强上下游企业协同,整体推进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发展。 培育龙头,集群发展。优先支持具有一定产业基础、以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为核心业务的龙头企业,强化对产业链重点企业的“一企一策、一事一策”服务,聚集创新资源,加强业务合作,打造产业集群。 示范引领,深化应用。按照“智慧北京”建设总体要求,推动北斗导航位置服务的普及,提升城市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发展目标 保持北京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在全国的领先优势。到2015年,全市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实现营收超过500亿元,开展行业典型应用示范超过100个,培育形成50亿级营收规模的企业,将北京打造成为全国最具影响的北斗产业聚集区,建成国际水平的导航与位置服务应用示范城市,为2020年形成千亿元量级的产业打好基础。 三、主要任务

我国卫星导航技术发展带来的经济增长

2008论文 卫星导航产业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经济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首要任务,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①,为了把科技搞上去,我国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决策。党的十五大指出,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为实现这一重大发展战略,我国目前正在组织实施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85工程等科技发展战略,在全球迅速崛起的卫星导航高新技术就在我国科技战略的重点规划之内。 卫星导航产业是当今国际公认的全球性的高新技术产业。随着技术的进步、应用需求的增加,卫星导航的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率等显著特点及其所独具的定位导航、授时校频、精密测量等多方面的强大功能,已涉足众多的应用领域,使卫星导航成为继蜂窝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之后的全球第三个IT 经济新增长点。目前,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卫星导航产业在我国的技术发展越来越趋向于成熟,并得到国家政策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市场方面也已经初具规模,再加之专业领域的应用和人民日常生活的应用需求的不断增长,卫星导航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1.卫星导航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 1)卫星导航介绍 卫星导航是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所有相关应用的概括。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是一个全球性的位置与时间测定系统,包括一个或几个卫星星座、地面接收站及监控系统,可为地球表面、近地表和地球外空任意地点用户提供全天候、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以及精密的时间信息。目前世界上有三个已经投入运行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包括美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274页。

现代电子导航信息系统习题集

现代电子导航信息系统 习题集 1.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区域性卫星导航系统分别有哪些? GNSS:GPS,GLONASS,Galileo,北斗系统。RNSS:DORIS,IRNSS,QZSS,北斗双星系统2.GPS 卫星导航系统的注入站、跟踪站和监控站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注入站:在主控站的控制下,在卫星通过其上空时,将该卫星的导航电文利用S 波段载波注入给该卫星 跟踪站:将伪距,多普勒积分值,气象信息,卫星时钟及海军水面兵器中心发来的参考星历等数据送给主控站 监控站:用以对GPS星座的所有卫星进行实时跟踪测量的设施,所有收集到的数据送给主控站 3.GPS 卫星发射的信号是由哪三部分组成的? 载波,测距码,导航电文 4.GPS 信号各自采用哪两种频率的载波和伪随机码? 载波L1:1575.42MHz,载波L2:1227.60MHz C/A码:1.023MHz,P码:10.23MHz 5.简述 C/A 码和 P 码的特点。 C/A码是一种低速,短周期的伪随机码,码长较短,易于捕获,测距精度较低,也称粗码。 P码是一种快速,长周期的伪随机码,由两个码长为互素的字码复合而成。测距精度高,也称精码。 6.简述 GPS 导航电文(D 码)的基本结构。 导航电文是二进制编码的文件,一个完整的导航电文有25帧,共37500bit,需 12.5min才能播放完,每帧导航电文共1500bit,占30s。每帧导航电文被均分成 5个子帧,各占6s,第4和第5子帧包含所有卫星星历,各包含25页,每个子帧又可以分成10个字,每个字0.6s。 7.GPS 卫星导航系统的误差主要来自哪几个方面? 1.用户距离误差包括卫星误差,信号传播误差及接收机噪声, 2.几何误差, 3.速 度测量误差,4.海图标绘误差 8.GPS 接收机定位误差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接收机通道间偏差:多通道接收机包含多个并行的通道,每个通道都能独立连 续跟踪一颗或以上的卫星,多通道接收机因各通道硬件路径不同会产生通道偏差。 2.噪声误差:噪声是电路或系统中不含信息量的电压或电流。各种电气设备可引 起不同形式的干扰。 3.量化误差:GPS接收机通过本机伪码与接收机伪码跟踪并同步来测量伪距,根据 码元的宽度,测量误差可以量化在一定范围内。 9.用户与 GPS 卫星间的位置对定位精度有何影响? 用户与卫星间的几何位置好,定位误差小,几何位置差,定位误差大。用户与卫星间的几何关系对定位误差影响的大小,可用几何精度因子GDOP来表征。GDOP 值越小,表明选用的卫星的几何形状越理想,使位置和时间的误差值也相应减小10.GPS 接收机通常选用仰角大于多少的卫星?为什么? 卫星信号在对流层中产生的传播延迟与大气温度,压力,卫星的仰角等因素有关,而对于频率低于30GHz的电磁波与频率无关因此GPS双频道接收机不能校正对流层折射误差。对流层传播延时误差与卫星仰角有关,仰角越小,误差越大。 因此需选用仰角为5°~85°之间的卫星。

导航与位置服务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科技发展

导航与位置服务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科技发展 年度综述 一、所属学科及研究领域发展概述 本实验室所属学科和研究领域为导航与位置服务,主要涉及到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室内外无缝定位和位置服务系统及相关应用等方面。 在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方面,基于GPS和GLONASS的传统的网络RTK和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已经基本成熟。目前研究的热点是PPP-RTK和基于区域地基增强的PPP-RTK技术。另外就是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即将正式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对于基于北斗高精度导航定位理论、方法和软件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对于北斗的应用推广也是具有迫切性。 除了卫星定位技术以外,室内外一体无缝定位技术成为目前研究的另外一个热点。在位置服务领域,主要从事公共位置云计算服务平台技术和基于位置的社会感知理论方法研究。基于位置的社会感知与大数据科学和社会计算理论紧密联系,是近年来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方向。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高精度导航定位理论、方法和软件 PPP-RTK的思想最初由德国的Geo++公司提出(2005),旨在针对不同类型误差各自的特性在参数域分别构建改正模型,为PPP用户提供与采用RTK数据处理模式相一致的定位结果,不过该技术在当时并未给出具体的实现方法(Wübbena,2005)。GFZ的Ge等学者于2008年提出利用全球范围IGS参考站数据对卫星的相位未校准硬件延迟(UHD)进行估计,并且在参数估计过程中考虑了宽、窄巷观测值对应UHD的不同时变特性。

用户利用IGS产品和卫星UHD,可实现PPP星间单差模糊度固定。Laurichesse(2007)与Collins(2008)的方法较为类似,其基本思想均是利用钟差参数吸收硬件延迟小数部分,由于需要向用户提供一套独立于IGS精密钟差的卫星钟差产品,该方法的适用范围较为有限。以上通过模型化卫星硬件延迟实现非差模糊度固定的几类方法被统称为PPP-RTK,不过对PPP-RTK方法的研究目前尚不完善。测试结果表明,用户需经过10分钟以上的连续观测才可能有效固定星间单差宽巷和窄巷模糊度(Geng,2010),对于实时快速精密定位应用而言,其模糊度固定的可靠性和收敛时间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为了进一步加快PPP的收敛速度,缩短用户等待时间,并充分借鉴网络RTK技术可快速固定用户模糊度的特点,基于区域地基增强网实现PPP整周模糊度快速有效确定的思想应运而生,并成为目前卫星导航定位应用最新的研究热点。Ge等学者(2010)提出的“基于非差观测的网络RTK方法”以及Teunissen等学者(2010)提出的“基于CORS 网的PPP-RTK方法”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能。这两类方法的核心思想其实较为类似,均是通过适当添加某些基准信息,将按照现有相对定位方法计算得到的双差观测值残差映射为各参考站与可视卫星间非差观测值残差的形式,从而实现对每颗可视卫星方向的一小块区域分别进行拟合建模。在此基础上,李星星等学者(2011)基于常规PPP-RTK技术,提出了地基增强信息的单参考站生成方法。按照“基于区域地基增强的PPP-RTK”方法,用户可以采用同一套数据处理软件,相同的数据处理模式(非差处理模式),以及同样的卫星轨道和钟差产品,为区域地基增强网内和网外用户提供不同精度需求的定位服务,从而实现对广域PPP与区域网络RTK在算法上的统一和服务上的无缝衔接。此时用户的定位精度仅与所处由不同

现代导航复习资料

第1章 (1)传统导航的特点是什么?传统陆基导航包括哪些导航源? 1.只能依赖陆基导航2导航台到导航台飞行3导航台建设受地形,自然环境影响大。导航源:VOR, DME, NDB, TACAN, ILS, MLS (2)现代导航的特点是什么?首选导航源是什么? 1基于性能的导航2基于FMS管理的导航3基于飞行制导的导航4多维导航5导航的综合利用。首选导航源:GNSS (1)GPS星座至少需要多少颗卫星构成?分布轨道数为多少?每根轨道至少分布多少颗卫星?轨道倾角是多少?轨道周期是多少? 24颗,6个轨道,每个轨道分布4颗卫星,轨道倾角55度,周期11 h 58 min. (2)GPS导航定位基本原理是什么?导航型GPS接收机能够输出的主要参数有哪些?GPS 接收机有哪些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哪些类型接收机? GPS卫星信号从发射天线到用户接收天线进行单向传输。用户接收机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从信号中解调出导航电文,并通过测量信号传播的延迟时间求出伪距,将伪距作为观测量。 GPS能输出的参数:三维位置和一维时钟 分类标准:1按安装位置分:星载,弹载,机载,车载,船载,手持2、按用途分:测量,导航,定位,授时3、按码型分:P码,C/A码,M码,新民用码和无码4、按测量方法分类:多普勒法,伪距法5、按频率分:单频,双频6、按保密程度分:军用,民用 (3)GPS卫星广播的信号中,L1和L2载波的频率是多少? L1:1575.42MHZ L2:1227.60MHZ (4)GPS卫星广播的测距码有哪两种?民用测距码是什么码?民用码码长和码周期是多少?美国军用或授权用户高精度导航使用什么码? C/A码,P(Y)码, 民用测距码是C/A码,码长1023bit,周期1毫秒, P(Y)码 (5)GPS导航定位误差源主要有哪些? 有系统自身误差和干扰误差,其中系统自身误差有: 与卫星相关的误差:星钟误差,星历误差,相对论效应 与传播相关的误差:电离层附加延迟误差,对流层附加延迟误差,多径效应误差 与接收机相关的误差:观测误差,时钟误差,天线相位中心的位置误差 (6)GPS导航定位结果,参考的坐标系是什么坐标系?使用GPS导航时,机载导航数据库使用的坐标系是什么坐标系? 地心地固坐标系ECEF WGS84坐标系。 (7)GPS系统由哪三部分组成?每部分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GPS由空间段,地面控制段,用户段组成。

导航与位置服务专业简介

导航与位置服务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520308 专业名称导航与位置服务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遥感数据采集与处理、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外业导航地理数据采集、导航电子地图制作基本知识,具备卫星定位测量、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加密测量、外业导航地理信息采集、内业导航地理信息制作能力,从事组织管理、项目实施、内外作业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基础测绘、城市建设、资源开发等企事业单位,在大地测量、摄影测量、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岗位群,从事导航数据采集、加工、更新及运营服务等技术应用与管理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卫星定位测量能力; 3.具备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加密测量能力; 4.具备地形图测绘能力; 5.具备工程施工测量能力; 6.具备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与维护能力; 7.具备数字摄影测量数据生产能力; 8.具备遥感数据采集与处理能力; 9.具备外业导航地理信息采集能力;

10.具备内业导航电子地图制作能力; 11.具备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文件的编写能力。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地形测量、卫星定位测量、工程施工测量、数字摄影测量、遥感数据采集与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常用软件应用、外业导航地理数据采集、导航电子地图制作与维护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数字地形测图、卫星定位测量、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等实训。 在测绘设计研究院等单位进行数字地形测图、卫星定位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数字摄影测量、外业导航地理数据采集、导航电子地图制图等项目的实习。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地理信息采集员地理信息处理员地理信息应用作业员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测绘工程

卫星导航技术主要应用领域有哪些样本

卫星导航技术主要应用领域有哪些 以GPS为代表的卫星导航引用产业已逐步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高新技术产业,普遍应用于地理数据采集、测绘、车辆监控调度和导航服务、航空航海、军用、时间和同步、机械控制、大众消费应用。 一、地理数据采集 人类80%勺活动与空间信息有关,地理数据采集是GNS最基本的专业应用, 用来确认航点、航线和航迹。国土、矿产和环境调查等需要确定采样的点位信息,铁路、公路、电力、石油、水利等需要确定管线位置信息,房地产、资产和设备巡检需要面积和航迹位置信息。GIS数据采集产品正在成为满足各行业对空间地理数据需求的常见工具。 二、高精度测量 卫星导航应用给测绘界带来了一场革命,现已广泛应用在大地测量、资源勘查、地壳运动、地籍测量及工程测量等领域,在海洋测量和海洋工程中的应用也已进兴起。与传统的测量手段相比,卫星导航应用有巨大的优势: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仪器体积小,便于携带;全天候操作;观测点之间无需通视。

三、车辆监控调度及导航服务 车辆监控调度应用系统经过GNS险球定位技术,利用通信信道,将移动车辆的位置数据传送到监控中心,实现GIS的图形化监视、查询、分析功能,对车辆进行调度和管理。 车载导航系统结合了卫星导航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汽车电子技术,可在 显示器上精确显示汽车的位置、速度和方向,为驾驶者提供实时的道路引导。 四、航空和航海应用 ? 航空应用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空中运输量的需求,适应新型飞机航程的扩展与航速的 提高,克服陆基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局限性,国际民航组织(ICAO)决定实施基于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和数据通信技术的新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即新航行系统。根据ICA0的要求,新系统和原系统在前同时使用,到全球范围内的陆基系统将逐步停止使用,以后新系统将作为唯一手段在全世界范围内运行。

汽车导航系统技术解析car navigation system

汽车导航系统技术解析car navigation system GPS is a global positioning satellite 24 as a foundation, to provide all-weather around the world the three-dimensional position, three-dimensional velocity information such as a radio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system. GPS positioning principle is: the user to receive satellite signals, obtaining the distance, clock correction and atmospheric correction parameters between the satellite and the user from, to determine the location of the user through data processing. Now, the special function within the civil GPS positioning precision can reach 10m does GPS has long aroused the automobile profession's attention, when the United States announced the opening of a part of the GPS system in the Gulf War,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to seize this opportunity immediately, inve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tive navigation system, positioning and orientation of automobil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