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

试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只有13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意义和必要性
建设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长期以来,中国农村发展相对滞后,三农问题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目前农村发展与城乡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发展仍有较大反差,体现为物质、精神、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差距。建设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农村人口占大多数,集中着数量最大、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众,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近年来,尽管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但从总体来看 ,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以王连街道办事处为例,还有很多村没有实现村路硬化,有的村灌溉和生活用水设施严重老化。村民一般很少进行集体文化活动,造成村民的凝聚力也不强。还有的村平塘、水库少,农田灌溉非常不方便。甚至部分平塘、水库,由于没有资金投入,没有及时进行修缮加固,汛期时存在安全隐患,威胁村民的生产和生活。
2.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大多数农村劳动力思想保守,满足于现状和眼前利益,缺乏较强的成就动机,对新观念、新技术、新事物反应冷淡,商品意识淡薄、缺乏经营观念。许多农民对新产业、新技术、新项目不感兴趣,“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
3.农村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发

展水平普遍较低。
(1)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偏低。很多农村社区没有医务室,即使有,也是条件简陋,医疗器械、药物少,医生多半是村里的老“赤脚医生”,医疗水平低。特别是,卫生院的医疗水平也令人堪忧。首先是基础设施简陋,医院分设的科室少。其次是,医生少,医疗水平差。卫生院看病,虽然能报销得更多,但有些病在那里根本看不了,或者是让农民不放心,他们不得不舍近求远,看病的费用自然也就高了。在一些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实施的农村,有的地方出现了部分农民到省、市大医院看病回到当地很难报销或报销数额极低的情况。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存在,这已经影响到一部分农民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
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生产发展”——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新农村建设包括多个方面,而生产发展应该是第一位的,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条件。只有大力发展生产,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才能谈到别的发展。具体来讲,“生产发展”包括两个方面,即生产方式的调整和培育新型农民。
生产方式的调整。第一,实现产业结构体系由小农业向大农业转变。现代农业不仅包括第一产业领域(种植业、养殖业等),而且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农村工业、社会服务、文化产业等多种产业集群。它不仅是通常所说的第一产业,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链系统。第二,发展目标由追求数量增长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传统农业以满足人的食物需求为主要任务,追求数量增长成为普遍共识。现代农业必须在保障必要数量平衡的基础上,优先质量和效益,以增强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乡风文明”是指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在农村形成,农村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逐步适应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一个文明而和谐的乡风,不仅是农村文化和人力资源提升的标志,也是农村社会富足、安康的目标。
1.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要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以王连街道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民为对象,发展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
2.发展农村健身娱乐活动。强化设施建设,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创造良好环境。建设村级社区文体广场,添置健身活动器材,如篮球架、排球架、乒乓球台等,有条件的村可以建设乒乓球室、健身房、棋牌室及综合健身活动室,开展室内体育活动项目。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农村文化活动开展得好不好,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政府投入资金的多少。
(三)“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
1.绿化美化村居环境。首先要调动村民参加村庄绿化美化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街道党委做好农村支部书记的工作,充分调动起书记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让书记回家做好村民的工作。二是各村通过广播宣传、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等方式来提高村民的积极性。有的村这些方式取得效果不明显,就采取观摩方式。将党员、村民代表带到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绿化美化各项工作做得好的村去实地观摩,用实实在、看得见的事例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2.实施道路硬化工程。一是要多方争取资金。新农村建设需要多方的支持,有条件的村可以集体出资硬化道路,改变“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局面;有帮扶单位的村,可以积极与帮扶单位联系、协调,由帮扶单位解决资金上的困难;有的村可以积极联系在外工作,有实力的村民,由他们捐款捐物来实施道路硬化工程。二是安装路灯,方便村民夜间行路。三是做好硬化路面的保养工作,通过定期保养、大型车辆禁行的措施来保护硬化路面,不要使硬化路年年修,年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