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竞争比垄断好,用经济学原理说明

为什么竞争比垄断好,用经济学原理说明

垄断指少数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垄断有它的优点,首先可以使产品无相对过剩的浪费,垄断者完全可以控制产品的生产和供应量。其次垄断可以减少无重复建设的浪费。垄断者对产品的生产和供应有统一计划,所以不会造成重复建设的现象

在完全垄断市场,企业是价格的制定者,但是根据供求关系,市场所确定的价格肯定要小于企业制定的价格,所以说企业侵占了消费者剩余。完全竞争市场,是指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干扰和控制的市场结构,即购买者和销售者的购买和销售决策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影响的市场结构。垄断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资源浪费,价格歧视,影响创新,效率低下,供给与需求数量不符等。1、垄断会导致竞争的缺失,打破市场平衡,致使本行业的经营公平性大大下降,破坏市场秩序,损害国家和消费者利益。2、垄断由于缺少竞争压力和有力的外部制约监督机制,垄断性行业的服务质量往往难以令人满意,经常会违背市场法则,侵犯消费者公平交易权。3、按照经济学理论,机制的一成不变导致腐败的产生。垄断企业通过垄断地位赚取超额利润,贿赂官员进而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甚至欺骗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所以垄断导致经济上的混乱。4、垄断导致其他商家不能获利儿倒闭,造成大量的失业,致社会不稳定,拉高了整个社会成本。5、由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所实施的限制竞争行为的行政性垄断由于行政权力的介入,使得它比自然和行业垄断对市场公平竞争的危害性更大,成了腐败的温床,这不仅影响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使政府信用遭到损害,失信于经营者。相比为了资源更好的分配和利用,从而推崇竞争。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由于市场上有为数众多的商品需求者和供给者,所以每一个消费者或每一个厂商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控制力量。2、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别的。不仅商品的质量一样,在销售条件、商标、包装等方面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对消费者来说,购买哪一家厂商的商品都是一样的。如果有一个厂商提价,他的商品就会完全卖不出去。在一般情况下,单个厂商总是可以按照既定的市场价格实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相对来说是很小的销售份额。3、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厂商进出一个行业不存在任何障碍,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在各行业之间自由流动,各行业的厂商规模和厂商数量在长期内是可以任意变动的,但是在短期内,厂商规模和厂商数量仍然是不可变的。第四,市场中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商品和市场的全部信息。这样,市场上的每一个消费者或生产者都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完全的信息,确定自己的最优购买量或最优生产量,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而且,这样也排除了由于市场信息不畅通而可能产生的一个市场同时存在几种价格的情况。所以,竞争比垄断好。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市场

第七章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市场 第一节垄断竞争市场 一、基本含义与特征: 1.含义:垄断竞争市场是既存在竞争又存在垄断的市场结构。是现实经济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市场结构。 2.特征: (1)市场上有众多的消费者和厂商,每个厂商所占的市场份额较小。 (2)厂商生产的产品存在着差别,即有很大的替代性。而这种差别的存在是垄断竞争形成的基本条件。产品的差别包括产量本身的差别和销售条件等方面的差别,正是由于这种差别是企业对自己的产品的垄断成为可能,但产品替代性又促使在市场上同类产量之间激烈竞争。 (3)从长期来看,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自由的。 二、垄断竞争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由于每个厂商提供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异,厂商可以对其产品实施垄断,厂商具有影响产品价格的能力,因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收益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边际收益曲线在需求曲线的下方(如同完全垄断市场结构一样)。当个别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可能有两种情况: (1)当一个厂商降低自己产品价格,该行业中其它与之竞争的厂商并不随之改变价格时,在这种情况下,该厂商的销售量就会大幅度的变动,那么该厂商的需求曲线比较平坦; (2)如果其它厂商随之该厂商降价,在这种情况下,该厂商很难吸引其他消费者的需求,这时该厂商的销售量就不会有很大的变动,其需求曲线比较陡直。 三、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在短期,垄断竞争的企业对生产要素的调整只能限于可变投入,因而厂商面对成本的是短期成本。由于改行业的厂商数目众多,有可能其他厂商不参与竞争,在这种情况下,该厂商通过不断降低价格,增加销售量,直到满足于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的原则,就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 所以,在短期均衡实现过程中,垄断竞争市场如同完全垄断市场一样,也会出现有超额利润、收支相抵、亏损三种情况。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英文版)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CHAPTER 1 Scarcity : the limited nature of society’s resources. Economics : the study of how society manages its scarce resources. Efficiency : the property of society getting the most it can from its scarce resources. Equity : the property of distributing economic prosperity fairly among the members of society. Opportunity cost : whatever must be given up to obtain some item. Marginal changes : small incremental adjustments to a plan of action. Market economy : an economy that allocates resources through the decentralized decisions of many firms and households as they interact in markets for goods and services. Market failure : a situation in which a market left on its own fails to allocate resources efficiently. Externality : the impact of one person’s actions on the well-being of a bystander. Market power : the ability of a single economic actor (or small group of actors) to have a substantial influence on market prices. Productivity : the quantity of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from each hour of a worker’s time. Inflation : an increase in the overall level of prices in the economy. Phillips curve : a curve that shows the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Business cycle : fluctuations in economic activity, such as employment and production. CHAPTER 2 Circular-flow diagram : a visual model of the economy that shows how dollars flow through markets among households and firms.

经济学原理(一)课后题

1.1 1.【单选题】经济学最好的定义是对(A )的研究。 A、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 B、如何按最盈利的方式管理企业 C、如何预测通货膨胀、失业和股票价格 D、政府如何可以制止不受制约的利己所带来的危害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 3.经济物品是有用且稀缺的物品。(T) 1.2 1.下列问题(C)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 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 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翻两番 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2.以下话题都在微观经济学研究范围之内,除了(D)。 A、香烟税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影响 B、微软的市场势力在软件定价中的作用 C、反贫困计划在减少无家可归者中的效率 D、政府预算赤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单选题】经济物品是指( D )。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1 1.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C)。 A、关键资源 B、有效资源 C、稀缺资源 D、优质资源

2.经济学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的“人们”,包括的个体是(AB)。 A、消费者 B、生产者 C、企业 D、家庭 3.劳动力市场可以看作是工资和闲暇之间的trade-off。(T ) 2.2 1.下列政府活动的动机属于关注效率的是(B)。 A、对收入较高的人实行较高的个人所得税税率 B、把标准石油(拥有90%炼油厂)分拆为几个较小公司 C、为被解雇的工人提供失业津贴 D、以上都是 2.从经济学角度看,个人的储蓄是一个跨期的行为。T 3.经济学中片面的追求平等或者效率都是不可取的。T 2.3 1.你去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C )。 A、门票的价格 B、门票的价格加上你在电影院购买汽水和爆米花的费用 C、去看电影所需要的所有现金支出加上你的时间的价值 D、只要你享受了电影并认为使用的时间和金钱是值得的,就是零 2.你在比赛中赢得100美元,可以选择花掉或者在利率为5%的银行账户中存一年。如果花掉,机会成本是(C)。 A、100美元 B、5美元 C、105美元 D、0美元 3.【判断题】时间的利用隐含着机会成本。( T ) 4.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T ) 2.4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 A、人的工作效率不仅取决于能力,还受到激励水平的影响 B、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和收益做出决策后,当激励引起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他们行为不再改变 C、不同的激励会引起人们行为的差异

经济学原理经典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供给:卖者愿意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 2 需求:买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 3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4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5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6最高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高价格比如:租金控制。 7最低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低价格比如:最低工资。 8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9边际效用:即每一单位新增的商品或服务带来的效用量的增量。 10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11机会成本:是指当经济资源有多种用途时,把资源投入到某一特定用途以后,在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可能给选择者带来的最大收益。 12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能力 13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14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5完全竞争市场:交换和竞争没有任何阻力和干扰的理想化市场。 16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非分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17外部性:生产或消费一个物品影响到旁观者的福利(比如:污染) 1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二、简答题 1、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外部性:污染市场势力:垄断 2、画出并解释一个生产牛奶与点心的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瘟疫造成该经济一半奶牛死亡,这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假设在正常情况下,将可能得到的所有资源用于生产点心,可以生产300千克,如果全用于生产牛奶,可以生产1 000升。L1表示正常情况下该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疾病造成该经济一半的奶牛死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向内移,即L2线。因为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可用于生产点心和牛奶的经济资源减少了。 3.画一张循环流向图,确认模型中对应于下列每种活动的物品与劳务流向和货币流向的部分。

我国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及启示

我国改革开放40 年辉煌成就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及启示 根据著名经济史学家麦迪森的研究,中国的人均GDP 在过去一千年里几乎水平不变,而从1978年起GDP近乎垂直提升,中国经济总量也从此步入了年均近10%的增长快车道。众所周知,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来,经过40年波澜壮阔的不平凡历程,我国已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步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近 40年来,中国在哪些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经历 了怎样的曲折历程?经济学原理如何阐释和解读这一历 程?改革开放对未来的启示何在?本报告拟就这些问题进 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一、改革开放40年我国取得的成就与世界各国对比 从生产力水平看,我国近40年年均经济增速高达9.7%,比世界年均增速快 6.8个百分点,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6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跃居世界第 一,人均GDP从1978年的156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8788美元,已进入中高收入国家之列。

从经济结构看,近40年来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下降了近16.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下降了约7.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 占比则上升了23.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化率由 1978年的17.9%上升至2017年的58.5%,增幅之大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从财政情况看,由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近40年来我国多数年份财政收支处于赤字状态,2016年虽略高于3%的警戒线,但仍处于可控范围。截至2017年末,公共部门债务占GDP比重为36.2%,低于世界主要国家,且已连续两年下降。 从金融市场看,我国金融业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2.1%上升至2017年的8.0%,已成长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银行业信贷发放量占GDP比重超过200%,高于高收入国家水平。 从基础设施来看,人均电力消费从1978年的247千瓦时增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弹性(elasticity ) 答:弹性指作为因变量的经济量的相对变化对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或灵敏程度。弹性用来表明两个经济变量变化的关系,当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变化,必然引起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变化。弹性的大小由弹性系数来表示,弹性系数等于因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的相对变化的比值。即: =因变量的变动比例弹性系数自变量的变动比例 设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 f X =,则具体的弹性公式为: Y Y X Y E X X Y X ??==??? 其中,E 为弹性系数;X ?、Y ?分别为变量X 、Y 的变动量。 弹性概念在西方经济学中广泛应用,经济理论中有多种多样的弹性概念,例如,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供给价格弹性等等。由于弹性是两个量的相对变化的比,因此,弹性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它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度量单位无关。 2.需求价格弹性(elasticity of demand )(华南理工大学2009研) 答:需求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它用来衡量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用公式表示为: =需求变动的百分比需求价格弹性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价格弹性的经济含义可表示为“当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需求量可能会有百分之几的变化”。这一概念是由马歇尔在解释价格与需求的关系时提出的。需求价格弹性按照其大小可分为五种:①若0d E =,则称该物品的需求完全无弹性;②若01d E <<,则称该物品的需求相当缺乏弹性,如多数生活必需品;③若1d E =,则称该物品的需求为单位弹性。此时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幅度与价格的相对变化幅度相等;④若1d E <<∞,则称该物品的需求相当富有弹性。大多数奢侈品的需求弹性便是如此;⑤若d E =∞,则称该物品的需求为完全有弹性。

曼昆-经济学原理-概念归纳

曼昆《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归纳——上下册 一、经济学十大原理 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起目标的人。 6、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7、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 置资源的经济。 8、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9、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0、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 力。 11、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12、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3、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14、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就是生产这类经济活动的波动。) 二、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5、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16、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 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17、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18、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19、实证表述: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20、规范描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三、绝对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21、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2、比较优势:根据机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3、进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24、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四、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25、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6、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致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27、需求量: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2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29、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完全竞争市场与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与区别

完全竞争市场与完全垄断 市场的特点与区别 柳剑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依据市场竞争的不同条件和程度,可将市场分为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而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市场是其中的两种极端形势,其在生产过程、产品销售、经营策略等方面,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研究其价值,无疑为我们了解更深层次的市场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 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是一种纯粹理论上的典型意义的市场,他不受任何外部力量控制和干扰,是完全自由化的市场,更是一种理论上的理想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它是一个没有任何外在力量干预和控制的市场,既没有国家政府的干预,也没有厂商勾结的集体行动对市场机制作用的阻挠。 第二,它是一个数目众多的经济主体,而不存在足以左右市场的庞大企业或公司即:在市场中,每个经济主体的规模都很小,以致对市场不能发生什么影响。就买方而言,任何一个消费者,也不过是为数即多的消费者之一,从而不会引起卖者对他们的特殊考虑。就卖方而言,任何一个厂商的规模都很小,从而不能用变动某产出量的办法影响市场价格。 第三,市场上出售的商品是同质的、无差别的,甚至包装,样式都一样。因此,卖者不可能根据自己出售商品的某些特色而抬高价格。买者对任何一家厂商出售的商品都看成是一样的,而无任何偏好,也不愿为同质的商品付出较高的代价。 第四,市场上任何资源可以充分自由流动。任何一种生产资源,都可对市场的信息做出灵活的反映:流入或流出这个市场。具体说,资源的自由流动意味着:1、劳动力在地理位置上和工作种类上可以自由流动;2、没有一个投入所有者或生产者垄断投入;3、新的厂商或新的资本可以毫无困难的进入某一行业。 第五,充分的知识。消费者、生产者和资源的所有者充分掌握市场信息。如果消费者对市场缺乏了解,它就会对本来可以付较低价格的商品而付出较高价格。这样,市场就会出现商品统一而价格不一的现象;如果劳动者对市场的工资率一无所知,他就不会得到他本来可以得到的工资;如果生产者对成本价格不熟悉,他就不会把生产安排在最有力的水平上。 以上是理想化的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和特点。在现实生活中,当然很难具备,甚至连一个条件也达不到。因此这种市场在现实生活中也根本不存在。然而,他作为一种基本的模式,仍然对我们了解西方经济市场有很大帮助。 完全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的市场完全处于一家厂商所控制的状态,由一家厂商完全控制一个部门的市场结构。在这个市场中只有唯一的出售者。这个出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周围的经济现象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周围的经济现象 姓名:刘旭 班级:信管094 学号:200904034415 房地产泡沫形成机制 ———基于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的分析摘要:房地产泡沫是指主要由投机性购买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房地产价格持续上 涨,房地产泡沫是泡沫经济的一种典型形态。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特殊性是形成房地产 泡沫的内在基础。本文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分析了房地产泡沫形成 机制,认为由涨价预期所带来的投机性购买需求的增加是短期内房价上涨的动力。从长期 来看,这一动力无法持续。 近年来,云南、四川等地的花卉市场频频爆出天价兰花, 某些原本售价仅仅几十元的小小兰草,在投资客的炒作之下 竟然能够卖到几百万元。这些兰草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功效, 买家所看重的并不是它们的实际观赏价值,而是一路飙升的 价格所带来的预期收益,此时的兰草已经被当作纯粹的投资 工具了。由此联想到近年来节节上涨的房价。虽然在全国范 围内是否出现房地产泡沫还存在争议,但勿庸置疑,我国某 些城市的房价已经畸高,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房地产泡沫。本

文拟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对房地产泡沫形成机制进行分析。 一、房地产泡沫的涵义 经济学中所说的泡沫,就是资产价格严重背离基础价值 而暴涨的现象。房地产泡沫是指主要由投机性购买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现象。也就是说,房地产价格的这种上涨不是以真实需求的增长为基础的,而主要是由投资需求的快速增长拉动的。当发生房地产泡沫时,土地和房屋价格高涨,大大高于由真实需求所支撑的市场价值,并且交易频繁,形成了一种表面上的虚假繁荣。 房地产行业是比较容易出现价格泡沫的经济领域,这是 由房地产行业所具有的三大特征决定的。第一,房地产业的资源基础是土地,而土地是现代社会最稀缺的自然资源,其供给量难以随需求的增加而增加;第二,房地产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们对房地产的需求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增加的;第三,房地产行业的生产周期比较长,供给量在短期内难以增加。正是这些特征,使得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难以实现稳定的均衡,价格波动剧烈,这是诱发房地产泡沫的重要因素。 此外,房地产的相对价值比较大、交易过程比较规范、交 易场所相对集中,从而导致其交易成本较低,这是房地产市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麦当劳折扣券 另一种解释是:麦当劳想借此进行价格歧视——把顾客分开。要获取麦当劳的优惠券,总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的,而不是随手可得——上麦当劳的网站浏览寻找优惠券,打印优惠券,或者阅读麦当劳的宣传报纸,或者到路边索取,都是需要花费少许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通常是什么人才愿意花费这些成本呢?是时间成本比较便宜的人。能上麦当劳的人中,什么人时间比较便宜呢?显然是一些收入偏低的人——工薪阶层。另外,优惠券能够购买的通常是某种指定的商品组合,而不是随意购买。也就是说,使用优惠券的顾客,是要付出代价——不能随意挑选商品的代价。这也是一种成本。总而言之,使用优惠券,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者成本也。 通过上述种种方式,麦当劳成功地把麦当劳的顾客中的富人和穷人分开,然后,对于富人——不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供给他们的商品就比较贵(没有优惠),而对于穷人——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给他们打折。时间地点商品相同但价格不同,这就是典型的价格歧视。通过价格歧视,麦当劳向消费者榨取了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利润。 关于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占座”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在大学校园里更是司空见惯。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就要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制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体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它就是一项合理的制度。下面将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占座行为的合理性予以分析。 (1)占座——理性人的选择.“占座”意味着你可以拥有令你满意的座位,当你和你的同学同样用心时,你比他们更容易集中精神,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最终得到更优异的成绩。 当然,你需要为占座付出一定的低价,即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这里的关键在于机会成本与收益比较孰轻孰重。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取得好成绩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占座的机会成本,当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它们时完全可以被压缩到很小,甚至为负值——早起有益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把时间浪费在早饭上是没有必要的。这么看来,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很小的,而得到的收益却大得多,因此占座无疑是理性人的最佳选择。 (2)替他人占座——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如果你已经前赶到了教室,多占个座儿对你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因为你为此付出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但这一行为的边际收益则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你的室友可能会认为你很体贴,并因此提高对你的评价;其次,即便是你所服务的人不认为这是美德的表现,而将之视为一项投资,那么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在适当的场合时,他也必定会为之付出某种方式的回报。这种情况,通俗地讲叫做“顺水人情”,本小利大,何乐而不为呢?

曼昆《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整理版)

曼昆《经济学原理》(上)名词解释 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起目标的人。 6、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7、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8、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9、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0、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11、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12、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3、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14、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就是生产这类经济活动的波动。) 15、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16、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 图形。 17、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18、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19、实证表述: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20、规范描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21、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2、比较优势:根据机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3、进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24、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25、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6、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致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27、需求量: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2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29、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30、需求曲线: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31、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32、低档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33、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增加的两种物品。 34、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的两种物品。 35、供给量: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量。 36、供给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37、供给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38、供给曲线: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39、均衡:供给与需求达到了平衡的状态。 40、均衡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

第六章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市场

第六章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市场 一、单项选择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取决于( )。 A. SA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B. SM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C. LA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D. LM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2.在MR=MC的均衡产量上,企业( )。 A. 必然得到最大的利润 B. 不可能亏损 C. 必然获得最小的亏损 D. 若有利润,则利润最大;若有亏损,则亏损最小 3.如果在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上,AR小于SAC,但大于A VC,则厂商( )。 A. 亏损,立即停产 B. 亏损,但继续生产 C. 亏损,生产或不生产都可以 D. 获得正常利润,继续生产 4.在厂商的停止营业点上,应该有( )。 A. AR=A VC B. 总亏损等于TFC C. P=AVC D. 以上说法都对 5.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应该是( )。 A. SMC曲线上超过停止营业点的部分 B. SMC曲线上超过收支相抵点的部分 C. SMC曲线上停止营业点和超过停止营业点以上的部分 D. SMC曲线上收支相抵点和超过收支相抵点以上的部分 6.在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产量上必然有( )。 A. MR=LMC≠SMC,其中MR=AR=P B. MR=LMC=SMC≠LAC,其中MR=AR=P C. MR=LMC=SMC=LAC≠SAC,其中MR=AR=P D. MR=LMC=SMC=LAC=SAC,其中MR=AR=P 7.当一个完全竞争行业实现长期均衡时,每个企业( )。 A. 都实现了正常利润 B. 利润都为零 C. 行业中没有任何厂商再进出 D. 以上说法都对 8.某完全竞争行业的价格和供给量在长期内成同方向变动,则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呈( )。 A. 不平的 B. 向右下方倾斜的 C. 向右上方倾斜的 D. 向后弯曲的 9.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某行业的厂商的商品价格等于平均成本,那么( )。 A. 新的厂商要进入这个行业 B. 原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C. 既没有厂商进入也没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D. 既有厂商进入也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10.假如某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从水平线变为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说明( )。 A. 既有厂商进入也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B. 完全竞争被不完全竞争所取代 C. 新的厂商要进入这个行业 D. 原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1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 )。 A. P=AR B. P=MR C. P=MC D. P=AC 12.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价格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切是( )。 A. 厂商在短期内要达到最大利润的充要条件 B. 某行业的厂商数目不再变化的条件 C. 厂商在长期内要达到最大利润的充要条件 D. 厂商在长期内亏损最小的充要条件

(完整word版)经济学十大原理详解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析 经济学十大原理( ) 目录 经济学十大原理地内容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参考文献 [编辑]经济学十大原理地内容 经济学十大原理可以说是《经济学原理》全书地总纲. 学经济学最大地作用就在于解释现象. 实证经济学:解决世界是怎样地问题; 规范经济学:解决世界应怎样地问题. [编辑]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原理一:人们面临均衡取舍( ) 天下没有免费地午餐,要想得到一种东西都要以放弃另外一种地东西为代价机会成本例子:学生时间地分配,大炮与黄油,治理污染,效率与平等,职业运动员选择放弃学业. 关于作出决策地第一课可以归纳为一句谚语:“天下没有白吃地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地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地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我们考虑一个学生必须决定如何配置她地最宝贵地资源——时间.她可以把所有地时间用于学习经济学;她可以把所有地时间用于学习心理学;她也可以把时间分配在这两个学科上.她把某一个小时用于学习一门课时,她就必须放弃本来可以学习另一门课地一小时.而目,对于她用于学习一门课地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用于睡眠、骑车、看电视或打工赚点零花钱地时间.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还可以考虑父母决定如何使用自己地家庭收入.他们可以购买食物.衣服,或全家度假.或者他们也可以为退休或孩子地大学教育储蓄一部分收入.当他们选择把额外地一美元用于上述物品中地一种时,他们在某种其他物品上就要少花一美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地交替关系.典型地交替关系是“大炮与黄油”之间地交替.我们把更多地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地海岸免受外国入侵(大炮)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地个人物品地消费(黄油)就少了.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地是清洁地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地交替关系.要求企业减少污染地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与劳务地成本.由于成本高,结果这些企业赚地利润少了,支付地工资低了,收取地价格高了,或者是这三种结果地某种结合.因此,尽管污染管制给予我们地好处是更清洁地环境,以及由此引起地健康水平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地收入减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社会面临地另一种交替关系是效率与平等之间地交替.效率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平等是指这些资源地成果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地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在设计政府政策地时候,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例如,我们来考虑目地在于实现更平等地分配经济福利地政策.某些这类政策,例如,福利制度或失业保障,是要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地社会成员.另一些政策,例如,个人所得

第六章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市场

第六章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市场 (一)单项选择题 1.假设垄断竞争厂商面临的主观需求曲线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是E d,客观需求曲线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是E D,则两个需求弹性的大小关系是()。 A. E d>E D B.E d = E D C. E d<E D D. 无法确定 2.垄断竞争厂商实现短期均衡时,产品的销售价格()。 A. 大于短期总成本 B. 等于短期总成本 C. 小于短期总成本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存在 3.垄断竞争厂商实现长期均衡时,厂商的获利情况是()。 A. 亏损 B. 获得正常利润 C. 获得超额利润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存在 4.垄断竞争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途径有()。 A. 产品质量竞争 B. 价格与产量决策 C. 产品广告竞争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存在 5.垄断竞争市场与寡头市场的区别是()。 A. 在寡头市场中没有竞争 B. 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C. 在寡头市场中,厂商需要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6.寡头垄断厂商的产品()。 A. 可以是同质,也可以有差别 B. 是独特无二的 C. 是互补的 D. 以上都不对 7.在斯威齐模型中,拐点左右两边的需求价格弹性情况是()。 A. 左右两边弹性一样大 B. 左边弹性大于右边弹性 C. 右边弹性大于左边弹性 D. 以上都不对 8.在斯威齐模型中,拐折的需求曲线意味着收益曲线是()。 A. 水平的 B. 垂直的 C. 向上倾斜的 D. 间断的 9.卡特尔通过下列哪种方式确定产量水平()。 A. 使每个厂商达到供求平衡 B. 使每个厂商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C. 使卡特尔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D. 以上都不对 10.卡特尔的解体将引起()。 A. 价格下降,产量下降 B. 价格下降,产量上升 C. 价格上升,产量下降 D. 价格上升,产量上升 11.以下哪一种不是寡头垄断厂商的勾结方式()。 A. 卡特尔 B. 支配型价格领导 C. 晴雨表型价格领导 D. 托拉斯 12.与完全竞争相比,完全垄断会降低经济效率的原因是()。 A.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B.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四版名词解释

Chap1 Principle #1: People Face Tradeoffs scarcity: the limited nature of society’s resources. economics: the study of how society manages its scarce resources. efficiency: the property of society getting the most it can from its scarce resources. equity: the property of distributing economic prosperity fairly among the members of society. Principle #2: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opportunity cost: whatever must be given up to obtain some item. marginal changes: small incremental adjustments to a plan of action. Principle #4: 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Principle #5: 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Principle #6: 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 market economy: an economy that allocates resources through the decentralized decisions of many firms and households as they interact in markets for goods and services. Principle #7: 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 market failure: a situation in which a market left on its own fails to allocate resources efficiently. externality: the impact of one person’s actions on the well-being of a bystander. market power: the ability of a single economic actor (or small group of actors) to have a substantial influence on market prices. Principle #8: 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Its Ability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tivity: the quantity of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from each hour of a worker’s time. Principle #9: 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经济学原理知识整理

经济学原理知识整理 模块一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 项目一认知经济学基础知识一一带你步入经济学殿堂 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是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 2、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是指人类的欲望或需要是无穷的。欲望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或心 理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渴望。 3、物品:自由物品、经济物品、有害物品。 4、自由物品: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够得到的有用物品。 5、经济物品也叫稀缺物品,是指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得到的有用物品。特 点:有用性;人们获得时通常都要花费代价;经济物品相对于自由物品来说一定是稀缺的;价格为正。 6 有害物品: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消除的物品,它来源于人们的经 济活动或其他活动,或是大自然的力量留下来的灾害。 7、稀缺性:经济物品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有限的经济物品总是难以满 足无限产生和膨胀的人类欲望,这一矛盾就是经济学中通常所说的稀缺性。 8、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绝对性,这种绝对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和人们生产的所 有区域。从历史上来看,稀缺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所有时期。从世界各地来看, 稀缺性存在于所有人类活动的区域。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面临着稀缺性的问 题,只不过稀缺的内容不同而已。所以,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 9、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相对性:也就是说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 稀缺的。 10、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的资源用来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最大产量(产 值)。(一种资源用来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实质上是指选择的代价,即“选择成本”。 11、生产可能性: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资源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组合。 12、生产可能性曲线:主要用来考察一个国家应该怎样分配其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问题;是用来说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达产量组合曲线,它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还可以用来说明潜力于过度的问题。 13、资源配置是经济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

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

二、案例分析 1.案例一 1)现代社会资源配置主要方式和手段是什 么? ●是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但计划和市场只 是现代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主要方式和 手段,它们本身不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 本质特征。 2)请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国家发展 改委《通知》的合理与否? ●合理 ●价格机制是市场若干机制中核心机制。它 是价值规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作用形式。 价格的变动必然引起供求的变动,而供求 的变动反过来又引起价格下降。 ●个量平衡的总和构成总量平衡,并同时构 成结构平衡。因此,要保持煤电的总量平 衡。要求:一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 市场供求均衡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动实 现。二是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功能。 2.案例二

微软垄断案反映了垄断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你认为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 ●垄断或国家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的动因 和基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市场竞争 的一般基础。市场竞争是市场主体实现经 济利益的方式和途径。垄断只是改变市场 结构面不能消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 ●不存在“绝对的垄断”。发展不平衡规律决 定了不可能形成一家垄断组织独霸天下 的局面;同时社会需要多样化,并有多变 性。这使垄断企业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的生 产和流动。 ●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和创新是激发垄断 竞争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会突破人为垄 断的种种限制。科技创新会缩短产品和行 业的生产周期,从而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 优化。这就使竞争无处不在。 通过微软垄断案,你从中可以深刻领悟哪些经济学原理? 原理: ●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的核心;

●扩大市场份额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重要途径; ●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 ●现代市场经济是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经 济相结合; ●政府反垄断行为表明市场机制是市场经 济国家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3.案例三 请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上述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科学地分析劳动的形态和本质。可以见 得,劳动价值论的本质依在。在科学技术 日益发达的今天,劳动形态发生了极大改 变,以致使劳动为标志,致使经济只是改 变了劳动的形态。没有改变本质 ●知识劳动仍然是人类劳动,是人的体力和 脑力的消耗,只是脑力消耗的比重明显大 于体力的耗费。 ●知识劳动表现在生产力的三要素上没有 改变其劳动的性质。一是劳动和劳动主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