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综合检测试题(一)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综合检测试题(一)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综合检测试题(一)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综合检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

1.“其(指周)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是( )

A.建立大宗小宗体系

B.拱卫王室统治

C.明确宗室血缘亲疏

D.扩大统治范围

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道:“秦……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贵族体制向官僚体制的转变

C.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

D.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

3.如图是中国古代的某一中央行政制度示意图。该制度的设立( )

A.简化了决策过程

B.降低了监察效能

C.加强了君主专制

D.确立了三权分立

4.清代规定:“不得官于其乡五百里以内”(官员任职必须远离家乡五百里以外)。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中央集权

C.杜绝地方割据

D.防止吏治腐败

5.历史学家指出:雅典民主制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更非强权者的恩赐、赏予。“更非强权者的恩赐、赏予”的主要原因是( )

A.执政官们的坚决改革

B.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

C.民主政治的全面扩展

D.广大平民的长期斗争

6.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A.体现了成文法的进步意义

B.是人类史上最严峻的法律

C.标志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

D.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7.谈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很多人认为“光荣革命”是一次完美的政治设计。其“完美”体现在( )

A.确立责任内阁制

B.以妥协方式确立民主制

C.实行了议会主权

D.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

8.读下图,图中著作的部分目录及内容研究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9.“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依据材料判断,禁烟运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

A.遏制吸毒,医治官场病疾

B.制止白银外流,缓解政府财政危机

C.整顿海防,打击英国入侵

D.打击鸦片走私,增加政府外贸收入

10.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

A.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B.解释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11.一场战争前,英国在中国的利益遍于南北。此战后,情势大为不同:东北与长城内外、黄河流域、西南和福建分别为俄、德、法和日本的势力范围。此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近代欧洲,曾有这么一批人,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揭露;他们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种种理想;他们还曾尝试说服有钱人掏钱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他们”中的一员是( )

A.圣西门

B.伏尔泰

C.黑格尔

D.马克思

13.以下是一组反映20世纪初期中、俄两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它们所代表的历史事件( )

A.都推翻了专制王朝

B.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都改变了社会性质

D.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

14.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决定党在政治上主要的方针是加紧进行湖南、湖北、河南等地的群众工作,特别是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中共中央这一方针( )

A.为北伐战争准备了条件

B.推动了农村的土地革命

C.使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D.有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15.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间开始了”是指( )

A.1954年宪法的制定

B.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

C.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D.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6.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党和政府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近三个月,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材料说明1954年宪法( )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落实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7.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他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

A.是否推行霸权主义

B.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D.社会性质和意识形态

19.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撰写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这说明( )

A.德国和法国的矛盾彻底消除

B.德国和法国开始走向合作

C.欧洲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

D.德法已经形成政治经济联盟

20.“通过这次会议,印度支那的战火熄灭了,越南北部完全解放,这就再一次打乱了美国从朝鲜、台湾、印度支那三条战线威胁新中国的战略部署,世界看到了同美国所掌控的安理会形容的完全相反的新中国形象,看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新中国外交风格。”“这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裴姓是伯益的后代,周代被封于非(原字为上非下邑)乡,后代因此以非为氏。后来他们的后裔(六世孙)徙封解邑,就去掉邑旁,以衣旁为裴,称裴氏。——《裴氏世谱》

材料二据《裴氏世谱》载,河东闻喜(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裴氏家族公侯一门,冠裳不绝,在封建社会时期,七品以上官员,达3 000余人,官居宰相之人高达59人。

第3位宰相,裴绾:裴氏家族第十七世,汉献帝时官居尚书令。

第41位宰相,裴度:裴氏家族东眷第十八世,唐穆宗时官至中书令。

第59位宰相,裴定,裴氏家族第四十一世,宋仁宗时官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材料三《裴氏家记》历代均有人撰修,父死子继,子死孙承,呕心沥血,锲而不舍,最终成书。虽名曰家族谱牒,实际上已远远超出了谱的范围。它的大部分内容都同社会历史问题相联系,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兴衰更替的真实纪录。

(1)据材料一,概述裴姓形成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三位宰相所在部门的主要职能。

(3)据材料三,概括族谱的现实意义。

21.民主与法制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大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伯里克利在悼念公元前431年因与斯巴达人作战而倒下的雅典英雄的葬礼演说中,完全有理由自豪地宣称: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随着1871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的历史性宣告,一个新的统一民族国家在欧洲出现了。这个由不断改革跨入资本主义时代,又依靠武力实现了统一的德意志国家,由于扫除了历史积留下来的障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民族的活力、解放了的生产力的迅猛跳跃、国威的张扬,都表现出实现统一给德意志国家带来的历史创造力量。统一是德意志历史上的划时代转折点,有重大的进步意义。统一后德意志的经济发展是神速的,而在政治上则难以摆脱专制主义的色彩。”——刘宗绪等著《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优越性。柏拉图认为“极端的自由结果只能变为极端的奴役”,他对雅典民主制的批判着眼于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统一的方式,(2分)并谈谈你对统一后德国政治体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的认识。

参考答案

1.解析:B 由“以亲屏周”可知其目的在于拱卫王室统治。

2.解析:D 材料体现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但题目的要求是回答背景,A项错误;贵族体制向官僚体制的转变是该制度实施的影响,不是背景,B项错误;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现象,C项错误;秦实现统一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前提,D项正确。

3.解析:C 根据题目中的示意图可以得知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均是宰相,尚书省负责执行,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故A项错误;门下省负责审议,与监察无关,故B项错误;三省的长官均是宰相,分工明确,彼此牵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故C项正确;三省六部是君主专制下的分化事权,并非是三权分立,故D项错误。

4.解析:D 官员任职必须远离家乡五百里以外,实际是限制官员扶植当地势力,建立自己的势力体系,导致腐败,故可判断A项错误,D项正确。宋代以后,中央在与地方的分权中已处于绝对上风,故B、C两项不是材料中清代规定的主要目的。

5.解析:D 在雅典城邦中,旧氏族贵族实行专横统治,新兴工商业者阶层对此非常不满,普通民众更是苦不堪言,很多人沦为债务奴隶,社会矛盾尖锐,新兴工商业者和普通民众的斗争,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不是“强权者的恩赐、赏予”,故D项正确。执政官们的坚决改革、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B两项错误;古雅典民主政治是有局限性的,“全面扩展”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

6.解析:A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的开端,是第一部成文法,材料体现的是成文法,虽然从根本上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但它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使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不是最严峻的法律,B项错误;标志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的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C项错误;罗马法体系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D项错误。

7.解析:B 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是在18世纪,故A项错误;光荣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封建势力相互妥协,以不流血的宫廷政变的方式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故B项正确;实行议会主权是光荣革命后1689年的《权利法案》的内容,故C项错误;君主立宪政体建立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故D项错误。

8.解析:B 由材料中“1875年”“共和制度”“第三共和国”等信息判断指的是法国,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B项正确。

9.解析:B 依据材料判断“害人之物”为鸦片,鸦片走私是“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导致白银大量外流。禁烟运动打击鸦片走私,制止白银外流,以此缓解政府财政危机,B 项正确。

10.解析:A 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是因为中国拒绝“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显然没有认识到鸦片战争的实质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A项正确;鸦片战争的根源是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需要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B项错误;费正清是站在西方的立场上解释鸦片战争的,C项错误;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原因的分析是错误的,D项错误。11.解析:C 根据所学,19世纪40~60年代,侵略中国的国家主要是英法两国,其次为俄美。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日加入,特别是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C。

12.解析:A 依据材料关键信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揭露”“尝试说服有钱人”,建立“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可知“他们”属于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是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故A项正确。

13.解析:D 第一幅图片反映的是辛亥革命之武昌起义,在武昌起义影响下,全国十几个省份纷纷宣布独立;第二幅图片反映的是俄国十月革命之攻打冬宫,十月革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D项正确。A项仅符合第一幅图片,俄国推翻专制王朝的是二月革命,辛亥革命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A、B、C三项错误。

14.解析:A 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材料中中国共产党确定发动和组织农民运动的方针为北伐战争准备了条件,A项正确;土地革命、工作重心转移、苏维埃政权是1927年之后的事情,B、C、D三项错误。

15.解析:C 1954年宪法,与材料“新中国的诞生”“开国”时间上不符,故A项错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此时新中国尚未成立,与材料不符,故B 项错误;新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与近代以来历届政府不同,故C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才建立起来,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6.解析: 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两个原则,题干中的“广泛征求意见”“全民讨论近三个月”等关键信息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而社会主义原则无法体现,故排除A项,C项正确。

17.解析:B 我国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1954年宪法中,故A项错误;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八年时间里,我国未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遭到践踏和破坏,故B项正确;1956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故C项错误;“九二共识”,只是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在事务性商谈中以口头方式达成的共识,因而不能得出迈出一大步的结论,故D项错误。

18.解析: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杜鲁门提出“杜鲁门主义”,要求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因此“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的标准就是社会性质和意识形态,故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

19.解析:C 历史上法德有着尖锐的矛盾,但是2011年,法国和德国创造了共同编写历史教科书的模式,其前提是两国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了共识,这反映了欧洲一体化程度进一步的加深。

20.解析:A 日内瓦会议是为了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而召开的,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会议,展现了新中国的风采,与材料中所述吻合,故A项正确。

21.

解析:第(1)问,“周代被封于非乡”反映了其姓氏来源于分封制,“后裔(六世孙)徙封解邑,就去掉邑旁,以衣旁为裴”说明后人徙封解邑,进行文字改造。第(2)问,裴绾“汉献帝时官居尚书令”,属于汉朝内外朝制度中的内朝,是决策机构;裴度“唐穆宗时官至中书令”,属于唐朝三省六部制中的中书省,主要起草诏令;裴定“宋仁宗时官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宋朝的宰相,只管行政。第(3)问,族谱本身就有凝聚宗族的作用,“它的大部分内容都同社会历史问题相联系,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兴衰更替的真实纪录”表明族谱具有传承文化和反映历史的作用。

答案:(1)原因:分封制的封地;后人徙封解邑,进行文字改造。(6分)

(2)裴绾所在部门:决策;裴度所在部门:起草诏令;裴定所在部门:只管行政。(8分)

(3)现实意义:凝聚宗族;传承文化;反映历史。(6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1.

解析:第(1)问,优越性对材料一信息进行简要归纳即可,着眼点结合问题的信息“极端的自由结果只能变为极端的奴役”,可以理解其认为雅典的直接民主形式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第(2)问,“方式”结合材料二信息“依靠武力实现了统一”以及所学知识可以判断通过王朝战争方式完成统一;“认识”联系德国政体建立后对经济方面的作用的相关知识点回答即可。

答案:(1)优越性:城邦权力属于全体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4分)

着眼点: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使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6分)

(2)方式:王朝战争。(2分)

认识:统一后的德国建立起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适应了国情,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8分)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题 模块检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D.世袭制 解析:B 宗法制是一种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 2.“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 ) A.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B.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 c.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强化君主个人独裁 解析:A 从“君臣集议……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可知秦朝集议制度不是君主独裁,而是有利于皇帝决策时吸取他人意见,故A项正确。

3.比较下列甲、乙两图,由甲图到乙图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央官吏日益增多 B.以分权实现集权 c.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权力分到兵部 解析:B 甲图反映的是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乙图反映的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下,丞相权力很大,威胁皇权;而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均为丞相,三省之间相互制约,相权一分为三,从而保障了皇权的独尊,故B项正确。 4.《儒林外史》中有一则故事,讲到屡试不中的穷书生范进,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这反映出作者认为科举制( ) A.扼杀人才和压抑人性 B.选拔人才注重德才兼备 c.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D.考试程序繁杂试题艰涩 解析:A 材料“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表明科举制使士人的心理发生扭曲,人性得不到应有的伸张,故A项正确。 5.中英《南京条约》第十一款规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中国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两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这说明(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古代史(包括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 政治: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商鞅变法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郡县制、三公九卿) 汉朝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加强(郡国并行、汉武帝的中外朝制度、推恩令、察举制、东汉纸的发明)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孝文帝改革) 隋唐(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唐后期的藩镇割据、火药应用于军事) 宋朝(二府三司制、设判官、地方割据矛盾的基本解决) 元朝(一省制、行省制)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海禁) 清朝(设南书房、军机处闭关锁国清末鸦片战争及封建制度的衰落) 经济:上古时期(养蚕缫丝、陶瓷) 西周(工商食官、井田制) 春秋战国( 小农经济的出现、牛耕的运用、私营手工业的出现、铁器的使用、重农抑商) 汉朝( 小农经济的初步发展、土地兼并的加剧、租佃关系的出现、东汉青瓷的出现) 魏晋南北朝(白瓷的出现、经济重心的开始南移) 隋唐(唐朝曲辕犁、经济重心的继续南移、陶瓷业的发展、坊市制、对外经济的发展) 宋朝(经济重心的完全南移、小农经济的成熟、交子的出现、商业的发展、打破坊市制、制瓷业的发展、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元朝(彩瓷的出现、黄道婆脚踏三锭纺车) 明朝(粉彩、麻的广泛运用、土地兼并的激烈发展) 清朝(鸦片战争钱前的经济发展) 文化:百家争鸣秦朝的法家思想西汉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道教对儒家的冲击隋唐时三教合一思想两宋理学的创立及发展(二程、朱熹、陆九渊的心学) 明朝(理学占统治地位明末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发展李贽的异端思想) 医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医圣张仲景) 书法(相关朝代的书写主体书法名家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 绘画(帛画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的出现顾恺之画圣吴道子宋朝文人山水画的出现及代表画家马夏的残山剩水明末的八大三人的奇特画风) 诗经与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政治上:主要是古希腊的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即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及其演进过程);古罗马的三个历史时期(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及其代表性法律文献; 经济上:了解古罗马、古希腊的工商业发达以及海商业繁荣; 思想文化上:认识古希腊哲学家的哲学成就(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起源、智者学派中早期的人文主义精神、苏格拉底的道德与知识的联系和认识你自己以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其对哲学的发展 近代史(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 由于中国近代史与中国当代史的具体分界线争论不休,我这里就采用课本的观点,即以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我国近代史和当代史的分界线。其中,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 政治上:了解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具体时间,过程和战后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以及对中国社会影响和主权的破坏,知道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记忆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时间点和《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颁布及其主要内容和地位,最后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总体影响),了解辛亥革命的具体时间和过程以及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出现公共权力 二、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 1、内服外服 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 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 C.商王对付附属国的控制能力有限 2、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3、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优先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各国有很大自主权. 三、西周分封制(前1046——前771) 1、分封制:保证王室强大,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诸侯国 1)内容:周王:最高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 同姓:分封主体/富庶之地/战略要地/土地人口 异姓:功臣姻亲的待遇与亲族类似,分封一些殷商降族,利用他们对付商人。 2)影响:A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B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C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 2、宗法制 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 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大宗、小宗相对影响—A保证了各级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 B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3、礼乐制: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宗法分封的工具 4.分封制为表,是宗法制的实质;宗法制为里,是分封制政治上的表现形式,;两者互为表里,相互联系。 第2课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一、秦朝的统一(前221年) 1、条件: A春秋开始,宗法分封遭到破坏,大宗频繁取代小宗,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题(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题模块检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 c.郡县制D.世袭制 解析:B 宗法制是一种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 2.“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 ) A.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B.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 c.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强化君主个人独裁 解析:A 从“君臣集议……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可知秦朝集议制度不是君主独裁,而是有利于皇帝决策时吸取他人意见,故A项正确。 3.比较下列甲、乙两图,由甲图到乙图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央官吏日益增多 B.以分权实现集权 c.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权力分到兵部 解析:B 甲图反映的是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乙图反映的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下,丞相权力很大,威胁皇权;而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均为丞相,三省之间相互制约,相权一分为三,从而保障了皇权的独尊,故B项正确。 4.《儒林外史》中有一则故事,讲到屡试不中的穷书生范进,得知

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这反映出作者认为科举制( ) A.扼杀人才和压抑人性 B.选拔人才注重德才兼备 c.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D.考试程序繁杂试题艰涩 解析:A 材料“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表明科举制使士人的心理发生扭曲,人性得不到应有的伸张,故A项正确。5.中英《南京条约》第十一款规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中国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两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这说明( ) A.英国开始干涉中国的内政 B.中国的行政主权遭到破坏 c.清政府失去了外交自主权 D.清朝天朝上国观念被打破 解析:D 材料规定突出的是中英来往时人员的平等,打破了清朝的朝贡体系和天朝上国观念,故D项正确。 6.”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这一首歌谣描绘了( ) A.三元里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爆发 解析:B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金田”得知描绘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故B项正确。 7.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A.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 B.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c.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 D.促使知识分子关心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 解析:c 据材料“直截了当地讲救亡”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故c项正确。

岳麓版必修一历史期末考试 试题

定阳高二第二学期 期中历史考试题 (说明: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机读 卡上,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第1卷选择题 1、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总计50分) 1.东周列国故事中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公元前782年,“周幽王 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个故事不能表明:( ) A、周幽王荒淫无度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命令 D、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2.名字能反映一个时代,可以窥探人们心中寄予的某种期望或恪守的某种观念。从《宋书》中的刘敬先、殷孝祖,到《新唐书》中的张茂宗、延宗,再到《明史》和《清史稿》中的汤显祖、严世藩,史念祖、杨光先,它体现了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下列哪种观念。( ) A.等级观念 B.宗法观念 C.法治观念 D.辈份观念 3.春秋时的“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 郡县制 B.宗法制 C. 礼乐制 D.分封制 4.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机构是( ) A.中朝 B.内阁 C.军机处 D.政事堂 5.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 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怎么做( ) A. 交唐太宗 B. 交兵部出兵攻击 C. 交门下省审议 D. 交内阁处理 6.在选官用人方面,科举制较之九品中正制公平。因为在科举制下选拔 的官员( ) A.都是具有治国才能的人 B.都是中小地主 出身

[高一政史地]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知识点归纳总结

必修一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起源: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 2、内容:①中央:王位世袭制;相、卿士、卜、祝、史、师等的设立。②地方:侯、伯。(定期向王纳贡;奉命征伐) 3、特点:①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②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③承前启后,继承与发展相结合。 4.影响:夏商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⑴目的: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⑵内容: A、土地和人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对象:①王族(燕、鲁、卫、晋、吴)、②功臣(齐) ③先代贵族(杞、宋、许、陈、楚) ;最初分封的诸侯没有秦国. C、义务与权利 ①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②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⑶评价: A、积极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巩固了王权;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B、消极影响:①没有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②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③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是导致春秋战国时期割据混战的根源。 ⑷特点: ①分封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分封内容主要是土地、人口②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③周王为最高统治者,绝对服从周王④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⑸崩溃的时间、原因、表现: A、时间:西周后期 B、原因:①主要原因:诸侯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很强的独立性,势力日益壮大;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

诸城繁华中学高一历史学案(03)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小结 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描述从夏朝到清朝的政治制度,其中,第 1 课讲的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第2、3、 4 课讲的是从秦到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 1、原始社会 : 2、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春秋 3、封建社会 :战国→ 秦→ 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 唐→ 五代 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第1 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夏朝(前 2070—前 1600)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了传子制度(王位继承制)。二、商朝(前 1600—前 1046) 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 ,这种制度下,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商朝还是一 个弥漫神权色彩的王朝。 三、西周(前1046—前 770) 西周的政治制度是三大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一)分封制 1、分封制的含义:又称“封邦建国” ,是西周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 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 2、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即巩固西周的统治)。 3、分封制的内容: ①分封的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姻亲等。 ②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周王把土地、人口、物资、武装等分封给诸侯臣下,受封的诸侯国君要向周王服从 政令、朝觐述职、纳贡、随王作战等义务。 4、分封制的影响: ①积极:扩大了周朝的疆域,巩固了周王的统治,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层层分封,形成“周王----- 诸侯 ------ 卿大夫 ------ 士”的等级序列。 ③消极:诸侯权力过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5、分封制的变化历程: 形成成熟于西周,衰落于春秋,崩溃于战国(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 (二)、宗法制 1、含义:与分封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把家族等级关系同政治隶属关系结合起来的政治制度。 2、目的:巩固分封制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宗法制的特点:①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③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知识点 【--高中入团申请书】 学习高中的历史,知识的记忆非常关键,课后要把学过的知识复习一遍。还记得必修一学过的哪些知识吗?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 __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 __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 __。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综合检测试题(一)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综合检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 1.“其(指周)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是( ) A.建立大宗小宗体系 B.拱卫王室统治 C.明确宗室血缘亲疏 D.扩大统治范围 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道:“秦……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贵族体制向官僚体制的转变 C.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 D.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 3.如图是中国古代的某一中央行政制度示意图。该制度的设立( ) A.简化了决策过程 B.降低了监察效能 C.加强了君主专制 D.确立了三权分立 4.清代规定:“不得官于其乡五百里以内”(官员任职必须远离家乡五百里以外)。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中央集权 C.杜绝地方割据 D.防止吏治腐败 5.历史学家指出:雅典民主制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更非强权者的恩赐、赏予。“更非强权者的恩赐、赏予”的主要原因是( ) A.执政官们的坚决改革 B.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 C.民主政治的全面扩展 D.广大平民的长期斗争 6.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A.体现了成文法的进步意义 B.是人类史上最严峻的法律 C.标志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 D.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7.谈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很多人认为“光荣革命”是一次完美的政治设计。其“完美”体现在( ) A.确立责任内阁制 B.以妥协方式确立民主制 C.实行了议会主权 D.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详细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一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课标要求: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作用和特点 一、分封制 内容西周实行,又称封邦建国; 对象:同姓亲族、异姓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 主体:同姓亲族 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②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特点:层层分封,形成“周王一一诸侯二—卿、大夫二二士”的等级序列。 二、宗法制 原因: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实质特点: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 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度(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称为大宗)在当时的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特权 ②有禾U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第二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标要求:始皇帝的来历与皇权的至高无上;秦朝中央官制与郡县制的内容和作用;秦中央集权制影响。 一、始皇帝的来历 嬴政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称皇帝 二、皇权的至高无上的表现 皇帝大权总揽;“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 三、秦朝中央官制一一三公九卿 内容:丞相(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监查百官),太尉(管理军务)九卿,分管各种事务 作用:各级官员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军国大权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四、郡县制 内容:秦地方分郡县两级,郡设郡守,县置县令,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 作用: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管理 五、秦中央集权制影响 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 响第三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课标要求: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 背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目的:巩固国家统一 措施: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内容: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 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 作用: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第四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课标要求:隋唐三省六部制;明内阁与清朝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 一、隋唐三省六部制 内容: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复审)、尚书省(执行) 六部,分管各种事务 作用:三省之间相互牵制,相权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 二、明朝内阁 原因:明太祖废除丞相后,由于事务繁多,皇帝不可能亲自裁决过程:①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 ②明成祖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③后来,内阁地位上升,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 后再由皇帝用朱笔批示,成为“批红”,皇帝掌握最终决策权。

历史必修一岳麓版

必修一岳麓版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分封制——(P课本第2-3页) ⑴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 ⑵目的:巩固统治。 ⑶内容:①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王畿是周王的直接驻地; 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有异姓诸侯国; ③周王的亲族、姻亲和功臣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但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 ⑷作用:①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②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P课本第3-4页) ⑴目的:①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②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⑵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 ⑶内容: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确立了大宗、小宗体系。 ⑷作用:①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②宗法制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③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⑸工具:周朝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以维护宗法分封制 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⑴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⑵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 总结:宗法制的特点:⑴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⑵大、小宗具有相对性; ⑶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⑷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二)知道秦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含义,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1、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P课本第6页) 意义:⑴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⑵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奠定了基础。 2、中央集权的确立——(P课本第7页) A、权力的高度集中,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⑴皇帝制: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⑵三公九卿:①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②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⑶评价: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相互配合、相互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B、废分封,置郡县——(P课本第8页) ⑴目的:吸取春秋战国割据混战的教训,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⑵地方机构:分郡、县两级。 3、影响: ⑴积极影响 直接影响:有利于巩固统治,国家统一和社会经济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要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一、宗法制和分封制 1、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2)目的:巩固统治。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4)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 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 等级序列。 2、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 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 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2、中央集权制度内容: (1)皇帝制度: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 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县以下有乡、 里等基层机构) 3、影响: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卷

.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Ⅰ卷交答题卡,Ⅱ卷交答题纸)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A.过渡到社会主义 B.集中人力、物力,在困难中战胜敌人 C. 实现工业国有化 D.对小企业实行监督 2.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最重大的意义是() A.得到工人和农民的支持 B.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C.解决了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D.确立了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3.下列各项不属于斯大林经济体制表现的是() A.单一的公有制 B.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C.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 D.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4.造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的重要原因是() A.片面强调产值、产量 B.片面发展重工业 C.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D.轻工业布局不合理 5.以下那种矛盾直接引发了1929年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A.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B.大生产和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C.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D.大资本家与小投资者之间的矛盾 6.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A.抑制通货膨胀,实现财政改革B.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福利措施 C.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D.采取报复措施,大幅度提高关税 7.凯恩斯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实行计划经济 8.右图是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修筑的田纳西水利工程,其修筑的直接目的是() A.国家干预经济,减轻经济危机的破坏性 B.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 C.兴办水利工程,解决发电、防洪、灌溉等问题 D.国家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克服建设的盲目性 9.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表现不正确的是() A.建立国营企业 B.制定经济计划 C.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 D.扩大政府采购 10.“人民资本主义”的含义是() A.普通职工已经拥有了企业的所有股票 B.企业职工控制企业所有权 C.人民大众成为资本的拥有者之一 D.资本家已不再控制企业的决定权 11.“经营者革命”出现的原因是()A.“人民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B.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 C.资本家已不再控制企业的决定权 D.科技发展及生产过程复杂化的要求 12.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指() A.20世纪40—50年代 B.20世纪50—60年代 C.20世纪60—70年代 D.20世纪70—80年代 13.二战后初期,苏联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 A.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暴露 B.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消极影响继续 C.农业单产没有提高 D.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改善 14.赫鲁晓夫改革的最深远影响是() A.农民得到自留地,生活有所改善 B.“物质利益原则”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 C.工农业总产值有较大的提高 D.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15.勃列日涅夫改革在工业方面的措施是() A.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B.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C.给企业调整工资的权利 D.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16.导致戈尔巴乔夫改革转向政治领域的直接原因是() A.苏联政治危机加剧 B.国际形势日益紧张 C.各共和国要求分离 D.经济改革陷入困境 17.1953年开始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是() A.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B.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C.改变不合理的劳动产品分配制度 D.将单一所有制发展为多种所有制 18.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它反映了() A.当时渔业高产丰收 B.渔业生态环境良好 C.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 D.当时的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 19.为克服1959 ——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我党对国民 经济实行的方针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年代1980年1981年1982年 粮食产量 5.02亿千克 6.70亿千克7.15亿千克 C.乡镇企业的发展 D.人民公社的撤销 21.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改革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22.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B.中共十四大上 C.中共十五大上D.中共八大上 2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强调在管理上的宏观调控B.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口二府三司力、元朝中书省、明朝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等相关知识,提高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2)了解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如察举制、征辟制、科举制等,认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步演进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唐代三省六部示意图》,认识唐代中枢权力机构的设置,提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 (2)通过研习原始资料,初步学会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3)通过让学生搜集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搜集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君主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中枢权力体系的发展变化,认识专制皇权的加强在我国古代曾经对历史的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它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其消极作用也日益凸显,进而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使学生初步认识制度的创新和完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省六部的确立及其演变。 难点:科举选官制度与监察谏议制度在中国官僚制度中扮演的角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凌烟阁、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 根据史料记载,唐太宗一朝仅有名的宰相就有29位,凌烟阁内更是供奉着贞观年间的主要功臣如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名相。 试问,唐太宗一共在朝23年,为何仅有名的宰相就有29位之多呢?这和当

时的政治制度有什么关系? 新课学习 【板书】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板书】1.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教师:自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来,皇帝们竭尽心力想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把权力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里,避免出现皇权旁落的现象。这样,他就要解决好两对矛盾:一是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纷争,这点上节课已学习过;另一对矛盾是皇帝与权臣的矛盾。那么,秦始皇是如何解决与权臣的矛盾的呢?汉武帝又是采取什么手段来加强皇权的?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总结) 秦始皇通过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来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各种事务,三公中的丞相拥有很大的权力。到汉武帝时,他通过设置中朝,用一些品级较低的官员来参加决策的方法削弱宰相的权力。这种方法发展到后来就形成了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度。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教师:根据课本上给出的三省六部制的示意图,思考皇帝是怎样通过三省六部制来控制中央权力,防止权臣专权的。 学生:看图,看课文,思考答案,教师巡视。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三省六部制是隋唐的主要中枢机构,控制着中央的权力。那么,皇帝是如何控制三省六部的呢?简单来说,就是分权。三省的职能各不相同,他们谁也没有办法真正掌握所有的权力,只有通过皇帝才能使一件事执行下去,这样,就使皇帝牢牢地控制了中枢权力机构,皇权得到了加强。具体的,就是中书省根据皇帝的意思草拟诏令,但是中书省草拟的诏令必须经过门下省的审核,所以,门下省的职能主要是负责审核中书省的意见。如果中书省草拟的意见得到了门下省的同意,那么,它是否就能够执行了呢?不能,为什么?因为他要经过皇帝的批准。这样,决策和执行机构分离,皇帝成为三省六部制良好运转的重要一环。权力牢牢地控制在了皇帝的手里,相权被分割。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期中考试试卷试题

齐市六中2007—2008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2分×30=60分) 1、之所以说夏朝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原因是: A有了公共权力 B有了阶级 C有了疆域范围 D有了贫富分化 2、商朝最基本的政治制度是 A封邦建国制度 B商王垄断神权 C内服与外服制度 D、嫡长子继承制 4、下列宗法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宗法制是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B大宗与小宗之间既是家庭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C各级贵族均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D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绝对的 5、公元前221年,秦朝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秦灭六国的顺序是: ①魏②赵③韩④楚⑤燕⑥齐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⑤④⑥ C.③②①④⑤⑥ D.③②①⑤④⑥ 6、下列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评述,错误的是D A三公九卿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府行政体制 B郡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是权力的高度集中 D沿袭了分封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7、秦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B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8、西汉初年中央集权体制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是: A.中央机构 B.地方建制 C.皇帝权力 D.独尊儒术

9、汉武帝在位时巩固统一的活动 ①建立中朝②设置刺史③实行推恩令④酎金夺爵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10、假设你是唐太宗时期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政令,接下来你会怎样做 A.交唐太宗裁定 B.交门下省审议 C.交兵部出兵 D.交内阁处理 11、军机处的设立 A.发生在顺治时期 B.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C.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D.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12、我国封建社会宰相制度确立和废止的朝代分别是 A.春秋、元朝 B、战国、清朝 C、西汉、清朝 D、秦朝、明朝 13、“她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她……在文学、史学、科学、哲学、艺术诸方面都独领风骚,而且还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一切胚胎。”这句话中“她”指的是 A.古中国 B.古希腊 C.古罗马 D.爱琴海 14、假如让你编写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史,你应按照哪一顺序 ①克里特文明②黑暗时代③迈锡尼文明④城邦政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15、古希腊最流行的政体类型: A、贵族制和民主制 B、贵族制和君主制 C、君主制和寡头制 D、君主制和僭主制 16、通过改革在雅典最终确立了民主制的是 A、梭伦 B、克里期提尼 C、伯利克里 D、屋大维 17、元首制的实质是 A、贵族制 B、共和制 C、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制 D、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18、雅典贵族制的特点不包括: A、与君主制并存 B、实行集体领导的任期和选举制 C、为政体进一步向民主制方向演化准备了条件 D、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 19、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轮流统治与被统治”指的是雅典民主制的 A、小国寡民 B、各邦长期独立存在 C、人民主权 D、轮番而治 20、罗马共和国的某平民利益受损,他可诉诸于哪一机构: A、民众法庭 B、执政官 C、平民保民官 D、元老院 21、不是罗马共和制主要机构的是: A、民众法庭 B、公民大会 C、元老院 D、执政官

岳麓版必修一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东周列国故事中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公元前782年,“周幽王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个故事不能表明:() A、周幽王荒淫无度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命令 D、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2.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始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帝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A.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3.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机构是() A.中朝 B.内阁 C.军机处 D.政事堂 4.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怎么做() A. 交唐太宗 B. 交兵部出兵攻击 C. 交门下省审议 D. 交内阁处理 5.在选官用人方面,科举制较之九品中正制公平。因为在科举制下选拔的官员() A.都是具有治国才能的人 B.都是中小地主出身 C.大多出身于农民 D.依据的标准相对客观 6.“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明太祖制定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 ( ) A.让“群臣”监督皇帝 B.精简政府机构 C.加强君主专制 D.让子孙后有章可循 7.伯利克里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指()A.居住在雅典的全体国民 B.罗马城的全体成年国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 1 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朝:王位世袭制、“家天下” 二、商朝: 1、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此开始(甲骨文);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 行宗法制; 3、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突出表现: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 三、西周 (一)分封制 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奴隶制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3、对象:同姓王族、异姓功臣、先代贵族 4、内容①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 ②义务: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5、分封的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宋、晋等 6、演变:分封制开始于周武王,破坏于西周后期,崩溃于春秋战国。 7、影响 ①积极: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 地方的控制, 形成对周王室的拱卫, 扩大统治 区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②消极:分封制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 根,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 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二)宗法制 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分配政 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2、实质: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3、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 地继承上的矛盾,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 4、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 5、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6、作用: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 结,防止贵族间因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纠纷; ③以后,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 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7、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二者共同构成了西周的两大政治支柱。 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 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第 2 节、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概念辨析: 专制主义: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是一种决策方式)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 控制,绝对 服从中央。 一、战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萌芽 1、理论:法家思想 2、实践:商鞅变法及各国变法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