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地质、地层构造

鹤峰地质、地层构造
鹤峰地质、地层构造

鹤峰地质构造

一、地质

(一)地层

地层特征鹤峰县地质层次出露较完整,下自元古代前震旦纪,上至中生代三叠纪中世纪末。各系地层即前震旦纪、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出露完整。侏罗纪、新生代第四纪仅个别地点出露,未形成地层。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岩类齐全。出露地表的岩层主要是沉积岩,占地表的94%,岩石种类以碳酸盐岩(石灰岩、泥质灰炭、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占地表面积的60.5%;页岩(灰绿色页岩、泥质页岩、碳质页岩)次之,占27.6%;石英砂岩和磷块岩各占2.5%,第四季纪粘土占0.8%,有少量变质岩地层,主要岩类是千枚岩、板岩、冰碛砾岩、均系沉积岩变质而成,岩浆岩类主要是出露于走马红罗沟有内斜煌斑岩脉。

地层发育鹤峰县境内地层发育历时13.9亿年,海陆变迁,沧海桑田,曲折演化,演变历程为四个明显阶段。

距今5.1亿年前,县境所处地壳时值大陆开始形成不久,地壳沉降,地形不平,海水广布,前震旦纪、震旦纪地层完整。

距今约3.13亿-5.1亿年,经加里东造山运动,地壳抬升为华南古陆,但地壳继续沉降,再度被海水浸没,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地壳完整。

距今1.83-3.13亿年,地壳沉积加厚,发育了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地层。到天山造山运动时,沉积系列告一段落。

距今1.52-1.82亿年间,县境地壳渐渐露出海面,到越南造山运动时,进一步抬升变成陆地,从此再没有被海水淹没过。在燕山造山运动所形成的断褶构造

单元和华夏式构造带的影响下,宁静的地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短期剥蚀夷平后,形成了河流深切,山高坡陡的山区地貌。

境内地壳,经内外营力作用,露出地表的岩层,纯系沉积岩类及少量由沉积岩变质而成的变质岩,岩浆岩多为侵入体,为数很少。

早在元生界沉积时期,县境内所处地壳属于古地中海组成部分,地史上各大造山运动的影响,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及,到三叠纪中世期末,各系地层出露完整,海陆变迁,沧海桑田,历时13.9亿年左右,后经燕山造山运动抬升为黔东褶皱带组成部分,就再未被海浸过。

(二) 地质构造

境内大地构造主要受华夏构造体系的北东向“多”字形构造,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南段呈北北东—北东向及北北东—北东东向展布的黔东褶皱带的控制,还受到八面山弧形状旋转构造带的影响。区域上属湘鄂西拗陷,构造线处于北北东向与北东东向的转折部位,构造类型以断褶构造和华夏式褶皱为主。

境内有13条较大断裂,褶皱向斜12条,背斜12条,其分布范围,断裂与褶皱基本一致。

罗川岩断裂位于中营区青岩村一带,发生在罗川岩复向斜槽部,挤压破碎带宽约百米,糜陵岩化现象显著,先压扭、后压性,致使三叠系岩层局部变质,裂隙深处岩溶发育,多溶洞、漏斗、延伸11公里。

八字山断裂位于北佳区与中营区交界地段,张性断裂,发生在八字山背斜轴部延伸长约50公里,走向与背斜轴一致,其中长岭至芭蕉湾段还有断层三条,断层处岩层破碎,角砾岩多,侧旁局部则形成众多小型褶皱。

红鹞坪断裂位于下坪区两凤乡红鹞坪村一带,压扭性断裂,延伸11公里,破碎带宽约10-25米,岩石呈现糜棱化硅化、且多挤压片理。

王家台断裂位于下坪、城郊、燕子三区交界地段,为先挤压后张开断裂型,延伸6公里,形成挤压透镜体及挤压劈理结构,岩石破碎多。

清官渡断裂压性断裂,延伸长约25公里(县域内为延伸段),与东山峰背斜轴部呈现剪刀状交叉,从杨坪经金岗、大沟、走马红茶、红罗沟、阳河、金山直到曲溪村,切割板溪群、震旦系、寒武系层。断层面深部呈弧形,沿线岩石破碎,海拔600米以上断层面倾向西北,500米以上倾向东南。

自生桥断裂走向北东,压性断裂,延伸15公里,位于三锁村、万寺村、大典村、三望村交界处,西抵芭蕉村,该断裂与清官渡断裂之间形成破碎带,含内生金属矿床。

罗川岩复向斜由罗川岩向斜、大岭背斜及任家台向斜组成。位于中营区烂泥池经大蒜坪到十望坪一带,延长约40公里,槽底为嘉陵江组地层、东西两翼不对称,西宽东窄、东翼倾角较陡,地层有时倒转,西翼平缓,地层经反复波折成次级褶皱。

八字山背斜位于北佳区内,延伸35公里,轴部出露寒武系地层,严重错位,两翼倾斜相反,西北翼以志留系地层为主,地形较陡,东南翼志留系地层面积宽广,缓坡为主。

鹤峰向斜位于县城中部至西部,从溪坪经石龙洞、新庄、容美镇、太平、毛坝直抵分水岭,向西同来凤向斜联成一体。县境内延伸约45公里,槽部地层以嘉陵江组为主,县城附近为巴东组中、下段紫红色砂页岩地层,东部两翼存在次级构造单元。朝阳坪背斜,延伸10公里,两翼对称,产状较陡,轴部较缓,坡度在5-14度之间。下角岩向斜,延伸6公里,东高西低,两翼呈明显不对称状。

长岭向斜位于坪溪长岭村一带,北距县城15公里,延伸约10公里,槽部志留系地层中,盛产百合石(生物大理石)。

东山峰复背斜位于北镇一所坪一白果一走马一水坪一潼泉一坪溪一带,面积约占全县三分之一,由主支和南北两大分支组成。主支轴线北东向,与走马林场场部杨柳池水库附近分为南、北两大分支。主支延伸长度约25公里,轴部核

心为板溪群地层,被清官渡断裂所切错。北支从杨柳池至黄柏棚,此段延伸约40公里,杨柳池至骡子界轴线近东西向,后转北东东向,轴面向西北倾斜,两翼极不对称,轴部宽阔,震旦系及寒武系地层为主。南部分支堰垭背斜,延伸约20公里。大塘湾至桐油湾轴线大致呈北东向,与主支相接处存在断裂破碎带,轴部地层震旦系到二叠系上统(湖南境内)一次出露,向西南倾没,轴面正常,两翼对称。

二、地貌

(一)地形

鹤峰地处武陵山脉,石门支脉。主要山脉呈现西南东北走向,形成分水岭断褶相向的石灰岩山地。境内地形西北高,东南低。群山矗立,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地表破碎,切割深、坡度大。全县平均海拔1147米。东南面的江口谷地海拔194.6米,为最低海拔高程点;东北中部的牛驰海拔2098.1米,为最高海拔高程点,两地相对高差1903.5米。地表坡度平均24.1度。全县划为低山、中高山、高山三种地貌形态。

(二)山脉境内山脉起伏,山峰林立,主要山脉有9条,大都呈西南至东北走向。

大岭山脉主峰鹰咀岩海拔2097.5米,长约40多公里。由于咸盈河切割,分成东西两段。西段自马鞍山一任家台一大龄一黑神庙一龙竹坪一鹰嘴岩一沙坡一白河岭一彭家山;东段邓家大龄一大明岩一风吹岭一杨树垭一熊掌坪。

马鬃岭山脉主峰云蒙山海拔2054.2米,由于溇水支流唐家河切割分成东西两段,西段为马鬃岭,东段为云蒙山。马鬃岭长约29公里,主峰黄龙大包海拔1801.3米,西起鹤宣交界之一天门,经柏杨台一裴家荒一十二台一保老荒一樊家岭一南架山一马鬃岭一黄龙大包一望乡台,然后南折经碑垭一二台一长岭。云蒙山长约23公里,位于唐家河之南,经神仙茶园一轿顶山一熊掌坪一土地岭

一面山一喻家垭一洞儿湾,又在云蒙山处向西北方向分出一支,经土垭一矿垭一丁家岩一青村岭,长约15公里、

牛形界山脉位于北佳区、太平区境内,为一单列山脉,长约16公里,位于三岔乡的主峰郭家垴,海拔1719米,西起郭家垴一牛形界一横冲一杨家垭一阴坡一芥子坡止。

老土界山脉主峰牛池海拔2095.6米,地跨溇水与咸盈两大河流域。被溇水河上游支流切割成三段,西段为老土界,中段为大界,东段为牛池。老土界主峰燕家大湾海拔1945米,自西经燕家大湾一西家界一肖家坪一肖家垭一秋尖高一老土界一辛亩垭,为太平区西北中部主要山脉,长约14.6公里,山体最宽处7.6公里。南坡缓、北坡陡,难坡有堆峭型山脊13条,穹形山脊2条,v形山谷14条,u型谷1条,北坡尖峭型山脊19条,穹形山脊2条,v形山谷24条,。老土界向东北延伸至城郊七泉乡猴子界,其主支山脉长约12.6公里,延伸在枪杆坪、麻旺、二果坪及大溪村四组交界线上,止于芭蕉湾。山体最宽处3.9公里,南坡度,北坡缓。难坡有堆峭型山脊13条,v形山谷13条,北坡尖峭型山脊10条,穹形山脊2条,v形山谷13条。东南分支经三丈坡一八字台一嘿气峰一撒骨龄,直抵鸡公洞,长6.6公里,山体最宽处406公里。北坡较陡,有堆峭型山脊9条, v形山谷9条,南坡缓,有堆峭型山脊5条, v形山谷7条,猴子界在沙子垴附近向南分出一支山脉名为向家界,向东南转折展布在潭子洞与姜家坪、四坪二村交界线上,经头坡止于康家岭。中断大界,位于北佳镇与石门乡交界线上,长约10公里,中断除大界外,还有位于石门乡与容美镇交界线上的毛竹山,自大河口一毛竹山一谢家岩。东段牛池,位于城郊、下坪、燕子三区交界线上,主脉长约31公里,西端起自屏山羊角山一火烧岭一下岩角一三姊妹尖一黄柏营一牛池一木林子,向北经三道拐一安氏坡一八仙岩一郭家岭。自木林子向西折经天花板一油榨荒一土王寨一下大亮平,长约6公里,自王家山一寻木岭再折向西北经三里荒一龚家垭一小寨子止于云蒙山,向西北方向的分支,长约10

公里,这条主脉是溇水河与咸盈河左支流的分水岭。又在黄柏营处向北再向西折经王家台一簸箕山一土地垭一朱家坡,长约10公里,再从黄柏营处向西南延伸经马鬃岭一长岭一关门山一北古荒一盔骨龄,长约10公里。还有一支分脉从牛池东北拐角处分出,先向东延至黄柏棚,然后向西南经朱家界一七垭一积谷岭一卢家岭一绳索岭一马鹿山,长约13公里。

青岗岭山脉位于太平、城郊、燕子三区南部及中部地区,全长52.5公里,被溇水河主支流切割成三段,西段即青岗岭,中断为五峰山,东段走向“s”型,主峰花皮界海拔1701.7米。西段青岗岭为太平区南部主要山脉,长19.5公里,山体最宽处5公里,西起莫家山一杉木界一卢池岭一熊家坡一青龙咀一沙尖子一青岗岭一牛角尖一阳坡台一土地垭一汪家岭,主峰牛角尖海拔1408.1米。南坡较陡,北坡较缓,山脊线对称各有28条,南坡v形谷29条,北坡v形谷28条,u型谷1条。青岗岭向北突出的山结七家山又分为两支平行展布在龙潭、芦坪、官屋三村之间,多为穹形山脊,岩容地貌为主。中段五峰山,位于坪溪乡境内,长约13公里。主峰五峰山海拔1430米,北面的八峰山,南面的羊角岩与之平行。五峰山北折东拐至山崩的红岩与西起朝上坡一龚家坡的山脉相连。东段西起三里荒一刘家界唐家界一大垭头一廖家垭一火镰岩,然后折向东北经手爬岩一花皮界一大垭一黄家大山一海口尖,又向东折经王家垭一新路破一九金头,自海口尖向北越过青湖岩溶槽地又分为两条呈南北走向的山脉。西部分支南自唐家沟向北经三台坡一罗家坡一朱家岩一老关寨,老关寨向西至稚鸡岭,向东至三峡又形成一小支东西走向山脊,呈“T”型,全长19公里,主峰老关寨海拔1942米。东部分支南自腰台坪向北经麻湾一和尚包一云头山,主峰云头山海拔1940米,长约14公里。

朱家山山脉位于太平、城郊、五里三区境内,被溇水河主支流切割成四段,全长52公里。主峰黄柏棚海拔1814.5米,西段朱家山起自周家坪村与湖南省交界鸡毛岭一千沟一长坪一管界一朱家山一朱家界一夹湾,长约13公里,主峰

1648.6米。第二段全部位于老村乡境内,名为黄柏棚,呈西北一西南走向,长9公里。第三段名为失娘尖,位于老村乡与潼泉乡境内,南起风箱台向北东经骡背山一失尖娘一板凳台东折一桥头一史家山一阴坡一卖马台,长15公里左右,山体最宽处7.9公里,主峰失娘尖海拔1632米,北坡陡,南坡缓。除潼泉村境内有一段穹形山脊外,其余均为尖峭型山脊,南坡有尖峭型山脊线12条,穹形山脊2条,v型谷15条,北坡有尖峭型山脊12条,穹形山脊1条,v型谷15条。第四段即东段南自白雁头向北经蚂蝗坡一沙岭再折向东北经水桶荒一朱家界一三姊妹尖一大八峰,长15公里以上,为五里区西北边境主要山脉,主峰三姊妹尖海拔1664米。

桅杆坡山脉位于走马镇境内,总长49公里。主峰邓家山海拔1913米。西段桅杆破,从桑、鹤交界冉家湾入境经桅杆破一火烧垭一甄家台一张家台,长约8公里,主峰火烧垭海拔1406.8米。中段木耳山海拔1233.1米。东北段邓家山自然岩关以西位于黄连坪与柴沟系林场境内,大岩关以东位于五里与走马两区及湘鄂交界线上。自西南夏金山起,向东北经金家山一高耳尖一风车口一于家垭一万寺坪一邓家山一朱家台一大垭一辛家界一大岩关一木头界一七姐妹山一牛嘴山一曾家大界一高尖嘴一青草垭一鼓罗山,此段长约33公里,山体最宽处9公里,系断层山构造地貌,三角面山保留完好。北坡缓,南坡陡,尖峭型山脊只有17条,另有穹形山脊7条,v型谷25条。该山脉是县城内关内、关外天然屏障,山脊线上垭口众多,从东到西为青草垭,大岩关,堰垭、于家垭、大风垭、风车口、土地垭等都是从关内通往关外的隘口。

七庄界山脉位于走马区中南部,可分成东西两大段,由南向北平行排列有三列小型山脉,呈格网状,主山脊线总长70公里,主峰测量台海拔1623米。西段包括七庄界、骡子界、谢家界、王家界、前山、平顶山、木耳山。东段有三望坡、六二破、王家岭、九岭头等小山。

笔架山山脉位于走马区东南与湖南省交界线上。面向西北呈新月状展布,期间有8条主要支脉,整体山脊线呈梳状,总长23公里,主峰饭盆岩海拔1571.2米。西南自望岭尖一猪梁脊一河鹰包一反盆岩一笔架山一岩门口一阳坡界一黄连尖一黒塘岩向东北止于风头。另有一条五峰县入境的山脉高家界,经白家坡一牛圈一长湾,长7公里,主峰1737.9米。

(三)山峰

境内山脉海拔高程1000~1200米有14座,1200~1400米20座,1600~1800米30座,1800~2000米15座,2000米以上3座。

鹰咀岩因山峰突出部位状如鹰咀而得名,海拔2079.5米,位于高原乡迎春埫东北40公里处,为全县第二座最高峰。

云头山因山峰顶上经常为云雾缭绕而得名,海拔1940米,位于荞云乡响溪坪东北2.5公里处,山脚与五峰交界,

牛池海拔2095.6米,为本县第一高峰,位于下坪与燕子区交界线上。峰顶部有一水池,相传曾有一条独角牛,经常来水池中洗澡,故得名牛池。

大明岩位于县北高峰乡西南边缘,海拔1787.8米,为一刀削般风的特大岩壁而得名。

黄龙大包位于中营区隔山溪西南1.5公里,别名天鹅孵蛋,海拔1801.3米。主峰下的众小岭,蜿蜒似龙。夕阳返照,余辉呈金黄色。

铁肩岭位于五里区六峰乡,海拔1725米,山峰状如人肩,山上岩石呈铁黑色而得名。

冒鹤尖位于城郊区新庄乡八峰村境内,西南距碾子坪1.2公里,因是县城附近最高的山峰,得名冒鹤尖,海拔1059米。

麻王寨位于五里区杨柳乡南村东部800米处,海拔1606米。改土归流前,土王曾在此扎寨而闻名于世。

容阳寨位于五里区庙坪东南1.8公里。海拔1482.6米,传说明末将军唐荣阳在此扎寨抗清。

都会尖位于坪溪乡沈家河西南105公里,海拔1040米。此地曾设田土王哨所。

黄柏棚位于老村乡南9.5公里处,海拔1814.5米,为县城南部最高峰,因盛产中药材黄柏而得名。

牛角尖位于骡子界林场东北2.3公里处,海拔1569.3米,山峰远眺微曲形似牛角。

观音尖位于七里坪东北2.3米处,海拔1403米,另有一处山峰位于千户坪西北2.2公里,海拔1079.7米。此二峰之顶均曾建过观音庙。

听狗尖位于唐家渡西北面3.5公里处,海拔821.3米。解放前群众为躲兵伏,常到此处之尖听犬吠声。

庙儿尖位于马家峪西南2.2公里处,海拔112.米,因山顶之上曾建有土地庙而得名。

(四)高丘

全县共有高丘24个,总面积32.5平方公里,最大的5平方公里,最小的仅有0.4平方公里,海拔在960~1886米之间。

书房湾位于高原乡迎春埫北1公里处,海拔1886米,面积1平方公里,此湾解放前曾有人在此兴办私塾学堂而闻名。

箩筐岩位于中营坪西北2公里,面积0.9平方公里,海拔1600米,次高丘岩形状如箩筐。

龙头包位于隔山溪西南3.6公里处。在马鬃岭去土地垭的人行道上。面积1.3平方公里,海拔1605米,山包形似龙头状。

九蔸台位于板寮西南2.5公里处,面积1.5平方公里,海拔1319.5米,为山顶峪地,过去此地长有九株大杉树而传名。

水沙坪位于大坪村东南1.5公里处。面积1平方公里,海拔1500米,在湘、鄂两省交界处,因有浸水,土壤为砂质而名。

(五)垭口、关隘

土垭位于沙家坪东北2.2公里处,海拔1780米,山口宽10米,黄土层侵蚀而成。

一碗水位于迎春埫西北4.3公里处,海拔1860米,山口宽50米。山口处生有一眼泉水,井口小如碗,远近闻名。

蛟圆垭位于下坪西北4.3公里处,海拔1200米,山口宽100米。此山口有出过蛟龙的传说,是鄔阳至下坪的必经之道。

腊树垭位于八字山东北2公里处,海拔900米,山口宽30米,过去此垭因有不少白蜡树而闻名,现有公路从垭中通过。

大垭位于县茅虎坡电视差转站西南0.5公里处,垭口海拔1500米,两侧山高1800米以上,山口宽60米,鹤南公路从此经过。

青草垭位于刚家湾东北3公里处,海拔1500米,山口宽50米,是锁坪乡向北通往石门县的必经之道,因山口青草茂盛而得名。

大岩关位于三路口南2.5公里处,海拔1460米,山口宽20米。是鹤峰关内、外的分界线,为土司时代雄关之一,兵家必争之地。关口内山坡较缓,关口外山峰壁立。有“之”字形人行道上到关口,统称九十九道拐。

岩门垭位于五里区拓洞坪东北2.7公里处。海拔800米,山口宽30米,山口石壁如刀削,状如岩门。

分水岭位于杉园西部3公里处,海拔1400米,山口宽100米,是宣恩与鹤峰天然分界线。又是酉水源头与澧水河支流的分水岭。

水漂子位于张家包西北2.3公里处,海拔1600米,山口宽200米,垭旁有泉水形成瀑布而闻名。

中龙垭位于上九洞坪西北3公里处。海拔1000米,山口宽120米。山口边有一山逶迤似龙状。

大斗凉坪位于海坪竹塌西南500米处,海拔1200米,山口宽110米,山口上一平地,当风而凉爽。

岩门口位于马家峪东南4.4公里、湘鄂两省沿线上。海拔1400米,山口宽15米,两侧岩石如门状。

火烧垭位于杜家村西南3公里、湘鄂两省沿线上。海拔1340米,山口宽40米。该地山林曾被火烧过而有此称谓。

奇峰关位于太平区,是鹤峰西部隘口。地势险要,来鹤公路从关前路过。

(六)岩洞

境内石灰岩面积广,岩容地貌发育,生成岩洞众多。

万全洞位于县城东北的屏山村,洞高60米,深约50米,内宽40米,门口有巨石砌成的台基,洞门呈圆形在绝壁上端,洞内空旷开阔。洞内涓涓细流从缝中渗出,各种形状的钟石乳,千姿百态,为容美土司王藏书之所。

晴田洞位于太平镇东南岩山峭壁上。洞口似圆顶大门,高25米,宽20米,洞顶岩层厚厚百余米。洞内宽约50米,高约20米,深150米,面积达7500

平方米。内有伏流,水源充足,系石灰岩溶洞。洞内生有石钟乳、石桌、石箱,还发现有书卷、画轴、陶器等,洞底表面高低不平,略有起伏,洞型曲折幽深,昔日曾为土王居住。

燕喜洞位于南村西南300米处,宽2米,高1.7米,深未测。此洞曾建过庙,并住过土王。

万人洞位于县城东北4公里处,又名鱼泉寨。系容美土司营建的“盘石重城”,是迄今保留最完整的土司遗址之一。洞檐高25米,宽20米,呈椭圆形。洞外筑有宽3米、高4米、厚约4米得城门,为第一道屏障,城门为条石所筑,保

存完好无损。过了城门后,便是一道封洞式的城垭,仅留一门,为第二屏障,已被洪水冲塌。城门上刻有“万人洞记”碑文,系土司王田舜年撰写。

牛洞位于大典东南1.5公里处,宽7米,高7米,深20米,曾有人在洞中养过牛而得名。

(七)峡谷

全县共有峡谷121处,其中峡4处,谷117处,峡长1~12公里,宽0.42~1.5公里,深24~740米。

三峡位于三园河东南,因有三道峡口而得名。全长12公里,宽1.5公里,深740米。

车子溪位于陈家山东南,因地形状如手推车得名。长1000米,宽200米,深110米。

水溧子位于白鸟坪3.4公里处,该谷有瀑布飞溅闻名。孤谷深700米。

海口位于管扎营西北600米处。该地形盆口向上,谷深700米。

铜厂沟位于高坪东北2.5公里处,曾在沟中土法办过铜厂,谷深400米。

大溧位于庙包东北2.7公里处,此地大片岩石裸露,山水从石面流过,谷深80米,现已在此建立大溧水电站。

黄溧位于碾子坪东北2.8公里处,岩石裸露呈黄色,谷深180米。

(八)洼地

冷草埫位于迎春埫东北2公里处,面积0.7平方公里,埫中成长着一种,名叫冷草的高寒草本植物。

岩立坪位于管扎营东北1.5公里处,面积0.5平方公里,坪中有高大石柱矗立其间。

大堰池位于万寺坪东北1.7公里处,面积0.3平方公里,洼地中积水成堰,属天然堰塘,因而得名。

后湄位于红鱼坪西北2公里处,面积0.2平方公里,此埫山后有一湄洞谓为后湄。

金盆盔位于吕坪西南2公里处,面积0.2平方公里,洼地如盆状,传说此处有一金盆而得名。

水涨坪位于竹塌东北1.1公里处,面积0.4平方公里,因地势低洼,故雨后常遭水淹。

毛坝位于太平镇西南3公里处,东西长12.5公里,南北宽2公里,为一狭长平川,盛产稻谷,是本县主要产粮区。

(九)台地

屏山位于城郊区,离县城东北约15公里处。宽约2公里,长约40公里,总面积40多平方公里。西南低,东北高,呈狭长弧形状。分上、中、下三段,称上、中、下屏山。屏山地形险要,四周皆峭壁,区域内峰峦连绵,为比较典型的岩溶峰林地貌,为一古夷平面抬升而成。

平顶山位于走马周家台东北2公里处。四周峭壁千仞,山顶地形平坦,面积2平方公里,为一断块山构造。

地质构造类型及其说明介绍

第三节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地质体(geologic body)或地壳中的岩块受到应力作用造成永久变形的产物。地质体泛指天然的岩石块体,而不论其规模大小、形状、内部结构和成因。地质体在地面上直接露出部分称为露头(outcrop)。露头上往往赋存有地质构造的一些信息,因而成为地质工作者在野外调查研究的重要对象。 在应力作用下,地质体有的发生空间位置的变化(变位),如平移和平稳的升降;有的出现形体改变(形变和体变)和方位扭转。这些变化后的产物统称为地质构造,常见的地质构造有水平构造(horizontal structure)、倾斜构造(dipping structure)、褶皱(fold)、断裂(fracture)以及岩浆岩作用产生的构造等。 一、地质构造空间位置的测定 为了研究地质构造,首先要确定它的空间位置,也就是确定地质构造的产状。 组成地壳的岩石从总体上看,岩浆岩占绝大部分,其次是变质岩,沉积岩仅占地壳岩石总量的5%左右。但从地壳表层(0-3km)的岩石看,具层状构造的沉积岩和火山岩超过岩石总量的80%。地质构造的各种类型在层状岩石中发育最好,表现得最清楚。下面着重介绍岩层产状的测定方法。 (一)岩层的产状(attitude of stratum) 岩层的产状即岩层在空间的位置,以其层面在三维空间中的延伸方向和与大地水准面(水平面)的交角关系来确定,即用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变量来度量。这三个变量称为岩层产状三要素(图12-4)。 1.走向(strike)层面与水平面相交所得的直线称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指示的方向即是岩层的走向。它有两个方向(二者相差180°)。走向表示岩层在空间的延长方向。 2.倾向(dip)在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为真倾斜线,此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线为真倾向线,真倾向线指示的方向是岩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倾向只有一个,表示岩层向下倾斜的方位。层面上与走向斜交的直线均为视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均为视倾向线,其方向均为视倾向。 3.倾角(dip angle)层面上真倾斜线与真倾向线的夹角为岩层的真倾角,简称倾角。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的夹角为视倾角。所有的视倾角均小于真倾角。 岩层层面的产状须在野外的岩石露头上用地质罗盘直接测量。所测量的层面应具有代表性,

地质构造

第五章地质构造 第一节岩层的产状 第二节褶皱构造 第三节断裂构造 地质构造变动:岩层形成后,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发生变形和变位(位移、倾斜、弯曲、断裂),其原始产状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称为地质构造变动。 地质构造:发生构造变动的岩层所呈现的各种空间形态称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分为两类: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单斜构造往往是褶皱或断裂构造形态的一部分,故不另列) 第一节岩层的产状 一、岩层及其产状 (一)岩层 岩层是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组成的层状岩体。 岩层的顶面、底面、厚度称为岩层的三个要素。 (二)岩层产状 岩层产状是指岩层的空间位置。用于描述岩层的空间展布特征。二、产状要素 一般岩层的产状用走向、倾向、倾角表示。走向、倾向、倾角称为岩层产状的三要素。 1 走向:指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 走向是直线,有两个方向,方向用方位角表示。如走向的一个方位角是30°,可称岩层的走向是30°,也可称岩层的走向为210°。 2、倾向:在岩层面上沿岩层面的倾斜方向垂直走向的直线称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的岩层面倾斜方向称倾向。 倾向与走向相互垂直。倾向是射线,只有一个方向,用方位角表示,如倾向为30°,可称岩层的倾向为30 °。 3、倾角 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倾向线)之间的夹角。 三、产状表示方法 1.文字记述中,产状常用方位角表示:只记述倾向和倾角。例如:

120°∠32 °,表示岩层倾向为120 °,倾角为32 °。 2.平面图上产状符号如下: (一)水平岩层 岩层层面保持水平状态,即同一岩层面上的海拔高度基本相同的岩层称为水平岩层。水平岩层的特征: 1. 在地层层序没有发生倒转的情况下,地质时代较新的岩层叠覆在较老的岩层之上。 2. 水平岩层的厚度是该岩层顶面标高与底面标高之差。 3. 水平岩层的出露和分布状态完全受地形控制。在地图上,其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4. 水平岩层露头的水平宽度是随岩层的厚度和地面坡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二)直立岩层 岩层面与水平面垂直,在地质图上,其露头宽度与真厚度相等,岩层界线为一直线,其延伸方向不受地形影响,与地形等高线斜交。(三)倾斜岩层 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岩层改变了原始的水平状态并发生倾斜,称为倾斜岩层。 倾斜岩层的特征: 1. 在地层层序没有发生倒转的情况下,地质时代较新的岩层叠覆在较老的岩层之上。 2. 岩层的厚度为该岩层顶面与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露头的水平宽度取决于岩层的厚度和地面坡度的变化。 3. 岩层的出露和分布状态完全受地形控制。其露头线遵循“V”字形法则。 “V”字形法则共有三条法则 ①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露头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一致:即在沟谷处,岩层界线的“V”字形尖端指向沟谷上游方向;而在穿过山脊时,“V”字形尖端则指向山脊的下坡。 ②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的方向弯曲: 在河谷处,岩层界线的“V”字形尖端指向河谷下游; 在山脊处,岩层界线的“V”字形尖端指向山脊的上坡。 ③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岩层

区域地质构造试题

“区域地质与大地构造”试题 一、名词解释(任选5个) 非火山外弧,前陆盆地,优地槽,岩石圈,古地磁,蛇绿岩套,毕尼奥夫带,软流圈,莫霍面,海底磁异常,海沟,被动大陆边缘,地震波,大洋中脊,拗拉槽 二、填空题 1.地球圈层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俯冲带的地质活动特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6个方面 3.转换断层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陆-大陆碰撞造山带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几个部分 5.地槽的发展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阶段 6.地壳按结构不同分为____,____和____三大类型 7.大陆漂移学说的地质证据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等方面 8.二战后海洋地质研究取得主要进展包括____,____和____等三个方面 9.大陆型大地构造单元按板块边界环境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 10.蛇绿岩套自下而上分为____,____,____,____等4层 11.威尔逊旋回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6期 12.岛弧-海沟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6个组成 单元 13.地球岩石圈划分为七大板块,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4.岛弧可以划分为五种类型,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5.现代地槽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叙述题(任选3个) 1.简述全球现代洋中脊系统的分布特征。 2.简述被动大陆边缘的地质特征。 3.简述地台组成的特点和类型。 4.简述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5.简述二战后海洋地质研究的主要进展。 6.简述按板块边界环境划分的大地构造类型。

地质工作管理制度

地质工作管理制度 1、总则 1.1、地质工作是煤矿生产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必须坚持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向,坚持超前与准确预报的原则。地质工作要以现场观测与综合分析为重点,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为手段,为煤矿生产建设各个阶段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解决矿井采掘中出现的各类地质问题。 1.2、地测科及技术科有足够的经过正规学习或培训的地质及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和正常工作的装备。地质人员要不断加深地质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地质资料,熟悉矿井地质条件,建立矿井三维立体的地质概念,运用动态思维来分析解决问题。 1.3、地质工作执行的主要规程、规定、条例、图例有 《矿井地质规程》 《煤矿防治水规定》 《煤矿安全规程》 《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暂行规定》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煤矿地质测量图例》 《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等。 地测科及技术科应具备各项技术规程的实施细则和技术补充规定。 1.4、地测科及技术科必须有以下制度 地测科、技术科机构职责及岗位责任制,地质工作质量事故分析制度资料定期分析、保管、提供制度、地质资料、技术报告的审批制度、技术例会等。 1.5、地质工作必须有年度工作计划,并要坚持定期会议制度,各时期工作有目标、任务、措施、并落实到人。 1.6、生产中遇重大地质问题时,地测人员应尽快入井进行写实,并在升井后立即绘制素描图和平剖面图,同时会同技术科经审核后通知地测科报送矿生产调度室和总工。有疑难问题时,技术科应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进行复核。 根据观测及调查资料综合分析,及时编制相关图件,向矿和主体公司汇报。 1.7、地测科的各种基础地质资料包括图纸、原始记录本、说明书、各种台账卡片等,要求内容齐全,有目录索引,做到查找方便,实现档案化管理。

地质构造及其地质图

二、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Ⅰ.名词解释 1.地质构造P23 构造运动引起地壳岩石变形和变位,这种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的形态被称为地质构造。 2.地质作用P24 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3.绝对年代法P25 是指通过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准确时间,依此排列出各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4.相对年代法P25 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5.褶皱构造P32 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 6.背斜P32 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背倾斜。 7.向斜P32 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向倾斜。 8.节理P35 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9.断层P37 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10.地质图P43 是把一个地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地质构造等,按一定比例缩小,用规定的符号、颜色和各种花纹、线条表示在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Ⅱ.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 1.岩层产状是指()。P31 A.岩层在空间的位置和分布B.岩层在空间的延伸方向 C.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D.岩层在空间的倾斜程度2.岩层的倾角表示()。P31 A.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夹角B.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交线方位角 C.岩层面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交线的夹角D.岩层面的倾斜方向

3.当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时,岩层是()。P30 A.缓倾岩层B.陡倾岩层C.水平岩层D.直立岩层4.岩层产状记录为145∠5时,表示岩层的走向为()。P32 A.5°B.145°C.35°D.175° 5.岩层产状记录为S45°E∠15°S时,表示岩层倾向为()。P31 A.N45°E B.S45°E C.S45°W D.N45°W 6.褶曲存在的地层标志是()。P34 A.地层对称重复B.地层不对称重复 C.地层不对称缺失D.地层对称缺失 7.褶曲按横剖面形态分类,主要依据褶曲()的相互关系分类。P33 A.枢纽和轴面产状B.轴面产状和两翼岩层产状 C.轴面产状和轴线产状D.枢纽和两翼岩层产状 8.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不等的褶曲是()。P34 A.直立褶曲B.平卧褶曲C.倾斜褶曲D.倒转褶曲9.轴面倾斜,两翼岩层产状倾向相同,其中一翼为倒转岩层的褶曲是()。P34 A.直立褶曲B.平卧褶曲C.倾斜褶曲D.倒转褶曲10.地层对称重复,中间老,两边新,地层界线平行延伸,表示该地区存在()。P32 A.水平背斜B.水平向斜C.倾伏背斜D.倾伏向斜11.节理延伸方向与岩层延伸方向一致时,叫做()。P36 A.倾向节理B.斜交节理C.走向节理D.横向节理12.节理按成因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P35 A.冷缩节理B.张节理C.成岩节理D.次生节理 13.正断层是指断层的()的现象。P37 A.上盘相对向上运动B.上盘相对向下运动 C.下盘相对向下运动D.两盘水平错动 14.逆断层是指断层的()的现象。P38 A.下盘相对向上运动B.下盘相对向下运动 C.上盘相对向下运动D.两盘水平错动 15.构造角砾岩是断层存在的()。 A.唯一标志B.重要标志C.必要条件D.充分条件16.地层出现不对称重复,缺失时,则有()存在。 A.向斜B.背斜C.断层D.角度不整合接触 17.当岩层走向与断层倾向一致时,叫做()。P39 A.走向断层B.倾向断层C.斜交断层D.横断层 18.泥裂开口所指的方向一定是()。P26 A.岩层的底面B.岩层的顶面C.地表的表面D.河床的底面

地质构造常识

地质构造常识 一、节理 (一)基本概念 1、节理:岩石受力作用形成的破裂面或裂纹,称为节理,它是破裂面两侧的岩石没的一种构造。 节理的产状也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进行描述。 2、节理组和节理系:在同一时期,同一成因条件下形成的,彼此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节理组;在同一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有规律组合的节理组,叫节理系。 (二)节理分类 1、按节理的成因分类 节理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表生节理。 (1)原生节理:指岩石形成过程形成的节理,如玄武岩的柱状节理 (2)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地壳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这类节理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规较大,对地下水的活动和工程建设的影响也较大。构造节理与褶皱、断层及区域性地质切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互伴生,是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重点对象(相对于节理、表生节 (3)表生节理:又称风化节理、非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外动力地质作用(风、水、生物由风化作用产生的风化裂隙等,这类节理限在空间分布上常局限于地表浅部岩石中,对工程建设有较大的影响。 2、按力学性质进行分类 (1)张节理:在垂直于主张应力方向上发生张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张节理。张节理大多中,尤其在褶皱转折端等张拉应力集中的部位最发育,它主要有以下特征:裂口是张开的,剖面呈上宽下窄的楔形,常被后期物质或岩脉填充;

节理面粗糙不平,一般无滑动擦痕和磨擦镜面; 产状不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都延伸不远即行尖灭; 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结核或粗砂粒,其张裂面明显凹凸不平张节理追踪X型剪节理发育呈锯齿状。 (2)剪节理:岩石受剪应力作用发生剪切破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剪节理,它一般在与最夹角的平面上产生,且共轭出现,呈X状交叉,构成X型剪节理。它具有以下特征:剪节理的裂口是闭合的,节理面平直而光滑,常见有滑动擦痕和磨光镜面; 剪节理的产状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可延伸很远; 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剪节理常切砾石、砂粒、结核和岩脉,而不改变其方向; 剪节理的发育密度较大,节理间距小而且具有等间距性,在软弱薄层岩石中常常密集 张节理剪节理 3、按节理与岩层走向关系分类 (1)走向节理:节理延伸方向大致与岩层走向平行。 (2)倾向节理:节理延伸方向大致与岩层走向垂直。 (3)斜交节理:节理延伸方向与岩层走向斜交。 4、根据节理与褶皱轴的关系,可将节理分为: (1) 纵节理-节理走向与褶皱轴向平行 (2) 横节理-节理走向与褶皱轴向直交

煤矿地质规程完整

煤矿地质规程(征求意见稿) 2013年2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煤矿地质基础资料及类型划分第一节煤矿地质基础资料 第二节煤矿地质类型划分 第三章煤矿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 第四章煤矿地质观测与综合分析 第一节地质观测 第二节资料编录 第三节综合分析 第五章建矿阶段的地质工作 第一节开工前的地质工作 第二节施工中的地质工作 第三节建矿地质资料移交 第六章煤矿生产阶段的地质工作 第一节基本要求 第二节采区掘进的地质工作 第三节工作面掘进和回采的地质工作 第四节煤矿水平延深的地质工作 第五节露天矿的工程地质工作 第七章煤矿闭坑阶段的地质工作 第八章煤矿地质信息化工作 第九章附则

附录一建矿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附录二生产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附录三地质说明书编写要求 附录四煤矿水平延深补充勘探设计编写提纲 附录五煤矿水平延深补充勘探地质报告编写提纲附录六煤矿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了加强和规煤矿地质工作,提高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地质保障能力,有效预防煤矿事故,制定本规程。 第2条煤矿企业(矿井)、有关单位的煤矿地质工作,适用于本规程。 第3条煤矿地质工作是指从煤矿基本建设开始,直到闭坑为止的全部地质工作。 第4条煤矿地质工作应坚持“综合勘查、预测预报、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5条煤矿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研究煤矿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瓦斯、水文地质、煤层顶底板、陷落柱、地温、地应力和边坡稳定性等地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预先查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各种地质因素,并做好相应的预测预报工作。 (二)进行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地质观测、资料编录和综合分析,提供煤矿生产和建设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地质资料,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地质问题。 (三)计算和核实煤矿煤炭资源/储量以及煤层瓦斯(煤层气)资源/储量,掌握资源/储量动态状况,为合理安排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四)调查、研究煤矿含煤地层中共(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开采利用价值。 第6条煤矿企业(矿井)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具体负责煤矿地质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技术管理。

地质构造及地层分布

地质构造及地层分布 济南地区南倚泰山隆起,北临齐河广饶大断裂。大地构造上处于新华夏第二隆起带的鲁西隆起与新华夏第二沉降带的鲁西北坳陷的衔接地带,其地质构造总体上是一个以古生代地层为主体的北倾单斜构造。单斜构造按构造强度的性质和程度,南北有一定的差异,北部处于鲁西隆起与鲁西北坳陷的过渡地带,受新华夏和东西向构造的强烈影响,有广泛的岩浆活动,并发育有较多的东西向小型褶皱和断裂。单斜构造的南部,前震旦纪片麻岩系组成的结晶基底广泛出露,上覆古生界地层以早期东西向构造为基础,后期叠加有北西向构造体系和新华夏系的作用,断裂较发育但很少有褶皱和岩浆活动。 单斜构造中发育多条规模较大的北北西向断裂,如文祖断裂、东梧断裂、千佛山断裂、马山断裂等,此外还有北东向的港沟断裂和炒米店断裂。北北西向的断裂自东向西大至等距分布,将单斜构造分割为若干个断块。 济南南部地区这种以东西向构造为基础,后期受多次构造作用,南北有一定差异,而北北西向断裂发育,东西被分割成断块式的单斜构造即为该区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

地质构造对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起到重要的作用,据801地质队和山东师范大学的研究成果,已经基本确定西侧的马山断裂、东梧断层为不透水断层,东梧断裂和马山断裂构成了济南泉域的东西边界,介于两者之间的千佛山断裂、港沟断裂和炒米店断裂为透水断层。东梧断裂以东到文祖断裂构成了一个新的水文地质单元,其地下水补给明水泉域。 受单斜构造的控制,本区的地层由南向北呈较为明显的带状分布,地层有老变新,区域最南部为太古界泰山群混合片麻岩系,向北依次为古生界出露齐全的寒武系下统(馒头组,毛庄组)、中统(徐庄组,张夏组)、上统(崮山组,长山组,凤山组),奥陶系下统(冶里组、亮家山组、马家沟组),中统(阁老组,八徒组),第四系地层。此外,在泉域的东部有少量石炭和二叠系地层出露。寒武系地层岩性为浅海相的灰岩、泥质灰岩和紫红色粉砂岩、页岩互层。奥陶系地层为一套浅海—滨海相的碳酸岩岩石。石炭、二叠系地层则主要为砂页岩、砂质页岩和砂质粘土岩。 地质总构造是一个以古生代地层为主体的北倾单斜构造.,按构造强度的性质和程度,南北有一定的差异:区域最南部为太古界泰山群混合片麻岩系,向北依次为古生界出露齐全的寒武系下统(馒头组,毛庄组)、中统(徐庄组,张夏组)、上统(固山组,长山组,凤山组),奥陶系下统(冶里组,亮家山组,马家沟组),中统(阁老组,八徒组),第四系地层。济南地区地质构造奠定了济南地下水的特殊的南部补充、快速运输、市区排泄的输送和补给形式。 3.5 补给区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补给区的构造和地层控制了该区地下水含水层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地下水的运动、循环。 ⑴含水层的划分 根据含水介质的特点以及地下水在含水层中的运动、储存特点,可划分出不同的含水层,各含水层受到相邻隔水层的控制,形成了各自独立的循环条件,但又在区域地下水总循环中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含水层划分见表3-1。 松散岩类空隙水含水层主要分布于山间河谷(如:玉符河上游地段)和山前河流形成的冲积平原(玉符河中下游地段)。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在补给区中南部广泛出露,为主要含水层。碎屑岩夹碳酸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在补给区的中北部广泛出露,但由于该含水层灰岩与页岩成夹层和互层,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差。变质岩和岩浆岩裂含水层,地下水赋存和运动主要在岩石风化带的孔隙和裂隙中,富水性极差。

区域地质概况

区域地质概况 一、区域地层 新安县位于华北地层豫西分区渑池—确山小区内,出露地层如下: (一)元古界 仅出露中、上元古界。 1、中元古界熊耳群(Pt2xn) 分布在曹村乡瓦村一带,区内出露面积很小,岩性为紫灰色绿色杏仁状玻璃质安山岩及辉石安山岩,厚约1000m。 2、中元古界汝阳群(Pt2xy) 主要分布在区内西北部山区,其岩性下部为灰紫色、紫红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及砂质页岩、砂砾岩、砾岩;中部为薄层状石英砂岩与紫戏色页岩互层;上部为灰白色、肉红色石英砂岩夹少量绿色页岩。厚约187-394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3、上元古界洛峪群(Pt2ly) 仅在方山及曹村乡杨扒一带零星出露,其岩性下部为灰绿色、紫红色页岩、杂色矿质页岩、石英砂岩等;上部为灰白色、紫红色石英砂岩、海绿石砂岩等。厚140~200m,与下伏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 (二)古生界 1、寒武系(∈) 主要分布在曹村——黄河岸边及方山等地,新安城南也有出露,该系下统出露不全。 下统:岩性主要为紫红、黄绿色页岩、铝质页岩,灰黄色灰岩及泥质灰岩,底部为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厚32~215m,与下伏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

中统:中下部主要为鱼鲕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竹叶状灰岩夹紫红、黄绿色页岩、砂质页岩、海绿石砂岩等;上部为深灰色鲕状灰岩等。厚50~650m。 2、奥陶系(O) 该系在本区缺失上、下统沉积,中经近平行分布于寒武系之东部,岩性主要为深灰色、泥质灰岩、白云灰岩及白云岩。底部有时为硅质岩、页和砂砾岩。厚42~125m,与下伏寒武系平行不整合接触。 3、石灰系(C) 该地层在本区缺失上统,中、下统,主要出露在石寺——西沃一带。厚度较小,主要岩性下部为铝土页岩、粘土岩夹泥灰岩;上部为灰黑色灰岩、燧石团块灰岩、石英砂岩、砂质粘土岩等。厚50~180m,与下伏奥陶系中统不整合接触。 4、二叠系(P) 二叠系出露于石寺镇以东畛河两岸,向北至黄河。 下统:下部为灰、深灰色砂质页岩、炭质页岩及可采煤层,底部为长石石英砂岩;上部为灰白、深灰色砂质页岩夹薄层可采煤。厚53~227m,与下伏石炭系平行不整合接触。 上统:下部为灰色及杂色粘土岩、页岩、细砂岩、石英砂岩、粉砂等。厚580~1844.7m。 (三)中生界 三叠系(T)零星出露于涧河南岸。 中下统:主要岩性为紫红色、黄绿色长石石英砂岩、紫红色钙质粉砂岩,砂质页岩、泥质页岩互层。厚322~609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上统:岩性上部为黄绿色、紫红色砂岩、砂质页岩夹炭质页岩,

第二章地层与地质构造

第二章 地层与地质构造 第一节 地壳运动及地质作用的概念 一、地壳运动的概念→指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产生的机械运动。 ?? ?垂直运动水平运动 、基本运动形式1 ????? ? ?板块构造说地球自转说均衡说 对流说、运动成因理论2 二、地质作用的概念 →指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 ??变质作用岩浆活动 又叫地壳运动构造运动、内动力地质作用1 ????? ?? ??重力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流水的地质作用 风的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2 第二节 岩层及岩层产状 ??? ??断裂褶皱 倾斜岩层 后被保留下来的形态。引起地壳岩层变形变位地质构造:指构造运动 ?? ??? ?????=?????? >? ?=?

二、岩层产状:指岩层在空间的产出状态。 ??? ??)(倾角:岩层的倾斜程度) (OD 倾向:岩层的倾斜方向(OA或OB)走向:岩层的延伸方向 、产状要素α'1 真倾角(α):岩层在野外的倾角。 视倾角(β):岩层在剖面上的倾角。 θαβsin ?=tg tg (θ为剖面线与岩层走向线所夹锐角) 2 (1? ???? ??? ?方位角法相限角法 )记录(2 (3)图示:正常岩层: 30o ; 倒转岩层: 30o 第三节 地层概念 一、为什么要学习地层及地质年代: 确定构造形态:如: 单斜岩层 背斜 向斜 断层 断层 选择和评价建筑场地: 阅读地质图: 地层:将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层,称为该时代的地层。 二、绝对年代法: 用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规律来确定岩石形成时间。(即蜕变时间) 蜕变:放射性元素自形成之日起,就稳定地放射出a (粒子)、b (电子)、g (电磁幅 射量子)射线,并形成稳定的新元素。如:206 238b P U ???→?蜕变后形成 蜕变时间可用下式确定: ?? ? ?? += P D t 1ln 1 λ N45oE ∠30o s E 走向 倾角 倾向 135o ∠30o 倾向 倾角 4 3 2 3 2 1 2 1 2 3 2 2 1 2 6 5 2

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建筑助手)

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 由于地壳中存在有很大的应力,组成地壳的上部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就会发生变形,形成构造变动的形迹,我们把构造变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形迹,称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的规模,有大有小。大的如构造带,可以纵横数千公里,小的则如前边讲过的岩石的片理等。尽管规模大小不同,但它们都是地壳运动造成的永久变形和岩石发生相对位移的踪迹,因而它们在形成、发展和空间分布上,都存在有密切的内部联系。 本节着重就一些简单的和典型的基本构造形态进行讨论。 一、水平构造和单斜构造 水平构造未经构造变动 的沉积岩层,其形成时的原始产 状是水平的,先沉积的老岩层在 下,后沉积的新岩层在上,称为 水平构造。 分布:只是局限于受地壳运 动影响轻微的地区。 单斜构造原来水平的岩 层,在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后, 产状发生变动,当岩层向同一个 方向倾斜,形成单斜构造(图 1-11)。 分布:单斜构造往往是褶曲 的一翼、断层的一盘或者是局部 地层不均匀的上升或下降所引 起。

(一)岩层产状 产状定义:岩层在空间的位置, 称为岩层产状。 产状三要素:岩层层面的走向、倾 向和倾角(图1-12)。 走向: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 方位角,称为岩层的走向。岩层的走向 表示岩层在空间延伸的方向。 倾向:垂直走向顺倾斜面向下引出 一条直线,此直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的方 位角,称为岩层的倾向。岩层的倾向, 表示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 倾角:岩层层面与水平面所夹的锐 角,称为岩层的倾角。岩层的倾角表示 岩层在空间倾斜角度的大小。 用岩层产状的三个要素,能表达经过构造变动后的构造形态在空间的位置。

地质构造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库区所在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 B.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C.岩层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 D.断层附近岩层破碎易被侵蚀 2.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运动 B.流水作用 C.外力作用 D.风力作用 下图为“某地岩层及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该地地质构造及地表形态是() A.背斜,山脊 B.向斜,山脊 C.背斜,山谷 D.向斜,山谷 4.形成该地地表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 B.火山地震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读图甲与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5.图甲的①②③④四处中,与图乙所示的地壳运动最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图乙所示地壳运动最可能形成() A.海沟 B.海岭 C.褶皱山 D.裂谷 某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500米的A、B、C三地对某沉积岩层进行探测,尽管当地潮湿、黏稠的红色土壤给探测带来了不便,但该小组还是得到了下表中的简单数据,其中的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该区域可能属于() 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山 D.背斜山 8.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江南地区

下图中的阴影部分被称为“地球的伤痕”,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9. A. 板块张裂 B. 板块碰撞 C. 流水侵蚀 D. 人类活动 10. A. 地垒 B. 地堑 C. 背斜 D. 向斜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关于图示地区各处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①处岩石可能发生变质 B.②处岩石可能是玄武岩 C.③处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 D.④处岩石易受重熔再生作用 12.关于图示地区地质作用先后顺序的分析,正确的是(双选)() A.岩浆岩的形成早于沉积岩的形成 B.沉积岩的形成早于断层的形成 C.沉积物的形成晚于喷出岩的形成 D.褶皱的形成晚于断层的形成

地质工作管理制度资料

地质工作规章制度 一、总则 1、地质工作是煤矿生产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必须坚持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向,坚持超前与准确预报的原则。地质工作要以现场观测与综合分析为重点,以《煤矿安全规程》、《矿井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地质测量图例》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等规程、规定、标准等为依据和标准,为煤矿生产建设各个阶段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解决矿井采掘中出现的各类地质问题。 2、地质工作的有关单位、人员的责任,参照锦丘煤矿各级负责人、各部门和各岗位安全生产与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3、地测部门要配备足够的经过正规学习或培训的地质及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和保证正常地测工作的装备。地质人员要不断加深地质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地质资料、熟悉矿井地质条件、运用动态思维来分析解决问题。 4、地测部门和人员必须有以下制度:地测岗位责任制、地质工作质量事故分析制度、资料定期分析、保管、提供制度、地质资料、技术报告的审批制度、技术例会等。 5、地质工作必须有年度工作计划,并要坚持定期会议制度,各时期工作有目标、任务、措施,并落实到人。 6、生产中遇重大地质问题时,地质人员应尽快入井进行写实并在升井后立即绘制素描图和平剖面图,同时发至对应的技术负责人,该技术负责人收到资料后要及时传地测科、生产技术科负责人和地测防治水副总工程师,经审核后报送矿总工程师。有疑难问题时,地测科应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进行复核根据观测及调查资料综合分析、及时编制相关图件、向矿总工程师汇报。

7、各类报告、图件和台帐都应娄字化、信息化,内容真实可靠,每年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图件的比例尺以满足工作需要为原则。 8、各种基础地质资料包括图纸、原始记录本、说明书、各种台账卡片等,要求内容齐全、有目录索引,做到查找方便,实现档案化管理。 9、所有地质成果图纸均应及时根据补充勘探成果和井上下地质写实成果进行修改。图件电子版和纸质版要求在成果资料出来后3日内修改完毕,未修改的图纸不得使用。 10、加强地质资料的发放管理,任何人不得随意对外提供地质资料及图纸向外提供的一切资料、图纸、报表等,须经地测部门总主要负责人、总工程师批准。 11、各种地质仪表器具必须保管好使用说明书,仪器日常保管与维护,应指定专人负责,做到各种仪器设备齐全、完好、无损,保证地质工作能正常开展。 二、矿井地质工作 1、矿井在煤矿不同的生产阶段须有具备精查或最终地质勘探报告、建井地质报告、各种补充勘探地质报告和矿井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矿井储量核实报告和储量年报等报告。以上报告由企业总工程师审定。 2、矿井地质观测要做到及时、完整、准确、统一,观测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 (1)矿井主要井巷均应进行地质写实和地质编录。凡井筒、石门和其他穿层巷道、沿煤层掘进的巷道应按《煤矿地质工作规定》规定的间距进行观测描述,遇地质构造时应适当加密观测。 (2)矿井地质观测描述内容严格执行《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有关规定。观测的内容包括岩石的岩性及厚度、煤层的特征、结构及厚

中国地质构造..

中国现今大地构造格局 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缘、印度板块和太平洋(菲律宾)板块交汇位置(图1),地表起伏巨大,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是地球上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区内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中珠穆朗玛峰全球海拔最高,同时全球海拔最低点也十分靠近中国大陆(陆上海拔最低贝加尔湖,海底海拔最低马里亚纳海沟)。中国大陆同时又受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影响,地震等地质灾害频发(最近如2008年8.0级四川大地震和2010年7.2级玉树地震)。中国大陆板块内部构造变形复杂,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板内构造和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另外,西北太平洋板块在东亚(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深俯冲作用,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沟-弧-盆(trend-arc-basin)体系,是研究火山活动、板块俯冲、中深源地震等极好的地区。因此,了解和认识现今中国大地构造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1. 中国及临区主要的构造单元(Zhao et al.,2011). 说明:彩色指示地形的起伏变化,白线指示板块边界,灰色线指示大断裂以及区内主要的构造板块边界,黑色三角指示主要的火山。相类似的图如下图(Huang and Zhao,2006)

常用术语: 临区板块:Pacific Plate 太平洋板块Philippine Sea Plate 菲律宾板块Indian Plate 印度板块Kazak Shield 哈萨克地盾West Siberia Plain 西西伯利亚平原Sino-Korean Craton 中朝板块North China Craton(NCC) 华北克拉通Yangtze (para-)Platform(Block) 扬子(准)地台(板块) Cathaysia Block 华夏板块(注:对于华夏板块的认识目前比较有争议,这里暂且以“华夏板块”称呼) 临区海洋:the Pacific (ocean) 太平洋Sea of Okhotsk 鄂霍次克海Japan Sea 日本海Bohai Bay 渤海湾Yellow Sea 黄海East China Sea 东海South China Sea 南海 平原盆地:North China (rift)Basin(HBB) 华北(裂谷)盆地(平原) Sichuan Basin 四川盆地Jungger Basin 准葛尔盆地Tarim Basin 塔里木盆地Qiadam Basin柴达木盆地Ordos Basin 鄂尔多斯盆地 山脉(系):Himalaya Mountains 喜马拉雅山Pamir 帕米尔Tian Shan 天山Kunlun Mountains 昆仑山Altay Mountains 阿尔泰山Qilian Mountains 祁连山Qinling-Dabie-Sulu Orogens 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

地质构造描述方法

野外构造描述方法 一、褶皱描述 一般描述内容包括褶皱名称(地名加褶皱类型);地理位置及其所在区域构造位置;分布延伸情况;核部位置及组合地层;两翼地层产状及转折端形态;轴面及枢纽产状;次级褶皱分布及特征及褶皱被断层或侵入岩体破坏情况等。 举例:大两会背斜,位于汉王山复式向斜南侧,西起于彭家沟,往东经大两会,于王家坪倾伏,长约49km;背斜走向近东西,开阔对称,两翼地层产状约50°—60°;枢纽具波状起伏,倾伏角约3°—15°。核部在大两会一带出露寒武系至三叠系岩层。在东、西两端枢纽倾伏处,次级褶皱发育,成指状分支,延伸不远,一般8—9km,随主褶皱一起逐渐倾伏消失。 二、断层的描述 一条断层的描述内容主要包括断层名称(地名+断层类型,或用断层符号)、位置、延伸方向、通过的主要地点、延伸长度、断层面产状、断层两盘出露的地层及其产状、以及地层重复、缺失和地质界线错开等特征;还包括断层两盘相对位移方向和断距大小;断层与其它构造的关系;断层的形成时代及其力学成因等。 举例:奇峰—玉峰纵向逆冲断层,位于奇峰与玉峰之东侧近山脊处,断层走向北东—南西,两端分别延伸出图外,图内全长18km。断层面倾向北西,倾角20°—30°。上盘(即上升盘)为组成奇峰与玉峰背斜的石炭系各统地层;下盘(即下降盘)为下二叠系和上石

炭系地层。构成不完整向斜上升盘的石炭系各统岩层逆冲于下二叠系和上石炭系地层之上。地层短距约800m。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一直,为一纵向断层。断层中部为两个较晚期的横断层所错断。断层形成时代与同方向、同性质的桑园—五河逆冲断层相同,即中三叠系T2之后,早白垩系K1之前。两条断层构成叠瓦式。

岩层及构造基本理论

岩层及构造基础理论 一、岩石的分类 岩石是自然形成的产物;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固态集合体。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和胶结物、火山玻璃、生物遗骸等物质组成的。它们是在地壳中形成的,是机械作用、物理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等综合地质作用的产物,也是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岩石不包括人工合成的工艺岩石,比如陶瓷是由含高岭石的瓷土烧制而成的,不能称为岩石;浇注混凝土里面虽然有很多大小不等的石块,也只是建筑材料,而不是岩石。 岩石是有一定形状的固态集合体,有的成层状、片状;有的成块状、球状、柱状,形状各异。换句话说,那些没有固结的的松散沉积物,如砾石、砂子、黏土、火山灰,海底沉积物等碎屑。由于它们没有固定的形态,更没有胶结形成坚硬的岩石,因此,他们不在岩石之列。还有石油,因为它是液体,也不能称为岩石。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岩石都是由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但是在个别情况下,也有由一种矿物组成的岩石,如石灰岩只是由方解石组成的;石英岩是由单矿物石英组成的。由于岩石类型不同,在很多岩石中,除了矿物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物质。比如矿物颗粒之间的胶结物;遗留在岩石中的植物和动物遗迹(也称化石);还有由于岩石形成温度高,冷却快、来不及结晶而形成的火山玻璃,这些物质也都是构成岩石集合体的成分。 由于其矿物组合、矿物成分和矿物含量千变万化,使形成的岩石仍然各不相同。比如花岗岩是酸性侵入岩,主要是由石英、酸性斜长石和云母组成的;玄武岩是基性喷出岩,它的主要矿物成分是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和基性斜长石。矿物组

合明显不一样,即使都有长石,成分也不同。 虽然岩石的面貌是千变万化的,但是从它们形成的环境,也就是从成因上来划分,可以把岩石分为三大类: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二、各类岩石简介及其工程特性 ?岩浆岩 1.岩浆岩的形成 地壳下部,由于放射性元素的集中,不断地蜕变而放出大量的热能,使物质处于高温(1000"C以上)、高压(上部岩石的重量产生的巨大压力)的过热可塑状态。成分复杂,但主要是硅酸盐,并含有大量的水汽和各种其他的气体。当地壳变动时,上部岩层压力一旦减低,过热可塑性状态的物质就立即转变为高温的熔融体,称为岩浆。岩浆内部压力很大,不断向地壳压力低的地方移动,以致冲破地壳深部的岩层,沿着裂缝上升。上升到一定高度,温度、压力都要减低。当岩浆的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迫使岩浆停留下,冷凝成岩浆岩。 2.岩浆岩的成分及工程特性分析 主要有SiO2、TiO2、A1203、Fe203、FeO、MgO、MnO、CaO、K2O、

地质构造常识

一、节理 (一)基本概念 1、节理:岩石受力作用形成的破裂面或裂纹,称为节理,它是破裂面两侧的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一种构造。 节理的产状也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进行描述。 2、节理组和节理系:在同一时期,同一成因条件下形成的,彼此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行的一群节理叫节理组;在同一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有规律组合的节理组,叫节理系。 (二)节理分类 1、按节理的成因分类 节理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表生节理。 (1)原生节理:指岩石形成过程形成的节理,如玄武岩的柱状节理 (2)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地壳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这类节理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规律性,发育深度较大,对地下水的活动和工程建设的影响也较大。构造节理与褶皱、断层及区域性地质构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互伴生,是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重点对象(相对于节理、表生节理)。

(3)表生节理:又称风化节理、非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外动力地质作用(风、水、生物等)产生的,如由风化作用产生的风化裂隙等,这类节理限在空间分布上常局限于地表浅部岩石中,对地下水的活动及工程建设有较大的影响。 2、按力学性质进行分类 (1)张节理:在垂直于主张应力方向上发生张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张节理。张节理大多发育在脆性岩石中,尤其在褶皱转折端等张拉应力集中的部位最发育,它主要有以下特征: 裂口是张开的,剖面呈上宽下窄的楔形,常被后期物质或岩脉填充; 节理面粗糙不平,一般无滑动擦痕和磨擦镜面; 产状不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都延伸不远即行尖灭; 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结核或粗砂粒,其张裂面明显凹凸不平或弯曲; 张节理追踪X型剪节理发育呈锯齿状。 (2)剪节理:岩石受剪应力作用发生剪切破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剪节理,它一般在与最大主应力呈45°夹角的平面上产生,且共轭出现,呈X状交叉,构成X型剪节理。它具有以下特征:

地层结构法命令流

finish /clear /prep7 !----------------------------------------------------------------------------------------------------------------------------- !隧道轮廓 k,1001,,, k,1002,0,2.217 k,1,0,10.258 k,2,-5.832,6.629 larc,1,2,1001,6.5 !创建圆弧,第一端点,第二端点,圆心所在一侧任一关键点,半径k,3,-6.5,3.758 larc,2,3,1001,6.5 k,4,-6.429,2.629 larc,3,4,1001,9 k,5,-6.367,2.217 larc,4,5,1001,9 k,6,-6.179,1.134 l,5,6 k,7,-5.617,1.134 l,6,7 k,8,-5.174,0.874 larc,7,8,1001,1.802 larc,8,1001,1002,15.75 lcomb,2,3 !合并线 ! LCOMB, NL1, NL2, KEEP--------其中:NL1,NL2---拟合并的两条线号。NL1可为ALL,或元件名。 ! KEEP---是否保留输入的线及其公共关键点控制参数。 ! KEEP=0则删除NL1和NL2及其公共关键点,如果已经划分网格则不能删除,或者依附于其它图素也不能删除 ! KEEP=1则保留线及其公共关键点,但公共关键点不依附于新创建的线。 !该命令可以合并独立线或依附于同面上的线,合并后便于网格划分。 !可合并的线可为直线或曲线,以及直线与曲线,可共线或不共线。 !当为多条时,应为多条首尾相连的线。 !无论在何种坐标系下执行合并,合并后的线不改变合并前的空间位置。 lcomb,4,5 lcomb,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