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在小学开设英语课,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意识,有利于儿童开阔视野、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距,而且,开设英语课,也符合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因为

●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异国语言和文化有浓厚的兴趣;

●他们有较强的听觉能力和突出的模仿能力;

●他们年龄小,心理负担轻,乐于出口,不怕出错;

●他们有较强的表现和参与的欲望;

●他们有较多的时间投入外语学习。

所以,在小学开设英语课很有必要。那么,如何定位小学英语教学呢

小学英语课程的定位

小学英语课程是要面向全体的课程,着眼于全人的教育和发展,通过小学英语课程,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态度,初步的语感和文化意识,以及初步的语言交流的能力,促进个性发展和良好世界观的形成。

尽管英语课程的开设依据了孩子年龄和心理的特征。但是,孩子学英语也有他们的劣势----他们的理解能力较为薄弱,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而且,他们不喜欢机械、单调的重

复,对于背语音、背语法的规则不会感兴趣。学生学习英语所表现出的这些劣势,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学的定位要遵循以下规律和原则。

遵循的原则:

●在教学目标上,重兴趣,重成就感,重自信心。

●在课堂实施上,重环境,重频率,重效率。

●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重体验,重实践,重参与,重创造。

●在语言教学的目标上,重语感,重语音语调基础,重交流能力。

●在教学评价上,重态度,重参与,重努力程度,重交流能力。

那么,《英语课程标准》在小学英语课程的目标要求上是如何设计的呢

从小学到高中一共设定了9级目标。在小学阶段,有一级、二级两级目标。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一级目标是在小学三、四年级完成,小学五、六年级完成二级目标,也就是说,二级目标是小学毕业,学生在英语上应达到的要求。

当然,可以根据当地的条件和需要,予以适当调整。教育基础和师资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和学校,可以适当降低相应学段英语课堂目标的要求;英语教育基础和条件较好的(如从1年级起就开设英语课程的地区或学校),在不加重学生负

担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高相应学段级别的要求,也就是说,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以超过二级要求。

小学英语课标的设计与初中、高中不同,这也反映了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和优势。

为什么先要学习课程标准我们先来看看课标和教材的关系。

课标与教材的关系:

①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师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标的基本思想和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②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主要载体。

③课标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

④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英语课程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如图

(一)语言技能

一级教学目标:

听做

说唱

玩演

读写

视听

一级:听做

1、能根据听到的词语识别或指认图片和实物;

2、能听懂课堂简短的指令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3、能根据指令做事情,如:指图片、涂颜色、画图、做动作等;

4、能在图片和动作的提示下听懂简短的小故事并作出反应。

一级:说唱

1、能根据录音模仿说英语;

2、能相互致以简单的问候;

3、能相互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

4、能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

5、能够根据表演猜测意思、说出词语;

6、能学唱英语儿童歌曲和歌谣15首左右。

7、能根据图、文说出单词或短句。

一级:玩演

1、能用英语做游戏,并在游戏中用英语进行简单地交际;

1、能做简单的角色表演;

2、能表演英文歌曲及简单的童话剧,如《小红帽》等。

一级:读写

1、能看图识字;

2、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

3、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

4、能正确书写字母和单词。

一级:视听(出幻灯片)

1、能看懂语言简单的英语动画片或程度相当的教学节目;

2、视听时间每学期不少于10小时(平均每周20—25分钟)。

二级目标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五、六年级的学生的年龄大约有10岁、11岁,通过三四年级的学习,也具备了一些英语的基础,所以,目标、要求的维度也发生了变化。

二级目标:听、说、读、写、玩演视听

1.能在图片、图像、手势的帮助下,听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

2.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

3.能听懂课堂活动中简单的提问;

4.能听懂常用指令和要求,并做出适当反应。

1、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调达意;

2.能就所熟悉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简短对话;

3.能运用一些最常用的日常套话(如问候、告别、致谢、致歉等);

4.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1、能认读所学词语;

2.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

3.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

4.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

5.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和短文。

1、能模仿范例写句子;

2.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

3.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

4.能基本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

★为什么这些目标要求描述为“能听懂、能读、能写”呢以前的教学大纲要求教师要教什么,而“能听懂、能读、能写”这一目标要求其实是强调了在用中学,这样的描述正是我们英语课堂标准制定的突出特色。学习语言就是为了应用、为了交流、为了表达,所以是在用中学,是通过英语来做事情,是在使用中发展语言的技能。

玩演视听

1、能按要求用简单的英语做游戏;

2、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童话剧;

3、能表演歌谣或简单的诗歌30-40首(含一级要求);

4、能演唱英文歌曲30-40首(含一级要求);

5、能看懂英文动画片和程度相当的英语教学节目,每学年不少于10小时(平均每周不少于20—25分钟)。

(二)语言知识目标

语言知识是语言技能发展的基础,没有知识就很难发展技能,但我们要求的知识不是死记硬背的。我们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部分的内容。

(1)语音

语音是语言运用能力的外衣,一口漂亮的语音能显示出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语音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听、说、读的能力。英语是拼音文字,英语单词的发音与拼写联系密切,这就意味着掌握了发音,识记单词就会变得容易的多。咱们很多老师都经常要求学生根据读音记单词,也就是说,语音不好,就不容易正确地识记单词,而听、读单词或课文也都是需要扎实的语音基础的。

1、知道错误的发音会影响交际;

2、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

3、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

4、了解单词和句子有重音;

5、语音清楚,语调自然。

作为教师,在引导学生听时,不仅要引导学生留意单词和句子的重音、语调、节奏,连读和意群也要予以重视。

比如:(出幻灯片)

John said, “My father is here.”与“John ,” said my father, “is here.”

Tom said, “The boss is stupid.”与“Tom ,”said the boss, “is stupid.”

这两组句子,单词相同,但意群、停顿不同,意思就完全不同了。

(2)词汇

1、了解单词是由字母构成的。

2、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700个左右的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学习词汇的方式有哪些

1、要在语境中学习词汇。

2、注意循环重复。

3、避免机械拼写。

现实的教学中,许多老师在词汇教学中,单词一旦出现,就要让学生会读、会拼写它的音标、会记忆它的拼写,甚至还要掌握它的用法,如果是名词,还要记住它是可数名词还是不可数名词…一下子轰炸般地砸向孩子。

其实,学习词汇应该向阅读一样,首先要认识它,然后再去使用它、掌握它。过去我们学英语强调“死拼”,总是把单词拆成一个一个的字母,这样,就造成我们的孩子不去根据单词的音、形、义来记忆单词,而是把它变成了电话号码似地、毫无意义的字母组合。

举例:

1、广东一餐馆迎奥运,曾写了这样的标语:Welcome Olympic, tree new wind,把汉语都对应地翻译成独立的英语单词,就好像汉语做加法一样。

2、曾在一个学校里树的“小心滑倒”的牌子居然是carefully slip and fall down而不是wet floor,mind your step,这也够高的,邀请大家摔倒,居然还要以小心的姿态。

3、曾见过这样一则报道:在一次高考生去大学的英语口语面试中,老师问他:How do you find our university这是在问对学校有什么看法,随便你回答是It’s beautiful 还是It’s terrible都没问题, 可学生答:With the map。显然, 学生对like的意义理解单一。老师无奈, 接着提示:

How come意思是那你为什么喜欢这学校呢不料学生来了句:On foot。老师无语……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到,我们的教学是需要反思的:英语是一种语言,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交际。然而很多年来,我们都却没有重视,或者说根本没有觉察到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英语交际的这个功能。所以,太多的人学了n年的英语,到表达时却还是用着中文的思维。

比如,如果有一外国小伙高兴地冲你说“Just call me Dad!”你会做何反应该不会怒气汹汹扇他一嘴巴子!不要搞错,人家那是高兴地告诉你,他做爸爸了。所以正确地反应应该是“Congratulations!”

另外,对于词汇,我们的认识也有些误区。我们称赞某人的英语很厉害,总是说他的单词量大,有多少多少的单词,大家已经习惯以数量来决定谁棒。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英语教学是存在明显的问题的,这不仅仅是小学的问题了,从某个角度说,小学还应该是做得比较好的。

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去钻研、研究我们的教学方法,许多不正确的方法应该在教学中逐步地改掉。

在我们身边,我们常常发现许多人到在用“单词不用记”或“闪电记忆法”,比如:

business这个单词,为了让孩子记住这个单词,就把这一单词拆分了:公共汽车(bus)里面(in)有只鹅(e)和两只蛇(ss)在谈生意就是business.

他记business这个单词不是记这个单词的发音、及发音单词的构成,但却受到了许多家长的欢迎。的确,孩子能够很快的记住这个单词,可孩子却不会读这个单词的发音。再比如:(出幻灯片)

writing n.书写、笔法

拆分:w(我)ri(日)ting(亭)

我在一个日光照耀的亭子里练书法,多么诗情画意呀!

这种伪科学的教学方法,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要予以放弃,不要自己陶醉在编一些语法歌呀、记语法口诀呀,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要通过学生直接的感受--听和直接的感觉来学习英语。(出幻灯片)

现在,我们就看一段案例,这个案例就体现了让学生在感受中学习英语的理念。

案例:

词汇教学片断(出幻灯片)

从这个录像里我们可以看到,朱桦老师的基本的教学步骤是:

1、让学生通过听,直接感觉;

2、通过听,检查学生的理解;

3、让学生通过直接感受,体验用英语说出学习用具)

这样的一种教学环节体现了通过学生的直接感觉、直接的感受,然后通过自己的体验,试着把这个事物的名称说出来。这里面的教育理念当然也体现了语感的培养。

还有一个问题,音标教学该是不是一定要放到单词教学当中去

如何看待音标教学

音标的问题,在小学的课标里也不过分强调,允许你讲,也允许你不讲,但观点还是有倾向性的。音标从某种意义上是干扰了我们学生记忆学习的,大家有机会可以到网上看一看,清华大学的程木生老先生关于英语教学当中的语音的问题和音标的问题,他有一个基本观点:音标不等于语音。我们的音标的引入是把语言教学理论化的一种成果,是研究语言时用的,而我们的孩子不是专门搞专业的,我们的孩子需要的是感觉,是直接进入,然后能很快的表述出来。这个时候,与其讲了半天关于语言的东西,不如让他直接去学语言。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为什么不在拼读能力上、字母的组合的拼读、逻辑重音上多做些功夫呢为什么非得用音标来标定它培养孩子语音的感觉不是音标标出来的,而是见词拼读的意识、欲望、能力,这个东西是在实践当中提炼出来的,是在日常一点一点练出来的,不是突击一段音标能够解决的。

到底是先教音标,还是不教音标,到现在还在争论。最初,十分强调音标是学好英语的拐杖。现在,我们九年义务教育孩子们的书、孩子们的录音磁带都是国家免费提供的。以前,农村的孩子没有条件,人们大多没有录音机这样的设备,更不要说电脑了,音标在当时的确起到拐杖的作用。回家后这个单词不会读了,用音标拼拼读读。而现在呢,社会进步了,我们每个孩子都能有录音带,而且,相当多的孩子的家里有了电脑。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去直接感受英美音多好呀。

认识一位小学的英语老师,虽然她的发音不准,但她强调让学生跟录音,她也不让学生齐读,而是让学生听,让学生模仿,看谁模仿得像。有的孩子,还流着鼻涕呢,但他讲起英语来,很有美国西海岸的味,因为孩子直接感受了录音里的英语,老师强调的是,我不行,可你们肯定行,再加上一些激励措施,所以孩子学得还是很有意思的。他可能不知道这是什么音,但他能够在自然语境下能做出反应,这就已经很好了。当然,音标到了初中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如果小孩,因为怕他走路摔着就递给他一只拐棍,长大之后他也就离不开这个拐棍了,就很可惜了。音标应该是我们使用的有效工具当中的一种,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我们培养的应该是孩子见字拼读的能力。

看案例:

孩子学过了单词map,当你给他另外的一种拼写cap,就会发觉有的孩子读成菜坡,孩子有的孩子多赛坡,(因为ABC),或者用他的经验或者用汉语拼音的借鉴,尽管读错了,我们也看到孩子在动脑子读这个音,而有的孩子唱过can you swim这首歌,就读对了。所以不要看到孩子们没有用音标,正是因为他们最初读音的错误,他才会比较英语和汉语发音的不同。到了后来学cat,60%的孩子不用老师教,都会读了,到了后来学rat,百分之七八十的都读对了。所以,这个学习是从学生的已知到新知(出幻灯片)

The known: map

The new: cap,cat,rat,bad 所以,老师在教单词时,不妨采用这样的方法---用他们学过的单词做个引导。我们不必去传授读音规则,但学生用这个单词用多了,这种规则就变成了他的自然拼音的记忆。

从感觉到感知的时候,规律见得多了,适当的给予标注,这个时候音标出现并没有错误,但是,离开了音标就解决不了问题,不学音标就没法学英语,这些概念都是错误的。我们并不否认音标的一定的标音作用,但什么时候教,时候和火候是我们要考虑的。如果小学一上来,字母---字母的读音、字母的形态、字母和汉语拼音的关系、再加上音标的体系引进来,很容易造成混乱的。为什么不从学生整体说话,然后逐渐的推到单词和字母的构成,最后到一定程度,五六

年级也好,初中也好,再来做这种总结归纳,这是符合认知规律的。

其实,孩子对单词的发音、对单词的拼写有天赋的能力,比如,给学生一个单词,两边字母空着,__ a__,(出幻灯片)老师读/teg/,很多孩子都写了tag,他们用了以前学汉语拼音的经验或以前学英语的经验。这样就比老师教的拼读更自然。这样做的好处是,但孩子听到一个声音,脑子里马上产生单词的形,当然这个形不一定正确,但至少他有了一种能力,就减少了他记忆单词的一些困难。一般地说,见词能读得时候,听音也是能够写出来的,即使他写错了,也是他自己的一种思考,至少符合一般的读音规则的。

在词汇学习上,也可以运用整体识记法。

小学生基本上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没有形成抽象思维的能力,所以对于英语词汇词形的记忆,主要通过整体形象记忆解决,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对词汇整体识别。

案例:(出幻灯片)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物品,然后把相关单词卡片放在讲台上,让学生找出相应的单词卡片,贴在相应的图的下面。这样,学生只要能整体识别这个单词(而不是要把每一个字母都准确记忆),就算完成这个教学任务。

在一定积累之后,教师可以选择容易混淆的词汇,让学生进行训练,如:hand, head; box, fox, book. Look等。

整体识别还可以用拆分、组合的方式。

教师出示一个单词链,如theredoorunder(出幻灯片),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将单词链拆成单个单词,最简单的是:there,door,under,但也可以允许学生按顺序尽可能多地拆开,可以拆成:the,he,her,here,there,red,door,or,run,under等。

到了一定阶段,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单词,要求学生根据该单词中的字母,组成新单词,看谁组成的单词多,例如,给出单词late(出幻灯片),学生可以组合出5个单词:a,at,eat,let,tea.

(三)语法:(出幻灯片)

理解以下语法项目的表义功能,并能在特定语境中运用。

1、知道名词有单复数形式;

2、知道主要人称代词和形容词形物主代词;

3、知道动词在不同情况下会有形式上的变化;

在小学阶段,主要了解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一般过去时4种时态。

4、了解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介词;

5、了解英语简单句的基本形式和表意功能。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尽管小学英语教学中语法虽不是重点,但也不可缺少,只是教学方式有别于高年级的语法教学。

案例:(出幻灯片)

先出示一张图,图上猴子在摘水果,各种水果只有一个。让学生看相关描述:Monkey father has an apple. Monkey mother has a baby has a peach.然后让学生找出物品的名词。再出示一张图,还是这些物品,只是所有的物品数量增加了,但增加的数量不同。再让学生看相关的描述:Monkey father has 5 apples. Monkey mother has 4 baby has 2 peaches.名词都以复数形式出现了,让学生归纳总结出这里的名词复数形式。

总结:

这个活动强调了学生的体验,先让学生大量的接触语言,有了足够的感性认识,再在此基础上刺激他们参与,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知识,这样的设计不仅调动学生参与活动,还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归纳思维(属于逻辑思维能力)的能力。

功能和话题

什么是功能

功能就是语言的作用、意义是什么。比如说,我们学习语言,就是为了社会交往,为了交流,同时也可以表达个人情

感。在生活中,我们要与人打招呼,别人帮了我们的忙,我们要表示感谢,这些都属于功能,语言的这种社会功能也是我们学习语言的目的所在。

比如问候,也就是通过学习,孩子们可以学到一些问候的语言。为了能够实现社会交往的功能,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有意义的、真实的情境,让孩子在这种情境中来运用语言,从而运用语言来完成社会交往。

在我们的小学教材中,总是把功能(主情景图)放在前面,这也是强调了我们学习语言就是为了去使用。

功能目标描述:(出幻灯片)

了解问候、告别、感谢、致歉、介绍、请求等交际功能的基本表达形式。

★话题与功能是怎样区别呢话题又涉及了哪些方面呢话题等于是一种语境,而功能是在语境当中应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进行交流。

话题(出幻灯片)

能理解和表达有关下列话题的简单信息:数字、颜色、时间、天气、食品、服装、玩具、动植物、身体、个人情况、家庭、学校、朋友、文体活动、节日等。

我们看到,话题所涉及的上述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也与课标所要求的700个词汇联系在了一起,我们的

词汇也要在围绕话题来出现、来运用,并运用语言功能来帮助交际。

所以,教师们就应该结合这些话题的内容,让词汇不断地在这些话题里浮现,这样,孩子就可以在生活中不断地接触到这些词汇。也就是说,我们的英语教学就应该从课堂走向课外,那么,我们的英语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这三方面的要求是什么(4)情感态度目标:(出幻灯片)

1、有兴趣听英语、说英语、背歌谣、唱歌曲、讲故事、做游戏等。

2、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主动请教。

这些情感目标,是第一次纳入到我们的课程里面,而且我们能够看到,我们很难用考试来对它进行评估,但它对我们教师的教学,具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同时,也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观察、通过思考、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使孩子的情感态度达到这样一个目标。

所以,无论我们做什么,都要注意我们的学习者的情感的状况,如果他对老师所讲的课一点兴趣都没有的话,那么,什么样的好教材、好方法都没有用了。

因此,我们教师就要在这个方面去专注地研究如何让孩子在学习活动中感到乐趣,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敢于开口,积

(2020年整理)语文新课标解读.doc

《XXXX版语文新课标》解读 崔峦理事长在报告中讲了四个“坚持”、四个“强调”并对所有的语文教师提出了改进语文教学的六点建议,现整理如下: 一、四个坚持 1、坚持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面: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各个方面。 语文素养:核心是语文能力,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道德、思维方法、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的融合。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 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善于利用汉语言文字自身的特点(六书: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汉字一字一形,数量多,多音多义字多,形近字多,汉字教学要注意辨析。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核心:鼓励自主,每个学生都要动起来,不否定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 克服“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树立教师“服务”意识,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学习。 鼓励自由阅读,激励自由表达,适当开展合作探究的形式,确立有价值的内容、问题,有明确的任务,有具体的指导,人人有事做,人人动起来。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核心:三级课程管理。实施好中央课程;开发好地方课程;建设好校本课程。 语文课程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 2、坚持“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 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个维度”构建语文的目标体系。

3、坚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质疑,允许出现“杂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4、坚持推进“儿童阅读”。 学习语文正如吕叔湘说的:“三分课内”、"七分课外”,激发阅读兴趣,加强阅读的指导、交流、展示。 王崧舟所在的学校大力开展学生读书活动,组织对学生阅读进行“考级”,小学生小学六年下来阅读量高达1000万字。(新课标要求课外阅读量为145万字) 二、四个“强调” 1.更加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运用”一词在课程标准中共出现了三十三次。如拼音、识字教学注重实用结合;阅读教学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等,强调运用能力的培养。 要重视理解,学是为了用。培养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落脚点在于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1)为学好其它课程打下基础。(2)为培养良好个性打下基础。(3)为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2.更加强调识字写字的重要性。 阐明了识字写字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1)识字写字的教学在课标后附录中,收录了300个基本字表,17个常见部首。300字多数是独体字,是出现频率高的字,无论哪个版本的教材,都要先学这300个字。这300个基本字可覆盖阅读的60%以上。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表一:2500个常用字,表二1000个次常用字;3500个字是义务教育阶段识字要求,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会写2500个。 (3)小学每天语文课安排10分钟练字,指导孩子写字。要随堂练习,天天练。低年级可指导在田字格中写,高年级可设“小练笔”,在10分钟内,增强练字意识。毛笔字每周一节,日常书写中增加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关注作文书写质量,将作文书写当做练字的过程。 第一学段: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部首,按笔顺规则写字。

2011版新课程标准解读

2011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刘美林8.29 一、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 1、是《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摘要 (四)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标学习讲稿

一、课标的功能 二、课标的结构体系 三、课程多种功能及奠基作用 四、课程性质 五、课程基本理念 六、课程设计思路 七、总体目标和内容 八、学段目标和内容及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一、课标的功能 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的基本依据 二、课标的结构体系 第一部分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一、总体目标与内容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三部分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 附录1 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附录2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附录3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附录4 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附录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三、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

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四、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五、课程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就是最重要得交际工具,就是人类文化得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得统一就是语文课程得基本特点。"这里得“工具”就是一种比喻得说法。“工具生”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得课程得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得文化功能与课程所具有得人文学科得特点。语文课程先实现工具性目标,后补充人文性内容;或者先突出人文性,而后加强工具性,这两种想法都就是不妥当得,工具性与人文性得高度统一就是语文课程应该争 取得目标,也就是完全可以实现得目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得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就是学生学好其她课程得基础,也就是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得基础。语文课程得多重功能与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得重要地位。 语文课程得基本理念? ( 一)全面提高学生得语文素养 学生应具备得基本语文素养得内涵就是丰富得,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表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这里体现了工具生与人文性相统一得思想,包含了扎实得基本功得培养与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开发。??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就是语文能力与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得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得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得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得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得能力,一句话,语文综合素 ?(二)正确把养就是适应生活需要得、整合得、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得语文素养、? 握语文教育得特点??关于语文教育得特点,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语文课程具有丰富得人文内涵。 ?将语文课程与自然科学类得课程进行比较,可以瞧到,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得、带有个人情感与主观色彩得内容、因此,语文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生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得情感、体验与有独特创新得理解。 2、语文教育具有很强得实践性??语文就是实践性很强得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得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得主要途径也应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 ?语文就是母语教育课程,知识得系统与完整。??3、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 学生学习母语,因为有早已具备得语言心理机制为基础,具有对本国本民族文化背景熟 悉得有利条件,有丰富得学习资源,有大量得实践机会,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 触语文材料,在大量得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得规律。 4、汉语言文字得特点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得影响 汉字就是平面型方块文字,就是形音义得综合体;汉字得形音义之间本来都存在一定

体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体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1 理念的改变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更多地只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和安排教学,教学过程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安排,这一切都只是围绕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让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技能发展,不仅需要教师自身提高专业水平,尤其需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开展有效的实验与科学研究,要求我们要具有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转变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观念。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口号,其实也就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新理念:3.1.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课程是所有学校课程中唯一与生命延续息息相关的课程,因此理应为促进学生健康,培养合格、健全的国民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学校教育课程中都不可能缺少体育课程,这是因为体育课程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方面所起到作用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例如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课程标准认为:“体育可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以达到中国传统五育并重的教育宗旨。”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关注学生健康的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无论学生选择何种运动项目进行学习锻炼,都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3.1.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而运动兴趣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又特别重要,因此只有学生对体育活动有兴趣,并使体育活动成为学生自己的内部需要,他们才会自觉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因此,体育课程应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学生有了运动的兴趣才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也才会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1.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体育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意味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验,重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但并不排斥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指导作用,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进行示范和讲解,但并不是要过分强调教师自己的指导作用,也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示范和讲解,应该留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3.1.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课程是为所有学生所设置的一门课程,体育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因此,体育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注,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和进步。许多国家或地区,特别强调这一问题,例如美国加里福利州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种种差异,为所有学生规划学习进程,并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发展,让所有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乐趣。” 要以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工作,我们必须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所关注的是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实际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康教育强调的是在学好体育基本技能与发展身体过程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今后我国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的行为表现,更要重视学生在课外坚持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3.2 教案的改变 3.2.1教案的格式

最新整理《病理学》课程标准讲课稿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课程代码:010501506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 总学时:40 其中:理论学时32 课内实践学时8 独立实践学时8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具体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过程与归转,重点是研究疾病过程中机体所出现的组织形态、功能及代谢的变化,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疾病诊断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因此在医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常用基本概念。 (2)熟悉常见病的病理变化特点、病变的发展变化规律、临床病理联系。 (3)了解引起疾病的常见原因、发病机制。 2.能力目标 (1)学会观察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病理变化的方法,能够识别基本病理过程,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病理学知识综合分析病理学变化。 (2)能对所学疾病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进行独立分析,做出初步结论。 (3)能够利用运动发展的观点认识局部病变与整体之间的联系,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和特殊规律。 3.素质目标 (1)能够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正确理解机体与环境、内因与外因、局部与整体、形态与机能、损伤与抗损伤的辩证关系。 (2)具有独立自学、主动学习的意识及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工作态度。 (3)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理论教学 绪论 主要教学内容 一、病理学及其任务 二、病理学的内容 三、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四、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五、病理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要求 1.掌握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2.熟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3.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学习方法及其发展简史第一章疾病概论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健康与疾病 一、健康的概念 二、疾病的概念 三、亚健康的概念 第二节病因学 一、疾病发生和原因 二、疾病发生和条件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讲座稿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讲座稿 课程改革,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一严峻的挑战,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如何实施,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困惑。为了帮助广大教师进一步了解《语文课标》提出的基本理念,目标、要求和实施建议,使广大教师尽快领会《课标》的精神实质,文教体育局举办了这次新理念、新教材培训,我承担的是小学语文《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在这里我着重从.关键词,新理念、课程目标、教学这四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关键词点击是对与课程改革精神息息相关一些 重要词语的解释,理念解读是对语文课程的解释,理念解读是对《语文课程标准》中涉及到有关小学语文教育理解进行了深入浅出 的分析,并安排了有关教学案例,课程目标解读是与大纲对照起来进行解读。为老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提供感性材料,希望通过这次对《课程标准的解读》,能够帮助广大教师系统、全面深入地把握《语文课程标准》的内涵。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 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 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 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 术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 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 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 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 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 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 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 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努力建设 与现代社会发展想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 挥应有的作用。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什么?“语”,大家都认为是指语言;“文”,有人说是指文字,有人说是指文章,有人说是文学,有人说是文化。也有人考证 这门课程定名的由来,认为“语文”是指“口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此次高中语文新大纲和新教材,变化都很大。如何用好高中语文新大纲,特别是新教材,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迫切课题。下面,我结合个人的学习体会,提出五点建议,仅供使用的老师们参考。 一、更新语文教育观念,整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新大纲和新教材,在语文教育理念上变化很大。这就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语文教育观。我认为至少要树立下列的语文教育观: 1、“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 新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既肯定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也明确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我认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并重的,不应该片面强调某一方面,更不能否定任何一方。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语文学科任务的认识存在一些偏颇,如过分强调工具性,热衷于大量的字、词、句、篇的机械、重复的“基本训练”,使学生陷于无边无际的题海之中,这是错误的。但是,绝不能据此就彻底否定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我认为高中语文教育在传授适当的语文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应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一定要切记: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有使用功能,也有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 2、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我们的语文教学,过去走过不少弯路,如:有时侧重思想政治教育,忽略语文能力培养和语文知识传授;有时又干脆不提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学教育,这些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新大纲根据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提出了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是非常及时的,也是很有针对性的。我们认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更要提高思想水平,发展思维能力,丰富文化素养,培育审美观念,锻炼心理意志,扩大知识视野等。新教材的教学中一定要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与民族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积淀着民族文化的精粹。语言和思想、感情,是同时发生的,它不仅仅是载体,实质上它就是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我们教学生学习语文,也就是同时在用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用中华优秀文化的乳汁哺育着学生的成长,提高他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中华民族的母语中流淌着中华的文化,血浓于水,是它,联结着中华民族儿女的每一颗心,它是民族凝聚力的纽带,是民族文化之根。 3、语文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基本上是文字型教育,乃至二十世纪初,则出现了第一次重大转变,即从文字型教育转变为“文字——语言”型教育;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又出现了第二次重大转变,即从“文字——语言”型教育转变为“语言——思维”型教育。有人预测二十世纪末与二十一世纪初,我国语文教育将出现第三次重大转变,即从“语言——思维”型教育转变为“语言——人的发展”型教育 .我们认为语文教育要发展学生健康个性,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这是时代对语文教

解读《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讲座稿

解读《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南康市第三小学古岳龙 2011年12月28日,国家教育部在总结数年来全国课改实验的基础上,正式颁发了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并将于2012年秋季开始实施。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各个学科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蓝本。 最大的改变: “双基”→“四基”四基: 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六个核心词”→“十个核心词”十个核心词: 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从更多方位拓展了数学基础教育的内涵,在更高层面增益了数学课程教学的价值,让课程标准的内容、精神和理念都更好地反映了数学教育教学的本质。 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修订的主要内容 《课程标准(2011版)》从体例结构、文本表述、具体内容和实施建议等方面都做了修改。主要修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体例与结构的调整。 在保持《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体验不变的前提下,在结构上做了以下调整。 (1)重新撰写“前言” 在“前言”部分除了修改了对数学的意义与价值、数学教育功能、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的表述外,增加了“课程性质”。强调了“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整合三个学段的“实施建议” 为了避免行文的重复、进一步突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完整性,《课程标准(2011版)》将原来分三个学段撰写的实施建议进行了整合,统一撰写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教材编写建议,并增加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3)将“行为动词”和“案例”等统一放入附录 增加了课程目标中的有关“行为动词”的解释,这些行为动词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结

解读小学语文新课标

解读小学语文新课标 解读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解读】“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充分肯定现行语文教学大纲对于语文性质认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样新的表述。这一表述,摆脱了长期以来人们关于语文学科功能的争论,正面论述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和地位,即不能单纯强调二者中的某一方面,应在二者统一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是新的课程标准的一大突破和进步。 其基本内涵是:语文课程必须遵照语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掌握语言这一重要的工具;语文课程同时还要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与课程文本形成互动,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构筑学生一生发展的文化基础。 【案例】汉语拼音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一年级新生对语文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是从汉语拼音开始的。因此,在教汉语拼音的过程中,我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灌输团结友爱的人文精神。 识记过程中培养爱心。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是比较单调枯燥的,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我启发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识记。当学ǖ与j、q、x拼读须去两点时,我问学生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时,一个男孩响亮地回答:“j、q、x小淘气,见到ǖ眼就挖去。”说完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挖掉双眼”,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从孩子嘴中很随意说出尤其让人心颤。这可能是孩子从学前教育获取的知识。于是我也说了几句顺口溜:“小ǖ有礼貌,见到 j、q、x,摘掉小帽,小鱼多可爱呀,挖掉双眼不就死了吗?”“我养了两条金鱼,我可爱它们了。”“是啊,是啊,我还给它们喂食呢!” 孩子们七嘴八舌讨论起来,发言的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我听别人说的。”我笑着说:“相信每一个同学都非常喜爱小动物,都爱和它们交朋友的。”同学们使劲点点头。突破难点时凸现团结精神。整体认读音节较难理解,我利用动画课件编了一个小故事:“大y是个热心肠的人,谁有困难就去帮助谁。瞧,小i在家发愁,他自已不能单独出门,大y来了,他们在一起组成了yi,就高兴地出门了。同学们,你们也要向大y学习,要帮助有困难的人,好不好?”“好。”学生齐声答道。 随后,学生们头顶标有字母的小帽,开始自编自演。瞧,编的小故事多精彩:“w、u一开始挺骄傲,谁也瞧不起对方,可他们什么事也干不成。后来他们手拉手成了好朋友,就高兴地跳起舞来……”“小u一开始爱吐口香糖,大y来帮助,小u 就讲卫生了,不再随地吐泡泡了。” 寓教于乐,学生不仅牢固掌握了知识,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团结友爱的意识。指导书写中渗透谦让精神。学生刚学写字,在四线格中的字母往往是“顶天立地”。我通过示范比较,强调说:“同学们,字为什么不能占满格呢?因为写字就如做人,在上要懂得尊敬老人,在下要懂得爱护小弟弟小妹妹。左右为什么要有空呢?”我伸出双臂,大摇大摆走向教室门,问:“老师这样走好不好?”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答道“不好!”“别人就不好出门了!”“对了。和朋友们在一起,要为别人多想一想。”我注意到那些横跨书桌的小胳膊悄悄地收回了。

最新新课程标准解读方案

《新课程标准》解读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校教师的数学学科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根据数学学科的解读要求,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变传统的教材分析为具有科研意义的课标解读,探索一种高效的课标解读流程和一套评价考核课标解读工作的办法,形成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教学标准,从而增强教师的新课程实施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建立领导小组 课标解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具体要求 1、各学科小组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按照学校课标解读共组实施方案制定出各学科课标解读工作计划。并针对课标解读任务作出详细分工。 2、各学科要针对课标解读共组开展研讨,大力借鉴外校在课标解读工作方面的成熟经验。 3、各位教师要求人人参与,依托教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最终目的开展解读。对于工作不积极,承担任务不按时完成的不予评优表先。 4、各小组在开展课标解读工作方面的过程性资料要及时上交学校教导处。 四、解读流程 (1)课标解读的流程包括三个环节: 个体研读——同伴互助——实践反思。 (一)个体研读 在个体研读前,教研组内先进行内容标准的整体梳理,事先让每一位教师有一个宏观的视野。然后进行分工,可以按照教学内容的单元分配,根据教师个体的实际情况和自身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读。 (二)同伴互助 在自主研读课标的基础上,我们要根据解读的内容在学科小组内相互交流,共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要多提供经验和策略建议,思维敏捷的年轻教师要多提出具有新意的办法和点子,这样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力争做到让组内教师“带着 问题和思考来,带着收获经验和建议离开”。 (三)实践反思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关于去青岛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标精讲解读高效课堂 教学引领研讨活动”的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教师: 本次活动是由国家教育培训中心组织的,聘请北京市各个学校相关特级教师组成培训团到全国各地讲学。参加与会人员有山东省各个市县教师和兴安盟各旗县教师,此次讲座的教师,都是人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培训团专家。一、二年级是乔亚孟老师主讲的,乔老师是北京市宣武区教育学院小学语文教研员(主要讲新旧课标区别与联系)。三年级:张红教师主讲的,张老师是北京市小学语文教师(主要是作文教学有独特方法)。四、五年级:陈延军老师是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专家。(主要讲国际教育方面内容美国教育注重尊重教育、日本个性化教育和生命教育)。六年级:武琼老师是教育部新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审查委员、北京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主要讲如何把握课程标准来进行教学实践)以上四位教师都是北京市特级教师。会期2天,27日报到28、29日两天学习,学习地点在青岛市航天疗养院。下面我就把这次学习主要部分汇报一下: 一、2011版课程标准颁布的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国家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咨询意见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议结果,国家教育部决定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语文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从小学一年级

开始。2011年版的制定实在实验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本版主要是占在国际上、国情上、实际上角度来修订的,来进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减轻学生负担、回应社会关切热点、焦点问题背景下出台的。 二、 2011版的出台主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学科教学中渗透。 2、关注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继续推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3、切实落实2011版课程标准中减负的要求。 三、2011版课程标准相比于原有实验稿课程标准,充实与调整的主要内容有如下五点: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 学科的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依据我国的国情,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依据语文学科的特性,突出人文熏陶。需要注意的是,此两者必须与语文目标融合、渗透,而不是离开语言文字,专谈思想政治。我们提倡教学尽可能做到水乳交融、紧密结合。 2、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年前启动本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新修订课标增加的内容,目的是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意识,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3、集中指向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 语文课程,其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实践性的课程,涉及的目标非常广泛,是综合性的课程。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是语言文字运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在此过程中,吸收古今

新课程标准解读方案

新课程标准解读方案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新课程标准》解读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校教师的数学学科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根据数学学科的解读要求,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变传统的教材分析为具有科研意义的课标解读,探索一种高效的课标解读流程和一套评价考核课标解读工作的办法,形成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教学标准,从而增强教师的新课程实施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建立领导小组 课标解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具体要求 1、各学科小组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按照学校课标解读共组实施方案制定出各学科课标解读工作计划。并针对课标解读任务作出详细分工。 2、各学科要针对课标解读共组开展研讨,大力借鉴外校在课标解读工作方面的成熟经验。

3、各位教师要求人人参与,依托教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最终目的开展解读。对于工作不积极,承担任务不按时完成的不予评优表先。 4、各小组在开展课标解读工作方面的过程性资料要及时上交学校教导处。 四、解读流程 (1)课标解读的流程包括三个环节: 个体研读——同伴互助——实践反思。 (一)个体研读 在个体研读前,教研组内先进行内容标准的整体梳理,事先让每一位教师有一个宏观的视野。然后进行分工,可以按照教学内容的单元分配,根据教师个体的实际情况和自身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读。 (二)同伴互助 在自主研读课标的基础上,我们要根据解读的内容在学科小组内相互交流,共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要多提供经验和策略建议,思维敏捷的年轻教师要多提出具有新意的办法和点子,这样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力争做到让组内教师“带着 问题和思考来,带着收获经验和建议离开”。 (三)实践反思

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培训讲稿 太平完小吴小华各位老师: 上午好!今天由我来跟大家一起学习《2011年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它是在2001年版“实验稿”的基础上作了一定的修订,今天我主要讲解的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新课程标准要求。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一次学习的主要内容(多媒体出示内容并讲读)。首先,我们来看一下: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

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

新课标解读发言稿

新课标解读讲座稿 驻马店市第七小学刘峰 尊敬的各位同行: 在教研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对《新课标》进行了再次研读,每一次研读都会有着不同的收获。今天既然是以“诗”为课例,我就结合《新课标》谈谈小学诗歌教学的一些体会。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在传统的古诗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沿着这样一种教学模式:释题目——解难字——译全篇——说情感——齐背诵。结果,本来意蕴深厚、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被简化成解词、背诵这样一个简单的设计,效率低下而无趣。我校以“激行、探行、导行、行动”为模式开展“行为课堂”的研究,我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探索: (一)激行——以情感做引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课标》指出:“语文课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这热爱之情需要教师用情感去点燃。要想使学生具有激情,首先教师要有激情。在古诗教学过程中的每一课、每一节,都要找准激情点,并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比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充满了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情绪;《赠汪伦》充溢着对深厚友情的赞美之情。在学生学习的时候,老师以情激情,找准情感的基点,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和感召下去学习语言,去获取情感与人文精神的营养,进而起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 (二)探行——着眼语言的积累,重视语文素养的培养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积累诗文,《课标》有了具体要求。语感从何而来?古诗词是最好的教材。我在“行为课堂”中,注重学生自己进行探究,用自己的方法进行积累,培养语感。比如,我在班上鼓励学生主动背诵,开展每周一诗、每日一诗、每节课前3分钟诗词句积累的活动,并且鼓励学生在说话或习作时也能用上一两句古诗。教学过程中还采用讲诗词中包含的故事、诵读接龙和诵读比赛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读诗、背诗的积极性。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我们学校开设了每周一次以诵读古诗文为主的晨读活动,由全校语文老师来承担这个任务,每周通过学校广播给全校学生推荐一首唐诗或

1212新修订课程标准讲稿0929

目录 一、关于课程的理论............................................................................ .. (1) 二、关于课程修订的理论成果理解............................................................................ . (4) 三、关于总体设计修订成果的理解............................................................................ . (4) 四、关于必修模块修订设计的理解............................................................................ . (6) 一、关于课程的理论 什么是课程? (一).课程 一个复杂的概念。 什么是课程?其目的是什么? 它是如何影响学校、学生和教师的?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 与讨论表明,对课程的概念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解。 几种代表性的课程定义: “跑道” ?一是认为课程是一种行动计划,或是一种书面文件。 ?二是把课程定义为对学习者的经验的处理, 认为课程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取的所有经验”。 ?三是认为课程是一种社会文化的选择。 ?四是认为课程存在不同的水平。 课程的不同的水平 代表者古德兰德(Goodlad,1979)提出五种不同水平的 课程是: 理想课程(Ideal curriculum)(愿景、顶层规划) 文件课程(Formal curriculum)(课标、教材) 理解课程(Perceived curriculum)(教师的) 实施课程(Operational curriculum)(课堂的) 经验课程(Experiential curriculum)(学生的) 2.课程价值: (1)课程价值的涵和分类 关于课程价值的认识有多种,主要争论形成如下观点即:课程价值的工具性与在性; 课程价值的永恒性与流变性。工具性即是课程的工具价值,在性即是课程本身的价值,工具价值在于实现课程目标,进而实现教育目的。课程价值的对象主要是学习领域,影响、决定着学习领域和具体容的选择决策。(什么学习领域最有价值或较有价值;有什么价值;对谁有价值(价值的主体);为什么有价值(价值的论证)。 3、课程的价值取向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IP讲座讲稿 东北师范大学李淑文 第二讲《标准》的基本理念与核心概念 《标准》的理念是构建整个《标准》的基石,对《标准》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从它的基本理念开始。 一、《标准》的基本理念 1、对数学课程的认识 《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反映了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精神,代表着一种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和实践体系。 (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是指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应满足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并有益于启迪思维、开发智力。 就内容来讲“有价值的数学”应包括基本的数学的概念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的初步知识,与信息处理、数据处理有关的统计与概率初步知识等第,还包括在理解与掌握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数学概念和能力,如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等等。 (2)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 是指“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也能够为每一个学生所掌握。它意味着《标准》中所规定的内容及教学要求是最基本的,是每一个普及义务教育的地区、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儿童,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身的努力下,人人都能够获得成功体验的。 (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是指数学课程要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因此,数学课程涉及的领域应该是广泛的,这些领域里既有可供学生思考、探究和具体动手操作的题材,也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为有特殊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活动领域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2、对数学的认识 因为数学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人类实践活动创造的产物,是有诸多元素构成的多元结构;社会与文化不仅推动着数学的发展,同时数学也是推动社会与文化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中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因此,《标准》没有采取简单定义的方法,而是从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数学与人类文化等方面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等。 (1)《标准》强调在数学课程中应充分体现人类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 (2)《标准》强调作为数学课程内容的数学也要作为一种人类活动来对待。 3、对数学学习的认识 (1)数学课程的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 (2)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语文新课标解读

《2011版语文新课标》解读 崔峦理事长在报告中讲了四个“坚持”、四个“强调”并对所有的语文教师提出了改进语文教学的六点建议,现整理如下: 一、四个坚持 1、坚持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面: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各个方面。 语文素养:核心是语文能力,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道德、思维方法、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的融合。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 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善于利用汉语言文字自身的特点(六书: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汉字一字一形,数量多,多音多义字多,形近字多,汉字教学要注意辨析。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核心:鼓励自主,每个学生都要动起来,不否定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 克服“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树立教师“服务”意识,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学习。 鼓励自由阅读,激励自由表达,适当开展合作探究的形式,确立有价值的内容、问题,有明确的任务,有具体的指导,人人有事做,人人动起来。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核心:三级课程管理。实施好中央课程;开发好地方课程;建设好校本课程。 语文课程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 2、坚持“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 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个维度”构建语文的目标体系。

3、坚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质疑,允许出现“杂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4、坚持推进“儿童阅读”。 学习语文正如吕叔湘说的:“三分课内”、"七分课外”,激发阅读兴趣,加强阅读的指导、交流、展示。 王崧舟所在的学校大力开展学生读书活动,组织对学生阅读进行“考级”,小学生小学六年下来阅读量高达1000万字。(新课标要求课外阅读量为145万字) 二、四个“强调” 1.更加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运用”一词在课程标准中共出现了三十三次。如拼音、识字教学注重实用结合;阅读教学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等,强调运用能力的培养。 要重视理解,学是为了用。培养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落脚点在于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1)为学好其它课程打下基础。(2)为培养良好个性打下基础。(3)为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2.更加强调识字写字的重要性。 阐明了识字写字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1)识字写字的教学在课标后附录中,收录了300个基本字表,17个常见部首。300字多数是独体字,是出现频率高的字,无论哪个版本的教材,都要先学这300个字。这300个基本字可覆盖阅读的60%以上。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表一:2500个常用字,表二1000个次常用字;3500个字是义务教育阶段识字要求,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会写2500个。 (3)小学每天语文课安排10分钟练字,指导孩子写字。要随堂练习,天天练。低年级可指导在田字格中写,高年级可设“小练笔”,在10分钟内,增强练字意识。毛笔字每周一节,日常书写中增加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关注作文书写质量,将作文书写当做练字的过程。 第一学段: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部首,按笔顺规则写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