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五章.质感设计与文法

6.第五章.质感设计与文法
6.第五章.质感设计与文法

5.1 质感设计的作用和意义

质感(Texture),在拉丁文中又有“肌理”、“质地”。质,指的是产品由表及里的材质、质地。感,指的是人的感觉、感情及感观反应。产品的质感是通过产品表面特征给人的视觉和触觉感受。产品作为一种符号的象征,承载着信息传达的功能。材质与质感作为构成产品物质形式的基材,给人们带来直观的认知体验、心理联想和感受。

质感设计是产品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对产品的操作舒适度、合理性、技术实现方式如何通过产品最终的物化形式来传达的先期规划,具备完整的“认材—选材—配材—理材—用材”的过程。现代设计中的质感设计作为产品形态表达的要素之一,随着材料科学和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及物质材料的日益丰富,正逐渐受到设计师的青睐。

材质和质地是材料的固有属性和人为加工状态的实体展现,是客观存在的。材料的表面粗滑、纹理的排列和疏密程度经过人视觉和触觉的感知,可产生粗、细、柔、硬、干、湿等种种不同的感受反应。而感觉和感情是主观的,包含有人的情感色彩,所以质感兼有主、客观的特性。质感首先由触觉感受引起,因为任何材料、质地的物品都是通过与人手、肌肤的接触传递信息。同时在人们的视觉经验中,视觉通过触觉所转移的经验也可以形成不同的质地感受,所以质感同属于视觉与触觉的范畴,相应的也就形成了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

产品表面的质感设计将形体塑造成为更为真实、丰富的整体,使产品具有自己独特的形象,以特有的方式向消费者传达产品信息,满足其不同的使用要求。在产品的质感设计中,对于重点部位,尤其是可见部位、常触部位,如面板、商标、操纵键等,应作主要设计,包括视觉质感和触觉质感设计。而对非主要部位,如不可见部位、少触部位,就应考虑从略处理。质感设计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1.提升产品的可操作性

良好的质感设计可以提升产品的可操作性。电子产品的造型中通常会使用表面磨砂的亚光塑料,这种塑料表面具有颗粒感,与传统塑料光滑的表面相比具有更丰富的变化性,表达出优良的品质感,使人乐于触摸,且手感良好。将其恰当地运用到产品的局部设计中,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可操作性。如图5-1中的游戏手柄设计,上表面采用半透明材质,质感轻盈、明快,符合面向年轻消费群体的形象诉求;手柄背面的PP塑料是不透明亚光质地,磨砂质感增加了与接触面的摩擦力。一般手持式产品的手柄表面还会运用凹凸细纹或者覆盖橡胶、皮革等材质等,使其对人体产生明显的触觉刺激,增加操作的舒适性。

图5-1 游戏手柄质感设计分析图

图5-2笔的质感分析图

2.模拟材质,丰富产品形态

质感是可以模拟的,通过合理的加工工艺可以用其他材质模拟和替代自然材质。同时,特殊的加工工艺可以产生同材异质感和异材同质感,从而使产品表面具有更加丰富的质感变化,提升产品的品质,实现产品的经济价值。

例如塑料材质通过镀膜技术,能够产生金属质感和玻璃镜面效果;而塑料贴面板通过对木纹的模拟和加强,可以产生木材的质感;由塑料制成的各种人造皮革等几乎可以和自然皮革相媲美。这些材料的人为质感设计可以保证产品表面具有多样的质感可能性,同时可以通过这种替代,节约天然材料的消耗,促进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如图5-3所示索尼爱立信K530i,机身正面通过塑料真空镀膜技术,使产品表面展现金属质感,突出强化该款产品的科技感和时尚感。

图5-3索尼爱立信K530i

3.创造全新的产品体验

现代产品设计,更加注重使用者的体验,而质感就是使用者体验前后的心理感受,好的质感可以帮助用户获得良好的体验。

在产品设计中,设计师应该了解各种材料和工艺加工特性,尤其对新材料、新工艺方面的知识要加强、更新。选用新型的材料,或者通过新颖的加工工艺实现材料质感的转换,可以实现更为多样性的使用感受,创造全新的产品体验。

图5-4华硕竹韵笔记本U6V-B1-Bamboo

如图5-4所示是华硕(ASUS)公司最新发布的U6V系列竹子笔记本电脑。该系列笔记本电脑的外壳部分,以竹为主材,触摸板的设计采用特别的工艺,将竹质材料很自然的融合在上面,触摸时具有天然、舒适的手感。竹

子作为设计材料不仅环保而且质感独特,运用在数码产品中,调和了以往数码产品给人冷酷、时尚的感觉,增添了一份贴近自然的亲近感和一种文化的韵味,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产品体验。

5.2 质感的分类

材料具有心理和物理的双层属性。材料的心理属性是指材料表面作用于人的触觉和视觉系统的刺激性信息,如粗犷与细腻、粗糙与光滑、温暖与寒冷、华丽与朴素、浑重与单薄、沉重与轻巧、坚硬与柔软、干涩与滑润、粗俗与典雅、透明与不透明等基本感觉特征。材料的物理属性是指材料表面传达给人的知觉系统的意义信息,也就是材料的类别、性能等。主要体现为材料表面的特征,如肌理、色彩、光泽、质地等。

质感是人的感觉系统因生理刺激对材料作出的反映或由人的知觉系统从材料表面特征得出的信息,是人对材料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它建立在生理、心理基础上,是人通过感觉器官对材料产生的综合印象。

相对于材料的双重属性,质感按人的感觉可分为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按材料本身的构成特性可分为自然质感和人为质感。

【触觉质感】

触觉是一种复合的感觉,经由手和皮肤的接触感知物体表面特征。相比于视觉和听觉的间接性,触觉是更为直接和灵敏的感觉。任何产品的外部感受,形态、色彩和材质,最终都要实现到触觉的体验之中,所以触觉是质感识别的主要感受。

触觉的生理构成由温觉、压觉、痛觉、位置觉、振颤觉等组成。触觉的复合性使其可以获得产品外部丰富的信息,其灵敏度很高,仅次于视觉,同时也是视觉经验的积累者。触觉的心理构成是在生理构成的基础上,对信息的进一步加工。

图5-5 不同材质表面的质感

从物体表面对皮肤接触点的刺激性来分析,触觉质感可分为愉悦质感和不适质感。前者如细滑、柔软、光洁、湿润、凉爽、娇嫩等感受,一般毛皮绸缎、精磨的金属表面、光滑的工程塑料、精美的陶瓷釉面等都能在抚触时带来这种舒适和愉快;而粗糙的砖墙、未干的油漆、锈蚀的金属器物等未经修饰的材质引起抚触时的不适,产生脏、黏、涩等令人厌恶不安的感受。所以,触感设计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比与调和针对产品表面工艺的处理,努力为产品创造合适的、鲜明的、独特的触觉质感,尤其是与皮肤接触的操作区域,要倾向于建立舒适、防滑、乐于把握的愉悦质感。

如图5-6所示是几种常见材料及其表面工艺所呈现的部分感受:

图5-6 常见材料、工艺质感分析

【视觉质感】

视觉是人体感官中获取信息量最大的感觉系统。我们常说“眼见为实”,实际上指的就是视觉的灵敏性和准确性。但是对质感来说,视觉是间接的。通过视觉获得的感觉信息要经过人脑的处理,实际上就是对已有触觉质感体验的映射过程。当触觉的体验愈来愈多,并上升为经验时,人们对于已经熟悉的物体表面构成,只凭视觉就可以判断它的质感,并不需要手和皮肤直接的感触。

由于视觉质感相对于触觉质感具有间接性、经验性、知觉性、遥测性和相对的不真实性,利用这一点,可以通过各种面饰工艺,以近乎乱真的视觉质感达到触觉质感的错觉。比如在塑料表面工艺处理常用的金属电镀、真空镀、MD、水转印、热转印、激光镭射雕刻等,琳琅满目的现代工艺使有限的材料产生了无限的美感。

触觉质感与视觉质感互相区别又彼此联系,其各自特征的比较见表5-1:

表5-1 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的特征比较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只有了解不同材料各自的触觉、视觉质感特性,才能在设计中自如地表达其质感特征。以下我们选取了五种典型材料:木材、塑料、陶瓷、玻璃、金属,并选择十对描述包括触觉质感或视觉质感的意向词进

行对比分析,通过图表可对比描述其各自的质感倾向。

感觉意向词:

柔软——坚硬温暖——凉爽亲切——冷漠光滑——粗糙轻巧——笨重

自由——束缚精致——粗略高雅——低俗古典——现代自然——科技

图5-7 五大材料的质感倾向比较图

【自然质感】

自然质感是指材料固有的质感,具有真实性和本质性。设计中“用材料思考”,首先指的就是创造性地展示材质的自然质感。人类天生就对一切自然的东西保有一份亲近感,如丹麦家具的设计经常选用天然的材料,如木材、皮革、藤条等,家具大多不上油漆,而采用磨光上蜡的工艺,以保持木材的自然纹理与质感。自然的色彩与质感给人一种温馨、宜人的感受,是人们在漫长而寒冷的北欧严冬中最好的心理依托。

图 5-8 左图北欧家居

右图 Lock heed 躺椅

设计者 Marc Newson

运用不同的材质,还可以使得同样或相似的造型,传达给我们不同的质感体验。如图5-9是著名设计师马克?纽森设计的椅子,或冷漠科技、或温馨柔和,设计师通过运用几种自然属性不同的材质,使得形态相似的椅子具有了迥异的表面质感特质。

图 5-9 designer: Marc Newson

【人为质感】

自然质感展现的是材质天然的美感,人为质感更突出工艺美,技巧性强。人为质感,是指经过人们采用各种加工手段对天然质感进行改变以后所表现的质感。如经过涂饰的木材、金属、经印染的织物、打磨后的石材等。人为质感在现代工业设计中被广泛地利用,通过设计给用户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各种材料质感体验。

塑料就可以通过工艺处理模仿各种材料质感:真空电镀工艺在塑料表面形成具有强烈反光和镜面光泽的类似不锈钢的视觉质感,其触觉质感和真正的不锈钢的冰凉略有差异,显得更温润细腻些;橡胶漆喷涂工艺在塑料表面产生了弹性柔和的触感体验,含蓄雅致的色泽迎合了日趋浓烈的消费电子与时装的混搭潮流,可形成类似于装饰皮纹之类的奢华质感;水晶贴面使产品感觉时尚灵动;珐琅工艺处理则充满着高贵舒滑的质感体验。借助日益精进的加工工艺,可以让人们以实惠的方式、廉价的材料获得多样化的人为质感体验、丰富我们的质感语意。

5.3 质感设计的基本文法

产品设计无论其功能的简单或者复杂,都需要一个物质的形态来承载,使功能由抽象的层面转化为具体的层面,使设计概念转化为各个物化的实体。质感设计作为产品造型的重要的元素之一,随着材料科学和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日益丰富着产品的形体表达,创造性的触觉视觉感受为用户提供着更丰富和愉悦的使用体验。

在讨论质感的文法之前首先我们要把握质感选择的总的原则:

1.从环保的角度来筛选,质感所依托的成型材料是否环保、健康;

2.从设计的角度来分析,质感的规划与设计是否能很好地体现设计思想;

3.从创新的角度来审视,如何突破同类产品的质感表达手法以提供独特的质感体验。

其他因素诸如不同加工工艺对质感表达的工艺成本的差别也是影响质感选择的因素之一,色彩表达在这方面受到的限制就小些,所以成本控制等都是质感文法的限定条件之一,需要先期评估。

质感文法一:协助功能实现

质感设计在兼顾美感之前,首先要对产品功能的实现起到相应的辅助作用。质感设计协助功能实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常触部位进行特别的质感处理和操作提示,或者与使用操作相关的防烫、防滑功能。通常要求在产品的把手位置采用与主体不一样的材质,如门把手、工具的抓握处等大都采用橡胶的材质,不仅带来柔软舒适的手感同时可以增大摩擦力,方便抓握。在电子产品的操作部位增加具有防滑功能的质感处理,以增加使用的舒适度和宜人性。同时产品表面要形成差异化的质感表现来辅助实现产品的功能分区提示,帮助使用者快速寻找和捕捉可操作部位。如图5-10

图 5-10 质感辅助实现产品功能

质感文法二:协助语意表达

质感对语意表达的辅助是利用人们的主观视觉感受和客观的触觉感受,通过模拟等方式使用户产生某种心理体验,辅助实现产品的语意表达。

吉斯·贝克,德鲁格设计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曾设计了一个将玻璃和不锈钢结合运用的产品系列,所有这些产品都具有标志性的波浪形表面效果,柔和的造型结合无懈可击的不锈钢抛光表面,不锈钢独有的美在这里得到完美的体现。尤其是图5-11中这个“流动的水果盘”。水花溅起的瞬间,波纹荡漾的动感在形态中被定格。而质感设计更为巧妙,不锈钢的冰凉、光滑的特征正符合流动的水的特性,而不锈钢的光泽又恰似水面的波光粼粼。材料的选择和质感的表现,很好地辅助了产品语意表达。

图 5-11 流动的水果盘

各种材质都有明显的个性,在质感设计中应充分挖掘材料本身的特色,结合形态和色彩文法,在表5-2中我们归纳了部分质感语意和对应的材料选择建议,平时尝试这样的积累和总结会逐步提高我们对质感表达与材质选择的把握能力。

表5-2 质感语意与可选材料及工艺

质感文法三:调和对比

质感设计作为产品设计的重要方面之一,不是孤立的,而是与造型和色彩的设计互为依托,创造着产品外部形象的整体。所以质感设计和形态设计、色彩设计一样,有自己的设计文法,而这文法也非孤立而是呈现强烈的

相关性。我们说统一和变化是造型文法的总原则,那么在质感设计中同样也是要遵循这个文法,它表现为一种质感表达中的对比与调和。

所谓调和,就是使产品的各个部位的表面质感统一和谐,在差异中趋向于“同”和“一致”,使人感到融和、整体。各种质感间有相关性,也有相排性。比如木材的朴素与沉着和金属的张扬和锐利就具有完全不同的质感特征,所以是不能够自行统一起来的,塑料制品也很少和木制品相配;木制家具配上陶瓷拉手也很别扭。如果要寻求统一,就需要通过其他的方式,比如工艺的融合等。在同一质材的整体设计中对各部位作相近的表面加工来做质感调和处理或者夸大强化形体的对比来反衬、削弱质感的对比关系,以此来达到整体质感表达的调和与统一。如图5-12的这把椅子,由质感对比强烈的木材和金属构成。椅背采用樱桃木制作,面扫聚酯漆充分以展现木纹的肌理特征,而椅面采用高抛光的铝合金材料,两种材料呈现对比的质感。但在这把椅子的设计中,形态的设计调和了材质的对比,也就是说用一个更强烈的对比削弱了质感间的对比从而出现调和的趋势。薄片状铝合金所呈现的线感和木块方直的体感对比反而削弱了质感差异可能性出现的突兀。其他如统一的色彩也可以很好地起到调和的作用。Sony T500数码相机的主体是金属材质拉丝工艺,手柄部分覆盖皮革材质,使手感更柔和舒适。然而皮革的材质与机身的金属材质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属性,在工艺上也很难将两者调和,这时利用色彩的视觉统一性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同色系色彩的使用使得产品仍然保持一种整体感。

图 5-12 左图木材与金属构成的概念椅

右图 SUONI T500数码相机

对比是相对于调和而言的,即在统一中要追求变化,质感表达才具有感染力,尤其强调是在统一的前提下的“异”和“对立”。材质的对比虽不会改变产品的造型但由于它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能使人产生丰富的心理感受。同一形体中的材质质感对比,能丰富人们对形体的感受形成鲜明、生动、醒目、振奋和活跃感。在产品中采用质感对比的情况很多,汽车车身外壳大都采用烤漆工艺,使其具有强烈的反光,给人带来精致、奢华的品质感,而汽车内饰却大量采用皮革和ABS等工程塑料形成粗糙的触觉质感提高可操作性,只在局部如驾驶台附近点缀少量的电镀件以激起驾乘者的视觉兴奋点。

如图5-13是使用不同的材料、工艺形成不同的质感对比效果的实例:

图 5-13 材料、工艺与质感对比实例

产品中的质感设计,有时候也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而发生转变。比如移动电话,导入期基本上是通过各种工程塑料表面喷涂工艺和色彩变化等来做普通的质感处理,产品诉求重点在于功能的导入与普及。随着技术和工艺的不断进步,市场的不断细分,迈入成熟期的手机的质感设计则越来越重视个性化的体验,开始尝试引入自然材料,如皮革、木材。如图5-14中的VERTU手机设计采用皮革和钛金属作为机身材料,自然材质的朴素、温暖与象征科技感的金属形成鲜明的对比,彰显着奢华和品质,给人留下独特的产品形象。

图 5-14 VERTU 皮革钛金手机

这个洗手池的设计中同样运用到了丰富的质感对比。2/3面积的木纹材质给这个几何体的产品形态带来浓郁的自然气息,而不锈钢的嵌饰使产品显得精致,带来现代感。

图 5-15 洗手池

无论是用非金属衬托金属、用轻盈的材质衬托沉重的材质、或用粗糙的材质衬托光洁的材质,调和对比文法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主从分明、重点突出。人的视觉在一段时间内只能抓住一个重点,杂乱的、多个重点的出现会干扰操作者信息的获取,所以既要避免过度强调对比而造成质感的跳跃凌乱,使视线在形体表面不停地游荡;同时也要避免过度强调调和而使产品没有重点、流于平淡。

5.4 质感设计与材料工艺选择

质感和形态、色彩一起共同实现着产品的实体表达,三者之间互相联系,且随着工艺水平的提高不断演绎出新颖独特的质感体验。就以家电中常用的黑色来回顾其质感的演进历程。比如在通信产品中,黑色曾经是导入期通讯产品“大哥大”的默认配色,随着手机的小型化发展而衰退。作为05年再度崛起的色系,其市场份额在06年进一步扩大化。从最近各品牌陆续发展的新手机来看,已有越来越多的手机把黑色作为第一配色来使用。黑色系在总量上去以后,在色彩的细微差别和质感上也开始变得丰富。带有不同的色彩倾向的黑色(色纯度)及表面亚光、镜面的漆面效果和免喷涂效果的质感变化为黑色带来了不同的性格差异。而在与银色、白色、灰色、橙色、红色等进行搭配后,逐步泛化形成更为丰富的质感体验。质感设计基于材料工艺技术的发展和色彩形态一起创造出独特新颖的产品形象。

5.4.1. 质感设计与材料选择

质感设计的第一步,就是材料选择,这是关系到设计概念能否在可承控的制造价格、制造工艺范围内最好的被呈现出来。现代产品设计中可用的材料很多,自然的、人工的;传统的、现代的;华丽的、古朴的等等。总的来说在选择设计材料时首先材料的选择能否体现质感设计所需表现的产品性格特征。如需要表现产品的古朴、自然与典雅,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像石材、木材等自然材质,也可采用人为处理的材料,比如塑料经过贴面处理后也可具有木材的纹理和质感。其次是要考虑材料特性,如材料的刚性、柔韧性和可塑性,这也是一种材料被选择的最主要的理由之一;其他诸如选择设计材料还要考虑材料与人、材料与环境和使用者与环境这三者的和谐关系。为了达到选材的合理性和材料使用的和谐性,我们总结在选择材料时要考虑的几个方面的因素:

① 材料的固有特性:材料的固有特性应满足产品的功能、使用环境和使用者的感受。比如金属的坚固性使得它的承重性比较好,多用于作为外壳材料,和结构材料。而有机玻璃的透性常被用来作为传导光线的作用,多用于一些指示灯的设计。

② 材料的外观感觉特性:根据产品设计的目标和造型特点、产品风格和品牌形象特征,选择可以通过工艺成型达到相应风格、质感的材料。

③ 材料的工艺性:材料的应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符合造型设计中成型工艺、加工工艺和表面处理的要求,应与加工设备及生成技术相适应。例如:木制品因受材料特性和加工工艺的制约,一般造型形态会做成方形较多,而弧线性的造型相对少一些,因为木材如果要被很大程度地弯曲,其对加工工艺的要求、是较高的。但是如果用工程塑料来做就会大不一样,塑料的压注成型技术很容易就可实现曲面的造型。所以在选材之前就要充分了解材料的工艺性能。

④ 材料的生产成本和环境因素: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应尽量降低成本,优先选择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材料,从材料的选择上就可体现出产品的绿色设计。

⑤ 材料的创新:在设计中材料的创新包括对新材料应用和对传统材料新用途的开发两个层面的含义。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为产品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可以满足更多产品的设计的要求;同时挖掘传统材料新的用途或者新的使用方式也可以使人眼前一亮。

5.4.2. 质感设计与工艺选择

质感作为产品的外衣,以材料为依托,还要依

靠表面工艺处理来呈现。材料的表面处理可以改变

或者优化材料表面的性状,达到产品需要的表面质

感,包括光泽、纹理、质地和色彩等。

表面处理的技术是指采用诸如表面电镀、涂装、研磨、抛光、覆贴等能改变材料表面性状与状态的表面加工与装饰技术。表面处理的目的:一是保护产品,即保护材料本身赋予产品表面的光泽、色彩和肌理等美感,并确保产品的安全性;二是改变产品表面状态、赋予表面更丰富的性状变化,改善表面的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能,使产品表面呈现最佳质感。

设计中采用的表面处理技术,一般可分为三类:(1)表面被覆;(2)表面层改质;(3) 表面精加工。

(1)表面被覆

在原材料表面堆积新物质的技术,依据被处理材料和处理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电镀法、表面喷涂等。

① 电镀:电镀技术能在产品表面形成具有金属特质的镀层,金属镀层不仅能提高产品表面的耐蚀性和耐磨性,还可以增加产品表面的色彩、肌理和光泽度等,从而提升产品的品质感。如右图中就是产品经表面电镀处理后的效果。

② 表面喷涂:表面喷涂技术是在产品表面形成以有机物为主体的膜层,并干燥成膜的工艺。这是一种简单而经济的表面处理方法,但是效果比较良好。比如汽车的烤漆,也是喷涂的一种。

1.表面层改质

表面层改质可以改变原有材料的表面性质。通过物质扩散在原有材料表面渗入新的物质成分,改变原有材料表面的结构,或通过化学的或电化学的反应形成氧化膜或无机盐覆盖膜改变材料表面性能,以此来提升原材料的耐磨性和着色性等。

1.表面精加工

表面精加工就是将材料加工成平滑、有光泽的和凹凸肌理的表面状态。通常采用切削、研磨、蚀刻、喷砂、抛光等。

如喷砂工艺在金属表面精加工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原理是将加速的磨料颗粒向金属表面撞击,而达到除锈、去毛刺、去氧化层等,它能改变金属表面的光洁度和应力状态。而一些影响喷砂技术的参数是需要留意的,如磨料种类、磨料粒度、喷射距离、喷射角度和速度等。图5-17 是iPod的MP3,表面采用喷砂工艺后呈现的亚光质感,显得柔和而具品质感。

下面以两款产品实例来分析质感与表面工艺选择。

工艺实例分析一:BenQ Finger—Mous

明基(Benq)的这款鼠标在设计上多有创新之处,也是当年德国iF设计奖获奖作品。

图5-18 BenQ Finger—Mous

这款产品设计的最大创新点在于,它具有独特的使用方式。不同于传统鼠标手掌抓握的使用方式,这款鼠标采用的是食指和拇指操作方式。鼠标整体弯曲的弧度刚好贴合手放置在桌面上的自然弓形,有很好的适用性。另一个创新之处在于, Finger—Mous的设计创造性地选用不锈钢和橡胶材质。尤其是不锈钢材质的选用使得这款定位于笔记本电脑配件的鼠标显得更为小巧和精致。作为一个成功的质感设计的范例,Finger—Mous的质感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不锈钢材质体现科技感。造型主体面采用片状不锈钢材料。根据不锈钢良好的成形性可以将其弯曲成

需要的曲面,形成优美的鼠标轮廓曲线。同时利用不绣钢材料的弹性来做按键的设计,是非常巧妙的工程学解决方案。在拥有优美曲度的不锈钢片上加上拉丝工艺处理,使产品表面形成速度感、精确感与敏捷感,很好地体现了鼠标作为高科技产品代表的设计定位。而不锈钢不易刮伤、不易磨损的特性还可增加鼠标的耐用性。

2.以橡胶材质为质感对比形成良好的触感。鼠标中运用橡胶材质主要是在左右两侧抓握处的应用,橡胶材

料具有一定的弹性,触感柔和,增加了操作舒适度。

3.这款鼠标以银灰色不锈钢材质的冰冷、锐利和刚性与黑色橡胶的温暖、圆润、柔性形成对比调和的美感,

突破以往鼠标产品一贯采用塑料加工成型的习惯,大胆的材料工艺选择使其形象新颖独特。

工艺实例分析二:PHILIPS MZ系列

飞利浦(PHILIPS)的MZ系列组合音响,这包括三个系列,每组共三个产品,如图5-19,MZ1000 GLOSS ;MZ1100 MATT;MZ—1200 BLAST。在这一系列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三个系列的作品具有基本相同的功能设计和结构排布,呈现出了系列产品的统一性,而同时三个系列的产品又不乏各自独特的魅力。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性呢?很明显,材料、工艺和细节文法的变化共同在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图5-19 PHILIPS MZ系列音响

MZ—1200系列名为“BLAST”。英文“blast”有“爆炸”之意,而“喷砂”工艺的英文是“Sand Blasting”。所以产品名称即已暗示了产品的定位及其带给用户的质感体验。BLAST要表现的是“动感”和一种“酷”的感觉,“星际摇滚”的中文名对于它非常合适。

产品内壁采用碳合金和高强度材料,起到防震的作用。外壳是双层铝合金材料,轻薄而坚固;以金属为主的质感体验给人以品质优良的高科技感,银灰色的色彩再次烘托这种体验。

表面的喷砂工艺使材质表面形成更多的触感变化。衬托得产品更为素雅而品质精良。

从这个案例我们还可以看到,产品设计在概念阶段就需综合考虑选材和工艺的问题。该产品在造型上充分考虑到后期的材料和加工工艺特性,形态中设计了用冲压的工艺在侧面板上形成回形槽和多个跑道圆形的小突起,从形态设计上就暗示着产品的工艺特征。

第二款HZ1100名为“MATT”,意为表面粗糙的、不光滑的。就如产品所呈现出来的,这款产品采用橡胶材料,表面感觉粗糙、温暖而厚重,呈现与BLAST完全不同的触感。

与前一款一样,MATT内壁采用碳合金和高强度材料,但外壳采用橡胶材料。橡胶具有耐磨、防震的特性,给人以安全可信赖的感觉。另外粗糙的表面具有丰富的漫反射效果且触感温和。

产品造型呼应着橡胶工艺特征,侧板的设计和前款有完全不同的考虑,具有重复节奏的圆形突起是橡胶材质在表现稳定、安全特征时常用的手法。造型和质感表达在此得到呼应,暗示着产品功能和可保障性。

第三款HZ1000名为“GLOSS”。表达的是“gloss”这个单词有光滑、光泽的意思。产品选材以塑料为主。除内壁采用碳合金和高强度材料外,外壳主要采用PC塑料。PC材料具有的透明属性使产品形态轻盈灵动。

对PC材料进行抛光处理后,获得了光滑通透的视觉效果。造型语言再次呼应质感表现,侧板上三条跑道圆形的凹槽和金属内板铆合固定,体现了产品的简洁和工艺的精良,使形体呈现空灵的美感。

图5-20 MZ—1200 BLAST

图5-21 MZ—1100 MATT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比的化简

第3课时 比的化简 教学内容 比的化简 课时 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难点:正确化简。 教学过程: 一、制蜂蜜水的活动:哪一杯更甜? 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活动:各小组拿出课前准 备好的蜂蜜、水、量筒、水杯等实验物品,动手调制蜂蜜 水。 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议一议哪 个小组调制蜂蜜水更甜。 一个男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 360毫升水。 一个女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10毫升蜂蜜、 90毫升水。 他们俩调制的蜂蜜水哪一杯更甜?请估一估,再试一试。 我们先分别写出它们的比。 40:360 10:90 就这样直接比较他们俩谁调制的蜂蜜水更甜还是有困 难,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请分组讨论一下。 40:360=36040=9 1=1:9 10:90=9010=9 1=1:9 得出结论:两杯水一样甜。 二、化简比。 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 0.7:0.8 52:4 1 刚才我们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 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整数与整数的比。现在 请同学们先自己尝试一下化简小数与小数的比和分数与分 数的比,然后请同学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来化简的。 0.7:0.8 52:4 1 补评:

=0.7÷0.8 = 52÷41 =7÷8 =5 2×4 =7:8 =5 8 =8:5 完成书上“试一试”化简下面各比。 15:21 0.12:0.4 32:21 1:3 2 请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化简比的方法,全班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课本P52 第1题:连一连 在学生中开展比赛,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课件出示]课本P52 第2题:写出各杯子中糖与水的质量比。 1、写出四个杯子中糖和水的质量比。 2、这几杯糖水有一样甜的吗? 3、还能写出糖与糖水的质量比吗? (1)(2)题自己独立完成; (3)题投球命中率同学讨论完成。 四、总结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化简比?或者说我们用化简比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文法存储(编译原理)

#include #define Maxrule 6 #define Maxright 4 #define MaxVn 3 #define MaxVt 5 typedef struct { int left; int right[Maxright]; int rightlength; }Ruletype; Ruletype G[Maxrule+1]; char Vn[MaxVn+1]; char Vt[MaxVt+1]; main() { int i,k; Vn[1]='E'; Vn[2]='T'; Vn[3]='F'; Vt[1]='+'; Vt[2]='*'; Vt[3]='('; Vt[4]=')'; Vt[5]='i'; G[1].left=101; G[1].right[1]=101; G[1].right[2]=1; G[1].right[3]=102; G[1].rightlength=3; G[2].left=101; G[2].right[1]=102; G[2].rightlength=1; G[3].left=102; G[3].right[1]=102; G[3].right[2]=2; G[3].right[3]=103; G[3].rightlength=3; G[4].left=102; G[4].right[1]=103; G[4].rightlength=1; G[5].left=103; G[5].right[1]=3; G[5].right[2]=101; G[5].right[3]=4;

G[5].rightlength=3; G[6].left=103; G[6].right[1]=5; G[6].rightlength=1; printf("·????á·?o?:"); for(i=1;i

北师大版数学11册《比的化简》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11册《比的化简》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内容简析 《比的化简》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比的认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比的化简部分,因此,在本章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含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 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发散性 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比的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合理运用归纳思想、整体思想,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渗透探索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2、在形成猜想与作出决策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 策略,发展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本节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发兴趣,从发祥地中寻找快乐。 2、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并激发学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由旧到新、由新到旧的训练发展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比的化简的方法。通过同学们自主探究,突出重点 难点:运用比的化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本节课采用的主要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有分数的基本性质作为基础,我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的知识建构。采用小组合

北师大版《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比的化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52——53页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化简比的方法。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 在这之前,学生早已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最近又认识了比,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大部分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求比值。比较而言,实际上化简比与求比值的方法有相通之处,那么借助知识的迁移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掌握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在观察、比较中理解什么是化简比,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促进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体验知识的相通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正确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 教学关键:理解“化简比”。 五、教学准备:两杯蜂蜜水,小黑板。 教学过程: [小学教学设计网-更多数学教案] (一)情境引入 老师:不少同学已经发现今天讲台上多了两个杯子,这是老师课前分别调制好的两杯蜂蜜水。你现在能判断出哪杯蜂蜜水更甜吗? 你们需要老师提供什么信息?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数据信息: 蜂蜜水 (1)号杯:2小杯 18小杯 (2)号杯:30毫升 270毫升 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联系最近我们所学的知识,你想到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板书: (1)号杯 2:18 蜂蜜与水的比 (2)号杯 30:270 (先是直接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哪杯蜂蜜水更甜”,意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其自己意识到,不知道两杯

编译原理简答

1、给出算符优先文法的定义,算符优先表是否都存在对应的优先函数给出优先函数的定义。 设有一不含ε产生式的算符文法G,如果对任意两个终结符对a,b之间至多只有、和h三种关系的一种成立,则称G一个算符优先文法。 算符优先关系表不一定存在对应的优先函数 优先函数为文法字汇表中 2、考虑文法G[T]: T→T*F|F F→F↑P|P P→(T)|i 证明T*P↑(T*F)是该文法的一个句型,并指出直接短语和句柄。 首先构造T*P↑(T*F)的语法树如图所示。 句型T*P↑(T*F)的语法树 由图可知,T*P↑(T*F)是文法G[T]的一个句型。 直接短语有两个,即P和T*F;句柄为P。

3、文法G[S]为: S→SdT | T T→T

4、目标代码有哪几种形式生成目标代码时通常应考虑哪几个问题 三种形式:可立刻执行的机器语言代码;汇编语言程序;待装配的机器语言代码模块 考虑的问题包括: 每一个语法成分的语义; 目标代码中需要哪些信息,怎样截取这些信息。 5、符号表的作用是什么符号表的查找的整理技术有哪几种 作用:登记源程序中出现的各种名字及其信息,以及编译各阶段的进展状况。主要技术:线性表,对折查找与二叉树,杂凑技术。 1、实现高级语言程序的途径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区别 计算机执行用于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主要有两种途径:解释和编译。 在解释方式下,翻译程序并不对高级语言进行彻底的翻译,而是读入一条语句,就解释其含义并执行,然后再读入下一条语句,再执行。 在编译方式下,翻译程序先对高级语言进行彻底的翻译并生成目标代码,然后再对目标代码进行优化,即对源程序的处理是先翻译后执行。 从速度上看,编译方式下,源程序的执行比解释方式下快,但在解释方式下,有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比的化简1-人教版

《比的化简》微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比的化简》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比的认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比的化简部分,因此,在本章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含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 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发散性 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比的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合理运用归纳思想、整体思想,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渗透探索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2、在形成猜想与作出决策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 策略,发展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本节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发兴趣,从发祥地中寻找快乐。 2、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并激发学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由旧到新、由新到旧的训练发展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比的化简的方法。通过同学们自主探究,突出重点 难点:运用比的化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程序 一、复习铺垫,激趣引新。 (一)师:在上一节课《生活中的比》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引导学生说出 1、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2、商不变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比的化简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复习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新课的认知。](二)激趣,揭示课题。 师:比的知识你还想了解哪些?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提取有关信息板书揭示课题——《比的化简》。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激趣、让学生猜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学生主动探究加点动力。] (三)猜想:如何化简比有谁知道?

编译原理习题及答案(整理后)

第一章 1、将编译程序分成若干个“遍”是为了。 b.使程序的结构更加清晰 2、构造编译程序应掌握。 a.源程序b.目标语言 c.编译方法 3、变量应当。 c.既持有左值又持有右值 4、编译程序绝大多数时间花在上。 d.管理表格 5、不可能是目标代码。 d.中间代码 6、使用可以定义一个程序的意义。 a.语义规则 7、词法分析器的输入是。 b.源程序 8、中间代码生成时所遵循的是- 。 c.语义规则 9、编译程序是对。 d.高级语言的翻译 10、语法分析应遵循。 c.构词规则 二、多项选择题 1、编译程序各阶段的工作都涉及到。 b.表格管理c.出错处理 2、编译程序工作时,通常有阶段。 a.词法分析b.语法分析c.中间代码生成e.目标代码生成 三、填空题 1、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的区别在于是否生成目标程序。 2、编译过程通常可分为5个阶段,分别是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 3、编译程序工作过程中,第一段输入是源程序,最后阶段的输出为标代码生成程序。 4、编译程序是指将源程序程序翻译成目标语言程序的程序。

一、单项选择题 1、文法G:S→xSx|y所识别的语言是。 a. xyx b. (xyx)* c. x n yx n(n≥0) d. x*yx* 2、文法G描述的语言L(G)是指。 a. L(G)={α|S+?α , α∈V T*} b. L(G)={α|S*?α, α∈V T*} c. L(G)={α|S*?α,α∈(V T∪V N*)} d. L(G)={α|S+?α, α∈(V T∪V N*)} 3、有限状态自动机能识别。 a. 上下文无关文法 b. 上下文有关文法 c.正规文法 d. 短语文法 4、设G为算符优先文法,G的任意终结符对a、b有以下关系成立。 a. 若f(a)>g(b),则a>b b.若f(a)

《化简比》教学设计

《化简比》教学设计 所属学科:小学数学适应对象:小学六年级 一、教学背景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比简比,虽然学习过程比较简单,但实际上学生在比简分数比、小数比等时非常容易出错。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一知识难点,借助微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根据自己需要进行个性化学习,满足了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有助于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比。并通过比较,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不同。 3.感受数学的独特魅力,增强学习数学的欲望,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与基本性质,现在我们就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来学习化简比。 2.化简下列各比:14:21 : 1.25:0.4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明晰问题,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二)方法探究 首先,通过对整数比的化简,给学生一个运用性质解决具体问题的范例,为前后项是分数、小数的比的化简作了“跳一跳,可摘到果

子”式必要铺垫。接着,借助本微课引入另外两种化简比的方法。最后,对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进行教学。 A.理解化简比的三种方法 1.整数比:用比的前项、后项分别除以他们的最大公因数,直到前、后项的公因数只有1为止。 2.分数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后项分别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把分数比转化成整理比,进而化简。 3.小数比:根据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小数比转化成整数比,再化简。 B.区分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不同 1.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求比值。 2.化简比的结果是个比(若是整数比,可以用分数形式表达),求比值的结果是个数(可以用分数、小数或整数表示)。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化简方法由易到难,并通过转化、类推等数学思想与方法,更加有利于学生对化简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三)练习反馈:让学生自己举例练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整理回顾 将化简化的三种方法运用简单的思维导图进行集中呈现。 【设计意图】将三种方法整理重现一遍,有利于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思维过程。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缙云县实验小学李林辉 教学内容分析: 《比的化简》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52--53页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化简比的方法。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 学生分析: 在这之前,学生早已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最近又认识了比,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大部分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求比值。比较而言,实际上化简比与求比值的方法有相通之处,那么借助知识的迁移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掌握新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能力目标:1、在观察、比较中理解什么是化简比,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促进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知识的相通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正确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 教学关键:理解"化简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两个比6:30 0.5:0.7 2、请说出比各部分的名称。怎样求比值? 3、学生求比值。 4、交流:比值可以是一个整数、小数或分数。除不尽时要用分数。 二、探索新知。 1、写出一个跟6:30或0.5:0.7相等的比。

2、再写一组相等的比。如1:2=2:4 3、观察这几组比,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由交流。 4、小结: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的大小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5、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化简比,这就是我们今天重点要学习的内容。(揭题) 6、什么是化简比?把比化成最简整数比叫做化简比。 7、自由猜猜什么叫最简整数比。交流后小结:最简整数比指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一对互质数,即比的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是1。 8、判断下列的比哪些是最简的比: 4:0.5 5/25 1/9 2/5:1/4 5:1/2 22:1 9、化简比用什么方法? 自学书本P72面内容。 10、交流: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可以先写成分数形式,再约分。两个都是分数,可以前项除以后项。有小数的,可以化成分数,或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先把小数化成整数再化简。 11、练习化简比。 4:0.5 2/5:1/4 0.5:1/2 0.22:0.2 交流后再出示:0.4米∶60厘米0.5时:12分 先说方法再化简比。 12、求比值和化简比有什么区别? 学生自由说后,师小结: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这个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化简比最后的结果仍然是一个比,要写成比的形式,不能得整数或小数。 三、练习延伸。 1、数学书P73面练一练1——4题。 2、思维训练。 A、甲数是乙数的4/5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编译原理习题

作业一 1.已知文法G[A],写出它定义的语言描述 如:G[A]: A → 0B|1C B → 1|1A|0BB C → 0|0A|1CC 2. 给出生成下述语言的上下文无关文法: (1){ a n b n a m b m| n,m>=0} (2) { 1n0m 1m0n| n,m>=0} 3. 给出生成下述语言的三型文法: (1){ a n b m|n,m>=1 } (2){a n b m c k|n,m,k>=0 } 4、文法G[E]为:E→E+T|T T→T*F|F F→(E)|i 试给出句型(E+F)*i的短语,简单(直接)短语,句柄。 第3章练习题 一、判断题: 1、编译程序中的词法分析程序以字符形式的源程序作为输入,输出的单词符号常 采用二元组的形式。 2、正规式的运算符“|”读作“或“。 3、若两个正规式所表示的正规集相同,则认为二者是等价的。 4、用l代表字母,d代表数字,Σ={l,d},则正规式r=dd*定义了无符号整数单词。 5、一个确定的有穷自动机DFA M的转换函数f是一个从KⅹΣ到K 的子集的映像。 6、一个非确定的有穷自动机NFA N 的转换函数f是一个从KⅹΣ*到K 的映像。 7、一张状态转换图只包含有限个状态,其中有一个被认为是初态,最多只有一个终态。 8、终态与非终态是可区别的。 9、对任意一个右线性文法G,都存在一个NFA M,满足L(G)=L(M)。 10、对任意一个右线性文法G,都存在一个DFA M,满足L(M)=L(R)。 二、构造正规式1(0|1)*101相应的DFA. 练习题2 一、判断题: 1、空符号串的集合{ε}={}=ф。 2、设A是符号串的集合,则A0=ε。 3、设G是一个文法,S是开始符号,如果S => x且x∈V T*,则称x是文法G[S]的句型。 4、在形式语言中,最右推导的逆过程也称为规范归约。 5、一个语言的文法是唯一的。 6、若一个语言是无穷集合,则定义该语言的文法一定是递归的。 7、一个句型中出现某个产生式的右部,则此右部一定是此句型的句柄。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比的化简教案

比的化简。(教材第72~73页)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能正确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的不同。 2.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会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体会辩证唯物主义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会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难点: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 课件。 师:请同学们看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情境图) 生1:奇思手里的那杯蜂蜜水用了3小杯蜂蜜,12小杯水。 生2:妙想手里的那杯蜂蜜水用了4小杯蜂蜜,16小杯水。 师:哪杯水更甜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会说: ?我看看平均1小杯蜂蜜用了几小杯水。结果发现奇思是平均1小杯蜂蜜用了4小杯水;妙想也是平均1小杯蜂蜜用了4小杯水,所以我觉得两杯水一样甜。 师:3∶12=1∶4、4∶16=1∶4,这是怎么回事呢?你想弄明白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吧!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自己意识到,不知道两杯蜂蜜水中蜂蜜与水的具体含量,是不容易判断的。而后又引导学生联系最近所学,想到用“比”来表示每个杯子中蜂蜜与水的关系。借此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师:观察相等的比,你能写出一组相等的比吗?并与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能把你们讨论的结果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学生可能会说: ?我发现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比的大小不变。 ?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一样。 …… 师:分数可以约分,比可以化简,你能化简下面的比吗?并说说每一步是如何得到的。 生1:化简24∶42时,我们让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6,结果得到4∶7。 生3:化简0.7∶0.8时,我们可以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10,得到7∶8。 师:你觉得应该怎样化简比呢?能说一说化简比的方法吗? 学生可能会说: ?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我们可以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直到前项和后项成为互质数为止。 ?如果比的前项或后项是小数,我们可以先把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变成整数,再化简。 ?如果比的前项或后项是分数,我们可以根据分数、除法与比的关系进行除法计算,最后得到化简的比。 师:你觉得化简比和求比值一样吗? 生: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可以相同,但是结果不同,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比(即使写成分数的形式仍然读作比),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或小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并总结化简比的方法,既加深学生对化简比方法的认识,又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谈论各自的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一节课的收获,既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比的化简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的大小不变。 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一样。 1.采用创设情境发现比可以化简,就让学生在尝试解决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会想到利用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从而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进行化简。在尝试练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1)、比的意义是什么?比、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商不变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分数基本性质内容是什么?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2、引入。 我们学过了商不变性质,分数的的基本性质,还学会了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分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比的化简。 板书:比的化简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教学情境图。 (1)、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 你有办法解决;“哪杯水更甜”这个问题吗?那就请你试一试。 (2)合作交流。 如果运用求比值的方法去比较,你会怎样算? 40:360=1/9 或40:400=1/10

2:18=1/9 2:20=1/10 让学生说明以上算法的依据。 小结:因为比值一样,所以浓度一样。味道也一样甜。 3.新授:最简单的整数比 师: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我们可以把上面的分数1/9继续写成1:9;1/10写成1:10,像1:9、1:10那样,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那么怎样才算是化简比呢?就是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三、化简比。 (1)24:42 1、自己试一试完成。 2、讨论方法。 ▲3、全班交流。(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约分、化简) 很多同学会继续写成4:7,然后我们与书本作一个比较,得出比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分数,注意:像书本那样,那结果是读作4比7,不要读作七分之四。如果读作七分之四又会怎样呢?那就会变成是求比值!(具体下面再分析,。现在先入为主,个人觉得是重点) 4、试一试。36:18 (2)0.7:0.8 1、自己试一试完成。 2、讨论方法。 3、全班交流。(运用商不变性质,化成最简比.)

编译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编译原理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 1.一个正规语言只能对应( B ) A 一个正规文法 B 一个最小有限状态自动机 2.文法G[A]:A→εA→aB B→Ab B→a是( A ) A 正规文法 B 二型文法 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 A 一个SLR(1)文法一定也是LALR(1)文法 B 一个LR(1)文法一定也是LALR(1)文法 4.一个上下文无关文法消除了左递归,提取了左公共因子后是满足LL(1)文法的( A ) A 必要条件 B 充分必要条件 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B ) A 一个正规式只能对应一个确定的有限状态自动机 B 一个正规语言可能对应多个正规文法 6.算符优先分析与规范归约相比的优点是( A ) A 归约速度快 B 对文法限制少 7.一个LR(1)文法合并同心集后若不是LALR(1)文法( B ) A 则可能存在移进/归约冲突 B 则可能存在归约/归约冲突 C 则可能存在移进/归约冲突和归约/归约冲突 8.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 A Lex是一个词法分析器的生成器 B Yacc是一个语法分析器 9.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 A 一个正规文法也一定是二型文法 B 一个二型文法也一定能有一个等价的正规文法 10.编译原理是对(C)。 A、机器语言的执行 B、汇编语言的翻译 C、高级语言的翻译 D、高级语言程序的解释执行

11.(A)是一种典型的解释型语言。 A.BASIC B.C C.FORTRAN D.PASCAL 12.把汇编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可执行的目标程序的工作是由(B)完成的。 A. 编译器 B. 汇编器 C. 解释器 D. 预处理器 13.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经编译后产生的程序叫(B) A.源程序?B.目标程序C.连接程序D.解释程序14.(C)不是编译程序的组成部分。 A.词法分析程序 B.代码生成程序? C.设备管理程序 D.语法分析程序 15.通常一个编译程序中,不仅包含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目标代码生成等六个部分,还应包括(C)。 A.模拟执行器B.解释器?C.表格处理和出错处理 ??? D.符号执行器16.编译程序绝大多数时间花在(D)上。 A.出错处理B.词法分析C.目标代码生成D.表格管理 17.源程序是句子的集合,(B)可以较好地反映句子的结构。 A. 线性表 B. 树 C. 完全图 D. 堆栈 18.词法分析器的输出结果是(D)。 A、单词自身值 B、单词在符号表中的位置 C、单词的种别编码 D、单词的种别编码和自身值 19.词法分析器不能(D) A. 识别出数值常量 B. 过滤源程序中的注释 C. 扫描源程序并识别记号 D. 发现括号不匹配 20.文法:G:S→xSx | y所识别的语言是(D)。 A、xyx B、(xyx)* C、x*yx* D、x n yx n(n≥0) 21.如果文法G是无二义的,则它的任何句子α(A) A.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对应的语法树必定相同 B.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对应的语法树可能不同 C.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必定相同 D.可能存在两个不同的最左推导,但它们对应的语法树相同 22.正则文法(A)二义性的。 A. 可以是 B. 一定不是 C. 一定是 23.(B)这样一些语言,它们能被确定的有穷自动机识别,但不能用正则表达式表示。 A. 存在 B. 不存在 C. 无法判定是否存在 24.给定文法A→bA | ca,为该文法句子的是(C)

小学数学化简比教案

小学数学化简比教案 小学数学化简比教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啦,老师们,大家可以参考以下教案内容,整理好自己的授课思路哦!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蜂蜜、水、量筒、水杯和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 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活动:各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蜂蜜、水、量筒、水杯等实验物品,动手调制蜂蜜水。 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议一议哪个小组调制蜂蜜水更甜。 课本P51图片,同时配上画外音: 一个男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水。 一个女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10毫升蜂蜜、90毫升水。 师:他们俩调制的蜂蜜水哪一杯更甜?请估一估,再试一试。

我们先分别写出它们的比。 40:360 10:90 就这样直接比较他们俩谁调制的蜂蜜水更甜还是有困难,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请分组讨论一下。 40:360= = =1:9 10:90===1:9 得出结论:两杯水一样甜。 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 :: 师:刚才我们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整数与整数的比。现在请同学们先自己尝试一下化简小数与小数的比和分数与分数的比,然后请同学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来化简的。 :: = = =78 = 4 =7:8 = =8:5 完成书上试一试化简下面各比。 15:21 :: 1: 请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化简比的方法,全班集体订正。

比的化简教案设计.doc

《比的化简》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提供了一个“调制蜂蜜水”的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哪杯水更甜”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教材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 学生分析:在这之前,学生早已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最近又认识了比,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大部分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求比值。比较而言,实际上化简比与求比值的方法有相通之处,那么借助知识的迁移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掌握新知识。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含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比的化简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比的化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尝试与探究。 教学准备:教材情境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揭示课题。 1、昨天我们学习了《生活中的比》,谁能说说什么叫比?请你举个例子。(生说完举例比如4:5 8:9) 2、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用字母表示) 3、你能用商不变性质把0.4÷0.5的被除数和除数变成整数吗?

4、把4/6约分。(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比的化简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以及比、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复习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新课的认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 淘气调制了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的水。笑笑也调制了一杯蜂蜜水,用了2小杯蜂蜜、18小杯水。同学们想一想哪杯水更甜? 让学生猜测比较。 学生讨论,交流看法。 板书:40︰360=40/360=1/9=1︰9 10︰90=10/90=1/9=1︰9 小结:比较的结果一样甜,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比的化简。 出示课题:比的化简 2、引入“最简单整数比”的概念。 在遇到分数时要将分数约成最简分数,比化简的最终的结果我们称为最简比。 还记得什么叫做最简分数吗? 那你能根据最简分数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说出什么叫最简比吗? (1)老师这里有一组比,请你判断哪些是最简整数比? 6:10 12:21 0.3:0.4 0.25:1 3:5 4:7 3:4 1/4:1/5 下面老师出几道题,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把它化简。 (2)化简比:24:42; 0.7.:0.8; 2/5:1/4。 让学生先思考一下三道题是不同类的比,如何化简,怎样化简?与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含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 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发散性 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认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比的化简的方法。通过同学们自主探究,突出重点。 难点:运用比的化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准备:情境图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程序: (一)、复习铺垫,激趣引新。 复习铺垫: 1、比的意义是什么?比、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利用这些基本性质来化简比。 (板书课题:比的化简)。 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学情境图:哪杯水更甜?

(1)师: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商不变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比的化简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复习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新课的认知。](二)、激趣,揭示课题: 师:比的知识你还想了解哪些?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提取有关信息板书揭示课题——《比的化简》。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激趣、让学生猜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学生主动探究加点动力。] 猜想:如何化简比有谁知道? (三)、探索新知: 活动一:学一学。 课件出示主题图:淘气和笑笑的对话。 师:请同学们带着思考题,看书学习然后再小组内交流讨论,待会儿根据思考题逐个汇报。(课件出示思考题①有什么方法比较哪杯水更甜?②如何化简比?

比的化简公开课教学设计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2~54页“比的化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理解了并能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学习化简比的方法,同时又为学生后面学习比的应用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含义。 2、在观察、比较中理解什么是化简比,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确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 难点:运用比的化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学习了《生活中的比》,谁能说说什么叫比?请举个例子。 2.说说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同学们能把0.2÷0.3的除数和被除数变成整数而商不变吗? 能把 42 24约分成最简分数吗?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课本52页中的情景。 师:你从情景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生:图中小男孩和小女孩都调制了一杯蜂蜜水,小男孩调制这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水,小女孩调制的这杯蜂蜜水用了2小杯蜂蜜,18小杯水。 师:比较哪杯水更甜?联系最近我们所学比的知识,你想到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板书: 蜂蜜与水的比 男生 40:360 女生 2:18 2.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 师:哪杯蜂蜜水更甜,你现在能判断出来了吗?有遇到什么问题?请你们想想办法,自己试一试,再与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说说你的算法和依据。随学生回答板书: 40:360= 36040=9 1=1:9 2: 18 =182 =91 =1:9 小结:虽然所用的计量单位不同,但这两杯蜂蜜水中蜂蜜与水的比例实际上都是1:9,所以比较的结果是一样甜。 3.理解化简比,揭示课题。 师:观察、比较:原来的比与化简后的比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生:它们的比值相等,后面的比更简单。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最简单的整数比。 师:在用分数表示计算结果时,要将分数约成最简分数。你还能说出

编译原理-- 语法分析——规约

课程名称编译原理 设计题目语法分析——规约 目录 一.问题描述 (2) 二.文法及属性文法的描述 (2) 2.1文法描述 (2) 2.2 while-do循环语句的文法 (2) 2.3属性文法描述 (2) 3语法分析方法及中间代码形式的描述 (3) 3.1 语法分析方法 (3)

3.2 中间代码形式描述 (3) 4简要的分析与概要设计 (4) 4.1词法分析 (4) 4.2递归下降翻译器的设计 (4) 4.3语法制导翻译 (5) 5 详细的算法描述 (5) 5.1 文法 (6) 5.2 查错 (6) 三.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 (9) 3.1测试方法 (9) 3.2测试结果 (9) 四.设计心得 (10)

一、问题描述 1.1 能够写出一个while-do语句,此语句符合LL(1)的文 法。 1.2 构造词法分析程序对while-do语句进行词法分析。 1.3构造语法分析程序对while-do语句进行语法分析,判断 语法正确性。 1.4 运行程序,要求有正确的语义输出(4地址码)。 二、文法及属性文法的描述: 2.1 文法描述: 基本概念: 文法是对语言结构的定义与描述。即从形式上用于描述和规定语言 构的称为“文法”。 定义:文法G=(V N,V T,P,Z) V N:非终结符号集 V T:终结符号集 P:产生式或规则的集合 Z:开始符号(识别符号) Z∈V N 其中: 2.2 while-do循环语句的文法 文法G(s)如下: S-->WEDG (意思是while E do G) G-->c=R R-->dTe|d T-->+|-|*|/

E-->aFb F--> >|==|< (id1,id2代表标识符) 2.3 属性文法的描述: 2.3.1属性文法的定义形式: 每个文法符号有一组属性,每个文法产生式A->α有一组产生式 b:=f(c1,c2,……,ck)的语义规则,其中f式函数,b和c1,c2,……, ck式该产生式文法符号的属性。 3.语法分析方法及中间代码形式的描述; 3.1 语法分析方法: 3.1.1本次设计采用LL(1)分析: 预测分析方法概述: 分析钜阵的元素M[A,a]中的下标A为非终结符,a为终结符或句子的结束标记“#”,钜阵元素M[A,a]的内容为一条关于A的产生式。它表明当用非终结符A向下推而当输入符a时,所应该采用的后选式。当钜阵元素为空时,则表示用A往下推导时遇到了不应该出现的符号,即A与a不能匹配,因此应该出错处理。 在构造预测分析表时,对每个终结符或“#”号用a表示,则若a∈SELECT (A->a)。令M[A,a]= A->a(一般为了简化,取M[A,a]= a)把所有的无定义的M[A,a]标上ERROR(一般在表中用空白表示)。 3.1.2 此程序预测分析方法: 此设计为非左递归while-do文法,应采用自上而下的预测分析方法。在此设计中,产生式只到E->id1>id2| id1=id2| id1 id1= id2(E->aFb F->>|==|<)对F只有一种产生式而在输入串中的终结符a,b……等在程序中用id代替了,正好做到了输入串和符号栈的匹配抵消,因此简化了预测分析表的构造,对于E 来说有3个侯选式,在本程序中通过函数firstset()来判断应该选哪个产生式,但是firstset()是依赖Token2数组来判断的,没有完全摆脱掉数组的限制,因此也是本程序的不足之处。 3.2 中间代码的描述: 3.2.1中间代码概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