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习俗100字精选

元宵节的习俗100字精选
元宵节的习俗100字精选

元宵节的习俗100字精选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在这一天,吃汤圆(元宵),看花灯,放鞭炮,祭祀祖先等习俗活动。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过元宵的习俗多少回有些差异?这些差异到底表现在哪些对方呢?元宵节的习俗100字精选(一)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儿女交错度桥,称度百厄.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又以十二个面盏贮油放入锅中蒸熟,以面盏积水之多寡来预卜该月的晴雨。静海县上元节以大馒头为节食。庆云县元宵节男子请五祖教拳棒,女子请紫姑卜休咎。

元宵节的习俗100字精选(二)淄川县元宵节临水人家多放河灯。宁阳县元宵送灯至祖坟。博兴农村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男孩子提著灯,绕枣树六圈,口念嘟佬嘟佬,开花结枣六遍,就能使枣树丰收。莒县男女老少于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永保青春年少。

元宵节的习俗100字精选(三)襄城县元宵吃馄饨汤,称之团圆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儿回家过节,县元宵庆灯时,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龟。本地有河桥的,相率过桥。若无桥,则以木板搭数丈高之天桥,称为走百病。

元宵节的习俗100字精选(四)杭州民间传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多斋素诵经,匍匐至吴山礼拜。海宁县元宵节以精致的菊花灯为最出名。上虞县少於元宵节晚上到戡恃月台上较量武艺。建德县人家有新娶媳妇的,於元宵节设酒祭床。

元宵节的习俗100字精选(五)新安县民有於去年生男者,皆於元宵夜庆灯。南雄闹花灯时,父母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带,据说可保儿童无疾病。又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据说可以产贵子。文昌县民元宵夜偷青时,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

其他元宵习俗盘点1、凤翔县於元宵节宴请女儿、女婿,称之吃十五.并送灯、送油,称之添油。

2、武进县上元日绑缚芦苇成丈许之火炬,插於田间,称照田财,用来预卜早潦。火色

白者为水,红者为旱。宜兴上元日,儿童戴鬼面具,屈脚振肩而跳,称之跳鬼。

3、新建县民於元宵扫墓插竹为灯。万安县城各乡均於元宵节祀上元神舟。

4、云梦县(今之江汉)老农夫於元宵夜持火炬偏照田圃,叫照绝地蚕.儿童则以田鼓迎神,以卜岁事。武昌的弄龙要一连三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随龙灯到邻村赴宴,称为龙换酒。

5、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新田县游完龙灯后,将龙灯付之一炬,称为送灾。

6、四川元宵有四偷的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除了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馀皆为求子的习俗。开县有「对骂」的习俗。元宵节时人们搬板凳到户外去,将平日之怨气,尽皆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

7、泉州花灯别具特色,有香灯、纸折莲花灯、丝料宫灯、八结灯等等。邵武县元宵夜境内庙宇绕境迎香,称为净街.福建南部有元宵节两村儿童互掷石为戏的习俗。据说若不掷石,那个村子必定发生瘟疫。

8、云龙县於元宵节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弥勒州元宵后一日燃香於桥,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据说可以去疾病。

上海元宵节传统习俗有什么

上海元宵节传统习俗有什么 上海元宵节的习俗1:走三桥 元宵夜,吴淞等地还有“走三桥〃风俗,妇女结伴相行,或拖儿携女,或挟持婴儿衣衫走过三座大桥,认为可实现一年保平安,求生贵子,祈祝幼儿祛病消灾等愿望。 沪地乡村亦有"卜流花〃旧习,炊前,用糯米或玉米等投入煮沸的锅水中,谷物爆开粉碎为末,是大好征兆!据说元宵之夜少女去观井水会显得更美丽,此时,天空一轮明月、皎洁如玉,地上一片灯火,良辰美时,此刻,俯视井水,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可爱,显现出花容月。 上海元宵节的习俗2:挂望田灯、串马灯 上海农村农田里挂上一盏灯,称做“望田灯〃,预兆五谷丰登,讨个太平年成。吴淞一带店家挂跑马灯、鱼灯等,乡间各庙宴神,在庙门前立灯塔、架桥灯,饶有情趣。 夜里,高竹竿上挂红灯,走村儿童提彩灯,还有人玩“嘏火球,照田财〃。金山、松江地区元宵夜,有人在田间挥野火,有人把灯笼檐前挂。有人上街舞龙灯,有人出行“串马灯〃。 上海元宵节的习俗3:扛三姑娘 沪郊农家有元宵节“扛三姑娘〃“迎紫姑〃习俗。“紫姑〃俗称"坑三姑娘〃,是传说中的“厕神〃,即用一只淘米勢,勢上插一只银簪,由几个姑娘“通神〃邀请田角姑娘、场角姑娘、坑三姑娘等“三姑娘〃〃降神〃,或用淘勢或畚箕下缚一只筷,由二人扶着,让筷在木屑或糠粧上写字以卜雨水、年成及婚事等,多由妇女参加。询问吉凶祸福,是一种迷信活动。 老上海元宵节食俗

老上海乡村元宵节几段尘封的剪影:上海县农民元宵夜食南瓜、苦草、高粱圆子,黄、绿、红三色兆丰年;或做12只大圆子,用手指在圆子顶端掀出潭卬,蒸熟后看潭中积水多少,以卜当年每月雨水。 川沙居民元宵爱吃谢年的“收心馄饨〃,入夜,寺庙前高悬七层至九层红灯,农人手持火把走在田头“调火龙〃,唱:“花三担,稻六石,赤米绿豆收两石〃,祝祷丰收;他们还点燃田边茅草,俗称“炭茅柴〃。 南汇地方家家做高粱、糯米圆子,中午包馄饨,夜里,孩子们玩〃炭茅荡〃,举着火把绕着自家的田头边跑边喊一些祝愿自己家种的庄稼比别人好的话。宝山的桶形天灯别有情趣,点燃油灯,带着人们美好的祈愿冉冉飘向深邃的夜空……奉贤元宵夜,农家点燃天香蜡烛,祥瑞之光可兆丰年。 此地做的汤圆大不同,花包形称“花包圆〃,稻堆形称“稻堆圆〃,寓意粮棉大丰收。崇明地方糯米茧团形状巧,两头大来中间小,元宵中午,包的馄饨叫“兜财〃,下午,用筷子插上茧团,放置田头,祈求丰收,叫作“斋田头〃。

元宵节的由来及传说

元宵节的由来及传说 节日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

元宵节的习俗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闹花灯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灯习俗,故也称灯节。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太原一带,太谷县的灯是很有名气的。太谷的灯,以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外观引人出名。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耍龙灯

中秋节的来历100字(5篇)

《中秋节的来历100字》 中秋节的来历100字(1):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因此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的来历100字(2): 每逢佳节倍思亲,又到了中秋佳节时。说起中秋节的来历,很多人都不清楚。古人每个季节都有孟、仲、季三个时刻段,这跟我们此刻的说法是不一样的。分别把每个季节分为前中后三个时刻段,而每年的秋天也分为三个时刻段,而每年的农历8月15日,正是属于秋天的中间时刻段,因此,自然就叫中秋节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人们喜爱用不一样的方式来表达他们自己的快乐。有的地方喜爱吃月饼,有的地方喜爱吃柚子,有的地方喜爱一齐赏月,有的地方喜爱吃团圆饭,总之,他们以各种方式来表达家人的团圆。个性是赏月,不一样的人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在外的游子们此时的情绪多时感慨万千的,当他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皎皎明月,自然而然会想念家人团聚,他们多是用着朗朗明月来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 中秋节的来历100字(3):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此刻《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来历100字(4):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因此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因此,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的来历100字(5):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

元宵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元宵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农历的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春节之后的又一个重要节日。 追溯元宵节的历史,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一说,早在西汉时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开始。而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则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元宵节风俗起到了重要的推动意义。 二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获得好收成。隋、唐、宋以来,此风俗更是盛极一时。 三说,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一、观灯,猜灯谜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 花灯上悬有谜语,供人猜射,流传甚广。 老北京的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是赏灯。而山西欢庆元宵节必备的一种形式则是挂花灯,每逢元宵节来临之时,家家户户都挂起各式各样的灯。 广东南雄闹花灯时,父母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带,据说可保儿童无疾病。又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据说可以产贵子。 二、吃元宵 元宵是元宵节必备的食物,不论南北,不过南北叫法上有区别而已。但不管是元宵还是汤圆,都是各地元宵节的重要风俗之一。 三、舞龙灯 舞龙灯,也称龙舞。在古人心目中,龙具有呼风唤雨、消灾除疫的功能,古人希冀得到龙的庇佑,舞龙灯也就成了一项元宵节的活动。 四、踩高跷、舞狮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舞狮,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五、划旱船 划旱船也称跑旱船,相传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 六、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七、逐鼠 主要是旧时养蚕人家进行,据说人们在正月十五熬好粥,放到老鼠出没的'地方,边放嘴里还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八、送孩儿灯 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灯”与“丁”谐音)。 九、迎紫姑 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 十、走百病 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十一、偷菜 台湾,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菜。 贵州某些地方也有类似习俗。 四川元宵节的“偷”范围更广,有“四偷”的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除了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余皆为求子的习俗。 此外,不少地方还有一些颇具地方色彩的活动。 放焰火,文艺踩街,是山西元宵节的必备。

正月十五趣味风俗,元宵节民风民俗的小故事_

正月十五趣味风俗,元宵节民风民俗的小故事 2016年元宵节快到了,正月十五是新年的第一个圆月夜,象征喜庆团圆,这个传统的节日有的地方叫又称为元夕、元夜,或上元节。 元宵节的风俗很多,无论从活动还是饮食,都具有非常独特的节日气息。吃元宵象征新年全家团团圆圆;赏花灯热闹喜庆,五彩斑斓;猜灯谜趣味多多,广为流传;游龙舞狮技艺高超,锣鼓喧天;百戏歌舞壮观好看,喜庆热闹……除了这些传统的元宵节节目,很多地方还有独具特色的趣味风俗。 来看几个春节元宵节民风民俗的小故事: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所以民间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走百病 也叫游百病,度百厄,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放桔灯 “放桔灯”的风俗,至少有一千年的历史。传说南宋建炎年间,金人南侵,康王赵构从海上逃走。逃到台州章安,寄宿在祥符寺中。那天正是正月十五,晚上他登金鳌山观海,忽见椒江上无数灯火,如流星飘来,感到十分奇怪,便在纺罗伞盖的簇拥下,到江边观看。侍从告诉他,这是澄江上漂下来的桔灯。赵构十分高兴地说:“肤看京中的鳌山灯,也没有这么有趣啊!”他要侍从们跟着凑热闹,买了两船桔子,取出桔肉让大家吃了,留下桔壳制作桔灯,放在江上漂浮,玩了个通宵。 偷菜节 流行于贵州省黄平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也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莱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所他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份的人家并不责怪。大家把愉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 偷青节 和偷菜节类似,四川、广东、海南等地都有“偷青”的习俗,在元宵节的晚上可以去偷一点别人菜园里的蔬菜。据说,如果偷菜挨菜园主人诅咒得越刻毒就越“旺相”,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另外,如果偷回的青苗,如有生菜则寓意“生财”,有萝卜菜头则寓意“彩头”,有青葱则寓意“人聪明”,有大蒜则寓意“好打算”。宵夜偷青时,人们搬板凳到户外去,将平日之怨气,尽皆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 送瘟船 送瘟船是福建清流县城群众在每年元宵节之夜的一种驱邪逐瘟的活动。是夜,暮色初合,县城东门桥边聚集着众多的男男女女。在岸边泊着一艘用薄木板钉成的船,船的周围用薄薄的竹片扎成船舱,外面再糊上红红绿绿的色纸。船舱四壁

中秋节的习俗500字

中秋节的习俗500字 导读:本文中秋节的习俗5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中秋节的习俗500字 范文一 中秋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起源于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一天,后羿遇到了西王母,就向她求来了一包长生不老药。第二天,后羿出去打猎,他刚走,坏心眼的逢蒙就拿着刀闯进屋子,他对嫦娥说:"快把长生不老药交出来!"嫦娥有急又怕,她一眨眼想到了一个主意,她拿出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一吞下药,身子立刻变得轻飘飘的向天上飞去,一直飞到月亮上。后羿回到家后,听说了这件事,他非常伤心,走到屋外,在夜里寻找嫦娥的身影。可他哪里都不见嫦娥,咦,月亮里有个晃动的影子——好像就是嫦娥。从那以后,每年的八月十五被定为中秋节。 在这一天,月亮又大又园,人们会在这一天回到家里和家人团聚。人们还喜欢在院子里摆上瓜果、点心、一边聊天,一边赏月。月饼圆圆的,像天上的月亮一样,象征着团圆,人们吃着香甜的月饼,思念着故乡和亲人。 这古老传统的影响下我国一直有这样的习俗每到中秋家家户户

都吃团圆饭,让许多亲朋好友在于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这让许多在外地的人们又回到了温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温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年在外这使得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人们的"悲欢离合"这又让多少人痛心!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这都是千古绝唱!许多游子不都是用月来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感情、对亲人的关怀与思念吗!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拜月亭"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现在不也是有大多数部分的人围坐在桌前"吃饼赏月"吗! 范文二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

元宵节的点灯习俗

元宵节的点灯习俗 篇一:古代文学中的元宵节习俗 古代文学中的元宵节习俗及文化功能 李成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博士教授 摘要:本文从古代文学和元宵节民俗文化关系的角度探讨古代文学中的元宵节祭祀、走桥、张灯、燃灯、观灯、舞灯、猜灯谜等元宵风俗事象,及其元宵节习俗的文化内涵,揭示古代文学中元宵节习俗所体现的文学意义、审美价值和民俗研究价值,以及其促进当代年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元宵节古代文学民俗审美文化价值 民俗文化是历代文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古代作家从节日民俗中获得创作灵感,创作了各种载体的文学作品,并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魅力,影响着历代读者,成为人文精神的载体。古代文学中的元宵节丰富多彩而且就有多方面的文化功能和审美愉悦功能。 正月十五称为上元,是年俗春节后大地回春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是年俗文化春节后的又一个庆祝活动和情感释放狂欢的高潮。沉浸在在喜庆氛围中的人们又团聚在一起共同欢庆,亦称为元夕、上元节,因为这天的食俗是吃“元”宵,故称为元宵节,寓意和象征团园。

节日中人们喜欢张灯结彩庆祝,故又称为“灯节”。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有诗词曲赋和戏曲小说等各种艺术形式对于元宵节的习俗进行了多方位的的艺术描绘,形象的反映了古代人民元宵节日的习俗和人文情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民俗文化与古代文学的角度较为全面的考察古代文学中的元宵节习俗及其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是具有理论价值和民俗学意义的重要课题。 一、文学作品中反映的元宵节习俗的发展历程 云:“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使童男童女七十人俱歌。”,唐欧阳询主编的卷四:“曰:‘汉家以望日祀太一,从昏时到明。’今夜游观灯,是其遗迹。”由此可见元宵节起源于汉代祭祀太一天神,祀神、走桥、张灯等元宵风俗事象。 晋代元宵节己有张灯现象,卷八十引晋习凿齿诗云:“煌煌闲夜灯,修修树间亮。灯随风炜烨,风与灯升降。”描写灯笼挂在树间,随风摇曳,即元宵节的“火树银花”,梁简文帝中说:“何解冻嘉月,值萱荚盛开。草含春而色动,云飞彩以偕来。南油俱满,西漆争燃。”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萱荚是传说中的一种瑞草,从每月初一开始,日长一叶,长至十五日则止。从十六日开始,日落一叶,到三十日落光。所以“值萱荚之盛开”指十五日。梁代元宵张灯的描述。梁代文学家萧纲,即南朝梁简文帝有、南北朝时代南朝陈国皇帝陈后主有、隋场帝有。由这些帝王诗可知在隋代以前元宵张灯主要是皇家贵族的雅习。

元宵节习俗故事阅读

元宵节习俗故事阅读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在这一天,孩子们都跑去看耍龙灯和舞狮,在人群中蹦蹦跳跳;姐姐妹妹拉着手一起去观灯,拍了不少美景;哥哥弟弟在一盏盏灯前驻足思考,竞猜灯谜;父亲母亲在家做花灯,其乐融融;最后,一家人再聚一堂,喝下一碗暖暖的汤圆。 元宵节的传统至今每一年都还在延续,那么这些传统又从何而来呢? 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 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动难的唯一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武帝准凑。 当晚,城门大开,宫外灯火通明直通进宫内,元宵姑娘因此终于见到家人。此后,每到正月十五,为了保平安,便形成了吃元宵的风俗。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节日的佛教礼仪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日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地区到全国各地的发展过程。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穷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烂,一次去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 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笑面虎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 头尖身细白如银。 称称没有半毫分; 眼睛长到屁股上, 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看罢,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嚷道:“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便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哎,老爷莫犯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

中秋节的习俗100字

中秋节的习俗100字 导语:中秋节作为我们的传统佳节,已经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秋节的习俗100字篇一 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 “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则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中秋节的习俗100字篇二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

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拓展阅读】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大家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十五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十五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欢迎查阅!元宵节的传统习俗1、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2、观灯: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3、情人节元宵节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元宵节其他地方的习俗1、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儿女交错度桥,称“度百厄”。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又以十二个面盏贮油放入锅中蒸熟,以面盏积水之多寡来预卜该月的晴雨。静海县上元节以大馒头为节食。庆云县元宵节男子请五祖教拳棒,女子请紫姑卜休咎。2、淄博市淄川区的元宵节

临水人家多放河灯。泰安市宁阳县的元宵送灯至祖坟。滨州市博兴县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男孩子提着灯,绕枣树六圈,口念“嘟佬嘟佬,开花结枣”六遍,就能使枣树丰收。日照市莒(jǔ)县男女老少于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永葆青春年少。3、襄城县元宵吃馄饨汤,称之“团圆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儿回家过节, 县元宵庆灯时,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龟。本地有河桥的,相率过桥。若无桥,则以木板搭数丈高之“天桥”,称为“走百病”。元宵节十二个风俗习惯(1)吃元宵:始于宋代“元宵”作为食品,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食俗。吃元宵的风俗始于宋代,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核桃仁、果仁、枣泥等食物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2)赏花灯:早前为了弘扬佛法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形成了元宵放灯的习俗,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而到了清代,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并一直延续到今天。(3)猜灯谜:独特的民俗文化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测,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4)耍龙灯:民间娱乐活动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5)舞狮:能驱邪镇妖古人认为舞狮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节日里舞狮的习俗。在漫长的发张过程中,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6)送孩儿灯:以求添丁简称送灯,

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最新范文

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篇一:客家人元宵节风俗习惯 客家人元宵节风俗习惯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是客家民间最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更是一年中各种民间文艺活动最集中、最丰富多彩的一个节日。在客家地区,闹元宵的习俗也由来已久,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模式。 客家人的习惯与中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有着地方的特色。如客家人的游大龙、“古事”、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活动起源于中原。 客家人是过了元宵节、吃了汤圆以后,就要送回家过年的亲人出远门,表示祝愿亲人一年在外平平安安、年底再回来团圆。在元宵节或早三几天,上一年“添丁”的人家要在祖屋中厅的梁上悬挂大红灯笼,并请亲朋好友前来喝酒祝贺,期间户主抱来去年出生的男婴,先向先祖神位参拜,接着参拜长辈,长辈给“利市”表示祝愿,完毕后众人开怀畅饮。吃过“灯酒”,男婴就算正式加入家族行列,将名字注入族谱。一般是一个儿子挂一个灯笼,哪个围屋挂的灯笼越多就越光彩,表示人丁兴旺。 江西赣州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在元宵节更是别有一番景象,人们用游彩龙、傩舞、唱戏、放添丁炮、舞灯火等方式来祈求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国泰民安。梅州地方的元宵节节庆有迎锣鼓、烧“烟架”、“火龙”,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

传统民俗表演。丰顺县埔寨镇元宵之夜以迎锣鼓、烧“烟架”、“火龙”而饮誉海内外。 闽西客家元宵节节庆形式最有代表性的是姑田游大龙、罗坊走古事等。姑田游大龙活动始于明代,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正月十五元宵夜,两百多节、千米长的大龙,蜿蜒于姑田乡间村落,穿行于大街小巷,腾挪起伏,活灵活现;所到之处,家家门前点香烛、摆果茶、放爆竹,迎接”龙游大地,喜到人间”的场面热闹非凡。罗坊走古事是以宗族为单位,以族或以房为一棚古事,每棚古事挑选两名十岁左右的俊童,按戏曲装扮,化装脸谱,身着戏袍,一名扮主角坐上顶,一名扮护将坐轿台。永定县抚市镇“走古事”中常见的故事有魁星点灯、桃园三结义、五虎将、六国拜相、七仙女下凡、八仙过海等。闽西客家元宵节集中 反映了汉民族和畲、黎、瑶族等文化融合而创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庆典,它具有原生性、人文性、质朴性、性,是客家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有一些个别地方才独有的元宵民俗活动,大家一起欣赏下。 魁星点斗 魁星,客家民间信奉的神明。传说他聪明智慧,才气过人,客家人把信奉魁星作为勉励后代崇尚知识、勤奋读书的传统习俗。 闽西新泉乡烧炮 闽西新泉乡有东南、西、北三个村,每逢正月十四,家家购1万至10万响鞭炮,用一块门板作垫,将爆竹圈成三角形,像一面旗子,悬挂在

元宵节传统习俗

元宵节传统习俗 元宵节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元宵节“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元宵节“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元宵节“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元宵节“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元宵节“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元宵节“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元宵节“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元宵节“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50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元宵节的传说故事50字 篇一:有关于元宵节的来历50字 有关于元宵节的来历50字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 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篇二:【民间传说(八)】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故事传说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故事传说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

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春节之末,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亦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这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 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 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

三年级中秋节作文100字10篇

三年级中秋节作文100字10篇 说完后,小鸡邀请小猪、小熊等朋友到自己家做客,大家尝了小鸡做的月饼齐声都说:“不好吃!”小熊提了个建议:“让月饼里有各种口味就好了。”于是小鸡就把草莓酱,冰糖,花生米等,调成馅。放进月饼里,烤熟了后。大家又尝了尝,连声叫好。小鸡说:“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晚上边赏月边吃月饼,好像过节一样,这一天我们就叫它中秋节吧。” 人们知道了这件事就也开始过中秋节了,也吃月饼了。 中秋节快要到了,提前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三年级中秋节作文100字篇2 三年级中秋节作文100字篇2 在8月5日,中国伟大的中秋节到来了,我们班主任全力支持我们的准备,我们都很高兴,我们每个小组都自己凑钱买吃的,我们组5个人在人数上占了上风,人多多钱也多多。钱多多吃的也多多,吃得多多也高兴的多多了,高兴多多自然中秋过得好了。我们在晚上第三节课我们过了中秋晚会,我们都很高兴,老师把我们的手机发了下来,我们都开始打电话,给家里人一个祝福。 中秋本来是一家团圆的时候,但我们却不能团圆,在中秋节的那天,班主任的行为为很让我感动,班主任说:“为了庆祝中秋,我打算自费给大家买巧克力,我们听后很高兴,更没想到的是老师竟然卖德芙的巧克力我看了看价一共花了190多,我们很感动。这个中秋节我们股的很快乐,比在家里有意思多了,我会永远记住这次中秋节的。

三年级中秋节作文100字篇3 三年级中秋节作文100字篇3 天色虽蒙蒙,但是月亮还是高挂在上,今年有别于以往,我在同学家烤肉,别有一番风味。 香喷喷的烤肉,丸子、猪肉、鱼……都在诱惑我,让我忍不住垂涎三尺,口水直流,恩!色、香、味俱全,吃起来真棒,使我不禁大快朵颐一番了!烟火秀登场了,各式各样的、五彩缤纷的,每一个都刺激又美丽,虽然好玩,但是我的手可说是痛不欲生,因为大家不会使用打火机,所以只好由我帮他们点?!被火烧的滋味,可不是盖的。 今天真开心,在同学家里过的中秋节跟在家里的感觉,完全是天差地别,期待明天的中秋节,而明年中秋节我又会在哪里呢? 三年级中秋节作文100字篇4 三年级中秋节作文100字篇4 农历的8月15日是中秋节,中秋节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吃到香 甜的月饼,月饼的馅料各种各样,有肉馅的,豆沙馅料的,红豆馅料的,冰淇淋的,等等。但是我最喜欢吃的就是冰淇淋馅的和肉馅的。 冰淇淋月饼的形状跟一般的月饼一样,圆圆的。在月饼的表面会刻许多花和小鸟,有粉色的,黑色的,白色的。粉色的是草莓味的,黑色的是巧克力味的,白色的是牛奶味的。我最喜欢的是草莓味和巧克力味的,我咬下一口就觉得冰冰的,甜甜的.,还有一股草莓味, 让人回味无穷,让我吃了还想吃。 我还喜欢吃肉馅的月饼,它也是圆圆的,月饼的表面刻了一个“肉”

元宵节的习俗大全

元宵节的习俗大全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 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 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元宵节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 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而各地的习俗也有所不同。一起 来了解吧! 方法/步骤 1北京 老北京最热闹的节日不是春节,而是元宵节。从农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北京的老 百姓要整整娱乐五昼夜。老北京的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是赏灯。明代北京的灯市在东城 灯市口,元宵夜,街道两旁列市,上至珠宝玉器,下至日用百货,一应俱全,各铺户俱张 挂绢纱、烧珠、明角、麦秸、通草制成的各式花灯,供人观赏。到了清代,灯市遍布整个 北京城。 2河北省 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儿女交错度桥,称“度百厄”。 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又以十二个面盏贮油放 入锅中蒸熟,以面盏积水之多寡来预卜该月的晴雨。静海县上元节以大馒头为节食。庆云 县元宵节男子请五祖教拳棒,女子请紫姑卜休咎。 3安徽省 临近元宵这几天,淮南市大通区上窑镇的街道社区和乡村田野里,各种民俗文艺表演 一场接着一场。扭花鼓灯、耍龙灯、狮子滚绣球、高跷、抬阁、花棍、花灯、伞灯、旱船、独竿桥等多彩多姿的表演,不仅把新年的气氛推向高潮,而且也让十里八乡的老少爷们领 略了独特的淮河风情文化。淮河两岸,旧有“正月十五大似年”的说法。年初一到初三 的大年三天,人们忙于辞旧迎新、探亲访友,顾不上吃顾不上玩,元宵节才是年味最浓的 时刻。 阜阳人民勤劳聪明,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创造,形成独具特色的群 众文化。有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曲艺,有独具地域特色的民间舞蹈和戏剧。每年的农历 正月十五,这些异彩纷呈的群众文化汇聚成独具特色的阜阳灯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便是 传统的灯会,每到这一天,群众都会自发地把自己扎制的花鸟虫鱼兽灯、十二生肖灯等等 各种不同造型的彩灯悬挂自家门前。元宵佳节灯会期间还要唱一些大戏,有一台戏或两台 以上的戏对唱,又称之为“戏台戏”。同时,各家还燃放各种焰火助兴。

元宵节经典故事及习俗

元宵节经典故事及习俗 元宵节的经典故事 经典故事 1、元宵姑娘 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风趣而善良。一日冬天去御花园赏梅,遇一宫女欲投井。朔搭救后问明原委,原来宫女名叫元宵,因进宫后长久不能见到亲人而思念,遂起轻生念头。东方朔同情并答应帮忙。东方朔摆摊占卜,所有人问卦结果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长安城大恐慌。汉武帝向东方朔请教,朔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解释说:正月十五晚家家挂灯吃元宵,城外百姓进城看灯,好似满城大火,以瞒玉帝。是日晚,元宵双亲进城观灯。在东方朔的帮助下一家终于团圆。

2、皮影相思 相传,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死后,汉武帝非常想念她,于是一位宫女就穿上这位妃子的衣服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皇帝看到这位宫女影子以解思念之情。后人做诗:“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影徘徊却逼真,环佩姗姗莲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说的就是汉武帝思念爱妃的典故,这也是皮影戏的最初。 3、破镜重圆 隋朝军队灭南陈时,南陈昌乐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市,以探对方消息。隋灭南陈后,昌乐公主入杨素府做妾,次年元宵节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价钱昂贵,无人问津。徐德言在破镜上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杨素得知,成人之美,昌乐夫妻终于团圆。 4、燃灯七盏

宋代福州有个太守名叫蔡君谟,面对千里饿殍却要粉饰太平。他下令一道,要求治下所有百姓,每家在元宵节之夜必须燃灯七盏。有个穷人叫陈列,制了一个一丈多高的大灯,上书一首诗:“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穷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消息传到太守耳中,他只好收回成命。 5、双喜临门 王安石20岁时进京赶考,元宵节时路过一地,一大户人家悬灯出题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不会答,却记在心中。到京后谁知主考官所出之联竟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提笔就以招亲联作答,得中进士。衣锦还乡时发现那联居然仍未有人会答,王安石便又以考题联作答,竟又得了个漂亮媳妇,实是双喜临门。 元宵节习俗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

关于中秋节来历50字

关于中秋节来历50字 篇一:中秋节的习俗50字 中秋节的习俗50字 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那时仅是一种点 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篇二:中秋50字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与春节、端午节、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根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而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仲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篇三:中秋节日记50字

篇一:中秋节日记精选 (1)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我盼了好久(因为只有在这一天,我才可以吃多多的月饼了,呵呵!)终于盼到了!我一起来,就看到家里没人了,只有我和弟弟堂妹在家,我想,应该是爸爸妈妈去买菜了吧!(因为晚上我们在家吃),而且会买我喜欢吃的菜吧。后来他们回来吃完中午饭后,我们就出去去外面咯! 我们先去超市逛,呼??一口气就买了好多东西,都快把超市带回家了??然后,爸爸妈妈带我们去海滨公园,怎么说好了?简直是人山人海,挤得也是水泄不通,所以我们就没进去了(真扫兴)我们每个人都哭丧着脸回家?? 后来,回到家后,堂妹就拿出一盒月饼去阳台坐着,把月饼对着太阳晒,我看到堂妹这奇怪的行为,就走过去问她“你在干什么啊?”她天真的对我说“我在赏月啊!”当我听到她说时,都不知道是要哭还是笑。我说“赏月是要在晚上赏的,不是白天,而且白天没有月亮,只有太阳!堂妹听到后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好期待晚上啊,不知晚上会干嘛?不过我相信今天是一个美好的中秋节! 夜幕悄悄地降临,我与家人迫不及待地站在阳台,默默地等待着月亮出现。这时,星星先闪亮登场了,大家把目光迅速集中到这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上面。突然,我发现月亮从云层里慢慢出来了,我赶紧指着天空,惊喜地叫道:“快看那,月亮出来了!”大家顿时把目光转移到月亮上。只见月亮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正从一片乌云背后探出脑袋,露出欢喜的笑脸,那么天真,那么可爱。谁知在我们的欢呼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