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网络优化论文

LTE网络优化论文
LTE网络优化论文

L T E网络优化论文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摘要:LTE无线网络优化在整个无线通信网络的建设过程之中,这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环节,它对无线通信网络的建设是不是能够科学地实施是很关键的。本文主要介绍了LTE系统的发展历史、TD-L的标准化历程,并对LTE无线网络优化的关键性能指标进行探讨。

一、LTE无线网络优化介绍

1.什么是LTE

LTE是Long Term Evolution的缩写,全称为3GPP Long Term Evolution,中文一般翻译为3GPP长期演进技术,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标准,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射频接收技术,以及2×2和4×4 MIMO的分集天线技术规格。同时支援FDD和TDD。在每一个5MHz 的蜂窝(cell)内,至少能容纳200个动态使用者。用户面单向传输时延低于5ms,控制面从睡眠状态到激活状态迁移时间低于50ms。2010年12月6日国际电信联盟把LTE正式称为4G。

2.无线网络优化的目的

无线网络优化是为了保证在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的基础上,解决网路存在的局部缺陷,最终达到无线覆盖全面无缝隙、接通率高、通话持续、话音质量不失真、画面质量清晰可见,保证网络容量满足用户高速发展的要求,让用户感到真正的满意。通过网络优化使用户提高收益率和节约成本。

3.无线网络优化的重要性

网络优化是一个改善全网质量、确保网络资源有效利用的过程。传统的网络在大批用户使用时候会造成网络拥堵,用户的感知差,最终网络用户的减少,导致运营商业品牌形象的降低。

经过优化的无线网络网路会顺畅便捷,提高用户感知,提升运营商业品牌形象。保证和提高网络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用户满意度,是业务发展的有力后盾。

无线网络优化特点

覆盖和质量的估计参数不同

TD-LTE使用RSPP、RSRQ、SINR进行覆盖和质量的评估。

影响覆盖问题的因素不同

工作频段的不同,导致覆盖范围的差异显着;需要考虑天线模式对覆盖的影响。

影响接入指标的参数不同

除了需要考虑覆盖和干扰的影响外,PRACH的配置模式会对接入成功率指标带来影响。

邻区优化的方法不同

TD-LTE系统中支持UE对指定频点的测量,从而没有配置邻区关系的邻区也可能触发测量事件的上报;TD-LTE中可以通过设置黑名单来进行领区的优化;邻区设置需要优先考虑优先级。

业务速率质量优化时考虑的内容不同

与TD-SCDMA类似,需要考虑覆盖、干扰、UE能力、小区用户数的影响;需要考虑带宽配置对速率的影响;需要考虑天线模式对速率的影响;需

要考虑时隙比例配置、特殊时隙配置对速率的影响;需要考虑功率配置对速率的影响;需要考虑下行控制信道占用OFDM符号数量对速度的影响。

干扰问题分析时的重点和难点不同

TD-LTE系统会大量采用同频组网,小区间干扰将是分析的重点和难点;TD-LTE系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干扰的抑制和消除,算法参数的优化也将是后续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无线资源的管理算法更加复杂

TD-LTE系统增加了X2接口,并且采用了MIMO等关键技术,以及ICIC等算法,使得无线资源的管理更加复杂。

二、LTE无线网络优化内容

LTE无线网络优化中出现的问题有:覆盖问题、接入问题、掉线问题、切换问题、干扰问题。那么解决这些问题的需要优化内容具体就有:PCI合理规划、干扰排查、天线的调整及覆盖优化、邻区规划及优化、系统参数。下面就详细说明一下这些具体优化内容。

合理规划

研究相邻小区间对PCI的约束:PCI作为小区唯一的物理标识,需要满足以下要求:collision-free,相邻的两个小区PCI不能相

同;confusion-free,同一个小区的所有邻区中不能有相同的;相邻的两个小区PCI模3后的余数不等。

采用合理的规划算法为全网分配PCI:根据实用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邻区关系;根据邻区关系为所有小区分配PCI,考虑PCI复用距离尽可能远。

2.干扰排查

TD-LTE干扰分类分系统内干扰和系统间干扰。系统内干扰:邻区同频干扰;系统间干扰:与WLAN间干扰、与CMMB间干扰、与GSM间干扰、与TD-S间干扰、与其他系统干扰。其中经过系统内与系统间的排查后,发现找出干扰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方法最终解决问题。

3.天线的调整及覆盖优化

网络问题:覆盖是优化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针对该问题,工程建设前期可根据无线环境合理规划基站位置、天线参数设置及发射功率设置,后续网络优化中可根据实际测试情况进一步调整天线参数及功率设置,从而优化网络覆盖。解决思路:通过扫描仪和路测软件可确定网络的覆盖情况,确定弱覆盖区域和过覆盖区域。调整天线参数可解决网络中大部分覆盖问题。

解决思路:

强弱覆盖情况判定。通过扫描仪和路测软件可确定网络的覆盖情况,确定弱覆盖区域和过覆盖区域。

天线参数调整。调整天线参数可有效解决网络中大部分覆盖问题,天线对于网络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性能参数和工程参数两方面。

4.邻区规划及优化

网络问题:邻区过多会影响到终端的测量性能,容易导终端测量不准确,引起切换不及时、误切换及重选慢等;邻区过少,同样会引起切换、孤岛效应等;邻区信息错误将直接影响到网络正常的切换。

合理制定邻区规划原则:TD-LTE与3G邻区规划原理基本一致,规划时综合考虑各小区的覆盖范围及站间距、方位角等因素

5.系统参数

常规参数优化配置建议:目前试验网阶段网络进行优化调整的主要覆盖和切换相关参数。

覆盖参数主要包括: CRS发射功率、信道的功率配置、PRACH信道格式。

切换相关配置参数主要如下:事件触发滞后因子Hysteresis、事件触发持续因子TimetoTrig、邻小区个性化偏移QoffsetCell、T304定时器、T310定时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无线网络优化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周而复始的持续性系统工程,这其中进行网络优化的方法很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完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积累经验。全面提高网络服务质量,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发展的一些思考

1 专家视点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6年7月 第 7 期(第29卷 总第226期)月刊 2016年 第7期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发展的一些思考 周俊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0) 摘 要 网优已成为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全生命周期的一个重要环节,并逐步向全过程渗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 展,4G网络大规模建设和快速商用,四网共存,网络演进加速,网元规模膨胀,数据业务量爆发式增长,传统的语音类业务持续下滑,移动通信网络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网优工作如何开展,如何提高竞争优势和提升用户感知,已成为运营商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网络结构;用户感知;多数据源 中图分类号 TN92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5599(2016)07-0001-05 收稿日期:2016-05-15 周 俊 教授级高工,中 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资深专家,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长期从事移动通信网络规划、设计和优化工作,负责和参与多个中国移动集团级重 点研发项目和国家重大专项,获得省部级和集团级奖励多项,申请国家专利6项,发表论文数十篇。 1 概述 网优是提高移动通信网络质量的重要手段,而网络质量是通信企业的生命线。网优已成为移动通信行业衍生出来的子行业。据中国产业调研网预测,2016年我国网络优化行业市场规模可达4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0%以上。 从2G/3G 到目前商用的4G 网络,甚至已经启动 的5G 超宽带关键技术研究,移动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步伐不断加快, 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结构越来越复杂。多制式网络将长期共存,异构网的网络优化难度指数级增加。 在移动互联及物联网的驱动下,移动通信网络不再是个相对封闭的电话交换网络,而成为“全球互联、万物互联”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务多样化和端到端流程复杂化, 传统的网优手段已无法与之相适应。 业务数据化和分组化,网络宽带化和智能化,移动通信与互联网技术相互融合,移动互联业务爆发增长, 移动通信网络的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优化工作正面临新形势和新要求。 2 网优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网优属于工程实践范畴。对于网络优化,业界没有

解析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与规划

MOBILE COMMUNICA TION │移动通信 2018年第4期 11 解析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与规划 卢玉芳 郑曼珊 广东宜通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30 摘要:信息时代,网络发展趋势势不可挡。信息网络发展,对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站建设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现在的网络用户数量巨大,网络结构复杂,导致移动通信网络需求日益增加。随着硬件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网络设备集成度越来越高,在实际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网络设备的参数以及设备组合需要实时调整。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如何做好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是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做好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有利于移动无线通信网精准规划管理系统,搭建出更加精准规划管理平台,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促进工作部门有效并且精准地开展工作。 关键词: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网络规划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the Optimization and Planning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Lu Yufang Zheng Manshan Guangdong Eastone Century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Guangzhou 510630 Abstract: In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trend of network development is unstoppable.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network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base station construc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In particular, now the number of Internet users is huge, and the network structure is complexity, resulting in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ardware technology and big data technology, the integration of network equip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high. In the actual process, unexpected situations are often encountered. The parameters of network equipment and the combination of equipment need to be adjusted in real time. The importance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optimization is highlighted. How to plan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to optimize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The optimiza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is conducive to the precis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onstruct a more accurate planning management platform, achieve good use effect, and promote the effective and accurate work of the work department. Keywords: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optimization; network planning 引言 移动通信网络与移动运营商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快速、覆盖广、多元化的移动通信环境是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促进移动通信网络更好地满足发展需求,让用户体验舒心、放心、贴心的网络运行环境,就需要对移动通信网络进行合理地优化以及规划。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工作,可以通过熟悉当前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特点来开展。网络规划特点有助于明确规划要点,更好地推进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措施的实行。总而言之,贵在用心、重在行动,如何用更专业、更有效的方式 做好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以及规划,是行业内大家共同的必选课题。 1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概述 除了互联网、物联网这两个通信网络的发展动力以外,还包括语音通话、视频等。人和人的联系已扩展为人和物、物和物的联系。业务的多样化、用户体验的智能化将会让以后的通信网络面对更多的流量、更广的范围。这就需要在分配资源的时候更加灵活。OVUM 的调研显示,全球移动通信的运营商中有一半多已采取智能化、集中化的管理模式,

基于移动通信的基站网络优化

2019年10月 基于移动通信的基站网络优化 王洪光(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吉林有限公司吉林市分公司,132000) 【摘要】随着人们对于无线网络需求的增大,基站的建设也在不断扩大,然而在不断扩建中,由于网络的结构、无线所处的环境、以及用户分布群体和使用方式都在不停地变化,所以就需要不断地对无线网络进行优化调整。无线网络优化,就是根据系统测试数据的表现和实际参数与性能,对系统数据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通过对网络配置和系统参数调节,使系统性能逐步提升,达到系统现有配置下的最好变现。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无线网络;数据分析;网络优化 【中图分类号】TN92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222(2019)10-0109-02 1无线网络优化概述 1.1网络优化的目标 网络优化是建立在工程施工队完成基站建设之后的整个周期,要在有限的资源基础上最大化的去完成一个区域的完美覆盖。然而,一般来说,一个塔上一般是三个天线,在理想状态下是120°的广角去打覆盖,物理下倾角和电子下倾角以及后台功率都是保持一致的,但是在现实环境中,受到地域环境,居民拒绝楼顶建设增高架塔,建筑物遮挡以及跨省市地域等因素影响,无法达到理想状态。因此,网络优化是全面利用现有的资源配置,去实现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电话接通率高、通话时长持续时间久、通话语音不失真、视频清晰度高,保证网络配置满足用户数量高的需求,让用户真正的享受到4G 无线网络带来的便利。 1.2无线网络优化的重要意义 (1)网络优化是一个全面提升网络质量、使网络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的一个过程。在建塔后初期天线板子的位置以及物理和电子下倾角都还是理想状态下的角度,以及由于城市建设带来的地理变化和用户群体转移等,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无法合理利用。所以,网络在大批量用户使用时或者建筑物遮挡以及年节期间用户的地理位置变化会造成网络瞬间的拥堵,用户的体验程度大打折扣,导致用户退网,并且运营商的品牌形象受损。然后经过不断优化的无线网络会使用户的感知度大大提升,提升运营商的口碑。提升网络质量也就同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也是各大运营商未来发展的方向。而合理分配有限的网络资源配置也就成为网络优化的重中之重。 (2)网络优化的工作就是从前台和后台两部分对现有的配置进行优化,通过RF辅助手段为优化做好铺垫。从主要线路优化,整网的普遍调整,精细的Cluster优化为网络做一次梳理。通过测试点的数据分析,前后台的协同处理,让基站覆盖的覆盖效果更佳广泛,质量更加稳定畅通。在有限的网络资源配置进行最大化的使用后,对整体的网络环境做更大的提升,让4G时代真正地走到人们生活中,大文件的快速传输,网上办公的速度更快,视频会议更加流畅等等,使人们能有更好地享受高速网络带来的便利。 1.3无线网络优化中的侧重指标分析 (1)覆盖与质量的参数。TD-LTE使用RSRP、RSRQ、SINR 进行覆盖和质量的评估。 (2)影响覆盖问题的因素。覆盖范围差异显著的原因是工作频段的不同;必须思量天线模式对覆盖的影响。 (3)影响接入指标的参数。除去覆盖和干扰的影响,PRACH 的配置模式会对接入的成功率带来重要影响。 (4)邻区优化的方法。支持UE对指定频点的测量在LTE 系统中,所以没有邻区关系的邻区也有概率触发测量事件;在LTE系统中,可以通过设置黑名单来进行领区的优化配置;邻区设置必须着重考虑优先级。 (5)干扰问题分析时的重点和难点。在LTE中,由于大量采用同频组网,小区间干扰成为分析的重中之重;系统进行干 扰的抑制运用很多不同的方式,后续的工作将是进行算法参 数的优化。 2网络测试指标计算方法 2.1CDMA1X语音测试指标计算方法 (1)接通率计算方法。接通率等于被叫接通总次数/主叫试呼总次数×100%,此种接通率定义适用于农村及城区。 (2)掉话率计算方法。掉话率等于掉话总次数/接通总次数×100%。在一次掉话的过程中,出现主叫或被叫单独掉话的情况,计为一次掉话。在一次掉话过程中,主叫与被叫都发生掉话,也只计为一次掉话。 (3)DT覆盖率计算方法。覆盖率等于(Ec/Io≥-12dB&Tx _Power≤15dBm&Rx_Power≥-90dBm)的采样点数/采样点总数×100%,采样点总数为主被叫测试手机的采样点样本数之和。 2.2EVDO数据测试指标计算方法 (1)DT覆盖率计算方法。DT覆盖率等于(SINR≥-6.5 dB&Tx_Power≤15dBm&Rx_Power≥-90dBm)的栅格数/有效测试栅格数×100%,所有下载测试或上传测试的采样点的样本数之和为采样点总数,单独评估下行业务或上行业务时,可以取下载或上传测试的采样点作为栅格内的采样点总数统计。 (2)Connection掉话率计算方法。Connection掉话率等于异常释放的connection次数/connection建立成功总次数×100%,可以用于农村或城区等场景下的EVDO网络测试FTP数据业务时的Connection掉话率的统计计算。 3网络RF优化事项 3.1越区覆盖 (1)基站信息表错误。由于工参处理问题,导致经纬度误差过大,使信息表的基站位置和实际地理位置不一致。测试时需要对这种情况进行排除处理,及时更新实际基站的位置信息。 (2)越区站点过高。站点安装位置过高,在物理下倾角达 到最大值时仍无法覆盖目标区域。 3.2弱覆盖 (1)邻区漏配。测量邻近小区RSRP中是否存在强信号及未配置邻区,进入到该小区覆盖区无法自动切换。 (2)扇区天馈安装位置不合理导致天馈被遮挡,实地检查 通信设计与应用109

无线网络优化技术基础—-毕业论文设计

无 线 网 络 优 化 技 术 基 础 珠海创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培训资料、内部使用)

目录 第一章概论 (3) 第二章 GSM系统 (4) 第三章数字无线接口 (7) 第四章移动通信网参数 (18) 第五章无线网络优化概述 (30) 第六章基本概念 (35) 第七章实测数据采集分析 (53) 第八章 OMC、BSC的数据采集分析 (59) 第九章干扰分析与掉话分析 (64) 附录A跳频序列产生 (72) 附录B:常用参数缩写解释 (73)

第一章概论 蜂窝通信是发展最快、需求最广的电信应用产品之一。目前,在世界上全部新的电话订单中,蜂窝通信用户所占比例大,且在继续增长。展望未来,利用数字技术的蜂窝系统将成为通信的通用方式。 欧洲有几大的模拟蜂窝系统在运营,例如:北欧多国的NMT(北欧移动电话)和英国的TACS (全接入通信系统)。西欧其他各国也提供移动业务。尽管质量、容量和覆盖区域差异很大,但是需求普遍地超过了估计。另外,大多数系统是国内系统,不可能在国外使用移动电话。这种形式清楚地表明,为将来在全欧洲普遍使用移动电话,需要一种公共的系统。 GSM(特别移动通信组、或移动通信全球系统)——新的泛欧数字蜂窝通信标准,将能解决目前的容量有限问题。事实上,由于频道利用率的改善和小区技术的应用,容量将增加2-3倍,因此也大大地增加所能服务的用户数量。GSM是由ETSI(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制定的泛欧数字移动电话标准,它提供了公共标准。在现阶段,GSM包括两个并行的系统:GSM 900和DCS 1800。这两个系统具有同样的基本功能特性。 在欧洲的漫游是全自动的。在您的旅途中,您可随身携带的移动电话,并在其他国家开机使用。GSM系统自动更新您归属系统中有关你的位置的信息。因此,您能够发起呼叫,也能接收对您的呼叫,而主叫方无须了解您的位置。 除了国际漫游之外,GSM提供许多其他功能性,如高速数据通信、传真和短消息业务等。数字移动电话将比要被它们取代模拟产品的体积更小、也更省电。 GSM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982年。当时,北欧国家向CEPT(欧洲邮电行政大会)提交了一份建议书,要求制定900MHz频段的公共欧洲电信业务规范。在1982-1985年间,讨论了制定模拟系统规范还是数字系统规范。在并在1985年决定为一种数字系统制定规范。接下来的问题是选择窄带还是宽带方案。1986年,在巴黎对不同公司、不同方案的系统进行了现场试验比较。1987年5月选定窄带TDMA(时分多址)方案。与此同时,13个国家(英国有两个运营公司)签署了MOU(谅解备忘录),相互达成履行规范的协议,因而开放了一很大的潜在市场。签署MOU的各个运营公司均以允诺,在1991年7月1日以前都要拥有一个运营的GSM系统。 某些国家通报了一开始覆盖就很大的规划,而其他国家只把在首都及其周围地区提供服务作为起步规划。在此后的几年内,全部国家将在大部分人口聚居区和沿主要高速公路逐步提供服务。 以下对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做些介绍(以GSM为主)。

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中干扰问题研究

毕业论文 题目: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中干扰问题研究作者: 院系:信息工程系 专业:通信工程 年级:2007 级 学号: 指导教师: 提交时间:

目录 摘要 (Ⅲ) Abstract (Ⅳ) 引言 (1) 第1章移动通信网络及网络优化概述 (2) 1.1 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2) 1.1.1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2) 1.1.2 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 (3) 1.1.3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情况与展望 (4) 1.2 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概述 (5) 1.2.1 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的内容 (5) 1.2.2 移动通信系统中网络优化的必要性 (5) 第2章干扰问题的原因与分析 (7) 2.1 网内干扰的原因与分析 (7) 2.1.1 同频或邻频干扰的原因与分析 (7) 2.1.2 互调干扰的原因与分析 (10) 2.1.3 直放站干扰的原因与分析 (11) 2.2 网外干扰的原因与分析 (12) 2.2.1 雷达站 (12) 2.2.2 CDMA基站 (12) 2.2.3 M900频段的无绳电话 (13) 2.2.4 其它同频段无线设备、干扰器 (13) 2.3 硬件故障导致的干扰分析 (13) 2.3.1 天线性能下降 (13) 2.3.2 天馈接头故障 (13) 2.3.3 天线接反 (13) 2.3.4 TRX故障 (13) 2.3.5 时钟失锁 (13)

2.3.6 其它导致干扰的现象 (13) 第3章干扰问题的可行性解决 (14) 3.1 网内干扰的解决 (14) 3.1.1 同频或邻频干扰的解决 (14) 3.1.2 互调干扰的解决 (21) 3.1.3 直放站干扰的解决 (22) 3.2 网外干扰的解决 (24) 3.3 硬件故障导致干扰的解决 (25) 第4章归纳总结 (26) 结束语 (27) 致谢 (28) 参考文献 (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