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修辞手法训练题.docx

三年级修辞手法训练题.docx
三年级修辞手法训练题.docx

1.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鞭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

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2.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3.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4.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5.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6. 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7.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8.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9.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10.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

的像分枝的鹿角。()

11.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12.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3.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

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14.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

座巨大的宝库。()

15. 香港,璀璨的明珠。()

16.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17.高楼大厦的霓虹灯光彩夺目,热情欢迎来自五洲四海的游客。()

18.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

19.我的身子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

珊瑚。()

20.池水清请的,像一面镜子。()

21.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

22.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因为德国法西斯快打到他

们的村子了。()

1.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鞭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

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比喻)

2.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比喻)

3.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比喻)

4.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比喻)

5.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拟人)

6.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拟人)

7.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拟人)

8.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拟人)

9.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比喻)

10.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

的像分枝的鹿角。(比喻)

11.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比喻)

12.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夸张)

13.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

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拟人)

14.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

座巨大的宝库。(比喻)

15.香港,璀璨的明珠。(比喻)

16.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比喻)

17.高楼大厦的霓虹灯光彩夺目,热情欢迎来自五洲四海的游客。(拟人)

18.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比喻)

19.我的身子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

珊瑚。(比喻)

20.池水清请的,像一面镜子。(比喻)

21.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反问)

22.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因为德国法西斯快打到他

们的村子了。(设问)

三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七(修辞手法训练专题)

拟人句:就是根据想象将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

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

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例句: 13. 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8.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5.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拟人)

6.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拟人)

7.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拟人)

(1)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

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1.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鞭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

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比喻)

2.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比喻)

3.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比喻)

4.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比喻)

9.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比喻)

10.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

的像分枝的鹿角。(比喻)

11.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比喻)

14.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

座巨大的宝库。(比喻)

15.香港,璀璨的明珠。(比喻)

16.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比

喻)

( 3)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似的。()

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

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4、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的、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

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

街上溜达。()

3、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

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4.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夸张句: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

12.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夸张)

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12.我将终于锅冲满水,累得我“气喘如牛”。

1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5.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他家非常穷,穷得都揭不开锅了。

这个苹果非常酸,咬一口就能把牙酸掉。

教室里非常静,连头发掉在地上的声音都听得到。

这个房间非常小,只有巴掌那么大。

教室里,同学们一片吵闹声,快把房顶翻了

(2)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

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

有答。

21.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反问)

10、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13.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得流泪呢

B此时的南国,椰风飘香,海鸥低翔,人们怎能不热爱这风光旖旎的地方

C嘴里天天说要职工提意见,职工真的提起意见来又害怕的要死,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

D有些人虽然只捐了几件衣服、几块钱,但他们都尽力了,人的爱心怎能用捐赠钱物数量来计算呢

设问:有问有答

22.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因为德国法西斯快打到他们的村子了。(设问)

(2)奥运是什么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6.蟋蟀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7、这个人是谁原来是隔壁家新来的小鸣.

一、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把答案填在括号内。

1、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2、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3、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4、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的、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

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7、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

分枝的鹿角。()

8、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

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9、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

10、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11、秋天到了,落叶如蝴蝶般在林间飞舞。()

12、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

13、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14、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换上了新的衣裳,好看极了。()

15、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

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16、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17、小草儿受到春雨的爱抚,乐得露出了绿色。()

二、照样子,写句子。

1、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

2、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3、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

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三、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

例风把快要结好的网毁掉了。

快要结好的网被风毁掉了。

1、老师把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

2、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3、小朋友的脚被那香味勾住了。

4、纸船被风浪打湿了。

修辞专项训练题

一 .填空:

1、()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去说明或描

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2、()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是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二、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式

1、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2、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3、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4、星星的眼睛眨呀眨。()

5、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6、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7、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8、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9.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10、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11.多如牛毛()莺歌燕舞()岂有此理()

12.天空中的星星在快活地眨眼睛。()

13.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得流泪呢()

1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5.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

16.蓝色的天空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的红绸子。()

三、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的打“√”,不是的打“×”。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1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12.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13.天空中洒满了快活的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过节有人

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14.可怜九月初三月,露似珍珠月似弓。()

15.他好像听懂了老师的话。()

四、下面的句子是拟人句的打“√”,不是的打“×”。

1.我天天照管花草,像好朋友似的关照它们。()

2.火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娇艳的海棠花,都笑盈盈地开着。()

3.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啊!()

4.星星眨着眼睛,月亮笑弯了腰。()

五、选择:

1、选出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依次正确判断的一项:()

A.风带着雨星,像在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

B.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A、比喻拟人排比对偶

B、拟人比喻对偶排比

C、拟人比喻夸张排比

D、比喻拟人比喻反复

2、与“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一句所用修辞方法

不相同的一项是()

A、长虹飞架之处,昔日的交通梗塞长蛇阵不见了。

B、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C、我好像又回到了梦牵魂绕的故乡。

D、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3、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

A、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B、南京的“金城”摩托车在广交会上赫然登场。

C、阅览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D、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两个语句是()

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___________;体贴万物, ___________。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A、像柳丝的飘忽像细雨的滋润

B、像细雨的滋润像柳丝的飘忽

C、像飘忽的柳丝像滋润的细雨

D、像滋润的细雨像飘忽的柳丝

5.选出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正确的一项

()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拟人。突出了春花的鲜艳美丽。)

B、我觉得我简直诧异得要爆炸了,这样残酷无情的污蔑!(《竞选州长》)(夸张。强调了“我”遭到诬陷后气愤的程度。)

------(《周总理,你在哪C、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里》)(排比。热情地歌颂了周总理的高风亮节。)

D、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人类的语言》)(比喻。生动地说明了“语言”没什么了不起。)

6、对下面四句话所用修辞方法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③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奋。

A、夸张比喻拟人

B、比喻夸张引用

C、比喻拟人夸张

D、比喻夸张拟人

7、选出与“写鬼写妖高人一等”格式一致的一项()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

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D、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8、下列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就像粒粒散落的珍珠,延伸到

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B、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C、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D、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露出头角的蜗牛,像着陆停驶的飞机,

一声不响,仿佛只是在等待,等待。

9、为下文空缺处选择填充,最佳的句子是:()

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 __________,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精彩。

A、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

B、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C、像一条波光粼粼的小溪

D、像一片五彩的云霞

10.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表达效果最好的一句是

中外古今的诗人,常喜欢将珍珠与眼泪作比。阿拉伯的诗人说,牡蛎在海滩上赏月,天使的一滴眼泪,刚巧滴落在它心上, _____

A说像一颗晶莹的珍珠

B变成了一颗晶莹的珍珠

C就是一颗晶莹的珍珠

D俨然一颗晶莹的珍珠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反问手法的一项是

A是云,是雾,是烟还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呢大家猜测不已。

B此时的南国,椰风飘香,海鸥低翔,人们怎能不热爱这风光旖旎的地方

C嘴里天天说要职工提意见,职工真的提起意见来又害怕的要死,这和叶公好龙

有什么两样

D有些人虽然只捐了几件衣服、几块钱,但他们都尽力了,人的爱心怎能用捐赠

钱物数量来计算呢

12.下列四个选项能在语义上与“天边偶尔漂浮着淡淡的白云”构成最贴切的

比喻句是

A犹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B像从别的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C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

13.下列文章标题所用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美丽的“蓝宝石”——青海湖

B当代“葛朗台”——陆建明

C生活的魔术大师——幽默

D没有围墙的大学——百科全书

参考答案:

一、

比喻、拟人、排比、反问

二、

1.排比

2.比喻

3.比喻

4.拟人

5.比喻

6.拟人

7.反问

8.拟人排比

9.比喻 10.反问

11.夸张、拟人、反问

12.拟人 13.反问 14.夸张 15.排比 16.比喻

三、

是: 1.5.7.不是: 2.3.4.四、

不是: 1.

是: 2.3.4.

五、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

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 ,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 ,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

感受等角度 ,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8.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 ,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 ,以加强语气 ,增强表达效果 ,句末一般打问号 ,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 ,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小学语文常用的修辞方法:

1、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

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

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似的)、仿

佛、是、成了”等.例: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

发光 .

2、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

人的动作 .

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3、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

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

(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

例:学好了语文,

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作文.

4、夸张: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 ,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或缩

小来描述 .

例:在巴掌大的监狱里,同志们照常锻炼身体.

5、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无疑而问 ,不需回

答.多用“难道、怎能、怎么”等词作反问词.例:(

1、作为一个小学生 ,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6、设问:就是有针对性提出一个问题 ,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谈出来 .实际上就是自问

自答 .例:我能被中条山的风吓倒吗不能 ,绝对不能 .

7、对偶: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

种修辞方法 .

(对联一般采用对偶的写法)例: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家事国

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

选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A.比喻B.拟人C.夸张D.排比E.设问F.反问

1.狗吃完了饭,又扬长而去。()

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3.除了食用,太空归来的这些特殊乘客还有很多用武之地呢!()

4.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5.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

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6.蟋蟀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7.白公鹅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8.在你写作的时候,猫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9.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似的。()10.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