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影像学诊断

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影像学诊断
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影像学诊断

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影像学诊断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正骨研究院(471002)

郭树农 郭会利 韩松辉 陈亚玲 张国庆

主题词 距骨 剥脱性骨软骨炎/诊断 放射照相术 临床研究

剥脱性骨软骨炎(Osteochodristis Dissecans OC 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关节表面疾病。1840年Pare首先描述了骨软骨片从关节表面移位这一现象,1870年Paget提出此状态是由于骨坏死所致,1887年K ning又进一步提出该病变是由于病变部位供血小动脉的闭塞而引起的自发性骨坏死改变,其根本病理变化是病变部位骨与软骨的炎症反应,所以将其命名为剥脱性骨软骨炎。但后来的研究表明剥脱性骨软骨炎实际上是一种软骨下的边缘性骨坏死改变,而并非真正的炎症。剥脱性骨软骨炎好发于股骨髁部〔1〕,发生在距骨相对较少。发生在距骨的剥脱性骨软骨炎称为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Astragal Os2 teochodristis Dissecans AOC D)。为了提高对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水平,现对我院2002~2006年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作回顾性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15~72岁,平均33岁。单侧发病者20例,双侧3例,共累及26块距骨。病变发生在距骨滑车内上关节面者22例,外上关节面4例。22例有明确外伤史,1例无明显原因,摄X线片偶然发现。

1.2 症状体征 本组23例,其中20例踝关节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2例踝关节有僵硬、交锁,1例无临床症状。

2 检查方法

X线检查采用美国K odak公司X线数字影像处理系统(CR)进行正侧位摄片,13例行CR踝关节正侧位摄片;CT检查采用美国PICKER公司全身扫描机,患者仰卧位,结合CR 片对病变部位进行横轴位或冠状位的断层扫描,层厚2mm,层距2mm,分别以骨窗和软窗进行观察,22例采用双侧对比检查,进行CT冠状位或横轴位扫描;MRI检查采用美国Mar2 coni公司1.5T超导核磁共振成像仪,采用常规SE序列T1WI、T2WI和脂肪抑制序列(STIR)T2WI,对4例患者的踝关节进行矢状位、冠状位及横轴位扫描。

3 结 果

3.1 CR表现 13例进行CR检查,其中3例距骨滑车上关节面局部骨质增白致密,有局限性骨小梁稀疏,关节面完整;10例距骨滑车关节面单发或多发圆形、卵圆形或点条形骨性高密度影,边缘光滑,周围环绕一圈明显透光带,其下方可见凹陷骨窝,骨窝壁硬化(图1A),7例完全位于骨窝内,3例部分位于骨窝内;1例距骨滑车上关节面局限性硬化缺损,踝关节间隙内可见点状游离碎骨影。

3.2 CT表现 22例进行CT检查,其中6例距骨滑车关节面完整,关节面下局部骨质密度增高,周围骨质密度下降;15例在距骨滑车关节面显示大小不等单个或多个碎骨块影,碎骨呈点状、团状,条形或不规则形,大小在0.5~1.0cm之间,碎骨的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边缘光滑,周围有环形透光带,其相应距骨滑车关节面有局限性凹陷骨窝,骨窝壁硬化,周围骨质密度下降或呈囊状低密度区,碎骨可完全位于骨窝内或向关节腔轻度突出,踝穴间隙良好或略增宽,踝关节周围软组织有不同程度肿胀(图1B、C);1例踝穴内可见点状骨性游离体影,游离体边缘光滑,距骨滑车外上关节面显示局限性硬化缺损,踝穴间隙轻度增宽,踝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图2A)。

3.3 MRI表现 行MRI检查的4例中,2例距骨滑车关节软骨完整,软骨面下骨质出现边界不清的斑片状异常信号区,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在STIR T2WI呈高信号改变;1例距骨滑车软骨面连续性中断,病变区在T1WI和STIR T2WI 呈团状低信号,周围在STIR T2WI呈环形高信号带,关节腔内显示少量高信号积液影;1例距骨滑车外上关节面病变区在T1WI呈等信号,STIR

T2WI呈高信号,周围可见低信号带,关节间隙内碎骨呈低信号,关节软骨面连续性中断(图2B、C)。

图1 距骨滑车剥脱性骨软骨炎CR、CT片

λCR正位:距骨滑车外上关节面条形骨性高密度影,边缘清楚,周围环绕透光带,其下方可见凹陷性骨窝,骨窝壁硬化。μCT横轴位骨窗:距骨滑车内上关节面骨窝内显示大小不等团状碎骨影,碎骨密度高低不匀,边缘光滑,完全位于骨窝内,碎骨周围伴有环形透光带,

骨窝壁硬化。ΖCT冠状位骨窗:距骨滑车内上关节面局限性缺损,内显示团状碎骨影,边缘光滑,周围伴有透光带,部分位于骨窝内,骨窝壁硬化

图2 距骨滑车剥脱性骨软骨炎CT、MRI片

λCT冠状位骨窗:距骨滑车外上关节面局限性缺损,周围骨质硬化,其外侧显示点状游离碎骨影。μMRI冠状位SE T1WI:距骨滑车外上关节面病变区呈等信号,周围环绕低信号带,距骨滑车外上关节软骨面连续性中断。ΖMRI冠状位STIR T2WI:距骨滑车外上关节面病变区呈高信号,周围显示环绕低信号带,关节腔未见积液影

?

6

1

?(总944) 中医正骨2007年12月第19卷第12期

4 讨 论

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AOC D)是一种发生在距骨滑车关节面软骨下的边缘性骨坏死改变、坏死骨形成并与健康骨质分离为特征的关节疾病,并非真正的炎症。该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病变多在距骨滑车的内上关节面。单侧多见,也可有双侧对称性发病。临床有不同程度的踝关节疼痛、肿胀,甚至关节交锁、僵硬等症状。

4.1 AOC D病因与病理改变 本组23例中22例有明确外伤史,说明该病与外伤有关。一次或反复多次的外伤导致距骨滑车关节面软骨及软骨面下局部血液供应受损,从而引起软骨及软骨面下骨质的缺血坏死。早期病变周围有一带状充血区,将坏死骨与正常骨组织隔离,骨坏死后毛细血管再生重建和逐渐吸收死骨,新生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向内生新骨沉积,最终导致小片死骨分离剥脱。死骨落入关节腔内则形成骨软骨游离体,游离体可吸收减小或消失,也可因关节液的滋养而增大。遗留下的骨缺损区被结缔组织所覆盖,可变为纤维软骨或经纤维化骨而愈合。

4.2 AOC D分期 Nels on等〔2〕利用MRI将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AOC D)分为四级。Ⅰ级:关节软骨完整。病变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低信号。反应性骨髓水肿T2WI亦呈斑片状高信号,在STIR序列更为明显。Ⅱ级:坏死骨片借反应性骨硬化和血管丰富的纤维肉芽组织与周围骨分开。骨硬化在所有序列均为低信号。富含血管的纤维肉芽组织在T2WI呈高信号。Ⅲ:级来自关节内的液体通过关节软骨裂隙包绕坏死骨软骨片段,为骨软骨碎片不稳定的间接征象。Ⅳ级:坏死碎骨块脱离宿主骨,形成关节内游离体。4例MRI检查病例,Ⅰ级2例,Ⅲ、Ⅳ级各1例。

4.3 AOC D影像学对比分析 AOC D早期表现为关节面局部增白致密,有局限性骨小梁疏松,在CR片上显示不很清楚,多难以发现,在CT上仅表现为关节面下局部骨质密度异常改变。典型的AOC D在CR及CT片上表现为从距骨滑车关节面剥离的死骨片,死骨片呈点状、片状或不规则团状,大小不等,单个或多个,边缘光滑,周围环绕一圈明显透亮带,其下方为与之相对应的凹陷骨窝,骨窝壁硬化或显示囊状低密度区。当死骨片脱落后,在关节腔内形成游离体,距骨滑车关节面出现硬化缺损。MRI对骨的早期缺血性改变较为敏感,可显示CR和CT难以发现的早期病变。AOC D早期的MRI表现为距骨滑车关节面下的小范围异常信号区,而关节软骨完整。病变区呈长T1、短或长T2改变,反应性骨髓水肿在T2WI呈高信号,在STIR T2WI上更为明显。随着病变的发展,坏死骨片借反应性骨硬化和血管丰富的纤维肉芽组织与周围骨分开。骨硬化在所有序列均为低信号。富含血管的纤维肉芽组织在T2WI呈高信号。最终坏死骨软骨片脱离宿主骨,形成关节内游离体。缺损处被结缔组织所覆盖,关节腔内可见积液影。MRI还可间接反映骨软骨碎片的稳定性〔3〕。

4.4 鉴别诊断 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根据其发病部位和影像学表现易于诊断,但须与距骨滑车关节面骨折及关节面下局限性囊变相鉴别。距骨滑车关节面骨折,骨折线清楚,碎骨边缘锐利,密度均匀,内可见骨小梁影,踝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明显。距骨滑车关节面下局限性囊变,距骨滑车关节面完整,囊性病变位于关节面下,密度均匀,病变区边斤清楚,囊壁轻度硬化,多为退行性骨关节病所致。

总之,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根据其发病年龄、部位及影像学的特征性表现,通过CR和CT多可作出准确诊断;MRI因多参数、多方位的优势,不但能显示X线、CT所显示的病变,而且还能发现X线、CT不能发现的隐匿性病灶,对明确诊断能提供更多信息,特别是在评估关节软骨的完整性、剥脱骨块稳定性和对病变的分期上有很大优势。

5 参考文献

〔1〕 曹来宾.实用骨关节影像诊断学〔M〕.济南:山东科学出版社, 1998:264-265.

〔2〕 徐爱德,徐文坚,刘吉华.骨关节CT和MRI诊断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32-337.

〔3〕 葛夕洪,王滨,孙西河,等.剥脱性骨软骨炎的影像学诊断〔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2,25(4):247-250.

(2007203212收稿 2007206225修回)

(上接第15页)冯峰〔5〕及赵锦民等〔6〕报道的有一定的差异。

③可同时伴有单踝、双踝、三踝骨折或跟骨骨折。④下胫腓联合无明显分离。本组12例摄踝穴位平片及已报道的22例,均未发现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与文献报道一致。

2.3.3 分度 赵锦民等〔6〕根据骨折后胫骨远端关节面受累程度,将塔门型骨折分为Ⅳ度。Ⅰ度:胫骨远端压缩性粉碎性骨折,折线呈纵形通过胫骨下端穹隆部(图D)。Ⅱ度:骨折块向上或周围移位,关节面不平整(图B)。Ⅲ度:关节间隙消失,距骨陷入或半脱位(图A)。Ⅳ度:伴有内、外或双踝骨折(图C),少数情况下伴有距骨骨折。这样的分度反映了损伤程度,对指导临床治疗及骨折预后的估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组中Ⅰ度4例,Ⅱ度8例,Ⅲ度11例,Ⅳ度11例。

2.3.4 诊断及鉴别诊断 凡具有踝关节中立位纵向受伤史及胫骨远端关节面穹隆部粉碎、嵌顿、塌陷骨折等典型的X线表现者,即应诊断为塔门型骨折。此X线征象也是塔门型骨折与单纯的单踝、双踝或三踝骨折鉴别要点。如后者伴下胫腓联合分离则更易鉴别。

3 参考文献

〔1〕M ainwaring Bl.Pylon fracture of the ankle:adis teinct clinical and radio2 logic entitr〔J〕.Radiology,1988,68(1):215.

〔2〕 荣国威,王承武.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63.〔3〕 姚太顺,孟宪杰.踝关节外科〔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8:138.

〔4〕Lindsjouif.Classification of ankle fractures;the Lauge2Hansen or A o sys2 tem〔J〕.Clin orthop,1985,199:12.

〔5〕 冯峰.踝关节的塔门型骨折:附4例报告〔J〕.中华骨科杂志, 1992,12(3):201.

〔6〕 赵锦民,孙文学,孙显滋,等.踝关节塔门型骨折22例临床分析〔J〕.中国骨伤,1994,7(6):8.

(2007208202收稿 2007210210修回)

?

7

1

?

中医正骨2007年12月第19卷第12期 (总945)

简易腰椎间盘突出影像诊断

简易腰椎间盘突出影像诊断

学会看腰椎间盘突出CT和MRI磁共振片子的超好教程 发表者:赵东奇 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多发病,要确诊自己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好的方法是去医院拍一张腰部CT片或者MRI(磁共振片子)。不过一般医生都没有充裕的时间把片子报告详细解释给你听,患者常常只能拿着“语言简练”的CT 或者磁共振报告单对自己的病情似懂非懂。不要着急~现在就来手把手教你,怎样自己也能看懂CT和MRI磁共振片子,做到自己心中有数。学习本看片教程不需要以前有医学知识背景,只要学完本教程的几个简单的步骤,十分钟后你自己也可以看懂“高深”的CT/MRI片子啦。第一课,我们先学一点儿预备知识。 腰椎间盘由三部分组成,中间是髓核,髓核

外边包围着纤维环,上下是软骨板。关于腰椎间盘构成的详细知识,请参见腰椎知识堂中的相关文章,这里主要讲一下和MRI/CT片中与腰椎间盘疾病有关的几个关键解剖结构。看看腰椎间盘片子的轴面视图示意图,这几个关键结构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腱鞘囊、又叫做硬膜囊(Thecal Sac)·发出神经根(Exiting Spinal Nerve Roots )(L5) ·过往神经根(Traversing Spinal Nerve Roots)(S1) 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图,关键的“罪魁祸首”要看:·髓核·后纵韧带·后纤维环·小关节这几个结构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都可以导致腰痛以及下肢疼 痛(坐骨神经痛)。要看清到底哪里受压,被什么压迫着,正确的方法是看其MRI/CT的轴状面图(从上往下看)。而从矢状面图(从侧面看)上只能大概地看出是否存在压迫、膨出或突出。随着对下面内容的学习,你可能感到CT和MRI 图像并不象这个示意图中所画的那样清晰分辨 出各个部分,看真实的CT/MRI片子,有时不得不发挥点“想象空间” <第一课完> 第二课,找到我们要看的那一个椎间盘。

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MRI诊断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213671377.html, 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MRI诊断 作者:管海生 来源:《医学信息》2018年第06期 摘要:目的总结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的MRI影像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MRI检查并经过临床及关节镜证实的17例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患者的MRI影像资料。结果 17例患者中发生于膝关节股骨内侧髁9例,股骨外侧髁3例,胫骨内侧髁3例,髌骨2例,关节腔内游离骨块8例;1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膝关节积液。结论采用合理的MR检查序列,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的MRI表现有明显特征性,为首选检查。 关键词: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R445.2;R68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06.056 文章编号:1006-1959(2018)06-0158-02 MRI Diagnosis of Exfoliative Osteochondritis in Knee Joint GUAN Hai-sheng (Department of Radiology,Wuq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17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MRI features of osteochondritis of the exoskeleton in the knee joint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early clinical diagnosis.Methods From June 2012 to May 2017,the MRI images of 17 patients with osteochondrositis of the knee joint who underwent MRI examination and confirmed by clinical and arthroscopic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Of the 17 patients,there were 9 cases of medial femoral condyle,3 cases of lateral femoral condyle,3 cases of medial tibial condyle,2 cases of patella,8 cases of free bone in joint cavity,17 cases of knee joint effusion.Conclusion The MRI manifestation of osteochondritis exfoliative of knee joint is characterized by a reasonable MR examination sequence,which is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examination of osteochondritis. Key words:Knee joint;Exfoliative osteochondriti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剥脱性骨软骨炎(osteochodristis dissecans,OCD)是多种病因导致的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的局部无菌性坏死,以外伤多见,骨软骨轻微骨折或反复轻度外伤导致局部血运障碍,骨软骨坏死脱落;少数患者发病是由于病变部位供血小动脉闭塞而引起的自发性骨坏死。OCD常发

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MRI诊断

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MRI诊断 目的总结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的MRI影像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MRI检查并经过临床及关节镜证实的17例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患者的MRI影像资料。结果17例患者中发生于膝关节股骨内侧髁9例,股骨外侧髁3例,胫骨内侧髁3例,髌骨2例,关节腔内游离骨块8例;1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膝关节积液。结论采用合理的MR检查序列,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的MRI表现有明显特征性,为首选检查。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MRI features of osteochondritis of the exoskeleton in the knee joint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early clinical diagnosis.Methods From June 2012 to May 2017,the MRI images of 17 patients with osteochondrositis of the knee joint who underwent MRI examination and confirmed by clinical and arthroscopic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Of the 17 patients,there were 9 cases of medial femoral condyle,3 cases of lateral femoral condyle,3 cases of medial tibial condyle,2 cases of patella,8 cases of free bone in joint cavity,17 cases of knee joint effusion.Conclusion The MRI manifestation of osteochondritis exfoliative of knee joint is characterized by a reasonable MR examination sequence,which is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examination of osteochondritis. Key words:Knee joint;Exfoliative osteochondriti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剝脱性骨软骨炎(osteochodristis dissecans,OCD)是多种病因导致的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的局部无菌性坏死,以外伤多见,骨软骨轻微骨折或反复轻度外伤导致局部血运障碍,骨软骨坏死脱落;少数患者发病是由于病变部位供血小动脉闭塞而引起的自发性骨坏死。OCD常发生于膝关节,且X线及CT检查对OCD 的显示效果不佳,影像诊断主要依靠MRI检查,本文主要介绍膝关节OCD的MRI表现和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MRI检查后,影像诊断为OCD患者,最终经临床及关节镜证实的OCD患者1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14~57岁。17例患者中15例患者自述曾经有轻度外伤或扭伤史,临床表现以膝关节疼痛及不同程度活动受限就诊,5例患者有膝关节绞索。 1.2方法使用Siemens Essenza 1.5T 超导型MR机,采用膝关节表面线圈,患者仰卧位,膝关节伸直或轻度屈曲,中心线对髌骨下极水平,下肢用沙袋固定。SE序列T1WI(TR/TE 480~560 ms/ 9~12 ms),T2WI(TR/TE 3800~4200 ms/ 90~100 ms);STIR脂肪抑制序列。行冠状位、斜冠状位、矢状位、横轴位扫描,

肘关节五步检查法(图文详解)

肘关节体检五步法(图文详解) 肘关节有关的疾病并不罕见,不一样部位肘关节体现对应着不一样的疾病,天民针刀关节僵直专科就近期在AJO 杂志上就肘关节体检的介绍做了相关整理,相关具体介绍如下: 1. 开端全部的上肢查看 ①颈椎 上肢体现诱发的要素许多,所以首要需求在外颈椎及肩关节的有关疾病。颈部的查看包含触诊,颈椎活动度,神经根激发实验。颈部变形,萎缩,水肿等均也许造成颈部神经影响,然后诱发肘部痛苦。 ②肩关节 因肩部或肩胛骨部位有肌肉和肘部相连接,肩关节部位需求进行细心评价,该部位的变形也许致使肘部肌肉运动不协调,然后诱发体现。肩关节的体检包含触诊,关节活动度,关节的力气,安稳性等。 ③肘关节 正常人群肘关节有轻度外翻,根本在10-15°左右,男性略小,女人略大。评价肘关节的自动活动度,正常范围是伸直0 度,委曲140 度,旋前旋后80 度,考虑到解剖学变异,关节活动度查看需与健侧进行比较。关节运动时诱发痛苦也许与软安排肿胀,挛缩,渗出,骨头碰击及肘关节内游离体有关。肘关节运动度削减则也许和骨质增生,关节碰击等有关。

2. 肘关节内侧查看 在肘关节内侧能够明白辨认出肱骨内侧髁,该部位为肘关节内侧副韧带,旋前圆肌和屈肌总腱止点。若病人为抛掷运动员,则需求要点查看内侧副韧带情况。需沿着内侧副韧带行走方向(肱骨内侧髁下缘延伸至尺骨近端的突起有些),若有压痛,则提示韧带拉伸或许彻底开裂。 同时可通过应力实验查看内侧副韧带的完整性,常用动力肘关节外翻应力实验。该实验能模仿网球肘病人发病的外力机制,如下图所示,病人仰卧位,肩关节外展,外旋90 度,查看者一手抓住病人大拇指,另一手支持肘部,此时可将病人前臂重力转变为肘关节的外翻应力,以肘关节为支点,运动前臂。若病人内侧副韧带有损害,则在屈伸80-120 度时可诱发痛苦。

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的MRI诊断

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的MRI诊断 发表时间:2016-01-21T16:47:11.94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作者:李林霞 [导读] 仁寿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探讨分析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 MRI表现。 仁寿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6205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 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膝关节镜及手术证实的13例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评价其 MRI影像特点。结果2例仅显示软骨下多个点状或类圆形异常信号影,T1加权序列为低信号,T2加权序列为高信号,压脂T2为高信号,部分病变区信号欠均匀,边缘模糊,关节软骨尚完整,无形态的改变;4例T1加权序列显示软骨下病变周围出现低信号线影,T2加权序列上则表现为高信号,关节软骨表面不光滑、粗糙、变薄;5例病变骨组织及表面软骨与宿主骨部分分离,边缘为长T1长T2信号影;1例坏死骨及软骨碎片与宿主骨分离,并由长 T1长T2信号带包饶;1例表现为坏死骨及软骨碎片与宿主骨完全分离、脱落,形成关节游离体,相应宿主骨出现一缺损,中央为长 T1长T2信号相隔。13例关节腔及关节囊均见不等量长T1长T2液性信号影。结论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的 MRI 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病史及临床资料,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MRI可作为诊断剥脱性骨软骨炎首选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剥脱性骨软骨炎;磁共振成像;膝关节 [Abstract]Purpose To explore the MRI imaging features of knee joint osteochondritis dissecans.Methods The clinical and MRI image data of 13 cases osteochondritis dissecans which confirmed by knee arthroscopy and operatio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Two cases revealed multiple punctate or round abnormal signal under cartilage with low signal in T1 weighted image,high signal in T2 weighted image and fat suppressed T2 weighted image.The lesion signal was not uniform with blurred edge.Articular cartilage is still intact without morphological change.Four cases showed low signal line shadow around the cartilage lesions on T1 weighted image and high signal on T2 weighted image.The surface of articular cartilage is rough and thinning.Five cases of lesion bone tissue and cartilage on the surface were partly separated from the host bone and edge part of the lesion showed low signal on T1WI and high signal on T2WI.One case of necrotic bone and cartilage debris was separated from host bone and wrapped with low signal on T1WI and high signal on T2WI.One case showed necrotic bone and cartilage debris completely separated from the host bone and from a joint free body.There is a corresponding host bone defect which separated with low signal on T1 and high signal on T2.Thirteen cases revealed liquid signal with low signal on T1 and high signal on T2 in articular cavity and joint capsule.Conclusion The MRI features of osteochondritis dissecans has certain characteristics,combined with the history and clinical information could help to mak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MRI could be used as a first considered test method of osteochondritis dissecans. Key words:osteochondritis dissecan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knee joint 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是引起膝关节疼痛的原因之一,在临床上并非少见。该病病因尚不清楚,多数人认为与外伤后骨软骨骨折或反复轻度外伤导致血液循环障碍、骨软骨坏死脱落所致,也有人提出与细菌栓子或脂肪栓塞终末动脉以及家族遗传等有关,但以创伤理论更为重要。自 2013年3月- 2015年3月,作者收集了经关节镜和手术证实的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13例,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率,现仅就其 MRI表现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3月- 2015年3月收集经关节镜和手术证实的剥脱性骨软骨炎患者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18~47岁,平均 25.5岁。11例行关节镜检查,2例行手术治疗。均为单膝病变。10例发病前有明显膝关节外伤史,3例外伤史不明确,13例均无明显全身不适症状,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痛点模糊,疼痛程度均与膝部活动量有关,休息时减轻,活动量加大则疼痛加重。 1.2检查方法患者均于术前行MRI常规检查。8例采用西门子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5例采用西门子0.3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均采用膝关节表面线圈,扫描范围自股骨下端内外侧髁至胫骨上端,患者取仰卧位,双下肢尽量伸直。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行SE序列 T1WI、FSE序列 T2WI扫描,常规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成像,加脂肪抑制序列检查,4mm层厚,1mm层间距。0.3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行SE序列T1WI、STIR、GRE及T2WI常规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扫描,层厚5mm,间距1mm,并辅以4mm薄扫进行检查。 2 结果 13例中10例为单髁发病,右膝6例(内侧髁4例,外侧髁2例),左膝4例(内侧髁3例,外侧髁1例),3例内外侧髁及胫骨平台均可见病灶,其中1例为股骨和胫骨对称性发病。2例表现为股骨内侧髁软骨下多个斑点状、类圆形异常信号影,T1加权序列为低信号,T2加权序列为高信号,压脂T2为高信号,部分病变区信号欠均匀,边缘模糊,关节软骨尚完整,无形态的改变;6例T1加权序列显示股骨内/外髁、胫骨平台软骨下病变周围出现低信号线影,T2加权序列上则表现为高信号,关节软骨表面不光滑、粗糙、变薄, 1例见局限性小缺损;3例股骨内/外髁病变骨组织及表面软骨与宿主骨部分分离,边缘为长T1长T2信号影环绕;1例股骨内髁坏死骨及软骨碎片与宿主骨分离,并由长 T1长T2信号带包饶;1例表现为股骨内侧髁坏死骨及软骨碎片与宿主骨完全分离、脱落,形成关节游离体,相应宿主骨出现一缺损,中央为长 T1长T2信号影相隔。13例关节腔及关节囊均见不等量长T1长T2液性信号影,8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半月板变性、损伤,1例前交叉韧带损伤,3例股骨深部骨髓水肿,2例胫骨骨髓水肿,2例关节周围软组织稍肿胀。 3 讨论 剥脱性骨软骨炎是指各种致病因素导致的局限性关节软骨及其软骨下骨病变,并逐渐与其周围正常骨分离脱落的一种关节疾病。剥脱性骨软骨炎的发病率为0.01~ 0.06%[1],10~40岁青壮年多见,男女发病比为5∶3[2],可发生于全身任何关节,但膝关节最常受累,据报道膝关节发病率为75%。本病已被广泛认为是引起青少年和成人膝关节症状的原因之一。临床上多有外伤史,可无症状或有关节疼痛症状,症状的轻重取决于病程长短及游离体大小等,游离体形成后可出现关节弹响、绞锁、肿胀及运动障碍。 剥脱性骨软骨炎的发病机理可以是软骨及软骨下骨同时发现病变,或是软骨下骨结构病变在前,随之覆盖其上的软骨继发病变。目前各资料对MRI分型主要依据软骨和软骨下骨病灶的完整性或缺损程度。最常用的是Kramer 等[3]分型,共分五型。Ⅰ型:T1WI软骨下病变呈豆状或横卵圆形,信号减低,关节软骨完整,关节镜和X线难以发现;Ⅱ型:软骨下病变周围出现低信号影,T2加权序列上则表现为高信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4个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4个鉴别诊断 、急性腰扭伤 多数有急性腰扭伤史,可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和功能失调,以及突然发作的急性疼痛,常处于强迫体位,由于保护性肌紧张使脊柱强直或侧凸,疼痛可向臀部放射。屈髋屈膝时可引起腰部疼痛,直腿抬高试验可为阳性,但无坐骨神经牵 拉痛,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阴性。 二、慢性腰部劳损 可由急性腰扭伤后未经及时合理治疗或长期积累性腰部组织损伤引起。常表现为腰骶部酸痛或钝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改变体位及局部捶打按摩后症状减轻,不能坚持弯腰工作,疼痛严重时可牵掣到臀部及大腿后侧。腰骶部竖脊 肌附着点处是最常见的压痛点,椎旁、棘间及第3腰椎横突深压痛,臀肌起点及臀部可有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无放射痛。 三、退行性变腰椎骨关节病 以腰椎退行性改变为主,有腰椎广泛骨与关节增生性改变,并继发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表现为晨起腰部僵直或 酸胀感明显,活动后症状逐渐减轻,但活动时间较长后病人又可出现腰痛加重,卧床休息、局部按摩后可以缓解。腰部常无明显压痛点,局部按压后有舒适感。退变较严重的患者,小关节不对称,该节段的腰椎间盘变性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以致骨质增生,向后压迫神经根,或因腰椎不稳、小关节增生内聚而刺激神经根,而出现下肢放射痛,疼痛以股部前外侧为主,有时可表现为根性痛,此时应注意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必要时结合影像学检查。 四、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 为腰椎管外病变,该横突尖部软组织因损伤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并导致腰痛或腰臀痛。多发于青壮年、腰背肌较弱者,男性多见,有外伤史和长期工作姿势不良者。主要症状表现为腰部及臀部疼痛,活动时加重,俯卧位检查时可 触及一侧或两侧竖脊肌轻度痉挛及压痛,可在第三腰椎横突末端扪及硬结和条索状物,触压痛明显,有时可在臀中肌后缘或臀大肌上缘扪及条索状物及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无神经根刺激症状,化验及影像学检查无特殊异常。 五、腰椎椎弓崩裂与滑脱 指腰椎椎弓在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缺损或断裂,使椎弓失去完整的骨性连接,又称峡部不连。在椎弓崩裂的基础上椎体产生向前滑移,又称真性滑脱。若椎弓完整椎体产生滑脱,则称为假性滑脱。当椎弓峡部断裂时,椎弓断端活动, 形成假关节。由于反复的活动摩擦使断端产生大量的纤维软骨样骨痂,这些增生的纤维软骨组织,可引起神经根粘连产生腰腿痛,并可造成神经根性受压产生根性痛。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要点:①椎弓崩裂及崩裂性滑脱一般病程较 长,无明显加重或缓解期。②对神经根影响不如椎间盘突出明显。③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并可确定滑移的程度,可加 摄腰椎动力位X片以明确椎体结构稳定性,必要时可结合CT、MRI检查做出判断。 六、腰椎管狭窄症 ①中央型椎管狭窄主要原因是由于椎间盘退变,纤维环弥漫性向后膨出,使椎间隙变小,椎板向后重叠,黄韧带产生皱褶,再加上关节突退变性增生,内聚侵向中线,使椎管的中矢径缩小,椎管内马尾神经遭受卡压。临床表现多有长期下腰背、臀部及大腿后侧疼痛,症状逐渐加重,站立和伸腰时症状加重,后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疼痛范围逐渐扩大,并出现感觉异常,足趾背伸力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甚至可出现鞍区感觉缺失和括约肌功能障碍。 ②神经根型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腰神经根管是指神经根自硬膜囊发出后斜向外下直至椎间孔外口,此段神经根通

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影像学诊断

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影像学诊断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正骨研究院(471002) 郭树农 郭会利 韩松辉 陈亚玲 张国庆 主题词 距骨 剥脱性骨软骨炎/诊断 放射照相术 临床研究 剥脱性骨软骨炎(Osteochodristis Dissecans OC 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关节表面疾病。1840年Pare首先描述了骨软骨片从关节表面移位这一现象,1870年Paget提出此状态是由于骨坏死所致,1887年K ning又进一步提出该病变是由于病变部位供血小动脉的闭塞而引起的自发性骨坏死改变,其根本病理变化是病变部位骨与软骨的炎症反应,所以将其命名为剥脱性骨软骨炎。但后来的研究表明剥脱性骨软骨炎实际上是一种软骨下的边缘性骨坏死改变,而并非真正的炎症。剥脱性骨软骨炎好发于股骨髁部〔1〕,发生在距骨相对较少。发生在距骨的剥脱性骨软骨炎称为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Astragal Os2 teochodristis Dissecans AOC D)。为了提高对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水平,现对我院2002~2006年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作回顾性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15~72岁,平均33岁。单侧发病者20例,双侧3例,共累及26块距骨。病变发生在距骨滑车内上关节面者22例,外上关节面4例。22例有明确外伤史,1例无明显原因,摄X线片偶然发现。 1.2 症状体征 本组23例,其中20例踝关节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2例踝关节有僵硬、交锁,1例无临床症状。 2 检查方法 X线检查采用美国K odak公司X线数字影像处理系统(CR)进行正侧位摄片,13例行CR踝关节正侧位摄片;CT检查采用美国PICKER公司全身扫描机,患者仰卧位,结合CR 片对病变部位进行横轴位或冠状位的断层扫描,层厚2mm,层距2mm,分别以骨窗和软窗进行观察,22例采用双侧对比检查,进行CT冠状位或横轴位扫描;MRI检查采用美国Mar2 coni公司1.5T超导核磁共振成像仪,采用常规SE序列T1WI、T2WI和脂肪抑制序列(STIR)T2WI,对4例患者的踝关节进行矢状位、冠状位及横轴位扫描。 3 结 果 3.1 CR表现 13例进行CR检查,其中3例距骨滑车上关节面局部骨质增白致密,有局限性骨小梁稀疏,关节面完整;10例距骨滑车关节面单发或多发圆形、卵圆形或点条形骨性高密度影,边缘光滑,周围环绕一圈明显透光带,其下方可见凹陷骨窝,骨窝壁硬化(图1A),7例完全位于骨窝内,3例部分位于骨窝内;1例距骨滑车上关节面局限性硬化缺损,踝关节间隙内可见点状游离碎骨影。 3.2 CT表现 22例进行CT检查,其中6例距骨滑车关节面完整,关节面下局部骨质密度增高,周围骨质密度下降;15例在距骨滑车关节面显示大小不等单个或多个碎骨块影,碎骨呈点状、团状,条形或不规则形,大小在0.5~1.0cm之间,碎骨的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边缘光滑,周围有环形透光带,其相应距骨滑车关节面有局限性凹陷骨窝,骨窝壁硬化,周围骨质密度下降或呈囊状低密度区,碎骨可完全位于骨窝内或向关节腔轻度突出,踝穴间隙良好或略增宽,踝关节周围软组织有不同程度肿胀(图1B、C);1例踝穴内可见点状骨性游离体影,游离体边缘光滑,距骨滑车外上关节面显示局限性硬化缺损,踝穴间隙轻度增宽,踝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图2A)。 3.3 MRI表现 行MRI检查的4例中,2例距骨滑车关节软骨完整,软骨面下骨质出现边界不清的斑片状异常信号区,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在STIR T2WI呈高信号改变;1例距骨滑车软骨面连续性中断,病变区在T1WI和STIR T2WI 呈团状低信号,周围在STIR T2WI呈环形高信号带,关节腔内显示少量高信号积液影;1例距骨滑车外上关节面病变区在T1WI呈等信号,STIR T2WI呈高信号,周围可见低信号带,关节间隙内碎骨呈低信号,关节软骨面连续性中断(图2B、C)。 图1 距骨滑车剥脱性骨软骨炎CR、CT片 λCR正位:距骨滑车外上关节面条形骨性高密度影,边缘清楚,周围环绕透光带,其下方可见凹陷性骨窝,骨窝壁硬化。μCT横轴位骨窗:距骨滑车内上关节面骨窝内显示大小不等团状碎骨影,碎骨密度高低不匀,边缘光滑,完全位于骨窝内,碎骨周围伴有环形透光带, 骨窝壁硬化。ΖCT冠状位骨窗:距骨滑车内上关节面局限性缺损,内显示团状碎骨影,边缘光滑,周围伴有透光带,部分位于骨窝内,骨窝壁硬化 图2 距骨滑车剥脱性骨软骨炎CT、MRI片 λCT冠状位骨窗:距骨滑车外上关节面局限性缺损,周围骨质硬化,其外侧显示点状游离碎骨影。μMRI冠状位SE T1WI:距骨滑车外上关节面病变区呈等信号,周围环绕低信号带,距骨滑车外上关节软骨面连续性中断。ΖMRI冠状位STIR T2WI:距骨滑车外上关节面病变区呈高信号,周围显示环绕低信号带,关节腔未见积液影 ? 6 1 ?(总944) 中医正骨2007年12月第19卷第12期

骨科临床诊断名

参考《实用骨科学》把其中的骨科病名称编出来了,共347个 骨科临床诊断 1.肩关节脱位 2.肱骨干骨折 3.肱骨髁上骨折 4.肱骨外髁骨折 5.肱骨内髁骨折 6.肱骨内上髁骨折 7.肱骨小头骨折 8.肱骨远端前骨骺分离 9.肱骨髁间骨折 10.尺骨鹰嘴骨折 11.桡骨头骨折 12.桡骨头半脱位 13.桡骨颈骨折 14.桡骨头骨骺分离 15.孟氏骨折 16.肘关节脱位 17.婴幼儿肘部损伤 18.尺桡骨干双骨折 19.尺骨骨折 20.桡骨骨折 21.桡骨中下1/3骨折伴尺桡下关 节脱位(盖氏骨折) 22.Colles骨折 23.Smith骨折 24.Barton骨折25.桡骨茎突骨折 26.儿童桡骨远端骨折 27.舟状骨骨折 28.三角骨骨折 29.豆状骨骨折 30.钩状骨骨折 31.月骨脱位 32.月状骨无菌坏死 33.腕关节韧带损伤 34.腕关节不稳 35.远侧尺桡关节损伤 36.掌骨骨折 37.指骨骨折 38.掌指关节脱位 39.指间关节脱位 40.指屈肌腱损伤 41.指伸肌腱损伤 42.手部神经损伤 43.拇指创伤性软组织缺损 44.寰枕脱位 45.寰椎骨折 46.寰-枢椎半脱位 47.枢椎椎弓骨折 48.齿状突骨折 49.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50.颈椎骨折脱位 51.关节突关节脱位 52.脊柱前脱位 53.椎体压缩骨折 54.椎体爆裂骨折 55.椎板骨折 56.棘突骨折 57.脊柱后脱位 58.颈椎钩突骨折 59.脊髓损伤 60.过伸性颈椎损伤 61.脊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 62.陈旧性脊柱脊髓损伤 63.骨盆骨折 64.髋臼骨折股骨头中心脱位 65.髋关节脱位 66.股骨颈骨折 67.股骨转子间骨折 68.股骨转子下骨折 69.股骨干骨折 70.股骨髁上骨折 71.股骨髁骨折 72.髌骨骨折 73.胫骨髁(平台)骨折 74.膝韧带损伤 75.胫腓骨干骨折 76.胫骨骨折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亦称为髓核突出(或脱出)或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1〕。本症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症状。目前,该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平片、造影、CT和MRI,随着影像技术的日趋完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认识也不断深入,现就腰椎间盘的影像学分型、诊断方法综述如下。 1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分型 临床学者将纤维环、髓核和覆盖于椎体上下缘的骺软骨板统称为椎间盘〔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较为复杂,根据突出的方向与受压神经的关系分型:(1)中央型:突出部分位于椎管中央;(2)中央旁型:突出部分位于椎管中央旁;(3)椎间孔型:压迫鞘内神经根与神经节。根据突出的程度分型〔3〕:(1)椎间盘膨隆:椎间盘沿椎体四周均匀对称性膨出,常伴椎间盘高度变低;(2)椎间盘突出:椎间盘母体呈宽基底相连;(3)椎间盘脱出:较大部分的椎间盘位于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内,与母体呈狭颈相连;(4)椎间盘游离:椎间盘突出部分断裂、移位,与母体完全分离。根据MoharmedBann氏分型还有前缘型和垂直型等〔4〕,垂直型在影像学上可见Schmor1’s结节。 2腰椎间盘突出的检查方法 2.1X线平片检查平片表现:(1)正位片上椎间隙左右不等,椎体呈侧弯,侧位片上椎体生理前凸,椎间隙变窄或后宽;(2)Schmor1’s结节,椎间隙变窄的相邻椎体内出现半圆形阴影,其周边呈致密硬化影,有人认为〔5〕,腰椎后缘软骨结节就是Schmor1’s结节;(3)椎体前缘磨角,侧位表现为骨刺,呈水平方向突起,有别于临床常见的爪形骨刺、骨桥〔2〕;(4)椎体后缘增生后翘,上下关节硬化;(5)椎体不稳、后移,脊突偏歪;(6)椎小关节两侧不对称; (7)椎间孔内骨片;(8)椎间盘真空现象,在髓核处出现一透亮度略高于椎间盘的小区;(9)后突髓核、纤维环钙化,正侧位片均可见与椎间隙相关的钙化影。平片对椎体整体观,对以上特征表现有极高的诊断价值〔2~6〕。多数情况下,椎体、椎间隙改变仅反映了腰椎的保护性姿态,仅能提示病变,而对是否为椎间盘病变或由结核、肿瘤引起,以及对椎间盘突出的程度、神经根脊髓受压迫程度等诊断不清,这些需依靠其他方法来确诊。 2.2造影检查 2.2.1脊髓造影碘油造影方法比较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诊断准确率比平片高,适用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但因碘油造影剂在蛛网膜下腔中吸收较慢,易产生蛛网膜炎,并可有头痛、造影后腰痛和坐骨神经痛、肺栓塞等并发症,临床现已少用,而改为碘水造影。碘水造影因碘水造影剂能完全吸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与脑脊液混合均匀,提高了清晰度;并可动态观察多个节段、蛛网膜下腔及神经根鞘情况,显影效果较好,定位准确,其确诊率大大提高,可达76.1%~100%〔7~9〕,与CT无显著差异;费用较低,并且其空间分辨率优于CT,现仍广泛使用。 2.2.2造影主要表现(1)椎间盘膨出:使通过局部的造影剂变薄,影像较淡,呈面纱状或珠帘状;(2)椎间盘突出:外侧方小的突出只在相应的椎间隙外侧有轻度凹陷压迹,大的突出表现为卵圆形压迹或半弧形压迹;正中突出向两侧延伸多呈束腰征、截断征;根袖影被抬高、压尖呈腋下征,多见于根内型;根袖影消失,呈截断征,多见于根前型和根外型;突出段神经根充血、水肿,呈喇叭形,多见于根前型和根内型;丝条状马尾神经影,移向对侧,呈弓背型,多见于较大的外侧型突出〔2~9〕;(3)椎间盘游离,依方向、程度以上表现均可有。 2.3CT检查 2.3.1CT优点目前,CT已成为诊断本病的一种重要方法,CT诊断椎间盘突出的准确率为83%~

浅析剥脱性骨软骨炎的治疗

浅析剥脱性骨软骨炎的治疗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摘要】目的探讨剥脱性骨软骨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结论剥脱性骨软骨炎的治疗现已趋向于较为保守。儿童除非骨软骨炎病灶已剥脱,否则不需要施行手术,几乎每一儿童如此处理后均能完全愈合。对成人剥脱性骨软骨炎的治疗也已趋向于较保守,但手术适应于症状明确者。如股骨受累区不是主要负重面,对未剥脱的骨软骨炎灶在将灶缘软骨切开后,予以取除。如病灶已成为游离体,只需简单地将其取除,对脱落处陈旧的凹陷边缘不需要搔刮。 【关键词】剥脱性骨软骨炎保守和手术治疗 本病由K6nig于1884年首先报道,又称为Ko nig病或分离性骨软骨炎。本病并非骨软骨的炎症,而是关节的软骨下骨有缺血性坏死区,使其上的软骨发生退行变性。本病的发展过程中,除非由手术或其他治疗中断其发展,不然,坏死的骨质及其上的软骨逐渐与周围骨及软骨分离,一同变成游离体。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7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9-53 岁。均为单侧发病,左侧3例,右侧4例。病程3-11个月。经过治疗

基本痊愈,临床治疗分析如下。 1.2 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15岁左右的青年,男多于女。好发部位为膝关节和肘关节,偶见于其他关节。在膝关节中,病变最常见于股骨内髁关节面的外缘附近,但也可发生于任何其他部位。 本病病理变化于初期见软骨下骨质坏死。 以后累及坏死骨上的软骨,关节软骨变软,失去光泽,呈灰蓝色。随后关节面的一部分连同其下的一小片松质骨因缺血而坏死,从周围正常组织分离而脱落。有的碎片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尚有软骨相连。骨软骨脱落处呈凹坑,边缘可稍不规则。 本病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乏力,疼痛轻微,以后疼痛逐渐加重,伴间歇性功能障碍。有时可触及较大的滑动性游离体。 2治疗分析 剥脱性骨软骨炎的治疗现已趋向于较为保守。Smillie ,VanDemark和Green以及Bank。已证示在儿童除非骨软骨炎病灶已剥脱,否则不需要施行手术。在剥脱发生之前,在缺血性坏死的骨质上的软骨还是存活的,假如关节不负重地保护起来,缺血的骨质会保持在原位,而会在3?7个月内获得血管再分布。膝关节应在30°屈曲位下在石膏型内固定,直到完全愈合。可允许扶拐行走,但勿使患肢负重。如双膝均受累,则双侧包石膏型而用轮椅。几乎每一儿童如此处理后均能完全愈合。但如骨软骨炎灶已剥脱,当然应该将其切除。 对成人剥脱性骨软骨炎的治疗也已趋向于较保守,但手术适应于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发表者:苏子新 一、一般体征 1 、步态:症状较明显者行走时姿态不自然,较重者行走时身前倾而臀部以向一侧倾斜的姿态下跛行。 2 、脊柱外形:突出物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疼,脊柱为了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在外观上腰椎生理性前突变浅或侧弯,侧弯可凸向健侧也可凸向患侧,此与突出物与压迫神经根的位置关系有关。 3 、压痛点:多位于有病间隙的棘突旁,此压痛点并向同侧,臀部及沿下肢坐骨神经区放射区,压痛点的多少和程度不一。 4 、腰部活动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在各方面的活动度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5 、下肢肌肉萎缩: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坐骨神经痛使病人行走或站立时就很自然地多用健肢来负重,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二是神经根受压所致肌肉萎缩。 6 、肌力改变,由于神经支配的肌肉营养障碍出现肌力减低。 7 、感觉减退:可以是主观麻木,也可以是客观麻木,皮肤感觉下降。如针刺皮肤病人亦不觉疼痛等。 8 、反射改变:患侧有膝反射及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膝反射的减弱是于腰4 神经根受侵犯,多为腰 3 4 椎间盘突出所致,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是由于骶 1 神经损害所致。 二、各种特殊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坐骨神经痛的体征检查: 压痛:腰部压痛,诱发下肢沿坐骨神经走向的放射痛。 Lasegue 征:患者仰卧,患肢屈髋屈膝各90 度,逐渐伸膝,至任何角度发生疼痛为阳性。

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膝伸直位屈髋关节至任何角度产生沿坐骨神经走向疼痛为阳性。 Bragard 征:即加强试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保持抬高角度,医生一手托患者小腿,另一手使其足背伸,疼痛加剧为阳性。 坐骨神经张力试验:又称弓弦试验,患者端坐检查台边缘,屈膝90 度,小腿下垂,检查者一手提小腿使膝关节逐渐伸展,有疼痛时稍回屈少许,以另一手指腘窝中央,剧痛为阳性。 仰卧挺腹试验:对于一些关节韧带松驰者,直腿抬高到90 度时,往往仍不受限且无疼痛,此时病人仰卧,作抬臀挺腹的动作,使臀部背部离开床面出现患肢放射痛即为阳性。 股神经体征检查:股神经伸张试验(FNS test ),俯卧位,膝伸直,使髋后伸,患侧股前方疼痛为阳性,常提示L3-4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障碍体征: 皮肤感觉:腰神经分布区痛觉及触觉检查。 运动障碍:拇指背伸肌力,踝背伸肌力。 肌肉萎缩:测量下肢周径。 腱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 三、影像学检查 1 、腰椎平片:腰椎正位片腰椎棘突偏斜,侧弯,当突出位于神经根腋下时侧弯向健侧当突出位于神经根肩上时侧弯凸向患侧。 2 、CT 报告: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硬膜受压、侧或双侧侧隐窝变窄等。 3 、MRI 报告: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 4 、髓核造影:了解纤维环及髓核退变程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症状是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由于腰部是人体活动的枢纽,承受了很大的挤压和扭转应力,故腰部的椎间盘最易发生变性破裂,在轻微的腰扭伤或感受风寒湿外邪等外因的作用下,发生椎间盘突出,约有一半的病人表现为先腰痛后腿痛,约有1/3的病人为腰背痛和腿痛同时发生,其他有少部分病人则先出现腿痛后出现腰背痛。先有腰背痛的患者,疼痛时间短者数天,长者可达数年。部位多在下腰背和腰骶部。这类疼痛的感觉部位较深,表现为起病缓慢,且定位不准确的腰背部局限或广泛的钝痛,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约有98%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出现有腿痛的症状。其疼痛的部位与性质,因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不同而不同。9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在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这一类患者多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下肢的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放射痛,多数病人疼痛沿臀部到大腿后面或外侧及小腿外侧至足跟或足趾,个别病人疼痛可始于小腿或外踝。疼痛的范围与神经根接触突出的椎间盘多少有关。半数病人可因咳嗽、打喷嚏或腹部用力而导致下肢疼痛加重。病人在早期可有下肢疼痛过敏,病程较久或神经根受压较重者,有下肢麻木或感觉迟钝。对于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症状多表现于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中央型椎间盘巨大突出患者,可发生大小便异常或失禁、马鞍区麻木,严重者可出现足下垂。有一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因其腰部交感神经受刺激而表现出下肢发凉,有的还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水肿。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体征包括腰部肌肉痉挛、保护性的腰椎侧弯、腰椎活动受限(以前屈为主)、椎旁压痛、直腿抬高受限等。另外,上腰椎间盘突出发病较少,发病多以腰部疼痛和大腿疼痛明显。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在椎管中央,患者突然出现会阴部剧烈疼痛,小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或下肢活动无力突然加重,即为马尾神经综合症,应立即就诊,急症手术,但术后效果多不满意。 2、查体腰部向一侧弯曲,腰椎的生理曲度减小(俗称"板腰"),腰部多有明显的压痛点或叩痛点(可伴同一侧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多以前屈受限为主,直腿抬高试验70°以内为阳性,加强试验阳性,单侧或双侧下肢有皮肤痛、温、触觉减退区,多为小腿内侧、外侧或足背外侧、第Ⅰ第Ⅱ足趾间、足底,但痛、温、触觉减退区不是呈"袜套"状分布,单侧或双侧下肢部分肌肉肌力减退,长时间发病有肌萎缩,或足下垂,足拇指下垂。 3、影像学诊断普通X线平片提示腰椎生理前凸变小,病变椎间隙变窄或前窄后宽(侧位),腰椎出现侧弯,两侧椎间隙不等宽,病变侧变窄(正位)。腰椎CT提示软组织向后突入椎管,偏一侧多见,挤压神经根,偶有钙化影出现。腰椎MRI提示病变阶段椎间盘脱水变性,向后突出压迫硬膜囊、神经根,可基本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MRI(即磁共振成像)是近年来在医学临床工作中广为使用的一种特殊影像技术,它对软组织病变的灵敏度较高,如果病人由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则在MRI上可以较为明显地显露出来,并且由于MRI可以进行三个方向的摄影,根据其信号的强度,可较好地对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与类型作出诊断。但是MRI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如果用它对病人的骨组织进行检查,其结果则不如X光片与CT的检查结果好,并且体内有金属异物与假体的患者不能进行该项检查,尤其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骨刺形成,或合并骨质破坏、骨折的患者,应该全面进行X光片、CT与MRI平片检查。 4、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1)、腿痛比腰痛严重,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经痛。 2)、下肢感觉异常,单一神经根在腿或足部痛觉异常(腰5、骶1或腰4脊神经根分布区)3)、下腰脊神经根牵扯体征:①直腿抬高试验小于50°。②直腿抬高加强试验为阳性。③健肢抬高试验阳性。以上三种体征必需有一种为阳性。 4)、神经学物理检查中肌萎缩、肌无力、感觉异常及反射改变四种有两种为阳性。5)、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