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7课-诗三首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7课-诗三首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7课-诗三首

第二单元第七课

一、课内双基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忧伤终老辟如朝露慨当以慷

B.攸攸我心兰泽芳草周公吐哺

C.山不厌高越陌度阡乌鹊南飞

D.绕树三匝同心离居误落陈网

【答案】C(A.辟—譬,B.攸—悠,D.陈—尘。)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少无适俗韵.(气质,性格)

忧思

..难忘(功业未就而老将至的焦虑之情)

B.食野之苹.(苹果)

越陌.度阡.(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

C.桃李罗.堂前(排列)

枉.用相存(枉驾,屈就)

D.羁.鸟恋旧林(束缚)

乌鹊

..南飞(乌鸦)

【答案】B(苹:艾蒿。)

3. 下列句子中没有用“互文”手法的一句是( )

A.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答案】D

4.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同时也是深刻的比喻。

B.用“乌鹊”比喻贤才,希望群贤毕至。

C.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来启发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边来。

D.这四句诗采用赋的手法,直陈其事,表现曹操求贤若渴。

【答案】D(“赋”的手法,直陈其事,不对,应为比的手法。)

5.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因怜贤才的无所依托,渴望其归己。

B.诗人以山海作比,引“周公吐哺”的典故作勉励,表明自己求贤不懈的耿耿赤诚。

C.诗人希望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

D.诗人求才若渴,以古人自况,表明自己已成为天下人心目中的圣明君主,但却有未显声名之意。

【答案】D(“表明……”一句不对)

6.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中的“俗”指社会风尚,就读书来说,也就是读书做官的一套。“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丘山”代表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中“羁鸟”“池鱼”喻指诗人自己。“旧林”“故渊”即篇末的“自然”,指大自然的广阔天地——农村田园。

C.“开荒南野际”,是指诗人回乡之后立即投入垦荒劳动。“守拙”是和官场权谋机诈的“取巧”相对而言的,是一种鄙视功名利禄,洁自身好的清高品质。

D.“樊笼”即诗中所说的“尘网”,指当时复杂的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答案】C(“指诗人回乡之后立即投入垦荒劳动”理解太实。)

7.下列对《归田园居(其一)》诗句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由官场回归农村之后赏心悦目的田园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置身于大自然怀抱之中的欢快心情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B.诗人在诗中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充满诗情画意,生趣盎然,沁人心脾,悦人耳目。

C.诗人在诗中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深刻的总结,对尘世中的生活有清醒的认识,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D.这首诗用的是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

【答案】C(“表达思乡之情”不对。)

8.《归园田居(其一)》诗中“尘网”“羁鸟”“池鱼”“樊笼”词语所用修辞的作用正确的选项是( )

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憎恶黑暗现

实、仕途生活的情感。

B.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憎恶官场生活,逃避现实生活的情感。

C.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憎恶封建制度的束缚,意在冲破封建思想的困扰的情感。

D.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憎恶黑暗的统治,不满不合理的制度的情感。

【答案】A

二、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9~11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9.下列加点字均有多项意义,请加以辨析。

(1)A.桃李罗.堂前( )

B.天罗.地网( )

C.门可罗.雀( )

D.星罗.棋布( )

(2)A.户.庭无尘杂( ) B.门当户.对( )

C.户.枢不蠹( ) D.环村居者皆猎户.( )

(3)A.守拙归.园田( ) B.完璧归.赵( )

C.咸归.附之( ) D.津泽皆归.其根( )

(4)A.守.拙归园田( ) B.守.株待兔( )

C.能守.其土( ) D.谪守.巴陵郡( )

【答案】(1)A.排列,B.捕鸟的网,C.张网捕,

D.陈列

(2)A.门,B.门第,C.门,D.人家

(3)A.回,B.归还,C.归顺,D.归聚

(4)A.安守,保持,B.守候,C.保卫,D.做……太守

10.对“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诗的理

解恰当的一项是( )

A.充分表现出了诗人眷恋故土的思乡感情。

B.说明关在笼中的鸟都喜欢飞回树林里,养在池塘中的鱼都盼望着游回江河之中。

C.表达了诗人不愿受人摆弄,任人驱使的主张。

D.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渴求摆脱官场羁绊,渴求早日回归乡里,怡然躬耕的心愿。

【答案】D

11.对具体诗句及有关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无适俗韵”,我从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和情趣。——诗人开门见山就写出了自己要归园田的理由,即与世俗不和。韵,指气韵、气质、个性、情趣等。

B.“误落尘网中”,我错误地,并非故意地落入了庸俗污浊的官场。——诗人把许多人孜孜以求的官场比作罗网,将官场生活视为污秽不堪,呼应前句,构成了诗人的整体性格。

C.“一去三十年”,诗人从393年,即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做江州祭酒在405年,即东晋安帝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7课+诗三首+Word版含答案

第7课诗三首(一) 1.下列加粗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jīn)呦呦(yāo)鹿鸣越陌(mài)度阡 B.鼓瑟吹笙(shēng)绕树三匝(zā)暧(āi)暧远人村 C.羁(jī)鸟恋旧林狗吠(fèi)深巷中久在樊(fán)笼中 D.守拙(zuó)归园田周公吐哺(bú)榆柳荫(yìn)后檐 2.下列词句书写错误的一组是() A.月明星稀误落尘网中鸡鸣桑树颠 B.我有嘉宾长路漫浩浩池鱼思故渊 C.譬如朝露兰泽多芳草桃李罗堂前 D.契阔谈讌复得反自然少无适俗韵 3.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长路漫浩浩漫:广阔无尽的样子 B.枉用相存存:生存 C.守拙归园田守拙:守住愚拙,这是谦虚的说法。 D.契阔谈讌契阔:聚散,这里有久别重逢的意思。 4.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来喜爱山川田园间的生活。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彼此心同而身处两地,忧伤将伴随我们到老。 5.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十分突出的,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归田园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D.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 阅读《短歌行》,回答问题。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有杜康 ..这里代指酒 B.青青子衿.衣领 C.鼓.瑟吹笙弹奏 D.山不厌.高厌恶 E.周公吐哺 ..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指中途停止吃饭 阅读《归田园居》,回答问题。 7.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韵:本性、气质 B.方.宅十余亩方:方圆、面积 C.一去.三十年去:离开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教案2.7诗三首第一课时

2.7诗三首创新教案 (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如果字词过关了,对诗歌的浅层次的鉴赏比较容易办到,但深层次的鉴赏恐非易事。希望能够通过这三首诗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解决办法 1.疏通诗句,诵读涵咏。 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 3.领会意蕴,汲取精神营养。 【学生活动设计】 1.第一课时,让学生诵读第一、二首诗,并尝试着从表达技巧上进行鉴赏。 2.第二课时,让学生结合陶渊明的生平,从情感深处与《归园田居》产生共鸣。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学习并鉴赏《涉江采芙蓉》、《短歌行》。 二、整体感知 《涉江采芙蓉》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它寄托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 《短歌行》这首诗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不过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人生苦短、生命无常,这是汉乐府涛歌里常见的主题,可见当时这个问题萦绕在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由人生有限,引发出人们的思考:人应该怎样活着?对此,汉乐府诗歌里更多的是主张及时行乐,“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西门行》)将这种主张发挥到了极致。也有劝导人们努力进取的。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曹操的《短歌行》这首诗,前半部分的情调和汉乐府诗歌相近,后半部分古雅雄浑,气度非凡,又完全是他自己的风貌了。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鉴赏《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一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7 诗三首

《诗三首》教学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7 诗三首 【教材助读】 1、《古诗十九首》 是末年文人诗的选辑,非一人所作。最早见于的《文选》。 内容大多表现①矢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②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③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真实地反映了东汉后期的时代风貌。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清代沈德潜:“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在文学史上,《古诗十九首》所代表的东汉后期无名氏五言诗,标志着五言诗歌从以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以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已经成熟。 2、萧统与《文选》 萧统,南朝梁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文选》是我国最早的文学作品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预习自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采之欲遗.谁()还.顾望旧乡() 漫浩浩终老 2、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探究案 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主要意象是什么?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啊?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作者自问自答可以看出来作者的情绪出现了变化?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当堂检测】 1.本诗前两句采用了《诗经》中的手法。 2.下列各项对诗歌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中“采芙蓉”、“兰泽”以及“芳草”以乐景衬托哀情。 B.第三、四句作者以自问自答方式很自然地体现诗歌的情感转变。 C.第四、五句之间空间转换,采用对面着笔手法,一倍增其情感。 D.最后两句中“离居”点明“同心者”处境,含蓄写出离居之因。 3.再读《涉江采芙蓉》,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是() 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èi,是馈赠的意思。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 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 4.对比阅读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①奇树:美树。②华:同“花”。③滋:繁盛。④荣:即上句的华。⑤贵:一作“贡”,献 的意思。

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教案 《涉江采芙蓉》 教学目标: 1. 识记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背诵全诗; 2.通过意象来赏析诗歌; 一、导入 (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自由朗读

3、个人朗读 四、(一)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游子思乡之情。 (二)具体分析这篇文章,看文章如何表达出这种情感的!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主要意象是什么?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 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常有出现。例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还有灞桥折柳,现实生活中情人节送玫瑰,母亲节送康乃馨。 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但是这芙蓉并没有送出去,文章中作者自问自答可以看出来作者的情绪出现了变化。由欢欣转为失落,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这两句既有人物动作描写,也有心理刻画,你能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么?“还顾”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的?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的表现主人公孤独、忧愁、愁怅的形象和心情。表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诗三首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采之欲遗.谁(赠送) 相去. 复几许(距离) 少无适俗韵.(韵律) 羁. 鸟恋旧林(束缚) B .契阔谈.(通“宴”) 悠悠.. 我心(悠闲) 方.宅十余亩(方圆,周围) 榆柳荫. 后檐(遮蔽) C .老大徒.伤悲(徒然,白白地) 对酒当. 歌(对着) 暧暧..远人村(模糊不清的样子) 还顾. 望旧乡(回头看) D .山不厌.高(饱) 绕树三匝. (周,圈) 周公吐哺.(口中所含的食物) 误落尘网.. 中(比喻官场) 答案 C 解析 A .韵:本性、气质。B.悠悠:长久的样子。D.厌:嫌。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采之.欲遗谁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B.?????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何以. 解忧 C.?????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忍尤而. 攘诟 D.????? 所.思在远道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答案 D 解析 D .均是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译为“……的……”。A.代词,代“芙蓉”/助词,的。B.连词,相当于“而”/介词,凭借、依靠。C.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①忧伤..以终老 ②慷慨..(慨.当以慷.) ③譬如朝露.. ④沉吟..至今 ⑤枉用..相存 ⑥开荒..南野际 ⑦依依..墟里烟 ⑧复得返自然.. A .①④⑥⑦ B.②④⑤⑧ C .①③⑥⑧ D.②③⑤⑦ 答案 C 解析 ②“慷慨”在诗中是“情绪激昂”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是“大方,不吝惜”的

意思。④“沉吟”在诗中的意思是“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在现代汉语中指“低声吟咏(文辞、诗句等);(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⑤“枉用”在诗中的意思是“屈驾以来”,在现代汉语中指“白白地用”。⑦“依依”在诗中是“轻柔而缓慢地飘升”,在现代汉语中是“不愿离开”的意思。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采之欲遗谁B.乌鹊南飞 C.天下归心D.鼓瑟吹笙 答案 A 解析A.“遗”,赠送;B.“南”,名词作状语,向南;C.“归”,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服;D.“鼓”,名词作动词,弹奏。 5.下列关于修辞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涉江采芙蓉”中的“芙蓉”,按江南民歌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暗关“夫容”,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含蓄蕴藉,余味隽永。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诗,引用《诗经》成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期盼之情。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两句诗,巧妙运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诗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抒发了诗人对恬淡自由生活的赞美。 答案 D 解析“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错误。两句诗运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手法,并非比拟的修辞手法。 6.下列有关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萧统的《文选》,其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 B.青衿,是对读书人的代称;阡陌,“阡”指南北走向的田间小路,“陌”指东西走向的田间小路。 C.“行”是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有“奔放”的意思,此类作品大多放情长歌,与“歌”相似,常合称“歌行体”。 D.陶渊明,东晋诗人,开创了我国山水诗的先河,他的诗朴素平淡,清新自然,其诗风对后代影响比较深远。 答案 D 解析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的先河。 二、类文阅读

(完整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理解性背诵默写高考考点

一、《涉江采芙蓉》 1.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2.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3.“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 4.“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描写了一幅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 二、《短歌行》: 1.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句子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名句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2.化用《史记》中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表现作者求贤若渴心情的名句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4.用“朝露”来做比喻,抒发对人生短暂的感叹的句子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5.引用《诗经?小雅?鹿鸣》里的诗句来表明自己热情礼遇贤才的句子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6.曹操在《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写明夜里一群寻巢乌鹊绕树环飞,以此比喻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从,曲折地为贤才指明方向。 7、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 8、曹操《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几句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 9、《短歌行》中“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10、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几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作者所引用的诗经原是:写恋人之间的思念,那种悠长,那种亦喜亦忧,可见诗人对人才的一片深情。 11.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 12.曹操在《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几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13.曹操在《短歌行》中“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几句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亲密交往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 14.曹操在《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几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教案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如果字词过关了,对诗歌的浅层次的鉴赏比较容易办到,但深层次的鉴赏恐非易事。希望能够通过这三首诗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解决办法 1.疏通诗句,诵读涵咏。 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 3.领会意蕴,汲取精神营养。 【学生活动设计】 1.第一课时,让学生诵读第一、二首诗,并尝试着从表达技巧上进行鉴赏。 2.第二课时,让学生结合陶渊明的生平,从情感深处与《归园田居》产生共鸣。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学习并鉴赏《涉江采芙蓉》、《短歌行》。 二、整体感知 《涉江采芙蓉》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它寄托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 《短歌行》这首诗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不过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人生苦短、生命无常,这是汉乐府涛歌里常见的主题,可见当时这个问题萦绕在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由人生有限,引发出人们的思考:人应该怎样活着?对此,汉乐府诗歌里更多的是主张及时行乐,“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西门行》)将这种主张发挥到了极致。也有劝导人们努力进取的。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曹操的《短歌行》这首诗,前半部分的情调和汉乐府诗歌相近,后半部分古雅雄浑,气度非凡,又完全是他自己的风貌了。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7课《诗三首》教案

7、《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安排: 共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涉江采芙蓉》《短歌行》,第二课时教学《归园田居》。 教学方法:前两首以读背为主,适当讲解;后一首适当详解。 二、《涉江采芙蓉》教案 (一)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它们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二)诗歌鉴赏品味 1.读完这首诗,你认为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游子思乡之情…… 2.“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对全诗营造意境有什么作用? 明确: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这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3.你怎样理解以花草赠亲朋?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 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 “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赠旅人鞭”(清·周志蕙)描摹折柳赠别之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三)朗读背诵 三、《短歌行》教案 (一)导入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的形象,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也许不像小说、戏剧当中所描写的那样奸诈、阴险、嫉妒。“文如其人”,通过一个人的作品去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才是比较可靠的方法。 (二)学习课文 1、诵读:初读诗歌,正音正字。 2、整体感知 (1)问: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 明确:诗眼是“忧”字。全诗充满了诗人的“忧思”、“忧愁”、“忧虑”。 (2)问: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 明确:人生短暂、人才难求。(华年已逝,功业未成,人才难求。) (3)问:从诗中可看出诗人是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背景:“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形象:慷慨激昂而又沉郁苍凉。 (4)主旨:诗人感叹人生短暂,抒发了他求才若渴,希望在有生之年广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3、具体分析诗歌 第一节 (1)理解“朝露”这个意象(本体是什么?) 作者把人生短暂比喻成“朝露”,“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一句使用典故,原文出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将之嫁接到这里,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求。 (3)“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选自《诗经?小雅?鹿鸣》。《小雅?鹿鸣》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选句意为“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食青苹。我有高贵佳宾客,吹笙鼓瑟悦宾朋。”诗人意思是说,只要你们来到我这里,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合作的。总之,诗人引用古诗自然妥帖,宛如己出,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心愿。 第二节

吉林省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7课诗三首《归园田居》同步练习

吉林省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7课诗三首《归园田居》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攻坚 (共6题;共20分) 1. (4分)运用所学知识填空。 陶渊明,一名________,著名________诗人,世称“________”,自号“________”。 2. (2分)给加下划线字注音并释义。 涸辙:(________)________ 3. (2分)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 误落尘网中 B . 开荒南野际 C .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D . 狗吠深巷中 4.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 谄谀(chán)稼穑艰难(sè)譬如(pì)如蚁附膻(shān) B . 子衿(jīn)趾高气扬(zhǐ)堑壕(zhán)绕树三匝(zā) C . 龃龉(jǔ)运筹帷幄(wò)羁鸟(jī)风声鹤唳(lì) D . 谈(yàn)唾手可得(tuò)吐哺(bǔ)叽叽喳喳(chā) 5. (5分)《归园田居(其一)》里描写的农村生活景象,实际上很普遍,很常见,在作者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6. (5分)陶渊明的诗中写到“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诗句中的“旧林”“故渊”与陆机的诗中“孤兽思故薮,离鸟悲旧林”,以及王赞的诗中“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提到的“故林”“旧林”“故薮”是否相同?为什么?

二、同步阅读 (共1题;共12分) 7. (12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练习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 (1) 下列加横线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少无适俗韵韵:本性、气质 B . 方宅十余亩方:方圆、面积 C . 一去三十年去:离开 D . 榆柳荫后檐荫:遮蔽 (2) 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樊笼:比喻囚牢般的社会制度 B . 尘网:比喻污浊黑暗的官场 C . 羁鸟:以关在笼中的鸟自喻 D . 故渊:即篇末所说的“自然”

2019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巩固训练:第2单元 诗词流韵 2.7 诗三首(含答案)

[语言基础]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感激涕零慷概激昂沉吟忧思难忘 B.春花秋月不绝如缕乌鹊鼓瑟吹生 C.如临深渊月明星稀羁绊抱残守缺 D.托物言志登高毕赋悲凉倾慕贤才 解析:A.概—慨;B.生—笙;D.毕—必。 答案:C 2.对课文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美丽的莲花要是送给自己的心上人该是多么美好的事,可是自己的心上人远在天涯海角。这好似一声叹息,表现出诗人的寂寞和凄凉。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是用来比喻曹操的忧思。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诗人直言不讳,表明了喜爱山林自然的本性。 D.“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诗人视官场为尘世之罗网,表达对卑污官场的厌恶之情。 解析:B.这里是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华的人。 答案:B 3.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少无适俗韵.(本性、气质) B.方.宅十余亩(四面、周围) C.桃李罗.堂前(排列) D.复得返自然 ..(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 解析:D.自然应是和官场生活相对的田园生活。 答案:D 4.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来喜爱山川田园生活。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彼此心同而身处两地,忧伤将伴随我们到老。 解析:A.“及时行乐”讲错了。 答案:A 5.将下列诗句按作者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⑤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⑥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⑦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⑧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⑨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⑩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A.②⑨③/①⑤⑩/④/⑦/⑥⑧ B.②⑨/⑤⑥/①⑩/③⑦/④/⑧ C.①⑤/②⑨/⑦⑩/③/④/⑧/⑥ D.②⑨③/⑤④/①⑩/⑦/⑧/⑥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需平时多积累。 答案:C 6.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十分突出,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D.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 解析:C.“山水田园”应改为“田园”。 答案:C [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涉江采芙蓉》,回答7~8题。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学案:第二单元 第7课 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

第7课*诗三首 我最愿生活在魏晋时代 也许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魏晋就如一股怪异的风早就吹过,却让整个大地保留着对它的惊恐和记忆。 不可否认,那是一方灵性的空间。没有虚伪,没有名利,没有言不由衷,没有虚与委蛇,有的只是飘逸的人格操守与风流的处世态度,无所羁绊而又真诚自然。 魏晋没有“寿阳公主嫁时妆”,没有“葡萄美酒夜光杯”,魏晋只有一抹斜阳、一朵流云、一江春水和一群超逸的风流人物。“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那一方天地养育了那一批坦诚潇洒的风流人物。 你可以陪伴嵇康在火炉边打铁,听着他高深的说教,对不远千里来拜访自己的人报以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不慕名利的质朴中透着至真至纯,他会使你认识到,教养就是心胸宽广,不为世俗所绊。 你可以到广武山下倾听那回荡在天际的叹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面对那楚汉相争的旧迹,你会感受到教养就是让心灵释放,去体验真实自然。 你可以去学阮籍,驾一小车,没有方向地驰向远方,在天边留下自己的影子,你会明白教养就是面对生活中的苦与痛,能给自己一种放松。 你可以骑驴上东平,体验一下那种被李白称颂的“判竹十余日,一朝化风清”,你会领悟教养就是在潇洒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魏晋时人用飘逸阐释了我心中的教养,教养不是虚伪做作,而是真诚坦直;教养不是尔虞我诈,而是光明磊落;教养不是恣意放任,而是自由洒脱;教养就是静静地生活,淡淡地思考,轻松地驾驭心灵,直到智慧的高地,而永存是一种理性的美丽。 如果选择,我最愿生活在魏晋时代。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五言诗的特点,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培养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3.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作者连线

2020高中语文 第07课 诗三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07课诗三首 1.作家作品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曹操(155—220)字,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和。少机警,有权术,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年二十举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后起兵伐董卓,复击灭袁术、袁绍。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系列较为进步的措施,终于统一了北方。位至大将军、丞相,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曹操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他的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风对后来的新乐府诗有很大启示。有《曹操集》。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短歌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原作共两首,课文选的是第一首,是曹操的传世名篇之一。 陶渊明(365-427),一名,字元亮,世号。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朝代)杰出的文学家。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2.给下列加线词注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7.诗三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7.诗三首》 第1题【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画线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驰骋矫蹂造作迸(bèng)发谙(yīn)习 B、羁拌刚愎自用哺(pǔ)育稗(bài)官 C、狭隘忧心忡忡粗糙(cāo)鞭笞(chī) D、商贾相形见拙瞠(chēn)目裨(bì)益 第2题【单选题】 将下列诗句按作者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⑤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⑥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⑦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⑧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⑩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A、②⑨③/①⑤⑩/④/⑥/⑦ B、②⑨/⑤⑥/①⑩/③⑦/④/⑧ C、①⑤/②⑨/⑦⑩/③/④/⑥/⑧ D、②⑨③/⑤④/①⑩/⑦/⑥/⑧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时可掇掇:拾取,采取 B、性本爱丘山性:天性,本性 C、少无适俗韵适:迎合 D、枉用相存存:保存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芙蓉(rónɡ) 鼓瑟(sè) 度阡(qiān) 樊(pān)笼 B、子衿(jīn) 呦呦(yōu) 遗(wèi)谁兰泽(zé) C、阡陌(mò) 三匝(zā) 吹笙(shēnɡ) 吐哺(pǔ) D、可掇(duō) 譬(bì)如守拙(zhuō) 羁(jī)鸟 第5题【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擢素手(zhuó)机杼(zhù)皎皎(jiǎo) B、譬如(pì)子衿(jīn)呦呦(āo) C、吹笙(shēnɡ)契阔(qiè)吐哺(bǔ) D、守拙(zhuō)暧暧(ǎi)桑树颠(diān)

新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教案

《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如果字词过关了,对诗歌的浅层次的鉴赏比较容易办到,但深层次的鉴赏恐非易事。希望能够通过这三首诗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解决办法 1.疏通诗句,诵读涵咏。 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 3.领会意蕴,汲取精神营养。 学生活动设计 1.第一课时,让学生诵读第一、二首诗,并尝试着从表达技巧上进行鉴赏。 2.第二课时,让学生结合陶渊明的生平,从情感深处与《归园田居》产生共鸣。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学习并鉴赏《涉江采芙蓉》、《短歌行》。 二、整体感知 《涉江采芙蓉》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它寄托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 《短歌行》这首诗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不过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人生苦短、生命无常,这是汉乐府涛歌里常见的主题,可见当时这个问题萦绕在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由人生有限,引发出人们的思考:人应该怎样活着?对此,汉乐府诗歌里更多的是主张及时行乐,“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西门行》)将这种主张发挥到了极致。也有劝导人们努力进取的。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曹操的《短歌行》这首诗,前半部分的情调和汉乐府诗歌相近,后半部分古雅雄浑,气度非凡,又完全是他自己的风貌了。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鉴赏《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一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起首四句是平缓的叙述。“芙蓉”“兰泽”“芳草”等语,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稚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自问自答,语气也是较为缓和的,不过“远道”一词已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出一些消息。五六两句承“远道”而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将“远道”的意思说尽。“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读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词,读起来即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故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最后两句也并没有顺接上面两句,而是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七课诗三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诗三首》 【重点列表】 重点名称重要指数 重点1概括诗歌的内容☆☆☆☆☆ 重点2 意象、意境、情感☆☆☆☆☆ 【重点详解】 重点1:概括诗歌内容 【要点解读】 概括诗歌的画面要求对诗歌的内容进行概括,主要包括找到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对诗歌的画面进行简要的描述,概括诗歌创设的意境特征以及蕴含的情感。 【考向】概括诗歌内容 【例题】《短歌行》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表达什么情感? 【答案】第一层:从“对酒当歌”到“唯有杜康”,作者借酒抒情,以悲凉的情感感慨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第二层:从“青青子衿”到“鼓瑟吹笙”,抒发对贤才的渴望,表明自己对嘉宾的礼遇。第三层:从“明明如月”到“心念旧恩”,继续写对人才的渴望,写“忧思”的原因。第四层:从“月明星稀”到“天下归心”,表明自己虚心纳士,竭尽诚心的态度。诗歌的第一层表达了诗人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情感。从诗歌的后面三层的意思来看,作者想表达倾诉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名师点睛】 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有时后面在加上情感。 【对点练习】 《归园田居》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表达什么情感? 重点2:意象、意境、情感 【要点解读】 1什么是意象?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通俗的说,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包含着作者情感的物象。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 2.什么是意境 意境,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即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必修二 诗三首 情景默写

必修二《诗三首》情景默写题 (1)《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是_,。 (2)《归园田居》中作者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生活时间长的句子 是,。 (3)《归园田居》中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 (4)《归园田居》中“,”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5)《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6)《归园田居》中透过“,”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7)《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 (8)《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无对偶)的诗句是:“,” (9)《归园田居》中“,”两句,写诗人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的知识分子,为了供养家小,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10)《短歌行》中“,。? ”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11)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 。,”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 (12)曹操在《短歌行》中“,?, ”几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13)曹操在《短歌行》中“,。_ ,”几句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亲密交往的场景: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 (14)曹操《短歌行》中“,! , ”几句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 (15)《短歌行》引用《诗经?郑风》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这四句诗是:_ 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16)《短歌行》中出自《诗经·郑风》,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是,。 (17)《短歌行》表现诗人希望广泛收揽人才完成统一事业的宏伟抱负的句子是:,。, 。 (18)汉乐府民歌《长歌行》诗中“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何枝可依”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 (19)曹操在《短歌行》中“,。, ”几句写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作者以设问的方式,曲折地为贤才指明方向。 (20)曹操在《短歌行》中“,。, ”几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然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21)《涉江采芙蓉》中写主人公遥望故乡的方向,归乡之路绵延无尽:,。 (22)《涉江采芙蓉》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教学设计

《诗三首》教学设计 李达梅 【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流变,了解“古诗”与五言诗的关系。 2.把握三首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 3.运用翻译的方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4.掌握作者的有关文学知识,正确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目标3、4。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一)什么样的情感是让人黯然销魂的呢?当远方的游子采摘这些花草想借 以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但这芙蓉并没有送出去,心情由欢欣转为失落,这样的叹息让人遗憾而悲切。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真实的心情记录——《涉江采芙蓉》。 (二)古代著名文学理论家钟嵘《诗品》说:“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大家知道这句话评价的是什么吗? 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让我们一起来体味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知识积累 1.《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

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2.“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专类名称。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3.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三、信息筛选 汉代五言诗的兴起与发展介绍(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集体交流)。 明确:1.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据《汉书·五行志》和《尹赏传》所引西汉成帝时歌谣,已为完整的五言形式;东汉时的《陌上桑》《江南可采莲》等,已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钟嵘《诗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 2.西汉至东汉400年间的诗歌创作,包括文人创作和民间歌谣。汉代诗歌是在《诗经》《楚辞》和秦、汉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创作、从乐府歌辞到文人赋诗即“古诗”、从四言体到五言体、从骚体到七言体,从叙事诗到抒情诗的发展过程。其中以两汉乐府民歌和东汉后期无名氏文人五言古诗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誉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它为“一字千金”。 3.中国历代文学理论研究者对《古诗十九首》评价很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四、合作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