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医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实验中医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实验中医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doc

“新课程背景下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扬州市翠岗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思路 ⒈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尝试建立合理的实验教学范式。切实改变无效课堂实验教学形态, 提升课堂效率。通过学习、研究与实践,尝试建立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实验教学方式,达 成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引导其学会学习及切实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方式、促进教师钻研实验教学中的指导方法和策略、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这两大目的。 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从现实存在问题入手,结合新课程系列理论、国内外关于实验教学 有效性的各种观点为指导和参考,根据教材具体内容、学生学习现状和个性、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行动研究并形成我们的观点,建立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的课堂模型,创造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文献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坚持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实证与个案研究相结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⒈研究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方法和策略:对于不同类型实验(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 的教师指导策略和方法。在实验教学中,构建互通的又具有个性化的指导模式,并尝试提炼某些实验方式特有的基本教学模式。 ⒉通过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教会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操 作技能,最终达成实验教学中学生得以有效学习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主动探究的兴趣,特别是在创新意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 ⒊为进一步促进教师努力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应用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设计理论, 经过实践检验,找出有效的“实验教学”的指导方式及策略,作为实施课堂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并将之运用到实践教学中。 ⒋作为课堂知识的拓展和补充,课后的小实验、小制作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发 展也非常重要,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条件有效的开展这些活动,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⒈在理论学习中更新教育观念。 ⑴进行课题研究首先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的学习、理论的普及。因此,我们采用了采取 集体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上网、学习专著、阅读教育教学类刊物,学习有关教学质量与评价的教育教学理论,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边学习边积累边实践,及时反思,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写出有质量的论文。通过学习,努力从理论层面上引导教师对实验课题产生背景、科学依据、教育思想、实践价值全面把握,实现教育思想、 教育观念的转变。 ⑵结合研修专题,扎扎实实学习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写好教育随笔,积累教育智慧; 继续学习新课程、解读新课程、实践新课程,时刻关注课改的热点,以新课程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向书本学、向专家学、向同事学、向学生学,学习

中医古典文献的收集整理及应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教案(2)课程名称实验中医学(理论部分)总学时数36

第一节中医古典文献的收集、整理及其在实 验研究中的应用 (2学时) 课堂讨论:“阴火”是什么。要求大家发言。 为什么要学习本章节? 对中医古典文献及其有关理论把握不准是目前中医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1.1 中医古典文献在实验研究中的重要性 1.为实验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 中医古典文献是古人直接医疗实践经验的记录,是古代众多的医药工作者长期努力、不懈探索积累起来的丰富的知识宝库。 中医古典文献中蕴藏着大量可供实验研究的素材。这是中医学的优势之一。 这样的成功例子如青蒿素、砒霜防治白血病。 这涉及到如何继承宝库的问题。继承宝库不能停留在口头上。 2.为实验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中医药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在临床上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离不开中医理论的指导。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即什么叫“自身理论指导下的研究”。 本质是如何吸取中医理论的精华,如何吸取其方法论,并且应用到研究中去。 例如整体观、恒动观在GnRH基因表达研究中的意义。 例如基于肾精亏虚的二仙汤治疗更年期高血压病(单纯狗动脉结扎性高血压无效)。 例如冠心滴丸在美国辨证用药前后的疗效差异。 2.1.2 中医古典文献的特点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中医古典文献跨越了2500年的历史,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知识。不同的历史时期又派生出各个学术流派,百家争鸣使得中医理论和医术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2.言简意赅,蕴义精深 古代文献受记录载体及记录手段的限制,受到当时语言、文化的影响,具有文字古奥、言简意赅、蕴义精深的特点。学习时需要积累厚实的古汉语基础、古代科技、文化的知识。古籍中提到的人名、地名、病名、药名,经历史演变与现代名称互有出入,需借助有关参考工具书来确定。 3.数量庞大,文献分散 中医古籍数量庞大。 古代的目录体系不像现代目录体系那样精细明确,中医古籍书目除收录在子部医家类之外,还散见于经部、史部、子部、集部的其他各类中。有些笔记杂录、稗官野史、地方志中也有医著记载,非常分散。历史上中医古籍流传很广,朝鲜、日本、东南亚及世界许多国家都有收藏,一些古籍在国内失传了,尚可在国外找到原本或传本。 因此,作为研究其文献检索的面是十分广泛的。要放开眼界。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教育也进行了无数次的改革;随着现代化信 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现 代远程教育工程进入我校以来,为我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 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我校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如何有效地把多媒体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中——就象在教 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便成为新时代课堂教学的一个迫切研究 的问题。我校从建立了校园网,便开始了多媒体教学的尝试。多媒体教学给传 统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此谈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选取典型的生活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 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不仅在认识 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体验,就不可能 有对知识的兴趣。” 学生的兴趣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教师去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 生形成学习动机,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 表面积、体积概念的教学,都可以采用多媒体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实物,再从 实物抽象出图形,利用动画效果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自主有 效的学习奠定基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活化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 易化。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我 运用电脑平移两个面和相应的棱,使学生看见两个相对的面完全重合,相对的 棱完全相等,从而达到具体、直观的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选取典型的生活材料导入新课,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 习兴趣。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培 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新知识教学之初,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 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联系实际,也能培养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 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能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 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是帮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 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发展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数学练习中要采用多样的 题型,使练习内容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另外,在课外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 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样能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利用学习 成果,发展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二、动态画面能突出重点,巧妙理解计算方法 通过多媒体演示,可以帮助学生将平面上能画的立体图形真正立起来,突 出教学重点,有效的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如《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 教学,在体积计算方法的教学中,利用实物演示比较麻烦,且效果不好,如果 运用多媒体教具,对长方体进行一排,再一层的分割再聚合,将清楚的演示出 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掌握公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

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015.11.10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和不断深入,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问题,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则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多媒体教学集声、光、色、像、图等多种元素为一体,以其灵活的表现形式和良好的交互性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效率。所以我们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使硬件建设尽量满足现代化教学要求。然而,目前还有一些教师由于缺乏对多媒体教学的科学认识,未能有效使用这种教学手段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现就如何利用多媒体有效地进行辅助教学简要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如何科学选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多媒体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不是要求任何内容、任何教学环节都适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是要有目的性。现代教育必须注重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或效率,因此,无论什么方法,能最有效地使学生在认识上和行为上产生预期的变化才是好办法。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多媒体教学方案,设计各环节的教学程序,准备各方面的素材。 二是要根据需要而定。多媒体的使用是为教学需要服务

的,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以教材为依据,确定需要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内容与环节,同时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示材料间的配合。选材、设计展示过程,使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兴趣、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三是确保实用性。运用多媒体教学从硬件、软件,再到课件的设计和制作,都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如果有更经济、省时、省力的媒体可代替,则不必要非使用多媒体这种形式。 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认识水平,寻找最佳的结合点,合理选用多媒体技术。许多学生通过自学能够掌握的,或社会实践或生活经验中已经具备的,或只需教师简单指导便能理解的,就不需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如何充分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优势。 多媒体的使用关键主要解决教学中其他教学手段所实现不了的问题,能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展示其特有的功能优势。 1、能够灵活地交互演示。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促进师生双向互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习思路和学习效果,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通过交互按钮的控制,让学生对一时不能理解的内容,在交互演示中得到启发和理解,

功能医学与中医学的关系

功能医学与中医学的关系 功能医学来源于临床西医,属于精准医学;中医学是属于模糊医学、经验医学。本人观点,功能医学和中医学都是医学发展的结果,是随着科技进步,实际研究疾病经验的丰富,以及专业知识的丰富,通过实际操作,总结出来的对于人体健康更有益的思维模式。 目前认为,中医是宏观学说,西医是微观学说,功能医学是从分子角度,从生理、生化机制上更好地论证中医的科学性。两者有许多共同性。 1、强调整体观念功能医学认为: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精神是一个内外动 态平衡的有机整体。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 自然界的相互关系,整体观念是中医方法论和认识论的核心。 2、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功能医学认为现代慢性病是基因易感性和环境 共同作用而产生。我们的基因没有改变,改变的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中 医学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人类依靠天地之气和水谷精微而生 存,并随着四时寒热温凉、生长收藏的规律以及地理环境的变迁而生活 着。中医提倡的是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要和谐统一;功能医学研究 的是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后,如何保护健康,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遵循以病人为中心,因人而异功能医学在治疗病患的过程中,是以 病人为中心,不是以疾病为中心。一种功能的失衡可以导致多种疾病的 产生,一种疾病的产生可能是不同功能失衡的结果。中医学能够辩证地 看待病和证的关系,可以看到一种病包括几种不同的证,也看到不同病 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中证。在临床治疗时,采取“同病异治”或 “异病同治”的方法。辨证论治很注意“人、病、证”三者之间的辩证 关系,强调因人而异的特殊性,而不是病的一般性,即强调个体的差异 性。由于证有动态的特点,从而决定了辩证论治是一种动态的诊疗体系。 4、均有预防医学的理论功能医学主张要注意平时的功能储备,始终让机 体处于一个健康运行状态,防止功能紊乱的发生;对于机体已经功能下 降,出现症状,要让机体功能迅速恢复平衡;对于机体的平衡被打破, 发展到严重的症状乃至疾病状态,要寻找疾病产生的根源,阻止疾病的

免疫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教案(7)课程名称实验中医学(理论部分)总学时数36

第六节免疫学方法及其 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2学时) 第一段简要介绍了中医学有关免疫学的发展历史和贡献。 第二段简要介绍了免疫学的定义、分化和与中医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第一句化有定义的意义:“现代免疫的概念认为免疫是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过程,以维持机体的生理性平衡,在多数情况下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如其功能发生异常,则也可发生疾病。” 第三段进一步解释免疫的功能、功能紊乱的表现和与中医药的关系: “人体免疫功能主要有三种:免疫防御功能、自身稳定功能和免疫监视功能。” 1)免疫防御功能是指机体抵抗各种病原微生物并免除毒素的毒害作用,以及抵抗各种异体抗原物质的侵袭能力,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自身稳定功能指机体清除自身衰老及伤亡的细胞,以利于组织细胞更新、维持内环境平衡与稳定,亦即清除内源性抗原(类似内邪),以保生理功能的稳定性。 3)免疫监视功能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T细胞能识别并杀伤体内经常出现的少量异常细胞,包括癌细胞。 第四段,阐述了章教授的观点: “正气能驱除外邪、内邪,维持人体健康,所以,免疫功能与其相似。正气是由肾脏的先天精气、脾运化的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清气构成,所以中医的肾、脾、肺三脏与免疫功能关系也较大。”“正气与肺、脾、肾关系密切,肺、脾、肾的强弱决定正气盛衰。根据中医理论,肾是根本,脾是化源,肺起敷布和辅助作用,就机体免疫功能而言,肾虚免疫功能损害最重,脾虚次之,肺虚又次之,若慢性病久病失治,由轻而重,也多肺→脾→肾的规律发展,从而说明了中医脏象学说与现代免疫学的联系。” 第五段讲“用免疫学方法研究中医的目的及意义”。 1)探讨有关中医理论。虚证——免疫功能一般低下,且以细胞免疫功能较为明显;实证——免疫功能有亢进趋势,具有较大理论和实际意义。 2)阐明中医治疗机理。一些中药能调节免疫功能:扶正固本药促进免疫功能;祛邪药抑制免疫、防治过敏反应。今后的任务是进一步阐明其作用原理,提高疗效,并弄清其适应症(这个观点十分重要,确实是中医药研究的方向之一)。 3)发掘开发中药。发展促进免疫或抑制免疫中药,开发产品。 4)中西医结合,发展中医学及免疫学。(介绍了两个观点:)(1)可将中医与免疫作为中西结合的突破口。(2)弄清正气、内邪、外邪、虚证、实证与人体免疫功能、免疫系统、抗原、免疫分子等免疫理论和实际的关系,将大大有利于中医学与免疫学的发展。 6.6.1 免疫学的主要方法 介绍了几个定义: 免疫学检测方法可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测定。 (1)体液免疫测定主要利用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在一些辅助因子参与下出现反应,从而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来测知未知抗体或抗原。此外,尚包括检测体液中的各种可溶性免疫分子,如补体、免疫球蛋白、循环复合物、溶菌酶等。 (2)细胞免疫测定法是根据各种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K细胞、NK细胞及巨噬细胞等)表面所具有的独特标志和产生的细胞因子等,测定各种免疫细胞及其亚群的数量和功能,以帮助了解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 进而介绍了其延伸的内容“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包括传染病、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移植排斥反应)、肿瘤等领域,也可用于微量蛋白、微量分泌激素、微量药物中抗原等的测定。中医中药的疗效及机理、某些中医

浅谈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浅谈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史素娟郭丽改 进入21世纪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辅助工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地渗透到教学领域。由于它的直观性、情境性、趣味性、快捷性、形象性等独特作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捧,俨然成了教辅领域中的“明星”。在我们这里,多媒体刚刚兴起,是领导的新宠,,许多领导对多媒体技术推崇备至,把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为公开课、示范课的评课标准之一 客观地说,多媒体教学有许多优点,运用得当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以积极的姿态看待多媒体这一新的教学辅助技术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笔者在自己使用和看他人使用过程中也发现,多媒体的优势虽大,使用不当也会产生很多弊端,对老师,对学生,对课堂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下面我就从这三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第一、对老师的影响。 埋没教师的个性和特长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法,成功的课堂应闪烁着老师个性的光芒,语文课是最有情致的,最易展现教师的个性和特长。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或深沉含蓄,或热情大方,或温文尔雅,或爽朗俊逸。每个老师还有自己的特长,有的长于叙述,有的长于描绘,有的长于诵读,有的长于论辩……这些多样化的个性和特长使得语文教学领域繁花似锦,争奇斗艳,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多媒体课堂上,不少老师唯一的动作就是点点鼠标,成了课堂的幕后工作者。板书和朗读本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最能体现语文独特的审美特征和风格,但许多教师完全抛弃了黑板、粉笔,整堂课不见一字。明明适合用黑板随机书写的内容,非要用课件进行“电子翻版”;需要声情并茂地朗读,硬用一段录音来代替。书写、口头表达的优势是多媒体所不具备的,然而许多老师偏舍简就繁、舍易求难地选择多媒体,这样就使的本应体现个性,充满情趣的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胡满意

开题报告《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土默特左旗民中附属小学胡满意 2012年3月15日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土默特左旗民中附属小学胡满意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而实验又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质就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科学知识,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有效的科学实验探究活动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实现。因此,教师、学生及科学课堂都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要真正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人,而科学课堂必须成为科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自实施新课程以来,科学探究的理念已在我校广大科学教师心中扎下了根,科学探究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科学课堂教学。科学课上,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明显比以前多了。广大教师经过探索和尝试,也已积累了不少的实践经验。但是,就我校目前情况看,在实验探究教学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惑,在采用实验探究学习活动组织课堂教学时,存在许多误区,导致课堂实验探究活动形式化、表面化,缺乏有效性。因此,我们必须关注科学实验探究活动的有效性问题。 目前课程改革正在进行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实践,开展提高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教师角度看:有利于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行为,反思教学过程,切实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帮助教师解决在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困难,顺利推进科学课程改革工作。从学生角度看:有效地开展课堂实验探究教学活动,有利于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和发展有效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会有效的探究方法,掌握科学实验探究教学活动的特点和新课程的性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科学实验探究的体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课题的界定: 余文森教授认为:“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即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目标。任一维度的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存在,缺少任一维度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因而,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原有基础有所侧重。”《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儿童来说,态度的形成需要实践的过程,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的模仿练习,而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他们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而他们所能认识和理解的也往往局限于他们自己可以动手操作的具体事物。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多样化活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通过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有效地指导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得到长远的发展。基于科学教学的特殊性,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转 实验中医学课件共18页

转实验中医学课件 实验中医学--中医药实验研究基本知识1 河北北方学院 中医系综合实验室 贺金靳国印 2009-7 实验中医学的性质、内容、任务 一.性质 定义:实验中医学是用科学实验的方法研究和发展中医学的一门科学。 此定义涉及的4个层次: 实验中医学一.性质 1.实验的定义 实验是指科学上为阐明某一现象而创造特定的条件,以便观察它的变化 和结果的过程。 这是因为自然状态下,影响到所观察对象,如人、实验动物的因素太多,不创造特定的条件,所观察的变化可能由一些其他因素所引起。比如肥胖,有遗传、运动、睡眠、饮食、工作、情绪、社会环境等许多因素引起,不把条件限制,就不能确定肥胖的成因,也难以观察不同治疗或预防方法的区别。 一.性质--1.实验 实验就是为了调查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一个或多个因变量的效应控制过程。自变量由实验者操纵,因变量是被观察和记录的变量。而实验给调查者提供消除或尽可能减少额外变化的最好机会。实验用来检验理论,重复和扩展以前的发现,或者表明以前的研究不能被证实,部分观察什么会发生。实验实际上只是促成的观察。 实验者应当怀疑和不抱成见,永远保持精神的自由。 实验研究的出发点是假设或理论。 一.性质--1.实验 实验的目的之一是发现。 发现--就是看见大家都看见的和思考没有人思考过的。

实验的优点和重要性: 自然观察法的缺点:1)其描述性致使无法评估事件之间的关系。2)有时 所提供的资料不太充足。3)没有严格地维持在描述的水平上,却经常出现对观察结果的解释。 实验的局限: 各方面都优越的研究方法是不存在的…关键是要选择最适合于被检验假 设的研究方法。如果…是关于自然环境中发生的行为,那么自然观察法将比严格控制的实验研究更适合;相反,如果理论假设能够通过相关法或者实验法合理地验证,那么就该运用实验研究方法。 该著认为自然观察法中,无干扰观察、测量法更好。(B.H.坎特威茨等. 实验心理学) 2.中医学的定义 1)首先是传统医学。 世界卫生组织曾对传统医学作过如下定义:"不论是否能解释,它是用于 诊断、预防和消除身心和社会失衡的全部知识和实践的总结。它主要是依靠世代相传的实践经验和观察的结果,这些经验和结果不论是口头流传的或是文字记载的。"(1976年) "它是在现代医学传播和发展以前就已存在几百年的医疗实践的总结,而 且至今还在应用。这些实践由于各国的社会传统和文化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1996年) 2)传统医学向现代化的过渡。过渡期的医学。这点十分重要,但一直被 忽略。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引导支持下,传统的中医学焕发出生机,迅速发展、壮大,其标志之一便是实验中医学的中兴,实现了与现代医学的接轨,并不断缩小两者间的差距,使古老的中医学注入了现代科学的新生命。 3.与实验针灸学、中药药理学的区别 这两门学科是实验中医学分化得最早的学科。 实验针灸学主要研究经络及其传感的本质,针灸、推拿以及建立在经络 理论基础之上的不同诊疗方法的本质和规律。 中药药理学研究单味中药和复方的药理,与实验中医学中普遍运用复方 的区别在于两者的着眼点或目的不同:中药药理学的着眼点在药,研究药的作

我对中医学的认识

我对中医学的认识 中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就是中国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它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中医文化也就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中医学有了一定的了解。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漫长的历史。中医发源于中国的黄河流域,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内经》为中药基本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了先秦以来丰富的药学资料而成书。它的问世,标志着中药学的初步确立。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系统的阐述了人体的结构、生理病理,以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与养生等问题,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同时,还对当时哲学领域的一部分重大问题如阴阳、五行、气、形神关系等进行了探讨。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就是中医学中成功的运用辨证论治的专著,成为历代医家辨证论治之楷模。晋、隋、唐时期丰富的医疗实践使中医理论体系得以充实与系统化。宋、金、元时期的医家结合前代理论以及个人实践与经验,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中医学体系产生了突破性的进展。明清时期在集古代中医大成的基础上,结合该时期医家临床研究经验与哲学研究成果,提高了中医学对正常人体与疾病的认识程度,使中医理论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近年来,中医学在继承与发扬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 中医学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中国古代哲学的指导下,形成了独特的中医学理论体系。这一体系的基本特点有: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就是指机体自身整体性与集体内外环境统一性的思想。整体观念就是古代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它贯穿于中医学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就是中医学基本特点之一。人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生理上强调“五脏一体”、“形神合一”病理上注重整体分析,诊断治疗上重视局部与整体的统一。其中的阴阳五行、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对疾病的阐述与防治讲述的很有道理,结合了古代哲学中的学术观点。辨证论治,也叫辨证施治,就是中医学认识疾病与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就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与处理方法,强调证同治同、证异治异,也就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诊断上要辨病、辨证与对症治疗。 中药按治疗作用分为: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收涩药、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活血祛淤药、止血药、泻下药、驱虫药、芳香开窍药。在这段时间里对中医学的学习,我对它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中医学博大精深,我所认识的中医仅仅就是冰山一角的一角,它的范围之广、内容之深需 要我们不断地刻苦钻研才能领悟。 对中医药的认识 学我通过这学期对中药综合知识的学习,对中药、方剂、中药化学成分、鉴定、炮制、制剂方面有了基本的认识与了解。 那么我们就应该近一步了解中药的性能,“性”即药性,“能”即效能,每种中药都有一定的性能。疾病的属性有寒证、热证;病势有向上、向下、入里;病位有脏腑、经络之不同;病有虚证、实证,故中药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补泻……等特性-性能。性味 ,性:指药物的性质即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属性,前人称为四气。四气中温与热,寒与凉就是具有共性的,温次于热,热即大温;凉次于寒、凉即微寒,即在共性中又有程度上之差异。而温热与寒凉就是两类不同的属性,这就是从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中概括出来的;治疗热证的药物就是寒凉

实验教学趣味化的实践与研究

实验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泄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以下是分享的实验教学趣味化的实践与研究,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实验教学趣味化的实践与研究 本课题的计划研究时间是20111-20112,在课题实施研究期间,得到了学校领导大力支持,课题组成员在严格按预左方案执行研究工作,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实践研究,并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总结、研讨、积累、反馈、再实践、再研究,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使课题研究得以顺利进行。经过一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以生活中的趣味化实验为载体的活动方案设计、课件等。课题的各项研究任务均已完成,研究初见成效,具备了结题的条件。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更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突岀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通过学生具体的探究活动来实现。在农村中学,进行化学实验趣味化实践研究,提高化学实验探究的效率,整合化学课堂教学,最终达到优化整个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结构,提髙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化学教学效果的目的。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下, 教材中减少了选做实验,导致了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只能依靠部分演示实验来完成教学,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下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适时的开展一些与课本内容有关的趣味实验, 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以化学学科的素养从化学的角度在平时的生活、生产、学习中遇到与化学有关的问题时去分析问题的实质。 2、课题研究的意义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趣味化学实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发展;通过综合实践课和美育的渗透,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参与观察、思考、讨论,时刻让他们保留成功的欲望,享受成功的乐趣。 二、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纵观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成效,多以高考分值为目标的务实性课堂讲解为主,学生真正动手操作或可以进行探索的几率并不多。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素养、基本实验技能、独立工作能力、操作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就是为了学生在师生共同开展趣味实验活动中发展了对科学的兴趣,增长了知识,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创新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同时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激发了学生进行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下 (1) 如何在有限的校本课程课时下,合理设计、开展趣味化实验教学

浅谈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浅谈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得到飞速的发展。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用到书本、挂图、模型、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多种教学媒体。在我们今天,由于多媒体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它同时拥有了这些媒体的功能。如果将多媒体计算机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使教学媒体简洁化,而且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所特有的功能—逻辑判断、记忆存储等为教育教学活动增添色彩。 通常,我们所说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指的是以计算机为主要教学媒体所进行的教学活动。特别是现在“远程教育资源”和“互联网”走进我们的教学当中,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因此,多媒体教学可以分为多媒体课堂辅助教学系统和多媒体个别化教学系统。而现在,我们普遍使用的是多媒体课堂辅助教学系统,就我们现在的条件,多媒体个别化教学系统才刚刚起步,它只适用于有条件的地区,对于较落后的地区而谈多媒体个别化教学还为时过早。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当中,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而且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当前,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学媒体的主要发展趋势,它与应用其它教学媒体相比,有以下明显的优势:

1.多媒体能给人多重感官刺激 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录像等多种媒体于一体,无论是从视觉、听觉等方面都给学习者以新的感受,有助于学生获得好的学习效果。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学习信息的80%来源于视觉,15%来源于听觉,因此多重感官刺激的学习效果要比单一感官刺激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并且,在记忆方面它比只用听觉或视觉所得的记忆更全面、更深刻、更易于保持。 2.多媒体的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 多媒体技术和传统的教学相比,它节省了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的时间,和传统的教学相比,它增大了课堂中信息的传输量,并且多媒体计算机在很短的时间里能够迅速的存储、提取、呈现大量的文字、图片、声音、动画信息,这是传统教学所难以达到的。 3.多媒体使用方便,易于操作 多媒体广泛使用桌面和鼠标操作系统,它和传统的键盘操作相比要简单得多,并且有的多媒体还可以结合触摸、声控等操作系统,使不会使用的初学者也能够方便的操作,这也是多媒体运用于教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4.多媒体的交互性强 教学者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当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学习者或是教学的需要去控制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从而达到自己需要的结果,能很好的实现人机对话功能。 5.多媒体能做到因材施教 2

《实验中医学》试题

第6章第2节形态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 1.形态学 答案:形态学作为生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其目的是描述生物的形态和研究其规律性,且往往是与以机能为研究对象的生理学相对应。广义地来说,它包括研究细胞阶段形态的细胞学的大部分,以及探讨个体发生过程的发生学。狭义的形态学主要是研究生物的成年个体的外形和器官构造(解剖学、组织学和器官学)。 2.组织学 答案: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组织学是随着显微镜的出现、在解剖学的基础上从宏观向微观发展形成的。组织学的研究,就是阐明在正常情况下,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形态结构和其生理活动,以及它们在人体内的相互关联和意义。因此,组织学的发展极大促进了生理学的进步。组织学也是病理学的基础。 3.胚胎学 答案:胚胎学是研究动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叙述怎样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胚胎,从而了解各种动物发育的特点和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也可广义地理解为研究精子、卵子的发生、成熟和受精,以及受精卵发育到成体的过程的学科。 4.病理学 答案:病理学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改变,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病理学既是医学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具有临床性质的学科,称之为诊断病理学或外科病理学。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还可分为人体病理学和实验病理学。 5.病理解剖学 答案:病理解剖学是研究疾病时机体内所发生的形态结构改变,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转归,从而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发生和发展规律,为诊治和预防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的一门基础学科。 6.尸体剖验 答案:尸体剖验简称尸检,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主要运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量尺及各种衡器等,对所检标本的大小、形状、色泽、重量、表面及切面、病灶特性及坚硬度等进行细微的观察及检测。 7.活体组织检查 答案:在患者身上用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及摘除等手术方法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称为活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 8.数字化可视人 答案:数字化可视人是指把人体形态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信息,通过大型计算机处理而实现的数字化虚拟人体,可代替真实人体进行实验研究的技术平台。数字化“可视人”包括3个研究阶段——虚拟可视人、虚拟物理人和虚拟生物人。 9.组织化学

浅谈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缺点

浅谈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缺点 发表时间:2015-02-02T14:52:57.31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12月总第142期供稿作者:张燕 [导读] 老师也成为课堂中的一员,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了,有利于促进教师主导积极性和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发挥。张燕山东省肥城市职业教育中心校271600 摘要: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并茂、声像俱备的展现形式,使教学手段大大丰富,对教学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多媒体教学也有一定的弊端,我们应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现代教学水平。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模式优势弊端 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不仅可以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还可以对微观事物进行模拟,对抽象事物进行生动直观的表现,对复杂过程进行简化和再现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可以将静态变为动态,既可连续演示,又可分步演示,化抽象为形象,扩大学生感知量,充分表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创建情境,增强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中教学方式手段比较单一,大多数课堂仅用粉笔、黑板,靠教师一张嘴滔滔不绝地讲,时间长了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结果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倘若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轻松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 2.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显著。多媒体的运用,大大节约了传统教学“板书”的时间,不仅能实时、高效地传播教育信息,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教学的机会,通过使用多媒体真正达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最优化效果。 3.活跃课堂,有利于师生互动。多媒体的使用,使课堂气氛轻松了,就某一问题互相提问、互相论证,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教与学的共同活动和双向交流的场所。老师也成为课堂中的一员,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了,有利于促进教师主导积极性和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发挥。 二、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性问题。在我们普遍的观念里,多媒体教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辅助手段,其不能占据传统教学的主体性。但有些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授课时,整堂课花花绿绿的幻灯片一张接一张,学生叽叽喳喳、混乱无序,或是幻灯片几十张、课堂主要内容和外延内容、学生提问、小组讨论、课堂练习……以致整堂课容量过大,学生很难消化等一系列现象。 导致这种结果的最根本原因是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认识模糊,缺乏实践经验。其不清楚课堂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性应该在哪里,是以多媒体或是教师哪个为主体;或是虽然知道却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把握不好这个主体,这是多媒体使用初级阶段最常遇见的一个主要问题。对此,要在对多媒体的使用上下功夫,而且应该在多媒体教学的培训上下功夫,既要认真反思每堂课的教学过程,还要不断向同事、专家等学习,更要及时获得多媒体教学后的学生反馈信息,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同时作用,以尽早克服。 2.多媒体教学过程当中的节奏性问题。在多媒体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准备了大量的知识内容以及课堂以外的信息,而这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同时又必须辅以教师的课堂讲解,要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里消化,因此导致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把握不好整个课堂的节奏,忽快忽慢,忽左忽右。这些现象都是课堂教学过程当中的一些不利因素,速度太快,学生会应接不暇,没有时间消化;速度太慢,学生会交头接耳,一片混乱;节奏紊乱,学生会不知所措,一无所获。 3.课件制作劳心费时,却只为外观漂亮,实用性差。当前,在很多教学评比中,多媒体课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众多教师为评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等做了许多精良的课件,运用大量的图片、动画、MTV等,令人目不暇接。很多获奖课件的制作都是几个人花了几十天完成的,是集体制作的成果。这类课件往往非常漂亮,要显示出“运用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这是许多人用多媒体上公开课的心态。这样搞出来的课大部分是很好看的,这种课,我们最常听到的评价是“课件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课堂气氛好,信息量很大,效果比传统教学方式好”等等。“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这能说明是好处吗?“课堂气氛好”,学生不是天天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一学期上不了几次,感觉新鲜,又加上是公开课,有那么多老师来听课,注意力能不集中吗?课堂气氛能不好吗?“信息量大,效果好”,大多数多媒体课例,信息量是很大的,这是事实,这个课件是花了几十甚至上百个小时艰辛劳动弄出来的,效果当然会显得好一些。何况一个人能有多大的精力,整个一学期都在为一节课绞尽脑汁,其他的课肯定大打折扣,这对学生、对学校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现代化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这四个要素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突出媒体的辅助功能,不能让媒体替代教师的授课,更不能一味去追求表面的“奢华”而撇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授课的艺术及课堂效果。教学媒体必须为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服务,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确定用什么样的媒体,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刘慧明多媒体教学中的体会[J].考试周刊,2010年,33期。 [2]梁家贵纠偏、完善与提升:多媒体教学模式现状的调查与思索[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将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它对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其它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现代化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已经走进初中历史的课堂,并以其特有的优势改变了历史课任凭老师一张嘴、一枝笔、一幅挂图进行课堂教学的传统形象。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历史课堂的地位和作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当中的恰当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是历史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新知的动力。心理学研究也告诉我们,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可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而历史学科一直被学生认为是一门较为枯燥乏味的学科,在历史教学中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那么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 在教学中把收集到的大量教学资料(包括资料数据、声音、录像等)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在课堂有限的时空内,使学生增加接受知识的信息量,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的空间,为学生分析问题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学生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增强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了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和掌握,也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给学生以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使他们能直观地感知历史时间的演进、地域空间的变迁、历史人物的活动、重大事件的发展、社会形态的

最新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学是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同疾病作斗争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具有独特的理论 体系,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的发展经历了从远古至春秋,战国 至秦朝,汉,晋唐,宋金元,明清及20世纪六个时期。 中医学的萌芽时期。远古社会至东周的春秋是中医学起源时期,人类在长期求生存的生活及生产实践中摸索探讨总结了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中医药知识,为中医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中医学的经验积累。战国两汉至三国时期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医学奠基阶段,在大量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中医理论和临床诊治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黄帝内经》,《五十二病方》,《伤寒杂病论》与《神农本草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大批的医学家,其中张机和华佗的成就与影响最大。 中医理论的奠基。晋唐时期是中医学理论全面继承与临床诊治的变革和发展时期,开始对医经进行整理与研究,病因病机学专著问世,临床医学迅速发展,各科临证经验进一步充实。诊断水平明显提高,治法丰富多彩。特别对一些病的认识达到较高水平,对外感热病以及急性病的研究日渐深入;并重视养生,炼丹。本草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大量方书的问世为后世本草学和方剂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医的快速发展时期。宋金元时期是“新学肇兴”与中医理论深入探索的重要阶段,晋唐以来长期的知识积累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伤寒学开始形成,辨证论治法则崛起,著名医学家刘完素,张元素,张从正,王好古相继提出了火热论,脏腑辨证说,攻邪说等新观点,犹如花叶递荣,交相辉映,促进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开创了中医学的崭新时代。 中医的革新趋势。明清时期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尽管社会发展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但中医学按其固有的规律向前发展。中医学理论体系已成熟,理论思维日益深化,临床各科诊治水平明显提高,中医全书,类书,丛书及各科著作大量出现,对治疗传染病,降低死亡率,预防传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大力推进人痘接种以预防天花,更是中国乃至世界医学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但是晚清闭关自守,浓厚的尊经风气使中医学停滞于既有的“完美”,而不能真正全方位地有所突破。 二十世纪的中医学。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十分复杂,中医学的发展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西医传入后不断壮大,中医却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反而受到歧视,并引发生存危机。因此,中医学在中医学术革新和抗争运动相互交织的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按其自身规律继续缓慢的发展,“改良医学”成为这一时期中医学变迁的总基调。在基础理论方面整理收集,考证古医书,对保存,传播,普及中医学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临床各科则不断地总结新的医疗经验,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中医学者和专著。部分医家从事沟通中西医之间的工作,形成了中西医汇通思潮和学派。民间中医教育发展迅速,成立许多中医药学术团体,出版了大量中医药报刊等,为后半叶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十世纪后半叶,政府极为重视中医学的发展,积极建立中医药和针灸研究机构;大力发展中医学教育,在全国兴办中医医院,成立中医药学术团体,大规模校勘整理出版中医古籍,出版中医药报刊,使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