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车工业在五十年代形成完整体系

日本汽车工业在五十年代形成完整体系
日本汽车工业在五十年代形成完整体系

日本汽车工业在五十年代形成完整体系,六十年代是其突飞猛进的时期。1961 年日本汽车产量超过意大利跃层世界第五位;1965年超过法国居第四位;1966年超过英国升为第三位;1968年追上西德居世界第二位。 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达1,104万辆,一举击败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从六十年代到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之前,日本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汽车工业与钢铁、造船并成为日本三大经济支柱。到七十年代末,在日本与汽车工业相关的就业人数达493万人,占全国总就业人口的10%。产值达183,073亿日元,也占整个制造业的10%左右。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从而创造出了符合日本国情的丰田生产方式。此后日产汽车公司出现了活动板生产方式,五十铃公司采取了流通生产法等。这些生产方式的目的都是为了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使产品更具竞争力。日本的这种先进生产方式目前已为各国所效仿,美国人也不得不放下架子来参观和学习曾经是自己学生的日本人。

如果说美国人对汽车工业的最大贡献是发明了流水线作业的话,那么日本人对世界汽车工业的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精益生产方式。这种精益生产方式就是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来控制和管理汽车的设计开发、工程技术、采购、制造、贮运、销售和销后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从而达到以最小的投入创造出最大的价值的目的。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衔接都是经过精心筹化和计算的。日本人的这一创举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丰田“花冠”蝉联日本新车5月销售冠军)

日本的紧凑型小客车以其省油、重量轻、质量好、设施完善、价格便宜、售后服务周到等优势一举打入国际市场。 1970年日本汽车出口量为109万辆,1974年汽车出口量超过原西德,并一直居世界第一位,1980年汽车出口量增到597万辆,1981年出口量为605 万辆,占日本总产量的54%,其中轿车为394.7万辆。美国是日本最大的海外市场,1980年向美国出口轿车190万辆,1981年为186万辆。1988年为210 万辆,1990年达340万辆,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已达34%。如将在美合资建厂生产的轿车计算在内,其市场占有率达39%。由此可见日本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日本汽车工业在七十年代引进电子技术,并广泛用于汽车设计、试制、试验、制造及产品等各个领域。目前日本汽车产品的开发周期普遍比欧美国家缩短30年(需3年左右,而欧美国家则需5年)。日本民用轿车的电子化程度和各种自动设施也运远高于欧美国家。日本汽车生产广泛采用机器人, 1981年世界汽车行业中70究的机器人为日本所拥有。

日本在进口汽车方面限期极为严格。日本人使用的汽车基本都是国产货。尽管如此,欧美国家的高级轿车,如奔驰、宝马、奥迪等正不断挤入日本市场,从而垄断了高级轿车市场。为此,日本各大汽车公司纷纷开发和研制自己的高级轿车和跑车,挤身于利润丰厚的高级轿车市场,以改变日本汽车公司只能生产廉价货的不良形象。因为高档轿车所代表的是先进的技术和精湛的工艺,可以衡量一个国家汽车工业的水准。

04年日本汽车热销美国经济实惠

1989年,日本汽车业的老大丰田汽车公司终于推出了令世人瞩目的凌志高级轿车。该车型是丰田公司投资20亿美元,历时5年投入的结晶,并首次采用了4,000 毫升8缸发动机。再此之前,日本最高级的轿车也只是采用3,000毫升的6缸发动机。

凌志从头到脚都是全新设计,该车无论是设计水平、综合性能和制造质量都达到了日本汽车工业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准,尤其是在安静无噪音方面更是举世无双。一辆凌志LS400 在发动机怠速运转时(即发动机稳定运转的最低转速状态),3米之外听不到声音,仿佛没有起动。

凌志LS400一经推出,就在世界汽车行业引起很大的反响,并被喻为日本汽车工业的里程碑。此话虽有些言过其实,但至少也说明了凌志LS400轿车是众望所归。

同时,日本其他车商也不甘落后,日产汽车公司也推出了装有4,500毫升8缸发动机、售价为4.7万美元的无限Q45;本田公司推出了价值3万美元的传奇(Legnd)高级轿车。同年本田公司还首次推出了当时售价就高达6万美元的NSX高性能跑车。NSX是世界上首部采用全铝车身的批量生产轿车,并号称融合了当时世界汽车工业的六项最新科技,从而成为高科技汽车的典范。日本的汽车工业也并不是被个别企业所垄断,除著名的丰田、日产、本田之外,还有三菱、马自达、铃木、宫士、五十铃等。

自1990年起日本高级轿车大举进军世界汽车市场,并从奔驰、宝马等欧洲名牌轿车手中抢了一部分市场。凌志LS400和无限45还几乎垄断1990年以来世界高级轿车质量评比的第一和第二名。

当前,尽管世界汽车市场日趋饱和,但日本汽车仍以其优越的性能、合理的价格、可靠的质量、完善的电子设施、低排放、低油耗和多样化的品种,不断扩大世界汽车市场的占有率。2004年,日本又以1348.68万辆的汽车产量创出历史新高。

日本汽车工业发展研究

2009年04月24日19:53鸿锐新思【大中小】【打印】已有评论0条

引:“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事理;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邻为镜,可以审得失,而后图改,事可成矣。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史仅有几十年,走到今日,成就卓著问题犹存。如今,汽车工业发达国家不在少数,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的汽车工业无论是技术还是国内汽车市场成熟度等都要领先于我国。本文主要以日本作为参考对象,意图从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中,找到于我有用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

从1904年吉田(车型图片论坛)真太郎成立日本第一家汽车厂--东京汽车制造厂并生产出第一台日本国产汽油轿车“太古里1号算起,日本汽车工业已经走过115个年头。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可以简单的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二战以前是日本汽车工业的萌芽期。这一时期日本人开始造车,政府也开始意识到汽车产业的重要性,并出台政策进行扶持支持。1936年,汽车制造行业法正式在日本国内开始实施,日本汽车真正国产化的序幕由此拉开。

二战后的二十年(1945-1965年)是日本现代汽车工业的基础阶段。日本经济在经历了二战的毁灭和战后十年的复苏之后,在1955年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汽车产业也在这一段时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务车比例稍有下降,出租车加快发展,私人用车开始起步。

1965-1975是日本汽车工业从普及到过渡的十年。这十年是日本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1967年日本超过德国而成为第二大汽车生产国,国内汽车销量首次超过百万辆。1970年,日本国内汽车销量达到238万辆,千人平均保有量达到170辆。比1950年增加了将近60倍。在这段时间,普通劳动者成为汽车的主流买主,汽车不再是社会地位的象征而成为了代步工具;70年代的石油危机重创了欧美车商,但是却让推崇小排量车的日本车企从中受益,1976年,日本汽车出口达到250万辆之多,首次超过国内销量。

1975年以后是日本汽车市场的成熟期。20世纪70、80年代,日本经济的增速放缓,经济增长率保持在4%-5%左右。从1975年开始到1988年,日本汽车市场的增长速度也开始减缓,年销量在300万辆左右,每年的增幅不大;相反,出口依然强势,推动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

日本汽车工业的现状

日本汽车工业的现状可简单概括为:产能旺盛、国内汽车市场接近饱和、出口优势明显。

产能旺盛:在1990年产能达到1348万辆的顶峰之后,日本汽车生产曾经进入低迷期。但是进入2000年以来,其产量稳步攀升,平均年增幅超过2%。据来自世界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统计,日本汽车产量从06年开始,已经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07年日本汽车产量1160万辆,同比增长1%,产值超过21万亿日元,同比上涨7%。同时日本也是全球最大的乘用车生产国,07年其乘用车产量接近1000万辆,中国以640万的产量紧随其后。08年日本汽车产量微降,达到1156万辆。

市场接近饱和:2007年,日本国内汽车销量(新车加旧车)共计1288.4万辆,千人汽车保有量接近600辆,日本国内汽车市场已经进入饱和期。这也导致日本汽车国内需求量连年

下降。日本国内汽车需求量在2000年达到顶峰之后,开始出现下滑,2007年下滑趋势更是明显。新车销量和二手车销量都可以说明这一问题。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日本的市场空间十分有限,尤其是新车需求量已经进入了饱和期。据来自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从1998年到2007年否认十年时间日本有六年新车销量同比下滑,平均增幅-2.6%。06年、07年连续两年同比下滑,07年新车销量535万辆,08年更是暴跌至508万辆,同比下降5%,为二十年来最低值。

日本二手车销售量超过新车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从此以后,日本二手车销量与新车销量的比值在波动性上升。到2007年,这一比值已从98年的1.35上升到1.41。虽然与新车市场相比,二手车市场较为活跃,但是近十年日本二手车市场的发展并不容乐观。近几年,日本二手车销量一直稳定在800万辆左右,同比增幅除了在2000年达到3.55%、2005年达到1.31%外,其余年份基本上呈现负增长,或者零增长。2007年同比下降了6.9%,销量仅为753万辆,与1993年持平。

出口优势明显:日本的汽车产能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国内汽车消费市场却并不活跃。可以想见,其汽车产品应该主要依赖海外市场,事实上,自知国内市场狭小的日本人从汽车工业起步不久,就把开拓海外市场作为了发展目标。日本汽车的出口量从1970年开就已经占据其总产量的50%以上,三十年这一比例一直在保持着上升趋势。2007年,日本汽车出口量占到产量的56.5%。虽然和同样以出口立命的韩国70%的比例无法相比,但是654万的出口总量已经超过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德国两百万辆。日本继续牢牢地保持着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国的地位。

08年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的汽车工业都造成了不小冲击,日本汽车工业也受到很大影响,产量微降、国内市场全面萎缩都说明了这一点。但是日本汽车的出口量在08年却依然保持增长,达到672万辆,增幅3%。日本汽车强大的出口优势可见一斑。

汽车工业经济贡献

作为日本的支柱型产业,汽车工业在解决就业、出口创汇、拉动相关行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有这样一组来自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数据:截止到2007年,日本制造业设备投资额为762(车型图片论坛)37亿日元,其中汽车工业的投资额为15816亿日元,占总量的20.7%,远高于电子设备、钢铁等行业;2007年日本出口总额(FOB价)为839300亿日元,其中汽车出口额185300亿日元,占总量的22.1%。日本汽车工业向来以技术先进而见长,当然技术先进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做后盾。2007年,日本制造业的研发费用是11.73万亿日元,汽车工业一项研发费用就超过2万亿,达到总量的19.2%,是所有制造行业中最高的。在就业

方面,汽车工业同样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007年日本在登记的就业人口是6382万人,其中汽车及汽车相关产业就业人口为501万人,占总量的7.9%。

日本汽车的赋税也是相对较高的。与机动车相关的各项税收自1954年启动第一次道路建设5年计划并建立道路专用财源制度以来,迄今为止经历了多次提高税率和开征新税的过程。目前,针对机动车征收的税共有9种,用户承担着高额的机动车相关税负。用户如果购买价格为180万日元的汽车并使用11年,就要被征收6项机动车相关税款,金额达147万日元,相当于一辆排量为1000cc的汽车购置价格(日本汽车工业协会测算)。机动车用户除年均14万日元的税额外,还要负担收费道路使用费、汽车保险费(强制性和可选择的两种)、回收再利用费、检修保养费等多项高额费用。

根据日本财务省2007年度的原定预算,机动车用户承担的税金总额预计达到89920亿日元,约占国家总税收(95.5万亿日元)的9.4%。

ISOTS16949国际汽车工业质量体系技术规范介绍

ISOTS 16949国际汽车工业质量体系技术规范介绍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9年5月公布了一项行业性的质量体系要求,它的全名是:"技术规范ISO/TS16949 质量体系--汽车供应商--关于应用ISO 9001:1994的专门要求",英文:"Q u a l i t y s y s t e m s--A u t o m o t i v e suppliers--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ISO 9001:1994" 。本文从背景、目标与结构、条文内容三方面,对该质量体系要求作一简要介绍。 一、ISO/TS 16949产生的背景 ISO 9000标准系列的公布以及以ISO 9001,9002为基础的质量体系认证活动在全球的开展,对国际汽车工业产生了重要的阻碍。汽车工业的全球化进展趋势及全球采购战略,使许多大型的国际汽车工业集团较早开始形成对它们的供方的质量体系要求,并开始审核活动。ISO 9000标准系列公布之后,几个要紧汽车工业国以ISO 9001标准为基础,制订了本国统一的汽车工业质量体系要求,并以与ISO 9000类似的途径,开始认证活动,包括第二方审查和第三方注册。其 中我国比较熟悉的,并已在中国开展认证活动的,有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制订的QS-9000和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制订的VDA6.1 此外,法国、意大利等国家也制订了类似的文件。汽车工业的许多零部件、材料供方要同时为世界许多汽车整车厂供货,因此即带来了多重要求和多重认证的咨询题。 基于上述情形,美德意法英五国汽车工业界的有关机构联合成立了国际汽车专门工作组(IATF),同ISO/TC 176技术委员会合作,从1997年开始和谐,1998年形成草案,1999年正式以技术规范(TS)方式公布,供汽车工业临时使用。按ISO的规定,对技术规范将每三年评审一次,然后决定是否转为国际标准。 在该技术规范公布的同时,还通过了ISO/TS 16949的检查表、指南、认证打算和IATF认可准则。能够讲汽车工业全球统一认证的方案差不多形成,认证的预备工作已在欧美主动进行。 ISO/TS 16949对我国汽车工业也将会产生重要阻碍,其缘故是: 1. 中国许多欧美的合资汽车整车厂和它们的供应网络势必要同意ISO/TS 16949的要求和认证; 2. ISO/TS 16949 是以ISO 9001为基础,综合了国际汽车工业的先进质量治理要求。它对立即加入WTO勺中国的 汽车工业,为提升自身的治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将提供极好的学习和提升竞争能力的机遇。 二、目标与结构 1目标 该技术规范的目标是要开发岀能够在汽车工业供应链(网)中提供连续改进,强调缺陷预防,减少变差和白费的差不多的质量体系。而在此差不多要求的基础上,可能还会有顾客的专门要求。 2结构 该技术规范的质量体系文件结构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能够看出:①ISO 9001,9002: 1994是该技术规范的基础,具体体现在,ISO/TS 16949的条文,确实是在ISO: 9001 : 1994的20个要素(全文引用)基础上,增加上补充的条文而形成。②ISO 9001、ISO/TS 16949和顾客的专门要求是供方制订质量体系文件的按照,哪一个差不多上重要的。③本规范的参考文献中列岀了一系列的参考手册名目,包括一些重要的工具和技术,如FMEA SPC, MSA可靠性,工装设备,生产件批准程序,试验设计,连续改进,项目治理,体系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叶盛基副秘书长 今天我想谈三点,一个是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和近十年来取得的发展,第二个是今年汽车工业经济整体的发展和运行情况,第三个是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展望。 (一)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和近十年来取得的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特别是近10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了世界汽车工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国内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我们应努力保持与国民经济增速相符合的发展速度(约为8%-10%)。中国汽车现在产销量刷新了全球汽车生产纪录,但2200多万辆并没有达到发展的高峰。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销量上限究竟是多少,有人说通过5-10年的发展,可以达到3500万辆甚至4000万辆,这个数字有可能吗?我觉得是很有可能的。但要说明的是,中国汽车目前的保有量是1.8亿,按照每个家庭1台车测算,至少是3个亿,往上高估一点是4—5个亿。现在的居民汽车保有量是1.8个亿,离4—5个亿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说中国汽车工业是朝阳产业。近十年来,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销量年增长率都超过15%,高的超过了30%,虽然里面有国家政策刺激消费的因素,但中国汽车消费存在很大的刚性需求。整个产业的发展势头和发展速度都超过了国外同行的预料。 但是在自主品牌方面,发展形势却不乐观,外资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远高于自主品牌,且自主品牌占有率逐年下滑。如果不重视自主品牌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在未来十年有没有都还是个问题。没有民族品牌的支持,也就勿论工业支柱了。但在这种环境下,中国品牌汽车更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另外在出口方面,出口量也是逐年下滑,形势比较严峻。整体而言,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稳定的时期,从产量大国到汽车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关键问题是如何做大民族品牌,掌握关键技术,掌握核心技术。 (二)2014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工业经济整体的发展和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的汽车工业发展形势整体比较平稳,发展速度略高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刚性需求比较稳定,截至8月,产销量均超过1500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8%-10%,但从局部来看,自主品牌的工作做得还是不够,需要引起注意。就出口而言,截至8月一共58万辆,所以全年能否超过80万辆是个问题。

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解读

ISO/TS16949第一版标准最初由国际汽车推动小组(International Automotive Task Force,IATF)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76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委员会的支持下创建于1999年,旨在协调和统一全球汽车行业供应链中的不同评估与认证体系。 ISO/TS 16949建立在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基础上,并于2002年和2009年随着ISO 9001:2000版和ISO 9001:2008版的升版而作了相应的更新。2014年12月,IATF成立了包括IATF成员在内的工作组,开发了ISO/TS 16949改版的设计规范,以保持和ISO 9001:2015版标准的架构和要求相一致。2016年8月9日,IATF和ISO发布了联合新闻稿,公布了IATF决定发布独立的IATF 16949标准的消息。IATF承诺继续和ISO保持强有力的合作关系。新版IATF 16949:2016将和ISO 9001:2015的架构和要求保持统一,已于2016年10月发布,替代现行的ISO/TS 16949:2009版标准。 此新版标准开发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完善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持续改进、强调缺陷预防并减少供应链中的变异和浪费。新标准着重考虑了顾客导向性,综合了许多整车厂的顾客特殊要求,并连同ISO 9001:2015要求一起定义了对汽车生产件及相关服务件组织的基本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为汽车生产件和相关维修零件组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方法,新标准适用于整个汽车供应链。 ★IATF 16949:2016与ISO/TS 16949:2009的联系与区别★ IATF 16949和ISO/TS 16949标准都是以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框架为基础而建立的汽车行业的质量管理体系,ISO/TS 16949:2009版标准是基于ISO 9001:2008版的要求,而IATF 16949:2016新版标准是在ISO 9001:2015的要求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汽车行业的特殊要求以及相关的汽车客户特殊要求。 ★IATF 16949:2016的主要内容及适用范围★ IATF 16949适用于汽车行业供应链中的组织进行顾客规定的生产件和/或维修零件的制造现场,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都适用。―汽车‖包括轿车、轻型商用车、重型卡车、公共汽车和摩托车,不包括工业用、农业用和非公路用(采矿、林业、建筑等等),亦不包括售后市场零件。 支持职能,无论其在制造现场或在外部(如设计中心,公司总部及分销中心等),由于它们对制造现场起支持性作用而构成制造现场质量管理体系和认证审核的一部分,但不能单独获得本标准的认证。 IATF 16949:2016的主要内容涉及ISO 9001:2015基础部分的要求和汽车行业的特殊要求部分。 ★ISO 9001:2015基础要求相关部分的变化★ 01 了解组织及其环境,了解相关方的需求 组织的环境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环境以及相关方的影响;微观环境包括市场需求、竞争环境、资源环境等;内部环境是指管理的具体工作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心理环境、文化环境(价值、文化知识)、绩效相关的问题等。 组织分析内外部环境,有利用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识别风险和机会,建立符合组织自身特点和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 02 基于风险的思维 组织应识别出任何可能影响组织持续经营的风险,并基于此做出应对措施。标准对风险的管理体现了

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梁鹏达20110430517 (单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提炼出日本汽车产业发展的主线, 并挖掘其中日本汽车产业腾飞的关键点,最后结合我国汽车发展的实际情况 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英文摘要 With date collecting and analysising, This paper extracts the main line of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industry in Japan,and excavates the key points to take off of Japanese auto industry, finally puts forward rationalization proposals with China's actual situation of automobile development. 关键词汽车产业日本中国 1、背景介绍 以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将内燃机为驱动发明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为起点标志,至今,汽车产业已经历过了120多年的历史。在这100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上许多产业都经历了从弱小到强大再到逐步衰落甚至消亡的生命发展周期。然而,汽车产业却依旧长盛不衰,屹立于世界工业领域,并充分发挥其产业带动作业,促进了与其相关的钢铁、石油、机器制造、公路、住宅等诸多产业的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汽车产业战略重组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技术创新成为获得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制胜关键。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中国汽车工业该如何发展,又该如何迎接国际挑战。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50年前期日本汽车市场主要充斥着欧美国家生产的汽车。1960年时,日本汽车年产量仅为16万辆,远远低于同时期美国和西欧各主要汽车生产国的产量。然而仅仅过了7年时间,日本汽车年产量就奇迹般达到300万辆,超过欧洲各主要汽车生产国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到1980年,日本汽车年产量达到1100万辆,超过美国坐上了世界汽车生产的头把交椅,日本终于成为美国和欧洲之后世界第三个汽车工业发展中心。因此对日本汽车产业的研究和借鉴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TS16949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TS16949国际汽车工业质量体系认证 TS16949认证介绍 TS16949认证适用范围 TS16949认证目标 TS16949 认证审核特点 TS16949认证未来 TS16949认证益处 TS16949认证和QS9000认证区别 TS16949认证常见问题 TS16949认证技术规范 TS16949咨询流程 TS16949认证介绍 由于汽车供应商通过了QS-9000或VDA6.1质量体系认证后,其证书在全世界范围内并不能得到所有国家的承认和认可(至目前为止,美国三大汽车厂和德国、法国、意大利的OEMs 仅就"内部审核"(QS-9000要素4.17)和"分承包方的开发"(QS-9000要素4.6中的4.6.2.1)达成相互认可),且QS-9000和VDA6.1均不是经国际标准组织(ISO)颁布发行的。 为减少汽车供应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利于汽车公司全球采购战略的实施,国际汽车特别工作组(IATF)以及ISO/TC176、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委员会及其分委员会的代表在以ISO9001:1994版质量体系的基础上结合QS-9000、VDA6.1、EAQF(法国)94和AVSQ(意大利)95等质量体系的要求制定了ISO/TS16949技术规范,并于己于1999年1月1日颁布发行适用。 ISO/TS16949技术规范已通过ISO技术委员会2/3成员国的投票同意,每隔三年ISO技术委员会要对其进行一次评审,以决定其是否可转化为国际标准。 ISO/TS16949技术规范符合全球汽车行业中现用的汽车质量体系要求,并可避免多重认证审核,ISO/TS16949技术规范的发行可供汽车行业临时应用,以便收集使用中的信息和经验。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的各个里程碑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的各个里程碑 今天在新浪博客看到龚在岩写的中国汽车万字史,许久没看到这样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章了,龚先生把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过程用时间这条线穿起来,让我看到了很清晰的一条脉络。中国汽车工业50多年来,经历了起步、缓慢发展、停滞、改革开放、迅速发展、腾飞的全过程,现将我个人认为的整个发展史中的各个重要里程碑列举如下: 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现在的中国一汽)开工,标志着中国汽车实现从零到有的突破; 1956年一汽投产; 1958年南京汽车和上海汽车成立(后来南汽被上汽收购,同年起家的汽车企业,却截然相反的命运。) 1959年北京汽车和一汽红旗竞争国庆十周年阅兵车选拔,北汽因使用的自动变速器操作失误遗憾出局,失去了一个绝好的发展机遇,最终到了国内汽车第二梯队; 1972年二汽(现在的东风汽车)几经夭折和坎坷,终于正式开工; 1982年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成立,统管国内各大汽车公司,饶斌,中国汽车业的奠基人,担任董事长; 1983年国内第一家合资汽车公司--北京吉普(北汽和克莱斯勒合资)成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我所在的汽车协会)成立; 1984年上海大众汽车成立,位于上海的安亭; 1985年愚蠢和傲慢的克莱斯勒没能抓住与一汽的合作机会,使得一汽最后选择大众。克莱斯勒这十多年来在表现可以说是一塌糊涂。这一年广州标致成立(最后因为法国人不愿意国产化而失败,法国PSA在中国也可以说是一塌糊涂,而后来与广汽合资的日本本田和丰田却在中国高速发展,不同企业家的智慧的确有很大的差异),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成立; 1987年,中央撤销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意味着各个汽车企业自主权利更大,慢慢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了; 1990年一汽大众汽车成立,大众抓住了中国这个当今世界最大的市场,大众领导是充满智慧的企业家; 1992年神龙汽车成立(东风和标致雪铁龙合资,不得不再说一次,标致雪铁龙和东风合资还是不行,现在它又开始想与哈飞合资,即使成功,最后估计还得第三次失败); 1995年上海大众桑塔纳2000投产,该型号汽车至今畅销,创造国产汽车销售奇迹; 1997年奇瑞汽车成立,这家汽车因自主品牌的研发享誉全国;上海通用汽车成立,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上汽和通用合资的研发中心,曾经去过一次泛亚,硬件很好,企业文化差点)成立; 1998年广州本田成立;吉利汽车下线,中国第一家民营汽车企业开始腾飞;2001年长安福特汽车成立; 2002年北京现代汽车成立,从此其产量和销量都很大,可惜利润比较低;2003年东风本田汽车成立,华晨宝马汽车成立; 2004年广州丰田成立;位于上海嘉定区安亭的国际赛车场成立,同年F1中国大奖赛在此举行;

日本汽车发展史 (2)

看日本汽车发展史 2007-11-0200:25 ??提起日本我是又恨又敬佩,恨是因为他们的侵略历史,永不能忘,敬是他们的民族精神值得每一个想富强的国家学习。关于汽车工业日本与中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想从日本汽车发展的成功历史找出我们发展应该吸取的经验和教训,使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少走弯路,快速发展。 让我们先来看看日系汽车的发展史。 现在作为日本第一大汽车生产厂家的丰田公司1933年底才成立,而且只是作为丰田自动纺织机械制造厂的一个部门。 1950 在 1961 30%以上, 以至 1、制 达30%后期日本汽车发展起来后被取消一直到现在日本对进口汽车是零关税。3、严格限制外资流入汽车企业。保证本国汽车的独立发展。在这一点上我们正好走了相反的道路,到处是合资企业。究竟哪种方法更好,现在国内也存在着很大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过多的合资企业(全球最强汽车公司基本都来了)已经严重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必须依靠他们的低价格切入市场,而外国汽车通过合资建厂使他们的成本与民族企业没有太大的差别了,而技术上保持绝对优势。这就不难看出民族企业面临多大的竞争压力了。没有合理的利润他们的研发费用必定不足,这就进一步加大了与国外的技术差距。虽然加入世贸我们的关税逐步降低,但进口汽车尤其是进口中级以下车对民族企业的压力并不大,合资车才是他们真正的竞争对手。虽然彩电、手机的合资企业并没有扼制民族企业的发展,反而使他们在技术上很快追了上来,并进而冲击世界市场,但汽车这一相对较高技术含量的产业是否也能达到这一效果,前景难测。但可以肯定的是过多的合资对民族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希望国家能够有效控制这一问题。此外,国家应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可分创建、成长、全面发展和高速增长四个阶段。 创建阶段(1949~1965年):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动工兴建,1956年7月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驶下总装配生产线,结束了中国不能自己制造汽车的历史。1966年以前,汽车工业共投资11亿元,形成了一大四小5个汽车制造厂,年生产能力近6万辆、9个车型品种。1965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近29万辆,其中国产汽车17万辆(一汽累计生产15万辆)。 成长阶段(1966~1980年):在这个历史阶段,主要是贯彻中央的精神建设三线汽车厂,以中、重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为主,同时发展矿用自卸车。在此期间,一汽、南汽、上汽和济汽,5个老厂投入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并承担包建和支援三线汽车厂的任务;地方发展汽车工业,几乎全部仿制国产车型;改装车生产向多品种、专业化生产,生产厂点近200家。1966~1980年生产各类汽车累计163.9万辆。1980年,生产汽车22.2万辆,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9万辆,其中载货汽车148万辆。 全面发展阶段(1981~1998年):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主要体现为:老产品(如解放、跃进和黄河车型)升级换代,结束30年一贯制的历史;调整商用车产品结构,改变“缺重少轻”的生产格局;建设轿车工业,引进资金和技术,国产

轿车形成生产规模;行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进行改革,汽车品种、质量和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高速增长阶段(1999年至今):在此期间,我国的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工业技术进步的步伐大大加快,新车型层出不穷;科技新步伐加快,整车技术特别是环保指标大幅度提高,电动汽车开发初见进展;与国外汽车巨头的生产与营销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引进国外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的力度不断加深;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稳步前进。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演变,如今初步形成了“3+X”的格局,“3”是指一汽、东风、上汽3家企业为骨干,“X”是指广汽、北汽、长安、南汽、哈飞、奇瑞、吉利、昌河、华晨等一批企业。中国汽车工业已经从原来那个各自独立的散、乱、差局面改变成现在的以大集团为主的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新格局。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汽车发展史

案例正文: 关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局限性的个案剖析 ——以日本汽车发展史为例 摘要:世界汽车工业诞生于德国,发展于美国,美国是世界最大最激烈的汽车市场儿日本汽车竟然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击败美国汽车。由于其注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不断进行产品技术创新,使在这个市场上站稳甚至曾创造世界第一的奇迹,可见日本的汽车工业发展的快速和强大实力。 关键词:技术创新生命周期局限性 引言 日本作为世界第一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在其发展史上也经历过坎坷。 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后,盟军司令部曾下令全面禁止汽车生产,使得日本汽车发展势头较弱。在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国、欧洲生产的汽车充斥日本汽车市场,大有泛滥之势。特别是欧洲生产的小型廉价汽车,对处在半毁灭状态的日本汽车工业构成了致命的威胁。随后,日本政府对进口汽车征收高达40%的关税(于1987年废止,其后至今日本对进口汽车全免关税),严格禁止外国资本渗透国产汽车工业。而中小汽车厂家为了生存,或引进技术或采取与国外厂家达成“事业合作”或“技术合作”以发展汽车产业。在引进技术以及“技术合作”的同时,日本企业通过不断改进汽车技术,使日本汽车产业得到迅速发展。1967年日本即超过德国而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随着日本汽车厂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他们研发出省油、轻巧的小型轿车。进入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让省油的日本小型轿车大行其道,出口量骤增,丰田、日产、富士重工、铃木等公司迅速成为世界级的汽车生产厂,丰田公司在1972—1976年四年间就生产了1000万辆车。1980年,日本汽车总产量达到1104万辆,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 1日本产品的生命周期 从技术创新的的角度讲,产品有一个发生、发展乃至衰落的生命周期,这种

最新论战后日本汽车产业成功的原因

论战后日本汽车产业成功的原因 摘要:日本汽车产业在战后短短几十年里获得巨大的成功,并曾一举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主要从五个方面阐述战后日本汽车产业成功的原 因,试从历史大背景下解析其成功原因。 关键词:战后;日本汽车产业;成功原因 日本之所以能够完成现代化,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离不开汽车产业的发展。尤其在战后,日本国内几乎成为一片废墟,但是日本却以汽车产业为主导,发展多领域的行业,从而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可见汽车产业在日本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本从战前汽车生产的无名小卒,一跃成为世界汽车大国,汽车产业已成为现代日本经济的支柱产业,速度之快,令世人瞩目。 1 日本政府对汽车产业的引导和扶持 战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的日本已经是一片废墟,日本不可能再搞军事工业,要发展工业只能寄托于民用工业。但是由于日本的自然资源贫乏,不可能像美国和苏联那样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内市场,必须走“贸易立国”的道路。可要想在狭小的国土上养活1亿多日本人,只有靠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才能实现。年,当时的日本通产省就颁布了旨在促进战后汽车工业发展的“合理化促进法”,明确规定汽车工业和钢铁制造业以及通讯技术要建成国家的

支柱产业。通产省的促进措施包括税收优惠,低息信贷和鼓励汽车企业与外国 制造商合作引进新技术等多项支持产业发展的规划。 到了1955年,政府又推动轿车进入家庭,发展普及型汽车项目,为汽车的普及奠定了基础,而汽车的普及极大地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对外,在日本汽车业发展的初期,日本政府积极顶住了来自欧美的压力,保护本国汽车产业,对进口汽车征收高达40%的关税,同时严格禁止外国资本渗透到日本的汽车工业。这就为日本汽车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市场。而到了日本汽车产业发展的颠峰,日本汽车出口量激增、贸易摩擦加剧时,日本政府为这些贸易摩擦产生的矛盾积极地进行谈判、调和,并且制定出根本对策:转变日本对外出口战略,国外出口限量,并从整车出口转向海外投资建厂,以就地生产就地销售为主,为日 本汽车产业国际化开辟了道路。 2 引进外来技术和自主创新 日产汽车公司于1952年9月与奥斯汀公司合作,购买了制造奥斯汀轿车的专利,合作的内容是日产公司CKD凡是每年组装2000辆A40型轿车,在日本市场上销售,为了实现组装和国产化,奥斯汀公司对日产公司提供技术援助。A40的零部件可以用于日产公司生产的其他轿车上。日产公司引进奥斯汀轿车的目的在于将其技术应用到自己生产的轿车上,因此,在建设奥斯汀装配线时,就考虑了日产 公司达特桑,尼桑轿车的平行生产。 但是,丰田公司却选择了自行生产轿车的道路,丰田公司原本想与福特汽车公司进行技术合作,结果发现福特公司仅仅想把丰田变成自己的子公司。丰田公司便转向引进关键技术和设备,综合消化吸收,走独立开发轿车的道路。丰田根据

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及趋势

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及 趋势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及趋势汽车是最重要的现代化交通工具。汽车也是数量最多、最普及、活动范围最广泛、运输量最大的交通工具。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哪种交通工具可与汽车的作用相媲美,因为汽车是在“面”上发挥作用,并且可以实现“门对门”的便利。正因为如此,汽车在过去数十年中已迅速发展成为最主要、最受青睐的交通工具。本文旨在通过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得出其发展趋势,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世界以及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一、世界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 从19世纪末卡尔·奔驰发明汽车至今,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按生产方式可分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1、手工生产方式。19世纪末,法国巴黎P&L机床公司开始制造汽车,当时是实行手工单件生产。其生产效率极低,制作成本高,质量保证全凭技术工人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 2、大批量生产方式。它是由美国企业,主要是福特汽车公司为代表的企业所创造的一种生产方式,它为世界汽车,不仅仅是汽车业,而且是为工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影响十分深刻和深远。到20世纪后半期这一生产组织方式的缺点越来越突出。主要原因来自于市场的变化。20世纪后半期时不仅在美国,不只在整个汽车市场,顾客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而且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状况给制造业提出的新课题是,一方面必须找出办法来使产品的开发设计周期和生产周期显着缩短,另一方面还必须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变化。这两方面的课题促使汽车制造企业改变原有的大规模的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探索新的模式。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就比较早地进行了探索和转变。

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

IATF16949:2016 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 Quality managegment systems 汽车生产件及相关服务件组织应用ISO9001:2015的特别要求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ISO9001:2015 for automotive production And relevant service part organizations 国际汽车工业组发布

1、范围 本标准为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需要证实其具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b)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要求与适用的 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及提供不同产品和服务的组织。 注1:在本标准中,术语“产品”或“服务”仅适用于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法定要求。 本技术规范与ISO9001:2015相结合,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用于汽车相关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生产;相关时,也适用于安装和服务。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组织进行顾客规定的生产件和/或维修件的制造现场。 支持职能,无论其在现场或在外部(如设计中心、公司总部和配送中心),由于它们对现场起支持性作用而构成现场审核的一部分,但不能单独获得本标准的认证。 本技术规范可适用于整个汽车供应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未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ISO9000:201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ISO9000:2015中的术语和定义。 3.1汽车行业的属于和定义 本文件采用ISO9000:2015和以下给出的术语和定义。 3.1.1控制计划control plan 对控制产品所要求的系统和过程的形成文件的描述 3.1.2有设计责任的组织design responsible organization 有权建立新的产品规范,或对现有的产品规范进行更改的组织。

日本汽车产业研究分析

日本汽车产业分析

————————————————————————————————作者:————————————————————————————————日期: 2

日本汽车产业分析 学院:商学院 专业:会计学 班级:会计7班指导老师:张瑞娟 小组成员:邱俊浩洪涛 袁晓超黄梓洋 云鹏宇伍文浩 要解释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会取得成功或失败,更准确的说,为什么特定的国家中某些产业会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优势,要从生产要素状况、需求状况、关联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和行业竞争状态、机遇和政府六个方面来分析。为此,我们小组针对这六个方面对日本汽车产业进行了分析。人们常说,“日本体制发挥优势的全部都是制造业”,其实不然。日本企业擅长的是制造业中专门处理钢板、钢块、树脂、硅晶片等耐久性强、制造难度大的原材料、产品成型后具有难以修正以及易于库存等特征的领域。通俗的说,就是需要“打造”的产业。20世纪后半叶实现高速增长的日本制造业,由于面临长期的劳动力、资金和资源的不足,形成了长期稳定雇佣的传统,在综合性设计、制造和解决问题方面的组织能力突出。这种能力在零部件设计、生产间需要密切配合并且具有整体性架构的产品领域能充分发挥,而汽车恰恰是这样的产品。汽车不仅是一个国家综合性工业的直接反映,而且也是一个国家综合性工业发展水平的试金石。

生产要素状况的影响对日本汽车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生产要素分成五类,即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其中更细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基本要素是指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普通工人等。高级资源是指开发新产品应具备的必要条件,如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高素质的人才。从基本要素来看,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缺乏的国家,日本是一个岛国,除了海洋资源丰富外,它的矿产资源贫乏,也就说明日本的铁矿石需要大量进口,是不利于他的汽车业的。地理位置来看,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海洋运输方便。也为日后它的产业定位定好了方向。日本属于加工出口型产业。将外来的原材料,半成品进口加工,再出口赚取利润。使得它日后的汽车大量的出口到全球各地,成为汽车大国。可以说日本的先天条件不如很多国家,使他成为世界强国的关键还是。它生产要素中的关键要素。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高素质的人才。日本战败后得到美国的支持有了大量的资金发展经济,汽车也就是一项重大的项目。不可否认,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它们的科学家精于研究,它们的工人吃苦耐劳。使得小小的日本岛却有着令人惊讶的日本精神。所以它们有着先进的技术和高素质的人才。汽车质量好也就不奇怪了。生产要素状况往往是高级要素起了更重大的影响。所以先天不足的日本得到后天的补充,他的汽车产业也就蓬勃发展了。

ISOTS16949国际汽车工业质量体系技术规范介绍.

ISO/TS 16949 国际汽车工业质量体系技术规范介绍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9年5月公布了一项行业性的质量体系要求,它的全名是:"技术规范ISO/TS16949质量体系--汽车供应商--关于应用ISO 9001:1994的特殊要求",英文:"Quality systems--Automotive suppliers--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ISO 9001:1994"。本文从背景、目标与结构、条文内容三方面,对该质量体系要求作一简要介绍。 一、ISO/TS 16949产生的背景 ISO 9000标准系列的公布以及以ISO 9001,9002为基础的质量体系认证活动在全球的开展,对国际汽车工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汽车工业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及全球采购战略,使许多大型的国际汽车工业集团较早开始形成对它们的供方的质量体系要求,并开始审核活动。ISO 9000标准系列公布之后,几个主要汽车工业国以 ISO 9001标准为基础,制订了本国统一的汽车工业质量体系要求,并以与ISO 9000类似的途径,开始认证活动,包括第二方审查和第三方注册。其中我国比较熟悉的,并已在中国开展认证活动的,有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制订的QS-9000和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制订的VDA6.1。此外,法国、意大利等国家也制订了类似的文件。汽车工业的许多零部件、材料供方要同时为世界许多汽车整车厂供货,因此即带来了多重要求和多重认证的问题。 基于上述情况,美德意法英五国汽车工业界的有关机构联合成立了国际汽车特别工作组(IATF),同ISO/TC 176技术委员会合作,从1997年开始协调,1998年形成草案,1999年正式以技术规范(TS)方式公布,供汽车工业临时使用。按ISO的规定,对技术规范将每三年评审一次,然后决定是否转为国际标准。 在该技术规范公布的同时,还通过了ISO/TS 16949的检查表、指南、认证计划和IATF认可准则。可以说汽车工业全球统一认证的方案已经形成,认证的准备工作已在欧美积极进行。 ISO/TS 16949对我国汽车工业也将会产生重要影响,其原因是: 1.中国许多欧美的合资汽车整车厂和它们的供应网络势必要接受ISO/TS 16949的要求和认证; 2. ISO/TS 16949是以ISO 9001为基础,综合了国际汽车工业的先进质量管理要求。它对即将加入WTO的中国的汽车工业,为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将提供极好的学习和提高竞争能力的机遇。 二、目标与结构 1 目标 该技术规范的目标是要开发出能够在汽车工业供应链(网)中提供持续改进,强调缺陷预防,减少变差和浪费的基本的质量体系。而在此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可能还会有顾客的特殊要求。 2 结构 该技术规范的质量体系文件结构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ISO 9001,9002:1994是该技术规范的基础,具体体现在,ISO/TS 16949的条文,就是在ISO:9001:1994的20个要素(全文引用)基础上,增添上补充的条文而形成。②ISO 9001、ISO/TS 16949和顾客的特殊要求是供方制订质量体系文件的根据,哪一个都是重要的。③本规范的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一系列的参考手册目录,包括一些重要的工具和技术,如FMEA,SPC,MSA,可靠性,工装设备,生产件批准程序,试验设计,持续改进,项目管理,体系审核等等,它们一旦被技术规范所引用,就成为规范要求的一部分。这些参考手册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三、ISO/TS 16949内容介绍

80年代后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

80年代后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 概述: 日本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为世界汽车行业甚至整个工业领域的发展探索出一套集聚强大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创新理念、生产模式和管理制度。1960—1980年间,日本汽车年进口量最高不超过6万辆,最低的年份只有l万辆。日本凭借着汽车国内销售和出口量双高速增长的现实创造了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奇迹丰田、日产、富士重工、铃木等公司迅速成为世界级的汽车生产厂,丰田公司在1972年到1976年四年间就生产了1000万辆汽车。1980年,日本汽车总产量达到1104万辆,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日本终于成为美国和欧洲之后世界第三个汽车工业发展中心。 80年代至90年代: 贸易逆差—由于大量对美出口给美国带来了巨额贸易逆差,从1980年起年年都发生的日美汽车贸易摩擦成为影响日美关系的重要因素,而丰田、本田、日产等汽车厂商为了免受影响,纷纷把生产基地搬到美国本土。 资本输出—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国际化扩张阶段。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达到1104万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这一阶段,日本与美欧贸易摩擦增多,国内消费市场的日趋饱和。面对这样的状况,1981年日本对向欧美各国出口小轿车的数量进行限制,迫使日本各汽车厂家重新谋求全球战略,变商品输出为资本输出,直接向欧美以及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 国际化扩张—日本汽车国际化趋势愈演愈烈。 1982年,美国本田制造有限公司(本田独资)投产;1983年,美国日产汽车制造公司(日产独资)投产;1984年,新联合汽车制造公司(丰田与通用合资)投产;1987年,国际汽车联合公司(马自达与福特合资)投产;1988年,肯塔基丰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丰田独资)投产;同年9月,美国三菱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三菱独资)投产。 设计趋势——日企开始把汽车产品开发重点转向更加节能,节材,安全,舒适,环保和多功能。 以丰田公司为例: 而日本的汽车产业是以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为跳板,对其进行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不依赖于他国。如丰田,日产等公司都是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坚持自主创新,走技术独立的道路。因此,日本的“自主”则是控制资金,核心技术,真正的自主。 在开发“普锐斯”过程中,内山田要求专家团队研究30款已有的丰田车型,并要求全球四个丰田设计室参与车身方案投标竞争。尤为特别的是,在参与竞标的各个设计室分别独立开展车身造型设计的同时,车身工程部门的专家们从一开始就着

汽车行业质量管理

汽车行业质量管理 在汽车行业,包括整个汽车供应链, 最不想发生的事情: 由于质量原因发生的交通事故和汽车降价.但事实又不以人们的愿望转移, 先了解一下下面的事实: 2005年12月5日,发生在八达岭高速公路的特大交通事故, 共造成24人死亡,1人重伤,2人轻伤,6人轻微伤。这次事故是北京市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起交通事故。事故的起因是内蒙古自治区一辆装载电石的大货车,行至北京昌平区八达岭高速公路进京方向49公里处时,因制动失灵,追撞上同方向行驶的北京长途汽车有限公司从河北蔚县驶往北京德外的一辆大客车,翻入道路左侧约20余米处的山沟后,两车及货车内拉载的电石起火。 类似问题在全国或全世界有多少? 还有汽车降价的现象, 有哪款汽车不在降价吗? 面对上述棘手的问题, 整车厂和整个汽车供应链如何去应对呢? 没有一剂就灵的妙药, 但目前盛行的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ISO/TS16949:2002却对企业有或多或少的帮助. 2002年03月,国际汽车特别工作组(IATF:International Automotive Task For ce)和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JAMA:Japan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Associat ion.)在ISO/TC176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的支援下以ISO9001:200 0版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结合QS- 9000:1998(美国)、VDA6.1:1999(德国)、EAQF(法国):1994和AVSQ(意大利):1995等质量体系的要求对原ISO/T S 16949汽车供方质量体系要求(技术规范)第一版标准进行了技术修订,并于2002年03月14日颁布了ISO/TS 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技术规范)第二版标准,英文作为其官方语言, BSI做为世界唯一一家认证机构, 被邀请参与该标准的技术修订。 该标准以避免汽车供应链企业进行多重认证为准则,并持续向下列目标努力:

走进日本论文日本汽车发展史

看日本汽车发展史 提起日本我是又恨又敬佩,恨是因为他们的侵略历史,永不能忘,敬是他们的民族精神值得每一个想富强的国家学习。关于汽车工业日本与中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想从日本汽车发展的成功历史找出我们发展应该吸取的经验和教训,使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少走弯路,快速发展。 让我们先来看看日系汽车的发展史。 现在作为日本第一大汽车生产厂家的丰田公司1933年底才成立,而且只是作为丰田自动纺织机械制造厂的一个部门。 1937年8月丰田汽车部门独立出来,成立了丰田汽车公司。 1950年,为了学习美国的经验,公司总裁丰田英二专程到美国的汽车城底特律,考察了福特公司的轿车厂。当时这个厂每天能生产7000辆轿车,比日本丰田公司一年的产量还要多。 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形成完整体系。 1961年日本汽车产量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五位。 1965年超过法国居第四位。 1966年超过英国升为第三位。 1968年追上西德居世界第二位。 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达1,104万辆,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30%以上,一举击败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1990年日本以1348 68万辆的汽车产量创出历史新高。 世界汽车工业诞生于德国,发展于美国,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大最自由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而日本汽车竟然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击败美国汽车,在这个市场上站稳甚至曾创造了世界第一的奇迹,以至于美国年轻人以拥有一辆日本跑车而自豪。应该说确实在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回顾他们的发展历史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注意: 一、国家的支持作用。日本汽车在起步时,市场上几乎已被美国车占领,到处充斥着美国车,情形和我们现在的外资车差不多,严重影响了日本汽车的发展。于是,日本政府作了以下决策。1、制定军用汽车补贴办法,对汽车企业进行补贴。 2、制定较高的进口汽车关税,保护民族工业。关税达30%后期日本汽车发展起来后被取消一直到现在日本对进口汽车是零关税。 3、严格限制外资流入汽车企业。保证本国汽车的独立发展。在这一点上我们正好走了相反的道路,到处是合资企业。究竟哪种方法更好,现在国内也存在着很大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过多的合资企业(全球最强汽车公司基本都来了)已经严重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必须依靠他们的低价格切入市场,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标准(jaso)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标准 标准号标准名称页数 JASO B001-1997警告牌样式12 JASO B002-1989警告牌质量8 JASO B003-1989乘用车内饰件31 JASO B004-1984乘用车外部凸出物5 JASO B006-2008道路车辆—胎压监测系统—车辆试验规程11 JASO B101-1983载货车车架总宽度3 JASO B102-1987汽车保险杠高度8 JASO B105-1993载货车和挂车后下防护装置8 JASO B106-1985商用车驾驶室乘员的防护11 JASO B203-1990汽车发动机罩盖锁系统试验规程7 JASO B204-1981载货车车身连接件形状和尺寸14 JASO B205-1986汽车滑动车门锁止系统试验规程6 JASO B301-1989乘用车燃油系统安全性试验规程16 JASO B302-1994乘用车塑料油箱9 JASO B404-1993汽车遮阳板9 JASO B407-1987汽车座椅舒适性试验规程12 JASO B409-1982汽车悬挂座椅舒适性试验规程15 JASO B801-1986汽车座椅词汇27 JASO B802-1988乘用场车身词汇18 JASO B803-1995汽车气囊系统词汇22 JASO C101-1989汽车离合器盖总成22 JASO C102-1989汽车离合器盘总成15 JASO C103-1995液压离合器主缸11 JASO C104-1995液压离合器动力油缸9 JASO C201-2007动液变矩器试验规程19 JASO C203-1985手动变速器台架性能试验规程13 JASO C204-1986手动变速器台架耐久性试验规程13 JASO C205-1991汽车动力动力输出装置侧开口12 JASO C206-1993汽车动力输出装置的双层外壳及壳间间隙9 JASO C303-1986汽车车轮配重块9 JASO C304-1989汽车半轴等速万向节22 JASO C305-1-2009汽车部件—无铅车轮平衡重—第1部分:夹型19 JASO C305-2-2009汽车部件—无铅车轮平衡重—第1部分:粘接型5 JASO C401-1987液压制动器油缸形状和尺寸25 JASO C402-1999乘用车—行车制动器道路试验规程32 JASO C404-1999载货车和大客车—行车制动器道路试验规程23 JASO C406-2000乘用车—制动装置—测功机试验规程9 JASO C407-2000载货车和大客车—制动装置—测功机试验规程9 JASO C417-1988行车制动器结构整体性试验规程—乘用车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