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胜任特征和管理技能

领导者的胜任特征和管理技能
领导者的胜任特征和管理技能

电子讲义:

一、领导者的胜任特征

二、领导者的管理技能

(一)战略决策技能

(二)人才测评技能

(三)目标管理技能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进入领导科学系列电视讲座,今天我讨论的题目是《领导者的胜任特征和管理技能》,建议大家在听下面讲座的时候主要要把握以下两点:第一,心理学工作者在研究领导科学的时候,更多的强调从人的个体对客观外界的适应角度,来研究人的心理行为机制。现实生活中,我们从事管理决策工作的时候,为什么有的领导同志的决策是正确的,工作效果会更好一些呢?实际上他是更好地把握了它自身以及他的工作对象,以及环境中的人们的一些心理行为特点。第二,希望大家要关注我们所介绍的管理技能的方法、程序和手段。我个人认为,一个好的讲座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启迪,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不是能够促进听众在听了这个讲座以后能够比较快的,而不是完全靠自发地去转化。因此,我们要尝试把国内外同行通过研究所获得的一些研究成果,给大家介绍一些实施的方法。希望通过这样的讲座,大家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启迪。

下面介绍第一个问题:

一、领导者的胜任特征

什么是领导者的胜任特征?胜任特征指能够将某一工作

(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秀的人和表现平常的人区分开来的,那些潜在的深层次的特征以及相应的行为。因此我们认为,一般的技能只是人们在完成这个岗位里面所需要的一些素质要求。这属于对这一概念分析的第一个层次。

再说第二个层次 --- 知识,这主要指的就是您是一个什么样的文化程度,比如说您是大专毕业还是本科毕业,或者是拿了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但是,是不是说凡是文化程度很高的人,就必然会在一个工作岗位上获得成功呢?实际上,这都只是一些基础的东西。

接下来,谈谈第三个层次 --- 社会角色。若一个领导对他的下级摆出一种权威的架势,任何事都事无巨细地告诉下级怎么做,这样的领导被认为是表现平常的领导。最近有一个说法,称之为领导风格类型的研究,意思是一种交易性的领导(Transational Leadership) 。它更多的是强调一种控制,这样他的下级的潜能就很难发挥。作为一个领导来讲,他应该更多的去启发下属怎么做。大家知道,著名的管理者松下幸之助说:“在跟我的下级交流的时候,我常常提醒自己要讲两句话,一是: I don't know ,我不是太懂。如果我觉得不太懂,我就会更多去发挥下级的作用;二是: My health is not good, 我的身体不好。我的身体不好,我就希望大家更加能跟我一道来做,当然我可以更多地承担一些责任。”从中可以看出,作为一个领导者,在这第三个层次上显然是有差别的。

第四个层次是自我概念。如果我们问一个领导:“这件事情您能不能做呢?”如果他说:“你不要告诉别人,我本人可以做好。”——这种说法被认为是表现一般的管理者;如果他说:“我可以调动很多人来做,我们能够把它做好。”——这样的表现被认为是一种表现优异者的胜任特征。

接下来,讲人的特质。作为一个高层领导者,如果他过多地去关注工作中的具体细节,而对整个工作的宏观发展、全面

控制不够了解的话,这个组织很难创新,很难不断学习新的东西,很难适应新技术的发展。

最后一个层次,称之为动机。领导者更多的强调个人功绩的话,这样的领导者是一个表现平常的人。如果他更多地强调一种权力动机,更多地去授权、去发挥大家的潜能,这样的领导者才能称之为表现优异的胜任特征。

通过以上分层次的分析介绍,就能更好的理解胜任特征。在后面的讲座过程中我要强调的是,在新形势下,怎么使企业有个持续的努力方向,关键在于要具备成功管理者的胜任特征。

具体的能导致领导者成功的胜任特征,主要包括了以下六个方面:

1 、成就特征

——主要是指领导者的成就欲望、主动性、对于秩序和质量的关注。

2 、助人特征

——指领导者在人际交往中的洞察力,客户服务意识。

3 、影响特征

——指领导者在跟人交往的时候,虽然有领导的权力,但是如何让下级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影响。同时在组织结构图的设计过程中,怎样有效地控制不同层次的人所具有权力的范围。另外,还包括一些公关能力。

4 、技能特征

——指基本的管理技能,例如:如何指挥人,如何进行团队协作,如何培养下属、如何把一个团队调动起来。

5 、认知特征

——主要指领导者的技术专长、概括性思维能力,比如:如何用一些比较精炼的语言让外行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您的企业优势。另外,也包括其对于新生事物的敏感性。

6 、个人特征

——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和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之间最大的差距在于他是否自信,是否有更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发生意外情况时,是否能做到临危不乱、固若金汤,及时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面对市场竞争中的各种问题。而且,领导者还要有他的组织承诺,要与大家建立起信任。

返回顶端

二、领导者的管理技能

(一)战略决策技能

案例:你们正乘坐一艘科学考察船,航行在太平洋某个海区。考察船现在突然触角并立即下沉,队长下令全队立即上橡胶救生筏。据估计,现在离你们出事地点最近的陆地在正西南方向 1500 海里,救生筏上现备有 15 件物品,除了这些物品,有些同志身上还有些香烟、火柴、气体打火机。现在队长要求你们每个人将救生筏上备用的 15 件物品按求生过程中的重要性进行排列,把最重要的物品放在第一位,以此类推。 15 件物品包括:指南针、救生圈、巧克力、剃须镜、驱鲨剂、雨布、酒、机油、水……

在进行战略决策时,最先要考虑的是决策的选择性。所谓选择性指的是什么是随主要的。显然在这个案例里面,最重要的决策选择是自救还是他救。如果是他救,自然要把剃须镜放在第一位,机油放在第二位,这两种物品可以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向空中的救援飞机发出求救的信号。作为一个企业、组织的最主要领导者,在现在的市场竞争中尤为关键的就是选择你的组织向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如果发展方向的决策失误,大家越努力,损失就越大。

第二个问题是诊断性。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是否想过谁是专家、内行?实际上很少有人去考虑,好像任何事情我自己都是清楚的。就像现实生活中,面对 WTO 以后的管理竞争问题、经

济问题、政策问题、法律问题以及老百姓的心理等许许多多新出现的问题时,我们在多大程度上是依靠科学的决策程序来解决问题的?

第三个问题是预测性。在做一件事情时,不能仅仅贪图眼前局部问题的解决,所以我们要强调决策中的预测性。

第四个问题是要强调在复杂情况下程序性和非程序性的决策之间的关系,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进行决策。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也能够感觉到决策任务分析技能是有关领导应该注意的技能问题。

科学的决策程序由以下步骤组成:

1 、发现问题

——决策者在解决问题之前,首先应把问题的实质性的内涵发现出来。

2 、确定问题

——决策者应该有一个完善的确定目标、完成目标的过程,当然也应该具备一些目标管理的技能。

3 、制定方案

——在选择了一个发展目标以后,我们应该一步步地来设计解决问题的程序。

4 、收集信息

——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前,在一个比较大的外延范围内,包括国内外的同行、竞争者们已有了怎样的经验信息。

5 、评价方案

——指在有一个既定目标的前提下,还要有适度的反馈,这样才能使得任务按照你所指定的方向前进。

6 、选择最佳方案

——所提出的方案可能是多方面的

7 、实施决策

为什么有些领导者在决策时会出现一些偏误呢?决策活动

实际上是一个个人的主观活动,领导者个人的思考是存在着时间空间上的限制的。在市场竞争的复杂情况下,哪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全才,都有可能存在认识活动中的局限性。

除了之前讲的在决策分析实施过程中一些问题以外,根据研究还有一些别的因素影响了领导者的决策。从个人来讲容易出现的错误有:先入为主,比较相信自己的经验;回避极端,因过分相信自己而忽视可能出现的极端风险;大量使用近期经验;领导者的主观判断等。从群体角度来说,包括一个群体的相互引导,例如从众现象,权威效应,过多的相信权威,以人来论事。

综合以上这几个方面来看,在决策过程确实会有一些因为领导者的某些偏见而出现的决策失误。

返回顶端

(二)人才测评技能

随着我们国家人事制度的改革,特别是 2000 年 9 月份中央办公厅对国有企业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又发布了一系列的文献,中央领导一再强调我们要培养适应国际竞争的创新人才。作为领导者如何识别人才,有哪些技术、方法、技能,通过掌握后能提高今后人才的识别、鉴别和安置中的工作效率?

首先来谈谈目前在人才测评技术方面的发展情况。举例说明: 1956 年美国著名的电信公司 AT&T 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他们采用了心理学家提供的关于人员选拔的心理测试,包括性格测试、人格测试、能力测试等,以及随后所作的评价中心技术,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结构化面试和情景评价方法。然后对 200 多名初级管理干部进行评价后,就把结果封存了起来。八年之后把当时报告拆封,再来根据这些人的升迁情况进行对应比较。结果发现:在提升为中层干部的人员中评价鉴定的正确率达到 80% ,即当初通过测试被评价鉴定为有可能

在未来被提升的人员中的 80% 确已在 8 年后升为中层干部,而在未提升的人员中,有 90% 是预测正确的。

什么样的标准才能评定一个人才测评系统的好坏呢?有哪些原则可循?以下是招聘系统研制的基本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关键性原则。在对外招聘或对内进行上岗竞聘时,所要测查的内容不能面面俱到,要更多突出胜任特征,把表现优异和平常的人区别开来。这其中首先包含了许多个人能力的问题,例如:语言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知觉速度以及记忆能力等等。特别是对于比较年轻的管理干部,比如大学毕业生,比较适用。可以把比较聪明的人和很聪明的人区分开来。第二个方面是人格特征的问题。人格特征指的就是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比如性格内向或外向,与人交往中主动性等等。

第二个原则是操作性原则。目前需要使用的一些测试工具一定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鉴定,中国的心理学会和国家劳动保障部门都有专业的机构来建立鉴定的标准。一般情况下,我们要根据测试对象和内容的等级来选择测试系统。比如,中型的职业招聘所采用的就是简明型的测试系统,简单的测试即可,而对中层以上特别重要的工作岗位就需采用更复杂的测试系统。而对于高层领导干部的招聘,比较少用一般的能力测试,更多地重视他的内驱力,对他人的影响力以及管理决策能力。这往往需要通过结构化面试方法和评价中心方法来解决。

第三个原则是行业特殊性原则。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特殊胜任要求,因此要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来进行整个招聘系统的设定。比如:是否以个人特色为主,招聘人员间的互补等。

其他的原则还包括定性和定量结合原则等等,不做赘述。

总体来讲,测评的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笔试

——以纸笔测试的方式进行,通过量化的测试结果进行评

价。

2 、操作性测试

——对于某些需要操作性机能的行业所进行特殊技能的测试,例如寻呼台接线员,技术人员、主持人等。

3 、计算机测验

——心理学家、管理学家和计算机技术合作的产物。把一些比较成熟的测试编成计算机程序展示给被测者,提供使用。这也是越来越普遍使用的方法。

4 、投射测验

——运用一些图标图片等形式,通过某种编码方式由心理学家根据情况对被测得成就动机和角色倾向性进行分析评价。

5 、结构化面试

——根据职位的胜任特征要求和企业招聘的特殊要求遵循固定的程序和专门的题库、评价标准和方法,组成一个包括主考官和 5 到 7 个一般考官的考官小组,对考官小组进行一些事前的标准化训练后按照特别的程序,对不同的求职者进行提问。最后根据求职者的行为表现,按照事前提供的评价标准打分,对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后确定面试的结果。结构化面试与一般面试的区别在于:一般的面试更注重特殊的职业要求,而这种随意的面试未必能够达到招聘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问题:

( 1 )面试题库和题型的编制要强调科学化

( 2 )强调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5 个方面——分析个人材料、招聘内容设计、选择不同方法、组织多方面专家(领导干部、行业专家、人事专家、心理学家)、场地程序安排( 3 )注重面试中的公平,需科学化规范化。考官须接受统一规范的事先培训,并掌握以下 5 个技巧——掌握面试程序技巧、与考生建立相互信任的技巧、把握时间进度的技巧、提问追问和插话的技巧、避免评分误差的技巧

6 、情景评价

返回顶端

(三)目标管理技能

在人才招聘进来以后,领导者该怎样激励他的工作动机,怎么样发挥他的主动创造性,怎样让他把长时间个人目标和部门团体目标联系起来?所以,有必要介绍另一个领导者的管理技能,称之为目标管理技能。

什么是绩效目标管理?它指的是管理者和员工双方就目标是什么和如何达到目标的问题,双方形成共识并促进员工成功达到目标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著名的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中有一个最基本的观点:如果你是一个具有成功胜任特征的管理者,你与下级之间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金钱关系,你们应该是一个共同体。也就是说绩效目标管理强调的是如何把握好员工的需求,在工作中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要求和他的困难,然后在使之形成目标后促进、帮助员工去完成。所以说,绩效目标管理在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支持的过程。

那么,绩效目标管理有什么意义呢?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

首先从员工个人的角度来看,他的成就需要和努力目标是需要通过组织目标的逐渐分解后而落实到个人目标的。因此必须了解怎样通过绩效目标管理,使员工更好地把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很好地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从企业组织来看,它的发展目标必须通过层层分解落实到员工的头脑中去。现在很多的企业领导很忙很累,而笔者认为他现在最需要做的事情应该是把忙乱的事情划分清楚,把自己要做的。协助员工做的和必须放手给员工做的事情区分开来。

目标管理的程序: 16 个字 4 个环节

1 、目标设计

——主要设置两方面的目标,一是这个任务做完后的结果目标,二是行为目标,即通过什么样的行为努力能够完成。特别强调:行为评价是尤为重要的一点。

2 、过程监控

——在管理过程中如何激励员工、如何进行反馈、辅导。

3 、实施考核

——怎样进行考核才能保证考试的公平性

4 、激励发展

——怎样将考核的结果与员工的表现挂钩

这里还要强调的是根据第一个目标里所设计的结果须更多的跟薪酬调整挂钩,而第一个目标里的行为须更多的跟人员未来的培养和发展提升挂钩。在目标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两方面问题:

首先,在实施目标设计之前应该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工作?

第一,组织和企业是否有完整的组织结构图?领导者需要把企业上下各个部门环节的关系理顺,这点是在实施目标考核时定位的关键。第二,要求有个可操作的组织发展战略目标。例如当年的发展目标,或是五年内的战略目标,都必须非常清晰。第三,您的客户是谁?其中包括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企业发展部、行政办公室都属于内部客户,必须做好协调关系。第四,各岗位间的岗位责任书是否清晰,是否符合标准。关于岗位责任书需要检查的 5 个方面是:基本情况描述清楚;岗位定位的理由、目标清晰;完善的工作关系图;外部客户;内部客户。第五,岗位素质的要求。对于文化素质的要求实行“外紧内松”,而对于任职经验的要求实行“内紧外松”。设计岗位职责时将应该承担的职责加以简要说明,可以运用一个公式,称之为“效果 + 活动”来描述。具体的说在制定标准的时候就要强调为了什么做什么,设计 7 条左右的职责,称之为“ 7+/ -2 ” 的原则把它确定下来。

目标设计的基本程序:

1 、澄清岗位职责

——把岗位说明书里的岗位职责转化为考核指标,通过具体的数量、质量的量化标准和时间要求、行为表现指标来进行考核。

2 、沟通部门的工作重点

——在不同的条件下和不同的部门内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则设计不同的考核培训内容

3 、设定工作目标时要同时考虑到结果和行为

——要建立数量、质量、成本、时间和行为的指标系统,设计目标更量化。

4 、与员工达成一致

——两个关键原因:现代企业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需要跟别人沟通,这样才使得任职者和其他专家都能发挥他们的意见。从领导者角度来说,与员工达成一致会使得员工对于考核目标形成一种承诺,而在最后的考试中兑现他们的承诺。

返回顶端

(以上文字根据视频资料整理)

管理技能与领导力

目标管理自我检查表 1.你所订出来的目标是否跟公司的价值观吻合?跟其他部门的目标有没有冲突? 2.你是否用清楚而明确的方式来界定目标? 3.你的目标与实行计划是否定好时间表? 有没有高估或低估完成所需的时间,人 力及成本? 4.你所订出的目标是你真心想达成的吗?它确实可行还是空中楼阁? 5.你是否准备了每个部门成员的职务说明? 6.你是否定期举行部门会议? 7.你了解上司的目标吗? 8.是否就你自己的部门目标与上司这成协议?

9.你是否与部属共同订立目标? 10.是否建立并沟通过可行的绩效衡量指标? 11.是否定期检讨目标与绩效衡量指标(Performance measures)? 12.确定每个人的绩效评估都是当令(current)的 吗?(新进员工6个月内;固定员工 一年一次;换职,调部门员工要立即做). 13.每季检核员工薪资水准是否符合他的绩效评比吗? 14.你是否为每个部属拟妥了一份他的未来工作发展 计划,并定期检讨? 15.你是否参与员工训练与发展计划? 16.你是否对刚受训回来的员工给予测试,以了解他增长多 少知识? 沟通

练习一:怎样与上级设身处地沟通 上级需要(部属) 支持-------------------尽责尤其在上级弱项处予以支持. 执行指令-------------承诺, 聆听, 询问, 响应 了解部属情况-------定期工作汇报,自我严格管理 为领导分忧----------理解上级,敢挑重担,提出建议 提供信息-------------及时给予反馈,工作汇报,沟通信息 练习二:怎样与下属设身处地沟通 部属需要 (上级) 上级沟通行为

管理者领导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

管理者领导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 赵成筠:实战派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曾任上海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副教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培训专家 卓越领导力 团队建设与领导力 领导能力和有效的管理能力经常与“魄力”相混淆。管理人员必须使他们的领导方式与所处环境相匹配。一个组织中绩效的产生由资源、流程和人员三个因素构成,而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而一个组织中人员的能力和行为文化是否适应组织的发展,领导力是杠杆。领导层能否有效地激励其下属、并创造良好的氛围为下属提供有效的支持是影响人员素质提升的关键因素。大多数企业一提到领导能力提升,首先想到的是领导艺术、企业文化、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等,而并没有对真正的学习需求做系统化、客观的分析,在考虑领导能力提升时,更应该注重考虑哪些能力是有利于企业战略实施的,哪些能力是领导最缺乏的,用何种方式去提升领导能力更有效,领导能力提升的程度如何衡量?如果能将领导能力提升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整体解决方案,将能够使之有的放矢,与企业的具体实践真正有效结合。 一、领导能力提升具体做法: 第一步:建立领导能力模型和标准。 一个人的能力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胜任力,即完成本职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二是意愿和文化,即对公司核心价值理念的认同和承诺,即“想做事”和“能做事”。结合企业的战略要求和具体情况,基于各岗位的具体工作要求和企业核心价值理念设置领导层胜任能力和文化要求及标准,作为衡量领导能力是否胜任岗位要求的依据。 第二步:对领导层胜任力现状进行评估 寻找目前领导层能力差距,根据这些能力差距设计所需领导能力提升的方面及内容。 第三步:领导技能和专业技能学习。 因为评估形成的能力差距是基于岗位具体工作的,因此利用在职培训的方式,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结合企业的重点工作成立跨部门专题项目小组,设定专题项目的目标,运将所学的能力应用到专题项目的推广。 第四步:定期对领导胜任力进行评估, 并与上期胜任力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就能够分析出经过学习后胜任力提升的幅度,并根据目前存在的能力差距进行下一阶段的标准设定、能力提升,循环往复,从而实现持续的领导能力提升。 通过以上步骤,将使领导能力培养结合具体工作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持续提升,并实现

胜任特征模型 Competency Model

胜任特征模型Competency Model 在1973年,麦克里兰博士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Testing for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在文章中,他引用大量的研究发现,说明滥用智力测验来判断个人能力的不合理性。并进一步说明人们主观上认为能够决定工作成绩的一些人格、智力、价值观等方面因素,在现实中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效果。因此,他强调离开被实践证明无法成立的理论假设和主观判断,回归现实,从第一手材料入手,直接发掘那些能真正影响工作业绩的 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为提高组织效率和促进个人事业成功作出实质性的贡献。他把这样发现的,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称为Competency(胜任素质)。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胜任素质运动的开端。20世纪中后期,哈佛大学的戴维·麦克米兰(David·McClelland)教授的研究成果,使人们看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新的曙光,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一种更有利的 工具,即对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从外显特征到内隐特征综合评价的胜任特征分析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满足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构建起某种岗位的胜任特征模型(competency model),对于人员担任某种工作所应具备的胜任特征及其组合结构有明确的说明,也能成为从外显到内

隐特征进行人员素质测评的重要尺度和依据,从而为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科学的前提。岗位胜任特征是指根据岗位的工作要求,确保该岗位的人员能够顺利完成该岗位工作的个人特征结构,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的综合表现。 胜任模型的作用胜任特征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起着基础性的、决定性的作用。它分别为企业的工作分析、人员招聘、人员考核、人员培训以及人员激励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它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基点。1.工作分析 传统的工作岗位分析较为注重工作的组成要素,而基于胜任特征的分析,则研究工作绩效优异的员工,突出与优异表现相关联的特征及行为,结合这些人的特征和行为定义这一工作岗位的职责内容,它具有更强的工作绩效预测性,能够更有效地为选拔、培训员工以及为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奖励、薪酬设计提供参考标准。2.人员选拔传统的人员选拔一般比较重视考察人员的知识、技能等外显特征,而没有针对难以测量的核心的动机和特质来挑选员工。但如果挑选的人员不具备该岗位所需要的深层次的胜任特征,要想改变该员工的深层特征却又不是简单的培训可以解决的问题,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失误与损失。相反,基于胜任特征的选拔正是帮助企业找到具有核心的动机和特质的

领导特质理论

领导特质理论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管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是领导者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领导特质(Trait theories)理论,也有人将其称为伟人理论。按照领导特质理论的观点,一个人之所以成为领导者,是由于他具有与众不同的优秀品质和特殊能力,这些优秀品质和特殊能力与成功的领导密切关联,构成了领导者的特质。如果能够找出这些特质,人们就可以用这些特质来培养、挑选和考核领导者。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拉尔夫·斯托迪尔(Ralph M. Stogdill)曾经整理了1904—1947年之间有关领导者特质的120篇文献,并发现一些特质与领导有效性相关,如智力、毅力、自信、主动精神、关心下级人员的需要、勇于承担责任,以及占据支配和控制地位(有知名度和社会地位)等。1974年,斯托迪尔再次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间的163篇文献进行分析,发现除上述特质外,还有一些特质不能忽视,如面对复杂的情况善于应变、注意外部环境的动向、有雄心、渴望取得成就、果断、善于与人共事、当机立断、忠诚可靠、充满活力、能承受压力等。另外,还有一些技巧也在领导者身上存在,如聪明灵活、观点清楚、有创新意识、有交际手段、口才流利、明确团体目标与任务、有组织能力、有说服力、容易相处等。斯托迪尔的研究表明,有一些特质

在领导人身上显然比在其追随者身上表现强烈得多。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威廉·鲍莫尔(William J. Baumol)提出了作为一个领导者应具备的十个条件:(1)合作精神。能赢得人们的合作,愿意与其他人一起工作,对人不是压服而是说服和感召;(2)决策能力。依据事实而非想象来进行决策,有高瞻远瞩的能力;(3)组织能力。善于组织人力、物力和财才;(4)精于授权。能抓住大事,把小事分给下属去完成;(5)善于应变。权宜通达,灵活进取而不是抱残守缺、墨守成规;(6)敢于创新。对新事物、新环境、新观念有敏锐的接受能力;(7)勇于负责。对上下级以及整个社会抱有高度责任心;(8)敢担风险。要敢于承担改变企业现状时遇到的风险,并有创造新局面的雄心和信心;(9)尊重他人。重视和采纳别人的合理化意见;(10)品德高尚。在品德上为社会和企业员工所敬仰。 瓦伦·本尼斯(Warren Bennis)研究了美国90位最杰出和最成功的领导者,发现他们有4种共同的能力:一是有令人折服的远见和目标意识;二是能够清晰地表述这一目标,使下属明确理解;三是对这一目标的追求表现出一致性和全身心的投入;四是了解自己的实力并以此作为资本。 埃德温·吉赛利(Edwin E. Ghiselli)在《管理才能探索》(1971)一书中还对13种可能影响领导效率的个人特征按重要性进行了排序(见表3-2)。他发现,影响领导效率最

领导力和管理沟通

1、提升领导力的途径 领导力是领导者向被领导者施加影响的基础。很显然,在领导活动中,不同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往往有所不同。因此,想要使组织成员为实现共同的组织目标而努力,领导者就必须借助权利来对组织成员施加影响。那么,权利是如何获得的呢? (1)要尽可能地展现自己的能力。对资源的占有以及合理使用是拥有权利的必备前提之一。但要想拥有权利或拥有更大的权利,他还必须存有谋求权利或更大权利的动机。一个拥有权利资源的人要想真正拥有权利或更大的权利,那他还必须在这种权利动机之下千方百计地得到更多的权利资源并充分的利用他们。 (2)完成关键工作。想要获取权利,就必须想方设法去争取获得机会并表明已经胜任这一工作关键。因此,追逐权力者还必须施展自己的才华,尽可能地将工作做得圆满、出色。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赢得上层领导的信任以及组织成员的尊重。 (3)乐于助人。追求权力者应该时刻关注周围的人,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立刻伸出援手,提供适当的支持与帮助。这种感情和利益的投放实际上也是一种恩惠的储存。在你追逐权利的过程中如果也需要的话,他们也会向你投放感情和利益,即向你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4)帮助组织克服危机。一般情况下,一个人要想获得迅速提升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如果在组织发生危机时,他能够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并带领组织走出危机,那他就能获得权利。因为组织在处于危机时,组织原来的权利构架十分容易被打败,如果谁能够在这个时候抓住机会,谁就能获得成功。 (5)谨慎地寻求顾问。即权利角逐者还可以寻求相关“智者”的指点。一个人不管他的智商有多高,如果仅依靠他自己一个人的力量,那也很难获得成功。 (6)不断增加自己人力资本的储备。一个人要想获取权利,成为一个理想的领导者,他是否具备应变能力至关重要,因为环境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无论是对于一个组织来讲,还是对于某一个人而言,想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他们的领导者就必须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力与应变能力。要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不断增加人力资本的储量是惟一的途径。追逐权力者就必须随时注重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准、专业技能,使自己逐步发展成为某一领域的权威,扩展自己的专长权。(7)同有权势的人形成联盟。假设你想要更多的权利,那你就要努力成为拥有权利的人物或秘书或朋友。因为有权势的人往往会成为一个人是否获得晋升的决定者。同他们形成联盟,可以使自己更快更多地获得重要的信息,拥有更多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一旦你同有权势的人建立了联盟,那么你就拥有了巨大的信息与资源优势。 2、谈谈你的领导观 一要树立权为民用的权力观。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来自于人民。领导者的职责是代表并领导人民掌握和行使好国家的各项权力,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服务,为人民群众的团结、富足和安康服务。因此,权力观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领导干部的用权行为必须自学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保证权力用来为国家和人民谋利益,绝不能把它变成谋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对领导干部来说,在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

比较领导特质理论

比较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的异同 游杨明漪10107031011 领导特质理论:是相对于类型论的一种人格理论。所谓特质是指一种可表现于许多环境的、相对持久的、一致而稳定的思想、情感和动作的特点,它表现一个人的特点的行为倾向。特质的来源可能是遗传的也可能是获得的。领导根据自身的特质来影响最随者。 领导行为理论:领导行为理论是研究领导有效性的理论,是管理学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理论研究的核心 领导权变理论:领导权变理论主要研究与领导行为有关的情境因素对领导效力的潜在影响。该理论认为,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领导行为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又被称为领导情境理论。 一、相同点: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是研究领导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这三个理论都从不同的方面反应了领导的行为和领导的行为特点,领导的特质、行为、权变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领导的特质体现了领导的特质与情景的结合里特显领导的领导能力,领导的行为理论是在领导的特质上分析的有效性,及为什么领导会做出这样的行为的根据,领导的权变理论,结合了领导的特质和行为来分析具体的情况,了解和制定有效的应变策略。三者是从不同的方向共同的分析了领导的行为性质,最后都回归到领导理论中去。领导特性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都是领导理论的研究成果。 二、不同点:首先,领导特质理论是希望发现领导者与非领导者在个性、社会、生理和智力因素方面的差异,从领导的特质去理解领导,以领导者为中心,探讨领导者不同于其他人的特点。领导者不仅更有能力,而且具有一系列完全不同的个性特质。这些特性如何推动领导对组织发展的行为,其次,领导行为理论,从人际关系和情感因素的角度去研究领导行为,强调通过领导活动对组织成员施加影响、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来完成组织的任务,领导行为理论集中研究领导的工作作风采口行为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从对人的能动性和对生产的关心,确定领导行为类型与群体工作绩效之间的一致性关系。最后,领导的权变理论,从组织所处的环境去研究如何使领导行为与环境相互适应,以达到最佳的领导效果。是行为主体根据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调整变化自己的行为,核心是研究领导与环境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量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

经典管理浅谈领导力与人性管理

浅谈领导力与人性管理 所谓企业管理,就是由企业经理人员或经理机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盈利这一目的的活动的总称。 一部分是属于企业内部的活动,即以生产为中心的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以及产前的技术准备过程和产后的服务过程,对这些过程的管理统称为生产管理,就近似于我们常说的“后勤管理”“内部管理”。另一部分是属于企业外部的,联系到社会经济的流通、分配、消费等过程,包括物资供应、产品销售、市场预测与市场调查、对用户服务等,对这些过程的管理统称为经营管理,它是生产管理的延伸。 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的职能逐渐由以生产为中心的生产型管理发展为以生产经营为中心的生产经营型管理。因此,企业内部管理的任务是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科学地组织并配合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 一、什么是领导力 1、领导力与管理规模 领导几十人与领导几千人在领导条件和采取的方式上是截然不同的。小企业可以注重现场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偏,也可以倾听每个人的报怨;企业壮大时,管理方法必须做相应调整,领导者即

使发现品质、技术等问题,也只能找主管干部按程序理清问题,再部署解决。因此,对领导力的判断,不可简单以态度行为而定,而应以管理的规模来定,对基层管理者和高层决策者的领导力要求应当不同。 松下幸之助说过:“公司起步阶段,当我的员工有10名时,我要站在员工最前面指挥部属;当员工增加到30人时,我必须走到员工的中间,不断激励员工前进;当员工增加到100人时,我必须站在一旁,指导主管如何分工协作;当员工达上千乃至上万人时,我只要站在员工后面,心存感激即可。” 领导方式与企业的发展是需要匹配的。 公司初建时,只有十几个人,领导必须冲在最前方,事事亲力亲为,业务上80%以上的订单都是由领导洽谈签订的。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经历了1年的磨合期,我们各职能、业务部门就要求自己学会总结规律,合理运用授权管理,培养更多的干部来做事,领导们努力克制自己不要去干预他们的工作。短期内,看似效率下降了,工作差错多了,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干部成熟了,团队完善了,公司才能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 2006年,公司到了发展经营阶段,人员配置到位后,领导只需关注战略的规划、执行策略的统筹和文化的完善,以先进的价值观统领全员,做好对主要干部的管理,日常工作也只是抓大计划的推行而已。从表面上看,似乎比以前轻松了,而实际上是压力更大,更需要深思熟虑、言谨慎行了。

试述领导者胜任能力的模型并分析你所从事或所了解的职位需要的能力结构答案

试述领导者胜任能力的模型,并分析你所从事或所了解的职位需要的能力结构。 答: 胜任力模型构建相当于企业内部“画像”,对各个岗位应该具备的能力要求进行提炼,以便于后期进行内部人才评估、选拔,外部进行人才招聘。至于什么样的企业需要构建胜任力模型,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界定或者对与错。合易建议对于发展初期的企业应以经营为主,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胜任力模型的构建、管理。对于发展到一定阶段或者某个时间节点(比如3-5年)的企业可以进行规范管理,适当构建胜任力模型,通过管理促进企业经营发展。也就是应根据企业的情况决定是否构建胜任力模型,管理要适配企业经营发展。胜任力模型构建一般是对各个相似的岗位进行归类,按照序列进行模型的构建,而不是一个岗位构建一个胜任力模型,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几步: 1、序列的划分,一般分为管理序列、职能序列、研发序列、营销序列、生产序列等(每个企业不同,需要针对性的分析); 2、各个序列素质能力模型构成分析:一般管理序列包括通用素质能力和管理者素质能力;各个序列的员工包括通用素质和本序列素质能力要求。 3、确定素质能力项并定义:一般是通过访谈调研、资料分析、问卷调研等确定各个序列的素质能力项并进行定义。如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合适的方法、措施予以解决的能力。 4、行为点总结:在确定素质能力项后,经过BEI访谈调研、问卷调研、绩优与绩差人员对比等归纳总结各个素质能力项的行为点(注意:素质能力行为点应该内容全面、互补包含)。如: 5、行为点分级描述:对各个行为点进行分级描述,一般分为三级,级别越高、要求越高。 以企业工商管理人员为例,企业的工商管理人员为了适应逐渐变化发展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必须具备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综合素质三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快速掌握市场信息 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文化、信息高速发展融合的时代,信息资源体现在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3]。要想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优势地位,必须快速掌握市场信息,紧跟时代经济发展的步伐和趋势,找准企业发展定位,及时确定发展方向。所以企业的工商管理人员必须

(领导管理技能)领导风格与管理模式

领导风格与管理模式 良性循环与企业成功 一个企业的业绩与福祉,与其成员的业绩与福祉是分不开的。为了给员工提供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报酬,企业必须成功。而要想成功,企业就需要能干的员工。怎样对待员工才能让企业和个人都得到成功?这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它需要远见卓识的领导力和有技巧的管理。 当企业珍视自己的员工,使得员工也致力于做好自己的工作的时候,双方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通过自己的表现,员工可以推动企业获得更高的成绩,作为结果,企业可以给员工更好的报酬,吸引和保留能力高的人才。这种良性循环的关系其实是企业最重要的竞争优势———强大的且难以复制的积极动力和越来越好的业绩。 要想创造和维持与员工这种良性循环的关系,绝不仅仅是友善和公平地对待员工那么简单。让我们看看三个因正确地对待员工而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的企业:第一个是微软,它因与员工这种良性循环的关系,已经获利了数十年。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至今,微软始终是“员工好,公司就好”,员工从事着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也获得了最好的员工持股回报。多年来,微软一直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工作场所,对那些才华横溢的人才来说尤其如此,于是它招收到了许多美国最优秀的软件工程师和营销主管。 西南航空也是一个连续几十年保持与员工良性循环关系的企业。从成立伊始,西南航空就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企业,公司创始人赫伯·凯勒赫从第一天就强调,公司的竞争优势就是自己的员工。西南航空的成功没有秘诀,不外乎强调谨慎选择人才,为员工打造一个轻松的工作环境,给员工自己控制工作和环境的自由。所有员工都享受利润分红和持股权,以及在公司内成长、发展和晋升的机会。通过这种与员工的高质量关系,西南航空收获的是优质的服务,在其它航空公司常常出现的紧张的劳资关系,在这里从未出现过。 宝洁公司是另一个类似的例子。该公司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近40年来,它做出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前瞻性努力,通过提倡员工参与,以及在整个公司培养领导力,来建立与员工的良性循环关系。宝洁是较早就在制造车间中采用员工参与管理实践的企业。它的员工持股计划还将公司所有股票的30%交到员工手中。 建设这种与员工的良性循环关系是大部分企业都可以做到的。发展这种关系有一些基本原则,其中最重要和最复杂的一条,就是打造有效的领导力。 独特的领导风格 一种特征鲜明的领导风格在吸引、保留和激励合适的人才方面是一个有力的因素。一个融入整个企业的正面的领导风格也可以作为所有已经成为或想要成为经理人的员工的试金石,指引他们在领导行为和技巧上朝向企业的正确方向。

(完整版)提升领导力必须要全面提高3种领导能力

提升领导力必须要全面提高3种领导能力 当今社会,领导干部不再是简单的签个字,开个会了,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要有较强的领导能力,而领导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要提升领导力,需要提高决策、执行和管理三种能力,这是时代和发展的要求。 1、提高全员执行能力。 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机构管理水平的高低,同时也体现了管理者的领导能力。提高执行能力是提升领导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全面贯彻上级指示精神,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办事,切实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要大力加强组织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靠文化引导职工、约束职工,在内部形成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不折不扣、优质高效地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要严格落实执行责任制,制定详尽可行的工作计划,制订科学合理的工作标准,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形成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工作执行落实责任体系。要切实增强团队精神,充分发挥团队优势,严禁推诿扯皮的行为,杜绝“各扫门前雪、不管瓦上霜”的现象,强化沟通交流,加强团结协作,切实提高全员整体执行能力。 2、提高机构管理能力。 强化内部管理有助于规范工作行为、提高管理水平,能增强领导干部掌控全局的能力。要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工作监督,严格落实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提高机构管理能力是提升领导力的核心,要突出监督重点,强化对财务管理、业务工作、质量管理、工程招投标和大宗物资采购等重点环节和部位的监督,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苗头性和倾向性的东西,把监督贯穿到特检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以服务促管理,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工作,建立新型的管理服务型检验体系。要进一步整合监督资源,加强纪检、财务审计等部门的配合与协作,及时搞好交流沟通,形成监督合力,完善监督体系,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领导管理能力和对全局的控制能力。张宇先生 ——天下伐谋高级合伙人、财务领导力学院院长、独家讲师! 管理会计领域的金牌讲师,国资委下属企业CMA集训班特聘讲师,国内多家培训机构的特聘讲师。 3、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科学的决策是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是提升领导力的前提基础,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就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和善于集思广益。一是要调查研究。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坚持蹲点调查,学会“解剖麻雀”,掌握好第一手材料,坚决反对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要大力倡导求真务实之风,善于啃硬骨头,选择“老大难”问题展开调查研究,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摸索到规律性的东西,为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二是要集思广益。领导干部要善于总揽、不要独揽,要善于决断、不要盲断,凡是涉及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上级的指示决议,决定本单位的重大问题,必须由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按民主集中制原则,虚心听取大家意见,在吸纳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再做出决定。这样才能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07胜任特征模型案例(1)

销售人员胜任特征模型 (通用版) 工作分析小组:07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作分析第一小组 小组成员:杨平、陈志华、何小兰、 魏欣、蒋金玲、刘璨 指导老师:夏建文教授 工作分析时间:2009年6月

目录 1.胜任特征概述 (3) 1.1 什么是胜任特征模型 (3) 1.2 胜任特征模型的构成要素 (3) 1.3 胜任特征模型的作用 (3) 2. 明确绩优标准 (4) 2.1 SMART原则 (4) 2.2 绩效标准 (4) 3. 收集数据信息(行为事件访谈法) (5) 3.1 确定访谈目的 (5) 3.2 选取访谈样本 (5) 3.3 制定访谈提纲 (5) 4. 分析数据信息 (8) 4.1 访谈记录 (8) 4.2 关键特征数据分析 (8) 5. 提炼胜任特征 (22) 6. 建立胜任特征模型 (23) 7. 论证胜任特征模型 (25) 8. 实习小结 (25) 9.附录 (28) 6.1 附录1:《第一小组胜任特征模型计划表》 (28) 6.2 附录2:《胜任特征模型课程设计须知》 (29)

1. 胜任特征概述 1.1 什么是胜任特征模型 胜任特征模型(Competency Assessment Methods)是一种新型的人力资源评价分析技术,它最初兴起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 胜任特征是指企业成员的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以及任何可以被测量或计算、并能显著区分出其优劣的特征。 胜任特征模型是指通过对员工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对其外显特征及内隐特征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寻找符合某一职位的理想人选。 1.2胜任特征模型的构成要素 技能:较好完成公司所安排任务的能力。 知识:组织和运用与本职业工作相关的信息能力。 社会角色:意欲在他人面前展现的如以企业领导、主人等形象。 自我概念:对自己身份的认知或知觉。 动机:决定个人外在行为的内在思想。 特质:身体特征及典型的行为方式,如善于倾听别人、谨慎、做事持之以恒等等。 1.3 胜任特征模型的作用 胜任特征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起着基础性的、决定性的作用。它分别为企业的工作分析、人员招聘、人员考核、人员培训以及人员激励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它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基点。 1.工作分析2.人员选拔 3.绩效考核4.员工培训 5.员工激励

领导力与管理

领导非天生激励有方法 提起领导力,人们似乎总认为它只属于那些具有超凡远见和极富个人魅力的精英。事实上,领导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可以后天习得并不断磨练的。北京凯洛格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裁徐汉群老师与我们分享哈佛管理导师课程中,关于领导力激励的精华内容。 经理人=领导者+管理者 领导者究竟做些什么?为弄清这个问题,经理人首先需要知道领导与管理有何不同。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明确、有序的结果,重点在于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管理者的工作主要包括计划、组织、分解目标、分配资源、实施、监控等环节,目的是使事情顺利开展、循环起来,保证进度并按时完成任务。 领导者的工作则主要是构建愿景并向员工和客户清晰地阐述愿景、指明公司成长方向、广泛收集数据并从中找出关联、广泛征求员工意见、激励和鼓舞追随者等。说得简单些,管理者的工作主要是对事,领导者的工作主要是对人。因此沟通技能、人际关系技能、冲突解决技能、谈判技能和激励技能等“软实力”对领导者来说格外重要。在实际工作中,管理和领导是共生的关系。组织当中,任何一级经理人往往既做领导工作又做管理工作,只是在组织中的层级越高,承担的领导工作所占全部工作比重就越大。

徐汉群指出,一个经理人自然成长的过程会遵循领导力管道模型(如图)路线,打开模型中的每个层级,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都包含其中,哪种能力缺位都会引发严重问题。例如富士康接连的发生的员工跳楼事件和群殴事件,凸显领导力不足带来的严重后果。可以说,富士康的管理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半军事化的管理让工作程序切割得非常细致,是一种高效率的管理手段。但是公司如果不顾及员工内在的精神需求,即便是在这样的制造型企业中,也会对生产产生影响。况且,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依赖知识工作者,这就越发需要调动员工的内在热情,激发员工的干劲。 情商与领导特质的关系 1995 年,丹尼尔·戈尔曼最早提出“情商”这个概念,指出情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调控、自我激励、同理心和社交技能等五方面的素质。 那么领导者是天生的还是后天造就的?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在争论这个问题。同样,在情商的话题上,人们也是争执不休。比如,善解人意是一种自然禀赋,还是在生活磨砺中习得的品质?答案是两者兼而有之。科学研究有力地揭示,情商中有基因遗传的成分。但心理学和个人发展研究则显示,后天环境也有很大影响。这两种因素分别在情商的塑造中起到了多大的作用,这个我们或许永远都搞不清楚,但科研和实践都清楚地表明,情商是可以后天习得的。 1、好领导知道自己是谁。 情商涉及的五大要素又可以分为两组:自我认知、自我调控和自我激励是与个人相关的素质,而同理心和社交技能是与他人互动的能力素质。好的领导首先需要从第一组的三方面进行自我探索,这是领导力特质的核心所在。

胜任力模型的定义学习资料

解释一 胜任力模型具体含义为:对组织或企业中的某一个职位,依据其职责要求所提出的,为完成本职责而需要的能力支持要素的集中表示!它能够具体指明从事本职位的人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才能良好的完成该职位职责的需要!也是人们自我能力开发和学习的指示器。同时人力资源管理 胜任力模型 工作者或职位的直线经理可依据该模型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在职辅导!以使员工或从事该职位的人员具备所需要的能力!该模型还可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对员工及从事该职位的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也可以作为制订培训规划的依据和信息源! 解释二 我们常说的胜任力模型通常指的是能力素质模型(有不同说法)。素质又叫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成就卓越与成就一般的人区别开来的深层特征。 解释三 在一个组织中,不同岗位的职务所要求员工具备的胜任力内容和水平是不同的;在不同组织和不同行业中,相同的或类似工作岗位上,员工的胜任力特征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把担任某一个特定的任务角色所必须具备的胜任力总和称为“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 素质词典中,心理学家们把人的素质分为6大类,20个具体要素,每个要素又分为很多级别。这20个素质要素,对人类的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性格、动机作了全面的概括,形成了企业任职者的完整的素质模型。 1.成就与行动族,具体包括4个素质要素:成就动机、主动性、对品质和次序和精确的重视、信息收集意识和能力。 2.帮助与服务族,具体包括2个要素:人际理解能力、客户服务导向。 3.冲击与影响族,具体包括3个要素:影响力、关系建立能力、组织认知能力 4.管理族,具体包括4个要素:培养他人意识与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团队领导能力,命令/果断性 5.认知族,具体包括3个要素:分析式思考能力、概念式思考能力、技术、职业、管理专业知识 6.个人效能族,具体包括4个要素:自我控制、自信、弹性、组织承诺

中高层管理人员心理特征测评量表(含领导能力、团队合作、人际关系、性格类型及评价标准)

管理人员心理特征测评量表 (含领导能力、团队合作、人际关系、性格类型) 答题需知 1、请大家认真回答每个问题,每个题必须回答。 2、本测评问卷只是心理测验,目的只是找出每个人对应的心理特征。心理特征无好坏之分,只是不同的心理特征适合不同的职业。因此,本问卷的答案无所谓对与不对,好与不好。 3、回答时不要考虑“应该怎样”,只要回答你平时“是怎样的”就行了。请你尽快回答,不要在每个题目上太多地思考。 4、如果你觉得在不同的情境里,两个答案或许都能反映你的倾向,请选择一个对于你的行为方式来说最自然、最顺畅和最从容的答案。 页脚内容1

第一部分领导能力测试 以下25道题,同意的请选择“是”,不同意则填“否”。 1、为纠正员工的错误,管理者应先指出员工的长处,然后再讨论其错处。 2、管理者没有必要与下属讨论组织的远程目标。只要下属能了解组织当前目标,他们即能有效地履行任务。 3、最佳的谴责方式是当众斥责。 4、冤情或士气问题一般应由员工的直属上司处理,而不宜诉诸特别指定的专人处理。 5、为下属制定工作目标时,应该让工作量超过他们所能负荷的限度。 6、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在于执行规章制度。 7、同僚之间人缘最佳者照理应成为合适的管理者。 8、管理者如在下属面前认错,则将丧失下属对他的尊敬和自己的威严。 9、管理者如以“我不知道,但我将探寻答案,然后再答复你”作为问题的答复,则该管理者必将有资格教导他人该如何做这项工作。 10、技术人士当管理人员比其他人更合适。 11、管理者是天生的,而非后天培养的。 12、管理者值得花大量时间来让新员工接受良好的培训。 13、讽刺是对付多嘴员工的妙方。 14、让规章被彻底执行的最好方法,便是制订多重违规惩戒措施。 页脚内容2

领导力与管理能力的区别是什么

领导力与管理能力的区别是什么 领导力与管理能力的区别是什么?领导力培训是近几年流行的话题,到底什么是领导力?领导力和管理能力之间有什么 区别,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否则,对于培训机构来讲,不过是冷饭热炒,把以前管理技能的东西改个标题,内容不变,换汤不换药。对于受训者来讲,终日学习,还是不能明白其道。 领导力与管理能力的区别是什么 管理和领导能力只有一点区别,就是:执行力的大与小的区别外,战术和战争之间的区别。 领导力,最主要的体现是影响力,领导主要侧重于选择做对的事情,而管理侧重理,将事情做对;影响力或领导力,除 了来自于权力付予之外,还讲究人的魅力,有些人天生是领导也是从中得来,就好比毛主席,最初时地位不如周恩来,朱德,但他天生具备领导的影响力,而最终成为辅左毛的人,毛是领导; 而一些将领是管理,领导定义出整体的战略,进取和退出,管理则,将每一个战略高效的变成现实,所以领导在研究做正确的事情,而管理是将事情做正确了。领导力和管理的最大区别是,一个是指人为主体,后者是以制度为主体。前者一般是指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包括了管理能力,但是没有继承性,后者有继承性。 领导和管理的区别? 1.联系主要体现为: 第一,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出来的. 第二,领导和管理无论是在社会活动的实践方面,还是在社

会科学的理论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相容性和交叉性. 区别:第一,管理侧重于处理复杂的问题,优秀的管理者通过制定详细的步骤或时间表及监督计划实施的结果而确保目标的达成.领导主要处理变化的问题,领导者开发未来前景,发展出达到前景的变化战略,并与员工进行有效地沟通,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第二,管理的计划与预算强调微观方面,覆盖的时间范围约为几个月到几年,希望降低甚至排除风险,追求的是合理性.领导注重宏观方面,着重于更长的时间范围,不排斥带有一定风险性的战略. 第三,管理行为的从业人员强调专业化,领导行为的从业人员注重于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 第四,领导与管理的根本区别体现在它们的功用上,管理行为通常具有很强的可预测性,以有效地维持秩序为目标;领导行为则具有较大的可变性,能带来有益的变革. 2.试列举领导的三种功能,并做简要分析. 答:⑴指挥功能.指挥是领导的一项重要功能,是确保决策得以执行的重要条件.指挥功能有两种主要的实现形式:一是命令.命令对一个组织的指挥工作是不可或缺的,为了使指挥工作有效地进行下去,命令需要符合三个基本条件,即完整,清晰,可执行.此外,领导者还需要为下属执行命令创造条件,进行必要的后续追踪,确保命令得到正确执行或修正不适合的命令.二是合理授权.授权,就是由领导者授予下属一定的权力,下属在领导者的监督下,自主地对本质范围内的工作进行决断和处理.授权是领导者进行有效指挥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提高员工的参与度,有效增加组织成员的内部承诺.引导功能。 ⑵激励功能.所谓激励,就是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过

胜任力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胜任力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2012-2-22 15:57:11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1年第10期 刘颖 在管理人才的识别、选拔与任用过程中,必须解决几个问题:一、什么样的能力素质才能胜任某类别某职位的工作,这是选拔标准问题,即胜任力模型;二、用什么样的手段与方法才能识别能力素质,这是选拔方式与手段问题,即测评工具;三、具有什么样绩效的人才算优秀,这是绩效考核问题;四、如何知道管理人员缺乏什么能力与素质,从而进行针对性的缺口培训,这是培训体系问题。在这四个问题中,胜任力模型是构建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础与起点,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其他业务板块的有效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胜任特征(Competency)是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这些特征是人格特征中深层且持久部分,可以迁移到不同的情况中,并且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因此胜任特征能预测个体的行为表现及工作绩效。胜任特征自上至下可包括6层面的构成要素: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 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胜任力模型可以运用在五大方面: 员工胜任力模型在招聘甄选中的应用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招聘甄选除了采用既定的工作标准与技能要求进行招聘评价外,还要依据岗位胜任力要求考察候选人具备的素质,以便“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进而在选对人的基础上,建立基于胜任力的招聘甄选决策流程,构建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招聘甄选优势还表现在:扭转了过于注重人员知识和技能等外显特征的招聘重点,使得人才的核心特质和动机成为招聘选拔的重点;基于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人员招聘机制建立在企业发展愿景、企业价值观和工作分析

高层管理人员核心胜任.

高层管理人员核心胜任能力发展系统 Management Core Competencies Development System(MCCDS) 课程介绍 课程理论基础 在过去的25年中,美国著名的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公司(The Gallup Organization)访问了超过一百万名不同行业的员工,花了将近12万个小时去听访问录音带。再从近五百万页的书面纪录中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到底最出色的管理人有没有一些共通的特点? 1999年,“盖洛普”公司拟具了报告,最后的分析结果显示:这些杰出管理人的共通点都在于能够就以下12个最关键的因素把好关: ?令员工清楚了解公司对他们在工作上的期望; ?令所有员工致力于高品质工作; ?给予工作上的回馈及进展; ?提高学习及成长机会; ?为员工提供正确的工作资料及足够的设备; ?给予表扬及赞赏; ?令员工觉得他的意见受到重视; ?令员工觉得自己的工作很重要; ?令员工有机会做最在行的工作; ?令员工之间能彼此互相关心; ?令员工之间能彼此互相鼓励; ?令员工之间彼此能建立友谊。 而这12个关键因素可归纳成管理人员的三大核心胜任能力(Competencies):

科荣推出的《高层管理人员核心胜任能力发展系统Management Core Competencies Development System(MCCDS)》课程正是以12个关键因素为目标,以三大核心胜任能力为单元课题的培训课程。其主要学习对象为各行各业中的高层管理人员。 最节约资源的学习方式最有效地发展员工能力 L L T (L et’s L earn T ogether) ——如何开发企业自身的学习能力 你知道这个故事吗? 天高云淡,一位小青年驾车经过某地。突然,对面开 来的一辆车中,一位中年女士对着他大喊一声:猪!小青年立刻回

领导特质理论

一直以来人们都使用领导特质来描述那些强有力的领导者,如拿破仑、毛泽东、邱吉尔、撒切尔、里根等。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曾任英国首相,她总是因为自己的领导风格而令人注目,人们常常这样描述她:自信,铁腕,坚决果断,雷厉风行。 特质理论对于领导者与非领导者的区分重在强调个人的特质和特点。他们把诸如玛格丽特?撒切尔、南非的纳尔逊?曼德拉、维珍集团的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布朗森、苹果公司的创建者之一史蒂夫?乔布斯、纽约前市长鲁道夫?朱利安尼、美国运通公司的总裁肯?查诺德(等人称为领导者,并用魅力、热情、勇气等词汇描述他们。其实,并不单单舆论界持有这种观点。 我想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无论是企业、学校,还是政府、社会团体,领导者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组织的成功与失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产生好的领导者?芽成为一个卓越领导者的要素是什么?这些问题多年来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也由此产生了许多理论。其中有名的理论之一是特质论。 领导特质理论重点研究领导本身的特质,包括领导的品行、素质、修养,目的是要说明好的领导者应具备的品质和特征。该理论认为领导工作效率的高低与领导者的素质、品质和个性有密切的关系。传统领导特质理论认为,领导的品质和特性是人先天存在的,它来自遗传。现在领导特质理论认为领导的品质和特性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在后天的学习、实践、培养过程中形成的。 该理论认为领导者应具备的八种个性品质和五种激励品质。个性品质包括1首创精神,即开拓新方向和创新的愿望2检查能力,是指导 他人的 能力,4自信心,即自我评价 较高、自我感觉良好5与工人的关系密切 6决断能力,决策判断能力 较强,处事果断,7性别8成熟程度,工作经验 、阅历较为丰富。五种激励品质包括1对自我实现的需求2对工作未定的需要 3对金钱奖励的 需求 4对指挥他人权力的需求 5对事业成就的需求 。 一个人能不能成为领导者,并不仅仅取决于他是否具备这些特质,同时还要看他所具备的某些特质是否与当时情境有关。领导行为并不是一种被动的行为,而是来自于领导者和其他成员的一种工作关系。这项研究可谓是开辟了领导研究理论的新纪元,集中研究领导者的行为以及领导者所处的情境。 基伯1954年和1969年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天才的领导者应具有7种先天特性:善于言辞、外表英俊潇洒、智慧过人、自信、心理健康、有支配欲、外向且敏感。 齐赛利?穴E·E·Chiselli?雪1971年所著的《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