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每课一练(岳麓版选修一)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每课一练(岳麓版选修一)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每课一练(岳麓版选修一)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每课一练(岳麓版选修一)

一、选择题

1.北宋诗人苏舜卿曾这样描述:“游嬉于廛市间,以鬻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

另一位北宋文士宋祁形容说:“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面临哪一社会问题() A.冗官B.冗兵

C.积贫D.积弱

2.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既打击了官僚贵族特权,又增加了政府收入和保障了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A.青苗法B.募役法

C.市易法D.方田均税法

3.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 A.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B.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

C.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D.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4.针对王安石变法,苏辙曾提出批评:“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

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苏辙批评的变法措施是() A.均输法B.青苗法

C.募役法D.保甲法

5.司马光向神宗皇帝进《奏弹王安石表》中说:“臣之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这主要是因为变法() A.对科举制和学校制度进行了改革

B.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C.改革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

D.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6.据史书记载,经过王安石变法,“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这反映出王安石变法()

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②缓解了财政危机

③彻底扭转了积贫局面④缓和了社会矛盾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相信藉在中国西北用武而恢复国威,是王安石政策中打动君心的要点,因为王安石当政时曾在西北由中国发动战争数次,其中有数次胜利,一次惨败。为了继续作战,皇帝需要金钱,为了筹款,国家财政制度必须改变。——林语堂《苏东坡传》材料二王安石基本上最关心的是充裕国库,增加国家财富的意思,也就是提高政府的税收。王安石看得很清楚,富商与地主正以自由企业方式获利,他不明白政府为什么不应当把他们的利润抢过来而由政府自己经商,自己获利。那结论是可想象而知的。他用的名称的确很够新奇,他要用资本削减垄断,叫“钱平”;他要取之于富归之于贫以求均富;他要阻止农民向地主高利贷款。在春耕期间由政府借款予农民,在收割后由农民归还政府,自然是仁善之举。——林语堂《苏东坡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及其目的。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都是宋徽宗的年号——本书注)之际,而祸乱极矣。”

——《宋史·王安石传》材料二一人立标,万人射之,强者嫌其近,弱者恶其远。岂标有远近哉,亦射者之力不同耳。安石敢为异议而不顾,其才力气勇,必有大过人者,特急于见功,知有己而不知有人,知有利而不知有害,故其为法也,即无不善,以刚狠暴戾之心行之,宁有不为害者乎,况乎其未能尽善也。——(清)张彦士《读史矕疑》

(1)分别概括上述材料中关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2)你认为影响改革变法成败的因素还有哪些?

答案

1.D2.B3.A4.B5.D6.A

7.(1)原因:为了扭转西北的战局,改变军队积弱的现象,支持国家的持续战争。

(2)具体做法:实行青苗法。目的: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增加

政府财政收入。

8.(1)材料一:改革侧重于经济与军事;用人不当;性格固执;改革危及民众生活,使社会动荡,甚至导致金兵南下。

材料二:急于求成,不听取他人意见,未看到变法措施不利的一面,性格粗暴。

(2)改革的目标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改革的措施是否与社会发展水

平相符;是否做好了充分准备,改革是否稳步、有序地进行;是否有高效的政府运行机制和一批严格执行、科学贯彻变法措施的改革者;改革者的心态对改革的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

北宋王安石变法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宋王安石变法 ★课程标准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一、年号的作用与“熙宁”年号 年号,除了是用于纪年以外,另外还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百度百科》 如何理解宋神宗的“熙宁”年号? 材料一: 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餮[tiè]。信令朝廷重,伸威塞境牢。 ……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 ——韦骧《钱塘集》 依据材料,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作者所持观点的认识。 材料二: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注:此为宋人话本中诸多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故事之一] (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2)研究历史时,应如何看待诗歌、话本等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

三、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表格 ①富国:“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先”————改变“积贫”局面 ②强兵————改变“积弱”局面 ③取士、育才————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材料三: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如何?”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部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宋史列传第八十六》 五、作业 材料四:罗斯福执政时,国内发生了经济危机,闻知中国历史上有一套调节物价的方法,有人介绍说是王荆公的新法。……抗战时期,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来华访问,在兰州下飞机,即向国府派去的欢迎官员提起王安石来,深表钦佩之忱。 ——钱穆《国史大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府为什么重视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与罗斯福新政有哪些相似之处?) 六、课外阅读材料: (一)王安石诗三首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二)熙宁前后莆田人物及大事摘略

高二 选修一教案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 枣庄八中北校王永平(364918101,lliuxingyu69@https://www.360docs.net/doc/9215047109.html,) 【课标解读】 课标阐释: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课标领会: 1、了解三冗两积局面的形成,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必然性。 2、掌握王安石为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所采取的措施。 3、通过对理财、强兵等变法措施的分析,认识变法各项举措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本课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包括“‘三冗’问题与积贫积弱”“‘拗相公’”“理财”“整顿军队与科举”“新法的局限与变质”。 (1)“‘三冗’与积贫积弱”:主要是解释“三冗”和“两积”的含义并分析形成的这种局面的原因,实际是介绍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对该目内容的把握有助学生理解王安石变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拗相公’”:主要内容是讲述王安石变法得以实施的条件,包括:王安石胸怀“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并具有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冲破重重阻力,坚持变法。学习本目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改革者的精神和勇气,理解变法的曲折与艰辛。 (3)“理财”:即王安石为实现“富国”而采取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青苗法和募役法,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评价这两项新法又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难点。 (4)“整顿军队与科举”:本目是介绍王安石变法在军事、科举、选官方面的措施,有助于学生理解王安石变法不是局部而是一次全面的调整。 (5)“新法的局限与变质”:本目主要是介绍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及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其中,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过程(内容)——结果”,构成了本课内容的基本线索。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学习和理解王安石变法对于学生认识和把握中国古代乃至现代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和表现、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分析其失败原因,培养学生解读材料、史论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分析、概括、归纳等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整合课程教学资源、通过材料、图片与模拟历史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发表看法;通过由易而难的设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通过分组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情感升华,培养感受历史并能独立评判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 选修1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检测题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检测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似之处有( )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①限制官僚地主的利益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①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2.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中的农业政策曾经受到中国古代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当时的农业部长华莱士以中国古典经济学为样板开始初步的常平仓实验,国家成立了联邦剩余商品救济公司和商品信贷公司,前者出于保护消费者利益,收购过剩农产品分发给城市贫民,后者是对农场主投放信贷。据此可看出美国的农业新政主要是受王安石变法中哪些法令的影响() ①方田均税法 ①青苗法 ①募役法 ①农田水利法 ①市易法 ①保甲法 A. ①①①①①① B. ①①①① C. ①①①① D. ①① 3.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是() A.辽夏经常攻宋 B.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C.土地兼并严重 D.财政入不敷出 4.某同学在学习11世纪初期的北宋史时画了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我们”是指()

A.辽 B.西夏 C.金 D.元 5.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 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 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 6.下图中有关宋神宗后宫妃嫔的立场说法正确的是() A.代表守旧官僚反对均田制 B.代表外戚反对保甲法 C.代表守旧官僚反对方田均税法 D.代表民意反对迁都洛阳的主张 7.庆历新政夭折后,王安石曾呈送长达万言的《言事书》给谁,倡导变法() A.宋太宗 B.宋仁宗 C.宋神宗 D.宋哲宗 8.北宋初年统治者采取了许多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种措施产生的消极影响有() ①消除了分裂割据①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①降低了政府的工作效率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A. ①①① B. ①①① C. ①①① D. ①①① 9.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集中军权为首,这是因为() A.巩固统治,恢复封建统治秩序

北宋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北宋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和掌握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和表现、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分析其失败原因,培养学生解读材料、史论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分析、概括、归纳等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和整合课程教学资源、通过材料与历史视频和图片,营造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发表看法;通过由易而难的设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通过分组讨论、体验表演等方式,促进学生情感升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并能独立评判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学习王安石变法,理解和认识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体会改革的曲折和艰辛,学习改革勇于改革、敢于斗争的精神,培养居安思危的历史责任感和勇于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变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对王安石变法具体措施的理解和对变法的总体评价,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实质。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设置、设疑引思、探究互研、体验感受的模式。教师创设情 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生分组讨论、参与互动、体验感受、师生 交流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利用《杨家将》的故事导入,提问为何杨家将经常和边疆民族的战争连绵不断,这些战争的结果如何?为何出现这样的结果?提示:宋太祖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时,采取“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原则布置兵力,造成边患迭起。从而再引入“三冗”问题与积贫积弱局面的教学。 讲授新课: 一、变法的背景:(假设你生活在北宋宋仁宗时期,请分别站在农民、军人、政府官员的立场上分析你的幸福指数有多少) 1、——“三冗”问题与积贫积弱展示让人震惊的几个数字 投影1 北宋官员人数,士兵人数,财政支出增长示意图: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宋真宗1万17万24万;北宋士兵人数增长示意图116万;北宋财政支出增长示意图宋仁宗宋英宗宋真宗91万126万宋英宗宋仁宗宋英宗所出无余剩2408万余贯欠缺1500万余贯 投影2: 北宋时期农民负担的加重项目宋真宗景德年间 (1004—1007)宋仁宗庆历年间 (1041—1044) 商税 450万贯 1975万贯 酒税 428万贯 1710万贯 盐税 355万贯 715万贯 总计 1233万贯 4400万贯 投影3:王小波、李顺起义 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二月,四川饥民王小波、李顺聚众起义。王小波提出“均贫富”的口号,得到贫民的拥护,起义队伍很快壮大,增加至数万人。十二月,王小波身受重伤战死,义军由其妻弟李顺为头领继续斗争。由于起义军纪律严明,李顺又善于收用人才,队伍发展到数十万人。 投影4: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 问题探究:从以上一组材料中,你感觉当时北宋的统治出现了哪些问题?

2018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1.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曾说:“我们环绕着大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这表明古希腊文明兴起的重要客观条件是 ( ) A.海洋 B.河流 C.土地 D.山峦 2.雅典城邦认为,只靠两只手臂提供劳力的人,没有更多的时间积极参加国家事务;这些人不能算作是积极公民,而是私人。这反映了雅典的民主是( ) A.务实的民主B.贵族的民主C.少数人的民主D.多数人的民主 3.今天,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雅典的下列哪个机构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相似( ) A.公民大会 B.元老院 C.执政官 D.五百人议事会 4.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在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 A.彻底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B.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基本确立 5.公元前6世纪,梭伦设立公民陪审法院,规定:陪审法官从年满30岁的雅典公民中选举产生,按照一定顺序轮流参加案件审判。每次参加审判的人数大约是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审判结果由陪审法官往票箱内投放石子的方式投票表决。这一规定( ) A. 保证了雅典各阶层的权利 B. 适应了当时的民主政治体制 C. 避免了司法中的集体暴政 D. 构建了现代陪审制度的框架 6.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克利斯提尼的民主政治改革使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 )

A. B.确立起来 C.发展到顶峰 D.进入黄金时代 7.克利斯提尼执政期间,实行“陶片放逐法”,把多数公民确认为损害城邦民主的人放逐国外,但特别规定不得动其财产。这体现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 ) A. 人民主权原则 B. 贵族享有特权 C. 保护私有财产 D. 违背民主原则 8.“雅典公民帕帕迪目不识丁,他通过抽签来到法庭,参加审判苏格拉底。尽管许多问题听不懂,但最后举手投票时,帕帕迪投苏格拉底有罪!”(《苏格拉底之死》)以上描述不能说明的是( ) A. 雅典民主制度较大限度地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B. 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或误用 C. 雅典民主使所有雅典人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D. 雅典民主创造了抽签制、投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 9.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说“我们环绕着大海(爱琴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这说明古希腊文明勃兴的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 A、山峦海洋 B、河流山川 C、河流森林 D、山川森林 10.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提到:(梭伦)制定了一些新法律。……法律写在牌子上,所有人都要遵守法律,这些法律要实行上百年不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 ①梭伦用立法的形式进行改革②梭伦的法令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 ③梭伦要求解放债务奴隶④雅典城邦已实现高度繁荣的民主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11.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到:“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思想观点与之最为契合的是( ) A. 普罗泰格拉 B. 卢梭 C. 苏格拉底 D. 马丁?路德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资料王安石变法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预习导引 知识点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原因 (1)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导致沦为佃农的自耕农生活十分困苦。 (2)为解决财政困难,政府不断增加赋税,导致中小农户赋税沉重。 (3)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加重了人民的苦难。 2.表现

北宋中期,各地农民反抗不断发生,威胁北宋王朝统治。 [深度认识]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实质上体现和维护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必然会导致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知识点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1.积弱 (1)原因 ①集中军权:设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以互相牵制;经常换防各地驻军,实行更戌法。造成军队战斗力削弱。 ②集中行政权和财权:设立几位宰相和参知政事,互相牵制;三司管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削弱宰相权力。降低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2)表现:北宋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签盟约求苟安,形成“积弱”局面。 2.积贫 (1)原因 ①冗兵:扩充军队和“荒年募兵”使军队数量猛增。 ②冗官:机构重叠,官职混滥。 ③冗费:军费猛增,岁币和官费开支庞大。 (2)表现 北宋财政入不敷出,逐渐形成“积贫”局面。 [图解历史]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 知识点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1.背景 (1)社会矛盾激化,北宋积贫积弱局面比较严重。 (2)范仲淹认为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根本原因是吏治不整。

2.推行 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富弼等人进行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 3.内容 (1)改革文官三年一次循资升迁的办法,定期考核政绩。 (2)淘汰不称职者和在任犯罪者。 (3)严格“恩荫”制;改革贡举制,着重策论和操行。 (4)慎选地方官吏;减轻徭役,重视农桑。 4.结果:因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而失败。 主题一北宋的积贫积弱 【史料探究】 史料一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无定数,三冗也。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宋史》卷二八四史料二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制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史料三臣伏见天下官吏,员数极多……致使年老病患者,或懦弱不材者,或贪残害物者,此等之人布在州县,并无黜陟。因循积弊,冗滥者多,使天下州县不治者十有八九。 ——《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九十七思考 (1)据史料一,指出北宋政府存在着什么严峻的社会问题。材料一中的“一冗”在材料二中是如何表述的?

2018-2019高考历史王安石变法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学案人教版选修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指导意见学习要求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 要内容 1.了解王安石受到重用的原因。 2.理解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3.认识王安石变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 知识点一起用王安石 1.原因 (1)庆历新政夭折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王安石给宋仁宗上《言事书》,提出了变法的设想。 (2)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2.标志: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知识点二措施及内容 类别措施内容 富 国 之 法 农 青苗法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需还本付息 农田水利法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公用水渠需“疏通均济” 免役法 又称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照贫富等第收取 免役钱,雇人服役 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全国土地,按照土地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商 市易法在东京设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均输法 政府要求东南六路的发运使,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 采购物资 强 兵 之 法 兵 保甲法政府把农户编为保甲,农闲练兵,维持治安,战时编入军队作战 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 将兵法设“将”为军队基本单位,每将置正将一人 工设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 取 士 之 法 士 改革科举废明经诸科,取士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 整顿太学 惟才用人 , 【概念阐释】将兵法

把禁军的厢、军、营、都四级编制改为将、部、队三级编制,在北方各路陆续分设100多将,每将置正副将各l人,专门负责本单位军队的训练。将兵法的实行,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素质。 【易错提醒】 1.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复杂尖锐,阶级矛盾、民族问题冲突不断,统治集团内外交困,不得不进行改革,以挽救统治危机。 2.宋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最主要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发展经济、缓和阶级矛盾都服从于维护封建统治这一主要目的。 3.王安石变法“富国”与“富民”政策的不同:“富国”政策主要是解决政府的财政收入问题;“富民”政策主要是使天下百姓丰衣足食。 【结构图示】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主题王安石变法中的富国之法 [史料研读] 史料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史料二安石曰:“所以不足者,由未得善理财之人耳。” 光曰:“善理财之人,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①。民穷为盗,非国之福。” 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②。” ——司马光《传家集》 1.史料一是对王安石变法中经济措施的评价。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42《王安石变法》教案

选修一: 王安石变法 常州市第三中学张英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一心三施”:王安石变法的设想与决心;为了改变积贫的局面,王安石等人制定和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王安石等人制定和推行的一系列措施;变法在人才方面的管理措施; (2)王安石提出变法的社会背景和宋神宗能起用他的原因,理解各项措施的具体内容和作用,以及科举制的建立、发展、改革与积极作用; (3)探究王安石变法时期的武将、神弓、花枪等图片、资料,说明变法措施的成效。(4)对隋唐科举制与北宋改革科举制的内容进行比较,看发生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探究王安石的个人经历对他变法的影响,通过《清明上河图》进一步理解王安石变法的作用; (2)通过多媒体资料,再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3)利用图表及图片资料比较隋唐科举制与北宋科举制的异同,以及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王安石博学多才,关心社会,洞察民情,富有革新精神; (2)王安石十分重视对中下级官员的提拔和任用,给他们发挥才干的机会,对今天干部的任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3)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充满了阻力,过程是艰难的,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态度,改革才能成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难点: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及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 【教学建议】 执教思路: 本课为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对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和理财措施根据书本知识进行了梳理,第二课时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复习变法原因和理财措施,学习军事、取士的措施,分析变法失败原因和对变法的评价。 本课以通过对材料的阅读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故而在教学中针对材料进行了精心选择,如在改革原因中提供了图片、图表、文字资料等不同形式的资料,帮助学生提高由史实上升到结论的理解能力,提高考试答题能力。在对理财措施的处理时提供原始资料,要求学生掌握措施的名称、评价;对于失败原因的分析时提供了一组漫画,对漫画中的人物语言进行讨论,效果较好,最后提供了赞成者、反对者两组历史伟人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使同学们深入理解到历史上对改革的争论,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

高二历史选修1 王安石变法.doc

高二历史选修1 王安石变法 【课标及教学要求】 【知识结构】 一、背景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阶级矛盾尖锐原因:土地兼并使农民赋税增加,还要承担徭役,受高利贷的盘剥,连年的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具体表现:农民起义和兵变相继爆发 2.民族对立严重辽和西夏与宋发生多次战争 3.统治阶级矛盾突出要求改革新朝政的势力同守旧势力斗争激烈,出现朋党之争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1.积弱:原因:(1)集中军权。设立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调兵权与领兵权的分离,实行“更戍法”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训练不精,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2)在荒荒年招募流民当民,军队素质下降;(3)步兵为主,武器质量差,影响军队战斗力;表现:对辽和西夏战争败多胜少 2.积贫:原因:(1)冗官(集中行政权分割宰相职位,官职增加;科举取士多;“恩荫”法授官多)(2)冗兵(面临西夏和辽的威胁;为安定社会秩序,在荒荒年招募流民当 民)(3)对辽和西夏战争耗费付给出大量金银和布匹 表现: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造成了冗费的局面 (三)庆历新政昙花一现 背景:积弱积弱的局面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阶级矛盾尖锐,北宋统治岌岌可危 主持:范仲淹、富弼 时间: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庆历五年(1045年)初 中心:整顿吏治,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 内容:改革文官升迁制度;.严格恩荫制;改革贡举制;慎选地方长官;重视农桑,减轻徭役等。 结果:失败。原因1、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的反对;2、有人诬蔑

范仲淹、富弼等是“朋党”,宋仁宗对朋党的防范;3、改革过于激进。 影响: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统治集团感到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 (四)宋神宗起用王安石 原因:1、社会矛盾仍然尖锐2、王安石提出变法主张和设想得到宋神宗的赞赏 3、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统治危机1068年,宋神宗即位。决定起用王安石 二、时间:1069年,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三、目的: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局面; 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第7课《北宋王安石变法》教案(岳麓版选修1)

第7课北宋王安石变法 诱思导学 ●目标导学 学习本课应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历史作用。 1.北宋中期出现了哪些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导致这些社会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2.王安石变法从理财、整顿军队和科举制度改革三个方面采取了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积极作用?为什么有些措施难以推行下去?结合历史背景,思考王 3.守旧势力为什么极力反对新法?由此理解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点拨引领 1.北宋初年的中央集权和中期社会危机的关系 “积贫积弱”是北宋中期社会的特点。 所谓“积贫”是指北宋财力不足。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冗官”“冗兵”和“冗费”。“冗官”是北宋官僚机构膨胀的产物。北宋建立后,为了改变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分权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手段,其后果是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冗兵”是北宋军队不断扩充的产物。北宋是一个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相对严重的时代,为此北宋拥有一直数量庞大的军队。造成“冗费”的原因有三个方面:养官、养兵需要的费用和对辽、西夏用兵的军费开支及其赔款。因此,虽然北宋经济同前代相比有了更大的发展,但巨大的开支使政府财政入不敷出。 所谓“积弱”是指北宋军队战斗力不强。这也是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后果。北宋接受唐朝后期和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教训,极力削弱武将的权力,同样是采取分权的手段。分权使得领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导致兵无常帅,帅无常兵,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虽防止了兵变,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严重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在一个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相对严重的时代,“积贫积弱”使北宋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 2.王安石的理财之道 富国强兵是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理财又是其改革的重中之重。王安石认为,最好的理财方法是开源,而不是消极的节流。他本着“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方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青苗法、募役法是当时争议比较大的措施。 青苗法是在需要播种或青黄不接的时候,政府向缺少粮、钱的农民借贷,收成后,随夏、秋两税,加息十分之二或十分之三归还谷物或现钱。凡灾伤达五分以上的地区,允许延期归还。实行青苗法的目的,是要使农民在青黄不接之际,不至受豪强地主高利贷的盘剥。跟高利贷者的百分之百的利息相比,青苗法取息二分或三分是很轻的。青苗法堵塞了“兼并之家”放高利贷的盘剥之路,朝廷也从中获得大量利息。 北宋时期,官绅豪强大地主有免役的特权。各种差役都落在中小地主和较富裕的农民身上。新的募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服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服役。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来不承担差役的官绅豪强大地主也

《王安石变法》教案

《王安石变法》教案 【理一理】教学思路:本课的基本线索:变法背景——变法内容——价变法结局及评 【想一想】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王安石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在诗坛上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对他的诗词也是耳熟能详的,例如《元日》《梅花》等,同时他还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改革家,列宁曾这样评价他:"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北宋中期由王安石主持的一场变法运动,在学习王安石变法之前,我们学习王安石的一首诗,之后,请同学们思考: 节选的这首诗,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了北宋时期农民的苦难,展现了北宋中期社会中存在什么样的弊病?——“积贫积弱”: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辛苦。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正课讲述】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北宋的建立及北宋中央集权的巩固,“陈桥兵变”这戏剧性的一幕,使得宋太祖赵匡胤顺利登基,建立北宋政权,并且通过“杯酒释兵权”等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措施巩固了新建立的北宋王朝,然而这些集权措施给北宋带 来经济繁荣的同时,它也存在很大的弊端 《王安石变法》教案 【理一理】教学思路:本课的基本线索:变法背景——变法内容——变法结局及评价 【想一想】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王安石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在诗坛上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对他的诗词也是耳熟能详的,例如《元日》《梅花》等,同时他还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改革家,列宁曾这样评价他:"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北宋中期由王安石主持的一场变法运动,在学习王安石变法

2021人教版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word教案

2021人教版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word 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一心三施”:王安石变法的设想与决心;为了改变积贫的局面,王安石等人制定和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王安石等人制定和推行的一系列措施;变法在人才方面的治理措施; (2)王安石提出变法的社会背景和宋神宗能起用他的缘故,明白得各项措施的具体内容和作用,以及科举制的建立、进展、改革与积极作用; (3)探究王安石变法时期的武将、神弓、花枪等图片、资料,说明变法措施的成效。(4)对隋唐科举制与北宋改革科举制的内容进行比较,看发生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探究王安石的个人经历对他变法的阻碍,通过《清明上河图》进一步明白得王安石变法的作用; (2)通过多媒体资料,再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3)利用图表及图片资料比较隋唐科举制与北宋科举制的异同,以及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王安石博学多才,关怀社会,洞悉民情,富有革新精神; (2)王安石十分重视对中下级官员的擢升和任用,给他们发挥才能的机会,对今天干部的任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3)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充满了阻力,过程是艰巨的,要有坚决的信念和态度,改革才能成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难点: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缘故及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 【教学方法】 情境再现、探究法、讨论法、讲述法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利用教材的引言导入: 师:“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辛劳。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这是王安石的一首小诗,你从王安石的这首诗中得到哪些启发? 生1:农民命运凄惨。 生2:宋朝“积弱”局面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师:对,面对社会危机,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 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王安石变法的要紧内容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6课完整

第6 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学案 年级:学科:主备人:组长: 【学习目标】: 1、了解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识记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维系罗马帝国统治的作用 3、掌握罗马法对世界各国立法的影响及局限性。 4、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中的价值。 【学习重点】: 简析罗马法的含义、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实质及其影响 【学习难点】: 习惯法与成文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1. 习惯法: (1)背景: (2)特点: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3)局限:贵族常常随意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___________ 利益。 2. 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1)特点:内容广泛,条理清晰。 (2)作用: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___________ 利益得到保护3. 公民法

(1)适用时间:罗马共和国时期 (2)适用范围:罗马公民 知识点二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1. 从公民发到万民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①罗马帝国征服过程中,盾显现出来。 ②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 ③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④在_______ 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 (2)形成:①罗马帝国的 ______■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 ②_________ 编纂法典,进行法律解释,充实罗马法律。 ③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_________,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与适当的司法保障。 ④ 3 世纪,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_________ 的法律。 2. 罗马法体系完成:6 世纪,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编纂汇编成《》。 知识点三维系统治影响后世 1 .维系统治: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极性:①它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②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局限性:保护,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2. 影响后世: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近代欧美国家的和产生了重要影响。 (2)资产阶级把罗马法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二、小组合作探究 1、材料一共和国初期罗马并无成文法。习惯法的解释和司法权的行使完全属于贵族,这些权利也成为贵族压迫平民的手段

第六课北宋王安石变法

第六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课标要求】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知识回顾】 北宋初期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试分析其利弊。 【知识梳理】 一、背景 材料一安石出《青苗法》使辙熟议,曰:“有不便,以告勿疑。”辙日:“经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拯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钱至良民不免妄用;用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如此,恐鞭垂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 ”安石曰:“君言诚有理,当徐思之。”自此逾月不言青苗。 ——引自《苏辙传》 材料二 熙宋三年二月一日,大名府判韩琦上书曰“今乃乡村第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数,坊郭户有物业抵挡者,依青苗例支借,且乡村上三等并坊郭有物业户,乃从来兼并之家也,今皆多得借钱一千,令纳一千三百,则是官戏患钱。” ——引自《宋史·食货》 材料三 司马光日:“今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强迫借贷交息)。恐其逋员,必须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员。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矣。” ——引自《宋史·司马光传》 (1)根据材料说明,三人的立场与观点有什么相似之处?三人侧重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1.失败 2.原因 3.性质 四、评价 【走进高考】 1.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抚,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二 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蔽则修之,非大坏别不更造也。” ──(宋史) 材料三 宋大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度……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1)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条)? (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6分)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的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 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学案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 法学案岳麓版选修 1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及教训。 一、“三冗”与积贫积弱及“拗相公” 1.“三冗” (1)北宋增设大量官僚机构,形成“冗官”。 (2)实行“养兵”政策,造成“冗兵”。 (3)养兵、养官的巨额费用,加上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形成“冗费”。 2.“两积” (1)“三冗”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 (2)北宋吸取中唐以后的教训,大力削弱武将兵权,导致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连年战败,形成积弱的局面。 3.庆历新政:范仲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遭到官僚贵族激烈反对而夭折,北宋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 4.“拗相公”王安石 (1)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提出“变革天下之弊法”的主张。 (2)宋神宗继位后,起用王安石为宰相,主持变法革新。 [图解示意] 宋初“三冗”“两积”局面的形成 二、理财、整顿军队与科举 1.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富国强兵。 2.理财:“理财为方今先急”

(1)青苗法 ①内容:每年夏秋两收前由政府提供钱或粮食低息贷借给农民,收获后农民按20%到30%的利息率归还钱粮。 ②作用:限制了豪强之家和高利贷者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募役法 ①内容:由州县政府按每家每户的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用来雇人服役。 ②作用: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增加了政府收入。 (3)其他:理财新法还包括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 3.整顿军队与科举 (1)整顿军队 ①内容:实行“省兵”措施,精减军队,缩减编制;推行强兵措施,如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 ②作用:节省了军费开支,使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2)整顿科举 ①内容:改革科举制度,主要是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批评“恩荫”制度,选拔人才贯彻择优录用的原则。 ②作用:为变法选拔了一批人才,推动了变法的进行。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37,思考: 1.阅读这些材料,你对青苗法怎么看? 提示青苗法是针对豪强兼并之家利用农民青黄不接之时放高利贷取利而制定的,其目的自然在于救农户之急,以达到抑制兼并的目的,这一制度的实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抑制了地主豪强的盘剥。 2.阅读材料,思考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 提示保甲法的实行主要是能够有效地控制人民,维持治安,增强军队的战斗力,节省军费开支。 三、新法的局限与变质 1.变法的局限性 (1)变法针对的是社会上层的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所以一开始就遭到强烈的反对。 (2)变法因执行不善而加重贫苦百姓的负担,引起民间的不满,成为反对派攻击新法的借口。 2.新法的变质 (1)1085年,宋神宗去世,新法被逐步废除。 (2)宋徽宗时,宰相蔡京借恢复新法之名,聚敛钱财,变法原有的精神被完全改变。 [深度点拨] 王安石变法着重协调两类矛盾,即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统治阶级

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第6课王安石变法 教学设计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和高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措施以及正确评价王安石变法。通过分析相关资料,总结王安石变法措施产生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解读历史史料、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预习与自主构建知识网络、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师讲解与课堂展示相结合,史料研读与信息提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王安石变法的过程和成果的了解,体会改革的曲折和艰辛,充分认识革新图强是一国强盛的根本,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勇于为国奉献的精神。通过对王安石这个人的了解,学习王安石关心社会、洞察民情、富有革新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1、教学重点:王安石变法在富国、强兵、取士方面的具体措施。 2、教学难点:(1)对王安石变法中各项措施作用的分析; (2)客观公正地评价王安石变法。 四、教学方法: 设问引思、导学诱思法;情境讨论法、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三、措施: (1)富国;(2)强兵;(3)取士 四、评价: (1)结果;(2)实质;(3)积极作用;(4)消极作用 六、课堂巩固 1.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 C.募役法D.市易法 2.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共同点是() A.以整顿吏治为中心 B.以增加财政收入为主要目标 C.因触犯了保守派官僚的利益而失败 D.精兵简政,减少开支 3、(2001 年全国、天津文综卷)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法”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A 汉武帝改革 B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唐代杨炎“两税法”改革 D 宋代王安石变法 4、(2004 年江苏卷) 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将兵法④市易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1994 年全国卷)在王安石新法推行过程中,最大阻力来自 A 大地主 B 中小地主 C 农民 D 皇室 6、(2001 年上海卷)在王安石变法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A 均输法 B 市易法 C 方田均税法 D 青苗法 七、课后思考 比较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学习目标本课主要介绍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和影响,学习本课应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1.“变法的命运”是遭到失败。 2.“积贫局面的改变”表明变法在经济方面取得成效。 3.“积弱局面的改善”表明变法在军事方面取得成效。 对应学生用书P39 1. 运用自然界的反常现象和水旱灾害指责变法。 2.王安石的态度 坚持“三不足”精神,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3.宋神宗的态度 随着改革的深入,阻力越来越大,宋神宗动摇了,王安石被迫辞职。 4.结果 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最终废除新法。 [深化认知]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上述几点原因外,还与王安石因用人不当而使新法危害百姓,过多利用国家行政权力聚敛财富等因素有关。它之所以遭到保守派贵族的激烈反对,根本上是因为其改革触及了大贵族、大官僚和大商人的既得利益。 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度上升,改善了北宋的积贫局面。 2.具体表现

[深化认知] 富国之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积贫的局面大大改变,但变法没有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也没有满足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因而没有消除北宋面临的统治危机。 北宋的国力得到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有所加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2.具体表现 3.历史地位 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深化认知] 虽然王安石变法不免有其弊端和局限,最后也没有摆脱失败的命运。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社会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对应学生用书P40 探究点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及评价 [史料探究] 材料一《宋史·王安石传》载: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神宗)忧形于色,……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以下是节选的郑侠《流民图》。 (1)根据材料,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