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材料物理性能课程论文

哈工大材料物理性能课程论文
哈工大材料物理性能课程论文

电阻法测相变点动态测试电阻设备的研究

摘要:形状记忆合金相变点的测定方法常用的有变温X射线法、热分析法、膨胀法和电阻法。电阻法由于精度高,电路也比较简单,测量过程对试样的影响小,速度快,所以被广泛采用。本文对用电阻法测量形变点动态电阻的设备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从测量系统的总体设计,测量系统的设计原理及其硬件电路设计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比较了不同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并对最终选用的测试电阻设备进行了改进和评估。

关键词:形状记忆合金,电阻法,测量设备设计与改进

形状记忆合金( Shape Memory Alloys,SMA )因为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正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形状记忆合金相变点的测定方法常用的有变温X射线法、热分析法、膨胀法和电阻法。[1]根据电阻法所测得的曲线在相变点处电阻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比较容易测出相变点。由于电阻法精度高,电路也比较简单,测量过程对试样的影响小,速度快,其中以微机为核心的形状记忆合金相变点测试系统,更提高了电阻法测量形状记忆合金相变点的精度、灵敏度和稳定性,所以被广泛采用。

形状记忆合金相变时,会引起一些物理性能变化,其中包括电阻率的变化。即:马氏体转变时电阻率与其母相的电阻率不同,其电阻率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以通过形状记忆合金相变时其电阻与温度的关系确定其相变点。电阻法测形状记忆合金相变点一般采用X-Y 函数记录仪法,该方法是用温度信号驱动X轴,用电阻信号驱动Y轴,这样在一个温度循环过程中便会画出一条温度-电阻曲线, 形状记忆合金相变温度主要包括,

As:加热时马氏体逆转变的开始温度;A f:马氏体逆转变的终了温度;

Ms:冷却时马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Mf:马氏体转变的终了温度。[1]

根据曲线的特征人工找出Ms、Mf、As、A f及滞后宽度。但这种方法找特征点时存在读数误差,存储和查询不方便,没有数据处理的功能。微机测试系统则克服了以上缺点,能精确地绘制出相变的温度-电阻曲线、温度-时间曲线、电阻-时间曲线,自动找出Ms、Mf、As、A f 及滞后宽度,有效地降低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并且精度高、数据处理快、查询方便。

一.电阻法测量形状记忆合金相变点的总体设计

合金的电阻率与其组织状态有关,是组织敏感参量。[2]对于形状记忆合金,表现为马氏体和奥氏体的电阻率不同。以电阻法测得Ti-Ni 合金进行马氏体相变及其逆相变时的相变临界温度,如图1所示,当进行逆马氏体相变时,合金电阻率下降;而降温进行正马氏体相变时,合金电阻率急剧上升,由此可以方便确定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温度。电阻测试法采用标准四探针法进行测量,由于所需设备较简单,研究者们多采用自制的测量仪,一般选择直流式双电桥或恒流式电路的方法,图2所示即为恒流式电路所用的仪器装置及线路,该系统分两路同时采集信号,一路是采集试样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端电压变化的信号,另一路则由测温仪表采集试样的温度信号,一并送入数据记录及处理系统,由于是恒流,所以电压信号可直接表征电阻的变化。电阻法对试样的尺寸加工精度要求不高,一般可直接从拉伸试样上截取。

图1 电阻法测量TiNi合金相变曲线图2 四点式直流电阻法电路原理图

1.1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图3 相变点测量系统总体结构

形状记忆合金相变点测量系统总体结构如图3所示: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基于四探针法基本原理的试样架,系统主回路与信号采集处理电路,数据处理软件系统。由交流电源、调压器、变压器和试样架组成系统主回路,通过调节调压器获得一个合适大小的交流电压源,电压源接通时,通过信号处理电路来采集回路电流和试样电压端的电压。信号处理模块主要由信号放大,滤波和交流转化为直流电路组成。回路中穿入电流互感器来计算出回路电流,并转换为电压,再和试样两端电压一起由交流转化为直流电压,送往PCI-7483 采集板经过A/D转换再送往计算机后,由软件进行处理,计算出电阻值。并用热电偶实时跟踪温度值,采用热电阻进行环境温度补偿,从而可以从电阻-温度曲线上定出相变点。本方案研制的形状记忆合金相变点测试系统分四路同时采集信号,前两路是采集试样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电压及电流变化的信号,另两路则是由传感器采集试样的温度信号,一并经处理后送入采集卡。利用采集卡中的模拟比较器和定时器将输入的两路信号转变成AD 值,再分别拟合成电阻值和温度值。由于本温度监测仪采用了高分辨率的A/D 转换器和高精度放大电路,可实现高精度的温度测量,测量误差在1℃以下。测温范围较广,可实现高低温测量。

二.测量系统的设计

2.1电阻测量的原理

2.1.1普通四探针法

四探针测试仪可以测量各种半导体材料的轴向电阻率。仪器由主机、测试架等组成,测试结果由表头直接显示。主机主要由高灵敏度直流数字电压表和高稳定恒流源组成。按照四个探针的位置,四探针法可分为直线四探针法和方形四探针法(矩形四探针法)。[3]微区和微样品薄层电阻的测量多采用矩形四探针法,因为矩形四探针法具有测量较小微区的优点。由于探针排列的方式不同,被测样品的电阻率ρ与电流、电压及探针间距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也不同,目前国内微电子工业中多采用直线阵列等间距四探针作为监控薄层掺杂浓度的手段,如图4,当1、2、3、4 根金属探针排成直线时,并以一定的压力压在半导体材料上,在1、4 两处探针间通过电流I,则2、3 探针间产生电位差V。材料的电阻率ρ=(V/I)·C。式中C 为探针系数,由探针几何位置决定。

图4 四探针法测电阻原理简图

四探针测试探头为直径0.5mm 的碳化钨,探针间距为1mm。恒流源产生一个高稳定度恒定直流电流,其量程分别为10 μA、100 μA、1 mA、10 mA、100 mA 五档电流值,均连续可调。直流电压放大器将直流电压信号放大,再经过A/D 变换器将模拟量变换为数字量,经由计数器、单位、小数点自动转换电路显示出测量结果。该测试仪的工作温度为:23℃±2℃。

首先,四探针测试仪主要用来测量半导体的电阻率,其电阻率一般较大,测试仪可测的电阻大小一般在0.001?·cm 以上,而一般记忆合金的电阻率很小,一方面探头间距1mm,由于电阻与长度成正比,测得的电压信号很小,不利于观察记录,相对误差增大。另一方面,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普通测试仪的电流输入很小,由于本身试样电阻率很低,这就也导致电压信号过小。另外,四探针法测量仪,其焊点一般采用锡焊,锡在低温下容易变脆,接触不良,直接导致测得数据不准或测不出数据。这也正是上面提到测量仪工作电压限制的一个原因。而且,四探针法测量仪由于自身装置限制,没有也无法安装测温设备,测试架本身亦有工作温度限制,无法测量温度变化环境下材料的电阻。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专门订做试样架,以修正传统四探针法针对本应用的不足之处。

这种方法在标定电阻值时存在两个缺点:1)当电阻变化时电流也发生变化,试样电压端的电压和电阻不成比例,故存在系统误差,但是测定相变点和滞后宽度所允许的误差很小,为克服这个缺点,必须采用较为贵重的恒流源;2)即使试样未发生相变,电压端也产生较高的电压,因而降低了相变点的分辨力。为此我们可以将转换电路改进成电桥方式。[3]

2.1.2电桥法

图5 电桥法测量电阻原理图

图5中,R1、R2、R3的电阻值和试样的电阻值相当(试样的电阻值通过双电桥测得),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避免恒压式电路测电阻的缺点,大大提高相变点的测量精度,同时也避免了使用较为贵重的恒流源。[3]

2.2 试样架机制

2.2.1试样架总体结构

用于安装四端电阻的试样架通常由试验人员自行设计。目的在于降低检测器材带来的误差,尤其是由于导线、连接点带来的误差影响。本文设计中,作者通过“电流段加粗导线,电压段加细导线”的方法实现上述要求。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实现。试样架的示意图与实物图如图6所示:

图6 试样架设计图及实物图

1.底座

2.电流端固定柱

3.顶针外套

4.顶针主轴

5.顶针固定螺母

示意图均采用AutoCAD 软件绘制。如图6,试样架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图7 底座设计图和实物图

底座采用绝缘材料环氧树脂制作,如图7所示。

本设计中,底座采用了T 型槽机制。该机制能有效实现固定功能,同时,T 型通槽可以大大减小被测样品的长度,最小长度只有34mm。降低了制样要求。

2.2.2电流端固定柱电流端固定柱的设计要求

(1) 导电性好;(2) 固定柱牢固性能要高;(3) 与被测试样品接触面积大;(4) 易于拆卸、组装。基于以上要求,本文设计的固定柱材料采用黄铜(H68),采用L型固定机制,通过螺母固定,在T 型槽中可以自由滑动。其设计图和实物图,如图8所示,

图8 电流端固定柱设计图和实物图

固定柱上端铺一层纯铜导电带,加大固定柱与样品的接触面积。通过螺母和弹簧加紧待测样品。

2.2.3顶针装置

顶针装置用来引出待测电压信号,是本设计的重要内容。参照四探针法测电阻中对顶针的要求,及本产品的特殊要求,顶针装置的设计要达到以下目标:

(1) 与被测样品接触良好,力求无缝;

(2) 防止样品在测试过程中发生形变,影响测试结果;

(3) 顶针的导电性好;

(4) 固定性好;

(5) 便于拆卸与组装。

基于以上要求,本设计的电压端采用探针形式,探针材料采用纯银制成。银针通过特制的装置固定。通过以下三种设计实现。其设计图与实物图如图9所示:

图9 顶针装置设计图

a.顶针外套

b.顶针固定螺母

c.顶针主轴

如上图所示,组成顶针装置的零件为顶针外壳套(以下简称“外壳”)、顶针固定螺母(以下简称“螺母G”)及顶针主轴(以下简称“主轴”)。其中,外壳中间铣空,主轴和螺母G 装在外壳内腔中;螺母G 外表攻出螺纹,内部中空,实现固定主轴的功能;主轴上端套上弹簧,通过螺母的卡位,使主轴上端较细部分穿过外壳顶部的通孔,用于安装探针卡座。通过这种机制,保证在试样形变情况下测试结果的准确。

以上零件组装完成后,接上导线就能用于测试。实物图如图9所示。同时,本设计还充分考虑了该产品的外展功能。列举如下:

(1) 底座设计了三个螺孔,可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等设备。这样,给试样架可以被应用于以电阻、电阻率及温度为相关参数的物理量的测试,如合金相变点等;

(2) 固定柱的设计中,特意在地板上攻出8mm 的螺孔,用于安装较粗的导电条(如铜条等),用于大电流环境下的相关测试;

(3) 顶针外壳的设计中,考虑到了进行电阻率测量时对试样长度的要求。在保证固定功能的前提下,沿着外壳的圆柱外表面割去一段圆弧。该机制不仅缩小了两电压端的最小距离,而且实现了两电压端之间的距离测量成为可能。

(4) 该装置可以和计算机相连接,进行相关测试;同时,由于所选用材料的特殊性,试样架的温度适应性非常高,可用于材料温度允许范围内的高低温测试(温度范围:-200℃-100℃)。

2.3试样架特点及创新性叙述

2.3.1基于特殊功能的特殊机制的设计

(1) 防动机制。

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到了棒型的测试样品易滚动性造成的测试误差,在试样架加入了防滚动机制。所谓防滚动机制,其实就是在试样架的电流端固定柱上端增加了两片导电带,该机制不仅可以增加固定柱与样品的接触面积,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圆柱状样品滚动。

(2) 手动调节松紧度机制。

在导电带的上方,通过弹簧的弹力作用卡牢样品。设计过程中,还考虑到了拆装样品时需要借助工具的繁琐性。设计中,采用方便直接操作的羊角螺母代替普通螺母来实现调节松紧度的作用。这样,不管实验过程中是否需要调节对样品的松紧度,还是更换样品,都可以直接手调,而不再借助相应的工具。

(3) 防形变机制。

弹簧防形变机制,是本设计的又一创新点。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亮点并不是一开始就出现在设计中的,而是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后,在原设计基础上改进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当样品温度达到300℃已上时,样品开始发生形变,特别是电压端两接线柱之间的样品形变严重影响了测试结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在电压端的两接线柱上加了弹簧,通过弹簧的弹力绷紧样品,保证实验过程中样品在两电压端接线柱之间不发生变形。这样,电流固定柱的防滚动机制和电压端的防形变机制形成了一种机制互补,有效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2.3.2试样架的温度适应性好

以往的测试装置均采用锡焊的方法进行固定连接,这种方法在室温的测试环境中效果良好,但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由于焊锡易溶化脆化,从而影响测量结果。考虑到这个问题,本设计从两方面入手予以解决:

(1) 试样架结构采用导电性好、韧性硬度适中、热稳定性高的黄铜(H68)作为主材料;

(2) 试样架通体采用螺丝等标准件连接,根本上杜绝了焊锡脆化溶化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2.3.3降低样品的外形限制

各种测试方法的测试过程中,对测试样品的制样要求往往是为了防止样品本身的成份不纯,有氧化层等会造成的测试结果不准确,但样品的形状限制通常是测试仪器的要求。就电阻(率)的测试而言,四探针法测电阻的制样要求和外形限制最高。本设计中,底座采用的是T 型槽结构,四个接触点可以随意滑动。另外,试样架的电流端采用了银针这种特殊的装置,不仅大大减小了接触面积,而且实现了试样架与样品的无缝接触。

如图10所示试样架,在2,3 探针部分加入弹簧。随着温度的变化,试样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收缩是一种可能,如果试样发生收缩,2,3 顶针与试样就可能接触不良,致测量不准,弹簧的使用避免了这种情况。同样道理,在1,4 探针上也加入了铜网,来增加弹性,保证试样的固定良好。

图10 顶针-试样接触放大图

1,4 针接在试样的两端,而2,3 针顶在试样中部均匀的地方进行电压采集。这是因为在导线与试样接触的附近区域内(A,B 点附近阴影面积),电流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如果把2,3 探针放在A,B 位置,很可能测量不准确,或者直接测不到数据。只有在试样中部位置,电流的分布才较为均匀。同时,试样架的2,3 针之间的距离可调整,避免了普通测试仪电压信号过小的缺点。

2.4由温度-电阻曲线确定相变点的方法

由温度-电阻曲线确定相变点时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 切线法,由于信号难免会产生波动,可能会出现一个明显不合理的值被当作相变温度,此法人为误差较大,实验中较少使用此法。

(2) 曲率法,在曲线上曲率最大的点为相变点,从使用角度考虑,此法所测的相变点更有实际意义。本实验结果也说明后者所测相变点的数据重现性明显好于前者,故在此采用曲率法确定相变点。曲线的曲率按下式计算:

M = Y ''/(1 + Y'2) 3/2[4]

其中:Y″为曲线的二阶导,Y′为曲线的一阶导数。在二阶导数上没有加绝对值,因为测量的曲线呈S 型,每一段曲线的相变温度刚好是曲线上M 值最大值(Ms 和As)和最小值(M f和A f),每一段曲线上也只有一个最大和最小点。As 和Ms 的差即为滞后宽度。三.硬件电路设计

3.1硬件电路设计概述

智能仪器系统硬件体系结构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应用系统的规模大小、控制功能性质及复杂程度、实时响应速度及检测控制精度等专项指标和通用指标决定。

根据系统规模及可靠性要求考虑,本温度测量仪系统硬件组成主要有:TDGC 型调压器、LMZJ1-0.5 电流互感器、K 型热电偶传感器、交流转直流转换器AD536、高精度放大器INA128、Pt1000 热电阻、PCI-7483 AD/DA 转化板。[5]

3.2硬件电路整体设计思路

电阻法测定形状记忆合金相变点时,电阻电压的转换电路通常采用直流恒压式电路(如图11) ,将被测试样做成四端电阻的形式,其中V 为直流稳压源。用试样电压端的电压驱动X-Y 函数记录仪的Y 轴,记录出电阻-温度曲线。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时存在两个缺点:

图11 恒压式电路

(1) 稳压源所提供的电压无法调节,一般为5/12V,由于待测试样随着材料种类不同,其电阻大小大相径庭,测量过程中相变点发生时电阻大小相对变化亦很大。待测回路电流变化范围太大,极有可能超出计算机可处理范围,可能电流太大,导致试样升温过高,影响测量结果。若电流过小,测量相对误差增大,不可忽略。

(2) 回路电流难以测量,因电流不能直接转换为数字量,虽然也可以串联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测量其两端的电压,但一来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而变化,影响测量精度,二来降低了测量结果的线性度。

综上所述,本课题的主回路采用交流供电,取代传统的直流电压,即可以避免以上缺点,可以直接采用220V 交流供电。

3.3可调恒压主回路设计

其设计思路如下:220V 三相交流电压通过TDGC 稳压调压器得到稳定的大小可设定的交流电压,其变化范围在0-220V 之间,再通过变压器放大(缩小),即可得到稳定的大小可调的恒压源。

3.3.1调压器选择

调压器又称电压调整器,它是一类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平滑无级地调节负载电压的交流电器,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需要连续调节电压的场合。调压器的形式可分成单相、三相,干式和油浸式,主要是按结构分类。常见的调压器有变压器型和电机型两种。变压器型有接触调压器、移圈调压器和磁性调压器三种,电机型有感应调压器。

3.3.2 TDGC 调压器接线

调压器的接线方式较为简单,左侧两个输入端引线接220V电源,右侧输出端接变压器,即可得到按比例调整后的电压,当手动调节旋钮时,其输出电压幅度较大,不易控制,故在

其输出端接一变压器进行降压,降压比为15/1。[5]

3.3.3 主回路电流测量

电流的测量方法很多,通常情况下有两种测量电流的方法,即直接式测量和间接式测量。直接式测量通过电流传感器转换为电压,一般通过串入采样电阻实现,根据J=U/R,只要检测电流传感器两端的电压U,知道R 就可以计算出电流。这种方法由于简单,成本低,在一般的测量电路中被广泛应用。间接式测量利用零磁通原理,一般通过检测电流产生的磁场得到,根据霍尔效应,实现电场磁场的转换,最终还是要根据I=U/R 来计算。采用电流传感器直接测量比较简洁,成本较低,但是电流传感器(分流器类型传感器除外)能承受的电流幅度却有限,所以此类方法检测电流能力较小,极限为数十安培;对于本课题来说,其电流测量范围足可以满足要求了。

3.3.4 电流互感器的原理及选型

电流互感器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而制造的。如图12所示,电流互感器由相互绝缘的一次绕组、二次绕组、铁心以及构架、壳体、接线端子等组成。其工作原理与变压器基本相同,一次绕组的匝数(N1)较少,直接串联于电源线路中,一次负荷电流(I1)通过一次绕组时,产生的交变磁通感应产生按比例减小的二次电流(I2);二次绕组的匝数(N2)较多,与仪表、继电器、变送器等电流线圈的二次负荷(Z)串联形成闭合回路。

图12 电流互感器原理图

电流互感器的正确使用极其重要。电流互感器的选择、接线错误或使用不当,会造成测量误差、电量损失以及保护的误动和拒动,甚至损坏电流互感器。一般情况下,电流互感器选型应着重考虑以下因素:

(1) 额定容量和功率因数的选择:根据电流互感器二次侧所接仪表和导线阻抗,选择电流互感器额定容量和功率因数。

(2) 额定电流的选择:一般为5A.若被测电流的大小是变化的,则变化范围应在10%-120%内,否则就要选用多变比电流互感器并相应改变电流比。

(3) 额定频率的选择:电流互感器的额定频率应与被测线路电流频率一致。

(4) 额定电压的选择:电流互感器的额定电压不能小于线路的额定电压,用于380V 的互感器应选用的额定电压为500V。

我们选用北京新创四方电子有限公司的TA0913-1M 的穿心式微型电流互感器来测量回路电流,其主要参数为:额定输入电流0-5A,额定输出电流0-5mA,额定采样电阻150 ?,非线性度<0.2%,绕匝比为1000/1。

3.3.5 电流互感器接线

将电流互感器穿过主回路,两端接一采样电阻R=150?,设回路电流为I,电流互感器绕匝比为1000/1,则其输出电压为U=I×R÷1000,则I=6.67U,在这里U 为待送往计算机测量的量,一般回路电流I 最大不应超过3A。

3.4 温度信号的测量

3.4.1 温度信号测量方法

测量温度信号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法采用热电阻,热电阻是利用物质在温度变化时本身电阻也随着发生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热电阻通常和显示仪表、记录仪表和电子调节器配套使用。它可以测量从-200℃至+500℃范围内表面的温度。它的主要特点是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其中铂热电阻的测量精确度最高。这种方法针对本应用的缺点有:

(1) 测量处为一个面;

(2) 对温度感应滞后性较大,不适于温度梯度大的环境测量。

第二种方法采用热电偶,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两种不同成份的均质导体组成闭合回路当两端存在温度梯度时回路中就会有电流通过,此时两端之间就存在Seebeck 电动势-热电动势,这就是所谓的塞贝克效应。不同的热电偶具有不同的分度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测量电路简单;测量端为一个点。缺点是测量精度不够高,而且需要进行热电阻参考端温度补偿。由于本实验所选用的试样很小,保温瓶的温度梯度很大,故在此选用热电偶来测量温度信号,参考端环境温度可以用热电阻补偿。

3.4.2 热电偶选择

当输入的非电参数发生变化时,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表现为变化的电压信号、变化的电流或者变化的频率,其中除频率可以直接看成数字信号外,电压及电流都仍然都是变化的模拟信号。

热电偶是温度测量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传感器,输出电压为毫伏。热电偶测量精度高,热电偶与被测对象直接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测量范围广,一般通用热电偶可从-50℃~1,600℃进行连续测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文介绍的温度监测仪选用镍铬-镍硅(K 型)热电偶。其优点是灵敏度高,每变化1℃,热电势变化0.04mV,热电势比S 型热电势大4 倍左右,温度特性接近线性,复现性好,抗氧化性强。

3.4.3 热电偶冷端补偿方法

热电偶的热电动势与两端温度均有关,而分度表是在冷端温度为0℃的条件下给出的。但在实际使用时,冷端常常靠近被测物,且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其温度无法保持0℃,这样就产生了测量误差。所以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补偿或修正,常用的方法有冷端恒温法、补偿电桥法等。[5]

(1) 冷端恒温法。在工业应用中,一般把冷端引至电加热的恒温器中,使其维持在某一恒定的温度。在实验室及精密测量中,通常把冷端放在盛有绝缘油的试管中,然后再将其放入装满冰水混合物的容器中,以使冷端温度保持为0℃。

(2) 补偿电桥法。补偿电桥是一个直流不平衡电桥,其中3 个电阻为固定电阻,另1 个电阻RCU为铜电阻,电桥与热电偶的连接如图13所示。设计时调整电桥参数使冷端温度为0℃时电桥平衡,此时电桥输出电动势为0;而当冷端温度变化时,电桥不平衡,输出电动势与热电偶输出热电动势之和与冷端温度为0℃时热电偶输出的热电动势相等,此时能够实现完全补偿。

图13 补偿电桥法原理图

我们尝试采用特殊的温度补偿方式,进行实时环境温度测量,然后在软件上补偿热电偶冷端受到的环境温度的影响,大大简化了电路,提高了温度补偿的准确性。

3.5 信号处理模块设计

通常,小信号的测量是一个挑战,这些信号很容易被测量环境周围的噪音掩盖,从而对信号路径中的其他电子器件提出了苛刻要求。如果数据采集系统对精度的要求较高,必须减小有效信号的满量程范围,以提高检测系统的信噪比(SNR)。本文设计的最终PCB 板在A/D 转换之前,完成信号处理工作。

3.5.1信号放大电路设计

由于信号比较小,需要放大器将小信号放大到与A/D 电路输入电压相匹配的电平,才能进行A/D 转换。在前向测量通道电路中,放大器是很重要的部分之一,放大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采样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了保证在放大阶段不再次引入干扰,我们选用了INA128 芯片。INA128 具备输入阻抗高、放大线性误差小等突出特点,正因如此,INA128 在精密仪器中获得广泛的应用。整个硬件电路的设计图采用protel99se软件绘制。

如原理图14所示,在引脚1 和8 之间用一个独立的外部电阻RG 可以获得电压增益为:G=1+50 k?/RG。式中50k? 为INA128 内部的两个放大器反电阻之和,经过激光校正,具有很高的精度和很小的温度系数。输出电压以AGND 端为参考点,AGND 良好接地,保证放大器良好的共模抑制比。

RG 对增益精度和增益漂移的影响,可以直接推导出来高增益需要的低阻值,线路上增加的插座会使增益误差额外地增加100 甚至更多,并且很可能是不稳定的误差。本文采用软件补偿拟合出精确的输入与输出关系曲线。

图14 INA128外围电路图

3.5.2 交流转换电路设计

计算机没有对交流信号进行转换的功能,如若将放大的信号直接送往计算机处理,计算机采样得到的将是交流信号的某个瞬时值,这显然与初衷不符,所以送往计算机前应先将交流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也即测量交流信号的有效值。AD536A 是真有效值交流-直流转换器,AD536A 能计算复杂输入信号的有效值并且给出一个与之等效的直流输出电平,波形的有效值比平均值更有用,因为它和信号的能量有关系,而且随机信号的有效值与它的方差有关。AD536A 是美国AD 公司推出的真有效值转直流的单块集成电路。可以直接计算输入的任何复杂波形(包括交、直流成分)的真有效值,由于采用峰值补偿措施,当峰值因子(一个信号的波形的峰值因子是它的峰值与有效值的比值)达到7 的时候转换误差小于1%。当信号电压大于100 mV 时,这个电路的带宽使测量能力达到300KHZ 仅有3dB 的误差。如下表1给出了其各引脚说明:

表1 AD536芯片引脚功能表

其接口电路如图15所示:

图15 AD536外围电路

AD536A 的实际输出与理想输出之间有一个直流偏差和一些脉动成分。直流偏差依靠输入信号的频率和滤波电容Cav的值。输出信号的交流成分是脉动成分。有两种方法减少脉动成分。第一种方法是用大电容Cav,虽然减少了脉动成分,但相应增加输出的稳定时间。例如Cav=1μF,C2=2.2μF。60 Hz 输入信号的脉动成分从的10%减少到0.3%。但是稳定时间增加了几乎3s。一个更好的方法是在输出端加上一个滤波电路。这样在不增加稳定时间的情况下减少了脉动成分。

3.5.3 电源模块

INA128 和AD536 均需要+12V 和-12V 双直流电源供电,我们采用武汉力源有限公司提供的小型开关稳压电源模块PS0300AC 进行交流电压到直流电压的转换,它具有输出短路和过热保护功能,带隔离、动态输入电压范围宽,并且转化效率高,性能可靠,是理想的小功率电源选择。PS0300AC 的输入为220V 交流电,输出为12V 直流电压。

3.5.4 热电阻模块

热电阻用来测量实时环境温度,作为热电偶冷端补偿。热电阻的测温原理是基于导体或半导体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本次实验采用Ptl000 铂电阻传感器。铂的材料电阻值对温度的变化几乎是线性,这种特性使得我们能够精确的依据事先定义的曲线计算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设计相应的电路;铂的阻值大,对温度的变化有很灵敏的反应;铂的特性稳定不会因为高低温而引起物理或化学变化;在温度为600℃的条件下,电阻的变化< 0.02%,能满足于精密测温要求。

铂电阻测温系统电路结构图如图16所示,由一个电压负反馈放大电路组成,V ref是12V 参考电压,由稳压源提供,集成运放正极输入V+=V ref×R2/(R2+R1),V-=V out×R3/(R3+R4) 由虚短概念,V+= V-,可得R2=V out×R3×R1/(V ref×R4)

可以看出,输出电压和热电阻大小成线性关系,大大方便了电阻测量,再利用热电阻分

度表可算出实际温度值。由热电阻分度表知,热电阻大小在100?左右时,则输出在1V 左右,可直接对其采集。

图16 热电阻测温电路图

3.6 A/D 转换

数字系统的处理对象是数字信号,CPU 不能对模拟信号直接进行处理,因此在应用数字系统处理模拟信号时,必须先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这就需要使用模拟/数字转换器(A/D 转换器)。[6]A/D 转换器的作用就是将在时域和幅度上都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转变成在时域上离散,幅值上量化的等效数字信号。A/D 转换器一般由采样-保持电路、电压比较电路、数字逻辑电路组成。将一定范围的电压值(也代表A/D 转换器的量程)进行量化(通常不进行等分,相同分辨率下等分的精度较低),输入模拟量与比较器比较后,可以得到对应的数字量。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16 位以上的高分辨率A/D 转换器被大量使用。四.总结

本文提出和研究了一种形状记忆合金相变温度的测量方法,根据传统四探针法测量装置的不足,针对实际需求研制了一种新型测量试样架,是本文的独到之处,课题研究内容涉及SMA 相变温度测试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以及抗干扰技术的运用等方面,还通过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实现数据处理,最后利用此系统实际测试了CuAlMn 合金的相变温度。测量结果达到预期目标。实际工作表明本测量系统具备了测量精度高,测量自动化,成本低,系统小巧等突出特点。

测量结果表明:

(1) 自制的试样架装置,其温度适应性好,能进行高低温测量;防形变装置,防止试样测量过程中变形;顶针装置保证与试样保持接触,并防止试样在实验过程中因氧化造成接触不良的影响;试样固定良好,特有的顶针装置,大大降低接触电阻带来的误差。

(2) 硬件设计方面主回路中采用交流供电,是本文的又一创新点,既提高了系统工作稳定性灵活性,也大大提高电流测量的方便度与精确度,而且不会对一次回路造成影响,还避免了使用昂贵的恒流源。用热电阻测温结合软件对热电偶进行冷端温度补偿,大大简化了测温电路设计,方便了电路的调试。

(3) 在软、硬件设计中,设计了一些实用的软硬件抗干扰措施和滤波算法,从而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数据进行分段拟合,明显提高了测量精度。

目前,本研究还处于样机的研制阶段,仪器仍有一定的不足,还有一些方面有待改进:

(1) 自动化方面,测量过程中需手工保持试样架在液氮中的温度梯度,而手工很难保证温度梯度的均匀,对热电偶的温度采集准确性产生一些影响,因此,自动化装置的研究势在必行。

(2) 在数据处理方面还可以进行深入探讨,如加强对算法的研究,使得系统的精度进一步提高,稳定性进一步加强。

(3) 系统输出信号均为mV 级,信号采集难免出现偏差,采取更高精度的采集板是一种方法;干扰可能会淹没有用信号,应探讨更加周密有效的抗干扰措施。

(4)考虑将硬件系统改进为单片机为核心的处理电路,再通过串口与微机通信传送数据,

可以使用分辨率更高的A/D 转换芯片,代替较昂贵的采集卡,测量环境也得到拓宽。

参考文献:

[1] 甄睿.形状记忆合金相变温度的常用测量方法[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6,4(1):27-32.

[2] 徐京娟.金属物理性能分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6-48.

[3] 姚绍宁,周汉义.应用微机测定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点.计量技术,2002 No.4:19-22.

[4] 罗洪艳,牟波,廖彦剑,胡南,刘霞.形状记忆合金相变温度常用测量方法的比较研究[J].材料导报,2009,23(9):57-59.

[5] 许劲松.形状记忆合金相变点测量系统研究.2010.

[6] 栾文洲,王媛,周其,段镇忠,冯日宝,姚永勋.电阻法测量镍钦锯形状记忆合金相变点的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模板

摘要 电子组装业有铅钎料禁用期限日益临近。行业内包括材料、设备、生产等各环节的厂商都在加快无铅制程导入的步伐。无铅化过程中,表面组装的焊接工艺至为重要,而随着熔点较高的新型钎料陆续应用,焊接过程的冷却速率也逐渐成为被关注点。 无铅钎料熔点较Sn-Pb共晶提高30-40℃,焊接温度相应提高。炉温的提高对元件和电路板构成挑战,焊接出炉温度也相应提高,钎料液相线上时间相对延长。较快的冷速可以控制出炉温度,从而一定程度的控制焊点内部组织以及界面化合物的厚度,提高焊点质量。本文基于实际的回流焊生产工艺,研究冷却速率对无铅焊点质量的影响。主要研究两种无铅焊膏在不同冷速下焊点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 实测冷速在-4℃/S ~-6.5℃/S之间时形成的无铅焊点具有以下特点:微观组织细化,金属间化合物Ag3Sn和Cu6Sn5呈细颗粒状在钎料中弥散分布,使焊点断裂为韧窝断裂模式,可以起到类似复合材料的原位增强作用。在钎料和Cu盘的界面,化合物厚度较小,且呈大波浪形态,容易缓解应力集中的问题,焊点的力学拉脱载荷最大;当冷速小于-1.5℃/S时,组织粗化。内部Ag3Sn粗大而尖锐,界面的Cu6Sn5呈冰凌状,且厚度较大。焊点在推剪时这成为裂纹萌生点,焊点的力学拉脱载荷最小。 关键词回流焊;冷却速率;拉脱载荷;推剪;焊点质量;

Abstract The legislation to ban the use of Pb-based solders will become effective im-mediately, which provide a driving force for enterprises to accelerate Pb-free process. It’s found that reflow soldr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 ,moreover, cooling rate in reflow soldering profile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fter the use of high-melting-point solders. The melting point of Pb-free solders is 30℃~40℃higher than Sn-Pb eutectic solder.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in reflower becomes a challenge of Print Circuit Board (PCB) and components. As a result, the Time Above Liquid (TAL) of solder joints becomes longer, therefore, fast cooling in reflow soldering is used for controlling the PCBA temperature , improving the microstructure of joints and decreasing the thickness of intermetallic compound , consequently, high quality products can be obtained. How cooling rate affects the quality of soldering joints in lead-free process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experiments were based on practical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it focused on the effect of cooling rate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hen cooled at 4~6℃/S, the microstructure of joints were refined, the IMC of Ag3Sn and Cu6Sn5 phases disperse in eutectic network in joints which present spherical particles. The fracture of these joints after tensile failure presents dimple mode. Furthermore, the thickness of IMC was thin and it present gentle incline morphology. It Keywords Rflow Soldring;Cooling Rate;Pulll;Push;

新高考形势下,高中选科化学+政治+地理可以报考的专业和学校解析

化学+政治+地理 亲爱的家长朋友,孩子们,大家好,我是晓丽老师 本次课程我们来讲化学+政治+地理这个组合能够报考的专业和院校,下面分别来说明 必选化学单科可以报考的专业:材料类、化学类、轻工类、动物医学、生物制药、药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 必选政治单科可以报考的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广播电视学、知识产权、侦查学、法学、治安学、公安管理学、公安情报学、公共事业管理等。必选地理单科可以报考的专业: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 必选化学+政治可以报考的专业、必选化学+地理可以报考的专业::高校对必选此组合选择专业没有硬性选科要求。 必选政治+地理可以报考的专业:闽江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新余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内蒙古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浙江外国语学院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必选化学+政治+地理可以报考的专业:没有。 下面咱们重点介绍两个专业及专业对应优势院校 重点专业介绍1:材料科学与工程 大千世界中的材料无所不包、无处不在。吃、穿、住、行,每个人每天会碰到诸如金属、橡胶、磁性、光电等众多材料,小到一根针、一张纸、一个塑料袋、一件衣服,大到交通工具、医疗器械、工程建筑、信息通讯、航天航空,处处都有材料科学的身影。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个涉及材料学、工程学和化学等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该专业以材料学、化学、物理学为基础,主要研究的是材料成分、结构、加工工艺与其性能和应用。事实上,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如何更好地利用材料和创造材料的历史,材料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属于工学里材料类之中的一

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设计

哈尔滨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重要学习环节,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而且还是对学生的毕业资格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为了保证我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特制定“哈尔滨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一、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组成A.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B.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书;C.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说明书(包括:封面、中外文摘要或设计总说明(包括关键词)、目录、正文、谢辞、参考文献、附录);D.译文及原文复印件;E.图纸、软盘等。 二、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填写及有关资料的装订毕业设计(论文)统一使用学校印制的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书、毕业设计(论文)封面、稿纸(在教务处网上下载用,学校统一纸面格式,使用A4打印纸)。毕业设计(论文)资料按要求认真填写,字体要工整,卷面要整洁,手写一律用黑或蓝黑墨水;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并签字,经院长(系主任)签字后发出。毕业论文或设计说明书要按顺序装订:封面、中外文摘要或设计总说明(包括关键词)、目录、正文、谢辞、参考文献、附录装订在一起,然后与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书、译文及原文复印件(订在一起)、工程图纸(按国家标准折叠装订)、软盘等一起放入填写好的资料袋内交指导教师查收,经审阅评定后归档。 三、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撰写的内容与要求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标题标题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标题字数要适当,

(整理)《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简介.

1、课程代码 2、课程名称 材料科学基础 3、授课对象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 4、学分 3.5 5、修读期 第4学期 6、课程组负责人 彭志方教授、雷燕讲师 7、课程简介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一级学科公共主干专业课。本课程将系统、全面地介绍材料基础理论知识,诸如材料的结合键、材料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构缺陷、材料的相结构与相图、材料的凝固、材料中的扩散,材料的塑性变形与强化、材料的亚稳态。本课程着眼于材料基本问题、从金属材料的基本理论出发,将高分子聚合物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等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把握材料的共性,熟悉材料的个性。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基本理论,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验证理论、探索新知识的能力。本课程也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它为该专业学生的后续课程,如材料加工成型、材料热处理、材料的性能、工程材料学、材料测试、材料的近代研究方法、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提供基础。 8、实践环节学时与内容或辅助学习活动 材料科学基础综合实验1周 9、课程考核 布置课后作业,作为平时成绩,占30%。 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卷面考试成绩占70%。 10、指定教材 石德珂,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1、参考书目 [1] 物理冶金基础,冶金工业出版社,唐仁正,1997 [2] 材料科学基础,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赵品,谢辅洲,孙文山.,2000 [3] 材料科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潘金生等,1998 [4] 金属学,上海科技出版社,胡庚祥,钱苗根.,1980 12、网上资源

1、课程代码 2、课程名称 材料工程基础 3、授课对象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 4、学分 2.5 5、修读期 第5学期 6、课程组负责人 李正刚讲师、梁夏讲师 7、课程简介 《材料工程基础》是材料专业学生的重要技术基础课,主要阐述了固态相变的基础理论和材料强化的基本工艺方法,并介绍了常用的各种工程材料。本课程重点放在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上,主要内容包括钢的加热转变、冷却转变、回火转变,珠光体相变,马氏体相变,贝氏体相变,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和工业用钢、铸铁及有色合金等内容。阐明了钢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组织转变规律,介绍基本的和成熟的相变理论。并运用有关基本知识分析认识和研究材料发展的内在规律,提出提高材料强韧性的途径。对不同种类材料的合金化问题分别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是学生掌握如何根据构件的服役条件和对性能的要求正确地选择材料和合理地制订工艺。 8、实践环节学时与内容或辅助学习活动 材料工程基础综合实验1周 9、课程考核 布置课后作业,作为平时成绩,占30%。 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卷面考试成绩占70%。 10、指定教材 崔忠析,金属学与热处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3 11、参考书目 [1] 胡光立,谢希文. 钢的热处理.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 [2] 戚正风. 金属热处理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3] 安运铮. 热处理工艺学.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12、网上资源

2015哈工大机械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构成及评分细则

附件2:机械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构成与评分细则 机电工程学院2014-08-25修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优秀人数不超过本专业学生人数的20%,中等、及格、不及格人数不低于20%。 1.成绩构成 1)毕业设计项目的成绩评分应符合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累加式管理细则》。 2)累加式考核的成绩分值和权重如下:立项报告满分10分,占总成绩的10%;中期检查满分10分,占总成绩的10%;结题检查10分,占总成绩的10%;导师评分10分,占总成绩的10%;毕业答辩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60%。在每个检查环节完成之后,检查小组要根据检查情况及时给出本组学生的成绩,并将成绩和评语录入“毕业设计管理系统”。 2. 评分细则 各个环节的成绩独立评定,具体的评价指标分述如下,量化标准如表1所示。 1)立项报告(10%) 根据学生对项目任务书的理解和项目任务把握,立项报告中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案的阐述,以及立项答辩的表现给出成绩。 2)进展检查(10%) 根据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前期工作完成情况,研究工作主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以及答辩表现给出成绩。 3)结题检查(10%) 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设计的水平,图纸质量,是否达到相应类型毕业设计规定要求,毕业论文书写的规范性等情况综合评分。 4)导师评分(10%) 根据学生对待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态度、工作纪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项目报告和论文撰写水平情况综合评分。对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具有创新精神,作了开拓性工作的学生,在评分中应特殊考虑。

哈尔滨工业大学论文范例(英文版)

Decoupling Scheme of Tracking Loop of Seeker Based on Disturbance Compensation XXXXXX1, XXXXXXX 2, XXXXXXXX 2 (1.XXXXXXXXXXXXXXXXXXXXXXX; 2XXXXXXXXXXXXXXXXXXXXXX) Abstract:To get line-of-sight rate of high-accuracy for guidance, finishing aerial attack and intercept when the missile is controlled by lateral jets which will cause high frequency disturbance to missile attitude, a new decoupling scheme is proposed based on disturbance compensation in this paper. Decoupling-ability, tracking performance and noise rejection ability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two existing method.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cheme proposed. Keywords:Guidance; Lateral jets; Line-of-sight rate; Decoupling; high-accuracy; compensation Introduction Contemporary military strategy has developed from underlining quantity advantage to technical quality advantage. Precision guided weapon is the main way of physical killing, and perform an important role in informatization local wars [1]-[3]. Precision guidance technology is critical for the precision guided weapon, so it is always studied by experts and researchers from many countries. Seeker is a kind of measuring component in controlling loop of homing guidance [4]. It is required to output information of line-of-sight (LOS for short) rate for guidance. So the precision of its output, LOS rate, affects controlling precision of terminal guidance directly. While a seeker is in the state of tracking, the antenna on it should track the direction of the target. A seeker works on a moving missile. So the disturbance caused by the missile body movement must be separated from the antenna to keep it stable in the inertial space [4]-[5]. The traditional design idea is to use a stabilization loop to attenuate the LOS output caused by body disturbance. We call it traditional multi-loop (TML for short) scheme [4]-[6]. There are also some schemes based on TML scheme, for example, decoupling-loop scheme which changes the position of the loop’s output to improve the decoupling-ability and at the same time have some advantages on design of guidance [7]-[8].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decouple disturbance by using the schemes mentioned above. Line-of-sight reconstruction(LOSR for short) scheme, by F.William and Paul Zarchan, can decouple completely in ideal conditions in which the transfer function of the receiver and the gyro are both equal to 1 [9]. In fact, these two conditions can’t be satisfied in the presence of high-frequency disturbance. In modern war, missiles need larger maneuverability to intercept aerial target with high speed and large maneuverability. New types of physical actuators bring high-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to missile movement. The high-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require more effective decoupling method for the seeker. Considering weight and cost, the open-loop gain can’t be too high while the time constant of the servo motor and the gyro fixed on the antenna can’t be too small. These restrictions limit further enhance of decoupling-ability. The existing schemes can only reject disturbance in low frequency segment and very high frequency segment effectively. In the frequency segment which missile moving disturbance can actually reach, decoupling-ability of seekers becomes weaker when missile movement frequency turns high. In fact, missile disturbance is able to be measured. Gyro fixed on missile for guidance and attitude

材料学必看书单

书单 一、材料科学基础 学习要点:金属材料内容为主,高分子和无机非金属材料最好也涉猎一些,材料间一脉相通,知识多多益善。 推荐书籍:《材料科学基础》(上海交大胡庚祥、蔡珣版)或(北科大余永宁版)。 要求读懂晶体结构、晶体缺陷、扩散、相变、形变、回复、再结晶、相图。 二、材料物理学 学习要点:金属物理学,很难,但领悟后终身受益。 推荐书籍:《金属物理学第一卷~第三卷》(南大冯端)、《材料物理性能》(北航田莳)、《工程材料力学性能》(合工大束德林)。 要求读懂材料的表面与界面、电性能、热性能、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压缩、弯曲、扭转、冲击、强度、硬度、韧性、脆性、疲劳、应力腐蚀、摩擦磨损、蠕变,以上性能的测试方法与仪器。 三、材料热力学 学习要点:金属材料热力学。 推荐书籍:《物理化学》(天大版、浅显易懂)或《材料热力学》(上海交大徐祖耀版、有理论深度)、《合金相与相变》(北科大肖纪美)。 要求读懂热力学三大定律、自由能、比热容、相平衡、固溶体、亚稳相、平衡相、相变(凝固、脱溶、调幅分解、有序无序转变)、氧化。 四、材料加工 学习要点:掌握有色金属材料的主要加工和热处理方法,有精力可以涉猎钢铁材料加工热处理内容,此部分内容十分庞大且复杂,只要泛泛理解基本原理即可。 推荐书籍:《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中南大学崔振铎)、《有色金属锭坯生产技术》(东北大学马宏声)、《材料成形基础》(郑州大学关绍康)、《金属塑性加工原理》(中南大学张新明)。 要求读懂熔炼(真空熔炼、非真空熔炼、感应熔炼(高频、中频、工频)、电弧熔炼、气体(除气、脱氧)、夹杂(净化)、覆盖剂)、铸造(铸锭、半连续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 -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关于评选本科优秀毕业设计的实施办法 (试行) 从学院人才培养规格出发,鼓励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为营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术氛围,不断提高我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学院决定每年在应届本科毕业生中评选院级优秀毕业设计,进行表彰和奖励。 为规范管理,特制定本办法如下: 一、评选对象 从事毕业设计而非论文的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 二、评选条件 1、毕业设计工作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符合学校关于毕业设 计工作的相关规定,总成绩为优。 2、要求设计合理、理论分析与计算正确、实验数据准确可靠,体现较强的实际 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3、答辩前,学生必须事先准备好自己的毕业设计,给参加答辩的老师来进行演 示。对不能提供演示的毕业设计,成绩不能为优,不能参选。 4、参选的毕业设计成果,最终要留存学院实验中心。 三、评选办法及时间安排 1、优秀毕业设计的评选工作在答辩工作结束后一周内进行。 2、根据当年完成毕业设计数的5%,确定各专业的申报数。 3、申报材料汇总后,学院将组织有关专家和教师进行“大组”答辩,评出院级 优秀毕业设计。 4、评选出的优秀设计要在学院网站上公示一周,公示后无争议的给予学院优秀 毕业设计称号。 四、申报材料 1、各专业推荐申报校级本科优秀毕业设计汇总表。 2、一套毕业设计资料(按要求装订)及毕业设计电子文档。

3、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表。 4、学院优秀毕业设计申报表。 五、奖励办法 1、学院将对获得优秀毕业设计的学生及指导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并对指导教师给予500元奖励。 2、被学院认定为优秀设计的,优先向学校推荐进行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最终评选为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还获得学校给与的奖励。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2009-11-10

哈工大毕业设计

摘要 随着建筑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的建筑企业生产经营体制已经基本形成.其中,对进度控制的研究更是如火如荼。工程进度主要考虑工期,此外还包括工作量,资源的消耗量等的因素。这也是本论文的重点。 进度控制时确保工期不表和经济效益的必要途径,同时也与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对施工项目进行进度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本设计中本人以西宁市第一中学综合教学楼为例,根据实际施工条件,综合运用大学四年所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对该工程土建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规划,尤其对工程进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在工期优化方面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了一些尝试。同时,在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方面学习了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还在质量控制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设计过程中,本人先对整个工程作了总体的规划,包括项目组织机构、施工方案、施工机械器具的选择及材料数量。接着对工程质量和成本规划进行设计,并相应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设计工程进度时,用网络图和进度图来表示工程的进度计划。此外,还对工程安全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进行了阐述。关键词工程项目;进度控制;进度计划

Abstract W i t h t h e co n s t r u ct i on i n d us t r y,t h e c o nt i n u o us d e e p en i n g o f r e f o rm o f t h e m a n a ge m e n t s ys t e m, p r o j e ct m a n a ge m e nt a s t h e c o r e o f t h e bu i l d i n g e n t e r p r i s e p ro d u ct i on a n d m a n a ge m e n t s ys t e m h a s b e e n b as i c a l l y f o r m e d.Am o n g t h e m, t o c o nt r ol t h e p r o gr e s s o f t h e r e s e a r c h i s i n f ul l s wi n g.T i m e t o c on s i d e r t h e p ro gr e s s o f m a j o r p ro j e c t s, i n ad d i t i o n t o t h e w o r kl o a d,r e so u r c e c o ns um p t i on,a nd ot h e r f a ct o r s.T hi s i s al s o t h e f o c u s o f t hi s p a p e r. T i m e c o nt r o l t o e ns u r e t h a t p r o gr e s s w a s n ot n e c e ss a r y a n d c os t-e f f e c t i v e w a y,b u t a l so wi t h t h e q u al i t y c o n t ro l an d c os t co n t ro l a r e i n ex t ri c a b l y r e l at e d. Th e r e f o r e, t h e p ro gr e s s o f t h e c o ns t ru c t i o n p ro j e c t c o nt r o l i s o f i m p o r t an t s i gn i fi c a n c e. I a m i n t h e d es i gn o f X i n i n g C i t y t o t h e fi r s t c om p r e h e ns i v e s e c on d a r y s c h o ol bu i l d i n gs a s a n ex a m p l e, a c c o r di n g t o t h e a ct u a l c o ns t ru c t i o n c o n di t i o n s,t h e i nt e gr a t e d u s e o f t h e U ni v e r s i t y o f f o u r ye a r s b y t h e r e l e v a nt t h e o r e t i c a l k n o wl e d ge,t h e ci v i l e n gi n e e ri n g c o ns t ru c t i o n p ro j e c t s t h ro u gh o ut t h e pl a n ni n g p r o c e s s,p a rt i c ul a r l y on t h e p r o gr e s s o f w o rk s c a r r i ed o ut A m o r e i n-d e pt h di s cu s s i o ns a n d op t i m i z at i o n i n t h e p e ri o d wi t h a s c i e nt i fi c a p p r o a c h t o a n um b e r o f a t t e m p t s.At t h e s a m e t i m e,i n t h e m ai n p a r t o f t h e c o ns t ru c t i o n p ro gr a m m e o f l e a r n i n g a n e w t e c h n ol o g y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n e w m at e r i a l s, qu a l i t y c o n t r ol i s a l s o p r o po s e d t h e i r ow n i d e as.In t h e d es i gn p ro c e s s, I f i r s t m a d e t h e wh o l e p r oj e c t o v e r a l l pl a n ni n g,i n cl u di n g p ro j e c t o r ga n i z at i o n,c on s t r u c t i o n pl a n,c on s t r u c t i o n m a c hi n e r y a n d e q ui pm e n t an d t h e c h oi c e o f m a t e r i al nu m b e r. T h e n t h e p r oj e c t qu a l i t y a n d c o st o f pl a n ni n g t h e d e s i gn a n d p ut f o r w a r d t h e i r o w n vi e w s. D e si gn w o r ks i n p r o gr e s s, a n d p r o gr e s s w i t h n e t w o rk pl a ns t o s h o w t h e p r o gr e s s o f t h e wo r k s p ro gr a m m e.In a d di t i o n, e n vi r on m e nt a l p r ot e c t i o n a n d s a f e t y o f t h e w o r ks c a r r i e d o u t o n t h e c o ns t ru c t i o n o f c i v i l i z at i o n. K e yw o rd s p r o j e ct s p r o gr e s s o f c o nt r ol s c h e d ul e

哈工大材料物理性能课程论文资料

电阻法测相变点动态测试电阻设备的研究 摘要:形状记忆合金相变点的测定方法常用的有变温X射线法、热分析法、膨胀法和电阻法。电阻法由于精度高,电路也比较简单,测量过程对试样的影响小,速度快,所以被广泛采用。本文对用电阻法测量形变点动态电阻的设备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从测量系统的总体设计,测量系统的设计原理及其硬件电路设计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比较了不同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并对最终选用的测试电阻设备进行了改进和评估。 关键词:形状记忆合金,电阻法,测量设备设计与改进 形状记忆合金( Shape Memory Alloys,SMA )因为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正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形状记忆合金相变点的测定方法常用的有变温X射线法、热分析法、膨胀法和电阻法。[1]根据电阻法所测得的曲线在相变点处电阻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比较容易测出相变点。由于电阻法精度高,电路也比较简单,测量过程对试样的影响小,速度快,其中以微机为核心的形状记忆合金相变点测试系统,更提高了电阻法测量形状记忆合金相变点的精度、灵敏度和稳定性,所以被广泛采用。 形状记忆合金相变时,会引起一些物理性能变化,其中包括电阻率的变化。即:马氏体转变时电阻率与其母相的电阻率不同,其电阻率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以通过形状记忆合金相变时其电阻与温度的关系确定其相变点。电阻法测形状记忆合金相变点一般采用X-Y 函数记录仪法,该方法是用温度信号驱动X轴,用电阻信号驱动Y轴,这样在一个温度循环过程中便会画出一条温度-电阻曲线, 形状记忆合金相变温度主要包括, As:加热时马氏体逆转变的开始温度;A f:马氏体逆转变的终了温度; Ms:冷却时马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Mf:马氏体转变的终了温度。[1] 根据曲线的特征人工找出Ms、Mf、As、A f及滞后宽度。但这种方法找特征点时存在读数误差,存储和查询不方便,没有数据处理的功能。微机测试系统则克服了以上缺点,能精确地绘制出相变的温度-电阻曲线、温度-时间曲线、电阻-时间曲线,自动找出Ms、Mf、As、A f 及滞后宽度,有效地降低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并且精度高、数据处理快、查询方便。 一.电阻法测量形状记忆合金相变点的总体设计 合金的电阻率与其组织状态有关,是组织敏感参量。[2]对于形状记忆合金,表现为马氏体和奥氏体的电阻率不同。以电阻法测得Ti-Ni 合金进行马氏体相变及其逆相变时的相变临界温度,如图1所示,当进行逆马氏体相变时,合金电阻率下降;而降温进行正马氏体相变时,合金电阻率急剧上升,由此可以方便确定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温度。电阻测试法采用标准四探针法进行测量,由于所需设备较简单,研究者们多采用自制的测量仪,一般选择直流式双电桥或恒流式电路的方法,图2所示即为恒流式电路所用的仪器装置及线路,该系统分两路同时采集信号,一路是采集试样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端电压变化的信号,另一路则由测温仪表采集试样的温度信号,一并送入数据记录及处理系统,由于是恒流,所以电压信号可直接表征电阻的变化。电阻法对试样的尺寸加工精度要求不高,一般可直接从拉伸试样上截取。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模板

摘要 摘要[单击此处输入中文摘要] 关键词[单击此处输入中文关键词]; - -I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 - II Abstract [Click here and input abstract in English] Keywords [Click here and input keywords in English];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 第1章绪论 (4) 1.1 课题背景 (4) 1.1.1 (4) 1.2 本章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单击此处输入标题,页眉会自动更新] . (5) 2.1 本章小结 (5) 第3章[单击此处输入标题,页眉会自动更新] (6) 3.1 本章小结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 致谢 (11) 索引 (12) 个人简历 (13) III - -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XX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院(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题报告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生院制 二?一二年三月

一、开题报告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目录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课题的来源 1.2.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不少于 500 字)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2.1.国外研究现状 2.2.国内研究现状 (注意对所引用国内外文献的准确标注) 2.3.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不少于 500 字)(综合评述:国内外研究取得的成果,存在的不足或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3.主要研究内容(不少于 1000 字) (撰写宜使用将来时态,切忌将论文目录直接作为研究内容,要突出本人研究内容)4.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4.1.研究方案(不少于 500 字) 4.2.预期达到的目标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4.3.进度安排(建议从进入研究课题时间开始) 5.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 6.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 7.主要参考文献 二、对开题报告的要求 1.开题报告的字数应在 5000 字以上; 2.参考文献应在___篇以上,其中外文资料应不少于三分之一。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着重查阅近年内发表的中、外文期刊文章,参考的近五年内(从开题时间算起)文献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本学科的基础和专业课教材一般不应列为参考文献。 三、开题报告时间应最迟不得超过第三学期的第三周末。 四、如硕士生首次开题报告未通过,需在一个月内再进行一次。若仍不通过,则停止硕士论文工作。 五、开题报告进行后,此表同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议结果存各系(院)研究生秘书书处,以备 研究生院及所属学院进行检查。 六、字体、字号及其他规定 论文中所用中文字体(除各级标题外)为宋体,各级标题用黑体;论文中所用数字、英文为新罗马字体。 节标题小__号字,建议段前0.5行,段后0.5行; 条标题—号字,建议段前0.5行,段后0.5行;

哈工大2011年大学物理试题

大学物理期末考题(A) 2003年1月10日 得分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序号____________ 注意:(1)共三张试卷。(2)填空题★空白处写上关键式子,可参考给分。计算题要排出必要的方程,解题的关键步骤,这都是得分和扣分的依据。(3)不要将订书钉拆掉。(4)第4、5页是草稿纸。 一、选择题 1、在宽度a =0.05mm 的狭缝后置一焦距f 为0.8m 的透镜, 有一屏幕处在透镜的焦平面上,如图所示。现将某单色光垂直照射在单缝上,在屏幕上形成单缝衍射条纹,试问:若在离中央明条纹上方x =1.6cm 的P 处恰为暗条纹,则该光的波长约为 (a) 450nm (b) 500nm (c) 550nm (d) 600nm _____________ 1、在宽度a =0.05mm 的狭缝后置一焦距f 为0.8m 的透镜,有一屏幕处在透镜的焦平面上,如图所示。现将某单色光垂直照射在单缝上,在屏幕上形成单缝衍射条纹,试问:若在离中央明条纹上方x =1.6cm 的P 处恰为暗条纹,则该光的波长约为 (a) 450nm (b) 500nm (c) 550nm (d) 600nm 选_____B ______ λ θθk a f x ==sin kf ax = ?λ 2、在牛顿环实验中,观察到的牛顿环的干涉圆环形条纹第9级明条纹所占的面积与第16级明条纹所占的面积之比约为 (a) 9/16 (b) 3/4 (c) 1/1 (d) 4/3 (e) 16/9 选_____________ 2、在牛顿环实验中,观察到的牛顿环的干涉圆环形条纹第9级明条纹所占的面积与第16级明条纹所占的面积之比约为 (a) 9/16 (b) 3/4 (c) 1/1 (d) 4/3 (e) 16/9 选_____C ______ 明:2 ) 12(λ -= k R r , 暗:λRk r = , λπR S S k k =-+1 3、用频率为ν的单色光照射某金属时,逸出光电子的动能为k E ,若改用频率 2ν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则逸出光电子的动能为 (a )k E 2 (b) k E h -ν (c) k E h +ν (d) k E h -ν2 选_____________

哈尔滨工业大学2005届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选集资料

阿基米德螺旋天线小型化研究 电子与信息技术研究院:田塽指导教师:宋朝晖 摘要:本论文介绍的是利用一种特殊的曲折臂方法对阿基米德螺旋天线进行小型化,并且通过在天线的末端加载一个圆环来改善天线的圆极化特性。首先利用CST Microwave-studio软件对设计的小型化天线及超宽带馈电巴伦(balun)进行计算机仿真;之后,根据仿真结果,加工最佳结构的天线与巴伦,并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本课题对天线小型化的整体分析与设计是合理、有效的。 关键词:阿基米德螺旋天线;超宽带巴伦;天线小型化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a special zigzag-arm method for the miniaturization of the conventional Archimedean spiral antenna and improves the circular 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e miniaturization Archimedean spiral antenna by adding a loop on the back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 which the antenna in etched on. Firstly, a great deal of simulation of the miniaturization antenna and balun is made using CST(Microwave-studio)software. Then,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ed results, we process the embodiment with the optimum parameters and test i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antenna design. Key words:Archimedean spiral antenna, ultra wide-band balun, antenna miniaturization 1引言 超宽带(Ultra Wide Band, UWB)天线技术是超宽带雷达和导弹制导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应用超宽带天线制导的导弹将具有很强的信号接收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从而可以达到精确制导的军事目的。因此,发展超宽带天线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意义和现实意义。阿基米德平面螺旋天线,作为超宽带天线的一种形式,可以做得尺寸很小,也较轻,而且可以齐平安装,属于低轮廓天线,因此在最近的二十多年里,阿基米德平面螺旋天线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不仅在雷达、导弹制导等军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在民用领域发挥巨大作用,如它可以同时为GSM系统和卫星通讯系统提供服务。本课题的研究和设计任务就是寻找一种能够使传统的阿基米德螺旋天线小型化的方法。 2适合课题要求的天线及巴伦的设计 2.1 天线的设计 根据本设计的技术指标和实际要求,本文提出的设计思想是采用曲折臂的方法对阿基米德螺旋天线进行小型化设计。为了使小型化以后的天线的带宽、增益、轴比和半功率角宽度都能达到设计指标,要经过各种天线模型与天线参数的调整,再通过CST软件进行计算机仿真,根据合适的结果进行实际的设计、制作和测试。 首先利用CST仿真软件建模并仿真了传统的阿基米德螺旋天线,天线结构如图2-1所示。由于本课题所要设计的天线的工作频率范围为0.8GHz—4GHz,由此得外径R =75mm,内径r =9.375mm。经过对大量小型化天线模型的仿真,最后选择了如图2-2所示的曲折臂阿基米德螺旋天线的结构(其中黑色为金属良导体,即天线臂;蓝色为聚四氟乙烯敷铜板,厚2.5mm,介电常数2.32)。小型化之后的外径为R=64mm,即缩小了近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