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精选4篇

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精选4篇
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精选4篇

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精选4篇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会后,我们课题组又开展了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我认真学习

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又

升华了许多,体会也颇为深刻。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中,关于教学方法的阐述非常精辟,可谓是信

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座灯塔。

教学方法,重在激发兴趣,积极引导。学习兴趣是人们力求认知世界,渴望获得科学

文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习的强化因素。事实证明,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比如,对于

小学生来说,计算机是熟悉而又新奇的,怎样引导他们打开计算机的大门呢?那就要靠学

习兴趣的激发。儿童的特点之一是喜欢自己动手,小学生刚上信息技术课的时候,总是表

现出十分兴奋和好奇,加上老师对计算机神奇功能的介绍,更加深了一种神秘感,这样使

学生对计算机又多了一份兴趣,促使学生奋发向上,勤奋好学,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情绪,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对于三至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果处理不好他们的兴趣所在,他们也会产生厌烦的

心理,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师当前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着力探索的课题。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指导性强,特别强调把握学生认知特点,实施

“形象化”信息技术教学。小学阶段智力开发的主要做法是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在小学生

教育方面,计算机有其特殊优势,用计算机在玩中游戏、娱乐、学习等,既可以满足学生

对计算机的好奇心,又可以迎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形象化、游戏化等少年儿童易于

接受的教学手段,实施“形象化”信息技术教学。

“形象化”信息技术教学形象比喻,能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想象。学生从小接触计算机,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如何才能让他们理解一些必要的抽象基础理论知识?这就需要把计

算机难懂的理论与现实中易理解的事物联系起来,使之变得形象化,如教学“存储器”时,把“硬盘”比作一个“大仓库”,里面装有很多很多的软件。对于小学生的计算机教学。

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他们感兴趣、能轻而易举的事物来做比喻,实践证明效果是很好的。当然,有些比喻不一定确切,但重要的是让小学生有了一个直观的想象,让学生在一种通

俗易懂的氛围中接受信息技术知识。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多次提到寓教于乐。寓教于乐,是一种引导

学生愉快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及操作技能的适用于小学生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小

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思维活跃,爱玩好动,学习容易从个人兴趣出发,兴趣难以持久。因此

不宜采取长时间的说教方式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而要采取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方式,激

发学生接受新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正确地引导他们,在玩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足以

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但使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内容走进我们的中小学

教育教学中,并且成为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和手段。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性、应用性、技能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信息技

术教学也要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利用价值。

将信息技术融入生活实践中,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另一特色,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有利于提高

学生在现代和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

总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是一本指导性很强的信息技术教师研修书籍,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研修,我感觉我对信息技术课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然还当努力学习,争取在信息技术教学领域再上一层楼。

曾经听一位同行说过:《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读的书,读

完之后直后悔为什么没早一点读到这本书。书中论述了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小

学数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对小学

数学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它有一个特点,就是本书的作者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

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读后获益匪浅。

它在第八章到第十四章介绍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计算教学、数学问题及其教学,尤

其是其中关于计算教学的论述使我对小学数学中计算教学的理解提高了一个层次,书中谈

到“计算更多的是一种内隐的心智活动”。下面我就结合书中的一些的观点并结合我在计

算教学中的一些体验,谈谈我对计算教学的一个新的认识,即:应关注计算教学中思维能

力的培养。

很多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都喜欢采用操作的方法,本来结合操作让学生理解算理无可厚非。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算法的建构离不开操作的直观感知来获取算理,但并不意味着

有了操作就可以理解算理、建构算法。

事实上动手操作所获取的只是对算理的直观感知,迫切需要教师通过有效引导来搭建

平台,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整理,以便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操作

不能停留在对结果的追求和对算理的理解上,还应及时概括和提炼出算法。教师在学生操

作之后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操作过程,帮助学生实现“实物操作”向“算法操作”过度,让学生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逐渐演变过程,逐步摆脱对操作的依赖,从而促使学生抽象思

维能力的发展。把操作活动与知识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思维外显为直观

的操作活动,学生的思维由动作到半动作半表象,再到表象思维,最后到抽象思维,由易

到难,循序渐进拾阶而上不断深入。

另外,课堂上让学生充分操作,在操作中充分理解算理,这就为抽象出算法储备了丰

富的感性认识和感性经验,为算法建构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分析、比较、

综合、概括,将学生零散的经验和认识进行整理、汇聚,帮助学生将认识进一步明晰化、

系统化,从而自然地促进算法的建构。

如果仅停留在操作层面,不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对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必要的重构,而

让仍沉浸在直观形象算理中的学生运用抽象的算法进行计算,则欲速而不达,不利于算法

建构。

在这本书中,作者指出了现实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第一,不注意教学的连续性,一个单元的几节课都采用类似的生活情境。第二,不注意问题设计的真实性,有的问

题是虚构的,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第三,不注意沟通的`实质性,教师只是从表面上

呈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没有注意从本质上揭示数学问题的现实意义。对此,联系实际,不难发现:好多教师用“数学问题”+“生活情境”的思维方式来体现数学与现实的

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教师对数学与现实沟通问题的认识肤浅,这种简单化和表面

化的认识,成为影响教师实现数学与现实生活深层次沟通的直接障碍。

书中提到: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对数的运算结构教学进行整体改革,即融口算、笔算、估算和简算为一体。我想,在教学此类知识时,在思维方法上,应该突破原有的单一凝固

的某种算法前提下的教学格局,不是用简单的“加法”,而要用综合的方法来关注和处理

单一打破后出现的复杂的多维变化的信息,通过价值判断和结构化的处理,形成有核心的

丰富的统一。这才是融合以后形成的“多”与“一”的统一。新形成是的“一”不是“单一”,而是有“主”有“从”、有“层次”、是多方面的和谐统一。这种融合可以唤醒学

生灵活判断与主动选择的自觉意识,意味着学生的思维有了更大的空间,是一个更深层次

的灵活主动。这才是计算教学深层次的教育价值。

《课程与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提要:老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学习资料,是关于印度

尼西亚稻米生长过程的描述,要学生把这些标题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有些学生还用彩笔画

出了生动的稻米生长的图画。

础教育更无力,这些矛盾处理不好,我们国家素质教育收效就会甚微。

第二个例子:刘老师是一位从教不满五年年轻的教师,孙老师是一位从教二十多年的

中年教师,两人同上《货币的职能》,老师采用事先与学生一起走访了镇上的几家银行的

储蓄所,并认真制作了有关的教学课件。上课他在银幕上出示小题做铺垫,让学生通过阅

读后自己解答,主要是让学生在老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去阅读、思考、争辩、训练、

评判、归纳。

孙老师主要以讲解为主,介绍货币、货币的含义、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当今世界主

要国家队货币……思路清晰,表达生动,学生回答的好,课堂气氛烘托的愉快而热烈。评

课中,大家意见不统一,认为孙老师知识渊博,思路开阔。不赞同刘老师的课。但抽测学

生则表明,刘老师所教班级学生成绩超过了孙老师的学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