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设计

光学设计
光学设计

摘要

本文就现在市场上的投影仪情况进行简单分析、对比,并具体对LCOS的照明系统各部分结构进行较为具体的研究讨论。在这篇文章中,由工程光学的研究角度,由投影仪的基本原理入手,通过对个部分的建模和仿真,探寻一种合理的能提高屏幕亮度,照度均匀性的方法。由于时间有限,很多地方都并没有分析得很清楚。当然,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投影仪的照明系统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国内外都有对此进行研究,希望能更好的提高光利用率以及成像质量。国内的投影仪技术还相对较为落后。而日本则在这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而笔者在此也表示没有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以后如果有机会,将继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研究。

Abstract

This paper the projector on the market now on simple analysis, comparative, and on specific LCOS lighting systems are all parts structure specific research discussion. In this article, from the Angle of engineering optics, the study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overhead projector, through a part of the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explores a kind of rational can improve the screen brightness, intensity of illumination uniformity method. Because of the limit time, a lot of places don’t analysis very clearly. However, partly because the illuminator systems itself is a big projec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groups are studying this, and hope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and image quality. Domestic projector technology is still relatively backward. But Japan is leading in this respect in the world.

But the author in this also say that they have not achieved their desired goal, later if there is a chance, will continue to study and research this problem.

目录

1、引言 (3)

1.1、历史背景 (3)

1.2、投影仪市场现状分析 (3)

2、正文 (4)

2.1、LCOS投影仪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4)

2.2、投影仪各部分元件分析 (6)

2.2.1、反光镜 (6)

2.2.3、光管 (7)

2.2.4、复眼透镜阵列 (7)

2.3、参数计算 (9)

2.3.1、焦距比F决定了照度和通过系统的流量 (9)

2.3.2、对于复眼透镜阵列系统 (9)

2.3.3、PBS分光棱镜 (10)

2.3.4、照明系统的F参数 (11)

3、系统模拟 (12)

4、总结 (13)

参考文献: (14)

1、引言

1.1、历史背景

在会议中或者视听教学场所,演说者为了把自己的意思表达给全体观众,常常将演说内容制作成投影片或者幻灯片,利用投影仪将资料投影到屏幕上,使得观众能清的了解演说者要表达的讯息。公元1839年法国人奥古斯特发明了幻灯机,其结构如图1所示。他将文字或图片制作成幻灯片,利用幻灯机的光学系统将幻灯片上的影响投射到屏幕上。成为历史上第一台静止图像的投影仪。由于其体积小携带方便,至今仍广泛使用。

图 1

随着近年来投影显示迅速发展,投影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经开始从教育等专业市场逐步向家庭,娱乐等新兴市场转移,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开发低成本、性能适中、工艺简单的小型投影仪已成为必然趋势。

1.2、投影仪市场现状分析

对于投影仪的评价目前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1)屏幕上的亮度:单纯依靠改变光源自身功率来提高屏幕亮度的方法是不理想的,目前主要采用提高光源效率,减少光学组件能量损耗和加装微透镜等技术手段来提高亮度。

2)屏幕上照明均匀性:在投影仪的照明系统设计中通常采用两种器件来实现照明均匀化

目的,一是采用成像元件一透镜阵列,另一种是非成像元件一积分光管,比较这两种器件实现照明均匀他的原理,透镜阵列的加工和设计过程过于复杂并且成本高,而积分光管是通过使光线进入其内部后经多次反射后,实现在光管的末端形成均匀的照明的目的,具有结构简单紧凑,造价低廉,高效率等特点。

3)由投影仪投影镜头确定的像质评价。本文着重讨论的是投影仪照明系统设计,主要从前两个因素来考虑完善投影仪照明系统的设计。

目前市场上仍以LCD、DLP与LCOS三类投影机为主。我们对三种投影机的优缺点做一个比较,整理如下表

由于DLP投影机不需要像LCD及LCOS投影机中使用到复杂的光学系统来提升光使用的效率,因此产品拥有小型、轻量化的特性,在可携式与超可携式投影机市场上占有率较高。而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投影显示是一种新型的反射式LCD微投影技术,与穿透式LCD相比,LCOS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开口率高从而光能利用效率高,可以同时保证高清晰度与高亮度化;LCOS的尺寸一般为.07英寸或更小,可以降低系统的成本、物理尺寸以及重量。而且LCOS可以通过像素窄间距化来增加像素数目,提高分辨率,是获得高分辨率的理想途径。

2、正文

2.1、LCOS投影仪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LCOS的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带有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矩阵的硅晶片基板与一透明玻璃基板之间插入液晶的构造组成。MOSFET驱动电路在铝反射镜电极的背面,光阀的全部面积可以对入射光进行调制。因此像素窄间距化、增多像素数目不会降低开口率,同时可以得到高清晰化与高亮度化。目前LCOS像素间距已经微细化到7.6unl,像素数达到SXGA也已经产品化。

图2 反射型液晶光阀(LCOS)的基本元件构造

LCOS投影仪的基本结构是由将光源发射的光束导向液晶光阀的照明光学系统,与将因液晶光阀形成图像信息的光束放大投影到屏幕上的投影光学系统以及与光阀尺寸相当的偏振光分离器(PBS:Polarization beam Splitter)。PBS会带来重量增加及投影透镜的后焦点变长的问题。全彩色的投影仪可为单片光阀或三片光阀构成,对应投影仪分别被称为单板式及三板式。单片式因装置尺寸的小型化、成本低等优点,开发用作廉价的民用。而三片式的有点在于画质与光输出方面,因此用作专业及民用,成为现在投影仪的主流。

三片式投影仪的普通光学系统如图3所示。传统的色分离合成光学系统与透过式液晶投影仪基本相同。三个偏光分离PBS分别配置在红绿蓝的光阀前。S偏振光被PBS反射,用分色镜(DM)分离初的红绿蓝各光束分别照射到对应的光阀上。在各光阀分别形成与该颜色对应的图像,由各光阀将入射S偏振光调制成P偏振光,通过PBS后,由分色棱镜(DP)进行色合成再通过投影透镜投影在屏幕上。此光学系统必须有三个用于红绿蓝光阀的PBS,因此有装置重量大,投影透镜后焦点变长,F数变小,光利用效率降低等问题。三色分解合成棱镜(Color Separation Prism),如图4所示,光学系统由一个PBS与飞利浦型棱镜组成。这个结构可以简化LCOS投影仪光学系统。

图3 三片式投影仪的普通光学系统构架

图4 飞利浦棱镜投影机构架

2.2、投影仪各部分元件分析

2.2.1、反光镜

普通的点光源用于投影系统中,通常用反射罩将光源四处发散的光收集以及聚焦到一个小点,使得目标点的亮度尽可能高。投影显示系统光源都带有收集光能的冷反光镜,其主要类型有椭球形、抛物面型、和深锥椭球形。

如图,由三角形法则可知

222(')2cos()r r s rs πα=+--

由清晰度可知

'2r r s f +=+

所以

21cos 11f

r E E

α=

++

+

令E 为焦点曲线的延长线。当为圆的时候,s=0,r=f ,如果焦点1f 移动1f ?,则焦点2f 移动2f ?=E 1f ?。当为抛物线的时候,s =∞,21cos f

r α

=+

2.2.2、UV-IR Filter

由于发光本身的光谱特性,包含着紫外光以及红外光,因此在光学系统部分里面,我们必须使用UV-IR Filter来阻绝此波段的光源。UV光的害处是破坏液晶分子,脆化塑料元件。而IR光的害处是使光械内部产生高热,所以在光械里面使用UV-IR Filter可以有效阻绝这些危害。

2.2.3、光管

光管是投影仪中常用的光学器件,它可以是实心的玻璃棒也可以是由内镀高反射膜的反射玻璃平板组成的中空玻璃棒。前者是利用几何光学全内反射的原理,在反射过程中没有光能量的损失,只有材料吸收影响效率,另外在入射光束角度较大的情况下,部分光线入射角太大,进入光管后与管壁角度小于光管玻璃材料所对应的临界角,也会造成一定的光能损失。后者对光学效率的降低主要是由反射引起,另外镀反射膜光管对输入光束的角度没有限定。然而其内壁镀膜增加了成本,因此实心的玻璃棒的应用更为广泛。为了减少光束的数值孔径,我们使用的光管具有一定的锥度,可以将高数值孔径的输入光转化为低数值孔径的输入光0.此外光管还可以根据LCOS面板的形状和尺寸调整输出光束的形状尺寸,同时提高了照明的均匀度。

如图5所示,由于光管有一定的锥度为占度,被反射的光线的角度相对于反射前角度变小了一些,光线角度的改变为光管锥度的两倍2占度,当光线的角度减小到小于占度时,光线不会与光管内侧相交,而直接由光管输出面射出。如果锥形光管的锥度非常小,而光线在锥形光管中无数次反射,最终会使得光线角度减小到零。然而这样要求锥形光管的长度无限长,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通常光管长度是有限,并且光管锥度有一定的大小。

图5锥形光管示意图

2.2.4、复眼透镜阵列

2.2.4.1 复眼透镜阵列实现均匀照明的原理

复眼透镜又叫蝇眼透镜或鱼眼透镜,是实现均匀照明常用的方法。复眼透镜阵列要实现均匀照明需两列复眼透镜平行排列,第一列复眼透镜阵列中的各个小单元透镜的焦点与第二列的复眼透镜阵列中对应的小单元透镜的中心重合,两列复眼透镜的光轴相互平行,在第二列复眼透镜后放置聚光镜,聚光镜的焦平面放照明屏就形成了均匀照明系统,如图所示。

图 6 复眼透镜阵列

敷衍透镜均匀照明的原理是:与光轴平行的光束通过第一块透镜后聚焦在第二块透镜的中心处,第一排复眼透镜将光源形成多个光源像进行照明,第二排复眼透镜的每个小透镜将第一排复眼透镜对应的小透镜重叠成像于照明面上。由于第一排复眼透镜将光源的整个宽光束分为多个细光束照明,且每个细光束范围内的微小不均匀性由于处于对称位置细光束的相互叠加,使细光束的微小不均匀性获得补偿,从而使整个孔径内的光能得到有效均匀利用。从第二排复眼透镜出射的光线通过聚光镜聚焦在照明屏上,这样,照明屏上的光斑的每一点均受到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照射,同时,光源上的每一点发出的光束又都会重叠到照明光斑上的同一视场范围内,所以得到一个均匀的矩形光斑。

2.2.4.2复眼透镜列阵数对均匀照明的影响

通过对8×5的复眼透镜列阵模拟得到的照明效果,和在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复眼透镜阵列的每个小单元的尺寸,采用16 ×10 阵列的复眼透镜模拟的照明效果我们得出:复眼透镜阵列数增加后,照明光更加集中,光斑亮度更高。但在聚光镜焦距不变的情况下照明面积却变小了。这是因为增加复眼透镜阵列列数、减小每个单元的尺寸时,复眼透镜的每个小单元将光源的光束分得更细,增大了入社到照明屏上光束的发散角。根据理想照明系统中展度守恒的原则,展度,其中,As是发光面积,θ是发散角,可知当光斑的发散角增大时,照明面积会减小,光斑更加集中,亮度更高。此时可通过增加聚光镜的焦距f来保证均匀照明的面积,但系统的结构却因此变得不太紧凑。因此,应使照明效果的改善和系统结构的紧凑达到平衡。

2.2.4.3入射光束的发散角对照明效果的影响

当发散角较小时系统光路图如图7所示。

图7 发散角较小时的系统光路图

光线通过第一列复眼透镜阵列后,偏离了第二列复眼透镜单元的中心,但没有完全偏离对应的透镜小单元。这时由于焦平面上同一点发出的光线经过透镜后,将平行射出,因此这与平行光轴的平行光通过第二列复眼透镜列阵后出射的光线方向一,将照射到相同的区域,不产生旁瓣。当入射到第一列复眼透镜阵列的光束发散致角很大时,得到的照明效果图中中央的照明光斑亮度低,轮廓不清晰,且有旁瓣。这是因为发散角大到一定程度时,从第一列

复眼透镜阵列射出的光线,可能完全偏离第二列复眼透镜的对应单元。此时从第二列复眼透

镜阵列出射的光线,将与平行光轴出射的平行光线不同,其照明光斑将偏离中央照明区域。可见,光源发散角对照明效果将造成严重的影响,当发散角较小时,复眼透镜阵列可以予以校正,如果发散角较大时,照明光斑会出现旁瓣,甚至出现完全分开的照明光斑,极大的降低了中央照明光斑的亮度和光源的利用率。需要利用准直系统将光源的发散角减小,使其近似平行的入射到复眼透镜阵列上,减小旁瓣,提高光能利用率。

2.3、参数计算

2.3.1、焦距比F 决定了照度和通过系统的流量

#D

F =

有效焦距f

直径

对于无限远#F =

f D

对于近距离物体#(1)p

M F M =

+f D 。其中M 为放大率,p M 瞳孔比。 2.3.2、对于复眼透镜阵列系统

由类似的三角关系可知

''''A B A W f f =,系统的焦距比数关系'#B f F φ

=

2.3.3、PBS 分光棱镜

偏振分光棱镜能把入射的非偏振光分成两束垂直的线偏光。其中P 偏光完全通过,而S 偏光以45度角被反射,出射方向与P 光成90度角。此偏振分光棱镜由一对高精度直角棱镜胶合而成,其中一个棱镜的斜边上镀有偏振分光介质膜。

在LCD 或LCOS 投影机中要用到偏振光分光器(PBS )与偏振光转换器(PCS ),利用这种器件可以产生偏振光,提高光的利用率。根据物理光学原理,在不同介质界面处光线会发生反射和折射,从而得到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S 偏振光和P 偏振光。在玻璃表面镀有多层不同介质的薄膜,可使光线在每层界面处均发生反射和折射,以得到消光比很高的偏振光,这种器件就是PBS 。利用1/2波片改变偏振态的原理,可加工成PCS 。

PBS 的尺寸如果太大会浪费材料,增加系统的体积和重量,且使投影透镜的后焦点变长,如果PBS 的尺寸太小又会使得一部分满足系统投影镜头F 数的光线无法通过,造成光通量的浪费。LCOS 光阀的对角线尺寸为

0.47inch=12mm

按543的比例,我们有LCOS 光阀的边长尺寸为

9.6mm*7.2mm

PBS 棱镜由两个直角棱镜结合,棱镜材料为肖特玻璃SF6,折射率为

n=1.81264

系统F#数为1.7

1

tan 2 1.7

u =?

11tan 'tan 6

u u n ≈

≈ 这样光线在玻璃里的走向比1/6

2126,3x x x +==

因此PBS 的边长取为18rnm 。

2.3.4、照明系统的F参数

由A=2B,可得

'

A

d f

A

f

?

=,所以

''

'

B

W f

f

d

?

=

'''

#9.657

B

f

F W

d

φ

==

3、系统模拟

在此,笔者曾用多种软件尝试过系统模拟的办法,如:Zemax、TracePro、Light Tools、Opricalworks.但都由于下载、安装、使用等问题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最终,笔者在tracepro下建立如下模型

由于时间关系,这只是整个照明系统的前面部分PBS和LCD以及镜头部分没有再做模拟。下面两图分别为对反光碗口处照度和锥形光管出口处的光照度分析。

对于所得结果的具体分析,由于知识有限,还不能给予具体的结论。而且感觉建模也不尽如人意,希望老师谅解。

4、总结

在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需要感知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而视觉是人类感知信息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人类获知信息的60%来自视觉,由此可见,显示技术对于充分发挥人类的视觉功能,扩大人类的感知信息量,加速信息的传输与感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LCOS技术的成熟,LCOS微型投影仪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它的便携、廉价为人们日常的社交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投影系统逐渐微型化使得照明系在投影系统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从而对投影仪所用光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强大,发光面积小且光学扩展量(Etendue)小,而LCOS光阀面积尺寸很小,要求大量的光能够均匀的通

过一个很小的面积。

本文对于LCOS微型投影仪的照明系统的研究工作正是基于这样的需求展开。本论文以非成像光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非成像光学与成像光学研究的不同侧重。从能量的角度对LCOS微型投影仪系统进行分析,从而为LCOS微型投影显示系统的优化设计以及性能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

对点光源照明系统以及LED面光源照明系统中的常见光学器件的原理和性能进行分析,并且通过模拟仿真对器件的参数进行选择和优化,最后分析比较模拟结果。主要从光束利用效率、均匀性、中间光束的角度与系统F数的耦合等方面对器件进行评价。之后本文从全局的角度对课题中设计和仿真的两个系统进行分析。系统的结构给出以后,以光源发出光线的光路为顺序详细对系统的组件进行尺寸和设计说明,并对整个系统进行仿真模拟和优化分析。非成像光学对照明系统的设计给出了新的评价标准,然而由于设计中的因素很多且光路复杂,所以系统的优化相对比较困难。在实际的设计中要根据现有的条件,对设计要求、成本进行综合的考虑。并且在实际的光路模拟中对系统进行优化,对系统光能利用率和照明均匀性进行评价。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LCOS微型投影仪的技术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光源能量的利用率仍然不是很高,许多能量在光束的整型过程中被浪费掉了。如果可以根据实际的设计选择或者生产比较理想的光源,不但能提高系统的效率,也能简化系统。实现低功率高效率的LCOS 微型投影仪是便携的主要方向。综上所述,本论文只是对于LCOS微型投影仪的初步模拟和实验,而且由于时间关系由一些具体机械结构涉及的光学问题就没有再做深入的研究,而得到实用的可以产业化的结果还需要很多细节的改善工作。

参考文献:

《光导管于LED投影机之创新设计》——陈亨哲

《照明系统》——作者不详

《LCOS微型投影仪照明系统的设计》——王荣

《用于投影显示的均匀照明系统设计》——师小波

《单片式LCOS微型投影仪照明系统设计》

——甄艳坤,叶子,刘云玲,余飞鸿《投影机光学系统简介》——作者不详

《投影机工作原理基本介绍》——陈科顺

《DLP、LCD与LED投影机》——晖少

《视标投影仪照明系统研究》——刘海峰

光学系统设计作业

显微物镜光学参数要求为:β=2?,NA =0.1,共轭距离为195mm 。 1)根据几何光学计算相应参数; 2)运用初级像差理论进行光学系统初始结构计算; 3)使用光学设计软件对初始结构进行优化,要求视场角o 5±; 4)根据系统的特点列出优化后结构的主要像差分析; 5)计算优化后结构的二级光谱色差。 一、显微物镜的基本参数计算 为有效控制显微镜的共轭距离,显微镜设计时,一般总是逆光路设计,即按1/β进行设计。该显微物镜视场小,孔径不大,只需要校正球差、正弦差和位置色差。因此,采用双胶合物镜。 '''' 1 2 195111l l l l l l f β==- -=-= 解,得 ''6513043.33l l f ==-= 正向光路 根据 '' ' J nuy n u y == sin NA n u = 在近轴情况下 NA nu = ' 2y y β== 由此可求解 ''' 0.05NA n u == 由此可知逆向光路的数值孔径 综上,该显微物镜的基本参数为 NA 'f 'l l 0.05 43.33 65 130- 二、求解初始基本结构

1)确定基本像差参量 根据校正要求,令'0L δ=、'0SC =、' 0FC L ?=,即 0C S S S I ∏ I ===∑∑∑,即 43332220 00 z C S h P S h h P Jh W S h C φφφφI I ∏ I ===+===∑∑∑ 解,得 0P W C I === 将其规化到无穷远 11sin 0.1NA n u ==,11n = 则 11sin 0.1/2u U β=?=-,11 6.5h l u mm =?= 规化孔径角为 110.1 20.3333071 6.543.33 u u h φ-== =-? 由公式 () ()() 21141522P P W u W W u μμ∞∞ =++++=++可求得规化后的基本像差参量 代入可得 0.36560.8832 P W ∞∞ ==- 2)选择玻璃组合 取冕牌玻璃在前 得 ( ) 2 00.850.1 0.155792P P W ∞ ∞ =-+=- 根据0P 和C I ,查表选取相近的玻璃组合为BaK7-ZF3,其参数为 Bak7:56,5688.111==v n ZF3:5.29,7172.122==v n 0010.11520, 4.295252, 2.113207P Q ?=-=-= 2.397505A =, 1.698752K = 3)求形状系数Q

(整理)各种光学设计软件介绍-学习光学必备-peter.

光学设计软件介绍 ZEMAX是美国焦点软件公司所发展出的光学设计软件,可做光学组件设计与照明系统的照度分析,也可建立反射,折射,绕射等光学模型,并结合优化,公差等分析功能,是套可以运算Sequential及Non-Sequential的软件。版本等级有SE:标准版,XE:完整版,EE:专业版(可运算Non-Sequential),是将实际光学系统的设计概念、优化、分析、公差以及报表集成在一起的一套综合性的光学设计仿真软件。ZEMAX的主要特色:分析:提供多功能的分析图形,对话窗式的参数选择,方便分析,且可将分析图形存成图文件,例如:*.BMP, *.JPG...等,也可存成文字文件*.txt;优化:表栏式merit function参数输入,对话窗式预设merit function参数,方便使用者定义,且多种优化方式供使用者使用;公差分析:表栏式Tolerance参数输入和对话窗式预设Tolerance参数,方便使用者定义;报表输出:多种图形报表输出,可将结果存成图文件及文字文件。 CODE V是Optical Research Associates推出的大型光学设计软件,功能非常强大,价格相当昂贵CODE V提供了用户可能用到的各种像质分析手段。除了常用的三级像差、垂轴像差、波像差、点列图、点扩展函数、光学传递函数外,软件中还包括了五级像差系数、高斯光束追迹、衍射光束传播、能量分布曲线、部分相干照明、偏振影响分析、透过率计算、一维物体成像模拟等多种独有的分析计算功能。是世界上应用的最广泛的光学设计和分析软件,近三十多年来,Code V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创新,包括:变焦结构优化和分析;环境热量分析;MTF和RMS波阵面基础公差分析;用户自定义优化;干涉和光学校正、准直;非连续建模;矢量衍射计算包括了偏振;全球综合优化光学设计方法。 CODE V是美国著名的Optical Research Associates(ORA?)公司研制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大型光学工程软件。自1963年起,该公司属下数十名工程技术人员已在CODE V程序的研制中投入了40余年的心血,使其成为世界上分析功能最全、优化功能最强的光学软件,为各国政府及军方研究部门、著名大学和各大光学公司广泛采用1994年,ORA公司聘请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为其中国服务中心。与国际上其它商业性光学软件相比,CODE V的优越性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CODE V可以分析优化各种非对称非常规复杂光学系统。这类系统可带有三维偏心或倾斜的元件;各类特殊光学面如衍射光栅、全息或二元光学面、复杂非球面、以及用户自己定义的面型;梯度折射率材料和阵列透镜等等。程序的非顺序面光线追迹功能可以方便地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

上海电力学院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名称应用光学课程设计 课题代码132601904 院(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 班级 学生 指导教师 时间 2011 /2012学年第 2学期

一、课程设计目的: 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会使用ZEMAX 软件,了解并掌握使用该软件绘制光路原理图和光路优化的方法。 2、同时学会使用该软件设计、绘制以及添加各种元器件的基本技巧、基本 方法和步骤。 二、课程设计要求: (1) 请建立一个以“学号+姓名”为文件名建立一个文件夹,用来存放所有文 件,报告中的截图采用“学号+姓名”为名。 (2) 绘制光学系统图;绘制优化前后的像差曲线图。 (3) 熟悉ZEMAX 软件光学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4) 熟悉各种像差产生的原因 (5) 能够在软件中察看7种像差的大小 (6) 完成设计内容,提交设计报告,通过答辩。 三、设计内容与过程: mm f 180'=,?=82ω,6/1'/=f D ,mm D 30=∴ 083.012 118015'1',152 ====== f h u mm D h 58.124tan 180tan ''+=?+=+=ωf y 04.158.12083.01'''=??==y u n J ' 'u in Si -=∴2 ()083.02'?-=L δ2()106088005.0?=-?-5 ''u n Sic -=2()083.0'-=?FC L 21088.6001.0?=?-6 1088.6p 15?=?== n p Si -5 0=Sii ()15=Sic 2Ci 1088.6?=-6 1058.4?=p -6 0=W 1005.3?=Ci -8 108?=∞p -5 0=∞W 105.5?=Ci -6 ()1 .085.00+?-=∞W P P 2 00842 .0-=

光学设计作业答案Word版

现代光学设计作业 学号:2220110114 姓名:田训卿

一、光学系统像质评价方法 (2) 1.1 几何像差 (2) 1.1.1 光学系统的色差 (3) 1.1.2 轴上像点的单色像差─球差 (4) 1.1.3 轴外像点的单色像差 (5) 1.1.4 正弦差、像散、畸变 (7) 1.2 垂直像差 (7) 二、光学自动设计原理9 2.1 阻尼最小二乘法光学自动设计程序 (9) 2.2 适应法光学自动设计程序 (11) 三、ZEMAX光学设计.13 3.1 望远镜物镜设计 (13) 3.2 目镜设计 (17) 四、照相物镜设计 (22) 五、变焦系统设计 (26)

一、光学系统像质评价方法 所谓像差就是光学系统所成的实际像和理想像之间的差异。由于一个光学系统不可能理想成像,因此就存在光学系统成像质量优劣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得出不同的像质评价指标。 (1)光学系统实际制造完成后对其进行实际测量 ?星点检验 ?分辨率检验 (2)设计阶段的评价方法 ?几何光学方法:几何像差、波像差、点列图、几何光学传递函数 ?物理光学方法:点扩散函数、相对中心光强、物理光学传递函数 下面就几种典型的评价方法进行说明。 1.1 几何像差 几何像差的分类如图1-1所示。 图1-1 几何像差的分类

1.1.1 光学系统的色差 光波实际上是波长为400~760nm 的电磁波。光学系统中的介质对不同波长光的折射率不同的。如图1-2,薄透镜的焦距公式为 ()'121111n f r r ??=-- ??? (1-1) 因为折射率n 随波长的不同而改变,因此焦距也要随着波长的不同而改变, 这样,当对无限远的轴上物体成像时,不同颜色光线所成像的位置也就不同。我们把不同颜色光线理想像点位置之差称为近轴位置色差,通常用C 和F 两种波长光线的理想像平面间的距离来表示近轴位置色差,也成为近轴轴向色差。若l ′F 和l ′c 分别表示F 与C 两种波长光线的近轴像距,则近轴轴向色差为 '''FC F C l l l ?=- (1-2) 图1-2 单透镜对无限远轴上物点白光成像 当焦距'f 随波长改变时,像高'y 也随之改变,不同颜色光线所成的像高也不 一样。这种像的大小的差异称为垂轴色差,它代表不同颜色光线的主光线和同一基准像面交点高度(即实际像高)之差。通常这个基准像面选定为中心波长的理 想像平面。若'ZF y 和'ZC y 分别表示F 和C 两种波长光线的主光线在D 光理想像平面 上的交点高度,则垂轴色差为 '''FC ZF ZC y y y ?=- (1-3)

光学设计报告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光学系统设计》 题目:望远镜的设计 姓名:刘琦 学号:1050730017 班级:10应用物理学

目录 望远系统设计............................................................................................... 第一部分:外形尺寸计算 .......................................................................... 第二部分:PW法求初始结构参数(双胶合物镜设计) ....................... 第三部分:目镜的设计 .............................................................................. 第四部分:像质评价 .................................................................................. 第五部分心得体会 ..................................................................................

望远镜设计 第一部分:外形尺寸计算 一、各类尺寸计算 1、计算'f o 和'f e 由技术要求有:1 '4 o D f = ,又30D mm =,所以'120o f mm =。 又放大率Γ=6倍,所以' '206o e f f mm ==。 2、计算D 出 30 3056 D D D mm =∴= = =Γ物出物 3、计算D 视场 2'2120416.7824o o D f tg tg mm ω==??=视场 4、计算'ω(目镜视场) ''45o tg tg ωωωΓ?=?≈ 5、计算棱镜通光口径D 棱 (将棱镜展开为平行平板,理论略) 该望远系统采用普罗I 型棱镜转像,普罗I 型棱镜如下图: 将普罗I 型棱镜展开,等效为两块平板,如下图:

应用光学设计

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采用普罗I 型棱镜转像,系统要求为: 1、望远镜的放大率Γ=6倍; 2、物镜的相对孔径D/f ′=1:4(D 为入瞳直径,D =30mm ); 3、望远镜的视场角2ω=8°; 4、仪器总长度在110mm 左右,视场边缘允许50%的渐晕; 5、棱镜最后一面到分划板的距离>=14mm ,棱镜采用K9玻璃,两棱镜间隔为2~5mm 。 6、lz ′>8~10mm 一、物镜的外形尺寸计算及选型 已知τ =× 6,物镜D /'1f =1/4, D =30mm, K =50%, 2w =8。. 1、 求 '1f ,'2f . '1f =4×D =120mm ,τ =- '1f /'2f =6,'2f =20mm 2、' D (出瞳直径) 'D = D τ =5mm. 3、 视场半径' y (视场半径) 'y ='1f ×' 1tan( w )='1f ×1tan( w )=8.3912 4、 目镜视场2' w τ= ' 11tan( w )tan( w ) 2'w =45.522。 5、 目镜的放大率目τ

目τ=250/'2f =250/20=×12.5 6、 棱镜的通光口径 h=7.5 1h 'y (分划板) 取a =15 则有 ( '1f -a)/ '1f =(1h -h)/( 'y -1h ) 1h =8.2798 棱镜的通光口径 棱镜D =21h =16.5596 展开的长度 d =2 棱镜D =33.1192 加压圈,取d =34.6 用9K 玻璃,n =1.5163 ,_ d =d/n=22.8(等效空气平板厚度) C= 1=56.4 棱镜不拦轴上点的光的条件:('1f -_ c ) /' 1f =1h /(D/2) _c =53.8 C>=_ c 7、 目镜的口径D 目=[( '1f +'2f )tan(w)+ D 出瞳/4] =[(120+20)*tan 4。 +5/4] 8、 正视图

哈工大光电技术基础及应用大作业

《光电技术基础及应用》大作业 (2015年春季学期) 题目激光测距原理及军事应用 姓名崔晓蒙 学号1110811005 班级1108110班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报告提交日期2015年4月23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大作业要求 1.请根据课堂布置的4道大作业题,任选其一,题目自拟,拒绝雷 同和抄袭; 2.大作业最好包含自己的心得、体会或意见、建议等; 3.大作业统一用该模板撰写,字数不少于5000字,上限不限; 4.正文格式:小四号字体,行距为1.25倍行距; 5.图表规范,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 6.用A4纸单面打印;左侧装订,1枚钉; 7.大作业需同时提交打印稿和2003word电子文档予以存档,电子文 档由班长收齐,统一发送至:j_jyq@https://www.360docs.net/doc/9217229505.html,; 8.此页不得删除。 评语: 成绩(20分):教师签名: 2015年5月25日

《激光测距原理及军事应用》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脉冲激光测距原理及常见的激光测距光源,并对它们在军事上的应用作了相应的介绍。 关键词:激光测距,激光光源,军事应用 1.概述 1960年一种神奇的光诞生了,它就是激光。激光的英文名称是Laser,取自英文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各单词的头一个字母组成的缩写词。意思是“受激辐射的光放大”。由于激光在亮度、方向性、单色性以及相干性等方面都有不俗的特点,它一出现就吸引了众多科学工作者的目光,并被迅速地被应用在工业生产方面、国防军工方面、房地产业、各级科研机构、工程、防盗安全等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激光焊接、激光切割、激光打孔(包括斜孔、异孔、膏药打孔、水松纸打孔、钢板打孔、包装印刷打孔等)、激光淬火、激光热处理、激光打标、玻璃内雕、激光微调、激光光刻、激光制膜、激光薄膜加工、激光封装、激光修复电路、激光布线技术、激光清洗等。有关于激光的研究与生产制造也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 激光与普通光源所发出的光相比,有显著的区别,形成差别的主要原因在于激光是利用受激辐射原理和激光腔滤波效应。而这些本质性的成因使激光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1.激光的亮度高。固体激光器的亮度更可高达1011W/cm2Sr这是因为激光虽然功率有限,但是由于光束极小,于是具有极高的功率密度,所以激光的亮度一般都大于我们所见所有光(包括可见光中的强者:太阳光),这也是激光可用于星际测量的根本原因所在; 2.激光的单色性好。这是因为激光的光谱频率组成单一。 3.激光的方向性好。激光具有非常小的光束发散角,经过长距离的飞行以后仍然能够保持直线传输; 4.激光的相干性好。我们通常所见到的可见光是非相干光,激光可以做到他们都做不到的事情,比如说切割钢材。 在测距领域,激光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可以这样说,激光测距是激光应用最早的领域(1960年产生,1962年即被应用于地球与月球间距离的测量)。测量的精确度和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同时重量轻的激光测距仪受到了大多数有测距需求的企业、机构或个人的青睐,其市场需求空间大,应用领域广行业需求多,并且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激光测距是激光在军事上应用最早和最成熟的技术。自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红宝石激光器发明以来,便有人开始进行激光测距的研究。和微波测距等其

光学设计报告

光学设计课程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目录 双胶合望远物镜的设计 (02) 摄远物镜的设计 (12) 对称式目镜的设计与双胶合物镜的配合 (20) 艾尔弗目镜的设计 (30) 低倍消色差物镜的设计 (38) 无限筒长的高倍显微物镜的设计 (47) 双高斯照相物镜的设计 (52) 反摄远物镜的设计 (62) 课程总结 (70)

双胶合望远物镜的设计 1、设计指标: 设计一个周视瞄准镜的双胶合望远物镜(加棱镜),技术要求如下:视放大率: 3.7?;出瞳直径:4mm ;出瞳距离:大于等于20mm ;全视场角:210w =?;物 镜焦距: ' =85f mm 物;棱镜折射率:n=(K9);棱镜展开长:31mm ;棱镜与物镜的 距离40mm ;孔径光阑为在物镜前35mm 。 2、初始结构计算 (1) 求 J h h z ,, 根据光学特性的要求4.728.142=== D h : 44.75tan 85tan ''=?=?=οωf y 0871 .0''==f h u 648.0'''==y u n J (2)计算平行玻璃板的像差和数 C S S S I I I I ,, 平行玻璃板入射光束的有关参数为 0871.0=u 0875.0)5tan(-=-=οz u 005 .1-=u u z 平行玻璃板本身的参数为 d=31mm ; n=; 1.64=ν 带入平行玻璃板的初级像差公式可得: 000665.01.51631-1.5163×0.0871×-3113 24 432-==--=I du n n S 0.0006682=(-1.005)×-0.000665=u u × =z I I I S S 000824.0087.05163.11.6415163.131122 22-=??-?-=--=I u n n d S C υ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1-40

视场:; 出瞳直径:d = 5mm ; 镜目距:p = 2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4 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10 mm; 棱镜和材料: 施密特屋脊棱镜(k = 3.04) 材料:k9 目镜:2-35 N0.2 10 倍炮对镜: 视场:; 出瞳直径:d = 5mm ; 镜目距:p = 2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5 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42mm; 棱镜和材料: 靴型屋屋脊棱镜(k = 2.98),材料:k9 目镜:2-35 N0.3 10 倍潜望镜: 视场:; 出瞳直径:d = 5mm ; 镜目距:p = 2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5 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45 mm;潜望高:300 mm 棱镜和材料: 普罗11型棱镜(k = 3.0),材料:k9 目镜:2-35 N0.4 10 倍潜望镜: 视场:; 出瞳直径:d = 5mm ; 镜目距:p = 2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75 , 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45 mm;潜望高:300 mm 棱镜和材料: 五角屋脊棱镜(k = 4.233),材料:K9 目镜:2-35

视场:; 出瞳直径:d = 5mm ; 镜目距:p = 2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64 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10 mm; 棱镜和材料: D1J-450屋脊棱镜(k = 3.552),材料:Bak7 目镜:2-35 N0.6 10 倍观察镜: 视场:; 出瞳直径:d = 5mm ; 镜目距:p = 2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64 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10 mm; 棱镜和材料: D1J-600屋脊棱镜(k = 2.646),材料:k9 目镜:2-35 N0.7 10 倍观察镜: 视场:; 出瞳直径:d = 5mm ; 镜目距:p = 2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64 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10 mm; 棱镜和材料: D1J-800屋脊棱镜(k = 1.96),材料:Bak7 目镜:2-35 N0.8 10 倍双目望远镜: 视场:; 出瞳直径:d = 5mm ; 镜目距:p = 2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4 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28 mm; 棱镜和材料: 普罗1型棱镜(k = 4),材料:k9 目镜:2-35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终)

第一类题目:双目望远镜 要求: 1)双镜筒之间可以调节距离,调节范围56~72mm 2)右眼目镜可以调节视度,调节距离 1000 52 e f x ' ±= 3)透镜间空气间隔公差05.0±mm 4)透镜装调光轴偏心5'(角分) 参考: 目镜2-28, 焦距216.20='e f mm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295) 目镜2-25 焦距597.15='e f mm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294) 别汉屋脊棱镜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92) 普罗I 型棱镜 (参考工程光学郁道银P47) 1、设计一个10倍的双目望远镜 全视场: 0 62=ω;出瞳直径:d=4.0,镜目距:5.10=p ;分辨率:"6=α;渐晕系数: 6.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3.28=a ;棱镜:普罗I 型棱镜;材料:BAK7;目镜: 2-25 2、设计一个8倍的双目望远镜 全视场: 0 72=ω;出瞳直径:d=5,镜目距:20=p ;分辨率:"6=α;渐晕系数: 55.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3.26=a ;棱镜:普罗I 型棱镜;材料:BAK7;目镜: 2-28

3、设计一个8倍的双目望远镜 全视场: 0 72=ω;出瞳直径:d=4,镜目距:5.10=p ;分辨率:"6=α;渐晕系数: 6.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3.28=a ;棱镜:普罗I 型棱镜;材料:K9;目镜: 2-25 4、设计一个8倍的双目望远镜 全视场: 0 72=ω;出瞳直径:d=5,镜目距:20=p ;分辨率:"6=α;渐晕系数: 55.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3.26=a ;棱镜:普罗I 型棱镜;材料:BAK7;目镜: 2-28 5、设计一个10倍的双目望远镜 全视场: 0 62=ω;出瞳直径:d=4.0,镜目距:5.10=p ;分辨率:"6=α;渐晕系数: 6.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3.28=a ;棱镜:别汉屋脊棱镜;材料:BAK7; 目镜:2-25

应用光学习题解答

一、填空题 1、光学系统中物和像具有共轭关系的原因是 。 2、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 。 3、 光学系统的三种放大率是 、 、 ,当物像空间的介质的折射率给定后,对于一对给定的共轭面,可提出 种放大率的要求。 4、 理想光学系统中,与像方焦点共轭的物点是 。 5、物镜和目镜焦距分别为mm f 2'=物和mm f 25'=目的显微镜,光学筒长△= 4mm ,则该显微镜的视放大率为 ,物镜的垂轴放大率为 ,目镜的视放大率为 。 6、 某物点发出的光经理想光学系统后对应的最后出射光束是会聚同心光束,则该物点所成的是 (填“实”或“虚”)像。 7、人眼的调节包含 调节和 调节。 8、复杂光学系统中设置场镜的目的是 。 9、要使公共垂面内的光线方向改变60度,则双平面镜夹角应为 30 度。 10、近轴条件下,折射率为1.4的厚为14mm 的平行玻璃板,其等效空气层厚

度为10 mm。 11、设计反射棱镜时,应使其展开后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平行,目的是 保持系统的共轴性。 12、有效地提高显微镜分辨率的途径是提高数值孔径和减小波长。 13、近轴情况下,在空气中看到水中鱼的表观深度要比实际深度小。 一、填空题 1、光路是可逆的 2、光从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I0,其中,sinI0=n2/n1。 3、垂轴放大率;角放大率;轴向放大率;一 4、轴上无穷远的物点 5、-20;-2;10 6、实 7、视度瞳孔 8、在不影响系统光学特性的的情况下改变成像光束的位置,使后面系统的通光口径不致过大。 9、30 10、10 11、 12、 13、小 二、简答题 1、什么是共轴光学系统、光学系统物空间、像空间?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例子(学生)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 一.题目:8倍观察镜的设计 二.设计要求 全视场: 2ω=7°; 出瞳直径: d=5mm ; 镜目距: p=20mm ; 鉴别率:α=''6; 渐晕系数: k=0.55;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a=10mm ; 棱镜:别汉屋脊棱镜,材料为K10; 目镜:2-28。 三.设计过程 (一)目镜的计算 1.目镜的视场角 ?=?????? ?? = = Γ1451.52'25.3tan 'tan 8tan 'tan ωωωω 2.由于目镜存在负畸变(3%~5%),所以目镜的实际视场角为: ?=?=+=7524.5405.11451.52%51'22')(实际ω ω 3.目镜的选型:目镜2-28如下图所示:

相应的系统参数为:mm f 216.20'=;?=57'2ω;mm S f 49.4'=;mm d 5= 其结构参数如下表所示: 4.目镜倒置 目镜倒置后的结构参数如下表所示:

5.手动追迹光线,求出倒置后的S f’ 用l 表进行目镜近轴光的追迹,如下表所示: 通过光线追迹得到S f’=18.276mm 6.计算出瞳距p ’ 望远系统的结构图如图所示: 由于孔径光阑是物镜框,则孔径光阑经目镜所成的像为出瞳,则 Γ + =?Γ=-?-=-??? ???=-=-='2''2'' 2''1'22'' 1')'()'('''f S p f S p f S p f f f xx S p x f x f f f f mm p 803.208216 .202760.18'=+= 求得的出瞳距mm p 803.20'=与设计要求mm p 20'=较接近,因此选择的目镜满足要求。 (二)物镜的计算 1.物镜焦距 mm f f f f e o e o 728.161216.208'''' =?=?Γ=?=Γ

网站美工设计基础四次作业

作业一: 1. [单选题] 平面构成是从(B )这些单个元素开始的。 A、色彩、图形 B、点、线、面 C、构图、排版 D、文字、图片 2.[单选题] 在几何学上,点只有位置,没有(B ) A、色彩 B、大小和形状 C、空间 D、长度 3.[单选题] (B )是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单位元素。 A、点 B、基本形 C、线 D、骨格 4. [单选题] 重复构成是指以一个基本形为主体,在骨格内(B )排列,排列可做方向、位置及大小等变化。 A、随意 B、重复 C、倾斜 D、并列 5. [单选题] 平时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等指的是(A )现象。 A、特异 B、重复 C、分割 D、自然 6. [单选题] 渐变构成指的是基本形或骨格有规律的()地变化。 A、渐次 B、倾斜 C、重复 D、排列 7. [单选题] 光是指发光体释放出的射线,即( A) A、光线 B、色彩 C、色光 D、辐射 8. [单选题] 自然界中,任何客观物象色彩关系的形成都具备光源的照射、物体的反射和环境的折射3个基本因素,即光源色、固有色、(C )。 A、太阳光 B、人造光 C、环境色 D、对比色 9. [单选题]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或深浅程度,以光源色来说可以称为(C ) A、深度 B、浅度 C、明暗度 D、发光度 10. [单选题]

同类色是指在色相环中任意(C )左右的两种以上的颜色。 A、130° B、180° C、15° D、45° 作业二 1.[判断题] 光线与色彩是相互依存的,光是前提,色是结果,没有光也会有色彩。(×)2. [判断题] 固有色不是一个非常准确的概念,因为物体本身并不存在恒定的色彩。(∨)3. [判断题] 光线微弱时物体的固有色变得暗淡模糊。(∨) 4. [判断题] 在可见光谱中红、橙、黄、绿、青、蓝、紫是最纯的颜色。(∨) 5. [判断题] 同种色是指在色相环中任意一种颜色自身产生相同明度的变化的颜色。(∨)6. [判断题] 在平面构成的学习中,可以不考虑设计的具体应用,而把注意力集中于形 式的创造。(∨) 7. [判断题] 平面构成中的重复、特异、对称等方法都可应用到标志设计中。(∨) 8. [判断题] 平面构成中的点是相对而言的,一般来说,点越大,点的感觉越强。(×)9. [判断题] CorelDRAW软件中,按住Ctrl+Alt键后拖动鼠标,可绘制出以鼠标单击点 为中心的正方形边界的网格。(×) 10. [判断题] 矢量图形与分辨率无关,可以将它缩放到任意大小都不会影响其清晰度。(∨) 作业三 1. [单选题] 骨格决定了基本形在构图中(A )。 A、彼此的关系 B、大小 C、空间 D、形状 2. [单选题] 特异构成指在有规律的形态中,出现一个或几个( A)的元素。 A、变异 B、相同 C、重复 D、渐变

光学设计论文

第一章前言 随着光学设计的发展,光学仪器已经普遍应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光学仪器的核心部分是光学系统。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光学仪器整体质量的好坏。然而,一个高质量的成像光学系统要靠良好的光学设计去完成。 光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光学是研究光的行为和性质,以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学科。光是一种电磁波,在物理学中,电磁波由电动力学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同时,光具有波粒二象性,需要用量子力学表达。光的本性也是光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微粒说把光看成是由微粒组成,认为这些微粒按力学规律沿直线飞行,因此光具有直线传播的性质。我们通常把光学分成几何光学、物理光学和量子光学。 所谓光学系统设计即设计出系统的性能参数、外形尺寸、和各光组的结构等,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步设计”或者“外形尺寸设计”,即根据仪器总体的设计要求,从仪器总体出发,拟定出光学系统的原理图,

并初步计算系统的外形尺寸,以及系统中各部分要求的光学特性。第二阶段称为

“像差设计”,一般称为“光学设计”,即根据初步设计的结果,确定每个透镜的具体结构参数,以保证满足系统光学特性和成型质量成像质量的要求。 一个光学仪器工作性能的优劣,初步设计是关键,当然在初步设计合理的条件下,如果像差设计不当,同样也可能造成不良后果。一个好的设计应该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结构设计最简单的系统。 光学设计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至今已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光学系统设计的具体过程:制定合理的技术参数,光学系统总体设计和布局,光组的设计(包括选型,初始结构的计算,像差校正、平衡与像质评价),长光路的拼接与统算,绘制光学系统图、部件图和零件图,编写设计说明书,进行技术答辩。 光学设计的设计步骤为选择系统的类型,分配元件的光焦度,校正初始像差,减小残余像差(高级像差)。重复以上步骤,最终会找到一个满意结果。

三片式物镜设计+Zemax文件截图-北交大工程光学设计作业

三片式物镜的设计 小组成员: 执笔人:

1.设计任务的具体指标及其要求 35mm相机胶片50mm焦距F/3.5 玻璃最小中心厚度与边缘厚度4mm,最大中心厚18mm 空气间隔最小2mm 可见光波段光阑位于中间透镜各透镜所用材料SK4---F2----SK4 2.入瞳直径的设定 点击Gen打开General窗口,在General系统通用数据对话框中设置孔径。在孔径类型中选择Image Space F/#,并根据设计要求在Aperture Value中输入3.5.

3.视场的设定 由于使用35mm相机胶片,其规格尺寸为36mm*24mm,Zemax中一般使用圆形像面,因此该矩形像面的外接圆半径经计算为21.7mm,0.707像高的视场高度为15.3mm。 点击Fie打开Field Data窗口,设置三个视场分别为0mm、15.3mm、21.7mm。

4.工作波长的设定 选择可见光波段,点击Wav按钮,设置Select-F,d,C(Visible),自动输入三个特征波长。

5.评价函数的选择 执行命令Editors----Mreit Function打开Mreit Function Editor编辑窗口,在Mreit Function Editor编辑窗口中执行命令Tools---Default Merit Function,打开默认评价函数对话窗口,选择RMS---Spot Radius--Centroid评价方法,并将厚度边界条件设置为玻璃最小中心厚度与边缘厚度4mm,最大中心厚18mm,空气间隔最小2mm。

6.系统的透镜参数设定 在Lens Data Editor中输入部分初始结构,设置中间透镜为光阑,设置各透镜所用玻璃材料类型。 因为此时的焦距为49.7684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题目

第一组、第三组:双目望远镜 要求: 1)双镜筒之间可以调节距离,调节范围56~72mm 2)右眼目镜可以调节视度,调节距离 1000 52 e f x ' ±= 3)透镜间空气间隔公差05.0±mm 4)透镜装调光轴偏心5'(角分) 参考: 目镜2-28, 焦距216.20='e f mm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295) 目镜2-25 焦距597.15='e f mm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294) 普罗I 型棱镜 (参考工程光学郁道银P47) 第一组设计一个10倍的双目望远镜 全视场: 0 62=ω;出瞳直径:d=4.0,镜目距:5.10=p ;分辨率:"6=α;渐晕系数:6.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3.28=a ;棱镜:普罗I 型棱镜;材料:BAK7;目镜:2-25 第三组设计一个8倍的双目望远镜 全视场: 0 72=ω;出瞳直径:d=5,镜目距:20=p ;分辨率:"6=α;渐晕系数:55.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3.26=a ;棱镜:普罗I 型棱镜;材料:BAK7;目镜:2-28

第二组、第五组、第七组:观察镜 参考: 目镜2-28, 焦距216.20='e f mm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295) 目镜2-25 焦距597.15='e f mm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294) 棱镜参考: 阿贝屋脊棱镜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92) 列曼屋脊棱镜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90) 设计一个8倍的观察镜第二组 全视场: 0 62=ω;出瞳直径:d=5,镜目距:20=p ;分辨率:"6=α;渐晕系数:61.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15=a ;棱镜:阿贝屋脊棱镜;材料: K9;目镜:2-28 设计一个8倍的观察镜第五组 全视场: 05.62=ω;出瞳直径:d=5,镜目距:20=p ;分辨率:"6=α;渐晕系数:61.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15=a ;棱镜:阿贝屋脊棱镜;材料: K9;目镜:2-28 设计一个8倍的观察镜第七组 全视场: 05.62=ω;出瞳直径:d=5,镜目距:20=p ;分辨率:"6=α;渐晕系数:61.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15=a ;棱镜:列曼屋脊棱镜;材料: K9;目镜:2-28 第四组、第六组:炮对镜 棱镜参考: 目镜2-28, 焦距216.20='e f mm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295)

应用光学-北京理工大学

《应用光学》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应用光学 学分:4 学时:64 (其中实验学时:8)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一、目的与任务 应用光学是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方向)、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和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它主要是要让学生学习几何光学、典型光学仪器原理、光度学等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几何光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学习近轴光学、光度学、平面镜棱镜系统的理论与计算方法,学习典型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设计光电仪器的初步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部分(56学时) 第一章:几何光学基本原理(4学时) 1.光波和光线 2.几何光学基本定律 3.折射率和光速 4.光路可逆和全反射 5.光学系统类别和成像的概念 6.理想像和理想光学系统 第二章:共轴球面系统的物像关系(14学时) 1.共轴球面系统中的光路计算公式 2.符号规则 3.球面近轴范围内的成像性质和近轴光路计算公式 4.近轴光学的基本公式和它的实际意义 5.共轴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主平面和焦点 6.单个折射球面的主平面和焦点 7.共轴球面系统主平面和焦点位置的计算 8.用作图法求光学系统的理想像 9.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式 10.光学系统的放大率

11.物像空间不变式 12.物方焦距和像方焦距的关系 13.节平面和节点 14.无限物体理想像高的计算公式 15.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 16.理想光学系统中的光路计算公式 17.单透镜的主面和焦点位置的计算公式 第三章:眼睛的目视光学系统(7学时) 1.人眼的光学特性 2.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3.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4.眼睛的缺陷和目视光学仪器的视度调节 5.空间深度感觉和双眼立体视觉 6.双眼观察仪器 第四章:平面镜棱镜系统(9学时) 1.平面镜棱镜系统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2.平面镜的成像性质 3.平面镜的旋转及其应用 4.棱镜和棱镜的展开 5.屋脊面和屋脊棱镜 6.平行玻璃板的成像性质和棱镜的外形尺寸计算 7.确定平面镜棱镜系统成像方向的方法 8.共轴球面系统和平面镜棱镜系统的组合 第五章:光学系统中成像光束的选择(5学时) 1.光阑及其作用 2.望远系统中成像光束的选择 3.显微镜中的光束限制和远心光路 4.场镜的特性及其应用 5.空间物体成像的清晰深度——景深 第六章:辐射度学和光度学基础(10学时) 1.立体角的意义和它在光度学中的应用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15倍双目望远镜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报告 ———15倍双目望远镜 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 光电工程学院 2016年01月04日

一、望远镜系统的原理 (3)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3) 三、光学元件尺寸计算及数据处理总结 (4) (一)、目镜的计算 (4) (二)、物镜的结构形式及外形尺寸计算 (7) (三)、计算分划板 (7) (四)、计算棱镜 (8) (五)、像差计算 (9) (六)、建立数据文件 (15)

一、望远镜系统的原理 亥普勒望远镜的原理示意如下图1所示: 图 1 图中可见亥普勒望远镜是由正光焦度的物镜与正光焦度的目镜构成,与显微镜不同的是望远镜的光学间隔为0,平行光入射平行光射出。其系统的视觉放大倍率为: '//D D f f e o -=''-=Γ 式中,0f '为物镜的焦距;e f '为目镜的焦距;D 为入瞳直径;'D 为出瞳直径。在此成像过程中,有一个实像面位于分划面上,可以实现相应的瞄准或测量。 由于亥普勒望远镜成倒像不利于观察,故而需在系统中加入一个由透镜或棱镜构成的转像系统。军用望远镜的转像系统多是用两个互相垂直放置的 180-II D 棱镜(即保罗棱镜)组成。 伽利略望远镜是由正光焦度的物镜和负光焦度的目镜组成,其视觉放大率大于1,形成的是正立的像,无需加转像系统,也无法安装分划板,应用较少。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根据已知的一些技术要求,进行外型尺寸计算; 1)目镜的选取及计算; 2)物镜的结构型式及外型尺寸计算; 3)分划板的外型尺寸计算; 4)棱镜的类型选取及外型尺寸计算; 2、像差计算 1)求取棱镜的初级像差; 2)求取物镜的初级像差; 3)根据物镜的像差求出双胶合物镜的结构参数。

现代光学设计作业

现代光学设计——结课总结 光学工程一班陈江坤 学号2120100556

一、掌握采用常用评价指标评价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方法,对几何像差和垂轴像差进行分类和总结。 像质评价方法 一、几何像差曲线 1、球差曲线: 球差曲线纵坐标是孔径,横坐标是球差(色球差),使用这个曲线图,一要注意球 差的大小,二要注意曲线的形状特别是代表几种色光的几条曲线之间的分开程度,如果单 根曲线还可以,但是曲线间距离很大,说明系统的位置色差很严重。 2、轴外细光束像差曲线 这一般是由两个曲线图构成。图中左边的是像散场曲曲线,右边的是畸变,不同颜色 表示不同色光,T和S分别表示子午和弧矢量,同色的T和S间的距离表示像散的大小,纵坐标为视场,左图横坐标是场曲,右图是畸变的百分比值,左图中几种不同色曲线间距 是放大色差值。

3、横向特性曲线(子午垂轴像差曲线): 不同视场的子午垂轴像差曲线,纵坐标EY代表像差大小,横坐标PY代表入瞳大小,每一条曲线代表一个视场的子午光束在像面上的聚交情况。理想的成像效果应当是曲线和横轴重合,所有孔径的光线对都在一点成像。纵坐标上对应的区间就是子午光束在理想像面上的最大弥散斑范围。这个数值和点列图中的GEO尺寸一致,GEO尺寸就是横向特性曲线中该视场三个光波中弥散最大的那个半径。其中主光线用于描述单色像差情况;三个波长曲线用于描述垂轴色差情况。横向像差特性曲线图表示了视场角由小到大时垂轴像差曲线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子午垂轴像差随视场变化规律。子午垂轴像差曲线的形状当然是子午像差:细光束子午场曲、子午球差和子午彗差决定的,因此曲线形状和像差数量的对应关系经常在像差校正中用到。根据像差曲线可以判断出要改善系统的成像质量,就必须改变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即改变三种子午像差的数量。 将子午光线对a、b作连线,该连线的斜率m = (Ya-Yb)/2h 与宽光束子午场曲X’T 成正比。口径改变时,连线斜率变化表示宽光束子午场曲也随着变化。当口径减小趋于0时,连线成了坐标原点(对应主光线)的切线,切线的斜率和细光束子午场曲x’t相对应。子午光线对连线的斜率与原点切线斜率之间的差和子午球差(X’T –x’t)成正比,两个斜率夹角越大,子午球差越大。即:宽光束子午场曲与细光束子午场曲的差和子午球差成正比。当宽光束子午场曲与细光束子午场曲的符号由同号变成异号时表明子午球差加大。子午光线对连线和纵坐标交点的高度等于(Ya +Yb)/2,是子午彗差K’T。不同波长子午光线对连线和纵坐标交点之差表示两种不同波长光之间的“色彗差”。彗差是与孔径和视场都有关的一个像差,主要反映了经过光学系统后与主光线原对称的光线对不再与主光线对称的情形,能量上反映了对于中心点的不对称,也就是“彗尾现象”。 至于色差情况,三个波长的横向特性曲线差值就反映了轴外点垂轴色差的情况。横向特性曲线充分反映了轴外像点的成像质量和随入瞳孔径、视场大小的变化规律。在光学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的分析这些像差中那一个占据主要地位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像差校正和像差平衡的目的。 弧矢像差的分析方法与子午像差分析方法相同。 对应轴上点,只有两种像差需要分析,即:轴向球差和轴向色差。“轴上点像差特性曲线(longitudinal aberration)”,通过对于轴上点球差、轴向色差的描述,综合的反映了轴上点成像质量;“场曲和畸变特性曲线”,描述了系统的子午场曲、弧矢场曲、色散、畸变等像差参数;“横向色差特性曲线”,描述了系统垂轴色差随着视场变化的规律。 二、点列图 由一点发出的许多光线经光学系统后,因像差使其与像面的交点不再集中于同一点,而形成了一个散布在一定范围的弥散图形,称为点列图。,点列图是在现代光学设计中最常用的评价方法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