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套加工毕业设计

轴承套加工毕业设计
轴承套加工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设计(论文)题目轴承套的设计

主要研究内容1.轴承套加工工艺分析

2.轴承套加工工艺制定

3.轴承套加工工艺的编写及其加工程序的编制

主要技术指标或研究目标1.Φ34js7外圆对Φ22H7孔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0.01mm;

2.左端面对Φ22H7孔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01mm。

3.Φ34js7外圆对Φ22H7孔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0.01mm;左端面对Φ22H7孔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01mm。

基本要求1.学会查一些相关资料,以及提高信息应用能力

2.编制工艺文件

3.学会对零件图的工艺分析

4.会编制零件图的数控加工程序

5.学会运用AutoCAD辅助设计软件,画出零件图。

主要参考资料及文献[1]艾兴、肖诗纲,《切削用量简明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2]李益民,《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3]王绍俊,《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4]赵家齐,《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北京:机械工业出

版社1994。

[5]陆剑中、孙家宁,《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前言

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其实就是数控技术的竞争,这种竞争是全方位的。目前,随着国内数控机床用量的剧增,特别是随着高刚度整体铸造床伸、高速运算数控系统和主轴运平衡等新技术的采用以及刀具材料的不断发展,现代切削加工朝着高速、高精度和强力切削方向发展。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本次毕业设计是我们学院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学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训练,亦是一次全面针对我们所学知识的检查。本毕业设计主要介绍了轴承套的工艺分析,与加工方案,全方位的运用了所学的知识,如:《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工艺学》、《机械零件的加工制造》、《零件的编程》等学过的理论知识。

准备阶段:通过实习,实际调研主要了解零件加工的工艺过程,收集有关轴承套的技术资料;同时了解其加工的过程和所起的作用,通过调研对该机工作原理基本上有一个完善的认识,并达到预期的目的。

设计阶段:此阶段主要是对所搜集的技术资料进行整理,画出正规的零件工作图,根据零件的作用正确的选择毛坯,根据零件的精度正确的选择机床。同时正确的编程。在此过程中,认真查寻资料,做到设计每一步均有根据,确凿可信。满足所要求的技术条件,在较短时间内圆满完成学校所下达的各项任务要求。

答辩阶段:该阶段是检查验收阶段,通过答辩来我们检查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使学校老师对我们每位学生的所学知识方面有一个全面性的了解。

总之,通过这次的毕业设计,使我深深地感受和领略到,掌握知识与运用知识的重要性。理论联系实际使我们对理论知识更加巩固,实践就为我们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的毕业设计任务较为繁重,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限,设计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希望各位老师对其指出和改正,我在此对您深表感谢

摘要:由轴承套零件图对轴承套进行工艺分析,根据轴承套的技术要求选择毛坯,确定其加工路线、装夹方案、选择刀具,编写数控加工工艺程序,并填写工艺卡片。

关键词轴承套工艺夹具编程

Abstract

Wear a good set of bearings, mechanical strength, as the various types of bearings within the sleeve, can increase the bearing life more than 20 times. Part drawing from the bearing sleeve bearing Jacket process analysis, technical requirements under the bearing sleeve options blank, determine the correct clamping scheme, select the tool, the technology required to determine the processing line. Under the processing line Bianxie Machining of procedures, and complete Process card.

Keywords Bearing sleeve fixture programming process

目录

摘要 (1)

1.零件图工艺分析 (5)

1.1轴承套的技术条件和工艺分析 (5)

1.2材料的选择 (6)

1.3毛坯的选择 (6)

1.4选择设备 (6)

1.5基面的选择 (6)

1.6选择加工方案 (7)

1.7确定加工顺序及进给路线 (8)

1.8 确定加工顺序及走刀路线 (8)

1.9切削用量的选择 (9)

2拟定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9)

2.1 表2-2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10)

2.2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10)

2.3确定工件原点 (10)

2.4编写加工程序及说明 (10)

总结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1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设计题目给定的零件轴承套,该产品年产量为4000件,设其备品率为4%,机械加工废品率为1%,则该零件的年生产纲领为:

N=Qn(1+a%)(1+b%)

式中N——零件的年生产纲领(件/年);

Q——产品的年生产纲领(台/年);

n——每台产品中该零件的数量(件/台);

a%——该零件的备品率;

b%——该零件的废品率。

代入上公式N=Qn(1+a%)(1+b%)

=10x420x(1+4%)x(1+1%)=4300 ( 件)

由上可知轴承套的年产量为4200件,查表可知该产品为中批生产。

2.零件图工艺分析

如图1-1所示的轴承套,材料为ZQSn6-6-3,每批数量为200件。

1-1轴套筒

2.1轴承套的技术条件和工艺分析

该轴承套属于短套筒,材料为锡青铜,其加工表面,有一定位置要求。分述如下:

(1)以Φ45外圆为粗基准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34外圆和右端面

(2)以Φ34外圆面为基准,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粗,精Φ42的外圆和左端面

(3)Φ42的外圆为基准,精加工Φ34的外圆,2mm的槽

(4)Ф34Js7的外圆为精基准,钻20的通孔

(5)Ф34Js7的外圆为精基准,精加工Φ22的通孔,镗Φ24的内孔及内孔倒角(4)Ф4的油孔采用普通钻床即可加工出来

图1-2三爪自动定心卡盘

2.2材料的选择

套筒类零件常用材料为铸铁、钢、青铜,本设计轴承套选青铜,因为青铜具有耐腐蚀性,良好的润滑性,还有较好的机械性能能够满足本设计的需要

2.3毛坯的选择

一般套筒零件选择热扎或冷拉棒料,或实心铸件,由轴承套的图样分析可知,轴承套属于短套筒类零件,又因为青铜塑性差适于铸造,所以选用43×Φ45的实心铸件

2.4选择设备

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外形和材料等条件,可选用车床粗加工,数控车床精加工,钻床(普通钻床)。

2.5基面的选择

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

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的大批报废,是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1)粗基准的选择。对于零件而言,尽可能选择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而对有若干个不加工表面的工件,则应以与加工表面要求相对位置精度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根据这个基准选择原则,加工Ф34的外圆时,以Ф45的外圆为粗基准,加工Ф42的外圆时以Ф34的外圆为粗基准

(2)精基准的选择。主要应该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加工内Ф22和Ф24的内孔时,以Ф34Js7为精基准,选用数控车床

2.6选择加工方案

制定工艺路线得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确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性机床配以专用工卡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轴承套的工艺路线如下:

下料→车两端面→粗车各外圆→精车各外圆,车槽,倒角→检验。图1-3为外轮廓的走刀路线

工序一:锻造Φ45×43

工序二:以Φ45的外圆为基准,车右端面和粗车Φ34的外圆以及切2mm的退刀槽

工序三:以Ф34的外圆为基准,车左端面和粗车的外圆Φ42的外圆

工序四:以Φ42的外圆为基准,半精加工Φ34的外圆和右端面倒角1.5×45°

工序五:以Ф34的外圆为基准,半精加工Φ42的外圆和2mm的槽以及左端面倒角1.5×45°

工序六:以Φ42为基准,精加工Φ34的外圆尺寸达到Ф34Js7

工序七:以Ф34Js7的外圆为精基准,钻Φ20的通孔

工序八:以Ф34Js7的外圆为精基准,半精加工Φ20的通孔尺寸至Φ22和左端内孔倒角工序九:以Ф34Js7为精基准,镗Φ24的内孔

工序十:以Ф34Js7为精基准,铰Φ22的通孔尺寸到达Ф22mm

工序十一:钻钻径向油孔Ф4mm

工序二:

检验

1-3外轮廓的走到路线

2.7确定加工顺序及进给路线

加工顺序的确定按由内到外、由粗到精、由近到远的原则确定,在一次装夹中尽可能加工出较多的工件表面。结合本零件的结构特征,可先加工内孔各表面,然后加工外轮廓表面。

2.8 确定加工顺序及走刀路线

零件空内外表面采用车刀加工,选择适当的切入切出长度,以提高加工精度,并减小相邻两次进给之间的接刀痕迹。 切槽刀选取与槽同宽的刀具,刀具宽度为2mm 。

孔加工各工步的刀具直径根据加工余量和孔径确定。该零件加工所选刀具详见表1-1轴承套零件数控加工刀具卡片。

表1-1轴承套零件数控加工刀具卡片

刀具号

刀具规格名称 数量

加工内容

主轴转速

(r/min ) 进给速度

(mm/r )

备注 T01

90°外圆偏刀

1

粗,精车车车外圆

Ф34Js7为Ф35mm ,车外圆Ф42长度为6.5,倒小端1.5×45°

500 900

0.3 0.15

T02

切槽刀

1

粗,精加工2mm 的

500 0.2

T03 钻头 1 钻22mm的内孔400 0.15

T04 93外圆车刀1 粗精车车内孔

Ф22H7为

Ф22mm和

内槽

Ф24×16mm

400 0.15

T05 铰刀 1 精加工内孔铰孔

Ф22H7至尺寸500

900

0.3

0.15

T06 镗刀 1 镗Ф24的内孔500

900 0.3 0.15

2.9切削用量的选择

粗加工,根据经验对于直径偏差不大的工件我们选择平均直径来进行计算

d=35+14/2=24.5

根据有关尺寸查表我们得出

a p=2 mm

f=0.8 mm/r

v=15 m/min

计算

转速n=1000v/dπ=1000x15/24.5π=200r/min

与事实有些矛盾,我们按经验选用500

同样对于精车

a p=0.5mm

f=0.20 mm/r

v=50 m/min

n=1000x50/16π=995根据相关资料选择900

3拟定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为更好地指导编程和加工操作,把该零件的加工顺序、所用刀具和切削用量

等参数编入表2-2所示的轴承套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3.1 表2-2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12 铰铰孔Ф22H7至尺寸第二车间车床三爪夹

13 铰小端面倒角1.5×45°第二车间车床三爪夹

14 精车车Ф34Js7(±0.012)mm至尺寸第二车间车床三爪夹

15 精车调头车大端面Ф42及内孔倒角第二车间车床三爪夹

16 钻钻径向油孔Ф4mm 第二车间普通钻床

17 清洗第一车间

18 检验

3.2机械加工工序卡片和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3.3确定工件原点

(1)粗,精车外轮廓,及内孔,以工件左端面中心线交点为工件原点

(2)粗,精车大端面,以工件右端面中心线为工件原点

3.4编写加工程序及说明

(1)粗车外轮廓及退刀槽程序

O0001;

N10 T0101;

N20 S500 M03;

N30 G00X80.0 Z80.0 F0.3;

N40 G00 X35.0Z0;

N50 G01 Z-36.0;

N60 G00X42.0;

N70 G01Z-40.5;

N80 G00X80.0;

N90 Z0;

N100 G00X29.0Z1.5;

N110 G01X35.0;

N120 G00X80.0Z80.0;

N130 T0606;

N140 G00X-33.5;

N150 G00X8.0;

N160 Z80.0;

N170 M05;

N180 M30;

(2)粗,精加工内孔的编程O0002;

N10 T0303;

N20 S500M03;

N30 G00X0Z5.0F0.3;

N40 G01Z-43.0;

N50 G00Z5.0;

N60 G00X80.0Z80.0;

N70 T0404;

N80 G00Z5.0;

N90 G00X28.0Z1.5;

N100 G01X22.0;

N110 Z-12.0;

N120 G01X24.0;

N130 W-16.0;

N140 G00X22.0;

N150 G01Z-43.0;

N160 G00X0;

N170 Z80.0;

N180 T0505;

N190 G00Z5.0;

N200 X28.0Z1.5;

N210 G01X22.0;

N220 Z-12.0;

N230 G01X24.0;

N240 W-16.0;

N250 G00X22.0;

N260 G01Z-43.0;

N270 G00X0;

N280 Z80.0;

N29 M05;

N300 M30;

;(3)调头车大端面及内孔倒角

O0003;

N10 T0101;

N20 G00X80.0Z-1.0;

N30 G01X20.0;

N40GOOX80.0Z80.0;

N50T0404;

N60 G01X22.0;

N70 G00X0;

N80Z80.0;

N90 M05;

N100M30;

(4)精车外轮廓

O0004;

N10 T0101;

N20 G00X80.0Z5.0;

N30 G00X29.0Z1.5;

N40 G01X34.0;

N50 G00X80.0Z80.0;

N60 T0202;

N70 G00Z-43.0;

N80 G01Z-33.5;

N90 G00X80.0;

N100 Z80.0;

N110M05;

N120 M30;

总结

紧张的毕业设计结束了。当我快要完成老师下达给我的任务时候,我仿佛经过一次翻山越岭,登上了高山之颠,顿感心旷神怡,眼前豁然开朗。

毕业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这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深深的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含义了。认真地做了毕业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朝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实话,毕业设计真是有点累。然而,当我一着手清理自己的设计成果时,仔细回味这几个月的心血厉程,一种少有的成功喜悦即时使我倦意顿消。虽然这是我刚学会走完的第一步是我人生中的一点小小的胜利,然而它令我感到自己成熟了许多令我有一种“春眠觉晓的感悟。

通过毕业设计,使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都必须耐心、细致。设计过程中许多计算不免令我心烦意乱。但是一想起老师平时对我们耐心的教导,想到今后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想到世界上因为某些细小的错误而出现的令人无比震惊的事故,我不禁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养成一种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这次毕业设计使我在工作上得到了一次难得的磨练。

致谢

离校日期已日趋临近,毕业论文的的完成也随之进入了尾声。在论文完成之际,我的心情万分激动。从论文的选题、资料的收集到论文的撰写编排整个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的热情帮助。

首先要感谢老师,是他将我领入了信息安全的大门,并对我的论文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他对我进行了悉心的指导和教育。,使我能够不断地学习提高,而且这些课题的也成为了本论文的主要素材.

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老师对学生认真负责,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学者的严谨和务实,这些都让我们获益菲浅,并且将终生受用无穷。毕竟“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希望借此机会向薛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此外,本文最终得以顺利完成,也是与文学院其他老师的帮助分不开的,虽然他们没有直接参与我的论文指导,但在开题时也给我提供了不少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的建议,他们是隋老师,王老师,付老师等,在此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最后,感谢所有关心我、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和朋友!

参考文献

[1]艾兴、肖诗纲,《切削用量简明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2]李益民,《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3]王绍俊,《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4]赵家齐,《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5]陆剑中、孙家宁,《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北京:机械加工出版社1994

轴承座加工工艺

1、轴承座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1、轴承座的用途 1零件的作用 上紧定螺丝,以达到内圈周向、轴向固定的目的但因为内圈内孔是间隙配合,一般只用于轻载、无冲击的场合。 2零件的工艺分析 该零件为轴承支架,安装轴承,形状一般,精度要求并不高,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分析如下:(参阅附图1)由零件图可知,零件的底座底面、端面、槽及轴承座的顶面有粗糙度要求,其余的表面精度要求并不高,也就是说其余的表面不需要加工,只需按照铸造时的精度即可。底座底面的精度为Ra6.3,端面及内孔的精度要求为Ra12.5,槽的精度要求为Ra1.6,轴承座顶面精度要求为Ra3.2。轴承座在工作时,静力平衡。

1.2、轴承座的技术要求: 该轴承座的各项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1.3、审查轴承座的工艺性 该轴承座结构简单,形状普通,属一般的底座类零件。主要加工表面有Φ120上侧端面,要求其两个端面平行度满足0.06mm,其次就是;φ25和φ26孔通过专用的夹具和钻套能够保证其加工工艺要求。该零件除主要加工表面外,其余的表面加工精度均较低,不需要高精度机床加工,通过铣削、钻床的粗加工就可以达到加工要求。由此可见,该零件的加工工艺性较好。 1.4、确定轴承座的生产类型 初步确定工艺安排为:加工过程划分阶段;工序适当集中;加工设备以通用设备为主,采用专用工装。2、确定毛胚、绘制毛胚简图

2、确定毛胚、绘制毛胚简图 2.1选择毛胚 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故选择木摸机械砂型铸件毛坯。选用铸件尺寸公差等级为CT10。这对提高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有帮助。此外为消除残余应力还应安排人工时效。 2.2确定毛胚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2.2.1公差等级 由轴承座的功用和技术要求,确定该零件的公差等级为CT=10。 2.2.2轴承座铸造毛坯尺寸工差及加工余量

轴承套的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此轴承套是机械加工中常见的一种零件,在各类机器中应用很广泛,主要起支撑或导向作用。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此轴承套的主要加工表面为外圆表面和内孔表面,主要的技术要求为:表面粗糙度要求,尺寸精度要求,位置精度要求。具体分析如下: 1.Φ34js7mm的外圆表面。 表面粗糙度Ra=6.3um,尺寸精度为Φ34±0.0125mm,此外圆相对于轴心线的圆跳动公差为0.01mm 2.Φ22H7mm的内孔。 此内孔主要工作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为Ra=1.6um,尺寸精度为Φ22 0021 .0 mm。 3.Φ42mm的左端面与轴心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01mm。 4.Φ4mm孔等次要加工表面及内孔。 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ZQSn6-6-3,因为轴承套在工作时主要起支撑轴承的作用,考虑到机

器工作的连续性要求及零件的粗糙度、尺寸精度要求较高,所以选用热轧圆棒料作为毛坯。 (二) 基准的选择 1. 粗基准的选择 对于这种一般的零件而言,选择毛坯外圆作为粗基准即可。 2. 精基准的选择 精基准的选择是相对于粗基准而言的。对于此轴承套精基准的选择主要考虑到左端面与轴心线的垂直度要求、Φ34js7mm 的外圆与轴心线的圆跳动要求以及外圆和内孔的尺寸精度要求。所以在加工外圆时用左端面和内孔作为精基准,用心轴定位,两顶尖装夹即可。加工内孔时用已加工过的外圆表面作为精基准即可保证内孔的尺寸精度要求。 (三) 制定工艺路线 工序一:按上工艺草图车至尺寸,6个零件同时加工,尺寸均相同; 工序二:用软卡爪夹住Φ42mm 外圆,找正钻孔Φ20.5mm 成单件: 工序三:1.用软卡爪夹住Φ35mm 外圆 2.车左端面,取总长40mm 至尺寸 3.车孔Φ2212 .008.0--mm 4.车内槽Φ24mmx16mm 至尺寸 5.铰孔Φ22H7mm 至尺寸 6.倒角 工序四:1.工件套心轴,装夹于两顶尖之间 2.车Φ34js7mm 至尺寸 3.车阶台平面6至尺寸 4.倒角

轴承座加工工艺

轴承座加工工艺过程 1 1、轴承座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1、轴承座的用途 1零件的作用 上紧定螺丝,以达到内圈周向、轴向固定的目的但因为内圈内孔是间隙配合,一般只用于轻载、无冲击的场合。 2零件的工艺分析 该零件为轴承支架,安装轴承,形状一般,精度要求并不高,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分析如下:(参阅附图1)由零件图可知,零件的底座底面、端面、槽及轴承座的顶面有粗糙度要求,其余的表面精度要求并不高,也就是说其余的表面不需要加工,只需按照铸造时的精度即可。底座底面的精度为Ra6.3,端面及内孔的精度要求为Ra12.5,槽的精度要求为Ra1.6,轴承座顶面精度要求为Ra3.2。轴承座在工作时,静力平衡。

1.2、轴承座的技术要求: 该轴承座的各项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加工表面尺寸偏差 (mm) 公差及精度 等级 表面粗糙度 (um) 形位公差 (mm) 低端面400X160 IT10 6.3 轴承座前后 端面 130 IT10 12.5 Φ54上端面Φ54 IT10 12.5 Φ120上端 面 φ250+0.03IT10 1.6 Φ120上侧 端面170 +0.16IT10 1.6 // 0.06 A 轴承座上端 面 50X160 IT10 3.2 300x80的槽Φ140 IT10 12.5 Φ120的半 孔 Φ1200+0.14IT10 12.5 Φ25的孔Φ25 IT10 12.5 Φ26的孔Φ26 IT10 12.5 Φ26孔上表 面凸台 Φ54 IT10 12.5 40*40孔, 40*40 IT10 12.5 55*55孔55*55 IT10 12.5 1.3、审查轴承座的工艺性 该轴承座结构简单,形状普通,属一般的底座类零件。主要加工表面有Φ120上侧端面,要求其两个端面平行度满足0.06mm,其次就是;φ25和φ26孔通过专用的夹具和钻套能够保证其加工工艺要求。该零件除主要加工表面外,其余的表面加工精度均较低,不需要高精度机床加工,通过铣削、钻床的粗加工就可以达到加工要求。由此可见,该零件的加工工艺性较好。 1.4、确定轴承座的生产类型 初步确定工艺安排为:加工过程划分阶段;工序适当集中;加工设备以通用设备为主,采用专用工装。2、确定毛胚、绘制毛胚简图

轴承盖钻孔夹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机械制造工艺正向着高质量、高生产率和低成本方向发展。各种新工艺的出现,已突破传统的依靠机械能、切削力进行切削加工的范畴,可以加工各种难加工材料、复杂的型面和某些具有特殊要求的零件。数控机床的问世,提高了更新频率的小批量零件和复杂的零件加工的生产率及加工精度。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机械加工工艺的进步使工艺过程的自动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工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自20世纪末以来,现代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自动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工具(含刀具、夹具、量具与辅具等)在不断的革新中,起功能仍然十分显著。机床夹具是一种装夹工件的工艺设备,它广泛地应用于机械制造过程的切削加工、热处理、装配、焊接和检测等工艺过程中。在各种金属切削机床上用于装夹工件的工艺设备成为机床夹具,如车床上使用的三爪自定心卡盘、四爪卡盘,铣床上使用的平口虎钳等。现代生产中,机床夹具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工艺装备,它直接影响着工件的加工精度、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制造成本等。因此,无论是在传统制造还是现代制造工艺系统中,夹具都是重要的工艺装备。 一、夹具的功能 1.保证加工质量使用机床夹具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加工精度,特别是保证被加工工件加工面与定位面之间以及被加工表面相互之间的位置精度。使用机床夹具后,这种精度主要靠夹具和机床来保证,不再依赖工人的技术水平。 2.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使用夹具后可减少划线、找正的辅助时间,且易实现多件、多工位加工。在现代机床加工中,广泛采用气动、液动等机动加紧装置,可是辅助时间进一步减少。 3.扩大机床工艺范围在机床上使用夹具可使加工变得方便,并可扩大机床的工艺范围。例如,在机床或钻床上使用镗模,可以代替镗床镗孔。又如,使用靠模夹具,可在车床或铣床上进行仿形加工。 4.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保证安全生产。

轴承座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 题目:轴承座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 班级:工程机械1102班 学号: 学生姓名: 完成日期: 、 目录 序言 (5) 一、零件加工工艺设计 (6)

1、零件的工艺性审查 (6) 2、基准选择原则 (7) 3、定位基准选择 (7) 4、< 5、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8) 6、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以及公差 (8) 7、选择机床设备及工艺设备 (9) 8、确定切削用量 (9) 二、夹具设计 (12) 1、问题提出 (12) 2、家具设计 (13) 三、小节 (15) > 四、参考文献 (17) ^

一、零件加工工艺设计 (1)零件的工艺性审查: 1){ 2)零件的结构特点 轴承座如附图1所示。该零件是起支撑轴的作用。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为Φ40的孔内表面。主要配合面是Φ22的轴孔。零件的形状比较简单,属于较简单的零件,结构简单。 3)主要技术要求: 零件图上主要技术要求:调质至HB230-250,锐边倒角,未注倒角°,表面作防锈处理。 4)加工表面及其要求: a)总宽:为18±。 b)轴孔:Φ22的孔径:Φ22+ 0mm,表面粗糙度, c)} d)Φ34的外圆:直径为Φ,表面粗糙度为,外圆与内孔的同轴度不超过., 轴肩距为12mm。 e)左端面:外圆直径为Φ52,上下边面距离38mm。 f)螺纹孔:大径为4mm,轴心距离左轴肩3mm。 g)通孔:左端面均布Φ通孔,左右中心距36mm,上下中心距27mm。 h)退刀槽:距离右端面12mm,尺寸为Φ 5)零件的材料: 零件在整个机器当中起的作用一般,不是很重要。选用45#。 毛坯选择: * 1)确定毛坯的类型及制造方法 零件为批量生产,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为粗加工后的产品。

套类零件加工工艺

第三十一讲套类零件加工工艺 一、套筒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工艺分析 套筒类零件的加工工艺根据其功用、结构形状、材料和热处理以及尺寸大小的不同而异。就其结构形状来划分,大体可以分为短套筒和长套筒两大类。它们在加工中,其装夹方法和加工方法都有很大的差别,以下分别予以介绍。 (一)轴承套加工工艺分析加工 如图31-1所示的轴承套,材料为ZQSn6-6-3,每批数量为200件。 1.轴承套的技术条件和工艺分析 该轴承套属于短套筒,材料为锡青图31-67轴承套简图铜。其主要技术要求为:Φ34js7外圆对Φ22H7孔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0.01mm;左端面对Φ22H7孔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01mm。轴承套外圆为IT7级精度,采用精车可以满足要求;内孔精度也为IT7级,采用铰孔可以满足要求。内孔的加工顺序为:钻孔-车孔-铰孔。 由于外圆对内孔的径向圆跳动要求在0.01mm内,用软卡爪装夹无法保证。因此精车外圆时应以内孔为定位基准,使轴承套在小锥度心轴上定位,用两顶尖装夹。这样可使加工基准和测量基准一致,容易达到图纸要求。 车铰内孔时,应与端面在一次装夹中加工出,以保证端面与内孔轴线的垂直度在0.01mm以内。 2.轴承套的加工工艺 表31-1为轴承套的加工工艺过程。粗车外圆时,可采取同时加工五件的方法来提高生产率。 表31-1轴承套加工工艺过程 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定位与夹紧 1 备料棒料,按5件合一加工下料 2 钻中心孔车端面,钻中心孔调头车另一端面,钻中心孔三爪夹外圆

3 粗车 车外圆Ф42长度为6.5mm ,车外圆Ф34Js7为 Ф35mm ,车空刀槽2×0.5mm ,取总长40.5mm ,车分割槽Ф20×3mm ,两端倒角1.5×45°,5件同加工,尺寸均相同 中心孔 4 钻 钻孔Ф22H7至Ф22mm 成单件 软爪夹Ф42mm 外圆 5 车、铰 车端面,取总长40mm 至尺寸车内孔Ф22H7为 Ф22 mm 车内槽Ф24×16mm 至尺寸铰孔Ф 22H7至尺寸孔两端倒角 软爪夹Ф42mm 外圆 6 精车 车Ф34Js7(±0.012)mm 至尺寸 Ф22H7孔心轴 7 钻 钻径向油孔Ф4mm Ф34mm 外圆及端面 8 检查 (二)液压缸加工工艺分析 液压缸为典型的长套筒零件,与短套筒零件的加工方法和工件安装方式都有较大的差别。 1.液压缸的技术条件和工艺分析 液压缸的材料一般有铸铁和无缝钢管两种。图31-2所示为用无缝钢管材料的液压缸。为保证活塞在液压缸内移动顺利,对该液压缸内孔有圆柱度要求,对内孔轴线有直线度要求,内孔轴线与两端面间有垂直度要求,内孔轴线对两端支承外圆(Φ82h6)的轴线有同轴度要求。除此之外还特别要求:内孔必须光洁无纵向刻痕;若为铸铁材料时,则要求其组织紧密,不得有砂眼、针孔及疏松。 2.液压缸的加工工艺 表31-2为液压缸的加工工艺过程 序号 工序名称 工序内容 定位与夹紧 1 配料 无缝钢管切断

轴承座零件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设计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华侨大学 2011年 07 月 06 日

1 零件的分析.............................................. 1.1零件的作用 .........................................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2 零件的生产类型.......................................... 2.1生产类型及工艺特征.................................. 3 毛坯的确定.............................................. 3.1确定毛坯类型及其制造方法............................ 3.2估算毛坯的机械加工余量.............................. 3.2绘制毛坯简图,如图1 ................................ 4 定位基准选择............................................ 4.1选择精基准 ......................................... 4.2选择粗基准 ......................................... 5 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5.1选择加工方法........................................ 5.2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如表3 ........................... 6 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 6.1确定轴承座底平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6.2确定轴承座上平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6.3 确定轴承座左右两侧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 6.4确定轴承座前后两端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6.5确定轴承座轴承孔两侧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6.6 确定轴承座槽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

轴承盖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二、序言……………………………………………………… 三、零件工艺分析…………………………………………… 四、确定生产类型…………………………………………… 五、毛坯选择和毛坯图说明………………………………… 六、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七、工艺路线的制定………………………………………… 八、工序间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九、加工余量,切削用量,工时定额的确定……………… 十、心得与体会………………………………………………十一、参考资料书目……………………………………………

蚌埠学院机械制造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层次:本科专业:2011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本 6

任务书审定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字) 任务书下达日期2014 年 6 月 3 日学生(签字) 1轴承盖的工艺性分析 1.1轴承盖用途 轴承盖的主要作用是轴承外圈的轴向定位;防尘和密封,除它本身可以防尘和密封外,它常和密封件配合以达到密封的作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滚动体保持架等易损件受外力作用而损坏。轴承盖零件图如图1所示。

图1 轴承盖零件图 1.2轴承盖的技术要求 零件的材料为HT150,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但塑性较差、脆性高,不适合磨削,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分析如下: (1).由零件图可知,零件的底座底面、内孔、端面及轴承座的顶面有粗糙度要求,其余的表面精度要求并不高,也就是说其余的表面不需要加工,只需按照铸造时的精度即可。底座底面的精度为Ra6.3、内孔、端面及内孔的精度要求均为Ra12.5。轴承座在工作时,静力平衡。 (2).铸件要求不能有砂眼、疏松等缺陷,以保证零件的强度、硬度及疲劳度,在静力的作用下,不至于发生意外事故。 表1 轴承盖零件技术要求表 加工表面尺寸及偏差 /mm 公差/mm 及精度等级 表面粗糙度 Ra/μm 形位公差/mm

轴承座加工工艺

轴承座加工工艺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轴承加工工艺 题目:设计轴承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机床夹具设计 内容:1、绘制零件图(按1︰1的比例) 1张 2、绘制毛坯图(按1︰1的比例) 1张 3、填写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 1套 包括: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套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套 4、机床夹具总体方案图 1张 原始资料:零件图样1张;零件生产纲领为10000件 一、零件的分析 零件的作用 轴承座是轴承和箱体的集合体,以便于应用,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有更好的配合,更方便的使用,减少了使用厂家的成本。 零件图样分析 图零件图 1)侧视图右侧面对基准C(φ30021.00+mm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03mm。 2)俯视图上、下两侧面平行度公差为0.03mm。 3)主视图上平面对基准C(φ30021.00+mm轴线)的平行度公差为0.03mm。 4)主视图上平面平面度公差为0.008mm,只允许凹陷,不允许凸起。 5)铸造后毛坯要进行时效处理。

6)未注明倒角×45°。 7)材料HT200。 零件的工艺分析 零件的材料为HT200,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但塑性较差、脆性高,不适合磨削为此以下是轴承座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l)φ30021.00+mm轴承孔可以用车床加工、也可以用铣床镗孔。 2)轴承孔两侧面用铣床加工,以便加工2mm×1mm槽。(主要是为了减少应力集中) 3)两个φ8022.00+mm定位销孔,与销要过渡配合,精度达到IT8,要先钻后铰才能达到要求。 4)侧视图右侧面对基准C(φ30021.00+mm轴线)的垂直度检查,可将工件用φ30mm 心轴安装在偏摆仪上,再用百分表测工件右侧面,这时转动心轴,百分表最 大与最小差值为垂直度偏差值。 5)主视图上平面对基准C(φ30021.00+mm轴线)的平行度检查,可将轴承座φ 30 021 .0 + mm孔穿入心轴,并用两块等高垫铁将主视图上平面垫起,这时用百分 表分别测量心轴两端最高点,其差值即为平行度误差值。 6)俯视图两侧面平行度及主视图上平面平面度的检查,可将工件放在平台上,用百分表测出。

轴承座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轴承座车孔专用夹具及工艺设计 姓名:Xxx 学号:Xxx 年级:三年级 专业:Xxx 学生类别:四年本科 指导教师:Xxx 教学单位:农业大学工学院 2012 年5月29 日 轴承座工艺设计

【摘要】轴承座是用来支撑轴承的,固定轴承的外圈,仅仅让圈转动,外圈保持不动,始终与传动的方向保持一致(比如电机运转方向),并且保持平衡;,轴承座的概念就是轴承和箱体的集合体,以便于应用,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有更好的配合,更方便的使用,减少了使用厂家的 成本.至于形状,多种多样,通常是一个箱体,轴承可以安装在其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尤其是在汽车和电子电器等高速发展的领域。本次课程设计设计的课题就是轴承座的设计,是在学完汽车制造工艺学后进行的一项教学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学会综合运用以前所学过的全部课程,并且独立完成的一项工程基本训练。【关键词】轴承座工艺规格设计夹具设计工序工艺性 目录 前沿…………………………………………………… 课程设计说明书正文………………………………………

一、设计任务 (1) 二、工艺性分析 (2) 2.1零件的作用 (2) 2.2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2) 三、工艺规程设计 3.1零件材料 (3) 3.2毛坯选择 (3) 3.3基准的选择 (7) 3.4制订工艺路线 (8) 3.5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 (10) 四、夹具设计 (12) 4.1提出问题 (12) 4.2夹具设计 (12) 五、设计心得 (17) 六、参考文献 (18)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是在学完了机

轴承加工工艺流程附图

轴承加工工艺流程(附图)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 按运动元件摩擦性质的不同,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轴承可同时承受径向负荷和轴向负荷.能在较高的转速下工作。接触角越大,轴向承载能力越高。那么轴承是怎么加工出来的呢? 轴承制造加工基本过程(以套圈制造基本流程为重点,材料选用高碳铬轴承钢Gcr15SiMn) <1>滚动体(钢球)制造基本流程: 原材料——冷镦-—光磨—-热处理——硬磨-—初研——外观——精研 〈2>保持架(钢板)制造基本流程: 原材料——剪料——裁环--光整--成形——整形——冲铆钉孔 〈3>套圈(内圈、外圈)制造基本流程: 原材料—-锻造--退火——车削——淬火—-回火—-磨削--装配

汇普轴承加工流程图 (1)锻造加工:锻造加工是轴承套圈加工中的初加工,也称毛坯加工。 套圈锻造加工的主要目的是: (a)获得与产品形状相似的毛坯,从而提高金属材料利用率,节约原材料,减少机械加工量,降低成本. (b)消除金属内在缺陷,改善金属组织,使金属流线分布合理,金属紧密度好,从而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锻造方式:一般是在感应加热炉、压力机、扩孔机和整形机组成连线的设备体进行流水作业 (2)退火:套圈退火的主要目的是:高碳铬轴承钢的球化退火是为了获得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着细、小、匀、圆的碳化物颗粒的组织,为以后的冷加工及最终的淬回火作组织准备。 Gcr15SiMn退火基本工序:

在790-810℃保温2-6h, 以10—30℃/h,冷至600℃以下,出炉空冷 (3)车削加工:车削加工是轴承套圈的半成品加工,也可以说是成型加工。 车削加工的主要目的是: (a)使加工后的套圈与最终产品形状完全相同。 (b)为后面的磨削加工创造有利条件。 车削加工的方法: 集中工序法:在一台设备上完成所有车削工序的小批量生产。 分散工序法:在一台设备上完成某一种车削工序的大批量生产。 (4)热处理:热处理是提高轴承内在质量的关键加工工序。 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 (a)通过热处理使材料组织转变,提高材料机械性能。 (b)提高轴承内在质量(耐磨性、强韧性),从而提高轴承寿命。 对于高碳铬轴承钢Gcr15SiMn,热处理包括淬火和低温回火淬火: 加热温度:820—840(℃)保温时间: 1—2h 冷却介质:油低温回火:

轴承座加工工艺设计过程和工序卡

工业大学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生产类型中批生产工序号01 零件名称轴承座零件号 零件重量 1.0kg 同时加工零件数 1 材料毛坯 牌号硬度型式重量 HT200 HB170~241 铸件 设备夹具和辅助工具 名称型号 工序工 步 工步说明 刀 具 量 具 走刀 长度 (mm) 走刀 次数 切削 深度 (mm) 进给量 (mm/n) 主轴 转速 (r/m in) 切削 速度 (mm/m in) 基本工时 01 1 铸造毛坯游标卡尺

工业大学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生产类型中批生产工序号02 零件名称轴承座零件号 零件重量 1.0kg 同时加工零件数 1 材料毛坯 牌号硬度型式重量 HT200 HB170~241 铸件 设备夹具辅助工具 名称型号 工序工 步工步说明 刀 具 量 具 走刀 长度 (mm) 走刀 次数 切削 深度 (mm) 进给量 (mm/r) 主轴转 速 (r/mi n) 切削 速度 (m/mi n) 基本 工时 min 02 1 2 1.铸件外非加工表面彻 底清洗干净 2.涂耐油漆

工业大学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生产类型中批生产工序号03 零件名称轴承座零件号 零件重量 1.0kg 同时加工零件数 1 材料毛坯 牌号硬度型式重量 HT200 HB170~241 铸件 设备夹具和辅助工具 名称型号 专用 夹具 立式钻床Z535 工序工 步 工步说明 刀 具 量 具 走刀 长度 (mm) 走刀 次数 切削 深度 (mm) 进给量 (mm/r) 主轴转 速 (r/mi n) 切削 速度 (m/mi n) 基本 工时 min 03 1 1.夹轴承孔两侧 毛坯, 2.铣轴承座底 面,照顾尺寸 30mm和表面粗 糙度。 铣刀 游 标 卡 尺 42 粗铣1 精铣2 粗铣2 精铣1 0.14 235 92.3 0.15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轴承座课程设计说明书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机电及自动化学院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设计说明书 2011年7月5日

前言 轴承座的工艺规程设计是根据轴承座的加工过程中所需要的工序和所使用的机床编写的,主要包括毛坯分析、方案制定、机床选择等内容。 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机械制图、制造技术基础、机械设计、现代制造装备及自动化、CAD/CAM等专业基础课和主要专业课,又经过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之后,进行的又一次实践性环节,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又一次更系统更全面的应用、巩固与深化。对于机械制造方向的学生,为了更好的接触真正的生产加工,步入社会,这次设计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目录 1零件的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零件的作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工艺规程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确定轴承座毛坯的制造形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选择精基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选择粗基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选择加工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毛坯尺寸的确定及毛坯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轴承套加工工艺规程与

目录 1 序言………………………………………………………………………………………………… 2 2 零件的分析………………………………………………………………………………………… 2 2.1 零件的作用 (2) 2.2 零件的工艺分析 (2) 2.3 零件的加工方案确定 (3) 2.4 零件的加紧方案确定 (3) 3 工艺规程设计……………………………………………………………………………………… 3 3.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3) 3.2 基面的选择 (3) 3.3 制定工艺路线 (3) 3.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毛坯尺寸的确定以及基本用时 (3) 4 夹具设计…………………………………………………………………………………………… 7 4.1 定位基准的选择 (7) 4.2 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 (7) 4.3 定位误差分析 (8) 4.4 夹具结构设计及操作简要说明 (8) 结束语 (9) 谢辞 (10) 参考文献 (11)

1序言 本次的课程设计是我们在学完了大三的全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对这三年来所学的各科课程一次深入的综合性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他在我们的大学三年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一步适应性的训练,希望自己在设计中能锻炼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查资料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尚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2零件的分析 零件图如下:

2.1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轴承套是机械加工中常见的一种零件,在各类机器中应用很广泛,主要起支撑或导向作用。 2.2零件的工艺分析 一般套筒类零件在机械加工中的主要工艺问题是保证内外圆的相互位置精度(即保证内、外圆表面的同轴度以及轴线与端面的垂直度要求)和防止变形。次轴承套的要求有如下: (1) φ36js7外圆表面粗糙度要求是Ra1.6,对φ20H7孔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0.01mm,需要经过粗车——精车两步方能满足要求,设备为CA6140车床,夹具为专用车夹具,查《机械设计工艺手册》表2-10得 粗车单边余量2Z=1.0mm 精车单边余量2Z=1.0mm (2) Φ42外圆表面粗糙度要求是Ra6.3,只需一步粗车即可满足要求,设备为CA6140车床,夹具为专用车夹具,查《机械设计工艺手册》表2-10得: 车单边余量2Z=1.0mm (3) Φ42端面表面粗糙度要求是Ra1.6,对Φ20H7孔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01mm,需要经过粗车——精车两步方能满足要求,设备为CA6140车床,夹具为专用车夹具,查《机械设计工艺手册》表2-12得 粗车单边余量2Z=1.0mm 精车单边余量2Z=1.0mm (4)Φ20H7孔,表面粗糙度为Ra1.6,且其轴线对Φ42端面的垂直度公差为0.01mm,与Φ36js7外圆有位置度要求,需要经过钻——车——铰三步方能满足要求,设备为Z540钻床,CA6140车床,因孔径不大很难铸造成型,所以采用实心铸造。 (5 )工件上的其他加工面和孔,表面粗糙度要求均为Ra6.3,只需一步加工即可满足要求,且与其他面没有位置度要求,在此就不多做考虑。 2.3零件的加工方案的确定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含全套图纸)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带式输送机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2011年01月06日

目录 一、题目及总体分析 (1) 二、选择电动机 (2) 三、传动零件的计算 (7) 1)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7) 2)减速箱的设计计算 (10) Ⅰ.高速齿轮的设计计算 (10) Ⅱ.低速齿轮的设计计算 (14) 四、轴、键、轴承的设计计算 (20) Ⅰ.输入轴及其轴承装置、键的设计 (20) Ⅱ.中间轴及其轴承装置、键的设计 (25) Ⅲ.输出轴及其轴承装置、键的设计 (29) 键连接的校核计算 (33) 轴承的校核计算 (35) 五、润滑与密封 (37) 六、箱体结构尺寸 (38) 七、设计总结 (39) 八、参考文献 (39)

一、题目及总体分析 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 设计参数: 设计要求: 1).输送机运转方向不变,工作载荷稳定。 2).输送带鼓轮的传动效率取为0.97。 3).工作寿命为8年,每年300个工作日,每日工作16小时。设计容: 1.装配图1; 2.零件图3; 3.设计说明书1份。 说明: 1.带式输送机提升物料:谷物、型砂、碎矿石、煤炭等; 2.输送机运转方向不变,工作载荷稳定; 3.输送带鼓轮的传动效率取为0.97; 4.工作寿命为8年,每年300个工作日,每日工作16小时。

装置分布如图: 1. 选择电动机类型和结构形式 按工作条件和要求选用一般用途的Y 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卧式封闭。 2. 选择电动机的容量 电动机所需的工作效率为: d w d P P η= d P -电动机功率;w P -工作机所需功率; 工作机所需要功率为: w Fv P 1000 = 传动装置的总效率为: 42d 1234ηηηηηη= 按表2-3确定各部分效率: V 带传动效率97.01=η, 滚动轴承传动效率20.97η=, 三 相电压 380V

轴承套加工工艺规程与

轴承套加工工艺规程与(总12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1 序言 (2) 2 零件的分析 (2) 2.1 零件的作用 (2) 2.2 零件的工艺分析 (2) 2.3 零件的加工方案确定 (3) 2.4 零件的加紧方案确定 (3) 3 工艺规程设计 (3) 3.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3) 3.2 基面的选择 (3) 3.3 制定工艺路线 (3) 3.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毛坯尺寸的确定以及基本用时 (3) 4 夹具设计 (7) 4.1 定位基准的选择 (7) 4.2 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 (7) 4.3 定位误差分析 (8) 4.4 夹具结构设计及操作简要说明 (8) 结束语 (9) 谢辞 (10) 参考文献 (11) 1序言

本次的课程设计是我们在学完了大三的全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对这三年来所学的各科课程一次深入的综合性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他在我们的大学三年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一步适应性的训练,希望自己在设计中能锻炼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查资料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尚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2零件的分析 零件图如下:

2.1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轴承套是机械加工中常见的一种零件,在各类机器中应用很广泛,主要起支撑或导向作用。 2.2零件的工艺分析 一般套筒类零件在机械加工中的主要工艺问题是保证内外圆的相互位置精度(即保证内、外圆表面的同轴度以及轴线与端面的垂直度要求)和防止变形。次轴承套的要求有如下: (1) φ36js7外圆表面粗糙度要求是Ra1.6,对φ20H7孔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0.01mm,需要经过粗车——精车两步方能满足要求,设备为CA6140车床,夹具为专用车夹具,查《机械设计工艺手册》表2-10得 粗车单边余量2Z=1.0mm 精车单边余量2Z=1.0mm (2) Φ42外圆表面粗糙度要求是Ra6.3,只需一步粗车即可满足要求,设备为CA6140车床,夹具为专用车夹具,查《机械设计工艺手册》表2-10得: 车单边余量2Z=1.0mm (3) Φ42端面表面粗糙度要求是Ra1.6,对Φ20H7孔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01mm,需要经过粗车——精车两步方能满足要求,设备为CA6140车床,夹具为专用车夹具,查《机械设计工艺手册》表2-12得 粗车单边余量2Z=1.0mm 精车单边余量2Z=1.0mm (4)Φ20H7孔,表面粗糙度为Ra1.6,且其轴线对Φ42端面的垂直度公差为0.01mm,与Φ36js7外圆有位置度要求,需要经过钻——车——铰三步方能满足要求,设备为Z540钻床,CA6140车床,因孔径不大很难铸造成型,所以采用实心铸造。 (5 )工件上的其他加工面和孔,表面粗糙度要求均为Ra6.3,只需一步加 工即可满足要求,且与其他面没有位置度要求,在此就不多做考虑。 2.3零件的加工方案的确定 轴承套外圆为IT7级精度,采用精车可以满足要求;内孔精度也为IT7级,采用铰孔可以满足要求。内孔的加工工序顺序为:钻孔 -- 车孔 -- 铰孔。 2.4零件的夹紧方案确定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轴承的设计及校核

第七章轴承的设计及校核 7.1轴承种类的选择 查《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第二版吴宗泽罗圣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P62 滚动轴承由于采用两端固定,采用深沟球轴承。型号为6303和6300。 7.2深沟球轴承结构 深沟球轴承一般由一对套圈,一组保持架,一组钢球组成。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是生产最普遍,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轴承。 该类轴承主要用来承受径向负荷,但也可承受一定量的任一方向的轴向负荷。当在一定范围内,加大轴承的径向游隙,此种轴承具有角接触轴承的性质,还可以承受较大的轴向负荷。 深沟球轴承装在轴上以后,可使轴或外壳的轴向位移限制在轴承的径向游隙范围内。同时,当外壳孔和轴(或外圈对内圈)相对有倾斜时,(不超过8~—16~根据游隙确定)仍然可以正常地工作,然而,既有倾斜存在,就必然要降低轴承的使用寿命。 深沟球轴承与其它类型相同尺寸的轴承相比,摩擦损失最小,极限转速较高。在转速较高不宜采用推力球轴承的情况下,可用此类轴承承受纯轴向负荷。如若提高其制造精度,并采用胶木、青铜、硬铝等材质的实体保持架,其转速还可提高。 型号 内径d 外径D 宽度B 倒角r 额定负荷kN 钢球极限转速rpm 重量 kg mm inch mm inch mm inch mm inch 动态静态数量大小油脂油 635 5 .1969 19 .7840 6 .2362 0.3 .012 2.34 0.885 9 2.381 34000 40000 0.008 6300 10 .3937 35 1.3780 11 .4331 0.6 .024 8.20 3.50 7 6.350 15000 21000 0.053

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机械制造工程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设计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教研室. 2012~2013学年第2学期 2013年2月24日~2013年3月7日

前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完成设计项目,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对所学课程全面掌握,融会贯通,因此它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设计的需要,我仔细研究了零件图,但在设计过程中,因自己经验不足,遇到了很多实际问题,使我体会到了在现场实习调研仅证明可不可以实干,而不能代表能不能干好。所以我积极查阅相关资料,慢慢培养出了我缓中求稳、虚心求教、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并树立了明确的生产观、经济观和全局观,为今后从事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课程设计,我真正认识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并培养了我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知识去理性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般技术工程问题的能力,使我建立了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了工艺设计的一般程序、规范和方法,并进一步巩固、深化地吸收和运用了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还有,它提高了我设计计算、绘图、编写技术文件、实际加工零件和正确使用技术资料、标准、手册等工具书的独立工作能力,更培养了我勇于创新的精神及严谨的学风及工作作风。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缺少设计经验,设计中漏误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老师指正批评,以使我对自己的不足得到及时的发现并修改,也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避免再次出现。

轴承套的加工

摘要 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其实就是数控技术的竞争,这种竞争是全方位的。目前,随着国内数控机床用量的剧增,特别是随着高刚度整体铸造床伸、高速运算数控系统和主轴运平衡等新技术的采用以及刀具材料的不断发展,现代切削加工朝着高速、高精度和强力切削方向发展。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由轴承套零件图对轴承套进行工艺分析,根据轴承套的技术要求选择毛坯,确定其加工路线、装夹方案、选择刀具,编写数控加工工艺程序,并填写工艺卡片。 关键词轴承套工艺夹具编程

目录 1.零件图工艺分析 (3) 1.1轴承套的技术条件和工艺分析 (3) 1.2材料的选择 (4) 1.3毛坯的选择 (4) 1.4选择设备 (5) 1.5基面的选择 (5) 1.6选择加工方案 (6) 1.7确定加工顺序及进给路线 (7) 1.8 确定加工顺序及走刀路线 (7) 1.9切削用量的选择 (8) 2拟定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8) 2.1 表2-2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9) 2.2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9) 2.3确定工件原点 (9) 2.4编写加工程序及说明 (9) 总结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1.零件图工艺分析 如图1-1所示的轴承套,材料为ZQSn6-6-3。 1-1轴套筒 1.1轴承套的技术条件和工艺分析 该轴承套属于短套筒,材料为锡青铜,其加工表面,有一定位置要求。分述如下: (1)以Φ45外圆为粗基准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34外圆和右端面 (2)以Φ34外圆面为基准,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粗,精Φ42的外圆和左端面 (3)Φ42的外圆为基准,精加工Φ34的外圆,2mm的槽

轴承座课程设计说明书

轴承座课程设计说明 书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名:刘亮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 目录 .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8)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设计轴承座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生产纲领: 5000件 生产类型:批量生产 内容: 1.产品零件图 1张 2. 课程设计说明书(5000~8000字) 1份 1. 零件的分析 1.1.零件的作用 上紧定螺丝,以达到内圈周向、轴向固定的目的但因为内圈内孔是间隙配合,一般只用于轻载、无冲击的场合。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该零件为轴承支架,安装轴承,形状一般,精度要求并不高,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分析如下:(见附图1) (1)由零件图可知,零件的底座底面、内孔、端面及轴承座的顶面有粗糙度要求,其余的表面精度要求并不高,也就是说其余的表面不需要加工,只需按照铸造时的精度即可。底座底面的精度为、内孔端面及内孔的精度要求均为,轴承座的顶面为。轴承座在工作时,静力平衡。

(2)铸件要求不能有砂眼、疏松等缺陷,以保证零件的强度、硬度及疲劳度,在静力的作用下,不至于发生意外事故。 2.确定生产类型 已知此轴承座零件的生产纲领为5000件/年,零件的质量不足100Kg,查第7页表,可确定该零件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所以初步确定工艺安排为:加工过程划分阶段;工序适当集中;加工设备以通用设备为主,采用专用工装。 3.确定毛坯 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故选择木摸手工砂型铸件毛坯。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第41页表,选用铸件尺寸公差等级为CT-9。这对提高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有帮助。此外为消除残余应力还应安排人工时效。 4. 工艺规程的设计 .定位基准的选择 根据零件图纸及零件的使用情况分析,知Φ的孔,轴承端面、顶面、Φ16 及Φ12的孔等均需正确定位才能保证。故对基准的选择应予以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