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全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广州市(全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广州市(全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广州市(全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

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广州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及趋势。广州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广州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广州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核心指标从出生人口,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广州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广州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广州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 (1)

第二节广州市出生人口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

一、广州市出生人口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出生人口现状统计 (3)

三、广州市出生人口占全国出生人口比重统计 (3)

四、广州市出生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广州市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出生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广州市出生人口同全国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广州市死亡人口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

一、广州市死亡人口现状统计 (7)

二、全国死亡人口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广州市死亡人口占全国死亡人口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广州市死亡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广州市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死亡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9)

七、全国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9)

八、广州市死亡人口同全国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

第四节广州市自然增长率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11)

一、广州市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 (11)

二、全国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分析 (11)

三、广州市自然增长率占全国自然增长率比重统计分析 (11)

四、广州市自然增长率(2016-2018)统计分析 (12)

五、广州市自然增长率(2017-2018)变动分析 (12)

六、全国自然增长率(2016-2018)统计分析 (13)

七、全国自然增长率(2017-2018)变动分析 (13)

八、广州市自然增长率同全国自然增长率(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

图表目录

表1:广州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表 (1)

表2:广州市出生人口现状统计表 (3)

表3:全国出生人口现状统计表 (3)

表4:广州市出生人口占全国出生人口比重统计表 (3)

表5:广州市出生人口(2016-2018)统计表 (4)

表6:广州市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

表7:全国出生人口(2016-2018)统计表 (5)

表8:全国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

表9:广州市出生人口同全国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

表10:广州市死亡人口现状统计表 (7)

表11:全国死亡人口现状统计表 (7)

表12:广州市死亡人口占全国死亡人口比重统计表 (7)

表13:广州市死亡人口(2016-2018)统计表 (8)

表14:广州市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

表15:全国死亡人口(2016-2018)统计表 (9)

表16:全国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

表17:广州市死亡人口同全国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

表18:广州市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表 (11)

表19:全国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分析表 (11)

表20:广州市自然增长率占全国自然增长率比重统计表 (11)

表21:广州市自然增长率(2016-2018)统计表 (12)

表22:广州市自然增长率(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

表23:全国自然增长率(2016-2018)统计表 (13)

表24:全国自然增长率(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

表25:广州市自然增长率同全国自然增长率(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4

中国人口增长趋势预测

中国人口增长趋势预测 摘要 人口总数的预测对未来资源分配,划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人口预测模型结合所给数据进行人口预测,并进行模型改进结合最小二乘法拟合出较理想的人口变化趋势。 第一问中,采用Logistic模型描述了人口的增长规律,通过简要的假设设置相应的预测系数 第二问中,根据表中所给的数据,运用Matlab以及Excel得出人口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第三问中,通过运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Matlab编程得到相关的系数x =r 万人,并判断模型的可用性。 .0 248205= 0253 m 第四问中,根据所得的模型,带入相关数值得到203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144210万人 第五问中,通过改进求解拟合参数的方法,将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改为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通过分析可知2030年可能会达到我国人口数量的峰值近似为145168万人,与国家人口预测结果基本相符合。 关键词:Logistic模型;最小二乘估计;Matlab;线性拟合

一. 问题提出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关于中国人口问题已有多方面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对于表中所给出的数据,研究人口增长的规律。 问题一,作出适当的简化假设,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国大陆人口群体增长的数学模型。 问题二,对表中所给出的数据,画出1949~2017年中国大陆人口总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问题三,对第1问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 问题四,预测2030年中国大陆的人口总数。 问题五,模型的评价与改进。 二.问题分析 由于人口的增长受到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第一问的模型选取应该选用能够反映阻滞作用对人口增长率的影响,使增长率r能够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而下降,基于此选择了典型的人口增长模型logistic函数,并对相应的参数进行设置。 第二问中由Matlab能够得到表中数据的变化趋势。 第三问中对于大数据处理要得到模型中的相应参数需要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系数估计,通过分析曲线的特点评价模型的可用性。 在第四问,根据模型带入相应的时间预测对应的人口总数。 第五问中,由分析可知,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要比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的精度要更高,因此通过观察人口增长率的曲线可以近似拟合成一次函数的现象,将估计参数的方法改为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并结合数据实际曲线,确定相应的模型参数。 三.模型的基本假设 (1)生育模式相对不变 (2)所用数据真实可靠 (3)不考虑生存空间等自然资源的制约,不考虑意外灾难等因素对人口变化的影 (4)较短的时期内的死亡率是稳定的

2015-2020年中国大数据行业市场深度调研报告

2015-2020年中国大数据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方向建议报告 中国产业信息网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 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

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 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 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 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判断行业投资价值 揭示行业投资风险 为投资者提供依据

2015-2020年中国大数据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方 向建议报告 【出版日期】2015年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 【报告编号】R331187 报告目录: 前言 继物联网、云计算之后,大数据已经成为当前信息技术产业最受关注的概念之一。大数据是为了更经济地从高频率获取的、大容量的、不同结构和类型的数据中获取价值,而设计的新一代架构和技术。人们普遍将该定义概括为四个“V”,即更大的容量(Volume,从TB级跃升至PB级,甚至EB级)、更高的多样性(Variety,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以及更快的生成速度(Velocity)。前面三个“V”的组合推动了第四个因素——价值(Value)。 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移动互联,新技术与应用的不断涌现,加速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已经超越数据本身,转向数据的资产化和服务化,转向挖掘与分析数据带来新商业价值,转向以技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并为信息服务产业和传统商业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2013年,大数据应用带来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作为新的重要资源,

人口与计划生育常用统计公式

人口与计划生育常用统计公式 1、年平均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2 2、人口密度=某地区人口数÷某地区面积 3、男性人口比例=男性人口数÷总人口数 女性人口比例=女性人口数÷总人口数 4、人口性别比=(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100 5、出生性别比=(出生男婴数÷出生女婴数)×100 6、平均年龄: ①一岁一组平均年龄=[(各个年龄×各年龄组人数)之和]÷总人数+0.5 ②几岁一组平均年龄=[(各个年龄组的最低值×各年龄组人数)之和]÷总人数+(年龄组距÷2) 7、老年(人口)系数=65岁(60岁)以上人口数÷总人口数 8、少年(人口)系数=15岁(不包括15岁)以下人口数÷总人口数 9、出生率=(年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一孩出生率=(年内一孩出生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10、一般生育率=(年出生人数÷育龄妇女人数)×1000? 11、年龄别生育率=(某一年龄妇女全年活产婴儿数÷该年龄组平均妇女人数)×1000? 12、总和生育率=∑各年龄别生育率 13、终身生育率=(同一批妇女一生所活产婴儿数÷同批妇女人数)×1000? 14、平均初婚年龄=(初婚年龄×同龄初婚人数)之和÷全年初婚人数 15、初婚率=(当年初婚人数÷该年年平均人数)×1000?

16、早婚率=(早婚人数÷同期初婚人数)×100% 17、晚婚率=(晚婚人数÷同期初婚人数)×100% 18、计划生育率=(符合生育政策的出生人数÷总出生人数)×100% 19、出生孩次比例: ①一孩出生比例=(出生一孩数÷总出生数)×100% ②二孩出生比例=(出生二孩数÷总出生数)×100% ③多孩出生比例=(出生多孩数÷总出生数)×100% ④计划外多孩率=(计划外多孩出生数÷总出生数)×100% 20、二孩平均生育间隔={(间隔一年人数+间隔二年人数×2+间隔三年人数×3+间隔四年人数×4+…)÷二孩出生总人数}+0.5 21、独生子女领证率=(一孩妇女领取独生子女证人数÷已婚育妇女数)×100% 22、综合避孕率=(已采取避孕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已婚育龄妇女人数)×100% 23、一孩妇女放环率=[一孩妇女放环(皮下埋植)人数÷一孩妇女人数]×100% 24、二孩妇女结扎率=(二孩妇女结扎人数÷二孩妇女人数)×100% 25、多孩妇女结扎率=(多孩妇女结扎人数÷多孩妇女人数)×100% 26、当年生育一孩妇女放环及时率=[当年按时间要求三个月内放环(皮下埋植)一孩妇女人数÷当年应及时放环的一孩妇女人数]×100% 27、当年生育二孩妇女结扎及时率=[当年按时间要求三个月内结扎二孩妇女人数÷当年应及时结扎的二孩妇女人数]×100% 28、人工流产率=(人流引产数÷已婚育龄妇女数)×1000? 29、避孕措施有效率=(当年落实避孕措施未出现意外妊娠的已婚育龄妇女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人口增长受社会、经济、自然因素的影响,生产力水平是决定人口增长快慢的重要因素。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其计算公式为: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拓展】人口的机械增长:这是由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迁入量,人口迁出量)。 2、世界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 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但是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 【拓展】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 3、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世界人口增长存在地区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各大洲之间。 (1)大洲之间的差异 亚洲人口数量最多,非洲人口增长最快。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增长比较缓慢。 (2)国家之间的差异 二、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及类型 (1)构成: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2)类型 根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

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特 征 出生率高高低 死亡率高低低 自然增长率低高低 原因 (1)高出生率:① 没有控制生育②早 期的农业社会需要 多生子女,来帮助从 事农业 (2)高死亡率:① 战争频繁;②食物匮 乏③医疗卫生条件 差 (1)高出生率:①节育 还不普及②多生子女一 方面可以养老,另一方面 可以分担工作,增加收入 (2)低死亡率:生产力 水平提高,粮食供应和医 疗条件改善,人们寿命延 长 (1)低出生率:①生活水平 提高,社会和家庭观念开始 变化;②各种社会保险和福 利事业的发展等 (2)低死亡率:生产力水平 随着社会向工业化发展不断 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医疗水平不断提高 主要分布地区 发展中国家的个别 地区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如印 度 欧日美等发达地区和少部分 发展中国家,如中国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历史发展表明,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 【结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死亡率的下降,出生率的下降最终促使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实现。 【拓展】区分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方法 ①从特征上区分:原始型是高高低,传统型是高低高,现代型是低低低。 ②从数值上区分:原始型和传统型的人口出生率都在 3.0℅以上,但传统型的死亡率相对较低,据此可以区分二者;现代型的人口出生率大致在1.5℅以下,而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 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也随之扩大。(1)发达国家:属于现代型 (2)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尚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3)全世界: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用千分比来表示,计算公式为: 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1000‰ 年平均人口数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番”与“倍” 增加一倍,就是增加100%; 翻一番,也是增加100%。除了一倍与一番相当外,两倍与两番以上的数字含义就不同了。而且数字越大,差距越大。如增加两倍,就指增加200%;翻两番,就是400%(一番是二,二番是四,三番就是八),所以说翻两番就是增加了300%,翻三番就是增加了700%。“番”是按几何级数计算的,“倍”是按算术级数计算的。 计算翻番公式为: n=[lg(报告期数÷基数)]÷lg2 n表示翻番数lg是常用对数符号 统计与估计 摘自国家统计局信息办 有些人不了解统计,甚至轻视统计,认为统计就是估计:估计就是随意计量。社会上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会计差一分,急得头发昏;统计差一万,还在街上转”,认为统计可有可无。这些想法和观点是对统计的轻视,对估计的误解。统计不是估计,估计也不是随意计量,统计需要科学的估计,我们应正确理解统计和估计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统计是一种计量活动,估计是一种计量方法 统计是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调查研究,主要从数量方面来描述社会经济现象。统计的涵义包括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个方面。统计部门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通过统计人员的辛勤工作,收集整理出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方面的数据资料,为党和政府的宏观决策提供信息、咨询和参考意见。统计工作是一种生产活动,而且是一种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计量活动。而估计是根据已知数字,采用科学的方法来推算未知数字。显然,估计是一种计量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估计的方法,用已知数字来推算出我们想了解的未知数字。虽然统计和估计都离不开数字,具有数量性,但统计不是估计,统计的数字绝大多数是通过统计调查收集、整理得到,而不是靠估计推算取得的。

人口增长模型的确定

人口增长模型的确定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题目:人口增长模型的确定 摘要 人口问题已成为当前世界上最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人口增长规律的发现以及人口增长的预测问题对一个国家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使用了马尔萨斯人口指数增长模型和阻滞增长模型,以美国1790-1980年间每隔10年的人口数量为依据,对接下来的每隔十年进行了预测五次人口数量。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阻滞增长模型在预测准确度方面要明显优于原始的马尔萨斯人口指数增长模型。关键词:人口增长;马尔萨斯人口指数增长模型;阻滞增长模型;人口预测

一、问题重述 问题背景 1790-1980年间美国每隔10年的人口记录如下表所示。 表1 人口记录表 问题提出 我们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试用以上数据建立马尔萨斯(Malthus)人口指数增长模型,并对接下来的每隔十年预测五次人口数量,并查阅实际数据进行比对分析。 2.如果数据不相符,再对以上模型进行改进,寻找更为合适的模型进行预测,并对两次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3.查阅资料找出中国人口与表1同时期的人口数量,用以上建立的两个模型进行人口预测与分析。 二、问题分析 首先,我们运用Matlab软件绘制出1790到1980年的美国人口数据图,如图1。 图1 1790到1980年的美国人口数据图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口数在1790—1980年是呈增长趋势的,而且我们很容易发现上述图表和我们学过指数函数的图表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我们很自然想

到建立指数模型。因此我们首先建立马尔萨斯模型,马尔萨斯生物总数增长定律指出:在孤立的生物群体中,生物总数N的变化率与生物总数成正比。 三、问题假设 为简化问题,我们做出如下假设: (1)在模型中预期的时间内,人口不会因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或战争而受到大的影响; (2)所给出的数据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普遍情况; (3)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死亡率不发生大的波动; (4)在查阅的资料与文献中,所得数据可信; (5)假设人口净增长率为常数。 四、变量说明 在此,对本文所使用的符号进行定义。 表2 变量说明 符号符号说明 N(0) 起始年人口容纳量 N(t) t年后人口容纳量 t 年份 r 增长率 五、模型建立 问题一:马尔萨斯(Malthus)人口指数增长模型 设:t表示年份(起始年份t=0),r表示人口增长率,N(t)表示t年后的人口数量。

大数据行业研究报告

大数据行业研究报告 2013年11月20日 目录 一:大数据概述 (2) 1.1大数据定义 (2) 1.2大数据特点 (3) 1.3大数据相关技术 (4) 1.4大数据应用价值 (5) 二:大数据行业环境分析 (6) 2.1产业链 (6) 2.2商业模式 (7) 2.3市场规模 (9) 2.4行业竞争 (9) 三:大数据在行业中的应用分析 (10) 3.1医疗行业 (10) 3.2能源行业 (11) 3.2通信行业 (11) 3.4零售业 (11) 四:大数据行业重点企业介绍 (12) 4.1IBM (12) 4.2惠普 (12) 4.3Teradata (12) 4.4阿里巴巴 (12) 4.5百度 (13) 4.6腾讯 (13) 4.7拓尔思 (13) 4.8东方国信 (13) 4.9同有科技 (14) 五:大数据的时代机遇与挑战 (14) · 1

一:大数据概述 1.1大数据的定义 大数据是时下最火热的IT行业的词汇,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大数据”在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以及军事、金融、通讯等行业存在已有时日,却因为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发展而引起人们关注。越来越多的政府、企业等机构开始意识到数据正在成为组织最重要的资产,数据分析能力正在成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百度知道对大数据的定义是:大数据(big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距达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著名研究机构Gartner是这样定义大数据的。"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从数据的类别上看,"大数据"指的是无法使用传统流程或工具处理或分析的信息。它定义了那些超出正常处理范围和大小、迫使用户采用非传统处理方法的数据集。亚马逊网络服务(AWS)、大 2

计生指标计算公式(1)

统计业务培训提纲 一、基本状况指标: 1、总人口:总人口分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暂住人口 2、自然增长人数:期内出生人数-期内死亡人数 3、机械增长人数:期内迁入人数-期内迁出人数 4、人口净增长:自然增长人数+机构增长人数 5、人口平衡方程:期末总人口数=期初总人口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迁入人数-迁出人数) 6、已婚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重:指15至49周岁的已婚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重。 二、婚姻状况 分为初婚、离婚、再婚、丧偶四种情况 初婚指初次登记结婚或初次事实婚姻。事实婚姻即非婚 同居,指男女双方没有履行法律规定或认可的结婚方式而同居生活。这种结合不具有婚姻的法律效力。 三、生育情况: 1、出生率: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计算公式: 2、孩次率:指一定时期内某一孩次的出生婴儿人数占同期 出生率出生人数 平均人口×1000‰

全部出生婴儿总数的比值。反映出生人口的孩次构成情况。 3策内出生人数与同期全部出生人数之比。用于反映一定政策要求下政策内生育与政策外生育的关系。 计算公式: 4、政策内二孩占二孩比重:期内政策内二孩出生占二孩出生总数的比例 5、出生性别比:指某一时期出生婴儿中,男婴与女婴的人数之比。一般表示为每100个活产女婴对应多少个活产男婴。一般该指标值在105±2范围内波动。 6、分孩次出生性别比 7、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全部死亡人数与同期内平均总人口之比,说明该时期人口的死亡强度。 孩次率政策生育率 死亡率

8、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用于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的水平和速度的综合性指标。 计算公式: 或: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9、出生漏报:指应统计上报的出生而未统计的出生为出生漏报。 10、出生统计误差率:反映出生的统计数与实际出生数的相对误差率为出生误差率。 计算公式: 11、一孩出生与初婚对比:指期内一孩出生人数与期内女性初婚人数的对比。 四、计划外怀孕情况: 1、已婚育龄妇女计划外怀孕率:指一定时期内计划外怀孕数与现有已婚育龄妇女人数之比。 计算公式: 出生统计误差率= 实际出生数 ×100% 实际出生人数-上报出生数

中国历年出生人口统计

中国历年出生人口统计 1949 13,913,927 1950 14,711,260 1951 14,413,123 1952 17,236,621 1953 16,745,695 1954 18,513,434 1955 18,612,172 1956 17,364,027 1957 18,998,424 1958 17,135,981 1959 13,059,787 1960 14,684,726 1961 11,414,017 1962 20,923,112 1963 27,866,189 1964 24,144,848 1965 24,799,129 1966 24,828,470 1967 21,736,582 1968 27,718,516 1969 25,018,386 1970 28,012,344 1971 25,160,381 1972 24,800,391 1973 23,630,435 1974 22,874,423 1975 21,136,635 1976 20,491,797 1977 17,931,155 1978 18,831,591 1979 18,924,822 1980 18,393,809 1981 19,122,938 1982 23,100,427 1983 20,065,048 1984 20,313,426 1985 20,429,326 1986 23,190,076 1987 25,282,644 1988 24,576,191 1989 25,137,678 1990 26,210,044

1991 20,082,026 1992 18,752,106 1993 17,914,756 1994 16,470,140 1995 16,933,559 1996 15,224,282 1997 14,454,335 1998 14,010,711 1999 11,495,247 2000 13,793,799 2001 17,020,000 2002 16,470,000 2003 15,990,000 2004 15,930,000 2005 16,170,000 2006 15,840,000 2007 15,940,000 2008 16,080,000 2009 16,150,000 2010 15,740,000 2011 16,040,000 2012 16,350,000 2013 16,400,000 2014 16,870,000 2015 16,550,000 2016 17,860,000

大数据行业分析报告

大数据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一、大数据概述 (1) 1、大数据简介 (1) 2、大数据特征 (1) 3、大数据的技术 (2) 4、大数据的应用 (2) 5、大数据处理方法 (2) 二、大数据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4) 1、国外现状 (4) 2、国内现状 (5) 3、发展趋势分析 (6) 三、重点应用领域及行业企业分析 (8) 1、重点应用领域 (9) 2、重点企业 (13) 3、国内运营商分析 (18) 四、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19) 1、数据量的成倍增长挑战数据存储能力 (19) 2、数据类型的多样性挑战数据挖掘能力 (20) 3、对大数据的处理速度挑战数据处理的时效性 (20) 4、数据跨越组织边界传播挑战信息安全 (20) 5、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挑战人才资源 (20) 五、大数据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21) 1、数据生产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21) 2、数据共享的相关政策与法规 (21) 3、隐私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22)

一、大数据概述 1、大数据简介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人类产生的数据量正在呈指数级增长。大量新数据源的出现导致了非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爆发式的增长。这些数据已经远远超越了目前人力所能处理的范畴,如何管理和使用这些数据,逐渐成为一个新的领域,于是大数据的概念应运而生。 2、大数据特征 大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收集、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目的的咨询。大数据不单单是指数量的量大,而且包括了以下的四个方面: 首先,数据的体量(volumes)大,大数据的起始计量单位至少是P(1000个T)、E(100万个T)或Z(10亿个T),和我们所熟知的G相比,体量不可谓不大。其次,是数据类别(variety)大,数据来自多种数据源,数据种类和格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13地理科学2班 87 马登科 摘要:人口是一个国家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人口的变动,影响人口的数量,人口的结构,以及生产劳动结构,进而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研究人口增长,分析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对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尤为重要。 关键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影响因素、人口政策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发展速度和制定人口计划的重要指标,也是计划生育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的程度和趋势。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用千分比来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的水平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两者之间的相对水平,,是反映人口再生产活动的综合性指标。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有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科技医疗、军事因素、文化、教育、宗教、性别比等,自然因素有地质、气象气候因素。 (一)、社会因素,首先来看政治因素。 一、政治因素政治因素是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根本因素,对人口的在较短时间内具有迅速的影响,例如: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以尽快的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发起大跃进”运动,基建投资急剧膨胀,不切实际的实现高指标,导致瞎指挥、浮夸风泛

滥,计划部门使用夸大的数据,人力资源从农业被转移到工业,广大群众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出现空前未有的饥荒。 结果:由表可知,除个别省份,全国大多数省份陷入大饥荒,人口大量死亡,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极低有些省份为负,四川高达:‰;青海达到:‰;甘肃达到‰;河南达到:‰,劳动力数量急剧下降,经济发展滞后,人均GDP有的省份低至两位数,如青海仅为79元、四川仅为86元。 政府的政策的影响:政策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具有可操作性,持久稳定,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为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提供了法律的保障,控制人口出生率及自然增长率。

人口预测方法(情况总结)

1. 人口总量预测 (1)人口总量趋势外推模型 图 1 永康市1985年以来历年的人口变化 (2)人口增长率预测模型 人口增长率预测模型是根据计划生育有关指标而进行的一种人口预测方法。数学公式表示为: + 1( =) + P P n? k P (3-2)0 式中: P表示规划期总人口(人),P0表示规划基期总人口(人),ΔP表示规划期间人口机械增长数(人),n表示规划年期,k表示规划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k可用出生率b和死亡率d表示: =(3-3) k- d b

图 2 永康市1989年以来历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图3 永康市1989年以来历年的户籍人口迁移数量

(3)人口离散预测模型 人口离散预测模型也即人口差分方程预测模型,又称“宋健模型”,是我国自行提出的比较成功的人口发展预测模型,能较好的运用人口普查资料对未来人口进行预测。该模型是根据分年龄的人口结构递推公式进行预测,模型的数学表达如下: 1 ,...,2,1,0) ()()](1[)1()()()()()](1[)(10002 1-=+?-=+????-=+∑m i t f t X t t X t X t k t h t t t X i i i i r r i i i μβμ (3-6) 式中:X 0(t)为t 年代0岁出生婴儿数,X i (t)为t 年代之年龄组人口数,μ00(t)为t 年出生婴儿当年死亡率,β(t)为妇女总和生育率,即社会人中平均意义下一个妇女在整个育龄时期的生育总数(r 2,r 1即为生育年龄的上下限),h i (t)为生育模式,反映某一地区某一个育龄妇女生育状态分布,k i (t)为t 年代之年龄组女性性别比,μi (t)为t 年代之年龄组人口死亡率,f i (t)为t 年代之年龄组净迁移数。 在模型的具体应用中,课题组工作的重点是如何确定公式3-6中的各种参数。①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中的数据是2000年11月1日的数据,而规划所需的数据是年末的数据,课题组将普查的户籍人口分龄人口数按比例修正到2000年底的统计人口总数作为X i (t);②从普查资料来看45岁以下的性别比比较稳定,为了简化模型,t 年代之年龄组女性性别比k i (t)用常量 k 表示,即采用普查资料中的45岁以下的男女性别比=104.85(女性=100)推算,故k= 0.488326;③根据普查资料,妇女总和生育率取2000年的数据β(t)= 0.8795;④模型中出生婴儿当年死亡率μ00(t)假定与2000年出生婴儿当年死亡率的80%,即采用μ00=3.88‰。⑤从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看来,2000年分龄死亡率的数据波动较大,课题组结合1990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对2000年分龄死亡率的数据进行移动平均处理,并采用死亡修正80%后作为死亡模式μi (t)1;⑥以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分龄生育率为生育模式h i (t);⑦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2000年迁入人口2 032人,迁出人口5 777人,当年人口机械增长呈负增长,而根据统计年鉴数据(图6),2000年人口机械增长接近于零,故在本模型预测中先按封闭模型进行预测。 将上述确定的参数代入模型3-6,进行计算机模拟预测,得到如下结果:2007年人口总数为212 648人,2020年为200 600人。另人口机械按增长率预测模型取2000~2007年间的人口机械增长数为ΔP =1 000 7=7 000,取2008~2020年间为ΔP=2 000 13=26 000。则有2007年人口总数为219 648人,2020年为233 600人。 1 移动平均采用公式:μi =0.25μi-1+0.5μi +0.25μi+1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21899938.html,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子靖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13期 [摘要]人口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要素。由于人口过多、增长过快以及结构不尽合理等所引起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采用计量经济学软件STATA13.0研究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的关系,分析认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呈负相关。 [关键词]人口自然增长率;国民经济发展;OLS回归模型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是反映人口增长速度和制定人口计划的重要指标。我国从1970年开始实施计划生育后,生育率开始下降,1970年的生育率为5.8,1980年则降到2.24,接近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根据相关经济学数据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并结合计量经济学相关知识建立模型,分析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的关系,以期为我国人口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1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主要有两种:政策性因素和非政策性因素,政策性因素如国家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非政策性因素有很多,包括城镇人口比例、相关医疗卫生状况、经济、文化等。其中经济因素包括国民总收入水平、人均GDP、消费物价指数等,这些都对人口增 长率有着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是文明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所以本文主要选择经济方面的因素做论述。 文化因素对人口自然增长率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主观性较强,对研究造成一定的阻碍,所以没有选择此项。 工业化水平也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一个影响因素。社会学家指出,城市化促进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从而冲击了人们的传统婚育观念,同时,就业竞争和个人生活状态也会促使进城市人口推迟婚育年龄。 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世界各国衡量城镇化进展情况的最基本方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城镇化水平越高,越说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相对地生产力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会下降。而农村人们思想观念相对落后,人口增长率在农村会高一些,所以选择这项指标作为分析研究对象。

计算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初中地理知识

计算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 【知识点的认识】 一个区域及一定时点的人口数与土地面积之比.或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人口数.通常以每平方公里的常住人口数来表示.人口密度计算公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数(人)/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是反映人口分布疏密程度的常用数量指标,用人/平方千米来表示.可以用于大至全世界,或一个洲、一个国家、一个省、市,直到小至乡镇的任何等级的区域.缺点是只表示一个平均数,未能反映区域内部的差异.例如,中国 1982 年中的人口密度是 107.5 人/平方公里,实际上省区之间疏密程度可以相差几倍、几十倍以至 300 多倍.所以,在人口制图上总是要求从小的统计单元做起,以便尽可能近似地反映真实情况.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用千分比来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公式为: 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计算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以选择、解答形式出题. 例 1:(2013?巍山县模拟)据 2000 年统计,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4 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9人)的 3 倍多. 分析: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它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 解答:2000 年,我国总人口为 12.95 亿,所以据 2000 年统计,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295000000÷9600000≈134 人/平方千米;2000 年世界平均人口密度为 39 人/平方千米. 故答案为:134 人;39.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说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 例 2:(2014?德州一模)某地区在一年中平均每 1000 人当中,出生并成活 20 个婴儿,死亡 10 人,那么这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A.10‰,B.20‰,C.5‰,D.30‰ 分析: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有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018年大数据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大数据行业分 析报告 2018年11月

目录 一、大数据时代,演绎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 (5) 1、大数据的定义 (5) 2、为何研究大数据 (7) 3、大数据发展的基础:数据积累、算力提升、技术创新 (9) 二、大数据发展全球加码,广阔空间蕴含商机无限 (10) 1、基于大数据对各个行业的深入影响,近几年,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发 达经济体都积极推进各自的大数据战略 (10) 2、中国亦将大数据视为新经济的重要支撑 (11) 3、大数据投融资市场持续升温 (13) 三、大数据产业链:数据为源、分析为核、应用为王 (14) 1、数据来源:政府、BAT、运营商等是当前大数据的主要拥有者 (15) 2、数据管理与分析:存储是支撑、安全是保证、分析是核心 (15) (1)数据处理框架:Hadoop、Spark 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种框架 (16) ①Hadoop (17) ②Spark (20) (2)数据处理算法:受益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算法关注度再次高涨 (24) ①BP反向传播算法 (26) ②RNN循环神经网络 (27) ③CNN卷积神经网络 (29) ④Kohonen 自组织神经网络 (30) 3、数据应用:应用是完成产业商业化目标,实现价值的终点 (31) (1)政府大数据 (32) (2)医疗大数据 (34) 四、相关企业简况 (35) 1、四维图新 (35) 2、中科曙光 (37)

3、海康威视 (39) 4、美亚柏科 (41) 5、创业软件 (42)

大数据时代,演绎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对于大数据,Gartner 给出的定义是需要运用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1980年,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其著作《第三次浪潮》中,将“大数据”描绘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 大数据发展全球加码,广阔空间蕴含商机无限。基于大数据对各行业的深入影响,美国、欧盟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都积极推进各自的大数据战略,中国亦将其视为新经济的重要支撑。据信通院数据,2017年中国大数据相关产业规模为4700亿元,预计2020年有望赶超1万亿,年均复合增速近30%,其中,核心产业规模2017年为234亿元,同比增长39%,预计2018年可达329亿,空间广阔。同时,大数据投融资市场也持续升温,2012-2016年期间,国内共发生大数据投融资事件超1600件,统计公布金额的1300余起投资,其融资总额达1200多亿,2016年同比增长189.7%。 大数据产业链:数据为源、分析为核、应用为王。分析大数据产业链,主要涵盖数据来源、数据管理与分析、数据应用。1)数据是行业发展的源泉,政府、BAT、运营商等是当前中国大数据的主要拥有者,另在细分领域拥有入口资源的公司也是稀缺标的。2)数据管理与分析是产业中游。数据管理负责数据的集成、存储、安全等环节,其中,数据存储是产业链的支撑,参与者以传统数据库企业为主;数据安全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渗透数据存储、传输、交互的各个环节。而产业链最核心的当属数据分析与挖掘,其能力直接决定着大数

河南省信阳市自然增长人口数量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河南省信阳市自然增长人口数量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专题 报告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信阳市自然增长人口数量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及趋势。 信阳市自然增长人口数量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专题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信阳市自然增长人口数量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专题报告深度解读信阳市自然增长人口数量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核心指标从自然增长人口数量,人口自然增长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信阳市自然增长人口数量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信阳市自然增长人口数量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信阳市自然增长人口数量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 (1) 第二节信阳市自然增长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3) 一、信阳市自然增长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自然增长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三、信阳市自然增长人口数量占全省自然增长人口数量比重统计 (3) 四、信阳市自然增长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信阳市自然增长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自然增长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自然增长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信阳市自然增长人口数量同全省自然增长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信阳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指标分析 (7) 一、信阳市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 (7) 二、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信阳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占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比重统计分析 (7) 四、信阳市人口自然增长率(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信阳市人口自然增长率(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2016-2018)统计分析 (9)

人口统计指标计算方法

人口统计指标计算方法 1、计划生育率 反映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一个综合性指标。他说明期内符合计划生育要求的出生人数占出生人口总数的比重。这一指标反映计划内生育与计划外生育的关系。计算公式为: 期内符合计划生育要求的出生人数 计划生育率=──────────────×100% 期内出生人口总数 2、晚婚率 反映一定时期内(如季、年)100名初婚的男性或女性青年中,符合晚婚年龄的人数。 初婚人数中符合晚婚年龄的人数(男或女) 晚婚率= ──────────────────×100% 初婚人数(男或女) 这一指标是分别男、女性别计算的。因为两者晚婚年龄要求不同,所以有时可能出现按男、女分别计算的晚婚率指标不一致,有时男性高些,有时女性高些。按照我国有关规定,晚婚年龄男性为25岁,女性为23岁。 3、晚育率 按计划生育晚婚政策的规定,年满23岁初婚年内生育第一孩的妇女人数与年内生育第一孩的全部妇女人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计算公式为: 符合晚育年龄妇女的全年生育数 晚育率=───────────────×100%

全年一胎出生人数 4、综合避孕率 指某一地区、某一时点(通常为年末)育龄妇女中采取各种避孕措施的人数占育龄妇女总人数的比率。以百分率表示。 已采取避孕措施人数 综合避孕率= ──────────×100% 育龄妇女总人数 5、独生子女领证率 它反映已生育一个孩子的育龄妇女中,在孩子存活的情况下,决心不再生育第二个孩子所占的比重。即领取独生子女证的育龄妇女占该人口该年已婚育龄妇女比例。双胞胎及多胞胎不算独生子女。计算公式为: 育龄妇女中已生有一孩并已领 独生子女证人数 独生子女领证率=───────────────×100% 已婚育龄妇女人数 6、性别比 人口中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之比。通常用每100个女性人口相应有多少男性人口表示,它是反映人口性别构成的指标之一。其计算公式为:男性人口数 性别比= ───────×100 女性人口数 7、总和生育率 一定时期各年龄妇女生育率之和。是按照某一年度的妇女生育水平,计算每个妇女度过其整个生育期可能生育的子女数。计算公式即:

计划生育统计计算公式汇总

计生常用公式 特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某人口事件发生的数量与可能发生该事件的人口总数的比值关系特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某人口事件发生的数量与可能发生该事件的人口总数的比值关系。率说明某一特定事件发生的普遍程度。大多数的率以千分数表示。粗的率是针对全部人口计算的率,特定的率是针对某一人群来计算的,这一人群更有可能发生某一人口事件。率可以按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等来计算。准确地说,一些被称为“率”的指标其实应该为“比”。比(Ratio) 指一部分人口与总人口或其他部分人口的关系,即一部分人口同另一部分人口的比值。 计划生育率 反映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一个综合性指标。他说明期内符合计划生育要求的出生人数占出生人口总数的比重。这一指标反映计划内生育与计划外生育的关系。计算公式为: 期内符合计划生育要求的出生人数 计划生育率=──────────────×100% 期内出生人口总数晚育率 按计划生育晚婚政策的规定,年满23岁初婚年内生育第一孩的妇女人数与年内生育第一孩的全部妇女人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计算公式为: 符合晚育年龄妇女的全年生育数 晚育率=───────────────×100% 全年一胎出生人数避孕措施落实率 某一地区、某一地点(通常为调查时点),已婚育龄妇女采取避孕措施(结扎、上环、皮下埋植、药具)的人数占应采取避孕措施的已婚龄妇女人数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已采取避孕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 避孕措施落实率= ---------------------------------------×100% 应采取避孕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 考核调查通常采取某年度有生育且应采取避孕措施的妇女(小孩出生满三个月)在调查时点落实避孕节育的情况计算。性别比 人口中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之比。通常用每100个女性人口相应有多少男性人口表示,它是反映人口性别构成的指标之一。其计算公式为: 男性人口数 性别比= ───────×100% 女性人口数 出生率是出生人数与平均人口数之比。出生率通常以一年作为时间单位,即在一年内出生的婴儿数与当年平均人口数的比率。出生率一般以千分率来表示,即一千人中平均出生了多少人。计算公式为: 当年出生人数 出生率=─────────×1000‰ 当年平均人口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