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化学主要研究方向及使用工具

量子化学主要研究方向及使用工具
量子化学主要研究方向及使用工具

我整理了一下大家的研究方向和主要工具,编成这个全家福。如果其中有遗漏和错误请告

诉我。现在一共有22位同行加入这个大家庭了,新来的朋友和还没跟贴的朋友请跟贴说明。

这个全家福将会不定期增补。

(按跟贴顺序)

1. gobin34, 主要研究方向:分子间弱相互作用. 工具: ADF, Turbomole, Gaussian, G amess. email: fan@chemie.uni-siegen.de

2. O0O0O0O0,研究方向:激光光谱学。计算主要集中在IIIA族单卤化物双原子分子

激发态的相对论量化计算上。

现在主要用GAMESS,DALTON。ADF,DIRAC,MOLFDIR偶尔用。

初学量化的时候,也用过盗版HyperChem和Gaussian。

本来还准备用MOLCAS或NOLPRO的,无奈老板是实验派。

3. spinsight, 研究方向:固体NMR及其在分子筛研究中的应用。量化计算是

一个辅助手段,主要想计算化学位移,以及研究分子筛的结构,催化反应机理

等等。现在主要是用Gaussian。

4. elizerbeth,主要研究方向纳米尺度上的电阻(conductance on the nanoscale system

)

主要用工具:Gaussian,V ASP,DFT++

email:站内信箱 (注:该版斑竹及创版人)

5. Chemis,主要研究领域催化反应机理,粒子-分子反应机理,金属簇;使用软件有gauss

ian,NWChem,ADF,Gamss等,尽力拓展。

email:chjwang@https://www.360docs.net/doc/922477403.html,

6. silali, 本人感兴趣的是含离子的分子体系,优化用GA(自造的东东),然后再GAUSS IAN一下,作些性质计算。一直在WIN下作,目前正向LINUX平台过度。

7. Alwens,曾做过计算材料的东西,使用ADF,Gaussian,Gamess。现主要集中于

从事ab initio Molecular Dynamics,同时将来开展QM/MM的研究。

主要体系集中于生物体系方面。包含:分子弱相互作用,蛋白质碱基对与小分子的

相互作用。采用CPMD程序和Gaussian98,EGO和Gromacs(Future)等程序。

8. matrice:复旦大学,低温基质隔离-FTIR,主要研究金属氧化物与小分子反应体系,正

负离子,自由基等的实验与理论,过渡金属簇合物的计算,

工具:Gaussion98, molpro正在开发中

email:majun_fdu@https://www.360docs.net/doc/922477403.html,

9. xflying,主要研究小分子在过渡金属钌上的吸附及合成氨的催化反应机理.主要运用G9

8进行计算。

10. tofly, 俺是学物理的,不动化学,突然发现了有个软件很好用还发现有个版可以问问

题这不就来了

11. supi,主要研究方向:价键理论方法的研究(菜鸟级),FORTRAN数值计算(雏鸟级)工具:Gaussian,xm99(价键计算程序)。

12. fog,主要研究方向是C-H键在氧化物上的活化机理,主要用gauss98。

13. gauss98,非正交定域化轨道方法何应用研究

目前是将正则轨道转化为定域轨道

工具:用gauss98算正则轨道,得到分子轨道系数和偶极矩矩阵

因为没有找到gaussian98算正交定域化轨道的方法

现在尝试用gamess算正则轨道和正交定域化轨道。

14. landau 目前研究方向:分子电子器件

工具: gaussian98 vasp etc

主页:https://www.360docs.net/doc/922477403.html,/user/ljq

15. woodpin,老板要我先看看有关NMR的资料,将来做的主要是关于富勒烯及其衍生物的东西。

16. valenhou,物理系,使用混合基赝势法作计算,老板从国外带回了程序包.曾用过的程序

包LMTART&BandLab,fhi98md.pwscf.目前正在学CPMD.工作集中于计算材料的电子结构,涉及

过渡金属表面(外加电场),锂电池负极材料,目前有兴趣计算ultra thin metal nanowires

.

17.berlin,主要研究方向:QSAR,自由基,过渡金属催化反应机理,构象分析,弱相互作用(如

氢键,pi-cation作用等).工具:目前基本上是利用Gaussian98在工作

email:bllin@https://www.360docs.net/doc/922477403.html,

18.goodgurther,主要研究方向:过渡金属原子团簇,原子团簇上的吸附,还有过渡金属催化

反应机理.工具:Gaussian98, cirus2.

email:yjwang01@https://www.360docs.net/doc/922477403.html,

19.QC,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大分子体系催化反应机理研究,新型酶抑制剂的设计,晶体和生物大分子的NMR理论研究。

工具:Guassian 98w, GAMESS, DALTON, ADF2000,TINKER

email: ccnuchen@https://www.360docs.net/doc/922477403.html,

20.wjg,量子化学研究催化反应机理,以及自由基反应。主要工具:GAU

SSIAN98, MSI。

21.winddragon,BN nanotube 和 fullerence的建模和计算。

主要工具:GASSIAN98 Hyperchem Weblabviewer ChemOffice

email:kehongwei@https://www.360docs.net/doc/922477403.html,

22.xyzzz,原来是作材料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现在做表面吸附催化和单分子催化方面的工作。

主要工具:gaussian, adf,正在试用abinit 和CPMD

email:strangers4567@https://www.360docs.net/doc/922477403.html,

23.等待中...

--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试验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试验 1. 应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的意义 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化学已经发展为实验和理论并重的科学。理论化学和实验化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实验化学要求把各种具体的化学物质放在一起做试验,看会产生什么新的物质,而理论化学则是通过物理学的规律来预测、计算它可能产生的结果,这种计算和预测主要借助计算机的模拟。也就是说,理论化学可以更深刻地揭示实验结果的本质并阐述规律,还可以对物质的结构和性能预测从而促进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分子电子结构、动力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计算机的飞速发展,理论与计算化学已经发展成为化学、生物化学及相关领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向。目前,已有多种成熟的计算化学程序和商业软件可以方便地用于定量研究分子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对化学实验的重要的补充,不仅如此,理论计算与模拟还是药物、功能材料研发环境科学的领域的重要实用工具。 理论化学运用非实验的推算来解释或预测化合物的各种现象。理论化学主要包括量子化学,(quantum chemistry)是应用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化学问题的一门基础科学。研究范围包括稳定和不稳定分子的结构、性能及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和相互反应等问题。量子化学可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类,基础研究主要是寻求量子化学中的自身规律,建立量子化学的多体方法和计算方法等,多体方法包括化学键理论、密度矩阵理论和传播子理论,以及多级微扰理论、群论和图论在量子化学中的应用等。理论与计算化学的巨大进展,正使化学学科经历着革命性的变化。今天的理论与计算化学几乎渗透到现代一切科技领域,与材料、生物、能源、信息和环保尤为密切,理论化学的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理论与计算化学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实用、高效、富有创造性的基础科学,在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且与日剧增。 2. 应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的目的 (1)了解量子化学计算的用途。 (2)了解量子化学计算的原理、方法和步骤。 (3)通过一两个计算实例进行量子化学计算的上机操作试验。 (4)学会简单的分析和应用计算结果。 3. 量子化学计算试验的原理

人力资源必备的10个常用管理工具

人力资源必备的10个常用管理工具 1.招聘面试的STAR原则: 2.职责清晰的6W1H原则 ◆Who-工作的责任者是谁? ◆Forwhom—工作的服务和汇报对象是谁? ◆Why—为什么要做该项工作? ◆What—工作是什么(主要指工作的内容)? ◆Where—工作的地点在哪里? ◆When—工作的时间期限? ◆How—完成工作所使用的方法和程序? 3.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体相关性(Relevant); 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日期(Time-based); 或者是第二种解释: ●S代表具体Specific,指绩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标,不能笼 统; ●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 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A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 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R代表现实性Realistic,指绩效指标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证明和 观察; ●T代表有时限Timebound,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 4.有效管理的PDCA原则:产品质量控制原则。 ?P—plan计划 ?D—Do实施 ?C—Check检查 ?A—Adjustment调整 5.经理职业化的MKASH原则 ●动机(Motivation):处于核心的地位。 ●知识Knowledge:专业化 ●技能Skill

●行动Action ●习惯Habit 6.制作企划书必须具备的8个要素即5W2H1E ?What什么—企划的内容、目的 ?Who谁—企划相关人员 ?Where—企划实施场所 ?When—企划的时间 ?Why—企划缘由、前景 ?How如何—企划的方法和运转实施 ?Howmuch多少—企划预算 ?Effect效果—预测企划结果、效果 鱼骨图法:是借助图形,从六个反面来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这两个方面是5M1E:Management、Man、Method、Material、Machine、Environment.1)定义问题特性 2)画出问题图形 3)画出大原因之下的小原因 4)找出主要原因,以它为问题特性,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原因非常明确,解决方案就可以很容易地形成。 5W2H法: 1)why:为什么要做这分工作 2)What:内容是什么

7种量化选股模型

7种量化选股模型 1、【多因子模型】 2、【风格轮动模型】 3、【行业轮动模型】 4、【资金流模型】 5、【动量反转模型】 6、【一致预期模型】 7、【趋势追踪模型】 1、【多因子模型】 多因子模型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选股模型,基本原理是采用一系列的因子作为选股标准,满足这些因子的股票则被买入,不满足的则卖出。 基本概念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一批人参加马拉松,想要知道哪些人会跑到平均成绩之上,那只需在跑前做一个身体测试即可。那些健康指标靠前的运动员,获得超越平均成绩的可能性较大。多因子模型的原理与此类似,我们只要找到那些对企业的收益率最相关的因子即可。 各种多因子模型核心的区别第一是在因子的选取上,第二是在如何用多因子综合得到一个最终的判断。 一般而言,多因子选股模型有两种判断方法,一是打分法,二是回归法。 打分法就是根据各个因子的大小对股票进行打分,然后按照一定的权重加权得到一个总分,根据总分再对股票进行筛选。 回归法就是用过去的股票的收益率对多因子进行回归,得到一个回归方程,然后再把最新的因子值代入回归方程得到一个对未来股票收益的预判,然后再以此为依据进行选股。 多因子选股模型的建立过程主要分为候选因子的选取、选股因子有效性的检验、有效但冗余因子的剔除、综合评分模型的建立和模型的评价及持续改进等5个步骤。

候选因子的选取 候选因子的选择主要依赖于经济逻辑和市场经验,但选择更多和更有效的因子无疑是增强模型信息捕获能力,提高收益的关键因素之一。 例如:在2011年1月1日,选取流通市值最大的50支股票,构建投资组合,持有到2011年底,则该组合可以获得10%的超额收益率。这就说明了在2011年这段时间,流通市值与最终的收益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这个最简单的多因子模型说明了某个因子与未来一段时间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同样的,可以选择其他的因子,例如可能是一些基本面指标,如 PB、PE、EPS 增长率等,也可能是一些技术面指标,如动量、换手率、波动等,或者是其它指标,如预期收益增长、分析师一致预期变化、宏观经济变量等。同样的持有时间段,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指标,到底是持有一个月,还是两个月,或者一年,对最终的收益率影响很大。 选股因子有效性的检验 一般检验方法主要采用排序的方法检验候选因子的选股有效性。例如:可以每月检验, 具体而言,对于任意一个候选因子,在模型形成期的第一个月初开始计算市场中每只正常交易股票的该因子的大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对样本股票进行排序,并平均分为n个组合,一直持有到月末,在下月初再按同样的方法重新构建n 个组合并持有到月末,每月如此,一直重复到模型形成期末。 上面的例子就已经说明了这种检验的方法,同样的可以隔N个月检验,比如2 个月,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还有一个参数是候选组合的数量,是50支,还是100支,都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具体的参数最优的选择,需要用历史数据进行检验。 有效但冗余因子的剔除 不同的选股因子可能由于内在的驱动因素大致相同等原因,所选出的组合在个股构成和收益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因此其中的一些因子需要作为冗余因子剔除,而只保留同类因子中收益最好,区分度最高的一个因子。例如成交量指标和流通量指标之间具有比较明显的相关性。流通盘越大的,成交量一般也会比较大,因此在选股模型中,这两个因子只选择其中一个。 冗余因子剔除的方法:假设需要选出k 个有效因子,样本期共m 月,那么具体的冗余因子剔除步骤为: (1)先对不同因子下的n个组合进行打分,分值与该组合在整个模型形成期的收益相关,收益越大,分值越高 (2)按月计算个股的不同因子得分间的相关性矩阵; (3)在计算完每月因子得分相关性矩阵后,计算整个样本期内相关性矩阵的平均值 (4)设定一个得分相关性阀值 MinScoreCorr,将得分相关性平均值矩阵中大于该阀值的元素所对应的因子只保留与其他因子相关性较小、有效性更强的因子,而其它因子则作为冗余因子剔除。

软件项目量化管理方法

软件项目量化管理方法 摘要:本文在对软件企业量化管理应用常见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以解决可操作性、可比性等问题为着眼点,识别出了量化管理中必须明确的四要素,表述了企业在量化四要素上采用的常见做法。 本文采用80/20原则,说明了企业在识别度量对象时应避免的问题;采用持续改进的理论,说明了企业在量化管理应遵循的客观规律。在结合平衡记分卡与目标驱动组合式的量化管理方法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软件企业的量化管理的具体应用步骤。 关键词:量化管理四要素80/20原则持续改进GQ(I)M 1. 引言 如今,很多国内软件企业选择采用能力成熟度系列模型(Capa bility Maturity Model, CMM)或其它模型来建立本企业的软件过程规范,欲通过提升软件过程的能力达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开发风险、减少开发成本、保证产品按时交付等目的。将软件过程规范的一个目的就是使软件过程可视化,这个可视化则要求了对软件过程的量化;而产品质量是否提高、开发风险是否降低、开发成本是否减少、项目延期是否缩短,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则要求了对软件项目的量化;软件过程改进与量化管理息息相关。

不少企业在将识别出的量化管理方法应用于软件项目管理过程时,发现不少问题。最为常见的是: 量化工作的可操作性不强,如:部分量化数据难以收集、难以统计投入的成本没有得到预期的产出。如:量化工作投入了成本,但形成的量化结果参考价值不高提供给管理层用于决策的支持数据也不够,数据缺乏可比性量化结果不是管理层所关心的,达不到管理层预期的过程可视化程度 针对此类问题,本文识别出了在量化管理中必须要考虑的四个方面,即:量化四要素,并从量化四要素对量化管理方法进行了分析,建议了软件企业采用的量化管理方法。 2. 量化四要素 “只有通过对产品、过程的度量,才能描述、评价、提高产品与过程”。 笔者认为,要度量,就要明确度量的对象;要度量对象,就要明确标识度量对象的计量单位;要产生度量结果,就要明确度量方法,包括度量技术和数据收集的方法;要评价度量对象,就要明确用于比对的基准指标,即表征度量对象目前情况的标尺,通过该标尺与度量结果的比对,得出对度量对象的评价。而度量对象(Object)、计量单位(Unit)、度量方法(Method)、基准指标(Benchmark),这就是笔者所说的量化四要素。

量子化学习题及答案

量子化学习题及答案

1.1998及2013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分别授予了量子化学以及分子模拟领域的杰出贡献者,谈谈你的了解及认识。 答: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瓦尔特·科恩和约翰·波普尔。1964-1965年瓦尔特·科恩提出:一个量子力学体系的能量仅由其电子密度所决定,这个量比薛定谔方程中复杂的波函数更容易处理得多。他同时还提供一种方法来建立方程,从其解可以得到体系的电子密度和能量,这种方法称为密度泛函理论,已经在化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因为方法简单,可以应用于较大的分子。沃尔特·库恩的密度泛函理论对化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约翰·波普尔发展了化学中的计算方法,这些方法是基于对薛定谔方程中的波函数作不同的描述。他创建了一个理论模型化学,其中用一系列越来越精确的近似值,系统地促进量子化学方程的正确解析,从而可以控制计算的精度,这些技术是通过高斯计算机程序向研究人员提供的。今天这个程序在所有化学领域中都用来作量子化学的计算。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马丁·卡普拉斯、迈克尔·莱维特、阿里耶·瓦谢勒。他们为复杂化学系统创立了多尺度模型。为研发了解和预测化学过程的强有力的计算机程序奠定了基础。对于今天的化学家来说,计算机就像试管一样重要。模拟过程是如此的真实以至于传统实验的结果也能被计算机预测出来。多尺度复杂化学系统模型的出现无疑翻开了化学史的“新篇章”。化学反应发生的速度堪比光速。刹那间,电子就从一个原子核跳到另一个原子核,以前,对化学反应的每个步骤进行追踪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在由这三位科学家研发出的多尺度模型的辅助下,化学家们让计算机做“做帮手”来揭示化学过程。20世纪70年代,这三位科学家设计出这种多尺度模型,让传统的化学实验走上了信息化的快车道。 2.谈谈你对量子化学中两种流派(VBT,MOT)的认识。 答:192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Schrodinger)建立了描述电子运动规律的波动方程。1927年,海尔特(Heilter)和伦敦(London)在处理氢分子结构时首次采用两个氢原子基态电子波函数的乘积表示电子对键,通过共振结构波函数的线性组合获得薛定谔方程的解,标志着价键理论的诞生。1931年,鲍林(Pauling)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电子对键与杂化轨道理论模型,随后以电子配对形成定域化学键为核心思想的价键理论,凭借其既直观又能定量计算的优势,得以在化学领域迅速推广应用。他也因此获得了195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但是VB理论做出的某些预言不正确。比如简单的VB模型错误地预言了环丁二烯(以及其它含四元环的)有较大的共振能。事实上是简单的休克尔MO(HMO)理论过分地强调了4n与(4n+2)环之间的区别。正确的共振能结果是MO和VB预言的中间值。此外,由于选用非正交的原子轨道为基函数,计算量大,曾一度停滞不前,但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这种理论进入复兴期。 1932年美国化学家莫立肯(Mullikeen)和德国化学家洪特(Hund)从不同于价键理论的角度提出了分子轨道(MO)理论。并获得1966年诺贝尔化学奖。罗汤(Roothaan)和美国化学家哈尔(Hall)各自独立地为自洽场(SCF)计算方法学完成了原子轨道线型组合型(LCAO)数学框架。从此分子轨道的数学计算得以实现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后,20世纪50年代日本化学家福井谦一的前线轨道理论和美国化学家杜瓦(Dewer)的微扰分子轨道理论(PMO)以及60年代中期美国化学家伍德沃德·霍夫曼(Woodward·Hoffman)的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的提出,使该理论可以定性地对化学反应的结果做出预言。福井谦一和霍夫曼双双获得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 在处理具体分子中,这两种理论所用的原始基函数——原子轨道是同样的,并且都是用变分法来处理。所不同的仅在于MOT先经过了一次基函数的组合,把它变为非定域的基函数;而VBT则直接使用原始基函数。严格计算,其结果是一样的。两种理论的结果差别完全是由于实际计算中引入了不同的近似所造成的。对一般分子的定性解释,两种理论的结果往往是一样的。 3.试了解中国量子化学发展状况。 答:解放前,在旧中国科学研究不受重视,因而量子化学这个领域几乎是个空白点。1949-1959:所研究的问题比较集中在分子的内旋转、杂化轨道理论、分子间作用力、小分子的分子轨道计算、多电子键函数等问题。六十年代中期:对配位场理论方法开展研究,获得了重要成果。1966年以后,“四人帮”的干扰,量子化学的研究被迫停止了一个时期。七十年代:课题主要集中在分自1978年科学大会以来,有了更大的发展。特别是结合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量子化学应用研究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有了更为明显的发展。子轨道理论方面。在轨道对称守恒原理、分子轨道图形理论、几何剖析法课题

2016年第30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及答案(WORD版)

第30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 第1题(8分) 1-1离子化合物A2B由四种元素组成,一种为氢,另三种为第二周期元素。正、负离子皆由两种原子构成且均呈正四面体构型。写出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1-2对碱金属Li、Na、K、Rb和Cs,随着原子序数增加以下哪种性质的递变不是单调的?简述原因。 (a)熔沸点(b)原子半径(c)晶体密度(d)第一电离能 1-3保险粉(Na2S2O4.2H2O)是重要的化工产品,用途广泛,可用来除去废水(pH~8)中的Cr(Ⅵ),所得含硫产物中硫以S(Ⅳ)存在。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4 化学合成的成果常需要一定的时间才得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例如,化合物A合成于1929年,至1969年才被用作牙膏的添加剂和补牙填充剂成分。A是离子晶体,由NaF和NaPO3在熔融状态下反应得到。它是易溶于水,阴离子水解产生氟离子和对人体无毒的另一种离子。 1-4-1 写出合成A的反应方程式。 1-4-2 写出A中阴离子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2题(9分) 鉴定NO3—离子的方法之一是利用“棕色环”现象:将含有NO3—的溶液放入试管,加入FeSO4,混匀,然后顺着管壁加入浓硫酸,在溶液的界面上出现“棕色环”。分离出棕色物质,研究发现其化学式为[Fe(NO)(H2O)5]SO4。该物质显顺磁性,磁矩为3.8μB(玻尔磁子),未成对电子分布在中心离子周围。 2-1 写出形成“棕色环”的反应方程式。 2-2 推出中心离子的价电子组态、自旋态(高或低)和氧化态。 2-3 棕色物质中的NO的键长与自由NO分子中N-O键长相比,变长还是变短?简述理由。 第3题(13分) 3-1好奇心是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P2O3和P2O5是两种经典的化合物,其分子结构已经确定。自然而然会有如下问题:是否存在磷氧原子比介于二者之间的化合物?由此出发,化学家合成并证实了这些中间化合物的存在。 3-1-1写出这些中间化合物的分子式。 3-1-2画出其中具有2重旋转轴的分子的结构图。根据键长不同,将P-O键分组并用阿拉伯数字标出(键长相同的用同一个数字标识)。比较键角∠O-P(Ⅴ)-O和∠O-P(Ⅲ)-O的大小。 3-2 NH3分子在独立存在时H-N-H键角为106.7°。右图上[Zn(NH3)6]2+ 离子的部分结构以及H-N-H键角的测量值。解释配合物中H-N-H键 角变为109.5°的原因。 3-3量子化学计算预测未知化合物是现代化学发展的途径之一。2016 年2月有人通过计算预言铁也存在四氧化物,其分子构型是 四面体,但该分子中铁的氧化态是+6而不是+8。

CMMI量化管理、用“数据说话”

摘要 人的体温是37℃,我们就说正常的、健康的度数,当人的体温是39℃,我们就判断他是发烧的、不健康的状态,当通过打针吃药降到37℃时,也就是通过医疗手段有成效、有意义的。那么众多的软件项目,如何衡量他们的健康状态呢?如何发现其中的不良状况,识别过程改进机会、改进效果呢? 本文通过“P项目”,介绍在高能力成熟度企业中以过程为导向,数据量化管理为基础的最佳实践,结合项目的实践情况,分析和总结如何在实践中通过数量化的指标来设置项目目标,跟踪项目状态,并且预测项目状态,以识别改进的机会,从而持续改进项目管理方法。 关键字度理管理,数据说话 案例背景 “P项目”是一个CMMI5推广项目,由于公司2004年年底通过CMMI5认证,2005年要在原有CMM3的基础上推广CMMI5,其中“P项目”是试点之一。与CMM3要求相比,作为CMMI5推广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进行度量管理。其重要特点是数据量大、数据较多,数据存放在哪里,没有挖掘使用,也就是数据垃圾。 2005年由QA与项目经理沟通,制定项目度量计划,根据公司2005年27个性能基线目标上,选择5个度量目标项,其中项目度量1个,产品度量4个,没有过程度量。这些度量目标在项目过程书中有明确的规定,同时度量数据采集工具为:Bug Free。项目的质量和过程性能目标如下:

案例分析 软件度量(software measurement)是对软件开发项目、过程及其产品进行数据定义、收集以及分析的持续性定量化过程,目的在于对此加以理解、预测、评估、控制和改善。没有软件度量,就不能从软件开发的暗箱中跳将出来。通过软件度量可以改进软件开发过程,促进项目成功,开发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度量取向是软件开发诸多事项的横断面,包括顾客满意度度量、质量度量、项目度量、以及品牌资产度量、知识产权价值度量,等等。度量取向要依靠事实、数据、原理、法则;其方法是测试、审核、调查;其工具是统计、图表、数字、模型;其标准是量化的指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进行度量管理,用数据说话呢? 一、了解度量基础知识 l基本概念 ?度量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度量工作应实现的或达到的程度。这些目标通常根据组织的过程能力、资源预算、质量管理要求以及商业期望来定义。 ?度量指标:组织级定义的,标准度量项和应达到的要求。 ?基本度量:是用一个指定的度量方法对某个实体的单个属性的度量。数据收集就是给基本度量赋值的过程。 ?派生度量:是两个(或多个)基本度量(或派生度量)的函数。派生度量用于获取基于多个属性的信息。 ?度量项:基本度量和派生度量的统称。 如:“XXXX”公司2007年度量指标项: 序号度量指标项控制下限平均值控制上限 1 总进度偏差率0.00% 11.80% 31.18% 2 设计阶段发现的属于需求的缺陷率7.76% 10.90% 14.05% 3 编码阶段发现的属于需求的缺陷率0.50% 2.29% 4.08% 4 编码阶段发现的属于设计的缺陷率9.56% 12.39% 15.22%

7种量化选股模型

【多因子模型】 多因子模型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选股模型,基本原理是采用一系列的因子作为选股标准,满足这些因子的股票则被买入,不满足的则卖出。 基本概念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一批人参加马拉松,想要知道哪些人会跑到平均成绩之上,那只需在跑前做一个身体测试即可。那些健康指标靠前的运动员,获得超越平均成绩的可能性较大。多因子模型的原理与此类似,我们只要找到那些对企业的收益率最相关的因子即可。各种多因子模型核心的区别第一是在因子的选取上,第二是在如何用多因子综合得到一个最终的判断。 一般而言,多因子选股模型有两种判断方法,一是打分法,二是回归法。 打分法就是根据各个因子的大小对股票进行打分,然后按照一定的权重加权得到一个总分,根据总分再对股票进行筛选。回归法就是用过去的股票的收益率对多因子进行回归,得到一个回归方程,然后再把最新的因子值代入回归方程得到一个对未来股票收益的预判,然后再以此为依据进行选股。 多因子选股模型的建立过程主要分为候选因子的选取、选股因子有效性的检验、有效但冗余因子的剔除、综合评分模型的建立和模型的评价及持续改进等5个步骤。 候选因子的选取 候选因子的选择主要依赖于经济逻辑和市场经验,但选择更多和更有效的因子无疑是增强模型信息捕获能力,提高收益的关键因素之一。 例如:在2011年1月1日,选取流通市值最大的50支股票,构建投资组合,持有到2011年底,则该组合可以获得10%的超额收益率。这就说明了在2011年这段时间,流通市值与最终的收益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这个最简单的多因子模型说明了某个因子与未来一段时间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同样的,可以选择其他的因子,例如可能是一些基本面指标,如 PB、PE、EPS 增长率等,也可能是一些技术面指标,如动量、换手率、波动等,或者是其它指标,如预期收益增长、分析师一致预期变化、宏观经济变量等。 同样的持有时间段,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指标,到底是持有一个月,还是两个月,或者一年,对最终的收益率影响很大。 选股因子有效性的检验 一般检验方法主要采用排序的方法检验候选因子的选股有效性。例如:可以每月检验,具体而言,对于任意一个候选因子,在模型形成期的第一个月初开始计算市场中每只正常交易股票的该因子的大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对样本股票进行排序,并平均分为n个组合,一直持有到月末,在下月初再按同样的方法重新构建n个组合并持有到月末,每月如此,一直重复到模型形成期末。 上面的例子就已经说明了这种检验的方法,同样的可以隔N个月检验,比如2个月,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还有一个参数是候选组合的数量,是50支,还是100支,都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具体的参数最优的选择,需要用历史数据进行检验。 有效但冗余因子的剔除 不同的选股因子可能由于内在的驱动因素大致相同等原因,所选出的组合在个股构成和收益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因此其中的一些因子需要作为冗余因子剔除,而只保留同类因子中收益最好,区分度最高的一个因子。例如成交量指标和流通量指标之间具有比较明显的相关性。流通盘越大的,成交量一般也会比较大,因此在选股模型中,这两个因子只选择其中一个。 冗余因子剔除的方法:假设需要选出k 个有效因子,样本期共m 月,那么具体的冗余

量子化学计算

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量子化学计算(Computational Quantum Chemistry) 课程编号:B07030411 学分:3 总学时数:72 开课学期:第2学期 考核方式:学习论文 课程说明:(课程性质、地位及要求的描述)。 《量子化学计算》是在学习了《结构化学》、《量子化学》之后,为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方向课,在每学年第二学期讲授。 如果说《结构化学》、《量子化学》还有更多的抽象,那么《量子化学计算》则直接对各研究体系进行可与实验对比的计算机模拟。近二十年来,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水平的迅速发展,计算化学已成为理论化学的重要分支,主要通过量子化学方法、分子力学方法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来解决与化学相关的问题。目前,计算化学已广泛应用于化学及相关交叉学科的各个领域,迅速成为定量预测分子的结构、性质以及反应性能的有力工具。 本课程计划安排72个学时。采用授课与上机演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当今国际流行的常用计算软件的原理、使用方法及技巧,着重培养同学们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同学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对计算化学的原理和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够在化学合成、反应机理、生物、材料等各个领域中得到应用。 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内容: 1.1量子力学历史背景 1.221世纪的理论化学计算机模拟

要求:了解量子化学的背景知识、国际国内发展现状及其未来方向学时:4 第二章从头计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内容: 2.1量子力学基本假设2.2定态近似 2.3从头计算法的“头” 2.4自洽场方法2.5变分法和LCAO-MO近似 2.6量子化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 概念 2.7量子化学中的基本近似 要求:了解从头计算法的基础知识、计算化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概念和近似。 学时:12 第三章布居分析和基组专题 内容: 3.1布居分析 3.2基组专题 要求:理解基组概念及选择的原则,掌握布居分析的计算方法和基组的计数,了解Mulliken布居分析的优缺点及改进的思路。 学时:6 第四章计算方法简介 内容: 4.1半经验方法 4.2HF方法 4.3Post-HF方法 4.4DFT方法 4.5SCF-X 方法 4.6精确模型化学理论方法——Gn 和CBS 4.7赝势价轨道从头计算法 4.8激发态的计算——CIS和CAS 4.9溶剂效应 4.10分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基础 要求:了解一些常用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及优缺点,重点掌握AM1、INDO、MNDO/PM3、HF、MP、CI、CC、DFT、CAS、溶剂效应等方法的原理,掌握选择计算方法的思路和原则。

第一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 思考题和习题 1 什么是物质波和它的统计解释? 2 如何理解合格波函数的基本条件? 3 如何理解态叠加原理? 4 测不准原理的根源是什么? 5 铝的逸出功是4.2eV ,用2000?的光照射时,问(a )产生的光电子动能是多少?(b)与其 相联系的德布罗依波波长是多少?(c)如果电子位置不确定量与德布罗依波波长相当,其动量不确定量如何? 6 波函数e -x (0≤x ≤∞)是否是合格波函数,它归一化了吗?如未归一化,求归一化常数。 7 一个量子数为n ,宽度为l 的一维势箱中的粒子,①在0~1/4 区域内的几率是多少?②n 取何值时几率最大?③当n →∞时,这个几率的极限是多少? 8 函数x l l x l l x π πψ2sin 22sin 23 )(+=是不是一维势箱中粒子的可能状态?如果是,其能量有无确定值?如果有,是多少?如果能量没有确定值,其平均值是多少? 9 在算符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exp, 错误!未定义书签。中,那些是线性算符? 10 下列函数, 那些是错误!未定义书签。的本征函数? 并求出相应的本征值。 (a) e imx (b) sin x (c) x 2+ y 2 (d) (a -x )e -x 11 有算符,?,?X X dx d D == 求D X X D ????-。 参考答案 1 象电子等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被称作物质波。物质波的波动性是和微粒行为的统计性联系在一起的。对大量粒子而言,衍射强度(即波的强度)大的地方,粒子出现的数目就多,而衍射强度小的地方,粒子出现的数目就少。对一个粒子而言,通过晶体到达底片的位置不能准确预测。若将相同速度的粒子,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多次相同的实验,一定会在衍射强度大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在衍射强度小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少。因此按照波恩物质波的统计解释,对于单个粒子,ψψ=ψ *2 代表粒子的几率密度,在时刻t ,空间q 点附近体积元τ d 内粒子的几率应为τd 2 ψ;在整个空间找到一个粒子的几率应为 12 =ψ ?τd 。 表示波函数具有归一性。 2 合格波函数的基本条件是单值,连续和平方可积。由于波函数2 ψ 代表概率密度的物理 意义,所以就要求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波函数首先必须是单值的,因为只有当波函数ψ

关于课程关系量化分析的数学模型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05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延安大学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彭瑞 2. 呼建雪 3. 朱培育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 日期: 2012 年 8 月 27 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 评 阅 人 评 分 备 注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 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关于课程关系量化分析的数学模型 摘要 本文探讨研究了关于某高校两个专业四门课程分数、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显著性以及课程间相互影响的情况。 首先我们对两个专业的各科成绩分别统计了平均值、标准差、及格率以及优秀率这些统计量值,又根据这些数据作出了特性指标矩阵;然后采用模糊聚类分析中的最优划分法得到了聚类分类结果,得到结论为:两专业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分数差异性显著,其他三门科目均没有显著差异。 接着我们根据课程间的联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各个科目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权重,即得到关于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总成绩模型: 4j 3j 2j 1j 0.2323x 0.3619x 0.6090x 0.6664x +++=y 然后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得到专业对学生学习水平影响的显著性05.0132.0>,即两个专业学生的学习水平无明显差异。 对于问题(3),我们直接利用SPSS 软件中的回归分析法得到高级程序语言设计、离散数学两门课程学习的优劣会影响到数据结构和数据库原理的学习。 最后,综合以上分析得到对于专业主干课的学习,我们应该认真学好专业基础课,以便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关键词: 模糊聚类分析 层次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 回归分析

量化风险管理(2)-水晶球软件工具使用

https://www.360docs.net/doc/922477403.html,/s/blog_493a8455010099wg.html 量化风险管理(2)-水晶球软件工具使用 CMMI四级里面对风险的量化分析,和基于量化数据的改进是很重视的。前面我们谈到过当我们确定要改进一个目标的时候,比如缺陷密度DD,我们首先要确定有哪些因子会影响到缺陷密度,分析出来后需要根据历史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完成后即可以建立起PPM 的预测模型。比如我们可以得到关于缺陷密度的预测模型为: Defect Density = 389 + 2.12RV + 5.32DC – 24.1QC RV - 需求的不稳定性。 DC - 设计的复杂度。 QC - 评审和Review等坚持工作的有效性。 有了这个模型后,我们就可以结合我们的目标来寻找如何去改进。比如我们现在的目标是期望在90%的概率的情况下,缺陷密度都能够控制在<0.35的范围内。根据现在的历史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各个因子的分布区间: 有了这个数据后我们就可以按照水晶球软件对我们期望的DD值进行蒙特卡洛模拟。该软件的下载地址为:https://www.360docs.net/doc/922477403.html,/。我们只需要对三个影响因子的概率分布进行简单的设置,对需要模拟的目标进行设置后,系统就会自动的根据概率分布进行1000次的模拟。通过模拟后我们可以得到下图:

可以看到在90%的概率下,现在能够保证的是缺陷密度DD是<0.42。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 因此我们必须对三个影响因子进行改进,可以是调整均值,也可以是调整其标准差。究竟是调整哪个因子,我们可以通过因子的敏感性分析来确定究竟哪些因子对目标的影响最大,如下图: 通过该图我们可以调整对目标影响较大的QC,调整完成后我们再进行模拟看是否目标已经达到我们的要求。达到要求后我们就可以得到具体的QC的改进目标,比如QC需要调整到 (7,10)的范围内,最可能值在8左右才能够满足我们对目标的需求。 分享到新浪微博 已投稿到:排行榜圈子 阅读(625)|评论(3)|收藏(1)|打印|举报 前一篇:时间管理的核心是什么 后一篇:新浪博客新版本的几个有意义的改进 _ad_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点击查看详情免费任选1000款游戏新手卡[发评论] 人月神话:

量子化学理论与软件介绍

量子化学是应用量子力学的规律和方法来研究化学问题的一门学科。将量子理论应用于原子体系还是分子体系是区分量子物理与量子化学的标准之一。 主要分为:①分子轨道法(简称MO法,见分子轨道理论);②价键法(简称VB法,见价键理论);③密度泛函理论。以下只介绍分子轨道法。 ①分子轨道法:分子体系中的电子用单电子波函数满足Pauli不相容原理的直积(如Slater 行列式)来描述,其中每个单电子波函数通常由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得到(类似于原子体系中的原子轨道),被称作分子轨道,分子轨道理论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量子化学理论方法。 o HF方法:它是原子轨道对分子的推广,即在物理模型中,假定分子中的每个电子在所有原子核和电子所产生的平均势场中运动,即每个电子可由一个单电子函数(电子的坐标的函数)来表示它的运动状态,并称这个单电子函数为分子轨道,而整个分子的运动状态则由分子所有的电子的分子轨道组成(乘积的线性组合),这就是分子轨道法名称的由来。分子轨道法的核心是哈特里-福克-罗特汉方程,简称HFR方程,它是以三个在分子轨道法发展过程中做出卓著贡献的人的姓命名的方程。1928年D.R. 哈特里提出了n个将电子体系中的每一个电子都看成是在由其余的n-1个电子所提 供的平均势场中运动的假设。这样对于体系中的每一个电子都得到了一个单电子方程(表示这个电子运动状态的量子力学方程),称为哈特里方程。使用自洽场迭代方式求解这个方程(见自洽场分子轨道法),就可得到体系的电子结构和性质。哈特里方程未考虑由于电子自旋而需要遵守的泡利原理。1930年,B.A.福克和J.C.斯莱特分别提出了考虑泡利原理的自洽场迭代方程,称为哈特里-福克方程。它将单电子轨函数(即分子轨道)取为自旋轨函数(即电子的空间函数与自旋函数的乘积)。泡利原理要求,体系的总电子波函数要满足反对称化要求,即对于体系的任何两个粒子的坐标的交换都使总电子波函数改变正负号,而斯莱特行列式波函数正是满足反对称化要求的波函数。将哈特里-福克方程用于计算多原子分子,会遇到计算上的困难。C.C.J.罗 特汉提出将分子轨道向组成分子的原子轨道(简称AO)展开,这样的分子轨道称为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简称LCAO)。使用LCAO-MO,原来积分微分形式的哈特里-福克方程就变为易于求解的代数方程,称为哈特里-福克-罗特汉方程,简称HFR 方程。 o CI方法:组态相互作用(Configuration Interaction)方法。用HF自洽场方法计算获得的波函数和各级激发的波函数为基展开体系波函数。完全的组态相互作用(Full-CI)是指定基组下最精确的方法,但其计算量约以基函数的阶乘规模增加,目前仅限于对小分子作为Benchmark以检测其他方法的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截断CI方法,如

量化B习题-2013

《量子化学B 》 习题 (2013年9月) A1. 已知琴弦振动的驻波条件为a n =2 λ (n =1,2,…, a 为弦长) 。按照“定态即驻波”的说法,束缚在长度为a 的一维势箱中的粒子(质量为m )的定态能量取值是多少? A2. 下列哪些函数不是品优函数,说明理由:2 f (x)x =,|x|e ?,Sin |x|, 2 x e ?A3. 试写出下列体系的定态薛定谔方程:(a )He 原子(b )H 2分子。 A4. 设,为厄米算符,证明: (1)A ∧ B ∧ A B ∧ ∧ +是厄米的; (2)是厄米的。 i A,B ∧∧ ????? ?A5. 1,3—丁二烯分子长度a ≈7?,试用测不准关系估计其基电子态能级的大小(量级)。 A6. 一维势箱中的粒子基态波函数为Ψ1=a /2sin(πx/a),试画出其几率密度分布图(纵坐标以2/a 为单位,横坐标以a 为单位)。 A7. 试用一维势箱模型(6个 π 电子)计算如下分子的电子光谱最大吸收波长(第一吸收峰)。 H 3H 3C H C H C H N + CH 3CH 3 l =8A A8. 一维势箱(0,a )中的粒子处于n ψ态。试计算x x,p ΔΔ ;并验证不确定关系。 A9.已知在一维方势阱中运动的粒子的波函数为?? ? ???= x a n a πψsin 2,其中为势阱的长度。试计算: (a)粒子动量的平方。(b)取何值时粒子在区间a n ?? ? ???a 41,0的几率最大。 A10. 一维势箱(0,a )中的粒子的状态为 2 x x (x)ASin cos a a ππψ=,计算: (1) 能量的可能测量值及相应的几率; (2) 能量的平均值; (3) 求归一化系数A 。 A11. 作为近似,苯中的6个π电子可看作在边长为0.35 nm 的正方形二维势阱中运动。试计 算由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所对应的光吸收的波长(nm )? A12. 设体系处于态)u (u 2 1 21+=Ψ,其中u 1, u 2是体系哈密顿算符H 的归一化的本征函数,相应的本征值为E 1,E 2 。测量处于Ψ态的体系的能量,测量出的可能值是什么?几率多大?测量平均值是什么? A13. 写出角动量算符L 2及其分量L z 的球坐标表达式,试证L 2与L z 对易,有共同的本征函数。 A14. 一刚性转子转动惯量为I ,它的能量的经典表达式为H=L 2/2I (L 为角动量)。试求对应的 量子体系在下列情况下的本征能量和波函数:(1)转子绕一固定轴转动;(2)转子绕一固

人力资源量化工具

需求比率: RER=M TR NR / RER :招聘需求比率 NR :一个月中新增加的招聘需求数 TR/M :月初的总招聘需求数 单位招聘成本: CPH=H NC RC RE TC RB AF AC ++++++ AC :广告成本 AF :代理成本 RB :推荐奖金 TC :差旅成本 RE :异地安置 RC :招聘人员成本 NC :主动提供的无成本简历,无费用招聘 单位雇用渠道成本; SCPH=H NC RB AF AC +++ 对于校园招聘或全国招聘活动: SCPH=H MT ST RE TC RB AF AC ) (+++++ ST :招聘时间 MT :管理人员时间 时间成本: CTI=I MT ST + I:面试应聘者总数量 单位招聘渠道成本(每次面试): SCPH=H NC RB AF AC CTI ++++ 签约奖金参数: SBF=HS SBC SBC :签约奖金成本 HS :接受该奖金的人数 反应时间: RT=RD-RR

RD :推荐第一个合格的应聘者进行面试的日期 RR :收到招聘申请的日期 职位空缺填补时间: TTF=RR-OD OD :聘任书接受日期 工作开始时间: TTS=RR-SD SD :新聘用的员工开始工作的日期 推荐参数: RF=O R R :被推荐参加用人部门经理面试的应聘者数量 O :职位公开的数量 职位发布反应比率: JPR=PJ A A :得到回应的职位发布的数量 PJ :发布的职位空缺数量 发布职位聘用比率: JPH=JP H H :雇用内部应聘者的数量 JP :发布职位的数量 内部聘用比率: IHR=H IA IHR :内部填补空缺职位的百分比 IA;空缺职位被内部应聘者填补的数量 H :总聘用人数 职业路径比率:晋升和工作调动 CPR/P=T P P +或CPR/T=T P T + CPR/P :职业路径比率/晋升 CPR/T :职业路径比率/工作调动 面试时间:

《量子化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群论与量子化学期中考试 姓名:专业:学号: 一、判断下列集合是否够成群。(4分) (1){除零以外的全部有理数}结合规则是乘法y (2){1,0,-1 },结合规则是加法n (3){1,0,-1 },结合规则是乘法n (4){1,-1,i,-i},结合规则是乘法y 二、判断分子所属点群。(27分,每个0.5分)

三、假定CuCl 42-原来属于T d 点群,四个Cl 原子的标号如图所示,当出现以下情况是,它所属的点群如何变化。(10分) (1)Cu —Cl (1)键长缩短; C 3v (2)键长Cu —Cl (1)和Cu —Cl (2)缩短相同长度;C 2v (3)键长Cu —Cl (1)和Cu —Cl (2)缩短不同长度;Cs (4) Cl (1)—Cl (2)和Cl (3)—Cl (4)间距离缩短不同的长度;C 2v (5)Cl (1)—Cl (2)和Cl (3)—Cl (4)间距离缩短相同的长度。D 2d 注:若Cu —Cl 键缩短,假定Cu 原子不动,只有相应的Cl 原子移动, 若Cl —Cl 间的距离缩短,视为两个原子分别向两原子连线的中 心移动相同的距离。 四、证明:同一类操作矩阵的特征标相等。(6分) 证明:Tr(R)=Tr(S -1R’S )=Tr(S S -1 R’)=Tr(R’).命题得证。 五、用D 3d 群的特征标表验证小正交定理。(5分) ()*() ()*()()*()()()R i i i i i j j ij R R g g g g g νμμννμμνννν χχδχχδχχδ===∑∑∑ 六、试求具有如下的阶和类数的群的不可约表示的维数。(6分) (1)6阶,3类 1 1 2 (2)12阶,4类 1 1 1 3 (3)24阶,5类 1 1 2 3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