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油池设计计算书

隔油池设计计算书
隔油池设计计算书

三、设计内容

1、隔油池

隔油池是分离废水中的浮油及泥沙的构筑物,它是利用油于水之间的密度差异进行油水分离的。隔油池也是用上浮方法去除废水中相对密度小于1的浮油的

构筑物。在隔油池中,相对密度小于1,粒径较大的油品杂质上浮于水面,与水

分离;相对密度大于1的杂质则沉入池底。所以,隔油池同时又是沉淀池,但主要起隔油作用。和沉淀池类似,它也有平流式,竖流式及斜板斜管式。我国目前多采用的是平流式隔油池,个别地方采用斜板斜管或其它形式的隔油池。

重力型隔油池是处理含油废水的最常用的设备,其处理过程是将含油废水置于池中进行油水重力分离,然后,撇除废水表面的油脂。理论上重力分离过程可以用斯托克斯公式表示。但是由于常发生紊流和短循环,重力分离器的实际效率依赖于合理的水利设计和废水停留时间。停留时间越长,漂浮油与水的分离效果越好。停留时间小于20min时,油水的分离效率低于50%,如果延长停留时间可以改善分离情况。

隔油池水面的浮油可以用集油管排出,,也可采用机械撇除,小隔油池也可采用人工撇油。

平流式隔油池(API)由池体,刮油刮泥机和集油管等几部分组成,普通平流隔油池的构造如图3所示。废水从一端进入,从另一端流出,由于池内水平流速很小,相对密度小于1.0而粒径较大的油品杂质在浮力的作用下上浮,并且,聚集在池的表面,通过设在池表面的集油管和刮油机收集浮油。而相对密度大于1.0 的杂质沉于池底。

集油管设于出水口一侧的水面上。集油管一般直径为200-300mm的钢管制成。沿管的长度在管壁的一侧开有切口,其宽度一般是对应中心角为60。,集油

管可以绕管轴转动,由螺杆控制。平时切口向上并位于水面以上,当水面浮油达

到一定厚度时(一般不大于0.25m),转动集油管,使切口浸入水面油层一下,浮油即自行进入管内,并沿集油管流向池外。

刮油机通常是由链条或钢丝绳牵引的。在用链条牵引时,隔油机在池面上起

刮油作用,将浮油刮向池的末端;而在池的底部可以起刮泥机作用,将下沉的油泥刮向池出口端的泥斗中,通过排泥管适时排出,排泥管一般直径为200mm,池底向污泥斗的坡度为0.01-0.02,污泥斗深度一般为0.5m,底宽不小于0.4m,倾面倾角不小于45。-60。。隔油池的进水一端一般采用穿孔墙进水,出水端采用溢流堰。

由于受到刮油机规格的限制,隔油池的每格间的宽度一般为 6.0,4.5, 3.0,2.5,2.0 几种。

这种隔油池的优点是构造简单,这种隔油池占地面积大,停留时间长(1.5-2h), 水平流速为2-5mm/s。由于操作维护容易,运行管理方便,除油效果稳定,因此应用比较广泛;缺点是池的容积较大,排泥困难,其可能取出的粒径最小为

100-150 pm。

图1-2平流式隔油池结构示意图

2、平流隔油池设计中常用的数据和措施 (1)

停留时间T , 一般采用1.5-2h ;

(2) 水平流速v , —般采用2-5mm/s ; (3)

隔油池每格宽度B 采用2m ,2.5m ,3m ,4.5m ,6m 。当采用人工清 除浮油

时,每格宽w 3m 。国内各大炼厂一般采用4.5m ,且已有定型设计。

(4) 隔油池超高h i , 一般不小于0.4m ,工作水深为h 2为1.5-2.0m 。人工 排泥

时,池深应包括污泥层厚度。

(5) 隔油池尺寸比例:单格长宽比(L/B)却,深宽比(h 2/B)弐.4。 (6) 刮板间距不小于4m ,高度150-200mm ,移动速度0.01m/s.

(7)

在隔油池的出口处及进水间浮油聚集,对大型隔油池可设集油管收集 和排

除。集油管管径为200-300mm ,纵缝开度为60 °管轴线在水平面下0-50mm , 小型池装有集油环。

(8) 采用机械刮泥时,集泥坑深度一般采用 0.5m ,底宽不小于0.4m ,侧

面倾角为45 °-60

(9) 池底坡度i ,当人工排泥时池底坡度为 0.01-0.02,坡向集泥坑;机械 刮泥时,采用平底,即i=0。

(10) 隔油池水面以上的油层厚度不大于 0.25m 。

(11) 隔油池的除油效率一般在 60%以上,出水含油量为100-200mg/L 。若 后续

集油管

链带式刮油刮泥机

进水阀 配水槽

浮选法,出水含油量小于50mg/L。

(12)为了安全,防火、防寒、防风沙,隔油池可设活动盖板。

(13)在寒冷地区,集油管内应设有直径为25mm的加热管,隔油池内也可设蒸汽加热管。

3、设计计算

(1)已知条件

炼油厂含油废水流量为Q=130m3/h,浓度为100mg/l采用平流式隔油池

(2)计算方法及过程:按油滴的上浮速度计算

①污水中油珠的设计上浮速度:

斯托克斯公式:u=—匚-^d2

18曲

式中一v为静水中相应于直径为d的油珠的上浮流速(一般不大于3m/h),cm/s;

B—水中悬浮杂质碰撞引起的阻力系数,当悬浮物浓度为c时,

4 2

4 10 0.8c 般可取芦0.95;

d —油滴粒径(可以上浮的油滴的最小粒径),cm ;

g —重力加速度,g=981cm/s 2;

卩一水的绝对粘度,Pas;

?—实际油珠非球形的形状修正系数,一般可取

忻1.0 ;

p ,p o —水和油珠的密度,g/cm 3;

假设要去除的油滴最小粒径为d o =1OO 何,假设温度为25 C,则可由图1和 图2分别查出25 C 是水 的密度以及水的绝对粘度,得:p =0.998g/cm3,

u =0.0098g/cm 3 s 。又知25 C 时油的密度为0.920g/cm 3;所以可以根据上式计算

油珠的上浮速度为:

=0.04cm/s=40 pm/s

一18 ?以

2

0.95

981cm / s

3

18 0.0098g / cm s

0.0098g 3 / cm - 0.920g/cm

3

2

0.01

{

度密

的水

0.991

表1水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1.001

1 0.999 0.998 0.997

0.996 0.995 0.994 0.993 0.992 10

20

30

40

摄氏温度

50

② 隔油池的表面面积:

()池内水流的水平流速V :

一般可以去池内水平流速 V 45u ,而且不宜大于0.9m/min(15mm/s),在本次 设计中取沪3mm/s,

(i)隔油池表面修正系数 a

按照一般公式求出的隔油池表面面积一般往往偏小,这是因为实际的隔油池 容积利用率不是100%,而且又要受水流紊动的影响,因此要乘如一个大于 1的

系数a

予以矫正。A 值与系数V u 有关,可由表1查得。

3/10

今「J 7.5,由下表

表面积修正系数a 与速度比V U 的关系

取 a =1.44

所以,根据隔油池表面面积公式 A= OQ/u

表2水的绝对粘度与温度的关系

摄氏温度

.smc/9 (度粘对绝的水

式中:A—隔油池表面面积,m2;

Q—设计中的含油废水流量,m3/h。

求得,隔油池的表面面积为:

Q 1,44X130

A= = =130m2

U 0.04X3600/100

③隔油池水流横断面面积

根据公式A o=Q/ v,

式中:A o—隔油池水流横断面面积,m2。

求得隔油池水流横断面面积为:

Q 130

A o= = =12.04m 2

V 3X3600/1000

④隔油池有效水深

本次设计采用机械清除浮油,设隔油池每格宽为B=4m,格数为n=2个, 则根据公式h2=A o/nB,

式中h2—隔油池有效水深,m;

n—隔油池分格数,个;

B—隔油池每格宽,m。

求得隔油池有效水深为:

h2==—十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