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A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A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A及答案

2011学年春季学期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卷A

班级:________学号:________姓名:______ 分数:________

一、名词解释(18分)

1.异化劳动

2.相对剩余价值

3.三个代表

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 市民社会

6. 沙文主义

二、填空题(20分)

1.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突出的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和上。

2. 和的统一构成社会形态。

3. 列宁根据俄国新经济政策时期经济关系的特点,探讨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四种主要的具体形式,分别是、、、。

4. 列宁认为,、、的同一,是指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认识辩证法和思维辩证法三者的统一。

5. 恩格斯指出,是艺术创作的最基本的原则,这种创作原则的实质是就是要求文艺创作必须从现实出发,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

6.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是、、。

7. 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

8. 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9. 资本的使命就是创造和攫取。

三、简答题(42分)

1.简述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2.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

3.简述列宁所分析的资本主义新时代条件下垄断的四种主要表现形式。4.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伟大历史意义。

5.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

6. 简述剩余价值理论的伟大意义。

7.简述《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马赫主义哲学的批判以及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阐述。

四、论述题(20分)

1.试论毛泽东《反对资本主义》一文中关于调查研究的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

2011学年春季学期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卷A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

1. 异化劳动

异化劳动是指劳动者的劳动及其产品反对、奴役控制劳动者的劳动形态(1分)。异化劳动有四个基本规定、基本表现和基本内容:第一,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与劳动者相对立(0.5分);第二,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0.5分);第三,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0.5分);第四,人与人相异化(0.5分)。

2. 相对剩余价值

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手工劳动逐步被取代,资本家依靠技术进步和加强劳动管理,从而在一定的工作日时间内降低劳动力的价值(1分),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以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1分),在相对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价值就是相对剩余价值(1分)。

3. 三个代表

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1分),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分),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分),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4.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十月革命胜利后,为了挫败国外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战胜国内白卫军的叛乱,保卫和巩固十月革命胜利的果实,苏维埃俄国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的经济政策(1分):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实行国有化(1分);实行粮食贸易垄断制,制定余量收集制;实行义务劳动制,贯彻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1分)。

5. 市民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将交往关系(生产关系)从各种社会关系中划分出来作为社会结构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1分),并沿袭传统社会学的术语将其称为“市民社会”(1分),即社会的经济基础(1分)。

6. 沙文主义

沙文主义是指把本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1分),主张征服和奴役其他民主的极端民族主义和好战情绪(1分),是机会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产物和表现(1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开放性创造性

2.生产力生产关系

3.租让制合作制代购代销制

租借制4.辩证法逻辑学认识论5.现实主义 6.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7.《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

8.共产党宣言9.剩余劳动剩余价值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42分)

1.简述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四大根据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的精神,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九个方面: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

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社会主义建设的政

治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

(以上9个要点均答出,满分,每少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

2.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经过长达26年的探索,中国共产党最终完整的提出

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2分)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以毛泽东为

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的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开

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解决了与之相关的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等一系

列重大问题,从而解决了革命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道路问题(2分)。第三,新民主主

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在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指

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

法宝(2分)。

3.简述列宁所分析的资本主义新时代条件下垄断的四种主要表现形式。

其一,由生产集中生长起来的资本家的垄断同盟,也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完全

的优势,其中卡特尔已成了全部经济生活中的一部分。(1.5分)其二,垄断地占有资

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工业部门,特别是它的基础工业部门,即卡特尔程度化最高的工

业部门。(1.5分)其三,为数不多的最大银行实行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的人事结合,

支配着全国极大部分货币资本和货币收入,控制着资产阶级社会中一切政治结构和经

济机构,银行成为金融资本的垄断者。(1.5分)其四,金融资本在原有动机的基础上

增加了争夺原料产地、争夺资本输出、争夺势力范围,直至争夺一般经济领土的新动

机,这就是垄断的占有殖民地(1.5分)。

4.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伟大历史意义。

共产党宣言的伟大意义是多方面的,对于社会主义、国际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政党的

发展都具有历史性的意义。第一,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同国际工人运动第一次结

合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从空

想到科学的飞跃。(1.5分)第二,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工人运动从自发向自觉的新阶段

转变的标志。(1.5分)第三,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的结合。(1.5

分)第四,共产党宣言是世界上第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成立的标志。共产主义者

同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因为有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的

纲领《共产党宣言》。(1.5分)

5.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时,对文艺的本质、发展的规律,以及创作的原则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形成了根本区别于旧文艺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1.5分)首先,论述了文艺的本质,恩格斯指出文艺是带有上层建筑性质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思想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现象,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的产物,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着文艺的历史内容和历史水平。(1.5分)其次,揭示了艺术发展的规律。马克思指出,艺术生产过程作为整个精神生产的一部分总的说来是同物质生产过程相一致的,但艺术有其相对的独立性。物质生产决定艺术生产,但是物质生产水平的高低并不直接决定艺术生产水平的高低,物质生产和艺术生产之间存在着不平衡现象。(1.5分)再次,提出了文艺创作的原则。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把艺术创作看成是反映现实、认识现实的方式之一,提出了艺术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原则。要求文艺创作必须从现实出发,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1.5分)

6.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一生科学研究中的第二个伟大发现,成为马克思资本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奥秘的最基本的原理(1分)。马克思发现了剩余价值,才彻底弄清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揭开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剥削的秘密,从而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1分)。马克思创立剩余价值理论,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奥秘,是以他所创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为重要理论基础的(1分)。马克思把劳动二重性理论运用于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1分)。马克思把劳动二重性理论运用于对资本的划分,说明了资本可以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由此揭示了剩余价值率,通过揭示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而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奥秘(1分)。在此基础上,深入考察了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形式,即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并考察了两种生产的发展过程。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获取剩余价值。最后,马克思通过揭示资本家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共同瓜分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而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奥秘(1分)。

7.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列宁通过对马赫主义哲学的批判,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作了系统阐述。第一,批判马赫主义的哲学前提,提出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和哲学的党性原则。马赫主义是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其基本前提是“物是感觉的复合”。列宁指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都承认知识以感觉为基础,但前者认为感觉发源于客观事物,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后者认为感觉先于客观事物,是客观事物的根据和本质,这是唯物主义感觉论与唯心主义感觉论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列宁进一步概括了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并认为恩格斯坚持的是第一条路线,而马赫坚持的是第二条路线。(1.5分)第二,批判马赫主义的不可知论,提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三个重要结论。物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在我们之外存在着的。在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绝没有任何原则的差别,差别仅仅存在于已经认识和尚未认识的东西之间。在认识论上和在科学的其他一切领域里一样,我们应该辩证的思考,不要以为我们的认识是一成不变的,而要去分析怎样从不知到知,怎样从不完

全的不确切的知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的知。(1.5分)第三,批判马赫主义主观真理论,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客观真理论。(1分)第四,批判马赫主义实践观,阐明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1分)第五,对物理学革命成果进行哲学总结,提出物质的哲学定义(1分)。

四、论述题(20分)

1.试论毛泽东《反对资本主义》一文中关于调查研究的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一)《反对资本主义》中关于调查研究的思想:①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2分)②调查就是解决问题。(2分)③离开实际调查就会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2分)④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2分)

(二)现实指导意义。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分),一切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3分)。调查研究是深人认识国情,了解实际,解决问题的基础一环,是“成事之基,谋事之道”(2分)。离开了调查研究,就会导致主观主义的工作指导(2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形势发展变化很快,面临国际国内一系列复杂的新矛盾、新问题,离开了调查研究,就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办法,就会延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3分)。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重点

(1)马克思有哪些主要理论贡献。 主要有两大理论贡献:一是创立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二是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2)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的关系。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否具有必然性。 是,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主观条件回答 时代背景:1.经济发展: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这为科学揭示社会形态的物质 基础及其发展动力提供了可能。工业革命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革。急剧变革的社会 发展为人们打破形而上学观念,确立唯物主义的辩证发展观提供了可能,促使人们认识到社 会历史的发展进步性,及任何一个社会制度在历史长河中都是短暂的、暂时的、相对的和有 条件的。这为认识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回答历史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奠定了基础。 2.社会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的暴露。 3.阶级关系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而且引起了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工业革命不仅创造了一个大工业资本家阶级,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与大工业相联系的近代无产阶级。 4.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思想基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自然科学的新成就。 主观条件: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的发展 (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的理解)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5)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有三大理论来源,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6)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有何区别。 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区别: ①旧唯物主义大致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事物 的本源归结于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它在根本方向上是正确的,但将复杂的事物 简单化。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将事物的本源归结于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 观上的唯心主义的特点。 ②旧唯物主义没有坚持“全面,发展,矛盾”的方法看问题,而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方 法看问题。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全面,发展,矛 盾”的方法看问题。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和答案与解析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提纲>>是马克思在1845年春写成的一份只供自己研究用的笔记,在它生前并没有发表。1888年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首次公诸于世。《提纲》虽然十分简短,却是非常宝贵的,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提纲》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彻底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领和一系列重要思想。《提纲》中的基本思想在随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形态》中得到了系统地阐述,因此这两部著作是唯物主义历史观诞生的标志。 2、异化劳动 异化劳动是指劳动者的劳动及其产品反对、奴役、控制劳动者的劳动形态。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发生了异化,因而人的本质也发生了异化。异化有四个基本规定: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前提和结果。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革命是消灭异化劳动的必然途径。 3、亚细亚生产方式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正式提出来的概念,用以指称人类社会的最早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土地公有制和专制主义并存。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马克思认识到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并不能概括原始公社生产方式的所有特征,在原始氏族中不存在

阶级、私有制和国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形态。亚细亚生产方式中的公社所有制的存在,并不能作为社会原生形态的标志或者依据。因此,以后马克思就不再用亚细亚生产方式来指称整个原始公社生产方式这一社会的原生形态了。 4、普列汉诺夫 普列汉洛夫(1856-1918),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在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论战中,在与俄国民粹主义的论战中,在与各种错误思潮的论战中,他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等方面对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理论作了较为全面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作了较为冷静的思考。普列汉洛夫翻译和出版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著作,撰写了大量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优秀著作,为捍卫、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5、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斯大林晚年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在总结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同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它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等重大问题作了探讨。它是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30多年的实践最重要和最集中的理论阐述。 二、简答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观 答:(1)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阶级主要是根据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不同经济地位来划分的。 (2)被压迫阶级反对压迫阶级的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为在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2015年09月18日18:08卢婷婷点击:[308]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m. 开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编码:S0305202 学分:2总学时:36 适用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 修读基础:修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本科课程。 主讲教师:建屯(副教授)、晓辉(讲师、博士)、卢婷婷(讲师、博士)。 二、课程目的任务 1.课程地位作用 该课程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主要是从历史、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高度,向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科学规律,使学生清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涵、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的在统一性,真正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以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社会主义信念。

2.课程主要容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规律的科学。课程的主要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历史阶段,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科学世界观的公开问世,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革命,剩余价值理论的伟大发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和策略理论的新探索,资本主义的时代变化与伯坦修正主义的出现,列宁对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探索和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和指导实践的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在不同历史阶段上发展的特殊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史。 3.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学生能够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更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真正分清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判断,以更有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现时代的创新;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以更切实地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以更利于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科学涵;学生能够紧密结合当代世界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际,探索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科学规律及当代趋势。

2015年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030502目录及考试科目真题内部资料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1育明教育天津分校20152015年天津地区年天津地区年天津地区151515所高校考研辅导必备 所高校考研辅导必备天津分校地址南京路新天地大厦天津分校地址南京路新天地大厦2007 2007专注考研专业课辅导专注考研专业课辅导8 8年天津地区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天津分校李老师与大家分享资料 育明教育,创始于2006年,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投资创办,并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博士和硕士加盟,是一个最具权威的全国范围内的考研考博辅导机构。更多详情可联系育明教育天津分校李老师。 2015年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030502 目录及考试科目真题内部资料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人数考试科目 备注 03050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 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 74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④89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_01马克思主义创立与早期发展史 _02列宁主义思想史 _03 马克思主义传播史(重点在中国)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2 考研政治每年平均分在4,50分,不是很高,政治取得高分除了靠记忆力还要有一定的技巧,今天我就考研政治中的一些答题技巧,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选择题分值为50分。其中单选题16道,满分16分;多选题17道,满分34分。选择题由于考查范围广,涉及的知识点零散,这种题型很需要考生对教材和大纲有系统而熟练的掌握。选择题中,多选题的难度较大,它是拉开政治分数的一个题型之一。 单项选择题 政治单选是属于必得的高分题型。而应 对单选这种题型,考生在记忆相关概念时一 定要明晰,不能模棱两可,尤其是容易混淆 的概念,一定要注意区分。而最能帮助考生 区分的方法是适度的习题训练,通过练习来 加强记忆和理解。在得分方面,单选题总分 值在16分,考生最好拿12分以上的分数。 解答单项选择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掌 握技巧的前提是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第一步是读懂题,审好题,准确把握题 干的规定性。即题干所要求回答的是什么问 题,在什么范围、方面、角度和条件下回答 这一问题; 第二步是鉴别和判断选择题肢项。题肢选项分两类,一类是不符合题意的应排除掉。这又分三种: ①第一种是题肢选项本身观点错误和含有错误成份,试题要求又是正确的; ②第二种是题肢选项本身观点虽然正确,但与题干要求无关的;第三种题肢选项中概念和判断的外延大于或小于题干规定的外延要求; ③另一类是最符合题意的该选出的题肢选项。在解题中可先用排除法,把所有与题干要求不符合的,不论是正向、逆向思维设问,还是题肢选项本身的错误,统统排除,然后再比较余下的题肢,用所学的概念、观点、原理判断其是否正确,并确定哪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即该选项能否按试题所反映的客观现象的方向、范围和意义进行解答。 多项选择题 选择题中较难的题型是多选题。它也是政治试题种最难最容易拉开考分距离的题型,因此这部分要求考生高度重视。应对这类题型除了需要对考纲要求的知识点熟练理解外,适度的练习必不可少,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各个知识点内涵外延。在得分方面,多选题总分值在34分,考生最好拿24 分以上的分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B及答案

2011学年春季学期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卷B 班级:________学号:________姓名:______ 分数: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自由人 2.异化 3. 实践 4. 市民社会 5.价值 6.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 和的统一构成社会形态。 3. 是马克思一生科学研究中的第二个伟大发现。 4.随着生产的发展,婚姻、家庭关系经历了如下几种依次更替的主要形式,分别是、、和。 5.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和。 6.列宁认为,辩证法、逻辑学、认识论的同一,是指唯物辩证法是、认识辩证法和的统一。 7.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各个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代表着,代表着。8.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和开放性等特点。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42分) 1.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什么是异化劳动?

3.简述剩余价值理论伟大发现的意义。 4.简述交换的四种形式。 5.简述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6.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14分) 1. 试论恩格斯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及其现实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B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自由人 自由人,是以鲍威尔为首的青年黑格尔派于1842年在柏林成立的一个小团体(1分)。所谓自由人的典型特征是不加区别的抽象的批判一切(1分),鼓吹彻底的否定,在毫不相干的场合高喊共产主义和无神论的极端激进的词句(1分),提不出任何积极的纲领和办法,这实际上是一种空想主义和无政府主义(1分)。 2.异化 主体活动的结果成了主体的异己的力量(2分),并反过来危害和支配主体(2分)。 3.实践 主体改造世界的能动的感性活动(2分),体现了客观性与主体性(1分)、物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1分)。 4.市民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将交往关系(生产关系)从各种社会关系中划分出来作为社会结构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2分),并沿袭传统社会学的术语将其称为“市民社会”,即社会的经济基础(2分)。 5.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4分)。 6.沙文主义 沙文主义是指把本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2分),主张征服和奴役其他民主的极端民族主义和好战情绪(2分),是机会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产物和表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与时俱进 2.生产力生产关系 3.剩余价值理论 4.血缘普那路亚对偶一夫一妻制 5.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6.客观辩证法思维辩证法 7.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鲜明的民族性强烈的时代性内容的科学性和一脉相承性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42分) 1.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内

历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真题

2002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1、名词解释(4*5=20) 马克思主义《反杜林论》实践哲学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 2、论述题(25*2=50) 列宁对经验批判主义的批判 从《共产党宣言》到《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认识的深化 3、论证题(30*1=30) 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珍贵理论品质 2003年 1、名词解释(5*5=25) 普鲁东主义伯恩斯坦《哥达纲领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经验批判主义 2、简述题(15*5=75)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马克思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理论总结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的社会主义商品货币观 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 曼德尔的晚期资本主义理论 3、论述题(25*2=50) 恩格斯晚年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展及其对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启示 列宁在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对社会主义的全新认识及其现实意义 2004年 1、名词解释(5*5=2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普鲁东主义伯恩斯坦主义 2、理论综述题(15*5=75)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分析 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的探讨综述 斯大林同布哈林在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理论上的争论评析 列宁《哲学笔记》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 梅洛庞蒂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评述 3、综合分析题(25*2=50)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理论、实践与教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警示 举出马恩著作中至少两个观点的演变,论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005年 1、名词解释(4*5=20) 合法马克思主义者超帝国主义论垄断资本学派 《“论俄国社会问题”跋》《哥达纲领批判》 2、原著理解(10*3=30) 马克思指出:“品二重的存在这个简单的事实,既一方面作为一定的产品而存在,而这个产品在自己的自然存在形式中观念的包含着(潜在的包含着)自己的交换价值;另一方面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资料.

兰州大学 2011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一、名词解释 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提纲 >>是马克思在 1845年春写成的一份只供自己研究用的笔记,在它生前并没有发表。 1888年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首次公诸于世。《提纲》虽然十分简短,却是非常宝贵的,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提纲》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彻底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 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领和一系列重要思想。《提纲》中的基本思想在随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形态》中得到了系统地阐述,因此这两部著作是唯物主义历史观诞生的标志。 2、异化劳动 异化劳动是指劳动者的劳动及其产品反对、奴役、控制劳动者的劳动形态。在马克思看来, 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 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劳动发生了异化, 因而人的本质也发生了异化。异化有四个基本规定: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前提和结果。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革命是消灭异化劳动的必然途径。 4、普列汉诺夫 普列汉洛夫(1856-1918 ,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在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论战中, 在与俄国民粹主义的论战中, 在与各种错误思潮的论战中, 他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等方面对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理论作了较为全面的批判, 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作了较为冷静的思考。普列汉洛夫翻译和出版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著作, 撰写了大量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优秀著作, 为捍卫、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早期阶段: 浪漫主义(理想主义)1835以前 理性理想主义1835-1836 理性现实主义1837-1842 感性现实主义1843-1844 实践唯物主义1845以后 麦克莱伦:《马克思思想导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第一章1837-1843年 事件: 1835-1836波恩大学 1836-1841柏林大学 1841夏,波恩谋求教职,后放弃 1842头几个月,为《德意志年鉴》写稿:《评普鲁士的书报检查令》 1842年4月为《莱茵报》写稿;1842年10月,任《莱茵报》主编;1843年3月,《莱茵报》被查封,查封前马克思辞职。随后马克思与卢格商定到巴黎办《德法年鉴》1843年6月至10月,克罗茨纳赫笔记: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学笔记、黑格尔《历史哲学》的评论文章 1843年10月,去巴黎 著作: 《中学作文》1835 《给父亲的信》1837 《博士论文》1838-1841 《为〈莱茵报〉写的文章》1842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3 为《博士论文》所做的笔记: “有一条心理规律是这样的:一旦理论理性在自身内达到自由,就转变成实践能量,并任意从冥国的阴影里显现出来,面对世界的外部现实……但是哲学的实践本身就是理论的。正是这种批判以其本质衡量个别的事物,以思想衡量特殊的现实。但是哲学的这种直接实现,在其最内在的本质中是充满矛盾的,而且正是其本质显现于现象中并在现象中留下印迹。”①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基本批判是,正如在宗教中人创造了创造者上帝而人又依赖于他一样,黑格尔从国家观念出发,并让所有其他东西——家庭和各种社会群体——依赖于这种观念。马克思说:“思想被彻底主观化了。家庭和市民社会对国家的现实关系被理解为它们的内在虚构活动。家庭和市民社会都是国家的前提,它们才下下是积极的形式;而在思辨的思维中这一切却是颠倒的。可是由于思想被主观化了,所以现实的主体——市民社会、家庭等等——就变成思想的非现实客观环节,指的是别的东西。”① 马克思手稿的其余部分讨论黑格尔的三个特定问题:民主、官僚政治和选举权。 在对民主的评论中,马克思所概述的观点,是人道主义的,因为人被看作社会的基本因素;是自由主义的,因为人被看作是一个自由的主体;是社会主义的,因为人被说成是一种公共的存在;最后,马克思通过预言国家的灭亡而超越了共和主义。马克思说:“正如同不是宗教创造人而是人创造宗教一样,不是国家制度创造人民,而是人民创造国家制度……民主制是一切国家制度的本质,是作为国家制度特殊形式的社会化的人;……最近,法国人以这样的方式构想了这一点:政治国家消失于真正的民主制。只有这样的政治国家,即作为制度的政治国家,不再适用于整体时,那么这一点才是真的。”② 黑格尔宣布,官僚政治拥有国家和各种社会集团之间的调解功能。然而,马克思认为,官僚政治促进政治分裂(对于它自身的存在来说,这是基本的),为追求自身利益而损害了社会:“国家的目的变成了行政办事机构的目的,反过来也一样。官僚政治是无人能逃脱的圈子。它的等级制是信息的等级制。上级认为下级洞察了详细情况,而下级认为上级洞察了普遍的东西,他们就这样互相欺骗。”③黑格尔过于重视进入官僚政治的竞争本质,但是对于马克思来说:“……在真正的国家中,问题不在于每个市民是否有可能献身于作为特殊等级的普遍等级,而在于这一等级是否有能力成为真正普遍的等级,即成为一切市民的地位。”④在手稿的结尾处,马克思解释了他是如何思考关于克服社会分裂的问题的,答案在普遍选择权里可以发现:“这里并不涉及:市民社会应该通过议员行使立法权,还是全体人员都应该单个地行使立法权。这里涉及的倒是:扩大选举并尽可能普及选举,即扩大并尽可能普及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无论在法国或在英国,这都是围绕着政治改革进行的争论焦点。”⑤马克思继续用他复杂的语言,描述普遍选举权如何通过将人作为公共存在的社会本质带回到社会,来造成市民社会的改革。人的社会本质被窃取,而转交给制度领域,从而对人的真正生活没有任何影响;“只有在不受限制的选举中(选举和被选举),市民社会才第一次真正上升到自身的抽象,上升到政治存在,作为自己真正普遍的和基本的存在。但是,这种抽象之完成同时也就是抽象之扬弃。市民社会使自己的政治存在成为现实的存在,成为真正的存在,它也就使自己的市民存在成为非根本的存在,从而与自己的政治存在相对立。随着一方的分离,另一方,即它的对立面也就垮台了。在抽象的政治国家中,选举改革就是市民社会的瓦解。”⑥ 第二章1843-1844 ①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0页。 ②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0、41页。 ③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6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07页。 ⑤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96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和所有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表现。它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为主要组成部分,是内容极为丰富和深刻的严整思想体系。创立马克思主义这一学科学说的是两位德国年青的思想家与革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我们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应当把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一个整体,以此作为开篇说起。 马克思恩格斯在半个世纪的艰难岁月中,以他们的惊人的毅力和渊博的学识,为创建一门崭新的社会历史科学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他们的研究既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遗产,又分析概括了社会实践的丰富经验和创造,在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等众多学科领域实现了空前的革命变革,第一次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他们的研究成果集中表现在对社会生活的两个伟大发现上:一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研究中发现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改变上千年来用唯心主义解释历史的传统,第一次把历史的变迁和说明置于社会物质生产或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为历史观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基础;二是从对资本主义生产和经济发展的研究中发现了剩余价值的秘密,揭穿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天然合理”的神话,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为科学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作了科学的论证。正是这样两个伟大的发现,破天荒地开辟了正确解释人类历史和社会生活的科学道路。马克思恩格斯依据唯物史观进一步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和阶级结构,批判了唯心史观和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不断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理论。在将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作了无产阶级的第一个伟大理论纲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问世。《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历史地位及其必然灭亡的发展趋势;阐述了阶级斗争的理论并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制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策略路线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建党纲领;提出了党的基本策略原理。《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伟大纲领,它用新世界观深刻地分析了历史和现实问题,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的显著特征。 在科学道路上永不停留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两个伟大发现的基础上,不仅创立了科学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而且以此为核心,向着历史的深处和科学的广阔领域开拓。为了科学地阐明人类历史的来龙去脉,为了探索史学研究的薄弱环节,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的基础上,不仅探索了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共产主义的情景,揭示了它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而且探索了前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社会形态,直至史前时期的原始社会;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习心得

姓名: 学号: 班级:思政2班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读书报告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名学生,一个和马克思主义接触很多的专业,这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我不仅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本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性发展中国家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文献典籍,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不光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即使在今天也无愧地称得上是博大精深。所以在一学期的学习里我还是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学习到很多知识,也有很多心得体会。 首先,我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历史进程和发展条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产物,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机器生产提高了社会化的程度,使得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不断的激化,是创立新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相继在西欧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占据统治地位,社会历史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这为科学地提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奠定了社会历史前提。进入19世纪后,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以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等三大科学发现,

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基础。而且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也有丰富的理论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复辟时期法国历史学家的思想。其次,我了解到了马克思的思想是有过许多次思想转变的,他的思想转变历程是:(1)1835—1841年的大学生时期,参加青年黑格尔派,这是其思想的起点;(2)1841—1843年,《莱茵报》时期,认识到研究经济问题的重要性,开始了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3)1843—1844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德法年鉴》时期,对人类社会发展达到了初步的唯物主义认识,明显地转到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立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进行了系统的经济学研究,初步解剖了资本主义社会,对共产主义的实现作了论证,实现了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经历了这几次思想的转变马克思思想基本形成了。 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这门课程实在是有太多需要知识我们去学习,所以在这学期短暂的学习中我并没有学习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全部东西,我就不详细介绍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内容了。在这学期的学习中我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中国化的部分,有很多体会与感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简单说来,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也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很好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A卷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课程考核

《马克思主义史》课程试题【A】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这一成果为马克思实现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根本转变奠定了基础?( C ) A、《德法年鉴》 B、《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C、《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D、《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5.哪本著作标志着伯恩斯坦与德国社会民主党以及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的彻底决裂?(C) A、《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 B、崩溃论和殖民政策 C、《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 D、《礁石》 6.战时国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的根本区别在于什么问题?(D) A、前者实行余粮收集制,后者实行粮食税制。 B、前者实行工业全面国有化,后者实行部分国家资本主义。 C、前者禁止私人贸易,后者允许相当程度的自由贸易。 D、前者试图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后者主张利用资本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7.下列不是苏联模式在政治方面的体现的是哪一项?(D) A、一党制 B、高度集权,以党代政 C、大量使用行政强制手段 D、国家成为经济活动主体 8.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形成的标志是什么?(A) A、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发表。 B、《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现。 C、“人道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D、生态主义社会主义的产生。 9.首先把俄国十月革命介绍到中国并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 B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李达 D.毛泽东

西南大学课程考核(试题【A】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10.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是( C ) A.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解决所有制问题 C.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4个小题,共20分。 1.请简述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 答案:马克思一生贡献众多,主要有两大理论贡献:一是创立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二是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2.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1)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阶段。这一阶段,资本主义表现出诸多特征:帝国主义是由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是金融资本;资本输出在此过渡中具有重要地位;垄断已经跨越国内上升为国际垄断;最大的资本主义已经对世界瓜分完毕。 (2)帝国主义具有寄生性、腐朽性和垂死性,帝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 3.毛泽东提出的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答案:第一、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深刻影响;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第四、正式红军的存在;第五、共产党政策的不错误。 4.刘少奇在1951年提出了“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口号,他后来多次阐述这一口号的基本内涵有哪些内容? 答案:第一、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经济,过渡的时间很长;第二、新民主主义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完成工业化;第三、应当使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各得其所,都得到发展;第四、反对过早地采取社会主义步骤;第五、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在程序上,可以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将来讨论并进行决定。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浅论《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生产关系理论摘要:生产关系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在马克 思的《资本论》及其手稿中有着丰富的生产关系理论。本文对其主要方面作些探索性的研究,主要是生产关系的内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拜物教性质、生产关系的生产和生产关系的“三分法”与社会在生产的“四环说”。 (一)生产关系的内涵 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它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又称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关系概念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标志历史唯物主义形式的基本概念。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第一次使用生产关系概念。 对于生产关系的具体内容,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导言中指出,它包括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关系,“它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指出,生产关系包括:“(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二)由此产生的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他们的相互关系,或如马克思所说的,互相交换其活动;(三)完全以它们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以上所说的对生产关系具体内容的表述,显然完全不一致。这就引起了人们认识上的分歧和争论。人们习惯上马克思的表述概括为生产关系的“四环节”,把斯大林的表述概括为“三分法”。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经济学界就有人对“三分法”提出不同看法,其后展开了激烈讨论,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观点。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拜物教性质 资本不是物,而是以物为中介的生产关系马克思在《1857 ~ 1858 年经济学手稿》中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商品、货币、资本、价值、利润、利息、地租、信用、工资等,虽然都是以物的形式存在的,但它们的实质不是物,而是在物与物的关系的形式下掩盖着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 把资本看成一种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特殊的生产关系,就说明了资本这种生产关系的历史性和暂时性,就像它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一样,它的灭亡也具有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不仅认为商品、货币、资本不是物而是生产关系,而且认为价值、利润、利息、地租、信用、工资等也不是物而是生产关系。马克思论述商品、货币、资本、价值、利润、利息、地租、信用、工资等不是物,而是以物为中介的生产关系的目的,在于揭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拜物教性质。 第一,关于商品的拜物教性质。马克思通过对商品生产中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关系或矛盾,揭露了商品的拜物教性质,认为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在商品经济中,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成为商品。它们是彼此独立进行的私人劳动的产品,这种私人劳动的总和构成社会总劳动。因为商品生产者只有通过交换他们的劳动 产品才发生社会接触,所以他们的私人劳动的独特的社会性质也只有在这种交换中才表现出来。换句话说,私人劳动在事实上成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是由于交换才使劳动产品之间、从而使商品生产者之间发生关系。因此,在商品生产者面前,他们的私人劳动的社会关系,不是表现为人们在自己劳动中直接的社会关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一点参考

马克思恩格斯 1、如何看待《共产党宣言》的伟大意义? NO1:《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用科学社会主义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纪元。 NO2:《宣言》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一系列观点,已为共产党人所继承与发扬,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NO3:《宣言》揭示了共产党先进性的本质属性,即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共产党人更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NO4:《宣言》对资本建立世界市场并向全球扩张过程的描述,揭示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NO5:《宣言》所作出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论断在当今世界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NO6:《宣言》中关于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未来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的学说,代表了整个进步人类的理想和信念,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NO7:《宣言》强调共产党人在反对现存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运动中,都强调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基本问题,不管这个问题的发展程度怎样。 2、《共产党宣言》阐述了哪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它全面地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趋势,阐明了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提出了变革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理,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具体说来,它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是以如下基本原理来支撑的。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E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F无产阶级政党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领导力量G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每个人自由发展的社会。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答案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1马克思主义:由马恩两位天才的科学巨匠兼伟大的革命导师创立的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产生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伟大成就的基础上创立,继承和发展了19世纪创造的先进思想文化成果,是科学革命化,摆脱了一切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体系,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三个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诞生:(1)产生历史条件:时代产物—自由资本主义的大发展,机器工业取代手工业创造了巨大财富,产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发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三大工人运动)(2)思想前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两个伟大发现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1)唯物主义发现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唯物史观发展历程: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1845《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系统阐述唯物史观基本观点A实践的观点是唯物主义基本观点,b阐述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揭示社会分工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E 阐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规律,揭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观点及其矛盾运动。唯物史观揭示人类“历史之迷”的神秘面纱,实现了哲学领域的革命性变革,而且为创立完整的马克思体系奠定了牢固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基础。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2)剩余价值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学说发展历程:《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阐述了劳动价值观。剩余学说建立在劳动价值论上,‘手稿’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剩余价值学说,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转变。1867《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全面系统的阐述了科学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内容》首先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和实质,1特征: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资本主义生产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实质:剩余价值生产。其次,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及其作用,再次,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及其必亡的命运。科学的剩余价值伦理的创立是马克思政治经济研究中划时代的功绩之一,剩余价值理论与唯物史观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二列宁和列宁主义1列宁主义:1870-1924是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小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的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2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1)发展A唯物主义发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对物质下了科学定义。B阐述了哲学的党性原则C辩证法方面:总结例如辩证法的十大要素,揭示了辩证法的主要内容。提出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D认识论方面:强调了认识的客观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E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形态,阐明了上层建筑的能动作用,发展马义关于阶段阶级斗争理论及国家学说。(2)列宁对马政治经济学的发展:A创立关于帝国主义经济的理论:明确提出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垄断是帝国主义发展过程的必然结果,阐明了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指出帝国主义是寄生,腐朽,垂死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及革命的前夜。B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高度概括了苏维埃俄国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改造和经济建设的实际经验,奠定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例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还有一系列政策的制度。 3列宁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1)社会主义“一国胜利论”的理论创新。创造性地提出在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可以首先一国或几个国家胜利的理论。 (2)无产阶级革命的策勒:(俄国十月革命) (3)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4)关于民族殖民地的理论:一切被压迫的民族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斗争。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重点-推荐下载

一、考题类型和分数分布: 1、选择题20分 2、简答题20分 3、辨析题30分 4、论述题30分 二、复习重点(选择题不在其中): (1)马克思有哪些主要理论贡献。 马克思一生贡献众多,主要有两大理论贡献:一是创立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二是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2)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的关系。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否具有必然性。 是,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主观条件回答 时代背景:1.经济发展: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这为科学揭示社会形态的物质基础及其发展动力提供了可能。工业革命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革。急剧变革的社会发展为人们打破形而上学观念,确立唯物主义的辩证发展观提供了可能,促使人们认识到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性,及任何一个社会制度在历史长河中都是短暂的、暂时的、相对的和有条件的。这为认识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回答历史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奠定了基础。 2.社会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的暴露。 3.阶级关系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而且引起了生产关系和阶级 关系的深刻变化。工业革命不仅创造了一个大工业资本家阶级,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与大工业相联系的近代无产阶级。 4.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思想基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自然科学的新成就。 主观条件: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的发展 (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的理解)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5)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有三大理论来源,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