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摘要: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层出不穷,成为了高校德育的新难题。本文对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表现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提高当今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的对策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

网络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作为时代的前沿的大学生更是与网络的关系愈发的紧密了,网络成为了他们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而网络作为一种开放化、大众化的交流平台,存在着各种主流和非主流的意识形态。

网络失范行为体现在于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所做出的一切不理性的有违道德乃至于触犯法律底线的行为。如通过网络即时通讯工具进行诈骗,骗取他人信息、财物,通过搜索引擎剽窃他人智力成果,贩卖他人商业机密,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通过传媒工具散步不良舆论、制造恐慌,对社会公共秩序造成危害,通过攻击、非法入侵并破坏他人信息系统,制造混乱等。这些现象在高校的大学生群体的并不少见,更让人担忧的是,大学生对于网络道德缺乏足够的认知,在

网络的世界里任意妄为,不知不觉间走上了违法和犯罪的道路。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随着互联网在高校中的日益普及也越来越严重,这也引起了高校德育工作者们的高度重视。如何消除网络对于学生的负面影响,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问题,成为了新时代德育工作者们共同研究的课题,也是高校教育与时俱进面临的新挑战。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主要表现

1.欺骗性的网络交往行为

借助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如QQ、微信、陌陌、论坛和贴吧等进行的网络交往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网络交往中,个人的社会特征如性别、年龄、长相、职业、背景、学历等都可以被掩盖,只有隔在屏幕间的文字符号交流。在这样的网络空间里,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想法,宣泄自己的情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但与此同时也为不怀好意的欺骗者们提供了便利。如当下聊天工具可以借助地理位置分享,进行陌生人之间随机的网络交流,其中为代表的就是微信中的“摇一摇”。而且由于年轻人敢于尝试、向往“邂逅”心理,导致了含有危险因素的网络交往,甚至由于大学生的“轻信对方”可能造成个人重要信息和财产的损失。

2.侵权性的网络抄袭行为

网络的开放性和它巨大的信息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信息获取的平台,而搜索引擎的强大检索功能为我们从信息的海洋里捡取了一枚枚珍珠。现代网络丰富、大量的信息量,配合强大、高效的搜索引擎让人们迅速而又廉价的获取信息。而自由免费的信息获取也让部分大学生找到了应付作业、考试和论文的途径,从网上直接抄袭别人的成果。事实上网络分享信息是社会高度文明的成果,是人们知识文化水平提高的表现,但是大学生科研和学习需要的是勤奋和创新,了解欣赏他人成果不代表自己要直接“拿来主义”,而是要通过分析思考别人成果给自己的工作带来灵感和想法,给自己的学习和科研带来有益帮助。网络抄袭行为极大的侵犯了别人的网络知识产权,也弱化了大学生的自主思考、表达理解能力,更辱没了创新和笃学的“大学精神”。这种不良现象的出现和蔓延不仅仅说明着某一名学生的堕落,而且长此以往将意味着学术精神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的沦丧。

3.自毁性的不良信息获取行为

目前网络中的信息的多元化和复杂性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除了被媒体曝光,公众所知道的各种色情网站、文字、图片、视频等低俗内容外,还充斥着暴力、传销、赌博、诈骗等各种违法犯罪和有违道德的内容。大学生既是不良信息的阅读者也是传播者,面对不良信息,大学生还不成熟的个人性格和难以抵制诱惑的特性让他们很难抵制不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